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多重社会范畴加工机制探究.pdf_第1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多重社会范畴加工机制探究.pdf_第2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多重社会范畴加工机制探究.pdf_第3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多重社会范畴加工机制探究.pdf_第4页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多重社会范畴加工机制探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硕:e 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 i | i l l i i l | | l i | | i l l l | i i f | | f l l i f l l l | i i y 2 116111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类别化的思维能够简化复杂的信息,使人类的认知活动更 加有效,而这种类别化思维表现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即为社会范畴加工的方式。虽 然学者们对社会范畴加工能够简化认知过程取得了一致的观点,但社会范畴加工 于何时发生,是完全自动化的还是发生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却一直存在着争论;而 且之前学者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社会范畴内容激活阶段,对社会范畴类别激活研究 较少。因此本研究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究社会范畴类别激活过程,并 将社会范畴类别激活分为编码和提取两个水平,以年龄和性别范畴为例,探究社 会范畴类别激活加工自动化的相关问题,并进一步验证范畴类别激活是否可分为 编码自动化和提取自动化两个水平。研究结果表明: ( 1 ) 在单维范畴分类前提下,年龄范畴和性别范畴的类别激活均达到了编 码自动化水平,即个体将自动化的对客体的年龄类别和性别类别进行编码,并存 储在内隐层面; ( 2 ) 在多维范畴( 年龄和性别范畴) 分类前提下,年龄范畴和性别范畴的 类别激活依然能够达到编码自动化水平,即认知者将同时自动化的对客体的年龄 类别和性别类别进行编码,并存储在内隐层面; ( 3 ) 性别范畴类别与年龄范畴类别的同时存在与变化将削弱彼此的编码自 动化程度,且年龄范畴类别编码的自动化程度可能高于性别范畴类别编码的自动 化程度 ( 4 ) 年龄范畴和性别范畴类别激活均未达到提取自动化的水平,即虽然个 体能够自动化的对客体的年龄类别和性别类别进行编码,但这种编码的结果并不 能促进个体进行年龄和性别外显分类任务的表现; ( 5 ) 对客体外显的年龄范畴类别提取将会抑制对客体的性别范畴类别的提 取,而对客体外显的性别范畴类别提取能够促进对客体的年龄范畴类别的提取, 且年龄范畴类别的提取更易被激发; ( 6 ) 老年面孔与年轻面孔相比,年轻面孔的性别特征更加明显,而老年面 孔的年龄特征更加明显;或者说,个体更关注年轻人的性别,更关注老年人的年 龄: 中文摘要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7 ) 女性面孔的年龄特征比男性面孔的年龄特征更加明显;或者说与男性 相比,个体更关注女性的年龄。 关键词:社会范畴加工单维范畴多维范畴编码水平提取水平 a b s t r a c t p s y c h o l o g i s t sg e n e r a l l yb e l i e v et h a tc l a s s i f y i n go ft h i n g sw i l lh e l pp e o p l et os i m p l i f y 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m a k ec o g n i t i v ea c t i v i t i e sm o r ee f f e c t i v e i nt h e f i e l do fs o c i a l c o g n i t i o n ,c l a s s i f y i n go ft h i n g si s k n o w na ss o c i a lc a t e g o r yp r o c e s s i n g s c h o l a r s o b t a i nac o n s i s t e n tp o i n to fv i e wa b o u tt h es o c i a lc a t e g o r yp r o c e s s i n gs i m p l i f y i n g c o g n i t i o n ,b u tt h e r eh a sb e e nc o n t r o v e r s yo v e rw h e nt h ec a t e g o r yp r o c e s s i n gs t a r t s a n dw h e t h e ri ti sf u l l ya u t o m a t e do ru n d e rc e r t a i nc o n d i t i o n s i na d d i t i o n ,p r e v i o u s r e s e a r c h e sa r em a i n l yf o c u so nt h es t a g eo fs o c i a lc a t e g o r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p