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专业论文)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小叶鹅耳枥群落生态关系研究.pdf_第1页
(生态学专业论文)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小叶鹅耳枥群落生态关系研究.pdf_第2页
(生态学专业论文)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小叶鹅耳枥群落生态关系研究.pdf_第3页
(生态学专业论文)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小叶鹅耳枥群落生态关系研究.pdf_第4页
(生态学专业论文)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小叶鹅耳枥群落生态关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小叶鹅耳枥群落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本文以太行山南段峡谷区为研究地, 运用多种数量分析方法,对其小叶鹅耳枥群落、小叶鹅耳枥群落的不 同功能层分别进行了数量生态学研究,分析了小叶鹅耳枥群落与环境 的关系、小叶鹅耳枥群落不同功能层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并提出了影 响不同功能层植被组成、结构、分布等的重要环境因子。 小叶鹅耳枥群落的数量分析方面,应用t w i n s p a n 、d c a 和c c a 相结合的方法,对3 7 个样方进行了分类和排序,得到9 个群落类型。 d c a 第一轴反映了坡度、坡向和海拔的综合梯度,第二轴反映了海 拔梯度。主要种的d c a 排序图与样方的排序图有很大的相似性,且 群落中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植物群落类型的分布 格局。c c a 排序图中加入了坡度、坡向、海拔三个环境因子,其结 果表明,样地、群落、优势种的分布与坡度、坡向的梯度变化相关性 较大,而海拔次之。c c a 排序数据大大提高了种与环境的相关性, 更有利于排序生态轴的解释,故而更优于d c a 排序。 小叶鹅耳枥群落不同功能层的数量分析方面,应用t w i n s p a n 和c c a 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数据进行 了分析,结果表明,用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分别将3 7 个样方分 为9 、9 、1 1 个群落,虽然数量和组成上与前面的的分类结果有一些 差异,但意义仍然一致。c c a 排序同样结合了坡度、坡向、海拔三 个环境因子,乔木层的排序结果表明乔木层的植被与坡度、坡向、海 拔关系均较紧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被类型、分布则与坡度、坡向 梯度变化相关性较大,结果表明,坡度、坡向、海拔对不同功能层的 植被类型、结构、分布所起到的作用具有一致性,其中坡度、坡向的 影响比较明显,海拔次之。 关键词;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小叶鹅耳枥群落;t w i n s p a n ;d c a : c c a ;功能层 c a r p i n u s t u r c z a n i n o w i if o r e s t sh a v ei m p o r t a n te c o n o m i c a l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v a l u e c a n y o nd i s t r i c to f t h et a i h a n gm o u n t a i ni nt h es o u t h e r n s h a n x iw e r er e g a r d e da sd i s q u i s i t i v es i t e i nt h ee c o l o g i c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o fc a r p & u st u r e z a n i n o w i if o r e s t sa n dt h e i rf u n c t i o n a ll a y e r sw e r es t u d i e d b yu s i n gs o m eq u a n t i t i e sm e t h o d s ,s u c ha st w o w a yi n d i c a t o rs p e c i e s a n a l y s i s ,d e t r e n d e d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a n a l y s i s a n dc a n o n i c a l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a n a l y s i s t h ei m p o r t a n t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f a c t o r sw h i c h a f f e c tp l a n t si nv a r i o u sf u n c t i o n a ll a y e r so fc a r p i n u st u r c z a n i n o w i i c o m m u n i t i e sw e r ea n a l y z e di nt h i st