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清朝《河南通志》与《续河南通志》序与凡例的整理与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河南位于中l 卅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处于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 之称。河南足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有2 0 多个王朝在此建都, 境内著名的古都洛阳、丌封和安阳,均为中国七大古都之列。自古以来,河南始 终在中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故当今十分有必要对河南加 以研究。 有关河南的汜载多载于河南通志,故若要研究河南,必先要研究河南 通志。而古时的河南通志,又以清朝河南通志与续河南通志为较好, 故宜先研究之。清朝河南通志与续河南通志,在清朝各省志乃至中国古 代各省志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清朝河南通志与续河南通志的 版本较久,加之近代中国社会动荡,战火纷飞,文献多失,故清朝,河南通志 与续河南通志真正流传下来的版本较少。特别是顺治年间的河南通志和 康熙年i 日j 的河南通志更是如此。所幸历经磨难,清朝河南通志与续河 南通志,还有所传世之版本,且皆以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为最佳,故本文皆采 用之。 目前对清朝河南通志与续河南通志的研究较少,但若对其加以深 入而广泛的研究,又绝非一己之力所能为之,故本文仅整理研究了河南通志 与续河南通志的序与凡例。 关键词:河南通志序凡例 ab s t r a c t h e n a ni sl o c a t e di nt h em i d e a s tp a r to fc h i n a ,i nt h em i d d l ea n dl o w e ro f y e l l o wr i v e nb e c a u s ei ti si nt h eh e a r to fn i n ep r o v i n c e s s oi th a st h en a m e so f “t h e c e n t r a lp l a i n a n d z h o n gz h o u ”h e n a ni so n eo ft h ec h i n e s en a t i o n a lc u l t u r a l b i r t h p l a c e s o n c et h e r ew e r em o r et h a n2 0d y n a s t i e sh a df o u n d e dt h e i rc a p i t a l si nt h i s a r e ai nt h eh i s t o r y , t h ef a m o u sa n c i e n tc a p i t a lw i t h i nt h eb o u n d a r i e ss u c ha sl u o y a n g , k a i f e n ga n da n y a n g ,a r ea m o n gt h ec h i n e s es e v e nb i g g e s ta n c i e n tc a p i t a l s f r o m t i m ei m m e m o r i a l ,h e n a na l w a y so c c u p i e se m p h a t i c a l l yt h e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i n c h i n e s ep o l i t i c s ,e c o n o m ya n dc u l t u r e ,s oi ti sv e r yn e c e s s a r yt os t u d yh e n a ni n n o w a d a y s t h er e c o r d i n g sa b o u th e n a na r ev e r ym u c hi n “g e n e r a lr e c o r d so fh e n a n ”, t h e r e f o r e ,i fs t u d yh e n a n ,w em u s tf i r s ts t u d y “g e n e r a lr e c o r d so fh e n a n ”h o w e v e r , “g e n e r a lr e c o r d so fh e n a n a n d c o n t i n u e dg e n e r a lr e c o r d so fh e n a n i nt h eq i n g d y n a s t ya r em u c hb e t t e r t h e r e f o r e ,i ti ss u i t a b l et os t u d yt h e mf i r s t “g e n e r a l r e c o r d so fh e n a n a n d c o n