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杨一清治边思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一清治边思想研究 专业:古代史 研究生龚文如指导教师邓前程 摘要:杨一清是明中叶著名的政治家,他历仕四朝,为官五十余载,明史 称其“才兼文武,出将入相,“其才一时无两,或比之姚崇”。对杨一清的研究 较多,本文从杨一清生活的历史时代入手,系统梳理其治边思想及其措施,并 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对杨一清治边得失做出评判。 本文共分为四: 第一章为研究综述,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 研究思路等。第二章通过对杨一清生平的简介,分析杨一清治边思想产生的历 史背景,意在本文展开研究之前能够对杨一清及其所生活的时代特征有一个提 纲挈领的认识。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杨一清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治边思想, 以及在此指导下的备边措施及实施情况。第四章对杨一清的治边思想从积极意 义和局限之处进行客观评价。 关键词:杨一清治边思想备边措施 y a n g y i q i n g s t h o u g h t s s i d e s o f g o v e r n i n g t h e n s p e c i a l i t y :a n c i e n t h is t o r y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g o n g w e n r us u p e r v i s o r :d e n gq i a n c h e n g a b s t r a c t :y a n g y i q i n gw a saf a m o u sp o l i t i c i a ni nt h em i d d l ep e r i o do fm i n g d y n a s t y a c c o r d i n g l y , a sr e c o r d e di n m i n gs h i , h ew a sc o n s i d e r e da sag e n i u sw h o s h o w e dc o m p e t e n c ef o rb o t hp o l i t el e t t e r sa n dm a r t i a la r t s h ec o n t i n u o u s l yw o r k e d a sa no f f i c e ri nt h eg o v e r n m e n tf o rn e a r l yh a l fc e n t u r y t h i sa r t i c l es e l e c t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so fy a n g y i q i n g s t h o u g h t so fg o v e m i n gt h es i d e sa sa m e t h o d ,a n d t h e n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dy a n g y i q i n g st h o u g h t so fg o v e r n i n gt h es i d e s ,a n dt h ee f f e c to f t h e s em e a s u r e si nt h ep e r s o n n e l ,t h e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r e o r g a n i z es i d et h ea r m a m e n t , t os t r e n g t h e na s p e c t sa n ds oo nw h i c hu n d e rt h et h o u g h t si n s t r u c t i o n f o rt h e p u r p o s eo fh a v i n ga no v e r a l lc l e a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t h et h o u g h t s ,a n dt h ea c t u a l e f f e c ti np m p a r i n gt h ep o l i c yo ft h en o r t h w e s t e r nb o r d e rd e f e n s e t h i sa r t i c l ea l t o g e t h e rd i v i d e si n t of o u rc h a p t e r st od i s c u s sy a n g y i q i n g s t h o u g h t s o f g o v e r n i n g t h es i d e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si n t r o d u c t i o n i n c l u d i n gr e s e a r c hb a c k g r o u n d sa n dm e a n i n g s , 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 ,s t u d ym e t h o da n dt h i n k i n g t h es e c o n d c h a p t e r i s 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y a n gy i q i n gb i o g r a p h ys y n o p s i s ,a n da n a l y z e s b a c k g r o u n d sa n dh i s t o r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t