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y7 6 8 7 9 2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上,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诗歌及诗 论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人们对王昌龄的研究在许多领域已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王昌龄诗歌的内在特征,王昌龄诗 歌与诗论的关系,王昌龄在唐代诗歌演变中的地位等方面的 研究仍有待深入。本文将王昌龄的诗歌及诗论结合起来进行 探讨,力求对王昌龄的诗歌作整体观照,并在此基础上对其 诗歌及诗论在诗歌史上的位置进行评价。本文第一章主要是 论述王昌龄的研究状况,包括其作品集、生平、诗歌、诗论 等方面。第二、三、四章深入论述其作品的内在特征,并与 其诗论相结合,为论文的主体部分。 关键词:王昌龄诗论诗歌创作 a b s t r a c t w a n gc h a n gl i n gi saf a m o u sp o e ti nt h ef l o u r i n gp e r i o do ft a n g d y n a s t y h eh a da c h i e v e dal o ti nc o m p o s i t i v ep r a c t i c ea n dt h e o r y t h e r e s e a r c ha b o u th i s p o e t sa n dt h e o r yi nm a n yf i e l d sh a da q u i r e d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b u tt h ei n n e rc h a r a c t e r so ft h ep o e m s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o f h i sc o m p o s k i v ep r a c t i c ea n dt h e o r ya n dh i sp o s i t i o ni nt h eh i s t o r yo f t a n gp o e m sa n de v e ni nt h el i t e r a t u r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a w i l lc o m e u n d e rr e v i e w t h et e x tt r i e st oc o m b i n eh i sc o m p o s i t i v ep r a c t i c ew i t h t h e o r ya n dm a k eau n i t a r yv i e wo nh i sp o e m s ,m o r e o v e r ,m a k ea a p p r a i s ea b o u th i sp o s i t i o ni nt h eh i s t o r yo fp o e m s t e x t u n 、o n ei st o s u m m a r i z et h er e s e a r c hs i t u a t i o no fw a n gc h a n g l i n g a n dh i s p o e t r y , w h i c hc o n t a i nh i sp r a c t i c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 t h ee s s e n t i a l s 、p o e m s a n dt h e o r y t e x t u a lt w o 、t h r e ea n df o u ri sar e l a t i o nf o rc o m b i n a t i v e t h e o r y , t h ed e t a i l e di n n e rc h a r a c t e r so f t h ep o e m s ,f o rt h ec o r p u sp a r to f t h et h e s i s k e yw o r d s :w a n g c h a n g l i n g p o e t i ct h e o r y c o m p o s i f i v ep r a c t i c e 第一章王昌龄的研究状况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上,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诗歌及诗论都取得了较 高的成就。王昌龄现存诗1 8 0 余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 为离别、边塞、宫怨。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王昌龄的诗 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边塞诗可并高适、 岑参而三,宫怨诗可与李白争胜,且其诗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 造语之奇,都有独到之处。 王昌龄生前已经诗名满世,“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1 。“诗家夫子” 近于“诗圣”的意思。与其同时代的殷瑶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王维、 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并指出:“元嘉以还,四百 年内,曹( 植) 刘( 桢) 陆( 机) 谢( 灵运) ,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 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迹,且两贤气同体别,而王声稍峻。”晚唐司空 图说:“国初,上好文章,雅风特盛,沈宋始兴之后,杰出( 于) 江宁, 宏思于李杜。”