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专业论文)江南私家园林中窗的审美内涵.pdf_第1页
(美学专业论文)江南私家园林中窗的审美内涵.pdf_第2页
(美学专业论文)江南私家园林中窗的审美内涵.pdf_第3页
(美学专业论文)江南私家园林中窗的审美内涵.pdf_第4页
(美学专业论文)江南私家园林中窗的审美内涵.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k r , k f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中国建筑中窗的发展历史2 第二节园林中窗美学的研究现状一4 第三节园林中窗美学的发展趋势6 第二章赏心悦目i 江南私家园林中窗的图案美7 第一节窗的类型美7 第二节窗格意蕴美1 1 第三节窗的韵律美1 6 第三章虚实相生:江南私家园林中窗的功能美。2 0 第一节开窗莫过于借景2 0 第二节窗透之化隔为通3 1 第三节园乃文人之心窗3 3 参考文献3 9 致谢 4 1 f i k l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中文摘要 江南私家园林中窗的审美内涵 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谷剑飞 指导教师代迅教授 摘要 窗本源于人们采光、通风等生理性需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以及建筑艺术的不断 发展,不仅需要窗具有实用功能,人们对窗审美功能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窗给了人们阳光、 和风、温馨、惬意,还给了文人和艺术家们灵感、诗意和画境。在中国园林艺术之中,窗不 仅是传统园林建筑中重要的视觉元素,同时也蕴含了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深厚积淀。如果 说在一般的居住建筑中,窗作为通风采光的实用意义更为突出的话;那么,在作为艺术创作 活动的园林建筑里,窗主要是作为创造园林美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存在,其审美意义更为突出。 窗使观者目光聚焦,又使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保持了适当的距离,并能以小见大,虚实 结合,扩展空间,增加层次,深化境界。所以,园林对窗的设计极为重视,其至精至微处往 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把窗当重点装饰的地方。 江南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朵奇葩,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在营造过程中受到文人情趣的浸染,无论是其中的建筑设计,还是筑山理水,还是侍弄花木, 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浪漫主义色彩,在传统园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素 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称。 本文主要以江南私家园林中的窗为研究对象,从窗自身的图案美、功能美等方面深入剖 析,挖掘窗包含的审美内涵,探寻窗的独特的审美价值。江南私家园林中的窗可以分为花窗、 空窗、漏窗等,窗格图案都蕴藏了丰富的文化意蕴,而窗的排列也极富韵律之美。园林中不 同的类别也具有不同的审美功能,或借或引,或化隔为通。通过窗,我们可以望出去,能够 沟通内外,加强交流。借窗审美,凭窗抒怀,成为江南文人重要的审美感受方式。在园主人 作为隐逸、避世的江南私家园林中,窗如同建筑的眼睛,仿佛园林的孔窍,在园林中发挥着 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江南私家园林窗审美内涵 - c 卜、 k _ j n 两南大学硕+ 学伊论文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w i n d o w ss t e mf r o mp e o p l e s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n e e d s ,s u c ha sl i g h t i n g ,v e n t i l m i o na n d s oo n n e v e r t h e l e s s ,w i t ht h ec o n s t a n te v o l m i o no fc i v i l i z a t i o na n dt h ec o n t i n u o u s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a r t s ,p e o p l e sd e m a n d st o w a r d sw i n d o w sa r ec o n f i n e d t on o to n l yt h e i ru t i l i t a r i a nf u n c t i o n s ,b u ta l s ot h e i ra e s t h e t i cf e a t u r e s w i n d o w sn o to n l y p r e s e n tp e o p l ew i ms u n s h i n e ,g e n t l eb r e e z e ,w a r m t h ,a n dp l e a s a n c e ,b u ta l s op r o v i d e t h e mw i t hi n s p i r a t i o n , p o e t i ca u r aa n dp i c t u r e s q u es c e n ef o r s c h o l a r sa n da r t i s t s i n