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梁武帝诗歌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梁武帝诗歌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梁武帝诗歌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梁武帝诗歌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梁武帝诗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梁武帝诗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梁武帝萧衍喜好文学,是齐梁时期比较重要的作家之一。加之他在梁代特殊的身份,对 当时文坛的影响巨大而深远,这可由史书记载看出一斑来。 本文拟对梁武帝诗歌创作的特点及其对时人的影响进行全面的探讨。全文有正文与附录 两部分。正文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以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 文志及明清人的相关书目著作为主,考查梁武帝作品流传情况。以玉台新咏、艺文 类聚、文苑英华、乐府诗集、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全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诗 等诗歌选集为主阐述梁武帝诗歌的传播情况并对其中有争议的作品东飞伯劳歌、河中 之水歌进行论述,指出其本为民歌,误入萧衍名下。并加入各个选本都漏收了嘲到溉 这首娱乐时偶为之的作品。第二章以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为底本分析梁武帝诗歌 的内容及艺术特色。第三章分析梁武帝诗中的七言之作,并对梁代的文人七言诗进行整理, 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多是受皇帝的影响写七言诗。而且梁代的雅乐燕射歌辞中也有数首完整的 七言诗。从这些可以看出七言诗在梁代的兴盛,也可看出梁武帝的喜好对诗歌样式的影响。 第四章着重分析了梁武帝诗歌的音律平仄情况。梁武帝诗歌的律旬数目不及谢胱、王融、沈 约等永明体诗人,跟当时民歌的律句情况暗合,这说明史载“不遵四声”的说法是对的。并 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并不是他懂而不遵,也不是“聋俗”之人,而是因为皇帝的 特殊身份让后人就此争论颇多。 关键词:梁武帝诗歌特色七言四声 a b s t a c t e m p e r o ro fl i a n gw u ,w h ol i k e dl i t e r a t u r e ,i so n e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w r i t e r s d u r i n gq ia n dl i a n gd y n a s t y h ep l a y e das p e c i a lr o l ei nt h el i a n gd y n a s t y ,h a d a n e n o r m o u si m p a c to nt h el i t e r a r yw o r l d t h i sv i e wc a nr e f l e c t ei nt h eh i s t o r y b o o k s t h i sp a p e rc o m p l e t e l ye x p l o r e dh i sp o e t r yf e a t u r e sa n dt h ee n o r m o u si m p a c t o nt h eo t h e rw r i t e r si nt h el i a n gd y n a s t y t h e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p a r t s , t e x ta n da p p e n d i c e s t h et e x ti sd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i n q u i r i e s t h eh i sw o r k sb a s e do nt h e , ,andm a n y b i b l i o g r a p h i e sd u r i n gt h em i n ga n d 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i sp a r ta l s or e v e l a t e sh i s p o e t r i e ss p r e a da f t e rt h el i a n gd y n a s t yb a s e do nt h e , , , a n ds oo n ,t h e np o i t st h a tt h ed o n g f e ib ol a oa n dj i a n gz h o n gz