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战略选择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性实证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战略选择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性实证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战略选择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性实证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战略选择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性实证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战略选择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性实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战略选择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性实证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摘 要 企业战略选择和可持续发展是国际上许多大型企业关注的问题, 也是我国企 业目前和以后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围绕这一主题,以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相结 合的方式系统研究了战略选择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 本文以沪深两市 2003 年-2005 年 100 家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专业化、 多元化经营战略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总体上来说多元化 经营战略并不能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虽然企业的规模得到了扩 张,但是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抗风险能力没有相应提升。本文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企业多元化经营对市场绩效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而对财务绩效有显著 的负面影响,同时各个行业由于自身特点,多元化经营对不同行业的企业绩效影 响有显著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 本文最后对我国企业经营战略选择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并指出 本次实证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关键词:专业化,多元化,可持续发展能力 ii abstract the topic of strategy choice and sustainable growth are the major concerns of large-scal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challenge faced by domestic enterprises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posi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pursues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strategy choice and enterprise sustainable growth. using a sample of 100 chinese listed enterprises during 2003-2005 period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special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peration strategy on th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growth capability. we found, from the whole, diversification operation strategy can not improve th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growth capability. although the enterprises which operated through diversification expanded the assets scale, its profitable capabilities, growth capabilities anti-risk functions were deteriorated.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iversification h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market performance and negative performance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also it concludes that the effect on diversific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industries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s. finally we give the suggestion on how the enterprise selects the proper strategy and analyze the shortages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specialization, diversification, sustainable growth capability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 果。 