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墨子引书具有很高的文献学和思想上的价值。可用墨子中所引用的诗、书 来与传世诗、书作对比,推求其原貌。同时,对引书所表现出来的墨子的文献学思 想的探讨可以丰富对墨子思想的研究。某些学者,如阎若璩、陈梦家、罗根泽、刘起钎、 王长华等虽对其所引诗、书进行分析并做出很大贡献,但对墨子所引其它古逸 书及俗语谚语却无人进行分析。 本文试图对墨子中所引用的典籍与俗语谚语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所以需要对引书 进行考证,且需揭示引书中所反映的墨子的文献学思想。因此,首先采用辑佚学方法。以 孙诒让的墨子间诂为底本,然后充分吸收毕沅、王念孙、张纯一、王焕辘、吴毓江等 人的研究成果,对墨子书中的引文进行辑录。并综合诸家成果,且利用地下出土文献 对其进行考证。其次用校勘方法对墨子中的引文见于今本诗经、尚书者进行考 校,以找出它们的异同。用版本学方法对其引文与诗经、尚书等版本相对应,并找 出其引诗、书的特点。最后对于墨学文献学思想的把握采用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 法,既要考查引书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墨子的文献学思想,又要与墨子的哲学思想相接台, 全面梳理其思想,以求能更好的分析墨子引书的价值。 关键词:墨予引书;考证;文献学思想 a b s t r a c t t h eb o o k sq u o t e db ym o t s eh a v et h eg r e a tv a l u eo nt h ed o c u m e n ts t u d ya n dt h et h o u g h t w ec a l lm a k ea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t h eb o o ko fs o n g s ,t h eb o o ko fd o c u m e n t sq u o t e db ym o - t s e a n dt h eb o o ko fs o n g s ,t h eb o o ko fd o c u m e n t sw h i c hr e m a i nt o d a yt os p e c u l a t eo nt h eo r i g i n a l v e r s i o n a tt h es a m et i m e ,w ec a ne n r i c ht h et h o u l g h tr e s e a r c ho fm o t s eb ys t u d y i n gt h et h o u g h t o fd o c u m e n ts t u d yi nt h eb o o k sq u o t e db ym o t s e a l t h o u l g hs o m es c h o l a r si nt h ep a s t ,l i k e y a n r u o q u ,c h e n m e n g - j i a ,l u o g e n z e ,l i u q i y u a n dw a n g c h a n g h u ah a v em a d eal o to f 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h r o u g h c o l l e c t i n ga n dm a k i n ga n a l y s i so f t h eb o o k sq u o t e db ym o t s e ,t h e i rw o r k h a ss t i l ll e f tm u c ht ob ed e s i r e do nt h ec o m m o n s a y i n g sa n dt h ep r o v e r b sq u o t e db ym o - t s e t h i sa r t i c l eh a sa r ta t t e m p tt os t u d yt h eb o o k sq u o t e db ym o - t s ea saw h o l e ,s ow ec a n r e s e a r c ht h e ma n dt h em o t s e st h o u g h to fd o c u m e n ts t u d y f i r s to fa l l ,w eu s et h ew a yo ft h e g a t h e r i n go fs c a t t e r e dw r i t i n g st oc o l l e c tt h eq u o t a t i o n si nm o t s e t h es u n y i r a n g sm o t s e j i a n g ui sc o n s i d e r e da st h eo r i g i n a lb o o k w ed o n o to n l ya b s o r bt h es t u d y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 b i y u a n ,w a n g n i a n s u n ,z h a n g c h u n y i ,w a n g h u a n b i a oa n dw u y u j i a n g ,b u ta l s or e f e rt ot h e u n e a r t h e dr e l i c s s e c o n d l y , w eu s et h ew a yo fc o l l a t i o ns c i e n c et os t u d