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明史·艺文志》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 h er e s e a r c ho nm i n g s h iy iw e n z h i at h e s i ss u b m i t t e d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 c a n d i d a t e :l o n gw e n z h e n s u p e r v i s o r :v i c e - p r o f w e nx i a n g u i h u b e iu n i v e r s i t y w u h a n ,c h i n a 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 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易炙砻 日期:加年6 月6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 服务;学校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 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炀欠墓 指导教师签名:温盈灵 日期:幻儿6 6 日期:加, j 6 6 摘要 在二十四史中,明史由于有朱彝尊、尤侗、毛奇龄、万斯同等著名学者的参 与而被认为是编纂较为成功的一部正史。但其中的艺文志却又被认为是现存 史志目录中编纂质量极差、目录价值最低的一部。它由于在编纂上存在的缺陷与 不足,而成为批判和否定的对象。近年来随着目录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 重新认识并审视明代书目价值及明代目录学成就。作为明代目录学成就重要组成 部分的明史艺文志,自然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此,本文试图对明史艺 文志进行比较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以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揭示、比较和 思考,来彰显明史艺文志的目录学价值。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明史艺文志的编纂背景。本部分先叙述史志目录源流并 指出它重视学术考辨的优良传统。接着从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揭示 明代书目编纂的时代因素。最后介绍明代文献藏书的格局及其变化的实际状况。 第二部分梳理明史艺文志的编纂经过。本部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焦 弦和傅维鳞的编目实践,是史志目录编纂的尝试阶段。尤侗、黄虞稷二人先后撰 成明代史艺文志稿,是稿本阶段。王鸿绪、张廷玉等人删削增改过程,则是定本 阶段。 第三部分主要揭示明史艺文志的体例与特点。就体例方面而言:明史艺 文志专门记录一代著述,突破了史志书目著录传统。它彰显了书目的题录性风 格,区别于传统提要书目。分类上固守四分法,因大于革。就明史艺文志 特点而言:著录项简明精省,一目了然。它拓展了注文功能,除用于补充图书信 息外,还用于图书分类。互著方法的使用,有利于多层面揭示文献主题及价值, 并给图书检索提供便利。 第四部分重点探讨明史艺文志的目录学价值。明史艺文志突出一 代著述的特征,不仅强化了书目的史学功能,也使书目的发展更趋专门化,一定 程度上推动了史志目录向前深入发展。明史艺文志以特有的题录风格还原了 书目学术性与工具性两大功用,这对于我们探讨目录本体功用有重要意义。此外, 它为清人辑补史志书目由点到线全面的开展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明史艺文志;史志书目;目录功用 。p u 库伞书总h 卷8 7 “史部h 录类存日”指,“诸史之志,惟宋史芜杂荒谬,不足为凭。此j 盘又:l ;宋 志之下。”见中华书局1 9 6 5 年6 月版 v t t 库全书总日,负7 4 6 。 a b s t r a c t i n t w e n t y - f o u rh i s t o r i e s ,m i n g s h ii sc o n s i d e r e das u c c e s s f u lc o m p i l a t i o no f o f f i c i a lh i s t o r yf o ri t si n v o l v e m e n to fs u c hw e l l - k n o w ns h c o l a r sa sz h uy i z u n ,y o u t o n g ,m a oq i l i n ga n dw a ns i t o n g a s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m i n g s h i ,y i w e n z h iw a s t h o u g h tt ob eab i b l i o a g r a p h yw i t hb a dq u a l i t yw h i c hh a db e e np o o r l yc o m p i l e da n d h a dl o wv a l u ef o ral o n gt