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最经常的作用。管理是 人类无处不在的活动,家庭管理也是最警的管理活动之一。唐代盛璇之形成, 原因固然缀多,但显然与家庭的受好管理不无关系。因此,对唐代上层 官僚士大夫家庭的管理状况进行研究,肖助于我们进一步明晰唐代家庭管理 状况并探讨家庭管理的一般规律。 文章第一部分首先简单论述了管理在古代和现代的不同用法与意义,著 对家庭管理遴行界定。 第二部分叙述了唐代官僚家庭中管理的主体、客体和两者的关系,并把 不同的管理主体分为三类,即夫主妻从型、妻主夫从型和辈离尊长型。 在第三部分中,根据唐代宫僚家庭中不同管理主体豹不同管理方式和管 理风格把家庭管理分为专制型、亲和型和协商型;同时点明了不论何种类型 的管理,其目的是光宗耀祖,扩大门庭,以保持家道长盛不衰。 文章的第四部分是对家庭管理内容的其体探讨,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从靼个方蘑热以论残。婚姻蛰理方殛,对结婚管理权多归父母丽离婚管理权 多属子女( 已成家的) 进行考察,并指出其原因,对子女有定择偶权和父 母在离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也作了介绍;财产管理方面,笔者以为家庭中“同 居共财”的财产翻度其实质是家长专有专管,同时也指出家长专有专管并菲 家长亲管,其具体管理方式楚多样的;文化管理方面,主要叙述了经过唐初 “尚武”到“崇文”的转换和科举取士的推动,官员家庭大都重视子弟读书 入仕,同时也放宽了对女子习文的限制;道德管理方面从礼仪和伦理两个方 蘸入手,指出尽管这些管理是由统治酚级的致治霰要决定的,但有列予家庭 的有序和社会的稳定。 最后部分总结了唐代官僚士大夫家庭管理的四个特点,即管理的和谐 性、文化惶、差异性和开放住。 总之,尽管今天不网于昨天,但今天毕竟是昨天的继承穗发展。通过对 盛世唐代官僚士大夫家庭管理的研究, 天的家庭管理也有所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唐代;官僚大夫; 探讨家庭管理的般规律,对我们今 家庭管理 a b s t r a c t f 眦i l ya ss o c i a l sc e l l ,i si nf a v o ro fs t a b i l i t ya n da d v 肌c 锄e n t 丘e q u e n t l y t 1 1 em a l l a g e m e n ti st h eh 啪a i l i t y sa c t i v i t yh e r e 肌d 也e r e ,w h i c ha l s oi so eo f t h ee a r l i e s tm a n a g e m e m s t h er e a s o n so f p r o s p e r o u st i 工i l e so f t a n g d y n a s t ya r e v e r ym a n yu n d o u b t ly b u to b v i o u s l yw i t hf 缸旺i l yg o o dm a i l a g e m e m t h e r e f o r e ,t o r e s e a r c hm et a n gd y n a s t yu p p e rf b m a t i o na n db u r e a u c r a ti n t e l l i g e n t s i af 抽i l y m 姐a g e m e n t c o n d i t i o nd e f i n e s 缸t h e rgd y n a s t yi l ym a n a g e m e n t c o n d i t i o na n dd i s c u s s e s l ef 抽订ym a n a g 锄e n tg e n e r a lm l e ,w h i c hi so n eu n i q u e a 玎9 1 eo fv i e w s t h e 抓i c l e sf i r s tp a r ts i m p l ye l a b o r a t e sm e m a n a g e m e n t i nt h ea n d e n tt i m e s a i l dt h em o d e md i f 衙饥tu s a g ea 1 1 dt h es i 卿f l c a n c e ,a 1 1 dc a 耐e so n 血e1 i m i t st o t h e f h m i l ym a n a g e m e n t ; n e x t p o i n t e d o u tt h es t u d i e so ft h eb u r e a u c r a t i n t e l l i g e n t s i a 陆n i l yi st h eo 瓶c i a lf a m i l y 1 1 1t h es e c o n dp a n ,m i sa m c l em a i n l yn a r m t e st h em a i 工lb o d y ,t h eo b j e c ta n d 柳or e l a t i o n s 、v h i c hi si n 协et 锄gd y n a s t yb u r e a u c r a tf a m i l ym a n a g e s ,a i l d d i “d e si n t ot h ed i 虢r e n t 铷n i l ym a l l a g e n l e n tt h r e ek i n d s ,n 锄e l yt h eh u s b a i l d m a n a g e m e n t ;m ew i f em a l l a g e m e n ta n dt h es u p 甜o r s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t h i r dp a r tm a i n l yd i v i d e sm a n a g e l n e n ti n t ot h r e et y p e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d