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VN双音复合名词语义分析.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VN双音复合名词语义分析.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VN双音复合名词语义分析.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VN双音复合名词语义分析.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VN双音复合名词语义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VN双音复合名词语义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墨童逛 日期: 论文作者签名:至鉴:逆 日期: 雄伸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墨童建导师签名:垃亟丝日期:金型聋翅! p l c i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所收的v + n 式双音复合名词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内 部的语义关系。通过对v + n 式双音复合名词的统计,我们发现,这些名词在传统 的构词法上可以分为两类,即偏正式和动宾式。 理论上,本文主要运用述谓结构分析、语义格、认知语言学等理论作为本文 的分析方法。 在研究上,本文首先以v + n 的构词模式为基础,对现代汉语词典中所出 现的v + n 复合名词进行了收集整理,根据传统构词法将其分为v + n 偏正式复合名 词和v + n 动宾式复合名词两类。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它们的异同,尤其注意 它们在词义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 v + n 偏正复合名词表层语法关系上表现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在其语义底层 用述谓结构等王i 蔓论又可以分为多种情况,动词性词素v 是述谓结构的谓词,名词 性词素n 表示论元。两者之间的语义关系可以是直接的“谓词与施事”、“谓词与 丰事”、“谓词与遭遇格”、“谓词与受事”、“谓词与结果等的关系,同时又有比 较复杂的v 与n 分别来自不同的命题,两命题发牛语义联系的情况,表现出一定 的层次性。v + n 偏正式复合词词义是由词素义组合或综合而来的。 v + n 动宾复合名词的两词素在表层语法关系上表现出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其 语义上较为简单,属于“谓词与受事”、“谓词与施事”、“谓词与丰事”三种类型。 词义发牛了转指,指向在复合词中并没有体现的工具等。在这类名词中,两个词 素都没有作新词的中心语,新的词义是两词素义融合得来的。 在两词素的语义关系分析中,我们发现,它们都不是单纯地表现逻辑关系, 如v + n 偏正复合名词显现偏正关系,同时内部又隐含“谓词+ 丰体论元或“谓词 + 客体论元”的语义关系;v + n 动宾复合名词显现动宾关系,但是在进行释义过程 中,却需要补足偏正关系。通过对这两大类复合名词进行语义构词方面的分析, 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它们词义的来源以及结构义的形成。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v + n 式双音复合词中有很多发生了意义的转指,转指施事、结果、工具等。 把动宾结构压缩成名词,是一个抽象化的过程,复合词的意义之所以发生转指与 认知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复合词偏正式动宾式语义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t l i s 蚀啜i st a k e sm ev 州d i s y l l a b i c c o m p o m dw o 溅c o l l e c 僦i 1 1m e c i m t 锄1 p o m 巧a l i n e s cd i c t i o n a d ,嬲t l l er e s e a r c hs u 场c c t t oi n s p 。c tm e i ri n n 盯 s 锄锄t i cr e l a t i o n s a f t e rc o u n t i n g l ev + n d i s y l la _ b i cc o r i l l ) o 吼dw o r d s ,w ef i l l dm a to n m eb 鹊i so f l e 的d i t i o n a lw o 订b u i l d i l l g ,t l l e s en 0 眦sc 锄b ed i v i d e di i l t 0t 、) i ,ok i n d s : m o d i f i e r - h e a ds 仇l c t i l r ea n d v e 而- 0 场e c ts t n t l l r e t l 啪r c t i c a l l y ,m i st h e s i s 邺e st l l e 溺黜ha p p r o a c ho fp 同i c a t i o ns 仇l c t i l r e 雒a l y s i s ,s e m 锄t i cc 嬲e 锄dc o g i l i t i v el h l l ;u i s t i c s 嬲i t s 觚a 1 ”i c a l 眦d s i i lt