i m e b e c a u s eo fd e f e c t sa n ds h o r t c o m i n g so nc o m p i l a t i o n ,i t h a db e c a m et h eo b j e c to fc r i t i c i s ma n d n e g a t i o n i nf a c t ,w i t hd e e ps t u d y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b i b l i o g r a p h y , p e o p l er e c e n t l ys t a r tt or e u n d e r s t a n da n dr e - d i gt h e v a l u eo fm i n g s h iy iw e n z h i ,t h u si t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c sa n dv a l u es h o u l db eg i v e nd u e a t t e n t i o n t h i sa r t i c l ei sb a s e do nt h i sa n da t t e m p t st o e n g a g ei n as y s t e m a t i c , c o m p r e p h e n s i v ea n dd e e ps t u d yo fm i n g s h iy iw e n z h if r o mt h ef o l l o w i n gf o u rp a r t s : t h ef i r s tp a r td e s c r i b e st h ec o m p i l a t i o nb a c k g r o u n d t h i ss e c t i o nf i r s td e s c r i b e s t h eo r i g i n a t i o no fb i b l i o g r a p h ya n dp o i n t so u ti t sf i n et r a d i t i o n t h e nr e v e a l s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o fc o m p i l a t i o ni nm i n gd y n a s t yf r o ms o c i a la s p e c t sa se c o n o m i c ,p o l i t i c a l a n dc u l t u r a l f i n a l l yi n t r o d u c e st h ec o l l e c t i o np a t t e r no fb o o k sa n di t sc h a n g e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t r i e st or e o r g a n i z et h ec o m p i l a t i o np r o c e s s t h i ss e c t i o ni n v o l v e s t h r e es t a g e s ,i n c l u d i n ge x p l o r ea n dt r i a ls t a g e ,s c r i p ts t a g ea n df i a n lv e r s i o n s t a g e t h et h i r dp a r tr e v e a l st h e s t y l ea n df e a t u r e so f m i n g s h iy i w e n z h i i nt e r m so fs t y l e , i ts t a r t e dt or e c o r db o o k so fo n ed y n a s t y , w h i c hh a db r o k e na n dq u i t ed i f f e rf r o m t r a d i t i o n a l s u m m a r ys t y l e a sf o rc a t a l o gc a t e g o r y i ts t r i c t l yf o l l o wt h ef o u r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s h o w sm o r ec o n s e r v a t i v et h a ni n n o v a t i v e i nt e r m so ff e a t u r e , m i n g s h iy iw e n z h i sb i b l i o g r a p h i ce n t r yi se x t r e m e l ys i m p l ea n dc l e a r i te x t e n d st h e f u n c t i o no fa n n o t a t i o n ,w h i c hm a yn o to n l ys u p p l yb o o ki n f o r m a t i o n ,b u ta l s ob eu s e d t ob i b l i o g r a p h i c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i na d d i t i o n ,i ta d o p t e dm e t h o do fr e c o r d i n ge a c ho t h e r i nc a t