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多元文化背景中湘西苗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pdf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多元文化背景中湘西苗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pdf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多元文化背景中湘西苗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pdf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多元文化背景中湘西苗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pdf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多元文化背景中湘西苗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多元文化背景中湘西苗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多元文化背景中湘西苗族小学民族文化 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龙泉良 指导教师廖其发教授 摘要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合理开发和利 用现有的课程资源,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己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条件落后与潜在资源丰富,课程资源多样 与开发利用薄弱的矛盾尤为突出。同时,新课改实施后,部分民族地区不顾自身实际盲目开 发,使课程资源开发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造成很多资源浪费。因此,从民族地区实际情况 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挖掘自身潜藏优势,己成为当前民族地 区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有 鉴于此,本文在对湘西苗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 文化教育学理论、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泰勒( ( r w t y l e r ) 的课程原理、学科教学理论等多 视角山发来探讨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为民族地区学校开发课程资源提供参考和借 鉴,从而促进民族地区小学生民族文化素养的提升,促进知、情、意全面人格的生成,实现 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目的,使世界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得以延续。 本研究共分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内容、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 路与方法,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对相关概念作了界定。 第二部分,湘西苗族文化的特色解读及教育价值阐释。本部分介绍了湘西苗族的历史和 湘西苗族文化的特色,并对苗族文化的现代教育价值进行了阐释。 第三部分,湘西苗族地区小学民族文化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在调研的基础上, 从开发总体情况、开发内容、开发方式、人们的认识态度、参与程度等方面阐述了民族文化 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苗区小学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所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湘硝苗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构想。该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 本章将围绕泰勒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结台湘晴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 题,展开对比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探讨。主要从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与原 a b s t r a c t s t u d y 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u r r i c u h l mr e s o u r c e so f t h ee t h n i cc u l t u r ei nt h ep r i m a r ys c h o o lo fm i a oi n x i a n g x ii nt h eb a c k g r o u n dm u l t i c u l t u r a u s m m a j o r :蹦n c i p l eo fe d u c a t i 明 t h t o r :p r o “a oq i f a a u t h o r :l o n gq u a l l l i a i 培 a b s t r a c t a san e wm u n do fc l l r r i c u l 砌r e f b 舯o fo l l rc o u m r yd e 印c n s ,m ei m p o n a i l c eo f t h ed e v e l o p m c l l to fc u 币c u l 啪r e s o u r c e si sg r a d u a l l yo b v i o u s t h er a t i o n a le x p l o i t a t i 叩 a i l du s i n go ft h ea v a i l a b l ec o u r s er e s o w c e ,t h em o r ep e r f i 己c to ft h ec 喊c u l u ms y g t e m , m ei m p r o v e m e n to ft h ea d 印t a t i o no fm ec 删c u l 啪,h a v ea l r e a d yb e c o m e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i n0 u rc 州c u l u r nr e f o mo fp r i m a r ye d u c a t i o n a tp r e s e l l t ,m ec o n d i t i o no f t l l eb a c k w a r