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试论北宋时期的河南书院教育.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试论北宋时期的河南书院教育.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试论北宋时期的河南书院教育.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试论北宋时期的河南书院教育.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试论北宋时期的河南书院教育.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结合最新的书院教育研究成果,在大量阅读宋史及前人的一些文集 和河南各地地方志的基础上,对北宋时期河南的书院教育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 究。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北宋时期书院概况及河南书院的兴起的原因; 河南书院的教育教学活动;河南书院的管理;河南书院的特点;北宋中后期河南 书院的衰落。 北宋时期河南书院的兴起与发展得益于中原文化的深厚土壤,这是书院教育 兴起的基础。洛阳、开封、安阳、商丘在我国历史上都曾做过都城,这种文化上 的积淀为书院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同时河南多丘陵山地的地貌 特征也为书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北宋时期官学的衰落为书院的兴起 提供了契机;频繁的战乱,官学的衰落使得一些文人士子涌进山林、聚徒讲学, 书院得以兴起;北宋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增加录取名额、赐书、赐田、赐匾等 对私人兴办的书院加以鼓励,这是书院兴起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北宋定都 开封,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首先在河南展开,促进了河南书院的发展; 此外,理学的传播、名师硕儒主讲和创办书院,树立了河南书院的威信,赋予书 院教育以强大的生命力,促进了书院的兴盛。 在教育内容上河南书院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教育目的上主张培养重人生品 行、求道传道和建设国家的实用人才:教学内容除讲授五经等儒家经典外还特别 青睐理学;教学原则和方法上实行“开放”政策,自由讲学,有利于各学派之间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注重自学和思考,有利于提 离学习效率;质疑闯难架起了学习和思考的桥梁,事半功倍;因材施教培养各方 面的人才;尊师爱生堪为后世表率。在教学之外,书院还注重德育教育,其目的 就是培养明人伦的人。为此,书院制订了一套德育原则和方法:制定学规,订立 道德教育的原则和生活制度;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笃行礼义道德,由经常性的道德训练来形成牢固的道德 品质。 除教育功能外,书院还具有一定的图书收藏和管理职能。北宋时期的河南书 院,如应天书院、嵩阳书院、百泉书院都藏书甚多,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推 动了学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与其他书院相比,河南书院有许多突出特点。从性质上看,是民办官助的产 物;早期的书院基本上是民办的,后来大多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从院址选择上看, 河南书院强调天人合一,把环境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从发展分布情况看,发展 快,数量多,分布广。从规模看,河南书院规模大,学生多。从人才培养特征看, 坚持求知求实。 北宋后期随着官学的兴起和北方频繁的战乱,河南书院迅速走向衰落,中国 书院教育的重心也由北方转移到南方。但河南书院为北宋政府培养了大批人才, 它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也为当前的素质教育提供了许多有益借鉴。 关键词:北宋;河南书院:教育 a b s t r a c t t h i sa r d e l ec a i r i e so l i to v e r a l la n dd e f i e a t er c s e a r e ho n a d e m yo fc l a s s i c a l l e a r n i n ge d u c a t i o ni n h en a np r o v i n e ed u x i n gt h e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i 啪锣i n c o m b i n a t i o nw “ht h el a t e s t 蚴a t e h 叩a d e m yo fd 鹤s i c a ll e a r n i n ge d u e a t i o nt h i s a r t i c l ei se o m p l e u 姆b a s e do nr e a d i n gt h eh i s t o 巧o fs o n gd y n a s t ya n d m ew o r k s w r i t t e nb yp r e “o 哪p e o p l ea n dl o