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穆旦诗歌及其经典化过程研究.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穆旦诗歌及其经典化过程研究.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穆旦诗歌及其经典化过程研究.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穆旦诗歌及其经典化过程研究.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穆旦诗歌及其经典化过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穆旦可以称作是中国新诗坛上的一朵奇异的仙葩,穆旦和他的诗以沉雄俊俏的 风格,在中国2 0 世纪的新诗坛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在文 学史上意义独特的诗人,却由于当时的社会语境和艺术观念等一些原因,在解放 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漠视、被批评。1 9 8 1 年九叶集的问世,如半空中一 道闪亮的霹雳,震慑了一大批读者。人们在这时才猛然间意识到,在4 0 年代的一 片呐喊声与高歌声之外,竟然还有这样一种诗,还有这样一块清新而沉静的原野, 并且逐渐把穆旦和他解放后的诗作一起纳入到诗歌研究界的热点中心。穆旦从崛 起到沉寂,到被“重新发现 ,再到被“文学史追认,这使穆旦的人和诗都浸渍 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它让许多的研究者投入到穆旦研究的大潮之中,一起发掘 文学地域上一片片新的天地。 穆旦与那些硕果累累的大诗人不同,他的诗歌数量并不算多,但是就是这样一 位在创作诗歌数量上并不算多的诗人,却引起了大量读者经久不衰的研究热情, 令一批批的诗学研究者投入到研究穆旦的大潮中,并用比他的诗歌文本多十倍乃 至上百倍的文字对穆旦的文本进行揣测和破译。在这个过程之中,大多数的研究 者都发现,从来没有哪位诗人像穆旦那样让人评说起来如此的困难,而且对穆旦 的研究呈现出许多面对同一问题,同一文本的解读却产生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 对穆旦的研究可谓歧见迭出,而且反差巨大。这时我们不禁要问,穆旦究竟是2 0 世纪中国新诗的第一人,还是仅仅在中国新诗坛上昙花一现? 他的诗是否真的已 经抵达了新诗现代性的峰巅,还是仅仅靠晦涩的诗风令他的诗歌研究者们望而却 步? 他的诗歌是不是彻底地反传统,还是在现代和传统之间存在着一种密切的精 神联系? 上述这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在对穆旦诗歌的研究中始终被不断地提及,但 评价也始终是众说纷纭,有时两种观点的对立甚至势若两极,难以统一。丽这种 见仁见智的学术交锋,恰好体现了穆旦及其诗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本文认为,对穆旦的研究是文学史上很重要的一个事件,也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i 一个方向,穆旦已经成为当下文学史叙述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成员,可以说是 文学史上的一座重镇。但是,穆旦的成功道路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艰难曲折。其 实,穆旦早在2 0 世纪三十、四十年代就已经创作了许多诗歌,而且对当时的一些 诗歌研究者和读者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可以说是大器早成。5 0 年代以来,穆旦 以“查良铮 为名,开始进行大量的西方诗歌的译介工作,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翻 译家,在诗歌创作方面几近“消失,几乎淡出了文学的主流视野。1 9 5 7 年穆旦曾 有一个短暂的“重现”,仿佛是沉寂已久的火山突然的喷发,作品中透露出的是一 种“丰富与丰富的痛苦弦。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产生如此大的转变? 在这期间又 发生了什么? 穆旦又是怎样一步步成为文学史上一位“经典 诗人的呢? 本文就 将力图阐释这样一位经历了大起大落的“经典诗人,整理这场富有意味的文学 史事件,进而对穆旦诗歌中的经典和经典化问题进行反思。 关键词:穆旦;经典;经典化;重新发现 i l a b s t r a c t m ud a l lc a l lb ec a l l e dn e wc h 协e s ep o e 仃yf l o w e r o fs 仃a n g ec e n t sb 0 j i ,m ud 锄 锄dt l i sp o e mc h e l l ) 【i o n gl l a n d s o m e 啊l e , i nc 1 1 i m2 0 t hc e n n 眄n e wp o e t i cf o 彻e d u l l i q u es c e n e b u ti ss u c ha 1 1 i i l l i t e r a 巧1 l i s t o 巧s i g i l i f i c a n c eu i l i q u ep o e tb u t d u e p r e v a j l i i 培s o c i a lc o n t e x ta n da r t i s t i cc o n c e p t ss e v e f a jr e a s o n s , i nl i b e r a t i o nf a i r l yl o n g t i m en e g l e c t ,c r i t i c i z e d h o w e v e r19 81 ”n i n el e a v e sc o l l e c t i o n ”a d v e n t ,s u c hm i d a 打 趾s h j n i n gp e r a k ,d e t e 仃e dl a r g en u r n b e rr e a d e r s p e o p l en l e no n l y 双l d d e 山f e e l i n g l a ti n4 0e r a 锄s h o u t i i 培锄dh i 曲s i i l g 洫go u t s i d es t i uh a sh es u c hap o e 衄m e r eh e s u c ha 舶s h 砒l eq u i e t 丽l d e m e s s 锄d 咖砌l yp u tm ud 锄a n d1 l i sl i b 删i o np o e m s t o g e t l l e r 妣t op o e t 叮r e s e a r c hc o m m u i l i 哆h o t s p o tc e n t e lm ud 锄疗o mj u e q it 0 s i l e n c et 0b e r e d i s c o v e 血,t ob e e n ”l i t e 捌yh i s t o 拶r a t i f i e d ”, m a b n gm ud a n p e o p l ea i l dp o e m si m p r e g n a t e do nal a y e rm y s t e r i o u sc o l o r ,t m sa l s o 觚u r em u d 锄 s t u d yb l e wl o u dh o m , i tc i t e dam u l t i t u d er e s e a r c l l e r si n t om u 妇ls t u d i e st i d e 锄o n gt 0 d i s c o v e rt 1 1 el i t e r a t u r eg e o 卿l l i c a lp a t c h e sn e ww o n d m ud a i lt l l o s eh i t 彻l 鹕ep o e td i 虢r e n th i sp o e 仃yq u 锄t 时n o tc o n s i d e r e dm u c h b u ti ss u c ha ni nc r e a t i o np o e t 】叮q u 锄t i t ) ,a n dn o tl 嘲ep o e t ,a r o u s e d1 0 t 肥a d e r s e 1 1 d u r i n gr e s e a r c he n t h u s i a s ms 0b a _ t c hp o e t i c sr e s e a r c h e r si n t or e s e a r c hm ud 锄t i d e a n du s e sn l a nl l i sp o e t r yt e x tm u l t it e o l de v e no nh u n d r e d f o l dt e ) ( to nm ud a nt e ) ( t c o n d u c ts p e c u l a t i o n s 柚dd e c i p h e r i n g d 埘n g “sp r o c e s sm o s tr e s e a r c h e r sf i n dn e v e r w i l i c hp o e t1 i k em ud a l ls o m e 廿l i n g 硒c o 咖e mu ps od i m c u l t i e sb u tm ud 锄r e s e a r c h s h o wm 甜l yf a c et l l es 锄ep r o b l e m s 船m e 钯) ( ti n t e 印r e t a t i o nb u tg e n e r a t ed i 锄e t r i c a l l y o p p o s i t e 咖v i e w so nm ud 锄r e s e a r c hi n d e e dd i 疏r e n c e so c c u rr e p e a t e d l yb u th a i r p o o r 骶m e n d o u s t h e nw ba s km ud a i lw h e t h e r2 0c e 哪c 1 l i n e s en e wf i r s tp e r s o n 0 rj u s tc 1 l i mn e wp o c t i c0 n 仃a n s i e n t ? h i sp o e 时r e a l l ya l r e a d y 删v e dp o e 时 m o d e r n j 哆l l i l l t o p s o ra l o r 伦 o b s c u r ep o e t 巧m a k el l i s p o e 仃y r e s e a r c h e r sw h o i p r o h i b i t i v e l y ? h i sp o 酏叮w h 础e rc o m p l e t e l ym o r o u g l l l y 觚t i 删i t i o no ri nm o d e m 觚d t r a i d i t i o n a ie x i s t sb e t w e e nac i o s es p i r i tc o n _ t a i c t ? t h e s eh o t s p o tp r o b l e m0 nm ud a l l p o e 仃ys t u d ya l w a y sb e e nc o n 咖n ym e n t i o n e db u te v a l u a t i o na l s 0a l w a y sd i v e 玛e n t v i e w s , s o m e t i m e st 、ov i e 、) l ,p o i n t sc o 柚的n 缸l t i o n 锄de v e np o t e n t i a li fb i p o l a rd i m c u l t u i 】j f i e d w 1 l i c ho p i l l i o l l sd i 妇衙a c a d e m i cc o n 舶吡l