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作为农村产业结构的深层次问题,其目标不仅在 予挺进农村产池绩搀自巍戆发袋,还在于透过实现产数绦搀合联纯彝离 度化,掇高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能力。谘林省作为国家的粮食童产区, 农村产娥结构矛盾尤为突出,通过对本文的研究以期对推进吉林省农村 产鲎绥褥往毽静遴疆及农辩经济瓣全蟊发震摄供有益豹参考纛氆鉴。 本文主要内容: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提出了农村产业 结构优化的理谂依据,遇过对吉林省农树产业结构现状的分板,共将吉 林省同一些发达省份和产穰大省作沈较,分捌驮级向和横向研究吉椿省 农村产业结构,揭示了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吉林省 农孛重产渡结撬怯纯豹对镶建议。 关键词:吉林省农村声业结构优化 a 髂s 至r a c 望 1 bb et l l ed e e pi s s u ei nt h ea d i u g t l e n to fr 吐r a le o o n o m i cs t 眦c t u r e ,t h e o d t i l 霸i z a t i o no fr u f a li n d u s 嫡a l8 拥l c t u f ea i m s 矗tm od e v e l o p 瑚o n to fe a c h n l 擐l 氮迸醢s 掰e s ,a 蘸疼蠛,o 麟a 蠡濑氆ep 箍o eo 矗簿疆s 栏蕤lo 耘。氇i 套纛醢g 融砖 锹岖e o o 强。黼i c8 l m 娥畦球,鑫c 艇e v 甘d 氆r 吼l 蝮酶弦挈两g 概t 氆e 糟| 萤油越i 嚣毫蛀。瓤 a n da d v a n c e m e n to fm m ii n 幽l s 悄a ls t r u c _ l l r e ,a 瓤dp f o l n o 蛀n 鐾t h em o 繇p 撼移o f 蕊挑孚藕器鞠d 嗡蓼越泌g 。f 殛d u s 撕越s 重n i c l 溅ej 萎证秽i 珏瓣 蜘eo 。糯神奄m a 谊l 霁a i 鞋。啦p 咀td j 【s 【f i 醴,l n 尊e tt n o 球s e v 雌e0 瓣锄i d i o 箍i n i t s 矗l j 瞳妇d 黼娥砖她蛐,撼魈s 辨p e r ,籼固雌疹黼吞l y z 遮g 辩憾l lc 黼 p u s ht h e 划s l o 芏圣c 鑫le v o l u l i o np 煳懒。薹n l r 畦如d 驻s 啦越髓m c 垂u 豫袖do 珏e f t l 螓托茧雕锰c e 黻避8 e & 妇f o f 氇ed e v e l o 瑚麓糕lo f f 耩疆l 豁) o 藏o 癌。 拍e 球l a j n 赫t e n ti s 毡sf 0 重薹o w s :薹麓sa f t i 舔e 衲t d c e s 讯e 魏s e 赫 b 氆d 自擎嘲dl i 蘸( 1 群习) ( s e ,3 l 堪 l o 蠢p 钍l s o 删戚t h e 攮e o 貂舅主c 畦妇i so f 魄e o 费t 勰溉耋i o 鞋。萋n 臻酸沁出l 斌蛀最鼗瓣疆珏撑,拍硅s t | | d i 嚣s 疆e 摊 蘸妇菇s 撼舔 s m l d 枷f co fj n i np r o v i n c ef m mv c n i c a 】瓤l dl e v 以t h m u 西t h ep o s i t i v eo fi t a n dc o m p 甜赫辣w i t h0 搬e rp r o v 轴c c ,a n dr c 、,e a 圭s 伍ep 协b l e ma n dp o i n to m 潮e 警糕痉瞅i o 蠡o f o 辩纽l i 龆链强o f 巍臻畦i 丑d 驻s l l 主瓣或f n 越x 熙, k e y o r d 蝣:j i h p 椭雌r u 椭li n d u s 嘲冉l 鳓m c t l l 托 。争强隧i 嚣雄螨b 强 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吉林省农村产业结 构优化研究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伞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圣鹜浊年j 月生日 长春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长春理,【:大学硕士、 博士学位论文版权使用规定”,同意长春理工大学保留并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长春理上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 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墨壅纽年月卫日 指导导师签名:i 盛逵至堡靠j 月卫目 第一章绪论 1 1 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 2 亿多人口,9 亿在农村,农业人口比重高达 7 0 。从这一国情看,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仍然是我国的首要问题。农 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城 市化的进程,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把广大农民的共同富裕摆在首位。因 此,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农村,农村问题的关键在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改 革,增加农民收入。在新形势下研究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具有很深 的国际和国内背景。 首先,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集团化的浪潮, 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整个世界已形成一种经济新格局。从根本上讲, 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实质内容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载 体的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 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将提出严峻挑战,现代科技革命正以空前的力量 冲击着所有的产业并掀起全球性的产业革命,震撼和改变着世界产业结 构,推动着全球经济增长,决定着2 1 世纪国际的竞争格局。世界经济的 发展要求我国尽快实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此同时,我国国内经济 的发展也要求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国已进入产业结构调 整和优化的关键阶段。 2 0 0 1 年1 1 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更加要求本轮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必须突破“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思维定势,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后,我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活动的运行将被强制性地纳入 国际市场规则中,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乃至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 都将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将要冲破传统的 狭隘的农村视野,树立整体性、战略性观念。这也就要求各区域要站在 全球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的高度,从国际产业高度关联性的角度, 按照国际分工结构来选择和实施战略性调整和优化0 1 。 