t i n u e dg e n e r a lr e c o r d so fh e n a n i n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h e l dt h e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i na l lp r o v i n c e si n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a n de v e ni nc h i n e s e a n c i e n tt i m e sr e c o r d s h o w e v e r , t h ee d i t i o n s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g e n e r a lr e c o r d s o fh e n a n a n d c o n t i n u e dg e n e r a lr e c o r d so fh e n a n ”a r et o oo l d ,i na d d i t i o nt ot h e m o d e mc h i n e s es o c i a lu n r e s t ,f r e q u e n to u t b r e a k so fw a r , m o s to f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sa r e l o s t ,t h e r e f o r et h et r u l ye d i t i o n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g e n e r a lr e c o r d so fh e n a n a n d c o n t i n u e dg e n e r a lr e c o r d so fh e n a n a r ev e r yf e w e s p e c i a l l yi ti st r u ew i t h g e n e r a lr e c o r d so fh e n a n i ns h u n z h ie m p e r o rp e r i o da n d “g e n e r a lr e c o r d so f h e n a n ”i nt h ek a n g x ie m p e r o rp e r i o d f o r t u n a t e l y , a f t e ro r d e a l ,t h ee d i t i o n so ft h e q i n gd y n a s t y g e n e r a lr e c o r d so fh e n a n a n d c o n t i n u e dg e n e r a lr e c o r d so f h e n a n ”h a v eb e e nh a n d e dd o w n ,a n da ht a k ec h i n e s en a t i o n a ll i b r a r yc o l l e c t i o na s t h eb e s t ,t h e r e f o r et h e ya r ea d o p t e db yt h ep a p e r a tp r e s e n tt h er e s e a r c ho n “g e n e r a lr e c o r d so fh e n a n a b o u t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a n d “c o n t i n u e dg e n e r a lr e c o r d so fh e n a n ”i sf e w , h o w e v e r i ti sb e y o n dt h ea b i l i t y o fm y s e l ft or e s e a r c hi td e e p l ya n de x t e n s i v e l y t h e r e f o r e ,t h i sp a p e ro n l ys t u d i e st h e p r e f a c ea n d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f r o m g e n e r a lr e c o r d so fh e n a n ”a n d c o n t i n u e d g e n e r a lr e c o r d sofh e n a n ”i nq i n gd y n a s t y k e yw o r d s :h e n a n g e n e r a lr e c o r d st h ep r e f a c e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 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幺乡多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有关保留、使用 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e 1 1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辫翥兹:旒嚣器嬲月日签字日期:乡衫,年彳自万百签字日期:乡勿军月日 清i l j i l l j 南通忠j 续 i i j 南通忠序j 凡例的整理j 研究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处于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 之称。