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解读杜威教育思想——兼谈对大学教学的启示.pdf_第1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解读杜威教育思想——兼谈对大学教学的启示.pdf_第2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解读杜威教育思想——兼谈对大学教学的启示.pdf_第3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解读杜威教育思想——兼谈对大学教学的启示.pdf_第4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解读杜威教育思想——兼谈对大学教学的启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 t i a c t j obn d e 叭 吧 y was 派 血 m o usa lr le ri c an画fo s o p h e r and e ducator in th o 2 沪“ 川 u 口 . he 叨n 引 n 犯 1 edhi s edu ca t 1 o nal t heo ries ofp r ag m atism fromhi s o wn s pe c l ai灿ilos o p h i 阔 vi ew, p sy c h o l o gi c al明d 别 兄 l al, w h i 比e x e rt ed雨deand p r o fo und i 汕uence的 a m e ri caan d m any o th 份伪朋苗 e s inthe 叭 心 r l d . dewey s e d u ca t 1 o nai th e 0 ri esw e r e wide 皿d d ec p inc o n t 。 吐 . s to d y in g d ewe ys ed uc 越 i o n a l th eo ri essti n h ada gr e a t i n s ti u c t i v e sense. h o w e v er, the d evel o p m ent ofhi s edu c at i 0 nal t h e 0 ri esw a s llot fa v oring. 们 比 y w e r e widelyp 面se d , b ulatthe samet i m e they 叭 le 代dou b t e d . t h l s w a cau s edbyd e wey s o wn 汕琳浦 比 t edu c at i o 阔 t heo ri es助d peo p l e s 而s und e r s t and in g. 1 1 l l s p al 兑 r s 住 tswitht h esoci aib a c k gr o undoffo rmat i o 们ofd e w e y , se d u c atio nal 出 。d es,e m p 1 0 ysm e th o dsofd oc理 m e n t re se 田 陷 h an d c omp az a l iveanal ys is ,m a i n lyexpou n d s s e v e r a 1 1 m port ant p ro pos it i o n s inhi s e duc a t 1 o nal th e o ri e s , 助de xpatiates m o ni s m , the p hi l o s o p hi c aib as i s o n w h l chd ewey, s e d u c at i o n w a construc t e d .i n add i t i o n ,th i s p aper al s o unscramb l e s th e 帅pos iti ons whi c h are easi l y m i stak e n b y th e people , ina tt e m p t t o m ake re aders kn0 wth e t ru e t h e o ri esofd e w e y a n dh a v e ratio nal kno wle d g e ofd e w e y hi r o s e l f and th e e s s e n c eo f hi s th eori es. t 五 e p ape r h opes,usi n g this for re fe r e n c e , 仍 以p 】 o r e a n e ww a y for e d u c a t i o n 此 fo rm s u l t e d for o urcou n t ry 、s lto a t i on, 即d top r o vi de s o m e useful re v e l atio nsfor o urt m 1 vers iti e s , 比u c a t i onre fo rm,b y s to d y i ng a n d c ri t i c al l y i nhe ri t in g d e w e y , s e d u c atio nai theo ries . k e y w ords: j o h n d e w e y ,e duc ation,e x p e ri e n c e ,teachi ng 声明 本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在 本学位论文中,除了加以标注和致谢的部分外,不包含其他人己 经发 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任何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 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学位论文做出的贡献均 己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 研 究 生 签 名 哒 玺 辱 一 ) ”夕 年 7 月口 夕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南京理工大学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借阅 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可以向 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交并授权其保存、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对 于保密论文,按保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研究生签名: ”) 年 刃 月 节日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解读杜成教育思想 1绪论 1 . 1研究的重要意义 1 . 1 . 