i f r e r e n tm a t l a g e m e n tb o d yd i f r e r e n tm a n a g e m e mw a ya n ds t y l e a tt 1 1 es 锄e t i m et h es p o tu n d e r s t a n d sn om a t t e rw h a tk i n do ft y p em a n a g e m e n t ,i t sg o a li s s 锄e ,n 锄e l yt h e yt h u sb r i n gh o n o rt oa n c e s t o r s ,e x p a l l d st h ee n t r a n c e ,b y m a i n t a i n st h ef a m i i yf o r t u n ep r o s p e r o u s t h ea n i c l e sf o u n hp a ni st h ef a m i l ym a n a g e m e mc o n c r e t ec o n t e n t s ,w h i c h a l s oi st 1 1 ea n i c l e sm a i nb o d ya 1 1 dp e r f o m s 行o mf o u ra s p e c t st od i s c u s s t h e m a r i t a lm a a g e m e n ta 印e c t ,t u n l so v e rt ot h ep a r e n t st ot h em 秭a g e a u t h o r i t yb u t t h ea u t h o r i t yo fd i v o r c eb e l o n g st ot h ec 1 1 i l d r e n ( m a 玎i e d ) ,w h i c hc a e so nt h e i n s p e c t i o na n dp o i n t e do u ti t sr e a s o n s t ;t h ep r o p e r t ym a n a g e m e n ta s p e c t ,t h e a u m o rt h o u 曲ti nt h ef h m i l y ”1 i v e st o g e t l l e ra n ds h a r et h ew e a l t h p r o p e r t ys y s t e m i so nt h es u r f a c e 8 c t u a l l ya tt h es a m et i m ew r i t e ra l s op o i n t e do u tm eg u a r d i a n a p p r 叩r i a t i o ns p e c i a l l ym 趾a g e sm ef a m i l y s e n i o rm e m b e rt om a i l a g eb yn o m e a n 吕a n di t 8c o n c r e t em a n a g e m e n tw a yi sd i v e r s e dat e r r l p o r a r ym e a s u r et h e s i m p l ee l a b o r a t i o n ;t h ei m p e t u sw h i c hm ec u l t u r a lm a n a g e m e n ta s p e c t ,m a i n l y n a r r a t e dp r o c e s sa tt h eb e 百n n i n go ft a n g ”t os h i 矗矗o me s t e e m i gm a r t i a l s t r o n g e r t o a r t s t 1 1 eo 伍c ep l a ym o r ea t t e n g c e t ot h ee x 帅i n a t i o na 1 1 dt h e o m c i a lh n i l ys u p e i s e st h ej u n i o r st os t u d ym o s t l yt og e tt h eh o n o r ,a tt h es a m e t i m ea l s or e d u c et h ef 色m a l e sl i l n “o fl e 椰i n g ;t h em o r a lm a n a g e m e ma s p e c t o b t a i n st w oa s p e c t so ft h ee t i q u e t t ea j l dt h ee t h i c s ,p o i n t e do u ta l t h o u 曲m e s e m a l l a g e m e n ta r en e e dt od e c i d eb yn 1 1 i n gc l a s s sp 0 1 i t i c s ,b u ti ti sa d v a n t a g e o u si n m e 胁i l yf o r e w o r da i l ds o c i e t y l ss t a b i l i t y t h ee n d 血gp a r ts u m m a r i z e gt h et 狃gd y n a 匈b u r e a u c r a ti n t e n i g e n t s i a f a m i l vm a l l a g e m c n tf o u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n 锄e l y m a n a g e m e n tc o n c o r d a n c e ,l i t e m r y d i f r e r e n c ea n dl i b e r a t e i nb r i e a l t h o u 曲t o d a yw a sd i f f e r e n tw i t hy e s t e r da y ,b u ti tw a sy e s t e r d a y c o n t i n u a t i o na 1 1 