h o u g h t so ng o v e r n i n gs i d e s b y d o i n g t h i sw ec a nh a v eac l e a r p e r s p e c t i v e b e f o r et h i sa r t i c l el a u n c h e st h e r e s e a r c h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i sc a s es t u d i e s t h i sc h a p t e rt h r o u g ht h ea s p e c t so ft h e p o l i t i c a l ,t h ee c o n o m y , t h em i l i t a r yh a s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dy a n g y i q i n g s t h o u g h t s o f g o v e m i n g t h e s i d e s ,a sw e l la sa n a l y z et h ee f f e c to ft h e s em e a s u r e sa n d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s i t u a t i o n sw h i c hu n d e rt h e t h o u g h t s i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el a s ti s s u m m a r i z a t i o n t h r o u g h t h ep o s i t i v es e n s ea n dt h el i m i t a t i o np l a c ec a r r i n go n y a n g y i q i n g st h o u g h t s o f g o v e m i n g t h es i d e st h eo b j e c t i v ea p p r a i s a l 1 1 k e yw o r d s :y a n g y i q i n g ,t h o u g h t s , m e a s u r e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 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巫煎猩指导下,独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如因不符而 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 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1 ) 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 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供检 索;2 ) 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 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有关网络上供阅读、浏览。 本人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爱 槲飙厶下m 加 翩虢所前冗 签字日期钇0 簪厂月矽日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选题背景及意义 杨一清是明中叶著名的政治家,史称“其才一时无两,或比之姚崇”1 。由 于他聪颖过人,善权变,是活跃在明中期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四朝元老, 三边总戎,出将入相,文德武功”2 。总体而言,“其功烈在陕最著”3 ,杨一清 一生三次总制三边,在西北边政建设中颇有建树,为明西北边疆巩固和国家稳 定做出重大贡献而被载入史册。因此对于这样一位在明西北边患严重情况下诞 生的重要人物有必要进行研究。 杨一清虽历仕四朝,但对其研究大多集中在弘治至嘉靖初年这段时间。杨 一清一生比较勤奋,留下了七十多万字的手稿。他的关中奏议是研究明中 期西北边疆历史必不可少的珍贵资料;他的石淙诗稿在当时刊刻之后,海 内之人更是争相传诵,这两者都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2 0 0 1 年,唐景坤、谢玉 杰两位老先生点校的杨一清集由中华书局出版,为研究杨一清则提供了极 大的方便,促进了杨一清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学术界对于杨一清的研究集 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杨一清督理茶马贸易和对马政的整顿;二是杨一清向张永 献计除刘瑾,以及在嘉靖初年的重大政治活动尤其是在“嘉靖新政”中的积极 作用;三是通过石淙诗稿研究杨一清的诗歌风格及其在明中叶文坛上的地 位。因此对杨一清的研究多偏于一隅,对其整体研究和系统研究的深度也有限。 杨一清在西北边备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是明当时的特殊情况造就了他的 丰功伟绩。明中叶时期,国势衰微,西北边防空虚,边储匮乏;蒙古部族逐渐 崛起并不断入侵,抢掠内地,造成西北防线进一步吃紧。由于西北边疆地区安 定与否与明王朝的统一与稳定以及长治久安有着重大关系。因为南方各族力量 比较分散,相对弱小只能造成局部的威胁,属于“肌肤之害 4 ,而由于蒙古贵 族常怀“窥塞入寇之意 5 ,属于“腹心之患”,“西北诸戎世为中国患,不可不 l ( 清) 张廷1 i 等明史卷1 9 8 列传第8 6 杨一清【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p 5 2 3 0 2 余嘉华杨一清往明代诗坛i :的地何云南师范大学学报【j 】,1 9 9 4 ,( 2 ) p 3 9 3 ( 清) 张廷i i 等明史卷1 9 8 列传第8 6 杨一清 m i 北京:巾华书局,1 9 7 4 ,p 5 2 2 6 4 刘祥学论明朝民族政策总方针及其对边防的影响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 第二期 5 明太祖实录卷8 0 洪武六年三月壬子 谨备耳1 。