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本文以李斯特标题性钢琴套曲旅行岁月之意大利游记为研究对 象,回溯这部自传式作品的创作背景;梳理李斯特标题音乐的美学观点;分 析作品中所汲取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雕塑、文学等领域的艺术营养; 揭示作品中李斯特将其个人生活体验与文学作品等元素融入音乐中,使这些 元素在精神上达到高度契合,从而使他的钢琴音乐本体在作品体裁、和声语 汇、技术表现等方面取得的创造性发展与突破;探究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的 特点,为演奏者更好地诠释作品和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意大利游记:艺术营养:诗意和声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s e l e c t sl i s z t sl ai t a l i ef r o mh i sp r o g r a mm u s i cp i a n oc y c l e a n n d e sd ep d l e r i n a g e 嬲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i tt r a c e s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l al t a l i e , w h i c hi sa u t o b i o g r a p h i c ,p r e s e n t sl i s z t sa e s t h e t i co p i n i o n so np r o g r a mm u s i ca n d d i s p l a y st h ea r t i s t i ct r e a s u r e sw h i c hl ai t a l i eh a sa b s o r b e di ni t sc r e a t i o nf r o m i t a l i a nr e n a i s s a n c ei np a i n t i n g s ,s c u l p t u r e sa n dl i t e r a t u r ea n ds oo n o nt h eb a s i s o ft h ea b o v er e s e a r c h ,t h ep a p e rf u r t h e rw o r k so nt h ec o n n o t a t i v ea n ds p i r i t u a l b l e n d i n go fl i s z t sp e r s o n a le x p e r i e n c ew i t ht h el i t e r a r ya n da r t i s t i cw o r k si nl a t a ,硒w e l l 躺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b r e a k t h r o u g ho fp i a n om u s i c a lo n t o l o g yi n f o r m ,h a r m o n i o u sv o c a b u l a r ya n dp l a y i n gt e c h n i q u e se t c ,w h i c ha r eb r o u g h tb y p e n e t r a t i o no ft h eb l e n d i n gi n t om u s i c a ll a n g u a g e 。t h e r e f o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a l t a l i e i nc o n t e n ta n df o r ma r es t u d i e d ,w h i c he n a b l e sp i a n op l a y e r st ob e t t e r i n t e r p r e tt h ew o r ka n dp r o v i d e ss c h o l a r sw i t hv a l u a b l er e f e r e n c ei nt h e i rf u r t h e r r e s e a r c h k e yw o r d s :i t a l i a n a n n 6 e sd e p 6 1 e r i n a g e ;a r t i s t i c t r e a s u r e s ;p o e t i c h a r m o n y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 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的研究成果, 均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合法律规范和厦门大学研究 生学术活动规范( 试行) 。 另外,该学位论文为() 课题 ( 组) 的研究成果,获得() 课题( 组) 经费或 实验室的资助,在() 实验室完成。