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论现代人居环境中的水体景观设计.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论现代人居环境中的水体景观设计.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论现代人居环境中的水体景观设计.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论现代人居环境中的水体景观设计.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论现代人居环境中的水体景观设计.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在分析了现代人居环境和水体景观关系的前提下,以水体设计为基点,首先阐述 了水体景观的性质,构成及其作用等;其次对水体设计进行了研究及中西方的理水方 法、文化内涵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其融和、发展的过程;最后对现代居住空间的水 体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析,总结出了水体景观的设计方法和原则。为了使论证更有说 服力,还对当今兴起的水景住宅进行了实例分析,提出了以人为本,创造可持续发展 的生态水体景观设计方法。 关键词:水体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生态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u n d e r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m o d e mh u m a ns e t t l e m e n na n dt h e w a t e rl a n d s c a p e ,a l s oo nt h eb a s i so fw a t e rd e s i g n ,t h i sp a p e rf i r s t l yd e s c r i b e st h en a t u r e , 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t h er o l eo ft h ew a t e rl a n d s c a p e s e c o n d l yt h i sp a p e rr e s e a r c h e sw a t e r d e s i g n a n dc o n t r a s t st h ew a y st or e g u l a t i o no fw a t e ra n dc u l t u r a ls e n s eb e t w e e nt h ee a s t a n dt h ew e s t a n dt h e n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z e si t si n t e g r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f i n a l l ya n a l y z e t h ew a t e rl a n d s c a p ei nm o d e ml i v i n gs p a c ei nd e p t h ,s u mu pt h em e t h o d sa n dp r i n c i p l e so f w a t e rl a n d s c a p e i no r d e rt om a k eam o r ec o n v i n c i n gp r o o f , t h ea n a l y z i n go i lt h er i s i n g w a t e rl a n d s c a p er e s i d e n c ei sa l s om e n t i o n e d t h ew a y so fd e s i g nf r o mt h er e s p e c t i v e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e c o l o g i c a lw a t e rl a n d s c a p ea r ea l s os e tf o r t hi nt h et h e s i s k e yw o r d s :w a t e rl a n d s c a p e ;d e s i g n ;p e o p l e o r i e n t e d ;e c o l o g y i i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储硌j 喾l 吼华上月旦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作者签名:兰罡窒蔓垦 日期:盟年上月卫日 导师签名:丝至兰兰日期:塑年j l 月尘日 引言 引言 水体一般是指河流、湖泊、海洋、沼泽等总称。水是环境中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 一,也是地表的主要组成物质。水作为能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源,影响着社会财富 的创造和生活的质量。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水景区最有自然特性的构成部分。 对于景观,学术上有许多层面的理解,不同范畴有着不同的涵义:视觉美学范畴, 景观与风景近意景观作为审美对象,是风景诗、风景画及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对 象;地理学范畴,景观与“地形”、“地貌”同义,作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从空 间结构和历史演化上研究;景观生态学范畴,景观是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不但要突 出空间结构及其历史演变,更重要的是强调景观的功能。 