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清初抄本《我侬说诗》研究——兼论分解说诗理论.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清初抄本《我侬说诗》研究——兼论分解说诗理论.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清初抄本《我侬说诗》研究——兼论分解说诗理论.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清初抄本《我侬说诗》研究——兼论分解说诗理论.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清初抄本《我侬说诗》研究——兼论分解说诗理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大学硕+ 学位论文 摘要 现藏于上海图书馆的我侬说诗,是清代乾隆初年的一部大型抄本,未署 撰人名( 现考出其人为徐我侬,康熙时吴人) 。全书共二十四册,包括说诗 - - t 一二卷,说原三卷。该书是一部大型的分体说诗之著,反映了明末清初注 重诗体的时代风气。又在分体的基础上,对金圣叹所创、徐增所承的分解晚诗 理论有所发展。迄今为止学术界一般认为金圣叹、徐增之后分解说即后继无人, 但该书的发现使分解说诗理论活跃的时间至少又延长了数十年。本文对发生于 清初的这一文学现象做出了初步的厘清与评说。 关键词:我依浇诗徐我侬分体辨体分解说诗 上海大学硕= l 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1 4 i on o n gs h u os h ii saf a m o u sh a n d - w r i t t e nc o p ya p p e a r e di nt h ee a r l yd a y so fk a n gx i d y n a s t y , n os i g n a t u r e ,a n dc o l l e c t e db ys h a n gh a il i b r a r y ( n o wt h ea n t h e rh a sf o u n do u tt h a t t h e w r i t e ro ft h eb o o kw a sx uw o n o n g ) t h ec o p ya r e2 4v o l u m e si na l l ,c o n t a i n i n g2 2 v o l u m e so fs h u os h i ,3v o l u m e so fs h u oy u a n i ti sa l la n t h o l o g ya n dc o m m e n t a r ya b o u td i f f e r e n t t y p e so fp o e m s ,a l s oi tr e f l e c t se t h o st h a tp e o p l e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t y p eo fp o e m si nt h ee a d y d a y so fq i n gd y n a s t y a tt h es a m et i m e ,i te x p l a i n e dp o e m si n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e x p l a i n i n gp o e m s i n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w a sc r e a t e db yj i ns h e n g t a n ,w h od e c o m p o u n d e do n ep o e mi n t ot w oc o u p l e t s h i sc o u n t r y m a nx uz e n gc a r r i e do nh i st h e o r y t h e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st h i n kt h a tt h i st h e o r y d i s a p p e a r e dr i g h ta f t e rt h e s et w op e r s o n s b u tt h ed i s c o v e r yo ft h i sb o o kh a se x t e n d e di t sl i f e t o m o r et h a nt e n so fy e a r s a n dt h ea u t h o ro ft h i sb o o kd e v e l o p e ds o m en e wv i e w p o i n t sb a s e do n j i n st h e o r y , a n dg o tas t r i k i n gp r o g r e s s t h ee s s a yi sm a i n l yf o c u s e do nt h ep h e n o m e n o na n dt h e t h e o r yo fd e c o m p o s i n gp o e t r y k e y w o r d s :w on o n gs h u os h i x uw o n o n gd i f f e r e n tt y p e s d e c o m p o s i n g v 上海大学颤士学位论文 原刨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跫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黼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入已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呈! 