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民间故事中的愚笨书生形象分析 摘要 在中国古代社会,历来存在着对于读书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和观念, 一方面是崇尚“学而优则仕”的社会观念,读书中举做官被认为是个人 奋斗的正统道路,尤其是在孔孟之乡的山东,也一直具有尊重知识、尊重读书人 的传统观念。然而另一方面,在为数众多的山东民间故事当中,书生扮演的角色 却是与传统的观念大相径庭。在众多山东民间故事当中,书生们丧失了作为社会 权威表达者和中介的权威,他们不仅对于农业生产知识一无所知,甚至在诗词歌 赋才能上,也并非那么精通,在与乡野村妇d , j l 的较量中也每每败下阵来。在山 东的民间故事里,存在着数目众多的有关书生的反面形象这种状况,值得我们深 加探讨。 本文从这个问题入手,着重采取故事类型研究和人物角色及功能研究的方 法对于愚笨书生这个角色在民间文学当中的发展演变、其故事的主要类型,以及 他们在民间故事当中充当的角色功能,加以认真深入的讨论,并从民众的思想诉 求以及价值取向方面加以讨论。认识到有关愚笨书生的民间故事大多存在于生活 故事及部分民间笑话当中,它不是一个单独的故事类型,愚笨书生形象在巧女类 型故事和三女婿类型故事当,中出现最多,通常是对于书生的迂腐和无知加以嘲 讽,从其充当的角色来看,愚笨书生们并不是故事的主角,而是充当主角的对立 面,作为巧女或者聪明伶俐的三女婿等的陪衬存在,通过愚笨书生形象来达到给 主角设置难题的目的,以此在表现主角的性格品质。 对于愚笨书生成为民间故事当中被嘲讽的对象,我们认识到一方面这与中 国传统的农本社会有关,根本上,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所导致;另一方 面,传统中国社会僵化的政治制度,严苛的取士观念,也造成了书生人格的异化, 使他们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远,统治集团的意识和普通民众的意识之间的分歧,是 造成民间故事当中大量愚笨书生形象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愚笨书生故事类型角色功能文化心理 a n a n a l y s i so ft h ei m a g e o fs t u p i d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i ns h a n d o n gf o l k t a l e s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s o c i e t y , t h e r ea l w a y se x i s tt w ok i n d so fo p p s i t ei d e a si n r e g a r d i n g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o nt h eo n eh a n di st h ea p p r o v a lo ft h es o c i a lc o n c e p to f ”a f t e ra c q u i r i n ga c h i e v e m e n t sf r o ms t u d yt h e nt ob ea no f f i c e r ”,t h u st ob es e l e c t e da s a l lo f f i c i a li sc o n s i d e r e dt h ei n d i v i d u a ls t r u g g l el e g i t i m a t ep a t h i ns h a n d o n gp r o v i n c e , t h eh o m e t o w no fc o n f u c i u sa n dm e n c i n s ,t h es a m ec o n c e p tc e r t a i n l yb es p r e a d o n t h eo t h e rh a n d , i nal a r g en u m b e ro fs h a n d o n gf o l k t a l e s ,t h er o l ew h i c ht h e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a c t sa c t u a l l yi so p p o s i t ew i t l l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i d e a s 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l o s t t h e i rs t a t u s 船t h es o c i a la u t h o r i t y ,n o to n l yk n o w i n gn o t h i n ga b o u t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k n o w l e d g e , b u ta l s oi nt h ep o e m sa n ds o n g sc r e a t i o nw h i c ht h e yc a l ld o w e l l t h u s ,af u r t h e rs t u d yi sn e e d e dt od i s c u s sw h yt h e r e a r es om a n ys t u p i d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r o l e si ns h a n d o n g sf o l k t a l e s t h i sa r t i c l ef o c u s e so nt h es t o r y - t y p ea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r