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有这样的一段对水的描述:“水,活物也, 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 欲瀑布插天、欲溅扑入地、欲渔钓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挟烟而秀媚、欲照溪谷而光 辉,此水之活体也”。 这段生动的描述不仅是对千姿百态水景的绝妙刻画,也充分说 明了理水的可塑性很大,依据地势可以任意做形,深静旷远的湖泊池沼、喷薄激射的 急流飞瀑、清澈见底的泉涧浅流,水景观巧于变化,易与周围的景物协调统一,形式的 多样性营造了丰富的人居活动空间。 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 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人居 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是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的。“人居环境”就城市 和建筑的领域来讲,可具体理解为人的居住生活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人口将 继续增加,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的绝大部分将生活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之中。“城市与自然 共存 成为现代城市一致追求的目标。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增灵 ,水是现代人居环境中不可缺少最具动感、最活跃 的一种园林要素,是景观中的生命所在,是景观中的灵魂。水体景观源自人们生活的 需要、审美情绪与习俗风尚。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阶段,而其中的水体 。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 】东南大学出版社,2 0 0 6 ,p 4 口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论【m 】山西教育出版社,2 0 0 1 ,p 1 3 5 l 河北大学文学硕j j 学位论文 景观则是历代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 景观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可动、可静,巧于借因,能起到美化环境、组织空间、协调景观变化的作用。 水体设计迎合了人们亲近自然和对健康的追求,水景的生态效益和给人们心灵带来的 共鸣和愉快是不言而喻的,人们的亲水情结使水体景观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在信息高速发展、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加强了人们对青山 绿水自然环境的需求和渴望。人们已经意识到真正的高品质生活在于融入自然和谐的 生态环境中。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便是未来居住环境的发展方向,景观设计中的水体 设计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亮点。 城市环境的优劣极大的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景观中的水景不仅有可观赏性还 可以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对人健康非常有益,而且水的动感、平滑影响了人的情 绪或兴奋或平和。水的亲和和城市中的人工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水体景观使高效、 紧凑的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形成了一种共生的关系,并且为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的保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水,不但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也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与技术的交流,水景的设计与应用更加广泛,新 的水景设计形式层出不穷。与此同时,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设计者只是简单地 照搬照抄国外的水景设计,忽略了地方的环境特点与民族文化内涵,使得水景景观不 伦不类,与周围环境大相径庭。 面对全球化、城市化的人类文明进程和自然资源的日益匮乏,人类面对着多层面 的需求和挑战。水体景观的设计必须考虑到生态效应、美学效应、社会效应和艺术品 位等方面的综合,做到人与大自然,城市与大自然和谐共存。在这个基础上探求当代 城市水景设计的形式与文化内涵,以求创作出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具有民族、地域特 色的水景作品来。 2 第1 章水体景观 i 1 水体表现形态 第1 章水体景观 “水性至柔,是瀑必劲,水性至动,是潭必静 。水无形、无色、无味,是一种 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奇物。水从形态上可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两大类。 