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史记》谓语动词的体词性后续成分.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史记》谓语动词的体词性后续成分.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史记》谓语动词的体词性后续成分.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史记》谓语动词的体词性后续成分.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史记》谓语动词的体词性后续成分.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史记》谓语动词的体词性后续成分.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 摘摘 要要 史记的语言能反映西汉语言的面貌,记载秦朝以后人物的传记部分较少受到 前代文献的影响,语料价值更高。把这部分内容作为语料来源,考察史记体词性 成分后续于谓语动词时主要构成的语义关系,确定史记宾语所用的类型主要有: 受事宾语、对象宾语、共事宾语、结果宾语、方式宾语、原因宾语、处所宾语、时间 宾语、施事宾语、比点宾语、存现宾语、数量宾语,共计十二类。各类宾语使用的情 况很不相同:受事宾语、对象宾语、处所宾语、数量宾语用例多,其余几类宾语用例 较少。各类宾语在与动词组合时,对象宾语、共事宾语、处所宾语、比点宾语前面可 以加介词“于” ,方式宾语前可以加介词“以” ;双宾语中的与事前面可以加介词“于” , 说明这些成分与动词结合不够紧密。从宾语的语义特征可以看出,受动性强的成分最 有可能直接后续于动词作宾语。受动宾语、对象宾语受动性强,因此最可能直接后续 于动词后作宾语,施事宾语要施行动词表示的动作,不能与动词隔开。因此,一个线 性序列上有多个类型的成分时,这三类宾语靠近动词,处所宾语和数量宾语一般处于 后续成分序列靠后的位置。 史记的双宾语结构比现代汉语复杂,双宾语主要由受 事宾语、对象宾语构成,但其他类型亦复不少。发展到现代汉语,其中有的成分要置 于句首,有的成分要通过介词介引放在动词前才能与动词发生关系。 关键词:关键词:史记 句法 谓语动词 宾语 iii abstract the language used in the history book reflects the lingual visage of west han. the lingual value of biographic part since qin dynasty is worthwhil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study because it is not affected by previous literature. this part i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data and the semantic relations between proclitic substantive and predicate verb is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primary types of object. there are twelve types of object used in the history book. they are patient object, dative object, common object, consequential object, manner object, causal object, location object, time object, agent object, comparative object, existent object, quantitative object et. the condition of every type of object used in the history book is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ir distinctive features. the examples of the patient object, dative object, location object and quantitative object is more than other types of object. the preposition yu (于) can be added in front of the dative object, common object, location object, comparative object, dative role in the double object and the prepositionyi(以)can be added in front of the manner object .this mean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se types of object and predicate verb is not close. patient object and dative object is more likely acting as object