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 明 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除本文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 不包含为获得凼墓查太堂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二持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 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 指导教师签名: 童圭工 日 期: 型! ! :星垒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使用承诺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内蒙古大学有权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构、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为保护学院和导师的知识产权,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内蒙占大学。作者今后 使刚涉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内容或研究成果,须征得内蒙古大学就读期间导师的同意;若用 于发表论文,版权单位必须署名为内蒙古大学方可投稿或公开发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e t 期:象划 指导教师签名:丛童工。 日期: 至! ! ! :篁:2 1 87,088m 8iiiiy 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张贤亮小说与“人 的文学 摘要 本文以周作人的“人的文学”、高尔基的“文学是人学 、钱谷融 的“论文学是人学m 的理论为研究视角,解读张贤亮小说对“人 的理解及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论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引言介绍新时期初期张贤亮小说与“人的文学”的关系;阐 述人的文学 的发展脉络及其背景;展示张贤亮小说研究的现 状;说明本文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第一部分从理论上对“人的文学进行当代的解读。周作人 的“人的文学 、高尔基的“文学是人学”,都强调“人”是文学创造 的审美核心。周作人的对“人”的理解出发点是民主性的人道主义, 高尔基则是“革命人道主义 。今天,对“人”的态度出发点,亦应 是革命人道主义,它也包含着民主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合理因素,更有 鲜明的实践性。 第二部分从人与自然的角度,论述张贤亮小说中大西北人性的地 域色彩。长久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感染着大自然荒原品格的力量,牧 歌式的自由情趣,以及拓荒者的精神。 第三部分从人与社会的角度,论述人性对社会的荒谬与高压的抗 衡。展示人性的生存本能在煎熬中的执着不泯;挖掘人性向善的灵魂 忏悔,却在荒谬中走向无所皈依的虚无;揭示人性中虔诚的爱,依然 第四部分论述人性自然本能在荒谬与高压中的变异。包括青春萌 动的迷失,生命活力涌动的错位,以及情欲与愚昧一体导致人性的扭 曲。 第五部分论述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个性意识。在小说创作上,从 共性意识走向个性意识的人性突现,即把人“还给人”,张贤亮起了 开拓作用;张贤亮小说创作注重感悟个体生命的历程,在得到艺术飞 跃的同时,存在着局限性。 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与概括,强调本文的现实意义,张贤 亮小说创作对人性的理解,对文学与人性的探索与表现,即使是当下, 也依然起着开拓性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张贤亮,小说创作,“人”的文学 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n o v e l so f a n l i a n gz h a n g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o n h u m a n ”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t h et h e o r i e s 一 h u m a n 台l i t e r a t u r e o fz u o r e nz h o u , g o r k y 3 st l i t e r a t u r ei sh u m a n :s “,a n dg u r o n gq i a n 、s “o n l i t e r a t u r ei s h u m a n 公,t h i st h e s i sw i l la n a l y z e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o f “h u m a n ”a n dt h e 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p o r t r a y a lo fc h a r a c t e r si nt h en o v e l so f x i a n l i a n gz h a n g t h i st h e s i si sc o m p o s e d b yt h ef o l l o w i n gs e v e r a lp a n s : t h er e l m i o nb e t w e e nt