r o c e s s i n g , n o ti n v o l v i n gt h es t a g eo fs o c i a lc a t e g o r yc l a s sa c t i v a t i o n t h e r e f o r e ,t h i ss t u d yo nt h e b a s i so fs u m m i n gu pp a s tr e s e a r c h e s 南c u s e do ne x p l o r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s o c i a l c a t e g o r yc l a s sa c t i v a t i o na n dd i v i d e dc l a s sa c t i v a t i o ni n t oe n c o d i n gl e v e la n d r e t r i e v a l l e v e l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 : ( 1 ) u n d e rt h ep r e m i s eo ft h eo n e - d i m e n s i o n a lc a t e g o r y , a g ea n dg e n d e rc a t e g o r y c l a s sa c t i v a t i o na r ea l lu pt ot h ee n c o d i n gl e v e l i no t h e rw o r d s ,i n d i v i d u a l sw i l l a u t o m a t i c a l l ye n c o d eo b j e c t sa g ea n ds e xc a t e g o r yc l a s st h e ns t o r ei ns u b c o n s c i o u s ( 2 ) u n d e rt h ep r e m i s eo ft h em u l t i d i m e n s i o n a lc a t e g o r y , a g ea n dg e n d e rc a t e g o r y c l a s sa c t i v a t i o na r ea l s oa l lu pt ot h ee n c o d i n gl e v e l i no t h e rw o r d s ,i n d i v i d u a l sw i l l a u t o m a t i c a l l ye n c o d eo b j e c t sa g ea n ds e xc a t e g o r yc l a s s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t h e n s t o r ei n s u b c o n s c i o u s ( 3 ) a g ea n dg e n d e rc a t e g o r yw i l lw e a k e ne a c ho t h e r sd e g r e eo fa u t o m a t i o ni nt h e e n c o d i n go ft h e i rc l a s s e s a n dt h ed e g r e eo fa u t o m a t i o ni nt h ee n c o d i n go fa g e c a t e g o r yc l a s sm a y b eh i g h e l t h a nt h ed e g r e eo fa u t o m a t i o ni nt h ee n c o d i n go fg e n d e r c a t e g o r yc l a s s ( 4 ) a g ea n dg e n d e rc a t e g o r yc l a s sa c t i v a t i o na r ea l ln o tu pt ot h er e t r i e v a ll e v e l i n o t h e r w o r d s ,e n c o d i n g r e s u l t sd on o t p r o m o t ee x p l i c i t c a t e g o r i z a t i o n t a s k p e r f o r m a n c e ( 5 ) e x p l i c i tc a t e g o r i z a t i o n o fa g ec a t e g o r yc l a s sw i l li n h i b i tt h ee x p l i c i t c a t e g o r i z a t i o no fg e n d e rc a t e g o r yc l a s s ,w h i l ee x p l i c i tc a t e g o r i z a t i o n o fg e n d e r c a t e g o r y c l a s sw i l l p r o m o t et h ee x p l i c i tc a t e g o r i z a t i o n o fa g ec a t e g o r yc l a s s e x t r a c t i o no f a g ec a t e g o r yc l a s sa lem o r ee a s i l ys t i m u l a t e d ( 6 ) g e n d e rf e a t u r e so fy o u n gf a c e sa r em o r eo b v i o u st h a no l df a c e sa n d a g ef e a t u r e s o fo l df a c e sa r em o r eo b v i o u st h a n y o u n g f a c e s ( 7 ) a g ef e a t u