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郑珍诗歌研究 王有景 摘要郑珍是晚清宋诗派诗人中最优秀的代表,也是有清一代的一流诗人 他生于国势日颓的道咸之世,地处西南贵州的偏僻之所,却才学深厚,于经学、 小学、诗文书画等无所不精,以其学术成就被誉为“西南巨儒”,位列清史稿儒 林传,更以其诗歌成就被论者盛赞为“清诗冠冕”。然而这样一位兼具学者身 份的大诗人,长期以来却被贴上“宋诗派”的标签而遭受冷落,其巢经巢诗钞 九百余首优秀诗篇更是少有人知。本文拟结合郑珍生平及其时代背景,从当时学 风与诗风的关系上来透视郑珍的诗学思想及渊源,探讨其丰赡的诗歌内容、复杂 的艺术风格,并尝试在清诗史上给郑珍作个定位,以期展现郑珍诗歌的整体风貌 并促进清诗特别是近代诗歌的研究。 论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引言,对郑珍诗歌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作一综合考察。 第一章,介绍郑珍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学术成就和诗名。郑珍处于道 咸乱世,淹通经学训诂,抱不世之才,却从道光六年起,科场屡屡失意。终其一 生,除在贵州、云南和湖南做过几年幕僚、教习外,多数时间穷居乡里,晚年更 是饱尝乱世之苦。社稷不幸诗家幸,这种经历对其诗歌创作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章,论述郑珍的诗学思想。郑珍在诗学上主张“言必是我言”的独创精 神,学古但不摹古,做到学而能化。他注重诗歌的学问根柢,强调通过学赡养气 加强诗歌创作主体的人品修养来达到诗中有我,自成家。虽然目前学术界把郑 珍视为宋诗派的优秀代表,但是追求独具面目的郑珍从来就是反对诗分唐宋,主 张诗品无定派,这种诗学思想反映了郑珍对“不俗”的追求。 第三章,分析郑珍诗歌丰赡的内容。郑珍诗歌内容丰富,除了个人情感、家 庭生活、山水旅途和金石考证等外,更多的诗篇涉及社会现状,并不是有些论者 所说的不关注现实。这里着重分析了郑珍“穷年忧黎元”的心肠,展示了黔贵的 奇山异水,剖析了郑珍动人的亲情诗,展现了郑珍好古嗜书和精于考证的学人情 趣。 第四章,讨论郑珍诗歌的艺术风格、渊源及其影响。郑珍诗歌的主要风格分 为奇奥渊懿和平易淳厚两种,前者诗风的诗作约占十分之三,是郑珍学者身份的 体现;后者诗风的诗作约占一半,更能体现郑珍的诗人情怀。郑珍正是以兼具学 者的诗人身份,对前代大家博采众长、转益多师,为诗出入于杜甫、韩愈、苏轼、 黄庭坚之间,兼取白居易,最终独创一格。郑珍诗作情感真挚,精深华妙,是我 国文学史上一处尚未被完全开采的富矿。郑珍的诗歌的奇奥风格对于“同光体” 诗人有很大影响,而其“言必是我言”的平易风格则对黄遵宪“我手写我口”晚 清“诗界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郑珍;言必是我言;奇奥;平易 r e s e a r c ho nz h e n gz h e n sp o e m s w a n gy o n j i n g a b s t r a c t : z h e n gz h e ni st h em o s to u t s t a n d i n gp o e to ft h el a t eq i n gs o n gs e n t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 ,a sw e l la sag e n e r a t i o n - c l a s sp o e t h ew a sb o r ni nac o u n t r y , t h er o a d h o m eh a sc e a s e dt ow o r l da f f a i r s ,a r el o c a t c di nr e m o t es o u t h w e s t e r ng u i z h o u ,b u ta p r o f o u n dk n o w l e d g ei nt h es t u d yo fs c h o o l sn op a i n t i n g s ,p o e m s ,s u c ha sc o m p e t e n c y , h i sa c a d e m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st h e ”s o u t h w e s tc o n f u c i a n i s t ,”a m o n gt h e ”d r a f to fq i n g d y n a s t ys c h o l a r sb i o g r a p h y e v e nt h o s ew h ow c 佗h i g h l yp r a i s e df o rh i sa c h i e v e m e n t s i np o e t r y ”p o e t r yc e l e b r a t i o n ”f o rs u c hag r e a tp o e t b o t ha c a d e m i c , h a sl o n gb e e n s t y l e da sa c a m p - s t y l e ”l a b e l sw e r et u r n i n ga w a ym o r et h a n9 0 0o fi t so u t s t a n d i n g p o e mi st h ef i r s tn e s tb yn e s tf e wp e o p l ek n o w z h e n gz h e np l a n n e dt h i sb a c k g r o u n do f h i sa g e