t i o n , e x a c t l y 锄b o d i e sm u d 锄i t s p o e 仃yr i c h n e s s 锄dc o m p l e x i 够 a n i c l e 恤to nm ud a nr e s e a r c hi sl i t e r a 巧m s t o 巧v e r ) ,i i i l p o r t 锄ti n c i d e n ta l s o v e 巧r e s e a r c hv a l u ead i r e c t i o nm ud a i lh 弱b e c o m ep r e s e m i i t e l a t u r e m s t o 巧 u m v o i 以b l ea ni m p o n 趾tm e m b e r ,c a nb es a i dl i t e r a d rl l i s t o 哕sa nc 时b u tm n ud a n s u c c e s s 如lp a t hf o rh 嬲e x p e r i e n c e dm 锄yd i m c u l t i e s 锄dr e v e r s e s f a c t ,m ud a n e 砌y 2 0 lc e n t u 巧3 0 ,f o r t i e s a l r e a d yc r e a t e dm 觚yp o e 仃y ,b mt l l e n s o m ep o e 旬叮 r e s e a r c h e r sa n dr e a d e r s p r o d u c e dn 0s m a l la 舵c t 鹕u a b l yg i m e m s i t ) ,e 捌yi r l t 0 h o w e v e rs i n c e5 0 sb e g a n ,m ud a no n c et r a n s f e rt o z h al i a l l g z h e n n 锄eb e g i n e ) r t e n s i v ew e s t e mp o e t 巧t m s l a t i o nw o r kt r 觚s f 0 咖e db e c o m ea 仃a _ r l s l a t o r s ,h o 、e v e r p o e 廿yc r e a t i o na l m o s t ”d i s a p p e a r ”a l m o s tf 甜el i t e 捌眵m 咖s 仃e a mh o r i z o i l s 19 5 7m u d a l ll 谢o n es h o r t ”r e p r o d u c e ”弱i fi sl o n g s i l e mv o l c a i l i cs u d d e ne m p t i o n ,w o r k s d i s c l o s e da ”一c h 锄dr i c hp a i n w h a tc a u s e sh ep r o d u c es u c hm 句o rc h a n g e ? d 谢n g n l i sp 耐o dw l l a th a p p e n e d ? m ud a i lh o wi so n e s 卸b e c o m el i t e i - a t u r el l i s t o r ya ”c l a s s i c p o e ti t ? a n i c l e 丽l l 仃y i n gh t e 叩删i o ns u c hae x p e r i e n c e ds h 唧c y c l e s c l 船s i c ”p o e t , c o l l a t et l l i sw e a l t h ym e a nl i t e r a 巧m s t o r yi n c i d e n t 血e no nm ud a i l p o e t r vc l a s s i ca i l dc l a s s i c a li s s u e sr e n e c t i o n k e yw o r d s :m ud a i l ;c l a s s i c ;c 龃o m z a t i o n ;r e d i s c o v e r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中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酌,对所研究酌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酌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忍事对本研究所做酌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魏;ti “镰i ;缸 学位审翁靴姿妊,鍪篷豳叁军 学位申请冬? ,( 学位论交作者) ,釜名:;z = :j 塑匀 ,爹秽。m 二。:囊j 量z j ,专蠢声之誊魏:,| ;jl 。豫 。 萝q 纂錾旁;j 篱l ! 莠乏印瞄牟多,履够日 爹篇4 黪蹶,l 隧鼍瓷 运矿。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霪 鑫,彬;菇私叛荔囊;蛰冀矽、爹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硬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酶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甚。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固家 图书馆、科研信蝴、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甄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查瞬1 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酶妒可以采取影印j 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住论文在解密后透j l 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 2 0f 。