因此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西北边患问题,明政府“诏起一清总制军 务”2 ,杨一清忠于职守,勤奋治事,终于不负众望:“其功烈在陕最著”3 ,在 他总制三边期间,蒙古入侵较少,西北边境相对安宁。 因此对杨一清进行研究,一是对了解杨一清、杨一清治边思想及在此指导 之下的备边措施有所帮助;二是通过杨一清所留下的大量密疏这些珍贵的 国防文献中考察明中期西北边备的得失,进而更深入地把握整个明政府对西北 地区治边之策的演变过程有一个明晰的认识;三是杨一清留下大量手稿中的那 些真知灼见至今仍旧熠熠夺目,我们对其研究既是对这些珍贵文化遗产进行保 护,同时也为我们在用人行政、守卫边疆以及正确处理民族矛盾提供借鉴。 本文从杨一清生活的时代特征入手,以杨一清的治边思想的内容为中心, 分析了治边思想的主要特点,并探讨了在此指导下备边措施的执行和实效。最 后从治边思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之处进行了客观评价,着重指出其对后世的警 示作用和借鉴之处,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根本点。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八十年来,学术界对于杨一清的研究越来越多。总体而言可分为六个方 面:一是政治事件:主要集中在三件事情:第一是他向张永献计智除刘瑾;第 二是在“嘉靖新政”中,他同以张璁和桂萼为首的“议礼新贵”集团的周旋中 所起的作用;第三是针对山西潞城的小股农民起义即“青羊山之乱”事件的处 理。在这方面的论文主要有:何兆吉的杨一清事迹几个问题的研究4 、朱蒙 的杨一清及其“阁谕录”论略5 以及胡克诚的杨一清与嘉靖新政o 等;二 是经济措施:主要集中在杨一清在川、陕地区对于茶马贸易的整顿工作。多数 聚焦于杨一清修复茶马旧制的措施和成效,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有:谢玉杰 的杨一清茶马整顿案评述一明代西北茶马贸易研究之二7 、吴仁安的明代 l 明太祖宝训卷6 驭夷狄 2 ( 清) 张廷玉等明史卷1 9 8 列传第8 6 杨一清【m 】北京:l - 华书局,p 5 2 2 6 3 ( 清) 张廷l i 等明史卷1 9 8 列传第8 6 杨一清【m 】北京:中华节局,p 5 2 2 6 4 何兆吉杨一清事迹儿个l u j 题的研究【j 两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哲利:版) 2 0 0 4 年第二期,p 3 4 4 0 5 朱蒙杨- - i x 及其阁谕录沦略 j 兰州学刊1 9 9 0 年第1 ,u 期,p 6 8 7 4 6 胡克诚杨一清与嘉靖新政辽宁师范大学硕i :论文数据库,2 0 0 7 7 谢一t t 杰杨一清条5 整顿案评述一明代v t i j l 茶5 贸易研究之二 j l ! i 北民族研究1 9 9 1 年第二期,p 2 0 1 2 1 4 2 中期杨一清“修复茶马旧制”浅说1 、刘盛龙的明代茶叶改革者杨一清等: 三是军事方面:集中于他对马政建设的贡献以及加强西北边防所采取的一些军 事措施: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有:谢玉杰、唐景坤的杨一清在西北2 、姚 继荣的杨一清与西北马政3 、张明富的杨一清与明代的马政4 、方广岭的 论杨一清经营陕西边备5 以及杨登宝的杨一清与陕西马政6 等:四是文 学价值和文学地位:由于杨一清留下了石淙诗稿,这样便于对其文学成就进 行研究,以探讨杨一清作品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明中叶文坛的重大影响。比如余 嘉华的杨一清在明诗坛上的地位7 以及盛林忠的杨一清研究8 :五是从文 献学角度对杨一清的著述进行研究的,特别是他的“关中奏议,有关这方面的 深入研究则主要有唐景坤、谢玉杰点校整理的杨一清集、唐景坤的杨一清 集前言9 ;六是关于杨一清生平事迹,比如魏登云的杨一清研究1 0 。总而 言之有些方面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比如说有关杨一清的治边方面的文章也只 有何兆吉的杨一清的安边策及其历史价值1 1 。 就国外来说对该领域的研究也颇有建树,在此之中首推日本学者。不但出 现了一批著名的学者,其著作也很有学术价值。在马政方面颇有建树的是谷光 隆,善于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茶马贸易,如明代茶马贸易研究以虏寇为中 心;在边防研究方面则主要以田村实造、荻原淳平和岩见宏为代表。等。有关 明代北边的边饷和屯田的研究则以寺田隆信为主,其他的如和田清的明初的蒙 古经略特别是其地理的研究也是值得参考的佳作1 2 。 1 吴仁安明代中期杨一清“修复茶马1 1 1 制”浅说【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8 3 年筑 二期,p 9 3 9 5 2 谢k 杰,席景坤杨一清在两北 j 两北民族研究1 9 9 9 年2 月,p 4 3 6 0 3 姚继荣杨一清与明代码政 j 州北史地,1 9 8 8 年筇四期,p 4 5 4 8 4 张明寓杨一清与明代两北5 政j p q 川_ 三峡学院卒t 会科学学报1 9 9 5 年第二期,p 6 卜7 0 5 方f “岭论杨一清经营陕两边备【j 】史学集刊2 0 0 5 年笫二期,p 4 4 4 9 6 杨登保杨一清与明代陕鹏马政 d 北京:r 1 ,央氏族大学沦义数据库,2 0 0 5 7 余嘉华杨清任明代诗坛i :的地位_ i 南师范大学学报 j 】,1 9 9 4 ,( 2 ) p 3 9 8 盛林忠杨一清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论义数据库,2 0 0 8 9 谢木杰,席景埘i 杨一清集i j 言f j j t j = i k 第二氏族学院学报( 哲社版) 1 9 9 9 年第三期,p 3 8 1 0 魏登云杨一清研究 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论文数据库,2 0 0 5 1 1 何兆吉杨一清的安边策及其历史价值 j 】宁夏村:会科学( 银川) ,2 0 0 4 年第二期,p 8 3 8 7 1 2 李小林李晟义上编明史研究备览大津:大津教育出版社,p 9 2 9 7 ,1 9 8 8 二、选取杨一清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本文选取杨一清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有三: 其一,杨一清的地位比较重要:“才兼文武,出将入相”,杨一清一生三次 总制三边,“故相行边,自一清始 2 。