s i n c et h e ns t u d y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p o e t r ya n dt h ep o e t r y z h e n gz h e n p e r s p e c t i v ea n dt h i n k i n go fp o s s i b l eo r i g i n so fp o e t r ya n di t sa b u n d a n c e ,c o m p l e xa r t , p o e t r ya n dm o n e yt ot r yt om a k eap o s i t i o n i n gz h e n gz h e n ,z h e n gz h e ns h o wt o p r o m o t ep o e t r y p o e t r yi np a r t i c u l a ra n dt h eo v e r a l lo u t l o o k o fm o d e r np o e t r y s e v e r a lp a p e r sh a v et h ef o l l o w i n gm a i nc o m p o n e n t s : z h e n gz h e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t h ep o e t r yo ft h eh i s t o r i c a la n dc u r r e n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i n s p e c t i o n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sd e v o t e dt ot h el i f ea n d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t i m e s ,a n da c a d e m i c w r i t i n g s z h e n gz h e na tc h a t h a mr o a di nt i m e so ff l o o d sj i n gx u ee x e g e s i s h a v en o t o n l yt h ew t o ,b u th a sn e v e rp l a y e di n1 8 2 6 ,t h em a r k e tb r a n c hr e p e a t e d l yf r u s t r a t e da l l h i sl i f e i na d d i t i o nt og u i z h o u ,y a n n a na n dh u n a nd o n ey e a r sa i d e , t e a c h e r , h a b i t a t m o s to ft h et i m et h ep o o rc o u n t r y s i d e ,i nt i m e so fh a r d s h i ps u f f e r e de v e nm o r ei no l d a g e u n f o r t u n a t e l y , t h eb o a tp o e t sf o r t u n a t e l y , t h ee x p e r i e n c ew i l lp l a ya n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i nh i sp o e t r y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d e a l sw i t ht h ep o e mt h i n k i n gz h e n gz h e n z h e n gz h e ns t a n d si n p o e t r y ”i saw o r dis a i d , ”c r e a t i v e l y , b u tn o tm o g no l ds c h o o l ,t os t u d ya n db ea b l et o t u r n h ef o c u s e do nt h ep o e t r yk n o w l e d g eb a s ea n ds t r e n g t h e ns t r e s s e db ys c h o o l m a i n t e n a n c ep o e t r yg a sm a i nc h a r a c t e r , lh a v eap o e mt oa c h i e v ea t t a i n m e n t u n i q u e n e s s a l t h o u g ht h ec u r r e n ta c a d e m i c sr e g a r dz h e n gz h e np o s i t i o n i n g ”- s t y l e c a m p a i g no u t s t a n d i n gp o e t ”h o w e v e r ,t h ep u r s u i to fu n i q u ef e a t u r e so ft h es u b - z h e n g z h e nt a n ga n ds o n gd y n a s t i e sh a v ea l w a y sb e e no p p o s e dt op o e t r y , n o tt os e n da n a d v o c a t eo fp o e t r y z h e n gz h e nw e l lr e f l e c tt h et h