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最后一个浪漫派的象征之探——沈从文象征艺术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v 最后一个浪漫派的象征之探 最后一个浪漫派的象征之探 沈从文象征艺术论 沈从文象征艺术论 姓名姓名: 张 习 涛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方向: 中国现代文学 导师:肖 百 容 教授 年级: 2005 级 张 习 涛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方向: 中国现代文学 导师:肖 百 容 教授 年级: 2005 级 摘 要 摘 要 沈从文自称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浪漫主义者。他虔诚的信奉文学,把写作看 成是经典的重造,他要用爱与美去创造最纯粹的诗,去建造供奉人性的神庙。在现实 主义的大背景下,他仍独立的坚守对艺术形式的探索。他没有也不会在理论上去深究 象征主义,但正因为如此,他的象征是自然的,是与生命体验、人性实践合而为一的。 象征成为理解沈从文文学的秘诀,成为通达作家生命意识的桥梁。 论文首先做了关联性的研究,对象征理论在现代中国文坛的传播、衍变做了概要 式的梳理,以期还原一个实存性的文学场景。在沈从文与象征的关系的论述中,主要 分为内在积淀、外在体验和传播渠道等三个方面探讨其象征出现的原因。论文指出沈 从文的象征始于自然、习于文化、成于“人事”的独特的形成过程。 论文在对沈从文文学的象征艺术研究分析的过程中,采用了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 视角。在历时研究中,首先在考察其创作全过程的基础上提出象征分期问题。大致可 以分两个时期:浪漫象征期和象征化时期。在浪漫象征期中,其文本主要表现的是作 家的理想、情怀,充盈着丰沛的感性色彩,是一种建构式的写作。论文把这一时期的 象征分为表层象征和深层象征两个部分,又把表层象征分为行为象征、实物象征、言 语象征、颜色象征和数字象征等五种形式;把深层象征分为原型象征、结构象征、整 体象征等形式展开具体细致的论述。在象征化时期,沈从文的文风剧变,理性的沉思、 抽象的抒情渐占主体,甚至出现玄想的倾向。这种风格大有象征主义神髓。这一时期, 沈从文以文学为药,疗救自我和人性,用象征为酒体验疯狂与迷醉。他游移于抽象和 情绪间,沉醉于“无处不是象征”的生命世界,给我们绘出生命多方的图案画。论文 指出了沈从文在象征化时期“创造纯粹的诗”的文学实践。 在共时层面上,沈从文借助梦境与音乐把象征艺术丰富化了。他用文字书写心与 梦的历史,书写人事的常与变。在梦里作家重回桃源之境获得了反观自我的象征之镜。 他越是在后期越感到抽象的快乐,越是认为音乐高于其他艺术。这种音乐浸透生命的 感觉让他在文字的无声的世界中追寻生命最完整的形式的象征。在梦境和音乐的双翼 中文本获得了象征的力量,作家也在这个神性解体的世界上重新安置了自己的灵魂。 结论认为,沈从文作为浪漫派作家,他有自己独特的追求。他最大愿望是建造理 想的神庙人性的神庙。因而他前期的象征是建构性的,这正符合海德格尔的大地 v 栖居的观点。而一旦神庙被现实之变的长河洗礼,作家就陷入潜渊式的沉思,这种疗 救性的文学书写同样拯救了作家的疯癫,带他进入诗意的大地,进入生命澄明之境。 关键词:关键词:沈从文 象征 梦境 音乐 vi a finally romantic symbolic exploration on symbolic technique of shen congwen abstract abstract shen congwen had claimed himself to be the last romantic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he is very devout belief in literature. he regarded writing as a classic re-create. he wanted to use love and beauty to create the most pure poetry, to built the humanity temple. in the shadow of realism, he still insists on the form of art exploration. he did not boost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theory of symbolism, but precisely because of this, his symbol is natural ,with the life experience and humanity practice uint. symbol become a tip to understand shen congwens works and a bridge to understand a sense of the lives of writers. firstly paper do a relative study. the symbol of chinas modern literary theory in the communication, the evolution of a brief introduction. hope to restore a true literary scen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en congwen and symbol , it can be divided into internal accumulation ,external experience and dissemination