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女性弱势的群体——《祝福》、《离婚》和《伤逝》解读.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女性弱势的群体——《祝福》、《离婚》和《伤逝》解读.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女性弱势的群体——《祝福》、《离婚》和《伤逝》解读.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女性弱势的群体——《祝福》、《离婚》和《伤逝》解读.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女性弱势的群体——《祝福》、《离婚》和《伤逝》解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女性:弱势的群体 祝福、离婚和伤逝解读 学科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指导教师:苏光文 中文摘要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生:段小莉 饵迅小说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多样的文本形式,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特 别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广泛而坚实的基础。本文仅对鲁迅着力描述妇女生存状态与命 运的祝福、离婚、伤逝等小说进行解读,以探讨其蕴含的思想价值与意义。 本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弱势群体扫描”。概述鲁迅小说中呈现出的女性群体状况,其中涉及 到了小说集呐喊中描写的女性,如杨二嫂( 故乡) 、单四嫂子( 明天) 等等。 表明鲁迅在五四高潮和五四退潮时期所写的女性几乎都是弱者,由此共同构成了一个 女性弱势群体世界。 f 第二部分:“弱势群体三女性”。f 对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女性形象进行评析。认 为:祥林嫂是女性弱势群体中的最弱者、爱姑是女性弱势群体中的抗争者、子君是女 性弱势群体中闪光于一时的弱者。她们被强大的“杀人团”所包围,同时自身又存在 着程度不一的思想性格的与精神的缺陷,因此挣扎、抗争、“出走”都无济于事,都是 、 悲剧结局。 , 第三部分:“弱势群体描写的价值意义”。返部分文字本意是想对以上两部分的评 析加以提升,试图提升到一定的理论认识高度。也即是探讨鲁迅描写女性弱势群体及 三女睦的价值意义所在。我的答案是:反思五四的“人的发现”,反思五四妇女解放及 启蒙的时效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广泛而长久的影响。y a b s t r a c t e x t e n s i v ea n dp r o f o u n dc o n t e n ta n dv a r i o u sw r i t i n gf o r m sa r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l u x u n ss h o r t - s t o r i e sw h i c hf o u n d e dt h el a r g ea n ds o l i db a s eo f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m o d e r n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t h i se s s a yi st r y i n gt op a r a p h r a s eh i st h r e es h o r t s t o r i e s ,f o rl u c k ,d i v o r c e m e n t ,o n m e m o r y , w h i c hc e n t e ro nw o m e n sl i v i n gc o n d i t i o na n dt h e i rf a t e ,i no r d e rt op r o b et h e i r i d e o l o g i c a lv a l u ea n dm o r a l t h i se s s a y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t h e1 “p a r t :g l i m p s eo ft h ei n f e r i o rg r o u p i ts u m s u pw o m e n sl i v i n gc o n d i t i o na sa w h o l ea n di n v o l v e si ns o m ew o m e ni m a g e sp r e s e n t i n gi nh i sc o l l e c t i o n ,o u t c r y ,s u c ha s y a n g e rs a o ( h o m e t o w n ) ,s a n s is a o z i ( t o m o r r o w ) i ti n d i c a t e sa l l w o m e n ,d e s c r i b e db yl u x u nd u r i n gt h eh i g h t i d ea n dl o w t i d eo ft h e m a y 4 t hm o v e m e n t ,w e r eb e l o n g e dt oi n f e r i o rg r o u p ,t h e r e f o r et h e yf o r m e di n t oa ni n f e r i o r w o r l d t h e2 ”p a r t :t h r e ew o m e no f t h ei n f e r i o rg r o u p i ta n a l y s e st h et h