i n k i n go ft h i sp o e mp u r s u i t m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 st h ec o n t e n to f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yo ff e n gz h e n gz h e np o e t r y z h e n gz h e np o e m sa r er i c ha n di n c l u s i v e ,i na d d i t i o nt op e r s o n a lf e e l i n g s ,f a m i l yl i f e , t r a v e la n dl a n d s c a p e st o u c h s t o n er e s e a r c he n d u r e s m o r ee p i cs o c i a ls i t u a t i o ni sn o t a s s o m ec o m m e n t a t o r sh a v es a i dt h er e a lc o n c e r n z h e n gz h e nh e r ef o c u s e do na n a l y s i so f t h e ”p o o r , w o r r i e sl iy u a n j i a n g ”w i t hak i n dh e a r t ,a n dt h em o u n t a i n so fg u i z h o uy o u r d i f f e r e n c e sw a t e r z h e n gz h e na n a l y z et h et o u c h i n gl o v ep o e m ss h o war e s e a r c hs c h o l a r z h e n gz h e nl o v ef o rb o o k sp u r p o r t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a r t i s t i cs t y l ea n di t so r i g i n sz h e n gz h e np o e t r y y u a nz h e n gz h e np o e t r ys t y l ei n t oa l i c ep e a c eq i a oe a s yh o n e s t yt w of o r m e rp o e t r y p o e t r ya b o u tt h r e et e n t h s z h e n gz h e ns c h o l a ri st h ee m b o d i m e n to fp o e m sa b o u tp o e t r y i nt h el a t t e rh a l fo ft h a tr e f l e c t st h ep o e tz h e n gz h e nf e e l i n g i ti sb o t has c h o l a ra n da p o e t ,z h e n gz h e ni d e n t i t yo ft h ef o r m e rm e m b e r sf r o ma l li n t e r e s t st u r nm o r ed i v i s i o n s , w ea l em a i n l yp o e t r yf u ,h a ny u ,a n ds us h ih u a n g n 西i a l l m o r e o v e r , b a i j u y i ,a l l o ft h e ma r ef i n a n c i a li n t e g r a t i o na n dc r e a t ea s t y l ea l lo n e so w n z h e n gz h e nc o n c l u s i o n sa r g u eh e a r i n g s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sw e l la sh i sp o e t r y p o e t r y i nt h ep o s i t i o n z h e n gz h e np o e m ss i n c e r e e m o t i o n d e e p m i a oi so n eo fc h i n a s l i t e r a r yh i s t o r yi sar i c hy e tt ob ec o m p l e t e l ye x p l o i t a t i o n z h e n gz h e nq i a os t y l ef o r t h ep o e t r yo f ”l i g h t ”i nag r e a tp o e t ,a n dt h e ”w o r di sm yw o r d s ,”t h ek i n do fs t y l ei s h u a n g z u n x i a n ”1w r o t em yh a n d s ”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 。