河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有2 0 多个王朝在此建都, 境内著名的古都洛阳、丌封和安阳,均为中国七大古都之列。长期以来,河南始 终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占据着蕈要地位。清朝河南通志与续河 南通志,在清朝省志乃至中国古代省志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清朝建立后,对省志即通志的修纂十分重视。先有顺治年间的河南通志 问世。后来在争帝的重视和严令之下,从雍正七年到( 1 7 2 9 ) 到乾隆六年( 1 7 4 1 ) 短短十二年间就修成了畿辅、盛京、山东、山西、河南、湖广、江南、江西、四 川、云南、贵州、福建、浙江、广东、广西、陕西、甘肃等十七部通志。从康熙 朝到嘉庆朝,修志之风盛极一时,全国各省府州县几乎都开馆修志。清代基本上 县县有志。许多地方还有乡志、村志、镇志、里志、亭志等,甚至还有山志、水 志、河志、湖志、书院志等等。今存古代地方志总共有8 2 0 0 余种,其中清朝所 修的就有6 5 0 0 多种。这些志书往往记载了其他史书所不载的较为真实可靠的史 料。 由此可见顺治年间的河南通志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对清朝河南通志 与续河南通志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而清朝河南通志与续河南通志 所记载领域颇广,所涉及史实颇多。目前对清朝河南通志与续河南通志 的研究较少,且若对其加以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又绝非一己之力所能为之,故本 文仅整理研究河南通志与续河南通志的序与凡例,以求抛砖引玉,引起 人们对清朝河南通志与续河南通志的重视,从而能够开展更加深入而广 泛的研究。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鉴于所学专业的特殊要求,本文先以对校、它校、理校等古籍整理方法,点 校整理清朝河南通志与续河南通志的序与凡例,并且以此为上篇。因顺 治年间河南通志与康熙年问河南通志所存版本较少,而雍正年间河南 通志与乾隆年间河南通志所存版本相对较多,而以上四者皆以中国国家图 清士月 i l 南通忠o j 续:;i f j 南通忠序j 凡例的整理j f 究 书馆之馆藏版本为最早最好,故清t 引河南通志与续河南通志序与凡例的 版本多采用之,后血皆一一作出了说i 月。虽然单纯对文献的点校整理只是一项基 本工作,但是由于清朝河南通忐与续河南通志序与凡例所涉及典故与史 实较多,加之其流传较久,字体多有脱漏、不清之处,故点校难免有疏漏、差错 之处。在点校整理的基础之上,本义还对清朝河南通志与续河南通志所 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并以此作为下篇。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力图使文献整理与历史研究相结合,以求提高其整 理与研究的价值。但囿于以所整理的文献为主体,加之清朝河南通志与续 河南通志所记载内容颇多,对其进行专门的整理与研究,也绝非一两篇论文, 甚至一两本专著所能囊括,更拘泥于专业和选题,故本文对清朝河南通志与 续河南通志的研究,也只能着眼于序与儿例的整理。以上问题的存在,势必 导致本文研究的局限性,难以全面和深入。此困惑也许会成为自己今后的主攻方 向。 2 清朝j i l j 南通忠j 续j i i 南通忠序i j f l , 例的整理j 研究 上篇清朝河南通志与续河南通志序与凡例的整理 第一节顺治时期所编的河南通志序与凡例的整理 一、顺治时期所编的河南通志序的整理 河南通志序1 国家定鼎燕京,自畿辅以外,分天下为十四布政司,而两河独枢纽i ,q 方。譬 诸一人之身,四体百骸,粲然毕备,而腹心实居其要云。自明季以来,兵火相仍, 郡邑丘墟,土用荆棘,户口耗减,腹心受病,视四肢为较甚。欲骤起凋瘵,而血 肉之曼戛乎其难哉。 余奉命填抚兹土,阅两稔馀矣,敦贪墨,劝农桑,兴学校,厉军实,蚤作夜 思,罔敢暇逸,修举废坠,渐有可观,而寤寐中州全盛之遗,则未之或逮也。因 思嵩室盘于巩洛,天中贯乎九丘,太行北峙,崤函西拱;黄河、淮、济,擅四渎 之三;汴洛两京,扼都会之要。士习淳庞,民风劲质。圣贤豪杰之笃生,道德诗 书之阐教,辉映古今,不知凡几矣。而戈铤煨烬之馀,文献无徵,何以昭治法, 飚盛典哉? 旧有通志一书,明天顺间,创始于提学副使刘公昌,后十馀年,副使胡 公谥略加芟润,后八十年续修于都御史邹公守愚,又三年而告成于都御史潘公恩。 迄今百三十年矣,记载缺然。余窃悲之,爰檄郡邑各修厥乘,顾以编次仓猝,舛 讹实繁。