r e eh e r o i n e s i t s a y s ,x i a n g l i n gs a ow a st h ew e a k e s to n eo f t h ei n f e r i o rg r o u p ,a i g uw a sa f i g h t e ra n dz i j u n i st h et w i n k l i n go n e t h e ya r es u r r o u n d e db yh o s t i l ee l e m e n t s f u r t h e r m o r e ,t h e yh a dt h e i r o w ni d e o l o g i c a l ,s p i r i t u a la n d p e r s o n a l i t yl i m i t a t i o n s t h e ys t r u g g l e d ,f o u g h t ,e s c a p e df r o m f i m i l yr e s t r a i n t s ,h o w e v e r ,a l lt h e s et u r n e do u tt ob eaf a i l u r e n o n eo f t h e ms u r v i v e d t h e3 r d p a r t :v a l u e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d e s c r i b i n gt h ei n f e r i o rg r o u p t h ea u t h o r i n t e n d st od e e p e n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d i s c u s s i n gi nf i r s tt w o p a r t si no r d e rt or e a c hat h e o r e t i c l e v e l ,i e ,i ti st h ep u r p o s eo f p r o b i n gl u x u n ss h o r t - s t o r i e so nf e m a l ei n f e r i o rg r o u p t h e a n s w e ri s :r e f l e c t i n gt h er e d i s c o v e r yo fm a nw h i c hw a sa d v o c a t e d d u r i n gt h em a y 4 t h m o v e m e n t ;r e f l e c t i n gt h ee f f e c to fw o m e n sl i b r a t i o na n de n l i g h t m e n t ;r e f l e c t i n gt h ev a s t a n d p r o l o n g e di m p a c tr e s u l t i n gf r o mt h e m 2 女性:弱势的群体 祝福、离婚和伤逝解读 鲁迅,可以说是2 0 世纪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严家炎先生就这样说过:中国现代小 说是从鲁迅手中歼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并且正式进入中国文学的殿堂。的确,鲁 迅小说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文本形式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坚实而又 广泛的基础。仅就鲁迅创作的女性小说来说,亦具有重要的思想理论价值与深远影响。 本文仅以此为言说对象并探讨其意义世界,直言之,也就是对鲁迅小说集彷徨中 的祝福、离婚和伤逝等三篇集中反映二十世纪初中国妇女命运与生存状态 的小说进行解读,以期贴近鲁迅小说意义世界。敬请方家指正。 这里 家,以男 文学”这 性文学” ,尚须特别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鲁迅“女性小说”,是特指鲁迅这位男性作 性的眼光看待女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的文学作品,有别于当今流行的“女性 文学现象。因为,广义的“女性文学”泛指一切女作家的作品:狭义的“女 则指女作家创作的反映女性生活的作品。 自从人类由采集、渔猎生活过渡到以农耕为主的生活时,人类就由母系氏族进入 到父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有了富余产品而产生私有制后,男性在社会 生产中的重要性加大,社会活动由男性一手创造,几乎所有的文明都是以父权制为基 础的。女人被男人从社会活动中放逐了,隐退到了家庭中。中国几千年的文学明显是 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它主要叙述的是男性的生活,表达的是男性的意志,体现的是 男性的权威:女性只是一种物品存在于男性的生活中,在文学中体现为物品化,而很 少真币地作为人来进行描写 “女性文学”的产生不仅与一定的时代、历史文化相关,而且与女性社会存在的 不平等以及妇女思潮或运动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古代更迭不断的各朝代中, 时有女作家和女性作品出现,如汉代的蔡文姬、班昭,唐代的薛涛,宋代的李清照等 等。“然而,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漫长的封建时代,中国妇女遭受着政权、神权和夫权的 多重压迫,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在地位、人格上始终无法与男性抗衡,在文学上也无 法与男性匹敌。再加上这些女诗人、词人多出生于名门望族,她们的作品常以闺怨情 愁为主要内容,很少接触到社会现实。因此,这些女作家的作品只能成为男性文学的 附庸。”进入二十世纪后,一大批女作家出现了,如秋瑾、冰心、丁玲、萧红、张爱 玲、琼瑶、池莉等,女性文学已成为一个引人注日的文学现象,这充分体现了人文精 神的高扬和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与演进过程。 