h er e s e a r c h ,f i r s t l y ,o nm eb 弱i so fv 悄w o r d - b u i l d i n g ,吐l i sm e s i sc o m p i l e sm e v + nd i s y l l a b i cc o m p o u n dw o r d sf o u r l di i lt l l ec o n t e i 叩o m r yc l l i n e s ed i c t i o n a d r 孤d a c c o r d i i l gt om e 位l d i t i o n a lw o r d b u i l d i n g ,d i v i d e st l l 鼯ew o r d si n t ov 心im o d i f i e r - h e a d s t n l c t u r ec o m p o u i l dn o u n 肌dv - n v e 而一。巧e c ts t m c t u r ec o m p o u n dn o u l l t h e n ,i t c o m p a 豫;雒d 锄a l y z 鼯t h 骼en o u l l st 0f i n dt l l e i rs i m i l 撕t 硫觚dd i 仃e 晌1 c e s ,e s p e c i a l l y p a y s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0 l ed i 筇e r e n c e s 锄e 唱e di nt h ep 赋e s s0 fw o r dm e 疵g e s t a _ b l i s h m e n t t h es u r f k el a 、脚s ) ,i l t a c t i cr c l a t i o no f - nm o d i f i * h e a ds 仃u c t u r cc o m p o u n d n o u ns h o w st h er c l a t i o 璐h i po fm o d i 研n g 如dm 础f i e d ,w m l ei nm eb o ml a ) 惯o f s e m a i l t i cm e a i l i n g ,a c c o r d i n gt 0 l e o r i e so f p r e d i c a t i o ns 仃u c t u i e 锄de t c ,i th 嬲d i 侬糯n t c i r c u m s t a i l c e s :v e f b a im o 巾h 锄evi st h ep 川i c a t i o no fm ep 捌i c a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 ,a n d l en o m i n a lm o 巾h e i i l enm e a n sa r g u l n e n t t h es e m a n t i c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i lt h e mm a y d i r 。c t l yb e p r o d i c a t i o n 锄da g e i l t ,p r o d i c a t i o na n ds u b j e c t i v c ,p i e d i c a t i o n 觚d d a t i v e ,p 同i c a t i o n 锄da c c u s a t i v e ,p r e d i c a t i o na 1 1 dr e s u l t s ”c l i lm eo m e rh a i l d ,l e i r r e l a t i o nm a yb ei nc o m p l i c a t e dc i r c u m s t 锄i c e ,i l lw 1 1 i c hv 龇l dnc o m e 丘o md i 行e r e n t p r o p o s i t i o i l ,趾dt h e 坩op r o p o s i t i o 邶h a v es 锄a 1 1 t i cr e l a t i o i l s ,w h i c hs h o w sd i 仃e r e i l t l e v e l s t h ea c c 印t a t i o n so fv + nd i s y l l a b l e c o i n p o u n dw o 溅 c o m e舶mt l l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rs y n t h e s i so ft i l er n o 印h e m em e a n i n g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i k 鲫f a c el 缈盯s ) ,i l _ t a c 位r e l a t i o fv + nv 删j e c tc o m l 趴l n di 跏潞s h o w s m e 嘲撕帆s h j po fd o n l i n 撕n ga l l dd o m i n a t e d i n 溯m n 雠m 锄:l i i l 岛廿哟7 龇s i i n p l e , w t l i c hb e l o n gt 0t i u 优k i i l d so f l 玳碰c a t i o na n da c c 璐a 曲e ,p 础a :t i o na n da g e n t a n d “p r e d i c a t i o na n ds u b j e 出v c ”n 坨a c c e p t a t i o nc b 觚g 鼯a n d 也ep o i n t 试gh 删e m e 咖t 0s h o w h lt l l i sl 【i i l do f n 0 眦s ,t 、0n 1 0 i p h e m 销a