1 1 1 静水 水面自然不受重力及压力的影响,称静水。以湖、池、塘、潭的形式表现。 静水,宁静、安详,它能客观形象的反映周围的景物,由于其特殊性呈现出多种 景观:静水有着良好的倒影效果,给人诗意、轻盈、浮游和幻象的视觉感受,能映射 出新绿、晴空、雪影;在风的吹拂下,水会产生微动的波纹或层层的波光,逆光能使 静水水面波光晶莹,色彩缤纷。一池静水给庭院带来的光辉和动感,确有“半亩方塘 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的意境。 造园中设计者可以通过挖湖、砌岸、修池等形成不同大小、不同深浅的水面, 给人以宁静至美的风景。静水水面的形是由水际线的变化表现出来的。静水湖、池、 塘、潭是由水底、水岸、水体、水中物质共同作用的综合体。例如游泳池:集观赏、 娱乐、健身功能于一体,大多池岸造型是流畅的曲线,池底可运用各种彩色石布置图 案,用以丰富平静时的水面。 1 1 2 动水 动水指流动的水,包括河流、溪流、喷泉、瀑布等形式 动水具有活力,令人兴奋、欢快和激动。动水的设计,或堆砌巨石断崖,引水倾 泻而下,造瀑布景,给人以生动跳跃的美感;或以涓涓细流,任水自由的流淌于汀步、 卵石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或设计人造喷泉等人工水景,让水在柔美与欢愉激励之 间陶冶人的性情。 从景观的角度看,动态水可以分为喷涌、垂落和流变。 喷涌:水体因压力而上喷形成各种各样的喷泉、涌泉、喷雾等称为喷涌。还有地 下泉水向上喷涌的一种自然形态。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喷泉借助于不同形状的水姿,灵活多变的风格,表现出立体而动态的喷射效果, 增强了水景的观赏性。它可以作为一种活雕塑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其他水景一起形成 景观。喷泉白天的时候,水色与自然光线结合形成晶莹剔透的水雾,夜晚在专用灯具 的照射下又形成色彩斑斓、变幻莫测的另一种景观效果。目前最流行的是音乐喷泉, 结合人工声电技术,音乐响起,喷泉变成了善舞者,随音乐变换姿态,丰富了人们视 听感受,增强了趣味性。( 图1 1 ) 涌泉则是水体冒出大约一米上下,水量丰沛、水态厚积,由无色变成白色,因其 噪音较小住宅区多被采用。喷泉有时也如此但其透明度高一些。 垂落:水体因重力而下落,形成各种各样的瀑布、水帘等称垂落,常见的形式有 瀑布、跌水、滚栏等。在空间上有象征、调和、诱导、缓冲、遮蔽的效果,设计时还 要考虑到落下后反弹的情形,落下地点的角度、流量、流速都会影响其形态。 瀑布类型可分为直落式、叠落式、散落式、喷射式。不同尺度的瀑布给人的心理 感受是不同的,雄伟壮观的瀑布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受( 图1 2 ) ,而小的瀑布使人感 受到亲切、自然、独具韵味。在近代景观环境中,适用于城市环境变形的瀑布叫水墙 瀑布,做法是用泵将水打上墙的顶部,而后水沿墙壁形成连续的帘幕从上往下挂落。 另外用得比较多的还有跌水,指水流从山体以及其他园林构筑物上顺势而下,呈台阶 状,形成或缓或急、或规则或无序的水景观。 流变:水体因重力而流动,形成各种各样溪流、漩涡等称为流变。 流水是自然界一种带状的水体,它随着地势、地貌也有差别,有狭长曲折的形状, 有宽窄高低的变化,水面的动态因流量的多少而改变,流动的水波光晶莹,具有活力 和动感。流水具有空间分隔与联系的作用。 小溪的形态成线形或带状,可以引导视线延伸,增加深远感,同时也可利用光线、 植物等创造较暗的环境,表现幽静深邃的意境。弯弯曲曲的流水中可以设置汀步、小 桥,不仅能丰富水景观而且增添了使用功能。当流水遇坡度大倾注而下成瀑布,随坡 度减小成溪流,遇岩石或水深处成漩涡,当水面宽度愈来愈大时,流量变缓。 4 吲1 1 造型优美的音乐喷泉 圈h 来源:h t t p :a t b u m1 7 d mc n 12 水体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图l2 气势磅礴的 i 瀑布造型 图片来源,h t c p :一l m o 印e c n 水体的变化与自然界的地理环境等很多要素有直接的关系。 第一、气候因素: 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对水体影响很突出。当气温降到o c 时,水可以从液态变为 固态,结冰后水体表面明亮耀眼,还可产生独特的晶形和美丽的图案。另外,一个地 区的降水形式、总量、强度等对水体设计影响很大,地区蒸发强弱、地被、土壤等制 约者降水转变为径流的多少。降水多的地区,河网密集,径流车沛;降水少的地区, 河网稀疏,径流贫乏。所以在设计水景时要注意气候因素,掌握年降水量、蒸发量、 结冰期等情况。 风是影响水的另外一个重要气候因素。一池静水,其表面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风的 影响。一平如镜的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会波光粼粼,在强风的吹袭下会泛起层层白 浪。 第二、水体底部垫面的状况 地表水体状况受地形地貌、土质和土壤、植被等不同水体底部垫面状况的影响和 制约。如:地形坡度大小直接影响地表水的汇流和下渗:沙土质地的土壤下渗率比粘 土质地的土壤大:植被覆盖好的地区其蓄水、保水的作用就大,可以延长补给水体的 时间和增加补给的数量。 第三、水体边际物体的特征 由于水有不定性和流动性,所以需有边际物体形成驳岸阻挡与包容。边际物体的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m j 鼍曼! 曼曼曼曼曼舅曼!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 曼曼! 曼曼曼曼曼曼! 曼曼! 曼曼曼曼! ! 曼曼量皇曼! 曼曼曼曼皇曼曼曼! 曼曼! 曼! 皇曼曼曼皇曼曼曼曼量曼曼皇曼皇曼皇 形态影响着水体存在的状态。利用水体可流动的性质,边际物体的形态设计成多种多 样,以满足人们的用途,达到水体塑造的目的。边际物质组成容器尺度的大小特别是 对流动的水体有直接的影响。如:流量恒定不变的水在较宽的沟渠或河流中比较稳定, 在河道较窄的地方会产生湍急的水流。 