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试析《吕氏春秋》的编撰与战国后期秦文化整合现象.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试析《吕氏春秋》的编撰与战国后期秦文化整合现象.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试析《吕氏春秋》的编撰与战国后期秦文化整合现象.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试析《吕氏春秋》的编撰与战国后期秦文化整合现象.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试析《吕氏春秋》的编撰与战国后期秦文化整合现象.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坶日 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 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畛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吕氏春秋的编撰成书是秦文化发展史中重要的文化事件,是一次秦文 化对齐鲁文化为主的东方文化的自觉整合实践。吕不韦编撰吕书的政治文 化目的在于:丰富秦文化的内涵,着眼于秦国发展的长远大计,为秦帝国的建 立和长治久安提供思想理论和文化资源。这一政治文化目的具有着鲜明的时代 性和地域性,也决定了吕书带有浓厚的政治功利性色彩。 吕编撰群体有两种类型构成,一为倡言“学术”的文士类型,一为熟 知法令吏道的文吏类型。如果依据其地域文化特色,编撰群体的主体又可以化 分为秦晋之士和齐鲁之士两种类型,前者多为文吏,后者多为文士。吕不韦门 客群体的构成是多元的,其主体部分则由秦晋的文吏和齐鲁的文士两种类型构 成,在他们身上带有着不同特色的学说和价值观念,由此也决定了 吕书融 汇百家学说、整合东西方两种类型文化的特征。 吕书以黄老道家的“法天地”、“因时施政”思想为指导,以纪、览、 论三位一体的体例结构,系统而较为合理地整合了众多复杂的诸子学说和思想 理论。就吕书学派倾向争论的问题,笔者认为,过多的争论意义已经不大。 战国后期,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交流,诸子百家之间的思想界限已经越来 越来模糊,而且一些思想元素由于其共同的渊源或彼此之间的借用已经成为共 同的观念。虽然吕书很多内容来源于其它诸子文献,但是经过编者的一番 统筹安排、取舍、熔铸,这些文字在吕书中已经获得了整体上的意义i 与 之相应的思想元素也就成为吕书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吕在编撰目 的、主体内容、核心价值观、语言特色等方面构成了一个整体思想文化体系, 集中体现了秦文化在战国后期的发展趋势。 战国后期秦文化的发展是以在继承秦文化的基础上整合齐鲁文化为主的东 方文化的方式来实现的。本文从先秦诸子学说和地域文化的两个角度具体分析 秦文化对齐鲁文化为丰的东方文化的整合。吕书从如何治理一个帝国的诉求 出发整合了众多诸子之家思想学说,它力求破除门户之见,从哲学思想、君道、 臣道、军事、教育、农业等诸多方面整合其思想资源。秦统治者从实用丰义、 功利主义出发将齐鲁文化中的道德伦理学说等文化资源整合进秦文化,使秦文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化在战国后期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 战国后期的秦文化整合现象具有以下特征:一,以吸收借鉴稷下学术成果 为主;二、具有浓厚的政治功利性:三、多元性和开放性。这一文化整合实践 的进程并没有因吕不韦学术群体的解散而止步,秦始皇秦始皇虽笃信法家学说, 但却不能摆脱吕书编撰活动给秦国、秦朝带来了的深刻影响,而继续对齐 鲁文化学习和整合。如在秦朝制度建设和宣扬的国家意识形态方面,都不同程 度吸收借鉴了齐鲁文化的一些因素。 以吕书编撰活动为推动,秦文化在继商鞅变法之后第二次整合东方文 化,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开始由地域文化逐渐上升为丰流文化,进而开启了 秦汉大一统文化形态的时代,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产生了持久丽深远的影响。 4 关键词:吕氏春秋;秦文化;齐鲁文化;文化整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c 鲫p i i i n gt h eb 0 0 ko fl vs h ic h 帅q i uw 鹊av c r yi m p o n a n tc u i t u r a im a n 盯 i n d e v e i o p m c n to fq i nc u l t i l r ea n da l s o ac o n s c i o u sp r a c t i c eo fq i nc u l t u r e l s i n t e g r a t i o nf o re a s tr c g i o n a lq i l uc u l t u 1 1 1 ep 0 1 i t i c a la i mo f c o m p i i i n gt h eb o o ko f l vs h ic h u nq j ul a yi nm a k i n gq i nc u l t u 佗r i c h e r m a k i n gs o m ep m p a 翰t i o 粥f o r q i nf u t u r ed e v e l o p m 锄t 锄dp r o v i d i n gq i ne m p i 佗sf o u n d i n g 