(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甫栖居草堂时期山水田园诗的宏大乐章及其特色与新变.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甫栖居草堂时期山水田园诗的宏大乐章及其特色与新变.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甫栖居草堂时期山水田园诗的宏大乐章及其特色与新变.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甫栖居草堂时期山水田园诗的宏大乐章及其特色与新变.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甫栖居草堂时期山水田园诗的宏大乐章及其特色与新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杜甫栖居草堂时期山水田园诗的宏大乐章及其特色与新变.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杜甫是中国历史上集大成的诗圣,是国际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唐代诗人韩 愈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元稹评:“( 则) 诗人以来,未 有如子美者”( 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因此,长期以来杜甫的诗 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研究的热点。或许由于杜甫的某些政治抒情诗影响过 于巨大,光芒过于耀眼,常常导致人们对其山水田园诗研究的忽略。近年来,人 们对于杜甫山水诗的研究已逐渐全面深入地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杜 甫f :r 园诗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山水诗、田园诗的流变及两者交融演 变的过程来研究杜甫所创作的山水田园诗,仍显力度不够。本论文从这个角度入 手来研究杜甫栖居草常时期所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将此期诗作按诗人的思想情感 的变化分为八大乐章:“暂止飞乌的欢喜”、“云傍琴台的忧愁”、“欢娱地里的歌 唱”、“备受冷落的转蓬”、“避俗翁的屏迹”、“回归草堂的欣喜”、“老入幕府的尴 尬”、“h 宅从兹老的再度凸显”。并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孟浩 然的诗歌与杜甫此期山水田园诗进行比较,探讨杜甫草堂山水田园诗的特色与新 变。即:1 、杜甫以入世的眼光关注生活,田园是诗人的生活家园;2 、杜甫山水 田园诗中彰显着忧国忧民的本色情怀;3 、杜甫诗中的景物是生活实景;4 、诗人 在对景物客观描绘基础上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投射。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杜甫草堂 山水田园诗的意义:体现了在继承传统山水田园诗基础上的创新,同时杜甫草堂 山水田园诗又预示着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从隐逸闲雅的士大夫情调逐步走向生 活、走向现实、走向平民的新趋向。本文还探究了杜甫草堂山水田园诗风格形成 的原因及其对后世山水田园诗人的影响。 关键词:杜甫;草堂;山水田园诗;清秀闲淡:苍凉悲壮 a b s t l a c t d u f u ,k n o w n a sac o m p r c h e n s i v ee x p r e s s i o no f p o e ts a g ei nm e h i s t o r yo f c h i l l a , i sa l s oac e l e b r i t yt 1 1 m u g h o u tt h ew o r l dc u l t u r a lc i r c l e s t h e t m gd y n a s t yp o e t , h a i l y us p e a k sh i 曲l yo f h i s p o e m s :“w h e r cm el i b a ia n dd u f u sl i t e r a r yw o r k sa r e , t h e r e 埘l lb es h i n i n g 、v i t hb o u n d l e s sr a d i a l l c e ”( 如w s r t 即f 枷g 劢日悟鼻j y u a n z h c n a l s oh i 曲l y 印p r a i s e s :“e v e rs i n c ep o e tt i m e ,n 0o n cc a l lc o i n p a r ef a v o m b l yw i t h d 证eb 0 0 ,d 西j 肿e 魄a f i o n 嘞c e m rd h 确3e p 印hd n dp 健国c 0 t h e r e f o r e ,f o ra1 0 n gh i s t o 阱t h ep o e t i c a lw o r k so fd u f ui l a 、r eb e e nt a k e na sa f o c u s i n gp o e ta 1 1 dt h ec e n t r a li s s u eo fr e s e a r c h i n ga l lt h et i n l e p m b a b l yo w i n gt om e e x c e s s i v ei n n u e n c ea 1 1 dt r e m e n d o u sa c c o m p l i s l l r n e m s 舫mh i sp o l i t i c a l l y r i cp o e t 彤 p e o p l ea l w a y sn e g a t i v e 山es t u d yo f1 1 i sp a s