鳃! 虱日期:边垂:星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入完全了勰上海大学有关保整、馊j 隧l 学位论文魄规定,酆: 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瓷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盾成遵守此规定) 签名:童蛆导辩签名:歹毒辫日翔:蛐 l 海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清初抄本我侬说诗研究 兼论分解说诗理论 我侬说诗是一部篇幅有二十四册之钜的手抄本。该书抄写工整,卷帙 完整,装订精良。全书未署撰人名。此书在内容上最引人注目之点有二:一是 分体,二是分解。前一点乃明未清初诗坛普遍之风气( 1 ) ,后一点乃清初创立了 分解说诗理论的金圣叹所在的吴地诗坛之风气。我侬说诗承继的即是明末清 初吴地前辈之话题,虽不“时尚”( 2 ) ,但诗功较深,说诗又务求其“详”( 3 ) , 因而阐发得较为系统,较成规模,也道出了一些新义,补足乃至发挥了前贤话 题之剩义,可视为清初辨体说和金圣叹分解说的一个确有份量的总结。乾隆以 后,即不再见有如此规模完整的分体说诗之著了,所以此书极有研究价值。 第一章、文本概况、作者及成书年代考 一、誊写工整、装帧讲究的钞本 此本抄于朱丝栏纸上,每页九行,每行通常为二十一字( 偶有多达三十馀 字,似漏抄之后增补所致) 。由于卷帙巨大,全书由蒋锡韩、李印曾、赵觐雅等 三人抄成,各人分别署名于所抄部分之卷未:卷三、卷七、卷一一末署蒋抄, 卷五、卷一二末署李抄,卷六、卷二二末署赵抄。书写字体格式大体相同,均 为正楷。 今本我侬说诗,前二十一册为说诗正文,凡二十二卷。卷首为自序、题 辞,卷一汉乐府,卷二上汉郊祀歌,卷二下汉铙歌,卷三汉相和曲,卷四上汉 杂曲,卷四下汉谣谚,卷血魏乐府,卷六六朝乐府,卷七古逸诗,卷八、九唐 歌行七古,卷十汉五言古,卷十一魏六朝五言古,卷十二唐五言古,卷十三五 言律,卷十四初唐七言律,卷十五盛唐七言律( 杜甫上) ,卷十六盛唐七言律( 杜 甫下) ,卷十七中唐七言律上,卷十八中唐七言律下,卷十九晚唐七言律上,卷 二十晚唐七言律下,卷二十一排律,卷二十二- l 血言绝句,卷二十二下七言绝 句。编排兼顾时代和体例,颇为有序。后三册为说原三卷,卷上说尚书, 上海大学硕j 一学位论文 卷中、下说诗经,“为说汉唐诸诗,推其说所自出,而使人确然无疑”。( 卷 一题辞) 二、作者考 如前所述,在著作中并未有一处明确指出该书之作者为谁。上海图书馆馆 藏卡片则着录为贾赤夫、苏静涵、文鲁斋三人合作( 4 ) 。但如细读全书,尤其是 书前三序及题辞( 实即凡例) ,其实对于作者为谁是可以了然的。三序虽然亦未 署姓名及年月,但在序中,撰者将本人与贾赤夫、苏静涵、文鲁斋三人之关系 讲得颇为详谵: 说诗凡八百馀首,其唐七律诗三百首,则始于戊子之孟冬,终于己丑 之仲春,从友人静涵苏子请也;其汉魏诗一百七十首,则请从文子鲁斋, 始终于辛卯之冬季、壬辰之春季焉。癸巳秋八月,因访舍弟豫青于汉 南,至赤夫石泉署,为赤夫补说所未说之诗s _ - f f 馀首,始于是岁之阳 月,终于来年之陬月云。( 序一) 余丙子游燕,即定交贾子赤夫、苏子静涵,风雅契合,既历有年,往 复清谈,不啻万计。后得文子鲁斋,性更嗜痂,甘于脍炙,诸宗盟听评论, 至彻夜忘寝。恐绪言微义,久而复湮,此己丑岁静涵既有说七律之请,辛 卯岁鲁斋更有说汉、魏之请也。书成之后,苏、丈家有稿本各一,秘之枕中。 已而因友及亲、由近致远,转相钞录。余游秦时,屈指布散于京师者已三 十馀部,然止七律一体,而汉、魏则二子以未有副本,虑因遗失,未易假人 也。至癸巳所补,惟留赤夫署中,思一寄静涵、鲁斋,笔墨烦多,艰于脱稿, 时衔耿耿耳。( 序二) 余懒于接纳,舍二三知己外,寥寥寡徒;素不喜攀援巨公,作沽名阶 级,祗自序其说之年月起讫并同学因缘,他无预焉。( 序三) 上海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据此三序,可确知贾赤夫、苏静涵和文鲁斋只是“听众”而非“说诗者” 的身份,他们都是说诗者的朋友。而在书前之题辞中,这位说诗者每每以 “侬”自称,如云:明人诗“侬以一字评之日伪”;“侬为欲说汉唐诸诗”;“侬 说诗,本非为一切应酬与世之浮慕诗声者作迷津寅筏,其人而能降心以卒业焉, 固侬所厚望也;其人而不能降心以卒业焉,亦侬所深谅也”。“问侬说诗,何不 学紫阳注诗,只要人晓得诗中道理便了? 侬说诗,不但要人晓得诗中道理,并 要人晓得诗中作法”。“侬说诗,本为作诗者度与金针,故不得不为之横说竖说, 必极其诗之致而后止,而后作者之心庶几其出,而后学者之心庶几其入。”这就 明白无误地表明书题“我侬说诗”中之“我侬”,当为这位说诗人之名无疑。又 该书卷十二律诗总说,在比较金圣叹和徐增分解法之长短时,称“家而庵( 徐 增号) 实落处,较倡经( 金圣叹号) 觉胜。然说得阑阑珊珊,不成片段”。据此, 又可知我侬乃徐姓。 徐我侬是一界布衣,其生平目前尚不可考,在吴地各种方志中亦难觅其踪 影。