他的关中奏议由于其真实性成为研 究明中期西北边备的珍贵资料;杨一清还两度入阁,曾任首辅,杨一清对国家 日常政务的处理甚至国家大政方针尤其是西北边患应对策略的制定都做出了重 要贡献。因此对其研究非常有必要,但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目前学术 界对其研究却并不是很深入,因此本文作者试着从杨一清的治边思想作为切入 点对其进行研究。 其二对于杨一清的研究多偏于一隅。在政治方面集中在他向张永献计除刘 瑾,以及在“嘉靖新政”中与“议礼新贵”的周旋和对一些正直大臣的保护导 致殃及己身不得善终,但在他用人方面探讨不多;经济方面主要是杨一清对茶 马贸易整顿的研究,往往把他作为一个茶叶改革者的身份来探究他在茶法变革 中的作用;或者集中论述他在茶马整顿中为修复“金牌符制的实施的过程和 结果以及评价;总体来说,都是把杨一清放在“茶马贸易”中考察他的一些改 革的措施和铸就的成果,对边储充实的措施较少涉及;在军事方面多集中在他 对马政的治理,而对于他建立卫所和训练军队研究不深。或者是把他作为一个 “三边总督”来考察在西北的整个活动,内容也比较宽泛。针对于杨一清的治 边思想和治边的措施整体性的论述也有所涉及,但都没有进行专门的讨论,尤 其是杨一清治边思想产生的背景更少论述,也没有进行专门和系统的论述,中 间涉及到的相关内容也不免有隔雾观景的感觉,未见有透彻明了的分析。因此 本文选取杨一清作为研究对象,并力争从杨一清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治 边思想及其实施的备边措施来研究。本文以期整合相关零碎的史料达到对杨一 清治边思想以及边备措施形成一个脉络性、综合性的论述。 再次是能够收集到较为全面的相关资料。从本校图书馆,本院资料室,导 师手中以及自己购买,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明清正史、明清民族史、笔记、方 志、传记、及实录等相关资料,此外有关本题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给予了启 l ( 清) 张廷i i 等明史卷1 9 8 列传第8 6 杨一清【m 】北京:r l 华书局,1 9 7 4 ,p 5 2 3 0 2 ( 清) 张廷玉等明史卷1 9 8 列传第8 6 杨一清【m 】北京:t 1 一华书局,1 9 7 4 ,p 5 2 2 5 4 示,为本题铺路。特别是2 0 0 1 年,由唐景坤、谢玉杰点校的杨一清集由中 华书局出版,为研究杨一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第三节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多种史料互相印证的研究方法。杨一清在明中期历史地位上的重 要地位,因此很容易从正史和实录这些传统史料中获取丰富资源。但由于一种 史料或者一种史书有误传、误记的现象并不少见,在进行某一论题的研究时应 尽量避免以一种权威史料为准,因此除了以明实录、明史的记载为基础 外,还从明经世文编所包含的文集、奏议中多方查找,并把一些与之相关 的地方史料作为佐证,同时也参考一些笔记资料,搜集尽可能多且相对可靠的 史料进行比较,互相印证以达到最优的论述。因此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是本文 进行讨论所遵循的最基本方法。 本文还大量采用杨一清所奏的密疏。因为对杨一清这个历史人物进行研究, 只有大量接触有关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形成对研究对象的正确认 识。因此本文除使用明实录、明史等正史、实录以及文集、奏议、笔记 等传统史料外,还大量使用密疏。这些大量的密疏既是研究杨一清的第一手材 料,便于对历史人物形成客观评价;同时又由于密疏具有保密性、真实性较强 的特点,成为正史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对一些历史事件的正确记述。值得庆幸 的是,由唐景坤、谢玉杰两位老先生点校的杨一清集由中华书局出版,大 大方便了对杨一清的研究。 本文还采取民族学与历史学等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由于本文的研究范 围稍多,因此在进行研究过程中必须借助地理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 此外还采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对杨一清的治边思想以较为 客观的评价。 二、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对杨一清本人及其所生活的时代特征有一个提纲挈领的认识,说明 杨一清治边思想以“守”为特点是由于所处的时代形势决定的。 第二部分:从西北边疆的严峻形势分析入手,对杨一清在政治、经济、军事方 面的治边思想进行了集中论述,并通过他的那些同时备边措施的内 容、执行和效果来进一步探讨他的治边思想。 第三部分:针对杨一清治边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此指导下的备边措施的实效 和局限,对杨一清治边思想进行客观的评价。 