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 人承担。 特此声明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 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 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 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 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在以不 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 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导师签名:导师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1 第 1 章 前言 第 1 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很少有企业能在常年的商战中保持着卓越的业绩, 那么企业起起落落的背后是什么在发挥着作用?一个试图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企 业该如何正确地走向未来?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一时一事把事情做正确,是很 容易做到的,难的是永远做正确的事情。永远做正确的事情靠什么?靠的就是战 略。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使企业遭受挫折的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人们很少 充分思考企业的任务是什么。战略即命运,战略决定未来。企业战略与企业日常 经营,是一个“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的关系。 “做正确的事”是说做 事方向要对头,即要从战略的高度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正确地做事”就是做 事的方法要对头,从战术的角度管理好企业的具体工作。很显然,企业要保持长 久的发展,首先必须保证是在“做正确的事” ,也就是要有正确的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经营战略的意义在于:可以了解企业内部优劣,剖析企业外部环境,帮助企 业迎接未来的挑战,明确企业未来的目标及方向。因此,对于在激烈竞争中的企 业来讲,是否具有明确的经营战略,是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进行专业化经营, 还是多元化经营,是企业经营战略选择的重要方面。其选择是否适当直接影响企 业的经营效益。 条件不成熟的企业盲目实行多元化经营, 会分散企业的经营资源, 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甚至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应当实行多元化战略的企业若 专业化经营,又会贻误“市场机会” ,延误企业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合理判断, 准确评价内外条件,选择适当的经营战略。国际上,率先在美国发起的多元化经 营浪潮是 20 世纪 20 年代左右,50 至 70 年代达到高潮,可从 80 年代初期开始 又出现了“归核化经营”的浪潮;在国内,受国际多元化经营浪潮的影响,有不 少企业都先后实施了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近几年成为中国经济 界和企业界争论的热门话题,然而中国资本市场在 2006 年后出现井喷式的一轮 牛市行情后,许许多多企业再次陷入迷茫,到底“孰优孰劣” , “谁好谁坏” ,争 论的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那究竟应该如何评价企业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 营的利弊?企业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专业化经营, 在什 么情况下选择多元化经营呢?本文将围绕这两种经营战略的比较和正确选择而 展开研究。 1.2 研究范围和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以下问题:一、我国上市企业实施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和专业化 经营战略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是否有显著差异;二、哪些因素对于企业 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 本文主要使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部分主要介 绍企业经营战略(多元化和专业化经营)的一些基础理论;实证研究部分主要通 过对上市企业年度报表中数据的采集整理,根据理论设计变量,构建计量模型, 考察不同的战略选择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 1.3 研究框架 本研究共分为六章,分别如下: 第 1 章:前言 说明研究背景、研究范围与研究架构。 第 2 章:文献综述 分别讨论先前相关研究专业化、多元化的定义、动机、多元化衡量指标、绩 效衡量指标、多元化的方式及多元化对绩效的影响,并对相关文献给予评价。 第 3 章:实证研究的基本框架设计 变量定义与衡量、数据来源、分析工具及实证方法。 第 4 章:企业专业化、多元化经营战略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证研究 针对中国上市企业资料进行研究, 比较不同多元化程度下的企业在可持续发 展能力上是否有显著差异。 第 5 章:企业专业化、多元化经营战略和盈利能力指标的回归分析 寻找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具体因素, 再次比较不同战略选择对于企业经营绩 效的影响。 第 6 章:结论与建议 对实证结果总结,提供相关建议并说明研究限制和后续研究方向。 3 第 2 章 文献综述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专业化经营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定义 2.1.1 专业化、多元化经营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 在西方企业战略理论中,企业战略通常分为三个层次: (1)企业战略 (corporate strategy)。