c a lc h 湎c l 髂a l lo v 盯h en a np r o v i n c e t h i sa r t i c l em e l u d 鹤f i v ep o i n t s :r i s i n g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h en a n a c a d e m yo f c l a s s i c a li x a m i n gf a u e a t i o l l ,e o n t e n t so fe i i u c a t i o n m a n a g e m a n to fa c a d e m yo f c l a s s i c a le d u e a t i o n s p e e i a l f i e so f a c a d e m yo f c l a s s i c a le d u e a l i o n a n dt h ed e c l i n i n g o f a c a d e m yo f c l a s s i e a le d u c a t i o nf r o mt h em i d d l eo f n o r t l as o n gd y n a s t y d e 印c u l t u r eo fh en a n b i r t h e db e g i n n i n ga n dd e v e l o p m go fh en a na c a d e m y o fc l a s s i e a lk 舡n i n ge d u c a t i o n , w n e hw a s 吐屺b 鹊i so fe l 鹤s i e a ll e a r n i n ge d u e a t i o 也 l u o y a n 舀k a i f e n g ,a n y a n g ,a n ds h a n g q i uw e l ea l l 曲c et h ec a p i t a li no u rc o u n t r y h i s t o r y 皿艟c u l t u r a l c u m u l a f i o nb r o u g h tf e r t i l i z e rs o nf o rt h ea c a d e m yo fc l 硒s i c a l l e a r n i n ge d u c a t i o nt o s t a r ta n dd e v e l o p d u r i n gn o r t hs o n gd y l l a s t y 9g o v e r n m e n t h o o l sd e c l i n i n gb r o u g h tae h a n c ef o r 也e a d e m yo f c l a s s i c a l l e a r n i n gc d u e a t i o nt 0s p l i n gt 】p f r e q u e n tc h a o sc a u s e db yw 越a n dg o v c m m e n t h o o ld e c l i n i n gm a d e9 咖e 幽c a 啪c r o w dm mp l a c e sf a rf r o m 血es o c i e t ya n d t e a c ht o g e m w i l i c hl e dt ot h eb e g i n n i go f a c a d e m yo f c l 鹤s i c a ll e a r n i n ge d u c a t i o n h en a na c a d e m yo fc l a s s i c a ll e a r n i n ge d u c a t i o nb e n e f i t e df r o ms t r o n gs u p p o r to f n o r t hs o n gg o v e m m e n t n o r t hs o n gg o v e m m e n te n c o u r a g e dt b ep r i v a t et ob u i l d a c a d e m i e so f c l a s s i c a ll e a r n i n gb yi n c r e a s i n gt h en u m b e ro f p e o p l ee n r o l l e d , g i m l l g b o o k s ,g i a i n gl 雏d ,、 :h i c hw a si m p o r t a n tf o ri t sd e v e l o p m e t a tt h e 锄et i m e , m c c a p i t a lo f n o r t hs o n gd y n a s t yw a s i nk a i f e n gw h e r es o m ea d v a n c e de d u c a t i o ni d e a s a n de d u c a t i o ne o n e e p t ss p r e a de a r l yi nh e n a n t h i sb r o u g h ta b o mi 乜d e v e l o p m e n t h a d d i 6 0 n l 奴u e ss p r e a d i n gj a m o u sc o n f u c i a ne d u c a t o r s 雠l a i n ga n ds e t - u po f a d e m i e si t se r e d i t g a v ei ts t r o n gl i v ef o r c ea n da d v a n c e di t sp r o s p e r i t y o ne d u e a t i n gc o n 钯) 【ti tc r e a t e dal o to f p c i o l l se x p e r i e n c e t h e ye m p h 够i z