年厂月日 学住论文指导教师釜名: 2 0 引言 在漫长的文学长河中,穆旦这个名字,曾一度是被忽略的。穆旦曾经在文坛 上绽放过耀眼的光芒,但是他的光芒却被积沉已久的传统给遮蔽了。其实穆旦一 直在追求自己心中的那个梦,他梦想能冲破传统的藩篱,然而他的努力却被历史 上一股股力量给抑制了。在他并不算太长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值得纪念的足迹, 这些足迹在常人看来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穆旦在学生时代便徒步走完湘、 黔、滇三省,总路程达到3 5 0 0 华里。不仅如此,他还沿途随读随撕读完一部英汉 辞典,最后到达昆明西南联大,这件事情在西南联大成为一段佳话,流传在同学 之间。穆旦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又以中国远征军一个成员的身份参加了滇缅前线的 抗日战争,经历了重重磨难和严峻的生死考验;1 9 5 2 年在异国他乡的穆旦,得知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之后,心情十分激动,于是他与夫人周与良在获得美国学位之 后毅然谢绝台湾和印度的聘请,回到祖国的故土。穆旦以他一篇篇诗作来展示着 自己作为中国一名普通的知识分子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但是,正是他 对诗歌那敏感而独特的见解,以及一直以来对自我诗歌品格的坚持和坚守,让他 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厄运也一直伴随着他。穆旦自新中国成立之后便频频受到右 倾及话语权利的打击,一直到他离开这个他仍眷恋的人间。穆旦在诗歌创作上具 备别人不曾拥有的创造力,当然,也从未有人质疑过他在英文和俄文方面精湛的 修养和实力,作为一位诗人同时作为一个翻译家,这一切他都还来不及向世人展 示,也许穆旦真的是所谓的天妒英才吧,或许穆旦真的是不被许可展示给人们的 天才。就算是天上的一颗流星,在划过天际的一瞬也会留下短暂美丽的瞬间,而 后才会消失,然而我要说穆旦是一颗始终被浓云遮蔽的星辰。我们所看到的光芒 仅仅只是从那浓云的缝隙中偶露的一束,仅仅是这些许的光莹便令我们感受到了 他那旷远的辉煌。 穆旦的生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作为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他对诗歌不懈的追求、对人生冷静的自我剖析和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卓越贡献,都 l 让他独立于万花缭乱的中国现代诗坛。穆旦对于苦难意识有一种超于常人的敏感,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方面,从整体上完成了对诗坛前辈的继承和超越,他的创 作显示了2 0 世纪中国诗歌走向现代化的最真实而生动的历程,他是“现代诗最遥 远的探险者,最杰出的实验者和最有力的推动者”,他是诗歌界回顾历史、着眼 当前和展望未来都不能轻易绕过的重镇。 下面是本文对4 0 年代以来至今,关于穆旦研究成果的一个综述,以此来展开 全文,确立行文的立论基础。 自1 9 4 5 年第一部诗选集探险队出版以来,穆旦便如“宝石出土,便放出 耀眼的光辉,当时就受到不少读者赞美 。早在上世纪4 0 年代,初涉文坛的穆 旦,就得到著名诗人闻一多的青睐,在闻一多选编的现代诗抄中,他占据了 仅次于徐志摩的重要地位,入选诗作有十一首之多。同时期关于穆旦研究的重要 成果还有李方编选的穆旦诗全集,此集在对穆旦诗歌的收录方面做出了一定 的成绩,可见在4 0 年代青年诗人穆旦便显示出杰出的诗学才华。 在4 0 年代有许多对穆旦诗歌的评述文章,诸如王佐良的一个中国诗人, 袁可嘉的新诗现代化和诗的新方向,周珏良发表的读穆旦的诗,默 弓的真诚的声音、以及李瑛的读穆旦诗集和唐浞的诗的新生代和搏 求者穆旦,以上几篇文章有对穆旦的专门论述的,还有将穆旦与中国新诗潮中 的其他诗人对比分析的,有的是在诗歌理论方面的专论,总的来说内容涉及面很 广,而且比较全面系统的对穆旦进行总结论说,可以说都是对穆旦研究十分有意 义的。上述研究者大多是穆旦的同学和诗友,由于对穆旦非常的了解而且很容易 获得他的第一手的资料,所以他们能及时地发现和肯定他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还 有一点值得注意,这些研究者在研究穆旦的同时,他们自己也都是优秀的诗人和 翻译家,所以他们更能够对穆旦有一种切身的体会和理解,这种天然的优势是其 后的许许多多的穆旦研究者们所无法企及的,至今,仍然有很多领域仍在使用他 们对穆旦的分析和概括,这些评论可谓准确深入,直指问题的核心,因而仍有许 。王一川、张间道、戴定南主编:2 0 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诗歌卷,海南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页。 o 林元;一枝四十年代文艺之花,新文学史料,1 9 8 6 年第3 期,第1 2 2 页。 2 多的研究者在广泛引用。但是我们同样要认识到这么一个问题,仅仅由穆旦的朋 友或诗友对诗歌有极高的评价是远远不够的,至少在说服力方面很难使人信服, 而且是不正常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在受众群体上有一定的广泛性,让大多数 读者都认可才可以,这样才能称作是经典的文本。所以说在这一层面上它至少表 明,在4 0 年代,穆旦诗歌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得到更广泛的重视。 在5 0 至7 0 年代,穆旦几乎在文学史上处于一种缺席的状态,更由于当时主 流话语意识形态等问题,很少被人提及。