d l l e s so fp r i m a r ye d u c a t i o ni nt h em i n o r i t ya r e a so fo u rc o u n n ya n dt l l e r i c l l l l e s so ft h ep o t e l l t i a lr e s o u r c e s ,m ec o m r a d i c t i o no fm ed i v e r s “yo ft h ec i l i 订c u l 啪 r e s o u r c e sa n dm ew e a k n e s so f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 ,a r eo u t s t a j l d i n ge s p e c i a l l y a tt l l es a m e t i m e ,i n 出ep e r f o m l ,s o m em i n o r i t ya r e a sd e v e l o pc 删c u l u mr e s o w c ei ns p i t eo ft h e i r a c t i i a ls i t u a t i o n ,s oi tm a k e st l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ec u r r i c u l 啪r e s o u r c es h o r to fm e a c t i l a le f r e c ta 1 1 dt h ep e n i n e n c e ,w h i c hb r i g sm u c hw a s t eo fr e s o u r c e s t h e r c f o r e ,i t a h a d yb e c o m e sa 1 1i m p o r t a n tt a s ko fm ec u r r i c u l 啪p e r f b m lo fm ep r i m a r ys c h o o li n m em i l l o r i t ya r e a st oc o n s i d e rt 1 1 ea c t u a lr e a l i t yo ft h em i n o n t ya r e a s ,d e v e l o pa n dm a k e f h l lu s eo f m er i c hr e s o u r c eo f t h em i n o r i t vc u l t u r e ,a n dm i n e 廿l e i ro w nh i d d e ns t r e n g t l l s h o w e v e r ,t h ea c a d e m i a sr e s e a r c ho nm i sp m b l 锄a r ew e a :ka tp r c s e m a c c o r d l n gt o t m sc i t a t i o n b a s e do nt h es u r v e va n dr e s e a r c ho f t h ee l i l i cc u l t u r ec o u r s ea n dt h ea c t u a l s i t i l a t i o no fc u 耐1 u mr e s o u r c eo fm i a om i n o r i t yp r i m x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垒歪塞丝堂量生湖耍堇送! 堂匿蓝塞焦 迟猩资遂五发盟壅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 了标注。 : , 学位论文作者:孑弓多 签字日期:彩椰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雠文储始芳嘉壶导师鲐鸽贸 签字日期:册厂月g日签字日期:肿厂月r 了日 绪论 1 绪论 1 1 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湘西苗族地区小学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这里,湘西 勘础亚眵舰蓑举强鳓裂嚣氧 嚣掣髫崮湖委聪慧。烈群薹訾漕缨灌呷试暹除幛箍 通讲辎瘸滁埔喇篷懦泄懈嗡持屠雕譬剿掣麓掣副黉甾掣鲞矧,。孺辩孵烀函爱, 銎嚣薛驰j 篇羁黯m 辆鳍髂髀斟嚣旨 := 酚朝器牿鞭i 饔万窨蠹簪鬯饔殖廖璐峨 嵫堪群氆互k e 拍铣雌勤耋洋;雨程 中,各个民族创造了自己风格独 特的文化。这些文化反映了各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条件、精神风貌和地 域特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快 速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所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经济基础迅速遭到破坏,特别是学校 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漠视,更加速了民族文化的消失。但是从长远来看,只有最大 限度地发展底蕴深厚、色彩绚丽的民族文化,才可能使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 性得到体现,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文化的传承可以通过社会、学校、家 庭来传承,但学校教育却应为繁荣和发展人类多元文化负主要责任。文化传承只 有从小孩抓起,才不至于断层。而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就是建立在对丰富多彩 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基础之上的,这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重 要意义。 12 3 选择湘西地区苗族作为个案研究的缘由 一是湘西苗族地区具有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基础。8 0 年代,湘西曾是苗 文黔东方言区的主要实践基地,其在中小学进行的“双文双语四步转换教学法” 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几年,在美国福特基金的资助下,湘西一直在 开展“蒲公英行动”( 民族民问美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的结合) 和“苗族学生苗语 口语与汉语书面语言协调发展”的实验,为湘西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积累了一 些实践经验。同时,政府出于打造旅游州、生态州的考虑,在2 0 0 6 年通过湘西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议案,要求全州各中小学将开展 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方面的教育,为苗族文化作为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湘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景色秀丽的自然生态文化。湘西自治洲地处 湘、黔、渝、鄂四省交界之处,这里青山秀水,风光旖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 资源。