e d0 1 1 e u l t i v a t i n gp e r s o n a l i t yo ne d u c a t i o na i m s o n 觚h i n gc o n t e x t , l e yp a i ds p e c i a l a t t e n t i o nt ol i x u eb e s i d e sw u j i n 吕o nt e a e l a i n gn l l 韶a n dm e t h o d st h c yt o o k o p e n p o f i e y :t h ea d v a n t a g eo fg i v i n gl e c t u r e sf r e e l yh e l p e dt oe x c h a n g eb e t w e e n d i f f e r e n tg r o u p s :t h ev i r t u eo f d r a w i n go ne a c ho t h e sm e r i t s t 0 d e v e l o pt h ec a r c c l ro f a c a d e m yo f c l 硒s i c a ll e a r n i n ge d u c a t i o n e m p h a s i z i n go n l “e 矾舡n ga n dt h i n k i n g f o r e s e l f t 0i m p r o v et h es t u d yr d t t c ;a n dq u e s t i o n i n gb u i ra b r i d g eb e t w e e ns t u d y i n g a n dt h i n k i n gt e a c h i n gi n 皴e o r d a n e e 谢t ht h e i ra p t i t l l d ed e v e l o p e dd i 伍舶e n tk i n d so f p e o p l e r e s p e c t i n gt e a e h 盯a n dl o v i n gs t u d e n t sc a n b ea d m i t t e dt ob eam o d e lb ym e x c e p tf - o rt e a e l a i n gt a s ki te m p h a s i so nm o r a le d u c a t i o ni no 柑e r t ot r a i n i n gp e o p l et o k n o w 也e o r y h o wt or e a c ht h ea i m ? a c a d e m ym a k e sc o m p l e t em o r a le d u c a t i o n r u l e sa n dm e t h o d s :m 她s c h o o lr u l e sa n dr e g u l a t i o n s ,m a k i n gc r i t e r i ao fm o r a l e d u c a t i o na n dl i f er u l e s , c r e a t i n gg o o dm o r a la t m o s p h e r e ,t e a c h e rb e i n gs t r i c tw i t h t h e m s e l v e sa n d 西v i n gs t u d e n t sag o o de x a m p l ea n dd e v e l o p i n gs t e a d ym o r a lq l l a l i t y b ye v e r y d a ym o r a lb e h a v i o r i ta l s oh a dap r o f e s s i o no fl i b r a r y , w h e r eb o o k sw e r ec o l l e c t e da n dk e p td u r i n g t h en o r t hs o n gd y n a 咄h e n a na c a d e m ys u c ha sy n g t m na c a d e m y , s o n g y o n g a c a d a m y , b a i q u a na c a d e m yo w n e dal a r g ec o l l e c t i o no fb o o k s m a n yp r e c i o u s b o o k si na o a d e m i e so fc l a s s i c a ll e a m i n gb r o u g h ta b o u t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c a d e m y e d u c a t i o n i nc o n t r a s tt oo t h e ra c a d e m y , h e n a na c a d e m yh a dm a n yp r o m i n e n ts p e c i a l i t i e s f o rt h i sr e a s o n , i ti st h er e s u l to f p r i v a t eb u i l d i n ga n dt h eg o v e r n m e n th e l p m g a tt h e b e g i n n m g 。