o l ea n dt h e i rf u n c t i o n ,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s t u p i d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r o l ei nt h ef o l k t a l e s ,a n dt h er o l ef u n c t i o n w h i c ha c t sa si nt h ef o l k t a l e s r e a l i z e dt h i ss t o r y - t y p em o s t l ye x i s t si nl i r ea o f i e s a n dt h ep a r t i a lf o u ( j e k e s ,i ti sn o ta l li n d e p e n d e n ts t o r y - t y p e t h er o l ei m a g eo ft h e s t u p i d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a p p e a r sm o s ti nt h ew i s e - w o m e nt y p ea n di nt h et h r e es o n s - i n - l a w t y p e su s u a l l yi sa b o u tt h es t u p i d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w o r d sa n da c t i o n t h es t u p i d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c e r t a i n l ya r en o tt h es t o r yh e r o e s , i n s t e a dt h e ya l w a y sa c ta st h eh e r o e s o p p o s i t es i d e ,w h i l eh e r o e sa l w a y sd i s p l a yt h e i rg o o d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t a l e n tb y s o l v i n gt h ed i f f i c u l tp r o b l e m ss e tb ys t u p i d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f r o ma l lo f t h es t u p i di n t e l l e c t u a lr o l ei m a g e si nf o l k t a l e s ,w er e a l i z et h a to nt h e o n eh a n dt h e ya r er e l a t e dw i t h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o fp h y s i c a l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 i n t e l l e c t u a lp r o d u c t i o ni n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a g r i c u l t u r a ls o c i e t y o nt h eo t h e r h a n d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o s s i f i e s p o l i t i c a ls y s t e m a l s oh a sc r e a t e dt h e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p e r s o n a l i t yd i s t o r t i o n ,m a k i n gt h e mm o r ea n dm o r ef a ra w a yf r o mt h e o r d i n a r yp o p u l a c e ,t h u st h eo p p o s i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r u l i n gc l a s sa n dt h eo r d i n a r y p o p u l a c ei st h eb a s i cr e a s o nt op r o d u c et h es t u p i di n t e l l e c t u a lr o l e si nf o l k t a l e s k e yw o r d s :s t u p i d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s t o r y t y p e ,r o l ef u n c t i o n ,c u l t u r ep s y c h o l o g y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 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乡j 浆签字日期:矽。7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 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刹臻 签字日期:夕7 年石月孓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一字:学易 签字日期:雌卵8 日 峨二譬玉气1l s6g 邮编:珈,7 , 山东民间故事中的愚笨书生形象分析 0 前言 有关山东民问故事当中存在着大量的愚笨书生形象这一问题,目前国内尚 没有完整的分析研究,尤其是从书生形象的分析这一角度入手的研究更少。 