a l o g u i n g p r a c t i c e t h el a s tp a r tm a i n l yd i s c u s sa n da n a l y s eb i b l i o g r a p h yv a l u eo fm i n g s h iy iw e n z h i f i r s t l y , i te n h a n c e st h eh i s t o r i c a lf u n c t i o no fb i b l i o g r a p h y , a n dp r o m o t e sf u r t h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i s t o r i c a lc a t a l o g s e n c o n d l y , i tr e s t o r e dt w of u n c t i o n so fb i b l i o g r a p h y , i n v o l v i n ga c a c e m i ca n di n s t r u m e n t a l t h i r d l y , i tp r o v i d e d e da no p p o r t u n i t yf o rp e o p l e i nq i n gd y n a s t yt om a k e u pf o rt h em i s s i n gb i b l i o g r a p h i e si nh i s t o r i c a lb o o k s k e yw o r d s :m i n g s h ih w e n z h i ;b i b l i o g r a p h y ;d i r e c t o r yf u n c t i o n 目录 前言一1 一、明史艺文志的编纂背景3 ( 一) 史志目录编纂的优良传统3 ( 二) 稳定繁荣的社会经济背景4 ( 三) 丰富多样的文献藏书背景6 1 明代政府藏书6 2 明代私人藏书8 = 、明史艺文志的编纂经过” ( 一) 明代史艺文志编纂的尝试1 1 1 国史经籍志1 l 2 明书经籍志“1 4 ( 二) 明史艺文志稿本1 4 1 尤侗明史艺文志稿”1 5 2 黄虞稷明史艺文志稿“1 6 ( 三) 明史艺文志删改及定本1 9 三、明史艺文志的体例和特点2 0 ( 一) 明史艺文志的体例2 0 1 专门记录一代著述2 l 2 著录图书,重在题录2 2 3 固守四分法部类群书2 4 ( 二) 明史艺文志的特点2 8 1 著录图书信息,简明精省3 0 2 善用注文补充信息,辅助分类3 2 3 同书互著,便于考寻一3 6 四、明史艺文志的目录学价值“3 8 ( 一) 推动了史志目录编纂向前深入发展”3 9 ( 二) 有利于对目录本体功用的探讨”4 4 ( 三) 为清代大规模辑补正史艺文志提供契机一5 0 结j 吾5 3 参考文献5 4 后记5 6 i i * j 习 j 上一 另i j 云 史志目录在我国书目发展史上可谓源远流长,最早可溯及西汉刘歆。其所著之七 略,见存于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则表现为一个宏富博大而且相当完备的书目体系, 并成为后世书目编纂的经典范式。史志书目因对史书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从而得以保护和 传承,书目中确立的书目分类体系也因而能够贯穿在历代封建王朝的史志书目编纂中, 并形成一个前后相续的传统。同时史志书目的分类体系本身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本身, 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疏理和贯通,进而表现出极富个性的学术性特征。书目的这种特征暗 自契合了封建统治者基于统治的特定需要,故而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与提倡。继汉 书艺文志以后,隋书经籍志进一步完善了书目分类体系。它根据社会图书发 展的实际情况,在书目编纂领域里确立了四部分类法,并成为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史志书 目分类的根本法则。其后唐、宋、明、清王朝的书目编纂,基本遵循这一传统并在不同 程度上推动了书目的发展。四库全书总目的问世,是我国书目编纂的鼎盛时期,标 志着我国古典目录的最高成就。 明史艺文志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史志目录编纂的传统,成为后人非议的对象。 不过就客观而言,明史艺文志的编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更大程度上具有了 明代这一特定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尽管从编纂上看,明史艺文志表现出草率粗 疏、分类不明、舛误丛出等特点,但书目编纂体例的变更对史志目录的发展具有相当的 启示意义。因此我们在评价明史艺文志时不应人云亦云,而应该在了解其编纂背 景的前提下深入文本,据理分析,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就明史艺文志的研究现状而言,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门而深入的研究专著。 从现存的少数几篇论文来看,要么从宏观着眼,对明史艺文志的总体特征进行概 要式评述,或就某一方面的特点进行相关阐释;要么从微观入手,对明史艺文志 的著录款目逐条进行考订辨误。