r e so ff e m a l ef a c e sa r em o r eo b v i o u st h a nm a l ef a c e s o rc o m p a r e d w i t hm e n ,i n d i v i d u a l sa r em o r ec o n c e r n e da b o u tt h ea g eo f t h ew o m e n k e y w o r d s :s o c i a lc a t e g o r y p r o c e s s i n g ;o n e - d i m e n s i o n a lc a t e g o r y ;m u l t i d i m e n s i o n a l c a t e g o r y ;e n c o d i n gl e v e l ;r e t r i e v a ll e v e l i v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理论与研究综述 理论与研究综述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面对非常庞杂的信息量以及有限的认知资源,为了高效 了解他人,认知者通常会采用社会范畴加工( s o c i a lc a t e g o r i z a t i o n ) 的策略 简化认知过程,即依据年龄、种族、性别、职业等社会范畴线索对客体进行范畴 加工,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心理学家的一致认可( a l l p o r t ,1 9 5 4 ;b o d e n h a u s e n m a c r a e ,1 9 9 8 :b r e w e r ,1 9 8 8 :b r u n e r ,1 9 5 7 ;王沛,2 0 0 2 ) 。但范畴加工于何 时发生,是完全自动化的还是发生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学界一直存在着广泛的争 论( d e v i n e ,1 9 8 9 ;f i s k e ,1 9 8 9 ;g i l b e r t h i x o n ,1 9 9 1 ;s i n c l a i r ,2 0 0 5 ; c a s p e r2 0 1 0 ) ,并且形成了范畴加工无条件自动化观与条件自动化观的对峙。 1 1 社会范畴加工无条件自动化的观点 对于社会范畴加工自动化这一问题,早期学者的观点十分一致,他们认为社 会刺激的范畴加工是完全或无条件自动化的:即当向认知者呈现一个触发刺激 时,关于刺激客体的社会范畴类别及相关的社会范畴内容即刻板化信息就会被自 动地激活。正如a 1 l p o r t 所言:“人类在认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分类,这 个过程是无法避免的。并由此造成了偏见的产生,进而影响人类的行为。 a 1l p o r t 的观点在社会认知领域统治了近4 0 年,成为了该领域约定俗成的理论基础,很少 有学者对此产生怀疑。 社会范畴加工无条件自动化的观点认为,“社会范畴类别”的背后往往隐藏 着认知者记忆中有关某类客体的特征信息集合即刻板化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具有 多种存储形式,包括视觉表象形式( v i s u a l ) ,语义陈述形式( d e c l a r a t i v e ) 和 程序性形式( p r o c e d u r a l ) 等( a n d e r s e n g l a s s m a n1 9 9 6 :1 9 9 8 ) 。一旦激活社 会范畴类别,那么与其相关联的认知内容也将得到激活,进而影响人们对社会客 体的认知。由此可见,社会范畴加工实际上包括社会范畴类别激活和社会范畴内 容激活两个过程( c a s p e r2 0 1 0 ) 。但在早期研究中,学者们偏重于探讨社会范 畴内容的激活问题,并且默认社会范畴类别激活自动发生,直接将社会范畴内容 的可得性作为整个社会范畴加工过程的指标,以此来厘定社会范畴加工过程 ( d o v i d i o ,1 9 8 6 ;p e r d u e & g u r t m a n ,1 9 9 0 ) 。其采用的研究方法起源于认知心理 理论与研究综述 上海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学中的启动范式,主要是语义启动范式( n e e l y1 9 9 1 ) 先呈现一个社会范畴类 别的标签词汇作为启动刺激,然后测量与这个社会范畴相关的信息的易得性。 此类研究的一个著例是d o v i d i o ( 1 9 8 6 ) 设计的实验。在实验中,d o v i d i o 向 被试呈现一个社会范畴类别的标签词汇( “黑人”或“白人 ) ,然后呈现一系 列人格特质词( 如“有音乐天赋”、“有攻击性 等) 。这些人格特质词要么采 自大众对白人的刻板印象内容,要么采自对黑人的刻板印象内容。被试的任务是 快速判断特质词是否符合对启动范畴的描述。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对与启动范畴 刻板化信息一致的特质词判断反应时要比不一致的特质词快,这表明类别范畴标 签词汇激活了该类别范畴相关的刻板化信息。尽管得到了上述实验结果,但在理 论上并不能以此推论社会范畴加工是自动化的。因为在d o v i d i o ( 1 9 8 6 ) 的研究 中,被试被外显地要求评估某个范畴类别与其相关信息的一致性,也就是说被试 的注意资源是被外显地要求投放在某个范畴类别上,所以并不能因此说明该加工 过程是自动化的( b a r g h ,1 9 9 4 ,1 9 9 7 ) 为了克服d o v i d i o ( 1 9 8 6 ) 研究中的不足,后继研究者采用了一系列语义启 动技术( 如词汇判断) 来研究社会范畴加工,期冀以此来模糊化处理范畴类别标 签词汇与靶刺激间的关系。