c h i n e s eg a r d e na r t s ,w i n d o w sa r ei m p o r t a t i tv i s u a le l e m e n t si nt r a d i t i o n a ll a n d s c a p i n g a n dd e e p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a n d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a sw e l l i nt y p i c a l r e s i d e n t i a lb u i l d i n g sw i n d o w s u t i l i t a r i a nf u n c t i o n s s u c ha sv e n t i l a t i o na n dl i g h t i n ge t c a r eh i g h l i g h t e d ,b u tw h a td e s e r v e sm o r en o t i c ei sat h ep r o m i n e n tr o l ep l a y e db y w i n d o w si nt h ea r to fl a n d s c a p i n g n a m e l y ,锄i m p o r t a n tm e a n so fa c h i e v i n ga e s t h e t i c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w i n d o w sm a k et h ee y e so ft h ev i e w e rm o r ef o c u s e d m a i n t a i na n a p p r o p r i a t ed i s t a n c eb e t w e e ns u b j e c t sa n do b j e c t s ,a n dd i s p l a yag r e a to r i g i n a l i t yt oa f u l ll e n g t hf r o mac o n f i n e ds p a c ev i ac o m m u t i n gb e t w e e ni l l u s i o na n dr e a l i t y a n d c o n s e q u e n t l ye x p a n da r t i s t i cs p a c e ,e x t e n dl e v e l so fv i s i o na n df o r e g r o u n dp o e t i c i m a g e r i e s t h e r e f o r e ,d e s i g n e r so fg a r d e n sa t t a c hg r e a ti m p o r t a n c et ow i n d o w s ,a n d a c h i e v eas e n s eo ff i n es u b t l e t ya n db e a u t yb yw a yo fv a r i o u sw i n d o w s a r r a n g e m e n t s a n dd e c o r a t i o n s p r i v a t eg a r d e n si nt h es o u t h ,r e n o w n e df o rb e i n gs m a l l ,f r e e ,e x q u i s i t e ,e l e g a n ta n d f r e e h a n d w e l le x e m p l i f i e s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a r t w e nf o s t e r e db ys c h o l a r s i n t e r e s ti n t h ep r o c e s so f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e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d e s i g n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m o u n t a i n sa n dw a t e r s a n dt h em a i n t e n a n c eo ff l o w e r sa n dt r e e sa l le m b o d yt 1 1 e h u m a n i s ma n dr o m a n t i c i s m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a sar e s u l tg a r d e n si nt h e s o u t ht o p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g a r d e ns y s t e m w h i c hi sk n o w na st h eb e s tu n d e rh e a v e n b a s e do nt h es t u d ya b o u tt h ew i n d o w so fp r i v a t eg a r d e n si nt h es o u t h ,t h et h e s i si s g o i n gt of i g u r eo u tt h ea e s t h e t i cc o n n o t a t i o nb e h i n dw i n d o w sa n de x p l o r et h e i ru n i q u e a e s t h e t i cv a l u et h r o u g hc a r e f u la n a l y s i so fw i n d o w s b e a u t yo fp a t t e r nf e a t u r e sa n d f u n c t