在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中,从一般的生活故事到各种笑话,都存在着众多 的有关愚笨书生形象的故事。明清时候,由于科举制度的垂死僵化,出现了大 量讽刺这些愚笨书生的故事和笑话,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明代赵南星的笑赞、 江盈科的雪涛谐史、李贽的山中一夕话、冯梦龙的笑府和古今 笑( 即古今谭概) 、曹臣的舌华录,以及清石成金的笑得好、 独逸窝退士的笑笑录、游戏主人辑的笑林广记和程世爵辑的笑林广 记等等。o 这些古代笑话作品当中,出现了大量的愚笨书生故事,他们或者是 自身迂腐不堪的老学究,或者是自视甚高的穷酸秀才,又或者是处处刁难别人 的教书先生,他们的共同特点就在于他们都是民众所嘲讽的对象。王利器先生 的历代笑话集 当中,更是收录了大量的有关愚笨书生的笑话故事。由此可 见,民间故事里对于书生这一形象的负面摇写是十分普遍存在着的。此外,有 关愚笨书生形象的故事,有相当一大部分也存在于巧女故事和三女婿类型故事 当中。书生们作为巧女或庄稼人的对手出现,通过设置难题故意刁难等方式来 达到陪衬主角的目的,为巧女或农夫农妇的出场做出铺垫,充当着设困者和考 验者的角色。民间故事当中存在如此之多的关于愚笨书生的故事,使我们认识 到,有必要对于民间故事当中出现的愚笨书生的形象加以更加深入系统的分析。 我的导师李扬教授在学界首次提到过这一问题,回并指出:在中国民间故事当中, 书生往往充当着反面角色,这与传统观念有着巨大的反差。目前,国内对于民 间故事当中的书生形象分析,与此有关的,只有陈金文老师在老粗”优越意 识当中对这一问题有所涉及,但也只是限于对于民间故事当中的“大老粗” 贬低读书人的现象从民俗心理的角度予以阐释,并对这种“老粗”的优越感给 予否定,但对于此类故事当中书生或者说读书人形象缺乏完整的分析。此外, 在目前比较受人关注的巧女故事研究当中,对于书生形象的研究也略微有所涉 及,但仍然缺乏系统专门的分析。鉴于此,本文拟从愚笨书生形象的分析入手, o 明 冯梦龙等编著,李晓,爱萍主编明清笑话十种( 上、下) ,三秦出版社,1 9 9 8 o 王利器,历代笑话集( 辑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2 。 李扬,v i l i f i e di m a g e :t h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i nc h i n e s ef o l k t a l e s ,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1 9 9 2 年奥地 利a f s 大会,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第十届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大会论文摘要,1 9 9 2 。 。陈金文,“老粗”的优越意识,载于民俗研究,2 0 0 1 年l 期,第1 5 0 至1 5 3 页。 1 山东民间故事中的愚笨书生形象分析 以山东民间故事为主要研究材料,对于愚笨书生概念的界定、其有关故事所属 的类型、书生形象在故事当中充当的角色类型以及其功能和愚笨书生成为民间 故事当中的反面角色的原因等问题加以讨论。 1 何谓愚笨书生 1 1 知识成为阶层分化的标志 书生在本文的意思是指古代社会中的秀才、举人、教书先生、乡村绅士等 所有的读书人。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书生有文化有知识,是社会的精英分子, 其政治地位也高于普通的老百姓。 中国古代社会历来是一个官僚体制的样板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知识分 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集团,他们具有人们公认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特权以及 各种权力,并有着特殊的生活、思维方式。他们在社会阶层上,高于无数的平 民和普通劳动者,支配着中国民间的社会和经济生活。政府官吏也是出白这一 阶层。他们是由儒学教义确定的纲常伦纪的卫道士、推行者和代表人,这些儒 学教义规定了中国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准则,正是由于他们具备的这些知识, 使他们具备了在中国社会中担任领导角色的主要条件,使他们成为异于其他阶 层的一个特殊集团。而“有知识”正是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共同特性。费孝通在 乡土中国一书中认为文字是造成知识阶级的首要因素,“文献却不是大家可 以得到的,文字也不是大家都识的。规范,传统,文字结合了之后,社会上才 有知道标准规范知识的特殊人物,称之为君子,为士,为读书人,为知识分子 都可以。” 此外,在中国古代,劳心者和劳力者分属于不同的阶层,中国的文字并不 是发生在普通的劳动群众这个阶层上,不是人民的,而是庙堂性的,官家的。 所以,文字的形式和文字所载的对象都和民间的性格不同。文言文的句法和白 话不同,会说话的人不一定会作文。文章是属于另外一个层面的东西,需要专 门的训练才能掌握;文字所载的又多是官家的文书,记录和史实,或是一篇篇 做人的道理,对于普通人民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这类文字不是任何人都有学习 的机会。没有长期的闲暇不必打算做读书人。空闲的时间在中国传统的农本经 济中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有的,春耕秋收,尽量利用体力来生活的环境中,每 个从事生产的人为了温饱,每天的工作时问必然很长,而且技术简单,收入有 6 赞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6 ,第9 2 页。 