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一代人的爱与痛上海知青女作家陆星儿研究.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一代人的爱与痛上海知青女作家陆星儿研究.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一代人的爱与痛上海知青女作家陆星儿研究.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一代人的爱与痛上海知青女作家陆星儿研究.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一代人的爱与痛上海知青女作家陆星儿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一代人的爱与痛上海知青女作家陆星儿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 d e :1 0 2 6 9 :5 1 0 8 2 9 0 11 0 2 e r s l i o n l u n g e r 二h i n e s e u 】 1 i v e r s i 锣c o d e :10 2 6 9 s t u d e n ti d :51 0 8 2 9 0 1 1 0 2 e a s tc h i n a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够 l o v ea n dp a i no fo n eg e n e r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o ns h a n g h a ie d u c a t e d y b u t ha u t h o r e s sl u x i n g e r d 印砌e n t :旦鲤堑鱼曼邀q g h 迫鱼望坠堑g 幽g 曼壁 l i t e r :l :n u e m 旬o r :m q 亟曼堕堑亟q 煎曼四2 q ! 垒理h 鱼曼望 l i t e r 栅e r e s e a r c hf i e l d : s u p e r v i s o r : c a n d i d a t e : a p m ,2 0 1 1 | | 二兰 囊,:ir氅t嚣臣蓄黟口a,io ,哮,崞囊巍誊辱童譬譬镕;鼻 ,0;, , ckf; |l:、l;t#i。l;_t:。f镕#,5t8o j 明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 一代人的爱与痛上海知青女作家陆星儿研究,是 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臻乡磊士( 请勾选) 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如年歹月如日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一代人的爱与痛匕海知青女作家陆星儿研究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间 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始博士( 请勾选) 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师范大学所有。 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 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 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 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 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 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勾选) () 1 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 学位论文, 于 年 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乃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导师签名本人签名 孑整 k v 汕i f 年歹月加日 “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 需 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为有效) ,未经上述部门审定的学位 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 。 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杨扬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席 刘晓丽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仲立新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魏泉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李丹梦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论文摘要 在“百花盛开 八十年代,知青女作家陆星儿宛如一朵清新淡雅的菊花绽放在当代文坛。 