更属分巡大梁道副使沈君荃补其缺,略订其讹谬,殚笔削之劳,穷书夜 之力,自春徂夏,遂有成书。余不揣竦陋,覆加裁正焉。凡山j i l 2 _ 修阻,人物之 炬赫,文艺之菁英,以及舆图、星纬、城池、疆域、田赋、户口、风俗、物产、 祠祀、古迹之属,试一展卷,嘹如指掌,不亦详而核、备而要欤? 夫志者,记也, 记已往,所以诏将来也。李扁有云“洛阳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口1 岂非腹心 有安危,而肢体之荣悴因焉。两河昔当繁庶,以腹心之畅适,为肢体之粹盎。故 f j 代重熙累洽,四海晏然,民至老死不见兵革。迨巨寇流毒中州,以腹心之穆结, 成四体之凋瘵,而天下岌岌矣。今至仁在宥,思急起而血肉之,太平之运实基于 此。倘因循故事,不加振刷,彼丘墟者何以烟火? 荆棘者何以桑麻? 耗减者何以 殷富? 而中州全盛之遗,将终不可见乎? 则是志之徵信于前,而饼垂戒于后,系 诚钜也。后之人范斯地也,披斯志也,倦倦乎腹心之重,予以畅适,而不予以管 结,岂惟中州之福,实天下之幸! 而余谬附纂辑之役,且亦与有荣施矣。 清朝i l f l 柯通忠j 续j f i j 南通忠序j 凡例的移理j 研究 顺治十七年岁次庚子仲夏,钦差巡扰河南等处地方提督葛i 务兼理河道兵部尚 书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一级河东贸汉复撰。 校记: 1 本文采川清康熙几年( 1 6 7 0 ) 的河南通忐为底本,其乃拚;消脶治十七年( 1 6 6 0 ) 刻版增刻。 2 缺“之”字,原为“洛刚之盛衰,大卜治乱之候也。”出自( 朱) 李格i 卜的f s 洛 艮1 名吲记后,非( 宋) 李庸所写。 河南通志序 历代有史,郡邑有志,纪事焉尔。周官职方掌之,史详大,志详小,土 物方言,义耿乎其备也。然则美恶并书,史氏法也。志何以书美,不书恶,各言 其乡讳辞焉尔。古者西都镐,东都洛,惟梁始汴,有宋京之,天文误以房、心分 野,何误乎尔? 周南则柳瞠1 ,汝南则张,召南则氐,汴、毫则角、亢,魏、卫、 覃怀则壁、室、星,躔四方。豫州,天下之中也,禹贡包洛九州,至秦郡县, 星离豆割,豫且析而为百,庞杂莫纪,扶风志舆地文始粲然。 全豫有志何叻乎尔? 明洪武朝成地志一统志,省会办各以志进,中原文 献,其首庸也。书地类从今名,系古建置,何居一丌封也。言春秋,郑、卫不知; 言战国,梁、魏不知;言秦,三川不知;言汉,陈留不知;言隋,汴州不知;言 宋东京、金南京、元汴梁不知,则其它可知也。维周卜洛,封国如置棋,为杞, 为项,为沈,为郾,为邮,为柏,为房,实始封子。共伯、申伯、胙国、虢国、 沙侯、息侯联缀其问。志纪县不纪国者,何志以代作? 人自纪其代,重王会也。 九州之外更有九州。豫州,九州之中,其云中者,中土也。东则南颍、南宿,或 大名之内黄、滑县,皆称卫地;南则汤阴,邻于溶,溶本于卫,南阳邻于襄,南 阳本楚,其与凤阳相接,则汝之上蔡,犹是风之下蔡也;西则陕之华阴,楚之郧 县,若壶关、陵川、绛州,战国晋地三分,是魏土,即晋土也;北则兖之曹县, 广平之邯郸,曹宋唇齿,秦所置邯郸郡者彰也。书山者何? 嵩岳而下,王屋、太 行、桐柏、洪峪次之。书水者何? 黄河而下,伊、洛、涧、漉、溱、洧、淇、澳 次之。形胜必书,中原之险易出其中;关梁必书,中原之要害出其中;古迹必书, 中原之浏览出其中;风俗必书,中原之淳浇出其中;土产必书,中原之方贡出其 中;宫、观、庙、墓必书,中原之凭吊出其中;名宦、流寓、人物必书,中原之 4 清朝河i 萄通忠0 续河南通忠序j 凡例的整理j 研歹 传人、传政、考占、镜今出其中。至如户门之赢缩以世殊,赋役之晕轻以代异, 尤志之所宜详。其不得而详者,何也? 户白有册,赋自有忙,详乎彼者,不详乎 此也。忐何以必修今,修昔后又修今,此而不修,前事存,后事阙,是有志无忐 也。岁月浸久,字磨板轶,必务新之,此而不修,遗文湮灭,是有志无志也。贮 板丁公口,虫蚀之,暑渑之,雨腐之,甚而火之,兵又斧之,炯云飞荡,是有志 无志也。豫省之志多废者,何也? 明季流入煽毒,脆阚中州者儿廿年,掌故悉焚。 余奉简书,荒度兹土,所过郡邑,得旧志仪什之一,且残落不可以读,慨然思复 之。至汴晤扰军贾公胶侯,已先我而编,其志甚伟。 今天子扰有区夏,东南一尉,西北一侯,幅员之大,自订古罕闻,行且命儒臣 广辑舆图,纂成全志,为昭代钜观,则省会献书,殆自此一方始。昔郝侯入关, 止收图籍;朱考亭所范官,必先修志乘;贾公斯举,亦此物、此志也。余乃得藉 手名藩,如古牺轩之使,搜采方闻,以共观厥成,余不朽矣。 顺治庚子,孟春之吉,河南察荒监察御史李森先撰。 校记: 1 本文采用清康熙九年( 1 6 7 0 ) 的河南通志为底本,其乃据清顺治十七年( 1 6 6 0 ) 刻版增刻。 2 1 原为“柳”字,径改。 河南通志序1 1 粤稽有虞,以玄德膺篆,天生大禹以佐之。玄圭既锡,苍水既降。爰披九山, 爰通九泽,爰定九州。天地平成,任土作贡,时则有禹贡一书纪其事。有周 以冲龄陟位,天生公旦以佐之。入而负廒,出而衣衮,爰建土圭,爰奠九鼎,爰 制礼乐。三百六十各有执事,金、锡、漆林各有常赋,时则有职方一书扬其 烈。 今天子玄德直轶虞帝,冲龄比迹周王,天于是笃生名佐,颉禹埒旦,继禹 贡,修职方,奠抚中土,苏剔民瘼,生聚教训,次第经理。爰是胪其天地、 生产、风气、服食之宜,与夫人物贤愚、制度因革、山川土田之要,汇作一书, 以对扬天子之休命,以首开八裔远近之文治,则大司马贾公纂辑河南通志, 诚伟哉盛举矣! 夫河南,天下之枢也,河南之治,天下之治之始也。余以驽钝代 狩兹土,自邺下,历鄢、邶,抵河内。想魏武之雄风,其人刚劲多气节。