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张凤翼曲作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张凤翼曲作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张凤翼曲作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张凤翼曲作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张凤翼曲作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张凤翼曲作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张凤翼是明代一位重要的曲作家,其戏曲和散曲作品在曲学史上都有一定的 影响,前辈学者有人对其人其作进行过不少论述,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却缺乏研 究,还有待深入探讨;本论文针对张风翼研究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专门考辨, 并试图集中讨论那些悬而未决的难题。 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对张风翼的生平及其创作进行考辨,旨在建立一个知 人论世的基础。首先在整体把握张氏生平和整体创作的前提下,辨证瑞芝阁景 行录并非此曲作家张风翼所作,实为后人因同名同姓而混入;其次考辨张凤翼 戏曲代表作品的创作时间及缘起,澄清祝发记的创作年代为1 5 8 3 年,红拂 记的创作目的非如学界所言的“新婚伴房”之作,而是“为父称寿”,这直接 关涉到对其代表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第二章针对历代曲学家对其用韵意见分歧,没有一个统计归纳的结论,本章 专门探讨张凤翼戏曲和散曲的用韵问题。本文认为张凤翼的戏曲用韵遵循南戏的 创作规律,并且前后期变化不大,而其现存的散曲用韵也比较自由,但在入声字 的处理上遵从中原音韵“入派三声”的规则。 第三章探讨张凤翼戏曲的影响和地位。首先通过张风翼戏曲的刊本及明清戏 曲选本对张剧的选收情况,探讨张剧在文学及其戏曲舞台的传播状况;最后考察 张凤翼戏曲在当时的巨大影响,进而讨论他在昆曲发展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张风翼红拂记用韵影响 a b s t r a c t z h a n gf e n g y ii s a ni m p o r t a n to p e r aw r i t t e ri nm i n gd y n a s t y , h i s w o r k so f t h e a t r ea r ta n ds a n q uh a v eb i gi n f l u e n c eo nh i s t o r yo f t h e a t r e a r t ,s o m er e s e a r c h e r sh a v es o m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a b o u tz h a n gf e n g - y ia n dh i s w o r k so f t h e a t r ea r t ,b u tl a c kr e s e a r c h so ns o m eb a s i cq u e s t i o n s ,w h i c h n e e dt or e s e a r c hd e e p l y ;s oa u t h o rt r yt os t u d ys o m ed i f f i c u l tq u e s t i o n si n h i sw o r k sa n dr e s o l v es o m ep r o b l e m s t h i sa r t i c l ei n c l u d e s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 c h a p t e rm a k e sa 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i na l l z h a n gf c n g - y i sl i f e a n dh i sw o r k s ,a i m i n gt o c o n s t r u c tt h eb a s eo fc o m p r e h e n d i n gt or e s e a r c hd e e p l yf i r s t ,b a s e da l l z h a n gf e n g y i s l i f ea n dh i sw o r k s ,m a k e sad e t a gr e s e a r c ho nt h e c o n l c u s i o no fr u iz h ig ej i n g ) ( i n gl ui sn o tz h a n gf e n g y i sw o r k ; s e c o n d ,d e t a i lr e s e a r c hz h a n gf e n g - y i si m p o r t a n tw o r k s ,c l a r i f yt h e i n d i t et i m eo fz h u f a j ii s 1 5 8 3 ,a n dt h eq u e s t i o nt h a tt h ei n t e n t i o nt o i n d i t i n gh o n g f u j ii s “c o n g r a t u l a t eo nf a t h e r sb i r t h d a y ” c