r cn o t l eq u a l i f i c dw o r do f m en e w 吣觚dm e 饿wa c c 印t a t i o ni sc o 血b i i i e d 舶m 此锕om o r p h e m em 黜i n g s h l l e 趾a l y s i so ft w om o r p h 锄e s m 锄t i cr c l a t i o 嬲,w ef m d l a tm e y d on o tj u s t s h o wl o g i c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f 0 re x a i n p l e ,v + nm o d i f i * h e a ds 仃u c t u r ec 0 m p o u n dn 0 吼 s h o w sm o d i f i e r - h e a dr e l a t i o 也w i l i l ei ta l s 0i r n p l 瓶s e m a 而cr e l a t i o n so fp r c d i c a t e 十 s u 巧e c t i v ea r g u 吼e 吖o r p 捌i c a t e + o b j e c t i v ea r g 唧a e n t ;v f nv 咖一。场c c ts t r i l c t u r e c o r n l 0 u n dn o u ns h o w sv e 而o 协e c tr e l a t i o 玛w i l i l ei nm ep r o c 鼯so fp a m p h r 懿e ,i t s h o u i db es u p p l e m e r l t e dt i l em d d i f i e r - h e a dr e l a t i o n a r e r l es e l 】怕n t i c 锄a l y s i so ft l l e s e t 、oc o m p o u i l d 伽i r d s ,w ec 趾c l e 矾y 删i z et h es o u r c eo fm e i ra c c 印t a t i o n 锄dt h e f o n i l i n go ft h e i rs t n j c t u r es e l l s e m a n yo fv 卜nd i s y l l a b i cc o m p o u n dw o r d sc h a l l g em e i rm e 肌i n g s ,s u c h 嬲 c h 锄g i n gt t l e i ra g c n t s ,r e s u l t so rt o o l s c o m p r e s s i n g l ev e 而o b j e c ts t n l c t u r ct on o u l li s an o n o b j e c t i v ep r o c e s s t h ec h a n g eo fc o m p o u i l dw ,0 r d s m e 锄i n gh a sm u c ht 0d 0w i t h c o g n i z 锄c e k e y w o r d s :c o m p o u n dw o r d ,m o d i f i 盱- h e a ds t l l l c 札r c ,v e 而州e c ts 臼眦n l r e ,s e m 枷c m e a r u n g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在分析现代汉语复合词的结构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围脖一 和“围巾”两个词,它们都是由两个词根词素构成的双音复合词,并且都有一个 共同的动词性词素“围”,后一个词素是名词性的,整个词的词性是名词。但是我 们用通常的复合词构词法分析时却得到了两种不同的构词方式动宾式和偏正 式。这两种不同归根结底取决于两者内部语义关系的差异,这就涉及到了复合词 更底层的语义关系问题。 选题目的及意义 1 复合词的构词与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词占绝对优势。根据周荐对现代汉语词典的统计, 双字格组合有3 9 5 4 8 个,约占6 7 6 2 5 。而“语言中最具优势的是以有意义的字拼 接而成的具有合成意义的组合体,可称为语素组。以两个有意义的字语素拼 合而成的双字组,即通常所谓的合成词”,周荐统计出双音合成词在现代汉语 词典中有3 9 0 2 8 个,约占双音词的9 8 6 8 5 。在合成词中,绝大部分的是复合词, 因此对汉语双音复合词的研究在汉语词汇研究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在现代汉语复合词研究中,构词法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长期以来 专家学者对于构词法的归属问题也有不同的见解,有丰张属于句法学的,有丰张 属于词汇学的,总之构词法是汉语词汇及语法研究都非常重视的问题。构词法研 究词的内部组合规律、组合方式等词的结构规律问题。根据传统的构词法,汉语 复合词一般分为五种类型,即:并列式、偏正式、动宾式、补充式和丰谓式。对 汉语复合词所做的此种分类是根据两词根词素之间的语法关系进行划分的,是“套 用句法的分析模式分析词法”,它倾向于从复合词两词素之间的表层关系进行分 类。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这种分类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构词法与句法 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i :海辞j l 版社,2 0 0 4 年,p 1 2 4 j 。