h is h u ip o e t r yb e l o n g st of o l kw o r k s ,n o tx i a oy a h s a n da d d st oo n en e wp o e t r yt h a tin e wd i c o v e r i e d t h es e c o n dp a r ta n a l y s i st h e c o n t e n t a n dh i sp o e t r yf e a t u r e t h et h i r dp a r tt a lk sa b o u tt h eq iy a np o e t r yi n h i sw o r k sa n dt h ei m p a c t i o no nt h eo t h e rp o e t si nl i a n gd y n a s t y x i a oy a na sa e m p e r o r ,h i sf o n d n e s sh a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i n f l u e n c ei nh i st i m e s t h e r ea r es o m e c o m p l e t eq iy a np o e t r yi nt h ec o u r tm u s i ci nl i a n gd y n a s t y t h i sp h e n o m e n o n i n d i c a t e sq iy a np o e t r yi sp o p u l a ri nh i st i m e s t h ef o r t hp a r tm a i n l ya n a l y s i s t h et e m p e r a m e n ti np o e r t yo fe m p e r o ro fl i a n gw u t h i sn u m b e ri ss h o r ti nx i e t i a o ,w a n gr o n g ,s h e ny u e s ,b u ti st h es a m et ot h ef o l kp o e t r y t h i ss i t u a t i o n i n d i c a t e st h er e c o r da b o u te m p e r o ro fl i a n gw ui sr i g h t ia l s oa n a l y s i st h er e a s o n a n dp o i to u th ek n o w e dt h et e m p e r a m e n t ,n o tt ob ead e a fp e o l e ,a n db e c a u s eo fh i s e m p e r o rs t a t u sp e o p l e p a y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h i sv i e w k e yw o r d s : q i y a n e m p e r o ro fl i a n gw up o e t r y f e a t u r e s i s h e n g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l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作者签名:塑! ! 垄 e l期:2 0 0 8 5 ,5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立羔必 i t期:2 0 0 8 5 ,圬 1 - j - 日 i 舌 有梁一代,文冠南朝。唐李延寿南史卷七梁本纪中:“自江左以来,年愈二百, 文物之盛,独美于滋。”。同书文学传:“自中原沸腾,五马南渡,缀文之士,无乏于时。 降及梁朝,其流弥盛。盖由时主儒雅,笃好文章,故才秀之士,焕乎聚集。” 的确,梁朝的 文学是非常昌盛的。除了大量的诗文作品之外,著名的文论文心雕龙、诗品作于此时, 著名的选集文选、玉台新咏成于此代。刘师培对此有精当的阐述,他在中国中古文 学史讲义中说“齐梁文学之盛,虽承晋宋之余绪,亦由在上者之提倡。”这“在上者”之 中梁武帝的提倡之力大概是无人可及的。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南兰陵人。梁书武帝本纪称他“少而笃学,洞达玄儒。虽万 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戊夜。”。魏徵也评日“高祖固天攸纵,聪明稽古,道 亚生知,学为博物,允文允武,多艺多才。” 正如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所说“古今人 主才美之盛,盖无如梁武者。” 事实的确如此,隋书- 经籍志载其著作有三十种之多,而 且内容涉及文、史、礼、乐、佛理、玄学乃至博奔各个方面。文学方面的有六种之多,诗、 赋、杂文各具。他早年曾预竞陵王萧子良府中,为“竟陵八友”之一,参与诗文唱和,现存 诗中答任殿中宗记室王中书别诗就作于此时,而且在谢胱、王融等人的集中现存有赠给 他的诗。可见年轻时期的萧衍已预于文坛而且颇有影响,与当时文坛名流交往,并受到很高 的赞誉。王融称其“宰制天下,必在此人。”。