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曹端理学思想述解.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曹端理学思想述解.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曹端理学思想述解.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曹端理学思想述解.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曹端理学思想述解.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端理学思想述解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宋明代理学发展历程,以明代中期为分界线,从宋代到明代初期,是程朱理 学居主流地位,明代中期开始,阳明心学逐渐取代之,占据主流地位。这一转变 之得以实现应基于一个过渡阶段方有可能。因而研究明初理学十分重要,它将有 助于深入认识程朱理学是如何过渡到阳明心学以及阳明心学是否在明代之初就已 经有了发展的苗头这一重大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以“明初理学之冠”的曹端 理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希望在客观述解曹端理学思想的同时,进而以之为例来揭 示整个明初理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本文认为,曹端的理学思想主要由对程朱理学的承继与发挥两个部分构成。 前者主要表现在“太极动静 、“理气无间断 、“理一分殊 、“天理与人欲截然限 断 、“立基于敬 、“孔颜乐处乃仁中自有其乐耳一这六个方面。曹端继承了程 朱理学关于“太极即理 的理本体思想,一方面将“太极动静 看作形而上的动 静的本体;另一方面又将“太极动静”作为宇宙生成论的内在机制。其“理气无 间断”的思想,也是对程朱“理气说的发挥:“理与“气 是形上和形下的关 系;“理”在“气先;并且“理 与“气 是不相杂的。但他还认为“理 “气 是不相间的,是一体相合而非相分的二物,这是他与程朱不同之处。其“理一分 殊”思想,基本上就是对程朱“理一分殊 思想的再现,一方面以为万物分有的 “一理”不是指万物各分有“理”的一个部分,而是指“一理完整地体现在万 物之中;另一方面以为“一理散而为力物之理,万物之理合而为“一理”。其“天 理人欲思想,大旨还是对程朱“天理人欲思想的承继,即将“天理”与“人 欲 截然对立,主张以时时警惕之“心 于“天理人欲 处截然限断。在道德修 养方面,曹端也是顺着程朱的理路强调“涵养 与“居敬 ;所不同的是他更看重 “立基于敬”,且将“主敬”、“主静”、“存诚并提。二程提倡“孔颜之乐 ,但 不曾说破“乐 在何处,曹端说“仁中自有其乐耳”,一语点破“乐”在“仁 。 本文认为,曹端对程朱理学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对“理驭气 、“事心之学” 这两个方面的论述上。他驳斥朱熹所谓“太极不自会动静”,强调“太极自会动静 。 在他看来,这不是说“理 ( 太极) 挂搭在“气之上,乘“气而动,而是说“理 主动的动静。曹端的“事心之学 ,注重“心 的作用,重视“先立其大 ,重视 中文摘要 曹端理学思想述解 对“心 的修养与操存,强调在“心 上做功夫。这更是曹端理学思想有别于程 朱理学的特色之处。 本文认为,从曹端理学对程朱理学的承继与发挥,可以看出明初理学较之宋 代理学,已经出现了“新异 之处,如重视在“心 上做功夫;“立基于敬”之涵 养心性;限断人欲等等。这些“新异 之处,对“心学 的正式出场,有一定的 促进作用。从这一促进可以看出明初理学对“心学”主流地位的形成当产生了积 极的影响。 关键词:曹端理学心学太极理心事心之学。 l i 作者:钱芳芳 指导老师:蒋国保 1 e i l i n ga n de x p l a i n i n gt h et h o u g h to fc a o d u a n s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a b s t r a c t t e l l i n ga n de x p l a i n i n gt h et h o u g h to fc a o d u a n s 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n e o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o ft h es o n ga n dm i n gd y n a s t i e s ,t h e d i v i d i n gl i n ei st h em i d d l eo fm i n gd y n a s t y , f r o m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t ot h ee a r l ym i n g d y n a s t y , c h e n g - z h u sn e o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i s i nt h em a i n s t r e a m p o s i t i o n ,w h i l e b e g i n n i n g f r o mt h em i d d l eo