channels to discuss the reasons of symbol. paper pointed out that shen congwen symbol of the unique formation process, which started benefited from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followed by the benefit from cultural education, finally benefited from the educational personnel. papers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about shen congwen symbol,which used a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erspective . in diachronic perspective, i have read almost all his works, on this basis, proposed a way to phase his symbol. it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romantic period and symbol period. in the period of romanticism, his works mainly performed his own ideals and feelings, full of rich colors perceptual,which is a constructive writting. papers divided the first period into surface and deep symbol. surface again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forms:acts symbol, physical symbol ,language symbol,colors symbol and figures symbol. in symbolic of the period, shen congwens work style has seen tremendous changes. rational thought, lyrical abstract gradual increase, even the tendency of metaphysics. this style is very obvious symbol of color. during this period, shen congwen considered the literature as a medicine to save vii himself and humanity symbol. he used symbol for wine to experience frenzied state and fascination state. he wavering between the abstract and uncertain mood. he indulged in life world which “everywhere is symbolic” and gave us life multi-drawn patterns painting. paper point out that shen congwen literary practice of “creat pure poetry” in the symbol period. in synchronic perspective, shen congwen used dreams and music to rich the art of symbol. he has used his characters drow out the history of heart and dream., wrote the normal or changes among personnel. writer return to a taoyuan realm in dreams and he access to a symbol mirror which observe himself. he was more abstract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joy and consider that the more music than other art. he loved music so that the hope to be in the silent world of text to find music world find symbol which life is the most complete form in the text. with dreams and music works were a symbol of strength. writers once again to find their own soul habitat in the period that god has been the disintegration of. in conclusion, shen congwen as a romantic writer,he has his own unique quest. his greatest desire is to build an ideal temple - the temple of human nature. therefore he is the symbol of construction in first period. this is