从早期书写“一代知青 的激情与梦想,到八十年代末开始关注女性生存状态与内心情感, 陆星儿用清新雅致的文风和平实真诚的语言,征服了大批普通读者的心。作为一位将“生命 与文学 融会成一种生存方式的女作家,陆星儿简单直率的真性情,坚持为女性“抒情 和 为“老百姓写作的姿态,及其倾注在写作与生活实践中的独特精神追求,都没有理由成为 当代文学评论史上的“空白黟。 陆星儿在写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取向与选择,追寻与失落,折射出一个时代特有的理想与 困惑,诉说了一代人的爱与痛。本文将通过文本细读和史料考证的方法,从陆星儿小说文本 的叙事主题与书写立场入手,探究在一个特殊的大时代背景下,陆星儿“乌托邦 式的浪漫 主义,与关注“日常生活及社会变迁”的现实主义之间的矛盾,及其将这种矛盾性特征融合 在女性情感表达中所凸显的审美张力,并从陆星儿的独特性追溯出知青女作家在当代文学史 上的存在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文正文主要包括绪论、主体章节,以及结语三个部分。 绪论阐述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介绍研究方法与论文创新点,分析陆星儿研究现状,提 出本文研究的问题。 第一章论述从陆星儿的三部长篇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入手,来探讨文本宏大叙事中所蕴涵 的深切历史关照与文化省思。陆星儿在这一类英雄人物身上倾注了她对社会的感悟与困惑, 并书写了知青一代所追寻的英雄情怀,激情与梦想。 第二章论述从陆星儿为女性“抒情”的敏锐触角延伸开来,探究她透过描述女性的生存 状态和命运变迁,所呈现出的“为女人言说的姿态。通过陆星儿对女性命运与时代变迁的 互文性书写,抒发了一代女性在急遽变迁的时代潮流中的“爱与痛”。 第三章立足于陆星儿的作品和她的写作姿态进行整体性的关照,指出其具有平民化基调 的“为老百姓写作 立场的独特价值,并探讨如何更好地理解和阐释其作品中对待生活简单 朴素的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真 与“爱的人文情怀。 结语指出小说艺术和视野上的局限性无法“抹杀 陆星儿作为当代文坛的独特存在,她 的精神在如今日益浮躁的文学大环境中显得尤为可贵。并促使我们去思考:陆星儿所坚守的 “生命与文学相依相伴 的写作实践,是否应在当代文学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陆星儿;英雄情结;女性抒写;创作立场;人文情怀 a b s t r a c t i nt 1 尬矗1 1 1n 伽旧r i i l g1 9 8 0 s ,l ux i l 唱e r ,缸e d u c 纳e dy 0 u ma u t h o r e s s ,b 1 0 0 m e d 嬲a 舶s h 锄d e l e g 趾tc h r y s 袖锄衄i i lc 0 卿o r a d rl i t e 阳巧c 硫l e f r o me x p 陀s s 吨也ep 笛s i o 璐a n d d r e 锄1 so f t l l eb d u c a t i e dy d u 廿娼i nt h ce a r l ys t ;唱e ,t 0c o n c 岫gf o rt h el i 、r i 】n gs t a :t c sa n dt h ee m o t i o 璐o ft 1 1 e f 酬e s ,l ux i l 唱盱h 嬲c o n q 鹏r c dq u 沁a1 0 to f 托a d e 心h e a r t s 谢t l lh e r 丘e s ha n de l e g a n ts t y l e 嬲 w e u 嬲h e rp l a i na n ds 慨w o r d s 缸趾a u 也0 r e s s ,l ux j 咀l ;盯m i 】【e dl i f ea n dl i t e 舭i n t 0al i f e s t y l e h 朗s 呻l ea n d 洲出慨咖,h e r 枷t u d e t 0c x p r e s sf o rf e m a l e sa n dt 0 吡f o r 也e m 嬲s e sa n dh e ru n i q u es p i r i t u a l 即g u i td e v o t e dt 0 、7 1 7 曲n g 锄d1 i 讥唱p 刚i ,、析l lh e l ph e rt 0t a :k e h 盯o w np l ei 1 1 恤h i 咖o fc 0 呲锄p o m 巧l i t c 粕:t u 他c r i t i c i s m 1 1 地o r i 训。嬲龃dc h o i c e s ,p u r s u i t s 锄dl o s s e st h a tl u 弛c rh a s 翩:p e r i e n c e di nh e rw r i 血g p r o c e s s ,r e f l e c tau n i 小圮i d e a la n d0 b 血s c 撕0 ni n 也ec 劬呱加m 此也e l o v ca n dh u r to f 也e g 钮啪矗o n b yw a yo fc l o r e a m i 培锄dh i s t o r i c a lr e c o r d sr c s e 盯c 1 1 i n g ,也i s 也e s i sg t a l 缸w 砒lt 1 1 e 加m 瓶v eu i l i 锣a n dt h e 、7 l 】弼n gs t m d p o i n to fl u e r sn o v e l s ,翩p l o r e s 也ec o n t m d i c t i o 璐 e nh e ru t o p i 趿r 