鲁迅在五四及其退潮时期对女性寄予了深刻的关注,创作了一些以妇女生存状态 与命运为内容的小说,祝福、伤逝和离婚极具代表性。鲁迅在他的其它作品 r f i 也刻画了许多妇女的形象,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一些类型。 一类是悲剧人物,受苦受难的女性,他们多为农村妇女。在封建或半封建的中国, 农民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而作为农民妻子的广大的农妇则过着更加悲苦、凄凉的生活, 女人完全是作为一种物品,一种生儿育女的工具存在,丈夫可以打骂,甚至可以典、 卖妻子。这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柔石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写一个丈夫 迫于生计以一百元钱为代价将妻子典出五年给一个老秀才生子,罗淑的生人妻也 同样描写发生在四川农村的一幕卖妻的丑剧,沈从文的丈夫描写湘西农村,丈夫 娶妻后将妻子送进城当妓女挣钱养家糊口,这些小说,共同展现出一个事实:在中国 农村妇女完全没有被当做人看。 鲁迅笔下的悲剧女性多为寡妇。如单四嫂子( 明天) 是一个粗笨的女人、一个 可怜的寡妇,夜夜劳作到半夜靠纺纱养活自己和独生子,命运略强于祥林嫂,尚无人 来卖她,还有一问房屋可以为她遮风避雨,主要是因为她还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但老 天不长眼,偏偏独生子得病死去,为给儿子办丧事又耗尽了所有的家当,一贫如洗四 壁空空。谁能够担保今天的单四嫂子不会成为明天的祥林嫂? 魏连殳的祖母( 孤独者) 因为丈夫先死,继子却又早丧,虽然邻人和亲戚极力 欺凌她,却独自承担起照顾孙儿的职责,终同终年靠做针线,养活祖孙二人,少见笑 容,最后变成机器似的。“直到她生病,实在打熬不住了,只得躺下的时候罢”。虽然 最后得了善终,却始终孤独寂寞。 而顺姑( 在酒楼上) ,长得并不好看,独有眼睛非常大,睫毛也很长,眼白又青 得如夜的晴天,而且是北方无风的晴天。她很能干,十多岁没了母亲,招呼两个小弟 妹都靠她;又得服侍父亲,事事都周到;也经济,家计倒渐渐稳当起来。邻居几乎没 1 1 个不夸奖她,连她父亲也时常说些感激的话。这样一个能干的姑娘,被一个做过 偷鸡贼的伯父的谎言所骗,担心所嫁之人不如意,又不敢询问父亲,忧愁病重而逝。 她在死前对父亲说,好在我就要死了,什么也不要紧了。与其嫁一个比偷鸡贼还不如 的丈夫,不如去死。这真是生不如死。 而四铭太太( 肥皂) 和方玄卓太太( 端午节) 尽管生活在旧文人学者家庭, g i 活相对稳定,但却仍然没有应有的人的尊严。方先生对其太太的称呼只是一个“喂”。 而鲁镇的女人们尽管忙着准备“祝福、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 臂膀都在水里浸得通红,”到祭拜祖宗恭请福神时,却只限于男人。在男人们烧香叩头 的时候,还要让女人们走开,女人连看的权利也没有。 另一类是给悲剧女性带来苦难的女人,如鲁四太太,祥林嫂的婆婆。一个女性不 管她处于何种社会地位,与男性相比都是处于劣势。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家族制度滋生 出峰实而牢固的男性权威,女性的社会地位从来没有得到承认。可悲的是女人自己在 这种文化结构中潜移默化也逐渐认同了它的存在的合理性,对此保持沉默,心甘情愿 地忍受下去以致于认为它理所当然,并且有时甚至采用比男性更恶劣的方法、手段来 对待其它女性,想方设法争取把自己也融入到这个男性权威中去,用它来面对自己的 儿女。男性权威与女人悲剧就这样在行动与默认、认同与分享中繁殖下去,造成一代 又一代人的循环轮回,男性权威也就铺展开成为父性权威,母亲也就时常加入悲剧制 造者行列。 祥林嫂的婆婆三十多岁,有丈夫支撑早年家景肯定还属“小康”。即使在山村也很 少有那家女儿二十五、六岁才出嫁。祥林嫂若是十五岁出嫁,丈夫才五岁。如果家境 不好,那敢早早娶回一个媳妇,多一张嘴吃饭。祥林z j - , z j , , 年纪已娶有童养媳,而顺姑 的男人苦熬苦撑半辈子好不容易才攒钱聘了一个媳妇。她到三十多岁时却家道中落, “由小康坠入困顿”,按照情理必定是非常同情丧夫的儿媳一一祥林嫂,更何况这个儿 媳比她只小几岁。她却把逃跑的儿媳象抓一只鸡一样,五花大绑抓回来并卖给出价最 高的人。是她没有人性? 不然! 纵然她惯常对儿媳十分严厉,祥林嫂初到鲁家却也穿 得整整齐齐,虽然“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并没有满身伤痕,面黄肌瘦,说 明她还不曾虐待其儿媳,为何最终却做出如此举动? 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支配下的中国,婆婆从来都是媳妇的“天敌”,她们所借助的 也是男性权威。祥林嫂的婆婆之所以会对儿媳妇“十分严厉”,是因为她是在代替丈夫、 儿| 行使管媳妇的权利。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人类,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生存 和繁衍种族。为了生存,人类进行了有意识的物质生产活动,而繁衍种族则是人的自 身生产。由于男女两性的生理生殖机制的不同,女性的身体结构决定了她必然承 担繁衍种族的自然命运。女人作为生物个体的存在,总是具体地体现为人类繁衍的每 个环节。 在父权制社会中,女人的作用主要是具有道德和工具这两大功能。男子在积累财 富的基础上,只是基于“我的”存种的要求,男子需要有确定可靠的亲子继承财富, 并延续自己的生命,还需要一种外在的社会标志联系后代,而家庭是以法律为社会强 制手段,实现对“这一个”两性关系的肯定。它以承认男子的人格和权利为前提,是 以封闭妇女为手段,达到嫡子继承财产和男性血缘延续的双重目的。在父权制社会里, 人类存种的群体利益和群体形式转化为个体形式,存种的性质相应个体化,纳入了私 有财产范畴。在这种社会中,女人只是被当作功用化的物,而不是被当作人被社会接 受,再没有人去关心女人的姓氏和血缘,男人只是把女人当作延续自己的姓氏、财富、 血缘、生命的工具即生儿育女的工具。 