in line with the dwelling of heideggers view of the earth. once the temple was changed realities of the long river baptism, writers into deep thought. writing such a rescue of the writer can still save madness , lead writer to enter the poetic earth and clarification realm of life. keywords: shen congwen symbol dream music 2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 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 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 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引言引言:象征 一种理解沈从文文学的秘诀 象征 一种理解沈从文文学的秘诀 研究综述: 关于沈从文的创作中的象征问题, 研究者们已经做了一些开拓性的研究工作。 最早在苏雪林的评论中已经初露端倪,在 1934 年 9 月文学 ,第 3 卷 3 期上她发表了沈 从文论 ,其中有一段被广为引用: “沈氏虽号为文体作家 ,他的作品不是毫无理想的。 不过他这理想好象还没有成为系统, 又没有明目张胆替自已鼓吹, 所以有许多读者不大觉得, 我现在不妨冒昧地替他拈了出来。这理想是什么?我看就是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 液注射到老态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使他兴奋起来,年青起来,好在二十世 纪舞台上与别个民族争生存权利。 ”这里苏雪林非常敏锐的揭示了沈从文创作的整体上的象 征意义。她发现了沈从文作品中的文学理想和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承认了沈从文远比空虚 的作家高明的多。 最早注意到沈从文作品的象征意义的却是海外学者。 美国华裔作家聂华苓曾在 沈从文 评传中多次论及沈从文作品的象征意义。她说“沈从文小说的精华有着五光十色的效果, 也许不是看得到的,不是技术上的而是象征性的。 ”金介甫在沈从文传引言里说: “沈 从文写湘西人的作品在历史领域中具有广泛的象征意义, 可以把作品当作整个中国民族的寓 言来读。 ”继而凌宇在其专著中以“象征的抒情”一节讨论了沈从文作品的象征问题。他认 为,象征是沈从文小说意象构成的重要因素,到边城和长河里,象征与抒情成为小 说艺术构成的主导因素,而且作品中作家的主观内心情绪对象化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图景, 并且这种抒情又是通过作品意象的整体象征来实现的。 凌宇主要从美学风格入手认为沈从文 的象征是其作品意象构成的重要因素,他谨慎的认为边城 、 长河里的象征“已不像西 方的主义,作品的意象只是朦胧的影子,所象征的人生情绪空朦而难以把握。 ”严家炎也指 出,沈从文的长篇边城蕴蓄着较全书字面远为丰富的更深的意义,可以说是一种整体的 象征。 不但白塔的坍塌象征着原始古老的湘西的终结, 它的重修意味着重造人际关系的愿望, 而翠翠、傩送的爱情挫折象征着湘西少数民族人民不能自主地掌握命运的历史悲剧。王润华 借用中国画的概念和“自然象征”来描述边城中的象征:白塔、渡船是老船夫的化身, 竹筏、竹林与森林是翠翠的投影。并指出边城中水的双重象征:水是边城人的快乐的源 泉也是痛苦的源头。刘洪涛对沈从文象征研究较为深入,他以中西比较的眼光提出沈从文作 品的非理性和原始性倾向,旗帜鲜明的提出其作品的象征主义渊源和表现,从叙事入手他分 析了沈从文与象征主义的关系,进而分析了其作品中意象的象征意义。韩国安承雄 里河水的象征意义中指出边城中水的双重象征:一是破坏和死亡,一方面是调和生命。 论者从象征入手触及了边城的深层意义,作出了难能可贵探索。用原型批评阐释边城 也有成果:杨昌国、晏杰雄复返初始的神话水原型的整体解读从水原型出发, 观看其映现的混沌世界、复返乐园与水的循环表征,探索了其文化根源,并得出结论:人类 的复返意愿是由永恒回归的神话模式所派生的,水原型作为这个模式的象征,凡是在蕴含复 返意愿的文学作品中,自然就会不断地重现。从这个意义上说, 边城是一个整体象征, 2 负载着人类永恒回归的梦想。韩国朴宰范沈从文的原型与表现技法认为边城 中所描述的并非是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作为“死亡与再生”的思想,起着组成原型的作用。 他总结道: 作品里出现的人物形象或行为模式以及其结构与作品所给的全体形象等都是自然 和循环的“死亡与再生” ,它在作品中是作为原型而存在的。虽然如此,原型象征仍存 在许多问题尚须进一步探讨,如边城的原型象征意象及文化意蕴; 边城与其它作家 作品的比较研究及其艺术特色等。 综上所述,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到目前为止,学界对沈从文的象征研究主要看法: 是像夏至清仅仅是提及,认为他有着象征的色彩,而对其观点形成的理由不予理睬,这种研 究是一种指点研究,给我们指出一条通达作品世界的小道。二是像凌宇那样非常谨慎的提出 沈从文的象征意味,这种研究是奠基性的,他分析了沈从文作品美学内涵,资料扎实说服力 强; 三是以金介甫、 聂华苓、 刘洪涛等为代表, 他们依托西学资源, 侧重于分析沈从文的 “象 征主义”的创作特色,甚至认为他的很多小说可以当作民族寓言来读。这一派目前较为后学 所看重, 他们以此为依据对沈从文小说中出现的象征意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取得一些进展。 