其次,国内对农村问题的重视。 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产业结构调整,要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 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产品加工业为支 撑、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的农业和农村产业格局。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 整,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完善农业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 【1 】杨雍哲盯0 与中国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中国农业出版社。2 0 0 1 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产业结构调整,要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 流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建立健全农产 品质量检验和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 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企业 的经营管理水平。 第三,吉林省省情所决定o 。 吉林省是一个粮食大省,新中国成立5 0 多年来,适应国家发展的 需要,在粮食生产上做出了骄人的业绩,为形成稳固的东北商品粮基地, 实现全国粮食南北流通的大逆转,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举足轻重 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农产品供求关系 的转变,吉林省粮食的市场优势正在减弱,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逐 渐显露出来。由于过分追求数量增长,形成了吉林省农业以粮食为主、 粮食以玉米为主的单一的生产结构,农村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过 大,二、三产业滞后发展,直接影响了农业比较效益的发挥,粮食优势 并未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吉林省虽然也试图对产业结构进行较大幅 度的调整,但始终是收效甚微。吉林省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 潮中,如何破解变革的障碍,跟上这一历史性的步伐,取得农村经济发 展的主动权,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重点问题,成为新形势下吉林省农业发 展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2 1 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地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相关理论知识, 分析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而提出切实可行地配套措 施,以达到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 提高吉林省农业素质,加快农村现代化得实现,使农村三次产业结构逐 渐趋于合理,最终实现高度化。 1 2 2 研究意义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产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主体。 因此,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 实意义。 1 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研究的理论意义 中国农村人口多,农村地域辽阔,要研究农村,首先要研究农村产业 结构问题,所以结合农村实际来研究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合理利用农村 各种资源,以此来推动农村的发展。同时,多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理 2 1 张向群影响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及对策研究新长征2 0 0 2 ,( 8 ) :2 4 2 论的研究更多是从宏观角度出发,而很少微观地深入到农村内部,本论 文的研究,从理论方面进一步丰富了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知识,有 一定的创新价值。 2 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解决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现存问题 从当前吉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看,农产品市场竞争激 烈,新一轮农产品卖难品种多、持续时间长,特别是粮食积压问题严重; 第二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富余的劳动力愈来愈大, 农民收入进入新的增长滞缓期。 这些问题,不仅使吉林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困难重重,而且 也对吉林省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根本性的原因 是农产品的市场供给与需求失衡,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造成农产品供给出现结构性过剩,导致价格普遍下跌。如果仅从某一方 面调整某一层次的结构,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只有从整体上及时按 照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源使 用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有利于应对我国加入w t 0 后农村发展所面l 晦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 农业和农村经济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而我国农业的经营规 模小,技术水平低,整体素质不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不可避免地给我国农业带来压力和冲击,但是,我国农 业有自己的资源优势和相应的产品优势,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嘲,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把我国 农业的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与w t 0 交汇在一起,既要增加国内 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又要增加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既要完成农业的现代 化又要发展知识农业,从而实现物质资源的高效用,既要利用省内市场 和省内资源又要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和国内、国际资源,积极参与国内 与国际分工、竞争和合作,建立吉林省农产品融入全球经济的新结构。 