2 对王昌龄诗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宋人刘克庄在后村话语卷三中说:“唐人琉璃堂图以昌龄为诗天 子。”元明清如辛元房、胡震亨、沈德潜等非常推崇王昌龄。近代以来, 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关注、研究王昌龄。对王昌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 个方面: 一是对王昌龄诗歌作品的整理。成果主要有李云逸的王昌龄诗注、 黄明校编的王昌龄诗集等。李注本是收录王昌龄存世之作较为完备的 一个校注本,书中辑有历代关于王氏具体作品的评论,书后又附历代对王 昌龄其人其诗的品评,为对王昌龄诗歌的阅读与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 1 元辛元房:唐才子传卷二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6 年版 2 唐司空图:司空表圣文集卷一与王驾评诗,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 0 8 3 册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3 年版 1 二是对王昌龄生平的研究。主要成果有王运熙的王昌龄的籍贯及其 的问题1 、谭优学的王昌龄行年考2 、傅璇琮的王昌龄事 迹考略3 、傅璇琮与李珍华合著王昌龄事迹新探4 等。这些文章主要 围绕王昌龄的生平、籍贯、出塞的时问和路线、交游及其他一些生平事迹 进行探讨。 三是对王昌龄诗歌的研究。这一部分研究成果最多,大致可分为王昌 龄诗歌总论与诗歌体裁分类研究及题材分类研究。诗歌总论方面主要有施 章的王昌龄的诗6 ,他把王昌龄表现人生痛苦的诗分为“表现战争”和 “表现宫廷生活”这两类加以分析。闻一多4 0 年代初在西南联大授课时 的讲义4 ,对王昌龄诗歌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闻一多将王昌龄视为盛唐诗 坛“个性最为显著”的两个作家之一( 另一个是孟浩然) 。后来有游国恩 的中国文学史、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等都对王昌龄诗歌的思 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予以肯定。其次,刘开扬的论王昌龄的诗歌创作7 一 文较前人的研究更细致、深入,作者将王诗分为边塞诗、妇女诗、送别诗 分类来分析。此外有李无未的王昌龄诗韵谱8 ,据全唐诗及全唐 诗外编,对王昌龄诗的用韵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并依据广韵做成韵 谱,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王昌龄诗歌体裁主要为七绝与五古,成就最高的是七绝,故对王昌龄 七绝的研究最多。李珍华的王昌龄研究9 中的第五章“王昌龄的绝旬” 也从绝句体的演进、边塞诗所用诗歌体式的变迁、王昌龄边塞诗题材的拓 展、送别诗中意象和意境的独创、宫苑诗艺术特色等方面说明了王昌龄绝 光明日报19 6 2 年第2 期 2 文学遗产增刊第挖辑,1 9 6 3 年2 月 3 唐代诗人丛考中华书局,19 8 1 年版 4 古籍整理与研究第5 期,1 9 8 8 年版 5 小说日报第十七卷号外19 2 7 年6 月 6 郑临川整理闻一多说唐诗,闻一多选唐诗附录,长沙:岳麓书社,1 9 8 6 年版 7 刘开杨:唐诗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版 8 延边太学学报i9 9 3 年第4 期 9 太白文艺出版社1 9 9 4 年5 月版 2 句的艺术造诣和艺术魅力。毕士奎试论王昌龄七绝的美学特征1 ,运用 中国古典文论与现代文艺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从美学角度探讨了七绝的审 美特征。葛景春李白王昌龄绝句异同论2 ,对李白与王昌龄的绝句创作 的异同做了认真的对比和细致的剖析,并对其地位和影响做了恰当的评 价。此外还有冯平的王昌龄七绝的艺术特色3 、章继光的王昌龄七绝 意境管窥等4 ,近些年来,除研究七绝外,对王昌龄诗歌其他体裁的研究 也有所进展,如毕士奎论王昌龄的五言古诗5 ,主要分析王昌龄五古诗 的内容及风格特点。骆c l b i j 的王昌龄五古与七绝之比较及其创作心态试 析6 、赵亮的形式的意义:王昌龄乐府诗的研究7 ,对王昌龄五古、 乐府诗进行了研究。 王昌龄诗歌主要有三类题材:送别诗、宫怨诗、边塞诗等,其中对边 塞诗歌研究的较多,如八十年代有张迎胜的王昌龄边塞诗的思想精华和 艺术造境8 、罗时进的王昌龄与李益边塞诗的比较探析9 、李珍华的 王昌龄边塞诗时地初探”、曾予鲁的试论王昌龄边塞诗中的非战思 想“。九十年代有陈维志试论王维、王昌龄边塞诗的成就1 2 、王宇可 王昌龄、李益边塞诗作异同论等”。近几年来对王昌龄诗歌其它题材 的研究也多起来,如刘忠阳从送别诗探王昌龄迁谪心态“、毕士奎情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版1 9 9 4 年第3 期 2 殷都学刊19 9 9 年第4 期 3 光明日报19 6 3 年2 月 4 湘潭大学学报* l9 8 1 年第第4 期 5 佳木斯大学科学学报20 0 2 年第1 0 期 6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 0 2 年第6 期 7 社会科学研究19 9 9 年第5 期 8 宁夏大学学报19 8 6 年第1 期 9 苏州大学学报19 8 7 年第1 期 ”1 9 8 7 年西北大学“周秦汉唐学术讨论会”论文,此据其c e 昌龄研究,太白文艺出版社i 9 9 4 年版 ”唐代边塞诗研究论文集,盱肃教育出版社,1 9 8 8 年版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 9 6 年第l 期 ”成都大学学报19 9 4 年第3 期 ”北京大学学报,( 国内防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 2 0 0 2 年 3 感的坦诚流露、灵魂的真实写照试论王昌龄的送别诗l 、毕士奎倾 注血泪写宫怨一王昌龄宫怨诗简论2 、鲜瓜微露意旨微茫评王昌龄 宫怨诗的意蕴多重性等3 。还有论析王昌龄诗中的佛理禅意,如毕士奎闭 户脱三界、百云自虚盈论王昌龄诗歌的佛理禅意等4 。 