h a p t e rt w om a k e d ad i s s c u s i o no rr h y m eu s i n gi nz h a n gf e n g - y i s t h e a t r ea r ta n ds a n - q uw o r k s ,a n dg i v e das p e c i a ld i s c u s s i o no nh i s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w o r kh o n g f u j i t h i sa r t i c l ed e e mt h a tr h y m eu s i n go f z h a n gf e n g - y i st h e a t r ea r ta b i d et h ei n d i t i n gr u l eo fs o u t hd r a m a ,a n d n ob i gc h a n g ei nf o r e a n d a f tp e r i o d m o r e o v e rh i sr h y m eu s i n gi n e x i s t e n ts a n q uw o r k si sr e l a t i v ef f e e d o m 。b u to nh o wt od e a lw i t h c h a r a c t e rw i t h e n t e r i n g t o n ei ta b i d et h er u l eo fa l l o c a t i o no f r u s h e n g t h r o u g hc o m p a r eh i s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w o r kh o n g f u j iw i t ht h a t r e l a t i v et h e m ep l a yt oi t ,e x p l a i nh i si n i m i t a b l ea r ta n dt h et a s t ec h a r m c h a p t e r t h r e er e s e a r c ht h ep r o m u l g a t i o na n di n f l u e n c eo fz h a n g f e n g - y i st h e a 缸ea r ta n ds a n - q u f i r s t ,c o n s l l l t t h es t a t u st h a tp u b l i s h b o o ko fz h a n g f c n g - y i st h e a t r ea r ta n d t h e a t r ea r tp l a ya n t h o l o g yf r o m h i sw o r k si nm i n g q i n gd y n a s t y , d i s c u s s et h ep r o m u l g a t i o ns t a t u so f z h a n gf e n g - y i sw o r k sp l a yi nl i t e r a t u r ea n dt h e a t r e s e c o n d ,r e v i e w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z h a n gf e n g y i st h e a t r ea r t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h i s t o r yo f k u n j uo p e r a k e yw o r d s :z h a n gf c n g y ih o n g f u j ir h y m e i n f l u e n c e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张凤翼曲作研究,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 签名) : 伊7 年期7 日 藓矫 学位论文原创性确认书 学生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张凤翼曲作研究,是在本人的指 导下,由其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 的内容外,该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 指导教师( 签名) :格彩 。卿期g 日 张凤翼曲作研究 绪论 一、选题意义及目的: 张风翼( 1 5 2 7 一1 6 1 3 ) ,字伯起,长洲人;少年成名,一生创作颇丰,尤 以戏曲最著,是晚明一位揄扬昆腔的重要曲作家。他的传奇作品流传甚广,对后 世影响很大,尤其是他早年创作的红拂记是较早用昆曲演唱的作品,对于昆 曲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他还有3 6 首散曲属于明后期香奁一派的代表作品。 对于这样一个曲作家,目前学术界对他有所关注,但对于张氏曲作中存在的一些 基本问题还缺乏进一步讨论,对于其人其作亦缺乏系统和专门的探讨,基于以上 两点,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张凤翼的曲作进行专门探讨,以澄清和解决这些基本 问题。这项专题研究有以下学术意义: 首先,通过系统和专门的考察和研究张风翼的戏曲和散曲创作,能够使我们 更真实、准确地理解张凤翼的曲作内涵,有助于推进明代曲学的研究进程。 其次,通过张风翼思想和作品的研究,有助于澄清学界存在争议的一些问题, 使我们更客观、全面的了解张凤翼在文学史和昆曲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空间: 研究现状: 张风翼的戏曲在明清两代都很受关注。