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18世纪末一位朝鲜学者的中国观察——朴趾源《热河日记》初探.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公元1 7 8 0 年( 朝鲜正祖四年,清乾隆四十五年) ,朝鲜学者朴趾源以朝鲜政府使节团随行一员的身份来到中国,观察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诸如文化、民俗、经济、政治等,且他在中国期间广泛和中国文人名士交流学问,回国后用汉文著述了“庞大的记行文”即热河日记,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清代中国社会文化,在中朝( 中韩) 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热河日记是朴趾源用一位学者的眼光考察中国而撰写出的考察报告,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中国观。当时朝鲜王朝内部的基调是所谓的“尊明排清”,主张讨伐北方的清王朝,认为清朝是夷狄政权因而排斥清朝文化。朴趾源则认为对清朝应该一分为二,即应当把王朝政权本身和文化分开来看,虽则可以把王朝看作夷狄政权,但对其悠久的文化传统我们还是可以学习的。他的新华夷观,打破了旧华夷思想的传统观念,批判了因为不承认清政府而不接受清朝文化的观念,从而使汉文化在朝鲜半岛得到了更好地传播。热河日记介绍了中国的文物制度,中国实学传入朝鲜,促使朝鲜北学派兴起壮大,形成“利用厚生”的实学思潮。关键词:朴趾源热河日记中国观a b s t r a c ti n1 7 8 0 ( t h e4 t hy e a ro fk i n gj e o n g j oi nt h ec h o s o nd y n a s t y , t h e4 5 t hy e a ro fe m p e r o rq i a n l o n gi n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 ,t h ec h o s o nk o r e a ns c h o l a rb a kj i - w o nw e n tt oc h i n aa sa ne n t o u r a g ei nk o r e a ng o v e r n m e n t a ld e l e g a t i o n h eo b s e r v e de v e r yp a r t so fc h i n e s es o c i e t y , s u c ha sc u l t u r e ,c u s t o m s ,e c o n o m i c ,p o l i t i c , a n ds oo n ,a n dm a d eas p e c i f i c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d u r i n gt h ed a y sh es t a y e di nc h i n a ,h ec o m m u n i c a t e dw i t ht h ef a m o u sl i t e r a t o r sa n dp e r s o n a g e s w h e nh ec a m eb a c kt ok o r e a ,h ew r o t et h er e m a r k a b l eb o o k “ap h i l o s o p h e r sj o u r n e yi n t or e h e ”i tr e f l e c t sc h i n e s es o c i a lc u l t u r ei n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i na l l i t sa s p e c t sa n da u t h e n t i c a l l y i tt a k e s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i n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ec u l t u r a le x c h a n g eb e t w e e nc h i n aa n dk o r e a i ti ss a i dt h a tt h i sb o o ki se x p l o r a t o r yr e p o r tf r o mas c h o l a r sv i e wt oo b s e r v ec h i n a i tr e f l e c t sh i sv i e w so nc h i n ai na l l i t sa s p e c t s a tt h a tt i m e ,t h ek e y n o t eo ft h ec h o s o nd y n a s t yw a s “f o r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a g a i n s t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 yd e m a n d e dt of i g h tw i t h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i nt h en o r t h t h e yt h o u g h t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a sn o n c h i n e s eg o v e r n m e n t ,s ot h e ye x c l u d e dt h ec u l t u r e s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b a kj i - w o nt h o u g h tw h e nw ec r i t i c i z e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w