粕ds t a b i l i t yw i m t h o u 曲t 锄dt h c o r y sp r e p a m t i o n 卸dc u l t u r a l 他s o u r c 髂1 tw 勰s t r i n g e n t 锄dh a d d is t n c t i v ec h a f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a g e 锄dr e g i o n a l l o c a t i 伽,w h i c hg a v es 仃d n g i y p o l i t i c a ju t i l i 州卸i s mt ol vs h ic h u nq i u 1 1 1 e r ew e 陀t 、v o 、v r i t e 心g r o u p si nc o m p i l i n gt h eb 0 0 ko fl vs h ic h u nq i u o n e 、v a si n t e e c t i l a lg r o u pw h oa d v o c a t e d a d e m i c t h eo t h 盯w 舔c u l t u r a in a t i l s o 塌c i a l sw 1 1 0w e r e q u a i n t e dw i t hi a w a n dl ( 1 1 0 w l e d g et ob eao 塌c i a l a c c o r d i n gt o r e g i o n a l l o c a t i o n ,i tm a yd i v j d et t l e mi n t ot 、v oc a t e g o r i e s ,n a i n e l y q i n j i ni n t c l l e c t u a i s 锄dq l vi n t e i l e c t u a l s t h ef o 咖e rw a sc u l t u 吼ln a t u r e so 衔c i a l sa n di a t t e r 、懈 i n t e n e c t u a l s l b u w e i sf o l l w e 陪w e mv a r i o u sg r o u p s m a i n s t r e a mo fw h i c h c o n s i s t c do fq 叫nc u j t u r a in g t i l 他so 衔c i a i sa 1 1 dq i l vi n t c e c t u a l s 1 1 1 e yh a d d i 侬槌n tt h e o r j e s 锄dv a l e s ,w h i c hd e 把m i n e dt h a tt h eb o o ko fl vs h ic h u nq i u i n t e g r a t c dah u n d r e d h o o l s 锄dt w ot y p c so fc u i t u r e ,铭s t 陀g i o nc u l t u 陀柚dw e s t r e g i o nc u l t u 佗 l vs h ic h u nq i uf o l l o w st h ep r i n c j p l e s :“f o l l o w i n gt l i em l eo fh e a v 锄d e a n h 卸d 叶m p l e m 鞠t i n gd i 仃e 嘲1 tp o l i c i e sa c c o r d i n gt ot 1 1 ec h 卸g ei nf o u r s ea s _ s , w h i c hb a s i c a i l ym o t e di nt h o u 曲to f t h es c h o o io fh u 锄g - l i t s 纳m ec o n s i s t e do f t h r s e c t i o n s ,“j i ,l 柚”锄d “l u n ” 1 1 1 eb o o ki n t e g r a t e d s y s t e m a t i l l y 觚d m a s o n a b l yv 盯i o u s h o o l st h r i e s 锄dt h o u g h t a sf o rm ep m b l e mo f o n n d v e r s y o f s c h o o l st e n d e n c y t h et h e s i sb c i i “e st h a t 玎e d u n d 柚td e b m eh 鸽n os i 印m c 锄i n t h el a t ew a 币n gs 眦唱w 油麟c h 锄g eo fv 硝o u st h o u g l l ta f l dc u l t u t 1 1 0 u g l l t d i 仃c r c l l c eb e t w 嘲h i sh a dm o 糟粕dm o 佗v a g u e m o r v c r m e 曲o u g h t e l e m e n t sh a db e c a m ec o m m o nv i e w sb o m co f m m o no r i g j na n de ho t h 盯 b 0 肿w t h 伽9 1 1s o m cc o n b 阴t so fl vs h ic h u nq i uo r i g i n 非蚶i nc o n f u c i 柚卸d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o t l l e ra n c j 朋tc h i n e c i 髂s i c s ,b u tt h e 、v o r d sh a do b t a i n e dw h o l em 啪i n gt 1 1 m u 曲 a n 硼g e m e n t ,a c c e p to rr e j e c t 觚dj n t e 洲i o nb yc o m p i i e r 