念康叔、 清朝河南通忠j 续_ i l j 南通忠序j 凡例的整删。j 研究 武公之德,则忠厚余俗固至今存也。乃若光武河内比高帝,秦关岂非沃野、唪城? 太行、盂| j 有可恃者乎? 至大河以南诸郡,汴州灌矣。枚、马、侯、朱,文人侠 士,今不异昔:宋州多老庄遗学;三川i 则贾谊、贾至之诗文,流风未沐;宛、邓、 汝南则召杜教化,陈蕃、黄宪之行谊,彷佛订了祝也。 余也驱车所至,辨其旱上以及罩道,察其户籍以及阳赋,褒其风节以及文章, 考其长吏以及俗习,览其岳渎以及丘浍、关梁,盖几经跋涉,历月同而始遍之, 方欲摭采见闻,上告黼心1 座。而不虞贾公之先获我心也,编既成,余受而读之。 所谓天地、生产、风气、服食之宜,与夫人物贤愚、制度因革、山川土田之要, 毕萃于前。如披王会之图,蒲谷桓躬秩秩乎,星罗棋布。如观纪律之师,卒伍部 曲翼翼乎,川泞岳峙也。举余之经跋涉而后悉者,今竞于几案悉之;举余之历月 日而后尽者,今得以一览尽之。觉星土、里道犹足而加详,户籍、田赋犹是而加 核,风节、文章犹是而加广,长吏、俗习犹是而加晰,岳渎、丘浍、关梁犹是而 加辨,岂日实获我心,抑更匡余不逮矣! 今天子,圣神天纵,宪章古今。试览贾 公此编,必将日:若臣之能奠中土也如是,若臣之能义民生也如是,若臣之能扬 休命,以首丌八裔之文治也如是,若臣之能汇辑成书,以继禹贡、职方之 遗迹也如是。悬之国门,天下是效,一代之治实始乎此! 敢拜手,以为天下贺。 顺治十七年岁在庚子,五月之望,巡按河南监察御史李粹然撰。 校记: 1 本文采用清康熙九年( 1 6 7 0 ) 的河南通志为底本,其乃据清顺治十七年( 1 6 6 0 ) 刻版增刻。 2 原为一t 静”字,径改。 河南通志序 志曷防乎? 山海有经,九鼎有铸,禹贡载在虞书,职方胪之周礼,胥 是类也。郡国无志,是浑沌可使无眉目,窗室可使无灯烛,瞢然无所睹觌,可不 可也? 顾秦汉以降乜1 ,分合之局不一,偏全之势互岐,控制所不得而及,鞘轩所 不得而至,则亦各籍其域而已,而求其犁然毕备者,前代或庶几焉。维时混一既 成,画疆而守,源于邑,流于府,会为通省,朝宗于大一统,均有志焉。河南 志亦沧海中之一渎也。然自流氛阑入,盘踞多年,铜驼芜置于雒阳,玉虎波沉 于邺下,殷都摧为榛莽,梁园化为蛟宫,而且杞宋之文献无徵,汝南之耆i 同安在? 6 清朝河南通忠j 续i i l j 南通忠序j 凡例的移理。j4 0 f 9 人物il 归劫烬,矧编摩之戋戋行为。 我人清炎驱电埽,一举而脊大宝,注念中州,特简重臣,历有绥辑,越十有 七稔。而车书玉帛莫不来享来下,猗与盛与? 于时扰乍胶侯贤公节钺其地,剔蠹 集鸿,百废具举,h 既然以修复通志为己任,捐资募匠,辟馆延宾,探讨遗章, 钞葺众嫩,鱼猎而瓠搬之,勒为五十卷,凡数阅月而书成。余适肃承简命,有揽 辔之役,获一寓目焉。口于都哉,两河之胜之为天下枢也。考之豫为寰瀛之中, 居九州之要,东距齐鲁,南趋郧襄,西连秦晋,北接燕蓟,四通八达,为古来必 争之地,如人之有腹,然腹之精气满盈,则四肢百骸,厥脉条畅。不尔,虺赢之 象渐萌,虽强阳振拔,无以自保其元命。曩口1 者虺n 3 蛇旁午,如蛊在肝、脾、肠、 胃,故撼首而首摧,撼臂而臂折,扁鹊、俞跗,望而却走。 我清审其要害,择人俾义疆理,绥怀无所不至,而一统之盛治,胥基于此矣, 且也一方作之,四方则而效之。脉寸之云,崇朝而遍天下。异日者,上之为兰台 石室之藏,嘉乃始绩,纂修一统大志,必以公为首,称其所以弘一代志文教者, 岂其微哉。抑余更有取焉,取其足以资揽辔之所不及也。凡迹之散而无统者,泛 漫而罔,稽事之聚而有归者,综核而易见。故观乎阮塞,而凡泥桑土之计,可预 筹也;观乎潴泽,而金渠、芍陂之制,可复详也;观乎屯堡沟涂,而羊祜、枣只 之经营,可再靓也;观乎户口之登耗,赋役之繁简,而酌盈剂虚,恤困哀茕之至 虑,亦可旁皇而周浃也。况聂武备,则铃制有术,必不至有脱巾之告;阅学政, 则整饰有方,必不至有跃治之訾。仕迹有美刺,而善败可以相绳;人物有臧否, 而得失可以自镜,又何莫非益人神智之大端耶? 不然,即令4 h i 焉跋涉山川,采 风问俗,恐不若是之博而有要,劳而有功也,然则余何幸而亲沐公之芳泽,又何 幸而亲披公之要领耶? 古今人谓丈夫立世有三不朽,日:立德、立功、立言。公之德,功既加于时, 而言又足以传之无穷,可谓无娩古人矣。余之敫历,附是书,以传不朽,抑又何 幸与,因援不律而弁之简端。 时顺治十有七年岁庚子,孟秋吉旦,赐进士出身奉直大夫巡按河南带管屯田 监察御史濮阳刘源溶书于汴梁公署。 校记: 1 本文采j j 清康熙九年( 1 6 7 0 ) 的河南通志为底本,其乃据清顺治十七年( 1 6 6 0 ) 刻版增刻。 7 清朝 i l 南通忠j 续i i l i 南通忠序j 凡例的整理j 研究 2 原为“孵”字,径改。 3 原为“囊”字,行改。 4 原为“鹰”字,径改。 河南通志序1 古之有志也,盖史之一端也。今之有志也,所以补史之略也。何言之? 九 丘仅存其名,禹贡、职方,属词尚简。自班固志地理,历史冈之,山汉迄 元,未之有改也,故日史之一端也。今之志则综括散心1 佚,网罗旧闻,名虽仍乎 山川、风土之旧,而体实兼乎编年、列传之遗史,举其大纲,志载其条目,故日 补史之略也。河南为天下之中,跨古冀、兖、豫三州之域,天躔十二而此得四焉, 恒星四七而此得十焉,百城棋置,六省牙错。大河以北,太行右环,三台之固, 是名邺都,二漳潆洄,址望井陉,为彰德;淇水汤汤,三监故国,为卫辉:北负 太行、王屋,据天井之险,济水中贯,为怀庆;自盟津逾河,渥东涧西,伊、洛 之、衲,周、汉、魏、晋之都在焉,西控崤函,顾瞻二室,为洛阳;熊耳、方城之 阳,东汉之南都也,接武关,通襄郧,为南阳;粤瞻桐柏,前阻冥,阮三关之隘, 襟带荆扬,交流淮汝,为汝宁;睢水之阳,宋称南京,控制徐、凤、曹、单,为 归德;而总其都会,为开封,地四平无阻,五代、宋、金之故都也。