( 请在以上括 号内填写课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 的,可以不作特别声明 声明入( 签名) : 年月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同意厦f l 大学根据中华入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 法等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 交学位论文( 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 ,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 图书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借阅。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 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 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 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 1 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 于年 月日解密,解密薏适用上述授权。 ( ) 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妒或填上相应内容。保密学位论文 应是已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未经厦门大学保 密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 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 声明人( 签名) : 年胃 日 引 言 引言 弗朗茨李斯特( f r a n s l i s z t ,1 8 1 1 1 8 8 6 )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和教育家。 李斯特是一位离瞻远瞩的作曲家,通过发展钢琴技巧性、幻想性领域的 新技法,诖钢琴如交响乐队般丰富、辉煌。他的晚期作品预示了2 e 世纪音乐 的许多新想法,是新德意志乐派中推进音乐新进程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李斯特作为钢琴家,以其鬼斧神工般的技巧、善于表达的天赋与一等风 流的个人魅力征服了世界,创立了钢琴独奏音乐会,把钢琴从肖邦特色的沙 龙聚会中带入现代音乐厅。1 8 3 7 年在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为3 0 0 0 多名观众带 来独奏会,使钢琴这件乐器更加民主化。在1 8 3 9 1 8 4 7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 举办了1 0 0 0 多场音乐会,足迹遍布西班牙、葡萄矛、法国、德国、奥地利、 英国、爱尔兰、罗马尼驻、土耳其、俄罗斯等多个国家。 李斯特作为教育家,创办了“钢琴大师班”,这个概念在器乐教学领域具 有深刻意义并占据重要地位。李斯特相信年轻的演奏者会激发其他青年学生 的潜力,从而尽量完美自己的演奏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1 9 世纪晚期大部分 重要的钢琴家都是李疑特的弟子,其中包括第一个演奏李斯特专场独奏会的 钢琴家汉斯冯t 彪罗( h a n sv o r lb i l l o w ,1 8 3 0 1 8 舛) ,卡尔克林德伍斯( k a r l k l i n d w o r t h ,1 8 3 0 1 9 1 6 ) ,卡尔西格( c a r lt a u s i g ,1 8 4 1 1 8 7 1 ) 以及威廉梅 森( w _ i l l i 锄m a s o n ,1 8 2 9 1 9 0 8 ) 。 回溯、梳理李斯特的创作历程,不能不惊叹于他作品数量的庞大、内容 的丰硕。台湾师范大学陈玉芸认为其原创钢琴作晶可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 音乐会或技巧性的练习曲;富于宗教性与诗意的作品;变奏馥与诙谐进行曲; 其有民族特色的作燕;小品与舞益。其中较为外在的、热阉的作品倒始超 技练习曲、匈牙利狂想曲受到演奏者的偏爱。其实这些只是李斯特偶尔 表达的内容。以“做作曲家中的诗人”为目标的李斯特,执着以毕生的精力创 作“同时具有感觉和思想活动”的作品。近年来李斯特作品中极富诗意性、具 有深刻哲理性的三册旅行岁月开始受到演奏者的关注。 钢琴家布伦德尔认药:“李斯特的旅行岁月,是最让人满意的钢琴作 李斯特意大利游记探究 品之一,亦是较不熟悉的一部”。他提出,其中的第一年和第二年构成一个系 列,只有连续聆听,这些作品才能显示出她们的多样性和组织概念的精练。 布伦德尔录制出版了李斯特旅行岁月之瑞士游记与意大利游记的全 套作品,以学者的严谨态度、哲学而细腻地演奏与解说,带领听众感受李斯 特的热情与深度。李斯特是一个充满抒情诗意的诗人,同时又是雄辩家,其 作品形式自由的特点源自音乐作品的诗意本质,而音乐的热情又创造了辉煌 的技巧。在旅行岁月中,李斯特作为流浪者和作曲家,作品不但体现了 自己的诗意、灵气和丰富的情感体验,还大量汲取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 艺术和文学中的艺术营养,并且融入了意大利民间创作因素。文艺复兴末期 的意大利,音乐艺术领域正掀起一场真正的革命。1 5 8 2 年,伽里莱依( v i n e e n z o g a l i l e i1 5 2 0 1 5 9 1 ) 为实践其新风格将但丁地狱篇中的“雨高里诺伯爵”谱成 了一段独唱曲。而李斯特则有感于但丁地狱篇中的戏剧性,历经十年创 作了作品构架自由而多变的奏鸣曲式幻想曲但丁读后感。 