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谈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乡土风及其影响.doc_第1页
毕业论文-浅谈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乡土风及其影响.doc_第2页
毕业论文-浅谈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乡土风及其影响.doc_第3页
毕业论文-浅谈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乡土风及其影响.doc_第4页
毕业论文-浅谈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乡土风及其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浅谈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乡土风及其影响On Shen Congwens novel Border Town, the local customs and its impact 院 系中文系专 业汉语言文学班 级2010级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单位玉林师院教育系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讲师目录封面1中文论文标题2中文摘要3中文关键词4论文正文5注释6参考文献7英文论文标题8英文摘要9英文关键词10作者签名浅谈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乡土风及其影响 汉语言文学 刘梅 指导老师:范文卿摘要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湖南乡土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代表作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出了绵延千里的沅水流域的风光;创造出了闪耀着纯真性格的人物,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营造出了淳朴和谐的社会气息;刻画出了湘西充满魅力的民俗。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民风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后世作家的创作。 关键词 民族特色;民俗民风;自然景物;影响湘西位于湖南西部,是云贵高原和雪峰山之间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被历代统治者称为“中国的盲肠”,也是土家、苗、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沈从文这位从湘西土家苗族山寨走出的“乡下人”,用他手中的笔构筑了一个令人神往的“湘西世界”。月下小景、八骏图、长河无一不涂上“湘西”的标记,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1934年问世的边城。它有如一幅美丽的自然山水画,一桢趣味盎然的湘西人情风俗画。沈从文说:“我的作品稍稍异同于同时代的作家之处,在一开始写作时,取材的侧重在我的家乡,我生于斯,长于斯的一条延长千里的沅水流域。”1由此可见,沈从文描绘的是湘西的地方民族特色,边城中尽现的也是沅水流域的小山城“茶峒”的民族风貌。1独特的地域自然景观 沈从文的家乡“凤凰”地处湘西沅水流域,是土家、苗、侗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他身上流淌着的是苗、汉、土家各族的血液,他自小深谙熟川、湘、鄂、黔四省交界的那块土地,谙熟那绵延千里的沅水流域的风光,他对湘西的山川充满了感情。他说:“笔下涉及社会面虽比较广阔,最亲切熟悉的或许还是我的家乡和一条延长千里的沅水及各个支流县份乡村人事。这地方人民的爱恶哀乐,生活样式,都各有鲜明的特征,我的生命在这环境中成长,因之和这一切分不开。”2由于作者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这里的一切深深的烙印在他的心底,在创作时沅水流域的点滴便跳跃在他的眼前。“沈从文几乎所有的湘西作品背景都在沅水流域”,3这在边城的开篇便得以体现:“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小白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边城沈从文) 这里的“茶峒”小山城便坐落在作家“生于斯长于斯”的沅水流域,边城的一景一物是由这里滋生的。