这里还居住着苗、壮、侗等2 0 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相 曲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时。”这一课程政策的实施,给予学校很大的课程开发空间,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 际选择和决定课程。而就民族地区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 课程的实施实际上也是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积极开展民族文化 课程资源方面的研究尤为必要。 1 2 2 是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久远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创造了自己风格独 特的文化。这些文化反映了各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条件、精神风貌和地 域特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快 速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所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经济基础迅速遭到破坏,特别是学校 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漠视,更加速了民族文化的消失。但是从长远来看,只有最大 限度地发展底蕴深厚、色彩绚丽的民族文化,才可能使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 性得到体现,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文化的传承可以通过社会、学校、家 庭来传承,但学校教育却应为繁荣和发展人类多元文化负主要责任。文化传承只 有从小孩抓起,才不至于断层。而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就是建立在对丰富多彩 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基础之上的,这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重 要意义。 1 2 3 选择湘西地区苗族作为个案研究的缘由 一是湘西苗族地区具有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基础。8 0 年代,湘西曾是苗 文黔东方言区的主要实践基地,其在中小学进行的“双文双语四步转换教学法” 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几年,在美国福特基金的资助下,湘西一直在 开展“蒲公英行动”( 民族民问美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的结合) 和“苗族学生苗语 口语与汉语书面语言协调发展”的实验,为湘西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积累了一 些实践经验。同时,政府出于打造旅游州、生态州的考虑,在2 0 0 6 年通过湘西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议案,要求全州各中小学将开展 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方面的教育,为苗族文化作为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湘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景色秀丽的自然生态文化。湘西自治洲地处 湘、黔、渝、鄂四省交界之处,这里青山秀水,风光旖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 资源。这里还居住着苗、壮、侗等2 0 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相 互交融,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主要有刺绣、民间绘画、服饰、 泥塑、根雕、竹编等,其中苗族以刺绣、挑花和服饰等最具代表性。 三是本人出身苗族,从小就生长在湘西,精通苗语,对该地区比较熟悉,也 。李建平:新课程结构应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中国教育报2 0 0 1 年9 月2 6 日,第2 版。 2 绪论 便于调查。同时,也凼本人的研究能力和精力有限,故仅选该地区的几所学校作 为调查研究对象。 基于以上几点考虑,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从最贴近苗区学生生活的苗族文化出 发来开发课程资源,而为了系统、科学的开发就有必要对开发的相关理论进行研 究。 1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目的是想通过对湘西苗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理论与实践的深 入、系统研究,探索出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苗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 理论,提出切实可行的苗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操作策略,以期能进一 步完善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理论,丰富少数民族课程理论研究,为我国的民族 教育尽绵薄之力。与此同时,期望能引起人们对苗族地区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建设 的高度重视,使苗族地区学校在多元文化背景中更好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1 4 文献综述 1 4 1 苗族文化研究 由于条件限制,无法获取国外关于苗族文化研究的资料,这里仅就国内的苗 族文化研究进行综述。查阅近百年以来与苗族相关的文献后发现,国内关于苗族 文化的研究在二十世纪以前相当少,这也许是中国长期自我封闭的小农经济所致。 2 0 世纪初,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一大批文化 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学者开始将焦点投向中国境内丰富多彩、风格独特 的少数民族文化。苗族文化的研究也开始步入一个新时期。1 9 0 5 年,日本著名的 人类学家鸟居龙藏为研究西南少数民族文化,踏遍湘、黔、滇、川所有的民族聚 居区,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之后他以贵州苗族文化为对象,写出一本苗 族调查报告。4 0 年代,我国著名的民族学者凌纯声、芮逸夫先生到湘西进行实地 调查,调查成果整理成湘西苗族调查报告,于1 9 4 7 年出版,该书是国内学术 界对湘西苗族的第一部调查与研究专著。