边际物体的质地对水体的下渗有重要的影响,质地坚实的驳岸地段水体下渗弱, 抗侵蚀能力强。反之,质地松软的河岸地段下渗强,抗侵蚀能力若。相应地它们控制 着水体数量和保留时间。 1 3 依水景观的构成 水来自于大自然,它带来动的喧嚣,静的和平,同时还为植物、鱼和野外生灵提 供了生存之地。它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题,也可利用丰富的水体变化形式与建筑物、 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建出各具特色的依水景观。水体与周围的环境搭配, 表现了无穷的魅力,有着它韵致无穷的观赏价值。中国园林着重强调自然山水景观特 征,它的理念是:山为骨,水为血,土为皮,木为毛,进而总结为金木水火土相生相 克的理论。 1 3 1 水体与山石 传统园林中山、石和水的关系最密切,这与中国高山大川的地理环境特点相适宜, 中国传统造园基本形式就有“一池三山”“山水相环”等。“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大 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清泉石 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山水相依、虚实对立表现,山为实,水为虚。通 常所说的山环水抱,就意味着虚实两种要素的萦绕与结合。 石可固岸坚桥,围池作栏,立壁引泉作瀑、伏池喷水成景。水在流动中,与山石 产生摩擦声:“山石有清音 是悦耳的美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则气势磅礴, 水声增添了天然韵律与节奏显示了空间的乐感。 水岸用石,形、色、质地、大小要与所在水面性质、比例相协调。驳岸之石,在 近水处应向内凹进,这样有不尽之意,使岸形空灵,险峻,美在其中。湖石漏透瘦皱, 石型多姿有空灵感,多用静雅的环境;黄石旷、壮、圆,可增加开阔、舒展的气氛, 多用于游人众多湖面,大的环境中。 6 第1 章水体景观 i 一一一 曼i 曼曼曼量曼曼曼! ! 曼曼曼曼! 篁曼曼曼曹曼! 喜曼曼曼曼! 量 1 3 2 水体与动、植物 人类有种本能,对水边丰茂的植被,水中的动物、鱼类、贝类等有好奇心及亲切 感。在不同的水环境中布置不同的动、植物,如:荷花、芦苇、水禽、鱼类等,极大 的增强生态系统功能,丰富了景观效果,如能有意识选择一些环保生物,则更有利。 水旁的乔木可以遮荫、护岸、成景或构成画框。从调节气候来看,在水边种树能 形成一种清新湿润、凉爽宜人的小气候。灌木、草皮和地被植物可以起到挡景,固水 土,护驳岸,丰富水旁色彩的作用。 水生植物与水边距离要求有远有近,有疏有密,忌沿边线等距种植,要留出必要 的透景线:要注意植物群落配置后的立体轮廓线与水景的风格相协调;还要考虑水面 的镜面效果,水面植物不能过于拥挤,一般不超过水面的三分之一,水面全栽满植物 多适用小水池。栽植的植物要严格控制其蔓延,可设置隔离带,也可缸栽放入水中。 鸟和鱼是重要的水景动物。水边资源丰富、食物充沛,可吸引大量鸟类,拥有生 命活力的动物令水景观生机勃勃。如:广州的宝墨园是一处以观赏鱼池泉水为主题文 化的水景园。 1 3 3 水体与建筑 清代诗人袁枚所筑宅院随园记中说:“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 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就势取景”不同的水体构筑物可以产生不同 的水景。以水环绕建筑物可产生“流水周于舍下”的水乡情趣。 建筑亭、廊j 榭无不面水,在水中产生倒影,扩大了景观的欣赏面积,丰富了景 观视觉的层次,水体要与亭、廊、榭、桥等在比例、风格上协调,才能更好传达设计 之意。 桥:桥是连接水和陆地间不可缺少的设施。桥可以分成梁桥、拱桥、浮桥、吊桥、 步石等。桥有交通运输的作用,还有点饰环境和借景、障景的作用,还因可以把人由 此岸引导至彼岸而具有某种暗示作用。北京颐和园中的玉带桥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桥, 拱高而薄,恰似一条玉带横舞水面,它造型复杂,结构精美,在水面上映出婀娜多姿 的倒影,是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图1 3 ) 亭:水际安亭是常理,或临水建于陆地,或跨水建于水中。更有一些特色水景亭: 观瀑亭、听涛亭、流觞亭等,多设于不同水体的最佳位置,与主要观赏水景的体量、 7 河北太学文学硕学位* 立 大小、环境、风格等相宜。一般小水建亭,宜临水面,以细察涟漪,而大水面往往是 离开水面的湖心亭,建在临水高台或较高石矶之上,以观远山近水,舒展胸怀,各得 其妙。例如在无锡寄畅园的水池,南北狭长,所以在中部以半亭( 知鱼槛) 把水面狭 一下,既分隔了水面又丰富了赏景视角。 在桥上建亭,能令水面景色锦上添花,并可增加水面层次。形式有亭桥与廊桥, 既有游憩功能又有交通、造景功能。如苏卅l 拙政园中的小飞虹是一座跨于水湾的廊桥。 廊桥微拱,轻若飞虹,是一处水院处理的佳作。 榭:园冶上记载“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榭 是一种借助下周围景色见长的游憩建筑,特点是临水,借取水面景色。功能上除满足 游人休息外还有观景及点缀风景的作用。榭与水结合的方式从平面上看,有一面临水、 两而临水、i 而临水以及四面临水等形式。四面临水者以桥与湖岸相联,从剖面上看 平台效果,有的实心土台,水流只在平台四周环绕;而有的平台下部是以石梁柱结构 支撑,水流可流入部分建筑底部,甚至有的可让水流流入整个建筑底部,形成驾临碧 波之上的效果。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水心榭,凌波于湖中,是避暑山庄的标志性建筑。 舫原意是船,建筑上的舫是指水边的一种建筑,在湖泊水边建造起来的一种船 形建筑。舫的下部船体通常用石砌成,上部船舱则多用木结构建筑,一般是两面或三 面临水,其余面与陆地相连,有仿跳板之意。它立于水中,又与岸边环境联系,使空 间得到了延伸,具有富于变化的联系方式,既可以突出主题,又能进一步表达设计意 图。位于颐和园昆明湖北岸有一巨大石舫,通长3 6 米,船体全部用巨大的石块雕成, 上建两层舱楼,雕粱画栋,精彩无比。