yt h e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 t h eq u o t m i o n si nm o - t s ew h i c ha r ef o u n di nt h eb o o ko fs o n g s ,t h eb o o ko fd o c u m e n t st o d a ya n d t h eb o o ko fs o n g s ,a n dt h eb o o ko fd o c u m e n t sw h i c hr e m a i nt o d a y t h i r d l y , w er e s e a r c ht h e m o t s e st h o u g h to fd o c u m e n ts t u d y , w h i c hm e r g e dw i t ht h et h o u g h to fd o c u m e n ts t u d yi nt h e q u o t a t i o n sa n dh i s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t h o u g h t st h r o u g hm i c r o c o s m i ca n dm a c r o s c o p i cw a y i tp r o v i d e s ab e u e rp e r s p e c t i v et oa n a l y z et h ev a l u eo f t h eb o o k sq u o t e db ym o - t s e k e yw o r d :t h eb o o k sq u o t e db ym o t s e ;r e s e a r c h ;t h et h o u g h to fd o c u m e n tm u d y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麴学位论文怒本入在导师搔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终及取得豹醑变畿桊。据我爱稚,除了文中特掰耱强舔淫釉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殴经发表或撩筲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爱过戆毒害鹳。与我一鬻工露豹嚣恚黠本聚雾掰擞瓣任窍更靛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嚼确的说翁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终者签名:璺i 鱼丛 日期 髓1 v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紫霞论文俸考究垒了撰东就筛范大学骞关傺罄、霞嚣l 举使 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飚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攀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谶阅和借阅。本人 攫投东l 爨蔻丈学霹淤将擎霞论文靛全蘩或部分内骞缡入蠢荚数 据库避稽检索,可戳嫌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铡手段保存、汇编 学位论文。 ( 傈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i 纛髑本授权书) 学俄论文作者签名:缝警生i 指导教师憝名: 日 期:垫:! 矽日 期: 学能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逶添造圭壹: 电话: 女编: 引言 墨子一书引书近7 0 则。其中弓特d 0 则,弓k 丰耋蝈9 则,另外墨子还征引了4 则百国春秋,1 9 则不出名的古书、俗语、谚语。目前学术界对墨子引书的研究 具体可以归纳为: 一、在校勘上,利用了墨子中的引书来推求诗、书等文献的原貌,如阎 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就多处使用墨子引书辨正今古文尚书。再如陈梦家的尚 书通论、刘起舒的尚书学史等书就利用墨子中的引文来考察尚书的今古 文问题,取得了很大成绩。 二、在辑佚学上,则利用墨子比较丰富的引书勾稽散佚古书。如马国翰的玉 函山房辑佚书就利用墨子引书来与今本诗经、尚书相对照。对这个问题江 藩在经解入门经与子相表里第二十中说:“庄子、墨子之属,理虽悠缪,可 证经传者甚多。”可谓的论。 三、在思想上,利用墨子引书来分析墨予的思想或者儒墨之间的关系。如罗根 泽以早年写就的墨子引书考为基础,重新审视墨子中的引经现象,写出了由 ( 墨子) 引经推测儒墨两家与经书之关系。王长华的墨子的诗经观也以墨子 中的引诗经的文字为基础,来探讨墨子的思想。 可见墨子引书具有很高的文献学和思想史上的价值。但是这些研究存在不足, 就是对引书研究的不够全面。罗根泽的( 墨子) 引经考只就墨子中引诗、书 作出了考察,未涉及墨子中其他的古佚书。王长华的墨子的诗经观只对墨子引 诗的问题作出了研究,也没有涉及墨子书中其他的弓 文。虽然如此,但是他们 的研究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与经验。所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对 墨子一书中的引文作出比较全面的考校与分析。 总之,我们要选择精审的墨子版本,尽可能多的搜罗相关古籍文本,运用辑佚 学、版本学、校勘学等方法,把文献学和思想史的研究联系起来,对墨子引书及其 反映的墨家态度进行专门的考查分析。 