behind the verb because of the syntactic components with more patient attribute according to the symantic character of the object.the agent object is also comebined with the predicate verb because it must carry out the action represented by predicate verb. these three types of object must be near to the verb. the location object and the quantitative object locate latter position. when several syntactic components appears in the line of language. the double object mainly composed of patient object and dative object in the history book is more complicated than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languagebecause some of the syntactic components must be located front position and others must be introduced by preposition then occur relations. key words:the history book syntax predicate verb object i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 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卢海 日期:2006 年 5 月 15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卢海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2006 年 5 月 15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1 1 引引 言言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选题缘由及意义 史记是著名的史学著作、文学著作,也是研究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料。作者司 马迁(约前 145 或前 135?)不但是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更是一位语言巨匠。 史 记的语言是在西汉口语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加工、提炼,具有“文而不丽,质而 不野”的特色,书中的人物对白、谚语、歌谣、方言等,有许多是直接采自当时人们 活的口头语,据实而书,不加雕饰,朴实无华(朱正义,1993) ,能够代表当时文学 语言的面貌(赵振铎,1994) ,因此, 史记语言对于汉语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汉 代的语言较之先秦已经有很大的变化,以谓语动词的体词性后续成分为切入点,或许 可以观察到西汉时期汉语组织方面的特点。 以史记中更接近当时汉语面貌的语言资料作为考察的范围,以谓语动词的体 词性后续成分为切入点,描写分析动词的后续成分与动词之间的结构关系、语义关系, 以期为专书研究和断代研究提供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1.2 前人研究综述前人研究综述 汉语史学界通常把汉语史语法的研究模式分为专书语法研究、断代语法研究和语 法史专题研究三类。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特别是最近 20 年以来,专书和断代语法研 究受到普遍关注,并已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其中关于先秦两汉文献专书研究的成果尤 为丰富,出了不少专著和论文。语法方面,管燮初先生的左传句法研究 (1994) 重视语法成分的出现频率,描写语法现象和句法结构,周法高先生的中国古代语法 (1961)以春秋战国的文献为主,上溯殷周,下探汉魏六朝的发展;先秦文献左传 论语 孟子 荀子 韩非子等动词(或单音动词)的研究很深入,如动词研究 (钟发远,2003) 、 动词语法研究 (于正安,2003) 、 助动词研究 (李杰,2004) ;有的根据带宾语的情况连续对动词进行分类和统计,如 徐适端的单音动词研究 (2002) ;有的对谓语动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穷尽 2 式的考察,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如张猛的谓语动词研究 (2003) ;有的 把古汉语动词的研究与现代语言学理论结合起来分析描写,如单音节谓语动 词的配价结构浅析 (戈丹阳,2005) ,说明古汉语专书动词研究已经很深入,对诸如 动词的分类及句法特点、动词与主语和宾语组合情况考察、宾语的类型考察等都比较 细致。 