h em r z h a n g sn o v e l si ne a r l i e rt i m e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o n “h u m a n i si n t r o d u c e di nt h ep r e f a c e ,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p r o c e s sa n d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l i t e r a t u r eo n ”h u m a n a r ee x p o u n d e di n t h i sp a r t i na d d i t i o n ,t h ec u r r e n tr e s e a r c hs i t u a t i o no f x i a n l i a n gz h a n g s n o v e l si ss t a t e da sw e l la s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a n dm e a n i n g t h e “h u m a n s l i t e r a t u r ei si n t e r p r e t e di n t h e o r yi nt h ef i r s tp a r t t h e t h e o r i e s ,h u m a n sl i t e r a t u r e o fz u o r e nz h o u ,g o r k y s l i t e r a t u r ei s h u m a n s ,e m p h a s i z et h a t “h u m a n i st h ea e s t h e t i cc o r eo fl i t e r a t u r e c r e a t i o n z h o u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n “h u m a n ”i s “d e m o c r a t i ch u m a n i t y ”; c o n t r a r yt o t h ef o r m e r ,g o r k ye m p h a s i z e s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h u m a n i t y t o d a y ,o u ra t t i t u d et o h u m a n s h o u l db e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h u m a n i t y a s w e l l ,b e c a u s et h et h e o r yc o n t a i n st h er e a s o n a b l ef a c t o ro fd e m o c r a c ya n d 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h u m a n i t y ,a n dt h ep r a c t i c a b i l i t yi sm o r ed i s t i n c t t h eh u m a n i t y sr e g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si nn o r t h w e s ti nz h a n g sn o v e l s a r ed i s c u s s e df r o mt h ea n g l eo fh u m a na n dn a t u r ei nt h es e c o n dp a r t t h e p e o p l el i v i n gt h e r ef r o mg e n e r a t i o nt og e n e r a t i o na r ei n f e c t e dw i t ht h e p o w e r o fn a t u r e ,f r e e d o mo fp a s t o r a ll i v ea n dt h es p i r i to ft h ep i o n e e r t h e h u m a n i t y ss t r u g g l ea g a i n s t t h e s o c i e t y si g n o r a n c e a n d h i g h p r e s s u r ei sd i s c u s s e df r o mt h ea n g l eo fh u m a na n ds o c i e t yi n t h e t h i r d p a r t t h eh u m a n i t y sp e r s i s t e n c ei n s u r v i v a li n s t i n c ti s v i v i d l y d i s p l a y e di ns u f f e r i n g ;t h eh u m a n i t y sc o n f e s s i o nt og o o d n e s sa n dt h e b l a n k n e s sb e c a u s eo fi g n o r a n c ea r er e s e a r c h e dd e e p l y ;t h es i n c e r el o v eo f h u m a n i t yw h i c hi ss t r u g g l i n gi n t h ei g n o r a n ts u r r o u n d i n g si sr e v e a l e d x i a n l i a n gz h a n gc r e a t e sam o d e lt h a t l i f ec a n tb u r d e nt o om u c ht o e m b o d yt h eh u m a n i t y ss t r u g g l e c h a n g eo fh u m a n i t y sn a t u r ei nt