1理论意义 杜威( 1 859 一 1 9 5 2 ) 作为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 教育家, 其哲学理论和教育思想 对美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 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人们普遍对杜威及其学术成就给与了充 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认为他是20世纪以来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给 教育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 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 重要而深刻的变化。 美国教育学者 德沃金曾评价杜威道:“ 作为一位著名教育家,杜威的著作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其他 国家中 产生了最广泛和最深刻的影响。 ” 。 美国学者总结他的影响时说: “ 就其对现代 智慧生活的影响而言, 我们不知道谁堪与约翰 杜威相提并论。 ”“ 没有一个现代美 国 人能 不 受约翰杜威的 影响” 气 著名哲学 家怀特海指出,“ 我们生活在受 杜威影响 的时 代 之中” 。 。 美国著名 教育 家克 伯屈曾 说: “ 就 杜威在哲学史上的 相应地位来说, 我把他放在仅次于柏拉图 和亚里士多德的 位置上。 至于他在教育思想史上的地位, 依 我看, 他是世界上还未曾 有过的 最 伟大人 物。 ” 从 这些评价中可见杜威在 人类文化发 展史上 有着卓越贡献和重要 地位。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世界各国传播的过程中, 对中国的影响是最大的, 他广 收中国 弟子, 并且在五四 运动期间曾到中国 进行巡回演讲, 对我国20世纪20年代的 教学方法( 如“ 从做中学” ) 产生了 重大影响。 胡适、陶行知和陈鹤琴等作为杜威的学 生, 深受杜威的思想方法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 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教育实际进 行了改造, 从而形成了 他们各具特色的教育理论, 对近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了 很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 研究杜威教育思想对于了 解美国 和我国的教育历史有着重要 意义。 1 . 1 . 2现实意义 杜威教育思想不仅在历史上曾 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在当 今提倡教育现代化、 大力 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 杜威的教育思想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他的很多思想在现在仍然 可以为我们解决问 题提供一些思路, 所以 现在很多哲学家和教育家仍然会回到杜威思 想中去找寻教育的真谛. 众所周知, 杜威的教育思想在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起到了非常深远和广泛 的影响, 这是由于杜威教育思想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育而言, 其实验研究也主要是在 小学中展开, 因而对基础教育的指导意义直接而深刻。 但是笔者通过对杜威教育思想 单中 惠. 现代教育的 探索 一 杜威与实用主义教 育思想. 第1 版 北京: 人民 教育出 版社, 2 00么 7 转 引自 元 青 。 杜威的中 国 之行 及 其影 响 , 近 代 史 研究 , 加01. ( 2) 同上 同上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解读杜威教育思想 的研究发现, 杜威的很多理念和方法论对于现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 义, 因此希望通过对杜威教育思想的 研究, 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为 大学教育改革注入一些新的活力, 提供有益的启示. 所以 在今天研究杜威的教育思想 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1 . 2研究杜威教育思想的必要性 在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杜威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令人奇怪的是,实用主义教育思 想在受到那么多赞扬的同时, 又受到那么多的攻击。 究其原因, 是由于他人对实用主 义教育哲学的误解以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自身的不足而造成的, 使得杜威的课程 理念在时代的思想冲击中缺乏生存的土壤。 人们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基本上只停留在教育层面,而对于杜威教育思想背后 的哲学基础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经验自然主义哲学基础之 上, 强调经验与环境的互动统一, 但是近代以来的课程理念都是用二元论的哲学立场 看待课程的, 并将其迁移到课程理念中。 我们现代人同样也是用二元论的观点来看待 杜威的课程理念, 本着传统的“ 经验与理性” 二元对立的惯性思维来认识杜威教育思 想,导致了广大教育研究者对杜威思想的误解。 其次,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本身也存在着不足。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具有很强的理想主义特点, 它要实现的是高度民主化的民主教育, 其理论思想对儿童 和教师尤其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在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情况下很难实 现。 “ 要实 现这样的学 校, 就要有极好的 教师和极好的 学生。 ” 。 另外, 杜威的一些教 育著作比较晦涩难懂, 使得人们误解了他的部分思想, 导致了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错 误观念引导的错误行为, 然而这些并非是杜威教育思想的原意。 所以, 今天重新认识和解读杜威教育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主要 有两个: 一是还原杜威教育思想的本来面目; 二是杜威教育思想在批判传统教育时注 意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结合, 很多方面表现出了 批判精神和首创精神, 对现代教育 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启示, 对当今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所以有重新认识 的必要性。 1 . 