王俭谓日“此萧郎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 不可言。”9 梁武帝年八六,在位四八年,其寿命之长,统治之久,也是南朝任何一个皇帝不 能相匹的,其对文坛的影响可谓至大。在他的教育影响之下,昭明太子、简文帝、湘东王争 相与文士聚集,吟咏诗赋,挥笔著书,结集传世。观隋书经籍志可知有梁一代文集之 多冠盖南朝,文士之多,济济堂。就连战功显赫的开国大将也以不能预文事为耻,( 事见梁 书曹景宗传) 可见当时文事之盛。 作为一个帝王,萧衍不仅常常组织文士联韵唱和,而且他自己的文学著作也颇丰。隋 o ( 唐) 李延寿撰南史卷七中华书局,1 9 7 5 年,2 2 6 页。 o 同上,卷七十二1 7 6 2 页。 。刘师培撰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7 9 页。 。( 唐) 姚思廉撰粱书卷三,中华书局,1 9 7 3 年,9 6 页。 o 同上,1 5 0 页。 。( 明) 胡应麟撰少室山房笔丛卷- a ,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i l l ,年3 8 7 页。 o ( 唐) 姚思廉撰粱书卷一。中华书局,1 9 7 3 年,2 页。 9 同上。 1 书经籍志载有:“梁武帝集二六卷梁三二卷。”。流传至今的作品也较多。逯钦立先 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有梁武帝诗9 5 首,其中乐府5 4 首,诗4 l 首。清人严可均全上古三 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有梁武帝文七卷,其中赋有四篇,敬业赋、孝思赋、围棋赋、 赋体。他的诗特别是乐府诗中不乏佳作,如河中之水歌、东飞伯劳歌、襄阳踏铜蹄 三首频频被后人称赞,但前两首的可信性值得怀疑,后文将有详细的论述。徐学夷诗源 辩体卷九云:“梁武帝乐府五言,情虽丽而未甚靡,齐梁问乐府,为武帝稍为有致。” 他的 七言涛的创作也不可忽视,在5 4 首乐府诗中,有4 首是七言之作,诗的联句中也有一篇,而 且他自创的江南弄七曲,虽为杂言,但也是前三旬为七言,后四句为三言。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他的近臣沈约、张率七言诗的写作都跟他关系很大。梁代文人的诗集中,七言出 现的次数超过前代。梁代的雅乐中燕射歌辞中有十六首完整的七言诗。梁武帝精通音乐,曾 有乐论三卷、钟律纬六卷,但史载他不甚遵用“四声”,其深层原因,可资探讨。 有关梁武帝的文学思想,文学创作的评论,清以前的论述多散见于诸家的诗话之中。隋 唐的论诗者多批判齐梁诗的风月之状,轻艳之词。因此都注意力在简文帝,而不及梁武帝。 大概到明朝,才有评论家注意到梁武帝的文学才华。王世贞艺苑卮言称:“自三代之后, 人主文章之美,无过于汉武帝、魏文帝者凡二九主,而著作之盛,则无如萧梁父子。” 胡 应麟诗薮内编卷三谓:“曹氏父子而下,六代人主,世有文辞者,梁武、昭明、简文,差 足继轨。七言歌行,梁武尤胜。” 王夫之古诗评选录有梁武帝诗五首,每首都附有简短 的评论,这是较早对其诗进行评论的著作。 众多的文学史中,提到齐梁文学多批判其轻艳的诗风,具体作家往往无外乎江淹、谢眺、 沈约、简文帝集团等,提到萧衍的不多。提到的多说他的乐府诗。章培恒、骆玉明所编中 国文学史提到梁武帝的乐府诗,指出他模拟民歌风格,音节轻快优美。曹道衡、沈玉成南 北朝文学史认为萧衍的乐府歌词大多为当时的新声即吴声、西曲歌词。萧衍对诗歌的理解 便于保守,对四声之说不但不理解还有所抵触。不论是政治地位的影响,还是创作实践的示 范,在齐梁两代的文坛上都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而学术界对其再历史、佛教等方面的研究 很多,如周一良在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中有一章论梁武帝的统治及其时代分别论 述了梁武帝的统治政策,军事才能,对佛教的迷信,著书情况,方方面面都有论述。不过对 文学韵只是点到为止。赵以武梁武帝及其时代侧重也历史、佛教。其中关于梁武帝“舍 道事佛”的时间及其原因一节,很有新意,断定了确切的时间,令人信服。 。( 唐) 魏微等撰隋书卷三十五,中华书局。1 9 7 3 年,1 0 7 6 页。 。许学夷著杜维沫校点卉源辩体卷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8 年,1 2 5 页。 。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 9 8 3 年,1 0 7 2 页。 。( 明) 胡应麟撰诗薮内编卷三,上海古箱出版社1 9 7 9 年,4 6 页。 2 文学方面主要有:胡德怀齐梁文坛与四萧研究,此书弥补了过去人们对齐梁这个时期 文学论述较少的遗憾。其中萧衍评传一章,从历史、宗教、文学各个角度进行论述。胡 先生认为萧衍的文风颇似曹操,自然通脱,慷慨任气,一反前人的传统观点,又指出其诗歌 有两种不同的倾向,其一为崇尚儒家诗教的诗;其二为尚俗尚新的乐府诗歌。一改一直以来 人们对他诗轻艳、绮靡的批判。胡先生此论对笔者深有启发。曹道衡兰陵萧氏与南朝文学 一书,讲到到梁武帝时,对他在文化上的贡献,他的文学活动以及与文人的关系都有专节论 述。作者以文学家来论萧衍,认为:他早期的诗歌和“永明体”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 相同之处在清丽和平易。