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四维空间在街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四维空间,是指在人类具体活动的实质空间( 即三维空间) 之上,再加上一个瞬间取向 的知觉量度( 即时间因素) 。四维空间设计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线,将它们统一于运动着 的物质世界,考虑到社会变迁、经济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变化等因素。 随着城市自身的不断更新发展,在城市加速发展、现代化交通工具日渐增加的冲击下, 作为城市街道主体的“人”被汽车所替代,大量城市中的街道让位给交通与住宅空间,相 对来说街道的历史性及人文色彩日趋薄弱,四维空间正在褪色,市民对街道的精神归依也 逐渐消失,街道给人的感觉是冷漠、拥挤、堵塞、缺乏生活趣味。因此研究、恢复灿烂多 姿的街道的四维空间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四维空间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目的是找出现代化生活与 四维空间的交汇点。以衢州市坊门步行街为实例,结合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探讨街道四 维空间的设计方法,提出了自己思路。在街道空间景观设计中更好地体现现代化生活模式 下韵四维空间,试图以此唤起人们对城市街道四维空间的重视,找回街道空间的个性特征, 恢复人在街道中的活动和乐趣,在过去、现在与将来之间寻求结合点,建立一种新的和谐。 关键词:四维空间;街道空间;景观设计;人文色彩 i 囊i :喜萋薹;囊霎兰。薹雾奏雾蠢羹蓁薹耄耋至羹i 喜;:摹薹奏薹蚕嗲i i 孽薹蓁 i 耋喜i :雾i 勺自妻蠢塑霎= 垂霎萋:挛冬;团委蒜;羹萎霎孽窭囊i 薹i i 婚奏薹薹;羹薹冀蚕:奏蓁蓁主,| 萋 ! 蟹茎i 耋蠢二耋霎雾薹萋萋耋幸少鎏霎萼塑羹明引用囊鎏i 耄! = 霉羹蓁嚣型篓塞夕_ f 茎窆蓁薹茎毒;耋萼 i 羹i 藜萋霉i 霎耄薹霎尊薹薹萋曼蓁足霎- 耋薹藿囊塞| 薹妻薹婚囊虫辇薹薹;囊i i 薹薹蔷型鐾薹蓁: 蓁薹霎霎? 耋 i 霎蓁! 蚕萋霉;叫萎薹茎冀羹薹攀誊一鋈童雨一弱髦譬薹蠢薹雨曼l 孽;= 薹薹薹鍪囊萋霎藿 蕾委奏冀腰掣萎= 圣耋至霾 l 季冀;堕霎摹;蓁霎丽;圣雩姜霎塞痰氢劣冀蓁羹奏& 曩姜薹篙篓! ! ! j 霎鍪著耋耋蓁薹:蓦;霎蟊霎 ;j 鼻l 雾薹;萎蓁霎妻茎垂薹兰萎一妻蠢雾蠢錾耋重薹雾耋窭霎一奏霎薹萋薹竺! 曼i j 囊等! 薹冀和蓁薹妻莛芋墅;蓁i i i l 童耋i 羹蘑j 圭萋暨攀襄萋瞬磷囊i 妻i ;萎藏l 萎鎏薹雾妻篓冀蓁羹i j l 奏墓譬 i 圣! ;孵;洒薹釜t 薹誓丝墓= 囊篓冀;羹奏蓁霎二莠塑萎茚匠| 耋! j 角善薹蛩”蠹| 囊蠢要j 耋蓁蓁妻= 囊 ! 鼋訇i 萋,妻萎售薹;耍薹妻| 荔要委要塞妻i 姜霎萎i i 妻l 囊! ;萎0 嗲蠢:i = i 茎享量 x 致谢 本文是在导师尹安石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入学到毕业,尹安石教授给予了我 各方面的指导和关心。尽管尹教授工作十分的繁忙,但是从选题到具体的完稿,都给予了 严格的要求,对于论文的方向、进度和深度上进行把握,最终顺利完成了论文。尹教授严 谨治学的态度,独到精辟的思维方式,勤奋忘我的工作风范,不仅仅使我在学习上受益匪 浅,也使我深深体会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坚持自己的努力方向,才能 真正成为优秀的设计人才。特对尹安石教授由衷的表示感谢。 当我完成这篇论文时,我深深的感到,经过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不仅使我在专业知识 领域扩展了视野,并且在个人能力和素质方面也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也看到了目前存 在的缺憾和不足。正是这些为我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指明了方向。 此外,我还要感谢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在研究生期间,他们 都给了我无私的教诲和支持,感谢南京林业大学的领导和师长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研究环 境,致以我诚挚的谢意。 感谢风景园林学院的同学、朋友们对我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使我在研究生学习生活期间过得充实而又愉快。感谢朋友们及木工院的同学们( 郭敬坤、 饶鑫、杨静、朱莎、陈银辉、朱俊霞、陈艳芸) ,感谢2 1 0 的室友们( 赵爽、梁月开、王 琴、沈玲) ,在我论文撰写的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鼓励。 感谢我的家人为我所做的一切,使我能够全心全意的进行学习和研究工作。谨以这篇 凝聚着我学习和研究成果的论文献给所有关心我、支持我的老师、亲人和朋友。 作者:周 慧 2 0 0 8 年6 月于南京 绪论 1 1 研究背景与现状 “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 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简雅各布斯( j a n ej a c o b s ) 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1 】 1 1 1 研究背景 现实生活中的每一座城市,自建立之初便通过街道来彰显其品质。市民居于室,而室 居于街,市民最终必须与街道发生关系。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 组成部分,城市街道承担着交通通道、户外活动、文化展示、历史见证的责任。 城市街道是人类文化累积的产物,一个好的城市形态不仅仅局限于空间,还包含时间 因素。但是,在现实中,许多城市遗留的时间因素( 即历史因素) ,未能很好地被融入到空 间中,为此,必须通过一定的设计,将街道的时间因素更好地整合在空间中,实现时间因 素与空间因素的有机结合,创造出一个富有文化感的四维空间。