2 山东民间故事中的愚笨书生形象分析 限,一年之中也不能有较长的假期。因此,生产者没有空闲,而有空闲的人又 不从事生产,生产和空闲互相排斥。换一句话说,除非一个人能得到生产者的 供养,不然是无法脱离劳作的。在以农为主的中国经济中,这种人大多属于地 主阶层,而且是能够达到靠收租来维持生活的大地主。有资格读书的人必须有 相当的空闲时间,而只有地主具备这个条件。于是,我们所说的读书人也就限 制在这一个经济阶级当中了。孟子所说的劳心者食于人的通义,并不是说劳心 是一种应该受到供养的服役,食于人是他们应得的报酬;而是说非有食于人资 格的不配劳心,掌握一定特权的阶层才能成为读书人。他们通过建立一定的规 范的科举制度,利用自己掌握的特权来维护本阶级的统治,而是否有机会接触 文化知识,对于文化知识的掌握也成为了区分一个阶层的标志。 由此可见,在掌握知识这一层面上,所谓的绅士、士、读书人、知识分子 在本质上都是一个概念。他们通过古代社会中的科举和功名制度使自己集团的 人数逐渐确定下来,他们地位的取得是通过取得功名、学品、学衔和官职而获 得的。凡属上述身份者即自然成为绅士集团成员,这样,这一集团也就更加容 易辨别和区分。一系列明文规定的特权,使他们不必从事体力劳动,并给予他 们威望以及同官府交往的某种特殊地位。 1 2 知识分子内部的分化 然而,在这一集团内部,同样存在着不同的阶层分化,例如沃纳( w e r n e r ) 就曾将清代居于上层和领导地位的社会集团“士”,再细分为官吏和普通绅士两 个层次。其实在中国的绅士集团当中,历来就存在这样的等级差别,功名不仅 能够通过学品和学衔取得,同样能够通过捐纳而获得,由此形成取得绅士地位 的“正途”和“异途”两种途径。其次,在绅士集团内部,也存在着因受教育 水准和官衔高低而形成的地位差异,例如秀才、举人、进士等等差别。张仲礼 在中国绅士一书中,也将绅士集团内部再细分为两个阶层,那些通过初级 考试的生员,捐监生以及其他一些有较低功名的人都属于下层集团;上层集团 则是由学衔较高的以及拥有官职但不论其是否有较高的学衔的绅士组 成。 由于本文中讨论的愚笨书生多是出自于绅士集团的下层,因此我们着重讨 论一下下层绅士身份的获得以及该集团的构成。这部分下层的知识分子,同中 。张仲礼著,李荣昌译,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 9 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 9 9 1 ,第4 页。 3 山东民间故事中的愚笨书生形象分析 国传统的绅士集团一样,十分热衷于参与政治,以天下为己任,但是不可能全 部被政治结构所容纳进去,特别是明后期知识分子的数目增加,绝大多数人被 排除到权力政治之外,即使有一些人能够有机会入士为官,也是游离于政治的 边缘。参政者面对绝对权威的皇权,把持朝政的权贵,以及上司的压制、同僚 的排挤,甚至还有宦官的摄政,因此即使参政,也很难实现自己的抱负,不免 郁郁寡欢。而那些没有机会进入到政治结构中的多数士人,面对政治理想无法 施展的现实,以及黑暗的社会,逐渐的心灰意冷,甚至自暴自弃。这部分未能 进入政治结构的知识分子,虽然离政治越来越远,但他们本身并未能摆脱其自 身的文化属性,也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身份以及由此身份而带来的特有的优越 感,不但没有减弱,相反更要从其文化中去强化其知识分子的身份的确认。基 于这种知识分子群体文化心理,自古而来所有的捐狂和自我展现的心理都被发 掘出来,形成趋俗媚雅的风气。在这种风气当中,一方面,这部分的知识分子 的文化优越感被提升;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普通民众对于士人的误解及反感。 在整个绅士集团当中,下层绅士所占的比例也同样大大超过了上层绅士。 他们是绅士集团的人数构成的主要部分,获得下层绅士地位也是跨越平民百姓 与绅士问主要分界线的决定性一步,他们离平民百姓最近,与平民百姓的关系 也最为密切。在中国古代,要取得绅士地位就得通过层层的科举考试。然而, 真正能够在层层选拔的科举考试中一路晋级,毕竟只占非常少数,特别是到明 后期之后,入仕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明中叶以后,士人准备科举已不需要再 熟读经义,程墨房稿已经取代了四书五经而成为科考士子们的必备课本,科举 考试的形式也越来越空泛僵化,大多数的读书人落选。终身没有入仕为官和因 各种原因徘徊在权力集团之外的这部分读书人,便构成了下层知识分子的主体, 他们或继续努力在科举道路之上,或流连于诗词歌赋之中,不论是儒家“兼济 天下”的大志,还是自己的功名之心,都无法完全释怀,由此造成的愤懑焦灼 的情绪煎熬着士子之心。, 这部分读书人,虽然熟读圣贤之书,满腹经纶,却离真正的权力集团相去 甚远,他们一方面不能够进入正统的统治阶级集团,另一方面又因为自己读书 人的身份而远离普通的劳动人民。他们往往不从事农业生产,认为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另一方面又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特别是那些家境并不宽裕的 士子,只能靠教授私塾勉强维持生活,这种抱负无处施展的苦闷和自身低下的 经济地位,也造成了文人士子们凄苦悲凉的心境。针对这种现象,明代宋登春 叹曰:“方今白头游遨之士遍天下,抱一艺而终身不得售者,多矣。今吾友 人张顺斋先生,此海内布衣高士,亦穷而无家者,今寄食阳翟之里。其才艺文 4 山东民间故事中的愚笨书生形象分析 行,过仆百倍。”。由此可见,读书人自身所处的这种尴尬的社会地位也成为了 在民间故事当中被嘲讽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山东民间故事当中,那些形形色色的愚笨书生形象,也都是属于这个绅 士阶层。他们掌握了文字,获得了能够进入统治阶级的资格,但同时也与普通 的民众形成了天然的对立关系。在这些有关愚笨书生的民间故事当中,他们或 者是举人,或者是乡村秀才、教书先生。