其中最典型的做法是采用阈下启动的方式呈现范畴类 别标签词汇( d e v i n e ,1 9 8 9 ;d o v i d i o ,1 9 9 7 :l e p o r e & b r o w n ,1 9 9 7 ;w i t t e n b r i n k , 1 9 9 7 ) 。隐藏在这些研究中的逻辑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认知者先前的范畴类别启 动是在阈下水平发生( b a r g h ,1 9 9 4 :g r e e n w a l d b a n a j i ,1 9 9 5 ) ,那么再出现 类似d o v i d i o ( 1 9 8 6 ) 的研究结果时,将能够证实社会范畴加工是无条件且自动化 的( a 1l p o r t ,1 9 5 4 1d e v i n e ,1 9 8 9 ) 。的确,采用阈下启动方法的实验结果支持 了上述观点。例如,在d e v i n e ( 1 9 8 9 ) 年的实验中,社会范畴类别启动词在被 试视野近窝区( 在人类视野的中心之外) 快速呈现,因此被试将无法在阈上感知 启动刺激,但实验结果却表明与该社会范畴相关的刻板化信息还是被激活了且影 响了被试的后续任务表现。 1 2 社会范畴加工条件自动化的观点 虽然早期学者一致认为社会范畴加工是自动化的,并且得到了部分实证数据 的支持。但随着社会认知心理学的不断发展,近些年关于社会范畴加工自动化的 研究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 b a r g h ,1 9 9 9 ) ,研究者们不再固执地认为社会范畴加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理论与研究综述 工是无条件的自动化过程,因而研究焦点也开始转向调节社会范畴自动化加工过 程的影响因素( b a r d e n ,2 0 0 4 ;k a w a k a m i ,2 0 0 7 ;p e t h t e l ,2 0 1 0 ) 。 g i l b e r t 和h i x o n ( 1 9 9 1 ) 最早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发现社会范畴加工过程并 非完全自动化,可能受到注意资源的限制;当将较多的注意资源分配给无关任务 时,就会降低认知者激活社会范畴内容信息的可能性,同时也会降低认知者对客 体进行相关类别划分的可能性。g i l b e r t 和h i x o n i 贝 验了认知“忙碌( 注意负荷) 的影响。在亚裔或白人助手在场的情况下,让被试完成词干补笔作业的同时背诵 一系列数字串。结果表明,与不进行数字串背诵的被试相比,背诵数字串的被试 在亚裔助手在场的情况下产生较少的亚裔刻板印象。s p e a r s 和h a s l a m ( 1 9 9 7 ) 的 研究也进一步表明认知负荷过重将干扰社会范畴加工的自动化过程,但k l a u e r 和w e g e n e r ( 1 9 9 8 ) 的研究却在某种程度上反驳了这一观点。在他们的实验中,被 试在测试阶段需要回忆学习阶段的句子内容与句子陈述者间的匹配关系。结果发 现,被试很少混淆句子陈述者的性别,这表明被试可能在学习阶段依据性别对陈 述者进行了自动化分类。因此,k l a u e r 和w e g e n e r 主张:注意资源会影响社会范 畴加工过程,但可能对社会范畴类别的激活影响较弱,更多的是影响到了社会范 畴内容的激活。 b a r d e n ( 2 0 0 4 ) 等人的研究发现社会情境( s o c i a lc o n t e x t ) 能够影响社 会范畴加工过程。即相同的目标群体当所处的情境不同时,对其社会范畴内容( 即 刻板化信息) 的激活程度不同。实验表明,当在监狱情境下,相对于此情境下的 白人群体,黑人群体引发了更大的消极刻板信息;而当在教堂背景下时,对于黑 人群体的消极刻板信息却没有被激活。 而s i n c l a i r ( 1 9 9 9 ,2 0 0 5 ) 研究发现认知者的动机状态对社会范畴加工过程 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在其实验中,当从一个黑人医生那里得到积极反馈时, 相比得到消极反馈的条件,被试有关医生类别的刻板化信息更易激活的同时,有 关黑人类别的刻板化信息却不易激活。此时,认知者抑制了“黑人”类别信息的 激活转而激活其“医生 类别信息。而当得到的是消极评价时,结果恰恰与此相 反。因此,s in c l a i r 的实验结果表明动机因素对类别的激活起着关键性作用。此 外,s p e n c e r 等人( 1 9 9 8 ) 的研究发现,如果对于某个范畴类别的激活能够提高认 知者的自尊水平,那么即使认知者在注意缺失的状态下也能够激活这样的范畴。 3 理论与研究综述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r i c h e s o n 和a m b a d y ( 2 0 0 1 ) 的研究则揭示了认知者的社会角色是如何影响其 对于客体的社会范畴加工。实验中,告知白人被试他们将与一个黑人学生一起工 作,并要求其在工作后要评判搭档的表现( 被试获得上级角色) ,或仅仅与其搭 档相处( 被试获得平级角色) ,或告知其再工作后要接受来自搭档的评判( 被试 获得下级角色) 。结果表明,相对于平级角色,上级角色任务条件下被试对黑人 群体的消极刻板信息得到了较高水平的激活,而下级角色任务条件下激活水平较 低。 l e p o r e ( 1 9 9 7 ) 等发现认知者对他人固有的观点或看法也能够调节社会范 畴加工过程( l e p o r e & b r o w n ,1 9 9 7 ;l o c k e ,1 9 9 4 ;w i t t e n b r i n k ,1 9 9 7 ) 。在d e v i n e ( 1 9 8 9 ) 年的经典研究中,具有偏见的个体和没有偏见的平等主义者都会同等水平 地激活某个社会范畴及其相关的刻板印象内容。