正如一条百年老街,在我 们的脑海中它应该是不宽的一条街:破旧的条石铺砌、沿街坐着晒太阳的老人、太阳照在 老人脸上的皱纹犹如墙上深深浅浅的历史痕迹;而不应该是由于开发建设,大手笔的推导 重建,原来居住着的老人被迫迁移到他们完全陌生的郊区,街道的一切都换成新的却又是 完全陌生的。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城市,需要保留几条年代久远的老街,它们不仅是城 市历史的见证也是居民情感“根”的寄托,同时也是吸引游客观光、方便游客深层次了解 城市无声的讲解员。 城市街道景观直接形成城市的风貌、街道空间的性格不仅为市民生活与交往提供高质 量的空间,同时也成为城市居民审美观赏和生活体验的日常性视觉审美客体,乃至成为城 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避免在不少城市看到的情景:一条街连着一条街, 街两旁排着一幢又一幢方盒子房子,没有能够吸引人和值得流连的地方。实际上,城市街 道景观构成不单指道路本身的景物景观,它还包含着更大范围的外延与扩展。世界上有的 城市景观以其城内的建筑取胜,有的却凭其环城的公路景观取胜,比如美国的洛杉矶就是 这样的一座城市,摄影艺术家最喜欢拍摄的画面并非那些摩天大楼,而是从飞机航拍的城 郊街道景观乍看你会以为那是华美的刺绣作品比1 。 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正以举世瞩目的速度进行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 市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规划与建设中交通功能至上的倾向掩盖了城市 街道在环境中重要的景观功能,因此加强景观功能对于交通规划与道路建设的制约限定, 强调景观性街道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将对城市整体建设理论与实践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1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简雅各布斯女士( j a n ej a c o b s )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认为城市最基本的 特征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总是沿着线进行的,城市中街巷担负特别重要的任务,是城市 最富有活力的“器官”。透过街道网,我们可以看到城市的轮廓、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城市 的全貌。城市街道网是展现城市景观的窗口,合理规划设计城市街道网是创造优美街道环 境的基础。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向从文化、艺术、人类心理学等方面出发,根据有关对城市 景观的分析,探讨了“可印象性”这一课题,对城市街道空间的品质产生了较大影响。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中通过对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中人的活动的分析,强调了 街道尤其是人行道在创造有效的户外交往空间中的作用。 芦原义信在街道美学中依据格式塔心理学的原则以及当代一些建筑设计的理论, 对日本和意大利等西欧国家的街道、广场等外部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比较、分析和研究, 结合人的活动和心理、生理需求,阐述了街道构成、高宽比等美学原则,强调了街道的美 学价值和社会生活价值。 特兰西克( r o g e rt r a n c i k ) 在找寻失落的空间中对街道空间丧失地方性的原因进 行了分析。陈民杰在城市中的街道一文中,认为人口问题和人造环境是市民离开街道 和街道失去往日生机的理由。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使原先与街道人口 两相宜的城市空间顿显拥挤不堪。 以上这些理论研究的共性是人作为城市空间主体的意识的重新觉醒,审视一度被现代 交通发展所忽视的观点,重视人作为街道主体的能动作用,但对突出街道景观的四维空间 设计没有做过多探讨。 四维空间理论中一些概念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开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了六十年 代,赛维所著“建筑空间论”一书问世,并得到建筑界普遍认同之后,才逐渐受到广泛 关注。而关于城市四维空间设计问题,即如何运用设计的方式将城市的时间因素整合到空 l l :拼贴城市资料来源:城市景观 间中,不少相关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 的研究。其中主要的是柯林洛的“拼贴 城市”、黑川纪章的“共生城市、阿尔 多罗西的“类似型城市”的研究盼1 。 1 ) 拼贴城市理论 柯林洛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教授,他 的名著拼贴式城市于1 9 7 8 年出版,书 中他指出城市是拼贴形成的。城市的发展 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历史的进程中,城 市由不同时代的东西一层一层叠加形成, 类似一幅拼贴画,“断续的结构,多样的 时起时伏呈现为我们所说的拼贴。”柯林洛仅认为城市是拼贴的,还主张用拼贴的设计 2 借鉴以上的理论,在四维空间设计中,将城市或建筑老的特征发掘出来,新的特征也 得以展现,同时,给未来留下足够的空间,是一种尊重历史、重视现实并且着眼未来的设 计方法。 1 2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目的及方法 1 2 1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 城市街道是人们进行生活活动和相互交往不可缺少的场所。城市街道空间充满着生命 力,有很强的社会性。供人们日常交通来往的城市街道是人们进行经济文化和表演人生百 态的地方。可是我们的许多城市单调呆板,一条街道两边排满了房子,走累了连坐下来歇 一歇的地方都没有。那些沿街建筑虽不乏高楼大厦,立面处理争奇斗艳,但互不协调,更 缺乏地方的风格。外来游客到达这个城市后,从这条街走到另一条街全都是一个样子,令 人索然无味,离去后也没什么印象。