这些书生往往成为被嘲弄的对象,不 但不能代表社会的精英和权威,反而处处显得愚蠢可笑。他们四体不勤、五谷 不分,每每都在与村妇小儿的斗智当中败下阵来,如孙庄户学诗画当中的钱 学士和赵秀才,对于农业知识一窍不通,受到了村民的嘲笑而不自知。在他们 本该拿手的吟诗作文上,愚笨的书生们也比不上一个普通的老农或者从没有读 过书的丫鬟,如学生和先生 当中的教书先生,自恃才学高人一等,在丫鬟 面前故意卖弄诗词,结果却弄巧成拙,落了个灰头土脸。中国古代社会历来崇 尚“学而优则仕”,读书一中举一做官被认为是个人奋斗的正统道路,尤其是在 孔孟之乡的山东,尤其尊重知识、尊重读书人;然而,在民间故事当中,书生 所扮演的这种角色却与这种正统的观念大相径庭。这种与传统书生形象具有巨 大反差的书生形象,就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所在。 2 愚笨书生故事类型的分析 2 1 现今比较流行的几种分类方法 关于民间故事的分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国内外现有的分类方式各 种各样,尚无一个通用的科学标准。丁乃通先生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 一书,以国际上通用的a t 分类法为基础编撰而成。这种由阿尔奈创立又经汤普 森完善的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被各国学者竞相采用。它“虽然存在许多 缺点和不足,但仍不失是一部有价值的,具有很大概括性的国际通用的检索工 具书”。丁乃通先生据此编撰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所据书刊资料达 o 明 宋登春,宋布衣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3 ,第7 页。 o 本书所引用的民问故事主要出自三本著作:山东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山东民阐文学资料汇编( 临 沂地区专集) 加济南:中国民问文艺研究会山东分会。1 9 8 2 。本书为未公开出版的内部资料汇编,直接 采集来源于民问广大民众的口头传播,较少人为雕琢痕迹,材料也更为真实、准确;其次是有关笔者求学 所在地青岛的民间故事集u ( r j 思志民间故事集,作家出版社,2 0 9 3 ;以及有关笔者家乡的安丘民间故事, 北京燕山出版社,2 0 0 3 。为便于考证起见,本论文当中所引的故事如来作特殊说明均出自此三本著作。 o 山东大学中文系民问文学教研室,山东民间文学资料汇编( 临沂地区专集)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山 东分会,1 9 8 2 。 o 刘魁立,世界各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述评,民间文学论坛,1 9 8 2 年第l 期。 5 山东民间故事中的愚笨书生形象分析 6 0 0 种,收罗故事7 3 4 4 个,它将中国故事采用国际通用编码加以分类,为各国 学者进行民间故事的国际化比较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丁乃通先生在中国 民问故事类型索引中提出的分类构想大致为: 一、动物故事 二、普通民间故事 ( 一) 神奇故事 ( 二) 宗教故事 ( 三) 生活故事 ( 四) 愚蠢妖魔的故事 三、笑话 ( 一) 笨人的故事 ( 二) 夫妻间的故事 ( 三) 女人( 姑娘) 的故事 ( 四) 男人( 少年) 的故事 ( 五) 说大话的故事 四、程式故事 ( 一) 连环故事 ( 二) 圈套故事 ( 三) 其他程式故事 五、难以分类的故事 按照丁乃通先生的分类,有关愚笨书生的故事广泛分布在生活故事以及笑 话当中,并且很多时候,书生并不是故事的主角,而只是充当一个陪衬的角色。 同时,由于类型索引的编著时所采用的观点、方式、方法,一般比较不重视故 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和阐明。它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于故事梗概的共 同点及相异点,比较重视探究故事的流变过程和原始形态。所以在类型索引中, 看不到根据某一类人物而进行的划分,愚笨书生故事同样并不属于一个特定的 分类。 另外,关于故事类型的分类,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也提出了自 己的观点,在他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当中,他提出了新的分类构想: 一、幻想故事 二、动物故事 三、鬼狐精怪故事 四、生活故事 6 山东民间故事中的愚笨书生形象分析 五、机智人物故事 六、寓言 七、笑话 八、 其他 根据钟先生的分类,我们也可以看到,愚笨书生故事也基本上都分布在生 活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和笑话当中。可见,民间故事类型的分类是一项十分复 杂的工作,这不仅是因为中国的民间故事在数量上十分繁多,更是由于它们在 类型上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况,许多民间故事都是同时蕴含了多种 民间故事类型。民间故事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不断发生变异、结合,致使民间 故事的分类不能够做到百分之百的精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对民间故事进 行分类的时候,应当尽量尊重民间故事本身的特点,不去人为的对它们进行很 牵强的划分,刘守华先生在故事学纲要一书当中,就是仅就民间故事的体 裁进行划分,将民间故事分为四大类,即: 一、幻想故事( 民间童话) 二、生活故事 三、民间寓言 四、民间笑话 而本文将要讨论的有关愚笨书生的民间故事,也就存在于生活故事和幻想 故事当中。