h ei g n o r a n c ea n dh i g h p r e s s u r ei s d i s c u s s e di nt h ef o u r t hp a r t ,w h i c hc o n t a i n st h el o s si ny o u t h ,t h e m i s p l a c e m e n to fv i g o r ,a n d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o fl u s ta n di g n o r a n c e a l l t h e s er e s u l ti nd i s t o r t i o no fh u m a n i t y c h a r a c t e r si nz h a n g sn o v e l si ss t a t e di nt h ef i f t hp a r t i nc r e a t i o no f n o v e l s ,h ee m b o d i e st h a tg e n e r a l i t yc h a n g e si n t og r a d u a l l yp e r s o n a l i t y i n t h i sa s p e c t ,x i a n l i a n gz h a n gi sap i n e e r h ee m p h a s i z e st h ep r o c e s so f 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o fp e r s o n a li t y c e r t a i n l y ,h em a k e sp r o g r e s si nt h ea r t ,b u t a tt h es a m et i m et h e r ea r el i m i t a t i o n s 1 v 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ac o n c l u s i o ni sr e a c h e di nt h el a s tp a r t ,w h i c he m p h a s i z e st h e r e a l i t yo f t h et h e s i s t h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h u m a n i t yi nx i a n l i a n gz h a n g s n o v e l sa n d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e x p r e s s i o ni nh u m a n i t y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e v e n t o d a y ,p l a y al e a d i n gp a r ti nt h ec r e a t i o no fn o v e l s k e y w o r d s :x i a n l i a n gz h a n g ,n o v e l s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o n h u m a n v 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目录 引言0 0000 00 0 0 1 一、“人的文学”的当代解读2 ( 一) “人的文学”与“文学是人学”3 ( 二) 革命人道主义的颠覆与复归5 二、大西北人性的地域色彩8 ( 一) 荒原品格9 ( 二) 牧歌式的自由情趣1 0 ( 三) 拓荒者精神1 3 三、人性对荒谬和高压的抗衡1 5 ( 一) 生存本能在煎熬中的执着不泯1 6 ( 二) 向善忏悔无所皈依的虚无1 7 ( 三) 虔诚的爱在欲求中挣扎1 9 ( 四) 无法承受生命之重的模式2 2 四、自然本能踺动的变异2 6 ( 一) 青春萌动的迷失2 6 ( 二) 生命活力涌动的错位2 8 ( 三) 情欲与愚昧一体2 9 五、张贤亮小说创作的个性意识3 0 ( 一) 从共性意识走向个性意识的人性突现3 0 ( 二) 感悟个体生命历程的艺术飞跃和局限3 1 结语3 6 参考文献3 7 致谢3 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 0 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己l 言 i#j 新时期初期张贤亮的小说让“人性在一次次的罹难后突围出来,剖析着人性在负荷时 代的痛苦而前行的受难灵魂,这种对人的重视与人性的探索,正是张贤亮小说所独有的文学 魅力和文化价值。 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中国经历了两次文学思想启蒙思潮:一次是“五四 新文化运动, 一次是新时期初期的改革开放。主题都是人性的解放。“五四 开启了中国文学思想的新纪元, 周作人在1 9 1 8 年发表于新青年5 卷6 号上的人的文学鲜明地提出:“我们现在应该 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与其后发表的平民的文学思想革命等 文章成为周作人在五四建立的“人学 的主要代表作,以“人学的体系奠定了新文学创作 思想启蒙的基础。五十年代,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对人的文学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虽然受到了批判,但在新时期伊始,却重又影响着人性解放的潮流,恢复了文学的人性地位。 “人的文学”,对“人 的重新认识,人道主义思想的张扬,深入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叙 事话语,直至今天它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理论价值。 两次人的文学的诉求间隔如此之长,一方面说明人性解放的步履维艰,另一方面也可以 看出它的重要性,被反复的提出,可见其中的意义是非儿的。