b a s i c a l l yi ti sb u i l tb yt h ep r i v a t e , l a t e r i tg o tt h es u p p o r t so fg o v e r n m e n t i n 也ep o i n to fc h o o s i n ga d d r e s s e s h e n a na c a d e m ye m p h a s i z e d0 1 1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t h en a t u r ea n dt h ep e o p l ew h i c hr e g a r d e dt h ec i r c u m s t a n c ea saw a yo fe d u c a t i n g i nt h ep o i n to f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i td e v e l o p e dm o r eq m c h y , i t sn u m b e r w a sl a r g e r i nt h ep o i n to fa r e a sa n da c h i e v e m e n t s , h e n a na c a d e m i e sw e r el a r g e ri n a r e a , a n dt r a i n dm o r ep e o p l e i t st e a c h i n gr e s u l t sw e r et h eb e s t w i t ht h eg o v e r n m e n ts c h o o lb e g i n n i n ga n df r e q u e n tw a r si nt h en o r t h , h e n a n a c a d e m yd e c l i n e dg r a d 毗t h ec e n t e ro f c l a s s i c a ll e a r n i n ge d u c a t i o ni nc h i n am o v e d t ot h es o u t h , b u th e n a na c a d e m i e st r a i n e dal a r g en u m b e ro fp r a c t i c a lp e o p l ef o r n o r t hs o n gd y n a s t yg o v e r n m e n t i t st e a c h i n gr u l e sa n dm e t h o d sb r i n gm u c hh e l pt o t o d a y sq l l a l i t ye d u c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n o r t hs o n gd y n a s t y ;a c a d e m yo f c l a s s i c a ll e a r n i n gi nh e n a n p i o v i n ; e d u c a t i o n i v 引言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自唐代源起,到清光绪二 十七年( 1 9 0 1 ) 年诏令天下所有书院均改为各级学堂止,先后存在了一千多年 其闯,书院性质、特点、功能和地位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难对其下一个准 确、全面而又简明扼要的定义,因此历来的研究者要么回避这一问题,要么根据 自己的研究需要,仅就某一方面给书院下一个片面的或模棱两可的定义。如著名 的教育史专家陈元晖、尹德新、王炳照、章柳泉、张正藩等,在其关于书院的著 作中,都回避了这一问题国。一些早期的大型权威工具书如辞海、辞源等 也未作回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史专业学 术研讨会,曾就书院定义问题做过专门讨论,但未形成定论o 。之后,对于书院 的概念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提法,与以前的避而不谈形成鲜明对比。比如1 9 8 9 年 改版的辞海称书院是“古代私人或官府所立讲学肄业之所”,1 9 9 1 顾明远主 编的教育大辞典书院条释为。中国古代教育机构”,1 9 9 3 年新版 辞源书 院条释为“唐代中书省修书或侍讲的机构。宋至清私人或官府所立肄业之 所”近来一些学者也各持己见,如孙培青谓“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自唐末以来 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o ,陈国生言。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私家办学 组织”o 等等。 以上种种提法,均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除1 9 9 3 年 辞源的解释较为全面 外,其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性,故未能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根本原因在 于对书院的性质和特征理解不同。 书院有官办的,也有私立的;有民办官助的,也有官民合办的;有古代的, 也有近代的。这种复杂性使人很难简单地用官学或私学来对其进行性质界定,这 也是书院性质问题至今仍争论不休的原因。但无论何种性质、何种类型的书院。 其本质特征是一样的,即存在教学活动,是一种教育机构。至于最初出现的以校 理经籍、侍从顾问为己任的丽正书院、集贤殿书院等,只是一种官方的修书或侍 讲机构,它和后世的以教学为主的书院完全不同,后世书院只不过借用它的名称 罢了。这也是书院发展初期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它并不代表也并不改变书院的 。陈元晖、尹德新、王炳熙: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 。