李斯特在旅行岁月中纵情挥洒的诗意想象,乃是来自对原本即充满 诗意的周围世界的敏感捕捉与深邃洞见,每一益都在传达着微妙而精确的情 感体验。分析研究这部作品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李斯特钢琴音乐 作品的内容,体会李斯特的核心音乐情感。本文以集中了意大利文学与艺术 成就的意大利游记为研究对象,通过论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 音乐本体,从而揭示李斯特在创作中的思考和感受表现在音乐作品形式上的 特点。 2 第一章李斯特与意大利游记 第一章李斯特与意大利游记 一、 旅行岁月的创作历程 旅行岁月之一、二,即瑞士游记与意大利游记中的大部分 作品为年轻的李斯特与玛丽在欧洲游历时所作。 18 3 5 年春天,李斯特和已为人妻的玛丽达古尔特伯爵夫人为逃避流言蜚 语私奔前往瑞士,在瑞士乡间四处游览,先后拜访了l a k ew a l l e n s t a d e ( 华伦 城之湖) 、w i l l i a mt e l l sc h a p e l ( 威廉退尔礼拜堂) ,并在乔治桑的陪同下前 往c h a m o n i xv a l l e y ( 1 刍朗峰( m o n t b l a n c ) 山脚的沙木尼谷) 。期间,李斯特所 见所闻的印象瑞士的草原、暴风雨、山脉泉涌都体现在李斯特的a l b u m d i l nv o y a g e u r 中,这部作品在魏玛时期( 1 8 4 8 1 8 5 5 年间) 再次被修订并编录 为旅行岁月的瑞士卷。 1 8 3 8 年春天,多瑙河泛滥引发了饥荒。这个民族灾难成了李斯特一生中 重要的转折点。同年4 月,李斯特从威尼斯来到维也纳,为灾民筹办了独奏 音乐会,由于受到热烈的欢迎,在原定6 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4 场。这些音 乐会标志着他又正式回到舞台上并受到大家广泛的关注。 。 随后,李斯特与玛丽达古尔特伯爵夫人从罗马来到卢卡( l u c c a ) 以及 s a nr o s s o r e 的一个小渔村,一起迎接他们的第三个孩子d a n i e l 的出生。期间, 受意大利的艺术和文学的启迪,李斯特开始他的旅行岁月之意大利游 记的创作,包括三首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的第一个版本、1 1p e n s e r o s o ( 参观米 开朗基罗著名的雕塑后) 、s p o s a l i z i o ( 有感于拉菲尔的壁画一处女的婚约) 以 及这套作品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后一首作品,取名但丁读后感( a p r 6 su n e l e c t u r ed ud a n t e ) ,一般大家称之为但丁奏鸣曲。 李斯特和玛丽达古尔特伯爵夫人在瑞士开始旅行集( a l b u md a n v o y a g e u r ) 的创作,而在李斯特创作意大利游记时,二人的关系由于感情 的破裂逐渐走到了尽头。从1 8 3 9 年起,李斯特便展开了史上无与伦比的艺术 。t h en e wg r o v ed i c t i o n a r yo f m u s i ca n dm u s i c i a n s ,p 7 6 0 3 李斯特意大利游记探究 演奏生涯,成为众多钢琴家的偶像。1 8 3 8 年,李斯特完成了意大利游记7 首作品中6 首作品的创作,但这套作品直到了1 8 6 1 年的魏玛时期,经过李斯 特的修订整理后,才以瑞士游记和意大利游记命名出版。旅行岁月 中的威廉礼拜堂和欧伯曼山谷、米开朗基罗著名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透露 出他们的行迹。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旅行岁月是“一部自传式的作品”。 二、旅行岁月的创作背景 1 、人文环境 1 8 3 0 年发生的法国7 月革命使李斯特在失去父亲与恋人的双重打击后重 新振奋起来,全神贯注地阅读雨果、巴尔扎克、圣佩韦的著作。而力图把政 治自由和天主教教义结合在一起的拉梅内成为了李斯特的良师益友。这个时 代的巴黎,沙龙是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生活的中心,这里掺杂着法国革命派的 各种激进的思想。这其中有作家圣佩韦、雨果、巴尔扎克和乔治桑,画家德 拉克洛瓦( d e l a c r o i x ,d e v 6 d a ,1 7 9 8 1 8 6 3 ) 和阿里谢佛尔( a r ys c h e f f e r , 1 7 9 5 1 5 8 5 ) ,以及来自华沙的流亡者包括肖邦和波兰民族诗人( m i c k i e w i e z , 1 7 9 8 1 8 5 5 ) 等等,都是浪漫主义运动的领导者。与此同时,文艺复兴之父但 丁的文学作品中主角的特立独行与对真理的渴望,与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者 切身的体会引起了共鸣,在当时的法国掀起一股但丁热潮。李斯特在巴黎社 交界相继结识了音乐家柏辽兹、肖邦、阿尔康( a l k a n ) 、希勒( h i l l e r ) 和帕格尼 尼。柏辽兹戏剧性的标题音乐,肖邦诗意的钢琴语言以及帕格尼尼辉煌的技 巧对李斯特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里,浪漫主义成为李斯特所有思想的基调。年轻的李斯特 认为音乐是情感的语言,这种语言能够在所有细微差别和强烈程度上表达情 感。李斯特肯定音乐语言的描述力量,积极倡导标题音乐,欣赏诗意的标题 和性格化的旋律,并认为,“艺术应当融合在一起,并且它们之间的疆界应该 被废除,以便达到最大的表现力。