h e s i s i no r d e rt oa n a l y z et h ee c o l o g i c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a m o n g p l a n ts p e c i e s , p l a n tc o m m u n i t i e s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w es t u d i e dt h ec o m m u n i t i e st y p e s , s t r u c t u r ea n dt h ec a n y o nd i s t r i b u t eo ft a i h a n gm o u n t a i ni nt h es o u t h e r n s h a n x ib yu s i n gt w i n s p a n ,d c a ,c c aa n ds oo n a c c o r d i n gt o t w i n s p a nr e s u l tw eg e t9c o m m u n i t yt y p e s t h er e s u l to fd c a o r d i n a t i o ns h o w e dt h a td i f f e r e n tp l a n tc o m m u n i t i e sa n dt h e i rd i s t r i b u t i n g a r e av a r i e dw i t h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h a n g ei nt h eo r d i n a t i o ng r a p hw h e r e t h ef i r s ta x i so fd c ad e n o t e dt h ec h a n g e so fs l o p e ,a s p e c ta n de l e v a t i o n t h es e c o n da x i so fd c ad e n o t e dt h ec h a n g eo fe l e v a t i o n t h eo r d i n a t i o n g r a p ho fd o m i n a n ta n dc o m m o ns p e c i e si nt h ep l a n tc o m m u n i t i e sw a s v e r ys i m i l a rt ot h eo r d i n a t i o ng r a p ho fp l a n tc o m m u n i t yt y p e s a n dt h e d i s t r i b u t e p a t t e r n o fd o m i n a n t s p e c i e s i nt h e p l a n t c o m m u n i t i e s d e t e r m i n e st h ed i s t r i b u t ep a t t e r no fp l a n tc o m m u n i t i e st y p e st og r e a t d e g r e e t h er e s u l to fc c ao r d i n a t i o ns h o w e dt h a tt h ec h a n g eo fa s p e c t a n ds l o p ea f f e c tc o m m u n i t i e sa n dd o m i n a t es p e c i e sd e e p l y t h ec c a o r d i n a t i o ni m p r o v e dr e l a t i v i t yb e t w e e ns p e c i e s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f a c t o r s s oi ta v a i l st o e x p l a i n t h ee c o l o g ym e a n i n go fo r d i n a t i o na x e sa n d t h e r e f o r e ,c c ai sb e t t e rt h a nd c a a r b o r s ,s h c r u b s a n d h e r b a g es p e c i e s w e r eu s e di n a n a l y z i n g r e l a t i o n so ff u n c t i o n a ll a y e rb yu s i n gt w l n s p a na n dc c a t h er e s u l t s o ft w i n s p a ns h o w e dt h a ta r b o r sa n ds h r u b sg a v en i n ec o m m u n i t i e s a n dh e r b a g es p e c i e sg a v ee l e v e nc o m m u n i t i e s c o m m u n i t yn u m b e ra n d c o m p o s i t i o no fs a m p l e sw e r es l i g h t l y 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r e s u l t sa b o v e w h i l et h ee c o l o g i c a lr e l a t i o n sw e r es a m e t h e r e s u l to fc c as h o w e dt h a t v e g e t a t i o no fa r b o rl a y e rw e r ea f f e c t e db yt h ec h a