本书通过实地摄影、图画素描、民间文 物的搜集,甚至拍摄成影片,加上文字资料说明等等,再现了当时湘西苗族社会 的真实图景。同时期,湘西苗族学者石启贵先生完成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 一书,该书从苗族的政治、经济、医药卫生、语占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方面进行研究。此外,同时期的还有陈心传撰写的五溪苗族古今生活集,梁聚 五撰写的黔南各民族生活剪影,杨汉先撰写的苗族述略,都是值得关注的 苗族研究著作。 攀胃 念需露蔫。协支要想深厶蓦囝强昏强。髻蝰理:硝煳,1 搿粥渐潮罐艨渤嗍蹲缯。 矛剞戡哪封萤蛋季览型啡噗蚴遂圃每疆朔就毛= l 翼瓤u u 昕嫁j 班诉皤疆献薹型; 菁藏;硼倒蜀编凇竖互乒i 如弼矧矧媸蚓兰妻晖隅携譬鲫瑚阴”鸲萨i 辨瓤扩掰 藏埘| 最= 割。掣捌障鲤洪洲每u 鲠她1 笃髓雅鲥甄赡动硝咝蛰扮g 勃妲一鞴醵 潞i 嘣纠甄拦转蛳拍鞴弼辖蒜呜一确辫; ;:量蓁篓囊雾群蒌墓 i 臻;? 倒嘲盯孤 糕髭霄结溻毯捌攀竹羧蓣毒渊饿;器迫碡沥诺阿臻拥堪潸灞溯取而啤族籀通砸 港巢潮撅j 净增葡萤髫托蛰氍出i 服辫巍笙芤鬟蜡战弱笨诈降哲坫赫龋萌黏萌张 醐盼的话鹾淞酣纠蛀驯 j = 粥招霭国誉i 聪张掣娑h 二卫i 透岳峨蹬剧龉潞群: 矧强罐掣鬈霸i 韩拍磐隔刁眄静韩确邓钥鲤瑁斡闩所酏瞬鹩翮扮麴鞠鞘螺鲥霜 融鑫i 淄嘏峪璜攒终焙这型撂强髫翮皿奄掣魁唑囊究更加深a 祁全鲤 曲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东、重庆南部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县( 市) ) 和“f i 溪蛮”( “五溪”是 指武陵郡内沅江的五大支流雄溪、椭溪、辰溪、酉溪、武溪,在地域范围上基本 同武陵郡相合)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卷三十七) 也有记载:“武陵有五溪夹 溪悉是蛮左所居,故谓此蛮,五溪蛮也。“可见湘西苗族极有可能就是“武陵蛮”、 “五溪蛮”的后代。 2 2 湘西苗族文化特色解读 人类学研究表明,每一种民族文化模式的形成都是由这个民族的生存方式所 决定的,生存方式决定了民族文化模式的发展方向,反过来,特定的文化模式又 维系和提高这一民族的生存能力。苗族先民为躲避封建统治阶级长期的征剿和压 迫,他们不顾自然环境的恶劣,跋山涉水,过着颠沛流离的迁徙生活,被称为中 国的犹太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成就了苗族丰富灿烂的文化,使苗族文化成为中 华民族文化大观园里的一棵奇葩。 苗族文化浩如烟海,欲探究其精髓,我们必须对纷繁浩淼的文化进行分类。 关于文化分类,中外很多学者都曾对此作过研究,并且见仁见智地提出了自己的 观点和看法。有的从外在形式上来分,将文化分行为文化、物化文化、心里和观 念文化:有的从地域来分,即根据文化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将文化分为东方文 化和西方文化:海洋文化、草原文化、内陆文化等。有的从内容上将文化分为技 术( 物质) 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但不管怎样,任何一种文化都包括有物 质、行为、精神三方面的要素,或者说三个不同的层面。文化的物质要素,即文 化的物质实体层面,它是最外层的,一般称为物质文化。它包括各种生产工具、 生活用具以及其它各种物质产品等等。文化的行为要素,即文化的行为方式层面, 一般指一个民族共有的习惯性行为、偏好,或一个民族遵循的风俗、制度等。文 化的精神要素,即文化的精神观念层面,一般称为精神文化,它是最内层的,主 要指民族文化中的精神创造部分。它包括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 观、宗教信仰等等,还包括一个民族的心理意识,这是尚未明确形成观念的东西, 甚至只是潜意识。精神文化集中表现于一个民族的神话传说、哲学、宗教、文学、 艺术等典籍和创作中。苗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无论是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还 是精神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意蕴,隐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 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来解析湘西苗族文化。 。水经注卷三十七,华夏出版社,2 0 0 6 年1 月版,第7 0 4 页。 1 2 湘两苗族文化的特色解读与教育价值 2 2 1 源远流长的物质文化 苗族的物质文化源远流长,从现存的文化来看,建筑和服饰比较有代表性。 苗族住所,是苗族人民安身立命之所在,从苗族建筑风格来看它有着深刻的文化 内涵。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一直伏处于深山密林之中,聚族而居。与这种生活 方式相适应,苗区的很多村寨大都是依山傍水,寨前临水,寨后靠山,形成了独 特的建筑文化。湘西出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的苗族居民建筑也呈 现很多形式,如瓦屋、茅屋、吊脚楼、鼓楼等。其中吊脚楼是湘西苗族居民建筑 最有特色的一种,一般为木制结构,多建筑在山腰斜坡上或临溪河高地上。由于 地基的不平整,在建筑时,常常用一长柱竖在下一层地基或斜坡上,用一短柱竖 在上一级,使前半间楼板与后半问地面成一平面,吊脚楼的屋檐柱脚高达数米, 吊脚层不装板壁,一般用来装杂物。中间层安置石磨、石灶,以及圈羊家畜,上 层作卧室,或贮藏粮食等。吊脚的另一面,大多设有走廊伸出,围以栏杆,上盖 青瓦。湘西现存的吊脚楼依然较多,凤凰县较为典型,凤凰县城沱江边的吊脚楼 群,每年来这罩参观、猎奇、写生的人骆绎不绝,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另外,服饰也是苗族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苗族的社会经济发 展联系紧密,而且与苗族的文化心理联系密切。苗族服饰色彩斑斓,风格多样, 据有关调查,苗族服饰有一百多种款式,在我国各民族中堪称第一,不愧为苗族 无字的百科全书。湘西苗族服饰最具特色的是女装,妇女出门时,头上戴着青丝 帕,身上穿着滚边绣花无领满襟,滚边绣花裤;头帕和上衣缀满银饰,有银帽、 银凤冠、银项圈、银手镯、银戒予、银牙钎、银挂链、银腰带等,雍容华贵,落 落大方。特别是湘西凤凰山江地区苗族的女装,衣着色彩鲜丽,银饰造型精美, 是苗族女装的精品。苗族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一般是头缠布帕,身穿对襟衣, 衣袖长而小,裤简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脚,头帖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长一丈以 上,有多至三丈的,缠戴时多成斜十字形,衣服的颜色有花格、全青、全蓝等, 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衣扣一般为七颗。 但是,现在湘西地区苗族服装除 比较偏僻的一些村寨仍保持苗族服装的特色外,其它地区基本上与汉族无异。 