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机制与理念.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机制与理念.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机制与理念.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机制与理念.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机制与理念.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飙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洳删瞪镌碰蟋翩的 指导下进行独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人严格遵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 试行)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文不含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武汉音乐学院或其它教 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日期:叩。i年歹月,日 日 期:z 一占年厂月,d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文作者完全了解武汉音乐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武汉音 乐学院有权保留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硕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武汉音乐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掘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 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二r ) 论文作者签名:氆、豸 导师签名嚎各 日期:咿d 年了月,。日 玩日 期: 2 和占年 f 一月7 曰 ,车 豸p 竹、和 名名 签签 者师 怍 丈 沧导 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陈芳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机制与理念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手段、方式、方法以及在这种传播形态下 呈现出的音乐特性,并且从审美的角度来剖析大众的音乐审美取向及音乐的功能 与价值等问题。文章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引论部分主要包括对电子 时代音乐传播研究现状的综述,对研究目的、方法、范围的介绍等内容。以往对 于电子时代的音乐传播的研究,大多只是侧重某一方面来分柝,或媒介研究或审 美考察,因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电子时代的音乐传播从机制、特性、 理念三个方面进行统一考察,并且根据音乐呈现出的这些现象,提出自己的一些 观点和看法。 本论第一章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机制”。本章主要结合电子传媒发展的 历史过程,根据不同媒介的传播机制,进而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并且,将现代 电子传播与传统口头传播相比较,剖析在不同时代的传播机制下,所产生的不同 的传播模式与效果。 本论第二章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特性”。文章结合有关数据统计资料以 及现今音乐现象,深入分析电子时代音乐的商业属性、批量化生产的产品结构以 及瞬间传递音乐的传播方式,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本论第三章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理念”。笔者结合第二章的研究结果, 从音乐的特性中洞察大众的音乐审美取向,并且对音乐传播者们深入研究,分析 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与理解,他们采用怎样的传播方法,按照怎样的原则,达到怎 样的目的以及所产生的后果与影响。最后,笔者提出应以乐观、积极地态度去面 对电子传播媒介为音乐带来的利与弊。 结论部分为本文的研究价值及意义。 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陈芳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机 与理念 英文摘要 t h i sm a j o rs t u d yo fe l e c t r o n i cm e a n so f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e r am u s i c , f o r m s ,m e t h o d sa n df o r m so f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t h a th a v ee m e r g e di nt h em u s i c c h a r a c t e r , a n da e s t h e t i c p e r s p e c t i v e f r o mt h em u s i c a la e s t h e t i c o r i e n t a t i o na n da n a l y z et h en l a s sf u n c t i o na n dv a l u eo fm u s i c t h ea r t i c l e c i t e db yt h et h e o r y ,t h et h e o r