这种研究是一种在西学观照下的研究方法,非常容易出新,有时也可能犯下似是而非、南辕 北辙的误读。以上的探索者都给我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路。概括地说,他们分别把握了沈 从文象征的意象特征、朦胧感和“客观化”的特色。 但仅就沈从文象征艺术而言, 这一领域还存在着诸多空白, 还缺乏较细致深入的系统的 研究, 人们甚至在没有弄清沈从文到底与象征有什么关系时就已经大谈特谈他的象征主义内 涵了。这多少有点“跃进” 。本论文首先从自我阅读体验出发,在考察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对沈从文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论等做综合的研究。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多 的借鉴意象批评、原型分析、精神分析、民俗学、心理学等科学方法,以期能还原沈从文所 构筑的“象征之林” 。 论文首先对象征的渊源做勾勒式的描述, 在对比中西不同的象征观的基础上, 梳理出中 国现代象征的发生与扩散。 在尽力重构二三十年代的象征批评语境的基础上追索出沈从文所 可能接触的路径。沈从文为人热情,善于在人事中学习。我们在分析他的象征之源时除了对 其生活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进行考察外,还对其交游、人际等作考察,试图更全面理解他 与象征艺术的纠葛。 沈从文的象征艺术可以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 在三十年代以前, 沈从文的创作一直在城 市湘西的格局中, 体现的是一个浪漫派作家的本色。 本文详细分析沈从文文本中的象征, 把他这一时期象征特色分为表层象征和深层象征两个层面。 在表层象征中又具体可分析了行 为象征、实物象征、数字象征、颜色象征等象征形态;在深层象征又可深入的探讨了原型象 征、结构象征、整体象征等文化、意识深层的象征形态。四十年代后,尤其是西南联大时期, 沈从文不断尝试新的出路,借鉴现代派技巧,表现为沉思和内省的象征主义倾向。在艺术风 格上以抽象的哲思取代前期的感性浪漫,更着重于对生命的探索。这一时期,他突破了“常” 与“变”的对立,寻求对生命的多方的解决之道。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沈从文的象征探索分为 四十年代以前的浪漫象征阶段和以后的“纯粹的诗”象征化阶段。我们分界的标准就是 3 沈从文从感性浪漫体验到抽象抒情的转变。 我们可以从这种转变中探寻出沈从文自我生命和 意识深层的巨大变化,即他从前期的建设性的文学观转变为疗救性的,他前期用象征建筑人 性之庙后期则在用心灵疗救自我和人性。但是沈从文 “不能成为某种主义下的信徒” ,他信 仰生命,他虽然使用大量的象征符号,但远不能与象征主义者等同的。他的象征虽是自觉或 不自觉的生命之流,但这些生命的象征流是有形无根的,是在理想主义这面大旗的笼罩下的 文学实验。象征只是他重造理想人性、再造生命家园的精神历险。 本文的最后一部分考察了沈从文作品中两类独特的象征梦和音乐。 沈从文自称创作 是心与梦的历史,他的小说有着弗洛伊德的气息,但是梦到底与象征是有什么微妙的关系? 他不懂音乐,但他又希望用音乐表达文字的遗憾。他认为表达那种难言的心灵之境音乐胜于 一切,这与西方的象征主义观点完全一致。他试图用文字的符号演奏音乐般的神性以此象征 自然的人性。在精神极度紧张的日子里,他在音乐的象征中寄托生命,疗救自己,重新开始 新的生活。 是诗意、是梦境、是凄凉、是回想? 缕缕的情丝,织就生命的憧憬 大地在窗外睡眠 窗内的人心, 遥领着世界深秘的回音。 宗白华 我和诗 4 第一章第一章 象征的旅行中西方象征理论在二三十年代实存介析象征的旅行中西方象征理论在二三十年代实存介析 一、象征的历史 一、象征的历史 象征经历了原始形态、古典形态、现代形态三阶段。现代象征理论起源于瑞典哲学家安 曼奴尔史威登堡的“对应论” 。他认为在自然界万物之间存在着神秘的相互对应的关系, 在可见与不可见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契合的情况。波德莱尔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人 的内心活动与外在事物之间存在着默契与对应关系,这构成了他的象征论的理论原点。黑格 尔则把现代象征看作是一种具有自身独立的暗示意义的符号: “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 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 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 , “象征首先是一种符号。不过在单纯的符号里,意义和它的表 现的联系是一种完全任意构成的拼凑” , “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应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 体的个别事物, 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 ” 1索绪尔则以符号的所指与能指之间的关系 出发认为象征的主要特征是“它永远不是完全任意的;它不是空洞的;它在能指与所指之间 有一种自然联系的根基。 ” 2罗兰巴特指出象征的多义性: “象征并不等于形象,它就是意义 的多元性本身。 ” 3人类学家卡西雷尔把象征看作人类文化的基本特征, 由于有了象征交流的 形式,人类的整个生活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象征表示是人类意识的主要功能,是我们认 识全部人类生活:语言、历史、艺术等的基础,象征主义由于它具有普遍性,所以它是一种 理解人类文化的 “秘诀” 。 