墨子引诗考 ( 一) 见于今本诗经者 1 诗日:“告女忧恤,悔女予爵。孰能执热,鲜不用灌? 州”( 尚贤中) “予爵”,诸本皆作“予爵”。王念孙云:“爵为爵之为讹。”比1 按:此旬见于今本诗经- 大雅桑柔篇,略有差异。今本作:“告尔忧恤,悔 尔序爵。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口1 墨子引文中两“尔”字皆作“女”,“序”作“予”, “谁”作“孰”,“逝”作“鲜”,“以”作“用”。除“序”与“予”、“逝”与“鲜”字 义有差异外,余者字义皆同。 2 是以先王之书周颂之道之日:“载来见彼王,聿求厥章。川4 1 ( 尚同中) 毕沅云;“一本作载见辟王,同诗。” 5 3 孙诒让云:“聿、日古通用。” 6 1 按:此句与周颂载见略有不同,今本作:“载来见辟王,日求厥章。”惟引 文多一“来”字,“辟”作“彼”,“日”作“聿”。 3 周诗曰:“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 熙,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州踟( 兼爱下) 按:“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四句见于今本尚书洪范 篇,与此略同,作“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9 1 。墨予所引四 “无”字皆作“不”字,旬序也不同。“其壹若矢,其易若厩,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 视”则见于今本诗小雅大东篇,文字略异,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 所履,小人所视。”c 1 0 据史记张释之冯唐传赞引尚书“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 便便州1 13 及说苑至公所引“不偏不党,王道荡荡” 1 23 中“无”并作“不”,与墨 子所引同。吕氏春秋贵公篇引文作:“故鸿范日: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c 1 3 1 称引自鸿范,惟篇名“洪”作“鸿”,稍异。又左传- 襄公三年云;“商 书日: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1 4 3 与尚书洪范同。据此可以认为,“王道荡荡, 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是出自尚书,而不是周诗,称其出自周诗 当是因为此四句为韵文,且句意与“其直”等四旬相为连属。而“其直若矢,其易若厩, 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则出自周诗。 4 诗日:“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又日:“我马维骐, 六辔若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州搭1 ( 尚同中) 正德本“若”作“如”,与诗同。 。本文所列旧本,多取自吴毓江墨子棱注。诸旧本为:正德俞舟钞三卷本。简称为正德本;明吴匏蓬钞本。简称 吴钞本;道藏本;嘉靖陆稳校芝城铜活字本,简称陆本;嘉靖陆叙唐尧臣刻本,简称唐本;隧庚沈津刻百家类纂 本,简称沈本 万历潜罨叙子汇奉,简称潜奉;万历茅坤校书坊刻本,简称茅本;日本宝历七年秋山仪校刻本, 简称宝历本;万历李赞批选本,简称李本;万历冯氏脎眇阁本;陈仁锡选诸于奇赏本,简称陈本;堂策槛本; 乾隆四库全书文津阁本,简称四库本;毕沅校刻本,简称毕本等。 2 按:此句见于今本诗经- 小雅黄黄者华,原文作:“我马维骐,六辔如丝,载 驰载驱,周爰咨谋。”“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州”六辔如丝” 惟文字与篇章次序稍有差异。墨子引作“六辔若丝”,“如”变为“若”,余者同。但 “我马维骐”旬在黄黄者华中乃第三章,“我马维骆”为第四章。而墨子所引 则先引“我马维骆”,次引“我马维骐”,罗根泽据此认为“足征其所见之诗,其次 序与今本不同;否则当先我马维骆,次我马维骐,连属书之。州可备一说。 墨子引此为证明古代的国君诸侯“闻见善与不善”叫”,都上告天予,向天子请示关 于政事的意见,从而达到“赏当贤,罚当暴,不杀不辜,不失有罪州“ 。这就是“尚同” 的功用。而小雅黄黄者华,诗序日“黄黄者华,君遣使臣也” 2 0 j 毛诗正 义“此述文王敕使臣之辞” 2 13 。可见墨子对此诗的理解迥异于诸家。 5 姑尝本原之先王之所书,大雅之所道。日:“无言而不雠,无德而不报。投 我以桃,报之以李。虻2 2 3 ( 兼爱下) 按:“无言而不雠,无德而不报”,见于今本诗经大雅抑第六章,作:“无 言不雠,无德不报” 2 3 j 无两“而”字;“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见于第八章,文字相 同。 6 大雅日:“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 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穆穆文王,令问不己。州”1 ( 明鬼下) “问”,吴钞本、宝历本作“闻”。 按:见于今本诗经大雅文王,但“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 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2 钉为第一章,“穆穆文王,令问不 已州圳为第二章首旬。