es h o u l du s et h et h e o r y ”o n ed i v i d e si n t ot w o ”i no t h e rw o r d s ,w es h o u l dd i s t i n g u i s ht h ed y n a s t yi t s e l ff r o mt h ec u l t u r eo ft h ed y n a s t y h i sl l c wa t t i t u d et o w a r dc h i n e s ea n dn o n c h i n e s eb r o k et h eo l dv i e w so nc h i n e s ea n dn o n c h i n e s ew h i c hd o n ta c c e p tt h ec u l t u r e s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b e c a u s eo fn o n - a c c e p t a n c et h eg o v e r n m e n t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s oh a nc u l t u r e sw a ss p r e a do nt h ek o r e a np e n i n s u l ab e t t e r “ap h i l o s o p h e r sj o u r n e yi n t or e h e i n t r o d u c e dc h i n e s ea n t i q u ea n di n s t i t u t i o nt ot h ec h o s o n ,b r o u g h tc h i n e s ep r a c t i c a ls c i e n c et ot h ec h o s o n ,c o n t r i b u t e dt h ep r o s p e r i t ya n de x p a n s i o no f l h ec h o s o n “b e ix u ep a l , a n dp r o dt h o u g h t so fp r a c t i c a ls c i e n c ea b o u t “l i y o n gh o u s h e n g k e yw o r d s :b a kj i - w o n a p h i l o s o p h e r sj o u r n e yi n t or e h e v i e w so nc h j n a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刨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翻往声鞠本人郑蓬声骥;鼹呈黛靛学德论文,是零入东葛藤的穗零下,独藏送行职究工作掰取褥的成隳- 除文中e 经注鹗零 舔的内容多 ,本论文不含程筒箕镌个入葳集体酷缀发袭或撰臀过静佟晶或箴榘。辩本文的研究做出熬溪嚣献静个人藕集体,甥已在支孛以明确方式掭蟪。零声臻约法肇慝暴豳本人承擅。论文体者签名:童t 一熬黠阌;麓一占举芦嚣涉爨攀垃谂文使鼷授蔽说鹱零人爨愈了解潮j e 大学关予糗集、傈存、使焉学位论文翡麓寇,帮:按照学校黉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掰本藕窀子版本;学校蠢毅缳毒学使论文黪印劂李灏融予版,势提供鲢漾羧索与湄楚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绒其它复制手较僳存论文;程不藩赢利麓露熬稳提下,攀校毒戳公枣论文粒郄分戏全部内容。1 ( 保蜜论文在解翘艨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考蕊爨:巷t l 燕箍名褡搿:v 一诲r 舞铲霸嚣师撕薹嚣师签名:莎j 厶签名鑫期:2 蛳妇稳导论十八世纪末的朝鲜学者朴趾源于朝鲜正祖四年( 清乾隆四十五年,1 7 8 0 年)入燕回国后撰成的热河日记,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清代中国社会文化。且他在中国期间广泛和中国文人名士交流学问,在中朝( 中韩) 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关于热河日记的研究成果,论著方面,专门的总体研究有( 朝鲜) 金河明著,陈文琴译:燕岩朴趾源,金明吴:热河日记研究( 国内未见译本) 。对朴趾源及热河日记再研究的成果可散见于各文学史、哲学史、中朝( 中韩) 关系史、中朝( 中韩) 文化交流史等。文学史方面有韦旭升朝鲜文学史,该书第4 章专门论述了“实学家文学家朴趾源及其小说”,介绍了朴趾源的生平及其小说创作,其中有对热河日记中的虎叱和许生传较为详细的评介。乇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中,讲到1 8 、1 9 世纪的市井文人的小说创作时认为“在文人小说中,尤以李朝后期的文学家朴趾源的作品最为出色”,因而他对燕岩小说虎叱、许生传以及燕岩早期创作的“九传”之一两班传进行了评介。彭端智等著东方文学史话2 8 节“实学派和朴趾源”简要地评介了1 8世纪朝鲜的实学派思想运动、朴趾源的燕行及其小说创作。( 韩) 赵东一的韩国文学论纲讲到汉文学中的小说和旅行记时认为“在被称为燕行录白眉( 诸人物或事件中最杰出或最突出者一译者注) 的热河日记中,朴趾源借寓言和外传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认识,因而此书不单纯地被看作是旅行记”。( 韩) 韵庭崔海钟槿域汉文学史讲到了“燕岩之思想与文章”,叙述其牛平和学术渊源以及他对朝鲜文学的影响,并论述了“英正朝文运与实学”。哲学史方面,韩国哲学会编韩国哲学史( 下卷) 论述了北学派即利用厚生为旗帜的洪大容、朴趾源和朴齐家的哲学思想,并分析了朴趾源的文学思想。葛容晋韩国实学思想史中论述了朴趾源的“利用厚生”的学说:姜目天:朝鲜朝后期北学派实学思想研究第3 章论述了朴趾源的“利用厚生”实学;黄心川主编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韩国卷中姜日天撰文燕岩朴趾源,内容和上书第3 章大致雷同。