彻db e c 锄eap a r to fl v s h ic h u nq i u i t sa i m ,s u b j e c tc o n t e n t ,c o r ev a l u 髓锄di a f l g u a g cs t y l ea n ds oo nh a d f o m e daw h o l es y s t e mo ft h o u 曲t 粕dc u l t u r ;e 锄d 锄b o d i e dq i nc u l t u r c d e v e l o p m e n tt e n d 朝c yi nt h ei a t ew a r r i n gs t a l e s q i nc u l t u r a i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1 1 ei a t cw a 州n gs 诅t 髂n o t 伽l yi n h c r i t e dq i n c u l t u 陀,b i i ta l s or e a l i z e di n t e 笋a t i o nf o re 嬲tq i l vc u l t i i t h et h 髓i s 抓a l y z e sh o w q i nc u l t u i n t e g r a l 硝e a s tq i l vc u l t u r c 矗o ma n g i eo fc o n f i l c i 锕锄do t h e ra n c i e n t c h i n e s cc l 船s i c si np r e - q i n 锄d 粕g l eo f 玎e g i o n a lc u l t u 1 1 1 eb 0 0 ki n t e g m t e d v 撕o u st h e o r i e so fc o n f i l c i 锄a i l do t h e ra n c i e n tc h j n e 辩c l a 船i c sa c c o r d i n gt o e m p i r ed e m a n d s i tt r e dt od i s c 8 r ds e c t a r i a n i s ma n di n t e g r 砷e dt 1 1 e rt l l o u g h ta n d t h e o r i e sf 如ma n g l eo fp h i l o p h yt h o u g h t p r i n c p l e st ob ee m p e r 卸ds u b j e c t m i l i 诅1 ya 髓i 巧,e d u c a t i o n 锄da g r i c u l t u r e 柚d o n i ts t a i 托df o mu t i l i t a r i a l l i s m a n dp f a g m 缸i s mt h a lt h em l e ro fq i nc o u n t r yi n c o r p o r a t e dc u l t u r a lr e u r c 鼯i nq 1 u c u l t u r e ,跏c h 勰m o r a le t h j c s ,i n t 0q i nc u l t u ,w h i c hh a dq i nc u l t u r ch a v e b r e a k t h r o u g l li nt h el a t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 t h ep r a c t i c e so fc o m p 1 i n gt h eb o o ko fl vs h ic h u nq i uh a ds o m ef o l l o w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1 ) t a k i n ga d v a n t a g eo fj i x i aa c a d e m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 s ;( 2 ) s t r o n g l y p o l i t j c a iu t i l i t a r i a n i s m ;( 3 ) m u l t i v a r ;a t ea n do p e n n e s s t hp r o c e s sd i dn o ts t o pw h e n l vb u w e if c l l o w e r sd i s b a l l d e d e v e nt h o u g hq i n s h h u a n gb e l j e v e dt h et h e o r yo fl a w s c h o o i ,b u th ec a n n o tg e tr i do f r i o u si n f l u e n c eo fl vb u w e ia c a d e m i cg m u po n q i nc o u n t r y s oi n t e 鲫t i o nf o rq i l vc u l t u r ec o n t i n u e d f o re x a r n p j e ,q i nc u l t u r e m a d eu s eo fs o m ee l e m e n t so fq i l vc u l t u r ei ns y s t e mc o n s 仃u c t i o na n da d v o c a t i n g q j ni d e o l o 鳃 a f k rs h a n g y a n gr e f o m l ,q i nc u l t u r cb e c a m er l c h e ra n dh a di m p o r t a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 nt h ec o u 硌eo f s e c o