p o e t i cr e v o l u t i o n ”h a v ea f a r - r e a c h i n gi m p a c t k e y w o r d s - z h e n gz h e n ;m yo w nw o r d s ;r e c o n d i t e ;l o o k e d i v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繇罐 隗翌z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师 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 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躲龇日期:盟f 引言 晚清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在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中国逐 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而在诗坛,也因此产生了一系列以反帝反侵略为主题 的爱国诗歌。也许是因为晚清“反帝反侵略”的时代特征太过鲜明,使得人们往 往把未反映出此时代特征的诗人看成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盛行于道咸年间的 宋诗派,就因为其复古特质而常被视为近代一股落后的,以至“反动的诗歌逆流”。 晚清的贵州诗人郑珍就是一位被贴上宋诗派标签而长期被研究者忽视的人。 但事实上,从前人的一些论述中可以发现他们对郑珍诗歌的评价是很高的: 梁启超巢经巢诗钞跋云:“时流咸称子尹诗能自辟门户,有清作者举莫及, 以余观之,立格选辞有独到处。”。陈衍近代诗钞述评赞日:“子尹历前人所 未历之境,状人所难状之状。”。胡先骗认为:“郑珍卓然大家,为有清一代冠冕, 纵观历代诗人,除李、杜、苏、黄外,鲜有能远驾乎其上者。” 当代著名的清诗 研究专家钱仲联教授更是誉其为“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对郑珍的诗歌成 就都极为推崇。但对这样一个备受赞誉的诗人,综观历来学界除了一些单篇的讨 论文章之外,却少有专门的研究论文出现,这不能不说是受到了上述政治标准的 影响。虽然说胡、钱等人对郑珍诗歌的评价似乎有过誉之嫌,但是他们既然能发 出如此的评语却也反映出郑珍诗歌的确有其不凡之处,因此,对郑珍诗歌进行重 新研究和评价就成为必要。而且通过研究郑珍诗歌也可以进一步扩大晚清文学研 究的领域,毕竟,整个晚清时局动荡,内忧外患层出不穷,“反殖民反侵略”并 非当时唯一的诗歌主题,而晚清诗坛,在龚自珍、黄遵宪的巨大光辉照耀下,也 还是有很多的杰出诗人在中国各地散发出多样的光芒和色彩的。 郑珍诗歌刊行之初,亲朋好友多在其诗集序中对其进行评价,后来陈衍等人 也对其诗有所评论,而胡先鞴的读郑子尹( 巢经巢诗集) ( 1 9 2 2 ) 则最早对 郑诗作专文论述。建国初又有缪钺的读郑子尹( 巢经巢诗) ( 1 9 6 0 年) 。这 两篇论文中的部分观点,已成为郑珍研究中公认的经典之论。而建国后的最初几 十年,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给郑珍贴上复古落后的“宋诗派”标签,对其评价 不高,关注较少。近年来,随着清诗研究的深入,郑珍及其诗歌逐渐引起学界的 粱启超著,绿林书房辑校:粱启超书话 ,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4 页 陈衍著钱仲联编校: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8 8 2 页。 胡先鞠:读郑子尹( 巢经巢诗集) 胡先赣文存) ,江西高校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1 1 4 页。 钱仲联:论近代诗四十家,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 ,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4 0 7 页 重视。概而言之,其研究状况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郑珍的许多优秀诗作被收 入各种“诗集”、“诗歌鉴赏集”中,如郭绍虞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余 冠英主编的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以及钱仲联选的清诗三百首、清 诗精华录等都收录了郑珍的一些诗作。其二、近年来出版或再版的文学史也给 郑珍以新的客观公允的评价。刘大杰著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赞扬郑珍诗歌“学 古而不摹古,诗中有我”,任访秋著中国近代文学史称郑珍是“最能体现这 一时期宋诗运动的美学追求和创作成就的”,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在 第九编第一章第五节称“宋诗派的主要成就,是在描写具体生活方面的艺术开拓, 其中郑珍成就最高”,“他的诗突出的方面是表现贫士生活”,郭延礼著的中 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在介绍宋诗运动的第六章中用整整一节( 第二节宋诗派的优秀 诗人郑珍) 的篇幅详细地介绍了郑珍的身世、学术成就和诗歌、散文成就。对郑珍 反映社会现实的诗评价甚高,称可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和白居易的秦 中吟相媲美。钱仲联主编的清诗纪事中“道光卷”内介绍郑珍的资料就占 了二万字的篇幅,并附有郑诗四十四首,是搜集郑珍诗歌研究资料最全面的著作。 其三、关于郑珍及其诗歌的笺注本诗集、专著、学术论文开始出现。