苗族的物质文化当然远不止这些,如苗族的饮食、生产工具、交通等都展现 出苗族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 2 2 - 2 别具特色的行为文化 苗族的行为文化主要体现在苗族的节日文化和一些风俗习惯。湘西苗族节日 繁多,“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和“赶秋”等在湘西都比较流行。“赶秋 。转哼l 自伍新福著:苗族义化史,四川民族出版社,2 0 0 0 年3 月版,第4 页。 。转引自湘两苗族编写组:吉首大学学报民族问题增刊,1 9 8 2 年第3 期。 1 3 曲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克特所指出的:“个体生活的历史首先足适应它的社区代代相传下来的t 活模式和 标准,从他出生之时起,他生于其中的风俗就在塑造着他的经验与行为,到他能 说话时,他就成了自己文化的小小创造物,而当他长大成人并能参与这种文化活 动时,其文化的习惯就是他的习惯,其文化的信仰就会是他的信仰,其文化的不 可能性亦是他的不可能性。”以苗族的礼仪为例,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 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苗族也很讲究真情实意, 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从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 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不管任何时代,任何社会,这些尊老爱幼、 待人真诚的礼节都是不会过时的。 ( 2 ) 苗族传统文化的启蒙益智功能 苗族文化对青少年智力与非智力开发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苗族民间工艺美 术丰富多采,久负盛名,最常见的如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等。这些工 艺美术的制作对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和耐力很有好处。刺绣、蜡染需要人 们将日常生活所见的花鸟、自然景观、人物表情、劳动生活场景牢记于心,在脑 海中勾画图形,用丝线、蜡染等不同载体,将丰富多彩的图画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些工艺流程对记忆力、观察力要求较高,让学生学习这些工艺美术,本身就是 对学生记忆力、观察力很好的训练。学习苗族的芦笙、苗鼓、苗歌不但能丰富青 少年的课余生活,还能使青少年远离网络游戏、打架斗殴等一些恶习,有利于健 全人格的培养。另外,苗族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和体育文化,让学生参与各种节 日活动和体育活动,能激发学生对各种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调发和激发起竞争 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并在活动中享受成功体验,经受挫折和失败考验并磨炼学 生的意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苗语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其辅助汉语教学对苗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儿童智力与非智力开发有重要的促进 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陈宝国副教授曾在湖南凤凰县的两所苗族小学( 落 潮井乡塘桥小学和千公坪乡照岳希望小学) 做过一项试验,该项试验旨在于探求 双语双文教学是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语双文教学方式 学校的学生语文能力明显高于采用双语单文教学方式学校的学生,特别是在汉语 拼音、词语理解、类比推理、课文理解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不仅如此,他还 发现,采用双语双文教学方式学校的学生在智力测验方面的得分高于双语单文对 比班智力测验的得分。由此,他得出结论,苗汉双语教学对苗族地区低年级学生 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奉尼迪克特:文化模式,华夏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2 页。 。陈宝国:双语双文教学促进学生语史能力发展的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2 ( 5 ) 。 1 6 湘阿苗_ 族文化的特色解读b 教育价值 ( 3 ) 苗族传统文化的审美创造功能 苗族的苗歌、民间舞蹈、工艺美术和建筑等文化,都体现了广大民众的艺术 创造力和审美情趣。苗族的吊脚楼构思巧妙,造型美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是中国建筑领域中的一颗明珠。苗族的舞蹈形态优美,变化多端,其艺术价值自 不必多言。而苗族的四大传统工艺即银饰、挑花、刺绣和蜡染,不但形式多样, 图案丰富堪称一绝,而且制作技术之高也令人望洋兴叹。这些文化都蕴涵着丰富 的美育因素,如能让苗族青少年从小就接受这些文化的熏陶,然后再经过正规的 “学校美育”训练,其审美感受、审美能力一定会得到升华,然而这一点却常常 被人们所忽视。同时,让苗族青少年参加些民间技艺性的劳动,如制作竹器、藤 器、银饰、剪纸、蜡染等,也大有益于提高审美能力及其技巧,陶冶性情。 苗族由于所居住地区偏僻、落后,其村寨田园牧歌式的自然风光随处可见, 是猎奇、摄影、休闲的好去处。挖掘这些生态文化,不但有益于陶冶儿童、青少 年的情操,还有利于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一颗善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苗族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应受到重视。 但是长期以来,在全国“大一统”课程模式的影响下,我国民族地区学校的课程 与教学一直对民族传统文化缺乏关注和反映,大量鲜活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民族 文化资源被束之高阁,弃而不用。学校对民族文化教育的漠视,不但使国家课程 对民族地区的适应性进一步减弱,而且也使大量优秀的民族文化面临着失传和消 亡的危险。前车之鉴,后世之师,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我们再也不能视而不见, 眼睁睁地看着民族文化一天天消失。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更应 积极探索课程资源开发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之路。 1 7 湘曲苗族小学比族文化课样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合之路。同年,教科院的石学东老师在卣区部分小学开展“苗族学生茼语r 语与 汉语书面语言协调发展”的试验。