3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其哲学理论是紧密相关的, 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运用到了教育 实践上,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哲学体系。 在杜威思想形成百余年的时间里, 我们对 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以哲学为基础的杜威思想进 行研究, 这部分研究主要是哲学研究者进行的, 他们对实用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 理 论内容及理论意义进行了系统分析, 指出其对于现代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并与相继出 单中 惠. 现代教育的 探素 杜威与实用主义教 育思 想. 第1 版. 北京: 人民 教 育出 版社, 2 002 :17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解读杜威教育思想 现的进步主义、改造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等进行比较分析; ( 2) 从历史角度 进行研究, 研究杜威教育思想在我国发展的历程, 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传 播、 壮大、 批判和重新兴起的过程, 并指出 重新认识、 借鉴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 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3)从教育层面进行研究, 对杜威的一些重要教育命题如“ 教 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 等进行阐述, 并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提出 有益的启示。 国外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非常多, 研究的也比较成熟。 我国以往的研究者总是 将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哲学理论分离开进行研究, 而对杜威的教育与哲学之间的联系关 注很少,使得我们在借鉴杜威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只过于重视其外在的教育形式与技 巧, 而轻视其理论内核, 缺乏从哲学理论的高度去研究、 理解杜威, 从而在实践杜威 教育思想的过程中难免出 现两张皮, 使得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出现偏差, 背离了杜威 的宗旨。 另外, 对于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 国内外基本停留在基础教育阶段, 而在高等教 育改革方面则很少涉及, 但是通过本人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发现, 它的很多教育理 念与方法在高校中也可以得到体现与应用, 所以 笔者试图从这个方面入手加以 研究, 扩大杜威教育思想应用的范围与层面,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 4研究思路 本文试图从杜威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出发, 第二、 三章主要分析其教育思想产生 的哲学背景、 心理学背景和时代背景, 继而对杜威教育思想中的一些重要命题进行阐 述, 并通过分析找到人们对杜威教育思想认识分歧产生的根源人们认识的哲学基 础不同导致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解不同. 由 于理解的失误, 就导致在学习、 实践杜威 教育思想的过程中产生偏差, 从而背离了 杜威的教育宗旨。 文章第四部分重点对人们 对于杜威教育思想容易误解的命题进行重新解读, 详细阐述其思想理论内核, 对人们 在理解杜威教育思想和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偏差进行纠正,还杜威教育思想原来的面 目。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部分, 也是本课题的难点所在。 最后, 文章从高等教育改 革角度,在杜威教育思想对大学的启示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1 . 5研究方法 一 ( 1)文献分析法。 通过图书馆、 互联网、 期刊杂志等方式获取相关的专著、 论文 等, 在仔细研读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想法对这些文献展开分析研究, 为论文提供坚 实的理论基础。 (2) 比较分析法。 通过将杜威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进行比较分析, 更直观、 清晰 地认识杜威教育思想的闪光之处。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解读杜威 教育思想 2杜威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教育暴器 出 诸多弊端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随着这一时期美国由 农业社会向 工业社会的转变, 杜威亲眼目睹了美国传统学校割裂了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深切感悟到了学校己经 无法满足美国工业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 在美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 杜威把实用 主义哲学运用到了教育领域, 并结合心理学知识和自身的教育实践, 创立了实用主义 教育思想,对美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 1哲学背景 对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来说,实用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因 素, 因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正是实用主义哲学在教育上的应用。19世纪70年代, 实 用主义哲学产生于美国,皮尔式是实用主义的创始人,詹姆斯是实用主义的奠基人, 而杜威则是公认的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 杜威深受黑格尔哲学、 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他系统地阐述了实用主义的论题, 将实用主义的理论疆域大为扩充, 并将实用主义的 影响推向全社会,从最广泛的视野论述实用主义的主张。 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强调立足现实生活, 积极行动, 以 获得最佳的效果。 