n g eo fs l o p e ,a s p e c ta n d e l e v a t i o ni ns o m ed e g r e ea n dv e g e t a t i o n so f s h r u bl a y e ra n dh e r b a g el a y e r w e r ea f f e c t e db yt h ec h a n g eo fa s p e c ta n ds l o p e s o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 t h a tt h ec h a n g eo fa s p e c t ,s l o p ea n de l e v a t i o na f f e c t e do i lc o r n m u m t yt y p e , s t r u c t u r ea n dd i s t r i b u t eo fc a r p i n u st u r c z a n i n o w i if o r e s t s a n dt h e i r f u n c t i o n a ll a y e ra n dt h er o l eo fa s p e c ta n ds l o p ew e r em o r es i g n i f i o a n t t h a i lt h a to fe l e v a t i o ni nt h es t u d ya r e a k e y w o r d s :c a n y o no ft h et a i h a n gm o u n t a i ni n t h es o u t h e ms h a n x i ; c a r p i n u st u r c z a n i n o w i if o r e s t ;t w i n s p a n :d c a ;c c a ;f u n c t i o n a ll a y e r 1 1 第一章引论 第一章引论 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小叶鹅耳枥( c a r p i n u st u r c z a n i n o w i i ) 木质坚韧,可用于制做农具、家具、日用 小器具等,种子可榨油,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乔木种。小叶鹅耳枥群落是以 鹅耳枥属( c a r p i n u s ) 、槭属( a c e r ) 、榆属( u 7 m l l s ) 为主要树种组成的杂木林,伴 生有多种落叶阔叶树种,由于种类组成丰富,含有多种经济植物,具有较高经济价 值。在水土保持、涵养水源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应加强管理,合理开发利用“、2 、。 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地入晋豫两省交界,占地面积5 8 4 8 公顷,有林面积4 3 8 0 公 顷,森林覆盖率高达7 4 9 ,有木本花草、药材等植物3 0 0 余种,有金钱豹、鹿、山 羊、黑颧等国家一、二级和省级、县级保护动物1 3 0 余种。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 富,植被覆盖完好”1 。一些专家学者对太行山南段的岩石构造、植被演替、土地利用、 旅游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1 “。但运用数量分析方法细致深入地探讨植被分布与环境 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鉴于此,我们以太行山南段峡谷区的小叶鹅耳 枥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数量方法,定量综合分析其与周围环境的生态关系, 从而为小叶鹅耳枥群落的科学利用、合理开发和生态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1 2 太行山南段峡谷区自然地理概况 1 2 1 地理位置 太行山南段峡谷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系的南端。北靠平顺县,南连陵 川县,西邻长治市、长治县,东与河南省林县、辉县毗邻。地处于1 1 2 。2 67 1 1 3 。3 5 7 e ,3 5 。1 07 3 7 。8 7 n 之间,最高峰海拔2 0 1 2 m ,相对高差约1 6 3 2 m 。本文 研究地位于太行山南段峡谷区海拔8 8 0 m 1 0 9 0 m 的地区。 1 2 2 气候概况 太行山南段峡谷区总体呈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 c 1 1 , 一月均温一7 0 c - - 3 8 c ,七月均温2 0 t c 2 4 0 。c , i o 。c 的年积温为2 7 5 3 3 6 7 1 。无霜期均为1 5 3 天,年均日照时数2 6 3 0 1 小时。年均降雨量为5 0 3 m m 6 7 3 6 m l , 主导风向,全年以北风、东北风、西南风为主,其次是南风。年均平均风速1 9 米每秒,定时最大风速为1 5 米每秒。但由于境内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多区域性 小气候“。 1 2 3 土壤特征 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小叶鹅耳枥群落生态关系研究 。 太行山南段峡谷区为第四纪黄土覆盖,但由于沟坡陡峭,比将较大,成土母质 以奥陶纪石灰岩和沙质石灰岩为主。由于地形、气候、海拔高度的不同和植物群落 的差异,土壤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规律较为明显,自下而上依次为褐土、山地褐土、 山地淋溶褐土和山地棕壤。