在祥林嫂及其婆婆所生活的时代,妇女只是作为一种“物品”而存在。她和其它 物品一样成为了一种可以获取、可以利用的有价值的物品,与男性的现实生活发生私 人性质的关系。男人娶妻,主要是为了一种实际的利益把女人作为生儿育女的工 具,如果女人不能为男人生儿育女,那她就会被社会抛弃,因为她没有被获取的价值。 祥林嫂的丈夫已死,她并没有给夫家生下一男半女,无法为夫家延续香火,作为 生育工具已没有利用价值;虽然女人还具有道德上的功能贞节,可以为夫家守 “节”,无奈家贫,“节”也不是穷人能守的奢侈品。更何况祥林嫂夫家有小叔子,也 得娶老婆。不嫁了她,那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 她婆婆权衡利弊,取其弊轻者。她甚 至睫心病狂到了这种地步,从儿媳身上获得最大的收益,把儿媳卖到别人的父母都不 忍看女儿去的深山野坳,恐怕许多商人都要自叹不如她会赚钱。倘若她能够少贪图一 点钱财,只将她卖给邻村之人,阿毛何以致于会被饿狼吃掉。她不但害了祥林嫂,还 将她推进了苦难的深渊。祥林嫂的婆婆本身是社会的受害者,她也算得上是“克夫克 _ ”,在精神上和现实中也必定饱受煎熬,家中孤儿寡母一定受够了族人和外人的欺凌, 并且已穷到必须卖掉一个儿媳,才有钱娶回另一个儿媳,但她却依仪男性权威去欺压 比她更弱的女人。然而她却并没有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还觉得她的抓人卖人是 天经地义的。只有四太太“惊奇的说:啊呀,这样的婆婆! ”,这就是对她最严 厉的责备。连知书达礼的鲁四老爷虽然觉得这种做法“可恶”,“然而”恐怕他也 认为她婆婆是有卖她的权利的。而象卫老婆子这等“不明大义”的乡下女人却羡慕地 说,“她的婆婆道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啊,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里山去。倘许给本 村人,财礼就不多;唯独肯嫁进深山野坳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就到手了八十千。现在 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只花了五十千,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 吓,你看,这多么好打算? ” 还有一类是女看客,如柳妈,鲁镇的老女人们。正如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指出 的,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 和看客。女性同样也不例外,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柳妈和杨二嫂。柳妈不杀生,是个善 女人。但是她的命运并不比祥林嫂好多少。在鲁镇的人们进行年终大典祝福时, 她还要给人帮工。她唯一可以骄傲的就是她没有嫁两个男人,保住了贞节。但是她却 给祥林嫂施加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充当了无形的杀手;她还对祥林嫂的痛苦麻木不仁, 拿她头上的伤疤取笑。她的做法确实可恨。但是处在她的地位,她自身生活贫苦,生 活中本身没有多少乐趣可言,能够在他人的痛苦中得到一些乐趣,她怎么会放弃呢? 竟然还有比她更倒霉的人,她为什么不幸灾乐祸昵? 她告诉祥林嫂有关阴间的故事, 恐怕主要是炫耀她的见闻。在主观上是想为祥林嫂赎罪,救她出火海,客观上在无形 中把祥林嫂向死亡的边沿推进了一大步。 “豆腐西施”杨二嫂年轻时靠卖弄色相招徕顾客,所开的豆腐店买卖非常好。然 而她到了五十岁上下却仿佛进一步堕落,变成了无赖泼妇式的“细脚伶仃的圆规”,信 口雌黄“迅哥儿放了道台,讨了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强行讨要别 人家中的木器,唯恐别人多得了好处,诬赖闰土偷藏碗碟,她还顺手牵羊,拿些小东 小西。她是鲁迅笔下众多女性中最讨人厌的人物之一。 然而,杨二嫂之所以具有许多被别人指责的所谓女性的短处,“诸如平庸、懒惰、 琐碎和鄙陋的物质主义,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人们说女性好逸恶劳,沉湎于内在的 感情世界里,其实女性能够拥有的就只有感情世界,因为她被排除在整个物质世界之 外。若说象潘金莲那样的女子只晓得追求淫乐,实在是因为她的性快乐被剥夺了。“女 子的性欲得不到满足,又不能不侍候丑陋粗暴的男性,于是只有在情人身上寻求慰藉。 男人若觉得女人只长身体不长脑袋,那是因为她的处境迫使她把她的动物本能视为极 端重要。女人之所以重视小事情,是由于她不能接触大事情,她的日常琐事,对她往 往是域严重的现实。她的魅力和她的机会,都归功于她的衣着,她的美貌。”杨二嫂年 轻时终日坐在豆腐店里,擦着白粉、面容娇好,“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 非常好。“如果人们说女性似乎总是懒散的怠慢的,那是因为她唯一可做的家务,其实 是和光阴的流逝一样空虚。”“如果她长舌、爱唠叨,那是由于她要排遣无聊的时光: 她既不能行动,便以语言来代替行动。其实,当女子从事一项值得人做的事业时, 她颇能表现同男子一样的积极、有效率、慎言和节制的。”1 3 1 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当女 工时任劳任怨的表现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叶圣陶的小说阿风中描写的小童养媳, 婆婆不在家,无人打骂她时,她干活反倒比平时快许多,也便是明证。 鲁迅笔下的女性弱势群体中,祥林嫂、爱姑、子君是颇具代表性的,且有着丰厚 的文化内涵。 1 、祥林嫂:最弱的弱者 祥林嫂是鲁迅笔下不幸者中的最不幸者,弱女性中的最弱者。她作为一个靠打柴 为生的穷人家中的童养媳,比丈夫大十岁,上面又有严厉的婆婆,生活本身已经十分 艰辛。好不容易熬到丈夫十多岁,却死了丈夫。一听说婆婆要卖了她,好给小叔子娶 老婆,象祥林嫂这样一个“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安分耐劳的人,便只得逃到鲁 镇在鲁四老爷家里做女工。