ya n d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so ft h r e ep a r t s f r o m t h em a i np a r to ft h ee r ao fm u s i c i n c l u d i n ge l e c t r o n i c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o f r e s e a r c ho nt h es t a t u so ft h es y n t h e s i so fr e s e a r c hp u r p o s e s ,m e t h o d s , s c o p ea n dc o n t e n to ft h ep r e s e n t a t i o n f o rt h ep a s te r ao fe l e c t r o n i cm u s i c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o fr e s e a r c h ,m o s t l yf o c u s e do no n l yo n ea s p e c tt oa n a l y s e , o rm e d i as t u d i e so ra e s t h e t i c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t h ea u t h o ro ft h es t u d yi n t h ep r e d e c e s s o r s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e l e c t r o n i ce r am u s i cf r o mt h e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 ,i d e n t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a s p e c t so ft h et h r e e u n i f i e di n s p e c t i o na n dm u s i cs h o wb a s e do nt h e s ep h e n o m e n a ,p u tf o r w a r d s o m ei d e a sa n dv i e w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o ft h e ”e l e c t r o n i ce r am u s i c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s t h i sm a j o r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h i s t o r yo fe l e c t r o n i cm e d i a , a c c o r d i n gt ov a r i o u sm e d i a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 s a n da n a l y s i so f t h e i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m o r e o v e r 。m o d e r ne l e c t r o n i c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w i l lb e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r a d i t i o n a lo r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sa td i f f e r e n tt i m e sa n d h a v ed i f f e r e n tp a t t e r n so f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w i t ht h er e s u i t s 。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o ft h e ”e l e c t r o n i ce r am u s i c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i d e n t i t y ”t h ea r t i c l e i nt h ec u r r e n td a t aa n ds t a t i s t i c so nt h e p h e n o m e n o no fm u s i c ,m u s i c d e p t ha n a l y s i so ft h ec o m m e r c i a la t t r i b u t e s o ft h ee l e c t r o n i ca g e ,t h ep r o d u c t i o nv o l u m eo ft h ep r o d u c tm i xa n dt h e i n s t a n tt r a n s m i s s i o no fm u s i c ,a n dt op u tf o r w a r dm y s e l fv i e w sa n d p e r c e p t i o n so ft h e s ep h e n o m e n a 2 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陈芳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机制与理念) c h a p t e ri i io ft h i st h e o r yf o rt h e e l e c t r o n i ce r am u s i cs p r e a d i d e a s t h i s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w oc h a p t e r sf i n d i n g sf r o mt h em u s i cc h a r a c t e r , i n t op u b l i cm u s i ca e