6 第二章杨一清及其生活的时代 第一节杨一清生平简介 杨一清( 1 4 5 4 - - 1 5 3 0 年) ,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白号“淙病叟”。 “其先云南安宁人( 即今云南安宁县) ,父景,以化州同知致仕,携之居巴陵”。 1 一清自幼聪颖过人,少能文,被誉为“神童”,且以奇童被荐为翰林秀才,明 宪宗还命内阁择师教之。十四岁中:i l i n 乡试,成化十八年( 1 4 8 2 年) 中进士, 名噪一时。因父丧归家守制三年,后“服除,授中书舍人”2 ,从此涉足政坛, 历仕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历官五十六载,所任官职有中书舍人、山 西按察佥事、太常寺卿、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右都御史、户部 尚书、太子少保、少保、太子太保、少傅、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 书、左都御史、吏部尚书、少师、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特进左柱国、华 盖殿大学士以及首辅( 自费宏去后担任) ,达到他仕宦的顶峰,死后赠太保,谥 文襄,享年七十七岁。杨一清曾出将入相:弘治十五年( 1 5 0 2 年) 杨一清任 都察院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正德元年( 1 5 0 6 年) 升三边总制,晋右都御史; 嘉靖三年( 1 5 2 4 年) 杨一清又两度总制三边,前后达七年之久,是明代中叶著 名的政治家,产生影响比较深远,当时就有人称其为“四朝元老,三边总戎, 出将入相,文德武功”3 。但他一生却仕途坎坷,曾几度沉浮:两次入阁,是位 极群臣的首辅;也两度遭遇诬陷,不以善终,令人扼腕。但从杨一清一生的经 历和功绩尤其是他对西北边防建设所做的贡献来看,史书评价他“其才一时无 两,或比之姚崇云”,4 还是很中肯的。 杨一清一生的功绩主要有四:一是督理川陕马政,经略茶马贸易。他在川 陕整顿茶马贸易时,一方面有限度的恢复茶马旧制,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制 定出新的制度,使得茶马制度更加细密和臻于完善。二是在平定宁夏安化王真 蹯造反,向张永献计除刘瑾。杨一清和张永共同处理这桩叛乱的善后事宜时, 一清与之结纳,相得甚欢,他利用张永和刘瑾之间的矛盾:“与瑾同为八党者, 当瑾专政时,有所请多不应,永成、大用等怨瑾”5 以及张在皇宫中的地位,向 ( 清) 张廷1 i 等明史卷1 9 8 列传第8 6 杨一清i :m i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p 5 2 2 5 ( 清) 张廷l i 等明史卷1 9 8 列传第8 6 杨一清【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p 5 2 2 5 余嘉华杨一清在明代诗坛上的地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j 】,1 9 9 4 ,( 2 ) p 3 9 ( 清) 张廷玉等明史卷1 9 8 列传第8 6 杨一清【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p 5 2 3 0 ( 清) 张廷玉等明史卷3 0 4 宦官传序【m 】北京:r - 华书局,1 9 7 4 ,p 7 7 9 1 他献计除瑾,后张永“竟如一清策诛瑾”,1 杨一清也由此而拜为户部尚书,很 快又改为吏部尚书,参预机务:三是非常重视人才。杨一清善于发现人才并能 及时登荐,使这些人才可以尽早发挥作用。在治理西北边疆时更是发现、推荐 并起用了大量的将才,为保卫边疆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为西北边防做出重 大贡献。杨一清爱惜人才,甚至不惜冒危险来保护人才。他爱乐贤士大夫,诛 灭刘瑾之后,一清“凡为瑾所构陷者,率见甄录”,“朝有所知,夕即登荐”。2 四 是对西北边陲的治理,在西北建树尤为卓著。武宗初,一清总制三镇军务( 即 延绥、甘肃和宁夏三镇) ;在嘉靖三年十二月,一清总制陕西三边军务,且“故 相行边,自一清始”。3 杨一清“久官陕西,颇谙形势 1 ,他能够深入实际,亲 自调查,“在陕八年,以其暇究边事甚悉”5 ,因此他能够针对诸多时弊,在守 护西北边疆方面提出一些符合实际且颇有价值的建议,尽管当中某些措施由于 其他因素未能彻底实施,但很多得到肯定并被批准实施。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杨一清在经营西北边备时施行了一些较为得力的措施,在边疆防守方面产生较 大作用。他最重要的功绩也在于他总制三边军务,并在关中地区留下了很深影 响:“先生之道德,之政事文章,天下尊仰,若为山斗,然多闻而知耳,不若关 中之人薰而炙之,真见而知见,必思其抠竭。于是见先生之道德政事,甄陶渐 被以入人心,既深矣哉! 炅尝求先生制戎之迹,卒骑日盛,储峙日充,将悔行 以励勇洁也。边城既创其无,修其废,虏环伺莫敢入,问以精骑窃入,辄被浮 戮且尽,自是远窜不复敢近6 。杨一清在西北的边疆防务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明代中叶西北边疆治理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第二节、杨一清生活的时代特征 杨一清所生活的时代特征是他以“守为主治边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明 中叶时实力不断下降,国家走向衰败,没有更多主动出击的实力和条件。