此外,关于王昌龄在诗史上的位置,骆c l n 0 论王昌龄在盛唐诗歌发 展中的历史地位5 认为,王昌龄是一位承先启后的具有阶段性意义的杰出 代表。 四是对王昌龄诗论的研究。2 0 世纪王昌龄诗论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 署名王昌龄的诗格是盛唐时期比较重要的一部诗学著作,对诗 格是否为王昌龄所作,学术界曾进行讨论。1 9 4 2 年罗根泽发表了王昌 龄诗格考证,认为该书系王氏所作。后以傅璇琮、李珍华等为代表的学 者也认为王氏的诗格是真实存在的一部书,并提出了他们的观点。他 们认为:“从皎然在诗式中提到的内容和空海的文镜秘府论大量 引用诗格,论证诗格之作者在贞元初已为皎然所认定,在元和初又 为空海所深信;又从诗格所引例诗,与王昌龄之行踪比勘,提出诗 格可能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6 也有学者认为诗格并非王氏所作, 如罗宗强先生认为:“引己之诗为例,既称姓又称字,亦颇不近情理。且 全书多为作诗法之琐碎程式,与开元天宝文学思想主要倾向之重风骨、兴 象、重诗之整体风貌者异,实不似出自开、天盛世作者之手。”“可见署 名王昌龄之诗格、皎然撰诗式之贞元初,即空海来唐的近= 十年 之前已可看到,上距王昌龄之卒,约三十余年,或即此三十许年间之或人 1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 0 0 年第9 期 2 内蒙古师大学报i9 9 7 年1 期 3 佳小斯大学学报20 0 2 年第5 期 4 内蒙古大学学报20 0 1 年第u 期 5 贵州大学学报l9 9 0 年第3 期 6 傅璇琮、李珍华:谈王吕龄的 部有争议的书载文学遗产1 9 8 8 年第6 期 4 所伪托。”。 流传下来署名王昌龄的诗格与诗中密旨是否为王昌龄所作, 虽尚有争议,但日本和尚弘法大师所著文镜秘府论中有关王氏的话语 当是王昌龄的诗论内容。唐代贞元、元和之际,日本僧人弘法留学长安, 归国时,携带刘希夷集等书籍,献给日本宫廷,其中就有诗格。 弘法在书刘希夷集献纳表中写道: 王昌龄诗格一卷,此是在庸代之日于作者边偶得此书。古诗格等 虽有数家,近代才子,切爱此格2 而且,弘法在长安留学期间,曾将许多重要诗论、文论选辑、抄录成 文镜秘府论。其中包含诗格数十则,在抄录的原文面前,明确标 明“王氏论文云”,“王氏”就是王昌龄。文镜秘府论东卷论对 说;“余览沈、陆、王、元等诗格、诗式等,出没不同。”正如罗根泽所 说:“所称王盖即王昌龄。”日本学者兴膳宏先生在翻译、注释、研究空 海文镜秘府论过程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空海确实只是文镜秘府 论的编者,决不是著者,他把从六朝到唐代的各种文学理论著作加以裁 剪、组织,也是完全引用原文,编成这六卷书,只有开头总序及东西两卷 的小序是他自己所著。”3 兴膳宏还提出文镜秘府论引用王昌龄诗格 主要有四处:一是地卷中的“十七势”;二是南卷中论文意开头部分;三 是天卷“调声”中前一部分到“七言开头律”为止一小节,内容与“论文 意”有重合之处;四是地卷“六义”中所引的“王云”部分。笔者以为这 是比较确切的。弘法留学始于贞元二十年,终于元和元年,上距王昌龄, 1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1 9 9 9 年版 2 王利器校注:文镜秘府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3 年版 3 见兴膳宏王昌龄的创作论一文,此据王民传译文,载日本学者中国文学研究译丛,第五 辑 5 不过半个世纪。且从弘法所说的“近代才子,切爱此格”这句话看,诗 格在唐代,可以算是一部畅销的诗论。 弘法抄录各种诗论、文论,态度十分严谨,有些资料之前,注明来源。 地卷论体势等包含“十七势、十四例、十体”等七项,他于前三项 的后面分别注明“王”、“皎”、“崔”。王利器校注本指出:“王 字,盖谓此乃王昌龄之说也”。“十七势当是王昌龄诗格中语。 文中多引己作以为例证,又率称昌龄日云云,而不冠以姓氏,盖自述 之体也。”1 亦犹元兢诗髓脑引己诗而称“兢诗”,由此也可以看到, 弘法的记述是可信的。又十七势中屡引王氏诗凡三十二次,则其创作 与理论可得印证。而且,诗僧皎然诗式中的有关材料,与弘法的记述, 正好相印证。该书卷二:“王昌龄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谓一句见 意为上,事殊不尔。”皎然这段话是对王昌龄的“一句见意为上”的商榷。 王昌龄这方面的见解,恰好被弘法在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中多 次抄录:“古人格高,一句见意,则股肱良哉是也。”“古诗云:日 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当旬皆了也。”皎然是当时 诗坛名人,深研诗学,多有深见。他对王昌龄诗格认真钻研,对其中 的某些理论提出批评,当是事实。 王昌龄的诗及诗论在文学史上都有一定的影响。他的许多作品被译残 多种文字流传海外,其诗格随着弘法大师的文镜秘府论在日本流 传一千多年。日本京都东北部“诗仙堂”所供奉的3 6 位中国古代诗人中 就有王昌龄。本人赞同文镜秘府论中有关王氏的话语是王昌龄的诗论 内容的观点。 2 0 世纪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倾向于认为诗格系王昌龄本人所写,故 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此书和王昌龄的诗歌理论。王运熙的王昌龄的诗 1 1 1 - 弘法大师原撰王利器校注:文镜秘府论技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3 年版。 6 歌理论1 以文镜秘府论引文为主,间及今本诗格、诗中密旨 等材料,从“论思取境”和“论十七势及其他”等方面阐述王昌龄的诗歌 理论。李珍华、傅璇琮的谈王昌龄的 一一部有争议的书2 ,认为 王氏的诗格是真实存在的一部书。另李珍华王昌龄研究一书中第 二章“诗歌与背景文艺思想与艺术评论”,第三章“诗的格调意、 境、昧、声”,第四章“十七势”都是专论王昌龄诗歌理论的。9 0 年代张 伯伟重新整理出版诗格3d 阮国华的论王昌龄对意境理论的贡献4 是 专门论述诗格中的意境理论。 