其实,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自己的特色, 都与众不同。让居民谈起自己的老家如数家珍,想起自己的生活过的地方回味无穷,让外 人进入这个城市一见钟情,流连忘返,难以忘怀,是论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1 2 2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 随着现代社会中科技的迅猛发展、地理空间的拓展和生产方式的革命,全球化将人们 从世代依存的封闭环境中解放出来。传统的时空意义的地区概念被打破:新的生产方式和 发展模式倡导的是社会化、标准化,而以往各地灿烂的地区文化赖以存在的特殊性和个性 不再被重视。信息产业的超高速发展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使得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趋向同一,全球化现象是人类的经济生产和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经济 上,全球化有利于信息、资源、技术、市场的全球共享和合理配置,实现优势互补、互惠 互利:在文化上,它可以促进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理解、相互尊重。然而在认识到 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它的负面效应 时间感的丧失使得人们无法确定自身存在的归属。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街道是当地居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其建造方式同自然条件 和人有关。因此,世界上现有的街道与当地人们对时间、空间的理解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街道的文化意义及人文色彩日趋薄弱,使原先街道人口两相宜的城 市空间拥挤不堪,空气中到处充满了汽油的味道,行人们无奈地走在这喧嚣、拥挤的空间, 毫无情趣可言。在中国城市发展的今天,人们会看到中国的大城市在模仿国外的现代化大 都市,中等城市模仿大城市,小城市模仿中等城市等等,以至于中国的城市在感觉上,离 人越来越远。这种距离感是由于城市的改变而造成的,表现在城市街道上是首先是没有城 市时间的沉淀,看不到任何历史的痕迹。“街变得太现代,过度追求西方化,导致不同 城市的街道区别不大。人们行走于其间居然发出“走来走去都一样”的感叹。其次,在街 4 道的建设中过于重视眼前的建设,而忽视了长远时间的景观规划,以至街道规划时像在衣 服上缝补丁,东一块,西一块。再者就是整体街道缺乏整合,造成街道景观的纷乱繁杂。 人们不禁要问:今天的城市街道何以会如此呢? 在城市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城市街道是重要部分,在主要关注城市交通的大工程同时, 绝不应忽略城市街道时间性的设计,为城市面貌增添历史感,烘托出城市街道的时间价值。 此外,需要提前控制道路规划、建筑规划,不要使我们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成为附属品。 城市街道之中的绿化、建筑立面、铺装、公共设施( 停车位) 等元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发生改变。例如街道两旁的行道树会随着时间的改变,树会生长,当然不同的树种的生长 量不同,随之改变就有街道两侧立面的景观变化,所以在进行街道设计时要考虑到3 年、 5 年、甚至1 0 年后的景观。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应用四维空间设计手法,使 城市街道满足长远景观设计的需要。 什么是人类可以创造的? 答案有很多,机器人、新的生命体等等。的确,随着时代的 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可以创造出许许多多新的事物。而什么是人类不可以创造的? 答 案是肯定的历史。历史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 个人的经历。中华民族5 0 0 0 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城市建设与来势汹汹的 拆除大潮,使得城市时间感丧失,市民对城市的精神归依也逐渐消失。市民只是将现代城 市当作生命活动的容器,却无法把它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怎样去寻找一种更适合时代精 神的、又符合民族文化的新标准? 将四维空间设计引入我们的景观设计中去,尽量创造出 愉快的居住环境和理想的街道空间正是本文所探讨的焦点。 1 2 3 本论文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柯林洛的“拼贴城市”、黑川纪 x 2 城市街道景观四维空间设计的理论分析 2 1 研究的理论基础 街道好似一位周到的导游者,不仅方便而且自信的引导人们进出,而且诱惑着人们在 城市和建筑群中留连,生动翔实的为人们讲解各种历史与现代的痕迹,使他们能从空间、 建筑物和城市中得到愉悦,能与人见面或聚合一一非正式或有组织的,对于一位异乡游客, 它亦是透视一个城市的鱼眼镜头。 2 1 1 相关概念 四维空间 根据我国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确定任何 事物都需要四个坐标( 空间的三个坐标和时间一个坐标) 的空间,是三维空间和时间组成的整体。这个概念 是根据任何物质都同时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空 间和时间不可分割而提出的。在抽象的概念中: “空间是一个三维统一连续体。”景观设计的空间 限定要素正是建立在三维坐标的概念之上。而四维 空间,是指在人类具体活动的实质空间( 即三维空间 x y z ) 之上,需再加上一个瞬间取向的知觉量度( 即时 间因素) 。 四维空间设计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线,将它们统一 于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四维空间设计首先要考虑到社会变 迁、经济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变化等因素。