s t h e t i co r i e n t a t i o n ,a n dt ob r i n gt h e i rm u s i ci n d e p t h r e s e a r c ha n da n a l y s i so ft h e i rm u s i ck n o w l e d g ea n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e y u s ew h a tm e a n so fc o 砌u n i c a t i o n ,i n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t h ep r i n c i p l e so fh o w t oa c h i e v et h eo b j e c t i v e sa n dh o wt h ec o n s e q u e n c e sa n d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i n a l l y ,t h ea u t h o rs h o u l db es u b m i t t e dt oo p t i m i s m , ap o s i t i v ea t t i t u d e t of a c et h ee l e c t r o n i cm e d i at ob r i n gt h ea d v a n t a g e sa n ds h o r t c o m i n g so f m u s i c 。, s o m eo f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so ft h i sr e s e a r c hv a l u e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 3 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陈芳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机制与理念 引论 电子时代的音乐传播:一种是指利用各种电子技术和设备,通过声音、机械 能量的转换来刻制相应的音纹,以实现对音乐直接记录和“还原”;另一种是指 通过媒体( 电台、电视台) 发送的电磁波为载体来进行传播的方式【l 】。进入电子 时代,由于一系列新的传播方式的介入,使得音乐的传播速度和规模达到了前所 未有的程度,不仅推进了本地区、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而且促进了地区、民 族之间的音乐交流。但是,正是这些新的传播方式的介入,必然导致音乐具有了 新时代的特质,音乐不再是以往单纯的抒情言志的情感交流,而是融合了市场、 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复合体,对于音乐出现的这些转变,引起了学术界许多学者、 专家的关注。 据笔者调查与资料显示,目前对于电子时代的音乐传播进行研究的论文不乏 少见,但是大部分的文章还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只有曾遂今先生著有中国 大众音乐一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2 】一书比较深入地探讨过。曾 遂今先生将古往今来的传播形态分为音乐的自然传播形态和音乐的技术传播形 态。在音乐的技术传播形态的介绍中,一一分析当今电子传播媒介在传播过程中 的传播模式、特点以及现状。对于大众音乐的商业属性与传播特点进行了深入研 究。此书也是目前所见对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研究最为全面的一本专著。 此外,还有一些文章侧重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电子时代的音乐传播,如赵志 安、黄健君试论电视音乐的传播特性【3 l ,文章主要以电视媒介作为专题性研 究,分析音乐在电视传播中所具有的特质。庄元音乐传播技术的飞跃从模 拟到数字【4 】,文章主要介绍音乐传播技术的发展过程,从原始的音乐传播一 音频记录技术的诞生,再到音乐传播技术的飞跃从模拟到数字,显示出传媒技术 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了音乐传播和发展。张巨斌音乐文化的传播形态 5 j 作 者将人类音乐传播分为自然传播形态和技术传播形态,在技术传播形态中分别介 绍了电子传播媒介的传播模式与特点,与曾遂今先生的观念如出一辙。这些文章 都是从传播媒介来考察音乐的传播现象。 还有从音乐的商业属性来研究电子时代的音乐传播,如周洪雷著有音乐市 场营销及案例分析【6 】,此书运用市场营销学的原理加以解释和阐述,通过个案 4 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陈芳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机制与理念 分析,归纳出音乐市场营销的基本规律,揭示音乐与市场的关系及商业属性庄 元试论音乐的商品属性 c 7 】,作者将音乐的商业属性分为三种类型,非商品性 音乐、准商品性音乐和商品性音乐。并对这三类音乐的发展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 再有从文化审美的视野考察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现象,如曾田力大众传播 媒介中的中国音乐文化嘲,文章主要分析在现今大众传媒强势的传播效益下, 对当代中国音乐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以何种态度来面对危机。张弛文化工 业时代的音乐传播【9 】作者从音乐传承、音乐生产活动和音乐审美三个方面论述 了电子媒介给音乐传播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阐明在文化工业操纵下音乐传播的 必然趋势所在乔艺 试论大众文化的审美特质【l o l ,作者认为大众文化作为 t 社会文化的重要分支,其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大众文化包括大众音乐与社会 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应是和谐统一的,它具有自己的审美价值 体系,应被纳入国家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推动国家文化的发展。 