郑珍诗歌的 笺注本目前有三种:白敦仁笺注:( 巢经巢诗钞) 笺注( 巴蜀书社,1 9 9 6 年) : 杨元祯校注: 校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9 2 年) ;龙先绪注释: 注释,( 三秦出版社,2 0 0 2 ) 。贵州社会科学院的黄力机在郑 珍研究领域内也颇有成就,他的专著郑珍评传在2 5 万字的篇幅之内,以传记 形式记述郑珍生活经历,并且评述了郑珍的学术造诣和诗歌成就,时见新解。另 外,据“中国期刊网”的数据,自1 9 8 0 年至今,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郑 珍的学术论文已有4 5 篇,其中不乏观点新颖、论证严密、有学术价值者。 综上所述,论者对郑珍生平以及郑珍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艺术技巧 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探讨,但是却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在思想内容上,单纯拿 “反殖反侵略”的爱国标准来衡量郑诗的论调固然已经很少见到了,但是,大多 论者却有意无意地用反映“民生疾苦”来评价其诗,认为这是郑诗中最有价值的 诗,论述颇多,而对于郑诗中的亲情诗,个人抒怀诗等则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在艺术特色上,尽管认识到了其诗不仅有奇奥的一面,也有平易的一面,且平易 的居多,但少有论者从郑珍学者与诗人的双重身份上,从当时学风与诗风的关系 上对其奇奥风格进行客观评价。对于这些问题,笔者将在本文之中悉心探究。 2 第一章郑珍生平及其时代背景 郑珍主要生活在风雨飘摇的道咸之世,本人又兼具学者与诗人的二重身份。 现从儒家知人论世的角度,考察一下郑珍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以及其生平概况,以 便了解其性格心态以及诗歌的主题取向和审美风尚。 一、内忧外患的时局 第一节郑珍所处的时代背景 郑珍生于清嘉庆十一年( 1 8 0 6 ) ,卒于清同治三年( 1 8 6 4 ) 。此时的大清王 朝早已不是“国朝全盛不观兵,玉堂人物无愁声”( 后集卷一题周渔璜先生( 西 崦春耕图) ) o 的“康乾盛世”了。由于乾隆晚年疏于政务,宠信和坤,朝政日 非,再加上以前的南征北讨以及多次南巡,使得国库空虚,财政困难。因此嘉庆 所继承的只是一个貌似强大而又危机四伏的帝国。正如剑桥晚清史中所说: “表面上看,清朝的统治到十八世纪晚期正处于空前的鼎盛时期。但是到十九世 纪中期,它就证明是一个躯壳中空的巨人。”o 嘉庆皇帝亲政之初也曾励精图治, 但是由于弊政多端,清王朝已经不可扭转地走上衰败之路:政治黑暗,国防薄弱, 财政拮据,国势日衰。 到了1 9 世纪以后,特别是道光、咸丰两朝更呈江河日下之势。外有帝国列强 的觊觎,接连爆发了两次鸦片战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在屈辱中泱泱中华 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有农民起义不断,特别是声势浩大的太平天 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战火燃烧了十多年,几乎使清王朝“呼啦啦似大厦 倾,昏惨惨似灯将灭”。“天朝上国”深陷在这内忧外患之中,一时间战火纷飞, 哀鸿遍野。“因此,回顾起来,中国在十九世纪的经历成了一出完全的悲剧,成 了一次确是巨大的、史无前例的崩溃和衰落过程。这场悲剧是如此缓慢、无情而 又彻底,因而它就愈加痛苦。旧秩序为自卫而战,它缓慢地退却,但始终处于劣 势;灾难接踵而至,一次比一次厉害”。郑珍就生活在“这史无前例的崩溃和 衰落过程”之中,作为一个下层的学者兼诗人,无论是他困顿的一生还是他卓绝 本文所引郑珍诗歌皆出自郑珍著,白敷仁注释:( 巢经巢诗钞) 笺注,巴蜀书社1 9 9 6 年版 【美】费正清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剑桥中国晚清史:1 5 0 0 - 1 9 1 1 上卷,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杜,1 9 8 5 版,第3 8 页 同上。第4 页 3 的诗篇都充盈着乱世的哀声。也难怪张之洞这样评价其诗:“巢经巢集 读之如餐谏果,饮苦茗,令人少欢惊。”。 二、汉宋兼采的学界 有清一代学术大盛,对于其学术流变及特征,王国维先生在沈乙庵先生七 十寿序中曾有这样一番精辟的论述: 我朝三百年闻,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成以降一变也。 顺康之世,天造草昧,学者多胜国遗老,离丧乱之后,志在经世,故多为致 用之学。求之经史,得其本原,一扫明代苟且破碎之习,而实学以兴。雍乾 以后,纪纲既张,天下大定,士大夫得肆意稽古,不复视为经世之具,而经 史小学专门之业兴焉。道成以降,涂辙稍变,言经者及今文,考史者兼辽金 元,治地理者逮四裔,务为前人所不为。虽承乾嘉专门之学,然亦逆睹世变, 有国初诸老经世之志故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成以降之学新。国 王国维先生将有清一代学术分为清初、乾嘉和道咸以降三个阶段,并精当地 指出了各阶段学术特征及产生原因。可知在乾嘉时期,汉学在学术界占主导地位。 而道咸以来,“虽承乾嘉专门之学,然亦逆睹世变”,从而使汉学定于一尊的学 界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道咸以降之学新”的局面。这种变化主要表现 为今文学的复兴以及汉宋兼采。下面略为述之。 