第三,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农民充分就业 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严重地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特别 是货币收入的增长。直接的影响是农产品供给品种、品质结构与需求不 适应,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或者增产与增收不同步。大多数农产品相对 过剩,需求收入弹性不断下降甚至为负数,成为影响农民收入水平和增 长速度缓慢的结构性原因。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 w 曲s t e r :s o m e i s s u 龉i l i t h cm c a 辄啪 t o f c o m p a r a t i v ea d v a n i a g e e c o n o m i 酷,1 9 9 1 ,) 3 的比重明显偏低。农村市场的萎缩所带来的乡镇企业经营困难和农村总 体生活水平的停滞不前,导致了乡镇企业下岗人员增多和农民非农收入 的减少。此外,由于城乡分离发展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吸纳农村劳动力 还必须依靠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农业内部生产结构的调整。因 此,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农民充分就业, 对于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的稳定和发展目标的实现都会产生积极的、深远 的影响。 由此可见,本课题的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讲,对开拓农村产业结构 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新领域,构建一个农村产业结构研究的经济分析范 式,丰富发展经济学和产业经济理论:还是在实践上,为正确应对当今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这一现实,从而为有关部门制订面对新形势的农村 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对策,提供有价值的分析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4 第二章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相关概念及理论 2 1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相关概念 2 1 1 农村产业结构的内涵 1 农村产业结构的含义 农村产业,是指农村区域内构成农村经济的各行各业。农村产业结 构,简单地说,就是指农村经济中产业组成要素的构成和诸产业部门 间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关系的总和,也就是农村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经济 联系和比例关系,或者是各产业部门的组合方式,表现为农村各产业系 统中经济资源的相互组合形式及比例关系。 农村产业结构具有下列内在规定性: 数量结构:这是指各次产业之间和内部量的比例关系,包括农村第 一产业、第二业和第三产业的构成比例,以及第一产业内部比例种 植业、林、牧、渔各业构成,第二产业构成比例主要是基础工业和 加工工业的构成比例,以及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一主要是生产性服务部 门和非生产性服务部门的构成比例。 质量结构:指农村各次产业和产业内部的技术装备程度和组织构成 状况,主要包括要素密集程度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 型等和产业组织规模两个方面。 空间结构:指农村各次产业和各个产业部门在特定区域的分布状 态。 上述三种结构中,最能显示农村产业结构特征的是数量结构,质量 结构和空间结构,要借助于数量结构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性质和要求。 2 农村产业结构的组成 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组合系统,对宏观经济决策具有指导 意义的主要是三个层次:整个农村产业结构、农业结构、种植业结构。 ( 1 ) 整个农村产业结构,指产业序列结构,是以整个农村作为考 察对象来划分产业部门的,又可分为通常所说的农村三次产业,即农村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农村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它是 农村的基础产业。农业是农村独具的产业,是区分农村和城市、农村产 业和城市产业的根本标志。农村第一产业的特点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 生产两个过程的相结合。 农村第二产业,包括农副产品加工业、农村制造业和建筑业等。它 1 4 l 陈柳钦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特点及对策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 0 0 4 ,( 5 ) 5 是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物质生产部门。从本质上来说,第二产业是 人类对所获得的自然物的加工。 农村第三产业,指除了以上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包括 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保险业等部门。 农村第一、第二产业都是有形物质的生产部门,而第三产业是为有 形物质生产服务的部门。 ( 2 ) 农业结构,是指产业基础结构,是指以有生命的生物资源为劳 动对象的物质生产部门的构成及其内在联系,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 业、渔业等。种植业是农业的主导行业,特别是粮食种植业,它是整个 农业发展的基础:林业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风景林等:畜牧 业包括役畜、肉畜、乳畜、毛畜、禽类等饲养业;渔业包括海洋渔业和 淡水渔业两大类。 ( 3 ) 种植业结构,也就是狭义的农业结构,指的是产业的主体结 构,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饲养作物等的构成及其比例 关系。种植业又称农作物栽培业,是利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 育而获得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物质生产部门,它是农村的基础产业。 二_二二二_二业辜耋萋圣业物质生产部门。,农村第二产业 耋:二:业j 枞三产蠛釜扣一洲 农村第三产蚪农村交通运输业卜非物质生产部门 l 农村金融业 一j 图2 1 农村产业结构分类示意图 3 农村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农村产业结构演迸是一个客观经济过程,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性。 嘲s y r q u 址m s t r u c 【u i a l 咖妇6 0 髓dl h cn e wo m w l ht h c o 珥i nll p 越i 扯t t ia n dr m s o l o 哪池) ,e c n o m i cg 帕w l h 柚dt h cs t r i l c 【i l 地o f l 加g _ t c md c 卵l o p m t ,1 1 l em a 锄i n 卸 p r e 1 9 9 8 6 陆 融 业 农 农 非 ,、,一 农村产业结构 在发达国家,这些基本趋势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如:农业份额下降, 农村生产专业化,农村产业结构非农化,农工商一体化等。通过对这些 客观规律的分析和概括,可以揭示农村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性,作为分 析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的依据。 ( 1 ) 农业份额下降 农业份额是指农业部门的投入和产出在整个农村经济的投入、产出 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农业相对份额下降并不意味着农业的萎缩和衰退, 相反,农业以其不断增长的供给支持着社会对食物产品的需求,始终是 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无论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看,还是对不同经济 发展水平国家的横断面资料进行分析,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农业份额 都表现下降趋势。 促进农业份额下降的基本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需求的收入 弹性不足: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产量水平不断提高, 在需求和供给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下,市场机制将引导资源配置比例的调 整,农业份额趋于下降。 ( 2 ) 农村生产专业化 农村生产专业化是社会分工加深和经济联系加强的客观历史过程, 就发达国家来看,农村专业化包括区域专业化,生产单位专业化和工艺 专业化。在农村生产专业化的进程中,这三种形式是并存的,而且互相 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农村生产专业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利于资金、设备、机 具的合理充分利用: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 率和产品的商品率: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总之,专业化生产是发 挥农村经济优势的必由之路,因此,马克思说:“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 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而衡量农村生产力 发展水平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农村生产专业化。 ( 3 ) 农村产业结构非农化 农业生产力提高和农业份额下降过程中,在农业部门内部呈现出多 元化趋势的同时,农业主导地位逐渐弱化,农村产业结构表现出明显的 非农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农村人口非农化,农业劳动力 兼业化和收入多样化,农业生产过程综合化等。 ( 4 ) 农工商一体化 农工商一体化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特定阶段,在农业专业化、社会 化基础上,农业与其产前产后的工商业部门的有机结合。是对现代农村 各产业之间关联方式的理论概括。它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产物,是 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井带有不断演进性质,从宏观角度看,它是 农业生产部门同其他有关经济部门,即所谓“产前”和“产后”部门实 7 行联合或融合的组织和经济过程,也是克服和消除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 部门间存在的各种障碍、不协调、不成比例等矛盾的过程,即深层次改 革的过程:从微观角度来看它是农业生产单位同有内在联系的非农生产 单位日益紧密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过程。 4 农村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根据国内和国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的历史情况分析,农村产业结构 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变化。3 。在这个过程中,农村产业结构具有 以下三个层次的发展趋势: ( 1 ) 在整个农村产业结构中,在农村第一产业稳定增长的基础上, 农村第二、第三产业有较快发展的趋势。在农村产业结构内部,第一产 业的产值所占比例将逐渐下降,而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所占比例将逐 渐上升,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将逐渐超过第一产业的产值,第二、第 三产业的劳动力数量也将逐步超过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数量。 ( 2 ) 农业结构中,在种植业有较大增长的同时,林业、牧业、渔业 等有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的趋势。在农业的内部结构中,种植业的产值所 占比例逐渐下降,而林业、牧业、渔业等的产值所占比例逐渐上升,经 过一个相当时期的发展,林业、牧业、渔业等的产值逐渐超过种植业的 产值。 ( 3 ) 种植业结构中,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经济作物 有较快增长的趋势。在种植业内部的结构中,粮食作物的产值所占比例 逐渐下降,而经济作物的产值占比例逐渐上升,在此基础上,以农产品 为原料的农村工业有较快的发展。 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符合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的历史趋 势,同时,也必须根据吉林省具体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地 区特色的农村产业结构。 21 2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1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一1 农村产业结构作为一种结构,其变动和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农 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遵循农村产业结构内在演进规 律,其主要内容应该包含两方面: ( 1 ) 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 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合理配置生产 要素,协调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促进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利用。 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标准: 国际标准。即以钱纳里等人倡导的标准产业结构为依据,来判断经 1 6 l 郭克莎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广东经济出版社,2 0 0 l ,( 2 ) m 肖万春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及客观标志湖湘论坛2 0 0 0 ,( 3 ) :3 4 8 济发展不同阶段上的产业结构是否达到了合理化。以大量的历史数据进 行统计回归所得出来产业发展的标准结构,确实能够反映产业结构的一 般规律,从而可以被用来作为认识和判断各国产业结构变动是否合理的 参照系。 需求结构标准。即以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程度作为判断产 业是否合理的标准。两者适应程度越高,则产业结构越合理;相反,两 者不适应或者很不适应,则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间比例平衡标准。即以产业间的比例是否平衡作为判断产业结 构合理与否的标准。