关于史记语言的研究,前人已经作过不少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某个常用的词或某类词进行分析考察。或者分析其特殊的句法位置,或 者分析其语法功能,或者是把二者结合起来考察,如“所”字考察(芮月英,1999) , 副词“最” (宋洪民,2002) 、 “弗” (池昌海,2003)使用情况的分析考察;处所词作 状语(余贞洁,2005) 、动词作状语的考察分析(章新传,2004) ;人称代词使用情况 的统计分析(漆权,1984)等。 史记动词的研究,有的分析动词中某一义类的使 用情况,如饮食动词分析(李炜,1994) , “看”义类单音动词的历史比较(卜师霞, 2004)等。 (2)对句法结构进行共时描写和历时的分析比较。对同义连用(王其和,2005) 、 述补结构(夏凤梅,2002) 、双宾结构(张先坦,2004) 、比较句式(赵良剑,2001) 的使用情况作了不同程度的描写分析;有的结合先秦文献如左传进行比较分析, 这方面何乐士先生作了深入的研究,她使用定量统计、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左传和 史记中的介宾短语(2000a) 、动补式(2000b) 、被动句式(2000c)等的使用情 况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对这些结构的发展演变做出历时的解释。 对史记动词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只考察某一义类的动词或动词的某一 种用法不能全面揭示动词的语法功能,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可做。 要解决的问题: (1)分类,包括动词的分类,体词性后续成分的分类; (2)分析, 不同后续成分的性质、特点、与动词的组合情况、几个后续成分的次序的分析等。 1.3 研究的材料研究的材料 史记的史料来源大体上有两个方面,一是前代典籍,如尚书 左传 国 语 战国策及诸子之书等;二是太史令掌管的一些原始档案材料以及司马迁从民 3 间收集到的放佚旧闻。根据史料来源, 史记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司马迁 以前代典籍为基础写成的,这一部分主要是记载秦始皇以前的史事。另一部分是司马 迁利用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撰写的,这一部分主要记载秦朝和楚汉之事,其中记录了大 量活生生的口语。作为考察汉代前期实际语言的依据,第二部分的价值高于第一部分 (漆权,1984) 。为此,我们把记载秦朝和汉代历史人物的本纪、世家、列传的部分 作为考察范围。 史记 “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文采用的语料约二 十余万字。以中华书局标点本为工作本。 1.4 相关说明相关说明 1.4.1 考察的对象考察的对象 研究的对象限定在史记谓语动词的体词性后续成分上,介词宾语和宾语前置 不在考察的范围之内。连动式作谓语时,如果动词各有自己的后续成分,只考察各个 动词的后续成分而不顾及连动式本身。 汉语中一个静态的句子,从句法上看有主语、谓语,谓语中有谓语动词和状语、 宾语、补语;从语义上看有施事、受事、与事、当事等;从语用上看有主题、述题、 焦点等。本文只考察做谓语的动词结构中动词的体词性后附成分,实际上主要考察宾 语。考察宾语又离不开动词,因此,在立足于考察体词性后附成分的同时,观察动词, 描写宾语和动词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 全文主要分两部分进行描写和分析:一个动词的体词性后续成分和几个动词的体 词性后续成分。 1.4.2 动词的分类动词的分类 为了便于对史记中的体词性后续成分及相关谓语动词进行描写分析,在现有 语料的基础上,首先根据功能和分布特征,把动词分为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自主 动词的语义特征是自主,动作;非自主动词的语义特征是自主,变化/属性 (马庆株,2004a) 。又根据语义、语法功能和组合关系将史记中的谓语动词分为 4 行为动词、关系动词、状态动词、趋止动词、能愿动词、存在动词、感知动词、比类 动词,共八大类(张猛,2003) 。 5 2 一个动词的体词性后续成分一个动词的体词性后续成分 根据宾语的语法性质,宾语可以区分为体词性宾语、谓词性宾语。体词性宾语的 再分类主要根据语义,宾语的名称及意义参考孟琮等编著的动词用法词典 (1987) 和马庆株的名词性宾语的类别 (2004b) 。本文把史记中谓语动词后的体词性 宾语分为受事宾语、对象宾语、共事宾语、结果宾语、方式宾语、原因宾语、处所宾 语、时间宾语、施事宾语、存现宾语、比点宾语、数量宾语十二类。如果没有特别指 明,以下所说的宾语都是指体词性宾语。 根据语义给宾语分类后,在考察各类宾语的过程中,描写史记中各类宾语的 使用情况,分析各类宾语的句法特点和语义特征,考察各类宾语与动词的组合情况。 2.1 受事宾语受事宾语 受事宾语是动作或行为直接作用的事物,这个事物在动作行为发生之前已经存 在。受事宾语具有如下特点:宾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动作行为由主语发出;去掉 宾语后,不改变主谓间的施动关系,但句意不完整。 史记中带受事宾语的都是行为动词,这些行为动词多数是自主动词。