沈德符顾曲杂言云:“伯起少年 作红拂记,演习之者遍国中。”国沈瓒近事丛残称张氏曲作:“文学品格, 独迈时流”。鸯此外吕天成曲品、祁彪佳远山堂剧品、王世贞的艺苑卮言 等都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清代焦循剧说和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等戏曲评 论家也是如此,他们对张风翼戏曲中的用韵和用词问题都有所论。 据笔者所见,曲学界近年对张凤翼及其创作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关于张凤翼生平的研究: 较早关注这个问题的是叶德均先生的戏曲小说丛考,在该书卷上的读 曲小纪明戏曲家张凤翼一文中,叶德均通过搜集到的六种文献中关于张凤翼 生平创作情况的记载,粗略地勾勒出张风翼的生平事迹和创作状况如下: 嘉靖六年丁亥( 一五二七) 生;嘉靖十年辛卯( 一五三一) ,五岁,始 。【明】沈德符顾曲杂言,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四)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8 2 年版,第2 0 8 页。 。【明】沈瓒近事丛残,卷二张灵墟北京;北京广业书杜,1 9 2 8 年版。 1 张风翼曲作研究 能言;嘉靖四十三年甲子( 一五六四) 三十八岁,与弟燕翼同举乡试,凤翼 是解元;万历五年丁丑( 五七七) 五十一岁,第四次会试下第,从此绝意 仕进;万历八年庚辰( 一五八o ) 五十四岁,卖字为生,万历三十年;万历 十四年丙戌( 一五八六) 六十岁,作祝发记,以庆其母八旬高寿;万历 二十五年丁酉( 一五九七) ,七十一岁,母卒,年九十一;万历四十一年癸 丑( 一六一三) ,八十七岁,卒他的著作除了传奇七种( 红拂记,灌固 记,戾廖记,窃符记,虎符记,祝发记、平播记) 以外,还有 文选纂注十二卷,梦占类考十二卷、谈格三卷、处实堂前集 十二卷、处实堂后集六卷,海内名家x _ 画f i g 诗二卷和敲月轩词稿 ( 似已散佚) 。 叶德均先生对张风翼的生平研究具有开山之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杨海中略论张凤翼及其戏曲创作 探讨了张风翼的弟弟张献翼的死因以 及张风翼绝意仕进后的生活状况。 1 9 9 3 年出版的徐朔方先生的晚明曲家年谱中,徐先生所作的张凤翼 年谱是目前最详尽、最细致的研究张风翼的生平创作资料。该年谱通过大量搜 集张凤翼的诗文、书信,对张风翼一生的事迹、交游和创作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考 证,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一个厚实的基础。首先,该年谱运用大量的资料对张风 翼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述,比较清晰的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血肉丰满的张 凤翼。第二,运用材料对张风翼的几部重要传奇作品的成书年代进行了考证:红 拂记( 1 5 4 5 年) ,虎符记( 1 5 7 8 年) ,祝发记( 1 5 8 6 年) ,灌园记( 1 5 9 0 年) ,平播记( 1 6 0 3 年) ,对于张凤翼的其他创作,除了叶德钧提到的以外, 又考证了处实堂外集六卷和续集,吴骚合编录套数五、小令一,太霞新 奏列小令二。第三,对张风翼同时人的交游情况进行了考证,如张风翼同王世 贞、梁辰鱼、汤显祖等的交游情况,这对张风翼及晚明戏曲研究都有推动作用。 第四,在对张风翼的戏曲作品分析中阐释他的戏曲思想和文学思想。 此外,龙晓英焦弦与戏曲家南京交游考圆,考述了焦弦同张风翼的交游 情况。 o 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卷上( 读曲小纪,北京: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4 2 1 r 4 2 2 页。 o 杨海中略论张风翼及其戏曲创作,载中州学刊,1 9 9 0 年0 6 期。 。龙晓英焦兹与戏曲家南京交游考) ,载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5 年9 月第1 9 卷第3 期。 2 张凤翼曲作研究 2 关于张凤翼戏曲和散曲创作的研究: ( 1 ) 关于张风翼的戏曲研究没有专著,据笔者所见单篇论文有1 3 篇。 第一,对张氏代表作红拂记的研究是张风翼戏曲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关 于红拂记研究论文有8 篇:谭正鐾、谭寻论张风翼及其( 红拂记 o ,周 贻白红拂记) 与( 红拂三传) o ,长虹杜光庭( 虬髯客传) 的流传与影响 o ,徐定宝红拂形象演变o ,刘志伟古今( 虬髯客传) 的研究反思 ,史 春燕、吕靖波( 红拂记) 盛传探因西,卢劲波( 红拂记) 在明代的传播o , 李国强珍稀的明建本( 红拂记) o 。以上论文围绕红拂记展开,主要讨论 了红拂记的本事、版本、影响、传播、红拂形象演变等问题,但对于红拂 记的刊本和版本的整理还不是很充分,对于红拂记的盛传和影响还有探讨 的空间。 第二,关于张氏戏曲的综合研究的单篇论文有以下5 篇:杨海中略论张凤 翼及其戏曲创作回对张风翼主要传奇作品的本事和主要内容等进行了评述,并 探讨了张凤翼对昆曲的重要影响。史春燕论张风翼戏曲中的侠义精神 ;抓 住张风翼戏剧的一种精神特质进行分析,不失为一种好的视角。田兴国“识” 字剧坛标赤帜公义私情求兼美张风翼剧作思想论u ;把张风翼的剧作分 为前后两期,认为前期特点在于“识”,后期致力于“公义与私情的调试”。