在主人家中她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 就抵得过一个男子。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地煮福礼,全是一人担 当,竞没有添短工。“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她刚到主人家中时,脸上还带着刚死去丈夫的悲哀,现在嘴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 也向胖了。然而就是这么不公平,这么低微的生活也不能继续。不久,婆家的人就找 f :j 束,出逃仅仅三个月,就在光天化f = j 之下被抢回家。 在当时,女人根本就没有社会地位。叶圣陶的小说这也是一个人中也真切地 描写了农村妇女不幸的命运。 她,叶圣陶连名字都不愿给取一个。这或许是这一类的苦命人太多,有没有名字 尤关紧要,或许是生活太残酷,人们把她的名字早就遗忘了;于是,作家只写她叫做 “伊”。“伊”是个贫苦农民的孩子,长到会说话会走路的时候,就帮父母做些农活, 挑些野菜,干些家务。到十五岁,父母就把“伊”嫁到了一个赔鬼家。夫家呢,娶“伊”, 即使省不下一个帮工,也要抵得过半条耕牛。不到一年,“伊”生了个孩子,但是不到 半岁孩子就死了。孩子一死,“伊”就犯了弥天大罪。“婆婆说她不会领小孩,好好一 个孙子被她糟蹋死了,实在可恨! 公公说她命硬,招不牢子息,绝了他一门的嗣。”她 不堪忍受丈夫和夫家的虐待私自逃到城里去当了女工,仿佛开始了一种新生活,很快 公公就找到了她的下落。到丈夫死了的时候,她终于不得不回到婆家。可是,等着她 的又是什么呢! 小说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她公婆也不叫伊哭,也不叫伊服孝,却领伊 到一家人家,受了廿千钱,把伊卖了。伊的父亲,公公,婆婆,都以为这个办法是应 当的。他们心里原有个成例:不种田,变卖耕牛,伊是条耕牛如今用不着了,便该 卖掉。把伊的身价充伊丈夫的殓费,便是伊最后的义务! ” 叶圣陶笔下的这个“伊”任人摆布,孤苦无告,丈夫死后便被卖掉。这在当时现 实社会人生中是普遍的。 一九二零年新青年第七卷第三期上发表了鲁迅的弟弟周建人所写的绍兴的 结婚风俗一文。周建人指出:抢亲的风俗,在绍兴很盛,多在劳动人家。寡妇的身 体,极不自由,男子死后,公姑叔伯。甚至于何必毫不相干的人,都有管的权柄,甚 至也有卖的权利。而娘家亦没有争执的事。寡妇再醮,在绍兴称为“二姑娘”。而且大 家相信寡妇有本夫灵魂常常跟着,很使人们害怕和忌讳,因此,寡妇就成了最为不幸 的人。 在男性权威的社会中,贞节作为妇女的操行,是妇女安身立命的德行,因为每一 个女子都属于某个家庭中的男子,女子的“失贞”意味着她对“这一个”男子利益的 彻底背叛。因此“贞节烈妇”受到男权社会的异乎寻常的推崇,不仅立牌坊,史书也 女性至此不仅被财产化了,而且成了一种特别的财产,只能属于一个主 死了,财产的所有权也不能变更。女人活着,为了维护尸陈地下的丈夫 男人没把女子当作一个正常的人看,女人自己也没把自己当成个正常 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从一而终的观念已经被灌进每一个人、尤其 中。虽然,回头人( 寡妇) 出嫁,哭喊的也有,况要寻死觅活的也有。“可 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厉害,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 昵。”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埃,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 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她就一 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还止不住血呢。直 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在骂。 祥林嫂虽然进行了拼死的反抗,仍然没有摆脱再嫁的命运。就在她觉得可以再过 上安定的生活时,母亲也胖,儿子也胖。然而再嫁不到三年,祥林嫂就又成了寡妇。 儿子在时,尽管儿子不到三岁却是她的保护神,因为有儿子,本来还可以守( 寡) 着, 可以暂且偷生。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宫廷到民问,妇女都是母以子贵,假 如同治皇帝的生母不是慈禧太后,那么中国的近代历史就要改写。然而苦命的祥林嫂 就连这么一项小小的保护伞也无法撑牢,阿毛又被狼吃掉了。象这样一个“克夫克子” 的倒霉女人谁还会再娶她呢? 大伯只有把她赶了出来,收了她的房子。 再回到鲁镇的祥林嫂已经是被所有的人认为“败坏风俗”的。她的主人鲁四老爷 是个讲理学的老监生。理学是中国传统的儒家孔盂哲学发展到宋代,由朱熹等人加以 发扬光大的。在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二记录程颐的话说:“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 托者,可再嫁否? 日: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 鲁四老爷明明知道祥林嫂是被抢被卖,仍然说她“是伤风败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 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而鲁镇的女人们非但不同情她,还用一种“鄙薄”的神气看待她,好象她的再嫁 是全体女人们的奇耻大辱,不宽恕她。她们这时已经不知不觉地站在男性的立场上, 用男权社会强加于她们的道德观念对祥林嫂加以评价。祥林嫂所讲的有关阿毛的悲惨 故事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消遣,连她头上拼死抵抗留下的伤疤也成了人们寻开心的话 题。“阿毛的遭遇”一开始时还能吸引几个听众,有些老女人还要特意寻来听这个悲 。人 ,于啮出同笔主着由头真不 儿使活 。