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师必知的22条“军规”》读书心得.doc_第1页
《成功教师必知的22条“军规”》读书心得.doc_第2页
《成功教师必知的22条“军规”》读书心得.doc_第3页
《成功教师必知的22条“军规”》读书心得.doc_第4页
《成功教师必知的22条“军规”》读书心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功教师必知的22条“军规”读书心得 -能教、乐教、巧教,成功的基本素质 一直倡导着融合军事化的方式去管理班级,因此平时也比较关注各种兵法与军校的。对于西点军校,很早以前便有了解,对于它的22条军规更是熟知:无条件执行、工作无借口、细节决定成败、以上司为榜样、荣誉原则、受人欢迎、善于合作、团队精神、只有第一、敢于冒险、火一般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勇敢者的游戏、全力以赴、尽职尽责、没有不可能、永不放弃、敬业为魂、为自己奋斗、理念至上、自动自发、立即行动,只是没想到这些军规用在我们教师身上竟也是一剂良药。 本书对于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难题作出了深刻地剖析,句句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从而也让我们明白,教师的职业虽然光辉,教师却只是一个个普通平凡的人,没有三头六臂,没有盖世神功,有的只是血肉之躯,有的只是凡人的喜怒哀乐。但是对于某些家庭、专家与社会将教育责任推给教师的现象,我们教师们在无奈之余,更应积极设法应对,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健康快乐的成功教师。 这本书中罗列的22条“军规”从修身、养性和技巧三方面教我们做“能教、乐教、巧教”的教师。 修身篇做一个“能教”的教师 xx年9月1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载有教育部师范司司长培俊的一段话:“教师队伍的素质关系着中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现在,质量问题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矛盾。”这段话让我们看到了教师问题症结所在。有的教师终其一生都未读过一本名著,未写过或发表过一篇文章;写不过、考试考不过学生。这样的教师怎么能教好祖国未来的栋梁呢?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做“能教”的教师。 1、永远保持求知者的姿态,做学习型教师 许久以前,就曾流行着这么一句教育: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然而放在今天,我们却不能总满足于自己的那一桶水,因为在“提、跑、倒、泼”的过程中,我们桶里的水会慢慢变少,而孩子们桶子里的水却越积越多。因此,我们应永远保持求知者的姿态,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模仿的典型。”相信我们的学生学到的不光是教师教给他们的文化知识,更有学习的习惯。 2、过去,做研究型教师 反思近几年来被不断强调和凸显,它被认为是成功教师成长的一个共性特征。我们除了要具备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力等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并借助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掌握研究的本领。不会反思,就如同炒现饭,越炒越干;不会反思,就会在拌倒后重蹈覆辙或停滞不前;不会反思,就不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那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3、勇于实践研究,做创新型教师 光有梦想,没有行动,我们的计划宛如尘埃;光有继承,没有创新,我们的教学将寡淡无味。新课程要求改变过去接受性学习的机械训练现状,而教育的执行者教师就必须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课堂焕发青春的活力,燃烧生命的激情。这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外化于我们的身体便是要拥有一双有洞察力的慧眼、能萌发灵感的大脑、敢于实验探索的双手。 养性篇做一个“乐教”的教师 迅速发展的社会,使一切静止的东西都活动了起来,使一切灰白的东西都光彩了起来,使我们的心也变得狂躁了起来。不知什么时候,我们习惯了发牢骚,习惯了钻牛角尖,习惯了指责,习惯了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甚至习惯了慵懒,习惯了拖拉。而不少孩子“对人不感激,对己不克制,对事不努力,对物不爱惜”,这也许就是我们留在孩子身上的烙印吧。这样下去,孩子们的未来将岌岌可危。今天的好教师应该是乐观向上的,应该以一颗平和之心去应对这纷繁复杂的社会欲流,应该有海纳百川,气吞山河之心胸,爱教,乐教,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品质: 1、微笑待人 笑是相信自己、善待人生、乐观向上、友好待人的标志。它就像润滑剂,可以减少同事间的磨擦;就像磁石,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当孩子表现出色时,笑是欣赏;当孩子胆胆怯退缩时,笑是鼓励;当孩子犯了错误时,笑是宽容;当孩子遭受挫折时,笑是激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笑是支持。 