史春 燕论清钞本窃符记) 非张凤翼作哆该文通过将继志斋本窃符记与清 钞本窃符记进行比勘,断定清钞本窃符记并非张风翼所作。另外,史春 燕浅论张风翼戏曲的艺术风貌啾场上之曲和张氏的改革精神入手,解析张 氏剧作的艺术品格。 o 谭正壁、谭寻论张凤翼及其( 红拂记) ,载 河北大学学报,1 9 8 1 年第3 期。 毗燮编周贻自小说戏曲论文集,济南:齐鲁书社,1 9 8 6 年1 1 月版,第5 9 8 6 0 2 页 o 长虹杜光庭( 虬髯客传) 的流传与影响,载中国道教,1 9 9 7 第l 期。 o 徐定宝红拂形象演变,载艺术百家,1 9 9 7 年第四期。 嗡志伟古今( 虬髯客传) 的研究反恩。载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敝) ,2 0 0 0 年1 月第3 7 卷第l 期。 o 史春燕、吕靖波( 红拂记) 盛传探因,载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 0 0 4 年7 月第十九卷第三期。 o 卢劲波( 红拂记) 在明代的传播,载语文学刊( 高教版) ,2 0 0 6 年第3 期 。李国强珍稀的明建本( 红拂记) ,载紫禁城,2 0 0 6 年3 月。 o 杨海中略论张凤翼及其戏曲创作,载中州学刊,1 9 9 0 年0 6 期。 o 史春燕论张风翼戏曲中的侠义精神载艺术百家,2 0 0 2 年第_ 二期。 o 田兴国铲识”字剧坛标赤帜公义私情求兼美张风翼尉作思想论,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 会科学版) ,2 0 0 6 年第2 期。 。史春燕论清钞本( 窃符记) 非张凤翼作,载艺术百家,2 0 0 6 年0 6 期。 o 史春燕浅论张凤翼戏曲的艺术风貌,载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 0 0 6 年1 2 月 3 张凤翼曲作研究 ( 2 ) 关于张风翼散曲的研究都是从文学角度的探讨 近人任中敏曲谐对张凤翼的散曲尤其是小令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论日: 冷语热心,乃刻意之笔,而一结清疏隽永,荡漾不尽不必开成语始然, 实为南令开一广妙法门o 1 9 3 4 年出版的梁乙真元明散曲小史把张凤翼归入昆曲起来后的白苎派, 和梁辰鱼划入一个派别,并认为张风翼是嘉靖以后散曲曲坛上不可忽视的作家。 1 9 9 1 年出版的李昌集的中国古代散曲史继承了任中敏先生的观点并有 所发展,对张风翼的散曲分类更为细致,一类是晚明散曲的流丽一派( 与梁辰鱼 代表的浓艳一派相对而言) 。它不像浓艳者刻金镂玉,雕绩满纸,是可谓“清雅” 一流,晚明后期散曲多在此种风气笼罩之中;另一类则是工丽艳雅,同于梁辰鱼 的浓艳。 1 9 9 4 年3 月谢伯阳在江海学刊发表明代散曲作者互见考十八一文, 通过张风翼和王雅宜互考确定了【梁州新郎】凉夜( 筠窗星散) 为张凤翼的散 曲作品。1 9 9 4 年出版的谢伯阳先生的全明散曲辑录了张凤翼的散曲小令1 6 支、套数2 0 支,为我们对张风翼的散曲研究提供了系统完备的文献资料。 赵义山明散曲史研究圆把张风翼的散曲划入明散曲继盛期的香奁一派( 指 出张深受梁辰鱼影响) ,并对其散曲的思想内容和影响进行了探讨。 o 继续研究的空间: 综合以上研究者的研究状况,我们可以看到前辈学者对张风翼曲作的不少问 题都进行了探讨,但还有一些基本问题没有解决。首先,张风翼的窃符记和 废廖记的成书年代一直是个疑问,群音类选和月录音中所存废廖 记残文是否为张风翼所作也存在争议,而这些问题都是张风翼戏曲研究的基础 问题,值得我们重视。第二,关于张风翼的剧作祝发记的成书年代,学界一 直认为是1 5 8 6 年,但据笔者掌握的材料祝发记的成书年代应该是1 5 8 3 年。 第三,张风翼的整体创作状况,前人多是根据地方志和前人给张风翼所作的传记 来谈的,未展开详细地论伪讨论,据笔者掌握的材料可以确定瑞芝阁景行录 不是此曲作家张风翼所作。第四,张风翼的代表作品红拂记的创作缘由,从 清代焦循开始说是新婚伴房之作后,后人承其绪而扬其波,影响了几百年;但是 。任中敏曲谐卷四,上海:中华书局,1 9 3 1 年版散曲丛刊本,第2 4 页 o 四川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 0 0 4 年博上学位论文。 4 张凤翼曲作研究 这个说法并不可靠,据笔者掌握的资料该剧乃张凤翼为父称寿而作,红拂记 的创作缘由直接影响到对剧作的阐释,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澄清。第五,张风翼 的传奇作品的流传刊本和版本,既是对其戏曲研究的基础问题,也是张凤翼戏曲 影响和地位的重要表现,前入对其刊本和版本情况有所统计,但说法不一,应当 对此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统计。第六,曲学是一种音乐文学,前辈学者对张凤翼的 曲学研究多从文学角度切入,对于从曲学的重要方面音韵的角度研究张氏曲作的 少之又少,而张风翼的用韵问题在明清曲坛的争议很大,因此有必要对其戏曲和 散曲的用韵问题专门进行探讨。第七,从明代至今红拂记都备受关注,在当 时就有三个评点本,在明清又产生了多个改写本,这一历史现象前人多有提及, 但对其发生的历史原因还缺乏系统和专门的分析。结合当时的社会思潮、文化风 尚对其评点本进行比较,对现存的改写本进行多角度的对比,从而揭示出张本红 拂记的独特之处,是揭开张氏代表作当时走红之因的一把钥匙。第八,对张风 翼的曲作研究前人涉及很多,但迄今为止没有对其曲作的系统的整体研究,而把 张风翼的戏曲和散曲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放在文学史的大背景下进行关照,才能更 好的揭示张凤翼的曲作内涵。基于以上估测,笔者将以张凤翼曲作为研究对象,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力求占有更多的资料,澄清一些问题,努力把这一课题 的探讨推进一步。 