i o n s w i n d o w so fp r i v a t eg a r d e n si nt h es o u t hc a l lb ed i v i d e di n t ov a r i o u s c a t e g o r i e s ,s u c ha sf l o w e rw i n d o w s ,e m p t yw i n d o w s ,w i n d o w sw i t h o u tg l a s sp a n e sa n d s oo n p a n e so fw i n d o w sc o n t a i na b u n d a n t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 , a n dt h ea r r a n g e m e n to f w i n d o w si sr i c hi nt h eb e a u t yo fr h y t h ma sw e l l g a r d e n so fd i f f e r e n tc a t e g o r i e sa l s o h a v ed i f f e r e n ta e s t h e t i cf u n c t i o n sb ym e a n so fo b t a i n i n go rc i t a t i o no rs e p a r a t i o n t h r o u g hw i n d o w sw ec a ne x l ,e n do u rv i s i o n , c o m m u n i c a t eb e t t e rw i t hi n t e r n a la n d e x t e m a lw o r l da n ds t r e n g t h e np o t e n t i a la e s t h e t i ce x c h a n g e s t a k i n gw i n d o w st o a p p r e c i a t et h eb e a u t ya n de x p r e s se m o t i o n sh a sb e c o m et h ei m p o r t a n ta e s t h e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c h i n e s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i nt h es o u t h t h e r e f o r e ,w i n d o w so ft h eg a r d e n s , w h i c ha r eu s e df o rs e c l u s i o nb yt h e i rm a s t e r s ,s e e mt ob e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e y e sa n d g a r d e n s o r i f i c e s ,p l a y i n ga l l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t h ea r to ft h eg a r d e n k e yw o r d s :p r i v a t eg a r d e n si nt h es o u t h ;w i n d o w s ;a e s t h e t i cc o n n o t a t i o n n l 謦 崎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江南私家园林多为文人建造或在建造的过程中受到了文人情趣的浸染,以淡 朴典雅、小巧玲珑、赏心悦目、陶冶性情而著称,是一个包括了建筑、山水、花 木等在内的综合艺术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素 有“江南园林甲天下”n 3 之称。而在创造园林审美价值的过程中,窗犹如建筑的眼 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窗将景物聚合,使目光聚焦,又使审美活动和审美对象 保持了适当的距离,并能以小见大,扩展空间,虚实结合,有无相生,富于变化, 因此在园林中的作用相当的重要。江南之地,气候温润,水量充沛,且建筑原出 巢居。正是由于这些特有的自然条件,南方建筑中窗多且空灵,所以也成为了窗 美学的发轫之地,以后才慢慢北渐,成为了园林审美方式之一。 窗本源于人们采光、通风等生理性需要,但随着文明的不断演进以及建筑艺 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窗实用功能之上的艺术、审美需求也随之而来,窗呈现出 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特征。窗给了人们阳光、和风、温馨、惬意,还给了文人 和艺术家们灵感、诗意和画境。正如杨振声先生说的:“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 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 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口3 就连清代园林学家李渔也给了窗极高的评价, 他认为窗是园林建筑之基,而整个园林建筑只是窗的“扩口1 而已。如果说在一般 的居住建筑中,窗作为通风采光的实用意义更为突出的话,那么,在作为一种艺 术创作活动的园林建筑里,窗更主要的是作为创造园林美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存在, 其审美意义则更为突出。所以,园林对窗的设计极为重视,把它当作重点来装饰, 在其设计安排上也充分体现了园林的至精至微之处。窗不仅是传统园林建筑重要 的视觉元素,同时也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深厚积淀。 