建造石舫既为观赏湖中景色,又象征清王朝的 统治坚如磐石。( 图14 ) 目13 玉带桥图片来源:h h 口一g d c i cn e t 雷i a 石舫图片来源h i 3 p :一b u p l 叫u c n 第1 苹水体景观 1 3 4 水体与艺术小品 包括种种实用性、装饰性艺术设计小品,如灯具、座椅、踏步、护栏等。雕塑是 水景中最为通用的装饰艺术小品,水从雕塑的各个部位流出来,创造出奇异的效果。 雕塑也可和喷泉结合为一体,布置在水体中央,形成主景,雕塑的题材往往与时代风 格相对应,表达特定的主题,某种寓意引起人们思索。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广场的不 锈钢水景雕塑,水从不锈钢高架水渠造型上飞流而下,气势高昂,震撼心灵。另一个 例子是用上百个中式酒坛垒砌而成的墙体,水由坛口流淌下来,是美妙与心醉的感觉。 1 3 5 水体与池岸 “水本无形,因岸成之”,池岸有石岸、土岸之分。土岸更接近自然,但又极易因 雨水冲刷而崩塌,所以纯粹土岸比较少见,主要采用叠石岸,间以石壁、石叽,或建 邻水建筑,使池岸形态活泼多变,接近自然。 堆叠石岸尽可能不用规则式平石砌齐,而采用岩、叽、滩、浦、堤、岸结合,有 高低回环的变化。自然处理时有平岸、缓坡、陡坡、石壁之分,分别采取土、石、沙、 岩等类型。为了石岸下的稳定,应有基础或基桩。无论溪池,岸线要自然曲折富于变 化,可以乱石、崖壁、土坡等多种形式( 每处不能同时用太多的形式,避免杂乱) 因 地制宣处理,造成曲折凹凸,纵横交错的形式,这就是造园家说的“破 。如南京瞻园 邻水池有低平的大石叽两层,中有悬洞,或凸或凹,忽高忽低,岸线变化丰富,充满 着自然意趣。叠石池岸常常有自然式踏步下达水面,以便临水,同时增添了池岸的变 化。 岸有曲直,软硬之分。曲要有节奏,有大曲、小弯,有缓曲急转,不能雷同像牙 齿一般缺乏情趣。硬岸稳定、安全体现人性化,但人工后显得太僵硬、呆板。岸边可 种植花木苇草等,护岸和观赏并软化景观硬度。硬岸主要是给游人提供驻足游玩之地, 如亲水平台、亲水广场等,为“亲水 提供方便。 水的处理不是孤立的,水与山水结合,与建筑结合,与植物结合须做整体考 虑。水与自然因素,人工因素相组合,提高丰富了景观意境,增添了景观的实用功能, 使得处处有水可依,水景也由此变得丰盈充实。 9 河北大学文学硕l 学位论文 曼皇曼苎毫苎! ! 曼曼曼舅曼! ! ! ! ! 曼! ! 曼曼鼍曼! 曼曼曼! ! ! ! ! ! ! 皇曼曼曼皇曼曼曼皇曼! 曼曼曼曼曼! 曼皇! 舅鼍曼皇曼曼曼兽舅曼曼曼! 皇皇鲁曼曼舅 1 4 水体的空间作用 水体不同形体、深浅、宽狭的设计象征着不同的地理环境:溪流、池湖、半岛 有着不同的景观形态,起着不同的作用。, 1 4 1 空间的拓展 从视觉心理上讲“水令人远 ,水能产生把边界的景物推向远方的感觉。规模较大 面状的水,在环境空间中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一方面水虚无的形态弱化了空间的界限, 延展了空间的范围,有助于空间的拓展,产生“旷 的感觉;另一方面,水中的倒影 令水面产生虚空间,给水面带来光辉与动感的同时,产生“奥 的感觉。如:波烟浩 淼的颐和园昆明湖就有旷的感觉。 1 4 2 空间的引导 小规模的水池或水面的点式水景,在景观中起着点景的作用,成为空间的视觉焦 点,从而起到引导作用。点式的水景在环境中布置较灵活,可与花坛、平台、装饰小 品结合,可以分布在任何地点。 线式的水,形状细长,具有一定方向性,有划分空间和暗示、引导空间的作用。 平直的线式水面,往往能形成明确的轴线,给人强烈的次序感;折形的线式水面,蜿 蜒曲折,幽深而含蓄,暗示着空间的连续。线式水面一般采用流水结合喷泉和水池的 形式,可造成连绵不断的空间印象,漫步在池岸小径,湖畔长廊,移步景异。如:传 统江南古镇周庄内的河流就有引导的作用。 1 4 3 空间的层次 水景作为视觉对象,有着塑造丰富的视觉层次。首先充分利用水多样的形态和可 塑性,灵活组织点、线、面式水景;其次,可采用叠合的方式形成立体水景,构成立 体三维空间,从而增加空间层次感;再次,借助环境中其他要素桥、亭、汀步、雕塑 小品等分隔和充实空间;此外,还可以利用水边植林草地来掩映空间,从而获得丰富 的空间层次。 1 4 4 空间的贯通 弯曲婉转的水在建筑、山石、院落内外空间中流动,是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贯 1 0 第1 章水体景观 沟通的直接媒介。通过水系贯通主景、配景、前景和中景四个景区,组成连续的空间 景观序列,水作为媒介形成多个空间环境序列,次序地展开并千变万化。水景利用其 多样性、灵活性,贯通了空间,达到了活化空间的目的。 1 5 水景的视觉特征 产生景观效应的水体,就其视觉特征而言,可分为表象美、时相美、位相美和境 相美4 个方面。 第一、表相美 指水景的整体形象即外表美,是由形、色、影、声等要素共同构成。 形是指水体形状;每一种水体都有一定的风韵,动、静或动静结合,表现出来的 形态,给人以美的感受。色是因水体受光线作用,以及水中所含悬浮物在光的照射下 的吸收与散射的共同作用,从而使水体显现不同的光泽并形成不同的水色之美。水的 表相美可以通过视觉、听觉感官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第二、时相美 在不同的时间、季节水景会表现出不同差异,触动人的情感变化。春夏秋冬的季 节交替,以及昼夜晨昏明显的随时变换,水景在时相变化下展现出不同的美感。旭日 或夕阳照在平静的水面上会显得绚丽壮观,阳光照在喷泉上,在空气中形成的小水珠 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彩虹效果。 第三、位相美 水体所处的位置及形成的态势形成它的位相美。水有随器容身,应势变形的特点, 随地形、地势呈现不同水姿。观赏者处在不同位置,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如仰视飞流 直下的瀑布感受到激动豪放之美,远观一池静水可感受到深远平静之美。水在环境空 间内不同位置的呈现态势,让人惊叹不已。 第四、境相美 是指由于水景与周围的环境相辉映,形成了的空间氛围。形形色色的动植物与水 体相互依存,构成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图景和意境。