每代人随着 时代的变迁,他们的审美意识、价值观念、兴趣和生活习 惯也会有所改变。所以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引入四维空 间设计,有利于景观的与时俱进,有利于城市个性的体现 5 0 四维空间设计的另一层涵义:根据“时间是流动的空 间,空间是凝固的时间”这一哲学原理,把不同时间里互 为排斥的消极空间,变为互相补充的积极空间哺1 。消极空 间、积极空间与人的关系是客体与主体的关系,主体在不 同时间所处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决定空间的属性。随着主 体的流动,空间也在流动,并且其功能也发生变化。 y 资料来源:自绘 x 2 2 :香港街道上茶座内看客 资料来源:中国之翼 四维空间设计方法实际上是二维、三维空间设计方法的展开和延伸。通过分析研究并 指导实际街道景观的设计工作是很有益处的。 城市 根据我国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的地区,通常是周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文字的定义来看,城是武器守卫土地的 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即“五十里有市 中的市。可见 城市是有防御城垣和商业交换的居民点,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还有居民 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密集程度。 根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城市是一个相对永久性的高度组织起来的人口 集中的地方,比城镇和村庄规模大,也更为重要。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一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是“依一定的生产方式 和生活方式把一定地域组织起来的居民点,是该地域或更大腹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 中心”。联合国则建议所有国家的人口普查和官方统计,均以居民在2 万人以上的集中地 区称作城市。 街道 街道是指旁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 辞海1 0 8 0 页) 简雅各布斯对于街道 的如下描述,有助于理解街道的概念:“一个都市街道的依赖是经由许许多多人行道上的 交往接触所培养的市民常逗留在酒吧间喝杯啤酒,由杂货商那里打听点消息,或讲点 消息给新来者,在面包店与其他顾客聊天,与路旁喝汽水的孩童打招呼,或等用餐是偷瞄 女孩子等”。因而,街道对于人类来说又是一个交往的场所,一幕幕的人间悲喜剧在街 道上不停的演绎着。 城市与街道 人由道而行,地由道而成,街道作为城市的基本骨架,它的发展总是与城市的发展联 系在一起的。城市的结构主要是依靠街道体现 出来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上班、上学、购物、 探亲访友等等活动都离不开街道。因此人们是 通过接触街道来了解城市的。 如果把城市比作人体,那么街道就是人体 中的血脉。人们处在街道中,用眼、耳、身体 的各个部分感受着城市的起伏变化,倾听着城 市中人与人的交谈,欣赏着城市中的各种景观。 这一切汇集在脑海中就形成了对一个城市的 “印象”。街道对城市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对于在 城市中生活的居民,而且对于外来者,街道是 了解一个城市的最主要的外部空间系统。 景观 秣蓬 2 3 :法国南锡广场的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 资料来源:城市空间设计 景观是个宽泛的概念,既包括视觉,美学意义( 与风景、景观、景色同义) ,又有地 学意义( 与地形、地物同义) ,还有生态意义( 指其作为生态系统能源和物质循环的载体) , 此外还有文化意义,指其作为人类文化、精神的载体。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在空间 上与人、物、我分离,景观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人对城市的态度,也反映 了人的理想和欲望;景观作为生活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 的认同,使景观与人、物、我合为一体;景观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 人与人相互作用与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口1 。 景观设计与四维空间 景观设计是一门时空连续的四维表现艺术,主要点也在于它的时间和空间艺术的不可 分割性。虽然在客观上空间限定是景观设计的基础要素,但如果没有以人的主观时间感受 为主导的时间序列要素穿针引线,则景观设计就不可能真正存在。在景观设计中,空间实 体主要是建筑的界面,界面的效果是人在空间的流动中形成的不同视觉观感,因此界面的 艺术表现是以个体人的主观时间延续来实现的。人在行动中连续变换视点和角度,这种在 时间上的延续移位就给传统的三维空间增添了新的度量,于是时间在这里成为第四维空 间,正是人的行动赋予了第四维空间以完全的实在性。在景观设计中第四维空间与时间序 列要素具有同等的意义。 在景观设计中常常提到空间序列的概念,所谓空间序列在客观上表现为空间以不同尺 度与样式连续排列的形态。而在主观上这种连续排列的空间形式则是由时间序列来体现 的。由于空间序列的形成对景观设计的优劣有最直接的影响,因此从人的角度出发时间序 列要素就成为与空间限定要素并驾齐驱的景观设计基础要素呻1 。 我们可以看出景观设计的空间艺术表现已不是传统的二维或三维,也不是简单的时间 艺术或者空间艺术表现,而是两者综合的时空艺术整体表现形式。 2 1 2 相关理论 街道空间的服务对象是人,必须研究人的环境使用模式及环境变化对这一模式的影 响,了解多数人的行为和心理以及他们对空间的反应。