全也淡词的构成,南都学坛,1 9 8 7 年第3 期,p 4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构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复合词往往省略句法表达中的虚词或实词的一部分, 只是选取最能表现事物或现象本质特征的词素,这样就使得在两词素的结合过程 中词义增加了许多词素所不具有的内容。因此,传统的构词的分类方法在一定程 度上化解了复合词内部结构的复杂性。王洪君认为,材从语义上看,状中、述宾的 层次较施事、受事、工具等范畴的层次更高、更抽象 。 我们认为,对复合词结构类型的描写不能仅仅考虑外部形式方面,这样不足 以解释其内部存在的语义关系,在分析复合词的内部结构规律时有必要将其语义 与形式结合起来,这也就必然涉及到了语义构词。 2 州式复合词的研究意义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语言中最重要的三种实词,周日安在他的博士毕业论 文中对语言中的三大类实词的组合进行了说明,认为这三类词一共有九种组合的 可能,即: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周日安指出,“动名组合,大部分为动宾短语,属配价组合;小部分为偏正短 语,属非价组合;更小部分是二者的交集,属歧义组合。这些都是汉语语法学家 们非常重视、研究得十分深入的领域。”鲁可见,动名组合的形式和语义一直都是 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但是我们发现,在这些研究成果中,都是针对词与词的 组合这一层面的动名组合的研究,专门对词素层面的研究则非常单薄。而针对词 素与词素之间的组合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所形成的词的内部语义分析。词 千洪君从与自由短i f 的类比看打拳一养伤的内部结构,语文研究,1 9 9 8 年第4 期,p l 周只安名名组合的句法语义研究,万办数据,2 0 0 7 年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素组合的过程一方面是通过词素序,将两个直接成分组织在一起的表面显性过程, 但更是两个成分的词素义在语法的结构下进行融合的隐性过程。因此,从词素构 词这一层面对v 卜n 组合做一定的研究可以对以往的研究作出一定的补充。 3 v + n 式复合名词的选取意义 在对v + n 所构成的词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这一类词素构成的词包含了名词、 动词、形容词以及副词等几大类。在统计中我们发现,v _ 州式动词数量虽然很大, 但是结构比较简单,绝大部分都是动宾式的,如“庆功一、“整风”、“打分”等, 两词素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这些词是通过对事物加以说明的方式产生的 新词,它们的词义比较明确。这种词素间的组合与“动词+ 名词”的组合有很多相 似之处,如“庆祝功绩 、“整顿风纪等,这些词组中动词和名词的关系比较明 显,也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v 州式形容词、副词数量比较小,因此,我们 选取了v 卜n 式名词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除此以外,苑春法、黄昌宁在基于语素库的汉语语素及构词研究中对复 合词词性以及词素的语法属性进行了统计,得出“复合名词中绝大多数由名词性 词素参与构成, 其中“名+ 名”占5 7 2 ,“形+ 名”占2 1 ,“动+ 名 占1 1 6 。 在这三类复合名词中,“名+ 名 式复合名词中,两名词性词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分 为联合关系和偏正关系。对联合式的“名+ 名”复合名词多从两词素义之间、词素 义和词义的关系入于进行分析;偏正关系下的“名+ 名”复合名词的词义学界有过 一些研究,如邵敬敏教授的博士牛周日安的博士论文名名组合的句法语义研究 等。“形+ 名”复合名词都是一贯的偏正式复合词,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能够做 定语,直接修饰名词是它的一个基本的语法特征,因此形容词性词素修饰限定名 词性词素构成偏正式复合词也是名词中的常规类别。 因此,对偏正式而言,相比n + n 与a - 卜n ,v + n 是较少的一类:对动宾式而 言,相比v + n 构成动词,其构成的名词是较少的一类,因而受关注程度低一些。 并且,对于“v 卜n ”的类型,众所周知,动词性成分对名词性成分有着支配作用, 在动名组合中处于强势地位。但在这里,动词性词素与名词性词素却是以另外的 方式进行了组合,最后词是名词性的。周荐的统计中表明,这种动词性词素与名 苑春法,黄吕宁在基于语索牟的汉语讧 素及构诃研究,世界汉语教学,1 9 9 8 年第2 期,p 7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词性词素相结合最后形成的复合名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是偏正式、动宾式。同样是 v + n 的结构,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构词方式。这种偏正、动宾的关系是显性的, 其中还存在着一种隐性的关系,如“刺客一是一个偏正式,但是隐性关系则是“动 作+ 施事”的关系,这种分析更容易看清复合词的内部特征,朱德熙先生称为语义 结构关系。本文就要从语义内部进行分析,以此来找出其内部规律。 因此,分析v 州式名词,探寻其内部动词素和名词素的语义结合方式,对我 们更好地了解复合词结构,对复合词进行的语义构词分析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也 是本文只选取复合名词作为研究对象的重要原因。 