随着作者的引领,我们走进了湘西的秀丽风光中,清澈见底的沅水支流,凭水依山的茶峒小城,河街上的吊脚楼,攀引缆索的渡船,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深翠逼人的竹篁,肥大的虎儿草恰似一幅水墨画映入我们的眼帘,不容忽视的是这些景物无一不涂上“湘西”的标记。何以说这些景物都涂上“湘西”的标记?且让我们抛开眼前的旖旎风光,来看看湘西独特的地理环境:“湘西位于湖南西部,是云贵高原和雪峰山之间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区内石灰岩分布甚广,岩溶发育旺盛,多绝险之峰峦、深谷、洞穴、森林和急流。”4独特的环境和地势使其构成了由山水云雾、草木虫鱼等组成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由于溪流纵横,河宽水深,阻梗着人们的往来,于是攀引缆索的渡船便呼吁而出,成了湘西人与外界往来的重要交通工具。据称,渡船头大而宽,尾尖而小,船尾搭板篷以避风雨。用长竹篾缆绳一根,两边系于河坎木桩上,缆中套一大铁圈,船头绳索系于圈上,拉缆绳前行。而船又可分为公渡和私渡两种,公渡是由当地老百姓集资造船,并置公田若干亩,供给渡户生活,行渡时不收钱粮,老船夫掌管的渡船就属于公渡。而多山多水少平地的自然环境,使得湘西的居民在建造房子时也别具一格,他们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合理的利用这里的资源:人们为了扩大居住的空间,就利用山坡倾斜度较大或者濒临水、沟、的一侧,使房子的一部分向外临空悬出,下临溪流或悬崖峭壁,筑成了房子,这样的建筑便称为“吊脚楼”,“吊脚楼”一般分为两层:下层贮藏粮食或杂物,上层是居室。上层室外为走廊,悬出木质栏杆。凭栏远眺,视野开阔可以说湘西的独特地形造就了这些独特的景观,让它们带上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在这独特环境下成长的沈从文也深受山川美景的影响,他用灵性抒写着这里的美丽风光。走进边城,我们有如亲临湘西的美境,我们仿佛步入一轴和谐幽美的山水画卷,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这里的山水带有明显的鸿蒙初开的自然性质,或是拔出于水的高峰,或是矗立于烟云的列岫。白河沿岸的奇峰险峻峭拔,翠色逼人,而“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美丽的景物如涓涓细流展开而来。我们知道家乡的景物是自小就见到的,不管风景多美,但见多了,就习以为常,难以生发出美的感受了。然而,沈从文对其仍然是感觉清新的。如果对家乡没有深深地热爱,能生发出这样的感情吗?在他笔下湘西的水清亮可喜,湘西的山翠绿逼人,湘西的住宅结构精巧,古趣盎然。所有这些美景的出现皆因作者对其充满了热爱,充满了感恩。他爱家乡的水,因为“这河水过去给我的是知识,如今给我的是智慧”5“我学会用小小的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6湘西的山川河流教给了他关于人生的知识,教给了他爱,教个了他艺术的心灵,于是他用艺术家的眼光来审视湘西的世界,来描摹湘西的地域风光,因而,当我们展开他的湘西小说时,那些富有地域色彩的景物便纷至沓来,直入眼帘。可以说“沈从文是湖南乡土作家中最具有地方意识的作家。”7“我平常最会想象好景致,且会描写好景致”,8的确如作者所言,他“会描写好景致”,边城中作者用他优美的笔调描绘出湘西的美丽风光,刻画出独特而美丽的景色,给人以充分的美感享受。“水中的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黄泥的墙,乌黑的瓦黄昏照样温柔、美丽、平静”使读者融入湘西文化的自然和谐而又优美的环境中而不自觉,让人们领略到湘西独特的地域风彩。 2淳朴的人性,和谐的气息湘西这块土地美在山水,更美在人。沈从文在描摹湘西自然美的同时,更赞美了在这儿生活着的纯朴的人们,在他们的身上散发出人性的美,也散发出边地淳朴恬静的民风,这也是边城的一大魅力所在。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目的是为爱字作一个恰如其分的说明”。9边城中他对“爱”字的诠释主要体现在所构筑的人物性格和湘西世界的淳朴民风上,他用优美的笔调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自足的生活:淳厚的人情美,人性美,人心向善、正直、朴素、信仰简单而执着的地方民族性格。在这里,沈从文创造出闪耀着本真性格,纯朴个性的人物,营造出淳朴、恬静的民风。在这里,人与人之间没有尔虞我诈,逢场作戏的官场交易,也没有图财害命的金钱交易,有的只是纯真的友情,真挚的关爱,这里萦绕着的是宁静和谐的风气。