当年能像张贤亮那样探入到人 性世界深处的作家是屈指可数的,张贤亮比一般的作家多了份对人性的注重,我个人感觉 他分外注重把人作为自然人来写,把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作为一个统一体、综合体来写, 这也是为何他比别的作家在人性的挖掘上更深入的原因。 大西北幅员辽阔的大地,自古以来,人们就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生存,它不仅留下人类 开发生存的足迹,而且能够给人以生命的启迪和思悟,它给人性打上了不能抹除的烙印,大 西北这个地域本身和那里的人共同具有厚重的共性。它又是张贤亮的精神和肉体的流放地, 切身感受的痛苦使他很自然地与大话北地域融合为一体,他在反思自身和探求其生存状态时, 自觉不自觉地联系到这片土地上其他人的生存状态,探讨和构建人类生存的意义。他的这种 思维与创作方式开启了新时期文学剖析人性创作的先河,促成了大量的初具大西北地域文学 特色的创作。更重要的是,他对苦难中的人性及其生存状态所进行的有意义的探索,使新时 期文学在对于人性的重视与表现上,从一开始便有了良好的开端。 新时期之初,张贤亮小说以中国大西北的地域人文的独特书写,曾引发读者广泛兴趣和 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激烈讨论,影响深远。他的小说的思想内容、人物塑造、叙事方式和艺术风格也受到众多评 论家的探究。1 9 8 5 年,王晓明在上海文学上发表所罗门的瓶子一文,指出张贤亮小 说中知识分子的忏悔与背叛因素、“鬼气 的自辩、“恋母情结”式的感情慰藉等而成为迄今 为止张贤亮研究中最有分量的一篇论文,虽然只论及张贤亮8 5 年以前的小说,但已经包含了 张贤亮主要的作品,其后的作品也没有太大的创新模式。这篇论文也为以后的评论家的评论 定下了调子,如高嵩在1 9 8 6 年出版的张贤亮小说论,进一步细化了人物理性的忏悔与思 辨,以及内心情感慰藉,并从创作与风格上进行论述;王鲁湘、李军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一 一( 绿化树) 、(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的本体象征及其它一文中提出,这两部小说是对当代 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理性思考;李兆忠的在艺术与哲学之间,(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的象征 意蕴一文从“性功能与人格整体 、“人格扭曲与社会歇斯底里症”、“艺术与哲理”三方面 来分析小说的人性哲理。这些评论都没有超出所罗门的瓶子观点的范畴,或是细化或是 拓展,包括当下许子东的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董健等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等。 对于张贤亮后期小说,李扬的( 习惯死亡的叙事) 批评、刘永昶的从( 青春期) 看张贤 亮创作情感的变化、周政保重读张贤亮的( 习惯死亡) 等都注意到了张贤亮创作思想和 情感的变化,作品虽然还是以苦难的人生叙写为主,但己不如早期作品那样关注和拷问人性 及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 本文第一次把“人的文学”和“文学是人学”融合在一起,并整合为“人的文学”这 个理论平台,这个长久以来被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认为张贤亮恢复了对“人”的自然属性 与社会属性的真实认识,他的小说成为新时期之初回归文学是人学的审美创造规律的典范, 他对人性的剖析是多方面的,深刻的,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内在关 系来表达小说主题的人性内涵。本文这种研究的理论视角与相应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自然也有探索的不成熟处。 一、“人的文学 的当代解读 张贤亮是新时期文学在人的解放思潮中,真j 下从“人”的本质意义上塑造和描写人物形 象的作家。把人性的特征表现得丰富多彩、淋漓尽致。他的人物形象系列,几乎含盖了人生 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写少年情感的初吻、早安! 朋友、青春期,青年情感的灵与肉、 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年情感的河的子孙、男人的风格、肖尔布拉克, 老年情感的有邢老汉与狗、我的菩提树、( - - - j 惯死亡等,诉说着人性的强力与闪光、 曲折与转化、变异与泯灭。这些小说对人性的灵与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所以张贤 亮是真正的人的文学”的实践者。 这里所说的人的文学 ,包括了“人的文学 与“文学是入学 两方面含意。正如 “人”赋有自然性与社会性一样,“人的文学表现的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的 “人 ,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作家的主要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革 命的人道主义是张贤亮对人的思考认识、艺术表现的广阔思想光照,他的作品引领着人性向 优美健康的方向去发展。 ( 一) “人的文学”与“文学是人学 文学与“人”的关系,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文学创作实践问题,核心是作家从什 么立足点去认识“人”、理解“人”、表现“人”、塑造人物形象。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几乎贯 穿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整个过程。