fm i n gd y n a s t y , t h em i n dt h e o r yo fy a n gm i n g r e p l a c e dc h e n g - z h u sn e o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g r a d u a l l ya n do c c u p i e dt h e m m n s 仃e a m p o s i t i o n t oi m p l e m e n tt h i s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n e e d e dt ob a s eo nat r a n s i t i o np h a s e ,w h i c h w o u l db ep o s s i b l e t h e r e f o r e ,i tw a s v e r yi m p o r t a n tt os t u d y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o ft h e e a r l ym i n g ,w h i c hw i l lh e l p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q u e s t i o nt h a th o wt ot r a n s i tc h e n g - z h u s 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t ot h em i n dt h e o r yo fy a n gm i n ga n dw h e t h e ro rn o tt h e r ew a sa d e v e l o p m e n tt r e n do ft h em i n dt h e o r yo fy a n gm i n g i nv i e wo ft h i s ,t h i sa r t i c l ew i l l u s et h et h o u g h to f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o fc a o d u a nw h ow a sr e g a r d e da s ”t h eh e a do f t h ee a r l ym i n gd y n a s t y ”f o r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i nt h em e a n t i m et ot e l la n de x p l a i nt h e t h o u g h to fn e o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o fc a o d u a no b j e c t i v e l y , t h e n ,b yu s i n gi ta sa ne x a m p l e t od i s c l o s et h em a i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w h o l eo fn e o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o ft h ee a r l ym i n g d y n a s t y t h i sa r t i c l ec o n s i d e rt h a tt h et h o u g h to fn e o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o fc a od u a nm a i n l y c o n s i s t e do ft w op a r t sw h i c hw e r et h ei n h e r i t i n g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e n g z h u s 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t h ef o r m e rm a i n l yi n c l u d e ss i xp a r t sw h i c hw e r e t a i jim o t i o na n d q u i e t n e s s ”,”l ia n dq iu n i n t e r r u p t e d ”,u n i v e r s a l i t ya n dp a r t i c u l a r i t y ”。 l ia n d p e o p l e s d e s i r ee n t i r e l yb r o k e n ”,”t ob eb a s e do nr e s p e c t ”,”t h e h a p p i n e s so f c o n f u c i u sa n dy a hh u ii s h u m a n i t yh a si t so w nh a p p i n e s s 川c a od u a ni n h e r i t e dt h e t h o u g h to fl in o u m e n o no f ”t a i j ii sl i ”o fc h e n g - z h u s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o n