这一时期他主要从事一些西方文学作品 的译介工作。 1 9 8 1 年九叶集的出版,标志着穆旦开始作为“九叶诗派 最重要的一员 被研究者重新发现。这一时期对穆旦的评述大多是把穆旦与九叶诗人放在一起进 行研究的。这样就可以把穆旦与其他诗人在纵向上进行一个比较,而且更可以在 横向上将穆旦以及“九叶诗派的全部诗人与同时期的西方现代派的作家置于同 一时空中来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在纵横坐标的参照中见出其流派特征,但是这样 在一定程度上却削弱了穆旦及其群体的个体特征和意义价值,无法更详尽的研究 “九叶诗派 这个特色鲜明的诗歌团体。 穆旦诗选、穆旦诗集和穆旦诗全集的出版,表明有很多诗歌编 选者在关注穆旦,对穆旦的诗歌作品进行了分类整理和编纂。除此之外很重要的 成果是于1 9 8 7 出版的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怀念诗人、翻译家穆旦和1 9 9 7 年出版的丰富和丰富的痛苦穆旦逝世2 0 周年纪念文集。另外,在穆旦的 生平研究方面有穆旦传、穆旦著译目录等,在其诗歌研究方面有王佐良 的穆旦:由来与归宿、郑敏的诗人与矛盾、袁可嘉的诗人穆旦的位置、 蓝棣之的论穆旦诗的演变轨迹及其特征、梁秉均的穆旦与现代的“我 、 李方的悲怆的“受难的品格、李怡的黄昏里那道夺目的闪电等文章, 尤其是李方和李怡的这两篇文章,对系统性的研究穆旦有很大帮助,且具有相当 高的学术价值。 总结来说,从8 0 年代至今,关于穆旦的研究性的文章已经达到了2 0 0 多篇。 概括起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是对穆旦诗歌中的思想内涵的解析和对文本中所 蕴含的情感特征的揭示。主要包括对穆旦的五月、被围困者、隐现、 智慧之歌等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中所蕴含的“死亡、“野兽、“秋冬 等 经典性意象的阐释。指出其诗中所包含的那种反复纠结的被称之为“丰富的痛苦 的东西,这种丰富与丰富的痛苦承担着民族深重的苦难和屈辱,它使穆旦在动荡 的社会大背景下能静下心来平心静气地探讨自我,冷静的大脑充斥着灵魂与肉体 的激烈冲突,他那超乎常人的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和睿智令他一步步攀登在认识人 性实现自我的极地高峰。在穆旦的许多文本中,我们都能清楚的看到这样一颗躁 动着苦闷、压抑和焦灼的痛苦灵魂,这种灵魂体现着我们大部分中国现代知识分 子的那种苦难受难的品质,仿佛他是在书写着一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第二,是穆旦诗歌文本的细读精读。郑敏、王毅、孙玉石等几位学者对被围困 者、诗八首、隐现等现代主义意味很浓的诗歌的细读也是穆旦研究中 的新成果。尤其是孙玉石,在穆旦研究的领域中一直饱有自我的独特见解,在很 多研究领域都颇有心得。第三,是对穆旦诗歌中所包含的西方诗学元素的分析和 解读。穆旦是中国诗歌界最早一批有意识的向艾略特、叶芝、奥登等西方现代派 诗人学习创作的诗人之一,以当下的眼光来看,可以说他在4 0 年代的大量创作成 果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第二次高潮。不仅如此,许多 研究者还意识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穆旦在对中国传统诗学的继承和发扬上, 并非一味的扬弃,而是在许多层面上与中国传统诗学有一种暗合,这点也是特别 值得注意的。第四,对诗歌形式创造的研究。穆旦以口语入诗,使用全新的语言 系统,来打破诗歌叙述的时空界限,全面改革旧有的传统诗歌形式。综合以上几 点,穆旦是一位在现代诗歌研究上乃至文学史的叙述上都难以回避的一个重镇, 对他的研究也是很有意义的,而且仍有很大的发掘潜力与空间。 4 一、穆旦诗歌创作历程及艺术特征 ( 一) 穆旦生平简介 穆旦生于1 9 1 8 年的天津,但他的祖籍是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穆旦原名查良 铮,是诗人也是一个翻译家。他早年曾用梁真这一笔名,并且与著名小说作家金 庸( 查良镛) 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属“良 字辈。穆旦于1 9 2 9 年考入南开中学 读书,从此便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他已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尤其是西 方的一些外国文学作品,并尝试自己写诗。1 9 3 4 年查良铮将“查”姓上下拆分, 因“木 与“穆 谐音,所以得“穆旦之名。正如金庸先生将查良镛得“镛 字一分为二,成为“金庸一样。穆旦1 9 3 5 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但是不到半 年便改读外文系。这一时期他便尝试发表了许多诗歌。由于受战争的牵连,1 9 3 7 年七七事变后,他随清华大学南迁至长沙国立临时大学,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西 南联合大学。在西南联大的穆旦在这里继续探索和写作诗歌,他写雪莱式浪漫派 的诗,有着很强的抒情气质,同时又有很强的现实感。同年他还在香港的大公 报和昆明文聚上陆续发表了合唱、防空洞里的抒情诗、赞美、从 空虚到充实、诗八首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西南联大的穆旦于1 9 3 9 年开始 全面系统的接触西方现代派诗歌,并开始接受和学习西方文论,穆旦此时的学习 令他的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变,并渐渐地趋于成熟。1 9 4 0 年穆旦毕业于西南联大外 文系并留校担任助教,负责西南联大叙永分校新生的接收及教学工作。由于中日 战争的升级,穆旦于1 9 4 2 年2 月投笔从戎,2 4 岁的穆旦响应国民政府“青年知识 分子入伍的号召,以助教的身份报名参加中国入缅甸的远征军,在副总司令杜 聿明兼任军长的第5 军司令部,以中校翻译官的身份随军进入缅甸抗日战场。