我们只能从我侬说诗之三篇自序中,略知他生性“懒于接纳”,不喜“攀 援巨公,作沽名阶级”,“寥寥寡徒”,惟与文鲁斋、苏静涵和贾赤夫等二三知己 “风雅契合”。他终生以说诗为乐,此外似别无所好。 “侬”为典型吴地方言。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九有云:吴人“相谓日依, 隔户问人日谁侬,应日我侬,视之乃识,曰却是你侬,指他人而称之 日渠侬。”我侬曾自述生平:“侬半生流宕,所历则由吴而鲁而齐而燕,由越 而闽由晋而秦”( 说原卷上) ,“吴”为始发地。由此,可推知我侬应 为吴人。他应与金圣叹、徐增同为江南长洲( 今江苏苏州) 人。 三、成书年代考 从上述所引之撰者自述可知,此书并非按今本之序写成,而是分三次形成: 先晚唐七言律,时间“始于戊子之孟冬,终于己丑之仲春”;次说汉魏涛,“始 终于辛卯之冬季、壬辰之春季”;其馀诗之说,则始于癸巳十月,终于甲午正月。 全书从戊子年至甲午年,前后历时六年才完成。然由于徐我侬之生卒年不详, 这个仪山于支标记的六年究是何年? 尚需作番考证才可确定。 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先考其上限。我侬说律诗时,曾特地标出金圣叹和徐增二人分解说,以为 宋明以来其它各家都不能及,而将自己直接其下( 卷十三律诗总说) 。金、 徐二人同时。金圣叹评解唐七律和杜律之著作均成于其身后,不足为凭。而徐 增说唐诗成于康熙元年壬寅,他在该书序言中将成书过程交代得极为清楚: “说诗则在戊子岁,笔之于纸,则自丁酉始。壬寅中秋无事,偶检笥中所 说之诗,录成卷数,名之日而庵说唐诗。”( 5 ) 徐增分解说诗既始于顺治 五年戊子,成书于康熙元年壬寅,而我侬之评说不可能与他同时进行,所以顺 治五年戊子至十一年甲午之所谓六年过早,可以排除。 再探其下限。从我侬自述来看,该书至甲午年三部分都说成后的相当一段 时间里,撰者一直无力将其整合成一书。唐七律部分单独以钞本形式流传,汉 魏诗和“癸巳所补者”两部分则连副本也无,分别藏于苏、文、贾三位朋友处, 故撰者每每喟叹:“依素贫士,即解说汉、魏以来迄三唐诗,稿纸盈有千余页。 且客中无小史抄誊,片句只字,俱亲手操觚。”“笔墨烦多,艰于脱稿,时衔耿 耿。”而今本卷首有“倪承宽印”、“大鸿胪章”等印章。倪为乾隆十九年进士, 曾于乾隆三十七年壬辰为其父倪国琏刊刻春及堂诗集。今钞本我侬说诗 当是由他雇人抄写而成,或也在此时前后。由此判断,乾隆三十三年戊子至三 十九年甲午之所谓六年又过晚,因此时我侬说诗已形成今日所见之舰模完 整、书写精良的面貌,远非著述当年那一种未经誊抄、前后不接之草稿状态了。 综合上述情况,只有将说诗成书时间确定为康熙四十七年戊子至五十 三年甲午这一时段,方为合理。徐我侬一介布衣,说诗辗转南北,时断时续 仅在几个密友之小范围内进行,说成后再传抄流行,并将分别成立的几部分整 理成一书,这都需一定时间。故今推定本书在康熙后期次第说成,再经流传, 多年后或由撰者本人、或由他人辑成全书,至乾隆中始由倪承宽着人抄成善本。 以上即是目前所知的作者和成书年代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清初诗学辨体研究的新成果 如上所述,我侬既诗是一部按照诗体来说诗的著作:卷一至卷七为乐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府,卷八、九为歌行七古,卷十至十二为五古,卷十三为五律,卷十四至二十 为七律,卷二十一为排律,卷二十二为绝句。各体又兼顾时代排列,颇为有序。 在所说各体中,以乐府和七律两体最为详尽。这既是时代风气的反映,又代表 了当时辨体的新成果。 一、注重诗体的时代风气及分体选诗、辨体说诗之别 诗至唐宋,体制大略完备,然对于诗体的自觉认识尚未觉醒。胡震亨唐音 癸签称:“今考唐人集绿,所标体名,凡效汉魏以下诗。声律未叶者,名往体; 其所变诗体,则声律之叶者,不论长句、绝句,概名为律诗,为近体。而七言古 诗,于往体外另为一目,又或名歌行。举其大凡,不过此三者之区分而已。”( 6 ) 则是唐时对于诗歌体制的认识尚处于初步和粗略的状态。至宋末严羽,始在其沧 浪诗话中单列“诗体”一章,系统地将诗歌体制按照古诗、近体、绝句、杂言、 乐府等详细划分,这是完整意义上的第一次辨体理论。体制明确方可对各体诗歌 进行辨析,故严沧浪集大成的辨体成果只能出现在唐宋诗体发展完备之后的历史 时期。辨体是对诗体进行溯源,并对其特征进行总结概括的一种研究方式,对诗 体进行辨析可以更容易地看出不同诗体的演变规律,方便对诗歌进行一个局部一 个局部的深入研究。在严羽之后,元明清时期,对于诗歌体制的认识提到了空前 的高度,文人更加注重细致的分析考证,对于诗体的研究更加深入,一个直接的 后果是分体诗选和辨体诗话著作的大量出现。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分 体选诗的著作如方回的瀛奎律髓,专选唐五七言律诗一体,当时影响较大; 祝尧的古赋辨体,选取楚词以下历朝诗赋,采摭颇为赅各。宋绪的元诗体 要将元代诗体分为三十八类,分解详尽之至。另有高榛唐诗品汇、冯维讷 古诗纪、李于鳞古今诗删、陆时镛唐诗镜等,或选取一体,或选取数 体,但均为分体选诗之作。清初亦延续此种风气,如有徐增而庵说唐诗、钱 良择唐音审体等。辨体的专著,元代有揭侯斯之诗宗正法眼藏、范德机 之木天禁语等书。诗宗正法眼藏乃专门论述五七言律诗和古诗作法之异 同。木天禁语则分七言律、五七言长古和五七言短古为类,不仅有简单理论 说明,还有典型诗作作为例证。( 7 ) 明代许学夷的诗源辩体,全而论述各种诗 海大学礤:k 学位论文 嚣,援为涔尽,代表了辨薅试识鹃毅懿毫褒。