借用管理大师德鲁克的说法,就是“我们的企业是什么? 它应该是什么?” 。其表现形式是企业的使命、宗旨和目标; (2)竞争战略 (competitive strategy)。主要回答: “我们应该在何处竞争?” 、 “我们要与哪些产 品竞争?” 、 “在这些市场上,我们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 (3)职能战略 (functional strategy)。决定于竞争战略,是在实施竞争战略过程中,企业各部门 或各种职能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发挥作用。 1 专业化、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主要内容。根据西方企业战略理论, 专业化、多元化经营战略在企业战略结构中的位置如图 2.1 图 2.1 企业战略结构示意图 2.1.2 专业化经营战略的定义 所谓专业化经营就是企业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围绕某个产品、技术、市场 细分领域作为其核心,并长期依此确定其内部规模和业务范围的一种经营战略。 在这种经营战略的指导下,企业一般有两种成长路径:一种是从企业成立开始就 确定了明确的核心业务,并长期围绕核心经营、发展;另外一种就是,在企业成 长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领域,然后以企业重组、资产剥离、集中、撤退 等多种战略手段实现“归核化”经营,最终走上专业化经营的道路。 1 康荣平、柯银斌,企业战略框架中的多元化经营(下),企业改革与管理,1999,第 24 页。 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 职能战略 竞争战略 地域战略 领域战略 专业化战略 多元化化战略 4 2.1.3 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定义 1.产业经济学观点 产业经济学所探讨的多元化即是范围经济的概念, 且从企业规模的角度来探 讨。一家企业拥有多个工厂生产相同或不同的产品,这种多厂所达到的规模经济 并非来自于工厂规模的扩大,而是经由多厂间共同分摊管理费用、财务上相互支 持,或产品有上下游关系而得以节省交易成本,此即为范围经济。 2.供需面的观点 ramanujam 与 raradarajan(1989)从供给面来定义多元化战略,认为一个 企业或是事业单位是藉由内部事业的扩张,或外部的并购、合并的方式来进入新 的经营领域。在以上多位学者对多元化定义所做的研究观点后,ramanujam 与 raradarajan(1989)提出了较为综合的看法,认为“企业多元化就是企业透过内 部发展或购并的活动涉及新的事业领域,并导致其在组织结构,行政系统或管理 程序上的变革” 。这两位学者所提出的看法,比较起来更加的具体和严谨。 2.2 企业经营多元化程度的分类和衡量方法 为了使自己的研究更具有说服力,许多学者均尝试提出多元化战略分类方 式,也有学者直接引用某些常用的分类方式或略加修改后进行实证研究,以下提 出一些最常被遵循引用的多元化分类方法: 1.ansoff(1975) ansoff 利用产品/市场扩张战略(表 2.1),说明企业的成长方式。他认为当新 产品在新市场推出时,须采取多元化战略。而多元化战略可再依据产品及市场的 特性分成水平多元化、垂直多元化及复合式多元化如表 2.2。 表 2.1 产品/市场扩张战略 2 市场/产品 原产品 新产品 现有市场 市场渗透战略 产品发展战略 新市场 市场发展战略 多元化战略 以多元化战略而言, 可再依据产品及市场的特性分成水平多元化、 垂直整合、 集中式多元化及复合式多元化如表 2.2 所示。 2资料来源:igor h. ansoff,“strategies for diversific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dec, 1975, p114. 5 表 2.2 多元化成长战略分类表3 新产品 顾客 产品 技术相关 技术无关 同类顾客 水平多元化 企业本身顾客 垂直多元化 相似顾客 集中式 新 市 场 新顾客 多元化 混合多元化 2kolter (1991) kolter 将多元化战略分为三类: a.集中式多元化(concentric diversification):企业现有产品线,增加具有共 通技术或市场的新产品,而不论此产品是否吸引新类型的顾客。 b.水平多元化(horizontal diversification): 企业增加与原有产品不相关的新产 品,来吸引现有顾客。 c.混合式多元化(conglomerate diversification): 企业进入与企业现有的技术、 产品或市场均无关联的新事业。 依 kolter 的分类方式,多元化战略并未包含垂直整合。 3wrigley (1970) wrigley 剖析对企业多元化战略活动的观点,将多元化企业分成四种类型: a.单一产品企业(single product firm) b.重点产品企业(dominant product firm) c.相关产品企业(related product firm) d.非相关产品企业(unrelated product firm) 首度以专业化比率(specialization ratio 主要事业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 率),来提出对多元化战略的看法。 rumelt (1974)扩充 wrigley 的研究,以一个企业所从事的业务,依产品与市 场的相关性分成三种比率为指标,建立了多元化战略的分类方法。这三种比率分 别为: a.专业化比率(specialization ratio,简称 rs):在任一年度内,厂商所从事的 最大单一业务所得的收入占全体营业收入的比率。 b.相关比率(related ratio,简称 rr):在任一年度内,厂商由最大一群相关 业务所得的收入占全体营业收入的比率。 c.垂直比率(vertical ratio,简称 rv):在任一年度内,厂商在连续垂直整合 3资料来源:igor h. ansoff, “corporate strategy” n.y. mcgraw-hill book co.,1965, p.132. 6 生产活动中,所生产之副产品(by-product),联合产品(joint-product) 及最终产品 所得的收入占全体营业收入的比率。 4raradarajan & ramanujam (1987) raradarajan & ramanujam 根据 berry (1979)的模式,提出一个新的多元化分 类方法。其以企业所跨产业数为纵轴,各产业的产品平均数为横轴,四个象限代 表四种多元化战略。其分类方法如图 2.3 所示 表 2.3 多元化战略分类表 4 c 无关事业多元化 d 高度多元化 a 低度多元化 b 相关事业多元化 经由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多元化程度衡量方法有下列几种: 1sic 码(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code) sic 码是一种最早被用来衡量企业多元化程度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 只计算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分布于几个四位数、三位数、或两位数的 sic。