盼嫂众书即誉看女林与 大 ,声人妇祥以 要入的的是是所 女性至此不仅被财产化了,而且成了一种特别的财产,只能属于一个主 死了,财产的所有权也不能变更。女人活着,为了维护尸陈地下的丈夫 男人没把女子当作一个正常的人看,女人自己也没把自己当成个正常 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从一而终的观念已经被灌进每一个人、尤其 中。虽然,回头人( 寡妇) 出嫁,哭喊的也有,况要寻死觅活的也有。“可 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厉害,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 昵。”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埃,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 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她就一 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还止不住血呢。直 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在骂。 祥林嫂虽然进行了拼死的反抗,仍然没有摆脱再嫁的命运。就在她觉得可以再过 上安定的生活时,母亲也胖,儿子也胖。然而再嫁不到三年,祥林嫂就又成了寡妇。 儿子在时,尽管儿子不到三岁却是她的保护神,因为有儿子,本来还可以守( 寡) 着, 可以暂且偷生。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宫廷到民问,妇女都是母以子贵,假 如同治皇帝的生母不是慈禧太后,那么中国的近代历史就要改写。然而苦命的祥林嫂 就连这么一项小小的保护伞也无法撑牢,阿毛又被狼吃掉了。象这样一个“克夫克子” 的倒霉女人谁还会再娶她呢? 大伯只有把她赶了出来,收了她的房子。 再回到鲁镇的祥林嫂已经是被所有的人认为“败坏风俗”的。她的主人鲁四老爷 是个讲理学的老监生。理学是中国传统的儒家孔盂哲学发展到宋代,由朱熹等人加以 发扬光大的。在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二记录程颐的话说:“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 托者,可再嫁否? 日: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 鲁四老爷明明知道祥林嫂是被抢被卖,仍然说她“是伤风败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 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而鲁镇的女人们非但不同情她,还用一种“鄙薄”的神气看待她,好象她的再嫁 是全体女人们的奇耻大辱,不宽恕她。她们这时已经不知不觉地站在男性的立场上, 用男权社会强加于她们的道德观念对祥林嫂加以评价。祥林嫂所讲的有关阿毛的悲惨 故事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消遣,连她头上拼死抵抗留下的伤疤也成了人们寻开心的话 题。“阿毛的遭遇”一开始时还能吸引几个听众,有些老女人还要特意寻来听这个悲 。人 ,于啮出同笔主着由头真不 儿使活 。盼嫂众书即誉看女林与 大 ,声人妇祥以 要入的的是是所 尸:又希望其有,可以再见到阿毛。已经成了乞丐的祥嫂终于鼓起勇气问出了一个大 胆的问题:“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 ”。这个问题是如此的难以回答,以 致r 一个出门在外的读书人“我很悚然,背后也就招了芒刺一般”只得吞吞吐吐的 b i 答:“也许有吧”。 血迹斑斑伤痕累累的祥林嫂,在别人祝福的时候孤独地悲惨地死去了。女性弱势 群体中还有比这更不幸的人吗? 祥林嫂确实是弱势群体中的最弱者。 2 、爱姑:抗争的弱者 爱姑是鲁迅笔下最泼辣的女性形象。她可不象祥林嫂那么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可以任人宰割。她的父亲庄木三在沿海一带有权有势,沿海的居民对她的父亲都有几 分惧怕。生长于这样一个家庭的爱姑,自然有几分傲气。 爱姑十五岁时由父母作主,经过三茶六礼,明媒正娶,嫁到施家。自从她嫁到施 家,“真是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然而夫家却没把她放在眼里,好象专门和她 作对,“一个个都象个气杀钟馗”。一有过错,丈夫就“夹脸一嘴巴”。尽管娘家小 有势力,婆家管教儿媳妇,却是天经地义的,爱姑的娘家也不好过问。如果丈夫家有 钱娶个二房或买个小妾,即使爱姑满腹怨气,她也只有暗自落泪,抱怨自己命不好, 或是前生作了孽;恐怕公婆还要抱怨儿媳没本事,拢络不住儿子的心,还要倒挨婆婆 许多骂。不曾想丈夫却姘上了寡妇,名不正言不顺,没把爱姑及其娘家放在眼里。爱 姑一气之下跑回娘家,哭述了丈夫的不安分。 她父亲出面说合,规劝女婿,没想到施家不买帐。在公公看来,儿子也没有什么 大错,倒是儿媳不守妇德,一点小事也要往娘家跑,竟然敢在父亲面前告丈夫的状, 干涉丈夫的行为:再加上一个大过失她并没有为夫家生下一男半女。小说中没有 一句提到爱姑的儿女,因此可以推断爱姑并无子女。夫家本来已对此大为不满,“不孝 有三,无后为大”。爱姑的公公非但没有责骂儿子,反倒数落了儿媳的许多不是。有了 父亲撑腰,施家的儿子更加肆无忌惮。爱姑的父亲一时义愤填膺,认为施家太不给他 而子,带着六个儿子拆了施家的灶,帮爱姑大大地出了一口气,使得施家威风扫地, 沿海十八村,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此事。本来应该是爱姑扬眉吐气的时候了,那曾 想夫家不甘心受此恶气,不要这个有人撑腰的儿媳,公婆就说“走”。 爱姑自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让夫家把她扫地出门,给她丈夫提供方便。因此坚 决不离,拿她自己的话来说:“要撇掉我,是不行的。” “小畜生姘上了小寡妇, 就不要我,事情有这么容易的? 