这样,音乐和文学、音乐和诗歌的结合就 在歌剧当中发现了,但是两者从来没有完全混合或者结合在一起”。李斯特宣 称标题音乐能够让这种理想达到,因为“诗歌的精神可以完全转换进这种形式 。t h en e wg r o v ed i c t i o n a r yo fm u s i ca n dm u s i c i a n s ,p 7 5 9 4 第一章李斯特与意大利游记 当中而没有留下什么:这是能够重新创作传统形式的革命性配方。 李斯特的标题音乐美学观在旅行岁月的创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首 先,瑞士游记中大量地使用拜伦( b y r o n ) 、席勒( s c h i l l e r ) 和塞南克尔 ( s 6 n a n c o u r ) 的诗句为作品题词,以提示作品的诗意与内容;其次,与其他浪 漫主义作曲家一样,李斯特对大自然的草原、暴风雨、山脉泉涌的描写都最 紧密地与自身的情感体验、思想结合在一起。意大利游记中,除了引用诗 歌作为题词,李斯特的音乐呈现给大家的就像是一幅全景图。他从诗歌、绘 画等其他艺术中吸取养分,精心融合不同的艺术形式同时,又不迷失自己创 作的特点。 意大利游记的创作正如李斯特所倡导那样,通过标题音乐的形式融 会其他艺术精髓,从而实现音乐语言表现力质的飞跃。李斯特对于标题音乐 的评论对我们理解、演奏旅行岁月具有更深刻的启发性:“标题的任务不 外是事先向听众揭示出促使作曲家写作这个或那个作品时的内在动机,以及 作曲家力图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虽然,在作品写成以后列出标题,借以解 释器乐作品的情感内容这一做法是幼稚的但大师们毕竟还是自己作品的 主人,他永远是在一定的影响下写出这些作品,而后又打算使这些印象深入 听众的心灵的。” 2 、情感体验 强烈的宗教冲动与尘世间动人、不被理解的爱情构成李斯特个人生活中 的一大矛盾,使我们始终很难了解他。 李斯特的父亲亚当李斯特( 1 7 7 6 1 8 2 7 ) 青年时为成为神父,曾在斯洛伐 克的m a l a c k a 和t y m a v i a 的圣芳济会( f i a n c i s c a n s ) 的修道院接受培训,并且 以弗朗西斯( f r a n c i s c u s ) 为他的儿子命名。1 3 岁的李斯特在英国旅行演出期 间,被圣保罗大教堂唱诗班干名儿童的演唱所深深打动。神秘的教堂深深地 吸引着年轻的李斯特,他当时已经熟知圣人们的生活并且阅读了t h o m a sa k e m p i s 所著的效仿基督( t h ei m i t a t i o no f c h r i s t ) 。他着迷宗教,用大量时 间祈祷,甚至渴望成为牧师。亚当认为李斯特属于艺术而不属于教堂,反对 。恩里科福比尼著修子健译西方音乐美学史【m 】p 2 5 0 第2 1 行 圆( 匈) 李斯特著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6 2 8 p 4 7 5 李斯特意大利游记搽究 李斯特的想法。面随着亚当的突然去世以及他与学生卡罗琳女伯爵恋爱的失 败,李斯特受到强烈的精神创伤,再次对宗教深深着迷,在母亲和告解神父 的恳求下才没有加入神学院。 七月革命之后,才华横溢的李斯特是巴黎沙龙中最美丽的男子,他的魅 力征服了巴黎美貌的公主、夫人,一个个投入他的怀抱。1 8 3 2 年年底的次 沙龙聚会上,李凝特邂逅了玛藤达古尔特馅爵夫人,并对身材窈窕、举止菲 凡、优雅高贵的伯爵夫入一见倾心。虽然李斯特和玛丽达古尔特稿爵夫人地 位悬殊,但是共同的浪漫主义理想却把他们的视线和情感联系到了一起。李 斯特当时2 2 岁,玛丽年长他6 岁,已嫁给一个法国的骑兵军官并且已有两个 孩子,但这段婚姻对玛丽来说早已是名存实亡。李斯特和玛丽秘密地通过通 信交往着,直到18 3 4 年玛丽六岁的大女儿患脑膜炎死去,玛丽难忍悲痛来到 巴黎与李斯特重聚,右真正意义上成为李斯特的情人,露此时整个巴黎都为 之震惊。爱情的确会赋予情人无穷的力量,从而去冲击重重的世俗牢笼。但 是,李斯特和玛丽达古尔特伯爵夫人最终还是于1 8 4 4 年彻底分手。巴尔扎克 以他们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小说贝阿特丽克丝描写这段令人终生难忘的 爱情。李斯特与玛丽在瑞士与意大利的足迹,这份不切实际的感情里对爱的 渴望、呼唤与畏惧,都以李斯特的音乐语言记录在旅行岁月中,耐入寻 味。 三、 意大利游记的作品简述 李斯特的标题性钢琴套曲旅行岁月共三卷,1 9 5 9 1 9 6 1 年编入并出版 的威尼斯和那波里旅行岁月第二年补遗在这里不加以讨论。第一卷 瑞士游记包含9 首标题性音乐作品,其中有感于法藿作家塞南克尔 ( s n a n c o u r ) 的夸说丽创作的奥倍曼( o b e r m a n n ) ,是瑞士卷最长、最深刻的 作品。旅行岁月的第三卷完成于1 8 8 2 年,是李斯特的晚期作品。与前两 卷不同,它是一部深刻的内省性作品,由七首虔诚的沉思曲构成,风格质朴 而神秘。第二卷意大利游记是本文论述的重点,由七首作品构成,集中 反映了意大利的艺术与文学的成就。 第一首婚礼,创作素材和创作灵感来源于拉斐尔的著名壁凰圣母的 6 第一章李斯特与意大利游记 婚礼,是一部体现李斯特自幼扎根内心深处的宗教信仰的篇章。 第二首沉思者,受米开朗基罗的雕刻和诗的启迪所做。作品处处萦绕 着“不闻不见,不知不觉,于我便是最大的快乐 的心灵回音,这种宁静而 深邃的意境一直为李斯特所神往,以致他打算在自己葬礼中演奏此曲的管弦 乐版。 第三首罗沙小调,是根据意大利巴洛克画家萨尔瓦多罗沙的自画像 中所寓的宗教人生哲学,以巴洛克时期意大利作曲家乔万尼巴蒂斯塔博农奇 尼( g i o v a n n ib a t t i s t ab o n o n c i n i ,1 6 7 0 1 7 4 7 ) 的曲调为基础创作而成,版本中 保留有歌词,是一首轻快的进行曲。