它继 承了近代经验主义传统, 广泛吸取其他各派的哲学观点, 否定笛卡尔以来以二元论思 维方式为基石的认识论传统, 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把 哲学和科学研究的对象限定于人的现实生活和经验所及的范围, 强调行动、 过程和效 果。 并且, 杜威认为哲学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 教育是使哲学上的各种观点具 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 他把实用主义哲学同人类社会的事务特别是教育联系起 来, 创立了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很显然,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实用主义哲学在教育上 的具体应用。 由 于杜威, 实用主义在当时美国的各个领域中形成了强大的势力, 获得了极高的 声誉。 他强有力地影响了 美国人的思想和行动, 被认为是美国民 族精神和生活方式的 象征, 并且对英国、 意大利和中国等国家的思想界产生过很大影响。 所以,研究杜威 的哲学思想对于正确地理解杜威教育思想至关重要。 2 . 2, 心 理学基础 杜威是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对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来 说, 机能主 义心理学 。 的兴 起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把机能 心理 学作为它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美国机能心理学最早由詹姆斯创立, 杜威继承和发展了 这一学说, 其主要观点集 机能主义心理学19世纪末在欧洲的德国、 英国和法国发端.玲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美国社会的发展和达 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机能心理学成为了在美国产生的第一个心理学派, 其基本观点是: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 心理活动,采用内省法和观察法,强调意识的适应功能和协调作用,重视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4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解读杜威教育思想 中 在1 8 96年出 版的 心理学中的 反 射弧观念 ( t 五 e r 刃 fl exa r c c o n c e p t 运p sy c h o lo gy) 一文中,该文被认为是 “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即 “ 芝加哥学派”) 诞生的标志。19 世纪末20世纪初,在巨大的社会转型中、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冲击下,机能主义心理 学在美国展现了与欧洲不同的面貌。 美国心理学比德国心理学更容易接受进化论的影 响, 强调研究意识的机能和功用, 更讲究实际、 效用和功能。 杜威在文中 批评旧的刺 激一反应( 宁r)心理学观点将刺激、反应视为孤立的实体,而反射弧不过是这些实体 的“ 机械拼凑” 。 在他看来, “ 刺激一反应” 是一个连续的行为链, 二者不能绝对分开, “ 只有当我们将一系列行为视作达到某种目 的方法时才会想到一个是刺激, 一个是反 应,否则,我们将它们视为一个系列” 。 在这个行为系列中,一个行动导致另一个行 动, 前一个行动的反应, 又同时是后一个行动的刺激。 可见, 杜威的心理学把心理活 动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之上。 对于儿童, 杜威认为儿童具有自己 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结构, 儿童的能力、 兴趣和 习惯都建立在他的原始本能之上,儿童的心理活动实质上就是他的本能发展的过程。 如果没有促使儿童本身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那么儿童就不可能获得生长和发展。 在杜 威看来, 儿童与生俱来具有4 个方面的本能, 即社交的本能、 建造的本能、 探究的本 能以及表达的本能。这些本能构成了生长的基础,成为未投资的资本。杜威还指出, 儿童的本能冲动是心理发展的先决条件, 但是后天的环境即社会的需要也是人心理发 展的重要因素。 他认为一个人的“ 心理” 是在他的行为中所表现出的一些信念, 应归 功于社会环境与他的 天赋素质的相互作用, 心理发展的过程主要是一个社会的过程, 一个参与的过程, 不同的环境会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所以心理学研究一定 要结合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里, 教师一定要了 解儿童的心理, 并且为儿童创造良 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以 保证儿童优良的成长. 可以看出, 杜威利用进化论观点发展了 其心理学思想, 并且把心理学研究更多地 利用了 教育方面, 机能主义心理学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 坚实的理论 基石。 2 . 3时 代背景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19 世纪后半期,经过 “ 南北战争” 的美国正处在大规模的扩张和改造时期, 西部大量移民的涌入, 大大促进了美国资本 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从 19世纪后半期开始加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以及经济实力的 迅速增长, 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物质基础, 但同时也 对美国 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 因此, 如何使学校教育适应工业化的进程, 成为当时美国社会人士特别是教育界人士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 题。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有 “ 世界民族大熔炉” 之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美 国于19世纪后半期迎来了外国移民的高峰期,其移民来自 不同的国家,他们为美国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解读杜威 教育思想 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由于移民受教育程度不高, 大多数移民在美国经 济中扮演的是农业或工矿业廉价的非熟练工的角色, 因此, 在年轻的移民和移民后裔 的心中有着强烈的愿望即通过接受教育从而改变其窘迫的生活现状. 