n di n t e g m t i o nf o re a s tr e g i o n a lc u l t i l 他i tb c g a nt o b em a i n s n _ e a mc u l t u mf b mr e g i o n a lc u l t u 他,w h i c hs i g n a i e d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 q i n h a nu n i t e dc u l t u r ea g e 锄dh a d r i o u si n f l u e n c co nc h i n e t m d i t i a lp o l i t i c a i c u l n l r c k e yw o r d s :l vs h ic h u nq i u :q i nc u l t u r e ;q i l uc u l t u 他:c u i l u r a li n t e g r a t i o n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吕氏春秋,在史记中又称吕览,是一部有着独特文化价值的诸 子文献之一它成书于战国后期秦朝统一的前夜,为秦相吕不韦组织众多门客 编撰而成。刘向在七略中把它列为杂家的代表作之一司马迁给予其很高 的评价,把它与春秋、周易、 孙予兵法、 诗相提并论,认为其是。贤 圣发愤之作”。但是吕书的文献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很长时间里并没有受到应 有的重视,对其研究注疏相对较少,远不如其它先秦经典为多,东汉高诱的注 是为数不多的重要的注之一。这种冷遇一直到了清代乾嘉朴学兴盛之时才有所 改观。王念孙、俞樾、孙诒让、毕沅等朴学大师对吕书多有考据校正,其 中以毕沅的 新校正为代表。进入近代后,对于吕书的研究 成果迅速增多,仅专门的注疏专著就有几十部。其中,蒋维乔、杨宽、沈延国、 赵善诒合著的 汇校、许维通的 校译两本注疏具 有总结性的成就,影响较大;研究论文方面,胡适的读 、郭沫若 的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吕振宇的由 到 、杜国庠 的论 等文运用西方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析方法从成书过 程、派别属性、主题思想、影响地位等方面做了全新的讨论研究,打开了吕 书研究的新局面。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吕书的研究空前活跃, 在哲学思想、政治、经济以及包括天文、地理、医学、农业等在内自然科技领 域方面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王范之的遗著 研究、陈奇猷的 新校释、牟钟鉴的 与 思想研究等著作代表 了吕书研究的较高水平。 吕氏春秋是战国后期出现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文化巨著,它涵纳了众 多先秦文化的因子,是战国后期最高文化成就的代表作之一。吕书不仅具有 文化的时代性,而且具有文化的地域性。通过对吕书编撰过程、文化构成 和特点的分析,可以反映出战国后期秦文化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战国时期,齐、 鲁、三晋、秦、楚等地域文化在相互碰撞交流中繁荣发展,其中以齐鲁文化、 秦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都不同程度呈现了由地域文化上升为主流文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化的发展趋势。学界对齐鲁文化和楚文化研究较多,秦文化的研究则相对落后。 随着秦始皇兵马俑、睡虎地秦简等重大考古资料的发现,秦文化的研究才逐渐 受到重视起来。 但是秦文化不单是考古学的概念,而是一个涵盖了秦人、秦国及秦朝创造 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性概念。以往人们由于受传统“非秦” 思想的影响,对秦国及秦朝的文化状况多有偏见,认为秦国是“无儒”的国家, 秦朝是文化思想贫乏的王朝。实际上,秦文化不是贫乏单调的,也不能把“法 家文化”简单地等同于秦文化,秦文化同齐鲁文化等其它优秀地域文化一样也 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等特征,尤其是在战国后期秦文化的发展水平更是达到了 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一特点表现得更为充分。在战国后期至秦朝初建的这段历 史时期,秦文化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秦文化也由地域性的文化上升为主流的 , 文化,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文化形态,对中国传统社会影响至深。在这一过程 中,秦文化整合了齐鲁文化的大量优秀文化资源,丰富了秦文化的内涵。在以 往秦文化研究中较少注意到吕氏春秋的编撰与秦文化发展之间的重要关联。 在当今秦文化的研究中较多依靠考古学成就,在秦文化的研究中特别是揭开早 期秦人之密的研究中考古资料的运用弥足重要,但是要考察战国时期秦文化发 展的历史就不能离开对吕不韦编撰吕书这一重要文化实践的分析和相关文 献的利用。吕书是否反映了秦文化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否反映了秦文化成功 整合东方文化的文化实践,这一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探讨。