综上所述,无论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分类标准还是根据我国国情按照 民间故事体裁进行的分类,愚笨书生故事在类型上都不属于同一类型,它广泛 的分布在各种类型的民间故事当中,其中又以生活故事( 包括机智人物故事) 和民间笑话当中分布得最多。 2 2 从思想内容上对愚笨书生故事加以分类 那么,如果我们从思想内容上来对愚笨书生故事进行分类的话,大致可以 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类是愚笨书生出丑的故事,这类故事往往以愚笨书生为故事的主角。 故事中的书生们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显得呆板、教条和愚昧,对于普通的生 活常识缺乏最起码的认识,照搬书本或者是掉书袋,显得迂腐而可笑,如故事 书呆子掉文“讲: 刘传夫,杨清禄,徐哲喜,刘思志民问故事集,作家出版社,2 0 0 3 。 , 7 山东民间故事中的愚笨书生形象分析 某书生自恃读了几年书,处处想表现自 己的学问,平时说话也喜欢引经据典,邻居 们都笑他迂腐。一天夜里,他家里遭了火灾, 他用文言文大声地向邻里告急求救,结果大 家都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以为他半夜又在 卖弄学问,结果没人帮他来救火,他家被烧 了个精光,这个爱掉文的书生也因此付出了 惨痛的代价。 书呆子写讣文”当中的书呆子,他的邻居死了父亲,请他代为写讣文, 书生却从书上抄了一段母亲去世的讣文,他的邻居指出他的错误,结果书生却 理直气壮的说:“没错,书上就是这样写的! ”3 类似这种类型的故事,夸大了读 书人与现实社会的距离,嘲讽了读书人的无知和无用。在许多的民间故事中, 书生甚至成了呆子的同义词,一些民间故事以极尽夸张的手法来描写书呆子的 迟钝和无知,在另一则民间故事当中,有人告诉书呆子自己的姐姐去世了,书 呆子听后放声大哭,哭了半天才想起自己是家里的老大,根本就没有姐姐。在 这类的书呆子故事中,书生的愚笨和无能被发挥到了极致,在人们的一片嘲笑 声中,表现了普通百姓对于愚笨书生们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嘲讽。 第二类故事是大量存在于巧女故事当中,这类故事往往以愚笨书生为故事 的配角。众所周知,在巧女故事当中,愚笨书生们往往充当着巧女的对立面。 流传最早也是最广的就是有关孔子的巧女故事,孑l 子作为读书人的代表人物, 在与巧女的对峙当中,孔子往往显出十足的愚笨书生相,在孔子下拜老太婆 “故事当中: 孔子向一烧水的老太婆讨水喝,老太婆 让孔子猜“勿停、无痕、欢喜”六字是什么 意思。孔子说:“高山滚石勿停,钢刀劈水无 痕,洞房花烛欢喜。”老太婆则说:“日月昼 夜勿停,春风刮面无痕,五谷丰登欢喜。”孔 子听后自愧不如。 2 王晓丽,张跃放主编,安丘民间故事,北京燕山m 版社,2 0 0 3 。 钟敬文,中国民问故事型式,收于钟敬文民问文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8 5 。 4 李视晨,博山民间文学集成,博山民间文学集成编蚕会,1 9 8 9 。 山东民问故事中的愚笨书生形象分析 在另一则孔子故事孔子与推磨桥“中,孔子从鲁国去齐国,齐、鲁边 界唯一的通道是一座磨盘桥,孔子推不动磨,是一推磨妇帮他过了桥。 在这类与孔予有关的巧女故事当中,作为故事的女主人公都是劳动者,她 们要么是推磨的妇女,要么是卖水的老太婆等等。还有流传甚广的孔子与采桑 娘的故事,当中,聪明伶俐的采桑娘也不过是一个农家采桑的妇女。在这些传 说的结尾,这些女主人公常常站在劳动者的角度上批评孔子、批评读书人对于 劳动者或妇女的轻视,如孔子与推磨桥故事当中的推磨妇对孔子说: “你不是主张凡事能够推己及人吗, 那么请你不要再说什么唯女子与小人难 养为好。” 还有一则渔家女改圣贤诗”的故事当中,渔家少女对孔子讲: “对圣人俺十分敬重,可也不能拿圣人吓唬 俺呀! 俺看呀,圣人也不一定什么都会,比如打 鱼,圣人就不一定会吧?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女性主人公的这种议论,在赞扬、肯定女性主 人公的智慧、能力的同时,还往往体现劳力者的实践知识和劳心者之间的文化 冲突。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失去了在意识形态中的 主导地位,并一再的受到批判和冲击;同时,自“五四”以来,民众的人格越 来越受到尊重,民众甚至被看作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和唯一动力。由于受到 意识形态变化的影响,下层社会群众具有了尊重自我人格、肯定自身价值的自 觉意识。从这种对于孔子态度的变化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作为读书人的代 表,由最初充当的社会权威的表达者向民众或巧女的对立面开始转变,读书人 在巧女的面前开始显得粗鄙无知,反映这种转变的故事是也是愚笨书生故事存 在的一个大类。 在另一类的巧女故事当中,巧女们往往是能言善辩的姑娘媳妇。她们面临 来自书生们的考验,往往临危不乱,一一化解读书人的刁难和所提出的无理要 求。在巧女们的伶牙俐齿的比对下,书生们愈发显得愚笨迟钝,在与巧女们对 ”汪林,孔子弟子的故事。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1 9 9 7 。 李视晨,博山民间文学集成,博山民问文学集成编委会,1 9 8 9 。 9 山东民间故事中的愚笨书生形象分析 联、对诗甚至在斗嘴方面都灰溜溜的败下阵来。我们这里不妨以村姑巧对李 秀才“为例,看看在巧女的面前书生们的愚笨表现。 古时候,有个李姓秀才,读了几本古书, 会写几首歪诗,便自以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常在人面前卖弄。这年三月,李秀才备了行装, 带足盘缠,满怀信心地上京应试,一路上吟诗 作对,十分惬意。一天他走上一条独木桥,与 一肩挑柴担的村姑迎面相遇。