本文研究地土质为山地褐土、山地淋溶褐土和山地棕壤。 1 2 ;4 植被概况 太行山南段峡谷区位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植被垂直地带较深刻地反映了落 叶阔叶林带的特点。太行山南段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富,植被覆盖完好,据调查 统计及有关资料分析,太行山南段共有维管束植物6 2 5 种,分属于3 5 0 个属、9 6 个 科,主要优势地带性植被有辽东栎( q u e r c u sl i a o t u n g g e n s i s ) 林、栓皮栎( q u e r c u s v a r i a b i l i s ) 林、鹅耳枥蒙椴( c a r p i n u st u r c z a n i n o w i i , 删胁m o n g o l i c a ) 杂木林、山杨白桦 ( p o p u l u sd a v i d i a n a ,b e t u l a p l a t y p h y l l a ) 林、南方红豆杉( t a x u sm a i r e i ) 林、油松( p i n u s t a b u l a e f o m 括) 林、连翘( f o r s y t h i as u s p e n s a ) 灌丛、荆条( v i t e x ”昭m ”如) 灌丛、黄栌 ( c o t i n u sc o g g y g r i av a r p u b e s c e n s ) 灌丛、白刺花( s o t h o r av i c i i f o 触) 灌丛、白羊草 ( b o t h r i o c h l o ai s c h a e m u m ) 灌草丛。在海拔1 3 0 0 1 7 0 0 m 山区,乔木以油松、白皮松、 辽东栎为主;1 3 0 0 m 以下,多见栓皮栎林;在低山谷地以鹅耳枥槭椴杂木林为主。该 区亚热带或热带区系成分主要有:南方红豆杉、叶底含珠、勾儿茶、狭叶紫珠、海 州常山、八角枫等,有山西省面积最大的南方红豆杉,鹅耳枥、青檀混交林,以及 天然次生板栗林 1 3 研究进展 1 3 1 太行山植被生态研究进展 太行山是我国人工绿化的重点工程,针对人工绿化工作的开展,对太行山地区 造林技术、林业生态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见,并且这类研究大都取得了很大突 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如末次冰期以来太行山区的植被演替,太行山南段的植被 类型及其分布,太行山石质砂岩区封育植被景观及其功能分析,河北太行山区河谷 土地利用特征的研究等”“,都是研究者们以太行山植被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 在河北省境内,设有中科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太行山生态站,很多学者以此为 依托,进行长期观测研究。太行山站建站1 1 年来,先后获得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 立体林业工程研究”、“太行山经济林栽培技术研究”、“中国生态林业t 程研究”、“山 地生态工程双效协同发展研究”、“立体林业工程系列化造林技术研究”、“太行山山 地生态果园研究”、“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沟道小气候及其特征研究”等项研究成果。 第一章引论 该站目前的在研课题有“太行山生态林业工程植物材料选育技术”国家攻关课题、“太 行山一海河平原过渡带农业综合技术开发”中科院重点课题、“暖温带易旱山地水土 富集机理研究”国家基金课题、“太行山典型领域雨水有效利用研究”国家基金课题、 “全球变暖对太行山植被变化及其蒸散量影响的试验区研究”国家基金课题、“生态 林业工程功能网络监测”二级站等项目“。但在各种参考文献中,太行山南段峡谷 区数量生态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1 3 2 植被数量生态学研究进展 植被数量生态学( q u a n t i t a t i v ev e g e t a t i o ne c o l o g y ) 是指用数量学的方法研究植 被、植物群落及植物种与环境之间生态关系的科学,也叫做植被定量分析 ( 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 ) 或者植被分析( v e g e t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 。植被数量分析有其独特的 研究方法,它客观、准确地揭示了植物群落、植物种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己成 为国际上植被生态学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数量分析方法萌芽于2 0 世纪3 0 4 0 年代,但只进行一些简单的系数计算。6 0 年代以后,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被推广应用。到7 0 年代,国际上己形 成数量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8 0 年代以后,植被数量分析作为一个较完整、较 系统的学科己进入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新方法数量的增加速度虽大为降低,但发 表的相关论文数量却在大幅度增加,由此可见,数量分析依然是现代植被研究必不 可少的重要手段“。国内植被数量生态学的研究起始于2 0 世纪7 0 年代,随后二十 几年内,我国植被生态学在分类、排序、生物多样性、种间关系、生态位、空间格 局以及群落演替等方面有很大进展。