近年来,随着园林美学的兴起,对园林中各种构成要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窗这一建筑构件凭着其精美多样的图案以及背后深邃的美学精神,走进了我们的 视野,成为了我们的研究对象。 【1 1 陈从周先生1 9 5 6 年年首先提出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个著名论断。见乐峰著陈从 周传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 0 0 9 1 2 ,p 6 5 【2 1 杨振声:书房的窗予,经世u 报文艺周刊,1 9 4 6 9 1 5 ,第五期 阁( 清) 李渔:闲情偶寄卷四居室部“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但造房 建宅,与置立窗轩同足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 1 骘 峙 两南人学硕十学伊论文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建筑中窗的发展历史 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穴居和半穴居时代。在早期,人们只注重窗子的使 用功能,窗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通风、采光的问题,但是为了确保房屋“保安 全,避风寒 的目的,所开窗牖皆小。根据考古资料,大致在新石器时期,中原 先民的“安居 便出现了“半穴居 的形式n 3 。陕西武功出土的半穴居圆形陶屋模 型,便是证明。( 见图1 ) ,“窗”,辞源释日:“本作囱( c h u ( 百n 9 ) 。同意o 恋、 牌,胳”。囱,篆文作“由”。甲文“圈 作“q ,都像窗中有枝茎交错之形。 说文日:“团,窗牖丽瘘闽明,象形。凡留之属,皆从圈。”上古时代没有玻璃, 没有绢纱,没有纸张,当然只能用树枝、草茎装在窗上,而这并不影响其通风、 采光的实用功能。王充论衡别通日:“开户内日之光,凿窗启牖,以助 户明也。”可见,新石器时期的先民们在创建家园的同时,也开出了窗牖,他们已 懂得如何营造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安居 条件了。这说明人类已告别野蛮蒙 昧,开始改善和创造了自己的居住空间这是人类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的肇始, 是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创举。 可在屋顶部的“囱 却解决不了雨雪的侵袭,于是催生了“牖 的出现。说 文囱部:“囱,在墙日牖,在屋日囱。 “牖,从片从户会意,甫声。读y s u ,本 义指在墙上穿洞用木条交叉做的窗户。 牖开在侧面,解决了防水的问题。这反映 了我国古代通风技术的进步。“囱”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细化为天窗和烟囱,并 专指烟囱,天窗之义则由增加了义符“穴”的“窗”来表示。而“牖”也发展成 为檐下的通风窗和横窗。随着古代建筑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通风和采光的面积 逐渐扩大,墙上的通风口也便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当门的一侧或两侧出现了加 大面积的采光、通风口时,真正意义上的窗出现了。到后来,窗、牖已无太大分 别,逐渐通用。现存的较多古籍中,二者是 相通的。跚歹“ 繁- o 。,。 ? 至于窗的样式和装饰性,从新石器时期;籀岁,4 赫。弋: 一直到周代,窗牖的主要功能还是通风与采4 :之一j f 。焉一。多 光,重在实用,而不考虑装饰。商周时期,:。,:,5 一。4 “ ” 随着屋架的形成、两坡屋面的出现,出现了 图1 半坡时期原始房屋复原函 赵松元:六朝窗诗与审美意义的发现对宗白华先生窗美学思想的一个补充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 9 9 8 3 , p 4 4 f 2 1 蓝先琳:中周传统窗形式初探饰,2 0 0 0 年总第1 s 期,p 3 2 2 - k r v 两南大学硕十学付论文第一章绪论 开在墙面上的“牖 。尽管在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时“诗三百”中已经出现“窗牖” 一词,如豳风鸱枭:“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但这里的窗牖 仅作客观物象而已,并无审美意义。 直到了汉魏六朝以后,古建筑特别是古典园林有了长足发展,窗的形制日趋 多样,比如有花窗、半窗、隔扇窗、漏窗、台窗等,这一时期的窗格多以直棂为 主。这时上流社会的贵族和文人士大夫们也越来越懂得享受生活。在他们的园林 里,将窗置于景观和屋墙的交界处,剥离了窗牖简陋质朴的原始风味,开始运用 帘、帏、幌、纱等具有间隔作用的能增加美感的物件,让窗变得华美绮丽。陈从 周先生在说帘中指出:这些物件“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 实中有虚,静中有动州。六朝时期的山水诗人们也把视线开始由室内转向了室外, 透过窗,把室内和室外联系起来,丰富了空间,发现了窗的审美意义和窗的空间 意味。“群木既罗户,众山亦当窗”盥3 正是反映出了这个时期的人们借助窗的空透 功能,开始要求打破个体小空间的限制而融入自然大空间的空间意识与美学趣味。 隋唐到宋期间,尤其是北宋,人们追求的是一种柔美精雅的形象,建筑艺术不断 趋向精美。同时,人们对门窗之类的“小木作 的重视,让窗变得精致起来。窗 在类型和纹式上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柳条框、毽纹等纹式。金代大力发展隔扇 窗,在三间房中两间的窗子即用直棂窗,下部修筑槛墙。到了明清时期,建筑用 窗工艺成熟,式样繁多,不胜枚举,其本身已经成为了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审 美对象,成为了建筑装饰的重点,成为了表现建筑人文内涵的重要部件。 