中朝( 中韩) 关系史、交流史方面,总体的通论有陈尚胜:中韩交流三千年,( 韩) 全海宗:中韩关系史论集,杨昭全:中朝关系史论文集,朴真爽:中朝经济文化交流史研究,蒋非非、王小甫等著中韩关系史( 古代卷) 。就明清时期或清代的论著有白新良主编、王薇等著:1 中朝关系史明清时期,张存武:清代中韩关系论文集,还有刘为的清代中朝使者往来研究详尽论述了清朝与朝鲜往来使者制度的建立、使行的种类和任务、使团规模和人员结构、使行路线、行程与馆舍等,并专章论述了使团的文化交流活动。关于热河日汜的论文研究成果,较早的有史树青:朴趾源与中韩文化交流,光明日报1 9 6 2 年6 月2 6 日,注意到朴趾源在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吴绍钒:( 热河日记) 与满族民俗,延边大学学报,1 9 8 4 年2期,从热河日记看满族人的民俗文化,角度和方法值得借鉴。朱杰勤:1 1 8 、1 9 世纪中朝学者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外关系论文集,1 9 8 4 年版。从1 9 4 7 年到1 9 9 2 年这方面的研究不算丰富。1 9 9 2 年中韩两国建交以后,关于韩国历史文化以及中韩关系史的研究成果才日益增多。有从戏剧史角度研究热河日记的,如赵山林:一位朝鲜学者眼中的中国戏曲读( 热河日记) ,上海戏剧,2 0 0 4年z l 期;陈大康、漆瑗:( 热河日记) 与中国明清小说戏曲,明清小说研究1 9 9 9 年0 2 期。有从哲学角度研究的,如王政尧:1 1 8 世纪朝鲜“利用厚生”学说与清代中国( 热河日记) 研究之一,清史研究1 9 9 9 年0 3 期。也有对该书进行整体研究的,如郑克晟:读朴趾源 ,韩国学论文集第6辑1 9 9 7 年。当代韩国著名学者崔韶子把朴趾源和马戛尔尼对清代中国的认识进行了比较:十八世纪末东西洋知识人之对中国认识比较朴趾源的( 热河日记) 与马戛尔尼( 中国访问使节日记) 为主,暑咎 斟鲤早j a h sn o ,5 9 ,j u l y l 9 9 7 ,指出“朴趾源的认识中国,从文化社会经济政治顺次如推进,反面马戛尔尼是从政治军事社会经济之后文化,地域上看朴趾源是从辽东山东北京热河,反面,马戛尔尼从澳门舟山芝罘登州的沿岸线及天津北中国从北京经由到热河,归路是利用运河,经过江南而陆路才达到广东,朴趾源是内面的世界要中国文化之里面如透视的是,把马戛尔尼是只能外形表皮的现状认识中心了”。热河日记是燕行录1 中的重要著作,对燕行录的研究也有助于- i 清阿秘米芦的朝鲜使团有关人员将其在华时的所见所闻著录成书,这在朝鲜的历史上被统称为燕,仃录。此,燕行录并小是专指某一个朝鲜使团人员来华时的著述,而且,书中文字的长短、卷数的多寡均小受限制。我们对热河f 1 记的研究。王政尧:( 燕行录) 初探,清史研究1 9 9 7 年0 3期,从燕行录的版本和著述切入,进而从政治、人物等方面论述燕行录的意义和价值。陔文认为燕彳亍录中描写使清途中所见到的商人,属热河日记颇具代表性。杨雨蕾:朝鲜燕行录所记的北京琉璃厂,中国典籍与文化2 0 0 4 年0 4 期,琉璃厂在1 8 世纪中后期和1 9 世纪是朝鲜燕行学人购书以及他们与清文人交往的主要场所,当中就有朴趾源等北学派实学家。他们感叹于清朝经济文化的繁荣,回国以后掀起了“北学中国”的运动。刘静:从( 燕行录) 看1 8 世纪中国北方的市集兼论中朝文化交流与文化差异,中华文史网,从燕行录看1 8 世纪中国北方市集与市集文化,总结出当时市集文化所包含的几个基本内容:市集上的招牌文化、市集上的叫卖文化、市集上的娱乐文化,并指出“虽然燕行录对于1 8 世纪中国北方市集的记载在内容上未必超得过日下旧闻考、帝京景物略之类中国古籍,可是,由于该书的作者是外国使臣或学者,他们没有顾忌,更不必修饰,所以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怎么看就怎么写,怎么想就怎么说,从他们的独特视角审视中国社会的各方面。因此,通过燕行录研究中国北方的市集,通过市集了解当时的中朝文化交流以及文化差异,可以从个外来者的视角看中国的社会,也可以以后学者的角度看当时朝鲜使臣和学者们与中国士人的交往、交流,这就为我们研究中国社会和中朝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和角度。”关于中朝文化交流的论文如刘为:朝鲜赴清朝使团的文化交流活动,吴士英:论清代中朝文化交流的特点及李敦球:论1 8 世纪后期朝鲜进步文人的中国外交使行,其中涉及到对朴趾源热河日记的相关研究。2 0 0 1 年冯天瑜先生的论著“千岁丸”上海行一日本人1 8 6 2 年的中国观察后记中指出“在方法论上,正可演运陈寅恪先生概括王国维先生二重证据的三条作法之两条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在方法论上给予笔者在写作本论文时很大的帮助。黄枝连教授指出国际关系形态的研究必须是“跨越学科”,“跨越民族、国家以及文化”,“跨越空间”和“跨越时间”的。1 对于我们研究热河日记有重大的指导意义。1 黄枝连:胡鲜的儒化情境构造:朝鲜一e 朝与满清王朝的关系形态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序第1 6 页。3朝鲜( 韩国) 作为中国山水相连的邻邦又是东亚文化圈,或日汉字文化圈的成员,自古以来十分注重对中华文化、中国国情的考察。朝鲜( 韩国) 人除通过文物典籍间接了解中土外,还有多人前往身历踏查,亲炙中国风土人物、社情政况,并留下篇幅浩繁的纪行文字。特别是1 7 世纪直至1 9 世纪,朝鲜的燕行使团不断来到中国,他们通过多种方式同清王朝不同阶层人士进行接触,并将其所见所闻撰写成文,报告朝廷,有些则著录成书,刊行于世。由朝鲜使节等人 :撰写的有关燕行录的多种著述,为我们研究清史、清代中朝文化交流史等方面提供了诸多重要的文献资料。这些来华的外国人的著述,更是我们研究清代历史时必须重视的一个部分。