早年颇着力仿作民歌,尤其是南方的吴声、西曲歌。武帝的艳诗及 其对声色的喜好。在此书中作者还对梁武帝的兄弟子侄们的思想、文学创作一一作了详细的 论述。其中对长兄萧懿,第七子萧绎的论述,揭示了很多前人没有注意到的方面,给人以深 刻的启发。 有关梁武帝的论文很多,但绝大多数是有关其统治的,是在历史、哲学的范围内。从文 学角度论述的不是很多。大概有十篇左右,而且重复论述也有。主要有张辰略论四萧的文 学观、穆克宏萧氏父子与梁代文学、扬德才论萧衍的乐府诗,胡旭重色家风与梁代 的宫体诗、梁武帝与 、 的编纂。 由上所述可知,但现今学术界对梁武帝统治之术研究颇多,而其文学价值、文学创作较 少注意,偶有涉及也是点到为止。因此,笔者认为有进一步探讨其诗歌创作的必要。 第一章梁武帝著作、诗歌流传及相关考辨 第一节梁武帝著作考略 梁武帝萧衍大概是古代帝王中著述最多的人。梁书卷三武帝本纪魏徵评日:“高 祖固天攸纵,聪明稽古,道亚生知,学为博物,允文允武,多艺多才。”。王士贞艺苑卮言 卷八云:“自三代而后,人主文章之美,无过於汉武帝魏文帝者,其次则汉文宣光武明肃、魏 高贵乡公、晋简文、刘宋文帝孝武明帝、元魏孝文孝静、梁武简文元帝凡二十九主。而 著作之盛,则无如萧梁父子。” 又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八云:“古今入主才美之盛 盖无如梁武者,阴阳、算历、奕射、琴书,靡不冠代,而赋诗、谭道、徵事、缀文,每出一 长,辄与专门名世并驱。至著述之饶,尤为警绝,经则九经义疏二百余卷、三礼断疑 一千余卷,史则历朝通史六百卷,子则二氏经解数百卷,集则自制诗文百二十卷,其富皆古 今未有,而所命诸儒纂辑华林遍略六百卷弗与焉,可谓学总三鎏,业兼七绿,而表章六 籍,有功圣门。”固据南史卷七梁本纪载: ( 梁武帝) 少而笃学,能事毕究。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然烛侧光,常至戊夜。撰 通史六百卷,金海三十卷,制旨孝经义、周易讲疏及六十四卦、二系、 文言、序卦等义,乐社叉、毛诗、春秋答问) ) 、尚书大叉、中庸 讲疏、孔子正言、 ( 孝经讲疏。 而据梁书卷三武帝本纪,除南史所述之外,尚有老子讲疏一书,金海 作金策。隋书经籍志录梁武帝著作3 0 种,分别是: 周易大义二十一卷、周易讲疏三十五卷、周易系辞义疏一卷、尚书大义 二十卷、毛诗发题序义一卷,毛诗大义十一卷礼记大义十卷中庸讲疏一卷、 制旨革牲大义三卷、乐社大义十卷乐论) ) 三卷 钟律纬六卷,梁武帝撰,亡、孝经义疏十八卷、孔子正言二十卷 暂通史四百八十卷梁武帝撰。起三皇,讫梁老子讲疏六卷、梁武帝兵书钞卷、梁 武帝兵书要钞一卷、围棋品一卷、( ( 棋法一卷、梁武帝集二十六卷梁三十二卷、 r 粱武帝诗赋集二十卷、“梁武帝杂文集九卷 “梁武帝别集目录二卷、梁武帝净业赋三卷、历代赋十卷、围棋赋一卷、梁 。( 唐) 姚思廉撰粱书,中华书局,1 9 7 3 年,1 5 0 页。 叮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 9 8 3 年1 0 7 2 页。 。( 明) 胡戍麟撰少室山房笔丛,上海书店出版杜,2 0 0 1 年,3 8 7 页。 o ( 唐) 李延寿撰南史卷七梁本纪,中华书局,1 9 7 5 年2 2 2 2 2 3 页。 4 武连珠一卷沈约注。( 梁武帝制旨连珠十卷梁邵陵、王纶注 梁武帝制旨连珠十卷陆缅注 从梁书、南史二书可知,金海三十卷、六十四卦、二系、文言、 序卦等义隋书己不见著录。大概已经亡佚。旧唐书经籍志载1 3 种,分别是: 周易大义二十卷、周易讲疏三十五卷、周易大义疑问二十卷,礼大义十 卷、乐社大义十卷、 ( 乐论三卷、孝经疏十八卷、孔子正言二十卷、通史 六百二卷、老子讲疏六卷、( ( t i t - 评一卷( 大概是棋法的讹传) 、制旨连珠四卷、梁 武帝集十卷 新唐书艺文志。载1 5 种,分别是: 周易大义二十卷、礼大义十卷、乐社大义十卷、乐论三卷、孝经疏 十八卷、( ( 孔子正言二十卷、通史六百二卷、( ( 孝子传三十卷、老子讲疏四卷、 又老子讲疏六誊( 看来已经有传抄的不同版本了) 、兵法一卷( 隋书经籍志 卷e - - 四:兵法五卷无名氏。旧唐书经籍志并无录此书) ,( ( 棋评一卷,坐 右方十卷、 如意方十誊、“制旨连珠四卷、陆缅注 制旨连珠十一卷。 其中,孝子传、座右方、如意方均不见于隋志与旧唐志。名为孝 子传的书很多,据隋书经籍志,有孝子传十五卷,晋辅国将军萧广济撰;孝 子传十卷宋员外郎郑缉之撰;孝子传八卷,师觉授撰;孝子传二十卷,宋躬撰, 但无梁武帝孝子传三十卷。据旧唐书经籍志有孝子传十五卷,萧广济撰;又 八卷,师觉授撰: 孝子传十五卷,王韶之撰;孝子传十卷,宗躬撰。孝子传一 卷,虞盘佐撰;孝子传十五卷,王韶之撰;孝子传十卷,宗躬撰。孝子传一卷, 虞盘佐撰;孝子传一卷,无名氏撰,亦无梁武帝孝子传三十卷。隋书经籍志 有座右方八卷,庾元威撰,旧唐书经籍志,作座右方三卷。隋书经籍志 有如意方十卷,作者为无名氏,旧唐书无此书。 宋史卷二。二艺文志载有钟律纬一卷,此书的真实性颇受怀疑。隋书经 籍志有黄钟律一卷,下注:“梁有钟律纬六卷,梁武帝撰,亡。”o 旧唐书、 新唐书皆无此书,反而宋史出现,可信度不大。评书一卷,此书隋书、旧 害书、新唐书都不载录,同样不大可信。 以上是正史中对梁武帝著作的记录,再来看私家藏书中的记载情况。私家藏书著述自宋 代开始兴盛,之后每朝都有著述。宋郑樵通志卷六十八梁武帝兵法一卷、梁武帝 。