新文学诞生之初,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说: 我们所说的人不是世间所谓“天地之性最贵”,或“圆颅方趾”的人。乃是说, “从动物进化的人类”,其中有两个要点,( 一) “从动物”进化的;( 二) 从动物“进 化”的这两个要点,换一句话说,便是人的灵肉二重的生活。 这种灵与肉相融合的“人”,有别于“古人的思想,以为人性有灵肉二元,同时并存,永 相对突。”“所以古来宗教,大都厉行禁欲主义,有种种苦行,抵制人类的本能”。周作人所说 的“人”,是能从种种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展示人性的各种情感与感受,成为一个各尽其 职的“人”,“作家只有面对人本身,也就是面对自己内心,才能在人这个大题目上和整个 人类取得共同性。”五四时期文学首先是解放“人”的文学,承认自在状态中的人性。周作 人在平民的文学中,对新文学作了更具体的阐释,新文学就是“平民的文学”,是用普通 的文体实写大众生活的真实状况,记载“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写出“真挚的思想与事 张贤亮:追求智慧,中国华侨h ;版社,2 9 9 8 年,第2 2 0 页 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实 。在民间底层被打压了二十几年张贤亮,以切身的生活感受与苦难人生的感悟,描绘着大 西北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那些平民人物,认认真真地“在人这个大题目”上创作自己的“人 的系列形象”。 “文学是人学”这个原理是高尔基提出的,文学作为人学的性质,是客观存在的, 一向为许多理论家作家所公认,今天更成了文学工作者所普遍接受的常识。高尔基第一次提 出“人学”这个概念是一九二八年六月十二日高尔基在苏联地方志学中央局的庆祝会上致的 答词:“我的主要工作,我毕生的工作不是地方志学,而是人学。”一生从事文学创作的高尔 基的话,自然会被人理解为“文学是人学这个原理,高尔基后来的论文中也强调过:“我认 为这种文学是民学,即人学的最好的源泉。 圆他还论述了“文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了解自 己本身,提高他的自信心”,“文学的任务是使人变得更高尚”。 高尔基以人为中心和目的来 阐释文学,丰富了“人学”的内容,以此被后人概括为“文学是人学。 我国学者钱谷融五十年代写的论“文学是人学”,对“文学是人学”做了阐释:“高尔 基把文学当作人学,就是意味着:不仅要把人当作文学描写的中心,而且还要把怎样描写 人、怎样对待人作为评价作家和他的作品的标准。”以“人”为目标,把“人”摆到文学的中 心地位: 文学的对象,文学的题材,应该是人,应该是时时在行动中的人,人是生活 的主人,是社会现实的主人,抓住了人,也就抓住了生活,抓住了社会现实。文 学要达到教育人、改善人的目的,固然必须从人出发,必须以人为注意的中心;就是 要达到反映生活、揭示现实本质的目的,也还必须从人出发,必须以人为注意的中心。 在文艺创作中,“人”的一切都是以具体的感性的形式出现的,“一切都是以人来对待人, 以心来接触心的。 “文学创作,是心灵的经历和感受。”对于描写人的文学来说,突出个 人情感的感性写作更是感人至深,更是个体人性的突出表现,爱尔维修就说:“感官的痛苦和 快乐致使人们行动和思想。它们是推动精神的唯一法码”。又说:“深入到人的深处,便会觉 察到这一切情感都只是肉体的快乐或痛苦发展起来的东西。”人的个体情感是生命的表征, ”转,j l 自张婷婷:中国2 0 世纪义艺= 学学术史( 第p u 部) ,1 :海:i 二海文艺版 t ,2 0 0 1 年,第1 0 2 页 露【苏】,岛尔犟戈宅卡义译:论义学续集淡技艺,人民文学版 l :,1 9 7 9 年,第2 8 5 贝 4 【办】商尔幕商尔皋编委会译:高尔皋义集读者第2 卷,人民文学m 版 l :1 9 8 1 年版,第2 9 0 页 。张贤亮: 与 ,中篇小说选刊,1 9 8 3 年,第5 期 。北京人学哲学系外围哲学史教研室编译:- f 八世纪法困哲学,商务e 1 j 书馆,1 9 6 3 年,第4 6 5 页 。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转0 i 自刘若水等译:普列汉诺犬哲学著作选集第_ 二卷,北京:三联书店,1 9 6 1 年,第9 5 贞 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人的个体感受是人性本质的一个方面。“文学作品本来主要就是表现人的悲欢离合的感情,表 现人对于幸福生活的憧憬、向往,对于不幸的遭遇的悲叹、不平的。”( 论“文学是人学”) 张贤亮小说展示了大西北地域中的人在困难环境中生存的情感体验,呈现了在大西北粗犷的 环境中,生存着一群有着荒原品格人,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中的章永磷,在黄土 高原的气息中感悟着痛苦的个体人生经历、原始情感欲望以及情感在灵与肉中的挣扎;灵与 肉中的许灵均体味着人间的冷暖;肖尔布拉克中高空盘旋的山鹰与咆哮的黄河象征着荒 原的烈性;我的菩提树中以空旷、寥廓震撼着人心;河的子孙描写那长着人型的山峰、 生存艰难中依然乐观的人们,和他们无忧放牧的童年。他们俨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铸就了 苦难中的豪爽、热情、善良、乐观、坚韧等独有的性格。这表明,作家肯定人性、注重人性 才能更好的表现丰富多彩的人性。 ( 二) 革命人道主义的颠覆与复归 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所表现的“人”,是有着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完整真实的人,作家的 立足点是革命人道主义,这是我们的主流创作理念。然而,这个正确的理念长期以来却屡遭 干扰、颠覆。 革命人道主义,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实践性,其核心是“人道主义”,立场是“革命”。 在人类的脚步不断前进发展的过程中,人在追求自由、平等与博爱的同时,也在反对对这种 追求的束缚,在革除束缚的矛盾中求得人的发展力量。