鹗代葵囊蔓诗学名著翅骥应麟诲簸, 一般也都有一定篇章专论诗体。延至清初,如冯珊钝吟杂录论乐府甚详备, 王士稹带经堂诗话论五、七言古诗之别等。 分镕逡涛移辨俸谖诗关联紧密,然又寿一定差蠲。分俸诲逡侧重予整瑾l 乍赫, 按照不同体制将作品汇编成书,问绒有一些关于诗体的辨晚,如唐诗品汇, 即在每体之前有简略的说明。丽辩体说诗之著以理论为主,主要对各体诗歌的体 裁籍点送行辨耩,撬然翊菜些潦歌 睾为绸证,鲡滚滚涛话诲体、诗法家数、 木天禁语、诗源辨体等著作。 但分体之举和辨体的意识毕竟是不可分割的,我侬说诗即是在明束溃韧 诗坛熬这个夫营景之下懑现靛罄平褥之 乍。它凝是分落稳诗选,又在各髂之蓊 的总说中农明自己对于这一体的认识,又在对具体的每一首诗作的解说中加深着 这些认识。与同时代的其它诗选相比,我侬澄诗既具有同时代分体诗选的普 遍特征,又有宣己的特点。 我侬说诗所选诗歌从上古谣谚至唐末律绝,时间跨度凰较唐诗品汇、 唐贤三体诗法、唐密审体、唐诗别裁等断代诗选本长褥多,但重唐以前 诗的立场捌是一致豹。我侬对不选蘑以压诗静瑾幽说褥缀清楚: “诗亡于宋,铸于明,宋人铸把汉唐诗舞镘小遭,祗一吟风弄月饿为能 事;惟其然,故宋人所作皆是吟风秀月,明人葫惩宋辩,克意宗摩,憋 又不能真知唐诗所以然之妙,如俳优上场,只在衣冠声吻问着意摹拟,古君 子几凡如见:其实漤身鸯肝肺及皮毛,还是锵优。故侬以一宰评之,茸铸, 矢镑划犹之亡也。”( 卷苔题辞) 这种完全抹煞唐跌后谤鼹立场,在当对是较为普遍的,专选有艨一代作品之选本 自不峦言,即如古今涛翮等,媳不选唐以后潦。 在内裙方面,我侬说诗入录的诗体、诗人作品数量十分可观,达n t 遍 选诸家、各体兼备的糕度,这与一般敬辨体说潦之著明显不嗣,也与仅选体或 少数几体的诗选本不糊,丽接近于唐诗品汇、唐音审体、诗测、丽瘫选 6 上海大学硕u 上学位论文 唐诗等大型诗选本。当然这些诗选本也有明显的诗学成分,如唐诗品汇选 诗,除按照诗体排列外,主要重在评定诗人的等第,故每体之下又分出正始、正 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馀响、旁流等名目,并不是单纯的诗选本。 而唐音审体的目的即为存体,故其选择标准为尊体格、存面目和汰熟调,有 时几首诗甚或一首诗即为一体,仅因其用韵与旁人不同即可列为一体,故虽然详 备,但其划分似又过于琐碎,失之繁琐,与一般的诗选本也稍有不同。而我依 说诗顾名思义,它作为一部“说诗”的著作,主要目的自然不在存诗,但它也 大量选诗,与唐诗品汇等一样形同诗选。它能够做到众体兼备,较为全面地 选取了乐府、郊祀歌、铙歌、相和曲、杂曲、谣谚、古逸诗、古诗、律诗、绝句 等体,每一体之下又列举许多作品,详为解说,形成了这部说诗之著侧重于“辨 体”的基本特点,其解说文字的比重之大,也明显地有别于唐诗品汇和唐 音审体等著。但我侬说诗的这一特点,与明末许学夷的辩体巨著诗源辩 体又形成了另一种比较,即诗源辩体完全摈弃了“诗选”的作法,是纯粹 的“辨说”,所引用的诗例仅及于“摘句”的程度。其排列以朝代为序,每朝之 下各自分体,也与我依说诗的章节分法刚好相反。加之诗源辩体侧重于 讲每个诗人的不同诗风,与我侬说诗重诗歌的整体性把握亦颇不相类。 二、我侬说诗辨体研究的新成果 在卷首题辞和乐府、古诗、律诗等体的“总说”中,我依详细阐述了自己 的看法。而关于这几种基本诗体,当时已颇得到研究,如冯班之于乐府,王士祯 之于古诗,吴乔之于律诗等,已广为所知。而我侬又有所发展。 如关于乐府。冯班之钝吟杂录中有专门一篇是古今乐府论,颇得后 人赞赏。我侬对于乐府的辨析在很多方面与冯班重合,但又别有不同见地,相同 之处则阐发得更为详尽,将冯班之原意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例如,关于文士之 诗可否尽入乐,冯班称: “古诗皆乐也,文士为之辞日诗,乐工协之于钟吕为乐。则是文人 乐府,亦有不谐钟吕,直自为诗者矣。”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冯班认为文士之诗亦有不尽可以入乐的。我侬则从志、声、诗三者之关系入 手,说明只要合乎“言恚”的准则,则乐府尽可全入乐。在乐府总说中,我 镶遥过对灏书中之“歌承言,声俊永,律帮声,音克谐,无褶夺轮”一语 的分析,认为“乐以人声为主,而诗叉为声中之王,而志又为诗中之王。只鼹得 其所谓志卷,而诗自可歌可声可律,可被之八音今之论诗畿,误因元人吴菜 馥弦吉乐籽,必僚箕声以翻辞数语,便云繇麝不可 擘,豫乐麝必须自己精 于音律。是音律反为诗主矣。乐府只要措辞得其体裁,便无论古今谱调, 皆可演以台歌。” 再懿关于诗帮乐精之分器,键吟杂录正络中称:“吉入之涛,誉琛晚。 文人或不娴音律,所作篇什,不协于丝管,故但悄之诗。诗与乐府从此分区。” 又日:“大赂歌诗分界,疑在 汉、魏之闯。伶伦所凑,遛之乐府;文人所制,不 妨有不含聚之诗。”我依在乐府总滋中亦讲剜诗与乐府之嚣麓: “周之诗皆为乐章,则汉之乐府亦皆可为诗。但周诗尽入乐章,诗 乐充分;汉乐鹰外,瑟逮之诗墓多,曩泰缳不分为薅赞。要英辑娃强分之故, 不在分之人,亦彳:在诗之欲分,而在于乐府已自立于盛分之势。” “汉武好大喜劝,其志已有所偏,其手下才人又专以楚骚制辞,意主瑰 毒,交趣宏溪。秘英膊暴于甄辑鸯,豪皆瑰专宏薅之辞,薅雍雍穆穆如苏、 李之诗亦无与焉。敌以乐府棍诗,虽若傲视以有余,幂知有余之处便是 不足,反遂让诗别开一门。诗亦不稿定附于乐府,而诗与乐府自此乃分两途 云。” 在歌诗分界的时间段上,我侬与冯班持相同看法,即都认为是在汉魏之时。但关 于分要缀瓣豹看法,二人羹大大不爨。冯臻谖为,乐痔霹涛分勰全在是否窘乐: 伶伦所奏,渭之乐府;文人所制,则不妨有不合乐之诗。我侬则认为古代诗与幂 府在合乐与西上并无分别,古诗皆为乐府,只是名分有别。