可以看出,人们对王昌龄的研究在许多领域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 在王昌龄诗歌的内在特征,王昌龄诗歌与诗论的关系,王昌龄在唐代诗歌 演变中的地位等方面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本文将王昌龄的诗歌及诗论结合 起来进行探讨,力求对王昌龄的诗歌作整体观照,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诗歌 及诗论在诗歌史上的位置进行评价。 复旦学报,1 9 8 9 年弗6 期 2 文学遗产1 9 8 8 年第6 期 3 全唐五代诗格校考,西安:陕西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版 4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 9 9 5 年第2 期 7 第二章“书身心之行李,序当时之愤气” 王昌龄论诗云: 皆须身在意中,若诗中无身,即诗从何来? 若不书身心。何以为诗? 是赦 诗者,书身心之行李,序当时之愤气。气来不适,心事或不达,或以剌上,或 以化卜j 或以中心,或以序事,皆以中心不决,众不我知。 王昌龄提出了抒一己“当时之愤气”的“申心说”。他认为:诗人若 “气来不适,心事或不达,中心不决,众不我知”,故须“申说之”。此 与司马迁的“意有郁结”、“抒其愤色”、“垂空文以自见”2 的观点一脉 相承。王昌龄所谓“书身心”、“序愤气”,就是诗歌要抒发诗人内在的 情感,特别要抒发自己抑郁惆怅、“中心不决”的“愤气”。观王昌龄诗 确“或以刺上,或以化下,或以中心,或以序事”,皆为内在强烈情感的 发抒。 盛唐时期,虽国力强盛,但各种社会矛盾也非常尖锐,王昌龄的诗歌, 尤其是边塞诗。异常深刻的呈现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上层统治阶层进 行了揭露和讽刺。王昌龄在塞上曲3 中,愤愤不平地揭示出“功多翻下 狱,士卒但心伤”的冷酷事实。在一首塞下曲中,他更是一针见血地 指出:“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这是义 正辞严地指控朝廷残害忠诚将士,大肆削弱守边实力。诗人把一片沸腾的 民怨,鲜明地摆到了最高统治者面前,盛唐诗人对边塞战争阴暗面揭露的 诗歌较少,且笔力也较柔弱。如李颀的“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 家”的描述、李白有“乌蔫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的描绘和“且悲就 1 本文以下所引王昌龄的诗论皆据日弘法大师原撰王利器校注:文镜秘府论校注,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3 年版。以下不重复说明。 2 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l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版 3 本文以下所引王昌龄诗歌皆据李云逸注:王昌龄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4 年版。 以下不重复说明。 8 行役,安得营农圃”的诘问、高适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和“边兵若刍狗,战骨成尘埃”的感叹、岑参有“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 继。胡兵犹不归,空山积年岁”的隐刺等等,平心而论,王昌龄最能以直 面人生的大无畏精神深入体察围绕着战争而产生和表现出来的社会矛盾。 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一诗,借“扶风主人”的泣泪慨叹: 十五役边地,三回讨楼兰。边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将军降匈奴,国使 没桑乾。出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乡亲悉零落, 冢墓亦摧残。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唐汝阚唐诗解卷七评此诗日:“此夜宿扶风述舍主人之辞,以刺 明皇之黩武也。”钟惺,谭元春唐诗归卷十一评日:“长诗感事惟少 陵( 杜甫) 独得风刺之妙,此作近之。”他们都指出这首诗描写老兵的悲 惨遭遇,意在揭露兵役制度的残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这首诗对鲍照的代 东武吟有所继承和发展,并影响到杜甫的无家别等诗。 王昌龄一些宫怨诗,如长信秋词五首: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表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其二 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其三 通过描写宫女的生活和心理间接地讽刺统治者滥征宫人,耽于声色, 弄得民间怨声怨道,诗人没有直接写宫女的怨,而是很含蓄的通过宫女们 的日常生活细节与心理活动写出来。 与此同时,王昌龄在诗歌中还表达了对广大下层人和弱者的遭遇与苦 9 难的深切同情。王昌龄满怀强烈的主观感情,极写边塞生活中的艰难困苦, 表现对广大兵士的关切。如胡笳曲:“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三 秦高楼晓,胡人掩泪归。”一支小小的金笳,骤然打开了众人感情潮水的 闸门,牵动起全体血战者的满腹愁苦。又如从军行七首之四:“黄沙 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汝询释云:“苦战久矣,然不破楼兰, 终无还期,悲何如耶! ”( 唐诗解卷三十六) 这道出了诗人创作的旨 意。王昌龄也借边塞诗表达了征夫思妇的痛苦。如乌栖曲:“白马逐 朱车,黄昏入狭邪。柳树乌争宿,争枝未得飞上屋。东房少妇婿从军,每 听乌啼知夜分。”诗中少妇自夫婿从军,她夜夜孤眠,已够凄清了。再听 着哀怨的乌雀夜鸣,叫她如何能熬到天亮! 又如从军行七首之一“更 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诗人不直接写自己思念妻子,而 是掉转笔锋,反写妻子思念自己,把征夫思妇互忆互念的痛苦心理写得哀 婉动人。 在宫怨诗中,王昌龄写了那些被选进宫的少女,她们过着与亲人别离、 寂莫孤独的生活。