前者如赵明奇记一代著作精华试论正史艺文志的 发展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 9 9 7 年第5 期) ,李雄飞评( 明史艺文志) ( 中国典籍与文化,1 9 9 9 年第4 期) ,张永瑾( 明史艺文志) 的特点( 文史知识,1 9 9 9 年第6 期) ,薛新力明史艺文志编纂考( 北京大学学报2 0 0 2 年s 1 期) ,曹金发、董杰 合撰试析( 明史艺文志) 专纪一代著述的原因( 合肥学院学报,2 0 0 9 年第2 6 卷笫1 期) 。后者如李小林( 明史艺文志) “史部”勘误一则( 辽宁大学学报,2 0 0 5 年第3 3 湖北人学硕卜学住论文 卷第5 期) 、( 明史艺文志) “史部”勘误二则( 中国史研究,2 0 0 6 年第2 期) 、( 明史艺 文志) “史部故事类”勘误一则( 中国史研究,2 0 0 6 年第3 期) 、( 明史艺文志) “史 部职官类 勘误一则( 中国史研究,2 0 0 7 年第2 期) ,王宏凯( 明史艺文志) 正误 二则( 镁史学月刊,1 9 8 6 年第1 期) 、( 明史艺文志) 正误三则( 史学月刊,1 9 8 7 年第 4 期) 。此外,陈清慧( 明史艺文志) 宗室集部著述考补( 中国典籍与文化,2 0 0 8 年 第4 期) 一文针对明史艺文志集部未收的明代藩王宗室著述的情况,进行了必要 的辑补和考订。以上专文大都立足于从某个宏观角度或微观层次进行阐释或考订,没有 形成一个体系。而且即便在阐释之后对明史艺文志所作出的评价,也大都为批判 性地否定,直接肯定其价值的并不多见。 基于此,本论文试图对明史艺文志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包括疏理贯通它的 编纂背景、编纂过程,分析揭示它的体例与特点,重点讨论并阐发其目录学价值。由于 前人的研究视角主要是以批判性的眼光否定明史艺文志的价值。本论文一反其道, 主要以理性的眼光挖掘、肯定并阐发它的价值。 本论文以明史艺文志为切入点,在深入探究明代目录学特征的前提下,进而 从总体上关照目录学的发展及其价值。纵向上,即从史志目录发展的角度,探讨它与自 汉书艺文志以来的史志目录编纂传统之问的传承与新变;横向上,即从目录学发 展的角度上,将之放置于明代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探讨它与明代其它目录学形态之间 的必要关联以及其自身具有的特色。从纵向与横向的维度对目录学进行必要的关照,有 利于启发我们对中国传统目录学走向问题的思考。传统的提要性书目与明代工具性书目 作为书目的两大固有形式,在中国传统目录学发展史上并没有得到均衡的发展。文化道 德伦理观念、学术性书目的独有特征以及与专制政治的有机结合,使学术性书目成为传 统目录学的权威形式,不可避免地陷入某种畸变形态。本文以明史艺文志为载体 探讨明代目录学的新变及其与传统目录学之间存在的必然性冲撞,试图进一步启发我们 对目录本体功用的思考,并进而揭示出中国古典目录学无法从根本上促进自我变革的原 因。 一、明史艺文志的编纂7 宇景 一、明史艺文志的编纂背景 ( 一) 史志目录编纂的优良传统 史志目录,是指我国古代正史、国史及典志体史书中的“艺文志 或“经籍志 , 也包括清代以来先后出现的数十种补史艺文志。这类书目一般不独立成书,而是作为史 书的一个组成部分,“附丽于史籍以行 。自东汉班固撰汉书艺文志以来,史志 目录经过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古代书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考察正史中艺文志的渊 源,我们自然会上溯至东汉班固,其所撰汉书艺文志又以刘歆七略为蓝本,“删 其要,以备篇籍,在七略7 卷本的基础上删削而成,作为汉书一百卷中的一 卷。 “志 是汉书中的一种体裁,发源于司马迁史记中的“书体。汉书 中的十“志 ,是班固在史记八“书 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地改造而成。具体来说, 他将史记中的“礼书 、“乐书 改并为“礼乐志 ,将“律书 、“历书 改并为“律 历志”,将“天官书 改为“天文志 ,将“封禅书改为“郊祀志 ,将“河渠书 改 为“沟洫志 ,将“平准书 改为“食货志”,同时新增“刑法志”、“五行志 、“艺文志 、 “地理志 。各志所涉及的内容不仅专门,而且大都贯通古今。班固改“书 为“志 是为了避免与汉书的“书 名重复,史记中原没有“艺文”的部分,故而“艺 文志 作为汉书中“十志 之一,实际上是由班固首创。 所谓“艺文 ,在古代是指六艺群书之概称。而六艺本指儒家的“六经”,即礼、 乐、书、诗、易、春秋六部经书。因而,“艺文志”就是将历代或当代有 关图书典籍进行汇编所成的目录。它广泛应用于我国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及方志之中, 对研究历代图书文献,考订学术源流,颇具参考价值。班氏汉书艺文志虽然很大 程度上是对刘歆七略的继承,创新的地方并不多,但他首次在史书中设立“艺文 的名目,收录一代藏书及著述,使后代史家编纂艺文志成为一种传统,因而居功甚伟。 从班固汉书艺文志的编纂中我们可以看出,汉书艺文志的编纂并非班氏 一人之力所成,而是建立在东汉初政府对民间书籍大规模地搜集与整理的基础之上,其 国姚名达中困目录学史, :海古籍 i j 版 i :,2 0 0 2 年6 月第l 版,页1 6 8 。 。功! 洲汉书序。j :海古籍版社2 0 0 3 年1 2 月第l 版,负1 1 7 4 。 3 湖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中刘向、刘歆父子功不可没。