0 训c i s m 锄dk a l i s mi nm es p e c i a lb 蚝r o u n d 勰w e n 硒也e s m 醯c t e 璐i o n 印p e a 娼i nt l 璩f e m a l e 即n 伽l a le x p 聆s s i o n 也a tc o n t a i t h i sc o n 位碰c t 0 叮c h a m c t | e r i s t i c s , t r a c e s 啊h ee x i s t e n c ev 司l l ea n dh i 咖r i cs i 班丘c 锄c eo fb d u c 锄甜y 0 u t h 删【t h o f e s s e si nm eh i s t o d ro f c o m e r n l o 珀r yl i t e r 姗l ux i n g e r s 戚q u e n c s s 砸sp a p e ri s 删y c o m p o s e d0 fm d u 出o i l ,m 血c h a 脚a n d c o n c l u s i o 几 1 1 1 ei n :瞰) d u c t i o ni n 由d u c e st h eb 猷k g r 0 衄da n dt 1 1 er e s e 砌m e a l l i n go f 也es e l e c t e dt o p i c , e x p l 幽陷t h e 阳s e a r c hm e t l l o d sa n dt h em a i ni n l l o v 撕。璐,a 加1 y 血g 也ep r e s e n ts 叫yo fl ux i i l g r a j s i n g 也ci s 吣s 则i e d i n 也i sp a p 既 c h 】胞( 疵s t a r t s 丘0 m 恤h 啪i ci m a g e s 台d m 也1 雠o f l u g e r - sn o v e l s ,m 糊y m s c l l s s 也ed e e ph i s t 0 巧c a r e 趾dt h ec u 删r c n e 洲| v e 呻l yi nm e 础r 珊m 廿v e l u e rh a sd e v 0 t e d h 盯g n o s i s 趾dc o n f l l s i o nt 0t h e c i e t ) rt 0t h i sk i l l do fh e r o i ci m a g e s ,s 切| 钯d 廿1 eh 啪i cf e e h n g s , p 舔s i o 璐锄dd r e a 麟妇血ee d u c 砷日y 0 u 血础啜眦 c k l l 疵:rt 1 w oa ( t | e n d s 董吣m 也es e n s i t i v e 锄m m 瑾圯t 0e ) 【p r e s sf o rf - e m m e s ,e x p l o 佗sh e ra 砸t u d e t o w 玳ls p c a k i l l gf o rf e m a l e sb yd e s c 曲i n g 也el i v h 培s t a = t u sa n dc h a n g e so f l t e so ff - c m a l e s b yl u ) ( i n g e r si | 1 1 :e r t e x t u d ld e s c i i p 时o no ff e m a l e s f ;她sa n dc b a n g e so f 缸e ,e x p r e s s e s 也el o v e 趾dh 瓜 o f f c m a l e si i l 恤印i dc h 龇咖缸m e c h a p t e rn 鹏ep o i n t so u tt h eu n i q u ev a l u eo f t 1 1 ed e m o c r a t i cs t 唧d p o m 而t cf o r1 k m 嬲s , m s c u s s e sh o wt 0b 黼u n d 钉s t 旺i d 弛di l l 磷;l 骶l t et h es i m p l ee m o t i o nt o w 踟dl i f ea n dh l m l a n i s t i cc a o f 缸1 舱a n dl o v eb a s e do ni l c o n c l u s i o np o i n :t so u tt 1 1 e 枷s t i ca n d 也ep c r s 肼j c t i v el i m i 僦o no fn o v e l sc a m l o th i d el u x i i l g e r - su n i q u e 耐s t e 孙i n 也ec o m e m p o 船r yl i t e 期r yc 打c l e ,h e rs p i r i ta p p e a 瑙t 0b ep a n i c u l 砌y v a 胁b l ei nt l l e 址r e 嬲i i l g l yf i c l 【1 e1 i t i a 巧a 勺咖s p h e l i f c9 0 e sb yl j 馏瞰u 坞i sm ew r i t 砸gp r a c t i c e t 1 1 a tl l lx i n g e ri n s i s t so n t h i sp m m p 惚u st 0c o n s i d e rw h c i t h e ri ts h o u l dg e ti t so w np l a c ei nt h e c o n t 觑n p o 船r yn 1 默a t u o r 玳) t k e yw o r d s :l ux 啦e r ;h e r 0c o m p l e x ;f e 砌ee x l ) r e s s i o n ;恤吨s t 锄d p o m ; h u m a n i s mf k n g s 绪论 目录 第一章“带着缺憾行走竹:一代人的英雄书写 1 6 第一节“背负苍天”的英雄。