本文主要运用数量分类和排序的方法进行植被 生态研究,故这里主要介绍排序和分类方法的研究进展。 1 3 2 1 植物排序的研究进展 排序和分类是研究群落生态关系的重要数量方法。早在2 0 世纪3 0 年代,前苏 联学者r a m e n s k y 就提出了排序的概念,并发展了一个简单的排序方法,但这只限于 在前苏联传播。到5 0 年代后期,排序概念己趋于完善,排序方法纷纷涌现,加权平 均排序( w e i g h t e da v e r a g i n g ) 、极点排序( p o l a ro r d i n a t i o n ,p o ) 、直接梯度分析 ( g r a d i e n ta n a l y s i s ) 、主分量分析( p r i n c i p a lc o m p o n e n ta n a l y s i s ,p c a ) 、对应分析 (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a n a l y s i s ) 或相互平均法( r e c i p r o c a la v e r a g i n g ,r a ) 等己广泛应用于 植被研究中,且生态学家对方法本身也有了深入的了解。i 9 8 0 年h i l l 和g a u c h 提出 除趋势对应分析( d e t r e n d e d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a n a l y s i s ,d c a ) ,它是由r a 修改而成的, 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小叶鹅耳枥群落生态关系研究 。 克n tr a 所具有的“弓形效应”,提高了排序精度。d c a 一方面可与回归分析、相 关分析结合应用,其能使排序结果解释更为容易;另一方面d c a 能综合大量环境因 子,因而又可与其它分类、排序方法结合应用,同时又有通用程序d e c o r a n a 的 存在使得d c a 成为现代植被生态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数量手段“。 典范对应分析( c a n o n i c a l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a n a l y s i s ,c c a ) 是把r a 和多元回归结 合起来,每一步计算结果都与环境因子进行回归,从而详细地研究植被与环境的关 系。作者把这一方法称为多元直接梯度分析,这也使直接梯度分析和间接梯度分析 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在种类和环境因子不特别多的情况下,c c a 可将样方排序、 种类排序及环境因子排序表示在一个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但c c a 是以r a 为基础的,它保留了r a 的缺点,即弓形效应。为了修正这一点,又产生了 一个叫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d e 订e n d e dc a n o n i c a l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a n a l y s i s ,d c c a ) 的新方法,克服了弓形效应,在数量分析中取得了更为满意的结果”1 。此外还有典 范主分量分析( c a n o n i c a lp r i n c i p a lc o r r o n e n ta n a l y s i s ,d c c a ) ,无度量多维标定排 序( n o n m e t r i cm u l t i d i m e n t i o n a ts c a l i n g ,n m m d s ) 以分类为基础的排序等多种方 法产生并应用。 1 3 2 2 植物功能层生态学的进展 以功能层为划分标准,研究植物与环境关系、多样性变化趋势、生态位等生态 学规律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又一热点,尤以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较多。孙国钧 ( 2 0 0 3 ) 综述了植物功能多样性与功能群研究的晟新进展。介绍了植物功能群的定 义及植物功能群的划分方法。在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资源动态关系方面,抽样效 应和生态位互补效应用来解释植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资源动态中的作用;王长庭 ( 2 0 0 4 ) 等人做了干旱草甸不同草地类型功能群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生产力的研究, 对不同类型草地功能群多样性和组成与植物群落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自 永飞( 2 0 0 2 ) 等人做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群落植物功能群组成的研究。但在这 些参考文献中,关于用功能群研究植物群落分类排序的尚少。 13 2 - 3 植物群落分类的研究进展 植被数量分类不同于排序,它是以有相当发展的传统分类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 数量分类最初广泛应用的是单元等级分类法,包括关联分析法( a s s o c i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 、组分析法( g r o u pa n a l y s i s ) 和信息分划法( i n f o r m a t i o nd i v i s i o n ) 。