因此,研究人的生理习性、行为习 惯对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人的视觉特性 街道景观是视觉的艺术,在街道上的活动,视觉可以使我们获得8 0 的信息,人对于 街道空间的视觉感受主要地建立在街道两侧建筑物之间的范围内,所以在城市街道中,绿 地、照明、设备、雕塑、建筑小品以及街道两侧的建筑就形成了街道空间的视觉景观。要 使这种视觉景观与自然环境、人造环境相协调,以创造丰富多彩、舒适宜人的街道景观, 就要认真研究人的视觉特性。 1 ) 人的视觉生理现象 9 人的视觉生理现象是这样的:人们所感受到的城市道路两侧景物的真实尺寸和它们的 空间位置,并不是很准确的,这是因为它们在人的视网膜中的映像是不完整的,但是人们 的大脑可以对这些不完整的映像进行不断地加工和修正,人们对周围现实感受能力的复杂 性和多样性也就表现在这里。 2 ) 人的距离视觉 芦原义信在他的外部空间构成中总结出以下结论,就建筑而言,人的视觉与水 平距离有如下规律: 水平距离在2 0 3 0 m 以内可一幢幢清楚识别建筑 水平距离在1 0 0 m 以内作为建筑留下印象 水平距离在6 0 0 m 以内可看清建筑轮廓线 水平距离在1 2 0 0 m 以内可作为建筑群来看 水平距离在1 2 0 0 m 以外可作为城市景观来看 3 ) 人的动态视觉 动态视觉是具有相对性的,运动感是在目击了一系列目标的变化之后在视觉上才会出 现,它与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凹1 。步行者速度较慢,与静观差别不大,注重于取景和景观 的重点欣赏( 图2 4 ) ;骑自行车的人思想一般比较集中,目光注意前方1 0 一3 0 米的地方, 但有时也会注视路边8 米远处的景物;乘机动车者有着明显的动态视觉,他可以从快速移 动的车窗去看城市的街景,能够把握景观的序列、变化,并且在移动的过程中迅速形成街 2 4 :街道上的静态视觉景观( 资料来源:当代德国景观设计) 2 5 :街道上的动态视觉景观( 资料来源:当代德国景观设计) 景印象,还可以把各个相距较远的地段上的建筑物串成一体,于是就获得了关于城市道路 景观的总印象( 图2 5 ) ;而作为驾驶员则又有不同的动态视觉,研究表明,当车速为4 0 公里小时驾驶员的视野距离在前方1 8 0 米处,水平视角为7 5 。左右,2 5 米以内的细节看 不清楚,当车速上升到6 5 公里时,视野距离在4 0 0 米处,视角也减少至6 0 。左右,其 构成的景观序列也各不相同。 二、格式塔心理学 借用西方格式塔心理学的“图底”( f i g u r ea n dg r o u n d ) 说来分析城市中的实体与实体以外的空间关系时,说明“图” 与“底”是可以相互转换的n0 | 。从( 图2 6 ) e 鲁宾的杯图中 可以看出,如果以白色为图,黑色为底,这张图上呈现的是一 2 2 城市街道的形成与发展 2 2 1 中国传统街道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资料来源:建筑概论 街道的形成与发展既满足人类各种活动的需 要,又要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当社会进入商品流 通阶段后,在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出现时,便由点 到线逐渐形成了街道。 中国唐代以前的城市实行里坊制n 1 j ,坊设坊 墙,除达官贵人可朝街开门外,其他住户只能朝坊 里面开门。所以街道两旁是高高的坊墙,沿街不设 市而是设集中的市肆,街道只供通行而无太多的内 容。这时的城市街道界面,更多地表现为“围墙” ( 图2 7 ) 。 唐末以后,里坊制逐渐解体。由于人口过密, 居住混乱,城市秩序已难控制,当时的汴州“邑居 庞杂,号为难治”。封闭的里坊制根本无法维系, 居民侵街现象非常严重,坊墙破坏不堪。市场也不 再受局限,开始在有利点滋生。于是街道拓宽了, “其京城内,街道阔五十步者,许两边人户,各与五步内,取便种树掘井,修盖凉棚,其 三十步以下至二十五步者,各与三步,其次有差。”这种沿街住户当街开门,在门的两侧 种树、掘井和盖凉棚显然是一种新的街道制度。主要街道的坊墙己不复存在了,而是两边 各让出街宽的l 1 0 ,调动居民种树掘井、修盖凉棚以美化街景。随后,许多居民又临街 开店起楼,经过这样的变化,城市已呈现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街巷”格局。 至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展示了北宋后期的汴梁风景( 图2 8 ) 。汴 1 1 梁两岸成片的建筑物、大街小巷和充塞其中的各色人物,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看到商 业、服务业、手工业的兴盛和繁忙紧张的交通运输供应服役活动,以及与之相对照的游春 归来的人们和正在街上闲逛的人群,首都汴梁熙熙攘攘,忙闲苦乐,种种城市生活情态于 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口别。至此,街道生活开始丰富起来,充满了生机,其空间变得层次丰富, 并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2 8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显示了北宋汴梁的繁华 资料来源:城市空间环境设计 纵观街道的发 展史,街道产生方式 基本上有两种:一种 是自发形成,住户之 间留有空隙以作通 道,后来随着住户的 增加,建筑沿着通道 延伸开来,就围合成 了街道空间。欧洲一 些古城往往是先有 一圈城墙,而后里面 住户增多并自由排 列发展,街道形成带 有自发性质。另一种街道空间由预先规划的蓝图实施而成,如中国古代许多城市,先有填 密的规划方案,而后砌城墙,划出街道,再填以建筑。在我国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 2 9 :周礼考工记中都城营造 资料来源:城市空间环境设计 我国早期营建都城时写到:“匠人营国,方九里, 旁三门,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图2 9 ) 同 时对街道的宽度等都作了详细的描述:“经涂九 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及“环涂以为诸侯经 涂,野涂以为都经涂。等等。可见当时人们已 认识到街道的与宽度是表现城市空间系统和社 会登记秩序的重要手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 制”的重视。