三、研究理念与方法: 首先,本文在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张风翼戏曲代表作品的成书年代、创 作缘起等基本问题进行考证,并对一些存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考辨,力求还原历史 真实。 第二,对张凤翼戏曲的刊本进行统计,注重搜集第一手资料,力求准确地展 现出张凤翼戏曲在后世的刊行与传播状况,从而更客观地反映出张凤翼戏曲在文 学史和昆曲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三,对张风翼戏曲作品的分析和阐释力求贴近文本本意,并把它们放入当 时的时代和社会语境中进行解读,并通过与其它作家同类题材的比较来揭示其独 特之处,从而对其戏曲特点和影响给予更为恰当的阐释。 根据以上所述的研究理念,本文将主要采用考证、文本分析法、知人论世、 统计法等比较倾向实证的研究方法,力求以文献、文本为根据,通过对证据与反 张凤翼曲作研究 证的辨析、比较和讨论,得出相对正确的结论,争取有所创新、有所发现,并获 得接近科学地证明与阐释。 张凤翼曲作研究 第一章生平及创作考辨 第一节生平概述 张风翼( 1 5 2 7 一1 6 1 3 ) ,长洲人:字伯起,号灵墟,别署冷然居士,少有才 名,书画兼工,其书法多临摹二王之作“虽天趣小竭,而规度森然”o 。凤翼与弟 献翼、燕翼均有才名,时人有“前有四皇,后有三张”o 之誉。他雅好吹箫度曲, 以曲名于世。 张氏出身于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商人家庭,“曾祖昶,字景春。好读书,著有 吴中人物志。祖淮,字元平,号宾鹤,以心计起家。父冲,字应和,贾而侠。 皆有闻于时。” 他的家人都非常爱好音乐,其父好度曲“翁好为高髻小冠,短衣 楚制,携吴姬度歌曲为蹴鞠诸戏”回。二弟张献翼,亦好曲,并对舞蹈有所研究, 做过张敉舞志,在文起堂集卷三序中曾说:“适予俊弟( 燕翼) 少解声乐, 新传曲谱,令童子进伎。奇才逸晌,名场罕俦” 。幼弟张燕翼亦通声乐“七岁听 歌者按节而句之,殊嗷,又能为渔阳掺” 。张风翼对曲的酷嗜更是达到了“自晨 至夕,口呜呜不已”o 的地步。 张风翼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时期志于仕途期( 1 5 2 7 1 5 8 0 ) :张氏自幼好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致力于仕途,积极用世,怀有一腔 报国热忱。曾自述“张子少慕剑术,喜骑射。尤好读孙吴诸家书。思得知我者俾 为封疆之臣,当效御侮之用”固,“1 自弱冠即有意用世。占毕之暇,每索阴符、 六韬、孙、卫诸书,究其端绪。且锻炼筋骨,开张胆气。冀一旦为开疆 之臣,庶可效用一割” 。为此他在科举仕进的路上走了五十四年,历尽坎坷,但 是命运不济郁郁不得志。他“七试于棘院”屠终于在嘉靖四十三年甲子( 1 5 6 4 年) 三十八岁的时候中了举人,“致身苦不早,六战惭夙惜”u 。其后的十六年中,他 o 【日】宇野雪村中国书法史下。北京:人民美术出版杜,1 9 7 2 年舨,第1 1 3 页 o f 清】焦循 尉说,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a ) ,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8 2 年版,第1 1 9 页 o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苏州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1 8 0 页。 o 【明】归有光震川i 先生集,卷二十四张季翁墓碣,七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年版 o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苏州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1 9 1 页。 o 【明】徐复柞花当阁丛谈,一卷四三张,第1 0 5 页,中华书局1 9 9 1 年版。 o 【明1 徐复柞花当阁丛谈一卷四三张,第1 0 4 页,中华书局,1 9 9 1 年版。 o l 明1 张风翼处实堂集。卷六斗蟋蚌对,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第2 4 页。 o l 明】张凤翼处实堂集,卷五 与徐侍读公望书,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第2 1 页。 o u y j 张凤l 处实堂集,卷五再答沈君典书,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第1 7 页。 o 【口j 】张凤翼处实堂集,卷一感知十二首之谕德四明汪公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第9 页。 7 张凤翼曲作研究 四上春宫而不第,终于心灰意冷“四十年前棘闱里,回首勋铭一张纸”国,从此 绝意仕途开始了他人生的新时期。第二个时期弃虚处实期( 1 5 8 0 1 6 1 3 ) : 在科举路上走过了耳顺之年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他认识到“虚名之损 真兮,尤造物之所忌。即名实之未浮兮,亦智者之所避”o 。从此他将自己的书斋 命名为“处实堂”,彻底抛弃了功名之虚路,虽经王世贞、蒋梦龙、沈君典、梁辰 鱼等友人的多次劝阻而不改其志,开始追求他人生的“实”。此后的三十多年间, 他与传统文人不同“以鬻书自给”国,公开张贴代撰与书写诗文的价格,而以结交 权贵为耻。“本宅纸笔缺乏,凡有以扇求楷书扇面者银一钱,行书八旬者三分。 