历史上,苗族人长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形成了自己带地域性的传统道德观念和性格特点,这些都给沈从文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谈到边城创作时他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10如果沈从文把边城看成是供奉着人性的“希腊小庙”,翠翠便是自然人性的象征:恬静、温柔、纯净、忠贞,这样的形象健康活力、柔美动人。从她身上可以看到湘西女性的纯美性格。“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 ,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啾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容在水边玩耍了。”(边城沈从文)在这里“优美、健康、自然”的翠翠鲜活地映入我们的眼帘,她成长在重义轻利、安信自约的淳朴风气中,又得山川灵秀、秀外慧中,自然分外绰约动人。翠翠如“小兽物”、“山头黄麂”般的生动与活泼,展现出了湘西世界养育出的少女的纯真与清新,她乖巧伶俐又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娇嫩,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湘西女性柔美的个性,而她在恋爱中表现出来的情爱美,更是一种顺乎人性的美的虔诚的体现。翠翠在端午盛会时邂逅了当地掌水码头船总的二儿子傩送并由此萌生了爱意,她没有觉得自己的地位低下,而是一门心思的去爱,在她纯洁的心灵里似乎根本不存在“门当户对”的概念。可以说她的爱是超越一切世俗利害关系的最为高尚的爱。她与傩送之间的爱情是一种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是一种 “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 “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做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分手后各人皆不可胡闹。”这种淳厚的人性尽现了湘西人民的纯朴个性。然而,这种淳厚的人性是被在都市中成长的人看不上眼的,但作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却为自己的乡土感到自豪,“我们家乡所在的地方,一个学习历史的人会知道,那是五溪蛮所在的地方。这地方直到如今仍然为都市中生长的人看不上眼,假若一种近乎于野兽淳厚的个性就是一种原始民族精力的储蓄,我们永远不大聪明,拙于打算,永远缺少一个都市中人的兴味同观念,我们也正不必生长到这个朴野世边僻地方为羞辱。”11翠翠的恬静、温柔、纯净、忠贞正凝聚了作者希望供奉的“人性”,也是边地人民与世无争心态的展示,更是边地淳朴民风所营造出来的。老船夫是边城中极力描写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一个具有丰富的人生情绪内涵的人物, “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的谁需要这个东西必慷慨奉赠”(边城沈从文)简单的几笔一个厚道老实、重义轻利、勤勤恳恳、乐于助人、古道热肠的苗族老阿公便活脱脱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汪曾祺称“边城是一部温暖的作品”,12诚然如此。老船公的身上总闪耀着太阳的光芒,给予人温暖,他在女儿背着自己与屯戍的一位军人发生暧昧关系有了孩子后“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 (边城沈从文)而在女儿死去后独自供养着女儿留下的孩子直到死去。他大公无私,乐于奉献,几十年如一日地守着渡船,力所能及的给予人关爱。真诚的老船夫无私的付出获得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与回报,水手们、小贩们送东西给他,卖肉者更是不肯要他的钱。这种超越阶级关系、金钱关系的乡邻之情在都市里是很少见的。小说正是通过这种感情揭示了湘西地方民族所形成的良好社会风气。老船夫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是苗族长久以来形成的良好品德的再现,在老船夫身上我们看到了边地那原始而纯朴的人性之美,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老船夫是苗族古老文化的象征。小说中翠翠、老船夫的纯美人性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而这种纯美的人性,淳朴的民风还表现在邻里之间的互相关爱中,船总顺顺便是这一类的典型。他为人正直平和,“大方洒脱”“欢喜交朋友,慷慨又能济人之急”。