t o m ip o e t r i e s i nr e c e my e a r s ,p e o p l eh a v e m a d eat h o r o u 曲a n di n d e p m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nd u f u sl 趾d s c a p cp o e 仃i e sa i l dh a v e a c h i e v e dc e r t a i ns u c c e s s ,t h i l sc o n n i b u t i n gt ot h ep r o g r e s so fm er e s e a r c ho nh i s p a s t o m lp o c t r i e s b u t 舶m 血ep r o c e s so f 恤ed e v e l 叩m e ma 1 1 dc h a l l g i n go f l 趾d s c 印e a i l dp a s t o m lp o e t d e s ,t o g e t h e r 、i t l lt l l eb l e n d i n ge v o l u t i o no fb o m ,t l l es t i l d ys t i l l r c l n a i n su n n o t i c e a b l e t h i sp 印e ra _ 址e m p t st o i n v c s t i g a t ed u f u sl a n d s c a p ea n d p a s t o r a lp o e t r i e s 州t t e ni n 血ep e r i o dw l 啪h er e s i d e d 血d u f uc o n a g e 舶mm i s p e r s p e c t i v e i td i v i d e st h e s ep o e t r i e si n t oe i g h tp a r t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cm o v e m e n t so f t h ea u 1 0 r se m o t i o n t h e ya f e 蚀et e m p o r a 叮j o y 舶mp e r c h j n go nt h eb m n c h ”,“t h e w o r r i e sf 玷m ( h ec l o u d sd i 洲i n gn e a rr n u s i ct e r r a c e ”,蚀em e r r ys i n g i n gi nt h ej o y f u l f i e ld s ,“t h eh u i n b l eh o u s e 刊h a r d l yd e s e n e d ”,“m el o n e l yt r a c eo fo l d h e r i i l ”,“t h e p l e a s u r co fr e t i l m i n gt oc o t t a g e ”,“t l l ee m b a r r 嬲s m e mo fe m e r i n gc h a n c e l l e r yi na n o l da g e ,“t h ep r 帆d i n gs t a t eo fs p e n d i n gr e m a i n i i 培y e a r st i l ld e a t h i tc o m b i n e st h e c o m p a r i s o n a n dc o n 缸砸to fl a i l d s c 印ea n d p a s t o r a lp o e t r i e s b e 铆e e nm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i nt l l en o l l r i s h i n gp e r i o d 姐dt a l l gd y n a s 啊s u c ha s ,p o e m s 丘o m w a n g w 萌a 1 1 dm e n gh a o m ,a n dt h ep o e 试e sb yd l l f ui n t h i sp e r i o d ;t 1 1 u s ,e x p l o r e m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1 1 dd e v c l o p m e mo fd 1 1 f u sl a i l d s c a p ea i l dp a s t o r a lp o e t r i e s t h e y a r ca sf o l l o w s :1 d u f uc o n c e n l st h el i f ew i ms e c u l 盯s i g h t ,r e g a r d i n gf i e l d sa n d g a r d e n sa st h eh o m e l a n do fp o e t s 2 t h et m eq u a l i t i e so fc o n c e m i n ga b o u th j s c o u n t r ya n dp e 叩l ec o u l db et o u c h e d 舶md u f u sl a i l d s c a p ea i l dp a s t o r a lp o e t r i e s 3 a l l 也es c e n e e si nd u f u sp o e 嫡e sa r ea c t u a ll i v i n gs e t t i n g s 4 b a s e do nt h eb a s i c o b j e c t i v ed e s c r i p t i o n ,t l l ep o e ta t t a c h e si m p o n a n c et ot h ep r o j e c t i o no fp e r s o n a l s u b j e c t i v ee m o t i o n o n 廿l eb a s i so ft h e s e ,i tc o n c l u d e st 1 1 e s i 鲥f i c a l l c eo ft h e l a i l d