二v + n 相关问题的研究概况 1 构词法的研究概况 学界对于构词法的研究由来已久,马氏文通以前,汉语语言学形成了文字 学、音韵学、训诂学三门学科,较少涉及构词法方面的问题,即使有所涉及但是 对一些问题的观点学界并未形成统一的结论。而马氏文通是“第一次以多少 有点西方化的术语来研究汉语构词法的著作” 提供了现代化构词法研究的雏 形。2 0 世纪中期赵元任发表国语入门以后开始用句法关系的眼光来审视复合 词的结构。这一时期的构词法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根据句法规律将其分成 丰谓、动宾等句法关系类型,这一分类一直影响到现在。但是这样的分类同时却 忽视了复合词内部语义关系的描述,复合词内部多样的语义关系被掩盖在了少数 的几种句法关系中。 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学者们开始关注复合词内部的语义关系,刘叔新,周荐、 叶文曦、徐通锵等。朱彦将构词法研究切入到语义底层,对复合词的内部语义组 合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她将述渭结构理论引入到构词法的研究中,来展现语 义层次性和曲折性,建立了新的复合词的结构类型系统。由此可见,在构词法中 运用语义方面的理论进行研究还有很广阔的天地。 2 偏正式、动宾式研究概况 潘文国叶步青韩洋汉i 的构词法研究,华东师范人学i i ;版社,2 0 0 4 年, p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复合词内部意义关系的分析上,似乎偏正式合成词,特别是向心式名词 最引起人们的兴趣 廖庶谦、陆志韦、林汉达、孙常叙、许威汉和李润生、任学 良等分别对偏正式合成词进行了语义分类,但这些分类大多是对“名+ 名 式偏正 复合词进行的语义分类。吕叔湘先生很早就注意到了偏正式中的这种问题,他在 中国文法要略中将其归结为“叙事句转成词组 ,并将这一类分为四种,即: 有起词无止词;有起词有止词,起词作端词;有起词有止词,止词作端词;以句 子的补词做词组的端词。这里所说的“起词 和“止词 大致相当于“施事一和 “受事”等论元成分。这是较早对这一类复合词进行关注的观点,通过检索,这 类文章并不多,语义描写大多只限于表面的语义类型分类。 长期以来,学界对v _ 卜n 式偏正结构尤其是具有歧义的v 卜n 结构进行了一定 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v + n 复合词进行研究的文章则比较少,即使检 索到的几篇文章,也是零星散论,没有进行详细论述。而v + n 偏正、动宾式复合 词在外部形式上的一致性与内部语义的区别是值得研究的,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引 入语义理论,更能揭示其内部的动词性词素和名词性词素的结合方式和词义的产 生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顾阳、沈阳在中国语文上的发表的汉语合成复合词的构 造过程一文,将变元的格关系引入到复合词中,并对谓词和变元的关系进行了 分析。他们得出结论,“合成复合词是通过动词论元结构的变化形式构造的”霉。 除此以外,还有上文中提过的朱彦的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在方法上运 用了述谓结构分析方法来描述复合词的深层语义结构,运用形式化的方法来表示 构词的语义框架” ,对汉语复合词的语义构词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本文受此几 种方法启发,运用述谓结构、语义格等理论,对v + n 偏正式、动宾式复合名词做 一个详细的语义梳理。 3 v + n 结构的研究概况 正如前文所言,前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丰要集中在对定中v + n 结构和v 双n 双 上。张国宪对“v - ”结构的二字组、三字组、四字组甚至多字组进行了分析, 潘文| 訇叶步哿韩洋 汉语的构词法研究,华东师范人学版社,2 0 0 4 年, p 2 7 l 顾阳、沈阳汉语合成复合词的构造过程巾i 词语文,2 0 0 1 年第2 期,p 1 2 2 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北京人学 l ;版社,2 0 0 4 年, p 6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v 簟、v 履进行了描写,得出了“v 双兼有名词的某些特点,正处在向名词一端漂 移的过程中一的结论。齐沪扬提出了定中式“v 悄 结构在词汇化程度方面的连 续统、“v + n 一定中短语的指称义由强至弱的连续统。分析了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语 义关系。李晋霞考察了名词、动词的典型性对其构成定中“v 双+ n 双 结构的影响。 制约名词构成定中结构的典型性因素有:生命度、具体度、个体度、自足度,制 约动词构成定中结构的典型性因素有:及物性、变化性、有界性、动作性。这一 研究使我们对“v 艰+ n 双”结构的深层语义类型的观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总之,对“v i 卜n 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v 履+ n 飘 短语结构上,即使是对 “v 喇 复合词的研究也是集中在“v 双一上,对单音动词性词素进行研究的很少。