同时, 学校 也面临 着一个重要的任务, 即如何使移民及移民子女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 按照美 国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来教训他们,使之 “ 美国化”并增强本土文化意识. 工业化进程还加快了美国的城市化进程。19 世纪以来,美国城市迅速增加,规 模迅速地扩大,城市人口 数量锐增,城市人口比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南北战争后, 美国 农村和城市人口的绝对数字都在增长, 但后者的增长要比前者快得多。 这使得美 国迅速从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向以 城市为主的国家转变。 美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 加快了美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恶化、 贫富 差距加大、 城市犯罪增多、公立教育低劣和频繁的经济危机等等。 随着这些社会矛盾 的不断进化, 使农民、 工人的生活处境十分艰难, 其维护自 身利益、改善生活的愿望 非常强烈, 因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 这对美国教育界产生了不可 忽视的影响, 它使得许多教育人士在企业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候, 不得不考虑农 民和工人的呼声与要求。 面对美国工业化进程引起的社会生活的一系列巨大变化, 杜威进行了认真而深入 的思索, 由于民主观念的转变, 由于生产技术的变革、 机器的广泛使用及生产力的提 高, 使人们有了更充裕的休闲时间由于社会的这些巨大变革, 教育必须进行一个 相应的完全的变革。 只有这样, 教育才会对社会生活具有意义, 才能体现时代的精神。 但是, 在19世纪中期的美国社会,从欧洲传入的赫尔巴 特教育思想在学校教育领域 中占 据了 统治地位。 就这种教育而言, 其致命弱点就是教育上的形式主义, 致使学校 生活、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极不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所以, 杜威主张美国的 学校教育也应该开始相应的变化, 学校的全部生活方式, 从培养目 标到课程内容和教 学方法都需要进行改革。 如同工商业方式的 变化一样, 学校教育领域中正在发生的变 化既是社会生活状况改变的产物,又是适应正在形成中的新社会的需要的一种努力。 这是一种客观的必然趋势,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 也反映了这种必然趋势。 杜威 强调说: “ 我们的社会生活正在经历着一个彻底的和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对 于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 那么, 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这个变 革己 经 在进行 所有 这一 切, 都不是偶然发生的, 而是出于社会发展的 各 种需要。 ” 对比当今中国社会与美国 100年前的社会状态,会发现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 处。 它们都处于急剧变革的时期, 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都面临着思想观念的 极大冲突,都迫切需要思想观念的变革。 就教育而言, 两者也有极大的相似性, 如都 美 约翰。 杜威著.赵样麟。任钟印,吴志宏译. 学校与社会 明日 之学校. 第2 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 2005:37 6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解读杜威教育思想 面临从能否获得广泛教育, 到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的转型, 都受到社会对于教育的迫切 需求与这种需求无法很好满足之间矛盾的巨大压力, 都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 之一。 因此, 研究1 00年前的源于美国的杜威教育思想, 对于当今的中国教育仍然具 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应用意义。 2 . 4杜威教育思想形成的三个时期 杜威教育观的形成与他早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密切相关, 其发展主要分为三个时 期。 从1884年到1 8 94年的十年, 杜威在密执安大学和明 尼苏达大学任教。 密执安大 学当时的校长安吉尔是教育改革派, 他给师生提供了一种真正民主的环境, 并提倡创 造性教育所必需的自由权利和个人责任。 同时, 开放与民主的校园氛围为杜威以后的 教育研究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 在这里, 杜威不仅继续着他的哲学研究, 而且开始对中 小学教育产生兴趣, 试图把哲学、 心理学和教育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对传统教育进 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 并由此确定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目 标, 即建立一套新的教育 理论和教育模式。这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产生和萌芽。 从1 8 94年秋天到1 9 04年, 在美国哲学界己有一定声望的杜威应聘到芝加哥大学 担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这 10年是杜威大学教授生涯的一个重要时期, 更是他的一生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里, 杜威继续着自己对于教育的兴趣,并且成立 了 独立的 教育学系, 提高了 教育学在芝加哥大学中的地位, 使教育学与哲学和心理学 更有效地结合起来。 不仅如此, 杜威在教育学系成立的同时, 还成立了“ 大学初等学 校” 。 这所初等学校的实验活动, 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起了不可忽视的作 用。 正是在这所实验学校的基础上, 杜威发表了 一系列重要的教育著作和文章, 其中 有: 1 8 9 7 年的 我的 教育信条 ( m y p e da g o gl c c r e e d ) 、1 8 99年的 学校与社会 ( t 、 e s c h o o l 胡 d s o c i ety) 、 1 9 0 2 年的 儿童与课程( the c h i l d and th e c u 州 c u l um ) 等, 其中 特别是 学校与社会一书受到了教育领导人、 学校教师和对教育有兴趣的 公众的 欢 迎。 