由这两种途径而产生的街道空间具 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前一种街道往往形 式较自由,空间变化丰富,较具人情味:后 一种街道空间则较严谨而理性。不论街道是自发 形成还是规划而成,都具有相似的构成。街道是 由面合而成的线形空间,中间是供通行路面,两 边是垂直的界面,它们是街道空间的重要元素。 中国古代城市的棋盘式街道网也经历了一系 列变化,它起始于奴隶社会的西周,但其达到完全成熟程度要到明清的北京城。明清时代 北京城的建设水平,达到了我国城市建设艺术史上的顶端,也充分反映了考工记中理 1 2 想城市模式对其后城市建筑的巨大影响。沿着长达8 公里的中轴线配置了城网、牌坊、华 表、广场等设施,加强了沿街道行进间延展性的空间变化,创造了肃穆的气氛,显示了天 朝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在这里,街道已不仅仅是交通路线,而成为创造活动空间与环境 气氛的重要手段。千百年来,城市街道除了在城市景观与市民精神生活方面充当着重要角 色外,还成为居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空间界定的功能看,不管是城市经纬涂干道、居住街坊间的街道,或是坊内的小巷、 胡同、里弄,所起的作用都是相似的,都是对特定城市生活场景的界定。“街”本身,也 就成为城市生活场景的标志了,人们可以从街道的宽阔、笔直以及两边庄重的礼制建筑的 2 1 0 :美国1 6 世纪的街道景观 资料来源:城市空间环境设计 2 1 1 :玛丽亚广场上的市政厅 资料来源:城市空间环境设计 排列辨别出位于城市中轴线上的专用道路一 皇帝的“驰道”,也能从热闹的店铺、建筑和街 道空间的宜人尺度中感受到居民街巷的特有风 味。 2 2 2 西方传统街道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西方古代街道的尺度一般较小。古雅典( 公 元前5 世纪) 街道很狭窄,一般小巷仅能供一人 牵一驴或一人背一筐行走。古希腊的大多数城市 的街道是联系城市中心广场的通道,它们布局自 由、灵活并具有人的尺度,这是当时人本主义世 界观的物质体现。而古罗马人的观念则迥然不 同,城市街道和广场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体现政治力量和 组织性,炫耀战争胜利,强调理性布局、轴线对称以突 出纪念性,规模较之希腊时期的有限感要宏大得多,具 有征服力的象征性。中世纪时期的街道弯曲多变,广场 拓扑有机,充满了神秘浪漫自然的情调。这是一种有机 的和富有灵性的自然形成的规划设计,街巷的视景形成 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它是城市艺术设计史中一份宝贵的 遗产。文艺复兴提出了以世俗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 体系。在这一时期的城市设计中,城市街道一反中世纪 自然、曲折、狭窄的街道系统而形成了规整、气派、便 捷的干道系统,并把城市重要的建筑和广场用街道连接 起来,创造出一种新颖的视觉景观( 图2 1 0 ) 。 欧洲古代城市街道两边设人行道的较多。罗马共和 时期的庞贝城及古罗马帝国时期的街道两侧都有人行 道。许多欧洲古城街道两旁都有柱廊供人步行,柱廊通 达城市中心一一广场,广场柱廊连成整体,柱廊和房屋 2 1 4 :美国海滨住宅区,庭院外置 资料来源:交往与空间 2 1 5 :典型的中式四合院,庭院内置 资料来源:建筑概论 到电子商品应有尽有。市场营业期间,机动车从 上午至下午不得进入街道。颜色鲜艳的轻质帐篷、 霓虹灯在加上震耳欲聋的音乐声,制造出一种节 日气氛n 引。( 图2 1 3 ) 中国的主要城市的街道命名方式大体有以下 几种:一、是古老的城区,根据历史遗迹的名称 结合城市规划来命名,如北京的德胜门东大街、 复兴门内大街等;二、是根据各地的地名来给街 道命名,如上海的南京路、广州路等;三、是根 据当地著名风景来给街道命名,如杭州的西湖大 道、虎跑路、钱江路等。而在西方国家常可见到 以该国元首、将军或大政治家的名字为街道命名 的,在国内并不常见。街道的命名方式的不同, 体现了中西方文化、观念上的差异。 尽管用地归居住者所有,但在中、西方人的 观念上,却有极大的不同。西方沿街居住的居民 在进行沿街前院的竞赛,对拾掇整齐的漂亮庭院 给与奖励,因此居民竞相布置道路与住宅之间的 空间,为美化环境做出了贡献。从美国新英格兰 或夏威夷海滨眺望林荫道周围的住宅区,也会看 到宽阔的人行道旁铺着整齐的草坪,住宅与道路 之间盛开着鲜艳的花朵u 列( 图2 1 4 ) 。相反,中国 沿街的前院空间极为罕见。以四合院为例,院子 通常在中心位子,房子四周都为了围墙,而且门口的照壁通常挡住了街道行人的视线,大 有将自家院子美好景色留在自家的空间内的意思。于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 墙来”引申为贬义( 图2 1 5 ) 。中国的院子是私用的内部秩序的一部分,它和公共外部秩 2 16 :城市交通性街道 资料来源:杭州街道景观营建导弓 序之间,存在着围墙这一边界,因此并不 能将中国的庭院与街道连为一体。 2 3 城市街道的特性 2 3 1 城市街道的功能与分类 街道是人们生活环境中很重要的组成 部分,不同的城市街道在城市生活、生产 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城市街道的 分类除要综合考虑分类的基本因素,还应 2 1 7 :城市生活性街道( 昔日安静的北京胡同) 资料来源:城市空间环境设计 2 1 8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资料来源:城市空间环境设计 结合城市性质、规模及现状来合理设计。 城市街道具有双重功能,既是交通空 间,又是生活活动空间。随着城市的发展 与扩大,为解决交通的需要,出现了代步 工具。从坐轿、骑马、乘马车、骑自行车 到驾驶机动车,相应的交通速度也从4 k m h 增加到4 0 k m h 以上。在马车时代,交通与 生活这两种功能并存还是可行的。而进入 汽车时代后快速交通扰乱了居民的生活活 动,给行人的自由与人生安全造成了威胁。 另一方面城市内各种生活活动阻碍了车辆 的通行,造成了交通阻塞的局面n0 】。在此 我们根据城市街道交通及生活特征,将城市街道划分为 城市交通性街道、城市生活性街道、城市步行商业街道 和城市其它步行空间。 1 ) 城市交通性街道多指城市中的主要街道,偏重 于城市交通功能的解决,保留给交通使用,使车辆来往 畅通无阻。交通性的街道可适当放宽车行道两侧的人行 道,使行人的活动比较自由,又不影响车辆交通,增加 人行道上的绿化,起到隔声、防尘和遮阳的作用。如南 京的龙蟠路等。