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1 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 本文借助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等工具书,对现代 汉语词典( 2 0 0 5 年版) 中所收录的v + n 式双音复合名词进行了穷尽式地收集整 理,在此基础上,从述谓结构、语义格、认知语义学等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2 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分析的是现代汉语这一共时平面中的v 州式复合名词,在判断其v 、n 的性质时,同时着眼于历时,根据其产牛之初的理据进行分析。 3 对比分析的方法 根据对v - 州式复合词的统计,以及根据通常构词法分析,将统计出的复合词 分为两类,然后分别论述其中不同的语义模式,同时对其词义不同的形成方式进 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v + n 复合名词的语义构词规律。 张酮宪 vm + nm 短语的理解闪素,中阑语文,1 9 9 7 年第3 期,p 1 7 7 l o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v + n 式双音复合名词的界定、统计及分类 v + n 式双音复合名词的统计 复合词是词根词素和词根词素相结合产生的合成词。复合词的几个词根都是 根据句法规则组合在一起的,v + n 式双音复合名词,即是指一个动词性词素与一 个名词性词素在横向上前后相连并且互相结合成一个意义明确的结构体。本文以 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复合词为标准,根据两个词根的性质,对其中的v 悄式即 “动词性词素+ 名词性词素 为构词模式的名词进行了封闭式统计。在统计过程中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词素语法分类的可行性 汉语双音复合词的词素与单音词在形式上是没有区别的,词素的语法性质与 单音词也有一定的一致性,可以依靠意义及语法功能进行新的语法方面的分类。 尹斌庸认为确定词素语法类别没有什么问题,他丰要从词的词性类比词素的 语法属性,在汉语语素的定量研究中用三个标准判断汉语词素的性质:“一是 语素中有相当一部分在现代汉语里是可以独立使用的,独立使用的时候( 单音词) 自然具备词性;二是不能独立使用的语素,绝大部分是从古汉语的单音词演化而 来的,由于现代汉语对于古代汉语的继承性,我们可以从古代汉语单音词的词性 来确定这些语素的词性;三是根据汉语的构词方式和造句方式有很大的共同性, 从词的词性类比词素的词性。”因此我们判定词素的性质也从以上二个标准出发。 除此之外,我们还借用杨锡彭在汉语语素论中的观点,即“词类系统中 的数词、量词、方位词等类不是按照功能分出的类别,而是按照意义分出的。从 功能上看,数词、量词、方位词具有名词的性质。因此构成数词、量词、方位词 的词素我们都归入了名词性词素一类。 2 分类中注意的问题 尹斌庸汉语语素的定量研究, 巾闻语文1 9 8 4 年第5 期p 3 3 8 杨锡彭汉语语素论,南京人学j l j 版社,2 0 0 3 年,p 2 1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名词性词素和动词性词素的确定。 本文的研究对象即是v + n 式复合名词,因此判断词素的语法属性极为重要。 词素可以分为可成词词素和非词词素,对于可成词词素,当它的一个意义也是词 义时,这个意义就是词素义,并且这种情况下对词素的语法属性的判定比较容易。 如“泡有“较长时间地放在液体里 ,这个意义是词义,很明显是动词性的,所 以当它作为词素构成“泡菜 一词时,词素“泡”也是动词性的。当可成词词素 的有些意义只是词素义时或者词素本身为不成词词素时,由于词素义具有潜在性 和模糊性,有时候不好判断,但是词素义对词义有提示性作用,因此补足整个词 义的内容就可以进行判定。如“悖论 中词素“悖 是一个不成词词素,我们可 以补足整个复合词的意义,即“逻辑学指可以同时推导或证明两个互相矛盾的命 题的命题或理论体系。”由此可以推导出,在“悖论 一词中,词素“悖 有“违 背、悖逆”的意义,是一个动词性词素。不仅如此,部分规范词典也进行了语法 属性的标注。因此在判定复合词词素的语法属性时,可以根据复合词词素义与词 义的关系、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以及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义项语法属 性的标注进行分类。 ( 2 ) 兼类词素、兼类词的问题。 有很多词素既是名词性词素又是动词性词素,对于这样的类型,我们参照历 时情况,从最初结合时的属性作为标准进行判断。兼类的v + n 式复合词一般兼有 名词和动词两种语法属性,在分析中我们发现它们的语义构词类型同属一类,因 此我们单独列为一类,在文中进行论述。 ( 3 ) 准词缀问题的处理。 名词性词素、动词性词素都属于实词素,表达意义现实存在,因而“予”、“头” 等意义已经虚化的词缀不再考虑之列。而对于部分准词缀,如“者”、“员”等, 其表示的意义并未完全虚化,因此也在我们的统计之中。 我们用这些判定标准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名词进行了分析,统计出了动 词性词素+ 名词性词素的名词共2 3 9 5 个。 现代汉语词典巾闲社会科学院语吉研究所词典编辑审编,2 0 0 5 年,p 6 l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v 州式双音复合名词的分类及语义表达式 1 州式双音复合名词的分类 根据我们设定的判断依据,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复合名词进行分析,统 计结果表明v + n 式双音复合名词按照传统的构词法大致分为两类,即偏正式和支 配式。 