eh a n d , r e g a r d i n g ”t a i j im o t i o na n dq u i e t n e s s ”a sm e t a p h y s i c a ln o u m c n o no fm o t i o na n d q u i e t n e s s ;t h eo t h e rh a n d ,r e g a r d i n g ”t a i j im o t i o na n dq u i e t n e s s ”a st h ei n t e r n a l 1 1 1 m e c h a n i s mo fu n i v e r s ef o r m a t i o nt h e o r y h i st h o u g h ta b o u t ”l ia n dq iu n i n t e r r u p t e d ” a l s od e v e l o p e dc h e n g z h u s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l i ”a n d ”q i a r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 m e t a p h y 7 s i c a la n dp h y s i c a l ;”l i ”i sb e f o r e q i ”;i na d d i t i o n ,”l i ”a n d q i a r e n o n -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w h i l eh ea l s ot h o u g h ta b o u tt h a t ”l i ”a n d ”q i ”a r en o n - i n t e r v a l ,o n e t h i n gs y n o d i cr a t h e rt h a nt w ot h i n g sp a t t e d ,w h i c hi st h e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h i s 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a n d c h e n g - z h u s n e o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h i s t h o u g h ta b o u t ” u n i v e r s a l i t ya n dp a r t i c u l a r i t y ”b a s i c a l l yr e a p p e a r e dt h e ”u n i v e r s a l i t ya n dp a r t i c u l a r i t y ” o fc h e n g - z h ub a s i c a l l y ,o n eh a n d ,h et h o u g h t ”t h ew h o l el i ”w h i c hw e r es h a r e db ya l l t h i n g sm e a n t ”t h ew h o l el i ”r e f l e c t e di na l lt h i n g si n s t e a do fe a c ho fa l lt h i n g ss h a r e da p a r to f ”t h ew h o l el i ”;t h eo t h e rh a n d ,h et h o u g h t ”t h ew h o l el i ”w e r ep a r t e dt ot h el i o fa l lt h i n g s ,t h el io fa l lt h i n g sc o m p o u n d e dt o ”t h ew h o l el i ”h i st h o u g h ta b o u t ”l i a n dp e o p l e sd e s i r e m a i n l yi n h e r i t e dt h et h o u g h to f ”l ia n dp e o p l e sd e s i r e ”o f c h e n g z h u ,h em a d e ”l i ”a n d ”p e o p l e sd e s i r e ”b r o k e ne n t i r e l y , a n dh i so p i m o nw a s t o b r e a ke n t i r e l yo n l ia n dp e o p l e sd e s i r e ”、) l ,i mt h eh e a r to fb e i n gv i g i l a n tt i m eb yt i m e i nt h em o r a lc u l t i v a t i o n , c a od u a nw a sa l s oa l o n g 、杭t l lc h e n g - z h u s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t oe m p h a s i z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a n d ”b er e s p e c t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谢mc h e n g - z h uw a st h a th e p a y e d m o r ea t t e n t i o no n”t o b e b a s e d o nr e s b a c t , a n dp u tf o r w a r d ”r e s p e c t , q u i e t n e s s a n d ”s i n c e r i t y ”t o g e t h e r c h e n gy ia n dc h e n gh a oa d v o c a t e d ”t h e h a p p i n e s so fc o n f u c i u sa n dy a nh u i ,b u tt h e yd i d n 。