特撰寿诗寿文,每轴各若干人争而求之。自庚辰至今,三十年不改”西。这段时 期他“奉老母,提弱息” ,“好古而奇,时或载之声歌以自见”西,过得恬淡而自 得。“混迹避虚名,陶然无世情。烟霞双履稳,云月一身轻”o 。仕途求索的绝望, 使他“才不能尽发,而为乐府新声,其主要戏曲作品都完成于这个时期。张风 翼的一生确如吕天成所言“灵墟烈肠慕侠,雅志采真,汪洋挹叔度之波,轩夹惊 孟公之作,稽古搜奇于洞壑,养亲绝意于公车。”西 第二节张凤翼的创作状况 “王弁州常称伯起才无所不际”露。诗词文曲赋书画等领域都泼洒了他的笔墨, 但很多作品都已经亡佚,根据现存的资料和前辈学者的研究状况,我们还可以大 体上了解其创作的整体风貌。 一戏曲和散曲创作 张风翼善度曲,晚年好为乐府新声,他的曲作包括传奇和散曲两个方面。关 于张氏传奇作品的数量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六种说,徐复柞花当阁丛谈卷四三张中提到:“乐府有阳春 o 【明】张风翼处实堂后集八月十二日至夜不寐感昔,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 o 【明】张风翼处实堂后集,自寿赋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刻奉 o 【明】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t 张举人风翼,上海:卜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2 7 3 页 。转引自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苏州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2 3 3 页。 。f 明】张风翼处实堂集卷五 复沈君典殿撰书t 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第8 贞 o 【明】张天复鸣玉堂集赠张伯起赴南雍叙,抄本。 o 【明1 张风翼处实堂后集,顾曲戏辞目者,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 面吴书荫校注曲品校洼) ,北京:中华书局j 9 9 0 年版第4 1 页。 1 明】吕天成曲品) 。上卷,中图古典戏曲论著筅成( 六)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8 2 年版第2 1 4 页。 o 【明】徐复祚花当阁丛谈) ,一卷四三张)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1 年版,第1 0 3 页 8 张风翼曲作研究 六传,而世所最行者李药师 红拂记也”o ;吕天成曲品著录的张风翼 的传奇也是六种,但与徐复祚不同,他著录的作品中没有阳春六传中的虎 符记,多了一部平播记。 二,七种说,以沈德符为代表,其顾曲杂言云: 张伯起少年作红拂记,演习之者遍国中后以丙戌上太夫人寿,作 祝发记其g - e h ,则有:窃符,灌1 9 1 ) 、度廖, 虎符,共刻 函为阳春六集暮年值播事奏功,大将楚人李应翔者,求作传奇,以 侈其功,润笔稍溢,不免过于长大,似多此一段蛇足,其曲今亦不行矣。 指出了张凤翼在阳春六传外有晚年作的平播记。清高奕新传奇品, 清支丰宜曲目新编,姚燮今乐考证,梁廷槽曲话,叶德均戏曲小说 丛考,吴书荫曲品校注,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也是持这种观点。傅借华 明清传奇全目著录的张凤翼的作品除了阳春六集外,尚有平播记, 并且提到“传奇汇考标目乙本著录芦衣记、玉燕记,其他书目不见著录, 对此存疑”。 三,八种说,杨海中略论张凤翼及其戏曲创作 一文中,提到张风翼的 传奇作品除了阳春六集( 收有红拂记、祝发记、窃符记、灌园记、 废廖记、虎符记) 和平搔记( 佚) 以外,还有芦衣记( 佚) ,并且提 到清代佚名别本传奇汇考标目著录的冷然亭传奇、玉燕记等,也可能 是张风翼的作品。 四,九种说,曲海总目提要张凤翼条目载: ( 张凤翼) 所作传奇有红拂记,祝发记,窃符记、虎符记,灌园记、戾 廖记,平播记、芦衣记、玉燕记等,前六种合称阳春六集,今废廖记,平播 记、芦衣记、玉燕记四种佚,窃符残,余四种皆存o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所收的( 齐世子灌园记) 提要中也是持此种看法,张风翼“所作传奇今知有九种” 但没有指出分别是 1 明】徐复柞花当阁丛谈,一卷四三张,北京:中华书局,1 9 9 年版,第1 0 3 页。 1 明i 沈德符顾曲杂言,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四) ,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8 2 年版。第2 0 8 页 o 傅惜华明清传奇全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9 年版,第4 9 页 。杨海中略论张风翼及其戏曲创作,载中州学刊,1 9 9 0 年0 6 期,第9 8 页 o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曲海总目提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9 年版,第3 0 6 页。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编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 齐世子灌园记) 提 要,上海:商务印书馆,2 0 0 3 年版。 9 张风翼曲作研究 哪几部。 