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8 1 ;章柳泉:中田书院史话 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8 1 :张正藩:中国书院制度考略 ,扛苏教育出版社,1 9 8 5 喜岳麓书院通讯,1 9 8 3 年第7 期。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2 ,p 3 6 1 。陈国生:试论我国历史教育地理研究的现状和走势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 9 9 7 年第2 期,p 1 7 9 - - 1 9 3 。 l 试论北宋时期的河南爷院教育 本质特征和整体功能。因此,可以这样给书院定义:源于唐末延至明清的,由私 人或官府所立的国家正规教育系统之外的讲学肄业之所。这正是本文的研究范 围。 从历史发展轨迹来看,“书院”的名称最先出现于唐朝。清代学者袁枚在随 园随笔中明确指出“书院之名,始于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殿书院皆建于 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当时有两种场所被称为书院,一种是 由中央政府设立的主要用作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如丽正书院和集贤殿 书院。另一种是由民间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但唐朝的书院以官办 为主,收藏和校勘图书民间设立的私人讲学的书院规模小,尚不普遍,且没有 形成定制,还只是书院的草创阶段。真正意义上的书院始于五代时期,书院制度 的确立和完善则是在北宋。而这一时期的河南书院异常活跃,在教育舞台上大放 异彩,是我国书院教育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为北宋政府提供了许多建设和管理 人才,如范仲淹、司马光、滕子京、富弼、张载、曾几等,这些人为北宋经济的 发展繁荣及其学术的兴盛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拟就北宋时期河南书院的若 干问题作一探讨。 一、北宋时期书院概况及河南书院兴起的原因 ( 一) 北宋时期书院教育的概况 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军阔混战导致“痒序之教不修、士病无所学”o 9 6 0 年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北宋,宋建立之初,本应该重视为政之本的文化教 育事业,但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却使宋朝统治者无暇顾及。宋政权建立之后,又 花了2 0 多年时间才征服了荆南、吴越等割据政权,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但 是统一后北宋又面临着北方少数民族辽和西夏的威胁,统治者无一d 于文教事业, 而且连年征战又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因此,宋初8 0 年间官学没有任何新的 发展,除中央勉强维持国子监、太学以外,盛唐时期的州县学、乡党之学等一整 套地方学校及其教育制度始终没有恢复,处于一种基本瘫痪状态。 地方文化教育的瘫痪极不适应海内承平、文风日起的社会形势,对于政府来 说,无处养士也不利于政权的建设。在此情况下,有责任感的士人首先起来自觉 承担起培养人才、发展教育的重任。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 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学,大率多至数十百人。”o 他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卷七十九,街州石鼓书院记。 。吕祖谦:东莱集 卷六鹿洞书院记 2 们沿袭前代的做法,聚书山林,建院讲学。如宋人戚同文( 9 0 4 - 9 7 6 年) 在将军赵 直的帮助下在睢阳( 今河南商丘) “筑学聚徒,请益之人不远千里而至”o 。后来 应天府民曹诚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1 0 0 9 年) “以金三百万”o ,在戚同文旧舍 建成书院,“前列后堂,旁列斋舍凡百余区”,。聚书数千卷” ,这就是当时名 闻天下的应天书院。“仁宗景祜二年( 1 0 3 5 年) 王曾向朝廷上奏,建立嵩阳书院, 且自己担任院长在此讲学,师生多达数百人”o 。宋仁宗庆历六年( 1 0 4 6 年) ,范 仲淹在河南邓州重建百花洲书院并讲学其中,神宗元丰元年至元丰三年程颢在扶 沟建明道书院等等。这样书院便兴盛起来。北宋初年出现了创建书院的热潮,涌 现出诸如白鹿洞、嵩阳、岳麓、石鼓、睢阳、泰山、茅山等著名书院。北宋前期 各地修建和修复的书院如下: 1 东佳书堂。创于唐大顺元年( 公元8 9 0 年) ,开宝九年免徭役,真宗赐额。 院址位于江西德安。( 江西通志卷八十一) 2 白鹿洞书院。创于南唐升元四年( 公元9 4 0 年) ,开宝九年改建,太宗赐 书。院址位于江西九江庐山。( 江西通志卷八十一) 3 秀溪书院。太平兴国四年( 公元9 7 9 年) 江西新建县邑人邓晏创立。( 江 西通志卷八十一) 4 香溪书院。太平兴国四年( 公元9 7 9 年) 江西新建县邑人邓武创立。( 江 西通志卷八十一) 5 盱江书院。宋景、宝元问江西南城县李觏创立。( 江西通志卷八十一) 6 雷塘书院。至道年间江西安义县洪文抚创立。( 江西通志卷八十一) 7 濂山书院。庆历初年江西分宜县主簿周敦颐创立。( 江西通志卷八十 - - ) 8 光禄书院。开宝二年( 公元9 6 7 年) 江西庐陵县邑人刘玉创立。( 江西通 志卷八十一) 9 鼓山书院。天禧年间( 1 0 1 7 - 1 0 2 1 年) 浙江新昌县邑人石待旦创立。