宫女们即使偶然恩宠,也在皇帝的淫威,后妃的倾轧中 动辄得咎,朝不保夕,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她们的不幸,必然会引起 社会的广泛关注。王昌龄任校书郎期间,耳闻目睹了唐玄宗治下的宫女们 的凄命苦运,对宫女们的生活和情感十分了解和同情,他的宫词无一不是 这样表现着帝王嫔妃们的不幸和哀怨。在封建统治男尊女卑的社会罩,王 昌龄能够担当她们的代言人,表达出她们的心声,可以看出诗人有着进步 的平等民主的思想。 王昌龄也常借边塞题材抒发心中豪情。有时用激越的格调,歌唱唐军 的声威,如从军行:“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 破胆还。”也有借“幽并客”与“游侠儿”寄托自己的热情与理想,如塞 下曲四首之一说:“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 好。”少年行二首之一说:“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变行路 难:“封侯取一战,岂复恋闺阁! ”诗人所歌颂的,是公而忘家,为国 立功的爱国精神。 1 0 王昌龄也在诗歌中借离别诗抒发自己多样的思想和感情,述说诗人的 内心情怀。诗人三载流放岭南,八年贬谪龙标,心中充满着痛苦,被弃与 忠贞的矛盾在他的离别诗中得到淋漓的写照和全面的反映。在离别诗中, 作者实际上潜意识中借此对友人倾诉自己遭遇迁谪后的牢愁、悲苦。旧 唐书文艺传王昌龄本传说王昌龄“不护勰盥贬斥”,实际上王 昌龄多遭贬斥,主要是由宫廷斗争所致。当时张九龄等贤相与李林甫一方 争夺激烈,王昌龄鲜明地站在张九龄这一方,张罢相后,他便首贬岭南地, 再贬龙标,后外放任江宁。他的朋友常建在鄂渚招王昌龄张偾诗中就 为之辩诬和呜不平:“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二贤独去来,世上徒 纷纷。”而湖南通志名宦二载王昌龄在流贬湖湘期间是“往返唯琴 书一肩,令苍头败叶自爨。溪蛮慕其名,时有长跪乞诗者”。黔阳县志 更是说他“为政以宽”、“爱民如子”。也许正由于“谗枉”而使他在流 贬岭南和龙标时期的诗中表露出一种悲凄幽怨,如送张四:“枫林已 愁暮,楚水复堪悲。”这两句已透露出作者年肆e 离b 英雄迟暮的悲哀, 及对凄凉流放的感受。送薛大赴安陆:“津头云雨暗湘山,迁客离忧 楚地颜。”暗湘山的津头云雨足与罹忧楚地的迁客容颜相映衬,流露出来 的是诗人凄苦悲凉的意绪。留别:“留醉楚山别。阴云暮凄凄。”贬 谪流放生活苦不堪言,由于诗人心中无限凄楚因而眼前景物也是那样的凄 凉。 幸好还有友情与湘山楚水可以告慰那颗孤独的心。友情的告慰使诗人 挺过了长达十余年的流放贬谪生涯。留别伊阙张少府都尉:“迁客就 一醉,主人空金垦。江湖青山底,欲去仍徘徊。把手相劝慰,不应老 风尘。”别离,不仅是同醉,而且要欲徘徊地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分手 之际还把手相劝慰不应老风尘,殷切地互道珍重,相互叮咛。其情意之深 长真切,令人感动。送姚司法归吴:“吴掾留觞楚郡心,洞庭秋雨海 门阴。但令意远扁舟近,不道沧江百丈深。”这与李白的“桃花谭水深千 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诗歌都抒发了对友人的一往 情深,或直把胸臆告慰,或表白友情的情深意长。有时诗人也借山水、酒 杯以消愁忘忧。如巴陵送李十二:“摇橙巴陵州渚分,春江传语便风 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葺空水云。”在巴陵,诗人与谪仙李太白相 逢,泛舟洞庭,于春风里共语,蒹葭采采水云一色,陶然其中乐以忘忧。 写于赴龙标途中的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诸侯分楚郡,饯饮五 溪春,山水清辉远,俱怜一逐臣。”人世冷漠而山水有隋,山水清辉俱怜 逐臣,给了诗人那颗苦痛的心以莫大的安慰。还有留别武陵袁丞:“从 此武陵溪,孤舟二千里。桃花遗古岸,金涧流春水。”武陵旧路,桃花源 遗迹,予诗人以远弃尘嚣,融于山水美景之感。迁谪之地的景物与环境甚 至使诗人乐而忘忧,陶醉其中。 然友情与山水的告慰终究有限,诗人心中那由命运不公的流贬而放的 无尽的悲凄幽怨郁结胸中,久而久之就酿变为愤愤不平。如诗人在迁龙标 时期所写寄穆侍御出幽州:“一从恩谴度萧湘,塞北江南万里长。莫 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明明是死罪流岭南,诗人却用反语道 来,说成是“恩谴”,其中的愤愤不平之气跃然纸上。诗人面对同样是遭 遇流放,而且与他背道而驰“出幽州”的穆侍御,面对同病相怜的友人, 倾吐着他一腔牢愁与不平。 在政治上遭受重大的挫折和打击流谪岭南后,在看清了当时朝政的黑 暗和产生了对政治的厌倦之情后,诗人的出世之想就更加鲜明而强烈。如 奉赠张荆州:“鱼有心兮脱网罟,江无人兮鸣枫林。王君飞舄仍未去, 苏耽宅中意遥缄。”面对昔日的上级、诗友张九龄倾吐着他的衷肠,深深 渴望两人能有一日摆脱羁绊,脱离苦罟,龙归大海,一起去隐居,以求得 人生的自由自在。又如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既见 万古色,颇尽一物由。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盈缩理无余,今往何必 忧。郴士群山高,耆老如中州。孰云议外降,岂是娱宦游? 阴火昔所伏, 丹砂将尔谋。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同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诗 人声称他要“求与世人远”,他要“复向衡阳求”,求得从这凄惨的人世 “脱身”的筹策。 但诗人终究是一名积极用世,有着远大政治理想的儒士。诗人是一个 1 2 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的盛世成长起来的诗人。积极用世的思想毕竟占 据着主导地位。如别刘谓:“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阳。一樽广陵酒, 十载衡阳心。倚伏不可料,悲欢岂易寻。相逢成远别,后会何如今? 身在 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驳骚。”诗人“十载衡阳心”, 不曾死去的是“行当务功业”的人生理想。尽管他“身在江海上”,却心 连情连“京国深”,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解不开的政治情结,由此可窥 一斑。