这十 年是 杜威改 革教育的 尝试阶段, 也是他教育 思想逐步 成熟的阶段。 1 9 05 年,杜威到哥伦比 亚大学任教。 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时间,比在密执安 大学和芝加哥大学都要长, 从1 9 05年起一直工作到1 9 39年退休。 在这一时期, 他的 哲学思想已 经完全成熟,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也得到了 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并构建了 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这里, 杜威完成了一系列对美国 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的著作。 包括 1 910 年的 我们怎样思维 ( h ow we thi nk),1 915 年的 明日 之学 校 ( s c h ool o f t o m orro w ) , 1 9 1 6 年的 民 主主义与教育 ( d emoc 汉y and ed” c a t i o n ) , 1 9 20年的 杜威五大演讲 ( f ive l e c t u r e : ofd e w e y ) 等。其中 民主主义与教育 ( d e m o cr a c y an d e d u c at i on) 一书是杜威实 用主义教 育思 想的 集大成之作,标志着杜 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由此, 杜威的事业达到全盛的时期, 其作为著名哲学家 和教育家的学术地位得到了最终的确立和公认。 7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解读杜威教育思想 3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几个重要命题 杜威十分清楚地看到传统教育中分科设计的各种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自由和整个 学习生活的限制。 杜威认为以 系统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材是人类长期积累的并经逻辑 化了的文化遗产的反映, 而不是学生的活动与经验的反映, 它超越了学生的生活、 经 验、 兴趣和心理发展水平, 导致教材与学生的需要和目的的脱离, 结果知识仅仅变成 了供人记忆、 在必要时可复述出来的东西, 课程的学习也因之成为死板的、 机械的活 动, 学生学习的自由遭到限制. 杜威坚信学生的生活是一个整体, 他们所关心的事物 因其生活的统一而总是结合在一起的, 构成一个整体的宇宙, 但学生一进入学校, 分 科的教材和多样的学科就将学生的世界无情地加以割裂和肢解,学生只能被动适应, 将自己 对世界的鲜活理解生硬地套入各科目 那个已 被分割的世界。 所以, 杜威强烈反 对 “ 以 教材为中心” , 而主张“ 以经验为中心” ,继而提出了“ 教育即生活” 、 “ 学校即 社会” 、 “ 做中学”等闻名于世的教育主张。 3 . 1教育即生活 3 。 1 . 1“ 教育即生活” 提出的依据 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 杜威首先论述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从批判传统教 育出发, 在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的 基础上, 他明确提出“ 教育即生活” 的 观 点 。 杜威所处的年代, 正是美国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工业的发展, 一方面为学校教 育的改革提供了 条件, 使许多原来看起来十分缺乏和昂贵的阅读材料。 变得丰富和便 宜起来, 从而降低了正规学校教育在读、 写、 算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工业的发展 向学校提出了培养具有一定文化和熟练技能的劳动力的新要求。 而当时美国的学校教 育还没有摆脱欧洲中等学校的 传统特点, 读、 写、 算在正规学校教育中仍占有主要地 位, 学生为参加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职业能力被忽视和削弱了。 杜威对此提出了 严厉的 批评。 他指出了美国传统教育的两大弊端: 它脱离了 社会, 也脱离了儿童, 造成 “ 教 育与生活的脱离” , 使学校成为“ 不是儿童生活的地方”。 杜威认为在“ 传统教育” 下, 传统学校的弊病主要是同社会生活相隔离。 他明 确 指出: 虽然社会生活已 经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 “ 但是学校却同 社会生活的 通常情况和 动机如此隔离, 如此孤立起来, 以至于儿童被送去受训练的地方正是世界上最难得到 经验的 场所,而经验正是一切有价值的训练的源泉。” 。 只有当学校与社会生活紧密 联系起来, 才能使学校成为一个理想的教育场所, 因为学生在雏形的社会生活情境中 能够深切地感到了 解时事、 观念、 原则和问 题的重要意义。 教育是具有社会性的, 只 美 约 翰 杜 威 著. 赵 样 麟, 任 钟印 , 吴 志 宏 译 . 学 校与 社 会 明11 之 学 校. 第2 版. 北 京 : 人民 教 育 出 版 社, 2 0 0 5 :3 3 一3 4 吕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解读杜威教育思想 有教育反映并且超越社会才能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改变生 活。 针对这种现象, 杜威提出“ 教育即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 而不是将来生 活的准备, 学校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 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 为了打破当时学校 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落篱, 杜威要求“ 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 实而生 气勃勃的生活。 像他在家 庭里, 在 邻里间, 在运动场上 所经历的生活 那样。 ” 。 杜威之所以非常重视生活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 是因为他认为生活中能够产生对儿童 健康生长有力的很多经验, 而“ 经验” 又是杜威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 他 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都是从经验中产生的, 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 为着经验的一种 发展过程。关于杜威 “ 经验”的广泛内涵我们会在后面做详细的论述。 