对“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退伍的兵士,游学文人墨客”,“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 (边城沈从文)面对丧亲失业,无依无靠的翠翠,他不计前嫌,依然一片真情邀请这个与他的大儿子不幸遭遇和二儿子离家出走有密切关系的孤女到家安住。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山里人那种宽厚豪爽,疏财仁义,正道直行和光明磊落的品德。这种美德深深的影响着乡邻,让一份大都市里不曾有的纯朴的民风在这块湘西一隅的小山城“茶峒”萦绕开来。城中的杨马兵在老船夫去世后也赶来帮忙,并重新担负起了老船夫的重任,照看那失去一切的翠翠。这充分显示了湘西的风土人情,茶峒的淳朴民风。“边城是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杰作”, 13这里没有勾心斗角、也没有强取豪夺,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在这种风气下成长的天保与傩送两兄弟都和气亲人,不倚势凌人。他们勇敢、剽悍、诚恳,富有进取精神,撑船下海,肩挑背驮,样样在行,是苗家后生的典范。傩送为了和翠翠之间的爱情,宁愿放弃一座碾坊的陪嫁而选择渡船,天保则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希望成全弟弟,他们胸怀坦荡,为对方利益着想,这充分体现出了边地人民成人之美的品德。在边城.题记中作者说:“对于农人和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暖,这点感情在我的一切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出”14这种“温暖”是在作者一切关于湘西的作品中都存在着的,这种感情不仅在“农人与兵士”身上体现,而是表现在一切人物身上的,边城中通过翠翠、老船工、妓女、顺顺等一系列人物展现出了沈从文追求人间美好、善良和友爱的愿望。自然美与人性美让我们领略到了湘西的淳朴风土民情,接受美的洗礼与熏陶。可以说,边城是一曲美的生命与人性的赞歌,小说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厚道而简单的灵魂,他们心口相应,行为思想一致。为人着想,成人之美是他们的个性所在。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边地人民纯朴的性格,从他们的行动上我们感受到了淳朴的民风,这种淳朴的民风萦绕在边城的每一个角落,弥漫在边地的优美环境中,让我们身心愉悦。3充满魅力的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15民俗既包括民众传统的物质生活文化,如:衣、食、住、行、习俗,生产交易习俗;也包括民众传统的社会文化,如家族、亲族结构、婚丧礼仪习俗;同时还包括民众传统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如民间信仰、岁时节日习俗,以及民间的各种语言艺术、游艺竞技习俗等许多内容。可以这么说,世界上没有哪一种传统文化不包括民俗,没有哪个民族不存在风俗。由于地域不同,民俗也各具特色。沈从文喜欢描绘湘西的民俗,且特别能描绘出它的特色。他的小说边城就深刻地打上了湘西苗家民俗的烙印,显示出了湘西的地方民族特色。古华在文学需要高度中,谈到沈从文时说:“还有一位湖南作家沈从文,他在写地方风俗方面达到了一定高度。这是沈老先生的很大特点。比如他的边城,那地方风味,地方风俗真写绝了。”16沈从文深切的了解他的故乡并深深地爱着他的故乡,高小毕业后,他在沅水流域漂流闯荡,当过土著军队中的司书,警察所的办事员正是这种颇富传奇色彩的经历,使他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了湘西社会及民众,深刻地体会了这里的风俗人情,也使得他进一步认识了湘西地区民俗的特殊性。“他意识到,湘西文化的核心和真正特色是苗族文化,傩事活动、对歌、狩猎、赛龙舟、放蛊、落洞加强了湘西文化独特性和异化性。”(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 刘洪涛)因此,他为自己的创作定下了一个总目标,便是要为他的家乡湘西,写出“故乡的民族性与风俗及特殊组织”,这在他的湘西系列小说中得到完美的体现。“边城故事的发生地茶峒属花垣县,全县15个乡,苗族人口占86%,除茶峒镇、花垣镇、吉峒乡三个是苗汉杂居外,其余12个乡皆是苗乡。”(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 刘洪涛)小说中活灵活现的民俗如民歌对唱、端午的龙舟赛等等都体现着湘西古朴的民族风俗。湘西流传着许多民歌,并盛行唱民歌的风俗,在沈从文的作品中真切地描写了这一民俗事象。翠翠在祖父进城,自己在渡口守船时所唱的那首充满稚气的民歌就很典型:“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总的小姐派第一。