( 浙江 通志卷二十七) l o 岳麓书院。开宝九年( 公元9 7 6 年) 湖南长沙潭州太守朱洞创立( 湖南 通志卷六十八) 1 1 石鼓书院。至道三年( 公元9 9 7 年) 湖南衡阳李士真创立。( 图书集成职 。来史) 卷四百五十七戚同文传 嗡仲淹:范文正集 卷七南京书院愿名记 嗡度:却扫编) 卷上 。转引自苗春德:宋代教育 ,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9 ,p l 3 方典卷一二四五) 1 2 笙竹书院。天禧年间( 1 0 1 7 - 1 0 2 1 年) 湖南湘阴县邑人邓威创立。( 湖南 通志卷六十k ) 1 3 湘西书院。咸平四年( 1 0 0 1 年) 湖南长沙潭州知州李允则创立。( 湖南通 志卷六十八) 1 4 汨罗书院。大中祥符年间( 1 0 0 8 - 1 0 1 6 年) 湖南巴陵乡人创立。( 湖南通 志卷六十k ) 1 5 涵晖书院。景德年问( 1 0 0 4 - 1 0 0 7 年) 广东英德知州王仲达创立。( 广东 通志卷一三九) 1 6 岳阳书院。仁宗初年( 1 0 2 3 - 1 0 4 1 年) 四川普州知州彭乘创立。( 潼川府 志卷十四) 1 7 果山书院。端拱年间( 公元9 8 8 9 8 9 年) 四川蓬州刺使王旦创立。( 四川 通志卷七十九) 1 8 修文书院。太平兴国三年( 公元9 7 8 年) 后四川洪雅县进士田锡创立。( 四 川通志卷七十九) 1 9 茅山书院。天圣二年( 1 0 2 4 年) r r 苏金坛县处士侯遗创立。( 江南通志 卷九十) 2 0 桂枝书院。天圣四年( 1 0 2 6 年) 安徽绩溪县进士胡忠廷创立。( 安徽通志 卷九十- - ) 2 1 应天府书院。大中祥符三年( 1 0 1 0 年) 河南商丘府民曹诚创立。( 河南通 志卷四十三) 2 2 。嵩阳书院。五代后周建,至道三年赐名为太室书院,景祜二年更名为嵩 阳书院,位于河南登封。( 河南通志卷四十三) 2 3 。泰山书院。景祜四年( 1 0 3 7 年) ,初称信道堂学舍,康定元年称为泰山书 院,山东泰安孙复创立。( 山东通志卷八十k ) 2 4 岳麓书院。咸平年间( 公元9 9 8 1 0 0 3 年) 州守李允贝q 创立。( 湖南通志 卷六十八) 2 5 徂徕书院。庆历四年( 1 0 4 4 年) 山东石介创立。 从创建或修复的时间来看,早于乾兴元年( 1 0 2 2 年) 创建的书院有1 8 所,占 总数的7 2 。马端临对此的描述是“乡党之学,贤士大夫留意斯文所建也,故前 规后随,皆务兴起。后来所至,书院尤多而其田土之赐,教养之规,往往过于 4 州县学,盖皆仿四书院云” 。从地域分布而言,以上所列的2 5 所书院分布在 江西、湖南、四川、河南、山东、浙江、江苏七个省,基本上集中在地方官学不 发达或没有真正建立而士人又相对集中的地区,而官学发展较早的福建地区却没 有在北宋前期出现一所书院。与唐末五代时期以个人读书藏书为主要功能的书院 相比,北宋前期的书院转向以教授士人为主,如邓咸创建笙竹书院的目的就是“训 族子弟及四方游学之士”( 见湖南通志卷六十八) 。秀溪书院的创始人邓晏“恳 辞获命”,离开官学教授职位以后,创办书院,教授当地学者。安徽绩溪的桂枝 书院是胡氏子弟的肄业之所。书院的发展确实弥补了官学的不足,成为承担教育 职能的主要机构,并在北宋初年大放异彩,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 二) 北宋时期河南书院兴起的原因 元代马端临在文献通考里讲北宋时期著名的有六大书院:。宋兴之初, 天下四书院建置之本来如此,日白鹿、石鼓、应天、岳麓也。则有西京嵩阳书院, 赐额于( 太宗) 至道二年( 9 9 6 年) ;江宁府茅山书院”o 其中河南就有应天府书院 和登封的嵩阳书院两处,其书院教育发达的情况可见一斑。北宋时期河南书院的 兴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河南浓厚的文化氛围及优越的自然条件 河南是我国吉代文明的发样地,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此定都,如殷商、东周、东汉、隋、北宋等。先后有九个朝 代定都洛阳,七个朝代定都开封,商丘、南阳、安阳等也都曾做过都城,这些有 利条件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使河南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为书院 的产生提供了良好氛围。 同时,河南境内多丘陵、山地的地形也为书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河南地形总的特征是北、南、西三面山地环绕,在豫西、豫南山地与黄淮平原的 交界地区是大面积的丘陵地带,山地和丘陵成为河南的主要地貌。而从全国范围 来看,北宋时期的书院也多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区,这是因为,第一,北宋时期 的书院的私学色彩较为浓厚,特别是有些官立书院,虽然山长、经费均由官方任 命和支配,但讲授内容还是有一定自由度的,这也正是书院发展中的最为活跃的 因素。而科举的深入却制约着这种因素,为了“广学校之不及”,“讲求为已有用 。马端临:文献通考 卷四十六,浙江古籍出版社,2 0 0 0 ,p 4 3 1 o 马端临:文献通考 卷四十七,学校考) 5 之学”o ,克服官学的功利性,就需要将院址选在风景优美、环境幽静、远离城 市的地方,山地和丘陵地区自然成为最佳选择。第二,山地和丘陵地带的环境特 点为书院的选址需要提供了可能。河南属暖温带一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 风气候,气温适宜,雨量适中,山间森林茂密,风清气爽,如此幽美的环境为生 徒们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学习条件。如嵩阳书院“其地背嵩面颖,左右少室箕山, 诸峰秀矗,云表中天,清淑之气,于是焉萃”o 。 