从理论上说,经济增长是在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 上进行的,产业之间保持比例平衡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 ( 2 ) 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 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状态的发 展,是一个动态过程。 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第一、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 向演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的方向演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 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演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加 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方向演进。 ( 3 ) 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关系 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只有先合理 化,才能达到高度化。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任何国家、在任何阶段所 追求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目标,而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则是在农村经济 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达到一定程度才成为农村产业结 构调整的目标。从农村产业结构发展过程来看,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和 高度化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要实现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必须首 先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而且农村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 结构协调化的要求就越高。农村产业结构协调化是一个不断调整产业问 比例关系和提高产业间关联度的过程,实际上,这本身就是一个农村产 业结构高度化的过程。因此,要实现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就必须在农 村产业结构高度化中进行,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密不可分。因 此,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是绝对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 然农村产业结构的转换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它就必定贯穿于 整个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并表现为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鉴于目前吉 林省发展状况,突破先合理后高度限制,可以把合理化、高度化同时进 行,利用高度化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比例达到合理化,实现跨越式 发展。 9 2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客观标志”1 : 第一,农村产业结构体系较完整并能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分工协作。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合理利用国内、国际分工和协作是提高农 村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合理的农村 产业结构既不排斥和国内、国际市场的联系,获得国内、国际分工的利 益,又不致造成对国内、国际市场过分依赖。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应该 和合理的外贸结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村区域的优势,充分利用国内、 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出口。 第二,农村各个产业部门协调发展,表现在农村各产业部门之间在 质上互相依存、制约,在量上按一定比例组成并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 相互转换能力;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能和谐地运动。 第三,农村社会的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大体处于均衡状态。具体地 说,农村各产业能及时提供农村社会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有应变能力, 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社会需求。所谓应变能力是指它的适应性和竞争 力,即农村各产业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具有一种自我调节能 力。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要求生产和消费相适应,货币需求和货币供 给相适应,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相适应。因而,在农村地域范围内、在 一定时期内,生产和消费实现同步增长,物价基本稳定,经济稳定增长, 就业比较充分,就意味着这个地区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均衡的,意味着农 村产业结构处于比较合理的状态。 第四,农村产业结构和本国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有不同的主导技术和主导产业,他们是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主要 标志,也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因此,衡量农村产业结构是 否适应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首先要看它是否以主导技术和主导产业 为核心。主导技术和主导产业是不断更替的,农村产业结构中心应随着 主导技术和主导产业的更替不断转移。只有这样,农村产业结构才能始 终同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保持一致。 2 2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相关理论 2 2 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1 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是2 0 世纪5 0 年代法国经济学家f 佩鲁克斯为解决落 后地区的开发问题而提出的。