在众多的燕行录著作中,秉笔直书,内容全面,著录完整,史实重要诸方面是其主要特点,热河曰记是其中最具影响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将通过热河日记来看朴趾源笔下的中国社会,分析其作者的中国观,并简要阐述朴趾源与该书的重要影响和意义,以期更多学者来关注和参与在中朝( 中韩) 文化交流史上发挥重要影响的热河日记等燕行录的研究。一、朴趾源与热河日记( 一) 、“实学泰斗”朴趾源朴趾源,字仲美,号燕岩,是十八世纪朝鲜杰出的实学2 思想家和现实主义文学家。朝鲜英祖十三年( 1 7 3 7 年) 丁巳,生于京第( 今韩国首尔) ,纯祖五年( 1 8 0 5 年) 乙丑卒。享年六十九。他出身于当时汉城名门世称“冠冕大族”的潘南朴氏之家,其先祖中既有著名学者,也有卫国功臣。如八世祖文康公绍( 冶川) 和六世祖忠翼公东亮诸公,他们的事迹颇受国人敬重。及至朴趾源出生之后,这个名门望族已经家道中落,生活贫寒,其父也与世长辞。因此,他在祖父朴弼均的抚育下长大成人。朴弼均为。指i w 清两科,米o # 的朝鲜使团。2 央学足李嘲英祖、正柑时代兴起的新学风。在朱子学已经陈腐保守,严重脱离现实的情况下,一部分开化学肯钔清朝考证学派和两洋科学思想的影响之下,立足实际,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颓废的社会,主张合理解决现实政治、经济问题建立未来的理想社会,形成了“实学派”。其鼻祖是碡溪柳馨远。4人诈直,性格刚毅,做官以廉洁白律。他对朴趾源日后成为朝鲜之著名实学家产生了重要作用。朴趾源虽出生贵门,并不立志于科举,更不与权贵交往,在贫困生活中,潜心学问,淡泊名利,与当时著名学者洪大容结为师友,大约在三十岁前后他已是朝鲜国内的一位有名的学者了。因此,当时的其他学者,如朴齐家、李德懋、柳得恭等人都虚心向他问学,他也非常热心地同他们讨论“利用厚生”之学。虽然学识渊博,但燕岩初无意于当代社会,不愿与俗儒及权贵周旋,而长期过着孤高的处士生活,所以人到中年后,仍无一官半职,生活贫困潦倒。燕岩才华横溢,思想进步。青年时代聪颖好学,又受到实学先驱思想熏陶,成为思想改革的倡导者。十八岁开始文学创作,即遭到地方当权者的威胁,1 7 6 9年避居黄海道金川峡务农,1 7 7 7 年迁居更加荒僻的燕岩峡谷,取号燕岩。1 7 8 0年,地方当权者洪国荣因事流放,朴趾源始获自由。同年,堂兄朴明源为“入燕使节团”正使,向乾隆祝贺七十寿辰,朴趾源应邀请以随从身份陪堂兄前往。随使团由鸭绿江取道东北,经盛京、山海关到北京,又转赴热河。此行历时三月有余,行程数千里。观察了中国社会现实,更坚定了他进行社会改革的抉心。回国后,朴趾源用汉文著述了庞大的记行文,即热河日记。这部作品可以称为记行体特写,记述了作者一行人从渡江起直到中国之行结束为止的全部见闻。1 7 9 2年,朴趾源首次出仕,任缮工监监役,最后官至襄阳府使。1 8 0 0 年,朴趾源见国内政治形势险恶,无法实现社会改革的理想,1 8 0 1 年托病辞任归家,1 8 0 5 年逝世。朴趾源积极倡导实学思想,反对儒学者们的清谈空论。提出真正的学阿在于“实利实用”,使“国利民福”( 成阳郡兴学齐记) 。主张给农民以土地( 限民名阳议) ,改进耕作方法( 课农小抄) ,促进商品流通和对外贸易,强调要向中国学习( 车制) 。还认为当政者应为“盛农桑、增户口、兴学校、修军政、均赋役、简词讼、息奸猾”而努力( 咸阳郡兴学齐记) 。还将耶稣教理讥为“障晚”、“佛氏糟粕”( 鹄汀笔谈) 。主张四民平等,宣传解放奴婢、允许寡妇再嫁。朴趾源用汉文进行创作,作品相当丰富。有诗歌丛石亭观日出、田家、一鹭等四十二首,有收集在放璃阁外传中的九篇短篇小说,以及被誉为“实学全书”的热河日记等。燕岩一生著述甚丰,但其著作受禁,多佚失不5传。除热河日记外,尚有书翰、墓志铭、诗、疏等类文,一并收入燕岩集。朴趾源创作的过程,大抵可分为三个时期来考察。第一个时期,从1 7 5 4 年( l 岁时) 创作广文传时开始至1 7 7 0 年为止。青年时代他先后创作了九篇短篇小说:广文传、闵翁传、金神仙传、虞裳传、马驵传、秽德先牛传、两班传、易学大盗传、风山学者传( 后两篇已失传) 。这一时期的创作作品都收录在放璃阁外传里。在这些作品中,朴趾源一方面揭露现实、抨击权贵;一方面对劳动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两班传是朴趾源早期创作最优秀的一篇短篇。第二个时期,是在燕岩峡种地,主要是写作热河日记。下文中将详细介绍。第三个时期即1 7 8 6 年做监役,开始走上仕途之后,主要是写作政论文的时期。这一时期,他担任地方职务,图谋社会改革。他主张平分土地的限民名田论,提倡改革农技的课农小抄,反对门阀和嫡庶差别的拟请疏通孽疏以及反映他美学思想的书信、序文均在这一时期完成。同时他还写了许多重审错判案件的“疑狱书”和要求救济贫民的论赈政书,另外,还创作了宣传寡妇改嫁的小说烈女咸阳朴氏传。朴趾源政论文的特点是带有艺术形象性,论述中运用了大量谚语和有趣的故事,显得朴素、生动,说理透彻。众所周知,朴趾源是李朝后期卓越的实学派学者,是朝鲜( 韩国) 历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巨匠之一。韩国李佑成教授曾为之写道:“先生的一生,为促使十八世纪木落后的祖国文明化,而献出了毕生之精力。尤其是在利用厚生学说研究和新文化运动方面更专心致力。因而为工商业的发展,在流通与技术革新领域做出了超凡的贡献先生是与民族共呼吸,开创了自己新时代的思想家,也是有良知的学者。”1( 二) 、热河日记朴趾源的“实学全书”热河r 记“为朝鲜五百年间有数文字,不但为韩中纪行文学之白眉,实为韩国实学史上利用厚生派之重要文献。”2 “朴趾源,字仲美,号燕崖( 1 7 3 7 1 8 0 5 ) ,为十八世纪汉城世族名门之出身。天性豪爽,才恩横逸,不肯碌碌从事于科举文字,酒酣耳热,往往指斥当望贵人,遂至落拓不遇,以文墨自娱。公元l7 8 0 年( 朝鲜正祖王四年,乾隆四十五年) ,以朝鲜政府使节团随行一员,- 李佑成:燕岩朴趾源先生事迹碑,热河口记,i :海书店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3 8 9 页a2 牟岩:中韩文学关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0 8 页。6渡鸭绿江,涉辽野,至北京。因乾隆阜帝避暑于热河山庄,遂自北京转向热河,往返六千数百余罩,有此日记。”( 录自该书“弁苦”)1 7 8 0 年6 月,朴趾源的堂兄禁城尉朴明源为正使,郑充始为副使,赵鼎镇为书状官,组成了使节团,被派遣去北京祝贺清乾隆皇帝7 0 寿辰。