吕书在秦文化发展 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本文试图通过对吕书的编撰情况和内容特点的分析, 探讨吕节与秦文化发展的联系,据此分析战国后期秦文化对齐鲁文化为乇 东方文化的整合现象。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吕氏春秋编撰目的和编撰群体的构成 ( 一) 撰书的政治文化目的 史记用精练语言记录了吕氏春秋成书的大致情况: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孟尝君,齐有平原君,皆下 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召致士,厚遇之,至食客 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辨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 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 古今之事,号日吕氏春秋”o 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直接动因似与四公子攀比争风相关。吕不韦 为相之时春申君、信陵君尚活在世,平原君、孟尝君去世未远。吕不韦为相始 于庄襄王元年( 前2 4 9 年) 止于缪毒之乱的第二年即始皇十年( 前2 3 7 年) 。 春 中君死于始皇九年( 前2 4 3 年) ,信陵君死于始皇四年( 前2 3 8 年) 。平原君死 于秦昭王五十六年( 前2 5 1 年) ,孟尝君去世时问没有确切记载,也当在田单复 国( 前2 7 9 年) 后去世,距吕不韦为相时有仅二十年左右。四公予活动的历史 时间与吕不韦是相近的,吕不韦登上相位之时,当是战国四公子纳士声誉正隆 之际。吕不韦招揽大批学者门客受到四公予的直接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但吕氏春秋的编撰成书不是简单地博取虚名,它有着强烈的政治文化 目的。而要理解吕不韦编撰吕书的深层动因,就不能不分析吕书编撰 的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传统的社会秩序发生了深 刻变革,各种新旧社会因素相互激荡碰撞,在众多社会裂变中一种新的社会形 态正孕育形成。战国中后期,各个诸侯国的封建化改革基本上都已经不同程度 上完成了,秦国的商鞅变法虽然较晚,但是其封建化改革最为彻底,国力由此 迅速强大起来。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更加频繁激烈和旷日持久,逐 渐形成了秦、齐、楚三强并立的格局秦国在不断的兼并战争中屡屡取胜,逐 。司马迁;史记h 不市列传 o 司马迁;史记a 嘲年收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渐居于军事强国地位,不断蚕食魏、赵、韩、楚等周边国家,打击削弱东方的 劲敌齐国。吕不韦登上相位之时,秦国已经占领了魏国的河西之地,据有了富 饶的巴蜀之地,攻占了楚都成郢、鄢一带,秦国已经显现了并吞诸侯统一六国 的大趋势。文化上,百家争鸣方兴未艾,各种思想学说竞相争锋,同时,齐鲁 文化、秦文化、楚文化等地域文化走向成熟繁荣,并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 齐国仍为战国时期重要的文化中心,但是齐滔王后期由于穷兵黩武齐国曾一度 被燕国领导的六国联军所破,稷下学宫遭到重创,稷下学者逐渐流散各地。战 国时期,秦国的制度文化、器物文化已经和中原诸侯国家已经不相上下,但是 其观念文化仍较为落后,这一局面到了战国后期开始有所转变。随着秦国国力 不断强大,东方众多文士纷纷西向入秦,“诸侯之士,斐然争入秦”。儒墨名 法阴阳等家思想都开始在秦国出现,特别是齐滑王亡国之后稷下学派诸多学者 四处分散,部分学者就到了秦国。秦国在统一的前夜迎来了一次文化上的繁荣。 吕氏春秋正是成节于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背景之下,成书于正全面走 向繁荣强大的秦国。据此我们可以从吕不韦与战国四公予的比较入手,分析吕 不韦编撰吕书的政治文化目的了。 战国时期“养士”成风。王公大臣纷纷不惜重金高位招纳贤人高士。前面 提到的战国公予就是其著名的代表。可以将其与吕不韦养士行为稍作比较。 相似之处: 1 、皆身居高位。吕不韦与四公予都曾官至相位,并且四公子中除春申君外 其他三位都是诸侯国的公室公了,位高权重。孟尝君曾为齐、秦、魏的相国, 在魏国为相的时侯曾一度参与了魏国与秦、赵、燕联合灭齐的重大军事行动。 平原君在赵国多次为相,“平原君相赵惠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 。春 申君为楚相时,曾具体领导六国合纵攻秦的行动。信陵君为魏相时“帅五国之 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军,秦军不敢出”。 吕不韦为相十三年,攻取了三晋地区大量城池,设立东郡,将国界线又向东推 进了一大步,灭掉了东周政权。可见,他们五人皆身处诸侯国政权的高层,在 风云变幻、列国争雄的舞台上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i f ) 9 司屿迂:上u 平原肃虞卿列传) 4 司屿迁:史记魏公子列化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养士规模庞大,门客数量众多。史记中有载: 信陵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一其富贵骄 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 孟尝君:“其食客三千人,邑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 春申君:“春中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平原君:“诸子中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数千人”。 