分布越 广代表多元化程度越高。此法优点在于计算简单、数据容易收集、客观明确且具 信度;但其未考虑简单计算方法的变异与产业生产性活动的分配。此外,由于 sic 为等距尺度, 无法反应各种多元化活动的重要性, 缺乏权重, 是其主要缺点。 2herfindahl index 衡量法 为了改善上述衡量方法无法反应各种多元化活动重要性的缺失,学者 herfindahl 提出以市场集中度(市场占有率)的概念,其计算的核心思想就是将 企业按行业划分的资产或者销售收入占企业总资产或总销售收入的比重, 予以计 算多元化的程度。后多位学者相继提出以不同加权方法修正 herfindahl 指标。 3rumelt 专业比率衡量法 rumelt(1974)对于 wrigley 所提出的四种分类的看法,也有进一步的细分, 将四大类用九个细类来表示,使多元化战略分类有较完整的表现。请参见表 2.4 4资料来源:rajan p. raradarajan & rasuderan ramamujam, divers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a reexamination using a new two-dimensional conceptualization of diversity in firm,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0, 1987, pp.380-393. 所跨产业数 高 低 高低 各产业内产品数的平均数 7 表 2.4 rumelt 多元化战略分类表 大类 细类 单一事业(single business) 主导事业(dominant business) 重点垂直(dominant-vertical) 重点集中(dominant-constrained) 重点关联(dominant-linked) 重点无关(dominant-unrelated) 相关事业(related business) 相关集中(related-constrained) 相关关联(related-linked) 非相关事业(unrelated business) 被动无关复合式(unrelated-passive) 主动并购复合式(acquisitive conglomerate) 由以上的研究数据,可以了解到,原有企业的事业与多元化新事业的间的关 系,组合成各种多元化的类型,其目的就是在整合与调适以追求企业的成长与效 益。 rs:专业比率(specialization ratio),指在任意一个年度内,一个企业的营业 收入中,最大单向产业活动的收入占全体的比率。 rr:相关比率(related ratio),指在任意一个年度内,一个企业的营业收入 中,可以归纳为同一最大相关产业活动者所占的比率。 rr:垂直比率(vertical ratio),指在任意一个年度内,一个企业的营业收入 中,由一垂直整合连续生产所产生的副产品、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的全部销售额 所占的比率。 rumlet 在 1982 年将上述分类法加以修正, 增加了第四种比率-相关核心比率 rc (related-core ratio),并且为使分类更加客观将原先九类合并为七类,新的分 类方法如下表 2.5 8 表 2.5 rumelt(1982)多元化战略分类表 5 符号 类别 区分标准 sb 单一事业(single business) rs0.95 dr 主导垂直(dominant-vertical) rr0.7 dc 主导集中(dominant-constrained) 0.95rs0.7;rc(rr+rs)/2 dlu 主导联结无关(dominant-linked-unrelated) 0.95rs0.7;rc(rr+rs)/2 rc 相关集中(related-constrained) rs0.7; rr0.7; rc(rr+rs)/2 rl 相关联结(related-linked) rs0.7; rr0.7; rc(rr+rs)/2 ub 无关事业(unrelated business) rr0.7 4 berry(1975)berry 以加权的方式, 将分属 sic 码个别的产品占所有产品的 营业收入比重,求出 pi 值,再代入公式求得企业多元化的程度。 产业集中度指标: 2 1 n i i ip = = 多元化程度指标: 2 1 1 n i i hp = = i:产业集中度指标,i 值越大表示多元化程度越小 n:企业跨足 sic 分类的事业总数 pi:以 sic 的第 i 项事业的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率 5多元化熵衡量法(entropy measurement) jacquemin & berry(1979)引用 berry 在 1975 年的分类方式,进一步将多元 化程度以 sic 两码产业及该两码产业内的四码产品线, 分成产业间多元化程度及 产业内多元化程度(即产品多元化程度)两个构面,用这两个构面解释企业的多 元化程度及方向。此法所采用的权值是根据物理热力学的逻辑定义,将权值定为 () i ln 1/p ,故又称为 entropy 法。依熵衡量公式的熵值,介于 0.1 的间,熵值为 0, 表多元化程度最低(分散程度最低)熵值为 1,表示多元化程度最高(分散程度 最高) 。 5rumelt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profitabilit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3, 1982, p360 9 表 2.6 多元化衡量方式的比较 衡量方式 方法 优点 缺点 sic 计算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分 布于几个四码、三码、或两 码的 sic。 计算简单 等距尺度,无法反 应多元化活动的重 要性 rumelt 利用 rs、rr、rr 来区分企 业多元化 1.可判别企业多元 化的方向 2.可分出产品的比 重 1.过于主观 2.资料不易收集 berry 2 1 1 n i i hp = = 兼顾企业营运包含 的部门与企业部门 销售占总销售额的 比例 1.不能区分相关及 非相关多元化 2.忽略比例小的部 门 entropy () 1 s tswa s ep ee = =+ 1.可进一部区分相 关及非相关多元化 2.不会忽略比例小 的部门 1.计算困难 2.资料取得不易 2.3 国内外关于企业专业化、 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相关研究文献及评价 2.3.1 国外关于企业专业化、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研究文献 ramanujam & rardarajan6(1989)将国外企业多元化有关文献做出整理,认 为一般总体环境、 产业环境、 与企业特性是一般的战略管理所须考虑的限制因素。 