秀才说:“我赶 路心急,请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村姑说:“我 肩挑重担,你两手空空,亏你说得出口。”秀 才说:“我站着不动,看你的肩膀能压多久。” 村姑把柴担往桥上稳稳一放说:“柴担当道, 看你怎奈我何? ” 秀才心想,我是秀才,与一个山野村姑相 持不下,有失体面,何不以诗联治她,待他对 不上来时,看她还有何话说。想罢说道:“姑 娘,我来出个上联,你若对不上,就请让我先 过。”。我要是对上了呢? ”当然是让你先过。”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好吧,请出上联。” 秀才望着窈窕的姑娘,摇头晃脑地念道: “妙人儿倪家少女。” 村姑淡然一笑:“先生出此奇句,无愧对联 圣手,请问先生高姓? ”“免高姓李。”村姑略 一沉思,清脆脆地蹦出七个字:“犟木子李氏 强牛。” 秀才一愣,心想,这是多年无人能对得绝 句,可不能让她蒙混过关,忙说:“不工,不 工。”“何处不工? ”秀才说:“人几是后缀 名词。你那木子是什么东西? ”村姑笑道: “先生真是有眼不识真货。这木予不是东 西,可是你得尊姓呀! 它也是后缀名词,即木 7 王晓丽,张跃放主编,安丘民间故事,北京燕山出版社,2 0 0 3 。 1 0 山东民间故事中的愚笨书生形象分析 头也。”秀才文绉绉地说:“木不称子,生拼硬 凑。木者,物也。以物对人,何工之有? ”村 姑道:“木子不是物,也是人。这个不是别 人,就是你。”秀才气得咬牙切齿地说:“把我 比作木头,真是岂有此理。”村姑正色道:“若 以木头来比别人,确是不当,但用它比喻先生, 确实最合适不过了先生身为读书人,连空手 让负重这样起码的常识、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与一截木头又何异? 既是木头先生,称作木 子,岂不是名副其实,更何况与你的姓氏相 吻合我看此句对得天衣无缝,巧妙之极,先 生还有什么挑剔。”村姑一席话,说得秀才满 面含羞,无语以对,连忙退了回去,让村姑先 过 故事中的秀才自以为读了几本书,在学问上高村姑不少,在和村姑对峙时 候故意卖弄自己的学问,出了一个奇联让村姑来对,谁对出来谁就先通过独木 桥。结果,秀才本以为能够胜券在握的,却反而被村姑讥讽的一无是处,不但 没有赚到半点便宜,反而让村姑把他的姓名也给编排进对联,趁机教训了一顿。 故事中的村姑通过机智的语言,对答如流,妙语连珠,直逼得对方心服口服。 对比之下,这个秀才真是不可不谓之愚笨之极啊! 还有一类的巧女故事中,书生们往往充当着出难题刁难巧女的角色。在巧 女故事中,这类故事被称为“反问难题型”,也称“以难制难”型。”故事的梗 概常常是:某教书先生或者秀才们故意出题刁难某农妇,这些难题不是模棱两 可就是不着边际,或是有意羞辱对方。农妇没有直接回答难题,而是针锋相对 地提出一连串的同类难题反问对方或反嘲对方,迫使对方羞愧服输。常见的以 难制难的互问故事有: 男问:“你公公一天能锄多少锄头的地? ”女 反问:“你一天骑马走多少步的路? ”男将一只 脚踩在马蹬上,另一只脚落在地上,问:“你看 我现在是上马去还是下马来? ”女将双脚跨在门 槛上,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反问:“你看我现在是 。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2 。 1 l 山东民间故事中的愚笨书生形象分析 进门还是出门? ” 在不同的文本中,还有书生向巧女要一条河水那样多的酒,山一样重的肉, 与天一样宽、路一样长的布;巧女给对方拿来一个桶或斗,一杆秤和一把尺, 要求对方先舀一舀河水有多少桶,称一下山有多少斤,量一量天宽多少丈,路 长多少尺,以便她照数去准备,表现出巧女的绝顶聪明;同时,反衬出书生们 的愚笨和弄巧成拙。这类反问制难的情节也常常和其他型式结合在一起,构成 复合型的故事,但总体上,故事所要表达的便是巧女们的聪明伶俐和书生们的 愚昧迟钝。 第三类故事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皮匠驸马”故事类型。在山东的民间故 事当中,大量流传着此类故事的异文和变文。同样,在这个类型的故事当中, 也有着十分丰富的愚笨读书人的形象。向来重视知识、才学的中国人,尤其是 孔孟之乡的山东人,无论是在教育子女还是在挑选女婿上,把知识历来是看得 比金钱还要重要的。虽然他们不是人人都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想 法,但是“路不走不平,人不学不成”的思想却十分普遍,老百姓深深懂得“金 钱越用越少,知识越用越多”的道理,羡慕“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能 耐,也相信“有才有学百事通,无知无识死胡同”。按理说来,读书人的形象应 该在民间故事当中显得十分崇高才是,然而,事实却是在众多的山东民间故事 当中,往往却是一字不识的皮匠驸马最终取得竞争的胜利,而聪明的读书人却 往往显得死板落伍、食古不化。这样的故事,让人看了也常常忍俊不禁。 员外的女儿想找一个有才学的人为婿,宰相以一篇无人能识的“番文”挑 选女婿。有一个一字不识的皮匠站在番文榜前不住地嘀咕,却被误会成是在念 番文,侍卫强行将其带入府中。宰相见他一表人才,又会念番文,便毫不犹豫 地将小姐许配给他。 新婚之夜,小姐得知自己的丈夫是个一字不识的皮匠,非常后悔。但事己 至此,她只好想办法帮丈夫应付达官显贵的恭贺。皮匠以“瘪古是盘古的爹” 唬住了众人,又用手势哑语吓跑了番军,从而受到皇上的嘉奖。 在这一类的故事当中,往往遵循着同一类型结构,概括为: 进城:皮匠进城要么做! e 惫j 要玄葱1 丽泵瑶考署= 道长见识,要么父母 逼他去学知识。路上,皮匠觉得赶考者况话很文雅,就默记于心。 揭榜:皇榜前人山人海,但没人敢揭。皮匠或因为上厕所没有纸,扯下皇 榜,或因说句“一字不识”被误认为能看懂榜文,招为驸马。 答题:为考验新婿才学,有才学的文武大臣,乡村绅士秀才举人们用口试 山东民间故事中的愚笨书生形象分析 和哑语手势对皮匠进行考验,皮匠回答时,由于对方的误解而顺利过关。 在皮匠驸马故事当中,书生的形象一般出现在两个地方,一是开始时与皮 匠同行,作为社会权威的表达者,作为知识的传达者而存在。