s c 印ea n dp a s t o m lp o e h y :r e n e c t i n gt h ec r e a t i v i t ys t e m i n j n g 矗d mc a r r y m g f o r w a r d 血et m d i t i o n so f1 a 1 1 d s c a p ea n dp 孙t o r a lp o e t r y ,a i l d i n d i c a t i n gt h a tt 量1 e c h m e s ea i l c i e n tl a n d s c 印e 趾dp a s t o r a lp o e t r i e sg r a d u a l l yt i l mf 而ms c h o l 耵- o m c i a l s l e i s u r ea 1 1 dc a r c f r e ee m o t i o nt oan e w 订e i l dw h i c hi sm u c hc l o s e rt ol i f e ,r e a l i t ya i l d l ep e o p l e t h i sp 印c ra l s ol o o k si n t ot l l ef b h n i n gc a u s e so ft h es t y l eo fd u f u s l a n d s c a p ea 1 1 dp a s t o r a lp o e m e sa i l di t si n n u c n c et ot h el a t e rl a n d s c 印ea i l dp a s t o r a l e t s k e yw o r d s :d u f u ;c o t t a g e ;l a n d s c a p e 锄dp a s t o r a lp o e t r i e s ;d e l i c a c ya n d s i m p l i c i 哪;d e s 0 1 a t i o n 趾ds 0 1 e m l l i 哆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袭锨娉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圊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豢牙整君 签字日期: 三口护歹年月夸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交舷天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事阕和 惜阅。本人授砌缀太毫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呆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杀魅君导师签名:修下孑 签字日期:2 。口今年4 月,争岛签字日期:厂盘年月,甲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导言 导言 大自然是人类生息的摇篮,是人类摄取生活资料的场所,也是认识的主要对 象。早在诗经的时代,大自然即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精神生活有了一定联系, 故而在诗经中已出现了不少作为比兴的自然景物描写与田园劳作的场景描写, 表达着人们对自然事物与农村生活简单而质朴的认识。 南朝刘宋初年,平生致力于山水诗创作的谢灵运,使山水诗在诗坛上独树一 帜,开宗立派。他恢复了汉魏古诗称性而出、达情务尽的抒情言志传统,改变了 东晋玄占诗酷不入情的作风,山水诗形成抒情、缀景、畅理的境界。另外,他怀 着对山水的痴迷之情毕生致力于山水幽景奇境的开发,穷历常人不敢涉足的幽峻 险峭之地。为了更好地表现探奇寻幽的游览过程,大谢在写作方式上,确立了山 水诗的基本写作模式:叙事写景说理( 兴情) ,创造了极貌写物的各种 表现技巧,开创了山水诗中以铺写繁富、典丽、厚重为特色的一种境界。 在晋宋易代之际,诗坛上出现了一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他在f = 常生活中发 掘出诗意,创作了大量的与山水诗有着相同精神旨趣( 回归自然) 的田园诗。陶 渊明的田园诗是以清新优美的风光、淳朴真挚的田家、悠闲宁静的生活为基本内 容,其中的田园由诗经中民间作者眼中繁忙辛劳却不得温饱的苦地一变而为 返朴归真的乐土,逃避污浊现实的桃源,从而创立了中国文人理想的田园模式。 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一度沉寂,山水诗却沿着自己的轨道向前发展着。 从南齐永明年伺开始,随着声律说的兴起,文学观念的变革,诗人在旧识之 景中发现新景,山水诗内容从大谢的探幽寻胜变为小谢的宦游羁旅及闲居的只常 生活,风格从典雅工丽、深幽重涩转为清新流利、秀丽自然,山水诗开始从自由 的“古体”向格律严整的“近体”的演变。 小谢之后,山水描写成为齐、梁、陈诗最普遍的题材之一,数量众多,风格 清丽、构思新巧、语言浅易,群体水平较高,而个人特色不显。其中阴铿、何 逊山水诗成就颇高。他们的山水诗在小谢点缀旧景闲趣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寻常 景物以至达到“探景每入幽微”。的地步。 可见,山水诗和田园诗虽然在东晋时基本精神趋于一致,皆以回归自然为宗 。陆时雍:诗境总论,引自北京人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6 5 9 贞。 l 杜甫牺居革堂时期山水田闻诗的虫太乐章厦其特色与井变 旨,但从南朝以降,两者却互不相干,分道而行。尽管大、小谢的诗中偶有田园 景色的描写,陶渊明也有行役诗涉及山水,但就这两种题材而言,真正的合流直 到盛唐才完全实现。究其原因,自唐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均田制的 瓦解,导致庄园普遍化,许多文人都拥有规模大小不等的庄园。自给自足的庄园 经济改善了文人的生活,并一度刺激了人们的田园诗创作。加之唐代开国之后的 几位君主均采取开明的统治政策,政治、仕途不再如六朝时那样险恶、恐怖,令 文人望而生畏。