因而,作家需要峰守革命人道主义的 文学创作立场。“只有当现实的个人把抽象的公民复归于自身,并且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 生活、自己的个体劳动、自己的个体关系中问,成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身 固有力量是社会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起来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以政治力量的形式同 自身分离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的解放才能完成”。马克思认为,人的真正解放存 在于人在自觉到的社会现实中,人以社会属性的政治力量来摆脱种种束缚。“人不是抽象的蛰 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人道主 义,其核心是“把人当作人。把人当作人,对自己来说,就意味着要维护自己的独立自主的 权利;对别人来说,又意味着人与人之间要互相承认、互相尊重。”( 论“文学是人学”) 革 【德】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人林著作编详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令集论犹太人问题第三卷,人 民版社,2 0 0 2 年,第1 8 9 贞 售【德1 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导言 第三卷,人民i l j 版社,2 0 0 2 年,第1 9 9 贞 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命人道主义精神在争取自由、平等博爱的同时,还要反对一切压迫人、剥削人、迫害人的非 人道的丑陋现象,以及为人谋福祉,追求的是人类能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道的社会。“一切 艺术,当然也包括文学在内,它的最最基本的推动力,就是改变人生、把人类生活提高到至 善至美的境界的那种热切的向往和崇高的理想。 而“要改善人的生活,必须先改善人自己, 必须清除人身上的弱点和邪恶,培养和提高人的坚毅、勇敢的战斗精神。”( 论“文学是人学 ) 所以革命的人道主义是在斗争与批判中求得发展,这也注定了它本身发展道路的曲折复杂性。 革命人道主义的颠覆。在建国后的几次整风反右运动中,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人性问 题,多次开展批判,并不断的扩大化,以至于革命的人道主义也被颠覆。周扬横扫一大片的 批判就是历史性的证据: 目前修正主义者正在拼命鼓吹资产阶级人性论、资产阶级虚伪的人道主义、“人 类之爱”和资产阶级和平主义等等谬论,来调和阶级对立,否定阶级斗争和革命,散布 对帝国主义的幻想,以达到他们保护资本主义旧世界和破坏社会主义新世界的不可告 人的目的。“人性论”是修正主义者的一个主要的思想武器。他们以抽象的共同 人性来解释各种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以人性或“人道主义”来作为道德和艺术的标 准,反对文艺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服务。回 当年周扬所代表的主流文学观念,其结果是混淆了人道主义与革命人道主义界限、混淆 了“人性与“人性论界限,以政治范畴“阶级论”来取代文学表现人的美学规律。 到了“文革时期,更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被简单的全盘否定, 讲人性、人道主义,那就是亵渎了马克思主义,革命人道主义也基本上从马克思主义范畴里 被丌除了,导致文学理论的苍白和作品人物形象的单一化塑造,人也不被当作人来看待了, “阶级性”成为文学唯一的理论标准与创作实践,文学的道路越来越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的作品寥若晨星。 新时期到来之初,文学理论的正本清源首先拨工f 了文学与人的关系,恢复了“人性 的 地位,革命人道主义得到了归复。 回归革命人道主义,以人为中心,对人性真实情感的注重,取代了“力能”的“阶级论”, 对真善美的理解,颠覆了僵化的教条模式。新时期伊始,随着人的被重新认识,在文学创作 上开始了百花齐放时代,比如汪曾祺的小说受戒等,描写民间普通的情爱感受,赢得了 国周扬:我固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北京:人民文学i | j 版社,1 9 6 0 年,第4 8 、4 9 页 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广泛的赞誉。“人的文学与非人的文学的区别,便在著作的态度,是以人的生活为是或非人的 生活为是这一点上。 而“人的文学 “最基本的一点,却是因为其中浸润着深厚的人道主义 精神,因为它们是用一种尊重人同情人的态度来描写人、对待人的。( 论“文学是人学”) 张贤亮的创作恢复并坚持了革命人道主义。张贤亮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有自己的特色。 首先,是来自于他生平经历和切肤的体验。他说:“劳动人民给我的抚慰,祖国自然山川给我 的燕肉,体力劳动给我的锻炼,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给我的启示,始终像暗洞中的钟乳石上滴 下的水珠,一滴一滴地滋润着我的心田,我正是凭着这些才幸存下来的 ,“而孤独悲凉的心, 对那一闪即逝的温情,对那若即若离的同情,对那似晦似明的怜悯,感受却特别敏锐”。张 贤亮被下放到大西北地处边缘地带,生存的艰难性,使那里的人们天然的懂得人与人之间彼 此厚道、爱戴,以人间的温情来抵抗自然环境的恶劣,他说过“我就暗暗下定决心,我今后 笔下所有的东西都是献给他们的( 指劳动人民) 。那里面有我痛苦的人生经验 ,也有着“在 她们的塑像中拌和着我的泪水”。