由于城市交通性街道偏重于城市交通功 能的解决,在此不作为论文研究的重点。( 图2 1 6 ) 2 ) 城市生活性街道多指城市中的次要街道,其解 决城市交通功能的同时,更注重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的 反映,是城市中数量最多的街道类型,最具地方特色和 代表性。( 图2 1 7 ) 3 ) 城市步行商业街道是城市中特殊的、完全以人的 步行为交通手段的街道,其在城市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 要的作用,如上海南京步行街、南京新街口、深圳东门老街等。古代城市的规模不大街道 都是步行的( 图2 一1 8 ) 。 4 ) 城市其它步行空间指城市绿地公园中的步行道、滨水地带步行道、小区内的步行 道及各类人行广场等。其主要体现出了人步行休闲的行为特征,也不作为论文研究的重点 ( 图2 一1 9 ) 。 街道的四维空间设计就是表现一条街道的独特之处,实际上可以理解成树立城市风格 特色和城市历史传统的代名词。因此它的作用就是把街道这一城市构件显露出来,通过它 在某一方面的与众不同( 人文、景观、经济等) ,来提升城市生活水平,优化城市结构,恢 复原来应有的城市生活凝聚力n 4 1 。 1 6 2 19 :城市其他步行空间 资料来源:杭州街道景观营建导引 2 3 2 城市街道的景观要素 2 2 0 :街道的组成要素 资料来源:城市空间设计 2 2 1 :南京1 9 1 2 两旁街道的建筑立面 资料来源:自摄于南京 当然,就某一条有特色的街道而言, 真正确定其性质及分类是困难的,也不具 有实际意义。因为街道的性质是综合许多 因素的,从它诞生以来就是各种因素相互 作用的结果,强行分类只能说其中一个因 素特别突出,有较大的决定作用,或日支 配力。许多因素具有因果关系,如一条街 道风光优美,就有大量游人,结果繁荣两 边店铺,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很有可能最 终形成综合型特色街道。事实上,许多城 市力图提高街道某一特色因素,带动其它 方面的发展,形成连串反应,最终达到发 展城市特色的目的。 街道要素包含了线形的方向性、连续性及街道断面形 式、路面材料、沿街建筑立面、色彩等基本内容( 图2 2 0 ) 。 在一条街道上,可以形成特征不同的街道景观。这种特 征可以由地形、建筑、路面特征、边界要素特征等形成, 并主要表现在色彩、质感、规模、建筑物风格、植物、 边界轮廓线的连续性等具体方面。此外,人的活动及其 感受等主观因素,街道历史文化等有关人文景观方面的 要素也都构成了城市街道景观。 街道是城市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同时又是一种复 杂的社会生活表象和交通通道,它的内涵几乎包罗万象。 构成城市街道的要素直接影响着街道空间的形象与气 氛,它主要包括: ( 1 ) 建筑街道正是由于沿着它有建筑物而成为街道, 所以沿线建筑是街道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街道边界是 指一个空间得以界定并区别于另一空间的视觉形态要 索,也可以理解为两个空间之间的形态联结。位于街道 两侧的建筑,是城市街道空间最重要的围合元素。建筑 的性质、形式、体量、轮廓线,以及外表材料和色彩, 直接影响街道空间的形象和气质。例如,一些传统的具有 地方特色的街道,它的美学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富有 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建筑群,而林立在现代城市快速 1 7 路、高架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则反映了城市新的生活方式,突出了现代城市街道的时代特征。 ( 图2 2 1 南京1 9 1 2 街道两旁富有时代特征的民国建筑) 建筑就相当于街道的界面,精心 2 2 2 :欧洲旧城街道的建筑立面变化与和谐 资料来源:城市空间环境设计 2 1 2 3 :日本街道的铺装 资料来源:道路铺装景观设计 协调建筑物的体量、造型、形式和色彩,将其作 为显示城市街道的“橱窗”。建筑物具有三维性 质,即在一个二维首层上具有造型立体形式n 引。 围绕着建筑物群走动,各个建筑物是被当作立体 形式来欣赏的。不平行布置的建筑有着不同的消 失点,在空间中产生不规则的布局,通常的街道 以秩序化及以统一的手法布置相近的临街建筑, 使得建筑之间具有强有力的联系,使每一个成分 都恶意被清楚地看做同一个家庭成员。如果一条 街上或一个街区内的建筑物各自为政,互不联 系,会使人感到杂乱无章。但如果都是一个样又 觉得千篇一律,枯燥呆板。中国旧城老街上的建 筑物基本相同,然而有高有低,有进有出,错落地十分 自然。再看欧洲传统的沿街建筑,无论是高度、样式或 是细部都有变化,看上去相当和谐。( 图2 2 2 ) ( 2 ) 铺装指城市街道路面、人行道和广场铺装等。 铺装的色彩、质感、图案等都是街道景观中引人注目的 特征。铺装丰富的色彩、各具特色的质感、形式多样的 图案,所表现出的韵律、动感,以及一些带有象征意义 的细部设计等赋予路面生命力与个性,他们本身构成了 一种景观。铺装景观在道路环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 用,它是改善街道空间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n 6 1 ( 图 2 2 3 ) 。 ( 3 ) 绿化是街道景观中重要的视觉因素,起到柔 化建筑与铺装的硬质线条的作用,给人带来柔和与安静 的感觉。乔木、灌木、草地、花卉以不同的形状、色彩 和姿态点缀着城市的街道景观,大大丰富街景层次,增 添自然生机,形成绚丽多彩的道路景观。运用具有浓郁 地方特色的树种进行绿化,还可以突出不同地区街道空间的独特风光。此外,街道绿化还 可以起到净化空气、降低噪音、调节气候的作用;在街道交通方面,还具有限定空间、组 织交通、诱导视线等功能。 ( 4 ) 附属设施街道的包括:路灯、长椅、道路标识,街头小品、室外雕塑等。造 型别致并且富有地方特色的附属设施,对道路景观可以起到点缀、陪衬、换景、修景、补 强、填白等作用,使道路空间环境更富有生活气息,更舒适、优美,有意境、特性,增添 道路空间的亲切性、趣味性、可读性与可识别性,加强道路空间给人的视觉印象,使其成 1 8 为更加吸引人的生活空间。( 图2 2 4 ) ( 5 ) 动态的景观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车流反映了时代的脉搏与气息,体现了城市的活 力与效率,而以各种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交流、休闲、娱乐、健身、观赏等出行 的人们,则给街道空间带来了勃勃生机,使道路充满生活情趣。