五,十种说,清代侠名别本传奇汇考标目别本第五十三著录: 张凤翼,一号冷然居士昊人所著有阳春六集,冷然亭传奇冷 然,伯起家园亭名也祝发( 其母八秩,谱此谓寿) ,芦衣、平播,事 颇不实四字缺玉燕o 综上几种观点,阳春六集( 包括红拂记、窃符记、祝发记、灌园 记、度廖记、虎符记) 和平播记这七种传奇是张风翼的作品是没有争 议的,今传5 部红拂记、祝发记、窃符记、灌园记、虎符记亦无争 议,庚廖记和平播记已经散佚也是可以肯定的;对于芦衣记目前所 能找到的唯一可考的资料是清代传奇汇考标目,玉燕记和冷然亭传奇 也只有别本传奇汇考标目中著录了,笔者在明清两代的戏曲资料没有找到其 他关于它们的记载,并且这三种传奇均无传本存世,就目前的资料来看这三种传 奇只能说是张凤翼的有目可考的作品,还有待新资料的发现。 张氏散曲作品在学术界没有争议,有散曲集敲月轩词稿,此书今未见传 本,可能已经散佚。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考证到“吴骚合编录散套五套 小令一支;太霞新奏录小令二支”;徐朔方的晚明曲家年谱与这一观点完 全相同。谢伯阳全明散曲从多本戏曲选本中辑录出小令2 0 首、套数1 6 首、 复出5 首,是目前收录张氏散曲最为全备的。 二其他作品创作 张凤翼戏曲以外的创作很多都已无传本存世,我们只能从明清传记和地方志 中来考察其整体状况。对此前辈学者进行了统计,然统计情况互有出入、参差不 齐,且存佚情况不明。 明代徐复祚花当阁丛谈卷四三张中提到张凤翼的创作情况时说道: “伯起有处实堂集,著述甚富”o 。 清代主要方志著录张凤翼作品情况如下:乾隆长洲县志二四著录:“处 实堂集、文选注、史议评林”;乾隆江南通志二九二著录有:梦占类考 十二卷:光绪苏州府志七五著录:“文选纂注十二卷、谈辂三卷、处 1 清】佚名别本传奇汇考标且- 别本第五十三,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七)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 9 8 2 年版,第2 5 8 页。 1 明j 徐复祚花当阁丛谈 ,一卷四三张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1 年版,第1 0 3 页 1 0 张凤翼曲作研究 实堂前集十二卷、后集六卷”: 民国吴县志五七著录:四书旬解、瑞芝 阁景行录、清河逸事四卷、 自定年谱一卷、 古文选、唐诗管花集、 自著古文八卷、诗叶十二卷、诗馀一卷、国朝诗管花集、海内名 家工画能事二卷、处实堂后集六卷。” 清代徐晟 中提到的张风翼的其他创作有: “诗文集处实堂前集十二卷、后集六卷, 谈辂三卷,梦占类考十二卷, 文选纂注十二卷,海内名家工画能事二卷等”圆。 李吕集中国古代散曲史提到的张风翼的著作有以下几种: 梦占类考、文选纂注,( ( 四书句解,古文选、唐诗管花集 自著古文,诗叶,国朝诗管画集,海内名家工画能事,( 处实堂集 ( 前集后集) ,清河逸事瑞芝阁景行录。国 徐朔方的晚明曲家年谱中提到张凤翼戏曲之外的作品有: 乾隆苏州府志列文选纂注十二卷,梦占类考) ) 十二卷、谈辂 三卷、( ( 处实堂前集十二卷、后集六卷。按,今所见前集为八卷本, 谈辂编入续集内( 笔者按,此处有误应是编入处实堂集卷八) ,另 有外集六卷固 根据以上史料和前辈的研究整理,张氏的整体创作状况及其存佚并不明晰, 因此笔者对张凤翼的著作进行了进一步调查和统计,现存张凤翼的曲作之外的作 品有:诗文集处实堂集八卷、续集十卷、后集六卷( 明万历刻本,藏中国国 家图书馆) ,笔记谈辂三卷编入处实堂集卷之八内,文选纂注十二卷 ( 明万历刻本,藏广西师大图书馆) ,梦占类考十二卷( 明万历十三年王祖嫡 刻本,藏清华大学图书馆) ,他负责编纂的长洲县志十四卷艺文志十卷( 有 o 【清 徐晟续名赞小纪,孝廉张伯起先生上海:商务印书馆,1 9 4 9 年版。 。谭正壁、谭寻论张凤翼及其( 红拂记) ,载河北大学学报,1 9 8 1 年第3 期,第1 0 0 页。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1 年8 月版,第6 7 8 - - - 6 7 9 页 。徐朔方t 晚明曲家年谱苏卅l 卷,杭州:浙江古箍出版杜,1 9 9 3 年舨,第2 5 0 页。 1 | 张凤翼曲作研究 明万历二十六年刻本,崇祯八年增刻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山县志十 卷( 明天启二年刻本存一到八卷,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 明清方志中著录的 唐诗管花集、 自著古文、诗叶、国朝诗管画集、 海内名家工画能事和清河逸事,今未见存本,可能已经散佚 民国吴县志五七著录的瑞芝阁景行录仅存清抄本,藏中科院文献情 报中心;该书序末云:“乾隆五十三年三月下浣长洲张凤翼仪廷氏书”o 书中抄 录了吴梅村的雁门书行并序,吴嘉纪陋轩诗稿鞔鲍念斋等清代人的作 品,由以上可以判断瑞芝阁景行录应当是与同张凤翼同名的清代人作品,民 国吴县志著录有误,它绝不是明代曲作家张风翼的作品。 由以上考述,我们可以概括出张风翼的整体创作面貌。 第三节张凤翼主要作品考辨 一祝发记的成书年代考辩 祝发记是张风翼阳春六传之一,在明清剧坛影响很大,关于该剧的 成书年代,张风翼本人只在答劳比部惟敏书中说道:“新记一册,乃季秋为老 母称觞面作”o ( 根据目前的材料,张凤翼为母祝寿的传奇,唯有祝发记,故 此“新记”应当是祝发记)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祝发记当是作于某年季秋。 至于具体的成书时间,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是1 5 8 6 年,持这种观点的有叶德均、 杨海中、徐朔方等人;杨海中在文章中只提到“祝发记( 1 5 8 6 ) ”o ,叶德均和 徐朔方对此问题的考证中都是引的同一则材料即野获编卷二十五词曲,该 文对此阐述道: 伯起少年作红拂记,演习之者遍国中。