杜威认为, 在教育成为促进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的同时, 教育本身也应该是一种 美好的生活。正是在这种美好的生活过程中, 学生的经验得以扩大、增长, 学生的想 象得以 启迪、丰富。所以, “ 社会生活本身的经久不衰需要教导和学习,共同生活过 程本身也具有教育作用。 ” 。 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正是通过生活本身得来的, 学生在生活 中不断地提高观察力、 创造力、 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杜威看来, 教育的过程就 是生活的过程, 教育和生活一起开始、 继续和终结, 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一致 的。也可以说生活是教育最好的课堂,而教育的最终价值是更好地生活。 3 . 1 . 2杜威 “ 生活”的含义 杜威 “ 教育即生活”与 “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以 及 “ 学校即社会”等命题是联系在一起的。 从横向的角度看, 生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生 长的过程, 因此,“ 教育即生活”就是 “ 教育即生长”: 从纵向的角度看, 生活是人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并形成个体的与集体的经验。由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人要适应 环境就必须不断的改造或改组自己已有的经验。 因此,“ 教育即生活” 就是 “ 教育即 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杜威的 “ 教育即生活”意味着学校生活是一个特殊的环 境,是经过改造的生活,是 “ 进步的 新生活”, 而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日常生活。 杜威的“ 教育即生活”中的“ 生活” 具体包括以 下几方面的含义: ( 1) 关注日 常生活 杜威对 “ 生活”一词的理解非常广泛, 胜利和失败、 休闲和工作。 ” , 在某种意义上, 认为 “ 生活包括习惯、制度、信仰、 杜威认为“ 生活” 和 “ 我们使用 生活 这个词来表示个体的和种族的全部经验” 气 “ 经验” 是一回事, 他认为 “ 适用于最 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81:4 1 美 1 约翰. 杜威著.王承绪译.民 主主义与教育.第2 版.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 2 001 :” 程胜. “ 教育即生活“的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 0 0 3 一 9 一 30 1 美 约翰 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第2 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1:7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解读杜威教育思想 低的生理学意义上的生活,同 样适用于经验。” 。 社会群体的更新必然伴随 着经验的 更新和延续,“ 教育在它最广的意义上就是这种生活的社会延续”。 教育 起源于生 活、 生产的需要, 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和生命物种的无限性决定了教育的必要性, 人类 社会只有通过一代代的教育传递才能够将生活中的种种习性、 观念得以维持, 社会才 得以 进步和发展。 否则社会生活就不能幸存。 杜威指出,日 常生活与个体的生长密切 相关, 他把教育分为非正式教育和正式教育两种, 对于非正式教育来说, 生活的影响 虽是无意识的和难以琢磨的, 但它是无处不在的, 影响着儿童的性格和心理。 正式教 育是指学校教育, 学校应该成为儿童能真正生活、 获得他所喜爱的生活经验、 发现经 验本身的意义的地方。因此,他强调说: “ 学校的第一任务是教儿童在他发现自己所 在的这个世界里生活, 理解他在这个世界上分担的责任, 使他在适应社会方面有个良 好的开端。 只有当他把这些事情做得很成功, 他才有时间或兴趣去从事纯属智力活动 方面的修养。 ” 然而, 当时的学校教育存在一种严重的弊端, 就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生 活的脱节。 杜威认为, 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与学生现在的生活联系起 来. 依据杜威对 “ 生活”的理解及其教育实践,我们可以发现,“ 教育即生活”最基 本的涵义指的是学校教育要关注和联系个体的日 常生活, 而不能独立于个体日常生活 之外, 它需要成为个体日 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 然, 个体的日 常生活指的是改造 的生活、进步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才符合教育的本质。 ( 2 )关注非日 常生活 非日常生活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领域。 一般来说, 非日常生活主要是由两个基本层 次构成的: 第一个层次是由 政治、经济、 技术操作、 经营管理、公共事务等组成的有 组织的或大规模的社会活动领域, 也被称为 “ 制度化领域”; 第二个层次由科学、 艺 术和哲学等自 觉的人类精神生产领域或人类知识领域构成。杜威认为经验有一种性 质, 它具有远远超出最初所被注意到的含义, 认识这些联系或含义, 可以提高经验的 意义。 这正是通过对非日 常生活的关注来完成的。 杜威对个体非日常生活的关照, 是 通过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来实现的, 即通过教育将经验中的非理性因素改造为经验的理 性因素, 从而不断增强经验的 意义, 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可见, 非日 常生 活的认识中包含有理性认识的因素,而日 常生活为理性认识提供了大量材料和条件。 所以,杜威所理解的“ 生活” 具有足够的包容性,它即包括了日常生活,又容纳 了非日常生活, 它既表达了生活世界, 也涵盖了科学世界, 而且不同的世界和生活方 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 杜威十分重视以“ 科学世界” 为重要特征的非日常生活世界, 美 约翰 同上 美 约翰 社,2 005 : 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第2 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 杜威著 赵祥麟, 任钟印。吴志宏译.学校于 j 社会 明1 1 之学校 第2 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3 1 3 1 0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解读杜成教育思想 他认为只有 “ 我们审慎地运用观察、回想和试验的方法,以获得稳定的材料” ,这样 获得的知识才是科学。 