今文经学相对于古文经学而言,在西汉时占统治地位,其所依经典以当时通 行的隶书写成,其中以研治春秋公羊传的公羊学派为最重要学派,主要以阐 明微言大义的方式解经。而古文经学出现于西汉末,其所依经典以古籀文字书写, 主要以注疏的形式通过文字、音韵以及训诂考据来实现对经典的解读。古文经学 至东汉大兴,而今文经学则不复传焉。至清代后期,时局的衰变,使一些学者寻 求“公羊学”的“微言大义”来应对时事。才使得今文经学蔚为复兴。特别是鸦 片战争爆发前后,龚自珍、魏源打着“公羊学”旗号,借经学来阐释经世、救亡、 图存的政治思想,学界也称之为经世派,对近代学术与思想有很大影响。 除了今文经学的复兴,学界还呈现出“汉宋兼采”的趋势。徐世昌在清儒 学案中说:“道咸以来,儒者多知义理、考据二者不可偏废,于是兼综汉宋学 者不乏其人。” 所谓“汉宋兼采”顾名思义则是在学术研究中,对于“汉学”与 “宋学”都兼而顾之,不可偏废。按清人习惯,与“宋学”对举的“汉学”,通 张之洞:广雅碎金,转引自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1 0 0 2 3 页。 f 围维:i :围维遗书第一二册卷二十三,e 海书店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5 8 2 - - 5 8 3 贞。 徐世昌;清儒学案卷一百八十,中国书店,1 9 8 1 年版。 4 常指的是古文经学,也就是朴学,以考据见长。而此处的“宋学”则是指宋明以 来的理学,以程朱理学为主要代表,他们对儒学经典的诠释重义理,多带主观色 彩。所谓的“汉宋兼采”也主要指兼采汉学之考据与宋学之义理。这样一来,乾 嘉以来水火难容的汉宋关系得到了调和,渐趋于合流。对此,钱穆在中国近三 百年学术史中也曾论及:“道咸以下,则汉宋兼采之说渐胜。” 总之,清代学术至道咸为一关捩。虽有今文经学的复兴,但乾嘉汉学仍余绪 犹存,且自我调整,汉宋兼采。郑珍与其业师程恩泽就是如此,立足汉学兼采宋 学。 三、尚学崇宋的诗坛 道咸以来诗坛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局面,汪辟疆即曾指出: 夫文学之转变,罔不与时代为因缘道成之世,清道由盛而衰,外则有 列强之窥伺,内则有朋党之叠起,诗人善感,颇有瞻鸟谁屋之思,小雅念乱 之意,变徵之音,于焉交作且世方多难,忧时之彦,恒致意经世有用之学, 思为国家致太平,及此意萧条,行歌甘隐,于是本其所学,一发于诗,而诗 之内质外形,皆随时代心境而生变化o 遭此内忧外患,“康乾盛世”的平和之音戛然而止,道咸以降的诗坛已经很 难再见到神韵、格调诸派的身影了。诗坛风尚发生重大转变,产生了发展方向不 同的两股诗潮:一股以龚自珍开一代风气之先,鸦片战争爆发后发展壮大为爱国 诗潮,后来的“诗界革命”沿此路线,继续发扬光大;另一股则由程恩泽、祁寓 藻首倡,何绍基、曾国藩、郑珍和莫友芝继之,形成道咸诗坛上以宗尚宋诗为主 的宋诗运动,光绪以至民国后的“同光体”就是这一宋诗运动的继续。而道咸诗 坛的这两股诗潮,又以宋诗运动为“诗坛盟主”。 宋诗运动的诗人大都是朴学大 师,如郑珍、英友芝等,这使得他们在诗学上有注重学问的倾向。 一、生平行状 第二节郑珍生平概述 郑珍,字予尹,号柴翁,别号五尺道人,晚号且同亭长,自称子午山孩、巢 经巢主、小礼堂主人。清嘉庆十一年( 1 8 0 6 ) 生于贵州遵义西乡天旺里玉磐山下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1 页。 汪辟疆;汪辟疆说近代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9 页。 参见任访秋;中国近代文学史 。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1 0 9 页。 5 河粱庄。 遵义为黔北重镇,在古代曾先后属鬼方、夜郎国管辖,向来被视为“蛮野之 地”,唐代时设置播州,为杨氏土司世袭领地。郑珍祖籍本为江西吉水,明万历 年问,其七世祖郑益显以游击将军随刘艇军入播州,平杨氏土司叛乱。乱平后屯 兵遵义西乡水烟田驻防,遂世代客居遵义。对此郑珍在阿卯啐日作一诗中说: “维昔别子公,锋冠刘艇军。播平不与赏,屯耕水烟田。”( 前集卷二) 郑珍祖父郑仲侨,字学山,号崇峰,乾隆诸生,精医术,为人慷慨。行医乡 里,家道殷实。祖父对郑珍特别钟爱,五六岁时便教他读书识字。郑珍父亲郑文 清,字雅泉,从父学医,终身布衣,为人和善质朴。郑珍父亲时代,家道中落, 但郑父课子较严,郑珍九岁时便读完毛诗,兼及经传、先秦诸子和山海经 等。郑珍后来在埋书中回忆道:“生小家壁立,仅抱经与传。九岁知有子, 山海访图赞。”( 后集卷五) 在父辈们的谆谆教导下,郑珍在童年就得到了 良好的教育。 郑珍外祖父黎安理( 1 7 5 0 1 8 1 9 ) ,字履泰,号静圃,乾隆举人,官山东长 山知县,著有锄经堂诗文集、论语口义等。郑珍母亲黎氏由于出身书香 门第,对儿子的学业督教甚严。郑珍后来曾著母教录以志母亲教诲之恩,其 中记述了黎氏对读书的见解: 珍幼自馆归,母命种陌豆。有余力,母日: “盍读书? ”以无读处对。 母日:“书何处不可读? 或树下,或檐角皆可。必须明窗净几,又无一事才 开得口、用得心? 汝无此福,真读书亦不如此! ”o 郑珍诗里也常见郑母辛苦督学的情形,如题黔西孝廉史蘧洲胜书六弟秋 灯画荻图) 诗中描绘道: 平生我亦顽钝儿,家贫读书仰慈母看此寒灯照秋卷,却忆当年庭下时 虫声满地月上牖,纺车鸣露经在手以我三句两句书,累母四更五更守。( 前 集卷五) 郑母一生勤俭持家,慈和宽厚,是一位葆有民族传统美德的女性。对子女的教育 既慈爱而又严格有方,郑珍在品行等多方面深受母亲影响。 1 4 岁时,郑珍母亲为了给郑珍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举家迁往遵义尧湾居 住,与外祖父黎安理所居沙滩相距不足一里。黎氏一家世代为书香门第,自清乾 隆至光绪百余年间,其家族及亲友中人才辈出。