例如,企业到底应该多元化到哪一个新产业或者新的市场定位,同时,在既定的 方向上,究竟应以内部成长或购并,或其它方式进入新的市场的决策。另外,为 使多元化战略有效执行,得适当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其它所有的子系统。企业 在多元化战略执行前的获利状况会影响企业多元化战略的有关决定;执行之后, 更须检讨成败的问题。 过去几年许多战略与财务金融学者不断积极研究, 希望能整合战略与财务领 域的理论与实证,而成为财务领域内新的财务战略观念。藉以引导企业经营者创 造竞争优势。产品多元化战略运用是相当普遍,国内、外文献相关研究很多,以 下选取几篇跟财务绩效、杠杆及风险有关文章。 首先研究企业多元化程度与获利能力的学者是gort7, 他在1962年以美国111 6 vasudevan ramanujam, p. varadarajan: research on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 synthesi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0, no. 6 (nov. - dec., 1989), pp. 523-551 7 michael gort: diversific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american industry,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38, no. 4 10 家大型企业从1947年至1957年的财务资料,研究是否多元化程度愈高,企业的 获利表现会愈好,结果发现,两者间无显著相关。在gort后亦有多位学者,以 类似gort的方法来研究多元化程度与获利能力的关系,结果这与gort的研究相 同。 rumelt8从246家样本企业统计数字举证多元化战略与财务绩效间的关系如 下: 1.平均而言相关事业较其它种类事业的表现好。 2.相关-集中(related-constrained)事业平均而言报酬较高。 3.非相关事业的绩效表现不好。 以上的研究者在衡量企业绩效时,并未将风险考虑在内,然而事实上若某个 战略可以导致较高的获利能力,但却伴随着极高的风险,则此战略仍然不为企业 所采用。故对企业而言,若能同时考虑多元化战略所导致的风险与获利能力,则 是更有意义的。企业获利与风险两者间的关系,最先是由bownan(1980)开始 研究。 他发现有60%的产业两者间的关系为负, 若能采取正确的多元化战略可同 时降低风险并提升获利。 grant and jammine9(1988) 本篇文章他的样本是比较305家英国大型制造业企业,从1972年到1984 年 在wrigley/rumelt多 元 化 战 略 下 的 不 同 报 酬 及 销 售 , 实 证 结 果 在 wrigley/rumelt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的规模、资本贡献率、财务杠杆及产业别的间 呈现微弱关系,企业规模与多元化间关系不显著,相关多元化较非相关多元化可 获得更多利益。 thomas10(1989)的分析却认为 多元化厂商的风险与其面对的产品市场的风险有正相关, 与企业规模和子企 业多寡有负相关,而多元化战略却对风险无显著影响。 michael and chatterjee11(1994) 本文主要探讨一般观念认为企业多元化可以降低非系统风险, 但不影响其系 统风险。作者从几个因素例如企业战略、资本投入、研发程度、财务杠杆、企业 规模及获利能力等方面来探讨其与非系统风险及系统风险间的关系。他从财富 500强中选取246家企业,观察期间取1968年至1988年,发现企业多元化与系 (oct., 1963), pp. 894-894 8 richard p. rumelt: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profitabilit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3, no. 4 (oct. - dec., 1982), pp. 359-369 9 robert m. grant, azar jammine, howard thomas: diversity, diversification and profitability among british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31, no. 4 (dec., 1988), pp. 771-801 10 j.o.thomas: divisional cost of capital estimation for multi-industry firm, financial management, vol. 18, no. 2 (summer, 1989), pp. 74-84 11 michael lubatkin, sayan chatterjee: extending modern portfolio theory into the domain of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does it apply,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37, no. 1 (feb., 1994), pp. 109-136 11 统及非系统两种风险呈现u形陡峭图形,也就是企业多元化可以使风险降低到 一定水准后呈现风险上升趋势。尤其非相关多元化有较高风险,所以寻求此类多 元化来降低风险有时适得其反。作者发现系统风险及非系统风险的间有高度相 关,于是建议企业在多元化同时必须建立企业有利的竞争核心力。 lang and stulz12(1994) 本文作者从compustat数据库找出样本在1978年到1990年平均总资产 超过一亿美元企业。主要在探讨企业价值与多元化程度的关系。作者以托宾q 值来衡量产品多元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作者以部门销售、部门资产及部门数目 三种计算方法作为多元化程度衡量指标。运用t统计及回归分析方法从实证中发 现企业无法经由产品多元化的途径达到绩效提高, 高度多元化企业q值明显低于 单一产品企业,这表示产品多元化会使企业的价值下降。但是没有证据显示,多 元化程度愈高,会使得企业价值愈低。 berger and ofek13(1995) 作者针对1986年至1991年期间总资产大于二千万美元及各营业部门的营业 收入占总销售达1%以上的美国企业,探讨多元化程度与企业价值的间关系。他 们运用复回归分析发现多元化会降低企业价值。 相关程度较高的多元化对企业价 值有正向帮助。 tallman & li14(1996) 以美国192家多国籍企业1987的资料证实, 绩效指针以销售报酬率为衡量, 当厂商多元化程度上升并到达一定水准后,报酬率开始下滑。 2.3.2 国内关于企业多元化的研究文献 与国外企业特别是美国企业相比, 对中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问题的研究文献 非常少。