在贬谪期间,诗人一直期待回归,且充满信心。如寄陶副使: “闻道将军破海门,如何远谪度湘沅。春来明主对西搬,自有还君紫授恩。” 也许诗人凭他灵敏的政治嗅觉,觉察到李林甫之流虽猖獗,但也露出败象 了,所以才有最后两句的信念与期盼。又如别皇甫五:“溆浦潭阳隔 楚山,离樽不用起愁颜。明祠灵响期昭应,天泽俱从此路还。”诗人劝慰 友人“离樽不用起愁颜”,只因为他坚信“明祠灵响期昭应”,更相信自 己与友人“天泽俱从此路还”的光明前景。诗人另外一些离别诗则抒写了 他的一片冰心。“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 渐二首其一)“皇恩暂迁谪,得罪逢知已。从此武陵溪,孤舟二千里。 桃花遗古岸,金涧流春水。谁知马将军,忠贞报生死。”( 留别武陵 袁丞) 这些诗句都是一个遭谗被诬受屈的士大夫和旧时代的知识分子对 朝廷、祖国、时代和人民的一片忠贞和痴情的倾诉。 综上所述,王昌龄诗或借边塞、宫怨以“刺上”,或借边苦、宫女的 不幸以“化下”,或在边塞诗中抒发心中豪情,或借离别抒写牢愁,渲泻 不平,表白辩诬,倾诉心声。这使王昌龄的诗歌形成了“峻”的风貌。 古人常以“峻”评王吕龄诗: 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 国储光羲颇从厥迹,且两贤气同体别,而王稍声峻。( 殷埔河岳英灵集) 王声稍峻,奇句峻格,惊耳骇目。( 辛元房唐才子传卷一) 龙标七言古气势太峻而才幅狭。然迅快流爽,又一格也。( 毛先舒诗辩坻) 峻,是形容山高,是一种气势。这种山势本身就蕴涵着一种大自然的 创造力,给人一种挺拔峭丽的美感。峻可形容人,有峻切、激切、刚强、 孤傲之意。如晋书傅玄传有:“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刘勰在 文心雕龙明诗说:“嵇志清峻,阮旨遥深。”钟嵘的诗品:“颇 似魏文,过为峻切,讦直露才,妨渊雅之致,然托喻清远,良有鉴裁,亦 未失高流矣。”刘熙载的艺概里写到:“叔夜之峻烈,嗣宗之诗旷逸。” 后来峻也用来形容诗歌,如殷瑶评岑参的诗说:“岑参语奇体峻,意亦造 奇。”古人评王昌龄诗歌所指称的“峻”是一种气骨,气骨因为表现有力, 所以往往与奇峻相连。气本是中国古代哲学上一个常用的概念,意为宇宙 万物之本的元气,但它也往往用作人的主观力量,如孟子所说的:“吾善 养吾浩然之气”。这里的浩然之气就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的基本元素。 殷瑶与盛唐时人也是从人的精神来理解和运用这一术语的,并把它与传统 的“风骨”、“气骨”联系起来,要求诗歌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骨力或风力。 殷瑶评王昌龄诗,认为王昌龄是真正能继承建安风骨的,他列举了好几首 王昌龄的诗句,最后总结一句:“斯并惊耳骇目。”这就是他给风骨或气 骨的一个形象描绘。这里的“气骨”与“风骨”并提,则意义可相通。气 骨或风骨作为一种表现力量之美,它不是社会或人的思想而孤立存在的, 它往往与作家的抱负相连系。当诗人的这种抱负不得展现,就发而为抑郁 不平,产生一种怨愤。王昌龄一生才高位卑,“孤洁恬澹,不矜细行”,他 的这种不快更需要用强烈的艺术力量表现之。 1 4 第三章“夫作文章,但多立意” 王昌龄虽然认为诗者,“书身心之行李,序当时之愤气”,但王昌龄却 不是情感的自然发抒主张者,他的诗歌最大的特征不在于其情感气势,他 诗歌的最大贡献也不在于强烈情感的自然抒发。王昌龄诗歌创作关注的中 心在于构意、表意,古人对王诗的品评中常指出其诗“多意”、“绪密”也 说明了这点。 一般来说,发愤抒情,诗以气胜而韵不足,然也有例外。陆时雍诗 镜总论云:“书有利涩,诗有难易。难之奇有曲涧层峦之致,易之妙有舒 云流水之情。王昌龄绝句,难中之难。李青莲歌行,易中之易。难而苦为 长吉,易而脱为乐天,则无取焉。总之,人力不致自成,难易两言都可相 忘耳。”“王昌龄多意而多用之,李太白寡意而寡用之。昌龄得之椎练,太 白出于自然,然昌龄之意象深矣。”陆时雍在此点出李白诗出于自然,而王 昌龄诗得之椎练,这份比较是非常精准的。王昌龄诗能把“声峻”与“意 象深”统一起来,主要得之椎练。 李白诗最大的特点是不假雕琢,自然天成,而王昌龄诗却表现为精心 的构思和安排,故王诗显得“绪密”,即头绪多,寄意深,结构复杂。相 对来说,李白诗结构较单纯,主题也比较明朗。李白诗七绝也有歌行的大 起大落,大开大合,转折如意,一气呵成的特征,如“朝辞白帝彩云间”、 “天门中断楚江开”等作,“读之真有挥斥八极,凌厉九霄之意”:。而王 昌龄绝句却有近体律诗的特征,如结构紧凑,意象密集,讲求起承转合, 结构精密,读起来耐人寻味。 我们可以通过与李白诗的比较来看,他们两人都写过从军行,先 看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烽火城西百尺楼 更吹羌笛关山月 黄昏独坐海风秋。 无那金闺万里愁。 1 宋-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文艺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9 1 年版 2 明胡应嶙:诗薮内编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版 1 5 _ 其一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二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三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四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五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六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戊盘馨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其七 其一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中曲折表达了征人思亲怀乡之情。其二以 乐声和景物描写抒发了征人渴望回军息战,早p l 返回故乡,诗中蕴含着征 人对久战无还的厌倦。其四深沉有力地刻画戍边将士的报国精神,其五赞 扬了盛唐将士心头高昂的报国热情。