文人避世隐居的意义也开始发生变化,由避祸途径而成为入仕捷 径之一,或只是在盛唐气象的感召下人们追求浪漫情怀的“诗意的居住”。在 这种背景下,田园诗创作再度兴起,为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合流提供了可能。初唐 王绩首先以其质朴疏野的田园诗作回应着陶渊明。此后,盛唐的孟浩然、王维创 作了大量优秀的歌颂田园生活、赞美田园风光的诗歌和许多优秀的歌颂山水风光 的诗歌,并“着重发扬了隐逸的风气,以山水的笔意刻写田园,用田园的情 趣观照山水”。完成了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合流。同代人中和王、孟诗歌风格相 近的有储光羲、裴迪、祖咏、卢象、邱为、綦毋潜等。由于他们都以描写自然景物 见长,且意趣相同,就无形中形成了盛唐诗歌中一个重要流派山水田园诗派。 杜甫在诗坛上虽然不以山水田园诗作著称,但是他在这方面的创作继承了前 人的全部成就,同时从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出发,突破了王孟诗派恬淡闲适的审 美趣味,扩大了山水田园诗的表现领域,提高了山水田园诗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 价值。其中杜甫因避“安史之乱”而栖居草堂时期所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充分体 现了诗人在继承王孟山水田园诗基础上的创新,特别值得注意。诗人一方面讴歌 着淳朴自然的f 开园生活的适意、悠闲,抒发着较为轻松、愉悦、恬淡的杜甫式的 隐士情怀;另一方面记录了特定生活状况、特定历史时期的田园生活的不如意、 艰辛、动荡,彰显着忧国忧民的本色情怀。在山水田园诗中融注了深沉广阔的社 会内容和深厚的感情意蕴,使清秀闲淡的山水田园诗增加了苍凉悲壮的力度,从 而突破了东晋诗人陶渊明所创立的、为盛唐王孟诸人所继承、光大的田园牧歌式 的田园诗的创作局面,推动了山水田园诗从隐逸闲雅的士大夫情调逐步走向生 活、走向现实、走向平民的进程。 。林继中:唐诗与序园文化漓江i 1 4 版社,1 9 9 6 年版,第4 页。 。陈伯海:山水文学与山水意识,载于古典文学知识,1 9 9 2 年第4 期。 。杜甫草堂山水田同诗指从府肃宗乾元二年( 7 5 9 ) 十二月底来到成都唐代宗永泰元年( 7 6 5 ) 离去这 一时期柄居草堂时所作山水幽吲诗,主要有7 0 首。据杜诗详注统计,中毕书局,1 9 7 9 年版。 2 一、第一乐章“暂止飞乌”的欢喜r 上元无年舂夏季j 一、第一乐章“暂止飞乌”的欢喜 ( 上元元年春夏季) 杜甫在“安史之乱”中于乾元二年十二月底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成都,上元元 年初春,在众多亲友的帮助下开始营建草堂。暮春时节,经过苦心经营的草堂部 分落成。历尽艰辛、饱经忧患的杜甫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安身处所,自然是喜出 望外。因此诗人定居之初的h 居、堂成、为农、狂夫、阳舍、江涨、 梅雨、江村8 首山水田园诗,总体上描写草堂明媚的田园风光,抒发偶得 栖身之所的喜悦,再现身处其中怡然自得的恬淡闲适的萧散风神。其中描写春天 的有“无数蜻蜓齐e 下,一只潦鹕对沉浮”( h 居) 的溪前外景;有“桤林碍 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堂成) 的堂前内景。描写夏天的有“圆荷浮小 叶,细麦落轻花”( 为农) 的恬淡之景,有“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渑红渠冉冉 香”( 狂夫) 的浓丽之景,有“鸬鹚西r 照,晒翅满渔梁”( 田舍) 的田园夕 照风光,还有“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 江涨) 的江流平满之景。这些诗 作抒发着诗人刚刚经过“一岁四行役”( 发同谷县) 的艰辛之后,意外得到如 此佳境而按捺不住的喜悦、闲适之情。如:“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 堂成) 的新居落成的喜悦心情,“h 宅从兹老”( 为农) 的因喜得避难之所 而产生的终老之志,“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田舍) 的悠闲之态。在这明 媚宜人的风光中陶醉的诗人,即使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狂夫) , 也变得“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狂夫) 了。 这几首诗有些特点。其中七律有四首:h 居、堂成、狂夫、江村, 五律有四首:为农、田舍、江涨、梅雨。结构上主要是先叙事后写景再 抒情。如h 居一首,仇兆鳌杜诗详注评日:“首二,h 居草堂。中叙景 物,申上林塘幽。末喜此溪直通吴会,可乘兴而至山阴也。”。堂成首言堂之 规制面势,中四记竹木之佳,禽鸟之适,术借扬雄自况,以终所赋之意。值得注 意的是阳舍先写诗人村居的寂静悠闲,再写草堂一带田园风光的清幽闲适, 这是杜甫打破传统先写景后抒情的写法,对诗格的一种活用,正如浦起龙所言: c c 出自堂成:“哲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见仇兆餐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 9 7 9 年,第7 3 5 页a 。仇兆藿: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 9 7 9 年,第7 2 9 页。 3 杜甫栖居革堂时期山水田圊诗的虫夫乐幸及其特色与新变 “叙意在前,缀景在后,倒格见致”。从句法上讲,律诗的颌联、颈联一般要 求对仗工整,而诗人却运巧于拙,在工整中以不工整为妙。如“无数蜻蜒齐上下, 一只灞鹕对沉浮”为流水对,工整中有变化。又如:“桤林碍同吟风叶,笼竹和 烟滴露梢”,倒装句式工整又不至于太板滞,所以申涵光日:“今人作七律,堆砌 排偶,全无生气,而矫之者又单弱无体裁。读杜诸律,可悟不整为整之妙”。 