严格来说,对中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问题的规范研究起始于20世纪90 年代末期。截止到目前,采用比较规范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企业多元化问题进行分 析的文章屈指可数。并且,这些文献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国外企业多元化理论的 研究范式,侧重于对“多元化和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 刘力15(1997)比较早的分析了中国上市企业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 响。 他采用了21家纺织行业企业与29家电器行业企业1994年和1995年的截面 数据作为样本, 以其它业务利润和主营业务利润的比值作为企业多元化程度的度 量指标,以资产收益率作为企业经营绩效的度量指标,研究认为在企业的多元化 12 lang, stulz: tobins q,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102, no 6, dec,1994, pp1248-1280 13 philip g. berger, eli ofek: bustup takeovers of value-destroying diversified firm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51, no. 4 (sep., 1996), pp. 1175-1200 14 stephen tallman, jiatao li: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diversity and product diversity on the performance of multinational firms,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39, no. 1 (feb., 1996), pp. 179-196 15 刘力:多元化经营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经济科学,1997 年 3 月,68-74 页 12 程度和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以及资产负债率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另外, 他还简略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因。 他把中国国有企业多元化经营 的特有动因归为四类:第一,政府以及国有企业职工具有比较强烈的追求国有企 业生存的稳定性动机;第二,探索新的经营方向;第三,安置职工家属及富余职 工;第四,服从上级安排,接收困难企业。刘力(1997)对中国国有企业多元化经 营的动因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90年代中后期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特定特 点。 与刘力(1997)的研究类似, 李玲、 赵瑜纲16(1998)采用中国所有上市企业1993 年-1997年的截面数据作为样本,以主营业务利润和利润总额的比值作为多元化 程度的度量指标,以净资产收益率和托宾q值作为企业经营绩效的度量指标,比 较详尽的考察了中国上市企业多元化的总体状况, 对中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动机 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检验了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发现 1994、1995和1997年上市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 的正相关关系,1997年上市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与资产负债率之间存在显著 的负相关关系,并且1997年上市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与企业托宾q值之间存 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另外,他们通过对上市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与主营业务利 润比重的比较研究发现上市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强弱是影响企业进行多元 化经营决策的一个关键因素。 尽管刘力(1997)和李玲、赵瑜纲(1998)比较早的对中国企业的多元化问题进 行了非常宝贵的探索,但是由于可获取数据的限制直接影响了指标选取质量,他 们对中国企业多元化动机以及多元化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探索是非常粗略的。 比如,他们的研究都以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企业多元化的度量基础。无论是刘力 (1997)所采用的以其它业务利润和主营业务利润的比值指标还是李玲、赵瑜纲 (1998)所采用的主营业务利润和利润总额的比值指标,它们都只是体现了企业多 元化经营实际状况的极小一部分。正如李玲、赵瑜纲(1998)所指出的,以主营业 务利润为基础的企业多元化指标存在以下三个主要的弊端。首先,它的暗含假定 是在企业的非主营业务中(非主营业务收入既包括其他业务利润,也包括诸如投 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其他项),除其他业务收入外的其他项都 可以忽略不计。对上市企业来说,这个假定过于严格。事实上,我们知道,对于 为数不少的上市企业来说,投资收益及补贴收入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其次,以 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的企业多元化指标忽略了企业主营业务本身的多元化问题, 而从本质意义上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本身的多元化才是真正的、根本的多元化 经营。最后,与收入指标不同,作为利润指标,这种多元化度量指标只能用来反 16 李玲,赵瑜纲: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实证研究,中国证券市场导报,第 5 期 13 映企业多元化经营状况,而无法真正度量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程度。 