dd e v e l o p m e n ta r c ra 1 1 t h r o u 曲t h ep r o s p e r o u s t i m e st 卸g d y n a s t yb u r e a u c r a t1 i t e r a r yi n t e l l 追e n t s i af 细i l ym a i l a g 锄e n t r e s e a r c h ,t h e d i s c u s s i o nf a m i l ym a n a g e m e mg e n e r a lm l e ,m ef 枷l ym a n a g e m e m a l s oh a sm e h e l pa n dm em o d e lt o d a yt ou s k e yw o r d s :t 缸gd y n a s t y ; b u r e a c r a t i cf a r n i l y ; m a n a g e m e n t o ff 狮1 y 唐代官僚士大夫家庭管理研究 引言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政治稳定,生产发展,经 济繁荣,以盛世著称于史。其盛世之形成,原因固然很多,但显然与家庭的 良好管理不无关系。管理是人类无处不在的活动,家庭管理也是最早的管理 活动之一。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最经常最基础的 作用,可以说,没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稳定和发展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 发展。 官僚士大夫是统治阶级的代表,是社会的上层,引导和影响着社会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面貌。受史料和笔者能力所限,故仅遴选唐代官僚士大夫的 家庭管理状况作代表,以此为切入点,围绕唐代官僚士大夫阶层家庭管理的 主体、窖体,管理目的,管理内容等总结出官僚士大夫家庭管理的特点,借 以管窥唐代盛世家庭管理状况并探讨家庭管理的一般规律。 一唐代官僚士大夫家庭管理概述 我国的管理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管理问题的研究与总结是从国 家、部落、军事、家庭开始的,现在更把管理广泛应用于其它领域;因而在 鼎盛的唐代,家庭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有着鲜明的时代 特色。 ( 一) 家庭管理的含义 管理的含义随时代不同其内涵和外延也不同。在古代,管和理都是独立 的概念,如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总理其事臼管”即管辖、制约、控制 之意;“理,条理也”。协调、理顺的意思。在现代,管和理都是合在一起使 用的,它是在西方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管理作用日盏突出的条件 下所形成的。对“管理”的定义,不同的管理学说、不同的管理学派有不同 的解释,但其基本内涵大都是一致的,即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 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未集上,竹部:理午集上,玉部( 康熙字典清张廷玉等编中华书局1 9 5 8 年版】 o 此系笔者引用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9 9 ) 的观点 1 家庭是基本的社会组织,家庭管理自然就具有管理的一般本质和基本内 涵,所以家庭管理实际就是为达到预定目标对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协调和对各 种资源规划、控制、处理的所有活动的总称。这也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家 政管理,其管理主体和客体都是家庭成员。区别于广义上的家庭管理,即以 社会( 国家) 为主体对家庭成立和解体的条件、程序,家庭的规模、结构及 家庭间的纠纷、矛盾等进行的管理。本文所研究的唐代家庭管理指的是前者, 即狭义的家庭内部的管理。 ( 二) 官僚士大夫家庭的界定和入仕途径 1 “士大夫”是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个概念。在此以前,士是排在大夫之后, 表示等级序列的,如苟子礼论载:“大夫士有常宗。”而士大夫则强调 的是一个阶层,特点就是知识分子和官僚相结合。大夫指有一定官职和爵位 的人,而“士”尽管有“文士”和“武士”,但往往更强调的是有一定社会 地位的读书人,即“文士”。两汉之后,士农工商中的士,一般专指文士, 而武士又另成为个集团。汉魏时期,武臣多称“将门” 1 l ( 。5 7 ) 文武分属两 个集团。 隋唐两朝的建立者都是关陇贵族军事集团的重要成员,因而,在唐初社 会稳定之后,建立功勋的军人武将也就相应的在中央政府各部及地方州郡担 任长官。尽管他们多善武少文,缺乏管理才能,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仕途上 顺利前进,赢至“出将入相”,像唐初名将李靖、李劫、侯君集等,都曾任 宰辅,参与中枢决策;至于后来的刘仁轨、张说、郭元振、裴度等都是文武 兼备、出将入相的典范。唐高宗时还曾作过一项规定:“士卒以军功致位五 品者,预士流。”【2 】( 8 瑚) 这就明确打破传统习惯而以法令形式规定武士也可 入士流,即文武又合流为士;这时,文武之隔已大不如前,也不像后代那样 严格,此时士大夫之评定标准更倾向于官职爵位,即官僚化。现代字典对“士 大夫”的解释是:封建时代泛指官僚阶层,有时也指还没有做官的有地位的 读书人。所以,本文所研究的唐代官僚士大夫家庭即唐代官员家庭。当然, 在此只作静态分析,对于阶层转化而引起的变动暂且不作研究。 