意象上诗人此时喜用细小柔美的意象,如“蜻蜒”、“满鹅”、“飞乌”、“语燕”、 “圆沙”、“小叶”、“细麦”、“轻花”、“翠筱”、“红渠”、“杨柳”、“枇杷”、“鸬鹚”、 “风燕”、“浪鸥”等,来表达自己悠闲自在的心情。字法上善用叠字,如“风含 翠筱娟娟净,雨渑红渠冉冉香”( 堂成) ,“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 田舍) 。 杨升庵云:“诗中叠字最难下,唯少陵用之独工”。喜用“翠”、“红”、“净”、 “香”、“圆”等色彩明快的词。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用字不拘于形迹,写水微 动之时,则为“细动”、“轻摇”,诗人“以我观物”,眼中之景变为心中之景了, 因此王嗣爽在杜臆中云:“动日细,摇日轻,固燕、鸥之得趣,而亦 若水使之然也。燕本无关于水,而翻飞水上,无情中看出有情,不可以形迹 拘也”固。 诗人刚刚从颠沛流离暂时安顿于草堂的春夏美景之中,那颗饱经风霜的心灵 得以陶醉在明媚的春光、宜人的夏色中。其时安史之乱仍在继续,“中原没有恢 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币制紊乱”。,但对于诗人来讲,他结束十载旅食长 安、四年流徙的生活,初到成都暂寓草堂寺。次年春,方在众亲友的帮助下,于 成都西部之浣花溪畔h 地营建草堂。多年流离颠沛,至此始得稍息。经济上主要 是靠故人和亲友接济,大体能维持温饱,虽有时也存在接济不上而导致全家挨饿 的窘况( 如上元元年三月所作狂夫云:“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可见该时生活之困窘) ,但与前期相比,已是天壤之别了。此时诗人生活中出现 的友人大多是帮助他营建草堂的亲朋故友。有“为h 林塘幽”的主人,有“陇我 营茅栋,携钱过野桥”( 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遗营草堂资) 的表弟王十五司 马,有一时“书断绝”的“厚禄故人”。诗人一方面营建草堂,方面写诗向各 。_ : | j 起龙:读牡心解,中华书局,1 9 6 1 年,第4 0 6 页。 。转引自仇兆鳌:牡诗详注,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7 6 l 页。 。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7 4 4 页。 。王嗣爽:札臆,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年舨,第1 2 4 页。 。冯至:杜甫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8 5 页。 4 一、第一乐幸“暂止飞乌”的欢喜r 上元元年泰夏季j 处觅求树秧与生活用品,如向萧实请求春前把一百根桃树秧送到浣花村( 萧八 明府实处觅桃栽) ,向韦续索取绵竹县的绵竹(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向 何邕要蜀中特有的、三年便能成荫的桤树秧(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 ,向韦 班要松树秧和大邑县的瓷碗(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又于韦处乞大邑瓷 碗) ,诗人又亲自走过石笋街到果园坊里向徐卿索求果木秧( 诣徐卿觅果栽) 。 除了在众亲友的帮助下像燕子筑巢般地忙碌营建草堂,诗人大部分时间就是与妻 儿团聚,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江村) 。 偶尔也有客到来,为老杜平静的生活增添一些新鲜感,如有客中写:“有客 过茅字,呼儿f 葛巾”。在暮春时节还去成都游览凭吊诸葛亮的祠堂:“丞相祠堂 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蜀相) 。总之,诗人在定居草堂之初,生活状况在 众亲友的帮助下较前期奔逃于险山恶水之中有较大改变,再加上草堂明媚的春 光、宜人的夏景,使杜甫的思想情感一改此前的沉重、忧伤而一度显得轻松、闲 适,山水田园诗风呈现出萧淡清丽的特点。 杜甫栖詹革童时期山水田日诗的壹太乐章及其特色与新变 二、第二乐章一“云傍琴台”的忧愁 ( 上元元年秋冬季) 这一阶段杜甫共写有7 首山水田园诗:野老、南邻、泛溪、出郭、 村夜、西郊、过朱山人水亭。杜甫毕竟不是王维、孟浩然,即使沉浸在 草堂明净的春光夏景中,仍然显露本色情怀。在由生活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带来 的短暂喜悦之后,忧时伤世、思乡忆亲的思想情感又逐渐占据上风。再加上季节 的变迁,描写对象又变草堂优美宜人的春夏田园风光,而为蜀地秋冬时所特有的 景色。如:“练练峰上雪,纤纤云春霓”( 泛溪) 的雪峰霓云,“霜露晚凄清, 高天逐望低”的凄迷秋景( 出郭) ,“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 出郭) 的 蜀地特有的景色。这种情感在前期为农一诗中初露端倪。9 然后就渐渐增长, 忧时伤生、思乡忆亲等情感纷至沓来、不绝如缕,如野老中“王师未报收东 郡,城阙秋生画角裒”的思乡忧时之情,泛溪中“浊醪自初熟,东城多鼓鼙”, 出郭中“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江城今夜客,还与旧乌啼”的忧时伤生 之情,村夜中“中原有兄弟,万里正含情”的思乡忆弟之情。 此期诗歌仍以律诗为主。七律有野老、南邻,五律有出郭、村夜、 西郊、过朱山人水亭,还有一首五古泛溪。题材上,此期诗歌除了有仍 旧描写草堂景色的山水田园诗,如“渔人网集澄潭下,估客船随返照来”( 野老) 的溪上夕照图,“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南邻) 的江村送客图, “村舂雨外急,邻火夜深明”( 村夜) 的乡村雨夜图,还有记录诗人泛溪、出 郭经过的山水田园诗,如“落景下高堂,进舟泛回溪”( 泛溪) 的游踪,“霜露 晚凄清,高天逐望低”( 出郭) 的晚行,“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 西郊) 的归程。