吕不韦:“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召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o 他们招徕豢养的门客数量都多达数千人,规模空前,可见当时养士之风的 盛况。 但是吕不韦的养士行为与四公子相较又有着一些相区别的特殊之处: l 、吕不韦不仅是拥有一般的相权,而是把持着秦国的军政大政。庄襄王在 吕不韦帮助下登上王位后便奉其为相,后不久去世,继任的赢政年龄尚幼,一 切政事都委于“仲父”吕不韦。吕氏掌权有十三年之久。四公予虽然位高,但 是并没有独掌所属诸侯国权柄,并且几乎都受到了自己国君的制约和猜忌。相 比较而言,独掌秦国大权的吕不韦招徕士人更具影响力,再加上他对“学术” 的推崇,其招纳门客的规模和影响非一般的公子、权贵能与之匹敌。 2 、吕不韦的门客中以文吏群体和文史为主 ,文化素质较高。四公予的门 客中多为辩士、勇士、游侠。以孟尝君为例。孟尝君招徕的宾客中多有亡命之 徒、游侠。“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太史公 日: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臼孟尝君 招致天下任侠,奸人人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他们不仅拥有鸡鸣狗盗的江湖 技艺,更是任侠使气、好勇斗狠。还有一例,可见孟尝君宾客德行。“孟尝君 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日:始以薛公为魁然 也,今视之,乃渺小丈夫而。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 遂灭一县以去。”回一言受辱,竟然屠戮了赵国的一个县。显然围绕在四公子身 4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 o 司马迁:生记盂尝君列传) o 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 o 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o 司马迁:史记h 不1 ;列传) 冉在文章f 一节“h 氏春秋) 的编撰群体”巾有详细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o 司屿迁:史记盂尝君列传 o 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边的门客,多有鸡呜狗盗之徒、任侠使气的侠客。与之相区别,吕不韦的门客 群体是则以文化素质较高的文吏、文士群体为主。他们一部分是为吏多年谙熟 法令律文的胥吏文官,一部分是来自于齐鲁之地的儒生学士,多是诸子大家的 后学;他们都从不同方面代表了战国后期文化发展的较高水平,吕氏春秋所 取得的辉煌文化成就即是明证。 当时,养士是权势阶层的风尚,而著书立说则是士人的风尚。战国时期各 家各派的思想家为宣扬自家学说竞相著书立言,因此在很短的历史时期就迅速 涌现了大量文献,传世至今的诸予之书便多是这一时期汇编成书的。吕不韦要 赶上这个时代的两个风潮。他期望成就管仲般的丰功伟业,对年纪尚幼的赢政 自称“仲父”,对外不断开疆拓地;他有了“武功”还要“文德”,而招徕大批 贤能智士、编写一部宏大的文化典籍是再好不过的形式。吕书写就之后,“布 威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这都明白 地证明了吕不韦撰书的个人目的:成就吕氏的盛名,巩固和增强自己在秦国的 权势。但是作为秦国统治者代表的吕不韦,其编撰典籍的目的不可能仅局限于 一己之私,吕书的编写有着更为深远的考虑在内。前面提到,此时的秦国正 处于迅速强大即将统一六国的的重要阶段,版图和政治上的统一即将成为现实, 但是在文化上秦国能否征服东方六国文化,以及政治上如何实现统一帝国建立 后统治的长治久安,这是摆在秦国统治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长期以来秦国 被东方诸侯国蔑称为“戎狄”、“虎狼之国”,在文化上相对落后于东方诸侯国。 秦国在即将统一六国之际面l 临着一场严峻的文化挑战。 因此,吕不韦编著吕书深层的政治文化目的在于:改变秦国较为落后 的文化局面,着眼于秦国发展的长远大计,为即将统一的秦帝国做思想理论的 准备和思想文化的资源。这一迫切的愿望日的具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并决定了整部书具有了浓郁的政治功利色彩。 ( 二) 吕氏春秋编撰群体的两种类型构成 吕氏春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由吕不韦门下的上千门客著录而成, 内容恢宏万千,包容了众多百家之说。如此规模的鸿篇巨著不是少数人在短时 。司屿迁:史记吕不市列传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间能够完成的,参加 吕书编写的人数应相当可观。但哪些人具体参加了编 撰却由于历史文献的阙如不能详知,然而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对已知的吕不韦几 名门客和对吕书的内容分析,窥知吕书编撰群体构成的一些情况。 在吕书序意篇中,有“良人”向吕不韦请问十二纪一节。吕 不韦应答良人日: 。