这两项试验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现均已进入推广阶段,目前加入这两项试验的学校已达3 0 多所。2 0 0 6 年自治州政府通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议案, 号召全州各中小学将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中小学教育结合起来,这为民族文化课 程资源开发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政府的提倡、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学校师生的 配合,再加上新课程改革这股东风,使湘西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迎来了一个前 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教育部门正在组织力量编写湘西民族文化常识,作 为地方课程进入中小学,现已经基本定型。另外,在“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中,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的立项课题共计1 7 项,其中有关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科研 课题就有9 项,占了5 5 5 :省教育学会批准立项的课题中有关民族民间文化传承 的课题又有8 项。可见,湘西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正如星星之火一样开始燎原。 ( 2 ) 对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认识与态度 对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认识与态度是开发活动的起点,认识与态度的程 度直接影响到课程资源开发的深度与广度。为此,。我从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 和学生四个层面进行调查。 就学校管理者来说,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实现问卷调查,只选取了部分学校 领导接受我的访谈。从访谈结果来看。在认识上,大多数领导都能意识到在学校 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如在我问及“您认为学校有必要进行民族文化资源 开发吗? ”时,一位校长语重心长地说:“搞一点也好,在我们学校,百分之九十 五以上的学生都是苗族,但现在他们除说苗语以外,吃饭、穿衣、生活习惯与汉 族学生已没什么两样了,再过几十年,恐怕学生连苗语都不会说了。”看得出来, 他对民族文化的流失感到很忧虑。在谈到对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态度上, 他们又态度不一。在我选取的5 所学校中,有3 所是试点学校,这些学校的管理 者态度比较明朗,他们给教师提供活动基地、设施设备和必要的活动经费,特别 是如果要参加各级政府举行的竞赛活动时,他们更是积极支持。其余学校的管理 者则表示没有具体措施,基本上是:不鼓励,不反对,不过问。不难看出,学校 管理者自觉推动本校进行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意识还没有形成。 就教师来说,绝大多数教师对民族文化进学校是比较认可的。这从表l 可以 看出,在“您对当前政府所提出的让民族文化进课堂的态度是”这一问题上, 选“完全同意”和“同意”这两项的教师就占了8 1 5 。但令我担忧的是,我在访 谈时发现很多老师对“课程丌发”、“校本课程”、“课程资源”等概念的认识比较 模糊,尤其是对课程资源开发如何实施、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学习后的检测等这些 涉及操作层面的问题更是感到茫然。同时,我还了解到,与民族文化关联不大的 1 9 西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表1教师对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态度的调查数据表 题号 题目内容次数 百分比( 次数) 3 您对当前政府所提出的“让民族文化进课堂”的看法是( 教师卷) a 、完全同意 5 32 8 0 4 b 、同意1 0 l5 3 4 4 c 、不同意 3 5 1 8 5 2 一些学科老师对民族文化进学校产生怀疑,有的甚至抵制,如在访谈过程中,一 位教数学的苗族老师如此说,“学校开展民族文化方面的教育,目前我们学校只有 美术老师在搞,其他老师只知道有这么回事,具体怎么搞就不清楚了,不管怎么 搞我数学还是雷打不动,那是语文、社会老师的事”。教育科研单位的老师和热衷 于科研的基层老师在理论上、实际操作层面上了解比较到位。在州教科院访谈时, 民族教育发展研究室的一位主任告诉我,“目前,上级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 比较重视的,还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但湘西教育基础薄弱,很多老师对新课改 知之甚少,一些老师对民族文化进学校产生误解,这使我们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 很重。”接着我在凤凰县的一所苗族小学一一腊尔山希望小学的访谈中证实了他的 说法,在与教导主任访谈时,当问及是否了解“校本课程开发”时,他回答得很 干脆,“不怎么了解”。沉默了一会儿,他又补充说,“去年新课程培训时接触过校 本课程”,接着我问他什么是“校本课程”,他说:“校本课程就是以当地的文化、 历史为背景,编成系统性知识读本,让各学校教师自主、有选择的教,学生有选 择的学习”。显然他对校本课程理解比较片面,对新课程实质没有把握。作为主管 教学的领导是这样,其它任课老师可想而知。 就家长来说,调查期间,我也有意拜访了一些家长。家长对民族文化课程资 源开发的态度不容忽视,其中9 5 的家长不了解课程资源开发,这说明我们在对 家长的新课程宣传力度相当欠缺,学校、教师、学生与家长的交流有待提高。但 有5 5 的家长愿意为学校提供民族文化相关的知识,甚至到学校任教。 在调查中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学生很想学习和了解本民族文化,年轻一代对 祖先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他们 正从学校有限的文化传播途径以及社会宽广的传播环境中探寻民族文化的根。关 于这个问题调查结果见下表,从表2 中可知,大多数被调查学生希望和较希望学习 和了解本民族文化,选这两项的比例高达7 6 。可见,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度 是较高的。而在问及“你希望学习和了解其它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风俗习惯吗”这 一问题时,有近7 0 的被调查学生明确表示希望和较希望了解其它民族文化,这可 看出学生们对其它民族文化同样有兴趣。 2 0 曲南人学硕十学何论文 源丌发会占用教师时间,增加教师负担;丌发民族文化资源会增加教学难度,降 低教学质量。在他们的眼中,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首先在思想上被置于可有可 无的地位,甚至成为排挤和压制的对象。