2 北宋政府的支持 从唐末以来军阀混战,武人专权,朝代更换如走马灯,宋代建立后吸取了前 朝的教训对武臣加以裁抑,如“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在抑制武人 的同时,对文人入仕却大开绿灯。比如北宋政府大幅度增加录取名额,鼓励寒庶 布衣读书仕进,这直接刺激了书院的兴起与发展。从张希清统计和考证的结果来 看,宋代取士之多是非常惊人的。北宋贡举共开科考试8 1 榜,其所取士:正奏 名进士为1 9 5 9 5 人;诸科1 6 3 6 6 人,合计3 5 9 6 1 人;特奏名进士,诸科合计为 1 6 0 3 5 人,正特奏名为5 1 9 9 6 人o 。北宋存在1 6 7 年,那么每年平均录取名额为 3 1 1 人这一数字约为唐代的5 倍,元代的3 0 倍,明代的4 倍,清代的3 倍, 宋代取士可谓空前绝后。宋真宗写诗鼓吹读书仕进的好处:“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良媒,书中自 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回。用真宗的话说读好书是权、 钱、色一举三得。这种好处对那些文人士子来说是极其有诱惑力的。但在宋初官 学不盛的情况下,很多仕子涌进办学质量较高的书院。很多书院就是这时候发展 壮大起来的,像应天书院、嵩阳书院的师生达数百人。 与此同时,为了扩大当时官吏的后备军,北宋政府对私人兴办的书院也大力 支持,通过赐书、赐田、赐匾等多种方式加以鼓励。如至道二年( 9 9 6 年) 赐登封 太室书院( 即嵩阳书院) “九经子史” ;大中祥符三年( 1 0 1 0 年) “赐太室书院九经” o ,赐匾者如太宗为登封太乙书院赐名为“太室书院”,真宗大中祥符中,为商丘 应天书院书赐匾额o 。赐田的有景裙:年( 1 0 3 5 年) 给太室书院田一顷( 1 0 0 亩尸, o 吴文正集 眷= 十三乐安县鳌溪书院记k o 乾隆登封县志 卷十七 张希清: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尾 ,北京大学学报 ( 哲社版) 1 9 s 7 年第5 期 o 古文真宝 前集卷首真宗皇帝劝学篇k o 乾隆登封县志 卷十七 o 宋史 卷七真宗本纪 o 光绪商邱志) 卷三。 9 乾隆登封县志 卷十七 6 宝元元年( 1 0 3 8 年) 又赐给太室书院田1 0 顷,景祜二年( 1 0 3 5 年) 赐应天书院田4 0 顷。除赐田、赐书、赐匾外还给这些书院科举名额以示鼓励。如仁宗天圣三年 ( 1 0 2 5 年1 应天书院请求“增解额三人”得到朝廷的批准。这是书院有科举名额的 开始o 。北宋政府这种积极态度极大地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北宋时期河南书院发 展到3 3 所国,约占全国的1 4 回。 3 定都开封的有利条件 北宋定都东京( 今河南开封) ,河南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为河南书院教育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因为开封是首都,一些先进的 改革和教育理念首先在河南展开,然后才向周边地区进行辐射。比如庆历三年 ( 1 0 4 3 年) 宋参知政事范仲淹提出“精贡举,拒官长”等1 0 项改革主张,用胡嫒 的“苏湖教法”改革当时的教育。这种进步的教育思想和新鲜的教学方法首先在 应天府学付诸实施,直接对河南书院教育产生了影响,一改当时崇尚辞赋的浮浅 学风,重经义,重时务,重实际的书院教学内容所表现的积极作用,促进了书院 教育的发展与当时社会务实风气的形成,并又由河南向周边其他地区辐射,使全 国书院教育迅速发展起来。 4 理学思想的导向作用 理学又名道学、宋学或义理之学,它兴起于北宋,盛行于南宋。理学是宋代 最大也是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术派别或学术群体。理学是为了给封建秩序提供理论 根据,强化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以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为核心,批判地吸收、 融合了佛道两家的思想而形成的一种新儒学。它是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深入探 讨了宇宙的本原,认识真理的方法途径,客观世界的规律和人类的本性等哲学问 题,并涉及道德、教育、政治等许多领域;它继承、改造了许多传统的哲学范畴 和命题,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哲学范畴和命题。 在理学的形成过程中,周敦颐( 1 0 1 6 - 1 0 7 3 年) 为开山祖,邵雍( 1 0 1 1 1 0 7 7 年) 的先天象数学独树一帜,张载( 1 0 2 0 1 0 7 7 年) 和程颢( 1 0 3 2 1 0 8 5 年) 、程颐 ( 1 0 3 3 1 1 0 7 年) 提出了理学诸范畴间的联系,为理学勾勒了轮廓,奠定了基础, 此五人合称理学“北宋五子”。这五位理学大师除周敦颐外,都出生或生长在河 南,邵雍是河南共城人( 今河南辉县) ,二程是洛阳人,张载长期生活在河南。他 。李国钧:中国书院史 ,湖南教育出版杜,1 9 9 8 ,p 1 6 2 。 。李国钧:中国书院史 。湖南教育出版社t1 9 9 8 ,p 1 6 2 。据笔者依据河南各地方志统计北宋时期重建和新建书院有3 3 所。 o 关于当时北宋时期书院的数量有不同的说法:丁建吾先生主张有9 2 所,白新良统计有7 l 所,曹松叶统计 有3 7 所,李国钧统计有1 4 0 所,这里采用李国钧先生的说法 7 们都长期活跃在当时的教育舞台上,在书院中著书立说,传播自己的理学思想。 如邵雍在河南辉县的百泉书院,二程在嵩阳书院、扶沟的明道书院和伊川县的鸣 皋书院,张载在嵩阳书院。