是八府者, 皆枢纽天下,辅轴四方,郡县殷富,而奇伟笃生。 当世之士,多仰中原文献之传矣。乃自明季以来,兵燹频仍,故老罕存,典 章缺轶。大司马贾公来抚是邦,慨然怀古,而证今有深长思焉,开局延英,裒集 诸志,总成一书。属宪副沈公笔削之,皇哉唐哉,甚盛举也。余以督鹾及汴,实 与创始。夫贾公以抚军牧民之暇,而博综乎典章图籍之繁。沈公出其承明著作之 余,而考据乎山川人物之备。使官于天下者尽若二公,则会匮、石室之藏实有嘉 赖。毋论班、范未敢比肩,即以媲美于禹贡、周官,何多让焉! 贾公抚豫 多善政,兹以序志也,故不书。 顺治庚子,孟夏之吉,巡盐监察御史田六善撰。 校记: 1 本文采j | j 清康熙九年( 1 6 7 0 ) 的河南通志为底本,其乃据清顺治十七年( 1 6 6 0 ) 刻版增刻。 清朝i i i j 南通忠j 续河南通忠序j 凡例的整理j4 , j d y 【2 j 腺为“矽”字,径改。 河南通志序 顺治拾柒年庚子秋捌月,大司马扰军贾公纂修通志成、j k ,拜手稽首,进 献于天子矣。苓不敏,谬丁编辑之役,不敢以不文辞,因综叙始末,识之简端。 粤考豫志,五代以前无论已,自宋始有梦华、勾异诸篆,及温公所序宋心1 次道长安志,然世远己不可考。 明天顺、成化i 只j ,宪副刘公、胡公草为通志,越嘉靖乙卯,大中丞邹公 续而成之,距今复卣有余稔。我司马贾公,秉钺箍止,锐意修举,恫故典之h 湮, 念成宪之未备,慨然日:“是予之责也夫! 是予之责也夫! 于是檄修志之令下所 司,司属之郡,郡属之州邑,要以月同,程以规条,不逾年而八郡、十二州、九 十血县之志渐次报竣。乃设馆局,聘名彦,购遗书,访故老,捃摭裒辑,鳞次栉 比,数月而汇全书。顾以其间义例未安,详略失当,且多金根帝虎之讹。更命荃 覆加载订,以观其成。余惴惴惧勿克襄厥事,惟是殚夙夜之劳,集众思之益,网 罗旧闻,搜扬散佚,更取前志而一一折衷之。其昔讹而今核者,图考沿革也;昔 遗而今备者,星野、河防、城池、学校也;昔列而今裁者,圣迹也;昔分而今合 者,寺观也。备遗也,至山川增十之一,职官选举增十之七,祠祀、陵墓、古迹 增十之二三,艺文增十之四。其户口、田赋、公署详于今者,因时也;帝王、封 建仍夫旧者,存古也;名宦、人物、孝义、隐逸、流寓、仙释、方伎、列女,前 者勿之逸,后者勿之滥。曩也所未载,补其讹漏;今所宜采,广其见闻。文无可 据,姑阙疑,以待事有足述,必徵信以传。凡为国三十一,为例二十,为类三十, 为卷五十,为幅二千有奇,为言一百三十余万。自夏徂秋,目涉手录,且缮且梓, 虽簿书旁午,戎马鞅掌,靡敢间也。又四阅月而剖劂乃竟,余犹惴惴惧勿克襄厥 事,其裁定则禀之大司马公,论证则豫中诸荐绅、先生,校订则前后礼聘诸子, 而鸠工集事,始终董率者,方伯徐公之力居多焉,而余乃因之有重慨矣。 夫古来建不朽、创非常者,其始皆有所繁重艰苦,又多将成而辄阻,及半而 中挠,藉非口敏决之才,具特达之识与夫一往不回之志、贞固强毅之力,其鲜克 奏成事,而树伟业也明矣。至安眉睫者忽百年,务猥琐者忘远大,又或迟徊、洪 沼、蜷曲、超趄,甘让美于后人而不获坚自振拔、表著卢旋者,比比然也。余考 前代自太祖至世庙,累洽重熙,浸口沐浴,其问声名、文物、制度、礼乐既灿然 9 清胡l j 通忠与续j i i j 南通忠序j 凡例的祭理1 j _ i j f 究 大备矣,似尢难缉遗编以乖信史,乃迁延至一百八十余年,而始勒成书。后之览 者,尚有遗憾。至乙卯以后,历隆、力迄启、祯,又几十余年,由盛巾j 衰,事多 i 一丁纪。况故府金石之藏未氓,世家、耆旧之说i | j 徵,官师所守,稗野所传,更足 资裨听闻。乃竟无一人焉毅然任斯举而不辞者,卒使胜幽百年问事,付之消沉澌 火之中,斯岂尽彳与 叭l l 、志与力之勿逮欤? 仰皆冈循口蠕耽安习,故如前之所云 者欤。而司马公于沧桑鼎革之后,兵燹荡析之余,轮蹄络绎,戎马交卫,徵轮调 遣,勿遑启处之同,举从前之所不能为、不敢为并4 i 欲为者,向顾汲汲焉,断断 焉,必为之,且为之必要其成,成之必期其速,以难若彼,以易若此,其度量相 越何等也! 然则司马公之y j 之识之志与力,固不特一通志为然也,而即此志以观, 宁不足表声施于无穷、炳大业于不朽哉? 独是旧志纂于西亭朱君之手,君以宗室 贤尉,博洽能文章属,承平累叶,典文昭各,得以专志撰述,然犹需之浃岁之久。 余早岁登仕,版厕会马,史家之学,曾未殚心。白滥竽兹土,簿书填积。1 ,供亿 纷繁,同跋跋于牛马走,益荒落不足道。而猥以司马公命,黾勉只承,既鲜故府 金石之书,又无世家、耆旧、稗官、野乘之纪,虽藉诸君子孜孜赞理,而仓卒告 成。其或佳而寡文,芜而失要,舛讹而未精详者,知不免也,此固余之终惴惴惧 勿克襄厥事,而重有愧乎编辑之役也夫。 赐进士及第中宪大夫河南按察司分巡大梁道副使前内翰林国史院编修华亭 沈荃拜撰。 校记: 1 1 本文采用清康熙九年( 1 6 7 0 ) 的河南通志为底本,其乃据清顺治十七年( 1 6 6 0 ) 刻版增刻。 2 1 原为“朱”字,径改。 3 原为“积”字,径改。 序 志者志也,所以佐史也。世代兴革,陵谷变迁,其i 日j 风移俗易,事不胜数, 非备诸纪载,乌能使人披图而志之? 动其盛衰之感,而知古今之所由异也哉。天 下十五国中,郡县各有志,而通志总其成,因乎分野,以都会为之纲,而郡县为 之纪,缕析乎山j i l 2 _ 胜,物产之宜,户口、贡赋之数,以及乎帝图、王会之兴废, 而名侯、良牧、迁客、骚人、政事、文章莫不备载,以当采风。故日所以佐史也。 l o 清朝i i , j 渤通占j 续 1 南通忠序j 凡例的整理j 研究 史贵乎徵信,历年既远,必且因时而趋- f 之,惟恐缺遗。