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尿管相关感染.ppt_第1页
控制尿管相关感染.ppt_第2页
控制尿管相关感染.ppt_第3页
控制尿管相关感染.ppt_第4页
控制尿管相关感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院感科步瑶2015.04,2,导尿管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及机制我国CAUTI的诊断标准CAUTI控制策略,主要内容,3,导尿管的适应症与禁忌症,4,导尿管的应用,约有15%-25%的患者在住院期间使用留置尿管。多数在ICU及急诊科使用。我国ICU内尿管使用率达86%。40%-50%的患者没有留置尿管的指征。,5,导尿管置入术的适应症,急性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全麻、腰麻及长时间持续硬膜外麻醉的病人会阴和骶骨部位有伤口的失禁患者治疗临终关怀/安慰治疗/姑息治疗创伤/手术后需要制动的患者危重病人需要准确记录尿量的,6,导尿管置入术的禁忌症,病人能够自主排尿仅为获得尿培养或某种诊断检查:如尿电解质而采集尿标本对并无尿潴留,仅有失禁的病人为代替一般护理,安置并长时间留置导尿管,7,置入尿管的提示,没有明显指征的应尽量避免置入导尿管一旦不必要应及时拔除导尿管留置导尿管的时间越长,感染的风险就越大导尿系统应始终保持封闭,8,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及机制,9,导尿管并非无害的,尿路感染对尿道和膀胱的机械性损伤行动障碍(限制患者行动),压迫性溃疡?,跌倒?,延长住院时间?,10,CAUTI防控的目的与意义,泌尿道感染(UTI)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之一发达国家,UTI达30%50%,占医院感染部位之首,我国UTI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占感染的20.8%31.7%。我院2013-2014年感染部位占比12.81%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100%菌尿导尿管不合理使用,导致CAUTI感染率及非必须抗菌药物使用增加,尿路引流系统发生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成为医院医院重要的传染源尿道器械操作及开放性手术所致的尿管相关感染,占20%CAUTI加重患者病情,增加医疗负担,延长住院时间,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医疗成本,11,尿管使用天数增加感染的风险,一天:5%一周:25%一个月:100%,12,导尿管引起感染的危险因子,延长导管插入的时间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糖尿病、营养不良、肾衰竭导尿管放置位置:高于膀胱位置其他感染,13,导尿管引起感染的原因,破坏了宿主的防御屏障生物被膜的形成脲酶的促进作用-形成被覆皮壳-可形成导管堵塞可导致全身感染,14,生物被膜:细胞外的聚合物,有机物的附着,逐渐生长覆盖表面,形成生物被膜沿管腔内壁向上生长(48h)比管外壁生长(72-168h)更快大多数尿管使用1周后都有生物被膜的形成管腔外的被膜对女性患者的危害更大,15,生物膜形成图示,16,导管内壁生物膜的形成图示,17,生物被膜CAUTI的魔鬼,生物被膜影响诊断、治疗及预防生存机制-对外力、吞噬、抗微生物剂的抵抗在导管、尿道上皮以及导尿系统中存在,18,细菌的繁殖速度超出我们的想象,19,20,导尿管伴随性菌尿发生的途径,腔外途径感染-66%的CAUTI的发生来自于腔外途径-主要的环节是尿道口细菌的定植-只要导管存在,细菌很难排除腔内途径感染-导尿管与引流袋连接处细菌上行进入膀胱-集尿袋放尿口污染-膀胱冲洗引起外源性感染,促进耐药菌群的生成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真菌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21,病原体进入留置导尿管的途径示意图,22,我国CAUTI的诊断标准,23,我国CAUTI诊断标准,CAUTI临床诊断:留置导尿管、耻骨上方导尿管或间歇导尿管患者出现UTI相应症状、体征,且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24,我国CAUTI诊断标准,CAUTI症状与体征:发热、寒战、意识改变、不适、无诱因昏睡、腰痛、肋脊角叩痛、急性血尿、盆腔不适、已拔除导尿管的患者有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频、耻骨上方疼痛或压痛。,25,我国CAUTI诊断标准,CAUTI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G+球菌菌落数104cfu/ml,G-杆菌菌落105cfu/ml。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为103cfu/ml。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经手术、病理学检查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26,我国CAUTI诊断标准,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植入,尿液培养G+球菌菌落数104cfu/ml,G-杆菌菌落数105cfu/ml。,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将视为感染!,27,尿路感染的病原学,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肠球菌假单胞菌肠杆菌沙雷菌念珠菌,28,尿路感染中肠杆菌科细菌一直占主要地位。留置导尿管引起的相关感染:大肠埃希菌占35.8%40%。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几乎对所有的2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为临床治疗带来麻烦。,大肠埃希菌,29,CAUTI控制策略,30,感染预防要点-置管前,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31,感染预防要点-置管时,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32,感染预防要点-置管后,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33,感染预防要点-置管后,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同时更换集尿袋。,34,感染预防要点-置管后,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