明代计成这位集园林之大成者在他的园冶中收集了很多种窗的 样式,包括方门合角式、圈门式、上下卷式、入角式、长八方式、执圭式、葫 芦式、莲辨式、如意式( 2 种) 、贝叶式( 2 种) 、剑环式、汉瓶式、( 5 种) 、 蓍草瓶式、花觚式、贝窗式、片月式、八方式、六方式、菱花式、梅花式、 葵花式、海棠式、鹤子式、六方嵌栀子式、栀子花式、罐式1 ;1 6 种漏砖墙 的样式,包括菱花式、绦环式、竹节式、人字式等。李渔更是别出心裁,创作出 了“纵横格 、“欹斜格 、“屈曲体 、“便面窗 、“尺幅窗 、“梅窗”等样式。造 型丰富的窗陈列于粉白廊墙之上,活泼而又通透。这一时期的窗存世较多,仅苏 州园林中漏窗一项就有各类图案4 0 0 0 余例,着实令人惊叹。 1 1 1 陈从周:看园林的眼,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 0 0 7 8 ,p 1 2 1 2 1 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援引自沈德潜编古诗源卷十中华书局,2 0 0 6 4 1 3 1 ( 明) 计成著,赵农注释:园冶图说,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 0 0 3 1 ,p 1 7 2 3 两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苹绪论 第二节园林中窗美学的研究现状 历史上对窗的描写和研究散见于一些文学作品中。老子道德经上篇第十 一有云:“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点出了门窗是沟通建筑内外空间的媒介。六朝时谢灵运、庚信等开始在诗歌中借 窗来写景抒情,或描写窗所具有的独特空间意味,足以表明他们发现了窗的审美 意义。比如在谢灵运的山居赋中,他希望“罗层崖于户里,列镜澜于窗前川, 在一方小空间里,去把握壮丽而富有生机的自然空间,这是一种向外面大空间扩 展的精神追求。但总体数量不多,其艺术描写也不够丰富。 直到唐代,人们开始了对窗缤纷灿烂的艺术描写。据粗略统计,“窗”字在全 唐诗和全宋词中出现了2 0 0 0 多次。阻h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正是反映了这些诗人坐在窗前室内,透过门窗欣赏外界大自然的中国传统文人所 独有的审美方式。明计成在园冶中特别注意到窗的装饰美、图案美,在卷三 中设计了数十种窗式样,并附了图示。他还提出:“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 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 计成园冶卷三) 园林之中,通过窗子,便吸收进 了外面的广大空间和优美景色,窗在园林中可以借景。而清代李渔继承了前人在 窗设计上的美学成果,着重论述了窗棂的美学设计,并认为窗本身就是园林美的 组成因素。他还在闲情偶寄窗栏第二中专列一条“取景在借,而这条的第 一句话就是“开窗莫过于借景 ,在这方面,李渔可谓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李 渔对窗在园林建筑中的审美意义做了精彩的阐发,对中国园林美学也是一个重要 的贡献。 近代以来对园林中窗的研究逐渐多起来。据笔者所见,宗白华先生曾在中 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1 9 4 9 年3 月) 一文中,高屋建瓴地从中国哲学的角 度论述了中国诗人喜欢从门窗之中吐纳广大世界的空间意识。后又在中国美学 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的第五部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中精辟的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美感,并由此论述了窗子的审美意义。宗白 华先生指出:窗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审美意义和内涵:一是由小见大,从窗 中望出去得到一个新天地;二是内外交流,丰富空间层次,增加境界;三是窗在 中国艺术的意境创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园林及诗画艺术中的窗反映了中国 文化移远就近、由近知远的空问意识。1 钱钟书先生在其散文窗中曾这样描述: 1 1 ( 清) 沈德潜编:古诗源卷十宋诗,中华书局,2 0 0 6 4 1 2 陈昌宁:唐宋诗词窗意象的语义解析,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 0 0 8 1 ,p 1 1 5 【羽赵松元:六朝窗诗与审美意义的发现对宗白华先生窗美学思想的一个补充,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 9 9 8 3 4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窗子打通了人和大自然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 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他还用一形象的比喻“窗可算是 房屋的眼睛”,道出窗对于屋内与屋外人的意义。钱钟书先生笔下的窗已经不是一 般意义上的窗,而是把窗户当做人的眼睛来写。试想,倘若没有窗,走进园林则 看不到彼处风光,钻进屋子则是一片黑暗,失去了与外界的往来和交流,这当是 何等的可悲? 陈从周先生曾在续说园中说:“漏窗在园林中起泄景、引景作用, 大园景可泄,小园景则宜引不宜泄。 其漏窗一书,收录了一百多副漏窗照片, 指出了漏窗在园林中的审美作用。窗是光线、视线、声音、空气、味道的通道, 是沟通内外空间的桥梁。通过窗可以看到西山,听到鸟鸣,闻到妙香,赏到烛影。 自然,那站在窗边翘首望远的佳人,也会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了我们眼中的美景。 