2、善于倾听 随着各种练习、活动的增加,课堂教学和课后交流的时间越来越紧迫了。我们常常来不及等待学生的思考与回答,就迫不及待地揭示答案,进入下一个环节了。于是,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爱思考,越来越没有表达的愿望,教师就只能望而感叹:“现在的孩子不爱动脑筋!”其实该动脑筋的是我们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做个积极的、诚恳的、礼貌的、精明的倾听者,因为倾听是了解孩子内心的一种方式,是对学生个体的尊重。 我们还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些问题: 1、大度地包容与合理地惩罚 一个学校是否和谐,只要看领导与同事间、同事与同事间、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书中第五条就特别提到了“说校长的坏话永远不可取”。一般来说,教师与领导的矛盾往往产生于误会与心理不平衡之中,产生矛盾后静下心来想一想:如果没有良好的大环境,何来舒适的小环境?因此化解矛盾需要的是多一点包容,多一点豁达,多一点全局观。而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当他们犯下小小的错误时,我们更应该呵护他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些。”但是宽容不等于一味地迁就,缺失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这里所说的惩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教育手段,是要让孩子对他自己的过错负责,让孩子亲身体验过错给他带来的后果,以后才会少犯错误。一味地找“闪光点”来赏识,对孩子的错误轻描淡写、放任自流,只会使错误永远是错误,小错误演变成大错误,贻误孩子一生。 2、有效地褒奖和艺术地批评 褒奖的力量对孩子们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一个欣赏的微笑、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关注的眼神,都能给孩子们的精神以极大的激励。但褒奖如果目标不明,却又似一剂甘甜的毒药,入口香,贻害深。因此,我们的表扬不能停留在一些客观的、表象的东西上,而应该真正关注学生的行动、心灵,这才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起到导向作用。现在,新课程下的表扬一度泛滥,仿佛没有了批评。其实我们的教学表扬与批评缺一不可,只是批评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治“病”,用得不好又伤人。因此我们要学会“换一种”方法批评,并因材施“批”。 3、关注生和扶助后进生 “优秀生”与“后进生”产生于当前的教育体制和评价标准,义务教育一方面讲“普及”,另一方面又在“选拔”,学生和老师都不得不面对这优胜劣汰带来的残酷现实。对待优秀生,大多数教师倾注了自己的爱,然而在对待后进生时,却往往或歧视,或不理不睬,于是后进生继续后退,这正是教育原理中提到的“破窗原理”。其实教师应如医生一样,医生治病救人,教师教书育人,不应该放弃一个学生。尤其是这些后进生,他们是学习、行为上的弱者,我们应该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 技巧篇做一个“巧教”的教师 同样的食料在不同的烹饪师傅手中会烹调出不同的食物,这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烹饪方法;同样的道理,同样的学生在不同教师的教育下也会有不同的个性与成就,这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教育技巧。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何种教育技巧,都是为培养优秀人才服务的。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能做的有很多。 1、抓住细节,成就专业 这里所说的“细节”并不是将课文细化到逐词逐句地去分析,而是指课堂教学的具体行为,如一个启发问题、一句评价、一个表情、一次分析。细节虽小,有时却能决定成败。这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心中有学生,脑中有全局,眼中有变化,才能在细节处见精神,显功夫。 2、互动思考,授之以渔 袁振国先生在反思科学教育中指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了;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因此,中国的教育只是教学生记取结论,而忽视了学习的经历过程,学生不会思考、低效学习的症结也就隐藏在其中。老子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填鸭式的教育早已经被社会所淘汰,现在的课堂应该着重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自主探究,从中发现问题,利用各种途径解决问题,把问题和答案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我们要教会学生的不是结论,而是方法,不要让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探究”变得一句空话,一种形式。 3、彰显个性,教出特色 教了这么多年书,也许我们仍然习惯于模仿,模仿那些出色的教师、成功的;我们仍然安于等待,等待哪个专家又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