朴明源邀请文人名士燕岩同行。当然,朴趾源并不是政府公认的成员,但他欣然答应了。从中国经常传来隔海远国的新消息,并且,中国这个地方不仅洪大容已经去过,而且朴齐家和李德懋也都去过了。“所谓平生壮游,恒言日不可不一观云者”,将在这里实现了。尽管中国有许多值得游玩参观的地方,朴趾源却无心观赏异国风光,把注意力集中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文物制度上。如燕岩仔细观察过房屋建筑和农业的耕作,当他看到中国的城墙是用砖块砌成的时候,就与从远处开采石头经过搬运和加工而砌成的朝鲜城墙相比较,他认为用砖块砌成城墙有三大优点。他参观瓷窑时,曾研究它的构造和加热方法,从而发现了朝鲜用松木烧火及用粘土造窑的缺点。使节团一行渡过鸭绿江后,由于连日霪雨,耽误了一些日子,至8 月1 日终于到达了北京。但是,清朝皇帝这时已到热河( 今承德) 避暑去了。他们历尽千辛万苦,于9 同到达热河,寓居在太学。燕岩在太学期间,与清朝的著名学者尹嘉铨和王民眸等畅谈,大显其大学者的本领。虽然他们是利用笔谈,但宛若十多年的朋友谊深情挚,一谈就是滔滔数万言。天文、地理、哲学、历史、政治、文化等无不涉及。尹嘉铨和王鹄汀面对这个热烈的真理探求者,感叹其知识之渊博、深奥、精湛,称他为“海上异人”。朴趾源后来回忆说:“余与鹄汀谈最多,盖六日对窗通宵会话,故能从容,彼固宏儒魁杰,然多纵横反覆”。这些谈话内容都记载在热河f 1 汜里的忘羊录、鹄汀笔谈、避暑录等有关篇章中。朴趾源游览了热河三十六景,访问了班禅,看了幻戏。从热河返回北京后,又不辞辛苦地参观了皇城内外。使节团于8 月底完成了全部任务后启程回国。透过在中国的旅行,朴趾源的思想在过去的基础上有了飞跃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感到有必要宣传自己的思想,来影响朝鲜社会,于是,返回燕岩峡着手创作热河日记。这本书究竟在何时完成的,尚无从知道。在该书第一章渡江录的序文中,有“崇祯百五十六年癸卯洌上外史题”,崇祯1 5 6 年正是从热河回国后4 年即1 7 8 3 年,这究竟是渡江录脱稿的日期,还是全部作品完稿的日期,书中并没有注明。热河日记虽然是一部巨著,但以燕岩的才能4 年时7蒯并不短,因此应该把这个日期看作是完成全稿的日期较为妥当。热河同记全书共二十六卷1 ,包括日记体纪行文( 如渡江记) 、政论文( 如车制) 、笔谈录( 如鹄汀笔谈) 和两篇短篇小说虎叱和许生传。体裁可分为同记、诗歌、杂录、记事等。它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天文、地理、风俗、制度、历史、古迹、文化等各个方面,反映了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是一部体现作者思想的“实学全书”。该书是朴趾源创作的第二时期中的主要作品。这时他的思想比第一时期更宽广深沉,艺术表达也更圆润纯熟。书中描述了作者在中国旅途的见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风貌。作者在介绍中国水陆交通、物产、商品、房舍建造情况的同时,也联系朝鲜现实进行评论。作品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要使祖国迅速地繁荣富强。当代韩国学者赵东一在韩国文学论纲中指出:在被称为燕行录“白眉( 诸人物或事件中最杰出或最突出者) ”的热河日记中,朴趾源借寓言和外传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认识,因而此书不单纯地被看作是旅行记。“”热河只记与其说是陈述事实,不如说是暗含了许多意义。热河日记被看成一篇寓言的理由也正在这里。燕辕真指的作者金景善认为热河日记是纪传体,实际上也可把热河日记看成是描写在旅途中遇到的各种人物以及真实再现他们生活的列传。2 北朝鲜学者金河明评价该书“犹如巨幅图画,把当时封建末期的清朝的全部面貌展示出来了,并站在热爱自己祖国和人民的立场加以真实的描绘与润色。”3我们可以说热河日记是旅行记,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全书以时间和地点为顺序记载了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屡次描写了旅行途中的艰难,如渡河时候的危险。文笔优美,写景、写别离等体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手法。“晓发,落月去地数尺,苍凉完完,归影扶疏,玉兔银蟾,如可抚弄,而妲娥冰纨,旖旎映肤霞光淡荡,横抹野树,忽化作千万奇峰,扶与磅礴,龙盘风舞- 延袤千里。”4 描写连夜赶路赴北京时的夜景,月色宜人。到北京以后,由于使团中一部分人赶往热河行富祝寿,一部分人先回朝鲜,造成“同来异国,又作异国之别”。朴氏用钉湾c 中央图书馆所藏手抄本( 影印件) 为2 6 卷。本文主要参考上海书店出版社的校订版,实为五卷2 ( 韩) 赵东一;韩国文学论纲,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2 3 页3 ( 制鲜) 余河明著,陈文琴译:燕岩朴趾源,商务印书馆1 9 6 3 年版,第5 9 页。4 ( 制鲜) 朴趾源:热河日记,上海书店“1 版社1 9 9 7 年版,第6 9 页。8大段文字引经据典描写别离之苦:“念人间最苦之事莫过于别离,别离之苦莫苦于生别离”l 一夜九渡河记中写道:“溪水暴涨,常闻车骑炮鼓之声,遂为耳崇焉。余尝闭户而卧,比类而听之,深松发籁,此听雅也:裂山崩崖,此听奋也;群蛙争吹,此听骄也;万筑迭响;此听怒也:飞霆急雷,此昕惊也;茶费文武,此听趣也;琴谐宫羽,此听哀也;纸窗风鸣,此听疑也。”2我们也可以说热河日记是一部深刻的哲学著作。书中处处体现了其利用厚生的哲学思想,详细记载了清制的方方面面,如房屋建制、车制、船制、城市建制、制砖技术等,并指出“利用然后可以厚生,厚生然后正其德矣。不能利其用而能后其生,鲜矣。生既不足以自厚,则亦恶能正其德乎。”3 利用厚生才能正其德,批判了朝鲜当朝保守派只强调德而不务实的观念。“为天下者,苟利于民而厚于国,虽其法故出于夷狄,故将取而则之,而况三代以降圣帝明王、汉唐宋明固有之故常哉! ”4 他认为只要是有利于民有利于国的“法”,即使是夷狄发明的也可以效法学习,何况中原圣王明君早有这样的先例。