伴随着计 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元分析方法纷纷问世,如最近邻体法( n e a r e s t n e i g h b o r ) 、 4 第一章引论 形心法( c e n t r i o d ) 、组平均法( g r o u p a v e r a g i n g ) 等,其中组平均法被认为是最满意的 方法之一。1 9 7 5 年h i l l 等引入指示种分析法( i n d i c a t o rs p e c i e sa n a l y s i s ) ,后经修改 而成双向指示种分析法( t w o w a yi n d i c a t o rs p e c i e sa n a l y s i s t w l n s p a n ) 。 t w i n s p a n 同时实现了样方和种的分类,结果更符合植被的自然分布规律,且有国 际通用程序,因而成为当今最主要的多元分析方法。 近年来,又涌现出了一些新的分类方法,如:典范指示种分类法、排序轴分类法、 逐步聚类法、有序样方法聚类等。模糊数学在植被生态学中的广泛应用之后,也产 生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如模糊等价聚类、模糊i s o d a t a ( 模糊c 一均值聚类) 、模糊 图论聚类、模糊编网法等。但t w i n s p a n 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占主导地位。”。 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小叶鹅耳枥群落生态关系研究 第二章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小叶鹅耳枥群落的数量分析 2 1 引言 植物群落内部的生态关系研究、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研究一直是生 态学家所关注的热点之一。“2 。它主要在于深入揭示植物群落的结构、生态、动态、 分类及其在地球上分布等基本规律,同时运用这些基本规律来控制、利用、模拟、 改造或创造植物群落,进而保护、改善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1 。 目前,植被生态关系的研究主要运用分类和排序等数量分析方法。数量分析在 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直占有重要位置,一方面是方法的研究,另一方面是用己建立 的方法来分析获得的大量调查数据,以便客观的揭示隐含在杂乱浩繁数据中的生态 学规律,数量分析己成为植物生态学家和植被科学研究中不可少的手段。“。 太行山南段峡谷区的旅游方面一些专家学者已做了一些工作。但运用数量分析 方法细致深入地探讨植被分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我 们于2 0 0 5 年7 下旬,在山西省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对小叶鹅耳枥群落进行了调查。在 此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 t w n s p a n ) 、除趋势对应分析法( d c a ) 和典 范对应分析( c c a ) 对其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群落类型及其与环境梯度之间 的数量关系,并探讨群落性质和分布规律,从而认识小叶鹅耳枥群落的植物种类组 成和结构特征,以求为小叶鹅耳枥的科学利用、合理开发和生态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2 2 研究方法 2 2 1 取样 2 0 0 5 年7 月在太行山南段峡谷区红豆峡区,以山地小叶鹅耳枥群落为研究对象, 根据小叶鹅耳枥群落的生长特点,从海拔8 8 0 m 开始直至1 0 9 0 m ,分别在西坡、南坡、 东北破、东南坡等不同坡向、不同海拔高度设置样方,乔木样方大小为1 0 m x1 0 m , 林下灌木层样方大小为5 m x5 m ,草本层样方大小为l m xl m ,共取样方3 7 个,记录 样方内乔木种的株数、胸径、盖度和高度,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种名及其盖度和高度, 同时记录样方所在地的海拔、坡向、坡度和土壤类型等生态因子。 2 2 2 数据处理 3 7 个样方共记录9 8 个种,得3 7 x 9 8 的原始数据矩阵。计算这9 8 个种( 见表2 1 ) 的重要值,其中高度小于2 m 的乔木记为灌木,整理后形成重要值数据矩阵。 第二章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小叶鹅耳枥群落的数量分析 表2i 植物物种名称和序号 t a b l e21n a m e sa n dn u m b e ro f p l a n ts p e c i c e s 序号种名拉丁名序号种名拉丁名 l白蜡树f r a x i n u s 5 0 驴蹄草 c a # h a p a l u s t r i s 2 辽东栎 q u e r c u sl i a o t u n g e n s & 51藜芦v e r a t r u mn i g r u m 3小叶鹅耳枥 c a r p i n u st u r c z a n i n o w i i 5 2 蚂蚱腿子 m y r i p n o & d i o i c a 4 栾树 k o e l r e u t e r a p a n i c u l a t a 5 3风毛菊s a u s s u r e ai o d o s t e g i