( 宋) 欧阳修、宋 1 i i i i 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 9 ( 唐) 魏徵等撰隋书卷三十二,中华书局,1 9 7 3 年,9 2 7 页。 5 兵书抄一卷、梁武帝兵法要抄一卷。卷六十九梁武帝棋枰一卷、梁武帝棋法 一卷、梁武帝坐右方十卷、梁武帝集三十二卷、武帝别集目录二卷、武帝杂 文集九卷。卷七十梁武帝制旨连珠十卷梁绍陵、王纶注又十卷陆缅注。宋代 的私人著作中只有通志中有有关梁武帝著作的记录。其它如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 解题、遂初堂书目等都没有相关记载,可见梁武帝的著作到宋代已经散佚了。至于后世 的目录著作中出现的记载可信程度不高,或为辑佚,或照抄旧载。 明焦弦撰国史经籍志录有八种,焦弦在此书的序言中说:“以当代见存之书统於四 部,而御制诸书则冠其首焉。”。卷三有孝子传三十卷。卷四上梁武帝老子讲疏四卷, 又六卷。卷四下梁武帝棋评一卷,梁武棋法一卷。卷五历代赋十卷、围棋赋 一卷、梁武帝集三十二卷、武帝杂文集九卷。隋书经籍志仅载二六卷,下注 日梁时三十二卷,可知此处的记载抄旧籍与序言所说不符。 明徐黼并撰徐氏家藏书目卷六载梁武帝集十二卷。明祁承嗉藏并撰澹生 堂藏书目集部上六朝诗集梁武帝集。 以上是对梁武帝著作的简单考查,比较可信的是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的 记载,宋代以后,武帝著作散佚颇多。 第二节梁武帝诗歌选本考述及相关考辨 一梁武帝诗歌选本略述 如上所述,梁武帝一生著作甚丰,诗歌创作也数量颇多。梁书武帝本纪载有诗 赋三十卷。历侯景之乱,特别是其子萧绎的一把大火,烧毁典籍众多。到隋书经籍志 时只有梁武帝诗赋集- - 4 一卷。历经战火,此集唐时己散佚。旧唐书经籍志己不载 此书。因此他现存的诗歌是后人从各种选集、类书中辑佚出来的。自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 三家集梁武帝集之后,萧衍的著作才又结集流传。本节只考查诗歌的流传情况,不涉及 文赋。 现存最早收录梁武帝诗歌著作的应是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徐陵为梁朝人,又是简文 帝的亲密属僚,梁亡之后仕陈,因此玉台新咏所收录的武帝作品应最有说服力。但是由 于距今年代久远,传播过程中因抄录者的不慎,后人的窜改,往往会出现多种版本,很多不 一致的地方。有关梁武帝的诗歌的收录情况就笔者所见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四库全 书所录玉台新咏( 此书序前称此本为赵宦光家所传宋刻) 共收梁武帝诗4 l 首,具体为: 。( 明) 焦站撰国史经籍志,续修四库全书9 1 6 册,上海古藉出版社,2 0 0 2 年,2 9 2 页。 6 卷七1 4 首,分别为捣衣、“拟长安有狭斜十胡、拟明月照高楼、( ( 拟青青河边草、 代苏属国妇、古意二首、芳树、- 陆高台、有所思、紫兰始萌,织妇、七夕、 ( 戏作 卷九l 首,东飞伯劳歌 卷十2 7 首,分别为边戍诗、( 咏烛、咏笔、咏笛、咏舞、袋联句诗、春歌 三首、夏歌四首、秋歌四首、子夜歌二首、上声歌一首、欢闻歌二首、团扇 歌一首、碧玉歌一首、襄阳白铜蹄歌三首。 另外一种情况是现今通行本玉台新咏笺注共收5 3 首。卷七1 4 首与四库本同;卷九 7 首,分别为:江南弄、龙笛曲、揉菱曲、迸女曲、朝云曲、白芝词二首;卷 十3 2 首,除了前面2 7 首与四库重合外,另补有春歌、冬歌四首。 成书于唐高祖武德年问的艺文类聚距梁为时不远,其所录诗歌的真实性比较高。查 汪绍楹校艺文类聚。收武帝诗2 l 首,具体为: 卷四:七夕诗) 。卷九:首夏泛天池。卷三十六:逸民诗( 第1 1 章) ,卷三十九: 籍田诗。卷四十三:“春歌( 阶上香入怀) ,夏歌( 江南莲花水) ,秋歌( 绣带合欢结) , 团扇歌,襄阳白铜韫歌( 龙马紫金鞍) 。卷五十五:撰孔子正言竞述怀诗。卷五十六 清暑殿联句柏梁体。卷五十九:宴诗。卷六十三:g 登北顾楼诗。卷七十六:十喻五首 幻诗,如炎诗,灵空诗乾闼婆诗,( ( 梦诗,会三教诗,游钟山大爱敬诗,和 太子忏悔诗。 宋雍熙年问成书的文苑英华 载梁武帝诗1 3 首,具体为: 卷一百五十八七夕。卷一百六十五首夏泛天池。卷一百七十五登北顾楼。卷一 百九十三白聍歌三首。卷二百一江南行,( 白铜冁歌三首。卷二百六东飞伯劳歌。 卷二百二十五游仙。卷二百三十三天安寺疏圃堂。 宋郭茂倩编撰乐府诗集 录梁武帝诗3 7 首,分别为: 卷十七芳树,有所思。卷二十五雍台。卷三十五长安有狭斜行。卷三十八 青青河畔草。卷四十二明月照高楼。卷四十四( ( 子夜四时歌七首。卷四十五团扇 郎。卷四十八襄阳踏铜蹄三首。卷四十九( 杨叛儿。卷五十江南弄) ) 七首。卷五十 一上云乐七首。卷五十五梁白聍辞二首。卷六十四闯阖篇。卷七十六邯郸歌。 卷八十五 河中之水歌 。( 陈) 徐陵编( 清) 吴兆宜注程琰删神,穆克宏点校玉台新咏笺注,中华书局1 9 8 5 年。 。( 唐) 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 o ( 宋) 李畴等编文苑英华,中华书局,1 9 8 2 年。 。( 宋) 郭茂倩著乐府l 寿集,中华书局,1 9 7 9 年。 7 明张溥以冯惟讷古诗纪为底本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其收录梁武帝诗的情况与古 诗纪所收的是一样的,只是冯惟讷在诗下作的小注更详细些。