d e v i n e 认为基于共同的社会化经 验,对某些社会范畴群体,所有的认知者存有共同的刻板化信息,当遇到这个群 体中的成员时,该类别及其刻板印象就会被迅速激活。而偏见者和平等主义者的 区别在于,后者会在后续加工过程中使用自己具有的非偏见信息来代替刻板化信 息对客体进行评价判断等认知加工,而前者则不会。也就是说,两者的区别在于 控制化加工阶段,至于自动化加工阶段则没有任何区别。但d e v i n e 的这一观点受 到后来一些研究的质疑。质疑者发现,与偏见者不同,平等主义者并没有表现出 社会范畴类别激活及社会范畴内容即刻板化信息激活的迹象( l e p o r e b r o w n , 1 9 9 7 ;l o c k e ,1 9 9 4 ;w i t t e n b r i n k ,1 9 9 7 ;) 。换句话说,偏见者和平等主义者 在社会范畴自动化加工过程中存在差异,而造成这种差异的正是偏见者和平等主 义者本身对客体群体所具有社会范畴内容即刻板化信息不同。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认知者即时的加工目标( b l a i r b a n a j i ,1 9 9 6 ; m a c r a e ,1 9 9 7 ) ,以及反刻板信息激活的训练( k a w a k a m i ,d o v i d i o v a nk a m p ,2 0 0 5 : k a w a k a m i ,p h i l l s ,s t e e l e ,d o v i d i o ,2 0 0 7 ) 也能够调节社会范畴自动化加 工过程。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思 无论是社会范畴加工无条件自动化的观点还是条件自动化的观点,其所依据 的实证研究都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第一,无论是采用阈上还是阈下启动范畴 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问题提出 类别,早期有关社会范畴加工的研究大部分都以范畴标签词汇作为启动刺激,实 际上是在指定了某个范畴类别的基础上侧重于范畴内容的激活研究( d e v i n e , 1 9 8 9 :d o v i d i o ,1 9 9 7 :l e p o r e b r o w n ,1 9 9 7 ;w i t t e n b r i n k ,1 9 9 7 ) ,并未涉 及对社会范畴加工第一阶段即范畴类别激活的研究,而只是探究了范畴内容即刻 板化信息的激活与否,后期有些研究虽然没有直接指定社会范畴类别,但其研究 依然没有涉及社会范畴类别激活这一过程,这样就模糊了社会范畴加工包括范畴 类别激活和范畴内容激活两个过程( c a s p e r ,2 0 1 0 ) ,因此其所得的实验结果也 并不能充分说明社会范畴加工的本质;第二,正如a ll p o r t 的假设,现实中社会 范畴加工过程需要一个具体的触发刺激个活生生的个体或其影像,然而以 往研究往往选择了范畴标签词汇这样的抽象信息作为触发刺激。如果标签词汇能 够完全等同于某个活生生的具有多种社会线索的个体的话,那么这种研究范式是 没有问题的,但在人际认知领域,这种平等性假设显然站不住脚( g i l b e r t h i x o n ,1 9 9 1 ;m a c r a e ,1 9 9 7 b ;z a r a t e & s m i t h ,1 9 9 0 ) 。例如,让我们来想象下 面这样一个场景:当遇到一个牙医的时候,认知者不会像心理学家所要求的那样 将这个客体归类为牙医,他们也许会更容易的将其归类为女性、年长的、亚洲人 或者其它容易提取的范畴类别( b o d e n h a u s e n m a c r a e ,1 9 9 8 ;m a c r a e ,1 9 9 5 ; p e n d r y m a c r a e ,1 9 9 6 ) 。所以,范畴标签词汇启动所揭示的认知过程并不能代 表对具有多重范畴身份个体的认知加工过程( b o d e n h a u s e n m a c r a e ,1 9 9 8 ; b r e w e r ,1 9 8 8 ;f i s k e & n e u b e r g ,1 9 9 0 ) 。第三,我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每 个个体身上同时体现着多重社会范畴线索信息,如一位年轻女性可同时归属于年 轻人和女性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范畴,并且该个体也同时体现着两种不同社会范 畴的特征,即年轻人特征和女性特征。因此,对社会范畴加工过程的探究应当还 原认知者在现实社会情景中的加工过程,即探究认知者是如何对多重社会范畴线 索信息进行加工的,而不是固着于探究单维社会范畴的加工。具体为,我们可探 究同时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多种社会范畴中某一类社会范畴是否具有区别于其他 社会范畴的自动化加工优势? 此外,倘若存在这种加工优势,那么这种自动化加 工优势是否具有普适性,即范畴内成员与范畴外成员是否存在加工优势的异同? 鉴于此,本研究拟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以面孔作为刺激材料,选取性别和年 龄这两个社会范畴来研究认知者对多重社会范畴身份的加工机制,并着重对社会 s 问题提出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范畴加工过程中的社会范畴类别激活阶段进行探究。 之所以选择面孔作为刺激材料,是因为作为认知者认知客体的一个主要信息 来源,面孔无疑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z e b r o w i t z ,1 9 9 7 ) 。