大姐戴副金簪子,二姐戴副银钏子,只有我三妹莫得什么戴,耳朵上长年戴条豆芽菜。”这首不完整的民歌,在湖南的不少地方都有传唱,尽现出湘西的现实。而翠翠在团总母女到顺顺家相亲,本能中感到威胁而唱起的还傩愿虽然是沈从文抒写的,但也是从湘西傩辞中的设坛、迎神、劝酒、求福等内容改装拼合而成的,所以其仍然有着浓重的苗族生活气息。刘洪涛说:“沈从文是湖南乡土作家中第一个发现情歌魅力并使它在创作中发挥巨大作用的作家。”17这在边城里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湘西,由于人们“三从四德”的观念比较淡薄,恋爱结婚没有 那么多繁礼缛节,所以男女恋爱多为对歌传情,自由选择对象,这种对歌求爱的习俗在边城中也尽显无余。翠翠的父母在对歌中相爱,现在,大老二老又要遵照当地的习惯,通过唱歌竞争爱情。二老的自信一部分来自他对自己歌声的自信。大老在唱歌上逊色,二老提议轮到大老时由他代替。大老把弟弟提议想想,“X娘的,自己不是竹雀,还请老弟做竹雀?好,就是这样,我们各人轮流唱,我也不要你帮忙,一切我自己来吧。树林子里的猫头鹰,声音不动听,要老婆时也仍然是自己叫下去,不请人帮忙的!”(边城沈从文)对歌求爱这种风俗虽然不是苗族独有,但在苗族中最为盛行。柔美的月夜中传来男女青年夜伴歌声,这些情歌在民歌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它们大多是健康、优美动人的,其中直接的表现了湘西人民美好的向往和憧憬。沈从文在边城中巧妙地引用了这类民歌,在溶入民歌成分后,使得作者极力渲染的边地人民的人情美,心灵美,民俗美更为的鲜明了。湘西岁时节令民俗也是沈从文描摹的民俗事象,并已经成为其小说有机组成部分。边城中作者就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端午节这个苗民最重要的节日。“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浆手为划浆水手调理下浆节拍。”“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把绿头长领大雄鸭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边城沈从文)在这里,湘西端午节赛龙舟的民俗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从龙舟的形状到龙舟竞发的场面,到人们的装束打扮都被细腻的描绘了。那“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龙舟,头戴红布手持小令旗的年轻浆手,那如雷鸣的鼓声,还有两岸呐喊助威的观众们,那热烈无比的抢鸭子场面这种古朴而健康的风俗场面,正是湘西沅水一带地方风情的完美体现,也是湘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追求的反映。湘西人民的粗犷放达在这龙舟竞渡的民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展示。从而,也为边城的民族色彩添加了浓重的笔墨。 汪曾祺说:“风俗中保留一个民族常绿的童心”, 18边城里,沈从文对湘西人民淳朴的民俗表现出恋恋不舍的心态,他精心描绘出边地人民风俗的长卷,婚嫁、习俗、传说、信仰、礼节无所不有,无所不奇,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湘西乡土气息,充满了苗族的特色,读来令人回味无穷。4乡土系列的影响沈从文在以边城为代表的乡土小说显示出了无穷的魅力,乡土支撑了他的整个文学创作,在漫长的文学生涯中,他的乡土创作几经嬗变,日趋博大精深,最终攀上了世界文学的高峰,并开创了湖南乡土文学中的沈从文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持久,深刻的影响。古华、孙健忠、蔡测海、何立伟等湖南乡土作家都受到沈从文深刻的影响,以至于文坛有人把湖南新崛起的作家们称为是继沈从文之后“新来的乡下人”。古华在小时候就读过许多沈从文的作品,且非常的喜欢,使他一举成名的芙蓉镇便与沈从文的创作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也从不掩饰自己对沈从文的景仰和模仿,且常奉沈从文的意见为圭臬,据此来阐发自己的创作经验和体会。沈从文以乡下人自居,称自己的小说是“习作”,是“牧歌”,古华简直是亦步亦趋,在芙蓉镇自序中说自己在“唱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又说“我的小说习作,大都是唱给山里人的歌。”19这样,芙蓉镇与边城等作品有很多相似之处,就不是偶然的巧合了。两部中篇小说,都把故事限定在一个小城镇里。“芙蓉镇”地处湘、粤、桂三省交界处所谓三不管的地方,边城中的茶峒小山城,也是湘、蜀、黔三省的交界处。芙蓉镇有“一溪一河两条水路,绕着镇子流过,流出镇子里把路远就汇合了,因而三面环水,是个狭长半岛似的地形”这与茶峒也相仿,都是一溪一河。