这是意大利游记中唯一安排的以其 他作曲家曲调为基础创作的作品。 第四首至第六首是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第4 7 号、1 0 4 号、1 2 3 号。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游记中所收录的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并非李斯 特在1 8 3 8 所做的第一版,而是他在1 8 4 6 年根据第一版修订并于9 月份先行 出版的钢琴版。同年他还把此曲改编成为钢琴与男高音创作的声乐套曲。彼 特拉克的十四行诗以世上最美丽的语言从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讲述着彼特拉 克与劳拉的爱情故事,劳拉被视为天使,彼特拉克爱的矛盾与思念在李斯特 的音乐中得到如歌如呓、如痴如醉的演绎追诉。爱与痛、恩与怨,这份执着 而迷乱的情感经历,其实也是复述着李斯特对玛丽达古尔特伯爵夫人的爱的 体验。 意大利游记的最后一篇为但丁读后感幻想奏鸣曲,原名为奏 鸣曲风幻想曲一旦丁神曲的绪论,后以雨果的作品内在的声音中第 2 7 首但丁诗篇读后感的诗名命名。作品取材于但丁的神曲地狱篇 第五章中弗兰契斯卡( f r a n c e s c ad ap o l e n t a ) 与保罗( p a o l o ) 感人至深的凄婉的爱 情故事。的确,爱情过程的大胆与甜蜜一度成为李斯特创作的营养液。他的 曲目经常跳跃着浪漫主义的音符,然而爱情结果的惨淡却又让李斯特跌入情 感的低谷。在意大利游记的几首钢琴曲中,我们更多听到的是他落寂的 心灵悲吟。 。李斯特钢琴全集旅行岁月2 【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 0 0 7 4 前言 国李斯特钢琴全集旅行岁月i m 1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 0 0 7 4 前言 陈玉芸李斯特但丁诗篇读后感与b 小调钢琴奏鸣曲研究【m 】台北:全音出版社,p 7 0 7 李斯特意大利游记探究 意大利游记是旅行岁月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融合绘画、雕刻、 文学诗歌等诸多内容,再现了李斯特个人生活中的矛盾因素。因此本文以它 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李斯特标题性钢琴套曲的艺术表现力。 8 第二章意大剩游记创作的艺术营养 第二章意大利游记创作的艺术营养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 天堂和地狱、艺术稻宗教,自由的渴望和豳我的仟悔在意大利游 记中被李斯特描绘得真实贴切,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创作过程中来自姊妹 艺术深厚的艺术营养,其中包括文学、诗歌、绘画与雕塑。意大利游记集 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与文学诗歌的风采。文艺复兴于1 4 世纪在 意大利各城市兴起,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但丁的神 曲、彼特拉克酶十四行诗诗集歌集、米开朗基罗酶美第奇家族酶陵墓群 雕与诗歌以及拉斐尔的壁画圣母的婚礼,寓意深刻,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文 艺复兴时期主张个性解放,肯定人的思想感情,提倡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思 想,引起诗人般的作曲家李斯特的共鸣,通过善于表达情感的音乐唱出了最 美、最动听的诗篇。下面,将具体介绍这些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l 、绘画 ( 1 ) 圣母的婚截 婚礼是意大利游记中的第一首,也是最精妙的一首,受拉斐尔的 壁画启迪而作。拉斐尔( r a p h a e l1 4 8 3 1 5 2 0 ) 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和建筑家,与 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齐名,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以圣母像著称予世, 有“画圣”之誉。圣母的婚礼是拉斐尔的成名作。作品中间是主持婚礼的祭 司,左侧是圣母玛丽蓝和女律以及一些少女,右侧是约瑟帮一群手持树枝求 婚者,但只有约瑟手中鲍树枝开了花,文雅的约瑟欣喜虔诚地将结婚戒指套 向端庄的玛利亚的中指,与其他求婚者无不沮丧、懊恼形成鲜明的对比。女 伴和少女的羡慕也衬托出玛利亚的羞涩和幸福。这一切则以蓝天下恢弘的洗 礼堂为背景,营造出纯净、虔诚的意境。这种意境其实也悠悠袅袅地萦绕在 李斯特的婚礼中。 9 李斯特意大利游记探究 瓷料来源h t t p :m i n m i n7 b 1 0 8 鹏f u 蚶l n 6 5 恤h l v “2 0 0 册6 9 7 8 0s h l m i ( 2 ) 萨尔瓦多罗沙( s a i v a t o r r o s a ,1 6 1 5 - 1 6 7 3 ) 的自画像。 罗沙是1 7 世纪意大利的画家。这位传奇般的人物还时常涉猎雕刻、诗歌、 音乐表演等艺术,其作品充满激情,强调空间感同时又带有神秘感。作品多 表现宗教题材,具有浪漫主义气息。