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激疑设问,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这些对河南书院的教育教学有着积极的 影响,使书院成为传播理学的重要基地。 s 名师硕儒的影响 北宋时期,许多名师硕儒创办和主讲书院,使当时河南书院扩大了在全国的 影响,为书院教育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赋予了书院教育良好的声誉和强大的生 命力。庆历变法失败后,庆历四年0 0 4 4 年) 范仲淹被贬为邓州知州,1 0 4 5 年他 在邓州创办了花洲书院,建春风堂和览秀亭,聘请名师执教,他自己也常到书院 讲课,使花洲书院成为当时豫南的教育中心。二程在宋神宗年间( 1 0 6 8 - 1 0 8 5 年) 先后到嵩阳书院讲学,程颢还亲自为嵩阳书院制定学制、教养、考察等规务,吸 引了许多读书人慕名前来。程颐当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退归河洛,于元丰五 年( 1 0 8 2 年) 在伊川鸣皋镇创办伊皋书院( 后改为鸣皋书院) 。邵雍早年主讲百泉书 院时,四方学者“慕其风而造其庐”o ,邵雍去世后,程颢为他写的墓志铭 说他“讲学于家,未尝强以语人,而就问者众乡里化之,远近尊之,所以 厚风俗,成人才者,先生之功多矣。”雪。黄宗羲、全祖望在其巨著宋元学案 中所列邵雍门人著名者有王豫、张载等1 9 人之多。宋代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关 学的代表人物张载晚年讲学于洛阳龙门书院时以“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 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o 自勉,并常常以此教育学生,影响巨大 总之,北宋的河南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地区,这为河南书 院教育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和物质条件。河南书院崛起,恰逢北宋文化 盛世,理学及其他学术流派差不多都集中在河南这块地方交流、碰撞、争鸣,因 此,河南书院又成为百家争鸣的重要基地。 二、河南书院的教育教学活动 ( 一) 书院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北宋时期的河南书院在教育教学上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如教育目的上主张 学为圣人;教学内容上青睐理学;教学原则和方法上主张。门户开放”、自由讲 。朱熹:伊洛渊源录) 卷五 o 朱熹:伊洛渊源录 卷五。 o 张载:张子语录语录中 s 试论北宋时期的河南书院教育 学、质疑问难等。 1 教育目的 北宋时期的书院教育目的总的来看,是培养重人生品行、求道传道和建设国 家的实用人才,实际就是古代士人所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应天书院就很重视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范仲淹在应天书院读书时“大通六经 者,为章论说,必本于仁义”,“其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 然有志于天下。”o 后来范仲淹掌管了应天书院,他在 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 中状中也提到要培养平天下的有用人才。他说:“致治天下,必崇学校,立师 资聚群材,陈正道,使其服礼乐之风,乐名教之地,精治人之术,蕴致君之方, 然后命之以爵,授之以政,济济多士,咸有一德,列于朝,则有制礼乐之盛,布 于外,则有移风易俗之善。”圆他主持庆历新政期间,改革科举,其目的就是为国 家培养经邦治国的统治人才。他指出:“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 。为此,他提 出“善国者,莫先育材,育材之方,莫先劝学。”o 理学的创始人二程在教育目的方面也是引导学生求道和学为圣人,不让学生 仅为科举而学习,强调学以致用。据周敦颐集遗事记载,程颢的学生刘玄 之说;“先生( 指程颢) 从汝南周敦颐问学,穷性命之理,率性论道,体道成德, 出入孔孟,从容不勉。”二程也认为;“今之学者有三弊:溺于文章,牵于训诂, 惑于异端。苟无是三者,则将安归? 必趋于圣人之道矣。”。那么这种圣人之道的 含义是什么呢? 二程道:“圣人之道犹天然”,“圣人之道无进退,以其所造者极 也”。“圣人之为大中至正一、“自古圣人救难而定乱也一,“圣人与乱世, 不忍坐视而不救也”、“圣人之明,犹日月”,“圣人善通变”,“圣人无私无我”, “圣人而有过,则不是为圣人”o ,“圣人无优劣,有则非圣人”o 。总之,圣人 在道德行为处事,待人接物各方面都完美无缺,是高、大、全。二程心目中的圣 人实际上就是“仁义礼智信”封建伦理道德的理想化身,是地主阶级的理想人物, 是书院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 o 欧阳修:欧阳文粹 卷十八范文正公神道碑铭k 蠹范仲淹:范文正集卷十八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 0 范仲淹:范文正集 卷七州建学记 。 o 范仲淹:范文正集 卷九上时相议制举书k o 二程粹言卷上论学篇) o 二程粹言卷下- 圣贤篇 o 二程粹言卷上论学篇 o 二程梓言卷上论学篇 o 二程粹言卷下圣贤篇 o 二程遗书 卷十八伊川先生语 9 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