结构上主要以先写景,后抒情为主,如野老:“野老篱边江岸回,柴 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估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事 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黄生评此诗云:“前半写景,真是 m 野老:“k 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事傍琴台”。引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7 4 8 页。 。远烟即煮盐之烟。蜀有火井煮盐者,初以柴火引发,后火起井中,连日不断。出自仇兆蘩:杜诗详注, 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7 7 l 页。 。f 1 1 “h 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为农) 两句一方面反映了他逃难数年,生活暂时安定之后而产生终老 于此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流露着政治上失意而远离朝廷的感慨。 二、第二乐章“云傍琴台”的忧愁r 上无无年秋冬季j 诗中之画。后半写情,则又纸上之泪矣。”类似的有出郭、村夜、西郊。 另外还有以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为结构方式的,如南邻:“锦里先生乌角 巾,园收芋栗不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 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上四句以叙事为主,在叙 事中有写景成分:“惯看”句描写一幅山村访隐图,下四旬以写景为主,在写景 中有叙事、抒情:在“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的美丽恬淡的村居风 光中叙述了山人相送之事,抒发了宾主相得的喜悦之情。诗歌不再以细小、柔美 的事物为意象,此时诗人常用一些萧索、凄迷、阔大的意象和带有“烟尘”味的 意象。前者如“霜露”、“高天”、“片云”、“远烟”、“雪峰”、“乔木”、“村舂”, 后者如“鼓鼙”、“兵马”、“画角”等。 总之,诗人前期写山水田园诗所用的取景角度多为明丽的春景、日景,宜人 的夏景、夕景。诗人的心态是喜悦的、闲适的,即使在“云雾密难开”( 梅雨) 的霪雨霏霏的同子里。在“倚杖没中洲”( 江涨) 的江涨之际,诗人的心态也 是明朗的、愉悦的,他的笔下出现了“竞日蛟龙喜”( 梅雨) 的想象,出现了 “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 江涨) 的闲适之情。然而此时诗中多以萧瑟、 凄迷的夜景、雨景、秋景为主,如“吾村霭暝姿,异舍鸡亦栖”( 泛溪) 的昏 暗暮色,“村春雨外急,邻火夜深明”( 村夜) 的雨夜景色。通过这些景物描写 再现了诗人因喜得草堂而撩起的兴奋渐趋平静以后显露的本色情怀,即忧时伤 世、思乡忆亲的思想情感。 其时,安史之乱并未平息。此年三月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 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斩首一千五百余级:六月,田神功破史思明部于郑州,但 东部及诸郡尚未收复。在人生路上稍事休息的杜甫在经历了偶得草堂的喜悦之 后,重新将目光集中在国家的时局与政局上。“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 哀”( 野老) 的忧战乱、难归乡之叹不仅表现在山水田园诗中,且反映于其它 题材的诗中,如云山中:“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遣愁中:“渐惜容 颜老,无由弟妹来。兵戈与人事,回首一悲哀”等诗中无不流露其哀时伤乱、望 乡思亲之情。上元元年九月,朝廷罢除成都的南京之号,依节度使吕翘的要求, 置南都于荆州。杜甫闻知,十分忧虑,作建都十二韵,指斥朝廷决策失误。 。黄生:牡诗说,黄山书社,1 9 9 4 年版,第3 1 3 页。 7 杜甫栖居革童时期山水田目诗的虫大乐幸a 其特色与新变 其后,果如杜甫所忧虑的,吐蕃攻陷了成都西面的松、维、保三州,边患长期得 不到解决。此前老杜的生活主要靠亲友的接济而勉强度同。而随着上元元年三月, “故人”成都尹裴冕调任回京之后,诗人的生活每况愈下。因为接替裴冕的现任 成都尹是李若豳,李非故友,又非文友,当然对杜甫的生活不会有什么关照。其 时,只有彭州( 今属四川彭县) 刺史高适和巴州( 今四川巴中) 刺史严武两人在 经济上支持老杜。因为彭州、巴州距成都有一定的距离,只要一时接济没赶上趟 他就会马上揭不开锅。如这年“红渠冉冉香”时,他曾因“厚禄故人书断绝”而 使得“恒饥稚子色凄凉”( 狂夫) ,所以此期老杜的生活较前期更为困窘了,已 经发展到“秋至转饥寒”(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的地步。不过,天无绝 人之路,这年秋季,高适由彭州迁至蜀州( 今四川祟庆) 任刺史,蜀州距成都才 百里,老友的迁职给杜甫的生活重新带来转机。此时,老杜丌始与他的左邻右舍 熟识起来,他们经常相互串门,关系十分融洽。左邻是嗜酒能诗的退隐于此的县 令,右舍是好客忘机的隐士朱山人和卖文为活的落拓文士斛斯融。渐渐地,老杜 交友更广泛了,有寓居成都的名画家韦偃,善画山水的蜀中画家王宰。可见,杜 甫所交之人多是文人雅士和淳朴村民,其行踪也多在成都范围内( 如草堂附近, 其间去一趟蜀州) 。所以从思想情感上讲此期与前期有相同之处,即诗人在与文 人雅士心灵沟通中,与淳朴村民的平等相处中所流露出的轻松、愉悦,但更大程 度上与前期有明显不同之处,即忧国伤时、思乡忆亲之情。 。为农中“江村八九家”为证,随着时间的推移,除南邻、北邻之外的几家村民也应变得熟悉丁。 