现代语言学理论一般把名词性复合词分为两大类:一类叫作“异心复合词修, 另一类叫作“同心复合词 。异心复合词指复合词的词素组合形式跟整个复合词的 功能类不一致,或者说在这种复合名词中没有一个词素是中心成分,如“编辑”、 “绑腿”等,它们都是复合名词。在“编辑”一词中,两词素均是动词性词素,“绑 腿”一词中,虽然“腿”是名词性词素,但并不是整个复合词的中心成分,这两 类复合词是异心复合词。同心复合词就是指复合词的词素组合形式跟整个复合词 的功能类相同,这就是说,这种复合名词中一定有一个词素是中心成分,如“朋 友”、“孕妇 等。“朋友”中的两个词素都是名词性词素,形成联合式复合词,而 “孕妇”中,虽然“孕”是动词性词素,但整个复合词的语义中心在词素“妇” 上,整个复合词是“v 喇偏正式”。 通过对v + n 复合名词的统计发现,对于v + n 式复合名词可以分成偏正式和 动宾式两种类型。其中,对于偏正式而言,v 卜n 式是动词性词素作修饰语,修饰 说明名词性词素的,属于同心复合词,整个复合词是“v _ 悄偏正式”。我们知道动 词性词素表示的是动作行为或者属性状态,因此我们重点考察在这一类偏正式 v 州复合名词中,动词性词素和名词性词素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而在支配式中 动词性词素对名词性词素是一种支配关系,这是动词的一种常见的方式,t u 这种 支配关系发牛了转指,最后形成了名词,这一类属于异心复合词,其内部的转指 是如何发牛的,将是我们对动宾式v + n 复合名词进行分析的重点。本文将v + n 式双音复合名词分为这两类,在此基础上对v 悄式复合名词进行语义方面的考察, 从而得到对这类词新的认识。 2 语义表达式的规定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用述谓结构进行语义表达的方式有两个,一是使用树形图,如:“担架:医院 或军队中抬送病人、伤员的用具,用竹、木、金属等做成架子,中间绷着帆布或 绳子一,可以表示为: i ) 用 担抬 架子 人伤员 i i ) 还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架子7 ( ( 人,担抬,伤员) ,用,架子7 ) 鉴于需要,我们使用第二种表示方法,同时在表达过程中,用a 、b 、c 表示变 元的变项,用p 、q 、r 表示谓词的变项,并且用。表示变元的零表达,用兮表示 谓词的零表达。a 表示首位变元,b 表示末位变元。p 、q 、r 前面不加表示方向的一, 用从左至右的顺序表达。同时在表示降格述谓结构时用 来表示,并在互参成分 右上角标注引 ,在表达从属述谓结构时用( ) 来表示。 三相关理论介绍 词汇层面v + n 组合的研究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对动词的价与名词的格之间 的组合进行研究,有利于清楚地分清其内部组合机制,因此我们重点利用如下理 论进行探讨: 1 动词的分类 ( 1 ) 谓词的分类。 利奇在他的语义学中将辛要的语义单位称为述谓结构,其中连接变元的 词称为谓词。根据渭词所带变元的个数对渭词进行了分类。其中只能带一个变元 的叫一元渭词,带两个变元的称为二元谓词,带三个变元的叫三元谓词。 ( 2 ) 自主动词与非自丰动词 马庆株曾将动词分为自丰动词和非自丰动词。“自丰动词从语义上来说是能表 示有意识的或有心的动作行为的。所谓有意识的动作行为指的是能由动作发出者 做丰,丰观决定,自由支配的动作行为。其语义特征是 + 动作】 自丰】。非白丰动词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示无意识无心的动作行为,即动作行为发出者不能自由支配的动作行为,也表 示变化和属性。非自主动词的语义特征是【一自主】【变化】【属性r 。 2 述谓结构理论 述谓结构是由利奇提出的一种分析句子语义的手段。句子由主语、谓语构成, 是语法分析的基本单位。述谓是句子语义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句子的抽象语义内 容。述谓是由论元和谓词构成。“论元是指通过指称关系代表客观世界的某些具体 的人和事物;谓词是指表明这些人和事物在某一具体语言情景中彼此的关系” 。 一个论元是一个述谓的逻辑参与者,与一个句子中的一个或数个名词性成分大体 一致。一个谓词是关于论元的陈述,或说明一个句子的论元间的逻辑关系。 利奇认为,语义结构具有复杂性,一个谓词不仅支配变元,它还支配其他谓 词,这种称为从属述谓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述谓结构是一个丰要述谓结构 的一部分,如:j o l mm a d eb i l lb e c o m e 雒毋其中b i l lb e c o m e 锄g r y 作为整个述谓 结构的一部分:( j o l l i l ,c a u s e ,p ) p 代表了( b e c o m e :( a n g r y :b i l l ) ) 这 一结构。 除了从属述谓结构以外,还有降格述谓结构,即一个述谓结构降到特征的地 位,以这种方式进行降级,如:n eg i r l ss l e 印l 嬲t c d3h o u f s 这里( w l l i c h ,l a s t , 3h o u r s ) 这个述谓结构成为( 鲥:s l e e p ) 中s l e 印的特征。, 3 语义格 格语法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语义格,如施事、对象、工具等,即与动词有关的 语义项。菲尔默先后提出过1 6 种语义格:施事格、感受格、工具格、受事格、源 点格、终点格、使成格、范围格、处所格、时间格、行径格、与格、受益格、伴 随格、永存格、转变格。用格语法研究谓词所表示的论元之间的关系。