6 第二节理想人格与现实命运9 第三节历史关照与文化省思1 2 第二章“爱与痛的边缘”:女性抒写与精神体悟 1 5 第一节作为抒情主体的女性1 5 第二节找寻“自我”的女性叙事18 第三节女性抒情与主体历史2 1 第三章“为老百姓写作 :创作立场与人文情怀 2 5 第一节为“老百姓”的写作2 5 第二节生命与文学“相依相伴”2 7 第三节平民立场与创作情怀3 0 结语 附录一:与陈村、吴斐谈陆星儿 附录二:与王小鹰谈陆星儿的创作 3 7 4 2 附录三:陆星儿生平创作年表4 5 附录四:陆星儿主要作品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4 7 ! ;o “悔”都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真实地、积极地面对”。1 陆星儿 生是真实的自序 陆星儿,江苏海门人氏。新中国诞生之际出生于上海,高中毕业后随着上山 下乡汹涌的浪潮奔赴遥远的北大荒插队,十年后凭着坚韧的努力考入中央戏剧学 院,主修戏剧文学,毕业后担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编剧,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这个之前从未想过当作家的星几,在经历婚姻变故之后,最终回到了上海,绕了 一圈转回原点,成为了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并跻身“上海女 作家群 主力作家行列,1 9 9 5 年任海上文坛执行副主编。即使在沪上文坛 已小有名气,星儿依旧坚持将文学与生命本真结合起来,在病危后接受陈思和先 生采访时道出肺腑之言,“文学对我个人说起来,因为我的悟性不是很高这 不是谦虚在这个时代里由于文化的影响,时代的影响,在人生道路上,我有 很多很困惑的事情必须面对,我就依靠了文学。我觉得文学是我两根拐杖,能帮 助我走路 。z 2 0 0 4 年9 月年仅5 5 岁的陆星儿带着爱与痛的记忆,恬静地离开了人世。星 儿走了,却在文学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深深的足迹。从1 9 7 4 年处女作:牛角 在黑龙江文艺上发表以来,陆星儿一直笔耕不辍,创作颇丰,发表长篇小说 6 部,中短篇小说集1 2 部,散文集1 2 本,自选集3 本,影视剧本5 部,还有为 体坛名将朗平写的自传一部。此外,小说集啊,青鸟和达紫香悄悄的开了 双双走出国门,分别出版了英文版和法文版。台湾星辰出版社星辰文库也出 版了陆星儿三本自选小说集。陆星儿的作品也是各大文学奖项的常客,小说今 1 陆星儿生是真实的【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i 9 9 8 3 2 陆星儿陈思和我痛什么陆星儿访谈【j 】上海文学,2 0 0 4 ,( 1 0 ) :4 1 0 1 天没有太阳获1 9 8 9 年十月文学奖,在同一爿屋顶下获1 9 9 0 年上海文 学奖,电视剧剧本我儿我女获1 9 9 8 年全国剧本征文一等奖。这些沉甸甸的 果实,并未让星儿有一丝一毫的骄傲自得,她始终沉实执着如一个“拉纤者, 埋头用力,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2 0 0 2 年患病后依然坚持写作,以坚强的毅力 完成了长篇小说痛和散文用力呼吸陆星儿生命日记。在最后的日子 她用尽力气成就了生命的永恒书写。王小鹰就曾感叹,“她( 陆星几) 其实是在 进行一个很本质的文学活动 。陈村也在陆星儿记里说她是个“像一阵风似 的 的好女人,在“陆星儿追思会 上无比沉痛地说:“失去了她我觉得比丢掉 文学更可怕 。陆星儿的存在,首先是一个独特的女人和母亲,然后才是一个有 着真性情的作家,一个与病魔顽强斗争的勇者,而纪念她的最好方式,就是用心 去感受她留给我们的作品,并用文字将她铭记。这也是我选择研究她,最初和最 终的想法。 在“百花盛开 的八十年代,陆星儿以知青女作家的身份发表啊,青鸟 一文,宛如一朵清新淡雅的菊花,在当代文坛安静而热烈地绽放开来。从早期描 写知青的生活抒发一代人的激情与梦想,到八十年代末开始关注女性生存状态与 内心情感而写就的“女人系列 中短篇小说,陆星儿用清丽雅致的文风,与平实 素净的语言,“俘获”了一大批女性读者的心。无论是长篇“构筑 ,还是短篇“倾 诉 ,陆星儿从未放弃过真诚的表达和探寻,她的写作本身就成为一个寻找自我 的过程,表达只是这个过程中的自然呈现罢了。在这里,她的写作就是她的生活, 她的生活也是她的写作,于是她的写作成为了一种生活姿态,故显得尤为率真和 可贵,只因没有什么比自身的真切体验和生命感悟更有说服力。她也曾说:“那 个时候( 婚姻变故后) 很迷惘和混乱,很自卑,有挫败感,不知道过去的一些东 西哪些是值得肯定,哪些是需要不断改进的,自己该怎么看待自己。我看到身边 的朋友同样也都有这些问题。所以到八十年代后期就开始写女性小说和散文,自 己和自己探讨这些问题 。1 怀着一颗朴实坦诚的心,从与自己探讨开始,走向与 读者分享,自然地引发感动和共鸣,是陆星儿用朴素的生命谱成的写作之路。 1 陆星儿风流人物 髓o l h t t p :m y t v s o h u c u v 衫1 6 1 1 9 9 7 ,2 0 0 8 - 0 9 - 0 8 2 目前关于陆星儿的国内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为中短篇传记,单篇评 论,访谈和回忆录。文学史著作中,洪子诚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将陆星儿归为 知青女作家一类,“她们大多出生于s o 年代前期,经历过文革的上山下乡 运动 。另外,王晓玉曾在与谢晓红合写的漫谈上海女作家群的9 0 年代创作 一文中肯定了陆星儿在“上海女作家群 的主将地位。