2 唐初,统治者规定:“士农工商,四人各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 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3 】( 引8 ) 但随着科举制的实施、发展和商品经济 2 的渐趋繁荣,实际生活中界限远非如此鲜明,各阶层的互相转化,使官僚入 仕的途径日益广泛,官僚队伍也变得日益复杂。不同入仕途径形成的官僚家 庭,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别。因而有必要分析一下唐代官僚 士大夫的凡种入仕途径。 门荫入仕唐代,门荫入仕已不像魏晋南北朝时被视为清流、正途。人 们普遍认为“弘文崇贤之生,升牛辇脚之徒,课试既浅,技能亦薄”【4 】( 喾m , 已受到明显轻视,但据刘海峰先生统计1 5 】,两唐书有传之官吏共1 8 0 1 人,唐前期8 9 9 人,其中以门资、宗室、外戚、尚主身份入仕者1 3 2 ,占官 员总数的2 1 5 :唐后期9 0 5 人,门资、宗室、外戚、尚主者1 2 2 ,占官员 总数的1 3 5 ,可见,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科举入仕科举制度在唐代的最终确立和完善,打破了门资取士的旧传 统,成为士人们入仕的主要途径。【6 】科举制“有一套定时和限额的标准程序, 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权利,在当时代表了一种公正和合理的选拔人才道 路,因而它吸引了不同阶层的知识分子。”【7 】不仅理顺了精英的社会关系, 扩大了统治基础,而且推动了文化发展,以至出现“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 章达”的情况。固然有些知识分子仍企图通过门荫、荐举等途径进入仕途, 但大多数士子不愿放弃以科举从政的道路,就连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场 屋,也曾发出“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的悲壮誓言,科举入仕 诱惑之大,不难想象: 军功入仕唐代文治武功并盛,以军功入仕成为科举取士外重要的入仕 途径。许多平民百姓不必通过选拔性考试而凭借骁勇善战、建立军功从而获 得爵位步入仕途:史传亦多有记载,如薛仁贵,在征辽过程中屡立战功,因 而从白衣而至右领军郎将【3 】( 眷锄,刘客奴自自身“授左骁卫将军,充游奕使” 等等; 商贾入仕商而富亦入仕,随封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工商庶 族地主的经济实力日益强大,他们要求政治权力的意愿日益强烈;这往往与 朝廷为求资财不惜量钱给官的想法一拍郎合。至德年间,曾告谕商贾:“如 能据所有资产十分纳四助军者,便予终身优复。”【8 】( 卷5 1 还有人“重贿贵近, 补府若吏”【9 l ( 。,也有人冲破工商杂类不得参加科举考试的限制,凭优厚 的经济条件,修文学儒,交结文士、显贵而登第。由此可见,唐代商贾势力 力图通过种种途径挤进官僚阶层。 此外,还有通过征召、荐举等途径进入仕途的。总之,唐代“入仕之门 太多” 8 】( 譬蛳,所以弄清唐代官僚士大夫的入仕途径并不是一件无关紧要的 事,它对于我们探讨、细化不同类型的官僚家庭的管理风格和管理特点还是 相当重要的。 二唐代官僚士大夫家庭管理的主体、客体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虽然自魏晋以来,庶人和一般农民中以对 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小家庭占多数,但是富民、地主特别是官僚、士大夫 家庭或与这社会阶层有深刻联系的家庭,由于他们经济上富裕,政治上享有 特权,同时又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因而依然提倡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即“凡 士人之家,皆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大概一家有养百口者,有养十口 者”【4 】( 卷1 8 ) 为了使这样的大家庭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在家庭内部就需 要产生有高度权威的管理者来建立一种稳定的秩序,否则,家庭关系就难以 维持。 ( 一) 家庭管理中的主、客体关系 “一切社会中最古老而唯自然的社会,就是家庭我们不妨认为家 庭是政治社会的原始模型,首领就是父亲的影子,人民就是孩子的影子。” 1 0 】 本文所指的家庭管理主体就是家庭的管理权威,自原始的母权制完成了历史 使命,寿终正寝后,“男尊女卑”的父权制便主导中国社会,唐代亦然;所 以,一般情况下,唐代官僚家庭管理的主体是作为家长的父亲。 管理的客体指的是被管理者,本文所指的是官员家庭中作为官员家属的 家庭成员。至于官僚士大夫家中的奴婢、部曲,她们肯定是被管理者,但由 于他们与管理者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就不可能受到同其它家庭成员一样的待 遇和管理方式,因而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唐代官僚士大夫家庭管理的主、客体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管理主体 是客体的施动者,而管理客体则是管理主体所要管理的对象,他们共同构成 管理活动中的双向关系,具有相对性和不唯一性。譬如,在封建男权文化统 4 治下,家庭中的女性一般作为男子的附属品,“为人女”要受管于父兄,“为 人妻”的地位决定了她们作为被管理者要附属于丈夫。但是,“为人母”的 身份又决定了她们对子女拥有管理权;再比如,子女在家庭中都属于被管理 者,可是嫡长子相对于其它兄弟而言又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因而可知,家庭 管理中的主客体关系正是家庭地位高低的体现。 ( 二) 家庭管理主体的类型 家庭管理主体就是家庭地位之高者,家庭地位的高低又是由传统习惯、 社会规范、时代的价值取向和家庭成员所处的社会地位、所从事的职业、所 得的收入及各自的能力等所决定的。就唐代官僚士大夫家庭来看,大体可分 为三种类型:夫主妻从型、妻主夫从型和辈高尊长型。 夫主妻从型孔子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管理思想是 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被人们普遍接受,在这里明确说明了家庭中的管理与 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个人所处位置上的应有的权利、职责和应尽的 义务。唐代自高祖李渊开国伊始,即“颇好儒术”,以后诸帝也基本上都是 尊崇儒术的,“志承理体,尤重儒术使四科威进,六艺复兴。”【3 】( 誊1 1 ) 大 力提倡孝道、德治,树立家长权威,因为他们把父对家的统治作为其治国原 型:“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隆以而治,二而乱。”【1 1 】这样,父家长治 家往往就如同君主治国拥有绝对的权威,当然,对于安定家庭、稳定社会也 确实起到良好的作用。 妻主夫从型唐代官僚士大夫家庭中,还出现了一种内刚外柔“阴阳倒 错”的现象。“惧内”几乎成为上层社会流行的通病,正如史书所谓:“大历 以前,士大夫妻多妒悍者。”1 1 2 惧内的记载也俯拾皆是。隋唐嘉话载:“杨 弘武为司戎少伯,高宗谓之:某人何因辄受此职? 对日:臣妻韦氏性刚 悍,昨以此人见嘱。臣若不从,恐有后患。一帝嘉其不隐,笑而遣之。这与 礼教所规定的“男不入,女不出”( 1 3 】相去甚远。弘武妻竟干涉国家政事,而 弘武“若不从,恐有后患”,对外事尚且如此,在内其地位则不难想象矣, 弘武妻当为家庭权威无疑。 辈高尊长型封建社会的家庭关系及成员地位如果仅仅用“男尊女卑” 来概括还是有些笼统,有些含糊,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还是片面的。前面提到 了,管理的主客体是相对的概念,并非男子一律为尊,女子一概为卑。唐代 妇女的实际生活与儒家的“三从”说( 从父、从夫、从子) 并不完全相合。 因为儒家在主张“三从”说的同时还强调“孝”和“长幼有序的理念。“孝 者,所以事君也”“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求忠臣于孝门”这也 是受到统治阶级推崇和认可的。母亲从辈份上讲是子女的长辈和“尊者”, 是子女行孝的对象。所以,正如高世瑜女士所言,“从子”是“三从”中最 没意义的一项,理由是:“中国古代家庭伦理关系中,长幼人伦之序高于男 女两性之别,因而母亲在人伦之序中的地位尊于儿子。”【1 4 】这个议论是颇为 确当的。尤其在丈夫去世后,为人母的女性不得不独立支撑门户,担当起主 持家政的重任,因而对子女也就拥有颇大的权威,她们已经是家政的实际管 理者。唐代官僚士大夫家庭中的寡母持家的记载尤多,因为这个阶层的女性 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本身素质较高,能够担负起管理家庭事务、教育子女 的重任,从而成为家庭管理的主体。 三唐代官僚士大夫家庭管理的类型和目的 ( 一) 唐代官僚士大夫家庭管理的类型 唐代官僚士大夫家庭中不同的管理主体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风格。 据此,本文把其分为协商型、亲和型和专制型家庭管理。当然,这三种类型 的划分并无绝对的界限,只是其倾向性不同而己。 1 协商型尽管唐代处在封建男性家长专制时期,但其家庭内部夫妻之 间协商管理家庭事务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的。因为在一些官僚士大夫家庭 中,由于女方家地位较高或经济实力较强,或者是女方自身素质较高是丈夫 难得的志同道合的诗友,因而地位较高,赢得丈夫尊重,成为丈夫的参谋和 好帮手。如唐语林载:安邑李相公吉甫,初自省郎为信州刺史。时吴武 陵郎中,贵溪人也,将欲赴举,以哀情告州牧,赐布帛数端。吴以轻鲜,以 书让焉。其词唐突,不存桑梓之分,并却其礼。李公不悦,妻谏日:“小儿 方求成人,何得与举子相忤? ”遂与米二百斛1 1 5 1 。李吉甫听妻子意见并给予 “米二百斛”,可见李妻在家中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又同书载:白相敏 中,欲取前进士侯温为婿。其妻日:“公既为自,又以侯氏子为婿,人必称 为自侯。”敏中遂止。婚姻乃大事,白妻一言,敏中遂止。由此可见,夫 6 妻之间协商决定家中事务也并不少见。 2 亲和型家庭内部的管理与国家管理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家庭管理 缘于其血缘关系而注重亲情和伦理性,而国家管理则更侧重于法纪和严肃 性。家庭管理追求和谐,这样,在亲情的影响下,家庭中从不缺乏温和的管 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如唐侍御史赵武孟,少好田猎,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 日:“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 ”竞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 博通经史,举进士,至美官。f 1 6 1 赵母一“泣”实乃高明之处,与其怒吓打骂, 又怎如慈母一泣更感化人、打动人呢? 又如淑德郡主曾诗曰:“我本世胄深 宫质,人生立志应早立,汝宜经史秦时习。莫负我身亲炊汲,汝父汝祖 各饮泣。”【7 】淑德郡主以自身经历、生活艰辛来教育儿子早立志、习经史, 不要辜负自己的一片苦心,不要辜负地下父祖。感情深挚,语重心长,令人 动容。还有如元稹诲侄等书、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等都是通过 书信或诗文形式把自己切身体会和对子侄的要求表达出来,往往是剖肺腑、 吐真言、动真情,具有强烈的亲情实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温和的手 段达到自己的管理目的。 