所以,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 人来说,它就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n 1 从这扇窗望见了飞起的翘角, 望见了那边的亭台楼阁所以,窗又是联结园林艺术群落的一件重要道具。 蓝先琳先生在中国传统窗形式初探中按照窗式的出现与发展,逐朝逐代 的讲述了窗的功能发展、样式演变等内容,并对窗棂纹的变化进行了归纳。中央 美术学院王其钧老师曾著心舒窗牖一书,从文化的角度,生动讲述了窗文化 的历史,窗子的类型、在建筑中的应用、窗棂格图案和绦环板图案,以及木雕艺 术与技术在窗子中的应用。苏州大学金学智先生在中国园林美学中有“框格 美学与无心图画一节,从实用、装饰的视角,窗框系列的观赏艺术效果、通气 有神的空间美学角度进行分析,并重点就园林门窗的对景、借景、“惟道集虚 的 美学角度进行了论述。窗在园林建筑中的作用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充实,不仅是 审美对象,还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可以说,窗的美学,就是园林的美学,是大 小、虚实、藏露、有无的哲学在园林中具体而微的典型显现。 笔者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曾多次到苏州的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以及上海 豫园等古典园林实地考察,拍摄了大量的图片,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徜徉 在优雅的园林中,细心揣摩其中图案样式的用意,感受古人的那份心境。深觉这 些园主人把园林当做了自己退思之处,当做了自己的乐园,在这里可以找到他们 自己的精神寄托。而今天,我们来看园林,很难再找到那种乐趣了,园林之于我 们已经不再是那样的退隐静思之地了,这里充满了喧嚣和尘俗,成为了商业化社 会的牺牲品。我们只能踮着脚尖,从这一扇扇窗中窥到一丝遗留的痕迹。 朱元吉:苏州园林中漏窗艺术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5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园林中窗美学的发展趋势 2 0 世纪以来,在西方工业化、现代化给人类带来极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 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物种退化甚至灭绝等“进道若退”的负面 现象。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的“主导社会范式州1 1 ,无视科学发展的观念,把经济 的重要性和科技的优越性绝对化了,也把人类的眼前利益唯一化了。这些“主题 范式 及其出发点,都是片面、错误的,却还在不断的恶性膨胀之中。对此,西 方的有识之士称为“贪婪的社会”、“极端的时代。如何认识、制止和逐步消除我 们发展过程中环境所遭受的灾害,改变这种与天人合一整体观截然对立的狭隘机 械论,能让我们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人类所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随着中华文明的复兴,世界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研究也不断升温。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中国古典园林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交往的取向是符合时代未 来发展趋势的,有助于研究广义深层的生态学的课题。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 审美价值和生态价值对于有效地加强环境保护、消除传统工业文明带来的严重负 面影响,真正促进人与大自然的交往、融合,保证人类在地球上的“可持续发展一 永续生存 有着多方面的启发意义。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天人合一的生态艺术典 范,也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而来的人性的异化、精神的贫 乏和文化的荒芜,人们的精神文化环境像自然环境一样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而中 国古典园林以其自由布局、天然图画、生动气韵、淡雅色调等特点,突出的体现 了庄子的自然理念,让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互补共生,相与融合,成为了哲学家 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著名命题的典型例证。对窗这一集中体现中国古典 园林美学价值的建筑构件的美学意义和审美内涵的研究,无疑将会在这样的 大趋势下得到长足的发展。 本文拟主要以江南私家园林中的窗为研究对象,从窗自身的图案美、窗的功 能美以及窗的精神美等方面深入剖析,挖掘窗这一物象背后的审美内涵,找到窗 的独特的价值所在。 ”查尔斯哈珀:环境与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版。在书中p 6 0 6 1 ,查尔斯哈珀提出了“自然环 境被评价为是生产产品的资源;人类支配自然;而经济增长比环境保护吏重要”:“剥削其他物种以满足人类 需求”等“主题范式”。 6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第_ 章赏心悦目:江南私家同林中窗的图案美 第二章赏心悦目:江南私家园林中窗的图案美 “雕几块中国的花窗,框起这天人合一的融洽。