以水为主体的景观环境,形态 丰富,充满了生机。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2 章水体设计分析及中西方水景比较 2 1 水体景观设计要点 水景在设计时,首先要研究环境从而确定水景的形态、形式、平面及立体尺度, 实现与环境相协调的度量关系,构成主景、辅景、近景、远景的丰富变化,才能做出 符合场地特征的水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水体设计称为理水,“理水”根据字面理解就是整理、梳理之意。 理水艺术凝聚了历代造园艺术家和匠师的智慧和经验。园林中的江湖、溪涧、瀑布等 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是对自然之水的提炼和概括。造园学家陈从周在说园中 说“水曲因岸,水隔因堤 ,“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而最关键者则在水位之高低”, “园林用水,以静止为主”这均是园林理水的基本原则。理水方法有分、隔、破、绕、 掩、映、近、静、声、活等十种,造园必须根据主题意境,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匠 心独运的巧妙设计。 第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沟通水系,引活水入园,或在池中 挖井泉,使池水不断更新,这是中国园林理水的先决条件,如果最后能溢入自然水系 则更为理想。例如在苏州园林中,古代造园家们采用了在池内挖井的方法,使井与园 外河道相通,解决了水质问题。另外还要根据水的来龙去脉,结合地形确定水池出入 口的具体位置,采用“藏”的手法在水源尽头的岸上种植灌木、矮树、藤等对源头进 行遮挡。选址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周围天然水体形态的优劣,尽可能利用天然水体。 第二、“相地合宜”,水体的具体位置,应该在造园的开始,从整体出发因地制宜。 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的“相地”中指出:“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 ,以 原始地形高低决定挖池的位置,根据土方平衡的工程原则,低处下挖成池沼,高处培 土增其山势,节约工程的投资。 第三、水景在园林中的面积比例。计成在园冶中提出:“约十亩之基,须开池 者三余七分之地,为累土者四”,这实际就是虚实比例关系的处理问题,否则,水 面过大可能失之于空旷单调,过小则可能易使人感到拥挤闭塞如果没有适当的空 地为辅,就会造成这样的状况。例如:常熟虚廓园,池沼在园中占据了很大面积,一 览无余,令人感到过于空旷,缺少曲折幽深的感觉,失之于过虚;而上海秋霞圃,池 第2 章水体设计分析及中西方水景比较 沼相对面积过小,加之四周建筑、山石密布如屏,使人感到空间狭小、封闭压抑,缺 少自然清旷的感觉,失之于过实。中国建筑规划中曾有“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 的说法也是基于功能上景物上的平衡而来。没有三分水供给不了二分竹( 花草木林) 的需要,园林中建筑密度不大于百分之十六( 六分之一) 也是一个很合理的密度。 第四、尺度大小把握。“d , e f 见大”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经营大效果,运用对比、 衬托使集中的小水面给人大的视觉错觉,水边的建筑和山石,体量不宜过大。如苏州 网师园以精致玲珑、小巧典雅,结构紧凑著称。园以彩霞池为中心,施以各式建筑一 一月到风来亭和濯缨水阁以及曲廊都力求低小,贴近水面,亭下阁下空虚,临水而立, 使水面倍感辽阔。如果水面太小,也不要强求,就做“不尽之意”的艺术效果,把水 面分成小块,狭带,曲曲折折,时隐时现。如浙中或皖南林间小溪,均有这种水面情 趣。 第五、“主次分明,聚散有致”,园林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水面 大则分,小则聚,分则萦回,聚则浩淼,分而不乱,聚而不死,分聚结合相得益彰。 可以通过水面组织观赏空间,园中的主体水景往往是全园的中心,构成较为开阔的空 间,是游人集中、活动频繁的区域,而散落的溪巷泉流,曲折迂回,则成为配景。 造园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采用 这种布局形式可使用有限空间具有开朗的感觉,所以它尤其适合于小型庭院。( 图2 1 ) 集中用水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大型的皇家苑囿,北海、颐和园以及圆明园中的福海就 是大面积集中用水的典型,园冶所谓“纳千倾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 的情景在这 样的大园中就可领略得到。但由于水面过于辽阔,所以采用以水面包围陆地形成岛屿 的形式。在岛的四周环列建筑,形成一种离心和扩散的格局。布局时常把湖中之岛偏 于一侧,把水面分成大小极悬殊的两个部分。( 图2 2 ) 分散用水其特点是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相互连通的若干小块,这样水 因来去无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分散用水还可以随水面的变化而形 成若干大大小小的中心。凡水面开阔的地方都可以借亭台楼阁或山石的配置而形成相 对独立的空间环境,而水面相对狭窄的溪流则可起沟通连接的作用。为了求得水体变 化可设计强烈的宽窄对比,一般忌宽求窄,忌直求曲。借窄的段落起收束视野的作用, 至宽的段落便顿觉开朗,荡舟其间可产生忽开忽合,时收时放的节奏感。 里i ! 奎兰圣兰竺圭耋堡耋耋 图21 建筑包围水体向心、内聚的格月 图片来源:伸陶嗣林丹析 p 8 5 图z 2 水包围岛的离心扩敦的格局 圈片来源:中国园林分析p 8 6 第六、声、色、光的设计 “光影因借,声色俱全”,巧妙运用因借手法营造声、色、光影的水景。 声:声音的设计主要针对动态的水体。自然中的水滴、流水、瀑布等产生不同的 声音效果,而且音域很广。