芙蓉镇所在展示的小镇风俗民情,由写河开始,继而写青石板街,街上的铺子吃食,然后交代将出场的人物,这正是边城的写作程式。另外,芙蓉镇的结尾也是开放式的,和边城一样,古华没有给小说清洁划上一个句号,而是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由此可见,古华是深受沈从文影响的。“我热恋过沈从文,我是把他和我的家乡一起来爱的,他使我不能自己,这也可能就叫湘西情节吧,我的创作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他的影响。”20孙健忠如是说。他在谈到猎鬼的构思时说:“一条河,一个寨子,一个女孩。夜里她突然听到一只船歌,歌声带她进入梦幻,使她想入非非。在她的一生中,船歌总是陪伴着她”,这像是在讲述边城的故事,沈从文在作品中屡屡引用的民歌,在孙健忠的作品中也能看到其踪影。而另一位作家蔡测海也是深受沈从文的影响,他说:“我先是热爱他的书,后热爱先生的人。我精神上的故乡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我早期创作的乡土风情小说远方的伐木声一类,不能算是我的小说创作,只能算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影子。”21这充分显现了他对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发展。何立伟的创作更是深受沈从文的影响,他曾说他要感谢沈从文对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广泛存在的,他的小说从句式、语式到意境、格局都有着沈从文的痕迹。如沈从文爱用的一些词语“星子”,“歌子”“俨然”,在何力伟的作品中比比皆是。而他的好清好清的杉木河,其意境、格局,与沈从文的边城有颇多的相似之处。狗崽随做木匠的爹一起翻山越岭去杉木河看龙舟竞渡。也是要过一条小溪,也有一个摆渡老人。龙舟赛紧张激烈,赛毕,也要在河中捉鸭子。小说的主要场景,同样是安排在渡船上。显而易见,沈从文的影子深深地扎根于何立伟的创作中。总之,沈从文开创的以边城为代表的乡土系列小说,从审美趣味到题材选择及处理方式等方面都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湖南乡土作家的创作,可以说他是湖南乡土文学的开拓者和主帅。作为一部经典的乡土小说,边城的艺术价值无疑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成就是作者用那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怀、清丽流畅的文字精心描绘出来的千里沅水及其支流两岸灵秀的风光和湘西人民独特世态人情的画轴,显示出湘西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这不仅为“乡土文学”添加了风采,更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注入全新的内容。 注释: 沈从文边城M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刘洪涛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M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秦晋、冯立三文坛上新来的“乡下人” 1981年6月12日 光明日报【参考文献】:12 沈从文小说选集题记 沈从文文集第十一卷M P80 花城出版社 1984年版37 1617 刘洪涛 湖南乡土文学与湘楚文化MP66,206,14,132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4 刘洪涛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M P3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5 6 沈从文 沈从文文集第十一卷MP323页 花城出版社 1984年版 8 沈从文湘行集泊缆子湾M9 10 沈从文沈从文习作选代序沈从文文集第十一卷MP45,42 花城出版社 1984年版11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九卷M 花城出版社 1984年版12 18 汪曾祺 汪曾祺文集文论卷MP61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4年版13 刘西渭 边城 与八骏图.咀华集M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6年版14 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