4韦勒克与沃伦的观点则最接近文学的象征, 他们以文学史的眼光, 在象征、意象与隐喻的辨析中得出: “象征”具有重复与持续的意义。一个“意象”可以被 转换成一个隐喻一次,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复,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 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个现象是一个作家早期作品中的“道具”往往转 变成其后期作品中的“象征” 。 5罗钢发展了韦勒克和沃伦的观点,他从叙事学入手,参照 赵毅衡的观点,借鉴符号学理论,在辨析隐喻和转喻后认为,隐喻属于语言的选择轴,本质 上来说是“联想式”的,探讨语言的垂直关系, “如果一个隐喻在文本中反复出现,它就构 成了象征,隐喻与象征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 ” 6著名的韦氏英文大词典则给我们做了关 于象征的较为完备的定义:象征系用以代表或暗示某种事物,出之以理性的关联、联想、约 定俗成或偶然或非故意的相似;特别是以一种看得见的符号来表现看不见的事物,有如一种 意念, 一种品质, 或如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之整体。 小说创作中的象征旨在将看得见的事物、 现象背后隐匿的思想意义表达出来, 即利用意象与意义之间的联想性和相关性来展示事物背 后的心灵隐秘和理念。从以上援引的几例论点我们可以总结出象征的基本特征:象征是一种 具有暗示性的符号,用看到见的符号表现背后的心灵、理念,具有意义的多元性和暧昧性, 它源于隐喻又高于隐喻,意象或隐喻的重复可能会产生象征。 这些关于象征的论述大致是西方对象征的认识历史, 在这里我们要澄清的是象征手法与 象征主义有着重大的区别:象征手法,即言在此而其意又不限于此,一个具体的意象包孕着 远超过其自身的含义,这种艺术手法起源较早运用较广。在我国,从诗经的桃花、鱼、 水、到楚辞里的香草美人,再到唐传奇的“南柯一梦” 、 “邯郸黄粱” ,再到明清小说里的“宝 玉金锁” ,象征的例子俯拾皆是。古典学家袁行霈曾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对古典诗歌 5 的象征做了细致的阐发, 他所指出的古诗的 “象征义” 就是对中国古代象征手法的一次总结。 在西方,从古希腊悲剧,到中世纪的象征剧,再到近代文学中的象征小说,象征艺术更是大 放异彩。显然, “象征”并不是象征主义的发明,象征甚至成为人类艺术的独特思维方式。 但象征主义之所以被称之为象征主义又有它独特的理由。 象征主义者们所理解的象征主要侧 重三个方面:1.客观为主观之象征 象征主义吸收宗教和哲学中的“人的世界是神的象征” 、 “世界便是我的思想”等观念,认为我们要表现另一个世界即主观世界,因为主观世界是更 为真实的世界。2. 创作是苦闷的象征 波德莱尔认为,世界是残酷的,诗歌的目的也在于 发泻“人生苦恼” ;他的“美”下的定义是:任何美都会“有不幸在其中” , “忧郁”则是“美 的最灿烂出色的伴侣”3. 象征的基础是神秘。象征主义侧重主观表现、艺术想象和暗示启 发、而轻视现实再现,因而有神秘的倾向。他们强调用有物质感的形象,通过暗示、烘托、 对比和联想来表现,使“可见的世界不再是一个现实,而不可见的世界不再是一个梦境” , 即通过富于创造力的想象,借某一客观实体来表达深刻的寓意,表现神秘的内在世界。 总之,象征主义追求的是表现自我的“内心梦幻” ,非理性的神秘的内心体验,因此作 家们努力去捕捉个人一瞬间的感受和幻觉。他们强调“暗示”和“象征” ,以构成一种朦胧 的、隐晦的、谜语式的艺术风格。他们强调想象,要求赋予抽象的观念以具体的、富于质感 的感性形式。他们多苦苦探索,刻意追求艺术上的完美。而象征却不局限于此。我们基本认 同波德莱尔的象征理论,他的理论也是对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象征理论。其主要观点为“应 和论” :、大自然神秘玄奥,万事万物都相互应和;二、人的各种感官会互相影响,互相 转换,即所谓“联觉”和“通感” ;三、外界事物是内心世界的象征,二者互相感应、契合。 诗人的使命,就是把上述三个方面的对应关系“翻译”出来,特别是要把外界事物与内心世 界之间的那种物我之间隐秘的象征关系表现出来。波氏认为要达到这点关键就是要靠幻觉, 在幻觉中,主客观的界限消失了,万物全处于精神主宰之下,进入一种物我和谐,无边无际 的奇妙之境。这正如宗白华所说的“醉梦”之境:诗人要能醉、能梦,在醉与梦中达到一种 “变化迷离、奥妙惝怳的境地” 。 二、中国象征的现代踪迹 二、中国象征的现代踪迹 象征在我国古代以兴的表征出现, 关于这一点从新文化运动伊始就有论述。 周作人可谓 开风气之先者,他不但最早翻译了象征派诗人果尔蒙的死叶,而且较先把象征与诗经中 的兴比附。他在 1920 年代中期,也是在把象征与兴的比较中肯定象征技巧的。他认为“象 征是诗的最新的写法,但也是最旧,在中国也古已有之” “是外国的新潮流,同时也是中国 的旧手法。 ” 7借助象征或曰兴能够创造含蓄、朦胧的美学风格,通过象征或兴的暗示功能达 到“比物连类,以求无穷” ,或者“言外之旨” 、 “象外之象” 。周作人虽有局限性,缺乏对西 方象征概念史的全面了解,甚至把西方的象征仅归于浪漫主义的手法。但他指出了象征与兴 的相通处,这对李金发、沈从文等作家是有影响的。与周作人观点相似的还有闻一多和梁宗 岱。闻一多在 1920 年代指出易中的象征与诗中的兴, “本是一回事” , “所以后世批 评家也称诗中的兴为兴象。西洋人所谓意象、象征,都是同类的东西,而用中国术语来 说就是隐” , “在多数的隐中,作为隐藏工具的(谜面)和被隐藏的(谜底) ,常常是两个不 6 同量的质,而前者(谜面)的量多于后者(谜底),以量多的代替量少的,表面的虽是隐藏(隐 藏的只是名),实际上反而让后者的质更凸出了。 ” 8闻一多以“隐”来统一“兴” 、 “象”并 与象征类同,触及了象征诗学的最重要的问题,即隐藏、含蓄、暗示的艺术技巧。闻一多主 要借鉴的是变形了的象征主义美国意象派的诗学资源, 而这一派又与中国古诗意境理论 颇有渊源,难怪闻一多会认为“隐”等同于西方的意象。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中虽既有“象”又有“征” ,但并没有形成“象征”一词。在老 子中就有“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 ” (老子二十一)象即外在的形式, 道生物,物蕴象,所以象又必须体现道。这里的“象”接近西方的 image。而整个易经 都被认为是“象” ,以形象来表明义理。 “ 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 (易传系辞传)孔 颖达注解为“凡易者象也,以物象而明人事,若诗之比喻也。 ”这里孔氏把易 、 诗连比,指出了象思维在中国上古思维中的地位。甚至中国人的整体性思维就被认为是 思维的表现方式。此外, 易传中还有“立意以尽象” 、 “观物取象”等重要命题。 庄子 的“象罔得之玄珠”的寓言与西方的象征概念更近了一步。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司马彪云:玄珠,道真 也)使知(理智)索之而不得。使离朱(色也,视觉也)索之而不得。使吃诟(言辨也)索之而 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庄子天地) 宗白华认为“象罔”是有形与无形、虚与实的结合。 “非无非有,不曒不昧,这正是艺 术形相的象征作用。 “象”是境相, “罔”是虚幻,艺术家创造虚幻的境相以象征宇宙人生的 真际。 ” 9这里的 “象罔” 有着象征的内涵。 宗白华在另一篇文章中指出诗人要善醒又要能醉、 能梦,只有这样才能既把握世界人生的真境实相,散播着智慧又能暂脱世俗,超越凡近,深 深地坠入这世界人生的一层变化迷离、奥妙惝怳的境地。它把象征与比兴类同认为“一切生 灭相,都是“永恒”的和“无尽”的象征。 ”象征的技巧“即幽妙以为理,想象以为事, 惝怳以为情 ,然后运用声调、词藻、色彩巧妙地烘染出来,使人默会于意象之表,寄托深 而境界美。 ” 10宗白华把象征论与境界说相对应,暗示出象征在中国的主要追求为朦胧含蓄 的美学风格。总的说来,中国古代就有着象征义,但没有完整的象征的概念。如袁行霈认为 在古典诗歌里象征义是很常见的。尤其在咏怀 、 感遇类的作品中,如阮籍的咏怀 、 庾信的拟咏怀 、张九龄的感遇等诗歌,含蓄深沉,意义丰赡,富于象征。这些象征 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用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象征抽象的意义;二是用客观的事物象征 主观心理和情绪。例如:以松菊象征高洁,以香草美人象征理想等等。有些词语由于反复使 用,已经有了固定的公认的象征” 11他接着举例说明,如“东篱”在陶渊明的饮酒中就 象征着高洁远离尘俗,而后人写诗就会沿用这种象征成为公认的象征,如苏轼戏章质夫寄 酒不至 “漫绕东篱嗅落英。 ”李清照的醉花荫九日 “东篱把酒黄昏后” 。除了公认的象征 还有个人的象征如陶渊明的“归鸟” ,王士禛“秋柳”所象征的家国之情。事实上,个人象 征和公认象征可以相互转换的,而公认象征的建立依赖于民族的历史、文化,如以杜鹃象征 悲哀,鱼象征“情侣”等。 12这些说明我国古代既有象征的理论基础又有象征的实践基础, 就差象征概念的理性归纳。 7 而这种概念的归纳也最为困难,直到二十世纪,在西风的点破下,我国文学界才逐渐形 成自己的象征理论。象征理论在象征主义传入中国之后,才真正的开始确立。因而,为了更 深刻的理解沈从文所处的象征场域对象征的传入做简单的回顾则是必要的。 在现代文学史上象征是因象征主义而广泛传播的。 西方象征主义最早在陈独秀的 现代 欧洲文艺史谭中就被介绍过来了。但陈的介绍是混淆名实的,他把象征派划归到自然主义 里。直到陶履恭发表法比二大文豪之片影西方的 symbolism 才获得了它最初的译名 表象主义。这一年是 1918 年 5 月。象征主义译介的高潮要等到二十年代才来到。 1920 年起,象征主义被系统的译介进来,其中少年中国和小说月报贡献最大。 沈雁冰在这一年介绍了“表象主义戏曲”还发表了我们可以提倡表象主义文学么? ,在 文章中他指出: “我们该并时走几条路,所以表象该提倡了。 ”谢六逸也在小说月报上发 表文学上的表象主义是什么? 。他认为表象主义(symbolism)是“因为神秘的倾向和近 代人心病的现象,别产一派新主义! ”表象主义就广义而言,是联想到的一种, “即于目前所 见所闻的事物上面,在表现以前所经验的事物,出现这新旧二要素的结合,使能起一种新的 思想感情。 ”他详细分析了表象的内涵:a.本来表象, “以不得闻不得见的无形无象的事物, 表现出来,寄托于有表的具象的东西上”如白色代表纯洁、清静。b.比喻和寓言“比喻以人 间的事物为外形,表现关于宇宙人生的真理,如天路历程 ,寓言以动物寓一种教训或真 理。 ”c.高级表象“虽仅外形亦有意味,能表示人生一般问题及哲学宗教道德等的真理,外 形是有刺戟性质的。 ”d.情调表象,通过暗示沟通物质界与灵界,有限与无限世界,趋向主 体的情调。他认为“表象主义不外乎是以暗示为根本的文艺。 ”他指出象征派的“诗与音乐 合一” 。这两篇文章都以问号的形式试探的提出自己的观点。1921 年 4 月, 东方杂志 (18 卷 7 号) 上发表署名化鲁的文章 新思想与新文化法兰西诗坛近况 才最早将 symbolism 正式译为象征主义。 13 1922 年周作人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译自德莱尔的两首诗窗和游子,分别发 表在 13 卷 3 号(1922 年 3 月 10 日)和 13 卷 6 号(1922 年 6 月 10 日)。 