他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行 业的发展不是以相同速度增长的,在不同时期经济增长的势头往往相对 集中于某些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另外,发展也不是在各个地区同时进 1 8 l 肖万春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发客观标志湖湘论坛2 0 0 0 ,( 3 ) :3 5 1 0 行的,而是首先集中在某些中心城镇,然后向外围扩散。因此,在经济 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技术基础薄弱、交通不便、开发程度低、缺 少巨额投资等原因,要促进这类地区的发展,关键是要采取不平衡发展 战略,配置一两个规模较大、增长较快且具有极大地区乘数作用的区域 经济增长极,实行重点开发,进而带动全区经济发展。 2 优区位理论 优区位理论是通过应用区位理论揭示产业布局在空间上的指向,进 而形成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理论。由于农业发展条件在各地千差万别, 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可能在全国或一个大区域中同等对待,而应有选 择地确定那些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开发潜力大和投资效益高的地区 ( 优区) 作为开发重点和依托。通过开发和依靠各级优区,利用交通通 道形成空间开发传递网络,逐步向周围地区扩散,从而达到整个区域的 全面开发和成长。由此可见,优区位理论弥补了平面板块式推移梯度理 论的缺陷,并进一步发展了点轴开发理论,可以作为我国农业区域开发 的理论依据嘲。 2 2 2 舒尔茨的农业发展理论 舒尔茨在1 9 6 4 年出版的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用新古典主义 的分析方法从理论上阐明了发展农业的积极意义,对传统农业的性质提 出了新的见解。舒尔茨认为在传统农业中,农民的经济行为是合乎理性 的。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尽管农业生产率很低,但要素配置已经达到 了帕累托最优状态。农民对经济刺激的反应是正常的,传统农民对生产 要素和农产品的价格通常都能做出正确反应。他们不愿意工作、节约、 储蓄和投资,并非他们懒惰或缺乏这样的美德,而是由于经济刺激所导 致。舒尔茨认为,全世界的农民都是出色的企业家,他们在成本、报酬 和风险处理及组织管理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出色的企业家才能。由于传统 农民和现代农民一样都是理性经济人,所以,不能从农户的经济行为而 要从支配他们行为的经济活动本身去寻找贫困的原因。传统农业经济活 动的特点是由投资收益率极其低下所造就的,由此可见,农民贫困的真 正原因在于缺乏有利可图的现代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因此,改造传统 农业的关键是采用新的农业生产要素,从而使农业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 发动机。舒尔茨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全部可再生的物质生产手段以 及人力因素;并认为“在解释农业生产的增长量和增长率的差别时,土 地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质的差别是相当重要的,而农民能力的 差别是最重要的”。他还特别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n ,认为农业资本是 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根源,所以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 1 9 l 孟庆红区域优势的经济学分析西南财经大学f | 版社,2 0 0 0 ,( 2 ) f 1 0 1 美西奥多w 舒而茨论人力赍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 9 9 0 可变因索。同时舒尔茨认为,政府干预是农民缺乏最优经济刺激的主要 原因,所以他建议在发展中国家除了加强农业技术研究和人力资本投资 外,中心问题是在农业中引入市场机制,以取代不必要的政府干预。 2 2 3 农村非农化理论 分散工业化、城市化成本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吉利斯通过分析由 城市化来实现工业化的代价所提出的理论。他不仅分析了包括基础设施 建设费用和农村劳动者迁往城市社会成本在内的高昂的城市化成本,也 分析了为避免高度城市化、鼓励新建的工业企业分散到中小城市去的高 昂成本。他认为,“小型企业能导致工业的扩散,因为它们的产品不需 要太大的市场。因此,小型企业没有必要设在大城市,而是尽可能的设 在农村地区,以补充农村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区分传统工业和现 代小型工业很重要,因为农村的传统工业固然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就 业,但并不能将工业从人口稠密的城市中搬迁出去。要解决这个问题, 得靠农村兴办现代小型工业。 农村自身发展理论。美国激进派学者威尔伯、沃特斯顿针对发展中 国家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的发展模式: 首先是在农业中尽可能地使用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技术;其次是修建使 用劳动力多的小型工程;再次是在农村地区建立只需要少量资本、使用 较多劳动力的小规模轻工业,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他们认为,农村轻 工业要发挥最佳效果就应该主要集中于两类生产:一类是对农产品进行 深加工,以制造农业所需要的投入资源;另一类是只要在经济上可行, 农村工业也可以生产消费品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建筑材料。美国纽约 大学托达罗从解决农村就业的角度提出了农村非农化问题。他认为,改 变发展中国家非现代化经济结构的关键不是依靠农村人口不断流入城 市,而是创造一个城乡经济机会适当均等的局面,缩小城乡就业机会之 间的失衡,从而改善城乡两方面的就业状况。“要做到这一点,主要使 农村各部门向综合方向发展,在农村普及小型工业以及使经济活动及社 会投资面向农村。” 2 2 4 产业结构理论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 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 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整个产业间的变动 状况是: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数量将减少,而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数 量将增加。 克拉克的发现不仅表现为“时序规律”,而且还表现出“截面规律”。 也就是说: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 的相对份额越小,而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的相对份额越大,反之则 1 2 反之。虽然这是一个宏观性的规律,但是它也隐含着一定的假设条件, 即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的流动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因此这种规律只 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同时,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过程必然 伴随着相应的城市化进程,因为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和消费往往出现 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也就是说,城市是第二、第三产业的产业载体、 产业的空间实现方式。