传记类大多为短篇,最早 星儿的生平出发详细的论述了她初入文坛开始到八十年代末的文学创作发展脉 络,真切生动。1 9 9 2 年陈村写了短篇小传陆星儿记,笔调诙谐幽默,一个真 实可爱的星儿跃然纸上,此文后收录在陆星儿的回忆录:生是真实的代后记中。 a 陆星儿痛 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 0 0 8 1 1 3 英雄叙事中相依相伴。 1 4 厂= 二 作为一个“把写作当成自己依靠 的女作家,陆星儿在我和我的女主人公 一文中就曾说过,她喜欢写社会变迁中妇女命运的变化,并认为写好了受传统势 力影响的妇女命运“便是社会的缩影 。陆星儿透过女性来书写历史,通过调动 自身的生活经验,对变动的时代历史进行描述,在这个过程中,她更为关注的是 同时代女性的生活和命运,探讨一代女性在面对爱情、事业、婚姻、伦理等诸多 问题时的处境和困惑。在写作时,她一如继往地坚持内心的原则:写小说,就是 写人的命运,写生活道路。 不仅如此,陆星儿的小说往往以朴实的叙事特点,彰显出丰厚的情感与沉重 的压抑之间的张力,体现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直接书写了浪漫情怀与现实生 存之间的碰撞。可以说,她的女性书写,正是透过女性在幻灭之后的嬗变,展现 了一代人的命运遭遇和精神途际,也提供了某种进入历史的可能。然而,在这个 过程中,陆星儿是如何通过文本形式的建构,确立独特的以女性为身份主体的“抒 情 声音? 如何以“抒情 来抗拒集体记忆和历史记忆的沉重负担,摆脱女性叙 事的“感伤刀姿态? 在审视和探讨女性所面临的问题,试图揭示女性生活现状, 并探寻未来的出路时,陆星儿又通过怎样的方式,书写女性的自觉意识,始终如 一地坚持为女人言说? 第一节作为抒情主体的女性 王德威曾致力于将“抒情一作为文学现代性的第三种维度,以解读“革命 和“启蒙 话语遮蔽之下传统抒情的现代性转换。他更是视“抒情 为文类,为 一种“情感结构 ,来厘清新文学中“抒情”与现代性的交汇。事实上,“抒情 作为主体的情感喷发,关注主体性成了理解“抒情 的关键。这一论点为解读陆 星儿的小说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陆星儿笔下的女性主体是分裂的,在女性“抒情 话语中的分裂主体,充满了传统女性的呓语,也与现代女性独白相交互。可以说,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复苏了女性自我意识,体现了新时期文学转折过程中女性的历 史面貌和精神存在。对此,有必要梳理新文学以来女性形象的嬗变。在男权话语 1 s 笼罩下,女性的性别革命由来已久。“革命 本身是个雄性的词,以暴烈、极端 为其特征,于是女性的性别革命也有其纷呈的方式。女性身体更是“革命 最热 衷的对象,承载了“革命 欲望的变化。从“五四 伊始的“娜拉出走”,到丁 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女性已经开始在文学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然而, 随着中国革命的进程,女性经历了性别模糊的革命时期。在呼啸而过的革命时代, 女性甚至转变了自身的审美风格,从对旗袍的热爱转到对军装的青睐,身体的曲 线反而成了她们的羞愧点。8 0 年代以后,回归女性自身的文学书写重新焕发生 机,陆星儿则是这个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她曾说:“有许多年,我的小说都在写 着女人的故事,写她们的悲欢离合,写她们的恩恩怨怨,还为这些故事取个总题 目:天生是个女人一。1 陆星儿坚持为女人发出的“声音 ,并非是一个女权主义 者的意图,而是试图表达的一种更为宏大的姿态:从女性的内在世界出发,在她 们人生的取向与选择,追寻与失落中,折射出那个时代特有的理想与困惑,反映 出一代人的爱与痛。 带着或明或暗的忧伤和勇敢,生活道路的曲折并没有给陆星儿带来太多的失 落和感伤,而当女人的命运与时代历史紧密结合在一起时,陆星儿要书写的就不 仅仅是单个个体的遭际。在陆星儿前期书写女性的系列小说中,往往让“她们 尝试着正视无法割断的历史,从现实失落感中走出,用青春无悔的姿态去直面和 体验真实的人生。自尊自爱和追求自强精神的知识女性成为贯穿于陆星儿小说中 的核心形象。这一类形象表面上看虽然质朴沉稳,但历史的冲撞和现实的拉扯, 又往往给她们柔弱的内心带来一种生活的沉重感和自卑感。然而在陆星儿笔下, “她们 的内心都沉潜着一股力量,身上富有百折不挠的韧性,在面临事业、爱 情、家庭的多重挤压时,往往表现出一种苦苦思索却难以完全解脱的困惑,但即 使灵魂处于苦苦搏斗状态,仍然“咬紧牙关 迈步向前。 陆星儿的独特之处在于,她首先赋予小说中女性以某种激情和理想,甚至在 她们身上存有“英雄 的气质,以此为起点的设定,使“她们刀在深陷于“事业 和生活的齿轮 难以吻合的冲突时,内心深处反而激发出了“强者 的意识。受 1 陆星儿女人不天生 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 9 9 6 5 0 1 6 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童话剧的影响而创作出来的中篇小说啊,青鸟,女主 人公榕榕对代表着幸福的“青鸟一苦苦追寻的过程,便传达出了陆星儿对美好爱 情从向往到困惑到再创造的过程,当榕榕从北大荒归来,梦想着钻进安逸的“家 , 却发现这个“家 存在的虚幻性。在清醒地意识到与丈夫舒榛的现实差距和两人 日益加大的情感缝隙后,她终于醒悟:如果没有平等,就不会有爱情。经过痛苦 的抉择,她决然离开丈夫,独自一人,开始坚强地学习去做一个单亲母亲,并在 追求学业的艰难过程中不自觉地改变了自己。陆星儿将现代女性意识倾注于爱情 的追寻之中,在对宏大命题“爱”的浓缩中凸显了女性现代爱情观的审美价值, 也蕴涵了陆星儿在对女性命运的自我审视中的探询与发现。在榕榕的努力寻找之 中,实现了陆星儿理想主义的“爱的结构 。