作为刘氏父子两代人努力成果的别录、七略,实际 上代表了当时最高编纂水平的官修目录,同时也是班氏创设汉书艺文志的前提。 班固在编纂汉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统治阶级尊经重儒的思想自觉运用其中,反映 在汉书艺文志中则是强化书籍分类并利用类目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文化学术体 系。 清代以前的正史艺文志大都建立在官修藏书目录的基础上,并且通过分类来强化学 术渊源与学术流辨,使古今学术连接成一个前后相续的整体,成为整个封建文化的有机 组成部分。正是有了此前史志目录的历史传统,才使得明史艺文志既有了设立编 纂的必要,又有了编纂参照的标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前志相比,明史艺文志 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在多大程度上继承了史志目录的传统,又在多大程 度上对前志有所突破,需要我们根据明代社会的发展状况及明史艺文志编纂的实 际情形予以考察。 ( 二) 稳定繁荣的社会经济背景 史志目录编纂的优良传统对明史艺文志的撰修而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历史 条件。明代社会新出现的时代因素,则是明史艺文志编纂的现实条件。历史条件 使历代史志书目前后递相承继,故而始终能保持其内在的一致性,而现实条件则为史志 书目的嬗变及革新准备了必要的社会基础,是书目编纂不可或缺的时代因素。事实上, 明代书目编纂较之前代,是一种突破。究其原因,它与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是明朝稳定的社会环境。终明一朝2 7 0 余年的历史,除中期土木之变、倭寇侵 扰东南等小范围动乱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相对安定的,这给明代文化学术的发展提供 了稳定的环境,尤其是给典籍的著述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其次是经济的繁荣。以明太祖朱元璋为代表的几代帝王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恢 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如减轻赋税、鼓励垦荒、实行屯田、修兴水利等,同时推行有利 于工商业发展的措施,便明朝经济的发展得以恢复。到明中期以后,江南地区商品经济 有一定规模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使明朝经济总体上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经济的 发展使社会财富积累增加,使明人有足够的钱财和闲暇购求并收藏图书。 再次是明代统治阶级思想控制的相对松动,使明人视野较为丌阔。明代政府对社会 一、明史艺文j 盏的编纂背景 思想控制的相对松弛( 尤其后期) 使明代呈现出与以往封建社会不同之处,继程朱理学 与阳明心学之后,经世致用之学较为盛行,具有反专制的民主色彩,提倡个性解放,声 势很大。在这些思想观念的影响之下,明代社会道德观念、生活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变 化,市民对俗文学作品的喜好促进了小说、戏曲创作的高度繁荣;史学也有较大发展, 野史仅明末就不下数千家。 最后是明代著述的增加及出版事业的发达。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 事业的普及与繁荣,表现在图书著述方面尤为明显。与前代相比,无论从著述的类型上, 还是就其数量上看,明代都可以说是一种突破。而就明代这一特定时期而言,后期著述 较之前期,表现为一种质与量的超越。现以历史著述为例,加以说明。明代历史著述主 要包括以下内容: ( 1 ) 官方编纂的著作。一为国史馆负责编修的明代十三朝实录和元史;一为皇 帝下令编纂的著作,如大明律、大明令及教民榜文等。 ( 2 ) 政府机构的半官方著作。这类著作主要有礼部志稿、万历会记录等。 ( 3 ) 半私的和私人的综合体和编年体编史。如明通纪、通鉴明纪全载辑略、 昭代典则以及明大政纂要等。 ( 4 ) 数量丰富的传记。比较有名的如焦骇国朝献征录和顾嗣立明文海。传 记类目非常丰富,其编次可分为宗室、京官、地方官、武官、具有突出道德品质如忠义 或孝义的人、儒林、文苑、隐逸、佛道、列女及外国等。 ( 5 ) 各种笔记类历史评论。如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朱国祯涌幢小品、张萱 西院闻见录、焦孩玉堂丛语、刘若愚酌中志等。 ( 6 ) 经世文。主要包括题本、奏议和政书。如万表明经济文录、陈子龙等人合 著明经世文编、王圻续文献通考、陈仁锡明世法录及经世八编类纂等。 ( 7 ) 关于外事和军事组织的著作。其中关于中国与海外关系的专著如严从简殊 域周咨录、慎懋赏四夷广记等;关于军事方面的著作有王鸣鹤登坛必究、茅元 仪武备志;关于边疆地区的著作,如刘效祖四镇三关志、毕恭辽东志等;关 于与琉球、日本、朝鲜关系的著作,如陈侃使琉球录、龚用卿使朝鲜录等。 ( 8 ) 类书和地理、经济、科技著作。类书如成祖敕修永乐大典、王圻三才图 会等;地理类如罗洪先广舆图、潘季驯河防一览、张国维吴中水利全书等; 经济方面有徐光启农政全书;医药方面有李时珍本草纲目;科技方面有宋应星开 。手国强明代目录学研究,中州古籍:i 版社2 0 0 0 年版,页2 4 。 