自画像中,在一望无际的怪异的天空 的背景下,罗沙一幅黑衣黑帽的打扮,偏头斜视观众,轻蔑而崇高,手握着 的木板上告诫着世人:“别说话! 除非要说的话胜过沉默! ”。 李斯特受此画共鸣所作的罗沙小调附有歌词,大意为:“我经常转 变我身处的地方,我的爱火却保持不变。” 第二章意大利游记创作的艺术营养 资料来谭岫t i p w w 口c 删l c 帅“a r 咖鸱n i n “i 怩0 0 8 删,1 5 ,蒯v 咖p r h m n p c - m a g w 2 、雕塑 美第奇家族的陵墓群雕 米开朗基罗( m i c h e l a n g e l o1 4 7 5 1 5 6 4 ) 是意大利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 人。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的陵墓群雕尾他里程碑式的作品。陵墓里的两面 分别是朱里安诺美第奇( g i u l i a n od e m e d i c i ) l 拘雕像及墓棺坡上一对男女裸体 雕像昼与夜和劳伦佐美第奇( s a nl o r e n z od e m e d i c i ) 雕像及墓棺坡上 一对男女裸体雕像暮与晨。朱里安诺美第奇俨然一副古罗马勇士的样 子,而劳伦佐美第奇则潇洒文静、若有所思,是智慧的化身,1 6 世纪i 三c 柬一 直被人们称为思想者。昼、夜、暮、晨则备赋特殊的寓意,体现冷 静的悲剧性质,是米丌朗基罗内心不安的真实写照。这四尊象征时辰的雕塑 烙印下米开朗基罗对意大利命运的担忧,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感伤。 李斯特的意大利游记中的沉思者是受朱里安诺美第奇的雕像与 居与夜的意境所动,有感于米开朗基罗为苔谢友人对夜的赞美 李斯特意大利游记探究 而写的诗睡而做 “沉睡是甜蜜的,成为顽石更是幸福 只要这世上还有罪恶和痛苦, 不闻不见, 无知无觉,于我便是最大的快乐。 不要惊醒我! 啊! 请讲得轻些。”选自米开朗基罗给其雕像夜的题诗睡 资料来源h 廿p :。 c o me n a r t y h m i k a i l 叽g j i l u o i n d c x p 第二章 意人利游记自4 作的艺术营养 e : 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 拉克( p e u a r c h1 3 0 4 1 3 7 钔,意大利的桂冠诗人,以“人学”反对“神学”, 人文主义之父”。十四行诗( s o n n e t ) 是主要用来写情诗的西方诗体。彼 t 3 2 7 年在教堂遇见1 9 岁端庄高贵的美丽少妇劳拉,对她一见钟情, i 。其抒情诗集歌集里彼特拉克表达他对劳拉的爱慕和思念的十 2 视为诗体的典范,也称为彼特拉克诗体。 拉克的十四行诗分为两个部分,第7 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第二 g 段三行诗组成,形式整齐,韵律优美,表现人文主义思想。歌颂他 拉。诗中对爱的渴望与恐惧,以及诗体的艺术形象与李斯特的性格 二了非常深刻的共鸣。李斯特创作彼特拉克十四行诗4 7 号、1 0 4 号、 都表达了彼特拉克对劳拉的思幕,1 0 4 号唤起心中爱的矛盾:憎恨自 f 却热情地爱着她;1 2 3 号则描写非尘世的领域,彼特拉克笔下的劳拉, 笔下的彼阿特丽斯是理想女性的化身:“看到了天使一般的她,就觉 李斯特意大利游记探究 得人生如梦,我的周围万籁寂静,窃窃细语的,只有温柔传言的微风。”劳 拉的眼泪让溪流停行,让硬石融化,她的细语让树叶忘了风的追求让天堂屏 住呼吸。 ( 2 ) 但丁( a l i g h i e r id a n t e1 2 6 5 - 1 3 2 1 ) 的神曲地狱篇 李斯特的但丁读后感在地狱篇凄惨的背景里描绘了第五章中弗兰契 斯卡与保罗的爱情故事。故事中弗兰契斯卡背叛丈夫马拉特斯塔( g i a n c i o r o m a l a t e s t a ) 与他的弟弟保罗相爱,二人被马拉特斯塔处死后坠入地狱。“那里, 叹息、痛苦、凄厉的嚎啕在星光全无的空中回荡旋涌。”弗兰契斯卡深深地 陷入在痛苦里回忆快乐时光的悲伤中。李斯特把这段凄婉的爱情从世间的道 德标准中释放出来,用音乐讲述这份情感的追求与负担,用自己的感受歌颂 爱情,体会苦难。 二、意大利民间艺术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把对人类前途的关注、对祖国命运的担忧,与个人 的体验和个性的表达统一在一起,在对个人的处境与民族的处境相关的感悟 中开始了对民族风格的关注。俄国作曲家格林卡说:“创造音乐的是人民,而 我们作曲家不过是把它编成曲子而已。”其中以肖邦鲜明的民间舞曲风格的玛 祖卡为典型。李斯特充满爱国主义情怀,曾穿着匈牙利的民族服饰上台演奏, 不同于其他民族乐派作曲家仅关注于祖国民间音乐的发展。李斯特在其作品 中不乏对各国民歌的关注与运用,例如瑞士游记中的牧歌、思乡 的旋律都直接来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民歌,通过民歌唤醒记忆、描写 记忆或者为了让自己确定自己曾经确实有过这段旅行岁月,确定这段情 感在曾经是那么不可思议。意大利游记不同于瑞士游记,李斯特不是 直接引用民歌的旋律,而是在创作中汲取了意大利民歌的创作方式与特点, 并与诗歌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深深吸引众多钢琴家为之动情,成为钢琴文 献中的名曲,特别是三首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中的第二首1 0 4 号常常被 拿来单独演奏出现在音乐会曲目中。在本体分析的章节,本文将做具体的分 析说明。 。