除上述列举文献外,有关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研究的文章还不断见诸于学术期 刊中,这些文章或是属于资料性的介绍,或是关注研究某一方面,笔者尚未发现 一篇对电子时代音乐传播进行整体研究的文章。笔者试图将尽可能搜集到的资 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将电子时代的音乐传播视为一个动态的传播过程, 从机制到理念,考察传播中每个阶段的特点,无论是传播媒介的特点还是传播理 念的标准,因此文章分为传播机制、音乐特性和传播理念三个方面进行统一研究, 并且对于这些现象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许多学者在谈到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特点时,首当其冲指出其商业性笔者 认为商业属性只是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特点之一,它与音乐商品的生产结构是紧 密相关的此外,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传播速度,这也是与传统传播之间质的 区别。因此,笔者将结合音乐的商业性功能与音乐商品的生产结构,及瞬间的传 播方式三个方面,来更加深入地探讨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特性 再次,有学者认为中国音乐文化的现状是一种危机,几千年文化传统的华夏 民族所创造的音乐文化正遭受无比强大的大众传媒的冲击,对于当今音乐现状持 批判的态度。而笔者则认为,对当今音乐应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才是使音 乐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前提基础, 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陈芳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机制与理念, 笔者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力求掌握所有涉及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资料。除 了查找音乐类的文章以外,还搜集了有关电子传媒发展史的相关资料,唱片发展 史、无线电广播发展史、电影发展史、电视发展史等等,查阅了相关书籍和网络 资料。文章用还运用了传播学中媒介研究、受众分析等研究方法,参考了李彬著 传播学引论、胡正荣著传播学总论、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著, 曹书乐译 第一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礼2 0 0 0 年版,第1 9 9 页。 | 1 3 1 人类步入嘲i - 的语音通信时代,参考消息2 0 0 0 年2 月l o 日。 1 1 4 1 参考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一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0 0 3 年版, 第2 6 0 贞 删托马斯英奇编:美国通俗文化简史,任越等译漓江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2 6 6 页。 1 1 6 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一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插,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 2 6 8 页 1 1 1 1 同,第2 6 9 页 i m l 南帆著李陀土编:双审视域一当代电子文化分析 ,江苏人民山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1 8 贞。 l i l l 参考曾遂今:中国人众音乐一人众音乐文化的礼会历史连接与传播,北京广播学院i f ;版社2 0 0 3 年版 第2 7 9 页 1 2 口l 卿上第2 8 2 页 1 2 町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一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舨社2 0 0 3 年版,第 2 8 5 页 嘲徐槔魁主编:世界传媒概览,重庆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8 8 页 1 捌f n j 【2 i l 第2 8 7 厦 1 2 l 劳伦斯格罗斯伯格:( m t v :追逐( 后现代) 明星,赵国新译。罗钢校:罗铜,刘象愚主编:文化 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4 2 2 页 嘲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一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杜2 0 0 3 年版,第 2 8 9 页 1 2 qh t t p 1 w w w t a i s h a , o r g u s a e n t e r t m n m e n t m d e xh t m 鲫州可文编著:中两方音乐通史提要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杜2 0 0 0 年9 月第一版,第9 0 页。 1 2 t l 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一大众爵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 3 0 3 页 嗍南帆著李陀主编:双毳视域一当代电予文化分析,江葬人民 u 版竹2 0 0 1 年版,第1 2 4 页。 