在这里出现的书 生并没有愚笨的表现,只是为皮匠传授社会知识。书生们经常出现的第二个地 方便是在答题考验皮匠才学的时候,为考验皮匠的才学,皇帝或者宰相员外等 家长请来一些达官贵人,或者乡村里饱读诗书的秀才举人们,各自通过对诗或 问答的形式对皮匠进行考验,结果却被皮匠临时胡编的几句话给唬住,而不敢 追问。这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书生们为了不被人笑话自己见识太少,宁愿 相信皮匠的信口瞎说,甚至故意附和皮匠的胡话以显示自己的见识卓越。书生 们的愚笨表现,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不免也会让人沉思,在于普通民众的眼 中,读书人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形象呢? 另一则皮匠驸马故事当中讲道,一个因学皮匠没学成的小伙子,回家种田、 娶妻,却怎么也不开窍,媳妇为得娘家乌金贡品,将答案告诉丈夫让他回家背 两句诗。然而,临上场时,丈夫还是忘得一干二净,媳妇一气之下退了婚。皮 匠的爹为了让皮匠长点见识,就让他为京官挑担。一路上,皮匠觉得很普通的 事物,从京官的口中说出来就变得文雅好听,皮匠好奇地记住了。皮匠因在皇 榜前说了句“一字不识”选为驸马。满腹经纶的大驸马和二驸马很不服气,要 试试三驸马的才学,却被三驸马从京官口中学的几句话弄得狼狈不堪。而皇上 用手势哑语与皮匠对话,因皇上的误解,使“一字不识”的皮匠被当作知识渊 博的驸马享受荣华富贵。”在这则故事当中出现的愚笨书生并不是故事的主要人 物,大驸马和二驸马之所以显得愚笨不堪,不过还是为了衬托三驸马这个一字 不识的皮匠的聪明伶俐,皮匠聪明机灵而又带有几分憨厚的性格也更加显得突 出起来。在这里,愚笨的书生们不过只是一个对比的标准而己。从这样的故事 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实民间故事里嘲讽的愚笨书生,其目的并非是嘲讽 知识本身,嘲讽的只是僵化的科举制度,以及读书人的迂腐和不知变通。 聪明灵巧的皮匠阿福“羡慕读书人,对人常说,我若能和读书人吃一餐饭, 就是死也瞑目了”;屠夫父亲想让儿子“给秀才挑行李,可以跟着一路识些字, 出门学学见识”;老宰相遍访京城年轻人,没有一个人的才学令他满意,只好贴 出招贤榜,挑选女婿了。小姐以诗文“门前有槐树,是奴亲手栽”招夫选婿, 并在诗旁附言“如能续好这两旬诗者,不论贫富,定以身相许”;皇帝打算给女 儿找一个“文墨高”的女婿,“榜上写明百天之内,谁把这上头的字认全,就送 他进宫,招为东床驸马”;鞋匠在与读书秀才,公子相公相处的日子里,也十分 伸皮匠驸马,见余贵福采录野山笑林刘德方故事选集,大众文艺出版衽,1 9 9 9 。 1 3 山东民间故事中的愚笨书生形象分析 仰慕他们的才华。阿福听公子将“犁耙”说成“昆仑角”,感叹“读书人就是读 书人,喊法特别好听”;鞋匠听念书人将雨后太阳晒过的红泥地,说成“日晒淤 泥卷末”羡慕不已,觉得读书人嘴里说出来的都是学问。从上面的故事情节当 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实无论是鞋匠、大户人家还是宰相、皇帝,他们都是看 中知识本身,仰慕真才实学的,然而之所以又有那么多的愚笨书生形象,就在 于人民群众真正要嘲讽的是那些在学习和运用知识时食吉不化、呆板僵化的态 度。操纵招婿考试的达官贵人和那些文豪学究们,一个个饱读诗书,却又都一 个个不求甚解,为了保全自己的脸面,常常不懂装懂。无论他们对“一字不识” 的理解,还是对皮匠对“瘪古”等问题的回答,明知漏洞百出,却没有一个人 敢于迸一步追问,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都是为了维护自己尊贵的脸面,害 怕别人嘲笑自己无知而只好保持沉默,不懂装懂,就是连身上沾满墨水的蚂蚁、 苍蝇爬在白纸上留下的斑斑痕迹,也会赞不绝口的说这是绝妙的文字。在这样 的民间故事当中,老百姓们用辛辣幽默的语言,将这些不知交通的愚笨读书人 的形象刻画得生动而滑稽。 还有一类故事当中,也大量的存在着愚笨书生的人物形象,这就是我们同 样十分熟悉的三女婿类型故事。在这种三女婿拜寿类型的故事中,主角人物自 然是没读过多少书甚至一字不识的三女婿了,但作为陪衬角色的大女婿和二女 婿,都是秀才或举人。他们的愚蠢和三女婿的机智灵活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绿色出行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云资源动态分配策略与成本控制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联邦学习隐私保护技术应用深度分析报告
- 2025年绿色消费趋势报告:传播与消费者行为引导效果评估
- 2025年废弃矿井资源再利用技术探索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
- 电脑配件质保合同范本
- 隧道开挖劳务合同范本
- 民间借款担保合同范本
- 茶楼人员劳务合同范本
- 活动板房建造合同范本
- 2025年秋季开学全体教职工大会校长讲话:35分钟会议把所有老师骂醒了
- 2025高级工程师聘用合同
- 输变电工程建设现行主要质量管理制度、施工与验收质量标准目录-2026年2月版-
- 1.3 植物与阳光(教学课件)科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
- 3.2《参与民主生活 》- 课件 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统编版
- 诺如知识培训方案课件
- ASTM-D3359-(附著力测试标准)-中文版
- 法理学-(第五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课件(最新)
-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PPT课件
- 高压氧质控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