郑珍颇受黎氏沙滩文化的熏陶, 常向外祖父黎安理持书请教,后来郑珍又跟从大舅黎恂读书。黎恂,字雪楼,晚 郑珍撰,赵恺编订;母教录,照经巢全集,贵州省政府1 9 4 0 年印。 6 号拙叟,清嘉庆进士,时为浙江桐乡县知县,丁父优返里,带回大量古籍。黎雪 楼见他颖悟异常,“知非小就才,令多读古籍”。于是郑珍遍览舅家“藏书数千 卷,纵观古今,殚心四部,日过目数万言”,常“恒达旦夕,肘不离案,衣不解 带”国。他过去读的书都是应试的八股文,而今读了众多典籍,视野大开,而学大 明,“自付非潜心宋五子之学,无以求圣人至道,终不能跻古儒者”。 于是重点 研读程、朱之学,为后来研治经学打下了基础。在黎雪楼先生指导下,郑珍的诗 才大进,每有诗作,雪楼先生无不大加赞赏,曾云:“昔欧阳文忠公刮目苏子瞻, 有当让此人出一头地之许,吾于甥亦谓然。”。并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郑珍。 道光二年( 1 8 2 2 年) ,郑珍1 7 岁中秀才,补县学子弟员,旋食廪饩,成为廪 生。不久又入府学,当时莫与俦任遵义府学教授。奠与俦,字犹人,号杰夫,贵 州独山人,嘉庆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他是汉学大师阮元门生,深得汉学师承, 又兼采宋学。郑珍从其学,颇得汉学之旨。又结识莫与俦之子莫友芝,切磋学问, 志趣相投,遂成莫逆之交。后来二人都学有所成,俱为西南硕儒,并称“郑奠”。 道光五年( 1 8 2 5 年) ,郑珍2 0 岁被选为拔贡,主持考选的是贵州提学使程恩 泽。程恩泽( 1 7 7 5 1 8 3 7 ) ,字云芬,号春海,安徽歙县人,嘉庆进士,授翰林编 修,官至礼部侍郎。程恩泽受学于汉学大师凌廷堪,是道咸宋诗运动的倡导者, 他见郑珍才学超群,很是器重。郑珍在学术以及诗歌创作等方面都深受程恩泽濡 染。程恩泽向他指出:“为学不先识字,何以读三代秦汉之书? ” 并令其服膺汉 学大师许( 慎) 、郑( 玄) 之学。郑珍遵循恩师的指点,由文字训诂入手,一而后 研治经义,遂成汉学大师。对于恩师的教诲与提携,郑珍深情地在先师程春海 侍郎遗册感赋诗中回忆道: 我为许君学,实自程夫子忆食石鱼山,笑余不识字从此问铉锴,稍 稍究滂喜相见越七年,刮目视大弟为点新附考,诩过非石氏 公时教惠王,归沐辄奉几每叹伯申丧,无一可共语留我卒汉业,令馆王 学士。区区苦思归,告另前街邸月中行且言,送我至骡市焉知即永诀, 师弟终世( 后集卷二) 后来程恩泽调任湖南学政,招他入募。郑珍便从其游,并得以结识湖湘著名诗人 郑知同:敕授文林郎征君显考子尹府君行述孔见白敦仁,( 巢经巢诗钞) 笺注附录,巴蜀书社1 9 9 6 年版,第1 4 7 5 页。 黎庶昌:郑征君墓表,见白敦仁:( 巢经巢诗钞) 笺注 附录,巴蜀书社1 9 9 6 年版,第1 4 7 1 页 郑知同:教授文林郎征君显考子尹府君行述,见自敦仁;( 巢经巢涛钞) 笺注,附录,巴蜀书社1 9 9 6 年版,第1 4 7 5 页。 同上 黎庶昌:拣发江苏知县郑子尹先生行状见白敦仁:巢经巢诗钞) 笺注) 附录,巴蜀书社1 9 9 6 年版, 第1 4 6 9 页。 7 欧阳辂( 字硐东) 、邓显鹤( 人称湘皋先生) ,经常相和酬唱,切磋诗艺。郑珍 受益匪浅,诗歌创作日益精进。 郑珍才学超群,壮志凌云,在阿卯啐日作诗中自云: 我年十七八,逸气摩空蟠读书扫俗说,下笔如奔1 1 i 。谓当立通籍,一 快所欲宣。( 前集卷二) 可见,“少志横四海,夜梦负天飞”( 前集卷六和渊明( 饮酒) 二十首) 的 郑珍对科举入仕相当自信,更希望自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所谓“男儿生世间, 当以勋业显”。( 前集卷四樾峰次前韵见赠兼商辑郡志奉答) 然而天不遂愿, 纵观郑珍一生,可谓科名蹭蹬、穷困坎坷。从道光二年( 1 8 2 2 ) 十七岁中秀才, 先后三次乡试落选,第四次乡试才得中举人,时已道光十七年( 1 8 3 7 ) ,郑珍三 十二岁。自二十岁考选为拔贡,千里迢迢凡三次赴京会试,均不第。后两次的会 试,都因考前大病而勉强应试。特别是道光二十四年( 1 8 4 4 ) 最后一次,临考前 疟疾发作,一度昏迷,不省人事。自以为大限将至,连诀别的话都说了。苏醒后 次日,又必须进考场,否则取消火牌驰驿待遇,返乡旅费自负。贫病交加的郑珍 便由朋友搀扶进场,卧睡两日夜,交白卷而出,作诗叹曰: “一病天涯死更生, 命存哪复计浮名。”遂“掷将空卷出门去,王式从今不复来”。( 前集卷七自 清明入都病寒作六绝句) 此年年末,郑珍依例被拣选为“大挑”二等,以教职 铨补。先后任古州、镇远训导,荔波教谕,三为清贫学官,且任期均未逾年即归。 但其教书育人“初以文赋开其塞,继以性道化其顽,不数月,远近肄业至百余人, 邻县数百里,有负笈来者。坐则侍立一堂,行则从游塞路。”。名闻乡里。 咸丰五年( 1 8 5 5 ) ,郑珍弃官归隐子午山,其一生,除了入京会试以及两次 短期游幕湖湘、云南外,大部分时间都是耕读乡间,局促贵州一隅。又逢道咸末 世,国运日衰,晚年更遭地方动乱,携家逃难,流离失所,贫病交迫。同治二年 ( 1 8 6 3 ) ,因大学士祁离藻举荐,被征为江苏知县,因无意于仕途,更兼染病在 身,未行。不久因病卒于清同治三年( 1 8 6 4 ) ,享年5 9 岁。 二、学术成就 郑珍在学术上著述宏富,被清史列传誉为“西南巨儒”圆,其事更入清 史稿儒林传圆。钱仲联在论近代诗四十家中更是盛赞:“清诗三百年,王 郑知同;敕授文林郎征君显考子尹府君行述,见白敦仁:( 巢经巢诗钞) 笺注附录,巴蜀书社1 9 9 6 年版,第1 4 7 8 页。 参见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第十八册,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第5 6 4 7 页。 参见赵尔巽:清史稿第四十三册,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1 3 2 8 7 - 1 3 2 8 8 页。 