老畜生r i l l 道帮儿子,也不要我,好容易呀! ” 爱姑与夫家整整闹了三年,娘家也帮她不知打了多少回架,说过多少回和,总是 不落局。施家铁了心要离婚,见庄家坚决不答应,于情于礼是亏欠了庄家,于是提出 了陪钱,赔偿庄家八卜元,作为逐回爱姑的代价。父亲庄木三一看陪贴的钱都有点头 昏眼热了,无奈爱姑峰决不答应。施家只得送了一桌酒席,请出村中的头面人物尉老 爷劝爱姑。在爱姑眼里,慰老爷只不过是个团头团脑的矮子:这种人本村就有许多, 完全没把他放在眼里;因此慰老爷劝了她四回仍然没有结果。 爱姑之所以敢于和夫家作对,管公公叫做“老畜生”,把丈夫称作“小畜生”,首 先是娘家看得起她,并没有把她当作“泼出去的水”,有父亲兄弟为她作主;其次是夫 家做得实在太过分,儿子姘上小寡妇,竟然要把儿媳赶出门,因此爱姑的家人拆了施 家的灶,谁都说应该;再次是因为爱姑从小在一个受人惧怕的家庭长大,胆量自然大 于一般小户农家的女儿。 爱姑的反抗不同于祥林嫂。祥林嫂的反抗可以说是本能的动物性的,象逼急了能 咬人的兔子,不把她逼到绝境,她是绝不与人争执的。而爱姑的反抗应该说,多少带 有些自觉性。她铁了心要与施家抗争,是为了“赌气”。这口气不是别的,是不甘心被 人随意摆布,处置。如果她老老实实呆在夫家,她的命运并不比其他的妇女更差,因 为在当时她的丈夫也不一定就比别人的丈夫坏很多,男人嫖娼狎妓一直都是一种丑恶 的社会现象。但是爱姑不甘心受此屈辱,跑回娘家寻求帮助,一开始还是希望丈夫能 同心转意,好好与自己过日子;没想到夫家借此机会要把她逐出门。这一下可激怒了 爱姑,她“并不贪图回到那边去”。正如她在七大人面前表示的:我一定要给他们一个 颜色看,就是打官司也不要紧。县里不行,还有府里呢。如果都不讲公道,那我就拼 出条命,大家家败人亡。 慰老爷“劝离不劝合”失败后,抬出和知县大老爷换帖的七大人。七大人亲自过 问一个农妇的离婚案,这本身就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革,辛亥革命的影响。在中国两 干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从来只听说婆家休妻,拿七大人的话说,就是:公婆说“走! ” 就得走。一个小媳妇和丈夫不对,公婆不喜欢。婆家要打发她走,竟敢倚仗娘家和婆 家斗;慰老爷出面调解竟还是不依。小小的爱姑简直是要翻天,连一个爱姑都压不住, 这些大男人还有什么脸面。七大人一出场就吓住了爱姑的六个兄弟,他们都不敢去见 七大人:连她那受人惧怕的父亲在七大人面前也讲不出话来。而爱姑却对七大人寄予 了很大的希望。在她看来,知书识理的人是专替别人讲公道的。她想对七大人说说她 这几年的艰难,评判一下谁对谁错。出乎爱姑预料之外的是,七大人的回答,却使她 大失所望,只是让施家多添了卜快钱。以九十元为代价,帮施家赶走了爱姑。 爱姑之所以会失败首先是因为她身上具有鲁迅一贯想要揭示的国民性,即劣根 性。中国农民头脑罩装满了旧的观念,旧的道德。爱姑坚决不离婚,一方面是为了赌 气,另一方面,恐怕也是“从一而终”的思想在那里作怪。她一开始对七大人寄予了 厚望,心中充满了对不义丈夫的义愤,在去慰老爷家的船上“悬想”将来怎样闹得夫 家家败人亡,丈夫、公公走投无路。等到了慰老爷家却“越加局促不安”,心中先怕了 起来,自己先有一种理亏的感觉。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皇帝不坐龙庭”了,民主思 想稍有一点进步,老百姓见了官老爷财主老爷可以不用叩头下跪了,但是中国农民骨 子里始终都有一种“怕官”的感觉。社会现实中的礼节已不要求老百姓下跪,但是老 百姓见了官心理上始终觉得低人一等,实际上老百姓始终是匍匐在地仰望着众位老爷, 依然奴性十足。他们总是觉得青天大老爷是高高在上,能够明察秋毫,比老百姓高明, 小老百姓愚笨无知。在爱姑鼓起勇气对七大人述说她的委屈时,心中自始至终都有一 种怯生生的感觉,一发现七大人面部表情一变,马上就认为是自己犯了大错。她只觉 得“心脏一停,接着便突突地乱跳,似乎大势已去,局面都变了;仿佛失足掉到水里 一般”。她那里知道七大人只是厌倦了她的勇气、她的唠叨、也许还有她的粗鲁而有些 不耐烦以致于烟瘾大发,一个“来兮! ”就吓得爱姑不由自主地说:“我本来是专听 七大人吩咐”三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前功尽弃。七大人有什么可怕的,他不过是知 县的拜把子兄弟而已。爱姑毕竟还没有告到县里、府里。 再加上周围的人虽然指责施家,但他们的议论给爱姑及其家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 力。庄木三在船上一提到是为爱姑的事到庞庄去,立刻脸上显出一些“颓唐”。庄木三 尽管已算得上是个好父亲,帮女儿“惩治”了可恶的亲家和女婿,但始终为此事“不 落局”而感到心烦。在施家提出赔钱后,心已有所动摇,施家赔八十元已不是小数目, 总算没有白养爱姑一场。尽管旁人称赞“你老人家是高门大户都走得进的,脚步开阔, 怕他们甚的! ,但他也依然奴性十足,脑袋里一想到七大人,连对亲家的冷笑也笑不 出来,横梗着的胖胖的七大人将他脑中的局面都挤得摆不整齐了;慰老爷吩咐他带上 红绿帖( 订婚时两家交换的帖子) ,他依吩咐照作,实际上已对施家的休妻默默认可。 等见了七大人“竞说不出话来”,剩下爱姑一个人孤军奋战,寡不敌众而败北。而船上 两个老女人尽管嘴里念着佛号,貌似善良,却“都看爱姑,而且互视,努嘴,点头”, 在心罩,在背地里对爱姑指指戳戳。这一切,一点一点动摇与瓦解爱姑的斗志,使她 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现实上都处于劣势。一个勇敢的爱姑,在男权中心的文化语境里, 不能不败下阵来,回到被遗弃的弱势位置e 、悲惨结局里。 3 、子君:闪光的弱者 子君是鲁迅笔下具有个性解放意识与行为的女性。这也正是子君的闪光之处。不 过她依然是一个弱者。因为她也象一只“蜂子或蝇子”一样,在空中“飞了一个小圈 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 子君苍白的圆脸上带着笑涡,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一看到雪莱的半 身像,便不好意思的低下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瘦弱的女性说出了在当时最大胆的一 句话: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在子君与涓生交往的半年中,每次子君的到来和离去时那长着鲶鱼须的老东西的 脸“照例”又帖在脏的窗玻璃上,连鼻尖也挤成了一个小平面;到外院,那搽着雪花 膏的脸“照例”又出现在明晃晃的玻璃窗里。