且“问”作“闻”,“穆穆”作“饔蛮”,文字略有不同。 案“问”通“闻”。墨子尚同下有“光誉令闻” 2 7 1 ,非命下篇作“光誉令 问”f 2 8 9 孙诒让云:“问与闻字通。j , 2 93 可知墨子书中问”与闻”有时互用。 “穆穆”,文王第三章“穆穆文王”c 3 0 朱熹注曰:“穆穆,深远之意。”3 13 而“密 毫”,毛传日:“勉也。川3 2 1 可见其意不同,未知墨子所见本是否如此。 7 皇矣道之日:“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 顺帝之则。州”1 ( 天志中) 大夏之道之然:“帝谓文王,予怀而明德,毋大声以色,毋长夏以革,不识不知, 顺帝之则。 ”1 ( 天志下) 按:天志下所引,毕本、墨子间诂无“而” 3 5 1 字,旧本并有,今据旧本增。 墨子引此文两次,但所引稍异,天志下引文“毋大声以色,毋长夏以革” 3 印中 两“毋”字在天志中作“不”。 此旬见于今本诗经大雅皇矣第七章 3 7 3 。天志中所引与今本相同,天 志下将“不”作“毋”,且多一“而”字。 “夏”,郭店楚简缁衣中诗经大雅、小雅的诗篇,“雅”字皆为“夏” 字的古文。裘锡圭、张春龙先生认为“夏”为“雅”之借字。口鼬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 竹书缁衣中也称“雅”为“夏”。所以,“大夏”即为“大雅”。 3 9 2 3 上海博物馆论诗简中有“怀尔明德”句。“尔”与“而”通。尚贤下引 尚书吕刑作:“在今而安百姓”,而在尚书吕刑中此“而”作“尔”。可知 “怀而明德”即为“怀尔明德”。由此可以认为墨子在天志下所引与上博馆藏缁 衣可能为同一版本,而与天志中及儒家所传诗不同。 ( 二) 不见于今本诗经者 1 诗日:“必则所堪,必谨所堪。, 4 ( 所染篇) 按:此句不见于今本诗经。“必则”下,茅本、李本、堂策槛本、四库本、 宝历本皆有“其”字。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把“堪”释读为“湛”,云:“堪当读为 湛。湛与渐渍之渐同。说文作谶,云渍也。月令:湛炽必洁,郑注云:湛,渍 也。考工记钟氏:以朱湛丹秫,注日:政司农云:湛,渍也。玄谓湛读如渐 车帷裳之渐。是湛与渐同。湛、渍皆染也说苑杂言篇日:愿子详其 所湛,既得所湛,亦求所湛。义并与墨子同。”h ” 2 周颂道之日:“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其有昭于天下也;若地之 固,若山之承,不坼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明,与天地同常。, 4 劲( 尚贤中) 宝历本“昭”作“照”。“坼”,四库本原作“坼”,后改为“拆”。 按:此句不见于今本诗经。俞樾认为:“此文疑有错误。当云:圣人之德,昭 于天下,若天之高,若地之普。若山之承,不坼不崩。若目之光,若月之明,与天地同 常。盖首旬下普隔句为韵。中二旬承崩,末二旬光明常,皆 每旬协韵。昭于天下句传写脱去,而补于若地之普下,则首二句无韵矣。又增 其有也三虚字,则非颂体矣。既云若地之普,又云若地之固,重复无 义,故知其错误也。州4 如其说为是。 墨子引此诗是为了说明“圣人之德,章明博大,埴固修久” 4 4 j 即为了招揽贤才要 “厚德音以先之州4 ”。 3 诗日:“鱼水不务,陆将何及乎? ” 4 6 1 ( 非攻中) 按:此旬不见于今本诗经。孙诒让云认为“务”,疑当读为“鹜”;且认为此字 又或者当作旃,即游之省。h ” 。详见李锐上海简“怀尔明德”探折明 中国哲学史,2 0 0 1 ( 3 ) :1 2 6 1 2 9 4 二墨子引书考 ( 一) 见于汉今文二十八篇者 1 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日:“皇帝清阈下民,有辞有茁。日:群后之肆在下, 明明不常,鳏寡不盖。德威维威,德明维明。乃名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哲民维 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维假于民。川4 踟( 尚贤中) “曰”,正德本无此字。“隆”,正德本、堂策槛本、毕本作“降”,毕依吕刑改 “隆”为“降”。“假”,堂策槛、四库本作“殷”。 “假”:孙诒让云:“此作假盖与嘏通王应麟汉书- 艺文志考证引 墨子亦作嘏,则宋本固如是。今本或作殷乃据孔书改,非其旧也。” 4 钔 其说为是。 按:此见于今文尚书吕刑作:“群后之逮在下,明明荣常,鳏寡无盖。皇帝 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 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c 5 叫而字 句略不同。 2 于先王之书吕刑之书然:“王日:於l 来,有国有土,告女讼刑。在今而安 百姓,女何择言人? 何敬不刑? 何度不及? 川”1 ( 尚贤下) “士”,正德本作“士”。“及”,正德本作“聋”。 “讼”:孙诒让云:“今书又改作祥,孑l 传云:告汝以善用刑之道。周礼大 宰大司寇郑注引,并作详。后汉书刘恺传李注引郑书注云:详,审 察之也。此讼疑即详之误。”5 2 1 “言”:孙诒让云:“王引之云:言当为否。篆书否字作“蔗”,言字作鼋”, 二形相似。隶书否字或作罨”,言字或作譬”,亦相似。故否误为言。否与不古字通, 故下二句云何敬不刑,何度不及也。今书作。何择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 非、否、不并同义案王说是也。州邓1 按:今文尚书吕刑作:“王曰:吁! 来! 有邦有土,告尔祥刑。在今而安百 姓,何择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 州”1 墨子所引与其文字稍异。