同 年的5 月至9 月,他还亲历滇缅大撤退,经历了震惊中外的野人山战役,这场战 争打得极其惨烈,穆旦随军于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翻山越岭,由于环境的残酷, 他和许多战士们一起带病前行,随军起见证了太多的死伤,可以说是踩着堆堆 白骨逃出野人山。1 9 4 5 年9 月,穆旦根据自己入缅作战的经历,创作了中国现代 主义诗歌史上的名篇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此外他还创作了阻 滞的路、活下去等诗篇。1 9 4 5 年穆旦在沈阳创立新报,并担任主编职务。 1 9 4 8 年他在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救济署和美国新闻处工作。1 9 4 9 年他又自费赴美 留学,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与俄罗斯文学。穆旦于1 9 4 9 年1 2 月在美国 佛罗里达州与正在生物系留学的周与良喜结良缘。1 9 5 2 年6 月3 0 日获得芝加哥大 学文学硕士学位。1 9 5 3 年初穆旦从美国回到天津,担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一直在从事俄国与英国诗歌的翻译工作。1 9 5 8 年穆旦经历了人生中非常不幸的一 段时期,他被指为历史反革命,被调到图书馆和洗澡堂,先后十多年受到管制、 批判、劳改,几乎停止诗歌创作,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一生热爱的文学工作仍 然坚持翻译外国诗歌。在文革后期,穆旦在1 9 7 5 年又恢复诗歌创作的激情,他一 举创作了停电之后、智慧之歌、冬等近3 0 首作品。1 9 7 6 年不小心将右腿 股骨颈折断。1 9 7 7 年2 月2 6 日,穆旦于凌晨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5 9 岁。在死 前,穆旦在在他的诗作尽头中道出了自己的内心独白:“而如今突然面对坟墓,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四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 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生活。 ( 二) 4 0 年代独特的生存体验与诗学个性 王佐良曾评价穆旦的诗中具有一种:“受难的品质 。“他看到在田野中劳作 的农民这种悲痛,幸福与自觉,负疚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情,使穆旦的诗显 出深度和厚度 圆。“这种悲痛”在这里被赋予了一种民族的意义,对于4 0 年代 我们中华民族的社会现实来说,面对异族的入侵,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从 内心深处生发出一种彻心的痛,同时它又再另一个层面上展示出了有着思想自觉 王佐良:一个中国诗人,注:原载伦敦生活与文学( l i f e a n d l e t t e r s ) ,1 9 4 6 年6 月号。穆旦诗 集( 1 9 3 9 1 9 4 5 ) 于1 9 4 7 年5 月由作者自费在沈阳出版时,此文作为附录被收入,后又发表于北京文学杂志, 1 9 4 7 年8 月号。 袁可嘉: ,对“九叶”诗人的文学论述则更为具体和详尽,他这样说:“他们共同的 思想倾向是不满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反对内战。同时对共产党、对解放区怀着热 。袁- 口j 嘉:九叶集序,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5 月。 2 6 烈的憧憬。他们的创作,应当说也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国统区广大人民群众反内战 反饥饿反迫害争民主运动的一个部分。他认为九叶派诗人们与真正意义上的西方 现代派是截然不同的,只是借鉴了一定的诗歌创作技巧,九叶派诗人与同时其其 它的爱国诗人们一样在特殊的年代用自己的艺术参与了民族解放、社会改革的大 业。那些在思想解放之初形成的关于此诗派的基本观点、立场在以衡那被更全面 深层次的展开,这既是对九叶诗人的认同,也是对他们艺术的一种传播。此后, 林真、骆寒超、严迪昌、杜运燮、王佐良等研究者都对“九叶 诗歌进行了不同 层面上的论述。同1 9 4 9 年以前的研究相比,这一时期的文学研究者,不再局限于 穆旦身边的诗友、同学,开始有更多的人关注穆旦、研究穆旦;同时穆旦研究的 载体也发生了变化,评论文章不再只是刊登在一些“很快就夭折的杂志 ,而是 文艺研究、文学评论、诗探索这些在文坛属于重量级的研究刊物。 与此同时,随着九叶派在学界影响的不断扩大,新编的一些文学史著作也开 始将他们纳入文学视野,穆旦作为“九叶派的重要一员一起进人文学史著作。 1 9 8 3 年,许志英等编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在诗歌的章节第一次开始在正 规的文学史著作中提到九叶派,其后一年,即1 9 8 4 年唐驶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 史简编同样在谈到“九叶派”时,给予了他们较为公正的文学史地位。这些对 于九叶派的研究都可谓是不小的进步,但还要客观的承认,这些观点并无太大的 新意,它们与之前袁可嘉的观点几乎一致,同样是采用避重就轻的评论方法,重 点论及的是九叶派诗人诗歌中为政治所强调的爱国性和现实性,并没有将九叶派 最具特色的现实意蕴从诗歌艺术层面深刻的挖掘出来,或许还是为了同样的目的: 将九叶派与西方颓废的现代派在实质上划分开来。然而关于穆旦的接受也不总是 向前发展的,在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的同年,公刘撰写了分述“九叶派” 诗人的评论文章,在他的文章中穆旦不仅没有重点提及,还成为公刘笔下质疑声 最高的位。