i 划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一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 3 0 4 页 o i l 参考曾遂今中国人众音乐一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0 0 3 年版 第3 0 5 贝 p 习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一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 2 3 7 页 武汉寄乐学院研究生硕t 学位论文 陈芳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机制与理念 p q 阿e 第2 3 8 页 【州郑荣远:音乐传播与科技进步,赞钟,2 0 0 5 ( 4 ) 第3 页。 p s i 问f 3 2 】第2 5 0 负 3 6 1 乔治萨杜尔:电影艺术史 ,徐昭、陈笃枕泽中国电影出版牡1 9 5 7 年版第1 7 9 页 p 1 曾遂今:中国大众暂乐一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 3 3 3 贞 p s if n j 上第3 3 5 贞 i , 9 1 赵文江:我目录音制品进出口贸易概况( i - - ) ,人民音乐1 9 9 4 年第l o 期 n 川才华:音像业的前途:转变政府管理职能人民音乐1 9 9 5 年第8 期 h 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北京广插学院出版社2 0 0 3 年版 第3 3 8 页 1 4 2 1 刚l :第3 3 7 页 1 ”i 例 :第3 3 7 页 1 州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第1 5 9 页。三联书店1 9 9 2 年版 姚文放;当代审荚文化批判山东文艺出版社1 9 9 9 年i o 月第一版 忡l 【法】贸克嗣达利著束索凤翁桂堂译t 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 , 上海人民出版桂2 0 0 0 年 h 刁曾田力: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中国音乐文化, 第二届全困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 0 0 5 年5 月 第1 7 4 负 1 拈1 乔艺;试论大众文化的审美特质齐鲁艺苑) 2 0 0 3 年第1 期,第6 5 页 p 卅沃尔斯托夫,艺术与宗教,工人出版社1 9 8 8 年,第3 3 贞载姚文放:当代审美文化批判) ,山东文 艺出版社1 9 9 9 年1 0 月第一版 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0 0 3 年版 第3 6 2 页 p 1 1 庄元:音乐传播技术的飞跃从模拟到数字,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音乐与表演版) ,2 0 0 2 年第4 期,第2 1 贞 【,2 1 姚文放:当代审美文化批判,山东文艺出版社1 9 9 9 年l o 月第一版,第1 0 0 页 1f 安忆:心灵世界 第3 5 2 - - 3 5 3 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 l 堋【英1 多米尼克辐特里纳蒂著、周宪许钧主编:通俗文化理论导论,商务印书馆出版2 0 0 1 年版 第7 5 页 嗍民族膏乐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1 9 7 9 年5 月,第7 l 2 页 州了杰,廖国伟等著:艺术与审美的当代形态,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 唧李彬;传插学引论 。新华心版社2 0 0 3 年增补版,第2 2 1 页 【蚓姚文教:当代审美文化批判,山东文艺出版社1 9 9 9 年i o 月第一版,第2 5 4 页 p 町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德;何谓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文化与荚学 第4 6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9 2 年;版 1 州采样瑞:大众音乐传插学的教学与研究 ,黄钟2 0 0 3 年第2 期,第1 5 页 ”1 h t l p :w a mb l o e c h m a c o m 2 4 3 2 5 5 1 h t m l 器h 鲥t t t 文p 放1 w a i n b 当l o 代g c 审h i 美n a 丈c o 化m 批2 4 判3 2 5 ,5 l 山h t 东m 文l 艺出版社 年 月第一版,簧2 5 5 页1 9 9 91 02 5 5 删姚文教,当代审美丈化批判t 山东文艺出版社 年 月第一版,篝 1 6 4 1 引自张弛:文化工业时代的音乐传播,第二届全国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论立集2 0 0 5 年5 月转 载著启蒙辩证法哲学段片,上海人民出版杜,2 0 0 3 年2 月第1 版第9 6 页 i 哪赵击安:谈大众音乐传播中的。把关人 人民音乐 2 0 0 3 年第8 期,第3 8 页 i 删序兀:论音乐的商品属十字与发展策略 ,南京岂术学院学报( 音乐及表演版) 2 0 0 0 年第4 期,第2 2 贞 鲫周洪雷:音乐市场营销及案例分析) ,上海音乐学院出敝社2 0 0 4 年版,第1 1 1 页 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陈芳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机制与理念) 参考文猷 著作: 1 、中国人众音乐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曾遂今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0 0 3 年版 2 、传播学总论胡上e 荣桊北京广+ 插学院出版社2 0 0 3 年版 3 、音乐商业的秘密宗晓军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 