其中窗被认为是 波德莱尔的第一首中文译诗。小说月报对象征主义介绍最多的是法国。沈雁冰、郑振铎 等介绍了法国象征派诗人雷尼埃(文中作“莱尼蔼”) 格里凡(文中作“雪里芳”) 、梅里尔 (文中作“梅列尔”) 、福尔和耶麦(文中作“嘎麦”) 。1924 年 4 月出版的 15 卷号外增刊 “法国文学研究”,对法国现代文学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君彦的法国近代诗概观从诗 歌史演变的角度,将法国象征主义分为前后两期分别加以论述。 少年中国在五四文学时期对象征主义尤其法国象征主义关注最多,介绍最为深入。 在 19151924 年间,少年中国共有七篇涉及象征主义。这一时期的译介活动造成了强 大的声势,在这面大旗下活动着一批非常有实力的诗人,刮起一场象征风。 总之,在这一时期,人们把象征主要理解为:1.联觉、通感。这主要来源于波德莱尔的 译介。1919 年 2 月,周作人就说:“有人问我这诗是什么体,连自己也回答不出。法国波德 莱尔(baudelaire)提倡起来的散文诗,略略相象,不过他是用散文格式,现在却一行一行地 分写了。”这是最早提及波德莱尔的文章。第一篇带有评论色彩的相关文章是李璜的法兰 8 西诗之格律及其解放(少年中国2 卷 12 期),该文详细介绍了波德莱尔的生平、性情, 并论及他的创作有意解放诗的格律,他的诗颜色、声音相通等重要特征。在 1920 年 10 月, 周无发表了法兰西近世文学的趋势同样论及波德莱尔及其诗歌艺术。不久之后,谈论波 德莱尔的文章大量出现。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中的许多篇章也被译成中文,有时也 出现重译的情况。译者有仲密(周作人)、俞平伯、王独清、焦菊隐、徐志摩、金满成、张人 权、张定璜、林文铮、朱维基、石民等等。到三十年代译介象征派诗歌和波德莱尔作品已经 蔚然成风。这一潮流,造就了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胡也频、于赓虞、姚蓬子、 石民等优秀的诗人。他们从波德莱尔的诗作主要吸收通感、对应的手法,在美学风格上表现 为颓废、晦涩,同时表现为神秘、消极的情感取向。在波德莱尔的应和诗中,诗人首次 提出了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互为象征,组成“象征的森林” , 而人的诸种感官之间亦存在着 “应和” 这最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灵与自然界之间也是互为应和、 交流的,诗就是这种象征应和的产物。这种理念投射在李金发、穆木天等人的诗里就表现为 联觉、意象的跳跃和共通情感的隐秘表达。如李金发的通感:粉红之记忆,如道旁的朽兽, 发出奇臭,遍布在小城里,扰醒了无数甜睡 14 “窗外之夜色,染蓝了孤客之心。 ”如穆 木天的: “落花吹送来白色的幽梦到寂静的人家。 ”幽梦与白色相沟通,表冷寂感。冯乃超的 诗: “浓绿的忧愁吐着如火的寂寞。 ”绿色与火光相对应,无形的忧愁被赋予了颜色,孤冷的 寂寞反带火热;表冷寂中的烦闷感。蓬子的诗句: “你的歌声须花似地缤纷”声音与花色沟 通,表歌声光泽的灿烂感。 2. 音乐化 沈从文认为“到一九二八年为止,以诗篇在爱情上作一切诠注,所提出的 较高标准,热情的光色交错,同时不缺少音乐的和谐” 15虽然沈从文所说的音乐可能并 不于象征主义的音乐化完全一致,但他敏锐的感觉到了音乐与文学的微妙关系。这一时期, 象征派诗人关于韵律、音乐性的思考以及尝试对象征理论的完善影响很大。李金发借用十四 行诗的韵律和节奏并作了变形处理 (关于李金发对十四行诗的借用和变形金丝燕做了细致而 精彩的分析) 。穆木天率先将“纯诗”观引入中国,他接受的更多的是伯雷蒙的诗论。伯莱 蒙的纯诗理论主要有 1.诗是神秘的、一致的;2.诗外在于含义是一种无以言喻的妙境;3. 诗外在于理性知识; 4.诗是音乐是最隐秘灵魂之吹奏者; 5.诗是一种与祈祷相连的神秘魔法。 穆木天基于此提出运用印象的手法表现心的交响乐, 这里的印象为一种暗示的写法, 他认为: “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要有大的暗示能。诗的世界固然在平常的生活中,但在 平常生活的深处。诗是要暗示出人的内生命的深秘。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说明是 散文的世界里的东西。诗的背后要有大的哲学,但诗不能说明哲学。 ” 16王独清与冯乃超也 对象征中的音乐问题进行了探索,王认为最完美的诗写成公式的话就是(情力)(音 色)诗,他重于音韵和谐化的试验;冯更重默默创作,他的一些诗句音色处理技艺高超, 色彩与音,视觉和音之间有一种超乎具象的连系。戴望舒在“雨巷时期”也表现出对诗歌音 乐化的追求。 除了以上周作人、 闻一多等对象征的阐释外, 梁宗岱的象征理论对当时的文坛可能是影 响最大的。 9 梁宗岱被认为是三十年代象征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象征主义一文内涵丰富,对象 征做了极为中国化的阐释。他首先承认西方的象征近乎诗经里的“兴” 。象征的微妙贵 在“依微以拟义” 。象征者与被象征者存在着暧昧性和模糊性。这与黑格尔象征论相符合。 其次梁强调主客体的配合。他以情与景的关系举例,认为象征有两类,即“景中有情,情中 有景”和“景即是情,情即是景” 。而“前者以我观物,物固着我底色彩,我亦受物底反映。 可是物我之间,依然各有本来的面目。后者是物我或相看既久,或猝然相遇,心凝形释,物 我两忘: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 “只有后者才算象征底最高境” 。 这个观点与波德莱尔 的“契合”论相同,他们都认为象征是沟通外在现象世界与内在经验世界的桥梁。