水流的声音也和撞击物的质地、摆放角度也有关。还可以 利用改变流水的速度改变水流的音量。 利用水声成景在我国园林中不乏其例,如:圆明园中的夹镜琴,避暑山庄的风泉 清听等,大多是利用大自然各种水声加以命名,或以文人想象而赋予的美丽名称。同 样借雨也可营造出水景,如: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就是借雨打芭蕉而产生的响声效果, 来渲染雨景气氛的。 在我国古代园林水景中还有一个极具声响创意的实例:江苏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 1 4 第2 章水体设计分析及中西方水景比较 它是引无锡惠山的泉水,由山的腹地经过曲折的溪流进入寄畅园水池的西北角,沿着 这条溪流,叠石砌成山间的石堑道,使水由石上跌落于堑道中,产生叮叮咚咚不同的 回响声,细听之,犹如不同音阶的琴声一样,故名八音涧。人行堑道中就可听到那空 谷流音似的回响声。这种独创的景观,与中国文人们所欣赏的雨打芭蕉的声响具有异 曲同工之妙,但如八音涧这种完全人造的水景,在古代园林中是并不常见的。 色:万物之色水最素淡,可结合水边景物赋予水色彩,广阔湖蓝色( 水与天空) , 潺潺流水绿色( 陆地和水中植物) ,增加景观欣赏的可变色( 自然土壤) ,还可采用投 射光或在水下安装彩色防水灯具的办法,以增加水景的色彩效果。灯光对渲染水景特 别是制造夜间水景有着神奇、变幻、引人入胜的效果。灯具的色彩可根据季节的变化 控制冷暖色调,给人亲近自然的感觉。 光影:水面本身的波光;水中物体倒影成景;波光的反射,这是水面的独有特性。 光影给人漂浮感、虚拟感,并且可利用水的性质形成一种人工美。最为著名的是清代 承德避暑山庄的日月同辉的形象景观:在水池旁堆山叠石造一个月亮形的洞口,利用 白天的日光,计算着曰影出现的时间,将月牙洞折射于水面,产生月牙的倒影,这时 天上的日光与水中的虚幻月影就构成了日月同辉的景观。这种以日月同辉的为主题, 利用水面突破时间概念,创造出一种极具民族文化与性格的水景实例是颇为罕见的。 第七、水体驳岸线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三种。 自然式:自然山石砌成,或平缓的草地,也有部分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的驳岸。 自然式水体的驳岸线曲折优美、变化丰富,其水面通过堤、岛等园林要素的分割与围 合形成开合、聚散大小不同的空间,使水面呈现迷离、幽深、多变的空间效果,引人 无限的遐想。如苏州拙政园西部塔影亭和艺圃南斋小院一带的溪流,岸边全用自然石 叠置,造成溪流湍急、冲刷河床、石骨嶙峋的景象。 规则式:水体外形轮廓为几何形。主要有方形、多边行、圆形及各种几何形的组 合,其驳岸多为整齐的直驳岸,用条石、块石和砖等砌筑。中国传统自然山水园中很 少见,一般只见于与建筑结合的水庭中,如寺院、会馆、书院、宅邸等。为了与建筑 协调,中心以规则式水体形成具有向心、内聚空间特性的庭园空间。规则式水体简洁 明快,几何形状或规则图案表现了平面形体的美感,有时为了缓和规则式水池的严肃 往往以植物、花坛、建筑小品等将其柔化。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混合式:自然式水体和规则式水体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混合式水体,混合式水体 往往分段布置,靠近建筑或广场地方的驳岸线做成规则式,以与建筑和广场形状协调, 靠近山地等自然地形的地方则采用自然式驳岸线,以保证周围环境的自然特色。在基 址条件复杂,园林元素多变的场地中,如果既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也没有控制 全园的轴线就比较适合随形就势地采用混合式水体。 2 2 中西方水景观的比较 2 2 1 自然观的不同取向 中国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土地富庶。中国崇尚自然,应物象形,极尽能力去艺 术地再创造出泉、潭、溪涧、瀑布等自然景观,提倡和谐( 平和、美) 。水景在东方, 人们赋予了诗情画意,崇尚自然、模拟自然又高于自然,其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 自天开”。中国园林素有“园林之母 的美誉,而其中的水景,出现于3 0 0 0 多年前的 殷末周初时期。 西式传统园林可以追溯到古埃及,那里的园林是从模仿第二自然开始的,是经过 人类耕种改造的自然,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相对比更加侧重改造,推崇发展 ( 竞争、力) 追求人的能力最大发挥与创造。 从历史发展来看,西方视自然为无生命的物质,在中世纪之前,基督教是禁止游 山玩水的,他们更多看到的是自然狂暴、危险的一面。法国的艺术家丹纳参观了意大 利阿尔比别墅后这样评价其审美取向,“不许自然有自由,一切都矫揉造作。他不 能承认它们有灵魂和它们自己的美,他只把它们当作达到他目的的而使用的仆从,它 们的存在只不过给它的活动当作背景树林、水、自然风光,如果参与到这戏剧里来 的话,它们必须人化,必须失去它们天然的形状和性格,失去它们的“野性 ,“拘束 性”和荒僻的外貌,而是尽可能的把它们弄成男男女女聚合的地方,客厅、府邸里的 大厅或者神气活现的殿堂 。这段评价淋漓尽致地揭示了西方一种典型的自然观。 2 2 。2 不同特色的塑造 在法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师附带设计的,而中国造园艺术是在诗人、画家手里 成长起来的。法园起源于果园菜地,中国园林来源于苑囿。西方园林理水有浓厚的建 筑味,注重形式,严谨而实用,而中国园林理水在人工营造中体现出自然的味道,重 1 6 第2g 水体设计分析瘦中西方水景较 视意境,其手法偏于感性而不易把握。 中国园林的基本形式是山水园,讲究模仿天然的山水,标准的中国传统园林几乎 都是“无园不山,无园不水”,这是不同于西方园林的一个基本特色。“外师造化,中 得心源”,直觉体会,讲究自然、含蓄、蕴集、不尽之意。如苏州写意山水园理水的意 境处理,艺术手法细腻、精巧,不拘一格,是中国理水艺术的典范。