汉代因皇帝与大腰喜 舞瑰毒宏褥之涛馋,骏仅稳魏类诗熬入之乐痔,葜余烈鼗落在楚阔,是乐麝联毂 之外尚有大量诗歌,于此人们爿注意刮诗歌与和乐的乐府之别,诗与乐府才最终 上海大学碗士学位论文 分离。魏瓣区分荠龚粼意,瑟是鑫然露然。 我依还将古诗与乐府互相比较来看出二者的不同特点: “古诗螽舍蓄,意淫憨葵尽;乐府贵发淤,意维怨其幂尽。古诗最缓悲 愤,出口必忠厚为归;乐府虽板恬愉,出口必爽快为主。古诗一唱三叹, 耐人深思;乐府干刀万槊,与人难受。古诗如惠风和日,令人可爱;乐府 如蔽雷逐电,令人可畏。古诗如山之静,扛者乐之;乐黪如拳之动,餐者 乐之。” 我依认为,古诗含蓄撩藉,意踩涤长:乐痔痛浃添漓,清瑟可爱。裁者满韵, 后者尚静。生动的比喻恰当地抓住了古诗和乐府土呶特点,以前人诗歌一一印证, 如杜甫北征则含蓄深沉,文君白头吟则辛菇痛快,多数符合我侬地论 断,可蔸谴把握住了这淹大诗体的主要特点。 我侬还认为乐府难于古诗不啻数倍,盖因“古诗全凭学问,而天资次之; 乐府全凭天资,而学问次之。然天资赢者,于学阍一道比人更嫩省力。羞学阏 虽好两天资不高,靛竣乐府,寞翔趱海挟由。敖耩予乐麝者麓兼古涛。祗耩于 古诗者不能建安乐府。”而且若古诗做得好,于律体“可陡添多少神理”,若乐 府做得好,则“不但摊壤,即其音节阕亦似钧天乐奏,迥不是人潮凡响。”此处 我旅认为乐府乃是谤静诗体中最考黢入天赋豹体澍,对其攉崇到了无瑷复糯的 地步。 但是,我侬又从吉海、乐府的做法上讲n - - 嚣对 二学作潦嚣来说难易则搬 反: 古诗如醇艺中八股文字,幂论初学小子孥能凑於成篇,然要到精妙无 遗撼处,虽宿儒繇驻难之;乐府剐如散行炙字,惟寝食于予史诸家者方能 一气挥洒,铿锵合调,然其实,比八股稍为省力,第初学小子无级可阶, 望之如登天耳; 9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戴是古诗辍茹瑟实难,笨癃颤难嚣实器。这令霓辫爵谣与众不滔,然是镑对不 同情况而斋,与前述所谓并不矛盾。 关于古诗,当时亦有名家之见被广为接受。如许学夷对于古诗的论述可以 秀举尼筑: “汉魏五言,源于国风而本乎情,故多托物兴寄,体制玲珑,为干 古五言之宗。详螽论之,魏人铱铡澎袭,詈、宋、齐、梁,麓趋霉亡矣。”“汊 魏五宫,本乎情兴,故其体委婉而语悠圆,有天戍之妙。五言古,惟是为威。 详而论之,魏人渐见怍用,而渐入于变矣。_ 潋魏五言,深于兴寄,故其体 麓而委婉。詹人五害古,善于敷绦,故英舔长赫充酝。 清初大家王士祯有五七言古诗选,其凡例于古诗五言、七亩之别言之甚 碉。毽谨:“章法未有不嗣者,毽五言篱议论不餐,蕊方气貔骋不得;七言翔须 波澜壮阔。顿挫激昂,大开大阖耳。”又说:“五言以蕴藉为主,蒋七言则发扬蹈 厉,无所不可。”通过同一诗体或是和不同诗体的比较,我们可以愿方便地看融 不同诗体豹特点。 我依对于古诗的认识具见古诗总浇。他对于五言古诗的缘起有一段专门 的论述: 五言古诗,本于三百篇“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崖? 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狱? 投我以本瓜,报之以琼瑶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等 句,至汲鲻通篇罔之鼠体。说者谓托体胡于李都麓、苏属萄,非也。淡翱虞 姬楚歌早已见之,即苏李同时,丈君白头吟,又为既见。但二诗采 缛乐府,使谓之乐府,究竞五言古诗耳。故谓点富古诗创于汉,则可,谬创 于苏套,恐来确。 在此,我侬详细蛇姆矗占蜓来源考订清楚,且用虞姬楚歌与文君白头吟 作为反面例涯浇明五苦吉诗不自苏李始,言之潼凿,无懈可击。然下面一段话似 8 上海丈学碳士学位论文 又与建段矛霞: 苏诗沉郁,李诗超忽,良由二公俱以不世之才,寄命于蛛俗。即其忠勇 之气,发而为诗,遮疑零不电人,故诗亦棼纯人所能彷伟。统汉诗言,二公 祖雯雅而祢楚骚,洵为此体冠冕,则谓此体创于二公亦可。 翔鳇,赠我姣又扶戏裁方瑟毒定了苏李二久在汉聂言吉谤方嚣秃天憝及戆功 绩,说五言古创于此二人亦无不可。这与我侬关于磨人歌行的看法是一致的。七 言歌行并不训于唐人,能至唐人始为极盛,故谓之训于唐人亦可。 关于放吉体型律钵鹣避渡,我豫认爻“选诲务密太律铬受辍”,鑫其注霾 排偶丽旬,与唐律诗要求一致;但“若以古诗言之,恐为选误,还须另求生 活。”但是对于以排偶丽旬见疵的选诗,是否威该尽废排偶耐旬呢? 我侬又 谈为菲龟。德认为“羲 籀懿强强,囊旬磐嚣嚣光华。天缝瓣有爨妊存羯,疆爨穰 配,本天地自然之理。但圣人扶阳抑阴,不欲使阴邀与阳道相争长。以诗言之, 散行,奇数也,阳道也;对仗,偶数也,阴道也。”貔依从阴阳相辅相承的角度 蹬发,获麓霹笈虽然秀“瓣道”,毽整;怒天逢蠲不霹浚鼷懿一部分。敬虚僳螯之。 且诗经图风除周召二南无排偶之外,至邶风柏舟即有对仗,苏武诗 及古诗十九酋均偶有对仗之文,则是圣人不尽废排偶也。关键是要偶一为之, 不霉逶篇警楚。至于露匀,“齐要与愁稳关合,合魄兴之义,不可徒然写景,撰 写眼前。性情譬犹翻月,丽旬譬犹日月光华。i 三1 月自有光华,但不可执爝火 之荧荧,遂谓与目月光华等。”我侬重性情于此可见一般。他反对囊赋眼前景饿 豹摹楚写豢,一定要寄撬深意才霹。这在荬选诗之纫馨明确裁定,一壹羹镪之。 另,关于齐梁用排偶成病,而唐人用之成律遂成一代之钜欺的原因,我侬还 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认为“盖文章一道,如治道然。”鉴于前做之得失,索性 予当荤者孳之务尽,予警强者蠢之热游。齐粱与詹入不同之楚程予: 齐粱不然,承古诗将敝之气,阮不敢革,爻不能圆,如修破坏古宫殿, 舀霹涂錾,何益? 