李斯特钢琴全集旅行岁月2 m i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 0 0 7 4 p 2 6 oa l f r e db r e n d e l p 17 2 1 4 第三章意大利游记本体分析 第三章意大利游记本体分析 一、诗意和声一、诗恧利芦 意大利游记的灵感源泉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应李斯特本 人的要求,在第一稿的封面内页上,加上了由克雷奇默所绘的婚礼和米 氏雕像。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李斯特钢琴全集旅行岁月2 中,我们还 依然可以在三首彼得拉克十四行诗中看到李斯特以诗歌题词。李斯特以 诗意的标题提示演奏者作曲家在创作时所思所想,通过诗意的和声使这些印 象深入听众的心灵。青年时代的李斯特说:“我赋予我的和声以最重大的意义, 并特别严肃地对待他们。囝 李斯特喜欢和声冒险,是探索和声创作新领域的先驱。在意大利游记 中,他运用了大量色彩性和声,描写他对意大利绘画、雕塑、诗歌文学的诗 意体验。音乐比起绘画场景、文学形象缺乏直观性和确切性,但李斯特通过 和声色彩性的渲染,丰满听众所能感受到的“听觉形象”。 李斯特通过对频繁的转调、七和弦与九和弦、三全音程( 增四度与减五 度) ,半音阶、全音阶进行的运用,或者增强和声紧张度,或者减弱紧张度, 带来破坏基本功能关系的色彩性音组。同时,李斯特还赋予固定调性以某种 象征意义,从而使他的音乐语言生动而富有表情。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可以用 诗来形容,李斯特的音乐像在时间坐标上流动的诗,通过和声色彩性的组 合空间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这种色彩性的组合发自李斯特的内心感受,与 艺术作品中的诗意情节想关联,释放出奇特的吸引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启迪了 德彪西、斯特劳斯的创作。 l 、频繁的转调 李斯特在婚礼中安排了非常缜密的和声,在最初波动的五声旋律后, 通过频繁的转调从升c 小调升f 小调e 小调再到d 大调的降六级、将d 大调 。李斯特钢琴全集旅行岁月2 前言第9 页,上海音乐出版社0 7 年4 月 。1 r h en e wg r o v ed i c t i o n a r yo fm u s i ca n dm u s i c i a n s ,p 7 5 9 1 5 李斯特意大利游记探究 的一级六而后再通过同音转换降a 等于升g 再回到最初的e 大调,犹如日出 时海天间从温暖渐亮到金光四射带来的感动。( 谱例1 ) 侵潲。爿。一。“与。j - i j jj | 目 、ii _ t 、i 娴 ,最i 严 _ _ 一 u i 型 上二。广弋丫勰l 。a孽瞳一一 1 6 第三章意大利游记本体分析 2 、七和弦与九和弦 李斯特通过七和弦与九和弦作为色彩意义的运用,在但丁读后感 幻想奏鸣曲的呈示部里形象地描绘地狱中幽灵们哀怨的凄惨景象。( 谱例2 ) 婚礼中七和弦与九和弦的运用,则似在描绘来自各方带来新婚祝福的 人们与圣母玛丽亚和约瑟走向神圣殿堂的场景:( 谱例3 ) 1 7 李斯特意大利游记探究 受b 髫翻 l 彩 i 易:移t 1 下: 聂二二 尸。 :1 : 叫箱燃 j j 擎霉l 嚣;看 一 l 蓦:髫喜j j o 籼。三;划j l ii。、 f 一、 蟊、1 三 一一 三蟹p 一- 哆j,j一 - - 一 - 旰:f 广 倒 ”。 y 。rr 垆:严厂 n j k 一 、j 。h 、, = = :, f li 。、 求罾 b o 。 o 。 1 t 一 薯i薯e ;日。口 口 占 ll lii 屁七 3 、三全音 三全音被人们称为魔鬼音程,在但丁读后感幻想奏鸣曲的开头 李斯特在降a 大调和b 大调的基础上,用下行的三全音程描述被诅咒灵魂的 呼唤。( 谱例4 ) 1 8 第三章意大利游记本体分析 与此同时,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第三首1 2 3 号的降a 大调与随后的但 丁读后感幻想奏鸣曲开篇的d 小调也呈三全音布局。( 谱例5 ) ;毒_ 离一目i 筠萼l 澍,鳓f l i # 攀 _ 一一ji 可 一,h 7lt j 一,纠1 ,1 i l 一一i 于 t l 也上h th j jl l b 量 j h j j 。i 埝,j j _ 上 - - , - ,r 一, 誓u l 耻l 上二= r 压】= 1 j - 。a l 丘e db r e n d e l ,l i s z ta r m i e sd ep 6 l e d n g a g el l - l t a l i e ( d v dp h i l i p s1 9 8 6 ) 1 9 李斯特意大利游记探究 沉思者中的半音进行则隐藏在中声部,烘托庄重的气氛。( 谱例7 ) 砖气; 。,ii 本事i画。ii 艄 。k 、 卿p 51 。l壬d j:一 。一“一一一争霸叫 如_ 一9 一。辞一一一茸聿b h j l j 一- 宴 卜葛学诘; 啊1l - - - -扣矽。型陟,扫,q 限“, 警三眵 珂疆 。使。一f 。 羁 l 童拦 ,啊 、。l ,j 一订。 、b 洌 7 一t i d 一- 1 1 第三章意大利游记本体分析 半音音阶风格的应用以及全音阶的出现体现了李斯特和声创作的前瞻 性。李斯特晚年继续在罗马实践对全音阶、半音体系、三和弦堆积的探索, 把音乐这只长矛掷向最远的未来。 6 、调式色彩性 巴赫认为b 小调是黑色的,贝多芬认为c 大调是白色的,李斯特 的创作中,固定调式也有其象征意义。他一贯用升f 大调来描写神秘而神性 的力量。但丁奏鸣曲的副部主题就是在升f 大调上以双手八度下行分解和 弦装饰着合唱般的主题,带着祝福,象征来自天堂神圣的力量。 ( 谱例9 ) : 。0 k h n _ 。各5 睾# 善堂 一一套喜基笮每产。 k 。* 。b ;ii i 码一。