a 5 侧柏p l a t y c l a d u so r i e n t a l 血 5 4 大瓣铁线莲c l e m a t i sm a c r o p e t a l a 6栓皮栎o u e r c u sv a r i a b i l i s 5 5地榆 s a n g u & o r b ao f f i c i n a l l i s 7山桃p r u n u sd a v i d i a n a 5 6 艾蒿a r t e m i s i aa r g y i 8山柳s a t i xf l o d e r u s i i 5 7 苍术 a t r a c t y l o d e s j a p o n i c a 9山楂 c r a t a e g u s p i n n a t 历d a 5 8小叶荨藤u r t i c aa n g u s t i f o l i a 1 0丁香 s y r i n g ao b l a t a 5 9 山萝h p h y t o l a “口a c i n o s a 1 1山核桃 j u g l a n sc a t h a y e n s & 6 0 青香 c e l o s i aa r g e n t e a 1 2山葡萄v i t & a m u r e n s i s 6 1 穿山薯蓣d i o s c o r e an i p p o n i e a 1 3 叶底含珠 g r e w i ab i l o b av a r p a r v 坍o r a6 2 野艾蒿 a r t e m i s i al a v a n d u l a e f o l i a 1 4 三裂绣线菊s p i r a e at r i l o b t a 6 3 火绒草l e o n t o p o d i u ml e o n t o p o d i o i d e s l5 二色胡枝子l e s p e d e z ab i c o l o r 6 4 丝蒿 z i g u s t i c u mf i l & e c t u m 1 6连翘 f o r s y t h i as u s p e n s a 6 5 玉竹p o l y g o n a t u m o d o r a t u m 1 7扁担木p h y u a n t h u su r i n a r i a 6 6 小叶婆婆纳v e r o n i c al i n a r i a e f o l i a 1 8陕西荚迷v i b u r n u ms c h e n s i a n u m6 7大叶荨蒜u r t i e al a e t e v i r e s s 1 9 多花胡枝子l e s p e d e z a f l o r i b - u n d a 6 8 铁杆蒿a r t e m & i ag m e l i n i i 2 0小叶鼠李 r h a m n u s p a r r i f o l i a 6 9荩草a r t h r a x o nh i s p i d u s 2 1五味子s c h 应a n d r ac h i n e n s i s 7 0硬质早熟禾p o a s p h o n d y l o d e s 2 2五角枫a c e r m o n a7 1野豌豆v i c i aa m o e n a 2 3木本香薷肪 o l t z i as t a u n t o n i 7 2 华北风毛菊s a u s s u r e am o n g o l i c a 2 4金花忍冬l o n i c e r am a a c k i i7 3异叶败酱p a t r i n i a h e t e r o p h y l l a 2 5荆条 v i t e xn e g u n d ov a t h e t e r o p h y l l a7 4 抱茎苦卖菜l x e r & d e n t i c u l a t a 2 6杠柳p e r i p l o c as e p i u m 7 5 柴胡 b u p l e u r u mc h i n e n s i s 2 7黄刺梅r o s ax a n t h i n a 7 6 茜草r u b i ac o r d i f o l i a 2 8土庄绣线菊 勋i r a e a p u b e s c e n s 7 7 细叶沙参 a d e n o p h o r a p a n i c u l a t a 2 9 达乌里胡枝子l e s p e d e z ad a v u r i c a 7 8 直立黄芪 a s t r a g a l u ss p 3 0 狼牙刺 s o p h o r av i o i 帕l i a 7 9 朝天委陵菜p a t e n 棚口s u p i n a 3 1黄栌c o t i n u sc o g g y g r i a8 0拂子茅 c a l a m a g r o s t i se p i g e j o s 3 2 茶漓子凡i b k o m a r o v i l 8 】 歪头莱v i c i au n f f u g a 3 3胡颓子f o l i u mp l a e a g n i8 2 狼牙刺 s o p h o r av i c i i f o l i a 3 4六道木 a b e l i ab i f l o r a 8 3 小檗b e r b e r i sc h i n e n s & 3 5 大果榆u l m “s 口m i l a 8 4 草木樨m e l i l o t u ss u a v e o l e n s 3 6械树a c e rs p 8 5黄背草t h e m e d at r i a n d r av a r j a p o n i c a 3 7 苔草c a r e xd i s p u l a t a 8 6 白羊草b o t h r i o c h l e ai s c h a e m u d ? 