因此车和人作为一种动态 要素,也是构成城市街道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交通使人们对街道建筑轮廓线的 感受发生了变化,由单体轮廓走向了建筑群体轮廓,即“动态的景观”n 3 | 。 2 2 4 :街头有趣的遮阳蓬及小喷泉 资料来源:当代德国景观设计盘点 ( 6 ) 第二轮廓线将建筑本来的外观形态 称为建筑的“第一次轮廓线”,把建筑外墙的 凸出物和临时附加物所构成的形态称为建筑 的“第二次轮廓线”u 钔( 图2 2 5 ) 。 要想让街道呈现清晰美丽的景象,就必须 尽量减少二次轮廓线,或者更积极的将他们组 织到第一次轮廓线当中去。北京的王府井和西 单,除了对其代表性的大建筑仍保持清楚的辨 别外,两条街道的整体面貌己开始混淆,它们 的街道建筑个性正逐渐淹没在二次轮廓线之中, 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减少或组织第二次轮廓线 的工作,可以直接由减少侧招牌来完成,将其变 2 2 5 :第一次轮廓线与第二次轮廓线 资料来源:街道美学 为墙面招牌,当然,全部的墙面招牌是不 现实的,其刻板印象也并非美观;另外的 方法是合理组织,增加二次轮廓线的统一 感和稳定感,并努力的谦让于第一次轮廓 线1 引。 ( 7 ) 街廓空间形态街廓空间总是呈 现出一定的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规则的 大多是经过有意设计的,如大多数现代城 市街道。不规则的多数是自然形成的,如 许多古老城镇中的街道。规则的形态如直 线型的街道,方格化的绿化可以使人感到 一种理性的秩序,形成有序的街道景观。不规则的空间形态则像一切不规则构图一样,使 人感到兴奋、动荡,往往会形成别有特色、耐人寻味的景观。具体来说,同建筑空间一样, 街廓空间也会使人体验到一系列收放和扩展、封闭和开敞的过程,只是程度上比建筑空间 弱得多。空间序列要求沿街建筑表面不但具有方向,而且表面片断宽度与街廓宽度要有一 定的关系。芦原义信认为,接近性建筑表面宽度与街廓宽度之比应小于1 或等于2 ,以避 免街道空间的呆板。通过这些片断不断重复和片段的凸出与凹进,使景物不断涌现,观者 步移景换,形成一定的节奏与韵律。 ( 8 ) 天际线天际线是以纯净广阔的天空作为背景,所以最容易显现出来为人们所 线形是实现街道交通功能的重要因素。同时,不同的线形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一般来 2 2 8 :丹佛第l6 街道宜人的步行尺度 资料来源:城市空间环境设计 说,直线给人整齐、简洁的感受,但在视 觉上单调、呆板;曲线具有动感表现韵 律,使人得以看清街道两侧景观,留下较 深印象。如果说曲折的街道看起来美丽如 画,那么笔直的街道更趋向于有纪念意义。 欣赏曲折街道的不拘一格是一大乐事,带 着一种持久的兴奋,期待每个角落的展开 或是小巷里难以预料的左右拐弯能带来画 面般的景象。良好的线形设计对于优美的 街道环境景观形成至关重要。线路走向与 自然环境、沿街建筑、绿化带、照明设施 等有机融合时,路线的曲折起伏可以使两 侧的自然景观、建筑物、绿化、照明设施 等进退有序、错落有致,自然美与人工美相互衬托,可以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形成视角 多变、丰富多彩的动态街道景现系统。 2 ) 秩序建筑理论的始祖维特鲁威认为“建筑取决与秩序、安排、比例协调、匀 称、经济”。建筑是街道景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借用建筑的构图分析语言来评价街 道的特性,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引。( 图2 2 7 ) 街道的秩序关乎到人们在其中感知、阅读以及理解环境的方法。这种可感知的秩序和 环境的易识别性有关系,或者和所有部分的易识别以及容易组织进一个连贯的模式当中有 关系。凯文林奇对此主张:“一个生动和完整的物质环境能够产生一个深刻的意象,同 样具有一种社会作用。它能将生疏的物件转化为符号和群体信息的集体记忆。”n 们街道景 观设计的作用是从混乱中产生秩序。 3 ) 比例与尺度对于一个二维物体而言,例如建筑立面的比例就是高度和宽度的关系。 渗透在街道的比例稍微复杂些,它是各部分相互之间以及作为整体的街道景观之间的关 龇如 一所御o 5 中世纪城市 助御1 文艺复兴时期城市 2 2 9 :街道的比例与尺度资料来源:街道美学 西僵2 巴洛克时黼 系。尺度相对于比例而言,依赖于一套维度、比例和另外一套维度、比例之间的比较。街 2 l 道、广场和建筑的维度被用来和人类形体的比例进行比较。因此,人是街道环境的度量基 准。正确确定城市街道景观的尺度,对于我们欣赏周围的环境至关重要。( 图2 2 8 ) 城市 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851.12-2025道路车辆液化天然气(LNG)燃气系统部件第12部分:铜及其合金管
- GB/T 42125.13-2025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3部分:实验室用热原子化和离子化的原子光谱仪的特殊要求
- 应急安全培训证课件
- 应急安全培训活动课件
- 应急安全培训企业培训课件
- 2024职称计算机考前冲刺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A卷】
- 秋季腹泻患儿辅食调整方案与喂养指导
- 非开挖施工合同(标准版)
- 建筑商合同(标准版)
- 租用香菇大棚合同(标准版)
- 虹口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上海新教材)
- 未婚生子小孩抚养协议书
- 测量安全培训实施要点
- 认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2025年环卫所考试题及答案
- 保温车租赁合同6篇
- 2025年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校赛)培训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外墙涂料喷涂机器人施工工艺
- DB11-T 2136-2023 婴幼儿托育机构服务规范
- 冠心病病例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