史记周本纪 作:“吁,来! 有国有土,告汝祥刑。在今尔安百姓,何则非其人,何敬非其刑,何居 非其宜? 蚍5 5 3 3 是以先王之书吕刑之道曰:“苗民否用练,折则刑,惟作五杀之刑,目法。” 瞪刨( 尚同中) 旧本“吕”作“以”,古“以”字作“目”,与“吕”形近而讹。“练”,正德本作“陈”。 正德本“杀”作“觳”,“刑”作“行”。 “练”:钱大昕云:“灵、练声相近。缁衣引作匪用命,命当是令之讹,令与 灵古文多通用。令、灵皆有善义。” 5 ” “折”:王鸣盛云:“古音灵读若连,故转为练也。折为制,古字亦通。古文论 语云片言可以折狱,鲁论折作制是也。”。“ 按:今文尚书吕刑作:“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日法。”州与墨 子所引文字稍有出入。 郭店楚简缁衣2 6 、2 7 简引用尚书吕刑,全文作:“非甬珏,折以以茔,隹 作五疟之董日法。”墨子多“苗民”二字,“非”作“否”,“甬”作“用”,“珏”作 “练”,“折”字同,“以”作“则”,“疟”作“杀”。” ( 二) 见于汉书序百篇者 1 于仲虺之告日:“我闻于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 6 0 3 ( 非命上) 先王之书仲虺之告日:“我闻有夏,人矫天命,希命于下,帝式是恶,恶用阙师。” ( 非命中) 仲虺之告日:“我闻有夏,人矫天命,于下,帝式是增,用爽厥师。”6 23 ( 非命下) 按:今文尚书无仲虺之告。书序云:“汤归自夏,至于大垌,仲虺作诰。” 6 33 且据先秦诸子左传宣十二年“仲虺有言”6 钔、襄十四年“仲虺有言” 6 5 1 、襄 三十年“仲虺之志云”6 6 3 苟子尧问篇“中薜之言”( 王先谦注:中旃,与仲 虺同) 哺7 1 、吕氏春秋骄恣篇“仲虺有言”6 8 uo 可知,尚书原有仲虺之告,后 亡佚。 伪古文尚书有仲虺之告,袭用墨子词句,略有不同,其文作:“夏王有 罪,矫诬上天,以希命于下。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师。”如 2 大誓之言然,日:“小人见奸巧,乃闻不言也,发罪钧。州7 们( 尚同下) 正德本“大”作“泰”,无“见”字,“发”作“厥”。 按:此旬不见于今文尚书。孙诒让云:“书叙云:“睢十有一年,武王伐殷。 一月戍午,师渡孟滓,作泰誓。古书泰皆作大。伪孔传云:大会以誓 众。则作大。” 7 13 此说为是。 3 大明之道之日:“纣越厥夷居,不肯事上帝,弃厥先神祗不祀。乃曰:吾有 命。无廖傅务,天下,天亦纵弃纣而不葆。c 7 2 1 ( 天志中) 于太誓日:“纣夷处,不肯事上帝鬼神,祸厥先神裎不祀。乃曰:吾民有命,无廖 排漏。天亦纵弃之而弗葆。州7 3 1 ( 非命上) 先王之书太誓之言然,日:“纣夷之居,而不肯事上帝,弃阙其先神而不祀也,曰 我民有命,毋戮其务,天亦弃纵而不葆。” 7 4 3 ( 非命中) “大明”,诸本并同,四库本剜改作“大誓”,毕本作“大誓”。 “大明”:孙诒让云:“此文,非命上、中二篇,并作大誓,明墒 。详见廖明春郭店楚简( 淄农) 引( 书 考【j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0 ( 1 ) :5 5 5 6 6 为讹字,盖誓省为折,明即隶古折字之讹。颜师古匡谬正俗,引书汤 誓,誓字作斯。山井鼎七经孟子考文载古文甘誓,誓字作斯。盖 皆新、撕二字传写讹舛,与明形略相类。”门5 3 按:伪古文尚书泰誓上篇袭此,而文字略有不同,为“惟受罔有悛心,乃 夷居。弗事上帝神祗,遗厥先宗庙弗祀,牺牲粢盛既于凶盗。乃日:吾有民有名,罔惩 其侮。”7 6 1 墨予所引太誓三段,文字略有异,而旬意大体相同,皆谓纣执“有命”,不 肯尊天事鬼,最后被天所遗弃。天志中引此文是为了证明鬼神是真实存在的,如果 “反天之意”c 7 7 , 将“得天之罚”口8 1 。而非命上、中则是用来证明“非命”观点 是正确的。 4 太誓之言也,于去发日;“恶乎君子,天有显德,其行甚章。为锰不远, 在彼殷王。谓人有命,谓敬不可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上帝不常,九有以亡,上帝 不顺,祝降其丧。惟我有周,受之大帝。”c 7 9 ( 非命下) “其”,茅本、宝历本作“则”。“镒”,吴钞本作“监”。“祭”,茅本、宝历本作“全”。 “常”,茅本、宝历本作“帝”。 按:孙星衍谓“去发”或为“太子发”之误。庄述祖也认为“去发”当为“太子发” 且认为此是太誓上篇。俞樾:“疑此为古太誓三篇,其上篇以太子发上祭于 毕为发端,至中、下两篇,则作于得鱼瑞之后,无不称王矣。故学者相承称太誓 上篇为太子发,以别于中、下两篇,亦犹古诗以篇首字命名之例也。州8 0 1 考之伪古文尚书泰誓,唯有“为镒不远,在彼殷王”与今文“厥监惟不远, 在彼夏王”c 8 相似。其余各旬不见于泰誓,而散见于他篇。伪泰誓下袭“恶乎 君子,天有显德,其行甚章”作“呜呼! 我西土君子。天有显道,厥类惟彰”e 8 2 “上 帝不顺,祝降其丧”作“上帝弗顺,祝降时丧州8 3 ,“不”作“弗”,“其”作“时”;“惟 我有周,受之大帝”作“惟我有周,诞受多方”c 8 4 1 。“上帝不常”见于伊训;“九 有以亡”见成有一德 8 ”。 5 昔者文王之治西土,若日若月,乍光予四方,于西土。 8 n ( 兼爱中) 泰誓曰:“文王若日若月,乍照光于四方,于西土。“”3 ( 兼爱下) “于”,道藏本、陆本、唐本、沈本、潜本、茅本、宝历本、李本、堂策槛本并作 “於”,而毕本作“于”。 “泰誓”:孙诒让云:“尚同下篇、天志中篇、非命上、中、下篇 并作太誓。此作泰,与今伪孔本通,疑后人所改。川8 9 1 按:兼爱中之“昔者文王之治西土,若日若月,乍光于四方,于西土”,陈梦家 在尚书通论中认为是文王伐邗之另一篇太誓四们。刘起舒则由“昔者文王”,认 为“非文王之词,显系武王盛称先王之德以伐纣之语( 武王当时载文王之神主伐纣) ”c 9 1 j 见于伪古文尚书泰誓下,作:“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 土。”