同时参与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部分 教师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如有些教师认为:搞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就是 编写教材,开设新课程;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就是给学生讲述少数民族文化知 识。这些教育观念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实施效果。可见,教师 要实现教育观念上的完全转变,做到自觉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将教学与开发民族 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尚需一段时问。 3 2 2 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欠缺 一般来说,课程资源开发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在调 查中了解到,目前湘西地区教师的总体素质相对较低,这成了民族文化课程资源 开发难于逾越的障碍。在调查中,当我问及“您或贵校进行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 发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可多选) ”这一问题时,有6 1 的受调查者认为是教师自身 能力欠缺,影响其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在问及“您认为当地教师在民族 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能力如何”时,明确表示非常强与较强的仅占8 左右, 有高达6 5 的受调查者认为一般,具体情况见表5 。 表5 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调查数据表 题号 题目内容次数 酉分比( 次数) 9 您认为当地教师在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能力如何? a 、非常强 0 o o o b 、较强 1 57 9 4 c 、一般1 2 36 5 0 8 d 、差3 51 8 ,5 2 e 、较羞1 89 5 2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目前很多教师尚不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有待于进 一步培训,这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欠缺。民族文化课程资源 开发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知识,还要教师懂 得一定的文化学、民族学方面的知识。而目前在职的教师队伍中,具备多元化知 识的专家型教师还非常缺乏。其次,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技能缺乏。通过对已进行 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学校的调查,了解到教师在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建 设、利用和评价方面的技巧相当欠缺。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民族文化知识 湘曲苗旗小号:【t 族文化课样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的传授层而,没有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内化为课程资源。教师的整体 素质要提高,除自身的努力外,其关键还是要靠教师培训人员、教育科研人员的 引领和指导。但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自治州专门指导教师进行民族文化课程资源 开发的专家或师训人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进行民族文化资 源开发活动的实际需要。我在州教科院了解到,该单位作为指导中小学民族文化 资源开发的枢纽,其科研力量亟待加强。目前教科院专门从事民族教育理论的研 究员只有一个,而且即将退休,从事苗族和土家族文化研究的研究员各有一个, 其它的科研人员都是学科教研员,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以前很少涉及民族文化方 面的研究,缺乏整合。我在与一位主管科研的副院长作访谈时,当我问及“湘西 教育科研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他说:“湘西教育科研最大的瓶颈在于经费 和科研队伍,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湘西教育将会踏上腾飞的翅膀。”接着,我又问 他:“科研队伍最大的问题又在哪? ”他说:“目前我州科研人员最需要培训的就 是科研方法方面的知识,很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搞研究,不知道怎么去设计课题。” 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至少是经验型的或不自觉的摸索,缺乏科研引领,民族文化 资源丌发必然步履维艰。因此,提高在职教师的科研素养和理论水平已成为民族 文化课程资源开发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今后湘西教育科研脱贫的突破口,这应 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 2 3 教师工作强度大,课程开发精力有限 我在调查中我了解到,湘西苗族聚居区的学校特别是村一级学校的教师工作 任务相当繁重,无暇顾及新课程,更谈不上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一些村级学校教 师、学生人数都非常少。从州教育局基教科统计的数据来看,截至2 0 0 6 年底,整 个自治州一师一校的村小和教学点仍有5 1 6 所( 个) ,其中2 3 人以下的村小和教 学点就有3 0 0 多所( 个) ,小学校均学生1 3 6 6 人( 含教学点) ,比全国校均少1 0 8 人,比全省校均少6 1 人。这些学校,一位教师一般要承担一个年级的语文、数 学或英语一门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还兼任体育、音乐、美术思想品德、信 息技术、国防教育等辅助性课程的教学任务。由于要教几个年级的课程,每天上 课时间很长,大多数教师每天上课超过1 5 节课以上,有的教师甚至一天到晚都在 上,课时实际上无法计算,还要担任几个年级的班主任。如果一位教师外出进修 学习,有的学校就无人上课,只好停课。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们对课程资 源开发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湘两自治州教育局:2 0 0 6 年教育统计汇编( 内部资料) 州南大学硕1 :学位论文 3 _ 2 4 保障制度不完善 一是组织落实不到位。