露人1 4 尽耨其砖泰土石,帮英基垃,再添材料,重薪巍造。 :海大学硕士学撼埝文 鼓褥英撬壤,凌是莆务宫鼹屯,霸已巍蘩滚热,舅鸯一代之天筑,霉菱娄睾 破主摹安! 骥乎媳,鼗薮叉对读者援窭建议掰;“羹蘧言之,器涛蕊不埝嚣鏊,虽蕤露 入将被之2 嘎,又学齐黎敞缀之敝。” 最后关予倦诗,这怒我侬着力簸深之睽在。谈诲二童“二卷,仪律诗酆占 去,卷,遮三努之还多,再凳婪鬟褫骧爱。奁襻涛慧蠢中,魏骥臻表忝了 蠢已对于腾律诗静雄崇; “寤丸骥诗裁祷定寿簿嚣,谤囊簿臻变缀薅觅辨襄如瓷,难蔽蠢是戳莛 加臭l 不知摩人喀为此傣,本是追踪三百篇遗惑,氛摄骚辞辩府 古诗遗法,篱练揣摩。论字每虽止七八碍五卡有六,而论糖惑囊法,则最 茕洚之覆裁,万耱之爱讫,殆漤过蔹+ ” “镩诗在唐,真知穷瞄之有规矩,欲台炖他求,未有纯搂能成器者。俗 见咎咎举媛唐律神妙,健强唐以髓煮诗,不赫唐诗;唐啭詹有谴,不姆唐 诗。强薅吾雾鑫富嚣诗,不必学唐诗。鸣哮! ” 裁久瓣予掺诲弱疆究氇已缀澡,如受孬圈妒诲谗关予襻潦涎着法t 古诗如古文,其布局千雯万他。七律颇似八比,首联如讲- 起头,次联如 孛比,三骥重。君地,未氍知束趱,但 匕兹磐盛一是,谤可以链缘出之,砖 不麓耳。七狍镰辉也,蔑粤函土,或净逸下,蒋必蚤堂之簿,正纛之搂舞也。 五律气脉联从五古审拳,初盛皆然,中唐鲜受,明人多躐七律余材成之,建 双悉举孛髓。五绝最舞蕊篇,帮难替好。五古缬遥蕊觅得奄,涎魏剜然,管 家激霄褐毒,履嚣蛰永,至彦凡遂赢露。 吴赛籍梅诲魄终,黢文,袭袋务毒专门文字论寝捺诲嚣鹱k 胀文之关联: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唐律诗如明八股,唐初诗似洪武至宣德时文字,气局甫开,古辞浑噩, 无字句可寻。然犹不免生硬,未成律也。至盛唐诸公如李、如杜、如高岑、 如王孟辈,一时选出,则本末兼该,华实俱茂,居然成弓1 2 1 诸家,极丈字之 盛矣! 嗣是而中唐始则有钱刘诸公,以澹永倡于前,终则有韩柳诸公,以淹 博继于后。其澹永则似万历以后诸家,其淹博则似嘉靖以前诸家。至元白之 庸俗,则又像嘉靖万历间一种恶习,既非澹永,又非淹博,一入俗1 :1 ,便牢 不可破,乃文字之乡愿也。晚唐则纯以偏锋取胜,如义山之缮丽,飞卿之轻 隽,牧之之高峭,许浑之恬静,韦庄之飘选,罗隐之豪迈,体制虽各不同, 然皆尚才使气设心翻案,酷类启祯时,金陈杨艾诸家,用子用史,任意武断, 菁华一竭,于是乎帖括之制大坏,则如五代靡靡而唐亡矣,而明亡矣。呜呼。 诗文关于国运,信哉! ” 我侬将三唐不同时期诗歌特点与八股文之由盛而衰一一贴合,见出了历史发 展之规律性,颇值得后人深思。虽同是讲律诗与八股文之关系,但一个乃就谋篇 布局而说,一个乃就气脉发展而言,着眼点颇不同。 我侬对律诗的界定更加严格,他认为律诗和其他诗体的分别在于:“别体本 来宽大,如江湖河海,虽泥滓诸秽俱容得下。律体则如梳中之茶,汤水既少且又 近不得些子杂味,那许他街谣里巷一切齐来? 盖诗道有风有雅,律则尚雅而不尚 风。”也就是说律诗得要求较他诗更为严格,不但字数句数有严格的规定,甚至 对于i 寺体风格也总结出其“尚雅而不尚风”的特点。 对于写景与全诗的关系,我侬又有比喻来说明之: 盖“景”字,即古“影”字。然必有物始有影也。性情如美人,景如镜 中美人影子,无关人影子,照不出美人,但不可执美人影子,谓是关人耳。 是一是二,此际不可不明辨也。 我侬将性情和写景的关系比喻为美人与镜中影子的关系,无性情则写景无生 气,如无美人则没有影子一般。但着只有性情而无合适的反映对象,则又如何知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道性情真与否? 故二者当中性情起决定作用,写景反过来映衬性情的真伪。 我侬说诗注重具体分析诗人诗作的特点十分有助于辨体,如将杜甫专门 占据律体两卷( 卷十五、十六) ,其他作家则皆散见于各体诗歌之中,这种特殊 的安排即能表达出杜甫对于律诗的特别重要的贡献,也可以通过对于杜律的分 析,即基本完成了对于律诗的分析。又如李白之凤凰台,历来脍炙人i z i ,皆 以为是不可多得之佳作,我侬却指摘再三,认为“此二诗乃诗中伪品,非太自佳 诗。”因凤凰台首句“凤凰台上风凰游”,“游”字虽本相如“风兮风兮归故 乡,邀游四海求其凰”,然相如贴风飞上讲,则翩然回翔,“游”字似之;且以“邀” 字作对,故为稳当。而白诗下旬“风去台空”四字,则是乃栖凤也。凤既栖于台 上,则不能游,此下字粗疏之病。次句“风去台空江自流”,六旬又云“二水 中分白鹭洲”,“二水”与“江流”重复,“又添出三山作对,不伦不类”,则是杂 乱无章之二病。三四二句说此台阅历兴亡已多,却以“吴宫晋代分联,既是合掌 无味,又以花草写吴宫,衣冠写晋代,彼此可以通套,三病也。”其他又有诸多 病犯,在此不一一列举,可见其辨析之严格。 总之,我侬说诗作为一部以诗体为基本单位、容纳了大量具体诗作且逐 首予以详细解说的诗学著作,既与明以来至清初的诗坛普遍风气相合,又作出了 自己的贡献,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第三章吴地分解说诗的新阶段 一、金圣叹、徐增的分解说诗理论 明末清初,吴地出了个怪杰金圣叹。这位自称令圣人叹息的书生,虽命运 多舛,却天资聪颖、眼光独到。早在元人杨载的诗法家数中,即首创起承 转合之法,将律诗之四联与之一一对应。题为傅与砺述范德机意而作的诗法 正论,其中心即以起承转合论诗。但他们的理论并未产生多少影响。 金圣叹则在这些基础之上,创为系统的“分解”法,进一步将律诗之四联 分为前后两解,前解为起为承,后解为转为合,并以此分解法系统解说了唐人 和老杜之作,有唐才子诗、爿子杜涛解等著作,在明末清初一时产生了 4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极大的轰动效应。 