圆因此,小说中的许灵均、章永磷都受到政治批判和劳动改 造,在那里却能够感受到人间心灵的慰藉与爱意,并最终找到了心灵的家园。这种恒古不变 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是人类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依然生存下去的坚实力量,使人振奋、使人 前进。 其次,坚守革命人道主义,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突现人的时代风格。这或许是与西方 的人道主义不同之处,“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出发点,是凝聚社会力量的主 流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思想的实践,更有一种正义感和温馨的切实行动在里面, 从而使革命人道主义口号有了更充实的内容。使人民享有人权与尊严,这是张贤亮革命人道 主义精神所在,他在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和时代发展中求得人性的真实表现,推进人性的健康 全面的发展。如小说龙种、男人的风格写改革题材的,作为领导干部一心为人民谋福 利的,高昂奔放、英气袭人的风格,映射着改革潮势的时代美;河的子孙描写中华民族的 “道德自我净化”。锄这些作品展示了中华民族雄浑豪健的英雄气概和在跌宕多舛的艰难命运 中挣扎生存的内在力量,以及善于自我净涤的健康本能。“我们必须有改造自身的勇气。只有 我们自身不断地自我改造,我们才有力量和能力去改造世界和社会。” 表现了中华民族的顽 强的生存力、生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拓荒者精神。 再次,追求革命人道主义所推崇的崇高美和人性的内在美。张贤亮说:“长期在底层生活, 。张贤亮:满纸荒唐占,飞天,1 9 8 1 年,第3 期 。张贤壳:满纸荒唐苦,飞天,1 9 8 1 年,第3 期 4 张贤亮:一切从人的解放开始,收扶,2 0 0 8 年,第2 期 m 张贤亮: 与 ,中篇小说选刊,1 9 8 3 年,第5 期 每张贤亮:一切从人的解放开始,收获,2 0 0 8 年,第2 期 憋缈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种种来自劳动人民的温情、同情和怜悯,以及劳动者粗犷的原始的 内心美。”逆境备尝底层普通人的艰辛,与劳动群众在感情上、心理上息息相通,深刻地感 受每个劳动者在艰辛的生存环境中依然能够很好生存的感受。在苦难的人性执着中追求一种 积极向 振奋、 不为相 经验的 章永磷 命人民 在煎熬 在情感 从 问的平 福祉而 新时期 的人性 自然坏 殊空间 外在的 获得了 观化, 1 号长贤亮: 4 张贤亮: 4 庄孔韶: 幢梁斌: 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的规定性。即使在沉思完全进入外在领域的地方,也能从中感受到内在生命的搏动。”张贤 亮在自己的小说中,常常描绘大西北边塞地域空间特点,不仅借以点染时代风姿、社会风俗 画面,来给笔下的人物提供思考、行动的环境,更重要是真切而有力地展示出大西北人的人 性中因地域而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气质。 ( 一) 荒原品格 荒原,是一个具有无限弹性空间的赋有诗意的概念,它蕴涵着天地的粗犷以及人生的悲 凉,同时它也发掘着深埋于人性灵魂深处慷慨悲怆之情。它也为人性灵魂的求索提供了旋转 的天地;荒原,它有着历史颓残的表象与象征,象征着大西北人性漂游其问而弥漫着的一种 永远不灭的荒原品格。 荒原以其无言的壮烈给人的内心以大自然力量的启示和冲击。这是“黄土高原的台 地,一边毗邻内蒙古沙漠,一边紧靠着黄河的河套地区”(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在黄 河水拐弯的地方,“河水拍打着、冲撞着、啃噬着河岸。河面上不时发出轰轰的泥土坍塌的巨 响,日久天长,河弯下游就形成一片肥沃的冲积平原”。这片起伏的“莽荡苍凉的原野 ,展 示着“它的毫无粉饰的雄浑气概”。时而龙卷风扬起黄色沙尘的玉柱( 绿化树) ,山鹰在高 空盘旋。奔腾咆哮的黄河水则“拍打着齿牙形的河岸,发出有节奏的啪啪声,间或,还有河 岸崩塌的轰响,像隐隐约约的闷雷似的,掠过爬地虎的叶尖尖子,向田野和荒滩滚滚而 来。 ( 河的子孙) 这是大西北地域独特的风貌。它空阔、宽广,带着黄土、荒漠的气息和 黄河的吼声,在荒凉和雄浑中显示着原始的永恒。力在这儿角逐,宇宙似乎在展示它的巨大 与雄奇。因此,张贤亮小说便获得了一种旷荡的气势、阔大的性格和硬朗的力的美。 张贤亮以真挚、深切的笔触不仅仅纯客观地再现这些自然风物雄奇、壮美、辽阔、苍凉 的实貌,而且在这充满乡土气息的风物画面背后,寄寓着自己的人性的美学理想和追求。他 笔下的大西北自然景物,往往象征、暗喻大西北人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风貌,因而含蓄蕴藉, 增加了作品本身的内在气质以及人物的厚重感。在河的子孙罩,他写“人面峰”那棱角 分明、粗犷壮美的形貌,使“庄子上的人”都认为它就像魏天贵的“侧影”。山顶上的平台如 同宽阔的前额,突出的峻岩以及那下面陡峭的绝壁,是高耸的眉棱和浑沉的眼睛,倾斜的山 梁是略带傲气的鼻子,那线条明晰的锯齿形山峰是其两片紧闭的清秀嘴唇,而那圆顶的高岩, 。【德j 恩斯特卡两尔黄龙保、周振选译:神话思维,中困 t 会科学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1 1 8 页 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则是他倔 情地讴歌 张贤 的粗犷和 凉的黄土 此景此情 劲,这都 是在别的 土地融合 大西北地 不仅 海喜喜出 这类话体 钢刀把我 又带着大 着木桥光 吃老虎子 闭塞而常 野遥呼的 这是 这是代表 厚重感。 自然 率性、乐 河 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这草滩,这色彩,这水声,似乎是亘古不变的。它们仿佛蕴含着一种神秘的、来 自那遥远年代的力量,勾引起了他童年时的种种印象。他好像又置身在一群放驴的娃 娃中间,和他们交手打仗。