我们还可以说热河同记是一部精深的史学著作。首先,作者是以实录的态度进行创作的,内容真实可信,以外国人的视角写中国也少了很多避讳。与之笔谈的王鹄汀说:“宋之士大夫喜谈理学,然新与佛教者有之,躬行道教者有之。廿一代全史,都是演义;十三经注疏,大半传会;诸予百家之语,多少寓言。此等区区自得,不可献诸君上,不可簧与子孙,不可辄向同窗强辨。今逢海上异人,毕生无再会之地,又安得不激我衷情? ”王潸然泪下,又大笑。5 其次,作者写明清之际等史实,既进行了史料考证也进行了史家评论。他对于历史人物熊廷弼、袁崇焕、吴三桂、钱谦益等进行了论述,对明亡的史实进行了描述,对鼎革之际剃发、死节等问题也多有涉及。最后,全书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历史感,特别是审势编对于清朝当时的形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阐述了他对清朝统治之术的认识。他常常看到清朝的状况,就与朝鲜联系起来对比,进行褒奖和批评。对于清朝推崇朱子的用意、清朝制四方之术、愚天下之术都进行了分析,足见其深刻的历史感和敏锐的历史眼光。1 ( 耕鲜) 朴趾源:热河h 记,上海书店l | 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1 6 页。2 ( 朝鲜) 朴趾源:热河日记,上海书店出版杜1 9 9 7 年版,第2 4 6 页。3 ( 朝鲜) 朴趾源:热 i l f 1 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2 页-。( 朝鲜) 朴趾源:热河日记,卜海书店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6 l 页。5 ( 朝鲜) 朴趾源:热 口日记,l 海书店出版社1 9 9 7 年版t 第2 3 9 页a9综上所述,热河日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介绍中国的巨著。书中详细介绍了清朝农业、畜牧业、商业、建筑技术、车船制造技术、交通、医学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情况。他针对李朝政府内部有人将清朝统治者视为夷狄而排斥清朝文化的偏见,明确提出应该积极学习清朝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以便利民富国。该书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热河同记是北学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之一,它问世后立u p g l 起了朝鲜社会的广泛注意,不仅是先进的知识分子爱读,丽且连以国王为首的统治阶级也都反复“熟读”。由于热河日记得到社会上普遍的热爱,这就不能不给过去的“文体”以一定的影响。充满朝气的年青一代更喜欢从这本书里听取时代的声音。他们不仅接受了燕岩的思想,而且也接受了热河日记的文体。在这些青年中有不少是两班的子弟。热河日记的抄本广泛地流传着。热河日记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两班统治者很大的不安,因而燕岩受到了他们的反对和攻击。燕岩从热河回国的初期,两班士大夫对燕岩还没有什么异议,反而十分羡慕。过了十年后,他们已经感到热河r 记是一股可怕的力量而惊慌起来,因此,重新拿起“春秋义理”这个生锈了的武器。他们说热河同记是违背“春秋义理”的“虏号之藁”。另一方面他们百般挑剔热河日记的文体,说“文体杂驳”或“文体卑下”。这足因为热河日记是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现实生活,提出了现实中的具体矛盾,因此使士大夫们害怕,从而加以诬蔑。就连正祖也反对热河日记,正祖一次在席间说过“近日文风之如此,原其本则莫非朴某之罪也。速著一部纯正之文,即上送,以赎热河日记之罪”。2 由于这部著作中包含强烈主张改革的思想,曾被封建统治者列为禁书,不评刊行。燕岩死后约百年间,他的著作一直是禁书。直到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朝鲜启蒙文化运动兴起之后,他的著作才陆续在杂志上登载。2 0 0 6 年2 月2 3 号今日韩国载:“十八世纪韩国学者朴趾源以中国古文书写的浩繁的热河日记韩文全卷翻译本日前被发现。首尔大学韩语教授权斗焕2 月2 2r 宣布,他在日本东京大学发现了两卷本的手写译本,推测此书也能完成于1 9 世纪初期。此书的发现对于研究朝鲜时期的韩语书写形式具有重要意- 北学派足1 8 世纪朝鲜实学的一个重要派别,主张学习中国文化以及通过中国传入的西方文化代表为洪人容、朴齐家、朴趾源,而朴趾源为其中最为卓越者。2 ( 朝鲜) 金河明著,陈文琴译:燕岩朴趾源商务印书馆1 9 6 3 年版,第6 3 页。l o义。当时的贵族阶层通常以中国古文作为书面交流形式。此前,韩国唯一的热河同汜韩文译本保留在明知大学,而且仅仅翻译了热河日记原著中很少的部分。此次在东京发现的韩文译本为完整译本,具有2 5 4 页共9 2 ,0 0 0 节。权教授说,从翻译质量来说,此次发现的韩文译本翻译得更为准确。去年出版商g r e e n b e e 根据描述朴趾源文学和出行中国的韩文书籍翻译出版了英文版的ap h il o s o p h e r sj o u r n e yi n t or e h e 。”1二、朴趾源笔下的中国社会及其中国观热河日记“是评论1 8 世纪清代社会及清朝诗文的一部不朽之作。”的确,热河同记内容广博,朴趾源以外国人的视角观察了清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砸,并将其观察到的一切详细记载在其热河日记中。( 一) 、朴趾源笔下的中国社会1 8 世纪未的朝鲜学者朴趾源十分关注社会问题,1 7 8 0 年他来到中国,观察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诸如文化、民俗、经济、政治等。热河日记即是他用一位学者的眼光考察中国而撰写出的考察报告,较全面地反映了清代中国社会的各种情况。