陆星儿毫不掩饰对榕榕身上充满韧 性的自强独立精神的赞叹之情,在诗意的追寻中表现出一种执着的选择:探求女 性自强自立之路。在被冰心称赞过“解放后,还从来没有一个作家这样来写生孩 子 另一篇小说写给未诞生的孩子中,陆星儿用第一人称完成了一个特殊题 材的精彩叙述。大学还没毕业的“我”在怀孕后,勇敢打破社会对女性的顽固偏 见,坚持在艰苦的环境下认真做完论文,最后“我毫不畏惧地带着“未诞生的 孩子 进行了论文宣讲,“过去瞧不起女的,因为她仅仅做了女人的事,我们可 不同,我们不仅承担了女人的一切义务,还像男人一样地工作刀。1 她勇敢地做了 普通妇女做不到却又必须要做的选择,处处显示出当代女性的独立和坚韧,尽管 常常有着顾此失彼的痛楚,但是当中透露出来的隐忍与坚持,也是陆星儿对女性 叙事的一种可贵探索。 同时,陆星儿将这种思考和探索延展到更为年轻的新一代女性身上。名人 和她的女儿中的琳琳,在名人母亲的光环之下,她迷失了自我,而她想要的却 是拥有自己的生活和自由的呼吸,于是开始处处抗拒母亲。她认定:只有依靠自 己的力量,才能走向真正的独立。她不愿意被淹没在这些本不属于自己的光环之 中,她从不认为这是一种幸运,“任何一种生命,都靠自己的奋斗独立于这个世 界,就连微弱的小草,也是用自已细如发丝的根吮吸大地,也是靠自己纤纤的叶, 1 陆星儿关于一个女记者的“新闻一 m 北京。华夏出版社,1 9 9 6 4 9 6 1 7 抵抗狂风暴雨。那才是生命的意义 。1 在这里,陆星儿对女性的命运进行了更为 深入的思考,琳琳对她名人母亲的光环存在着抵抗心理,这显然有别于普通意义 上对男权意志的反抗,关键在于,同样作为女性的母亲身上名人的社会属性遮蔽 了琳琳的独立性,而这种社会属性从本质上依然是某种权力意志的表现,这给琳 琳带来了一种莫名的恐慌。事实上,琳琳是以女性主体内部的意识觉醒来抵抗带 有隐形压迫的社会存在因素,从而试图维护自身独立而完整的精神存在。 第二节找寻“自我刀的女性叙事 当“独立自主 的信念遭遇时代的剧变,她们坚定的步伐也无法抵挡困惑的 诞生。事实上,八十年代开始热门的女性文学和女性问题并不是“从天而降 的 单独存在,而是伴随着人道主义和人的解放等时代思潮的流行出现的。而陆星儿 在这一潮流里对女性的书写有着独特而深远的意义。正如陈惠芬在特定时代中 国女性的特殊经验中说到的,“陆星儿在这一时代的主流里有她独特的位置一 一这种独特性体现在她是以一个知青出身的知识女性的亲身经历来探讨人的解 放和人道主义的问题。如果说五四以来现代女作家的写作障碍相当程度上 来源于她们很容易地就重叠、笼罩在男性的主流文化之下,为了从小我走向 大我,渐渐地走向了无我,那么对于陆星儿、张辛欣一代女作家来说, 一个深刻的矛盾则是做人,还是做女人,难道我注定了要在专注的不变的 爱的本能和不断地保持自己的奋斗中苦苦地来回挣扎这一出现在张欣辛诸多作 品中的天问同时也是陆星儿、乃至整个新时期女性深深的内心困惑”。2 困 惑无疑是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契机。面对困惑,陆星儿迎头直上,开始新一轮的 探索和表达。 用反抗和对立的形式,来追寻完整的“自我”,这种带有“诗意”色彩的女 性叙事,在面对生存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挤压时,并不会带来太显著的意义。陆星 儿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一系列反映女性自强自立的的主题书写之后,社会的 1 陆星儿达紫香悄悄地开了 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8 4 1 5 2 。陈惠芬在特定时代中国女性的特殊经验 j 上海文学,2 0 0 5 ,( 1 2 ) :8 9 1 8 她开始进一步 l 说:“我最熟 红颜,却也 了一个目标可 以拼命努力并忍受苦熬的女人,她勤奋上进,却背负着太多的责任和重担,这些 习惯“伟大又可怜”。历史在这一代人身上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们拥有优秀的 品质,同时也有着根本的局限,于是生活留下了太多难以磨灭的缺憾。“所幸的 是,她们还算清醒能够面对缺憾。毕竟是觉悟的一代 。2 如同一个斑驳的梦,最 终她们醒过来了,只是青春已逝,无法回头也无需回头,她们只能勇敢地带着缺 憾向前走了。 在经历了内心的困惑之后,陆星儿逐渐意识到了女性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社会 的问题以及关乎人的存在问题。在:女人不天生一文中陆星儿说道:“曾经, 我把自己写过的这些女人的故事以及她们的内心再深入的滤一遍,发现她们所面 临的困境困惑,尽管表现在不同方面表现为不同内容,但最根本的一点是共同的 她们太把自己看作女人不知不觉的便嵌入了这个既定的角色之中。而关 于一个女人所作所为所想所求所幸所不幸的准则,早由社会、历史、文化规定规 范好了。女人们在这样的规定与规范中演人生这出戏,无论怎么折腾怎样努力, 都难以演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感觉一。3 从对一代人青春命运的 书写到个体对爱情的追寻与彷徨,从。天生是女人一女性自强意识的萌发到“女 人不天生”对女人命运的反思,陆星儿将深沉的爱倾注在了与自己有着相似生活 体验的女性身上,这在另一方面也使得她的情感在对女性的“言说”之中得到抒 发和升华。 洪子诚在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一书中说:“在8 0 年代纷杂的文学现象中, 有一个情况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文学中的感伤倾向和作家表现的感伤姿态”。 