况当王肇兴,沿流 损益,稽天运以定人弓 ,关乎盛衰尤钜焉。是非当代佐命,躬定疆土,嘉意生民, 曷与籍手以观厥成。豫。量不自令始也,其先成j :姑苏刘公钦谟,而继则会稽 胡公廷慎,莆h 邹公一山增修之志,办几详矣。顾沧桑之际,豫居嵩乜3 、洛之中, 贯淮卫,接襄黄,兵革交卫,创残独甚,图籍之遗,几何不从玉石而俱烬。凡夫 胜国之典章,故老所传闻,需及时裒辑,以徵信于后世,则豫之志,又不可小自 今始也。 胶侯贾公从龙硕辅,奉简书以范兹土,出汤火而讯席之,豫之再造于公者, 功施烂然,虽视古分陕之勋,何多让焉。乃公政成之暇,欲以其手造全豫者,前 古后今汇志之,以备外史。盖公之留意于盛衰不小也,于是简搜遗文,博访耆硕, 将董其成,而问序于予。予豫人也,豫之志宜乎载笔,以序公后,而予方受天子 命为冬官长,拮据考工之不暇,不获辅稗官野史之不逮,予滋歉已,周礼大 司空掌土,将简稽天下之舆图、户1 口、陬塞,而察乎贞淫、奢俭之风,以观国 是、人心之变。予之所宜观成者,固不止一豫志也。然而豫之志,予未能载笔, 而藉公政成游刃,予得袖手以观,予又何幸也! 俾后之人披图而志之,见夫形胜 如彼,风俗如此,昔之所以废,今之所以兴,其关乎盛衰者,靡不由兹也。志也, 是所以为史也,是以质言,而为之弁其端云。 顺治庚子,五月既望,特进光禄大夫侍经筵少傅兼太子太傅工部尚书前刑部 尚书大梁刘昌撰。 校记: 1 本文采用清康熙九年( 1 6 7 0 ) 的河南通志为底本,其乃据清顺治十七年( 1 6 6 0 ) 刻版增刻。 2 原为“j 鼍”字,径改。 3 原为“尸”字,径改。 序 河南通志者,备两河古今记载之书也。河南居天地之中,姬公卜洛,日 阴阳之所交,风雨之所会,故登封有测影台在焉,壤兼兖、豫、冀瞳1 三州之域, 星占角、亢、房、心、室、壁、柳、张之野,四履所至,各千余罩,山则有嵩、 行、具茨、崤蛹、熊耳之高;川则有黄河、淮、济、洛、衲、漳、沁之大;人则 清朝i i t j 南通忠j 续f i l j 南通忠序j 凡例的整理。究 有伊尹、太公望、老聃n 1 之圣,申伯、仲山甫、颖考叔、宁越、宁戚、烛之武、 罔侨、司马耕、原宪、蘧伯玉之贤;管大夫、张留侯、邓高寓之勋业,贤谊、贾 l i i 之奏古,黄霸、刘昆、杜诗之治行,韩退之之文章,黄叔度之器以,程伯、淳 形叔、邵尧夫、谢显道、许鲁齐之道德,皆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卓然古今者也。 东汴、西洛,魄京同建;龙马、龟文,图、书并出;雪苑、铜台,胜迹 斯存;三花、蓍草,灵物标异。真踞九有之腹心,而擅海离之最胜矣。二十年禊 输鼓焰,故宫黍离,文献同烬,中原雄丽,几不可起,故老而问之。 司马曲沃贾公来扰斯土,辟草莱,绥遗黎,生聚教训,化行政举,乃搜讨故 实,纂辑省志。礼聘八郡宿儒,分任编摩。周访三吴名士,复加搜采。而讨 论笔削,岢借之巡梁道译堂沈公。公以鼎甲词林,明试外台,本其当有之学,奋 为口笔,而大司马更手加润泽。属稿既竣,余受而卒读,义博而整,类简而该, 大纲斯举,条理灿具,舅髯如见两都繁盛之旧,而嵩、行、河、洛、雪苑、铜台 宛在楮翟间,与图、书、人物共标天中之奇,为四方之具瞻者,彰往诏来, 垂示法戒,顾不伟欤。尝稽迁史,鄯瞄1 侯随高帝入关,诸将争取秦府库财物, 何独收相府图籍,以故周知户口、登耗之数,关河扼塞之险,佐高帝成一代兴王 之业,有繇然也。 今天子肇造寰夏,百度维新。贾公膺分陕之任,乃首留心文献而辑成通志, 正与都侯用意略同,可n - n 所先务矣。若夫两河绾毂诸省,师徒络绎,征调旁午, 土满河决,剪棘沉璧,宜乎同不遑给,而公独精神暇豫,四应不匮,出其绪余以 兴文事。杜元凯注左氏于帅襄之同,张茂先志博物于镇幽之时,古今人 何多让焉,是固其才分有大过人者夫! 顺治庚子中秋,资政大夫礼部左侍n 力n - - 级兼翰林学士侍经筵致仕孟县薛所 蕴题。 校记: 1 本文采用清康熙九年( 1 6 7 0 ) 的河南通j 基为底本,其乃据清顺治十七年( 1 6 6 0 ) 刻版增刻。 f 2 原为“笋”字,径改。 r 3 原为“嗬”字,径改。 4 原为“苑”字,径改。 1 2 清朝河南通忠j 续河南通忠序i j f l , n 的整理j 研究 5 原为“斧”字,径改。 厝世界于太平者,非文章与经济乎? 是_ 二者同功不同雄,相殊亦相济,大约 以经济为文章,则无意为文而义溅;以文章为经济,则有意为文而文伪。亦在审 其源流而已,奚以明其然也。为经济者,l 大丈大眉骨翠然,即安能俯首虫鱼, 效经牛作咕哔业。或投笔慷慨,图书麒麟;或揽辔澄清,举镇千里。凡所以上报 君父,下慰苍生者,必不在区区著述f r j 也。为文章者,日古人之书莫非经济矣。 于经则禹贡、周官,于史则史记、汉书,其中包罗天地,蕴蓄经纶。 凡大象纬之变迁,幅员之广狭,山川之淳峙,财赋之多寡,民生物产之所以蕃, 节义文学之所以著,井田学校之所以兴,道业术数之所以辨。因革同异,粲若列 眉,是知古人非尽无用之学。而坐而言者,皆可起而见诸事,语云文章,经国大 业,岂不信哉。余尝取二说而思之,盖相殊而适以相济者也,奚以明其然也。禹 贡、周官二圣人,皆不欲以文名世者也。彼惟足遍九州,心周万变,龙蛇橘 柚之奇,杂处胸中,醯醯畜谷之宜,纷披掌上,勒王制于一时,即已成鸿编于千 载,志切救世,非仅擒文。若夫龙门、扶风二子,抉撼三才,侈谭经济,而纸上 设施与朝廷布置固自难同,况乎风云月露,只足粉饰太平,而介甫诸人类以经术 祸世。故日报君乜3 父,慰苍生者亦哉,审其源流而已。 吾兹于大中丞贾公通志成书,而悟斯义焉。