国内语言 学家对汉语的格系统也进行了研究,如李家治、董振东、鲁川和林杏光等。贾彦 德先牛在汉语语义学中,将汉语语义格分成了两大类,即基本格和一般格。 袁毓林先牛根据动词各种论元的句法、语义特点讨论了汉语动词的各种论元角色 屿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北京火学 f 版社,2 0 0 4 年,p 2 0 利奇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p 1 7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层级关系。他将现代汉语动词的论元角色组织近了一个统一的层级体系中: 主体论元 一般论元 论元 凭借论元 施感致主受与结对系工材方场源终范命 事事事事事事果象事具料式所点点围题 “其中,超级论元指由谓词性成分充当的论元,这种论元本身就是某种论元 结构的实现形式。核心论元指动词的必有论元,它们对构成基本的述谓结构( 基 础命题) 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其中,主体论元以作丰语为其丰要的句法实现形式, 客体论元以作宾语为其丰要的句法实现形式。外围论元指动词的可有论元,它们 起到扩充基本的述渭结构、形成复杂命题的作用,其中凭借论元跟环境论元的区 分丰要出于语义上的考虑。 袁先牛对论元角色的层级分类有利于我们更加细致地划分v 斟复合名词的语 义层次,因此,我们借鉴袁先牛对语义角色的层级分类进行论文有关章节的论述。 t u 值得说明的是袁先牛所进行的分析是针对句法语义,而我们分析的是复合词的 语义结构,因此最底层的语义角色的分类不可避免的有不适合之处。针对这种情 况,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具体如下: 丰体论元:施事、丰事、遭遇格。 客体论元:受事、结果、客事格。 外围论元:处所、时间、工具、根由格。 袁毓林论元角色的层级父系和语义特征,世界汉语教学,2 0 0 2 年第3 期,p 1 3 袁毓林论元角色的层级天系和语义特征,世界汉语教学,2 0 0 2 年第3 期,p 1 4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v + n 式偏正名词的内部语义分析 v + n 偏正名词的表义类型 周荐先生在其 汉语词汇结构论中根据动词性词素和名词性词素之间不同 的语义关系,对定中格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动作+ 动作发出者 动作指由人、动物或表人的某一方面发出的动作行为,动作发出者指动作的 施动者。其中名词性词素可以表示发出动作的人,如“猎人”、“产妇”“食客 。 可以表示发出动作的动物,如“跳虫”、“蛀虫”、“脱兔”。可以表示人的一个方面, 如“付方”、“借方“施丰”。还可以表示帮助动作实现的人或动物,如“产婆”、 “猎犬”、“讼师 。 2 用途+ 事物 用途指具有某种作用的动作行为,“事物”指实现某种动作凭借的事物现象。 其中,名词性词素表示动作凭借的事物,如“囚车”、“赛车”。可以表示动作凭借 的人、动物,如“伴郎”、“伴娘”、“耕牛”等。可以表示有这种动作行为的人、 动物,如“益友 、“害虫”。可以表示进行动作行为时凭借的事物,如“睡衣”、“丧 服”。可以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对象,如“晒台”、“祭坛”。 3 动作+ 受动者 动作表示被动或一般的动作行为,受动者指由动作行为支配的人或事物现象。 其中名词性词素可以表示被动作支配的人,如“使女”、“弃妇,也可以表示动作 支配的事物,如“绣花”、“刨花”。 4 动作+ 处所 动作只在某一范围内进行的动作行为,处所指动作行为进行的场所,如“产 地 、“患处”等。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原因+ 事物 原因指造成某种现象的动作行为,事物指因动作行为产生的物象,如“涝灾 、 “产假 。 6 方式状态+ 事物 方式状态表示事物存在或运动的状貌,事物指有某种运动状态或存在方式的 事物现象。如“飘带”、“跳棋 、“哑炮”。 7 动作+ 时间 动作指在某一时间内存在或进行的动作行为,时间指动作行为存在或进行的 时刻、期限。如“歉岁”、“任期”等。 8 动作+ 方位 动作指具体的或抽象的动作行为,方位指相对于动作的方向、位置。如“震 中”等。 9 动作+ 单位 动作指可计量的动作行为,“单位”指动作行为的标准量。如“航次”等。 周荐先牛的分类极为详细,如,对于上述“方式状态+ 事物”一类中,“跳棋” 一词与“飘带”等不同,“飘带”一词中“带”的状态就是“飘”;而“跳棋”中, “跳 并不是“棋”的运动状态,而是一种活动的方式;“哑炮”中“哑”是“炮” 的存在状态,这些分类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类别。而我们在分析以上的几种 类别时,也发现其中的另一些差异。如,同样是第一类的“动作+ 动作发出者 的 类型,在分析中我们发现,对于“猎人”、“产妇 、“蛀虫”这几个词可以归结为 “动作+ 施事的类型,同时具有一个动词性词素“产”,“产婆”却不能归结到这 一类,因为“婆”并非“产 的施事,只是“以接牛为职业的人”即“帮助产妇 牛产的人”,可见,其内部的语义结构不是处于一个层次上的。周荐先牛所作是对 表层语义类型的分类,顾阳、沈阳两位先牛指出:“各个成分就不光是简单的组合, 即定和中在意义上不单有修饰限定和被修饰限定的关系,还暗含着另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种关系一根据周荐先生的分类,我们发现简单语义分类下偏正式复合词内部还 有一种层次的关系,我们进一步考察了一部分卜n 偏正名词,如“住房一和。病 房 两个词,“住 表示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