日常 经验表明面孔可以为我们提供诸如性别、年龄、情绪状态、注意指向等诸多信息, 而且面孔也被广泛的用于社会认知研究当中( h o f f m a n g o b b i n i ,2 0 0 2 :h o f f m a n h a x b y ,2 0 0 0 ) 。 而年龄和性别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范畴,探究个体对这两个社会范畴的加工 过程有极大的理论和社会价值。在现实社会中,性别除了体现社会成员的生理差 别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一种社会结构,它反映着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成就动 机、兴趣爱好、思维特点、角色期待以及社会地位等众多方面的不同。也就是说, “男性和女性的意义不仅仅是生物性的 ( a r b e r ,1 9 9 6 ) 。而性别刻板印 象也一直是刻板印象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对于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有很 多,研究成果也是相当丰富的。已有的大量研究均证明,人们存在着性别刻板印 象并且这种刻板印象会对人们的认知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经济、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特殊的人口政策,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已经步入老 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己与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建设交织在一起。但 一些纯粹以年龄作为划界标准,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甚至是分配社会资源的 现象,已经渗入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年龄刻板印象的研究也表明,人们往往 会在无意识中倾向于把老年人与消极的因素联系在一起,这些无理的负面塑形和 差别对待,将老年人置于劣势地位,导致他们被边缘化,得不到公平的社会对待 和发展机会。它势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生活的美满,甚至是社会群体的心 理健康发展。因此,探明人们对性别和年龄社会范畴的加工机制,在丰富已有理 论成果的同时能够为如何调节和控制这种加工过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提供有 力的支持。 此外,选择性别和年龄这两个社会范畴的另一个原因是,有关性别和年龄社 会范畴加工过程的研究目前依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一些学者认为作为原生性的 社会范畴,年龄和性别社会范畴不仅可以为认知者提供丰富的信息,而且在日常 社会认知活动中不断得到运用,因而已经取得了跨情境的使用惯性,其加工过程 变得自动化了( b a r g h t h e i n ,1 9 8 5 :h i g g i n s k i n g ,1 9 8 1 ;s t a n g o rc ,l y n c h 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问题提出 l ,d u a nc ,g l a s sb ,1 9 9 2 ;n o s o f s k y ,1 9 8 6 ,1 9 8 7 ) 。但近来另一些学者的研究 却发现性别和年龄的社会范畴加工过程也并不都是自动化的,因此争议依然存在 ( m a c r a e ,b o d e n h a u s e n , m i l n e ,t h o r n ,c a s t e l l i ,1 9 9 7 ;q u i n na n dm a c r a e , 2 0 0 5 ;h o l g e r ,2 0 0 8 ) 。 在q u i n n 2 0 0 5 年的研究中,其实验一采用启动范式,启动阶段被试将对面孔 照片进行性别判断或者只是单纯的观看面孔照片,测试阶段被试将对新旧面孔照 片进行性别判断,结果表明单纯呈现面孔不会促进后续面孔的性别判断,表明性 别范畴加工的类别激活并非自动化;而其实验二采用启动范式表明在给定分类线 索条件下,个体只会依据指定的分类线索进行分类,即只有启动阶段和测试阶段 任务一致的条件下( 性别判断一性别判断,年龄判断一年龄判断) ,测试阶段对 旧面孔的判断反应时才会短于对新面孔的判断反应时;实验三中采用了g a r n e r 范式,g a r n e r 注意选择范式最早由g a r n e r 于1 9 7 4 年提出,其目的在于检验认 知者能否将注意资源集中在某一目标属性上而忽略无关属性的变化,如果认知者 无法避免对无关属性变化的关注,那么就表明对这个无关属性的加工是自动化 的、不可控的( l eg a l b r u c e ,2 0 0 2 :s c h w e i n b e r g e r ,1 9 9 9 ) 。在g a r n e r 实 验范式中有基线和交叉两种条件,在基线条件被试将依据某个线索对目标进行分 类( 如性别) ,而其他线索保持恒定( 如年龄) :在交叉条件下,被试依然依据某 一个线索对目标进行分类,但其他某一个线索也同时发生变化( 如年龄) 。这样, 基线条件和交叉条件下反应时是否存在差异,可以表明个体是否受到交叉条件中 另一个变化线索的影响,即可说明这个个体对这个变化线索的加工是否是自动化 的。q u i n n 采用g a r n e r 实验范式的获得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性别判断中,个体 将不自觉的对年龄线索进行加工。