有的受 事宾语对动词的依附性较强,如:耒、酒、树、冢等,只能与特定的动词搭配,有的 受事宾语能较自由地与行为动词组合,如代词“之”等。 “在各类宾语中,受事宾语 最容易类推” (徐枢,1985) ,因此这个聚合的成分数量很大,而且带受事宾语的行为 动词也很丰富,所以受事宾语组合的面最宽。受事宾语用例很多,略举例如下。 (1) 藉福案案灌夫项令谢 魏其武安列传 2850 (2) 罢罢太尉官 樊郦滕灌列传 2673 (3) 不敢动动我 田儋列传 2648 (4) 鲁王发发中府钱 田叔列传 2777 (5) 封封府库 项羽本纪 312 (6) 奉奉百金往税 郦生陆贾列传 2702 (7) 县令负负弩矢先驱 司马相如列传 3047 6 (8) 以供供军费 张耳陈余列传 2573 (9) 汉王借借兵而东下 淮阴侯列传 2624 (10) 掘掘始皇帝冢 高祖本纪 376 (11) 开开城门迎刘季 高祖本纪 350 (12) 力能扛扛鼎 淮南衡山列传 3076 (13) 皆阬阬之 项羽本纪 300 (14) 士卒食食芋菽 项羽本纪 305 (15) 时丞相自将将兵 田叔列传 2778 (16) 张耳乃佩佩其印 张耳陈余列传 2580 (17) 今君扰扰之 曹相国世家 2029 (18) 臣请与大王提提剑而归汉 黥布列传 2601 (19) 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让位 循吏列传 3102 (20) 实失失天下心 淮阴侯列传 2612 (21) 将军身被被坚执锐 张耳陈余列传 2573 (22) 大王举举(攻下)梁、楚而西 张耳陈余列传 2573 (23) 遂举举九江兵与汉击楚 黥布列传 2603 (24) 文帝举举故吏士二千石从高皇帝者 张丞相列传 2682 (25) 县杀杀其令丞 张耳陈余列传 2573 (26) 率士卒以诛诛暴秦 张耳陈余列传 2573 (27) 陈余败败李良 张耳陈余列传 2578 (28) 夷夷三族 季布栾布列传 2732 (29) 急攻攻巨鹿 张耳陈余列传 2579 (30) 遂破破章邯 张耳陈余列传 2579 (31) 遂虏虏王离 张耳陈余列传 2579 (32) 则次取取足下 淮阴侯列传 2622 (33) 灌夫亦持持丞相阴事 魏其武安列传 2849 (34) 捕捕梁王 魏豹彭越列传 2594 7 (35) 宁可以马上治治之乎? 郦生陆贾列传 2699 (36) 而废废鲁元王及乐昌侯、信都侯 张耳陈余列传 2585 (37) 欲有有梁地 魏豹彭越列传 2590 (38) 独奈何廷辱辱张廷尉 张释之冯唐列传 2756 (39) 收收诸侯散卒 魏豹彭越列传 2591 (40) 先生相相寡人何如? 淮阴侯列传 2623 (41) 项王伐伐齐 黥布列传 2600 (42) 汝阴侯滕公召召故楚令尹问之 黥布列传 2604 (43) 沛公留留车骑 樊郦滕灌列传 2654 (44) 布遂剖剖符为淮南王 黥布列传 2603 (45) 赵尧侍侍高祖 张丞相列传 2678 (46) 尽劫劫其兵 黥布列传 2606 (47) 乃赦赦赵、代吏人为豨所诖误劫略者 韩信卢绾列传 2640 (48) 信仗仗剑从之 淮阴侯列传 2610 (49) 何为斩斩壮士 淮阴侯列传 2610 (50) 除除秦苛法 淮阴侯列传 2612 (51) 天下共逐逐之 淮阴侯列传 2629 (52) 楚人拔拔荥阳 郦生陆贾列传 2694 (53) 弃弃冠带 郦生陆贾列传 2697 (54) 信乃解解其缚 淮阴侯列传 2617 (55) 韩信往来救救赵 淮阴侯列传 2619 (56) 即其卧内上夺夺其印符 淮阴侯列传 2619 (57) 尽卖卖其车骑 司马相如列传 3000 (58) 烹烹周苛 张丞相列传 2677 (59) 征征其兵击楚 淮阴侯列传 2621 (60) 汉方征征匈奴 汲黯列传 3108 (61) 淮阴侯挈挈其手 淮阴侯列传 2628 8 (62) 俱学学书 韩信卢绾列传 2637 (63) 燕数万衔衔土置冢上 五宗世家 2094 (64) 项伯常肩屏蔽蔽之 樊郦滕灌列传 2654 (65) 而不遣遣赵王 张丞相列传 2679 (66) 郎官上上书疏 袁盎晁错列传 2741 (67) 以不用用足下 淮阴侯列传 2618 (68) 侯自我得之,自我捐捐之 魏其武安列传 2851 (69) 右王乃去去单于之号 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 2936 (70) 赵独安敢害害将军之家 陈涉世家 1956 (71) 诸侯四方纳纳贡职 刘敬叔孙通列传 2716 (72) 诸将效效首虏 淮阴侯列传 2617 (73) 拊拊其背 刘敬叔孙通列传 2716 (74) 民或匿匿马 汲黯列传 3109 (75) 毁毁郡县城 刘敬叔孙通列传 2719 (76) 余采采其语可论者著于篇 司马相如列传 3073 (77) 乃作作复道 刘敬叔孙通列传 2725 (78) 弟畜畜灌夫、籍福之属 季布栾布列传 2732 (79) 且陛下迁迁淮南王 袁盎晁错列传 2739 (80) 乃盗盗先帝庙器 张释之冯唐列传 2755 (81) 五日一椎椎牛 张释之冯唐列传 2758 (82) 文帝选选可为傅者 万石张叔列传 2764 (83) 卒私相与谋弑弑上 田叔列传 2776 (84) 送送汉王到洛阳 樊郦滕灌列传 2669 (85) 数犯犯主之颜色 汲黯列传 3106 (86) 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射其裨将 李将军列传 2873 (87) 其父使牧牧羊 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 2922 (88) 