以公刘的评判价值现实主义、革命色彩为准则,无疑唐祈 是九叶诗派中最为出色的一个,公刘用大大多于其它八位诗人的篇幅来重点论述 。王佐良:一个中国新诗人,文学杂志,1 9 4 7 年s 月。 2 7 唐祈,而蕴含着很深的现代色彩的穆旦所占篇幅最少,被公刘置于九叶诗人的最 末端,当然以公刘所持的那种评判标准,他是“不怎么喜欢穆旦的诗 的。这一 时期,穆旦的独特性并未真正的凸显出来,他的艺术价值仍然被统治着文坛的现 实主义话语所淹没。 上世纪8 0 年代,穆旦及其诗友所形成的“九叶派”被重新发现并阐释直至进 入文学史是受当时特定的历史语境和思想文化风潮所决定的。“文革 结束后,思 想解放思潮席卷了整个中国,同样包括封闭已久的文坛,那些对中国读者早已陌 生的现代派作品随着众多新鲜事物一起译介进来,在这样文化思潮的感召下,在 当时因为饱受争议的“朦胧诗 也开始浮出蓄势待发的中国诗坛,虽说它因鲜明 的现代色彩受到不少非议,但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得到了肯定的。尤其为追求新思 想的青年读者们喜爱,这些文学事件无疑为其时的中国学界接受现代主义色彩的 作品打下了基础,也为九叶诗派被更多的人接受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此时毕 竟在思想刚刚解放的8 0 年代初,人们仍习惯的将仍将现代色彩浓厚的作品与资产 阶级、腐朽、颓败、这些贬义的词语划上对等号,对“朦胧诗 还有一些研究者 持批判立场。对于现代派是既引进又尚存批判,针对这样的矛盾性语境,造成了 “九叶派 诗人虽被重新发现,但对他们的阐释还只能够在爱国主义、现实主义 话语框架内进行,不能超过这个框架,对他们的评说首先强调的也只能是其政治 立场上的进步性与现实主义精神,现代主义只能是在“技巧 层面被指认,于是 穆旦这位现代主义色彩极浓的诗人,便不可能在“九叶派”中脱颖而出,而只能 作为流派中的普通成员进人文学史。 ( 三) 个人新诗史地位的凸显 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以后,文学界对于穆旦诗歌的阐释有了新的发展。研究者 不再仅仅把他作为“九叶派的一员加以介绍和看待,开始注意到穆旦诗歌中所 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现代主义话语品格与价值,不断凸现其在新诗史的地位,这一 阶段大致是在1 9 8 6 年至1 9 9 3 年。 2 8 1 9 8 6 年1 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穆旦诗选,这是建国后出版的第一本 穆旦诗集,诗集的出版表明穆旦独特的诗学话语和价值开始为读者所关注。1 9 8 7 年1 1 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纪念文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怀念诗人、翻译 家穆旦,收录了这一阶段穆旦研究的代表作,这本文集是很多人一起完成的,作 者包括不仅王佐良、袁可嘉、郑敏、杜运燮等穆旦当年的同学、诗友,还有蓝棣 之、梁秉钧、王圣思等当代的学者。1 9 8 8 年5 月2 5 日,英国文学研究会和江苏人 民出版社,在北京欧美同学会联合举办了“穆旦学术讨论会,目的是重新阐释穆 旦在诗界的意义。邵燕祥在会上发言,他从继承艺术经验角度提出了“重新发现 穆旦,重新认识穆旦”的重要命题。随着解放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很多在过去碰 不得的禁区也开始渐渐解冻,这一时期关注的重点已不再是早前的诗歌思想的进 步性与现实主义艺术倾向,这些研究者开始努力揭示其个性化的诗学品格,尤其 是穆旦诗歌内在的现代主义精粹,证明了其在新诗史上的独特地位。王佐良在评 论文章穆旦由来与归宿中写道,诗八首使爱情从一种欲望转变为一种思想, “这样的情诗在中国的漫长诗史上也是从未见过”,王佐良认为穆旦在那个时代 创作诗歌时所使用的主题和语言是有着很强烈的先锋意识的,已经几乎“到达中 国诗坛的前区了”圆。而袁可嘉在诗人穆旦的位置一文中,从新诗的另一个侧 面反映出“穆旦是站在4 0 年代新诗潮的前列,他是名副其实的旗手之一。在抒情 方式和语言艺术现代化的问题上,他比谁都做得彻底,他就在4 0 年代新诗现 代化的前列”。综合以上几点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才共同 书写了穆旦诗歌中的现代主义特征,以及在中国新诗史上的意义,凸显出穆旦在 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由钱理群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于1 9 8 7 年问 世,这本书的出版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中国现代文 学三十年对于穆旦的叙述相对于上一阶段许志英、唐驶二人主编的现代文学史, o 王佐良:穆旦:由来与归宿,杜运燮等编,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江苏人民 f 版社,1 9 8 7 年。 套王佐良:穆旦:由来与归宿,杜运燮等编,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 白袁可嘉:诗人穆旦的位置,杜运燮等编,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 又有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书中不仅将“九叶派 看成是4 0 年代中国最重要 的一个诗歌流派,而且认为穆旦才是“九叶派 诗人中最具个人特色、艺术成就 也最高的诗人,并以一页的篇幅对其进行专门介绍,这意味着穆旦的个体地位终 于独立于九叶派,得到了文学史的书面承认。