tt e l lw h e r ew a st h eh a p p i n e s s , c a od u a ns a i d ”h u m a n i t yh a si t so w nh a p p i n e s s ”,w h i c hp o i i l t e do u t ”t h eh a p p i n e s s w a si nt h e ”h u m a n i t y ” t h i sa r t i c l ec o n s i d e rt h a tt h em a i n l y e x p r e s s i o n o n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h e n g z h u sn e o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w a s ”l id r i v i n gq i ”a n d ”t h es t u d yo fc u l t i v a t i n gt h e h e a r t ”h er e f u t e d ”t a i j ic o u l d n tm o t i o na n ds t i l lb yi t s e l f o fz h ux i ,a n de m p h a s i z e d ”t a i j ic o u l dm o t i o na n ds t i l lb yi t s e l f i nh i sv i e w , t h i sd i d n tm e a n ”l i ”( t a i j i ) p u tu po n ”q i ”,m o t i o na l o n g 埘t l l ”q i ”,i tm e a n tm o t i o na n dq u i e m e s so f ”l i ”d e p e n d e do ni t s o w n ”t h es t u d yo fc u l t i v a t i n gt h eh a r t ”o fc a od u a np a y e da t t e n t i o no nt h ef u n c t i o n o f h e a r t ”,v a l u e d ”b u i l d i n gi t sl a r g e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 ”a n dt h ec u l t i v a t i o no f 。h e a r t ”, e m p h a s i z e dd o i n gt h i n g so n ”h e a r t ”t h i sw a sm o r ed i f f e r e n tb e t w e e nc a od u a n sa n d c h e n g - z h u s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里坐竺墨竺竺! ! 兰壁! 苎! ! ! ! 曼塑竺垡! 竺曼墅! 竺! 苎竺旦竺竺竺:! 塑竺! :兰! 竺丝! ! 竺! 堕竺垒垒! ! ! 苎! ! t h i sa r t i c l ec o n s i d e rt h a t ,f r o mt h et h o u g h t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o fc a od u a nw h i c h i n h e r i t e da n dd e v e l o p e dc h e n g - z h u s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n e o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o ft h e e a r l ym i n gd y n a s t yc o m p a r e dw i t h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o f 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h a da l r e a d y a p p e a r e d n e wd i f f e r e n c e s ”,s u c h 懿v a l u i n gd o i n gt h i n g so n ”h e a r t ;c u l t i v a t i n gt h e h e a r ta n dh u m a n i t yo f ”t ob eb a s e do nr e s p e c t ;b r e a k i n gp e o p l e sd e s i r ea n ds oo n t h e s e n e wd i f f e r e n c e