除此 之外,明初朱元璋为防止蒙古族南下侵扰而定下的“固守疆圉”的祖制和当时 明廷对待蒙古族采取招抚的态度也有极大的关系,这些都对杨一清治边思想的 ( 清) 张廷j i 等明史卷1 9 8 列传筇8 6 杨一清【m 】北京:r 1 1 华书局,1 9 7 4 ,p 5 2 2 5 ( 清) 张廷玉等明史卷1 9 8 列传第8 6 杨一清【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p 5 2 2 5 ( 清) 张廷i i 等明史卷1 9 8 列传第8 6 杨一清【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p 5 2 2 5 ( 清) 张廷一j i 等明史卷1 9 8 列传第8 6 杨一清【m 】北京:巾华书局,1 9 7 4 p 5 2 2 5 ( 清) 张廷j e 等明史卷1 9 8 列传第8 6 杨一清【m 】北京:t 华书局,1 9 7 4 ,p 5 2 2 7 ( 明) 杨一清箸府景坤、谢一k 杰点校杨一清集附录二督府稿序,2 0 0 1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的治边思想以“守”为主,这也决定了他最大的功绩 只是对西北边疆的有效防守。 一、政治日益败坏,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明中叶时,国家已由盛转衰,政治日益败坏,最显著的体现便是宦官专权 干预政治,厂卫特务机关横行。明初,朱元璋鉴于以往宦官干政造成的危害: “前代人君纵宦寺与外臣交通觇视动静,夤缘为奸,假窃威权以乱国家其 危害非细故也,间有发奋欲去之者势不得行反受其祸,延及善类,汉唐之事深 可叹也”1 。于是在宫中设置宦官不仅数量少且防范严,还特地在宫门内设立了 一个三尺高的铁牌,还铸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2 。但是明朝统治者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丞相制度,还设置了严密的司法机构,对大臣依旧疑 心重重,加上宦官是皇帝的近侍,一些太监甚至还为皇帝立下了功劳,于是他 们渐被宠信乃至被委以重任,并逐渐拥有了出征、监军、出使、镇守地方甚至 掌控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组织操纵司法,皇帝也利用他l f i j h 强专制。明 英宗时,朝政被太监王振所控,宦官专权局面形成;之后的英宗、宪宗、熹宗、 武宗等大多昏庸且不理朝政,给宦官以擅权干政机会。这些宦官借助皇权,超 越司法、有恃无恐,为所欲为。他们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一些正直大臣不满 宦官所为而惨遭不幸,朝堂之上人人自危,造成权阉当道,群臣雌伏,统治阶 级内部矛盾尖锐。 这些宦官大多素质不高,管理能力不强,却控制朝政干涉边务,祸国殃民, 尤其是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之下违背“固守疆圉”的祖训,出击蒙古以建功勋, 结果:“遂致土木之变 3 。一些宦官对边关将吏敲诈勒索,如甘肃巡抚罗明言: “镇守、分守内外官竞贡献,各遣使属边卫搜方物,名日采办,实扣军士月粮 马价 4 。对于不附己者进行打击压制,如杨一清主张修筑自延绥、安边营、石 涝城至横城时,因不阿谀刘瑾而遭诬陷下狱,使这道边关防线半途而废。宦官 势力的极度膨胀,也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在明朝发展到了畸形化的地步。 此外明中叶时,朝政政见分歧较大,朋党攻讦严重。明中叶时西北方面出 1明太祖宝训卷l 封建 2 ( 清) 张廷 i 等明史卷3 0 4 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p 7 7 6 5 3 ( 清) 张廷j i 等明史卷9 l志筇六十七兵志三【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p 2 2 5 8 4 ( 清) 张廷玉等明史卷8 2 志第血十八食货六【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p 1 9 9 3 9 现了严重的哈密危机,因为关西七卫是牵制和瓦解蒙古部族的藩篱,国家处理 与这些少数民族之间的事务时较为慎重。但朝中的那些未历边塞事务以及喜欢 循例而为者与那些久经沙场和富有治边经验者的策略分歧较大,比如在对待少 数民族的事务时:“亦不剌窜西海,为西洮河害”1 ,金献民的主张是招抚他们, 而杨一清则认为应该剿灭。再如吐鲁番求贡,“陈九畴欲绝之,一清则请抚”2 。 还有一些大臣惯于苟且,认为加强边备建设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因此主张采取一再招抚或闭关禁市等单一方法来应对日益严重的茜北边患,并 且边关稍宁就上奏停止一些城墙的修葺。甚至在蒙古贵族占领了河套地区,并 以此为基础不断入侵,在西北防线上撕开了一个极大的缺口,加大了边防压力。 在针对河套地区的处理上,朝政还为是“搜套”还是“复套”而争论不已。处 理边疆问题时统治阶级内部政见存在较大分歧,不利于明廷上下同心协力处理 好边患,加上明中叶的朋党攻讦也较严重,党派斗争厉害,加大了内耗。 总之,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等, 这些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守 为主成为杨一清治边思想的灵魂。 二、土地兼并严重,起义不断,屯田遭破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承担着沉 重的赋税,这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古代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到 明清时演变为一种以地主租佃制和小自耕为主体的发展模式。由于土地是生存 之源和财富象征,所以随着自耕农的迅速发展壮大,对其争夺和兼并之风也随 之刮起并愈演愈烈。“明朝中叶,土地兼并日趋激烈,皇帝、王公、勋戚、宦官 所设置的庄田数量之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3 。在此之中以皇庄造成的后果 最为严重影响特别恶劣。“宪宗即位,以没入曹吉祥地为官中庄田,皇庄之名由 此始,其后庄田遍郡县 4 ,皇庄设立之初尚有限制,之后发展无节制,危害变 的愈加严重。正如弘治十一年何孟春奏言:“皇庄之始,先朝畿内空闲之地,籍 之公家,佃民耕种,而收其入,其地广狭有定界,其入有定额,非以病于民也。 近年,看庄人役罔恤国体,近庄田土,小民衣食之资,横加侵占求益不己”5 。 ( 清) 张廷j i 等明史卷1 9 8 列传第8 6 杨一清【m 】北京:中华节局,1 9 7 4 ,p 5 2 2 6 ( 清) 张廷l i 等明史卷1 9 8 列传第8 6 杨一清【m 】北京:巾华书局,1 9 7 4 ,p 5 2 2 6 翦们赞土编t l - 吲史纲要( 卜册) 修订奉北京:人l 屯出版社1 9 9 5 年p 1 8 2 ( 清) 张廷玉等明史卷7 7 志笫五十三食货一【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p 1 8 8 7 ( 清) 张廷一l i 等明史卷7 7 志第珏十三食货一【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p 1 8 8 7 l o 但是明中叶帝王对于皇庄的态度:宪宗置之不理;孝宗时抑制不多,弘治末皇 庄之害变本加厉;武宗时皇庄之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达到了登峰造极1 :“武 宗即位,跄月,即建皇庄七,其后增至三百余处”2 ,土地兼并严重引起阶级矛 盾的尖锐,一些正直大臣便纷纷上书指出皇庄不应设,时人给事中叶庄指出“天 子以四海为家,何必置立庄田,与贫民较利”3 。皇庄的危害尤为严重,但因为 它的直接受益者便是最高统治者皇帝本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和糜烂生 活,因此他们不仅无视这些忠谏,反而公然地、赤裸裸地通过建立皇庄这种方 式大肆兼并土地,与国与民夺利并敛财。 统治者率先掀起兼并之风,那些诸王、勋戚、权贵和宦官也纷纷以各种理 由借助皇权大规模兼并土地。“明英宗时诸王、外戚请求夺民田着无算”4 , “自洪武迨弘治百四十年,天下额田减强半,而湖广、河南、广东失额尤多。 非拨给于五府,则欺隐于猾民 5 。土地被过分兼并,民间田地几乎被搜刮殆尽, 社会矛盾比较尖锐,嘉靖年间起义不断。一些忧患大臣如杨一清等尖锐指出“近 畿入府,土田多为各监局及戚畹势豪之家乞讨”“王畿四方之本,王畿安则四方 安”6 ,因此要求“自今以来,凡势豪请乞,绝勿复许,小民控诉,亟赐审断, 庶使畿内之民有所恃以为命”? ,世宗不得不有所改变,最初“命夏言,樊继祖、 张希尹等往顺天府查勘庄田地土,共二十万九百二十九顷。又外系先年侵占民 者,共二万二百二十九顷,请各给其主,而宦戚辈复中挠之”对于现状并没有 实质的改观8 。由此可看出明朝土地兼并不可抑制,明朝衰败不可挽回。 王府、勋戚和中官几类贵族地主庄田和皇庄一样都是中国皇帝制度的产物, 结果都与其本意背道而驰,成为侵吞国家田赋、祸及农民的社会公害,造成了 国库亏空,社会矛盾尖锐,加速了明朝灭亡9 。田地减少,政府收入锐减,为解 决财政危机,政府采用加重赋税进行盘剥。这样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堪重压, 张娃清、林会树主编明代政治史梓林:广i n i 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3 ,p 5 8 - 6 3 ( 清) 张廷i i 等明史卷7 7 志第九十三食货一【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p 1 8 8 6 ( 清) 张廷l i 等明史卷7 7 志第h 十三食货一【m 】北京:q i 华书局,1 9 7 4 ,p 1 8 8 7 ( 清) 张廷玉等明史卷7 7 志第五十三食货一【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p 1 8 8 6 1 8 8 7 明1 u :宗实录卷8 2 嘉靖元年十一月甲午 明fu = _ :实录卷8 2 嘉靖元年十一月甲午 明1 址_ :实录卷8 2 嘉靖元年十一月甲午 张 1 2 清、林金树主编明代政治史j 丰林:j “晒师范大学m 版社,2 0 0 3 ,p 5 8 - 6 3 张皿清、林金树主编明代政治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3 ,p 6 1 - 6 3 为了逃避繁重赋役求得生存,往往背井离乡,转战他处,形成流民,引起社会 动荡。流民问题是明中叶比较突出的问题,最著名的是“自宣德至成化年间, 从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各省流亡的农民迁徙至豫、鄂交界的荆( 州 府) 、襄( 阳府) 山区的大约有二百万人,主要从事林、矿、纸、炭、木耳、 种植等生业,因筑棚而居,史称棚民 “。随着土地兼并之风愈刮愈烈, 封建剥削与日俱增,终于酿成农民起义,造成了更大的破坏,影响较大就是明 代中期农民起义的三个高潮:正统年间,浙江叶宗留领导的矿工起义;福建邓 茂七领导的佃农起义;成化年间爆发的荆襄流民起义和正德时杨虎、刘六、刘 七起义。尤其是正德年间的这次起义,是一百五十多年来未有的,规模也最大, 使武宗急召群臣商议,甚至还征调边军,花费了大量财力才镇压下去。这些起 义沉重打击了明王朝的黑暗统治,加速了它的衰落。 明中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不仅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秩序,而且随着不 良事态的进一步恶化,造成明代以自耕农为基础的自然经济体系遭到严重破坏。 它直接影响了国家税粮征收,还影响到了屯田,使边疆保卫的军国大计也难以 维计“屯田坏于豪强之兼并,计臣变盐法,于是边兵悉仰食太仓,转输往往不 给”2 。实边的关键在于屯兵,由于西北地形复杂运输不便,所以屯兵的关键在 于屯田,屯田遭到破坏往往会造成边储匮乏,而边储匮乏则容易产生军心不稳 甚至动摇,不利于抵御蒙古。 明代中叶由于土地兼并严重,起义不断,屯田也遭破坏,以及应付边疆危 机,国库变得日渐空虚,边储也变得更加匮乏。也使杨一清的治边思想以“守” 为主。 三、自然灾害频仍,边储匮乏 在古代由于农业生产技术较低,对自然的依赖性很强,因此气候的变化往 往会给农业发展乃至政府收入带来很大影响。“1 5 世纪以后气候急剧转寒,据 国内外研究表明,1 5 0 0 1 9 0 0 年是一次世界性气候寒冷期,即所谓的小冰期。 