我国自2 0 世纪5 0 年代初开始的国家的工业化 进程,走的是一条非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的城乡分割的道路,三次产 业的就业结构与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不匹配。由此可见,城乡分割是造 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并且这种结构性偏差在很大程度上也严重抑制 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n “。 库兹涅茨( s k u z n e t s ) 在继承克拉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挖掘了各 国的历史资料,改进了研究方法n “。他不仅从劳动力结构,而且从部门 产值结构方面,对人均产值和经济结构的关系作了更为彻底的考察,他 从时间、空间的角度对配第和克拉克所论述的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作了 进一步地验证,得出了农业部门( a ) 不论在国民生产总值( g n p ) 中所占份 额,还是在劳动力中所占份额都显著趋于下降,而工业部门( i ) 和服务 部门( s ) 所占份额却趋于上升的结论。 为了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变动的般趋势,霍利斯钱纳里( h c h e n e r y ) 和他的同事赛尔奎因( m s y r q u i n ) 把研究领域扩展到低收入 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二战后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1 9 7 5 年两人合著的 发展形势:1 9 5 0 一1 9 7 0 一书中,用回归方程对“发展型式”回归, 得出一个具有一般意义的“标准结构”。“标准结构”针对人均g n p 从 1 0 0 至l o o o 美元发展区间的结构变化进行研究,得出了重要的描述性结 论,即总结构变化的7 5 8 0 发生在这一区间,其中最重要的积累 过程和资源配置过程,都将发生显著、深刻的变化。 2 2 5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起源于绝对优势理论“。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创始 者,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a d a ms m i t h ) 在论证国际贸易发生 基础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应把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与外 国生产同种产品的成本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外国进口。 每个国家都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处于绝对劣势的 产品,就会使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各种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 增加各国的物质福利。 比较优势理论的观点最早由托伦斯在1 8 1 5 年出版的论对外谷物贸 c o h ng r a n tc 1 a r kc o n d i t i 0 so f e c o i n i cp 删耻s s m a c 商1 1 j a n ,1 9 9 7 “”美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 9 8 3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分析商务印书馆1 9 9 7 1 3 易一书中提出,之后,这一理论不断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1 大卫李嘉图( d a v i dr i c a r d o ) 的比较优势理论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 势,而另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两国就不会有互利 的国际贸易发生。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 8 1 7 年出版 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运用比较成本分析的方法进行考察, 指出一国只要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有利或相对有利的条件,就 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李嘉图认为,不同产品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带来产品生产成 本和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相对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具有比较 优势,相对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产品则处于比较劣势。若每个国家都集中 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那么 贸易各方都将获得比较利益。 2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理论( h 0 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与俄林是该理论的代表。他们认为各国生产 要素禀赋丰裕程度的差别,导致各国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这就使得具 有相同要素构成比例的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生产成本。 一国使用其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成本较低,反之则成本较高。因 此,各国生产和出口使用其丰富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使用其稀缺生产 要素的产品,就能获得比较利益。 国与国之间,一个国家内区域与区域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农业生产所 依赖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差异性,也存在着农产品生产 率或成本上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或行业、 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大小,因而决定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在既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发展中国家单纯依 靠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进行资源配置,容易使本国的产业结构永远处于 低级状态。因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应争取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基础 上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才能既发挥本地产品和资源优 势,又能在国际国内竞争中处于优势。 