综上,实验二和实验三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分歧, 因为根据实验三的结果,实验二中在性别启动条件下应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对年龄的判断。对于这种实验结果的不一致,研究者认为有两种可能的解释:第 一,社会范畴的类别激活可能分为编码自动化和提取自动化两个水平,编码自动 化指的是社会范畴的类别激活在认知者接触到客体刺激时就自动发生,但其加工 结果是内隐存储的,不会直接影响个体外显任务的表现;而提取自动化是指社会 范畴的类别激活在达到编码自动化后,其加工结果会在意识层面存储,直接影响 外显任务的表现。因此,对q u i n n 的结果第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年龄范畴的类别 7 问题提出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激活只达到了编码自动化水平,因此只影响实验三的结果,不会影响实验二外显 任务的表现;另一种解释为自动化不存在所谓的两个水平,所有自动化的加工结 果都无法与外显的加工结果等同,或者说都只是达到了编码自动化,因此无法用 外显的任务来测。 h o l g e r 在2 0 0 8 年对q u i n n 的实验二进行了改进,将启动分为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要求被试对4 0 张面孔照片进行性别判断,第二阶段要求被试对另外4 0 张面孔照片进行年龄判断( 两个阶段的顺序进行被试问平衡) ,测试阶段被试将 对新旧面孔进行性别或年龄判断。结果表明,在年龄判断任务中,对一致和不一 致启动条件下的旧面孔判断反应时均显著小于对陌生面孔判断的反应时;而在性 别判断任务中只有对一致启动条件下的旧面孔判断反应时显著小于对陌生面孔 的分类判断反应时。 综上,h o l g e r 的实验结果与q u i n n 实验二的结果不一致,但与q u i n n 实验 三的结果却相吻合,因此如果h o l g e r 的实验结果是真实的,而q u i n n 实验三的 结果也正确,那么就否定了上述对q u i n n 实验二结果的第二种可能解释,肯定了 社会范畴类别激活的自动化可能分为编码自动化和提取自动化两个水平的假设。 为此,本研究拟在q u i n n ( 2 0 0 5 ) 和h o l g e r ( 2 0 0 8 ) 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 年龄范畴类别激活和性别范畴类别激活是否是自动化的,并验证社会范畴类别激 活的自动化是否可分为编码自动化和提取自动化两个水平或阶段。 3 探究年龄和性别范畴类别激活的编码自动化 3 1 问题提出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归属于不同的社会范畴,如性别、年龄、种族、职 业范畴等。因此,当人们感知自己或他人时,这些社会范畴将以复杂的方式对认 知者的认知过程产生影响。认知者将首先依据接收到的各种线索信息对客体进行 类别的划分,在此之后将激活与各个范畴类别相关的范畴内容a p 亥, j 板化信息,进 而形成对客体的初步印象。正如a i i p o r t 所说,人的类别化是群体必要的社会适 应功能,且这种类别化可使认知者的信息加工更为容易,当然这种便捷性同样带 来了一定的副作用即不被期望的刻板印象和偏见也会随之产生。 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问题提出 然而,早期有关社会范畴加工的研究大部分都以范畴标签词汇作为启动刺 激,实际上是在指定了某个范畴类别的基础上侧重于范畴内容的激活研究,并没 有涉及对社会范畴加工第一阶段即范畴类别激活的研究,而只是探究了范畴内容 即刻板化信息的激活与否,后期有些研究虽然没有直接指定社会范畴类别,但其 研究依然没有涉及社会范畴类别激活这一过程,这样就模糊了社会范畴加工包括 范畴类别激活和范畴内容激活两个过程,因此其所得的实验结果也并不能充分说 明社会范畴加工的本质,理应对社会范畴加工第一阶段即社会范畴类别激活过程 加以研究。 在社会范畴类别激活的过程中,人们通过使用相似的特征,如性别、年龄、 种族等归类自己和他人,从而达到简化社会复杂性的目的。但无法忽视的一个事 实是每个个体同时归属于不同的范畴类别,即在每个个体身上同时体现着多重范 畴类别线索信息。那么这诸多范畴类别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例如,在现实的 生活中,一个客体有可能同时是一个男性、老年人,而且又是一名医生。那么当+ 认知者对客体进行分类认知加工的时侯,这些范畴类别是能同时得到激活加工还 是存在一个相互竞争的过程,即客体的这些范畴类别身份被同时激活还是存在一 个先后的顺序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在其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同范畴类 别在不同时代对人类的重要性意义,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文化现象。然而,前人的 研究往往聚焦于探究范畴间的内容激活是同时发生的还是存在相互竞争而忽略 了对范畴类别激活加工的研究,往往都默认范畴类别加工是同时自动化的或者是 和范畴内容加工的顺序保持一致的,因此其对社会范畴加工过程的探究是笼统而 不全面的。此外,中国具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历史,受儒家文化影响深重,男 尊女卑等思想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逐步改善,我们无法否认目前中国仍旧是一 个以男性文化为中心的男权社会,尤其是以年轻男性文化为中心。