0 0 0 年版 4 、音乐社会学概论曾遂今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7 年版 5 、传播学引论李彬著新华出版社2 0 0 3 年增补版 6 、双重视域一当代电子文化分析南帆著李陀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舨 7 、当代审美文化批f - , j ) 姚文放著 山东文艺出版社1 9 9 9 年版 8 、书写文化英雄一世纪之交的文化研究戴锦华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版 9 、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法】贾克阿达利著宋素风翁桂堂译上海人民出 版社2 0 0 0 年版 1 0 ,艺术与审美的当代形态王杰、廖国伟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 1 1 ,大众文化叶志良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 0 0 4 年版 1 2 、大众文化与传媒陆杨、王毅著上海= 联书店2 0 0 0 年版 1 3 、音乐社会学概论曾遂今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7 年版 1 4 、音乐市场营销及案例分析周洪雷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 0 0 4 年版 1 5 、 媒体竞争论杨、蔡尚伟编著四川民放出版社2 0 0 1 年版 1 6 ,启蒙辩证法【德】阿多诺著重庆出版社1 9 9 0 年版 1 7 、文化工业再思考【德】阿多诺著w * c u l s t u d i e s c o m 1 8 、大众传播理论【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著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 社2 0 0 4 年版 1 9 、通俗文化理论导论【英】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著周宪许钧主编2 0 0 1 年版 2 0 ,大众的反叛【谣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著刘训练佟得志译吉林人民出版社 2 0 0 4 年版 2 1 、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美】约翰费斯克等编撰李彬译注新华出版 杜2 0 0 4 年版 2 2 、( t h eo y n i c so f 阳s sc o 咖u n i c a t i o r r 啪e d i ai nt h ed i g i t a la g e 约瑟夫r 多 米尼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 2 3 、m e d i ah o w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m e d i a :c u l t u r e ,a n d t e e h n o l o g y j o s e p hs t r a u b h a a r r o b e r tl a r o s e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 2 4 ,( l a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m o n d e 【法】阿芷马特拉著,陈卫星译2 0 0 1 年版 2 5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m e d i a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周宪,许钧主编商务印十;馆2 0 0 3 年版 2 6 、( m a s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c o n t e m p o r a r y = e t h o d s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s 【美】迈 克尔辛格尔特里著刘燕兰译华夏出版社2 0 0 2 年版 2 7 ,( a ne c o l c g yo f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美】大卫阿什德著邵志择译华夏出版社2 0 0 3 年版 武汉膏月= 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陈芳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机制与理念) 论文: i 、大众音乐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宋祥瑞载黄钟2 0 0 3 年第2 期 2 、中央电视台一流行音乐一知识分子宋祥瑞载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一辑 3 、从音乐的自然传播到技术传播曾遂今载 黄钟2 0 0 3 年第3 期 4 、现当代中国音乐文化体系相交互动初探曾遂今载黄钟2 0 0 2 年第1 期 5 、从通俗音乐的审美价值取向看我国的通俗音乐创作毛凯、杨传红载黄钟2 0 0 3 年第4 期 6 、论音乐传播形式发展及其价值体现黄沁载萸钟2 0 0 4 $ i t 、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王截载黄钟1 9 9 6 年第l 期 8 ,谈大众音乐传播中的“把关人”赵志安载人民音乐2 0 0 3 年第8 期 9 、谈流行音乐传播中的从众现象张彬载人民音乐1 9 9 7 年第1 期 1 0 、文化经营与商业包装吴铭载人民音乐 1 9 9 7 年第l o 期 1 l 、谈音乐商业化在现阶段中国社会的运作阮弘载人民音乐2 0 0 3 年第1 期 1 2 ,流行音乐与文化消费王黎载 交响2 0 0 2 年第3 期 1 3 ,试论大众文化的审美特质乔艺载齐鲁艺苑 2 0 0 3 年第l 期 1 4 、新媒体时代的音乐状况修子建载音乐与表演2 0 0 3 年第3 期 1 5 ,论音乐大众传播载体庄元载音乐与表演2 