其中乐府5 4 首,分别为: 芳树,有所思、“临高台、雍台、长安有狭斜行、拟青青河畔草、拟明月 照高楼、阊闺篇,邯郸歌、子夜歌二首,子夜四时歌( 春歌四首,夏歌四首,秋 歌四首,冬歌四首。) 欢闻歌二首、团扇歌、( ( 碧玉歌、上声歌、( 襄阳白铜程歌三 首、杨叛儿,白聍辞二首、河中之水歌、东飞伯劳歌、江南弃七曲、上云乐 七曲。 诗3 9 首,为: 选民( 第1 1 章) 、直石头) ) 、答任殿中总记室王中书别诗、宴诗、( ( 首夏泛天池、 登北顾楼、r 天安寺疏圃堂、 籍田、撰孔子正言竟述怀诗、游仙、游钟山大爱敬 寺、会三教诗、和太子忏悔、 十喻诗五首、( 代苏属国妇诗、古意二首、捣衣、 ( 织妇、( 戏作、七夕、紫兰始萌、边戍、咏舞、咏烛) ) 、咏笔、咏笛、答 萧琛* 、赐谢览王嗦诗、赐张率、( ( 戏题刘孺手板、觉意诗赐江革、( ( 送始安王方略入 关、g 清暑殿效柏梁体、联句诗。 近人丁福保编全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诗o 录梁武帝乐府5 4 首,与张溥同,分别为: 芳树、有所思、- 临高台、雍台、拟长安有狭斜行、( 拟青青河畔草、拟明月 照高楼、( 闻闺篇,邯郸歌、子夜歌二首、 - - t - 夜四时歌( 春歌四首,夏歌四首,秋 歌四首,冬歌四首。) 欢闻歌二首、团扇歌( 乐府作王金珠) 、碧玉歌( 乐府失名) 、 ( ( 上声歌( 乐府作王金珠) 、襄阳踏铜蹄歌三首、杨叛儿、白聍辞二首、河中之水 歌、东飞伯劳歌、江南弄七曲、上云乐七曲。 诗3 8 首,分别为:逸民( 全1 2 章) 、氍直石头、答任殿中总记室王中书剐、宴诗、 首夏泛天池、登北顾楼,天安寺疏圃堂、籍田、撰孔子正言竟述怀诗、游仙、 ( ( 游钟山大爱敬寺、会三教、和太子忏悔、( ( 十喻五首、代苏属国妇、( 古意二首、 捣衣、织妇、戏作、七夕、紫兰始萌、边戍、咏舞、咏烛、咏笔、咏 笛、赐谢览王嗉诗、嵌赐张率、戏题刘孺手板、送始安王方略入关、觉意诗赐江革、 联句诗、( 清暑殿效柏梁体。 今人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圆收乐府5 4 首,跟张溥、丁福保所收相同;诗4 1 首,比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多贻柳俄诗、 五字叠韵诗这两首。 以上是几本类书和选家的收录情况,时代越往后收录的越完整,特别是张溥辑梁武帝 :丁福 呆昝全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 9 5 9 年。 9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 9 8 3 年。 8 集后,对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不少方便。但无论是古人冯惟讷、张溥等还是今人逯钦立都忽 略掉了一首诗。南史卷二十五到彦之传:“溉特被武帝赏接,每与对棋,从夕达旦,或 复失寝,加以低睡,帝诗嘲之日:状若丧家狗,又似悬风槌。”当时以为笑乐。”回这两 句诗虽说是戏作,但也应辑入他的诗集。还有一首送始安王方略入关作者应为梁元帝而 非武帝,于英丽己指出“且据梁书元帝纪,萧方略在承圣元年( 5 5 2 ) 才被封为始安郡 王,而此时萧衍去世己达三年之久,是不可能作此诗的。所以送始安王方略入关一诗归 在萧衍作品中实是误收。”圆 纵观上述各家的收录情况,分歧主要有两处,一是东飞伯劳歌、河中之水歌是古 辞还是武帝之作;二是子夜四时歌、上声歌、欢闻歌的作者武帝还是王金珠。先来 看东飞伯劳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 光,罗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谁与 同。 四库全书所收的赵家本玉台新咏卷九把此诗列于梁武帝名下。而现今单行的玉 台新咏卷九认为是古辞。虽然玉台新咏成书年代离梁武帝时代较近,加上编者徐陵本 人是简文帝的文学侍臣,接近梁皇室人员,对其诗歌创作较之后人更熟悉。但另一方面年代 越早,流传愈久,在传播过程中传抄错误也在所难免。上述两种对梁武帝诗歌不同的收录就 是此种情况的反映。到底孰是孰非? 笔者认为后者为是。前者应该是传抄者的错误造成的。 具体来看四库赵家本玉台新咏卷九的收录情况,卷九: 梁武帝歌辞一首( 即为东飞伯劳歌) ,梁元帝乐府一首( 即为后世列于梁武帝名下的河 中之水歌) ,越人歌一首,司马相如琴歌二首,乌孙公主歌诗一首,汉成帝时童谣二首。回 玉台新咏其它各卷,大致是按年代先后为序排列,同时代的人排列则没有一定的准 则,但没有出现把梁代人的作品置于汉人之前的。因此,四库全书提要云:“然玉父跋 称初从外家李氏得旧京本,间多错谬,后得石氏所藏绿本以补亡校脱w $ 4 0m l 七言诗中移东飞伯 劳歌於越人歌之前亦乖世次,疑石氏本有所窜乱而玉父因之未察也。” 可见四库馆臣们已经 注意到这个问题了。后世人们在收此诗时所注引的玉台新咏也认为是古辞。如明冯惟讷 古诗纪卷七十四收此诗时下注日“一云绍古歌,玉台艺文乐府并作古辞。” 可知当时冯 9 ( 唐) 李延寿撰南史卷二十五到彦之传,中华书局,1 9 7 5 年,6 7 9 页。 。于英丽对粱武帝几首有争议诗歌的断归,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 0 0 4 年第2 期,4 6 页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中华书局,1 9 8 3 年,1 5 2 1 页。