然而随着社会、 经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特殊的人口政策,当今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 已经步入老龄化阶段,且社会的发展同样要求女性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担负起更多 的责任。但以年轻男性文化为中心的男权社会是否会影响到老年人以及女性的日 常生活与工作,是值得我深思和探究的一个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之一就是 探究性别和年龄范畴在其类别激活过程中是否会呈现出一定的受男权文化影响 的特点和趋势。 9 问题提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通过对前人相关研究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社会范畴类别激活加工也许可分 为编码自动化和提取自动化两个水平,编码自动化指的是社会范畴的类别激活在 认知者接触到客体刺激时就自动发生,但其加工结果是内隐存储的,不会直接影 响个体外显任务的表现;而提取自动化是指社会范畴的类别激活在达到编码自动 化后,其加工结果会上升到意识层面存储,直接影响外显任务的表现。根据前人 研究推断,年龄范畴的类别激活极有可能达到了提取自动化的水平,但由于不同 研究者采用基本相同的实验方法得出的实验结果却不尽一致( q u i n n ,2 0 0 5 : t t o l g e r ,2 0 0 8 ) ,如果简单的选取不同研究的实验结果来支持社会范畴类别激活 加工分为编码自动化和提取自动化两个水平的假设是不严谨的,为此,十分有必 要在整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逻辑缜密相连的实验对年龄和性别范畴 的类别激活加工过程进行彻底的探索。 编码自动化水平和提取自动化水平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水 平或者说低级阶段,后者是前者的高级阶段。因此,如果要探索年龄范畴和性别 范畴的类别激活过程,理应首先探究范畴类别激活是否达到了基础水平或者说低 级水平即编码自动化水平,然后再探究是否达到了提取自动化水平。在现实的日 常生活中,每个个体同时分属于一个年龄类别和一个性别类别,单维划分的方式 是不存在的,即我们每个个体不可能只有男女之分或者只有年轻和年老之分。但 作为理论研究,我们理应通过一定的实验手段创设出单维划分的情境,以此来探 究这两个范畴在互不干扰互不交叉的情况下其类别激活过程是怎样的,其实际目 的依然是为了更好的探究现实情境中两者类别激活过程的特点,为其提供两个范 畴类别激活过程的基线信息。因此,本研究实验一将首先采用g a r n e r 选择注意 范式,以判断面孔照片中的人脸上是否有痦子作为无关任务,探究在单维划分情 境下,即性别和年龄范畴互不干扰互不交叉条件下其各自的类别激活是否达到了 编码自动化水平。 那么在现实情境中,即当年龄和性别范畴身份同时存在于客体身上时,认知 者对两者的类别激活是否能够同时达到编码自动化水平还是存在一个先后的顺 序? 除此之外,两者之间的编码自动化水平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削弱呢? 本研究 实验二和实验三将对这两个问题展开探究,实验二改进g a r n e r 注意选择实验范 式探究在年龄或性别范畴类别中某一个发生变化条件下,另一个的类别激活是否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问题提出 达到编码自动化以及两个范畴类别间的关系;实验三则探究在年龄或性别社会范 畴中某一类别被要求外显加工时,另一个范畴的类别激活是否依然能达到编码自 动化以及两个范畴类别间的关系。之所以还要首先探究编码自动化水平,因为编 码自动化和提取自动化所需的认知资源量可能有所不同,即达到编码自动化比达 到提取自动化所消耗的认知资源少,所以极有可能在自动化的不同水平上出现范 畴加工特点的分离,所以需要首先对编码自动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而后继续 探究是提取自动化水平的相关问题。 综上,本研究在探究年龄范畴和性别范畴类别激活编码自动化的相关问题时 分为三个实验进行,在实验一中,采用g a r n e r 选择注意范式,探究在单维划分 情境下,即性别和年龄范畴互不干扰互不交叉条件下其各自的类别激活是否达到 了编码自动化水平。实验二和实验三探究多维划分情境下,性别范畴和年龄范畴 类别激活编码自动化的相关问题。实验二改进g a r n e r 注意选择实验范式探究在 年龄或性别范畴类别中某一个发生变化条件下,另一个的类别激活是否达到编码 自动化以及两个范畴类别间的关系;实验三则探究在年龄或性别社会范畴中某一 类别被要求外显加工时,另一个范畴的类别激活是否依然能达到编码自动化以及 两个范畴类别间的关系。 3 2 实验1 :探究单维度划分下,年龄和性别范畴类别激活是否达到编码自动化 3 2 1 实验方法 3 2 1 1 被试 被试为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学生2 0 人,男女各1 0 人,年龄1 9 到2 6 岁,右 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参加实验将获得一定的报酬。 3 2 1 2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2 ( 被试性别:男性女性) 掌2 ( 面孔性别:男性& 女性) 幸2 ( 面 孔年龄:年轻老年) 3 ( 任务条件:基线条件性别交叉条件& 年龄交叉条件) 混合实验设计。其中,被试类型为组间变量,面孔性别、面孔年龄和任务条件为 组内变量。 1 1 实验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