悉烧烧其城余粟以归 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 2935 9 (89) 而文君以琴心挑挑之 司马相如列传 3000 (90) 秦为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 张耳陈余列传 2573 (91) 相如未尝肯与与公卿国家之事 司马相如列传 3053 (92) 臣敢献献计 季布栾布列传 2729 (93) 高帝刑刑白马盟曰 吕太后本纪 400 (94) 于是释之言言秦汉之间事 季布栾布列传 2751 (95) 急引引兵而西 张耳陈余列传 2573 (96) 弗与与食 吕太后本纪 403 (97) 以王者礼葬葬田横 田儋列传 2648 (98) 招招贤良文学之士 平津侯主父列传 2949 (99) 伏生治治尚书 季布栾布列传 2745 (100) 上置置酒 黥布列传 2603 (101) 虏中中吾指 高祖本纪 376 (102) 择择群臣有功者以为燕王 韩信卢绾列传 2637 (103) 吾令令人望其气 项羽本纪 311 (104) 若教教淮阴侯反乎? 淮阴侯列传 2629 (105) 陈王使使使者贺赵 张耳陈余列传 2576 (106) 又欺欺其众降诸侯 淮阴侯列传 2612 (107) 魏其乃扶扶灌夫去 魏其武安列传 2848 (108) 麾麾灌夫出 魏其武安列传 2849 从语义上说,受事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受事,指代的多数是人和物,少数是事。受 事一般具有“受动性”和“变化性”的特点。受动性指该成分承受某个动作或事件的 后果,变化性指的是有关事件使得该事物的状态发生了变化(陈平,1994) 。其中“受 动性”是基本的特征,在具体句子中受事“受动性”的强弱有区别。受事宾语的“受 动性”和“变化性”是跟施事的动作行为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支配受事宾语的动 词是行为动词,行为动词表现出较强的动性,所以受事宾语具有“受动性”和“变化 性”的特征。有的名词兼有处所名词和实体名词双重身份,当这样的名词作宾语表现 10 出很强的“受动性”和“变化性”的时候,不处理为处所宾语而作为受事宾语看待。 例如: (109) 计欲捐捐成皋以东 郦生陆贾列传 2693 (110) 西屠屠咸阳 田儋列传 2645 (111) 一举而下下井陉 淮阴侯列传 2618 行为动词作谓语的时候,主语通常是施事,宾语是受事。但是,受事的位置也不 是固定地处于宾位。语序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实际语言中,语义单位和语法成分 的位置却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在史记中,有一些语料表现为受事处于主位。这 跟受事和动词的语义特征以及语用有关。马建忠(1983)认为,有的动词可以直接用 于表示被动, “外动字单用,先后无加,亦可转为受动” 。蒋绍愚先生(2000a)提到 “上古汉语中存在着反宾为主的格式” 。张猛(2003)在谓语动词研究 中用词汇学的手段解释行为动词的受动用法,把这种用法与行为动词的施动用法进行 了对比,举出了行为动词受动用法的特点。 史记中行为动词的受动用法的用例为 数不少,下面是几组动词的施动用法和受动用法的对照用例(上例为施动用法,下例 为受动用法) 。 (112) 纣之杀也嬖嬖妲己 外戚世家 1967 (113) 趙王迁,其母倡也,嬖嬖於悼襄王 赵世家 1833 (114) 何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藏之 萧相国世家 2014 (115) 诏书独藏藏魏其家 魏其武安列传 2853 (116) 张苍免免相 张丞相列传 2683 (117) 韩安国免免 万石张叔列传 2773 (118) 两主共幸幸君 郦生陆贾列传 2703 (119) 辟阳侯幸幸吕太后 郦生陆贾列传 2702 (120) 叔孙通奏奏事 刘敬叔孙通列传 2725 (121) 赋奏奏,天子以爲郎 司马相如列传 3043 施动用法可以表示为: (名词施动)行为动词名词受动;受动用法可以表示为: 名词受动行为动词(于)(名词施动) 。受事处于宾位是施动用法,处于主位是 11 受动用法。这也说明,缺乏形态变化的汉语不能根据形式或位置来确定施事和受事等 语义成分。 从表达效果上看,受事处于宾位的句子侧重于叙述,受事处于主位的句子侧重于 说明描写。行为动词构成的语义结构中施事对受事能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受事处于一 定的状态中。吕叔湘先生(1982)认为, “动作完成就变成状态” , “最明显的是被动 意义的动词,换句话说,就是这类表态句的主语是动词的止点(止词)。 ”这个“状态” 就是受事所有的状态,这样在行为动词构成的语义结构中,不仅有动作,也有状态: 受事在动作完成后的状态。 “当语义结构投射为句法结构时,既可以叙述动作过程, 也可以仅凸显受事在动作完成后的状态,而隐含动作。 ” (陈昌来,2003)受事处于主 位正是为描述在动作完成后所处的状态而产生的,因而,从功能来看这样的句子侧重 于描写。 2.2 对象宾语对象宾语 先看“焉”的用法。古汉语的指示代词“焉”可以看作“于之” (于此、于是) 。 马建忠(1983)认为: “凡用于之两字之处, 焉字代焉。焉字代之 字者,惟用于宾次耳。然皆用以煞句也。 ”下面用例中的“焉”可以看作“于之” 。 (122) 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加焉 孝文本纪 428 (123) 而躬享独美其福,百姓不与与焉 孝文本纪 429 (124) 魏王豹以国属属焉 魏豹彭越列传 2590 (125) 齐人贤者多附附焉 田儋列传 2647 (126) 周公之属傅相相焉 刘敬叔孙通列传 2716 (127) 又何戚戚焉 张释之冯唐列传 2753 (128) 厉王母得幸幸焉(高祖) 淮南衡山列传 3075 (129) 朕甚惧惧焉 孝文本纪 436 从形式上看,以上例句是把有称代作用、相当于“之”的“焉”直接附在谓语动 词后面,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说“焉”是个代词;但在意念上总觉得动词和宾语 之间夹有一个成分,这主要受语感的影响,这种语感是由古汉语中“动词介词名 12 词(代词) ”形式类推来的。所以,以上用例中的宾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并不太 紧密,表现出一定的游离性,这样的宾语可以称之为对象宾语,即:某种行为向某对 象发出,这个对象就是对象宾语。由此可以看出对象宾语与受事宾语的一个区别:部 分对象宾语允许介词“于”夹在自己和动词之间,这是形式上的区别。 带对象宾语的多数是关系动词,同时也是自主动词。关系动词可以看作是施动用 法的行为动词的一类。因此,对象宾语与受事宾语有相似性,即具有一定的受动性, 但是对象宾语的变化性表现的很弱,这是对象宾语和受事宾语内涵上的区别。对象宾 语还有一些别的特点:对象宾语去掉后,主谓关系不变,句子意思的表达受到一定的 影响;如果对象宾语是表示人的名词,移到主位后能与动词构成意义上的主谓关系, 但意义与原句不同,也不会构成受动关系,如“高祖尝辟吏吏尝辟高祖” ,这一点 与受事宾语有所不同。 带对象宾语的还有一些典型的行为动词。行为动词“言”后可以同时接两种类型 的宾语,例如:太宰乃言之王(黥布列传 2600)。实际语言中,有时只带一个类型 的宾语,比较下面两例,例130带的是受事宾语,例131带的是对象宾语: (130) 丞相数言言将军 淮阴侯列传 2611 (131) 乃言言沛公 张丞相列传 2675 对象宾语是动作的与事,既然是动作指向的对象,因此往往是已知的有定的,对 象宾语和动词组合的范围比较宽。 史记带对象宾语的用例也很多,略举如下: (132) 文君夜亡奔奔相如 司马相如列传 3000 (133) 韩成犇犇怀王 韩信卢绾列传 2631 (134) 栾布哭哭彭越 季布栾布列传 2734 (135) 千秋之后传传梁王 魏其武安列传 2839 (136) 故倍楚而归归汉 淮阴侯列传 2622 (137) 驰语语太尉 吕太后本纪 409 (138) 秉德以陪陪朕 孝文本纪 419 (139) 使公孙庆使使齐王 陈涉世家 1959 (140) 命乃且悬悬此两人 外戚世家 1974 13 (141) 武帝独说说卫子夫 外戚世家 1978 (142) 曹参属属其后相曰 曹相国世家 2029 (143) 以赐赐贫穷 留侯世家 2040 (144) 天下安,注意注意相(丞相) 郦生陆贾列传 2700 (145) 已而绛侯望望袁盎曰 袁盎晁错列传 2737 (146) 太后由此憎憎窦婴 魏其武安列传 2839 (147) 有功,常让让他将 万石张叔列传 2769 (148) 田叔喜喜剑 田叔列传 2775 (149) 嫁嫁庸奴 张耳陈余列传 2579 (150) 乃谓谓女曰 张耳陈余列传 2571 (151) 吾欲以女孙予予陈平 陈丞相世家 2052 (152) 女家厚奉给给张耳 张耳陈余列传 2571 (153) 袁盎素不好好晁错 袁盎晁错列传 2742 (154) 父事事张耳 张耳陈余列传 2571 (155) 臣初起从从陛下 张丞相列传 2678 (156) 张耳、陈余上谒谒陈涉 张耳陈余列传 2572 (157) 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1950 (158) 乃以兵属属项梁 黥布列传 2598 (159) 使人报报陈王 张耳陈余列传 2575 (160) 乃往请请辟阳侯 淮南衡山列传 3076 (161) 而谢谢(道歉)丞相 张丞相列传 2684 (162) 谢谢(感谢)诸侯 张耳陈余列传 2580 (163) 项羽既饷饷军士 樊郦滕灌列传 2654 (164) 不敌敌秦 张耳陈余列传 2579 (165) 数问问陈余 张耳陈余列传 2580 (166) 寡人且往遗遗之 吴王濞列传 2829 (167) 德流流子孙 张耳陈余列传 2583 14 (168) 田生以画干干营陵侯泽 荆燕世家 1995 (169) 吕后白白上曰 魏豹彭越列传 2594 (170) 语语萧相国 黥布列传 2603 (171) 将军许许寡人乎? 淮南衡山列传 3085 (172) 塞王欣、翟王翳亡亡汉降楚 淮阴侯列传 2613 (173) 迎迎鲁申公 魏其武安列传 2843 (174) 信尝过过樊将军哙 淮阴侯列传 2628 (175) 阏氏乃说说冒顿曰 韩信卢绾列传 2634 (176) 何乃贺贺我乎? 