以后所引诗歌出自此书的再不作注。 9 四库全书1 3 3 1 册上海古藉出版社,1 9 8 7 年。 o 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1 3 3 1 册,6 3 2 页。 o ( 明) 冯惟讷古诗纪,四库全书第1 3 8 0 册,上海古箨出版杜,1 9 8 7 年,4 页。 9 惟讷所见到的玉台新咏是作古辞,跟现今的单行本相同。所以笔者认为四库中所收 玉台新咏把此诗列于梁武帝名下不可信。笔者认为原始的玉台新咏应该是把它作古 辞。不仅玉台新咏如此,据梁代不是很远的艺文类聚卷四十三载“古东飞伯劳等歌 日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华发色照里阊”。也认为此诗 是古辞。之后,编纂於北宋初期的文苑英华卷二。六载“梁武帝东飞伯劳歌日东飞伯劳 西飞燕”圆并有李峤的拟作拟古东飞伯劳歌。此处实开后世认为此诗为梁武帝的肇端。 但众所周知,文苑英华一千卷编纂时间短,人员又是从太平御览编组中临时抽调组 成的,成书之后,错讹繁多,以致迟迟不能刊刻印行,后经几次修订,( 就笔者所知) 于南 宋宁宗嘉泰元年才刻行。宋人对它不甚重视,引用它的地方比较少。就是在明清两代,这部 书被人利用的情况并不是很普遍。所以郭茂倩乐府诗集并没有把此诗归于梁武帝名下, 而认为是古辞。随后元左克明编古乐府卷十也认为是古辞。明李攀龙古今诗删卷四 作无名氏。继文苑英华之后,把它归于梁武帝的明冯惟讷的古诗纪,但这本书对它 作了不同的收录,卷五十三归杂曲歌辞,其下注云“英华作梁武帝” 卷七十四归于梁武帝下 注云:“一云绍古歌,玉台艺文乐府并作古辞。”固由此可知冯惟讷认为是两种情况并存的, 并没有确切的说是梁武帝的。而他对西洲曲就做了明确的断定,其下注日:“乐府作古 辞玉台新本作江淹非也。” 以同种态度对待的还有离冯惟讷时代不远的曹学俭,在其石仓 历代诗选卷四杂曲歌辞下录有两首,一为西洲曲,一为东飞伯劳歌,而在卷七选 梁武帝诗时把东飞伯劳歌也纳入其中。而到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梁武帝集时 就完全把它归入萧衍的名下了,只歌是简单的注日“一云绍古歌”。而忽略掉了古诗纪中 所说的“玉台、艺文乐府作古辞”o 。四库馆臣认为“是集卷帙既繁,不免务得贪多,失于断 限,编绿亦往往无法考证,亦往往未明有本系经说而入之集者”。因此张溥的编辑是不甚严 谨的,之后的陆时雍古诗镜。卷十七也作梁武帝诗,陆氏编审也不严谨,同时把西洲曲 也归入梁武帝的名下,可见荒谬。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录梁武帝诗三十首,东飞伯 劳歌并没有入选。 再者“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这两句是出自民歌的。宋龚明之中吴纪 。( 唐) 欧阳询撰汪绍榴校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7 7 7 页。 。( 宋) 李畴等编文苑英华,中华书局,1 9 8 2 年1 0 2 2 页。 9 四库全书1 3 7 9 册,4 3 8 页。 o 四库全书1 3 8 0 册,4 册。 9 四库全书1 3 7 8 册,4 3 8 页。 o ( 明) 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四库全书1 4 1 4 册,4 6 9 页。 9 四库全书1 3 8 0 册,4 页。 9 四库全书1 4 1 2 册,1 页。 o 四库全书1 4 1 l 册。 ( 清) 陈柞明著采菽堂古诗选,清康熙刻本。 1 0 闻“黄姑织女”条云: 昆山县东三十六里,地名黄姑,古老相传云,尝有织女、牵牛星降于此地。织女以金篦 划河,河水溺溢,牵牛因不得渡。今庙之西,有水名百沸河,乡人异之,为之立祠。按荆 楚岁时记) ) :“黄姑者,河鼓也。牵牛谓之河鼓,后人讹其声为黄姑。”潘子直云:亦犹桑落之 语转呼为索郎耳,乡人因以名其地,见於题咏甚众。古乐府云: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 时相见。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云: 杜甫有云星落黄姑渚,秋辞白帝城之句。说者但见古诗云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 相见。 这两处都引用了此诗的前两旬,都认为是古辞。那么是梁武帝诗化用了古诗的前两句,还是 此诗本应为古辞,笔者认为后者为是。 再看河中之水歌的情况,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五把此诗归到梁武帝名下。 之后,明清的众多选家都认为是梁武帝的作品。如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卷十一“两莫 愁”条云:“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画工传其貌,好事者多写寄四远。梁武 帝河中之水歌日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古乐府卷十归梁武帝名 下,古诗纪、古乐苑、石仓历代诗选、采菽堂古诗选等都认为是梁武帝之作,并不 像东飞伯劳歌那样有明晰的流传错讹过程。