三月的河面,弥漫着淡淡的白雾。潮湿的、褐色的沙滩, 像刚出笼的蒸糕一样,冉冉地冒着水气。被春汛冲垮的河岸边,裸露出粗大的、虬结 成团的乳白色的苇根。苇根是他们放驴娃娃的上等点心,有股甜丝丝的香气,使空气 中也充溢着这种甜丝丝的味道。草长出来了,“爬地虎”抽出了专扎脚心的尖利的小 叶子。他们精着尻子骑在驴背上,光脊梁上穿着用手纺的生羊毛织成的褐衣,满头热 汗,扭在一起,常常把生羊毛织的褐衣扯得跟麻袋一样,领口挂在肩膀上,袖子耷拉 到脚面。“正月的女人二月的猫,三月的毛驴满滩嚎。”这正是毛驴撒欢的季节,河 滩上打驴仗,再舒畅也没有了。 熟悉大西北生活的人,闭起眼睛就能回想出这随处可遇的动人情景,从而把你带入那仿 佛遥远时代的诗一般的迷人境界。那里好像没有世俗的纷争,政治的暴风雨好像在这里不曾 有过,但是至少那罩的娃娃过着天真烂漫的生活,充满着温馨祥和的气氛。这种情景也是大 西北独有的,它好像以人的自然自身的实在性,在排斥着外部的政治纷扰,好像有着自己独 立的生活环境。 正如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水稻“保苗期以后,整个黄土高原徒然涂上了一层 嫩绿的色彩。到处都是绿的:绿的山、绿的水、绿的田野,连空气也好像畅流着某种馨香醉 人的野生汁液。鹤鸟翩翩飞来。长脚鹭鸳在水田里漫步。野鸭在排水沟边丛生的芦 苇中筑起了自己的巢。灿灿的阳光映照着水禽翻飞的花翎,辽阔的田野上回荡着它们欢 快的呜叫。野风在稻田上翻滚。”暴雨过后,稻田、苇荡和沼泽成了汪洋。褐色的柳树干、 沙枣树干的颜色更深沉了,而白杨树干却象银子铸成的一般通体发光。田埂上、土路上蹲着 许多癫蛤蟆,草丛里踱着许多青蛙。“杨树林的外围,植着一株株沙枣树。这是西北特有的树 种,粗棘的褐色的树皮,弯曲的多刺的树干,银灰色的并不鲜艳的树叶,然而它开的米粒大 的小黄花却馥郁异常。这种树在干早多碱的土地上也能生长。它并不需要大自然给它多少雨 露,却毫不吝惜自己的芬芳。这时节,沙枣花早己凋谢,枝头挂着累累的小青果。到了 秋天,它就会满树金黄。”这是一幅自由悠闲的自然的优美画卷。 这罩的一切都显得与众不同,这是一种安逸祥和的自然生存环境,鹤鸟、长脚鹭鸳、野 鸭,向人们显示着野生的气息、原始的灵性,即使“这罩的花不过是蒲公英和一种叫马兰草 开出的小花,这罩的草不过是狗尾巴草、芦苇草之类的野草。但是这里却以她特有的空 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旷、特有的寥廓,特有的毫无所有震撼着人。 ( 我的菩提树) 这里的沼泽成了这块土地的 眼睛,在开阔的田野里泛着耀眼的银光:留存的被沙化了的草滩成了人们放羊牧马的好去处。 在路边、渠坝上以及河滩疯长的冰草、芦苇、狗尾巴草,还有野茴香、针茅草和蒲草给这地 方镶上了素野的花边;柳树、白杨树和沙枣树在和野风交欢。特别是沙枣树,适宜在干旱多 碱的土地上生长的树种,还开出米粒大的馥郁的小黄花。这里的远村、田野、荒滩、草原、 渠中的黄河水,随天色的变化而显得多彩多姿,令人神往。这片黄土高原因张贤亮的小说而 显示出迷人的美丽以及动人的田园牧歌情调来。 安逸的田园富有灵性,它使人的生性变得生机勃发,像大自然一样率真,特别是绿化 树中马缨花,她那爽朗、热情和调皮得性格,她的情感有着黄土高原上铺天盖地的大风似 的强劲粗犷,也有着春雨一样的甘美柔和。别的妇女说她开着“美国饭店”,她并不气恼,笑 骂还以颜色:“你这婊子,你们门口才挂招牌哩。 她爱笑,好像对她来说,没有什么可烦恼 的事情。她时常笑着学章永磷的话,“怎么”,带着孩童式的调皮和任性,将别人的多虑、 犹豫和烦恼一扫而光。好像她天性就这么快活,过着牧歌似的生活。她有把悲剧性的生活变 为喜剧的本领,这也因为她性格特别纯真,有着丝毫未脱的孩子气,因为尔舍说反了话,她 就哈哈大笑,咯吱孩子。章永磷给她读李白的静夜诗,她更是“笑得前俯后仰,哎约! 笑死喽! 笑死喽啥地上霜。”还有一天晚上章永磷在房子里看书没到她那儿去,第二天 她就说“我昨夜里趴在你们门缝罩看你来着。”表现出一种孩子般的无忌的天真。这都因为“从 小和高原上的黄土打交道的人,心底自然地和黄土一样单纯。”(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这里的地域风土人情,在荒原般得粗犷掩映中有一种田园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士企业编制面试题库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第一节 杠杆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八年级下册-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
- 第2节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人教版
-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学创新模型解析
- 房屋租赁合同签订及注意事项指引
- 2025年呼吸科病情评估与治疗方案制定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感染科病毒性疾病防控知识竞赛答案及解析
- 新课标地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产科高危孕妇监护模拟练习试卷答案及解析
- 第15课 欧体与颜体特点比较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书法练习指导六年级下册西泠版
- 产品委托生产委托书
- 14J936变形缝建筑构造
- 2024年共青团入团积极分子考试题库(附答案)
- 全套电子课件: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五版)
- 结构力学课件
-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律文书格式样本2022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储能电站项目建设流程详解
- 供应商尽职调查模板
- 饮用水配送方案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