其六着意描绘了一位威武、强壮的出 征将军的形象,表现他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气概。其七叙写戍边将士 紧张忙碌的军营生活。这组七绝乐府的立意构思是经过诗人精心锤炼过 的,它们生动而真切地表达了戍边将士的追求、欢乐、愁思和痛苦。李白 的组诗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1 6 六博争雄好彩来, 丈夫赌命报天子, 丈八蛇矛出陇西, 破胡必要龙韬策, 月蚀西方破敌时, 斩胡血变黄河水, 金盘一掷万人开。 当斩胡头衣锦回。 其一 弯弧拂箭白猿啼。 积甲应将熊耳齐。 其二 及瓜归日应未迟。 枭首当悬白鹊旗。 其三 这组诗的题旨就是送外甥郑灌从军,勉励他奋勇杀敌,为国建功立业。 每首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叙事或抒情。不像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有意 从各角度描绘边塞风光,展示边将戊卒复杂的情感世界。 王昌龄的诗常多意。关于这一点,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就曾指 出:“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积重重,使人测之无 端,玩之无尽,惜后人不善读耳。”并且有王昌龄具体诗歌作品的分析为 据。陆时雍在唐诗镜中评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日:“烽火城 西百尺楼一绝,黄昏独作一绝,海风秋一绝,更吹羌笛关山 月一绝,无那金闺万里愁一绝,昌龄作绝旬往往襞积其意,故觉情 之深长而辞之饱决也。法不与众同。”这确是王昌龄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 古代不少诗评家皆有析评,如清人黄生唐诗摘钞评绝句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 长。”云此诗后“两句具六层意”。即“佐君一层,。遥在一层,潇 湘月一层,愁听一层,清猿一层,梦里长一层”。又如西 宫春怨:“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 色隐昭阳。”陈继儒唐诗三集合编云:“诗意凡七转换,专做怨 字,而怨字不露,盛唐含蓄之妙如此。”清人黄叔灿唐诗笺注也 17 云:“西宫冷落,逐层递写。夜静花香,珠帘欲卷,乃由春恨。欲卷还停,因 而斜抱云和,将以自遣。而帘中见月,朦胧树色,将映昭阳,暄凉异致,又有 不忍见萦绕。夜静恨长,不情不绪,更极怨意之曲。总为春恨长三字烘 染。” 王昌龄诗歌所体现的以上特征,非常清楚地显示了王昌龄诗歌创作对 构意、表意的追求,而王昌龄关于诗歌的构意与表意在理论上也有许多总 结。如“夫作文章,但多立意”,“凡属文之人,常须作意”等等。 1 8 第四章“巧用文辞,精炼意魄” “多立意”是王昌龄诗歌创作的追求,“绪密”便成为王昌龄诗歌的 一个重要的特征。不过,王昌龄对诗歌创作的思考更为深远,王昌龄诗歌 创作的成就也未停留于此。 王昌龄论诗日:“凡作诗之体,意是格,声是律,意高则格高,声辩 则律清,格律全,然后始有调。”( 文镜秘府论) 以意为核心,意与声 密切结合,王昌龄己把南朝以来诗歌创作着意于声律与初唐陈子昂对风骨 的追求结合了起来,并从理论与创作上探寻出一条建构诗歌“兴象玲珑”、 有“兴味”、有“调”的方式。 朱警王昌龄诗集跋中日:“少伯诗为中兴名家,与储光羲相埒, 而少伯稍声峻,多远调。至如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东凤始含景, 了了见松雪,兴象融化,有遗音矣。声峻”是外在刚性的,难有含蓄 远旨,而王昌龄诗却“多远调”,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诗歌兴象融化, 即通过情与景的融合达到一种寄言意外,含蓄不尽的艺术境界。 以下试从四个方面来分析王昌龄诗歌理论与创作上的思考与追求。 一、“夫置意作诗,即须凝心” 王昌龄谈诗歌的创作有云: 夫置意作诗,即须凝心,目击其物,便以心击之,深穿其境。如登高山 决,fr v , # 万象,如在掌中。以此见象,心中了见,当此即用。如无有不似, 仍以律调之定,然后书之与纸。会其题目,山林、日月、风景为真,以歌咏 之。犹如水中见日月,文章是景,物色是本,照之须了见其象也。 王昌龄在此提出了诗歌创作的许多重要的思想,如“凝心”说,心目 相击以生境的观点,文章是景,物色是本的观点等,可视为王昌龄诗歌创 1 9 作的理论纲领。 “境”是王昌龄诗歌理论多次出现、最具有创造性、影响最为深远的 一个理论范畴。境,为佛家语,指心灵空间。境生自心,是外物“内识” 的结果。王昌龄诗论之“境”既受佛教的影响,又继承了传统的心与物关 系的认识。王昌龄对“境”本身并未做解释,但对“境”在诗歌创作中的 意义和价值及如何生境上有许多精辟的见解。 王昌龄认为,“境”是诗歌创作的关键,是统摄创作过程的灵魂。王 昌龄说:“夫作文章但多立意,令左穿右穴,苦心竭智,必须忘身,不可 拘束。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 则作文。如其境思不来,不可作也。”创作的过程首先是“令境生”,然后 以境照之。有了境思,然后创作。王昌龄认识到,创作的过程,就是“意” 与“景”汇合融铸,“目击其物,便以心击之,深穿其境”,外景要成为 诗境,必须通过作者的情感结构,即情志,形成情感意象,以统摄创作过 程。如外物未能使情志有所感动,就叫“境思不来”,只好“放情却宽之”, 直到有所会心。 可以说,王昌龄所说的“境生”,是个主客体互相照亮的过程,正 由此,诗歌不是主体的宣泄物,也不是客体的模仿物,而是一个具有丰富 内蕴的生命体。 王昌龄有一段很有名的关于诗之三境的论述: 诗有三境:一日物境,欲为山水诗, 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 日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 张之于意而恩之于心,则得其真矣。1 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 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 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日意境。