就中国而言,也是近五千年来四个低温持续时间最长、气温最低时期”3 由于低 温容易导致大风雪和旱灾,同时还使旱涝灾害交替发生,使农业生产锐减,国 l 邹逸麟编著( 修订版) 中闱历史地理概述上海:上海教仃出版社2 0 0 5 年p 2 3 0 2 ( 清) 张廷k 等明史卷7 7 志第 十三食货一【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p 1 8 7 7 3 邹逸麟编著( 修订版) r 1 困历史地理概述上海:一l :海敦育出版社2 0 0 5 年p 。1 8 1 2 家财政收入大大减少。东南地区往往因水灾而减产;而西北地区本已处在高寒 地带,生产条件不好,农作物产量比较低,一旦受灾,使本来应于充实边储的 粮草就有限,加上转输困难,加剧了边储匮乏的程度。 此外,这种持续低温的气候对于逐水草而居、流动性很强的蒙古族来说更 是巨大的灾难,“游牧经济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在当时生产力较低的 条件下,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小,一遇风灾雨雪,严寒旱疫,牲畜便大量死 亡,人民饥饿困毙,不仅军队失去战斗力,国势也骤然衰落1 ,这些少数民族 的首领为了转嫁社会矛盾,往往通过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部族生存危机来并巩固 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一旦有天灾发生往往会有少数民族大举进犯中原,以掳 得人口、牲畜等。正德四年闰九月陕西发生了旱灾时“陕西各边见今累有警报 “是月初虏伏大众于延绥边外,遣轻骑入攻”3 “虏首孛来( 东) 部众入奄驻牧, 乘隙屡寇边境”4 。西北边疆遭到很大的经济损失,边储也更匮乏,使财政本已 左支右绌的明王朝举步维艰。 四、西北防务废弛,边患严重 明朝的边患主要是“南倭北虏”,“北虏”问题则主要集中在蒙古族和女真 族。朱元璋虽推翻元朝统治,却未完全消灭蒙古贵族的有生力量,北廷元室仍 有较强实力,且常怀“窥塞入寇5 之意,一有机会便南下侵扰。明初朱元璋曾 发动北征企图一劳永逸,却多以失败告终,这迫使他重新审视对手实力,意识 到自己尚无压倒性的优势来改变现状,便放弃了企图“一清沙漠”的幼稚想法, 提出了“太平之世,不可忘战略荒裔之地,不如守边”6 ,还指出了预防的重 点是西北地区:“西北诸戎世为中国患,不可不谨备耳 7 ,并针对西北防御提 出应对策略:“吾今略与尔谋,或今岁,或二、三岁大军未会,止是本护卫及都 司,行都司军马,各守分地,多不过一二万,倘若胡马数十万寇边,不宜与战。 或收入壁垒,或据山谷险隘之处,夹以为步兵深伏以待之,彼见我不与战。必 1 林干著l j 国古代北方比族史新沦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 9 9 3 p 9 2 2 明武0 :实录卷5 3 正德叫年闰九月j 丑 3 明武_ :实录卷5 3j 下德p q 年闰九月甲申 4 明太祖实录卷8 0 洪武六年三月壬子 5 明武宗实录卷5 3 正德叫年十二月千寅 6 明太祖实录卷7 8 洪武六年春正月壬子 7 明太祖宝训卷6 驭夷狄 1 3 四出抄掠,俟其骄怠分散,队伍不严,我以马步邀截要道,破之必矣。若一见 胡马辄以三五千或一二万轻与之战,岂特不能胜之,必至失利,务在深藏设计, 待彼肆志驰骋,则可一鼓可擒其首将矣”1 ,他主张严加防备,只有在有利之时 才可邀截杀敌,特别强调扬长避短和以逸待劳。为此他“常敕边将严为之备” “众至边上,常存戒心,虽不见敌,常若临敌,则不至有失”2 ,并形成了“固 守疆圉”的治边思想,为此他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防范北元王室卷土重来: 一是修筑长城,从北面修筑自嘉峪关直至山海关的万里长城,并且逐年加修以 构成阻挡蒙古骑兵的屏障,加强防御;二是在东起辽海西尽酒泉的防线上建立 了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偏头和固原等镇,即通常所 谓的“九边,还囤积了大量粮草,它是明朝防御蒙古贵族南下的重要防线。明 军依据天险,严阵以待。 “自古及今,胡虏为中国患久矣,历代守边之要,未尝不先谋为急,故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理素质训练预案
- 油田污水回收利用方案
- 业务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 2025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威海市分行招聘4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报关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浙江绍兴市疾控中心招聘编外人员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书籍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
- 仪表工业智能化规划方案
- 网络推广新思路与方法
- 农业绿色发展总结
- 履约保函标准文本与应用示例
- (2025秋新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题库和答案(覆盖99%考题)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暑假提前学】2025年秋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1单元 2《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 重庆重庆中医药学院2025年第二季度考核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糖尿病合并足底烫伤护理查房
- 四川雅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考聘用编外工作人员【共500题附答案解析】模拟检测试卷
- 民乐合奏《茉莉花》总谱(共5页)
- 《儿童权利公约》.PPT
- 365.骨髓炎治疗秘方偏方3则(精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