湖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工开物。 ( 9 ) 方志。方志主要指反映各级行政区如省、府、州、县等地方资料的志,这种 方志的数量极其丰富。还包括一些全面反映较大地区信息的志书著作,如何乔远闽书、 曹学俭蜀中广记等。同时还包括反映家族谱系的谱牒类文献,如家谱、家乘、宗谱、 族谱等,数量也比较丰富。 除历史著述外,明人著述还包括大量的文集、论、说以及书信往来。此外,小说、 剧本、诗歌等雅俗文学的大量创作,在明人著述中占有相当比重。随着明代社会经济的 发展、文化事业的相对普及、印刷技术的进步,图书出版业空前兴盛起来,它为图书的 刊刻和传播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明代后期刻书地区遍布全国,刻书内容广泛,数量众多, 经史子集、通俗小说戏曲、各种丛书、类书、佛藏、道藏,屡有刊刻。 综上可知,有了稳定繁荣的社会经济背景,各种各样的著述的编纂、出版、流通才 有了可能。这无疑给以一代著述为关注对象的正史“艺文志 撰修提供了极佳的先决条 件。 ( 三) 丰富多样的文献藏书背景 班固所创艺文志的编纂,是建立在政府藏书的基础之上。与前代政府藏书相比,明 代的政府藏书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影响到后来明史艺文志的编纂。 1 明代政府藏书 明代政府藏书经历了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明朝建立之初的几代帝王非常重视对书 籍的搜集与管理。洪武元年( 1 3 6 8 ) ,明太祖朱元璋兴师北伐,大将军徐达攻入元大都 北京,“封府库图籍,守宫门,禁士卒侵暴 ,“尽收奎章、崇文、秘书图籍及太常法 服、祭器、仪象、版籍,归之于南 。 在接受元政府藏书的同时,加强对民间遗书的搜 求,通过几次搜书活动,明政府藏书初具规模。明成帝朱棣在位期间也多次下诏购求民 间遗书,“永乐四年,帝御便殿阅书史,问文渊阁藏书,解缙对以尚多阙略。帝日:士 庶家稍有余资,尚欲积书,况朝廷乎? 遂命礼部尚郑赐遣使访购,唯其所欲,与之,勿 :f 困强明代日录学研究,中州古籍 j j 版社,2 0 0 0 年6 月第1 版,页2 6 圆删史,中华书局,1 9 7 4 年4 月第1 版,页2 1 。 国j 史艺= 文j 盘序,j 史艺义忠补编附编,商务印书馆1 9 5 9 年初版,页3 。 一、明史艺文志的编纂背景 较值。 明政府如此不遗余力地加强对民间书籍的搜求,政府藏书更加宏富。永乐六年 ( 1 4 0 8 ) 明政府组织人力在现有藏书基础上撰成了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类书永乐大 典,政府藏书之富,可想而知。永乐十九年( 1 4 2 1 ) 明政府迁都北京,“诏修撰陈循取 文渊阁书,一部至百部,各择其一,得百柜,运至北京。” 明中期仁宗至宣宗期间,政府向民间搜书的活动并没有停止,政府藏书量在明初藏 书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明宣宗时,“秘阁贮书约二万余部,近百万卷 , 明政府藏书数 量达到空前规模。仅正统年间杨士奇编定的文渊阁书目,就著录图书7 2 9 7 部,4 3 2 0 0 册,这个数字是以前任何朝代无法可比的。 明代中期以后,政府藏书逐步走向衰落,南京所存内署藏书,于正统十四年( 1 4 4 9 ) 悉遭大火,“凡宋元以来秘本,一朝俱尽矣。 北京所藏之书也处于“置高阁 、“饱蠹 鱼 的境地。至万历年间,明代政府藏书已是“腐败者十二,盗窃者十五,杨文贞j 下统 问所存文渊书目,徒存其名耳。 中书舍人张萱等奉旨编定内阁藏书目录时,“视 前所录,十无二三,所增益者仅近代文集、地志,其他唐宋遗编,悉归子虚乌有。 政 府藏书的毁损程度极其严重,明末农民起义和满清入侵,明政府藏书几乎遭到毁灭性打 击。 明代政府藏书由盛而衰,除去天灾人祸的因素,还有政府对书籍的重视程度不够的 原因,尤其是不够重视对图书的整理,这在明代官修的两部藏书目录上表现得很突出。 一部是文渊阁书目,由明代大学士杨士奇编定于正统六年( 1 4 4 1 ) 。文渊阁书目 的分类不依经史子集的次序排列,而是以千字文编号。所登记之书,有册数而无卷数, 多不著撰人姓氏,后人对此多有议论。清人朱彝尊评价说:“文渊阁藏书,乃合宋金元 所储而汇于一,益以明永乐间南都所运百柜。考j 下统六年编定目录,凡四万三千二百余 册缥缃之富,古所未有。 同时指出“古书著录未有不详其篇卷及撰人姓氏者,故 其卷帙宁详无略迨明正统六年,少师杨士奇、学士马愉、侍讲曹鼐编定文渊阁书 目,有册无卷,兼多不著撰人姓氏,至览者茫然自失。” 四库全书总目也提n - “盖 本当时阁中存记册籍,故所载书多不著撰人姓氏。又有册数而无卷数今以永乐大 明史,中华书局,1 9 7 4 年4 月第l 版,页2 3 4 3 。 f 刿史,中华书局,1 9 7 4 年4 月第1 版,页2 3 4 3 。 i 刿史,中华书局,1 9 7 4 年4 月第l 版,页2 3 4 3 。 (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 9 5 9 年2 月第1 版,页4 。 ( 明) 沈德符万所野状编,中华书局1 9 5 9 年2 月第l 版,页4 。 明史艺文忠序,l 列史艺文忠补编附编,商务印书馆1 9 5 9 年初版,页5 。 续义献通考卷1 4 l 绐篇考,文渊阁p q 库全书本。 ( 清) 朱彝蜉经义考卷2 9 4 ,文渊阁p q 库全书奉。 7 湖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典对勘,其所收之书,世无传本者,往往见于此目。亦可知其储庋之富。士奇等承诏 编录,不能考订撰次,勒为成书,而徒草率以塞责。较刘向七略,苟晶之叙中经, 诚为有愧。”