s ”w e r eg o o df o rt h ea p p e a r e n c eo f t h em i n dt h e o r y f r o mt h e f u n c t i o ni tc o u l db ef o u n dt h a tt h ee a r l ym i n gd y n a s t y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h a dp o s i t i v e e f f e c to n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m a i n s t r e a mp o s i t i o no f t h em i n dt h e o r y k e yw o r d s :c a od u a n ;n e o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t h em i n dt h e o r y ;t a i j i ;l i ;h e a r t ;t h e s t u d yo fc u l t i v a t i n gt h eh e a r t v w r i t t e n b y :f a n g f a n gq i a n s u p e r v i s e db y :p r o f e s s o rg u o b a oj i a n g 曹端理学思想述解引言 (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引言 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哲学发展的高峰期,而在这一时期理学主要 分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两个流派。宋代至明代中期是程朱理学居主流地位,而 明代中后期则渐渐以阳明心学为主导,程朱理学退居为次,也就是说两大流派是 以明代中期为分界线。“程朱理学直到朱熹去世后之后才宣布开禁,到元代才将程 朱的经传、集注列为试子程式,成为官学。至于程朱理学处于独尊的地位,成为 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则是在明朝建立以后的事。”在元代,程朱的经传、集注 已经被作为科举取士的经典,开始影响着学者。在明初“朱棣的御临下,以程朱 为标准,汇辑经传、集注,编为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诏颁天 下,统一思想,至此,程朱理学才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而到了明代中后期, 阳明心学的兴起,取得了理学的主导地位。那么在明代中后期之前,明初程朱理 学取得独尊地位之后的这段时间,程朱理学是如何过渡到阳明心学的呢? 阳明心 学是否在明代之初就已经有了发展的苗头,这是值得深究的问题。而在明史 中记载曹端为论者誉为“明初理学之冠,四库馆臣则既说曹端为明初理学之冠, 又说明初理学以曹端与薛碹为醇。这说明在四库馆臣看来,曹端的思想最能反映 明初理学之特征。那么通过对曹端思想的研究与把握,来看明初理学表现为何特 征,是个很好的研究方向。通过对曹端思想的研读,还可以看看明代之初理学家 的思想中是否含有心学的影子。因而选取曹端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思想进行深度 的研究,以求为理学之过度阶段( 即宋之程朱理学到明之阳明心学) 的思想发展 脉络作一尝试性的探索。 ( 二) 研究现状 从明代后期至清代,就出现了一批研究曹端思想的人,但大都是对曹端的为 。侯外庐、邱汉生等主编:宋i , j j 理学史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版,页3 o 侯外庐、邱汉生等主编:永i j 理学史下卷,页3 o 明清以来评介曾端j e 人及】著作的历史资料作为附录,包括:一篇年 捋三篇颂赞,两篇从祀录一篇例 言,i ,七篇序跋,p u 库伞书总日及了部掣关卡曾端著作的提要六篇。以及i 仆j 史曾端传、黄宗虢的明 儒学r 案卷p uf 叫之诸儒学案1 :这两篇传记都被收录在1 :秉伦点校的瞥端集中。这屿足曾端之后的学 者对曾端思想的研究。 l 引言 曹端理学思想述解 人为学及某一思想作简单的述说。如( 清) 张伯行撰曹月川先生集序、( 清) 张璨撰重编靖修曹月川先生文集序、( 清) 孙奇逢撰月川先生太极图西铭述 解序以及明史曹端传、明儒学案卷四十四之诸儒学案上等等。四 库全书总目“子部 也收录了有关曹端评介的资料。而此后对宋明理学的研究 却大都忽略了曹端,直至2 0 世纪末对曹端的研究才日渐被研究宋明理学的学者重 视起来,相关书籍单独立篇章以论说曹端的思想,也相继出现了关于曹端理学思 想的研究性论文。在著书方面,如陈来所著之宋明理学,侯外庐、邱汉生主编 的宋明理学史以及张学智编著的明代哲学史等;在论文方面,如南昌大 学邹建安的硕士学位论文曹端理学思想,山东大学王蕾的博士学位论文曹端 理学思想及苏州大学张峻歌的明初理学思想特征研究,以及唐宇元的论明 初曹端的理学及其历史意义、李云的曹端理学思想,还有王蕾的三篇关于曹 端思想的小论文( 主要还是其博士论文的内容) 。 前人对曹端理学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太极即理 、“太极动静 、“事心之 学 、“立基于敬 、“孔颜之乐 以及曹端思想的地位和影响等方面。