一”文字稍有差异。 7 ( 三) 不见于汉今文二十八篇、汉古文逸十六篇与书序百篇者 有篇名者: 1 虽即汤说亦犹是也,汤日:“非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告于上天后日:今 天大旱,即当朕身履,未知得罪于上下。有善不敢蔽,有罪不敢赦,简在帝心。万方有 罪,即当朕身。朕身有罪,无及万方。州吲( 兼爱下) 按:此为汤因天大旱而祷雨的誓词。 孙诒让云:“周礼大祝六祈,六日说,郑注云:说,以辞责之,用币而 已。此下文亦云以祀说与于上帝鬼神。若然,则说礼殷时已有之。论语尧日篇 集解孔安国云墨子引汤誓、周语国语内史过引汤誓,与此下文 略同。韦注云:汤誓,商书伐桀之誓也。今汤誓无此言,则已散亡矣。案 孔安国引此作汤誓,或兼据国语文。尚贤中篇引汤誓,今书亦无之。”一4 3 罗根泽云:“按今古文尚书皆无汤说。论语尧日篇云:日予小子履,敢用 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孔安国注日:此汤伐桀告天之文墨子引汤誓其辞 若此。故知作汤说是也。州”1 考今文尚书无汤说,伪古文尚书有汤诰篇、史记殷本纪录有 汤誓,这两篇誓文虽文字不同,但均为汤伐桀的誓词,而与此篇引文不同。检吕 氏春秋顺民篇、苟子大略篇、论衡感虚篇均有汤因天大早而祷雨的誓词, 可见先秦本有此誓词。而国语周语上、论语尧日篇、尸子绰子篇,也 引用与此誓词略同的文字。各篇誓词现摘录如下: 国语周语上:内史过曰:“在汤誓日: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万夫有 罪,在余一人。”9 6 3 论语尧日篇:“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 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眇” 苟子大略篇:汤早而祷日:“汤旱而祷日:政不节欤? 使民疾欤? 何以不雨 至斯极也! 宫室荣欤? 妇遏盛与? 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苞苴行欤? 谗夫兴欤? 何以不雨 至斯极也! ”e 9 8 吕氏春秋顺民篇:“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下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 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 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踯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 雨乃大至。州9 9 3 尸子绰子篇:“汤日:朕身有罪,无及万方;万方有罪,朕身受之。” 1 0 0 1 论衡感虚篇第十九:传书言:“汤遭七年旱,以身祷于桑林,自贵以六过, 天乃雨。”或言:“五年。”祷辞日: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天 以一人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丽其手,自以为牲,用祈福于上帝。” 上帝甚说,时雨乃至。” 1 0 1 史记殷本纪录有汤誓全文,为:“格女众庶,来,悉听朕言。匪台小子 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 命殛之。今女有众,女日我君不恤我众,舍我啬事而割政。女其日有罪,其奈何? 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有众率怠不和,日是目何时丧? 予与女皆亡? 夏德若兹, 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从誓言, 予则帑偿女,无有攸赦。”h 伪古文尚书汤诰篇,作:“汤既黜夏命,复归于毫,作汤诰。王归自克 夏,至于毫,诞告万方。王日:嗟! 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惟皇上帝,降衷于 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尔万方百姓, 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祗。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肆 台小子,将天命明威,不敢赦。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请罪有夏。聿求元圣, 与之戮力,以与尔有众请命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贲若草木,兆民允 殖。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凡我造 邦,无从匪彝,无即怊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 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呜呼! 尚克时忱,乃亦有终。”c 1 0 3 2 汤誓日:“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州”1 ( 尚贤中) “聿”,正德本作“遂”,茅本、宝历本作“幸”,余本作“聿”。 按:孙诒让云:“书叙云:伊尹相汤伐桀,升自丽,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 汤誓。