8 三,第三乐幸“囊娱地”里的歌唱r 上元无年泰夏季j 三、第三乐章“欢娱地 里的歌唱 ( 上元二年春夏季) 这一时期诗人主要精力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上,共写2 5 首之多,总体上描 写草堂周围美丽的田园风光,但写景较去年春夏季更全面、更幽微了,抒发诗人 在此时的闲适疏放情怀,但阑适之情中又渗有一种淡淡的挥之不去的哀愁。 首先,从描写对象上讲,诗人针对草堂周围景色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时 段的描写,为读者展示一幅幅姿态各异、美轮美奂的草堂春夏图景。从时段上讲 有“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遣意二首其一) 的春日景色,有“芳菲缘岸 圃,樵爨倚滩舟”( 落日) 的春日暮景,有“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遣 意二首其一) 的春夜美景。蜀地春夏多雨,因此诗人笔下又有了“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春夜喜雨) 的深夜雨景,有“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水 槛遣心二首其一) 的雨后晚景;有“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水槛遣心 其二) 的初睛晓景。阴雨连绵,春涨迅猛,因此诗人笔下出现了“朝来没沙尾, 碧色动柴门”( 春水) 的江涨之景。从方位上讲有“渚蒲随地有,村径逐门成” ( 漫成二首其一)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寒食) 的草堂外景。有“野 船明细火,宿鹭起圆沙”( 遣意二首其二)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春 水) 的溪上之景。有“啤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落同) ,“芹泥随燕嘴,蕊 粉上蜂须”( 徐步) 的草堂内景。从取景角度上讲,同是描写春日的有“啭枝 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遣意二首其一) 的色彩明丽、图案清晰明朗的闹景; 有“野日荒荒自,春流泯泯清”( 漫成二首其一) 的色彩淡雅、图案朦胧迷茫 的幽景。同是写暮色中的草堂则有“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的迷人清幽之景, 有“呻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落日) 的富有生气的闹景。同时写雨景有“细 陌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的轻松明快,有“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春夜喜雨) 的厚重阴沉。为了更好地展示草堂田园风光,诗人 甚至在一首诗中同时展开多时段、多方位、多角度的描写。如遣意二首其二, 先写了“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的傍晚暮景,次写“野船明细火,宿鹭起圆 沙”的入夜之景,最后写“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的深夜之景,从时间上描 。取自杜诗可惜“可陪欢娱地,部非少牡时”。引白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8 页。 一 苎! 塑竺兰兰堕竺查竺! 兰竺室查量主垒苎苎垦皇塑苎 写草堂由傍晚到深夜不同时段的迷人风光。又如落r ,先写“芳菲缘岸圃, 樵爨倚滩舟”的溪上景,再写“啤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的堂前景,诗人把镜 头由远及近地推移,捕捉到落同时分草堂周围的精微景色。再如水槛遣心二首 其一,诗人站在水槛前眺望远方,先写“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的江上空阔 之远景,再写“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江上精微之近景。从不同角度、不 同空间描写了诗人凭栏远眺时所看到的浣花溪上明媚风光。 其次,在这些山水田园诗中诗人还记录了自己悠闲潇洒的村居生活的点点滴 滴。如有“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遣意二首其一) 的劳作;“读书难字 过”( 漫成二首其二) 的不求甚解,“对酒满壶频”( 同上) 的开怀豪饮,“步 屎深林晚”( 独酌) 的独自酌饮,“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哺”徐步的庭内 散步,“田父要皆去,邻家问不违”( 寒食) 的节日访友,“去郭轩楹敞,无村 眺望赊”(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的凭栏远望,“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江 亭) 的江亭远望。 再次,在抒情方面,与上元元年定居之初的山水田园诗同中有异。相同点是 继续在山水田园诗中抒发闲适疏放情怀。如“只作披衣惯,常从漉酒生”( 漫成 二首其一) 的疏放,“邻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赊”( 遣意二首其二) 的雅兴, “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徐步的闲适。不同的是诗人更多地在诗中抒发 一种淡于名利,远离尘事的隐逸之情。这种情怀在上元元年定居之初时亦初露端 倪”,此期逐渐增长。如“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遣意二首其一) 的超 然,“本无轩冕意,不是傲当时”( 独酌) 的自甘淡泊,“不堪只老病,何得尚 浮名”的淡于名利,“眼边无俗物,多病也身轻”( 漫成二首其一) 的清高。 