其中关于“太 极即理 、“立基于敬 、“事心之学 这几个方面基本上是不存在异议的,学者所 讨论的重点也大致相同,即认为曹端已经发明了己意,其思想有不同于程朱地方。 而在“太极动静 的问题上,各家的论述稍有不同。虽然都认为曹端是认为“太 极自会动静 的,但是在阐述曹端关于“太极自会动静”的理解上有所不同。对 曹端提出的“太极自会动静”,有的人持肯定态度;有些人持否定态度,不认可曹 端的发明。对曹端思想地位的认定也存在异议,一些人认为曹端思想已经发端了 心学;另一些人则认为曹端思想囿于程朱,没有多大意义的发明,只是对程朱的 述解。在著作上提到曹端思想的,大都没有将曹端理学思想按照本体论、心性论 和工夫论的框架梳理,而只是就曹端理学思想中主要的命题进行述说,当然也有 将曹端理学思想按照体系述说的。但通读曹端个人著作,不难发现曹端的理学思 想是通过述解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通书和张载的西铭来表述的,在曹 端集之外就只有不成体系的散乱的曹月j i i 语录和曹月川录粹,上面只是 记载着曹端关于理学范畴及命题的言论。鉴于此,本文将重点对曹端理学思想中 出现的主要范畴和命题进行述解,以求尽可能还原曹端思想,并中把握曹端理学 思想的学旨所归和明初理学思想发展的主要特征。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以文献 述解为主,辅之以与朱熹思想作比较,且将这一比较贯彻始终。 2 t 端理学思想述解一、思想背景 一、思想背景、,d ,曲同尿 本文是从曹端的理学思想入手,探寻明初理学思想的主要特征。文章研究的 重点是把握曹端的理学思想,而要把握曹端的思想,就必须将曹端个人放到他所 在的历史时期( 明代初期) 去看待。所以下面将先从明初理学思想背景和曹端的 生平与著述两个方面去了解曹端思想产生的理论背景、根源以及其思想的大概内 容。 ( 一) 明初理学思想背景 明初理学虽看似在理学史上无足轻重,实则不然。历来对宋明理学的研究侧 重于:理学的创始与发展时期的代表人物北宋五子、将理学的发展推上了顶峰之 集大成者南宋朱熹、与朱熹分庭抗礼的心学大家陆九渊、以及将心学推上主流地 位的明代中后期的王守仁,而对明代初期的理学代表人物研究的较少。但以明代 中期为分水岭,阳明心学在明代中后期取代了程朱理学居于主流地位,主流地位 的易动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是需要一个过渡阶段方能实现,那么对明初理学思想 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明初理学思想的研究需放到当时理学发展的大背景下, 因而下面就将先梳理明初理学思想的背景。程朱理学在元代延佑年间被列为科场 程式,并在明初永乐年间以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三部大全被 钦定下来,但到了明代中后期其主流地位却被阳明心学取代了。说明在明初至明 代中后期这段时间内程朱理学的发展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况。那么为何作为显学 的程朱理学会停滞不前昵? 这就要追溯到元代去看了。在南宋末至元初,朱学后 学虽然努力发展着朱学,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将朱学格物中的读书一项,变得更 加支离繁琐,落入所谓博而不能返约的弊病”,“朱学的思想是蔬薪不 继,所就日下,已经提不出新的东西了。”而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陆学,在 陆象山之后,其“本心的思想也进一步被其门徒禅化。朱学后学与陆学后学已 偏离了当年朱、陆的学旨。有鉴于此,朱、陆后学中的有识之士“要求打破门户, 在朱、陆之间取长补短 , 开启了朱陆“和会 的理论先河,如元代的郑玉、吴 侯外庐、邱汉生等编:永n j 理学史上卷,北京:人民 版社,1 9 8 7 年版,第7 5 0 页。 o 侯外庐、邱汉生等编:宋f 9 j 理学史i :卷第7 5 0 页一第7 5 l 页。 伽俟外庐、邱汉生等编:朱l j 理学史上卷,第7 5 2 页。 3 一、思想背景 曹端理学思想述解 澄、虞集等人。他们主张“调和朱陆,不以门户之见”,并且这种调和是“取陆 学的本心论为主,辅以朱学为学致知的次序和笃实的下学工夫 。元代朱陆间“和 会”的影响一直延续至明代。明初的思想家在承继程朱理学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 受陆九渊心学的影响,在宗奉程朱理学的同时“往往以一种体认的方式,发 其新义 ,曹端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曹端的理学思想是在感受到了朱( 熹) 陆 ( 九渊) 之争的情况下来思考宋儒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重复程朱理学的思想。 ( 二) 生平与著述 曹端,字正夫,号月川,学者称为月川先生,明代河南渑池人。生于洪武九 年,卒于宣德九年。“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 理、其学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日: 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 曹端的著作颇 多,根据明代学者张信明所篡的曹月川先生年谱,可知从曹端二十岁之性理 文集始至五十七岁所作的孝经述解止,写出了太极图说述解、通书述 解、西铭述解、夜行烛、家规辑略、孝经述解、四书详说、存疑录、 儒家宗统谱等十几本著作。