今汤誓无此文,伪古文摭此为汤诰。谬。” 1 ”3 可见此文不属于伐桀 之汤誓。按此条为汤求贤之意,与前汤说为汤因天旱而祷雨誓词不同。或许汤 誓本有三篇,一为汤伐桀之誓词,一为汤因天大旱而祷雨,一为求圣贤的誓词。 今文尚书无此句,伪古文尚书汤诰作:“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以与尔 有众请命。” 1 嘲与此文稍异。 3 先王之书距年之言也,传日:“求圣君哲人,以裨辅而身。州1 0 7 1 ( 尚贤中) 先王之书竖年之言然,日:“唏夫圣武知人,以屏辅而身。”n ”1 ( 尚贤下) “距”,道藏本、唐本、茅本、繇眇阁本、堂策槛本、四库本作“【 驴。 按:毕沅认为“距年,下篇作竖年,犹云远年” 1 。罗根泽认为毕说非是,“距年” 显为先王之书篇名。 1 1 0 1 伪古文尚书伊训篇:“敷求哲人,裨辅于而后嗣。”c u l l 与 此略同,盖出于此句。 4 先王之书( 术令之道日:“唯口,出好,兴戎。州“羽( 有之”、“禹之总德有之”与此 类似,疑“三代不国”亦为篇名。 1 1 于召公之执令于然且:“敬哉l 无天命,惟予二人,而无造言,不自降天 之哉得之。, ”43 ( 非命中) 按:罗根泽则认为:“余意执令当为篇名,召公乃执令之作者”e 1 3 5 今从 罗说。 1 2 禹之总德有之曰:“允不著,惟天民不而葆。既防凶心,天加之咎。不慎 厥德,天命焉葆。州1 3 6 ( 非命下) “禹”,茅本、宝历本作“息”。“惟”,吴钞本作“唯”。 按:苏舆云:“总德,盖逸书篇名。”罗根泽说同。”今从其说。 1 3 故先王之书子亦有之日:“亓敖也,出于子不祥。” 1 3 8 ( 公孟) “丌”,潜本、繇眇阁本、陈本作“其”,毕本作“丌”,余者作“亦”,。 “亓”:王引之于“是犹命人葆而去亓冠也”下云:“古其字亦有作 亓者。玉篇:亓,古文其。是其证。今本墨子其作亦,则是亓 之讹,非丌之讹也。” 1 3 9 3 “子”:戴望云:“子亦疑当作元;元,古其字;其子即箕 子,周书有箕子篇,今亡,孔晁作注时当尚在也。j , 1 4 0 1 按:罗根泽云:“戴所谓周书乃汲冢周书,尚书中之周书则今古文 皆无箕子篇也。州“u 由“先王之书”可以得知,“子亦”亦为篇名。 1 4 于武观日;“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铭苋磐以力。湛浊于酒,渝 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大,天用弗式。州1 4 2 1 ( 非乐上) 按:今文尚书无此文。罗根泽云:“孔氏古文有五子之歌,无武观,武 观乃一人之名,不足以代表五予。彼云五子之歌,则当为五人工作,故伪古文亦云: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油,作五子之歌。且彼五子者乃愤太康之逸豫:此 武观之词,依孙诒让说则淫溢者为启,依惠栋江声说则为启子武观,与彼截然不 同”1 认为武观为篇名,而非五子之歌。 1 5 然则姑尝上观乎夏书禹誓日:“大战于甘,王乃命左右六人,下听誓于 中军,日: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有日:日中,今予与有扈氏争 一日之命,且尔卿大夫庶人,予非尔田野葆士之欲也,予共行天之罚也。左不共于左, 右不共于右,若不共命。御非尔马之政,若不共命。是以赏于祖,而修于社。州1 4 4 3 ( 明 鬼下) 按:此文又见于今文尚书、史记夏本纪,然墨子引文篇名作禹誓, 而前二者作甘誓;且文字也略有不同,但主要内容则相同。但孙诒让认为:“或禹启 皆有伐扈之事,故古书或以甘誓为禹誓。”n 4 如皮锡瑞亦指出:“古者天子征讨诸 候,诛其君,不绝其后,若舜伐三苗;周公践奄、成王复践奄,皆其明证。又或别封一 姓,乃其国名不改。如成王灭唐,而封叔虞园,仍号唐之类。则禹伐有扈,何必启不再 伐。且高氏今文说,以有扈为启之庶兄,则禹灭有扈,以封其予,至启即位,不服,而 启伐之,亦可知。”4 们故可知禹誓为篇名。兹将各书所录摘录于下: ( 1 ) 尚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 六事之人,予誓告汝: 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 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 社,予则孥戮汝。” 1 4 7 ( 2 ) 史记夏本纪:“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 召六卿申之。启日:嗟! 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 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女 不共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谬于社,于则孥戮汝。” 1 4 8 3 无篇名者: 1 夏书日:“禹七年水。”吼( 七患) 2 殷书日:“汤五年旱。” 1 5 0 1 ( 七患) 3 故周书日:“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 “( 七患) 两“子”字,宝历本作“家”。 按:此不见于今文尚书。考之书序及各家说,不能定为何篇之文。尚书 流传至今,其所佚者甚多。逸周书文传篇文与此异,不得指为逸周书文。 4 昔者武王将事泰山隧,传日:“泰山有道,曾孙周王有事,大事既获,仁人 尚作,以祗商夏、蛮夷丑貉。虽有周亲,不若仁人。万方有罪,罪予一人。州1 5 2 1 ( 兼 爱中) 按:此句不见于今文尚书。惟论语尧日篇所载:“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阻”1 与此略似。 