朱江17(1999)和苏冬蔚18(2004)采用新的方法考察了上市企业多元化经营对企 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朱江(1999)以1997年分行业公布了主营业务收入有效信息 的146家上市企业为样本。 他采用收入的herfindhal指数作为企业多元化的度量 指标,采用每股盈余、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毛利率以及调整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作 为企业经营绩效的度量指标。他的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企业的多元化程度 和经营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并且,通过比较分析,他还发现多元化 对企业的负债水平没有明显影响,而与单一企业相比,多元化企业盈利指标比较 集中,说明多元化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少企业利润水平的波动。 苏冬蔚(2004)采用了三个指标来度量企业的多元化程度,以中国证监会公布 的中国上市企业行业分类指引为标准,并根据上市企业在年报中所披露的分 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整理得到的企业主营业务所涉及的行业数、收入的herfindahl 指数以及平均信息量指数,并采用企业市值与账面值之比、托宾q值以及超值作 为企业经营绩效的度量指标。在此基础上,他考察了多元化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 的关系。通过对2000、2001和2002年间截面数据的分析,他发现中国上市企业 存在比较显著的多元化溢价。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价值高的上市企业同时具有较 高的多元化水平, 并且对外部资本市场依赖程度低的上市企业具有较高的多元化 程度。因此,苏冬蔚(2004)在结论中指出,上市企业产生多元化溢价的原因是经 营绩效好的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与其他研究相比,毫无疑问,苏 冬蔚(2004)的研究所选取的样本更全面、具有代表性,并且所采用的实证分析方 法也更为科学和严密,因此其研究结论也更具有可信性。 此外,金晓斌、陈代云19等(2002)也从不同角度对中国上市企业的多元化经 营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金晓斌、陈代云等(2002)的研究认为,在现实经济生活 中有许多因素,诸如企业特质与其经营领域的匹配程度、竞争状况等,可能影响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结果,而多元化本身作为经营策略则是中性的。他们对1998 年-2000年间中国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表明:在多元化程度降低的企业中,经营 绩效的平均增长为正;不相关多元化程度提高的企业的经营绩效出现下降,而相 关多元化程度提高的企业的经营绩效则仍表现为正的增长。并且,他们的研究还 发现,非流通股尤其是国有股的存在能够限制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而导致企业多 元化经营的激励主要来自业绩增长的压力以及对高投资回报的追求。 2.4 小结 17 朱江: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与经营业绩,经济研究,1999 年第 11 期,54-61 页 18 苏冬蔚: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价值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溢价的实证分析, 经济学, 2005 年第 4 卷, 135-158 页 19金晓斌,陈代云,路颖,联蒙珂:公司特质、市场激励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经济研究,2002 年第 9 期,67-73 页 14 企业的专业化经营战略或者多元化经营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复杂 的, 很难笼统地说某个战略一定是一种成功的战略, 或者一定是一种失败的战略。 但在实践中,一些企业因为实施了专业化或多元化经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的 企业却因同样的经营战略而陷入了困境,甚至导致破产。可见,企业经营战略的 选择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通过上述企业专业化、多元化战略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企 业专业化、多元化研究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而且颇具现实意义,从作者所使用 的实证研究方法来看,也是丰富多彩,因此可以说,这些企业专业化、多元化的 实证研究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的宝库,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 并通过与我国的实践相结合,来推动我们企业战略研究的发展与创新,本文研究 也是在借鉴、吸收上述文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形成的。 15 第 3 章 实证研究的基本框架设计 第 3 章 实证研究的基本框架设计 3.1 实证研究的目的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深化及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中国企业在90年代 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相当多的企业采取了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参与市场竞争, 其中也不缺乏采用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企业。但是,中国企业的专业化、多元化经 营战略究竟对其经营绩效有何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各种经营战略能不 能起到降低经营风险的作用?采用不同的经营战略可得出怎样的结论与启示? 企业专业化、 多元化经营方面有无内在趋势性规律可循?中国企业的发展究竟应 该走一条怎样的路?这些问题都是亟待探讨和研究的。因此,本文对中国企业实 证研究的目的即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