但是老杜是否真正如陶渊明那样自甘做一位隐逸诗人呢? 回答是:不。处在跟陶 渊明相近的生活环境,老杜的思想感情容易跟陶渊明相通,作起诗来,不觉就有 点血柳先生的味道和派头,超然物外,不欲与俗物为伍。但不能因而认为两人对 人生的理解,或在旷达的程度上已渐趋一致。陶渊明的隐逸有逃避污浊宦场、追 求人生真谛和愤慨晋宋易代的意义,而且认识是透彻的,态度是坚决的。他宣称 “违己讵非迷! 吾驾不可回”( 饮酒二十首其九) 。,后断然不肯复仕。 也正因为他真有认识,真有行动,所以他在诗中表达出“云无心以出岫”( 归去 。如为农“h 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反映r 诗人逃难数年,生活暂时安定之后而产生的隐居于此的心情。 。逯钦立:陶渊明集,卷三,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9 2 页。 1 0 三、第三乐章“欢娱地”里的歌唱r 上无无年舂夏季j 来兮辞) 。的闲适,才真诚感人。老杜有理想,有抱负,一生为实现他救世济人 的壮志“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有着这种积极入世、执着人生之精神的人, 当处在与陶渊明相近生活环境中,不免也开始闲适、清高起来,但是在老杜闲适 的背后却隐藏着无法排解的忧愁。这就是老杜心底罩的矛盾,即虽处在闲适之境, 极谙闲适之趣,却无法真正释怀。所以此期山水田园诗在貌似悠闲恬适中,又流 露出其深藏内心的愁思。如“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愁”( 落日) 的借酒浇愁, “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江亭) 的作诗排闷。“薄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 ( 独酌) 的无奈,“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的一 醉方休,“敢论才见忌,实有醉如愚”徐步的满腹牢骚。 此期山水田园诗多为五律,如遣意二首、漫成二首、春夜喜雨、春 水、江亭、落同、独酌、徐步、寒食、水槛遣心二首。结构上主 要是先写景、再叙事、后抒情。如遣意二首其一前四句先描写草堂春日美景, 再写诗人闲居适情之事,最后抒发身居世外、淡泊名利的隐逸情怀。如漫成二 首其一,前四句先描写草堂春天朦胧幽僻之景,再叙述诗人疏放的生活状态, 最后流露不与俗物为伍的清高。寒食、徐步亦如此。还有先写景后抒情, 如独酌先写独酌之景,再抒独酌之情,漫成二首其二,前四句先写草堂 内景,后四旬抒发因眼无俗物得以独适己性之情思。更有全诗皆景、景中含情的 山水田园诗。如春水:“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三月里的桃花浪,又重 新回升到前几天水落后刚露出来的旧涨痕。早上已淹没了前面沙滩的尾巴,清空 凝碧的水色晃动着、映照着柴门。水深了须接长了钓丝垂钓,岸边的筒车因流速 增大灌园灌得更欢了。不知哪儿来的这许多鸟都争着洗澡,一片喧哗。着重描写 江村水涨景色,字里行间皆透露着诗人当时观江涨时的喜悦心情。江涨对于老杜 已不再陌生,因为去年此时他已经感受过蜀中江涨之景,如“江涨柴门外,儿童 报急流。下床高数尺,倚仗没中洲”( 江涨) 写出江涨速度之快,反映出一个 初来乍到的北方人对南方特有气候的好奇心理,及因不了解而产生的惶恐不安的 心理。今年此时春江水涨,对于老杜来说,不再是可怕的了,而是可喜的了。浦 起龙云:“通篇生趣盎然,活泼泼地”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大部分山水田园诗 。逯钦立:陶渊明集,卷五,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1 6 l 页。 。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 9 6 1 年版,第1 4 4 页。 l l 杜甫栖居革堂时期山水田固诗的主大乐章及其特色与新变 的写景抒情结合方式上有一个重要特点,即不再是情景相一致,意与境谐,而是 情景相悖,意与境别。前两期的山水田园诗则是情景相一致的,如上元元年定居 之初,老杜总体上描写草堂明媚宜人的田园风光,再现了身处其中、恰然自乐的 喜悦闲适之情。上元元年的秋冬之季,诗人笔下呈现出萧索、凄迷的景色,抒发 忧时伤世、思乡忆亲的悲伤情感,明朗的景相对应于闲适的情,萧索的景相对应 于悲愤的情。此期在或幽微、或阔大的春景中却出现不和谐色彩,反映了诗人内 心深处的矛盾心情。具体来说,就是诗人的情感并未完全融入自然淳美的田园风 光和自适自足的田园生活中去,而是保持着一定状态的矛盾,陷入与眼前良辰美 景不相称的忧愁和痛苦之中。如落日先写春日暮色中幽美的天然景致,如“芳 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婶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的春日幽美的天然暮景, 接着一反常态,不抒发栖居此地的闲适情怀,而是抒发“一酌散千愁”的力般愁 情,李子德云:“本是悒悒无聊,写来更饶兴象”国。点出老杜此诗特点。江亭 更是如此,诗人徜徉浣花溪畔,观赏着“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的暮春景色, 在写景中深含诗人闲适之情。杜臆评:“( 此联) 景与心融,神与景会,居然 有道之言。盖当闲适时道机自露,非公说不能如此通透,更觉云淡风轻,( 程 颢春日偶成) 无此深趣。”。仇兆鳌亦评:“水流不滞,心亦从此无竞。闲云自 在,意亦与之俱迟。二旬有淡然物化、优游观化意”。诗人在前四旬原本写着暮 春景色,抒发着淡泊的闲情,然而在后四句诗人由“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之际,转而加入“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的不和谐声音,使全诗在看似悠 闲、恬适、平静中流露着诗人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