清人钱大昕也曾指出:“此目不过内阁之簿帐,初非勒为一书如中经簿、 崇文总目之比,必以撰述之体责之,未免失之苛矣。” 文渊阁书目收录宏富, 但其编纂目的,只是为了登记内阁藏书。 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 1 6 0 5 ) ,中书舍人张萱等取阁中书重加检校,编成另一部官 藏目录内阁藏书目录,其分类亦不守四部陈规,注撰人姓名,间有解题,于原书卷 数不尽著录。内阁藏书目录的编纂目的与文渊阁书目一样,即为内阁稽检图书 而编定的帐簿式目录,这也客观地反映出明代目录编纂水平低于前代。 明代政府藏书数量宏富,而藏书目录编纂却极其简率,二者极不相配。与前代政府 藏书目录相比,形成强烈反差,实际上这与明代实行的科举取士制度有很大关系。 明 代实行八股取士制度,这一制度到明朝已趋为完备。明代的科举考试中专以“四书五经 命题,考生答卷必须以程朱注释为据。明代统治者把天下学术禁锢在理学的窠臼之内, “空谈性命,不务实学。 明统治者认为“书籍充栋,学者不用心,亦徒示虚名耳。苟 能以经书躬行实践,为治有余裕矣。” 明代帝王大肆搜书于天下的出发点在于巩固、维 护自身的政权,并不留意国家图书目录的编纂水平,故其辖下的藏书管理机构大都不过 虚设而已,国家藏书目录编制质量的低下势所必然。客观上,明代政府藏书量之大,要 撰写一部高质量的藏书目录,仅靠少数几个学者大臣是难当此任的。 尽管如此,有丰富藏书及藏书目录的存在,无异为清初学者撰修明史艺文志 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资料。 2 明代私人藏书 明代政府藏书由盛转衰的趋势使明政府难以担当起保存文化典籍的重任,与此形成 鲜明对照的是,明代私人藏书事业取得长足地发展,并随着时代的推进越发表现出一种 繁荣的气象,成为我国文化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 明初的私人藏书事业伴随着经济的缓慢复苏开始起步,此时私人藏书最多的是各路 。( 清) 水珞删库伞书总日,中华书局1 9 6 5 年6 月第l 版,卷8 7 ,页7 3 1 。 岱( 清) 钱人听潜研掌文集卷2 9 跋义渊阁书日,页1 7 。 谢德雄( ) t :l l j j 两代官修i :i 录之简率及腺闪,幽书馆杂忠,1 9 8 5 年第3 期,页4 0 。 辔( 清) 阮,己清经解第6 册畴人传利马实传,j :海书店,1 9 8 8 年l o 月第l 版。页2 3 7 。 ( 明) 上岢常郁冈斋笔鹰卷4 ,明万历刻本,页5 4 。 一、明史艺文志的编纂辛宁景 宗室藩王,他们接受颁赐之书,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大多是宋元善本。藩王们以赏赐的 图书为基础,四处搜集,日积月累,藏书数量极为可观。周定王六世孙朱睦桴,字灌甫, 号西亭,封镇国中藩,他全部购买了明初两大藏书富户江都葛涧、章邱李开先的藏书, 图书收藏非常丰富,还建有藏书楼“万卷堂”,其子朱勤美在此基础上编成万卷堂书 目,著录图书4 3 l o 部,4 2 7 5 0 卷。宁献王七世孙朱谋纬收藏之书几可与当时天府之藏 媲美。不少藩王还自己著书,且以诗文集居多。除了诸位藩外,民间藏书最多的要数 浙江金华县的宋濂,聚书数万卷,而且多善本、孤本。藏书家叶盛建有“篆竹堂”藏书 楼,藏书4 6 0 0 多种,2 2 7 0 0 多卷,且以精本秘本著称。 明代中期,私人藏书的风气更为盛行,尤其以经济较发达的江浙地区表现得更为明 显,江南私人藏书事业比经济相对落后的北方地区发达。这一时期的藏书家大增,藏书 量增长迅速,最为著名的藏书家是范钦和王世贞。范钦,浙江鄞县人,建“天一阁 藏 书楼,聚书7 万多卷,多宋、元、明刻本和校本,尤其于明代方志、登科录和政书、实 录、诗文、杂说、明代新拓汉魏以来碑刻拓片等无所不收。王世贞,江苏人,嘉靖年间 进士。生平购周易、史记、唐书之类3 0 0 0 余卷,皆宋版精本,其所建“小酉 馆 藏书楼,藏书3 万多卷。 明代末期,刻书地区遍及全国,刻书数量众多,购书大为便利。私人藏书事业高度 繁荣,焦兹、李素狲、赵琦美、胡应麟、祁承蝶、徐坳、钱谦益、毛晋、黄宗羲、钱曾 等人,是这一时期藏书家的代表。焦弦家藏极富,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所不收,中 国藏书家考略载:“( 焦弦) 藏书两楼,五楹俱满。 编有焦氏藏书目录。赵琦美, 家藏之富,人称“近古所未有也 。钱谦益( 1 5 8 2 一1 6 6 4 ) ,字受之,号牧斋,万历三 十八年( 1 6 1 0 ) 进士,后获取脉望馆全部藏书及刘风、杨仪等几家藏书。钱氏广收古本, 不惜重金,他的藏书可与皇帝内府藏书相差无几。其所建绛云楼,藏书3 9 0 0 多部,其 中宋刻孤本、秘册精椠较多。毛晋( 1 5 9 9 - - - 1 6 5 9 ) ,字子晋,常熟人。毛晋着意搜求善 本秘籍遗书,前后聚书达8 4 0 0 0 余册。他建有两个藏书楼:其一“汲古阁”,收藏精本 善本。其二“目耕楼”,收藏通用本及抄校本。胡应麟,字元瑞,浙江兰溪人,建二酉 山房藏书楼,藏书达4 2 3 8 4 卷。祁承炼,字尔光,山阴人,万历三十二年( 1 6 0 4 ) 进士。 建澹生堂藏书楼,积3 0 多年之力,聚书9 0 0 0 多种,1 0 余万卷。福建藏书家陈第、徐坳 陈清惠 明史艺文志) 宗空集部著述考补,中困典籍与文化2 0 0 8 年第6 7 期,页6 l 。 国1 i 围强明代日录学研究,中州古籍版社2 0 0 0 年版,页4 0 。 囝杨妒诚、金步瀛合编中围藏书家考略,i :海古籍版 l :,1 9 8 7 年4 门第1 版,页2 4 7 。 杨移诚、金步瀛合编中困藏书家考略,i i :海古籍 j j 版社,1 9 8 7 年4 月第l 版,- 页2 4 7 。 