8 气在夜郎。经训一茁畲,破此南天荒。”o 对郑珍诗歌和学术极为推崇。郑珍“生 平为学宗旨,汇汉宋为一薮”每,治学以考据,析理尊程朱,汉宋兼采,“每勘一 疑,献一义,刊漏裁诬,卓然俟圣而不惑” 。其学术著作大致分为两类: 1 、经学著作 已刊行的有五种:巢经巢经说、仪礼私笺、考工轮舆私笺、凫 氏为钟图说、亲属记。未刊行而遗失的两种:深衣考和辑论语三十 七家著。清末学者李慈铭评巢经巢经说云:“子尹经说虽只卷,而 精密贯串,尤多杰见。其长在善读经文与注文,所以能补经之不备子尹苦心 深识,乃成此创获之见解。实经学之功臣。”o 2 、文字学著作 已刊行的有三种: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和汉简笺正。未刊行而 遗失的有:说隶、补钱氏经典文字考异、说文大旨以及说文谐音 等。郑珍尤精于小学,其说文逸字为清代第一部搜辑逸字的专著。 缘 郑珍涉猎广泛,除经学、小学外,还有史学著作遵义府志、郑学录, 子部樗蚕谱、母教录等。对于遵义府志,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 学术史中云:“郑子尹、莫子偬之遵义志,或谓为府志中第一。”曾, 三、诗歌成就 郑珍多才多艺,诗词书画,样样皆能。其文则有巢经巢文集,黎庶昌杈续 古文辞类纂也收其佳作。其诗则有巢经巢诗钞,现存约九百首诗,成就最 为突出。莫友芝在巢经巢诗钞序中曾云:“论吾子( 郑珍) 平生著述,经训第一, 文笔第二,歌诗第三。而惟诗为易见才,恐他日流传,转压两轴耳。” 诚哉斯言, 其实早在郑珍游幕湖南时,其诗名就显于湖湘诗坛,“时湖湘问号人文渊薮,而 湘皋先生执骚坛牛耳,海内鲜其俦匹湘皋先生酒酣气豪,振笔千言,先子( 郑 珍) 和之,犄角争奇不舍,先生大言日:今天下诗,仆盖无多让,何期今见畏 友乎! ”o 及其巢经巢诗钞于咸丰年间付梓流传,历来评价极高,拣其要者 钱仲联:论近代诗四十家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4 0 7 页。 郑知同;敕授文林郎征君显考子尹府君行述,见白敦仁:( 巢经巢诗钞) 笺注附录,巴蜀书社1 9 9 6 年版,第1 4 8 1 页。 黎庶昌:拣发江苏知县郑子尹先生行状 ,见白敦仁:( 巢经巢诗钞) 笺注 附录,巴蜀书社1 9 9 6 年版, 第1 4 7 2 页。 f 清降慈铭撰,由云龙辑:越缦堂读书记 ,中华书局,1 9 6 3 年版,第1 3 4 - 1 3 5 页。 粱启超著,朱维铮校注:粱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第4 5 0 页。 莫友芝:巢经巢诗钞序) ,见白敦仁: 巢经巢诗钞) 笺注附录,巴蜀书杜1 9 9 6 年版,第1 5 0 6 页。 郑知同:敕授文林郎征君显考子尹府君行述) ,见白敦仁:( 巢经巢诗钞) 笺注附录,巴蜀书社1 9 9 6 年版,第1 4 7 5 页 9 略列于下: 赵恺在巢经巢诗钞跋中说:“先生以经术居国史儒林传已为定论, 而诗之名满天下,上颉杜、韩、苏、黄,下颃朱、王,已无烦称说,巴陵吴南屏 日:子尹诗笔,横绝一代,似为本朝人所无。曾湘乡亦颔其言。”o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日:“其文学,以言夫诗,真可谓衰落已极咸 同后,竞宗宋诗,只益生硬,更无余味。其稍可观者,反在生长僻壤之黎简、郑 珍辈,而中原更无闻焉。” 钱穆曾说:“余于清代诗人尤好遵义郑子尹,常诵其诗不辍。”国 钱仲联梦苕庵诗话云:“郑子尹诗,清代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计算机三级考试黑钻押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广发银行苏州市吴中区2025秋招群面案例总结模板
- 浦发银行安阳市北关区2025秋招笔试行测高频题及答案
- 民生银行杭州市建德市2025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属事业单位春季人才引进考核招聘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民生银行盘锦市大洼区2025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库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投资分析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农发行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2023年省属虚拟市公务员行测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农发行洛阳市汝阳县2025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甲午中日战争情景剧
- 石油行业安全培训课件
- 国开电大组织行为学任务四调查报告
- 事业单位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 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危险源清单一览表
- GB/T 233-2000金属材料顶锻试验方法
- FZ/T 74003-2014击剑服
- 颈椎DR摄影技术-
- 功能材料概论-课件
- 一点儿有点儿课件
- 眼视光技术专业技能考核题库-眼镜定配技术模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