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 为民父母盖闻古之清世,是法天地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 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 不可无所遁矣。 这是书中唯一记载吕不韦言论之处。“良人”,高诱注为“君子”,俞樾注为 “乡大父”,章炳麟注为“良家予”,陈奇猷注为“男子之尊称而广为用耳”o 。 “良人”只是对人的一种尊称,而非一个人的确切名字。序意篇在全书中具 有重要地位,实际就是全书的序言,集中阐述了该书编撰的主导思想。然而它 却又残缺了,窜入了一段毫无关联的青拜、豫让相友的故事,但是我们还是能 从良人向吕不韦征求编撰吕书的指导思想一事推断,良人似是吕不韦门下 具体负责编撰事宜的人员。 在吕不韦众多门客之中,姓名可考的仅有李斯、司空马、甘罗等为数不多 的几人。 李斯,楚国人,少时为郡小吏,后从苟子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 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他到秦国后不久就做了吕不韦 的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拜长史,复拜客卿,官至廷尉,以至到了秦 始皇称皇帝位时被尊为丞相。 李斯是法家的著名代表人物,是个法家理论的实 践者。他有一篇著名的谏逐客书,文字犀利精练,以秦国先公史事为证,以 昆山之玉、随和之珠等宝物不产于秦而用于秦为喻,观点水到渠成,可见其文 采斐然,卓越见识。这也是吕不韦对其欣赏有加,把其任为郎官的原因所在 王范之先生认为吕书中的 新校释 ,第6 5 7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版 o 司马迁t 史记李斯列传 o 王范之:吕氏春秋研究,内蒙古大学m 版社1 螂年版,第l 页 1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 ”。而在 察今文中“不法先王之法”、“因时变法” 的丰张与李斯的言论观点和语气不谋而合,应该是出自同一人笔下。正如郭沫 若先生认为的那样,李斯颇为吕不韦所重用,在吕氏春秋的选辑上他一定 是尽了力的。 战国策中还记载了一个司空马,他曾为秦尚书职。吕不韦失势后出走 赵国,而司马空不弃其义,追随左右。司马空曾对赵王说,“文信侯相秦,臣事 之,为尚书,习秦事。” 可见,司马空当是吕不韦的忠实门客,而且曾为秦国 官吏。 在吕不韦的门客中还有位少年俊杰一甘罗。甘罗是曾为秦相的甘茂的孙 子,“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他出使赵国,以与其 年龄难以相符的外交权谋不费一兵一卒取得了燕赵的十六座城池,令吕不韦 刮目相看,被封为上卿。司马迁评价他为“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 士也”。o 在这几人之中传世文献关于李斯的记载相对较多,其所居职位也最为显赫。 李斯少年为小吏,后为求禄位从苟子学帝王之学,学成之后到了秦国,历任郎 官、长史、廷尉,属于典型的文吏。司马空曾为秦尚书职,尚节属少府,丰法 书,亦属文吏。甘罗因辩才出众拜为“上卿”,也同样属于这一群体。虽然在 现有文献中很难找到他们参与编写吕节的材料,彳u 是如李斯这般有才学和 能力的文吏群体是吕不韦门客集团的重要成员,也就不可能被排除在吕节 编写这一重要文化工程之外了。 可见,“文吏”群体是吕书编撰队伍的重要力量。他们既是吕不韦的门 客,也是拥有权力和爵位的在朝官吏,是秦政权中吕不韦政治势力的中坚力量。 我们也可以从其门客的地域身份来分析撰节群体的构成特点: 吕不韦的门客多有秦晋之人。 “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 。司屿迁:史记秦始璺木纪) 。郭溶若:l 批判1 5 ,东办“ 版社,1 9 9 6 年版第“7 页 。战l 目策妊策血 。司屿迁:史虻悸艰干什茂列传 。司屿迁:史记棒吼子忖茂列传) 杜佑的通典毋:官叫) 有:“妊时少府遣史叫人,在殿巾土发1 ,渭之尚饽尚主也豢尚1 5 人 歪分曹名”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六百石以上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一下不临,迁,勿夺爵”国 从司马迁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这批被处置的门客主要为秦晋之人。阎步克 ,先生据此认为吕不韦的门客舍人除秦人之外,主要为“晋人”。杨宽先生也认 为吕不韦的宾客三千人为秦晋之人,( 吕不韦) “招徕三晋和秦的宾客三千人, 忙助他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计谋策划,以便完成统一大业。”国从秦始皇对他们不 同程度“夺爵”、发配的惩罚可以明显看出这一部分秦晋之人主要是拥有爵位 和俸禄的官吏,即属于文吏群体。缪毒事发后吕不韦受到牵连,秦始皇“欲诛 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也不得不“不忍致法”; 秦王十年十月,吕不韦被免掉相职贬往河南,“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 信侯”固。成年后的秦始皇和吕不韦矛盾逐渐激化,秦始皇欲除之而后快,但 是又不能不有所顾忌。可见吕氏集团势力影响力所在,而拥有爵位和官职的秦 晋门客当是其中坚。他们在吕不韦众多门客中占有相当比例和重要的地位,这 也正是秦始皇为稳固自己的地位而不遗余力清除吕不韦在朝势力的原因所在。 在吕不韦门客中有大量秦入门客的存在,学者对其关注不多。这些本土的 门客当以谙熟法令条文的文吏为主,即人们常说的“刀笔吏”。 秦国具有发达的文吏制度。