删“t lb 17 卜bj 一严 1 日- 。i lp ,匕1 l , u k 一l k _ i缫? :氢高:= )l ”- 一一iz j 李斯特意大利游记探究 瓜下一i i 二刖,徐 1 磊霹厂彳聋彳辛,磊套 弓p 毒;三墨亨,j 一长l # f , 寻,# l e 。l 芒商壬争一e l 亨f :lll 一f ,1 f 爱一 i n j * ,“, i - q 卅 o :蕊n 兰= 、么, 峰唯:皤l 擂碰瓣:髂:埝 咯# 再* i 一 。e ,j l 巴厂 l 薛l 一 一ji 耸l j i _ 。_ 一 。么鳓车b 磊1 = = 瞻芒趴脾艺耻 嬖燮茎! l 嫡一5 芷芦 ,自一一il i ,一。、,f k 一i 严i ,f - 三一l 善一o 一魄一i i = = 二f - 一- i 牛q f lidif 伊p 一- 。,7 丑,f r 十iff f il 4 7 号e 大调与降d 大调 1 盎砷。量ii 三i名jjj t圣扣 一宴 jj j 1 刨 疑:二乡 5 嚷。驵j ,丫,广j 尹。以譬。 k 一 一 一 is 、; 。,一一一。 -q9” 一 7 t 一一j ! 一二创 l 甲伊甲步 # 尹产4 亏4 f 爹主7 f 产l 。,j p 严阿r 罗 1 i li 。 一 。jj j f 乌拳曩矗避 、一爿i ;j j h jj壹-_一,。 、- 一 、 1 一。一 睡辅禹一、壹一奎 l 。口- 。i ki ,l;i# ;异一乏乒 7 s 产7 f 即! 旱巴 耳_i,7b警一争噜,卜一,一_ f 蜀,r 枷,严i严 _ p l严 严 u l 7 f i r 伊 一警霉j _ t f 、fl,止l 一一_ 下i 霉晕! 匐0 午旨量一 一一 1 2 3 号:降a 大调 第三章意大利游记本体分析 二、形式特点 1 、“混合体裁 李斯特以幻想奏鸣曲作为但丁读后感的副标题。为了使形式能 更好的表现内容,李斯特淡化体裁和曲式的功能,通过单乐章的奏鸣曲式结 构来表现幻想曲的风格,描绘但丁神曲中的戏剧性蕴涵。混合体裁的使 用,打破了单一体裁或曲式对乐曲构成的制约与局限,为李斯特描绘文学作 品中有关弗兰契斯卡的故事提供了赖以表达的载体,而这个故事正相映了李 斯特与玛丽的切身体会,情感抒发的需求则使奏鸣曲式结构呈现出自由弹性 编排的特点。 2 、主题变形体系 主题变形体系是李斯特在曲式变革发展方面的另一个手法。“主题变形体 系,是以主要动机的衍变,来催生乐曲的发展,组建起庞大的结构。主要特 点是运用主要动机的材料,作品内部联系紧凑、乐句层层递进,发展丝丝入 扣。 b 小调奏鸣曲正是运用了主题变形的方法,主要动机占据主导地位,联系 贯穿整部作品。意大利游记中,李斯特对主题变形体系的发展使用在婚 礼中尤为突出,开篇处像即兴创作般的旋律动机占据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 o 论李斯特b 小调奏鸣曲的文本与演绎孙颖迪第5 页 2 3 李斯特意大利游记探究 贯穿作品始终,对整体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谱例1 1 ) 李斯特精心安排这个动机或渗透在分解和弦中,或融合在中声部,配合 频繁变化的调性和声连接,联结全曲,与歌唱的主题交相呼应。( 谱例1 2 与 谱例1 ) 、 - 幕彗i ,毋搠t - l ,牢车 萎。置缉; 溯 目l 。i 7 节。ff参蓼。4 r 并广尹* r 矿 j i :l 踟b 桫1 争 止 - 5 # 。ti l 鲁o t ”譬 刍一j j 和 垃。f f 一- 广,- 、公 j 韬r 一擎霉“# # 暑。# = f o ”一l # 。 i 。;哗一- 、-i i tl | j j露 ll 脚 一 一,一。 粤舀i 。l 。哥珥耳o - f ,一睦 f l 卜。; 一;,一, 垂t 迎i 第三章意大利游记本体分析 乡间或者不同音乐风格的吸引,在创作中或直接引用收集的民歌曲调,或间 接吸收民歌艺术因素。 1 、船歌 意大利的音乐有着悠久的传统,意大利民歌美丽动人,极富歌唱性和浪 漫色彩。意大利有许多美丽的江河湖海,因此,船歌成了意大利流传最为 广泛的民歌。李斯特把船歌3 8 拍的基本韵律,通过巧妙的安排运用在整体框 架为4 4 拍的彼特拉克的十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级月嫂考试题及答案
- 医院物流系统专项工程招标文件
- 2025年管桩质检考试题及答案
- 扑火安全培训课件
- 慢阻肺药品课件
- 2025年原料配料工考试题及答案
- 广元中核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数学(3)》2025 - 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A卷)
- 情景剧开幕式课件
- 医学考试试卷真题及答案
- 护士执业考试题目及答案
- 汽车零部件质量培训
- 车辆gps管理制度
-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医疗卫生类E类)试题与参考答案
- 人教版5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2022年9月新版)
-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 1.1.1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 地球在宇宙中)(原卷版)
-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
- 选必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护坡喷浆合同范本
- 短视频剪辑雇佣合同(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