但子君目不斜视地骄傲地走了。 在子君决定和涓生同居时,她和叔父闹翻了,他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 在他们过了不到半年的幸福生活后,涓生便失了业。尽管他们想尽了办法,涓生 仍然找不到工作,连两个人的生活也无法维持下去。在外来的重重打击之下,子君和 涓生之问产生了很深的裂痕。涓生为了自己能够轻装上阵去面对人生新的拼博,也为 了子君能够毫无顾虑、坚决地毅然前行,坦然告诉子君他已经不再爱她了。子君在回 到父亲家中后不久就离开了这无爱的人间。 子君之所以敢于说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是因为她爱 涓,卜,换句话况,爱就意味着婚姻,尽管子君和涓生采取的是一种在当时最解放、最 极端的做法一一同居,是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公证结婚,也没有办理结婚的地方, 否则他们也是同样会走上结婚这条路。子君大胆追求的是婚姻的自由,结婚是传统赋 予女性的使命,从古到今几乎所有女性都把婚姻当成是最后的归宿。直到今天,男性 可以只称呼为某某先生,不管其结婚与否。对男性而言,婚姻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种, 不是注定了的命运。而女性却要称呼为某某夫人或某某小姐,总要关系其婚姻状态。 多数女子不是结了婚,就是结过婚,或准备结婚,或是因为没有合适的结婚对象而发 愁。 婚姻对于男性和女性从来都具有不同的意义。“男性和女性虽然由于生理上的不 同而互相需要,但这种需要从来都没有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男性作为社会财富的创 造者,他在社会上是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他为整个社会而工作,他的劳动得到全 社会的公认;而女性则被局限于家务劳动中,主要是生殖和理家,她的劳动得不到全 社会的公认,也就得不到和男性同样的尊严。对大多数女性而言,婚姻是唯一的出路。 在乡村未婚女性只能为母亲担当一部分家务,充当其父兄的奴仆:即使在城市在家境 较好的人家,女性仍然缺乏谋生的技能;即使她受过良好的教育,仍然被规劝走结婚 的路子,而不走事业成功之路,因为男性有着事业成功的种种经济上的优越条件。女 性即使能够找到一个职业,这个职业往往很不理想,待遇也很菲薄,不足以谋生。许 多女性宁愿找一个有着较高社会地位,较有希望在社会上获得成功的男性,她可以通 过和这一个男子结婚而得到他的承认,通过为其配偶服务而得到这个男性的回报,比 如送给她礼物、和她结婚、或维持她的生活。对男性而言,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他可以结婚也可以不结婚。结了婚以后,女性分享了一部分男性的世界,但成为了男 性的附属品。1 4 对子君而言,既然婚姻是一条非走不可的路,与其嫁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不如找 一个情投意合的爱人。在中国的旧式家庭中,丈夫打骂妻子,虐待妻子是很常见的现 象。以子君这样一个在封建家庭长大不谙人情事故的女学生看来,涓生博学,能够和 她谈论易普生,谈泰戈尔,谈雪莱,能够告诉她许多不知道的奇妙的事;并且他还具 有民主思想,反对家庭专政,勇于破除旧的习俗,提倡男女平等。在子君这样一个在 专制的封建家庭中生活的女性看来,涓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男人。而当涓生因为爱 而跪倒在子君面前求婚时,更使子君异常感动。男人在女人面前从来都是统治者,是 暴君。除了跪在母亲面前,从来都是女人给男人下跪,哀求某事。因此她不顾家庭的 强烈反对,毅然接受了涓生的爱,与涓生同居。 但子君与涓生同居仅三个星期,涓生就发现了子君身上些他以前所不曾了解的 东西他们之问所存在的隔膜。子君满足于眼前的一切,专注于家务琐碎,专- 0 照 顾丈夫的饮食起居,饲养油鸡及小狗阿随。子君整天的忙于家务,连和涓生谈天的功 夫也没有,更何况读书和散步,然而子君竞胖了起来,脸色也红活了。当然子君也有 不快活的时候,那就是因为所饲养的油鸡而与房东一个小官太太发生暗斗,由于 小狗阿随瘦得实在太可怜而受了房东太太的嗤笑和奚落。 子君之所以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从一个有知识有胆量的“五四”新女性变成 一个最寻常最普通的家庭妇女,跟任何一个没有受过新思想洗礼、新文化冲击的女性 毫无两样,是因为她认同传统的妻子角色。婚姻对她来说就象一剂定心丸,把保护 伞,有涓生为她抵挡外晃的狂风暴雨,她可以躲在家庭这把保护伞下逃避现实,把整 个精神世界建立在“相夫教子”上。当她发现涓生所提供的保护并不可靠时,精神世 界很快就崩溃了。在涓生因为自由恋爱而丢了工作时,“那么一个无畏的子君也变了 色”,“她近来似乎也较为怯弱了”:在涓生想通过译书撰文自谋生路时,“子君又没有 先前那么幽静,善于体贴了,屋子里总是散乱着碗碟,弥漫着煤烟,使人不能安心作 事;加以每日的川流不息的吃饭;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吃饭中。 吃了筹钱,筹来吃饭,还要喂阿随,饲油鸡;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都忘掉了。后 来经过涓生的多次抗争和催逼,油鸡们也逐渐成为肴馔。从此便清静得多。只有子君 很颓唐,似乎常觉得凄苦和无聊,至于不大愿意开口。”以至于涓生想,人是多么容易 改变呵! 在连阿随也无法养活,只得让涓生带到郊外去放掉时,子君凄然的神色,却 让涓生很吃惊,然后在凄然的神色中又加上冰冷的分子了。天气的冷和子君神情的冷 最后使得涓生无法在家庭中安身。而子君却逼涓生作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爱的表示。 到最后,子君连一根救命稻草也没有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