构一道东方的长廊,连接那历 史文化的深邃。窗外是一曲绵延的姑苏咏唱,吟唱的这样风风雅雅。窗内是几幅 简练的山林写意,却不是那般细细微微。”( 苏园六记蕉窗听雨) 窗本简单,可是一旦注入人文内涵,就开始变得精雕细刻,千姿百态起来,具 有了丰富的审美含义。就江南私家园林中窗的形状来看,可谓丰富多彩,应有尽 有。如百花争艳,令人目眩神迷。从审美的视角看,园林中的窗饰多为一种图案 美。计成在园冶中就附有了长窗、短桶、风窗等优美的图案几十例。这类可 自由变化、不断产生新形式的美,在康德美学里属于“纯粹美”的范畴。康德曾 提出过“纯粹美 和“依存美”这两个范畴,认为纯粹美是事物本身固有的美, 而依存美却要以这种概念以及相应的对象的完善为前提。他举例说:“在建筑和庭 园艺术里,就它们是美的艺术来说,本质的东西是图案设计,只有它才不是单纯 地满足感官,而是通过它的形式来使人愉快川妇 在江南私家园林中,“窗 便是这种以使人愉快的形式美为主要特征的重要物 件。这类物件虽然能“通过它的形式使人愉快,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但是, 它们确实是依附于园林建筑以供人实用的“依存美 。所以,康德所谓的“建筑和 庭园艺术里 美的“本质的东西 应该是物化在整个园林设计工程中的“人的本 质力量 ,或者说是人工技艺美的对象化,而这些表面的“图案设计 不过是其表 面形式罢了。园林中的窗不仅凭借着一种美轮美奂的图案使人们感到愉快,给人 以丰富的美感享受,更在这种种精美图案背后折射出了文化意蕴、民俗意义和人 文精神,这是中国传统儒、道、释合一的人文精神的体现。 第一节窗的类型美 相对于北方皇家园林来讲,江南私家园林中的窗框较薄,窗孔较大,数量较 多。刘敦桢先生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指出,窗的种类甚多,大致可以分作外檐 装饰的窗和墙上的窗,包括长窗、半窗半墙、地坪窗、横风窗( 横批) 、和合窗、 砖框花窗、漏窗和空窗( 洞门) 乜1 。王抗生先生在园林门窗一书中,也对窗进 行了分类。按照结构形态可分为有窗心( 又可分为可启闭、不可启闭) 、无窗心( 如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l j 版社,1 9 6 3 7 第一版,p 3 5 8 : 2 1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5 1 1 第一版,p 4 0 7 两南大学硕十学彳青论文第一:章赏心悦目:江南私家同林中窗的图案美 洞窗) 与不透光的窗( 如假窗) 三种:金学智先生在中国园林美学中将园林 窗分为三种,一种是作为屋宇外檐装修而镂有各式花纹木框的窗花窗;二是 砖墙上所辟的空窗;三是墙上所辟,其中布满图案纹样的漏窗乜1 。笔者采用金学智 先生的分类方法。 根据花窗、空窗、漏窗的样式,我们大概可以将其图案分为三大类:既有几 何的抽象,比如直线、曲线、弧线,也有从现实中概括出来的具象,比如被极简 的线条勾勒出的动植物等自然形体,当然还有将二者兼而取之的混合造型。几何 图形中全用直线的有晰字、定胜、六角景、菱花、书条、绦环、橄榄、冰纹等; 全用弧线的有鱼鳞、钱纹、球纹、秋叶、海棠、葵花、如意、波纹等;用两种或 两种以上线条的有夔纹、万字海棠、六角穿梅花和各式灯景。而自然形体的图案 取材较广。有松、柏、梅、兰、竹、菊、芭蕉、荷花、佛手、桃、石榴等植物; 狮、虎、云龙、蝙蝠、凤凰和松鹤图、白鹿图、喜鹊图等鸟兽;还有以小说传奇、 佛教故事和戏剧中某些场面为题材的人物故事。一般说来,直线组成的图案较为 简洁大方,曲线图案则较生动活泼。直线、曲线相结合时,通常会以一种线条为 主,且避免过于粗短和细长,以免产生笨拙、纤弱和凌乱的感觉。口1 一、花窗 花窗大致包括隔扇窗、和合窗、景窗等。隔扇窗安于槛墙之上,通常为四扇 或者六扇,其中窗格图案南北不同。北方园林中的窗格多为菱花式,而江南园林 中的窗格多以细棂条拼成纹样,如步步锦、冰裂纹、码三箭、万字纹、拐子纹、 灯笼锦、盘长纹等,玲珑剔透,工艺精湛。和合窗,北方叫支摘窗,分为上下两 层,南方园林中窗分为三层,上下两窗固定,而中间可以用摘钩支撑的窗子,窗 分内外两层,内层糊纸或纱。夏季便于通风,冬季可以御寒。隔扇窗和和合窗多 设在房屋四周,前檐与隔扇门相连,而后檐则相对位置较高,往往占据建筑的整 个开间。苏州留园五峰仙馆南北两面基本被门窗占尽,东西两侧除通往别院的小 门外,全是窗子。馆内插屏联日: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这正是园 主人坐于馆内凭窗望出而得的逸境。窗前假山玲珑峭削,藤挂峰石,松咬岩中。 就是一座写意的庐山五老峰。庐山在古人心目中一直是隐士和神仙居住的乐园, 【1 l 乇抗生:园林门窗天津大学出版社,2 0 0 7 8 ,p 5 9 嘲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 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5 8 ,p 3 3 0 嘲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5 1 1 ,p 4 5 8 西南大学硕+ 学伊论文第二章赏心悦目:汀南私家同林中窗的图案美 幽而不喧,触目皆美景,极其适合饮食理想。而此五老峰恰如五老相逐,悬崖峭 壁,云雾卷舒,横隐苍穹,更引起了文人墨客的向往。而在五峰仙馆,不出屋而 得崖栖庐山读书的雅趣,则全靠周边花窗。闲适的心境、飘逸的情致,人早己与 青山风月同一了。这跟李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于此窗内感受到了自我心性所在,达到了物我交感的效果。 景窗多设在厅堂等主体建筑的山墙或是后檐墙上,窗户一般不大,框有木质、 砖质两种,窗框造型有圆形、长方、方形、六角、八角等。景窗工艺考究,多镶 有玻璃,甚至是彩色玻璃,一般不开启,独立设置。景窗虽有漏景作用,但是隔 镜望出,平添几分朦胧意境。如苏州网师园殿春耧,将景窗设置于北墙中心位置, 中间是镶嵌了玻璃的主窗,主窗两侧各有一小窗。窗玻璃四周以精美的窗格相连, 拐子纹寓杂乱于统一之中,似乱而实美。三个窗格与花架、几案、座椅等室内陈 设高低错落,体现了中轴对称之美。 