0 0 3 年第1 期 1 6 、音乐文化的传播形态张巨斌载兰州商学院学报2 0 0 4 年第5 期 1 7 在线音乐如何让突破价值“链锁”曾佳载传媒2 0 0 5 年第2 期 1 8 、谈谈m t v 一舟载音乐天地1 9 9 4 年第7 期 1 9 、广告音乐及其商业文化内涵钱建明载 交响1 9 9 7 年第1 期 2 0 ,( 2 1 世纪广播音乐的价值罗小平载中国音乐1 9 9 7 年第4 期 2 1 、当代j “播音乐的价值取向冯明洋载音乐艺术1 9 9 8 年第2 期 2 2 、音乐艺术与电视传播李俊梅载现代传播1 9 9 8 年第3 期 2 3 、从2 11 i 卜纪音乐的变革看2 1 世纪的音乐与音乐传播曹光乎载中国音乐1 9 9 8 年 第l 期 2 4 ,文化工业时代的音乐传播张弛载中国音乐传播论坛( 第二辑) 2 5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中国音乐文化曾田力载中国音乐传播论坛( 第二辑) 2 6 ,音乐:从口头传播到文化工业张弛载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一辑 2 7 、试论电视音乐的传播特性赵志安黄健君载中国音乐传播论坛( 第二辑) 2 8 、音乐传播与科技进步郑容达载中国音乐传播论坛 第二辑) 2 9 、论流行音乐的三大基础庄元载中国音乐传播论坛 第二辑) 3 0 、社会信息的音乐传播与由于信息的社会传播) 曾遂今载中国音乐传播论坛( 第一二辑) 3 l 、音乐在参与电视节目中的功能分析何晓兵载中国音乐传播论坛( 第二辑) 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陈芳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机制与理念 后记 本文的写作是在导师宋祥瑞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严谨的学术作风 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使本人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受益匪浅。在本文的写作和修改 过程中,尤其得到了孙凡老师的热情指教,多次对文章进行指导和修改。此外还 有田可文老师、孙晓辉老师和郑荣达老师也对本文写作给予了中肯的建议与帮 助。在此,本人对他们表示最真挚的谢意! 由于笔者见闻不广,学识有限,文中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学界专家、老师 予以批评、指正! 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陈芳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机制与理念 表1 、唱片的发展简介: 附录 1 8 5 7 年法国发明家斯科特( s c o t t ) 发明了的声波振记器,这是最早的原始录音机, 是留声机的鼻祖。 1 8 7 7 年7 月1 8 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一种录音装置。可以将声波变换成金属针 的震动,然后将波形刻录在圆筒形腊管的锡箔上。当针再一次沿着刻录的轨迹 行进时。便可以重新发出留p 的声音。这个装置录下爱迪生朗读的玛丽有只 小羊 的歌词:。玛丽抱着羊羔,羊羔的毛象雪一样白“,这总共8 秒钟的声 音成为世界录音史上的第一声 1 8 7 8 年1 月爱迪生成立制造留声机的公司,生产商业性的锡箔唱筒。这是世界第一代 声音载体和第一台商品留声机。 1 8 8 5 年美国发明家奇切斯特贝尔和查尔斯吞特发明了g r a m o p h o n e ( 留卢机) ,这 是采用一种涂有蜡层的圆形卡纸板来录音的装置。 1 8 8 6 年旅美德国人伯利纳( e m i l b e r l i n e r ) 获得了一项留声机的专利,研制成功了 圆片形唱片( 也称蝶形唱片) 和平面式留声机。 1 8 8 8 年5 月1 6 日伯利纳制作的世界第一张蝶形唱片和留声机在美国费城展出。 1 8 9 1 年 伯利纳研制成功以虫胶为原料的唱片,发明了制作唱片的方法。 1 8 9 5 年爱迪生成立国家留声机公司( n a t i o n a lp h o n o g r a p hc o m p a n y ) ,生产,销售 用发条驱动的留声机 1 8 9 8 年伯利纳在伦敦成立英国留声机公司,并将工厂设在德国汉诺威。 1 8 9 8 年丹麦工程师普尔森发明了可以实际应用的磁性录音机( 钢丝录音机) 。 1 9 1 2 年圆筒式录音被淘汰。 1 9 1 7 年第一张爵士乐唱片由狄斯兰乐队灌制 1 9 2 0 年第一张布鲁斯唱片由爵士乐女歌星迈米史密斯灌制 1 9 2 4 年马克斯菲尔德和哈里森设计成功了电气唱片刻纹头,贝尔实验室成功地进行了 电气录音,录音技术得到很大提高 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陈芳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机制与理念 1 9 2 5 年世界上第一架电唱机诞生。 1 9 3 1 年美国无线电公司( r c a ) 试制成功3 31 3 转分的密纹唱片( l o n gp l a y 。 简称l p ) 。 1 9 4 5 年英国台卡公司用预加重的方法扩展高频录音范围,录制了7 8 转分的租纹 唱片( s t a n d a r dp l a y ,简称s p ) 。 1 9 4 8 年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开始大批鼍生产3 31 3 转分的新一代的密纹唱片 ( m i c r o g r o o v e ) ,成为唱片发展史上更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而r c a 也推出自己的另一 套系统- - - - 4 5 转的e p ( e x t e n d e dp l a y ) 与之抗衡。 1 9 3 5 年德国柏林的通用电气公司研制成功使用塑料磁带的磁带录音机。 1 9 6 3 年荷兰生产音频盒式磁带。 1 9 9 6 年8 月飞利浦,索尼、东芝,松下等公司就新一代高密度光盘d v d ( d i g i t a lv i d e o d i s c ,后改为d i g i t a lv e r s a t i b l ed i s c ) 统一格式,制订d v d 规格书( v e r 1 0 ) 。 