公魁梧傲傥,束发时即以天 下为己任,所谓投笔慷慨,揽辔似1 澄清者,盖惟公能秉之。天子简拔,镇扰中州, 下车以来察星纬,理幅员,山川受职,财赋底慎,民生遂而物产盈,节义修而文 学盛。原隰比其鱼鳞,党塾培其鹏翼,倡道业于师儒,辟邪说于二氏。公盖经济 人也,亦不欲以文名世者也。惟是饱饫乔岳大河之气,深触民物利弊之情,积之 既久,筹之既熟,乃效古者列国有史之义,汇作一编,以报当宁,以启后人。余 读之,典而核,简而洁,方之班、马,则非复空谈,拟之禹、周,则实同一辙, 盛治规模于斯,可见天下文章,莫大乎是矣。昔人笑随陆不武,绛灌无文。说者 又谓周勃h 1 少文,陈平少质。今得我公而文事武功,可以一人谋嘉,谟嘉猷可以 一身备,为千古文采之士;祛其华,吐其气,为千古有为之人。救其僮,扬其朴, 信乎以经济为文章,则无意为文而文诚。公其审于源流诚伪之义也,与余也祝明 良之治化,庆梓罩之太平,敬为数言以述其概。 清例:f f l 南通忠j 续_ ;l i l 翻通占序。j 儿例的整理j 研究 时顺治十七年岁次庚子,七月上浣吉 i ,原任工部右侍郎傅景星谨序。 校记: 1 本文采川清康熙九年( 1 6 7 0 ) 的河南通忠为底奉,其乃据清顺治十七年( 1 6 6 0 ) 刻版增刻。 2 原为“暑”字,径改。 3 原为“笞”字,径改。 4 原为“劲”字,径改。 序 粤白皇建诞保,喈符平润,大人首出,以宁万国。玉帛、钟鼓成称大备,而 职方氏乃列诸礼、官隶以大司马。盖逖稽天f 图籍,以观风俗,以审陋塞,以瞩 利弊,是以垂拱,攸资洵侄侄钜典哉。兹者圣神龙御,六幕葵倾,招摇泰泽,钱 来口口,莫不琛寅宾贡,且谘询讲幄,搜古绳今,追三迈五,怀英茹华之名硕, 济济阙庭,正才人汇征之际也。我中丞贾公 了钺,范我中土,角、亢之踵,景卿 流绕,诹民疴隐之余,乃造然嘉意于舆考。日豫州阃阈苍黄,帝王都会,跨齐、 秦而蹑燕、赵,太行、王屋、渑池,大河紫映,碧环如画,尹侨荀谢,萃止厥口。 二十八次舍,十五国流峙胥于兹,含乃枢纽,以是人文琶懋焉,涉历于斯域,而 不披撷其山川、人物、土俗、民宜之委宛。以上诸宗伯用备,宸衷采访。又奚庸 奉兹皇华为,爰檄郡邑,集厥故乘,徵文式献,存其可,削其否,删其繁,缀其 阙。俾汝渍郏郧之徽煜,尔再观其为熙朝盛治,光佥景睇。今日周、召书成,而 吐凤翔鸾,奇辉烛汉,鲜邦何幸。获邀大君子霜毫篡构楮,贵轶良史。渭也称臣, 草莽拜展,蝌啦! 蚪玄文,誊飚汴舞,如向天颜口对,如与岳牧晤歌,怡心豁目, 虽解组不翅,随鸳即云嫩蜿,罔足颂神龙,而躬此鸿业告竣,能不巴效,芜辞仰 附,不朽也战。渭又有窃庆者,将见圣天子浏览,攸暨因是书,而b 公玮抱,黄 扉一席,金凤遐宣,宁止荣遗,我疆行欲,福及薄海,则公之惠绩,又曷其有既。 督察院右都御史管刑部右侍郎事予告天中熊奋渭撰。 校记: 1 本文采川清康熙九年( 1 6 7 0 ) 的河南通忠为底本,其乃据清顺治十七年( 1 6 6 0 ) 刻版增刻。 1 4 清朝河南通忠o i 续河南通忠序1 j 凡例的整理。j 研究 2 原为“蝌”字,径改。 序 固有史,直、省、郡、邑有志,皆以汇事为名,而义例有不同焉。史者天下 之纲纪,以时闩为记载,叙断严裴,褒斥彰著,太史氏掌之,天子不得挠其权。 志者州罩之图谱,以疆域为界限,有沿革而无创竖,有表章而无摘发,土训氏掌 之,故老、宿儒得以参末,议而备考,稽尝试论之。帝典,史所自出也;禹 贡,志所白出也。志有沿革而无创竖,有表章而无摘发,何也? 日帝德同天, 风雷并用,禹功行地,随奠维因,疆域从地,有美含之,以从王事无成,而代有 终也。仲尼道兼帝王,德配天地,故春秋合史志而一之贯,易、书、诗、礼、 乐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客户维护及管理制度
- 2025广东佛山市高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同制工作人员招聘1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营销活动ROI评估体系-洞察及研究
- 家具厂车床操作办法
- 代售协议合同(标准版)
- 购买工程材料合同(标准版)
- 演艺对合同(标准版)
- 扺押合同(标准版)
-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能力培养计划
- 安全预算分配的优化与策略-洞察及研究
- 2025文化和旅游部直属事业单位招聘社会人员29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产前准备课件
- 2025年安徽滁州郊源阳光电力维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4人(第二批次)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废料出售管理办法
- 城管协管人员面试题及答案
- 胰腺移植护理查房
- 2025年中式烹调师(技师)考试题库附答案
- 1.2.2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与折叠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 门诊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 请挖机耕地恢复合同协议
- 中国武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