在具体谈到穆旦的诗歌艺术时,这 本书一方面认为穆旦是“最接近西方现代派的 ,另一方面又说“他仍然是我们中 国民族的诗人不管外在形式多么逼似西方现代派,骨子里的思想、感情,以至思 维方式、情感表达方式和诗的意象都是东方式的,其实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 文章中最想要表述的是穆旦诗歌中那些现代主义元素里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性。另 一方面,李怡在他的文中也认为“穆旦的诗是最现代,最西化的,但发人深 省的还在于这种现代化、西化同时又表现为十分鲜明的现实性、中国性。由以 上的叙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这段时间内,对穆旦诗歌中现代主义特征的评述, 仍然是从其诗歌中所包含的人民性、时代性、战斗性和民族性等角度出发来进行 阐释和言说的。在诉诸文字的过程中还是刻意将穆旦诗歌同贴着颓废、腐朽标签 的西方现代派诗歌从内在特征上区别开来。孙党伯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 1 9 3 7 1 9 4 9 诗卷于1 9 9 0 年正式出版,诗歌卷的部分是由臧克家作的序。在这里 要简要介绍一下中国新文学大系1 9 3 7 1 9 4 9 诗卷,这部著作由蔡元培撰写总 序,各卷编选者还分别就所选内容写了长篇导言。建设理论集、文学论争集 和史料索引选辑近2 0 0 篇理论文章,系统地反映了新文学运动和新文学理 论建设从无到有、初步确立的历史过程。编选创作的7 卷,共收小说8 1 家的1 5 3 篇作品,散文3 3 家的2 0 2 篇作品,新诗5 9 家的4 4 1 首诗作,话剧1 8 家的1 8 个 剧本。其中不少篇什是对新文学的创建起了积极作用和脍炙人口的名作,其他的 也大多在思想或艺术上有一定的代表性。 发展、理论主张、活动组织、重大事件、 为理论的阐述。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 总序和各篇导言,对于新文学的发生、 各种体裁的创作,或作历史的回顾,或 这些导言的影响比中国新文学大系 本身更为深远具有经典性、权威性的历史地位。它收人穆旦5 首诗歌,它们分别 。钱理群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8 7 年。 o 李怡:黄昏里那道夺目的闪电,t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 9 眇年4 月。 3 0 是: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自然底梦、赞美、诗八章、旗。不仅如此, 在这本书中编者还特意把穆旦与其他九叶诗人区别开来,着意突出他的重要地位。 在收录的诗歌数量上穆旦已经远远超过其他的九叶诗人,仅与陈敬容、辛笛二入 持平。这无疑是一个讯号,穆旦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已经得到了权威的肯定认 证,其经典地位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四) 经典地位的确立 从2 0 世纪9 0 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研究者们投入到对穆旦的研究中来,为穆 旦的研究和阐发提供了更深更广的空间和层次,随着研究的深化,穆旦在中国新 诗史上的地位也不断得到提高,穆旦开始被逐步的“经典化 。 1 9 9 3 年6 月,谢冕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丛书正式出版,其中谢冕的 新世纪的太阳1 0 世纪中国诗潮论一书,在探讨中国4 0 年代的现代主义诗潮 时指出,穆旦“是四十年代重新萌发的中国现代诗的一面旗帜”。可以说谢冕对 穆旦的高度的肯定,已经将穆旦作为中国现代诗的一面旗帜。他还认为穆旦的现 代主义诗歌创作“无疑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中国新诗的现代运动将永远默念 这可敬的小小坟场 孕。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丛书对整个2 0 世纪的文学进行了 一次历史性的总结与概括,它以2 0 世纪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它的话语在文学史 上也是有着很权威的地位和意义的。谢冕在这本书中第一次以整个2 0 世纪中国的 现代主义诗潮作为大背景,并把穆旦置于其中且给予他“旗帜 的评价,同时把 他与“新诗的现代化 运动相联系,这也是对其文学史地位的充分肯定,诗界开 始将穆旦逐渐“经典化 。 1 9 9 4 年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诗歌卷,以“诗歌文学的审美 价值及对诗史的影响 为评判准则,对穆旦推崇备至,并把穆旦置于2 0 世纪中 。谢冕:新世纪的太阳二十世纪中国诗潮论,时代文艺出版社,1 9 9 3 年 口谢冕:新世纪的太阳二十世纪中国诗潮论,时代文艺出版社,1 9 9 3 年。 张同道、戴定南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诗歌卷,海南出版社,1 9 9 4 年 3 1 国各派诗人的领袖地位。以此为标志,穆旦的经典地位才开始真正的确立起来。 1 9 9 6 年,李方主编的穆旦诗全集出版,谢冕专门为穆旦诗全集作序,并 在序言中指出穆旦是“最能代表本世纪下半叶从他出现以至于今中国诗 歌精神的经典性人物,这对于穆旦经典地位的确立是极其重要的。1 9 9 7 年,谢 冕、钱理群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丛书,收人穆旦诗歌赞美、诗八首、 冬、停电之后等,将它们称为中国百年“文学经典 。可以说,穆旦的经典 地位正是在经过这些著名文学研究者的一点点的接受过程中慢慢确立起来的,穆 旦的经典化历程中,穆旦终于能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