5 然则姑尝上观乎商书日:“呜呼l 古者有夏方未有祸之时,百兽贞赢,允及 飞鸟,莫不比方;矧佳人面,胡敢异心? 山川鬼神,亦奠敢不宁。若能共允,隹天下之 合,下土之葆。”1 5 4 1 ( 明鬼下) “矗”,陆本、唐本并作“虫”。吴钞本“宁”作“蛊”。 “隹”:毕沅日:“隹,古惟字。旧误作住。”5 1 按:今文尚书无此句。伪古文尚书伊训袭此,而文稍异,作:“呜呼1 1 2 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鳖咸若。” 1 5 6 6 于古曰:吉日丁卯,周代祝社方,岁于社考,以延年寿。e 1 5 7 ( 明鬼下) 按:“於”,李本、堂策槛本、四库本作“于”。嘉靖本、茅本、吴钞本作“周代 祝社方岁于社考”。毕本于“考”上增“者”。“社”下“者”为毕沅以意增,诸本无此 字。1 5 8 】 7 在于商夏之( 诗) 书曰:“命者,暴王作之。州1 5 9 1 ( 非命中) 按:刘起舒认为“诗”字当为衍文,应该删掉。f 】6 0 三墨子引百国春秋考 1 周宣王杀其臣杜伯而不辜,杜伯日:“吾君杀我而不辜,若以死者为无知,则止 矣。若死而有知,不出三年,必使吾君知之。”其三年,周宣王合诸侯而田于圃田,车 数百乘,从数千,人满野。日中,杜伯乘白马素车,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追周宣 王,射之车上,中心折脊,殪车中,伏驶而死。当是之时,周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 闻,著在周之春秋。e 1 6 13 ( 明鬼下) 按:“周宣王合诸侯而田于圃田”:上“田”字诸本作“用”,吴钞本作“舍”,四 库本作“田”,与毕本同。 “射之车上”:“射之”,诸本作“射入”。 “著在周之春秋”:孙诒让云:“国语晋语司马侯谓悼公日:“羊舌_ 8 牛习于 春秋”,韦注云春秋,纪人事之善恶,而目以天时,谓之春秋,周史之法也。时孔子 未作春秋。又楚语庄王使士密傅太子申叔,时告之日:教之春秋,以感劝其 心。公羊庄七年传云不修春秋日:雨星不及地尺而复,何注云谓史记也。古 者谓史记为春秋。管子法法篇云故春秋之记,臣有弑其君,子有杀其父者 矣。尹注云春秋,即周公之凡例,而诸侯之国史也。史通六家篇、隋书李 德林传,并引墨子云吾见百国春秋。盖即此。史通又云:汲冢璨语 记太丁时事,目为夏殷春秋,又有晋春秋,记献公十七年事。”“哺副 2 昔者,燕简公杀其臣庄子仪而不辜,庄子仪日:“吾君王杀我而不辜,死人毋知, 亦已。死人有知,不出三年,必使吾君知之”。期年,燕将驰祖。燕之有祖,当齐之社 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日中,燕简公方将驰于祖涂, 庄子仪荷朱杖而击之,殪之车上。当是时,燕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著在燕之春 秋。 1 ”1 ( 明鬼下) 按:“死人毋知亦已”:“毋”,吴钞本、李本、堂策槛本、四库本作“无”。“亦”, 躲眇阁本、陈本作“则”。 3 昔者,宋文君鲍之时,有臣日栀观辜,固尝从事于厉,袜子杖揖出。与言日: “观辜,是何琏壁之不满度量? 酒醴粢盛之不净洁也? 牺牲之不全肥? 春秋冬夏选失 时? 岂女为之与? 意鲍为之与? ”观辜曰:“鲍幼弱,在荷缀之中,鲍何与识焉。官臣 观辜特为之。”袜子举揖而槁之,殪之坛上。当是时,宋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 著在宋之春秋。鳓( 明鬼下) 按:“君”:吴钞本作“公”。 “袜”:旧本作“株”。 “襁”:孙诒让:“舾,吴钞本作襁,襁正字,襁借字。”e 1 6 5 “槁”:吴钞本、躲眇阁本作“藁”,四库本作“稿”。毕沅云:“槁同敲。”0 6 6 1 4 孙诒让云:“揖,疑亦当为枚。苏校改楫,亦通。俞校改杖,未墒。”阻”1 “当是时”:宝历本、李本、堂策槛本、四库本并有“时”字。毕沅云:“旧脱 此字( 时) ,本有。1 6 8 3 “远者”:“远”下旧本并有“者”字。 4 昔者,齐庄君之臣,有所谓王里国、中里徼者,此二子者,讼三年而狱不断。 齐君由谦杀之,恐不辜,犹谦释之,恐失有罪。乃使之人共一羊,盟齐之神社,二子许 诺。于是油洫,摁羊而漉其血。读王里国之辞既已终矣。读中里徼之辞未半也,羊起而 触之,折其脚,祧神之而槁之,殪之盟所。当是时,齐人从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挖掘机租赁合同范本模板
- 工地持续供货合同范本
- 疫情点对点包车合同范本
- 仓储与运输合同范本
- 茶叶销售合同范本
- 美容产品合作合同范本
- 2025鞋类生产外协合同
- 2025授权销售合同协议范本
- 物业防水补漏合同范本
- 水果产品合同范本模板
-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第3版第三章护士服饰礼仪
- 血液中乙醇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
- 物业承接查验移交资料清单
- 社会组织内部规范化治理课件
-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
- GB/T 13825-2008金属覆盖层黑色金属材料热镀锌层单位面积质量称量法
- GA/T 1237-2015人员基础信息采集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 红十字急救培训-包扎课件
- 药物分析实验注意事项课件
- 沙盘游戏治疗课件
- 甘肃省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实施标准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