郦生陆贾列传 2702 (177) 引兵降降项羽 田儋列传 2645 (178) 子侯颇尚尚(娶)平阳公主 樊郦滕灌列传 2667 (179) 李广得赏赐辄分分其麾下 李将军列传 2872 (180) 张骞以尝使使大夏 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 2928 (181) 郦生揖揖沛公曰 郦生陆贾列传 2704 (182) 高祖顾顾丁公曰 季布栾布列传 2733 (183) 悬令首于长竿以示示城上人 郦生陆贾列传 2705 (184) 因取樱桃献献宗庙 刘敬叔孙通列传 2726 (185) 夫忌(忌恨)壮士以资资敌国 季布栾布列传 2729 (186) 诸陵长者长安中贤大夫争附附两人 袁盎晁错列传 2742 (187) 盛其醢边赐赐诸侯 黥布列传 2603 (188) 于是王乃尽偿偿之 田叔列传 2777 (189) 此兵难以藉藉人 吴王濞列传 2832 (190) 以夸夸诸侯 韩长孺列传 2858 (191) 奉天子玺上上代王 吕太后本纪 411 (192) 因巴蜀吏币物以赂赂西夷 司马相如列传 3047 (193) 以梁委委吴 吴王濞列传 2831 (194) 士争临城死死敌 田叔列传 2776 15 2.3 共事宾语共事宾语 谓语动词后的宾语既是动作行为指向的对象,又是动作行为的参与者,称之为共 事宾语。共事宾语是动作指向的对象,宾语前面可以加介词“于” ,所以它是对象宾 语;又因为它是动作的共同参与者,施行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表现出施事所具 有的自主性,它又不同于对象宾语,因此我们把它从对象宾语里分出来,即从与事里 分离出来,称之为共事宾语。带共事宾语的动词主要是关系动词,关系动词带的共事 宾语与对象宾语的区别是:对象宾语不参与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中去,共事宾语 与主语共同施行动词表示的动作。共事宾语基本上都是指人的。 (195) 张欧专以诚长者处处官 万石张叔列传 2773 (196) 终不能复对对刀笔之吏 李将军列传 2876 (197) 独逢逢单于兵 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 2927 (198) 天子巡狩会会诸侯 淮阴侯列传 2627 (199) 君何不交欢交欢太尉 郦生陆贾列传 2700 (200) 淮南王阴结结宾客 淮南衡山列传 3082 (201) 任敖素善善高祖 张丞相列传 2680 (202) 通通奸猾 魏其武安列传 2851 (203) 约结约结上左右 淮南衡山列传 3082 2.4 结果宾语结果宾语 宾语表示动作产生的结果,称为结果宾语。结果宾语和受事宾语很相近,要接受 动作的影响,但受事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在动作行为发生之前就存在,而结果宾语所表 示的事物在动作行为发生之前一般并不存在,是随着动作行为的完成才出现的,结果 宾语具有“渐成性” ,这是它和受事宾语的区别。渐成性是变化性的表现,有的变化 需要很长时间因而不显著,有的变化是内在属性的改变因而难以觉察,但都是在动作 的作用下获得了结果。 与结果宾语组合的动词限于行为动词,而且不是每个动作行为都会很快产生结 16 果,即使产生了结果,在语用中也不一定表达出来,所以结果宾语的用例较少。 结果有积极的结果和消极的结果。带表示积极的结果宾语的多是自主动词,也可 以是非自主动词,带表示消极的结果宾语的多是非自主动词。表示积极的结果宾语用 例如下: (204) 夏侯婴已而试补补县吏 樊郦滕灌列传 2664 (205) 报父兄之怨而成成割地有土之业 张耳陈余列传 2574 (206) 栾布以军功封封俞侯 季布栾布列传 2734 (207) 刻刻天子玺 淮南衡山列传 3096 (208) 乃出所使越得橐中装卖卖千金 郦生陆贾列传 2699 (209) 迁迁郎中骑将 樊郦滕灌列传 2655 (210) 生生子 韩信卢绾列传 2635 (211) 可立为王,益树树党 留侯世家 2036 (212) 匡衡乃中中丙科 张丞相列传 2688 (213) 相如乃著著子虚之赋 司马相如列传 2999 (214) 作作阿房之宫 淮南衡山列传 3090 表示消极的结果宾语数量相对来说要少一些: (215) 王犯犯纤介小罪过 三王世家 2118 (216) 灌夫身中中大创十余 魏其武安列传 2846 2.5 方式宾语方式宾语 动作行为依靠某种具体的工具、材料或抽象的方式,这种具体的工具、材料和抽 象的方式作宾语称为方式宾语。方式宾语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都是动作行为的 凭借,是动词的凭事。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自立性” ,自立性指的是事物先于事件独 立存在(陈平,1994) 。方式宾语可以分为两类:具体的工具类,抽象的方式类。 古汉语中动词的前面或后面经常用介词“以”引进动词的工具、方式、凭借等, 所以方式宾语和动词之间结合不太紧密,这种用法的大量存在减少了动词直接后附方 式宾语的机会,所以方式宾语用例较少。带方式宾语的动词主要是自主的行为动词和 17 自主的关系动词。 史记中带具体的工具类方式宾语举例如下: (217) 朱家乃乘乘轺车之洛阳 季布栾布列传 2729 (218) 伏轼掉掉三寸之舌 淮阴侯列传 2620 (219) 车不得方方轨 淮阴侯列传 2615 (220) 秦军环环水 高祖本纪 355 (221) 赖赖高祖得复国 张耳陈余列传 2583 (222) 刘季乃书书帛射城上 高祖本纪 350 (223) 李离伏伏剑而死 循吏列传 3103 (224) 一胡儿骑骑善马 李将军列传 2871 (225) 固恃恃大臣诸侯 吕太后本纪 407 (226) 不欲依依险阻 刘敬叔孙通列传 2716 (227) 上独枕枕一宦者卧 樊郦滕灌列传 2659 (228) 相如身自著著犊鼻裤 司马相如列传 3000 史记中带抽象的方式类的宾语用例如下: (229) 吾宁斗斗智 项羽本纪 328 (230) 今陛下鉴鉴三王 平津侯主父列传 2952 (231) 如其伏伏法 田叔列传 2777 (232) 劾劾不敬 淮南衡山列传 3083 (233) 因因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 张耳陈余列传 2574 (234) 使人由由臣子之道 平津侯主父列传 2952 2.6 原因宾语原因宾语 原因宾语表示的是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产生的诱因,原因宾语的特征是“自 立性” ,即原因先于事件存在,这是它与方式宾语相同的地方。