同时又与窗外青翠的竹、碧绿的蕉、 还有那丑拙的石等构成的景色交相 辉映,相映成趣,组成了和谐优美的 古典美。再加上主窗两侧的对联:巢 安翡翠春云暖,窗护芭蕉夜雨凉。更 调动了我们各种感官,让这书斋小屋 愈发不凡。( 图2 ) 二、空窗 图2 网师园殿春移景窗 空窗也称为洞窗,李渔也称之为“尺幅窗 、“无心画”。是不设窗格只有窗 框的窗洞,一般布置在墙垣之上,里面空空如也形成一幅空白的画框,在窗外另 一面设置景物,以填充画框而成景。 空窗形式比之洞门更为灵活多变。刘敦桢先生曾概括苏州园林洞门形式说: “洞门的形式有圆、横长、直长、圭形、长六角、正八角、长八角、定胜、海棠、 葫芦、秋叶、汉瓶等多种,而每种又有不少变化,如长方形洞门的上缘,除作水 平线外,又有中部凸起,或以三、五弧线连接而成,洞门上角,简单的仅作海棠 纹,复杂的常加角花,形似雀替;或作回纹、云纹,构图多样川2 1 刘敦桢先生 i t ! ( 清) 李渔著,王凯瑞整理:闲情偶寄,沈阳:万卷j j 版公司,2 0 0 9 9 ,p 1 9 9 【2 l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5 1 1 ,p 4 5 9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赏心悦目:江南私家同林中窗的图案美 所述的所有的洞门的情况,其实也是空窗的窗框。 更何况,窗不供行走,其独立性就更强,更可在艺 术造型上见出其独创的审美特色。这空空的窗洞恰 似粉墙上的留白,给这一抹粉墙上增添了变化。 图3 中的这一方空窗设在网师园中一小巷尽 头,倘无此窗,则是粉墙一堵,无甚生气,如死路 一条。然而,造园家就是在这无可奈何之地开此空 窗,无中生有,顿化佳境。此窗呈六边形,周边为 深灰色水磨砖,镶嵌在粉墙之中,尤显出一股稳重、 淡雅之气。而于此窗平视过去,则见三两蕉叶垂下, 石笋数峰,翠竹一丛,刚柔并济,摇曳生姿,意境 深幽。看着此景,不禁想起了郑板桥的竹石一 文:“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笱数尺。 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 图3 聊币园墙角蜘 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 在这里,郑板桥和竹已融为一体,把爱竹的情怀以及和竹石相知相伴的美好情感 都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网师园能在无奈之地生出如此多情,也多亏了这一方空窗。 三、渭窗 漏窗俗称花墙头、花墙洞,明计成称之为“漏明墙 、或“漏砖墙州1 1 ,是构 成园林景观的一种建筑艺术处理工艺,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独特创造,常见于 园林中各种廊墙之上。 窗框多以磨砖拼接而成,也有少量用木质框,漏窗窗框外形与空窗的窗框相 似,但是窗芯内容更为丰富,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与装饰性。漏窗窗芯在纹样的选 择上能紧密结合建筑的需求来设计,取材广泛,因地因材制宜。多以薄砖、瓦片 拼成,或以铁花、灰塑制成。漏窗凭借着多变的造型、丰富的窗芯图案,妆点着 那蜿蜒不断的游廊,或是院墙,使空间隔而不断,通透流畅,扩大了空间,制造 了层次,增加了景深。 在不必吸引人们视觉集中与停留,而只为了取得大面积疏朗通透的地方,造 i t l ( 明) 计成著,赵农注释:园冶图说,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 0 0 3 1 ,p 1 8 6 l o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第一:章赏心悦目:江南私家同林中窗的图案美 园家们多不强调图案构图中心,而采用平棂、方格、井口纹、万字纹等简单的窗 棂形式( 图4 ) 。这些窗棂往往将简单的纹样做了处理之后,便呈现出了形式的美 感,体现了对称、比例、发射、重复、变异等关系。比如灯笼锦便是由古时人们 夜间照明用的灯笼加以抽象而成的。为了进 一步增强视觉效果,还会巧妙地利用团花、 卡子花连接每根棂条,将窗内中心位置流一 处较大空白,利于采光,同时也会根据主人 已去于此处或诗或画进行妆点,进一步增强 窗的文化艺术色彩。整个窗棂图案就像是一 个灯笼一样,简单、大方、明了,看上去更 为自然,体现了自然就是美的原则。 而当窗外景观不多,求天然而不得,须 图4 漏窗灯笼锦 以人力补之的时候,或者为了避免园景外泄的时候,往往采用混合式图案,以几 何图案做背景或者边框,而把自然形体,比如花鸟虫鱼或者人物形象布于其中。 最具创意的还是李渔,他曾以盘曲之残枝作梅窗,以为是“生平制作之最佳 。 梅窗原始材料不过为数枝欲烧未烧之残枝,李 渔留心细物、具有形式美感的眼睛敏锐发现其 “具盘错之势 ,以为是可用之材,所以留之 筹划如何成器,碰巧房间幽而不明,正打算开 窗,设计灵感顿出,“道在是矣! 他认为老 干直,应不加斧凿,置于窗上下,为窗之外廓, 中间是两株梅树状的盘曲枝柯,一从上生而倒 垂,一从下生而仰接,保留疏枝细梗而不加戕 斫,在其上剪彩作花,分红梅绿萼二种,俨然 图5 梅窗 活梅之初着花者。这正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而又别出心裁的漏窗! ( 图5 摘自闲情偶寄窗栏第二) 第二节窗格意蕴美 江南园林中的这些窗,包孕了映衬、虚实、开合、动静、隐显,要取舍朝晖 斜阳、日光月影、雾雪霜露、芭蕉夜雨,一窗一孔皆流露出园主人的文化内涵和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第二章赏心悦目:汀南私家同林中窗的图案美 款款深情。窗格、窗芯或者窗框形状、图案的设计,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和社会 活动,或精美繁复,或简练明了,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审美艺 术观的集中体现。在我国历史上人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