1 4 第三章省内外农村产业结构比较分析及国外经验借鉴 3 1 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 3 1 1 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有利因素 一个地区的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是由这个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 会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农村产业结构作为一个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新产 业的过程,必须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社会资源为主导,以社会需要和 市场需要为现实开发的关键。吉林省各种资源经过各种开发和整合,整 体优势空前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吉林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 优化“1 。 1 地理资源 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中部的边疆近海省,地处欧亚大陆东部,东 西长约7 5 0 公里,南北宽约6 0 0 公里。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以鸭绿 江、图们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与辽宁省相连, 北与黑龙江省毗邻;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 季分明,属于典型的农作物一年一熟区,是世界第二大“黄金玉米带” 和优质畜禽生产区域之一,是我国著名的农业资源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 生产基地,农产品品质十分优越。全省幅员1 8 7 4 万平方公里,耕地约 4 0 0 万公顷,总人口2 7 0 0 多万人,农业人口1 3 0 0 万人。 2 自然资源 吉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全省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提供了 得天独厚的条件。 土地资源丰富。吉林省土地总面积1 8 7 4 0 0 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 面积的2 ,人均占有土地o 6 9 公顷,耕地o 1 5 公顷,林地o 3 公顷,草原 0 0 0 4 公顷。农、林、牧用地占全省总面积的8 4 1 ,农业用地土质有机 质含量高,生产潜力大,瘠薄土地比例小。按综合自然因素可将全省土 地资源划分为4 个类型:( 1 ) 东部长白山地宜林类型;( 2 ) 北部低山丘 陵宜林宜农类型;( 3 ) 中部台地平原宜农类型;( 4 ) 西部平原宜牧宜农 类型。 水能资源丰富。吉林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 5 6 4 6 万千瓦,理论 电能约4 0 0 亿千瓦时。水能资源的9 8 分布在东部山区的白山、通化、延 边和吉林等各市( 州) ,即集中在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各水系,其 中,松花江水系的理论蕴藏量为2 1 0 亿瓦千时,占全省理论蕴藏量的5 0 9 6 以上。在全省河流中理论电力达2 5 万千瓦时以上的河流有2 6 条,理论 i i q 邱恩义第二个飞跃一中国及吉林省农业跨世纪发展研究报告吉林人民出版 社,1 9 9 9 ,( 9 ) :1 4 8 1 5 6 蕴藏量2 8 6 2 万千瓦,理论电能为1 2 5 1 9 亿千瓦时。 矿产资源丰富。吉林省的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已查明储量的矿 种有8 3 种,它们直接影响着采掘工业的规模和布局。其中,除石油、天 然气、油母页岩等能源资源主要蕴藏在松辽平原之外,其余绝大部分资 源分布在东部山区。 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吉林省是中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富集区 域,是国家珍贵、稀有动物的主要分布区和野生名贵药用植物的天然宝 库。长白山有植物资源2 3 0 0 多种,可食用的植物2 0 0 多种。可供工业利 用的优良树种有红松、长自松、鱼鳞松、水曲柳、黄菠萝、核桃楸、紫 椴等。山葡萄、五味子、越桔、山楂等是酿酒原料。野生蜜源植物达3 0 0 多种,拥有的动物资源达l l o o 多种,其中珍贵的毛皮动物有紫貂、水獭、 猞猁等;名贵药源动物有鹿、麝、熊、獾、田鸡、林蛙等;可供肉食动 物有野猪、马鹿、狍子、山鸡、飞龙等。 3 社会经济资源 吉林省农村社会经济条件比较有利。从发展市场经济观点看,首先 是交通运输条件处于优越地位。京哈、沈吉、长图、四梅、平齐等铁路 贯穿全省,并与全国铁路衔接通往全国各地。公路以长春、吉林、四平、 通化、白城、延吉等城市为中心,各县镇为网络形成三万余公里的辐射 公路网;内河航运里程7 0 0 多公里。这对促进农工商综合发展,促进全 国和省内各地区物资交流,加强商品生产和流通,繁荣农村经济起着十 分重要作用。 其次,农业生产技术装备基础比较好,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高。到 2 0 0 3 年末,全省大中型农用拖拉机4 8 7 4 9 台,农用小型及手扶拖拉机 4 6 5 2 5 9 台,大中型机引农具1 0 0 1 6 0 部,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 9 8 8 1 1 台, 粮食加工机械1 0 1 4 7 0 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解放大批劳动 力从事工副业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三,吉林省地处东北亚国际合作区的中心,发展外向型农业有良 好的区位条件。东北亚地区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资源的互补性,有 利于实现区域的经济和技术的合作,东北亚地区虽然具有较丰富的矿产 资源、森林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但除了我国东北 地区以外,大都是农业资源缺乏的国家和地区,且由于土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林防火扑火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GCP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能力提升)
- 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 桥梁悬臂浇筑法施工课件
-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保健食品从业工作人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B级船舶检验专业基础环境与人员保护)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一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基础安全)测试题及答案一
- 2025年交通安全学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年生物科技研发人员招聘专业技能测试模拟题
- 2025年新版期权知识考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年度吉林辅警招聘考试题(含答案)
- 吉安市新庐陵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2025年第二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幼儿园卫生及安全检查标准
- 2025至2030年中国生长激素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儿童动漫消费偏好-洞察及研究
- 大疆:2025大疆机场3操作指导书
- 2025年12345热线考试题库
- 网络接入管理办法
- 隧道二衬安全注意事项
- 《机械制图(多学时)》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