马忠(1983)把这类 宾语和方式宾语等合为补语性宾语。 史记中带原因宾语的动词多数是表示情态的感知动词,少数是关系动词如 18 “谢”以及状态动词如“病” 。虽然不少动作的发生总是有原因的,但行为动词和关 系动词表示的动作经常联系的是动作指向的人或事物,较少带原因宾语,所以原因宾 语与动词结合的面窄。原因宾语用例不多: (235) 赵高必疾妒疾妒吾功 项羽本纪 308 (236) 军中自是服服其勇也 李将军列传 2873 (237) 彼必自负负其材 季布栾布列传 2735 (238) 不矜矜其能 淮阴侯列传 2630 (239) 张耳、陈余患患之 张耳陈余列传 2576 (240) 臣窃为大王惑惑之 黥布列传 2601 (241) 其嫂嫉嫉平之不视家生产 陈丞相世家 2051 (242) 大说说之 淮阴侯列传 2610 (243) 坐坐临诸侯丧后就位不敬 张丞相列传 2682 (244) 大臣固争争之 张丞相列传 2677 (245) 谢谢病(因病辞客)称老 张丞相列传 2682 (246) 袁盎愧愧其吏 袁盎晁错列传 2741 (247) 吾甚恨恨之 绛侯周勃世家 2077 (248) 孝文伤伤其志 淮南衡山列传 3076 (249) 哀哀人之父子 孝文本纪 434 (250) 中材已上且羞羞其行 魏豹彭越列传 2595 (251) 王甚耻耻之 淮南衡山列传 3084 (252) 民皆乐乐其生 循吏列传 3099 2.7 处所宾语处所宾语 动作或行为及于某处所或在某处发生,这个“某处”就是处所宾语。处所宾语所 表示的地点具有“自立性”和“静态性” 。动作行为总是发生于一定的空间内,这个 动作所及或事件存在的空间经常作为交际者彼此了解的背景而不出现在语段中。如果 动词后出现处所成分,处所成分一般以是否有介词作为标准看作两种句法身份:一是 19 宾语,二是补语。颇有争论的是,有的学者认为动词后续没有介词的处所成分是省略 了介词“于”的补语(向熹,1993) 。这里从形式上把处所成分前没有介词的称为处 所宾语。有时候,处所成分是实体名词,作为动作的对象看待,在行为动词后有很强 的受动性,我们把它看作受事宾语而不是处所宾语,如“西屠咸阳” 。与先秦相比, 史 记中的处所词通常不用介词介引,而直接于动词(李崇兴,1992) 。 史记中作处 所宾语的成分有:表处所的一般名词、方位词、名词加方位词。 带处所宾语的主要是趋止动词,从意义上看,趋止性的动作是一种行为,表现出 行为动词的特点;从用法上看,趋止动词表示动作当事的移动状态或非移动状态。趋 止动词后续的处所宾语一般表示所在之地、从来之地、所经之地、所至之地,即朱德 熙先生(2003)所说的狭义的处所宾语类;非趋止动词后续的处所宾语表示动作发生 的处所。由于处所宾语的自立性很强,所以和动词结合的不够紧密;在表示动作所从、 所经、所至这个意义的时候,只能和特定的动词如趋止动词中的某些词组合;在表示 动作发生的地点的时候,处所宾语能与较多的动词组合。趋止动词后附的处所宾语可 以分为三类:一般名词(a 类) 、方位词(b 类) 、名词加方位词(c 类) 。 处所宾语是一般名词(a 类)的用例: (253) 祸且及及身矣 郦生陆贾列传 2697 (254) 前有大蛇当当径 高祖本纪 347 (255) 沛公欲止止宫休舍 高祖本纪 362 (256) 韩信行行邑县 淮阴侯列传 2627 (257) 引兵临临河 高祖本纪 374 (258) 自以为不得脱脱长安 吕太后本纪 398 (259) 谒者十人皆持戟卫卫端门 吕太后本纪 411 (260) 今右贤王离离其国 孝文本纪 425 (261) 武臣到到邯郸 陈涉世家 1955 (262) 卒赴赴匈奴 韩信卢绾列传 2642 (263) 吾将游游云梦 淮阴侯列传 2627 (264) 俱之之陈 张耳陈余列传 2572 20 (265) 楚人起起彭城 淮阴侯列传 2623 (266) 然后敢归归家 张丞相列传 2681 (267) 今始至至陈而王之 张耳陈余列传 2573 (268) 乃走走燕壁 张耳陈余列传 2577 (269) 居居信都 张耳陈余列传 578 (270) 五星聚聚东井 张耳陈余列传 2581 (271) 高祖从平城过过赵 张耳陈余列传 2582 (272) 出出云中 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 2923 (273) 与王诣诣长安 张耳陈余列传 2584 (274) 与汉王会会颐乡 樊郦滕灌列传 2670 (275) 汉王坐坐河南宫城皋台 外戚世家 1971 (276) 吾不用公言,以困困平城 刘敬叔孙通列传 2718 (277) 楚王未去去齐也 黥布列传 2603 (278) 痛入入骨髓 淮阴侯列传 2612 (279) 吾如如淮阴 淮阴侯列传 2628 (280) 匈奴不近近云中之塞 张释之冯唐列传 2758 (281) 南迫迫宛、叶 韩信卢绾列传 2633 (282) 吾适适丰沛 樊郦滕灌列传 2673 (283) 九百人屯屯大泽乡 陈涉世家 1950 (284) 夫汉王发发蜀汉 郦生陆贾列传 2695 (285) 不如止止陈留 郦生陆贾列传 2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