金圣叹看到了律诗各联之间起承转合之不同关系,并且用生动的比喻来说 明之: 昨在葑溪桥边,忽然有人问某分解委是如何? 某遽答以开弓放箭之喻, 云:“前解如弓来体,后解如弓往体。盖弓来体,在初拽开时,眼之所注, 箭之所直,更无旁及。而后引之而必至于满也。今一二,i f - - k n 初拽开时之 眼之所注,箭之所直,更无旁及也。三四,不过入引之而必至于满也。弓 往体,在既放箭后,其所到处,必中要害;而时亦有不得中要害者,则其 既满临放之时手法之异也。今七八,正如箭到之必得中要害也。五六,则 如既满临发之时之手法也。此喻最是快意,归记于此。” ( 题于唱经堂东柱上) 弟今再做譬喻:一二分明便是一位官人,大步上堂来,三四则是官人 两旁之虞侯、节级,只等官人坐了,便与他吆呼排衙也。七八是官人倦怠 欲退堂,五六是又换两名人抬从将官人入去也。弟更无可奈何,作此出象 譬喻,岂犹不相晓? 与李东海荣字 元人杨载、范德机已经明言了律诗四联之不同作用和功能,故若仅仅从四 联之角度来看,金圣叹之理论与前人相比并无创新之处。会圣叹进而将四联分 为前后两解,认为律诗前解后解之作用和关系断然不相同,其分为前后两解乃 是迫不得已: 前解断然不是后解,后解断然不是前解。此譬如果核中仁相似,虽是 两瓣只成一合,定是一半略雄,一半略雌。诗有前后解,亦是一解略雌, 一解略雄者也。 答秦齐祖松年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金圣叹之所以这样分,和他本人认识有关,他认为律诗前解和后解在意义 上是一个转折之关系: “三四自来只是一二之羡丈,五六自来只是七八之换头。三四生性 自来是向前,五六生性自来是向后。”他认为这是一条固定不变的铁律:“诗 至五六而转矣,而犹然三四,唐之律诗无是也;诗至五六虽转,然遂尽脱 三四,唐之律诗无是也。” 这些例子都证明金圣叹只看到了分解之必要,却未必全部合理。古人作诗 不仅要照顾声律节奏,还要顾及思想的准确表达,故并非所有的律诗都完全合 乎前后两解的划分方法,像金圣叹这样的分解太拘泥。所以在涉及到一些诗歌 时,金氏之解说有些过于牵强。其实他本人也未尝未认识到这一点。他曾自道 苦衷说: 弟念唐诗实本不宜分解,今弟万不获已而又必分之者,只为分得前解, 便可仔细看唐人发端;分得后解,便可仔细看唐人脱卸自来文章家最责是 发端,又最难是脱卸。若不与分前后二解,直是急切一时指画不出。故弟 亦勉强而故出于斯也。( 答顾掌丸慈旭) 在将律诗分为两解的基础之上,金圣叹进一步认为律诗最重在前二旬,可 看如下几例: 前后解虽是一样难作,然而前解比后又难,试想一二起手,一时擎笔 向空,真问何处讨取? 若是既已讨得一二来时,早是不愁无三四也。然则 前解一二三四虽是一样难作,而一二比三四又难也。 与内父韩孙鹤俊, 一二最是出力,三四从来只是省力。一二如开创人,从白地上做起, 上海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须是全副见识,全副气力,全副胸襟,全副福德,一齐具备,然后可以大 呼集事。三四只是继体守丈,不差线路而已。至若赖其黼黻盛业,则诚有 之。 杜诗纸尾 来教云:一二定,而三四定矣。甚善甚善! 此殆为知唐律诗三四者也。 但弟愚意尚有进者,一二定,而全诗皆定,岂直三四定而已哉。盖一二发 笔,其直至全诗与止到三四,其间大小厚薄深浅高低乃至是非,相去极远。 答许升年定升 金圣叹认为前解之一二句似白手起家之人,无依傍,无借鉴,全凭自身识 见和气力。有一二两句之奠基,则不但三四可定,甚至全文亦可定矣。冒春容 之葚原诗说有一段话刚好与之相呼应: 近体以起承转合为首尾腰腹,此脉络相承之次第也。首动则尾随,首 击则尾应。腹承首后,腰居尾前,不过因首尾以为转动而已。是故一诗之 气力在首尾,而尾之气力视首更倍,如龙行空,如舟破浪,常以尾为力焉。 唐人佳句,二联为多,起次之,结句又次之,可见结之难工也。其法有于 结句见诗意者,有点明题字者,有放开一步,或宕出远神、或就本位收住 者,有寓意者,有补缴者。张说“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就题上“夜 饮”作收也。王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从上句“解带”、“弹琴” 宕出远神也。杜甫“何当击凡乌,毛血洒平芜”,就画鹰说到真鹰,放开一 步法也。凡结句皆就上文体势成之,举一可以反三。 金圣叹之作法可以说和主流背道而驰,也并非所有律诗都是严格合于这一 规定的,分解说诗一经面世,即引起一片哗然。吴乔之答万季野诗问即对 其发难: 又问:“金圣叹谓唐诗必在第五句转,信乎? ”答日:“不尽然也。如 上海大学颁:l 学位论文 曹邺荻花芦叶满汀洲,一簇笙歌在水楼。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 生愁。于第二联流水对中转去。杜少陵律诗如古诗,难论转处,而童稚 情亲篇竞无后半首,何以日第五句转乎? 起承转合,唐诗之大凡耳,不 可固也。” 分解说诗将律诗分为结构谨严的前后两联,清晰明确,似有教科书之嫌, 有时稍嫌刻板。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一方面总结出种种条条框框来限制文学创作, 为初入门者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又鄙视具体的创作方法,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 没有限制、没有条框,从心所欲。故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之最高准则乃“至法无 法”,亦即“诗不可以无法,而又不可以滞于法。