可惜的是,现在能见到的比较完整的著作只有太 极图说述解、通书述解、西铭述解、夜行烛、家规辑略,而孝经述解、 四书详说、存疑录、儒家宗统谱正文都已亡佚,仅留有序,性理录则 既无正文又无序。不过虽然留存的文献不多,但也可以从中了解到曹端的理学思想。 曹端的著作,明代没有刊本流传下来,现如今能见到的曹端著作大部分是清 代刊刻的本子,个别的是民国刊刻的本子。本文将以中华书局2 0 0 3 年版的王秉伦 点校的曹端集作为研究资料。曹端集不仅仅是收录了曹端个人的著作,还 将明史曹端传、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卷四十四之诸儒学案上这两篇传 记也收录了进去,并将明清以来评介曹端其人及其著作的历史资料作为附录,包 括:一篇年谱,三篇颂赞,两篇从祀录,一篇例言,十七篇序跋,六篇提要( 其 中四库全书总目中有四篇,而四库全书子部中有两篇) 。下面将从文本出发来具体 地剖析曹端的理学思想。 。侯外庐、邱汉生等编:朱明理学史i :卷,第7 5 5 页。 国侯外庐、邱汉生等编:宋明理学史上卷,第7 5 5 页。 候外庐、邱汉生等编:东明理学史下卷。第4 贞。 国( 明) 首端著、王秉伦点校:曹端集,北京:中华书局,2 0 0 3 年版,所载明史曾端传 ,第2 5 2 页 4 曹端理学思想述解二、曹端理学的主要范畴 曹端理学的主要范畴 曹端的著作颇丰,虽留存至今的仅有部分著作,但已经可以从中探出其主要 的理学思想。而通过对曹端所著的文章的研读,不难发现曹端在运用理学主要范 畴时比较杂乱,一个范畴有多个意义,混用现象比较普遍。我们知道思想是由范 畴、概念组成的,如果不能将组成思想的范畴、概念把握清楚、透彻就无法清晰 地掌握思想。所以在述解曹端理学思想之前,须将曹端理学的主要范畴做个梳理。 下面主要是对“太极”、“理 与“气 、“心 与“性 、“诚 与“敬”和“静 等主要范畴做个分析。 ( 一) 太极 在中国哲学中,“太极 是一个频繁出现的范畴,早在庄子大宗师篇就 已经出现了“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 这样的说法。当然在 这里“太极 并没有上升到形上学的高度,而仅仅意味着空间的最高极限。“周 易系辞上云: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 吉凶,吉凶生大业。讲的主要是宇宙生成论。 魏晋玄学家则多是将“太极”说 成是“无”、“一 等,至北宋,周敦颐所作之太极图说及通书始将“太 极 理解为宇宙生成的本源,此思想对其后的理学家都有一定的影响。“周敦颐之 后,二程不言太极,张载以气言太极,邵雍以数言太极,同时亦以道言太极,朱 熹则用理字来解说太极” 。曹端的对于“太极 这个范畴的理解基本上与朱 熹相同,也是以“理来解说的。 曹端在太极图说述解序中首句就说: “太极,理之别名耳。天道之立,实理所为理学之源,实天所出。” 将“太极”与“理 等同,认为“太极 只是“理 的另一个名称而已,这只是 一个概括性的说法。在表述“太极”的具体涵义时,曹端常常借用“太极 与“阴 阳 的关系来确定其涵义。如他说: 陈鼓应著:庄子今滓今译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6 年蕈印第1 8 2 页。 潘富恩、徐洪必土编:中困理学第p q 卷,1 :海:东方f l j 版中心。2 0 0 2 年版,第2 8 页一第2 9 页。 西潘富恩、徐刃必土编:中闺理学第p q 卷第2 9 页 面太极图说述解瞥端集卷一,第1 页。 5 二、曹端理学的主要范畴曹端理学思想述解 “阴阳之中,指出本体,而日太极焉耳。”。 “盖太极形而上之道也,阴阳形而下之器也。”o 这里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曹端所说的“太极”其实是一个内在于阴阳的阴阳之本 体,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范畴。“太极”是形而上的,是先于象数而存在 却又具于现象世界( 形器已具) 之中的“理”“太极者,象数未形而其理己 具之称,形器已具而其理无朕之目。”。在周敦颐那里,“太极 是作为宇宙生成论 的本源;而在曹端这里,“太极”依然存在着这种涵义的,即他也认为“太极”乃 万物生生的本原。所以他说: “是生两仪,则太极固太极。两仪生四象,则两仪为太极。四象生八卦,则四 象为太极。推而至于六十四卦,生之者皆太极焉。”。 又说: “所谓太极者,只二气五行之理,非别有物为太极也。”。 “生之者皆太极焉即是强调万物生生根源于“太极,“二气五行之理 仍然是 说万物生生之理就是“太极 ,都属于对“太极 作为万物本源的强调。 在论述“太极即“理 思想的同时,曹端对“太极 即“气 的观点予以 了拒斥。他认为在“太极 之上别无他物,“太极 已经是最高的本体范畴了。他 说: “盖孔子而后论太极者,皆以气言。老子道生一而后乃生二,庄子师 之日:道在太极之先。日一,日太极,皆指作天、地、人三者气形已具而混沌 未判之名。道为一之母,在太极之先,而不知道即太极,太极即道。以通行而言 则日道,以极致而言则日极,以不杂而言则日一,夫岂有- - - j l l ? ”。 “则孰知太极之为理而非气也哉? ”。 在曹端看来,“太极”同道家所说的“道的概念是相同的,并且认为“一 也是 同“道相同的,“一”与“太极 并非天、地、人三者气形已具而混沌未判之名 ( 气) ,“道、“一 、“太极 只是表述不同的三个名称而已,“太极 并不是“气 面是“理”。 西太极图说述解,菖端集卷一,第l l 页 。太极圈说述解,曹端集 卷一,第1 3 页。 国太极图说述解,菖端集卷一,第l 页。 太极图说述解,曾端集卷一。第l 页。 