3 专制型“君主专制制度完全是父权中心的大家族制度的发达体 社会上种种解放的运动是打破大家族制度的运动,是打破父权专制的运动。” 【1 8 】封建社会,父亲作为一家之主,一般是受法律保护的,如唐开元2 5 年, 户令明确规定:诸户主皆以家长为之。【4 l ( 警乃家长( 即户主) 该为男子无 疑,“子不教,父之过”既是对父权的责任追究,又是对父权的确认。在唐 代官僚士大夫这样的大家庭中,为维护家庭秩序,家长权威越来越得到加强。 在家庭内部拥有最高、绝对权力的家长按自己的意志管理家中一切事务,对 违背其意志者往往采用惩罚手段。 “欲得儿孙孝,无过教尔身。一朝千度打,有罪更须嗔。养儿从小打, 莫道怜不笞。长大欺父母,后悔定无疑。”f 1 9 】口1 1 7 ) “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 过立现”可见,笞怒打骂是家庭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再如唐语林 补遗载:“( 穆宁) 家法最峻,宁命诸子直馔,稍不如意则杖之。”更是清 晰、彻底的体现出封建家长在家庭管理中的专制。 7 ( 二) 唐代官僚士大夫家庭管理的目的 唐代官僚士大夫家庭中无论采取何种类型的管理方式,其目的是样 的,通过管理,他们希望“予成龙,女成风”,从而光宗耀祖,扩大门庭, 避免家道中衰。 l 官僚士大夫家庭管理的目的首先就是努力把子女培养成符合社会公 认的道德准则的,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的人才,尤其是对入仕做官更加看重。 因为作为官员的他们本身就是入仕做官种种利益的所得者。他们认为“仕人 做官职,人中第一好”,能够“行即食天厨,坐时请月料。得禄四季领,家 口寻常饱”。所以,他们往往督促子弟,勤读诗书,通过科举等种种途径步 入仕途。如元稹诲侄等书中说到“今汝等父母天地,兄弟成行,不于此 时佩服诗书以求荣达,其为人耶? 其日人耶? ”教育子侄读书入仕,否则就 难以做人,目的非常明确。 2 入仕做官是官僚士大夫家庭管理的第一层次目的。其深层次目的则是 希望利用为官所拥有的经济、政治特权,扩大门庭、光宗耀祖,努力使家道 长盛不衰。更进而言之,入仕与否,不仅是一人一家一代之荣辱,还与整个 宗族的延续发展密切相关,所谓“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望之继世,孤寒失之, 其祖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2 1 】( 眷9 )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亦言 “朝廷用文治,大开官职场。愿尔出门去,取官如驱羊。我若自潦倒, 看汝争翱翔。总语诸小道,此诗不可忘。”【竭( 卷1 杜牧寄希望于小侄阿宜,盼 他能通过诗赋来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振兴目益衰落的家庭。把入仕做官作 为振兴家族的途径者正是官僚士大夫的共同心声,也是他们加强家庭管理的 根本目的。 此外,对官僚士大夫而言,家庭管理的好坏也是其治国能力的个体现。 在唐代,依然是“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的统治结构,国家统治不过 是家庭管理的放大而已,只有管理好家政,才能治理好国家,即“齐家治国”。 所以,本人愚见,官僚士大夫注重家庭管理的目的也不排除其可以显示治国 才能,从而受称于乡邻,有利于仕途之可能。 四官僚士大夫家庭管理的内容 左传有言“虽鞭之长,不及马腹”。任何好的,完善的政府管理都 8 有其行政力量伸不到的死角,这就需要家庭来行使权力,充当一级控制组织, 来弥补这个缺口、填补这个空白。家庭管理与国家管理两者根本利益是一致 的,即只有维护家长的权威,保持良好的家庭秩序才能维护君主的权威和整 个社会的良好秩序。家庭管理不仅是国家管理的补充,也是国家管理的基础, 统治阶级的意志正是通过家庭内部管理的具体内容来得以体现。官僚士大夫 作为统治阶级,正是国家意志的坚定执行者,正所谓“家齐而后国治”。家 庭管理本身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其管理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日常管理、饮食 管理、居室环境管理、文化管理、娱乐管理等等,限于篇幅和笔者能力,姑 且仅从婚姻、财产、文化和道德四个方面做初步探讨。 ( 一)婚姻管理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和根据,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婚姻制度和观念,也就会 有不同的婚姻管理方式。婚姻管理是指对婚姻行为和婚姻关系等进行的管 理,包括结婚管理和离婚管理。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活动中的管理者和被 管理者的关系归根到底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因为“动物不对什么发生关系, 而且根本没有关系,【“。所以,本文将围绕官僚士大夫家庭中婚姻成立或终 止的管理主体展开讨论,而对婚姻的程序、礼俗等不做介绍。 1结婚管理 。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成婚是一个家庭全部生活的起点,也是一个 新家庭成立的标志。然而,就结婚双方来说,取什么样人为妻,嫁什么样人 为夫,在封建社会,往往不是他( 她) 们所能左右的。尽管唐代社会较为开 放,但在整个封建时代大环境下,开放是相对。因而,以婚姻关系中择偶权 归属为标准,把唐代官僚士大夫家庭成婚管理分为父母主婚的专制婚姻和子 女有一定择偶自由的婚姻。 ( 1 ) 父母包办婚姻 父母包办婚姻的方式是古代社会婚姻缔结的主要形式,并非唐代所特 有,“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2 4 】这种情况下,父母拥有完全婚姻管理权, 而作为婚姻当事者的男女青年,对自己终身大事是无权做主的。这是有多方 面原因所造成的。 首先,从传统习惯来看;自两周以来至整个封建时代,这种“男不自专 9 娶,女不自专嫁,必有父母”闭的包办婚姻方式一直沿袭下来,相承未改。 唐代亦不例外。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所指出的:“整 个古代,婚姻的缔结都有父母包办,当事人则安心顺从。”f 蚓尽管隋唐受南 北朝以来民族大融合的影响,婚姻观念发生了一些转变,但这种父母包办的 婚姻形式只是一定程度上被冲淡了而不是完全冲断。相反,从唐后期至以后 各代,统治阶级对封建伦理纲常日益重视,并极力鼓吹。因而,父母权威进 一步加强,把子女婚姻的管理权牢牢握在手中,并一直影响至今。这样,在 唐代官僚家庭,父母包办婚姻,青年男女对自己的终身大事只能被动接受而 没有发言权和决定权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从经济因素来看;唐代同历代一样,家长对家庭财产拥有管理支 配权,而作为卑幼的子女原则上是不能有个人财产的,正所谓“父母在,不 敢有其身,不敢有私财。”【”】同时,唐代还有早婚之俗,如唐开元2 3 年敕: 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1 2 8 l ( 暑) 一般说来,统治阶级中盛行早婚, 平民百姓则因经济等缘故,嫁娶困难,自然不可能太早。【2 9 】这样说来,官僚 士大夫家庭的子女本身没有私房钱,又在较小的年龄成婚,当时也就不太可 能入仕做官( 除非门荫入仕) 或有固定职业阻便拥有自己固定的收入,那么 他们的生活包括结婚后的一段时间中的各种花销都应该靠父母来提供,脱离 家庭的支持就很难独立生存。换言之,某种意义上,唐代官僚家庭子女以婚 姻管理权来换取父母经济上的支持。 再次,血缘亲情的影响也不能忽略。不惟古代,就是今天,父母的态度 或意见往往能左右子女的判断和选择。婚姻乃终身大事,马虎不得,无论是 娶妻还是嫁夫都忌讳“一失足成千古恨”,因而,缘于“血浓于水”的亲情, 父母就成为我们最可信任最值得依靠的“决策者”。他们的社会经验和亲身 阅历往往能帮子女下定决心,拿定主意。在古代,男女交往有限,这时,父 母的意见就更加具有权威性,所以,“嫁娶之年,父母匹配”也就是理所当 然的了。 要之,上述种种原因决定了唐代官僚士大夫家庭中父母对子女婚姻拥有 管理权,他们对婚姻进行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合二性之好,上以事宗庙,下 以继后世”【1 3 。因而,家长按自己的意志,一切考虑以家庭为中心,而忽 1 0 视子女个人选择,很少顾及他们本人的意愿。当然,他们在行使婚姻管理择 偶权的时候,往往有自己的标准和观念,大体看来,官僚家庭对婚姻往往注 重门第,注重才德,注重资财,也有为政治利益而结成婚姻的,详言之: 等级观念尽管魏晋南北朝形成的婚姻门第观念在唐代随着时间的推 移而逐渐淡化,但是唐代毕竟是一个过渡时期,是一个由魏晋婚姻“必由谱 系”门第观念根深蒂固转变到宋代“婚姻不问阀阅”“士庶婚姻浸成风俗” 的过渡阶段。因而,等级观念在唐代官僚士大夫家庭中还是普遍存在的,而 且成为其为子女选择配偶的重要标准,反映在通婚取向上就是他们把注意力 集中在本阶层官员之家和那些“名虽著于州闾,而身未免于贫贱”【2 8 】( 誊8 3 ) 的历世高门。一些门阀士族在唐代虽然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已经变成“世代 衰微,全无冠盖”1 3 】( 卷”,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们在社会上仍然有一定 的影响力,依然是“故望不减”,因而容易受到士大夫们的青睐。如唐初名 臣魏征、房玄龄、李绩等“皆盛于为婚,常左右之”就是显著的例子。武后 时的权臣李义府也曾为其子向士族高门求婚,被拒绝后恼羞成怒,请求禁士 族间通婚。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权贵人士仍渴望与士族高门攀亲的心 理,甚至有因未能与士族高门通婚而毕生耿耿于怀者。如高宗时宰相薛元超, 自称“富贵过人”,然平生仍有三大遗憾,其中之一便是“不得娶五姓女”。 等级观念在官僚士大夫家庭通婚取向中的另一个表现则是官民不婚。虽 然唐代的百姓非常愿意与官员之家联姻,但能够联姻官员之家的却很少【刈。 官僚阶层是统治阶级的代表,不屑于与作为被统治阶级的平民通婚,更不用 说贱民阶层了。否则就会受到谴责和非难,封建社会等级观念是不会消失的。 注重资财自私有制产生以来,财富的多寡就是婚姻建立的一个重要条 件。在唐代,婚嫁讲究钱财,无论是官僚家庭还是平民家庭都相当盛行。 而“卖婚”一词也开始在唐代的典籍中出现,影响深远。 卖婚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这也引起了唐政府的注意。唐太宗在贞观十 六年( 6 4 2 ) 六月下诏下诏:“自今年六月,禁卖婚”。f 2 8 】( 卷8 显庆四年( 6 5 9 ) 唐高宗又颁布诏令:“乃定天下嫁女受财之数,勿得受陪门财”【2 】( 。2 0 0 o 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这并未完全禁止卖婚在官僚家庭甚至整个社会中盛行。如礼部尚书许敬宗 “嫁女与蛮酋冯盎之子,多纳财宝”同时为卖婚不惜利用掌知国史之权篡改 历史。嫁女与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钱本皇家隶人,敬宗贪财与婚,乃为九 陇曲叙门阀,妄加功绩,并升与刘文静、长孙顺得同卷【3 】( 誊鼢。还有一些父 母在为子女择偶时,看重资财,不顾年龄悬殊,出现红颜白发夫妻。四品官 崔玄综,“年五十八,乃婚侍郎韦陟堂妹,年始十九”1 3 1 】( 卷1 5 9 ) 利用主婚权以 牺牲女儿幸福来换取钱财。 以才取人在唐代士大夫阶层中,在为女子择婿时,是否有才也是重要 的条件之一。首先是文才;因为此时,随科举制的发展完善,有文才者通过 科举考试中第不仅在社会上获得极高的声誉,而且往往会顺利步入仕途,取 得功名富贵,拥有似锦前途。