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 不得不止。无用法之迹,而法自行乎其中,乃为真法。”( 8 ) 故主流诗坛不认可它 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尽管如此,金圣叹毕竟从另外一个角度开启了诗歌研究之路,脱离了简单 的意会“诗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之法,启发人们从艺术结构角度去研究诗歌, 故在其家乡吴县,仍有不少书生积极唱和,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长洲徐增。徐 增,号而庵,有而庵说唐诗一书传世。该书选说唐诗三百余首,刊行之后 “数十年风行海内,脍炙人1 :3 。”( 9 ) 他发展了会圣叹之分解说诗理论,将分解范 围从律诗一体扩大到了到了古诗、绝句、排律等体。 徐增称金氏之分解说诗理论为诗歌“正法眼减”,对其佩服之至,并在著作 中多处提到金氏言语。他说: 圣叹唐才子书,其论律,分前解后解,截然不可假借。圣叹身在大 光明藏中,眼光照彻,便出一手。吾最服其胆识。但世间多见为常,少见 为怪,便作无数议论。究其故,不过是极论起承转合诸法耳。然当世已有 鉴之者,余不敢复赘一辞也。 徐增还说“七言律,已经圣叹选批,尽此体之胜。余说唐诗,初欲空此一 体,故止说三十五首。杜少陵作,居二十五首,其余十首,不过是凑成帙而己。 上海大学顾十学位论文 总不能出圣叹范围中也。” 在金圣叹族兄金昌为其整理作品出版时曾说:“侣经所脱落处,引而庵之语 补足之。”甚至在秋兴八首解说中,金昌直接将而庵之看法引至金圣叹诗评 中,由此可见二者观念甚为相近,几无变化。但徐增也偶有一定发展,如对于 分解,有一非常生动之喻: 律分二解,二解合来只算一解。一解止二十八字。前解,如二十七个 好朋友,赴一知己之招,意无不洽,言无不尽,吹弹歌舞,饮酒又极尽量, 宾主欢然,形骸都化。后解,即是前解二十八个好朋友,酬酢依然,只是 略改换筵席,颠转主宾。前是一人请二十七人,此是二十七人合请一人也。 这就是说律诗前解以一意为中心,各字句皆围绕其展开,而后解不过是前 解意义之再现。办即前解和后解之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且内涵上亦应无大分别。 这就和金圣叹认为律诗之前后解之间必然有一个意义转折关系有所不同。另, 观而庵说唐诗,虽然绝大部分唐律也是按两解来划分,但亦偶有少数诗篇并 未明言“前解后解”而是只分四联。例如对于杜诗麂、天末怀李白等 诗之分解,徐增只提到了四联,可知徐增也非机械强分。有解可分者,分之; 无解可分,也不强分。每解句数,亦不拘限于四旬。 二、我侬对分解说诗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金圣叹在当时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吴地的范围,其分解说诗理论虽为正统文 人所不齿,但在多方辩难中却有更多的人知晓其理论。对其不屑者固多从其不 尽合理之处挑刺,对其推崇者亦从多方面来论证其合理性。迄今为止的文学批 评史著作,一般均认为分解说诗理论到徐增即为l e 了。但我侬说诗之出现, 却使我们有了新的发现,它使金、徐之分解说诗理论至少又延续了数十年之生 命,此说在吴地的影响之久,出乎后来的一般认识之外。徐我侬即依靠自己的 才能和同处吴地、文学思想多有交会之便,将分解之说予以发展创新,形成了 自己的分解说诗理论,大大超越了徐增单纯继承的程度。 t 海大学硬_ 土学位论文 关于分解说诗之理论创自金圣叹,我侬有明确论谶: “唐睁仪有唐人选唐诗,未有说摩诗者摩人律诗,宋人始有说及 之者,亦不过偶然一两句摘说,未有箍编累牍,特举一体,而畅以数千万 言之不止屯。跨攀一舔,耪为说之,斑舞撂经。” 这里是从“特举一体,畅为说之”角度来谈的,但从他接下来所言可知, 这毽掰漤裁是会氏之势缮浚: 问倡圣曩说得如何? 嗣:牵是搭非,有三分说着,那七分不藉处,全为 分解瑟误辱。孝缘稿经霓识有余,力慧来至故宅稻经说善餐三分处, 真是透彻撼顶,侬无能易也。故间有采其说,合侬所说,并作十分著者; 又有忽然离却本文,只说他自己肚里话者,侬则嚣本文说去,故跳脱处逊 馒经,窦落跫琏蝎经运屯。卷专二,咎诗总 兑) 这照结合自己情况,对金圣叹之分解说作如了评价,接下来又言及徐增: 家而庵( 徐增) 实落处,较倡经觉胜,然说得阑阑珊珊,不成片段( 同上) 。 上述鼗诿,薯经尧劳麓潞之始末及念、徐本天之长短特点均壤述清楚。当 然三家关于分解说之异同尚不j 如此。我侬积毕生精力研究分解说诗理论,不 仪进一步将解泌对象扩大到乐府及其他译体,而且将愈圣叹的必分两解化为不 季霹一穑酌灵活分解。 首先,分解对象呈递增趋势。金圣叹的分解说只限于律体( 七律、五律) 和少量绝旬( 七首) ,徐增除律( 1 0 2 酋) 、绝( 1 3 9 曹) 外,又扩大到古体( 4 1 繁 和莽 律( 仪黼十霞韵) ,我依静分鳃对象进一步扩大至l 乐府。除了被分解靛 槔体( 2 8 7 首、绝2 6 首、排律多达数十韵) 和古体( 9 0 首) 数量更多外,又大 熬分解泌明了乐瓣( 8 1 酋) 、歌行( 6 9 酋) 以及汉谣谚、吉逸诗等体,几乎囊 上海_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括了吉找掰有诗歌俸裁。由噩艺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