零太擞图说述解。曾端集卷一,第l l 页。 太极图说述解。曾端集卷一,第1 i 页。 o 太极图说述解 ,曾端集) 卷一,第l lr 贞。 6 曹端理学思想述解 二、曹端理学的主要范畴 朱熹曾和陆九韶辩论过“无极”这个范畴,主要是陆九韶针对朱熹所说之“无 极而太极 这个命题,认为“太极 之上再加“无极 二字,是有悖周敦颐太 极图说关于太极是宇宙生成论之本源的说法。朱熹解释说: “上天之载,无声无嗅,而为造化之枢纽、品橐之根柢也。故日无极而太 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 曹端在看待“无极 这个范畴时,与朱熹持相同的观点,他说: “曰自无极而为太极,则亦老、庄之流有谓太极之上不当加无极二字 者,则叉不知周子理不离乎阴阳、不杂乎阴阳之旨矣。 。 “无极而太极,只是说无形而有理。” “无谓无形象、无声气、无方所,极谓至极,理之别名也。太者,大无以加之 称。天地间凡有形象、声气、方所者,皆不甚大,如此极者,虽无声气,而有形 象、方所焉。惟理,则无形象之可见,无声气之可闻,无方所之可指,而实充塞 天地,贯彻古今,大孰加焉? 钟 在曹端看来,“无极 同“太极是相同的,并不是在“太极 之上又加了“无极”, “无极只是对“太极”的性质所作的说明。即“太极 作为“理”是无形象、 无声气、无方所的,但是却充塞于天地之间。 总的说来,在曹端这里,“太极”即是等同于“理 的本体范畴,亦是万物生 生的本原,它无形象、声气、方所,实确充塞天地,贯彻古今。 ( 二) 天理 “理”这个范畴对于宋明理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范畴之一。在中国哲学上, 提到( 天) “理 就自然地想到其作为宇宙万物本体的意义。“理的这个意思的 使用源于二程,“在二程看来,万事万物皆有理,然而万理都来源于天理。它 是二程理学的最高范畴。 也就是说在二程看来,在万事万物的“理之上还存 在着一个更普遍的“天理 ,它是一切“理 的根本。而万事万物之“理 也就是 万事万物的规律、法则。到了朱熹,关于“理或是“天理”的思想变得更加的 深刻、精密,其主要是对程颐“天理 思想的承继。“朱熹认为,理或天理是宇宙 o 太极图说述解,曾端集卷一,第1 1 页。 o 太极| 笙| 说述解,曾端集卷一,第2 页一第3 页。 。太丰及陶说述解,曾端集卷一,第2 页一第3 页。 。太极l ! 臼说述解,曾端集卷一,第1 l 页。 曲侯外庐、邱汉生主编;永l 粥理学史1 :卷。第1 4 9 页 7 二、曹端理学的主要范畴曹端理学思想述解 的根源、根本。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 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在万物之 先,“天理”就已经存在那里,作为宇宙万物的根本。曹端对“天理 的涵义没有 明确地作出界定,如他说: “且理语不能显,默不能隐,故非图之可形,说之可状,只心会之何如耳。升。 “惟理,则无形象之可见,无声气之可闻,无方所之可指,而实充塞天地, 贯彻古今,大孰加焉? ”。 从这里可以得出“理 是一种看不见、闻不到、指不出具体在哪而又充塞于整个 天地之间,古今皆有的存在。它不可名状,只可心会而知。这里只是对“天理 做了一个性质的说明,并未给它一个确切的涵义。 关于“天理,曹端多是寓于其关于“理气关系 、“理一分殊”及“天理人欲 之说中,如他说: “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则其心之所发,必有不尽纯于义理,而无杂乎 物欲之私。”回 “与天理人欲之界上截然限断,使不正之言、非礼之色不得接吾耳目,则无 以侵挠于内而天理宁矣。”。 “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不能不坏于人欲。天理人欲,犹水火相胜,然此 全则彼息,彼盛则此灭,必胜私欲,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全矣。”。 “盖心为一身之主,身耳目口礼,惟心所令,私胜则动容固旋中体, 而日用之间莫非天理流行,所以用力特在勿与不勿之间。自是而反为天理,自是 而流为人欲。”西 “天理本无隐显内外,要当时时省察,常嘹然于心目之间,不可使有须臾之 离,以流于人欲而陷于禽兽之域。”。 以上所引主要是关于“天理人欲 的思想。从中不难看出,曹端在“天理 与“人欲 之间常限定一个“心 字。问题是,对此限定当如何理解? 它可以做 如下理解:首先,如果“天理”不得穷尽,那么就会导致“心 之所发不能完全 。侯外庐、邱汉生主编:宋明理学史 上卷。第3 8 1 页。 o 太极图说述解,酋端集卷一,第2 页。 国太极图说述解,曹端集卷一,第l l 页。 回曾月川先生语录,曹端集卷六。第2 0 9 页。 曹月川先生语录) ,曹端集卷六,第2 0 9 贞。 国曹月川先生语录 曾端集 卷六,第2 :2 3 页。 o 酋月川先生语录,曹端集卷六,第2 2 3 页。 母蕾月川先生录梓 ,首端集) 卷七,第2 4 1 页 8 曹端理学思想述解二、曹端理学的主要范畴 地纯于义理,而会夹杂物欲之私。反之,即“心 之所发无杂于物欲之私并能纯 于义理,则知得以尽,“理 得以穷尽。也就是说穷“理”的关键是“心”之所发 纯不纯。其次,“天理得以宁则需要使吾之耳目不接不正之言、非礼之色。曹端 提出了具体的限断人欲之法,并认为只要于“心”内不被私欲侵挠,“天理 即可 宁。再次,“心之全德,就是“天理 。“心 之全德可以理解为“心未被私欲 侵扰,全然纯于礼,乃为一种自然的状态。而这就是“天理。最后,“天理 在 日用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