4 感伤姿态作为一种抒情方式,在陆星儿的女性叙事中,经历了波浪式的变化过 1 陆星儿留给世纪的吻 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 9 8 8 4 5 1 2 陆星儿留给世纪的吻 m 北京t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 9 8 8 4 5 1 。陆星儿女人不天生 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 9 9 6 5 0 洪子诚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 m 北京:北大出版社,2 0 1 0 2 1 9 程。她最初的抒情源于她浪漫主义的理想情结,表现为她对诗意的追寻,之后开 始转向忧郁感伤的情调,再到后来她对抒情的刻意规避,直至最后抒发出女性的 生命意识和生活情感,以此介入一代女性的心灵史进行深入的思考。 每个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找寻“自我”。陆星儿“她”视角的选择使她的 小说在表面叙述中虽然隐匿了自己,却通过讲述别人的故事来寄寓自我的切身体 悟并以此完成女性的“主体 抒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系列“纯洁、活泼、美 丽的 女性形象:达紫香悄悄地开了中的潇潇、小芳,啊,青鸟中的榕 榕、肖点点,:穿绿邮衣的姑娘中的瑶瑶,在生活的银幕上的胡眉,秦颖, 为了并不爱的爱中的冰冰,斑点中的亭如等等,她们无一不追寻着所谓 真实而独立的自我。显然,女作家们都十分擅长描写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生活, 正如西蒙德波伏娃曾用“能够得心应手地表现自己的内心生活,描述女性的 经验与天地 这样的句子来形容女性写作。但她们又总是处于想要表现“自我” 却又无法彻底袒露的“自我束缚”的矛盾状态之中。“她”视角的选择好似一件 “隐身衣 ,陆星儿让“自我 在“她 这个“隐形伴侣 的掩护下进退自如, 蒙着面纱跳出了一曲曲华丽的狐步舞。 苏珊桑塔格曾这样表述艺术品的风格:“正是距离的程度,对距离的利用 以及制造距离的惯用手法,才构成艺术作品的风格 。1 在陆星儿的女性书写中, 距离表现为一种简单又深刻的形态。如果说,陆星儿的小说创作都在试图缩短作 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无论在小说结构或文字表达上,她从不设置任何障碍,长 驱直入地将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进行表现,这样的做法是一种简单呈现的话,那 么陆星儿的“潜在自我”叙述者与“真实自我 作者之间,则表现出复杂的律动 关系。而贯穿在这种律动里的便是陆星几叙事过程中若隐若现的抒情线索。一代 人的理想和激情促使陆星儿在早期的小说创作中情不自禁地从切身体验出发,直 接抒发自我的感情,以真诚的方式,消弭了“距离感 的存在。具体而言,在陆 星儿的小说中,对女性的书写往往采用“零距离 的叙事方式,经常通过“内倾 性 的内在节奏,直达女主人公的内心,以此来生成叙述的动力,把握叙事的节 1 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 m 程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 0 0 3 3 5 2 0 奏。啊,青鸟通过榕榕从苦闷思索到奋起追寻的个人心灵矛盾交织的变化成 长过程,将整个故事向前推进和发展。陆星儿用并不轻松的笔触在显示榕榕独特 的心灵世界时,一点点精细刻画人物在追求幸福过程中的心理重负,这种叙述节 奏使榕榕隐忍而敏感的性格心理显示出复杂多面的色彩来:坚强与软弱,自尊与 自卑,奋进与退却种种矛盾的因子交互渗透在她不安的生活里,从而使人物 内在最直接、最细腻的感觉,以及种种微妙的感情变化,得以通过一种绵密而畅 达的方式呈现出来。 第三节女性抒情与主体历史 在时代的变迁和深刻的反思之后,陆星儿对妇女命运和出路问题有了更为清 醒的认识。在9 0 年代的“女人系列 小说中,陆星儿让女性回归平常生活之中, 并写出平凡日子中女性真实的面目和生存状态。事实上,这一时期的女性书写, 陆星儿压抑了往常主观内向性的抒情气质,使一种完全迥异于之前的客观外向性 风格凸显出来。但压抑并不代表消除,陆星儿对女人命运的关注和爱,仿佛一条 潜流,始终缓缓流淌在她的叙述之中。除了有短篇小说 一个和一个中描述的 两个独身女人之间的慰藉和友谊,也有今天没有太阳里展现的一个坐在妇科 手术室外的长凳上等待人流手术的女人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些不曾为同时代其他 作家专门写过的特殊敏感题材呈现了一个个女性的真实生存状态,冷静叙述的背 后折射出陆星儿内心深处爱与痛的交织。 同时,这样的书写反映在陆星儿小说文本中,则又表现为女性“自我”与男 性“他者 之间的两性关系,并从中显示出女性所面临的全新的艰难抉择。如风 暴,又是风暴中,安妮面对邓岩与朱捷飞所预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理想的 选择,邓岩代表了激动人心的冒险精神和人道主义的修养;朱捷飞代表的则是务 实而利己的庸俗人生。作者在这里并不抑制她的态度,而是清楚地表达了内心的 美与丑、善与恶,以及爱与恨。在她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痛中,女主人公于柿 也面临着同样艰难的处境,对于柿而言,一个是帮她立足上海可以无话不谈的“红 颜知己 邱大风,另一个是颇有手腕充满魅力让她逐渐爱上的荣秉坤。她最终拒 绝了邱大风,接受了荣秉坤,因为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爱的是什 么。从“心驰神往 到与日俱增的“企图”,她觉得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一直 往前走,不要回头! 