它不仅积极大量任用外来“客卿”直接为其服 务,而且也很重视本土官吏的培养。“法治要求以训练有素的文吏为其基本 承担者。秦国为吏员的培训和铨选,建立了周密的制度。”。秦素有成熟的“以 吏为师”的学吏制度。 商君书定分中有:“为置法官,置主法之吏,以 为天下师,令民无陷于险危。”吕不韦的门客司马空就曾“少为秦刀笔以官,长 而守小官”o 。所谓“少为秦刀笔”,可能就是他少年时期经历的一种官吏培训 的“实习”教育,从而在吏治实践中学习和成熟,成长为合格的官吏,以至成 年时候才能“为尚书,习秦事”。1 9 7 5 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后,丰富了 人们对秦制的认识,弥补了文献的不足。秦简中的秦律十八种内史杂有 “史子”、“学室”的记载。“史子”,据张金光先生考证为“史的学徒弟子”,“学 。司马迁:史记秦始皂本纪) o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北京大学f 版社,1 9 年版,第2 5 8 贞 。杨宽:h 不韦和 h 氏春秋,新评t 复旦大学学报l ,1 9 7 9 年第5 期 。司乌迁:史记吕不韦列传 o 阎步兜;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北京大学出敝社1 9 9 6 年版。第2 3 4 页 o 张会光:论秦议的学史制度 ,文坐哲 1 9 甜年第1 期 o 战f 1 4 策秦镱五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室”是培养文吏的学校。学校培养出培养“史予”使之成为合格的。内史”等 官。“史是各级政府机构里以文书、档案、书记为务的吏员,史令史 的职务除了做行政行刑狱文书工作外,尚兼教授训练这方面的弟子。以 吏为师的吏恐怕就是指的这部分史令史之类的人,至少包括这部 分通行行政文书档案等项业务的人。”o 李斯就曾为长史一职,而其类似职务却 不是后世所设的那种纯粹的史官。睡虎地十一号墓主人“喜”就曾经为“史”、 “令史”等官。陪葬的文书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 法 律答问、为吏之道等几乎都是记录吏事,具有官吏学习教材的性质。在秦 律杂抄中有除弟子律条:“当除弟子籍不得,置任不审,皆耐为侯( 候) 。 使其弟子赢律,及治( 笞) 之,赀一甲;决革,二甲。”。学吏弟子有专门的弟 子名籍,学习结束后如果任用保举不当,吏师也要受到惩处;并规定吏师役使 弟子不能超出法律的规定,不能笞打弟子。学徒弟子还享有免除服兵役的特权。 秦简中有惩处为了逃避兵役而去做学吏弟子的律条:“县毋敢包卒为弟子,尉赀 二甲,免;令,二甲。”。学吏教育的丰要内容为明习法令吏道,培养的模式是 学徒式和学校式教育相结合,培养的目的就是向国家官吏体制输送文化水平较 高谙熟法律文本和执行的大量文吏,直接为帝国机器的运转服务。 在这种相对发达的文吏制度下,秦国并不尽是“喜用别国人”、“固以客兴”固。 在秦国的官僚体系中,秦人还是占有相当比重的。由此看来,类似司马空这样 秦国本土的文吏群体同样是吕不韦门客的重要组成部分。“秦入六百石以上以上 夺爵,迁;五百石一下不临,迁,勿夺爵。” 秦始皇如此严厉惩罚私祭吕不韦 的秦人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在吕不韦的丰要门客中,一部分来自秦晋之地,一部分来自齐鲁之地。来 自齐鲁之地的门客多是儒生文士,与稷下学富有着密切的关联,他们中的多数 是稷下学者的后学之士和学生,同样是吕不韦门客群体的重要成员。在吕氏 春秋编撰队伍中来自齐鲁之地的稷下学者应该占了较大比重。 吕书部分内容与稷下之学存在明显的渊源关系。据刘蔚华、苗润田先 。张金光:论誊议的学史制度 文史哲 ,1 9 8 4 年第l 期 o 睡虎地豢墓竹简) ,文物 i j 版社,1 9 7 8 年版 。睡虎地泰墓竹简 ,文物:i :版社1 9 7 8 年版 。洪亮吉:更生斋文甲集卷二,春秋f + 论春秋惟秦陶不用i 司姓而捍崩删国人论 o 司马迁:史记鬃始皂奉纪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合著的稷下学史一书考证,“在吕氏春秋的一百六十篇文章中,至少 三分之一篇与稷下学有关”该书分三种情况详细表述了吕书的篇目与稷下 学的关系:o 第一,文中标明引稷下学者之说或论稷下先生之事如执一中“田 骈以道术说齐王”等; 第二,采稷下学者之文如贵因:。如秦者立而至,有车也;适越者 坐而至,有舟也秦越,远途也;诤立安坐而至者,因其械也”此文采自 慎子:“行海者,坐而至越,有舟也;行陆者,立而至秦,有车也秦、 越,远途也,安而至者,械也”。; 第三,发挥稷下学者之论如阴阳五行之学十二纪的纪首也就是在管 子的幼官及四时,五行篇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发挥而成的 吕书中很多思想内容与稷下之学存在密切的关联,吕不韦的门客中必 有部分来自于稷下学宫的学者和文士,这已经在学界得到普遍认同。从成书的 时代背景来看,战国时期齐国为学术繁荣的中心所在,众多流派的思想家学者 云集于此,稷下之学繁盛一时。在齐一度亡国后,稷下学者流散各地,一部分 就来到国力强盛的秦国以期施展自己的抱负。在吕不韦招徕三千门客中,必定 有相当数量的稷下学者和他们的学生。他们继承了稷下学宫的学术传统,将稷 下之学的思想成就传播到了国势如日中天的秦国。他们多以“不治而议论”的 文士为主,儒、墨、道、法、阴阳、纵横等诸家尽在其中。 由此可知,吕不韦门客的群体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为倡言“学 术”的文士类型,一为熟知法令吏道的文吏类型。这两部分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文士特别是其中的辩士、策士可以进言献策的形式立功而得以加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