1 9 9 6 年n 月7 日松下d v d - - v i d e o 播放机作为d v d 商品在全球 表2 、无线电广播的发展简介; 1 8 7 3 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从理论上证明了无线电波的存在 1 8 7 4 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的无线电通讯获得成功,这就标 志着人类无线电技术史的开始 1 9 0 2 美国人巴纳特史特波斐德在肯塔基州穆雷市进行了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1 9 0 4 年美国采用无线电发射台播送音乐节目( 录有亨德尔作品的唱片) ,、k 4 , 。, 1 9 0 6 年。美国哈佛大学费森顿用调制的无线电波发送音乐和讲话进行广播试验 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顷七学位论文陈芳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机制与理念, “44 7 “”r “o h , 1 2 月2 4在大西洋上可以用矿石收音机听到。 日 1 9 0 5 焦 1 9 1 2 焦 1 9 1 6 芷 1 9 1 9 焦 1 9 2 0 燕 1 9 2 1 矩 广播节目运用了电子放大技术,音质大大改善。美国各大商场均出售 收音机 第一个“无线电广播管理法”在美国通过规定不同电台成分布在不 同电磁波段上 马可尼公司建立“空中百音盒”节目,播放唱片及钢琴曲 战时禁令解除,大批民间电台开张 美国第一家赢利性电台广播,内容主要是流行音乐、讲话和新闻 美国费里斯特、阿姆斯特朗与费森顿分别发明了再生式、外差式 与超外差式电路,为现代接收机奠定了重要基础。 1 9 2 2 年电台首次播出歌曲无线电之吻,引起轰动 1 9 2 4 年美国国家广播公司( n b c ) 创办广播网 1 9 2 5 年 美国哥伦比弧唱片广播系统( c b s ) 开始广播,汽车收音机启用 1 9 3 0 年调频厂。播出现( f m ) 1 9 3 9 年酋个调频电台开播 1 9 4 1 年l 5 月美国国家广播协会( n a b ) 因利益分配纠纷,只能播放拉美音乐、山地 音乐及黑人音乐 r ,t”h ”# p “女椭 1 9 5 4 年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晶体声收音机。 # # 黼# * 日榭* # 删日黼d _ * m 目_ 目m 辫# w 目嘲# 目* # 糊* 8 w 斜帮* 稚,x ; 1 9 6 0 年5美国蒙特利尔广播站首次应用赖纳德康的系统进行立体声广播。 删“饼d & 目_ m 目w m 掰# 自w m _ m m 镕”m * 船“# 拓蝴蜊焉。 七十年多波段收音机开始流行于市场如1 0 波段以上的收音机顺频率范围宽, 代收听短波效果好,深受消费者的偏爱。 h - * m vm 。 _ k 1 9 7 6 矩 1 9 8 4 包 1 9 9 0 龟 日本开始了广播领域的数字化 日本发射b s 2 广播卫星,开始卫星广播 日本发射b s q 广播卫星,开始高清晰度电视广播和多路p c m 声音广 播 4 3 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陈芳论电子时代音乐传播的机制与理念, 1 9 9 5 年 香港推出全球最小的f m 收音机,体积为1 5 o 5 0 2 5 英寸,可挂在 4 月 耳背收听重少于1 4 盎司,与一元硬币一般轻。 十6*” 一 “ # # m # * , m4 十”f w * q 一 表3 、电视发展简介: 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使用机械扫 1 8 8 3 年圣诞。 描方法,作了首次发射图像的实验。每幅画面有2 4 行线,且图像相当模 节 糊。 m 蝴俐# # # 镕镕自黼辫 $ 目镕m # 燃目# w # 蚺黼“目m # 自m q $ 秘* 群# 锋t $ 堪i r 馕 英国肯培尔斯文顿、俄国罗申克无提出电子扫描原理,奠定了近代 1 9 0 8 凫 电技术的理论基础。 #目49-自#*女#m#$*自m*h日#m自#自“日*“#*#自#娜“4“ 美籍苏联人兹瓦里金发明静电积贮式摄像管。年发明电子扫书描式 1 9 2 3 年l i 显像管,这是近代电视摄像术的先驱。 l英国约翰洛奇贝尔德,根据“尼普科夫圆盘”进行了新的研究工 f 作。发明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当时画面分辨率仅3 0 行线, 1 9 2 5 焦 扫描器每秒只能5 次扫过扫描区,画面本身仅2 英寸高,一英寸宽。在 伦敦一家大商店向公众作了表演。 1 9 2 6 年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 j 墙“w ,、| 8 * o燃蝴勰t 目t 龇渊日口愀# 排讲矾煳呐e a * 1 9 2 7 一1 9 2 9 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首次短波电视试验; 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 * 。“# h 硪 礴d # # 目8 g 镕m # # w 獬“瓣h 目镕瓣* h # * 静 t 嘲 一瀚7 1 9 3 0 年实现电视图像和声音同时发播 : 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人们在伦敦通过电视欣赏了英国著 1 9 3 1 年名的地方赛马会实况转播。美国发明了每秒种可以映出2 5 幅图像 的电子管电视装置。 r 谚,# 铲蛳,竹# t 舢如一 mm 目 英国广播公司采用贝尔德机电式电视广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较高 1 9 3 6 燕 清晰度 ,一_ _ _ q 。- * 础 步入实用阶段的电视图像。 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陈芳论电子时代音乐传插的机制与理念 ” p ”4 一”十n 4mm 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子式电视。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 1 9 3 9 芷 电视投影机。 。制州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