( 图2 3 ) 在鲜明的文化特色影响下,西方的艺术渗入了科学性,讲究黄金分割、规整对称、 图案变化与有序化,利用其物理性烘托某一场面,或同雕塑一起构成一定景观,体量 一般比较太。( 图2 4 ) 以建筑实体为中心甚至连水面也都围绕着雕塑、喷泉等实 体,由贝里尼设计的意大利许愿池的“海神”雕像,雕像与水结合已成一代经典。 再以枫丹白露大花圃为例,讲求比例尺度等艺术法则:“水渠和喷泉、盘式涌泉等 等都取消了;花园变得十分简洁,线条十分单纯。在中央挖了一个水池,大约6 0 m 宽,有四个绣花植坛围着它,只用l 和m 这两个国王和王后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做装 饰题材,其他什么都没有。但是,水池与花圃之间的比例多么妥帖,整个花圃充满了 宁静肃穆和善” 图2 3 中式水最古蓄,自然 目片来源+ h t t p :d e s kd e s l 舭虹c o “ 图2 4 西式水景娥则、有序 图片米源 h t 中一l 册d s c a p e c n 中国园林之水,宜静不宜动,我国传统园林用永,以静为主,淡中求趣。庄子 说“水静犹明”( 天道篇) “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 庚桑楚) 这种深建的内涵,对 赏园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陈从周说园) 水静,水不见了,但水面上有岸 边物体的倒影,水下可见游鱼水藻等物,体现静与活动的辩证观点。 相对于我国“求静”“淡中求趣”的水景文化,西方则是一种强烈的求动,求变的 文化。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以喷泉为主的水景形式在欧洲园林营造中大行其道,其 河北大学又字硕七学位论又 中以意大利的台地园为代表。意大利人极喜欢户外运动,典型的是朗特别墅花园里的 石桌:桌子中央流淌着一槽清水,贵族们饮宴之时,在槽里给酒降温,槽中还飘着盛 开胃小菜的碟子,有船形的,水禽形的,为增加游嬉功能还设计出风水琴,水剧场等 新奇玩意。最能发挥动势的是各种各样的喷泉,利用水的落差,造成水的流动、喷薄、 飞溅以及水的音乐,是意大利的拿手好戏。 2 2 3 不同的理水形式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形式有湖泊、瀑布、池塘、溪涧、渊潭、喷泉和曲水流觞六种 形式。不同的岸型,可以构设出各种各样的水局景。 值得一提的是曲水流觞,又称“流杯渠”是源自于古代文人墨客,风雅集会时, 就坐于曲曲弯弯的小溪或小河旁,以一种带耳的漆器酒杯盛酒于其中,任其在曲溪中 漂游。溪水缓缓流动,有时会遇阻而停,或限时而止,人们沿溪而坐,当酒杯停在谁 的旁边,则将此杯酒饮下,并即席作诗。后经人工雕凿发展为以流杯亭为主的形式, 是中国理水中别具一格的形式,为我们创造水景设计的文化特色提供了有趣的启示。 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与众友在绍兴兰亭流水渠上流杯赋诗,后集诗成册并手书兰 亭集序,传为千古名贴。还有北京故宫的乾隆花园,潭柘寺及其他许多园林,多存设 置。 西方园林理水形式有瀑布、水链、落水槽、四方园、喷泉、水戏、水幕、通流1 :3 在盘 寸o 落水槽是伊斯兰庭院中特有的一种落水形式,石制的水槽表面进行礓礤处理后, 将水从一个平台引落至另一个平台,这种形式常常修建于庭院边缘,在落水槽不同的 标高台地进行过渡,其表面礓礤处理使水呈现出乳白色的光效,能很好地反射光线, 形成眩目的效果。在现代水景中落水槽被设计成和不同的水生植物与硬质景观相搭配, 形成具有现代审美要求的水体景观。 水戏源自于意大利语,意思是“水的游戏”,指水突然从隐藏的装置中喷出,例如 小路旁的墙上或座椅的下面,使一无所知的游客措手不及,在现代水景设计中表现一 种幽默的情调。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进步,如旱地喷泉等形式常常出现于当代水景设 计中,以此增添人与水的亲近感。 通流口是喷泉喷头的一种变体,水从开口处流出,而非在压力作用下喷出,现今 l r 第2 章水体设计分析及中西方水景比较 世界各地的许多庭院都将水道与装饰的通流口相结合,令水进入水池或排入运河,成 为一种普遍的做法。 2 3 理水思想及文化意境的比较 水景设计具有观赏性、象征性、文化性、哲理性的人文精神内涵。 2 3 1 中国特色的理水文化 中国的理水艺术将中国的历史及文化融入其中,创造出具有象征性、哲理性、文 化性的相当丰富的理水形式内涵,是值得我们研究和传承的。中国园林理水造园的思 想与内容,处处可见儒、道、佛诸家学说的引导、模仿或演绎。 第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然山水园 中华民族在与自然保持亲和、感应和互通交融的关系中,很早就发现了自然美, 对自然美有着独特的鉴赏力。道家主张“以人合天”,提出“法自然”,认为只有顺应 回归自然,进入“天合”状态,才能达到常乐的境界。 道造园的“池三山 是中国园林理水的传统模式。汉武帝时虽独尊儒家,但他 却又相信方士神仙之说,所以在宫内开太液池并在池内置蓬莱、方丈、瀛州诸山,以 象征东溯神山。这成为了嗣后历代帝王营造宫苑的一种模式,并且在模仿自然山水的 基础上又注入了象征和想象的因素。如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的避暑山庄,都 有着深刻的神仙意识,乃至杭少i i 西湖等处莫不如此。 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同时又不拘于自然,达到一种“天人合一 的境界。中国 园林是对自然的浓缩与提炼,在遵从大自然前提下实现“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的理念。在水体设计上多采用叙情写意般的再现自然,是对自然界精华的提炼。苏州 园林本来就是退隐的文人雅士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精神家园,他们造园的初衷就是 希望在喧嚣的尘世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家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