而郭茂倩之前收此诗的惟有玉台新咏与 艺文类聚。艺文类聚卷四十三“古河中之水歌日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今玉台新咏笺注卷九也认为是无名氏。此诗塑造了追求真正爱情的美丽率真女子莫愁的 形象。莫愁这个名字在六朝极为有名,清商曲辞中有莫愁乐,旧唐书音乐志谓“莫 愁乐,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莫愁声,故歌 云莫愁在何处? 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这个莫愁是石城人( 即今湖北) , 另一莫愁就是此篇所咏的洛阳人。大概莫愁这一名字就如汉乐府中的罗敷一样,是美女的泛 称。诗歌以向东流去的黄河水起兴,吟咏洛阳美丽女子莫愁的才干及生活环境,民歌风味极 浓。三到五句明显借用了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铺叙描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一1 1 , 中常苦悲。” 只是此诗是七言罢了,语言通俗明 快,流畅自然。且卒章显其旨,写了莫愁的一系列富贵生活之后,点明其真正所愿是“早嫁 。四库全书5 8 9 册,3 3 5 页。 。( 宋) 张邦基著墨庄漫录,中华书局,2 0 0 2 年,1 1 2 页。 。( 宋) 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5 4 9 页。 ”( 唐) 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7 7 7 页。 o ( 后晋) 刘胸等撰旧唐书卷二十九音乐志,中华书局,1 9 7 5 年,1 0 6 5 页。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3 7 7 页。 1 l 东家王”,风格及语气类民歌。萧衍早年的确写了不少爱情诗,因此“后来有些人把无名氏的 河中之水歌、东飞伯劳歌甚至西洲曲都归到了他的名下,大约和他早年确曾写了 不少艳诗有关。”。而逯钦立云“则梁武帝歌词二首即东飞伯劳歌及河中之水歌两歌各 本作古词者,皆后人所窜乱也。”圆笔者认为作梁武帝者才是后人所窜乱的结果。 二有关梁武帝一些诗歌的创作时间问题 以梁武帝践祚为限,来考查其现存诗歌的创作时间情况。由于本人能力所限及资料匮乏, 笔者对梁武帝的诗歌不能做出具体的时间考证,而是粗断其为践祚之前还是之后,以他登基 为准,分前期、后期。 l 、答任殿中宗记室王中书别诗 写于永明九年。任殿中为任畴,时为尚书殿中郎。梁书卷十四任畸传“永明初, 卫将军王俭领丹阳尹,复引为主簿。俭雅钦重防,以为当时无辈。迁司徒刑狱参军事,入为 尚书殿中郎,转司徒竟陵王记室参军,以父忧去职。”9 今任踌诗中有别萧咨议衍诗。宗记 室为宗央,梁书卷十九宗央传“武帝嫡孙南郡王居西州,以央管书记,央既以笔札被 知,亦以贞正见许,故任焉。俄而文惠太子薨,王为皇太孙,央仍管书记。及太孙及位,多 失德,夹颇自疏,得为秣陵令,迁尚书都郎。”o 且南史卷三七宗央传“齐司徒竟陵王 集学士於西邸,并见图画,央亦预焉。” 可见宗央也为西邸学士之一,与萧衍交往不浅,今 宗夫诗中存别萧咨议诗。王中书为王融,南史卷二十一王融传卷“历丹阳丞,中 书郎。” 今王融诗中存萧咨议西上夜集诗,写此诗时,萧衍的身份是咨议,梁书卷一 本纪“累迁随王镇西咨议参军,寻以皇考艰去职。”o 南齐书卷四十萧子隆传“八 年,代鱼复侯子响为使持节、都督荆雍梁宁南北秦六州、镇西将军、荆州刺史,给鼓吹一部。 其年,始兴王鉴罢益州,进号督益州。九年,亲府州事。”。 2 、直石头诗 作于建武三年末,萧衍出镇石头时所作。梁书卷一本纪“建武二年,魏谴将刘昶, 王肃帅众寇司州,以高祖为冠军将军、军主还为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顷之,出镇石 。曹道衡、傅刚著萧统评传,南京大学出版杜2 0 0 1 年,5 3 页。 。运铁立遗著吴云整理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1 1 5 页。 。( 唐) 姚思廉撰梁书卷十四任畴传,中华书局,1 9 7 3 年,2 5 2 页。 。( 唐) 姚思廉撰梁书卷十九宗夹传,中华书局1 9 7 3 年2 9 9 页。 。( 唐) 李延寿南史卷三七宗央传,中华书局,1 9 7 5 年,9 7 2 - - 9 7 3 页。 。同上,卷二十一王融传5 7 5 页。 。( 唐) 姚思廉撰粱书卷一武帝本纪,中华书局,1 9 7 3 年,2 页。 9 ( 粱) 萧子显撰南齐书卷四十萧子隆传,中华书局,1 9 7 2 年,7 1 0 页。 1 2 头。”固谢胱有和萧中庶直石头诗和之。 这两首诗的具体确切时间林大志有详细的考证,可察其著作四萧研究一以文学为中心一 书的第二章,本文在此借鉴了林先生的说法,在此加以说明。 3 、芳树、有所思、临高台三首应该作于前期他没有夺取帝位之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十六引古今乐录日“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字多讹误。一日朱 鹭,- -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