是她对自己的决心。她从来不害怕重新开始,“生活不只是 一部小说,应该有很多开始 。1 荣局长能满足她自身内在的欲望和想象,却最终 弃她于不顾;她在疏远邱大风的感情渗透之后,却在最为艰难的时刻得到了他的 帮助。如果把这一行为设置理解为陆星儿试图用“个人化 的抒情方式来抵抗政 治的男性的叙事,那么女性在“抵抗”之后一定能找寻到真正的自我和幸福吗? 这是陆星儿走到最后对女性问题更为深入的思考和体悟。“自我 与“他者 的 距离,并不比内心之间的距离更近或者更远。陆星儿的小说正是在对女性“自我 与“他者丹的距离变化中,用内蕴的抒情韵味构筑了她独特的叙事风格,而在这 种风格中始终饱含着一代人的理想与激情。 毋庸置疑,文革的记忆和知青的身份将是这一代人难以忘却的纪念:十年的 知青岁月在陆星儿身上烙下了深刻的记忆,她从未停止过书写这一代人的青春、 激情和梦想。这一代人大多经历了命运的考验,却都坚强地走过来了,而时代和 历史留给了他们不可磨灭的印记,使他们终究成为不寻常的一代。对于这一代人, 陆星儿常怀着最深沉的爱与悲悯去书写,去记忆。作家王鸿生在讲述一代人的 故事中说:“通过陆星儿可以看到,她长期追踪着知青一代的生活,关注的重 心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自己同时代人的命运一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我相信,陆星 儿一直想写出自己的故事,不过,她似乎一直在迂回,即通过转述同时代人的故 事来探索和思考自己;到生前最后一部作品用力呼吸,她开始正面叙述自己, 可惜这不是长篇小说,其中的个人历史也并不完整。在这个意义上我才说,陆星 儿是一位在探索中途倒下的文学烈士 。2 如果说在陆星儿的笔下,对知青 精神中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关注,指代的往往是男性的,并以此来显示历史对 知青精神的淡忘和扭曲,那么对女性心理和精神的书写,则是完全转向了现实的 关照,直接用笔触深入女性隐秘的世界。这其中,既有对政治解放与经济大潮冲 击下女性生存状态粗线条的书写,也有对其生活情感和爱情心理细致入微的描 1 陆星儿痛 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 0 1 0 6 2 王鸿生讲述一代人的故事 j 上海文学,2 0 0 5 ,( 1 2 ) :8 8 困境,然而在具体的写作过 庸俗化与功利化。她对女性 目光集中在她们的现实困境 与精神无助,以此来达到广泛意义上的现实质询与价值追问。 王德威曾在现代性下的抒情传统一文的末尾这样总结:“沈从文的发现 到今天仍有其意义:抒情不是别的,就是一种有情的历史,就是文学, 就是诗 。1 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陆星儿对一代女性始终充满深情的书 写和叙述,是一种独特的抒情方式? 事实上,从陆星儿的小说文本中可以看出, 抒情是她通过写作以抵抗历史困境的最主要形式,她在处理历史时,往往显得比 较琐碎,无法将表面的芜杂和泡沫祛除,以此抵达理性的核心。然而,这实际上 是时代和历史变动的表征,这一代人在面对文革和知青的历史时,对于知青身份 的认知,无论是刻意的强调,或是刻意地回避,几乎每个人都面临了一种“灵魂 的分裂感 。王安忆也曾不无感慨:“她坚持我们这一代人最富积极意义的特 性,她始终抱着知青作家的情怀,面对社会,时代,个人的无常变故,难免陷于 困惑,就是这困惑,她的写作才变得较为复杂 。2 作为知青作家的代表,陆星 儿也曾面临困惑和彷徨,在写作遭遇瓶颈和思维陷入困境之时,她选择了通过“空 间的置换刀来重温当年在北大荒的记忆。“这种通过在空间中置换位置的方 式,达到的仍是对记忆的发掘。i 在遥远的北大荒她重新见到了留守的知 青朋友,感受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深入思考了这一代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在 深刻的反思中,她饱含着深情创作出了系列小说遗留在荒原的碑,五篇小说 串起了一部知青的历史。茹志鹃曾在序言里将这本小说称作“一首悲壮的歌 。 在都市与荒原的强烈生活对比中,这一代人要如何坚强才能走出自己的路,这是 陆星儿思索和探讨的问题。“我始终信奉这句话: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对一切 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已经经历的生活,我无怨无悔 。4 陆星儿用她简单执着的人生 信念逐渐从这种“分裂感 中走出来,最终选择了坦然地面对生活的“变与“不 1 王德威现代性下的抒情传统 j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8 ,( 6 ) ;1 3 2 王安忆七月在野,八月在字 a 陆星儿痛 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 0 0 8 8 洪子诚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 m 北京:北大出版社,2 0 l o 3 2 陆星儿生是真实的 m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 9 9 8 3 2 3 变 。 陆星儿的女性书写,通过“城市一乡村一城市”之间的不断变更,实现了空 间的置换,完成了对历史记忆的追述。历史绵长的叹息,透过她笔下的女性形象, 回味了一代人青春的激情和理想的幻灭。无论是冬天的道路里从城市到北大 荒的小辉,还是啊,青鸟中从北大荒回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