亦 王昌龄诗之三境的本质在于:创作构思过程中,“处身于境,视境于 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中旧题王昌龄撰诗格卷下,南京:江苏古籍h j 版社2 0 0 2 年版, 本文主要以文镜秘府论中有关王氏的诗论为依据,此处的“三境”与下引的“三思”均为诗 格中与之相类的文字加以考查。 2 0 心”,主客一体以驰思,由此进入一个既超越主体,也超越客体的“得形 似”的物境、“得其情”的情境、“得其真”的意境。 既然“令境生”是创作的关键,那么境如何生,王昌龄提出了“凝心” 说。 王昌龄主张,“置意作诗,即须凝心”。诗当构意,而构意之初当凝 心。而所谓凝心,当指摆脱事务的羁绊,摆脱功利的侵扰,摆脱主客体的 种种束缚。王昌龄说:“凡属文之人,常须作意。凝心天海之外,用思元 气之前。”( 文镜秘府论论文意) “凝心天海之外”即摆脱现实客观世 界的牵制,“用思元气之前”即超越人生的所有功利欲求。凝心,便是要 求忘物、忘我,不受约束。王昌龄认为,凝心,才能明鉴万物,犹如水中 兄日月;凝心,才能“目击其物,便以心击之,深穿其境”,“如登高山蔽 绝顶,下临万象,如在掌中。以此见象,心中了见”:凝心,才可拓展人 们想象的翅膀,进入更深更远之造境。 王昌龄的凝心说继承了前人的相关思想成果。陆机文赋论创作构 思曾云“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罄澄思以凝虑”。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明确指出:“是以陶均文思,贵在虚静。”“故寂 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陆机、刘勰都讲到创作构思 初始阶段须“凝虑”由此超越时空,展开想象。王昌龄结合诗歌刨作的实 际,拓展了创作构思中凝心对意象建构作用的认识,“以此见象,心中了 见”,“照之须了见其象”。 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具体表现为对意象的组合。有的按照事件或事件片 断的过程布列,在相互连接的意象之间,存在着时间的承续关系,如“东 林月未升,廓落星与汉。是夕鸿始来,斋中起长叹。怀哉望南浦,眇然夜将半。” ( 赠史昭) 诗中从月未升到夜将半,各意象依次展开,顺序接续。有的从 诗人抒情表意的需要出发,把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色调、气氛、情趣、倾向的 意象重复使用,接连缀合,同一语词可以表示不同的意象,而同一意象往往由 不同的语词来表示。如送张四: 2 l 枫林己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枫林”、“楚水”、“山月”、“清猿”均是代表离愁别苦的现成思路。 关于“枫林”、“楚水”、之表示离别,由楚辞招魂吟出“湛湛江水兮 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之句已然。至于“山月”与“清猿”,王昌 龄的诗中还有不少,如“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魏二)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 卢溪别人) 这种由“月”、“猿”、 “枫”、等中心词素构成的不同语词反复出现在同一首赠别诗中而表现同 一喻意( 离别) 。也有的诗歌中的意象与意象,意象群与意象群之间,一般都 存在着较大的时间与空间的转换、跳跃,诗人对意象的选择和组织,完全冲 破了时空的局限,遵循情意运动的旋律与节奏,自由联接。这种组合拓展了 诗的容纳空间,使得诗人常常能够在短小的篇章内,表现丰富、深广的感受 与体验。王昌龄的出塞之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万里长征人未还。 不教胡马度阴山。 历史上的明月、关塞、征人,现时中的明月、关塞、征人,它使人想到, 在悠远的时间空间中,边塞何曾有过一日的安宁,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 人们,在边境征战,可是,至今不仍然有许许多多的征人在戍边吗? 由此,诗 人强烈的呼喊出历史的声音:希望出现龙城飞将军李广那样的人物,把胡马 拦阻在阴山之北。四句诗中,“明月”、“关塞”、“征人”、“龙城飞将”、“胡 马”、“阴山”等意象的组接,跳跃自如,转换倏忽,历史、现实、期待,在诗 中熔成一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展台搭建咨询方案
- 咨询公司表格配色方案
- 建筑标识亮化方案设计
- 水暖管道施工环境评估分析报告
- 大连开业活动方案策划招聘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考核
- 2025版司法局《终止重整程序申请书》民事破产重组类文书(空白模板)
- 学校捐赠活动仪式方案策划
- 在高铁线上的营销方案
- 旅游路线促销活动策划方案
- 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
- 连铸工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兵团普通职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第一单元 第2课《童真时光》 【人教版】美术 三年级上册
- 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招聘辅警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全国货运驾驶员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试题(基础知识)含答案
- GB/T 46150.2-2025锅炉和压力容器第2部分:GB/T 46150.1的符合性检查程序要求
- 2025年甘肃省高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 中华优传统文化(慕课版)教案
- 《中国老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2023)》解读 4
- 2025年广东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地市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