1 、盛世的掠影繁荣的清代商业朴趾源是在1 7 8 0 年到达中国的。当时中国正是处于所谓的“康乾盛世”,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尽管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士农工商等级分明,朴趾源在一锦缎商铺与商人东野笔谈时,东野就说了:“我朝有禁,士官家不得与商工通婚,以清仕路,所以贵道贱利,崇本抑末。吾辈俱是家世做买卖的,未得与士家为婚。虽纳柴输米,权补生员,亦不许乡贡为举人。”3 但商业的发展趋势不可挡。朴趾源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描述了清代商业:市镇街市繁荣,商品种类1 韩国n :线h t t p :w w h a n g u o n e t c n n e w s ? m i d = 3 h j o b = v & n o = 3 3 8 4 & s t a r t = 3 0 02 郑克晟:读朴趾源 ,韩国学论文集第6 辑1 9 9 7 年,第1 1 7 页。3 ( 朝鲜) 朴趾源:热河l j 记,卜海书店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4 8 页1 1繁多商人文化素质也挺高。住在边门小镇上,他抓紧时间出门游览,“繁华宦丽,虽到皇京想不更加,小意中国之若是其盛也。左右市廛连互辉耀,比雕窗绮户,画栋朱栏,碧榜金匾,所居物皆内地奇货。边门僻奥之地,乃有精鉴雅识也”。1旧辽阳城被认为“其繁华富丽十倍风城还辽阳城,车门轰殷,聚观者到处成群。酒楼红桶高临大道,扬出一面金字酒旗,书着名应驻马,寻香且停车,吾可以饮矣。环观者弥庆,人肩相磨。”2沈阳( 当时称盛京) 的街市亦“热市如海。市廛夹道,彩阁雕窗,金扁碧榜,货宝财贿充韧其中,坐市者皆面皮白净,衣巾昌鲜丽。”城内除了酒肆、酒楼外。古董铺子、锦缎铺也生意兴隆。朴趾源进入沈阳城内一酒肆,即“望旗金字写日:天上已多星一颗,人间空闻郡双名。酒肆朱椭翠户,粉壁画栋”。随后进入一酒楼,认为“其宏深奢丽更胜于前。”从鸭绿江到山海关,千余里之间他们经过了许多市铺,朴认为“不无大小奢俭之列,而盛京为最,皆纹窗绣户。夹路酒肆,金碧尤盛。”5 至山海关,“阀舍市井胜于盛京,车马最盛,士女尤为都冶,其繁华富丽沿道莫比。”8到达阜京,“车马塞路不可行。既入东门,至西门五里之间,独轮车数万,填塞无回旋处。遂下马,入一铺中。其瑰丽繁富,己非盛京、山海关之比矣。艰穿条路,寸寸前进。车门之扁日“万艘云集”,大街上建二檐高楼,题日声闻九天”。7热河“宫阙壮丽,左右市廛连互十里,塞北一大都会也。德胜门“门外闾罩市,繁华富丽一如正阳门外。升平日久,到处皆然。入路傍酒楼楼上下四十余间,雕椭画栋,金碧辉映,粉壁纱窗,渺若仙居。”9城市市肆十分热闹繁华,而乡镇、农村的商业文化也十分兴盛。未到辽宁城时,“入两重门,穿过市铺,有繁华不减辽东。”店舍内“虽荒僻去处,破败屋1 【制鲜) 朴趾源:热河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5 页2 ( 训鲜) 朴趾源:热河【j 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2 9l 贞。3 ( 刊鲜) 朴趾源:热州l 记,卜海书店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3 7 页。( i j 】鲜) 朴趾源:热w 日记,卜海书店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3 8 页。s ( | 】鲜) 朴趾源:热河 1 记 海书店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6 9 页。( 鲥鲜) 朴趾源:热河日记,i :海书店出版社1 9 9 7 年版- 第8 4 页。,( 朝鲜) 朴趾源:热w 日记,匕海书店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0 5 页8 ( 朝鲜) 朴趾源:热河日记,e 海书店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2 5 页。( 朝鲜) 朴趾源:热河日记,l :海书店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5 9 页1 0 ( 朝鲜) 朴趾源:热河日记,。卜海书店出版社1 9 9 7 年版t 第6 2 页。1 2中,其同用饭餐之器皆金碧彩画之碗碟。”1 正碰到“闾阳市日,百货凑集,车马填日冈”。2 记载的为蓟州阊阳的一处农村集市,其场面亦不亚于都会市肆。各店家除店铺设施装备富丽堂室外,对招牌、柱联等也十分讲究。各店铺的招牌,因人因货而异,呈现出一幅纷繁多彩的画面。许多店铺的名称不再象以前那样直露,而追求高雅含蓄的风格,更显得与众不同、引人瞩目。招牌的考究也显示了当时社会商业的繁荣,朴趾源曾看见一些店名为“欺霜赛雪”的都是“面家,非苦其心地之皎洁,正跨其面与霜争纤,与雪胜白。”3 朴也曾入一铺大书特书“新秋庆赏”;观一开首饰铺的,专收买钗钏,簪珥,疆环等物,起号“晚翠堂”;一当铺老板向朴索要“铺首佳题”,朴想起辽阳市中“鸡鸣副珈”金字题书“副珈i 堂”三字,众人尤叫欢不绝。4 朴在风城时也观察到“凤城乃东尽头,边门僻奥,更无进步之地,而不特椅卓、帘帷、氇毯、器什、花草俱是创睹,其招牌。认榜竞侈争华,即其观美,浪费不啻千金。盖不若是则卖买不旺,财神不佑。”5 这种敬财神求佑护的心理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在商业活动中的反映,还表现出商业竞争意识已渗透于经商者的日常生活中。有的商家在门前柱子贴上对联或拉起条幅,以诗句形式表达自己所经营物品的性质,令顾客在门外无需询问,一望可知。朴趾源住在燕京太学时,“入一果肆对楼酒旗飘扬槛前,银壶锡瓶舞蹲檐外。绿椭行空,金扁映同,左右青帘题神仙留玉佩,公卿解金貂。”5通远堡的一家典当铺,典当题著金字柱联日;“洪范九畴先言富,大学十章半论财。”直接地表达了店主求富的心理。快到盛京( 沈阳) 的一新民屯市肆中,一典当铺铺主请朴书柱联,朴写道:“鸳鸯对浴能飞绣,菡萏初开不语仙”,旁观者齐声称好笔法。