第三,梁 认为象征的主要特征为:一是融洽或无间,二是含蓄或无限。所谓融洽是指情与景、意与象 的惝恍迷离,融成一片;含蓄是指它暗示给我们的意义和兴味的丰富和隽永。 “所谓象征是 藉有形寓无形,藉有限表无限,藉刹那抓住永恒,使我们只在梦中或出神底瞬间瞥见的遥远 的宇宙变成近在咫尺的现实世界它所赋形的,蕴藏的,不是兴味索然的抽象观念,而是 丰富,复杂,深邃,真实的灵境。 ” 17这里梁氏再次提出象征的暗示功能,指出了象征是“藉 刹那抓住永恒”赋“灵境”以象的核心要旨。 这些研究对当时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中国文 化守成主义者面对外来象征主义的压力所做出的中国式阐释, 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种努力是非 常值得肯定的。 从这些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对象征的理解。 沈从文在二十年代正是求知的旺盛 期,对文学的虔诚和对未来的憧憬让他对文坛非常关注,显然,象征对于沈从文不会陌生。 沈从文对象征的理解从来没超出这些人的思考范围, 但我们看到他显然用一种天才的方式出 色实践了象征的探索。 10 第二章 沈从文与象征的关系第二章 沈从文与象征的关系 一、发现感官:自然、通感与建筑另一世界 一、发现感官:自然、通感与建筑另一世界 沈从文在充满原始乡野气息的湘西度过了自由无稽, 充满梦幻色彩的童年。 自小他就 “倾 心于现世光色”并开始追求身心与自然的融合、契合,不好好读文字之书,却热衷逃课去阅 读“生活”写成的大书,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安于当前的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 。 在从文自传中他写到童年乡下生活对他思维的影响: “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 己去寻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便有点发愁。就为的是白日里太野、 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夫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 窑被雨淋以后放出的气味,要我说来虽当时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要我辨别却十分容易。蝙蝠 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户把刀刺进喉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 暗中鱼在水面拔刺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越。因此回到家里 时,夜间我便做出无数稀奇古怪的梦。 ” 18“这些梦将近二十年后的如今,还常常使我在半 夜里无法安眠,既把我带回到那个过去的空虚里去,也把我带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智慧农业行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清洁能源行业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固定铰支座课件
- 2025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信息学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国建筑文化中心招聘应届毕业生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内江市2025上半年四川内江市威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考核招聘事业单位人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万州区2025二季度重庆万州事业单位招聘22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重庆市大足区国衡商贸股份有限公司招聘大足区环境卫生工作人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浙江湖州市安吉县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招考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长鑫存储校招在线测评题库
- 网络安全课件下载
- “城镇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 铜仁市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考试真题
- 光伏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模块化炼化设备的设计与集成
-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系统
- HY/T 0404-2024潮流能、波浪能发电装置海试过程控制规范
- 设备维护服务方案(2篇)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手术前术前准备未执行的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