在调查中发现,自治州除民族民间美术在小学阶段开 展稍微成熟外,其它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处于酝酿阶段。政府和教育行政部 门虽然很提倡,并纷纷要求各级学校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丌发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组织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学校层面对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 发管理上的缺失。很多学校对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时自j 安排、人员分配、教 学方式等关键环节都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使得一些教师在丌发民族文化课程资 源时随意性较大。这也许是为什么至今部分数学、自然等与民族文化相关不大的 科任老师参与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对湘西民族 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位主任作访谈时,我曾问及即将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湘西民 族文化常识一书的相关情况,作为该书的主编之一,他坦言: “该教材对民族文化传承意义重大,但教师怎么上,学生怎么学,考试怎么 考,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 可以说,目前自治州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仍处于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边开发,边总结,边完善。 二是没有专项资金做保障。开发民族文化资源,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保障。但 目前湘西教育经费的投入非常有限,严重影响着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施。 湘西2 0 0 3 年开始的民族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在小学阶段开展之所以比较顺利, 主要得益于美国福特基金2 0 万元的援助。而其它民族文化领域的开发则由于缺乏 专项资金,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对广大教师和校长的访谈中也得到了普遍的 反映,如在谈到“当前搞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时, 一位美术教师谈到: “在开展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很多内容由于受到学校条件的限 制,不能顺利开展拿美术来说,美术欣赏课有些内容要求用多媒体演示,但学校 没有条件,也就不上了。在上手工制作课时,需要购买很多原料,学生没有钱, 上面拨下来用于开发校本课程的经费又非常有限,有些时候甚至还要教师自筹经 费。” 另一位教师则谈到: “我对苗歌、苗鼓非常感兴趣,也曾尝试将这些民族文化运用到音乐教学中, 学生们都很感兴趣,我曾经申报过课题,想开发苗族的民间艺术,但由于没有经 费就没有开展下去。” 为进一步探究经费紧张的根源,我到自治州教育局做调查,一位主管领导道 出了他的苦衷: 湘曲苗族小学比族文化课程资源升发的现状分析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自治州还没有专门的配套资金用于民族文化 课程资源的开发,现在所用的经费主要来自于慈善机构( 如美国福特基金会曾资 助2 0 万元用于湘西民族民问文化传承研究) 、州民委衣省里有限的教育基金。” 州教科院的一位专门从事苗文教学研究的老师则告诉我: “现在苗汉双语教学最大的障碍就是缺少经费,以前省里还有将近4 万元的 拨款,现在没了,每年只能靠民委有限的资金中拨出1 万元来用于双语教学,印 教材、发工资、搞科研、做调查都需要钱,这1 万元根本不够用,很多项目都无 法开展。” 三是检查、考核、评价不到位。由于目前湘西在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方面 的工作没有作具体要求,课程开发也没有正式列入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计划,评 价时也没有将其作为项指标,只是作为一项课题或实验来丌展。这样,一所学 校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施情况对这所学校并无影响,课程资源开发效果的 优劣与教师亦关联不大。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 发就缺乏了保障。 3 2 5 校内缺乏课程开发的文化支持 少数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不仅需要国家课程政策的支持,更需要一种具有 支持性特征的学校文化来迎合国家政策。这种文化是一种进取创新的文化,更是 一种尊重实践、尊重差异、多元民主、合作参与的文化。但目前湘西地区的很多 学校对自身文化建设重视不够,突出的表现在: 一是学校创新文化的缺失。教师不单单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的“殉 道者”,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凭自己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性教学去撞击学生的创新 意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我们不仅仅是为了传承民族文化,让后代知道我们的 祖先留下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在传承中求创新,创新中求发展,使民族文化青春 永驻。但目前很多教师依赖教材而教的观念依然很严重,惟上、惟书、惟命是从 等不良的文化氛围仍然存在,它像一张张无形的网扼杀着教师的创新意识,束缚 着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施。 二是教师合作、竞争意识淡薄。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是哪一个、 哪一科老师的事,而是全社会、全体教师所应共同承担的责任。因此,它需要教 师们的通力合作,相互竞争才能获取最大的开发效益。但在调查中我发现,湘西 地区教师与教师之间交流、合作机会很少。“各备各的课,各上各的课”的现象在 部分学校比较普遍。 三是民主管理机制的缺乏。一所学校办得成功与否,与学校的管理机制有很 大的关系。学校应为教师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制定出一套科学、合 两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理的管理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