因为科学“ 要求明智、 持久地努力修正流行的许多信念, 清除 其中谬误, 增加信念准确性” 。 。 通过科学方法获得的知识才具有稳定性和准确性, 因 为它运用了理智的因素, 杜威认为“ 从逻辑方面和教育方面看, 科学仍是认识的完善 过 程, 是 认 识的 最后阶 段。 ” 。 所以,“ 教育即生活”既是对日 常生活的回归, 也是对非日 常生活的回归。 因此, 对非日 常生活的关照是 “ 教育即生活” 所包含地另一层重要的含意。 ( 3 ) 构建可能生活 人虽然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 但他不会满足于己 有的现实生活, 他需要不断地超 越现实性, 追求一种可能性。 这种对可能性的追求体现在生活方面, 就是对可能生活 的追求。 与现实生活相比, 可能生活是理想性的, 它是现实世界所允许的生活并可以 在现实生活之外被理解, 但它不是现实生活, 只有可能生活得到实现, 它才能成为现 实生活。 斯宾塞(h . s p encer)提出, 教育要为儿童未来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但他所谓的完 满生活只不过是成人现有生活的复制品。 斯宾塞要求儿童过的是一种标准的生活, 即 成人现有的生活, 他所谓的儿童未来完满生活是成人现有生活的再现, 并非可能生活 和幸福生活, 它不是一种完满的生活。 所以斯宾塞认为的未来完满生活对于儿童来说 其实并无多大价值,它本质上还是一种 “ 被动适应论”。 杜威则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 而不是儿童将来生活的预备。 儿童在接受教育的 过程中就应该过上美好的生活, 但这并不表明杜威认为教育只应着眼于现实, 实际上, 它并不反对教育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 他所希望的是教育以现在的生活为起点而为将 来的生活做准备, 而反对教育脱离现在的生活而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 他不是只关注 儿童的现实生活, 而是在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 基础上进一步指出, 教育要使未来生活 比现在更进步, 而不是现在生活的简单重复。 杜威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 有机统 一的, 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 教育即是生活而不是成人生活的被动准备, 学校课程 不仅适应社会生活, 还要不断改造社会生活, 他要求学校课程在选材时必须以改进共 同生活为目的,使将来比过去更美好。 因此,“ 教育即生活” 意味着教育要去构建个体的可能的生活, 这是“ 教育即生 活”的第三层含意。 3 . 2学校即 社会 在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与 “ 教育即生活” 这一观点密切相连的就是 “ 学校即社会”,即 “ 学校本身就是社会生活”。 美 约翰。 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第2 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 2 0 01: 2 3 6 同上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解读杜戚教育思想 3 . 2 . 1“ 学校即社会”提出的依据 前面已经讲到,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 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那么, 怎样实现这种 理论呢? 杜威的回答是: “ 学校即 社会” 。 杜威非常重视能力和习 惯的养成, 他认为一 个人的 行为习惯的形成, 是他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知识不能硬装到学生 的头脑中去, 而要通过环境的作用, 唤起学生的某种反应, 使其养成某种行为方式与 某种动作的 倾向。 在参与共同活动的过程中, 人在潜移默化中就己 经接受了 某种教育, 一个社会培养未成年的成员, 就是通过控制他们的环境, 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活动和 思考来实现的。 那么, 杜威主张学校和什么 样的社 会相结 合呢? 杜威理想中 的社会是民 主主义的 社会, 作为民主主义的教育, 要使青年一代成为民主主义社会所要求的成员, 就必须 首先使他们生活的学校成为一个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使学生参与其中的种种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培养他们民主的行为习惯和参与的能力。培养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的人, 只有在民主的生活环境中进行, 所以, 学校要办成一个雏形的社会, 一个具体而微小 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然而, 杜威所处的年代恰恰是教育与社会严重脱节的时期, 由于工业化进程的突 飞猛进、 新发明的层出不穷, 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信息的传递变得非常方便、 迅捷. 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 新的 要求, 工业化的普及要求大量有技术、 能 进行机器操作 的熟练工。 然而当时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培养实用性人才的要求, 造成学校人才培养 与社会需要的脱节。 因此, 杜威主张学校的教育必须伴随生活的变化做出 相应的改变, “ 我们的社会生活正在经历着一个彻底的和根本的变化。 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生活必 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 那么他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采用主动作业、自 然研究、 科学常识、 艺术、 历史, 把单纯的符号和形式的课程降低到次要的地位, 改 变学校的 道德风尚、 师生关系和纪律, 引进更生动的、 富于表情的和自 我指导的各种 因 素 所有这一 切都不是偶然发生的, 而是出 于更大的 社会发展的 需要。” 。 3 . 2 . 2社会生活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杜威认为社会生活是有教育作用的, 他在 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 “ 社会生 活不仅和沟通完全相同, 而且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