9 湖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藏书也较富。陈第建世善堂藏书楼,聚书数万卷。徐坳积l o 余年之力搜书7 力余卷, 建藏书堂“红雨楼”,还编有红雨楼书目。 据叶昌炽的藏书纪事诗和吴晗江浙藏书家考略统计,宋代私人藏书家8 4 人,元代3 5 人,明4 2 7 人,清4 9 7 入。明代私人藏书家仅次于清。藏书家之多,藏书 数量之多,远远超过官方政府藏书数量。明代私人藏书的特色主要在于:不仅收录明以 前著述,大量收录明人著作,明代人的著作在数量上远远大于明以前的任何朝代;俗文 学在明问的盛行推动了小说、戏曲的创作;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天文学、农学、医学、 数学等方面著作,给私人藏书注入了新鲜血液;明代收藏家比较重视对图书的收藏、整 理、校定、编目,采取各种措施避免水火之灾、防潮防蠹;明代藏书家为了使图书更便 于利用,还编有私家目录,如篆竹堂叶盛有篆竹堂书目、宝文堂晁琛有宝文堂书 目、万卷堂朱睦桴有万卷堂书目、红雨楼徐坳有经雨楼家藏书目等。明代私人 藏书的极大繁荣及其特色弥补了官藏图书的不足,为后人搜集明代图书以及进行目录编 制准备了必要条件。 二、明史艺文忠的编纂经过 二、明史艺文志的编纂经过 一般而言,史志目录大都以当时政府藏书及图书目录为依据编纂而成。明代社会藏 书逐步由官方走向民间,这给史志目录的编纂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而也使得明史艺 文志的编纂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明术清初,焦弦、傅维鳞单凭个人之力,先后 编纂过明代史艺文志,但均未成功。他们两人在编纂上的失败对后来明史艺 文志的编纂来说,无异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其后清人尤侗、黄虞稷在艺文志的 编纂过程中积极探索,并在史志目录体例的变革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黄 虞稷编纂的明史艺文志稿,成为后来明史艺文志编纂的底本。史官王鸿 绪对黄氏志稿进行了很大幅度的删削,完成了史志目录“纪一代著述 体例的变 革。张廷玉在王鸿绪删削稿的基础上进行小范围增删改动,最终形成明史艺 文志定本。 ( 一) 明代史艺文志编纂的尝试 明术焦弦、清初傅维鳞,先后凭个人之力,编纂过明代史艺文志。焦兹编纂有 国史经籍志5 卷,附录1 卷。傅维鳞编纂有明书经籍志3 卷。现就两人编纂 情况分别予以介绍。 1 国史经籍志 焦弦( 1 5 4 1 - - 1 6 2 0 ) ,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江苏南京人。明万历年间进士, 官翰林撰修。焦兹一生不仅藏书丰富,著作也相当可观,有澹园集( 正、续编) 、 焦氏笔乘、焦氏类林、国朝献征录、国史经籍志、老子翼、庄子翼 等。他博览群书、严谨治学,尤精于文史、哲学,为明代晚期著名思想家、藏书 家、古音学家、文献考据学家。 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 1 5 9 4 ) ,大学士陈于陛建议修国史,并举荐焦弦专领其事。 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家能源陇南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法学岗位
- 六盘水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岗
- 中国联通自贡市2025秋招计算机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海口市中储粮2025秋招安全环保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阿克苏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法律与合规岗
- 海西自治州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粮食政策与企业文化50题速记
- 中国移动菏泽市2025秋招网申填写模板含开放题范文
- 沈阳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品分析质检岗
- 2025年益智拓展考试题及答案
- 四川地区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数智化与信息工程岗
- 2025年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行程安排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体育运动的安全防范课件
- 泰国安全防卫培训课件
- 锅炉工艺规程培训课件
- 企业销售业务标准作业手册
- 田径比赛竞赛规则
- +Unit4+I+used+to+be+afraid+of+the+dark+SectionB+1a-1e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
- 2022新高考I卷II卷英语读后续写解读讲评及写作技巧指导课件
- 安徽省物业管理行业专题调研分析报告
- 2023国家电网作业安全风险管控典型生产作业风险定级库
- 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