7 这反映铺主们十分讲求柱联,也反映朴趾源不愧是汉学大师,汉学功底深,且与普通民众交往甚多,没有“两班”的架子。燕京( 今北京) 一酒楼,青帘书“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8 热河的酒楼中壁上多名人书画。流霞亭题“功名富贵两忘羊,且尽生前酒一斛。多种好花三百本,- ( 南月鲜) 朴趾源:热河日记,l 海书店出版杜1 9 9 7 年版,第6 8 页二( 州鲜) 朴趾源:热河ii 让,i :海书店出版礼1 9 9 7 年版,第6 9 页( 利鲜) 朴趾源:热? l i t 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5 7 页4 ( 制鲜) 朴趾源:热河h 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5 6 页5 ( 刺鲜) 朴趾源:热河l 】记l 海书店出敝社1 9 9 7 年版,第6 8 页。6 ( 刊鲜) 朴趾源:热河h 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3 5 _ 贞。,( 朝鲜) 朴趾源:热河同记,上海书店h i 版社1 9 9 7 年版t 第5 l 页。8 ( 朝鲜) 朴趾源:热河f l 记,上海书店h i 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5 9 页1 3短篱风雨四时香。”1清代社会商业的繁荣还表现在市肆经营种类的增多上。除经营日常用品的店铺外,一些消费娱乐的经营也逐渐繁盛起来。朴趾源在前往沈阳的途中,曾见到一队结伴去沈阳的行商,这些人经营的多以画瓷、鸣蝉、响虫、观赏鱼为主。而城市里市铺种类也很多,酒楼、茶肆、当铺、首饰铺、锦缎铺、彩鸟铺、果肆等应有尽有。蓟州城邑中“贾客云集,持马驴,携书册、书画、器玩,亦有弄熊诸戏,而弄蛇、弄虎者已罢去,未及观,可叹。有卖鹦鹉者。”2 由于皇都“处处设戏”,因而“千百玩戏之物,摆列买卖,皆为孩提时供玩之资,而非但物料稀奇,其制作莫不精巧,或触手破碎而工费不下数两纹银。桌上列数万关公像,横刀立马,其大绲数寸,皆纸造而巧妙入神。此时, j , j l 戏具而其多如此,则他可推知。”。可见,戏剧的发展亦带动相关小商品商业的发展。朴趾源在行程中,与许多人有过交往,他发现这些商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尤其是城市中的铺商。朴趾源来华时结识了李龟蒙、裴宽等几位商人,印象颇佳。他写道:李龟蒙“面似傅粉,朗然读书,声出金石,”通诗文,喜交友。他对朴说:“吾辈俱有友朋至性。三人行必有我师,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天下至乐,无逾于此。人生百年,苟无友朋,一事都没佳趣。裹布啖饭的,总不识此味。世间多少面目可憎,言语无味者,眼中只有些衣饭碗,胸中全乏个友朋之乐。“他们将以文会友、以酒邀朋当作平生快事,渴望交结志趣相投、互相理解的朋友,鄙视那些惟利是图、寡情少义的庸俗市侩之人。裴宽则被描写为:“美须髯,善饮酒,笔翰如飞,休休然有长者风。”朴趾源与他们交谈,不但得知许多南方风情俗尚,还察觉出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裴宽回答朴趾源有关途经栈道的问询时说:“舟中时值季春天气,两岸花树,最是蓬窗旅榻,独夜难晓,鹃啼猿鸣,鹤唳鹘笑,此江空月明时景也。虽百镒黄金,锦绣千纯,争奈头白心灰。在问到他们远离家乡经商,有无思乡之情时,李东野答日:“每一念至,魂神飘荡,天涯地角,所争锥毫,而暮闾空倚,春闺独掩,雁书久断,莺梦不到,如何不令人头白? 更值月白。( 朝鲜) 朴趾源2 ( 朝鲜) 朴趾源3 ( 朝鲜) 朴趾源4 ( 朝鲜) 朴趾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清洁能源行业全球市场分析与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固本延龄丸课件
- 2025年电子产品行业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报告
- 巴彦淖尔市2025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统计局所属事业单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测评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工业互联网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宜宾市2025上半年四川宜宾市屏山县事业单位考核招聘2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临夏市2025甘肃省临夏市教育系统引进人才2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移动春季校园招聘若干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南通中国移动全资子公司中移铁通南通公司如东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燕舞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咖啡基础培训课件
- 人才服务合同书
- 2025年工会财务大赛理论题库(附答案)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 矿井顶板事故防治课件
- 2025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校园招聘笔试题型分析及备考策略
- 抗生素课件教学课件
- 销售法律知识培训
- 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解读
- 糖尿病低血糖症诊疗指南
- 直升机发动机油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