后以丙戌上太夫人寿作祝发 记) ) ,则母已八旬,而身亦耳顺矣其继之者则有窃符、灌园、废廖记、 虎符,共刻函为阳春六集,盛行于世。 丙戌年是1 5 8 6 年,前辈学者由此推断出祝发记的成书年代是1 5 8 6 年。 在没有新材料发现的情况下,这种观点是讲得通的。但是有一条很重要的材 料前辈学者都未提及,那就是明万历继志斋刻本出像点版徐博士孝义祝发记 。【清1 张风翼瑞身善l 景行录,清抄本篇首序。 。【明】张风翼处实章续集,卷二答劳比部惟敏书,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第4 贰。 。杨海中略论张凤翼驶具戏曲创作,载中州学刊,1 9 9 0 年0 6 期,第9 9 页 。f 明】沈德符野执编,卷一十五词曲,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年版 1 2 张凤翼曲作研究 中有一篇蒋梦龙为其作的序,作为与张风翼交往甚密,几十年书信往来不断的朋 友,他在序中把祝发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年代交待的非常清楚,祝发记序 云: 癸未秋予读礼之暇,时过伯起园居,见几问梁书有徐孝克事, 相舆叹赏久之予谓伯起:乐府新声驾高轶王。当因此作一传奇,有裨风化 者不浅伯起叹而颔之,泱旬再过则稿半具,越月而告成,且云以太夫人生 辰将及用以娱宾。 由此可见蒋梦龙见证了祝发记的创作过程,这个记载是毋庸置疑的,因 此我们可以断定,张风翼的传奇祝发记应当作于癸未秋,即1 5 8 3 年秋,张献 翼的娱亲记一文记载:“万历甲戌之岁,生母许少君六十有八。九月二日,母 生之辰”( 注:张凤翼、张献翼为同母同胞,王士贞明故处士云槎张君墓志铭 “又许氏子风翼、献翼、太学生燕翼,郡学女嫁长洲庠生韩世延皆许出”o ) ,由 以上我们可以推断祝发记应当作于1 5 8 3 年秋九月之前。 二关于红拂记的两点考辨 一、关于红拂记的创作动机: 红拂记是张风翼的代表作品,关于他的创作动机学界一致认为是其新婚 伴房之作。谭正璧、谭寻论张风翼及其( 红拂记) 一文中提到“相传红拂记 就是他在新婚一月中写成的处女作”国;杨海中略论张凤翼及其戏曲创作也提 到“红拂记是张风翼的开山之作,写于十九岁新婚燕尔之月” ,并分析道“由 于蜜月中充满着激情,剧作洋溢着作者的奇志豪情”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 不但提到“张凤翼十九岁新婚时作红拂记”o ,“全剧不仅以李靖、徐德昌的美 满良缘表达自己的新婚之喜,更重要的是以唐代名将李靖作为自己的理想人物”o , 并且由张风翼新婚是1 5 4 5 年十九岁之时,进一步推断出红拂记的创作时问也 是1 5 4 5 年;庄一拂在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谈到“此剧为作者新婚伴房,一月 。此处疑有脱讹。 o 【明】张风翼出像点舨徐博士孝义祝发记, 祝发记序,继志斋刻本 。f 明】王世贞弁州四部稿,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二一八二二。别集类,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3 年版,第2 5 4 页。 o 谭正壁、谭寻论张凤翼及其( 红拂记) ,载河北大学学报1 9 8 1 年第3 期,第9 6 页 o 杨海中略论张风翼及其戏曲创作,载中州学刊1 9 9 0 年0 6 期,第9 8 页。 o 杨海中略论张风翼及其戏曲创作,载中州学刊1 9 9 0 年0 6 期,第9 8 页。 o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苏州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杜,1 9 9 3 年版。第1 7 4 页。 o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蒡州卷,杭州:浙江吉籍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1 7 3 夏。 1 3 张凤翼曲作研究 而成,当以红拂、乐昌二事,自贺得良妻之意”o ;郭英德明清传奇史也提到 “此剧为张风翼青年时新婚伴房,一月而成,当以红拂、乐昌二事,自贺得良妻 之意”雪。卢劲波的 红拂记) 在明代的传播中说道“据载红拂记是张凤 翼十九岁新婚花费一个月时间所作” ,田兴国的识”字剧坛标赤帜公义私情 求兼美张凤翼剧作思想论中也说道“红拂记是张凤翼1 9 岁新婚伴房一 月而成的作品”o 。 其实这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张风翼本人现存的著述中并未提及红拂记 是其新婚伴房之作,他的弟弟张献翼为他的妻子李氏所作的 先嫂李硕人墓志铭, 对张风翼妻子的身世以及她与张凤翼结婚的情况作了叙述,也没有提及此事,张 风翼的侄婿徐复祚与其交往甚多,在其作品花当阁丛谈卷四三张一文中 为其作传,也只是说:“张伯起先生,余内子世父也。所作传奇有,而红拂 最先”固,他的好朋友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对红拂记进行了品评,但并未 提及红拂记的创作动机问题,在目前所能见到的明代的戏曲评论著作中也没 有找到对这一情况的记载。那么今人的观点是从何得出的呢? 以上论文、论著中 对这一观点列出材料最多的是徐朔方的晚明曲家年谱,他在考证这一问题时提 到以下三则材料:一,“清焦循剧说卷四:“吾吴张伯起新婚伴房,一月而成 红拂记,风流自许” :二,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词曲:“伯起少年作红 拂记,演习之者遍国中。”o ;三,吕天成曲品云:“此伯起少年时笔也,侠 气辟意,做法撇脱不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