而夫贵才能妻荣,因而她们在择偶时是非常重 视学识文才的。如卢储曾投卷于山南东道节道使李翱,李翱置文卷于几案, 因出视事。其女年已及笈,见文卷,诵读数目,且日:“此人必为状头。”李 翱深异之,即选卢储为婿。翌年卢储果状头及第。【3 1 】( 眷1 8 1 ) 典型的以才择婿。 其次,“才”又指“德才”。封建时代,丈夫是妻子的靠山和依托,男子 的品格、品德对妇女未来终身命运影响很大,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 郎”正是此意。如润州刺史韦诜,自以望族,尝求子婿。虽门地贵盛,名声 藉甚者,诜恶以为不可。后登城眺望,遇到不贪遗鹿,埋于后院的裴宽,重 其德行,当即决定以女嫁之。裴宽入韦家,衣碧衫,束瘦而长,其家大噱, 然诜重之。后韦氏与裴宽偕老,其福寿贵盛,亲族莫有此焉。【3 2 】以德而不以 貌取人,时人称之。 政治联姻唐代官僚阶层控制、掌管子女婚姻有时也带有明显的政治 目的,把子女婚姻作为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如德宗时,名将李晟与大 臣张延赏不和,帝曾宴禁中,出瑞锦一端分系之,以示和解。晟因为子请婚, 延赏不许。晟日:“吾武夫虽有旧恶,杯酒间可解,儒者难犯,外睦而内含 怒,今不许婚,衅未忘也。”1 8 】( 卷1 2 d 李晟用婚姻来表示希望“将相和”的诚 意,虽未成,但其政治目的一目了然矣;又,唐后期,各藩镇为加强联系共 同对抗朝廷,纷纷以婚姻关系为纽带,结成联盟,史载“成德节度使李宝臣,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与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及( 淄青节度使李) 正己结 为婚姻,互相表里”1 2 j 很显然,这些婚姻并不是其子女的意愿,而是官员们 为达到其政治目的,按自己意志来支配、控制、管束子女的婚姻。 总而言之,以上由于择偶权管理理念不同而形成的种种婚姻类型都表明 了,唐代官僚士太夫作为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社会、政治地位,通过控制、 管理子女的婚姻自由来达到其目的,以保证其家族长盛不衰。这类婚姻,是 父母意志的体现而并非子女的意愿,其婚姻当事人双方的个人幸福当然不能 与子女自主择偶相提并论。 ( 2 ) 子女有一定择偶自由的婚姻 婚姻关系中“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清规戒律,在唐代并非“铁板” 一块,不容变更。相反,在许多情况下是可以变通的。唐代社会的开放性, 反映在法律上,自然免不了打上了开放时代的烙印,因而在唐代的法律中透 露出容许婚姻自择之意。唐律户婚日:“诸卑幼在外,尊长后为定婚, 而卑幼自娶婚已成者,婚如法。未成者,从尊长,违者杖一百。”此规定意 为:子女未得家长同意,已经成立了婚姻关系的,法律予以认可,只有未成 婚而不从尊长者才算违律。这条规定,从法律上为青年男女的自由择偶开了 小小的绿灯。i j 3 j 尽管唐代官僚士大夫家庭的子女普遍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因而封建礼 教、伦理纲常对他们思想的束缚也普遍较民间子女为重。然而,随唐代世风 的日益开放,礼教相对松弛,在开放环境的熏陶下,思想观念也逐渐发生一 些变化,青年男女对自己的终身大事更加关注并拥有一定的管理权,能够自 主选择意中人。比如开元天宝遗事记有“红线牵丝”的逸事,说郭元振 少时,欲娶宰相张嘉贞女为妻,日:“知公门下有五女,未知孰陋,事不可 仓卒,更待试之。”张日:“吾女各有姿色,惟不知谁是匹偶。”于是令五女 各持一丝于幔前,令元振牵之,得者为妻。元振牵一红线,得第三女。无独 有偶,本书又载“李林甫有女六人,各有姿色,雨露之家,求之不允。于厅 事壁间,开一横窗,饰以绛纱,常使六女戏于窗下。每有贵族子弟入谒,李 林甫即令诸女于窗下选可意者事之。”这不仅说明了家长对子女意愿的尊重, 也体现了子女有权自主择偶,成为自己终身大事的管理者。 2 离婚管理 夫妻生存期间依法解除婚姻关系谓之离婚,本文离婚管理将以离婚管理 的主体和管理理念为重点作一介绍。 ( 1 )离婚管理主体 唐律规定了各种解除夫妻关系的离婚方式,叶英萍概括为四种,即七出、 和离( 协议离婚) 、义绝和违律婚姻 。其中,义绝和违律婚姻由国家强制离 婚,是国家对家庭婚姻所进行的干预活动,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从七出与和 离来看,唐代官僚家庭,与结婚管理主体多为父母不同,其离婚管理主体则 多为夫妻双方无疑,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生字拼音教学课件
- 化学微观粒子讲解
-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设计方案
- 石家庄水下切割施工方案
- 山西垂直绿化施工方案
- 丝印作业规范制作
- 复工复产岗前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静海铝艺大门施工方案
- 县域治理 方案范本
- 宁国污水池施工方案
- 职业本科《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 血常规室内质控模板
- YY/T 1943-2024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包装实施和应用
- 盾构施工基本原理及操作常见问题与处理方法
-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超级演说家
- T-CUWA 20059-2022 城镇供水管网模型构建与应用技术规程
- GB/T 32066-2024煤基费托合成液体石蜡
- 雅典帕特农神庙古希腊建筑典范与历史见证
- GA/T 2019-2023公安视频监控视频存储技术要求
- 2024零碳建筑评价标准
- 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