3 8糙苏p h i o m i su m b r o s o8 7鸦葱s c o r z o n e r ar u p r e c h t i a n a 3 9 山棉花6 0 s s y p j u mh e r b a c e u m 8 8 鹿蹄草j d o l ar o t u n d i f o l i a 4 0 瓣蕊唐松草t h a l i c t r “口8 t a l o i d e u m 8 9 博落回舱c l o a y am 1 c r o c a l - p 8 4 】垂穗鹅冠草 r o e g n e r i an u t a n s 9 0黄花蒿a r t e m i s i aa n n u a 4 2披针叶苔草c a r e xl a n c e o t a t a9 1 东方草莓 f r a g a r i ao r i e n t a l 括 4 3委陵菜p o t e n t i l l a s u p i n a 9 2野古草a r u n d i n e l l ah i r t a 4 4 万年蒿 a r t e m i s i av e s t i t a9 3 茵陈蒿a r t e m & i ac a p i l l a r i s 4 5隐子草 c l e i s t o g e n e ss e r o t i n a 9 4白芷 a n g e l i c ad a h u r i c a 4 6 天南星a r i s a e m ac o n s a n g u i n e u m 9 5 仙鹤草 a g r i m o n i a p i l o s a 4 7地 c o r y d o 凰b u n g e a n a 9 6野大豆g f v c i n es o j a 4 8 猪秧秧g a l i u ma p a r i n e 9 7 车前p l a n t a g oa s i a t i e a 4 9地柏 s e l a g i n e l l as i n e n s i s 9 8 景天三七s e d u ma i g o o n 7 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小叶鹅耳枥群落生态关系研究 “ 乔木重要值= ( 相对盖度+ 相对高度+ 相对优势度) 3 0 0 灌木和草本重要值= ( 相对盖度+ 相对高度) 2 0 0 坡向原始记录是以朝东为起点,顺时针旋转的角度表示,数据处理是采用每4 5 。 为一个区间的划分等级制的方法,以数字表示各等级,1 表示北坡,2 表示东北坡, 3 表示西北坡,4 表示东坡,5 表示西坡,6 表示东南坡,7 表示西南坡,8 表示南坡。 显然,数字越大,表示越向阳,越干热。 2 2 3 数据分析 采用v e s p a n 软件包中h i l l ( 1 9 7 9 ) 设计的t w i n s p a n 进行群落分类,b r a a k ( 1 9 8 8 ) 设计的c a n o c o 软件包标准程序中的d c a 、c c a 进行排序“”1 。 2 3 结果分析 2 3 1t w i n s p a n 分类分析 d i v i s i o n1n = 3 7 i d _ 2 ln = 3 3 d = 3 1n = 6d = 4 ln = 2 6 d = 5in = 1 2 d = 6n = l 阳n :。厂 困冈嵯 ab l c 4 d = - 8 | n = 6 l 2 3 3 7 g 3 2 3 4 3 5 3 6 _ h f 图2l 太行山南段峡谷区3 7 个样方的t w i n s p a n 分类树状图 n :表示样方个数d :表示分类次序 1 、23 7 :表示样方号 a 、1 3 i 表示群落号 f i g21d e n d r o g r a mo f t h e t w i n s p a n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3 7s a m p l e s o f t h e g r a n d c a n y o nd i s t r i c t i n t a i b a n g m o u t a i n , 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 n :s a m p l en u m b e r d :d i v i s i o nn u m b e r t 、2 3 7 :s a m p l en u m b e r a 、bi :a s sn a m e s 6 o 9 m m 加北嚣 ,佗b h 博一e 第二章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小叶鹅耳枥群落的数量分析 t w l n s p a n 等级分类将3 7 个样方划分为九组( 见图2 2 ) ,代表九个植物群落 类型。植物群落的划分过程充分利用了能够反映群落生境特征的指示种及其组合, 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分类结果。按照中国植被”的分类系统,将九组命名为九个 群落,它们分别是: a 栓皮栎+ 小叶鹅耳枥一荆条一铁杆蒿群落( a s s q u e r c u sv a r i a b i l i s + c a r p i n u s t u r c z a n i n o w i i - - v i t e xn e g u n d ov a r h e t e r o p h y l l a - - a r t e m i s i a ) 该群落含样方2 4 、2 6 、2 7 , 是t w i n s p a n 分类中的第一类。分布于海拔9 0 0 m 9 3 0 m 的地段内,坡向为阳坡, 坡度为4 0 。,土壤为山地褐土,群落总盖度为9 5 。乔木层中以栓皮栎和小叶鹅耳 枥为优势种,其中栓皮栎的盖度为3 0 6 0 ,重要值为5 5 6 8 6 9 5 5 ,小叶鹅耳枥 的盖度为1 5 4 0 ,重要值为2 6 1 7 4 1 0 7 ;灌木层中优势种为荆条,其盖度为 1 0 2 0 ,重要值为1 1 6 1 - - 2 5 8 3 ;草本层以铁杆蒿为优势种,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