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分析--以江西省遂川县为例.doc_第1页
硕士论文-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分析--以江西省遂川县为例.doc_第2页
硕士论文-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分析--以江西省遂川县为例.doc_第3页
硕士论文-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分析--以江西省遂川县为例.doc_第4页
硕士论文-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分析--以江西省遂川县为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 类 号: 密 级: 学校代码: 学 号:402012120107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分析-以江西省遂川县为例Survey on History Teachers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A Case Study of Sui chuan Jiang xi Province院 所: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导师姓名:学位类别:专业学位 专业领域:学科教学 二一五年四月独 创 性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 基础教育的落后是造成农村经济不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推行了十几年,广大农村的基础教育还是如此落后,这和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的现状存在着直接的联系。遂川县作为江西省的贫困县和人口大县之一,其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的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就以江西省遂川县农村初中为背景,通过调查分析遂川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现状,提出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本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说明选题原由,概括研究综述、研究目的及意义,陈述了研究方法和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为遂川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文章对遂川县十所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现状以及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在农村初中学校,历史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历史教师的学历水平不高,且大量的非科班出身的人员充当历史教师;专业历史教师的“生存现状”差,他们的社会地位、工资及福利待遇都比较低;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不容客观,在课程设置上对历史课存在一定的歧视,历史教师的教学活动质量不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地区贫困的面貌是应试教育在农村生存的肥沃土壤,新课程改革阻力重重。第三部分为加强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根据上述结论,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和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提出了加强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一是规范和完善历史教师管理制度,健全历史教师队伍结构;二是改进专业历史教师的“生存状况”;三是全面认识历史课的功能以及价值;四是建立健全历史教育评价体系,把素质教师真正落到实处;五是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养成;六是加强历史教师的进修与提高;七是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推动农村历史教育发展。关键词:农村; 初中; 历史教师; 现状AbstractThe backwardness of basic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that make rural economy undeveloped.With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the basic education of the vast rural areas is still backward,which is related to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rural school teachers.Suichuan County, one of the poverty and large population counties of Jiangxi Province,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status of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ers.This paper taking junior middle schools in rural areas of Suichuan county of Jiangxi Province as the backgroun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of Suichuan County,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This thesis includes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contains reasons, purpose and meaning of the research, the selected procedure and research methods.The second part is the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the survey. Wit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history teacher from te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status of history teaching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in Suichuan, the study finds irrational structure of history teachers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the low education level of history teachers, and a lot of non-technical staff acting as history teachers.And it finds that professional history teachers are poor and their social status, wages and benefits are relatively low.The status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is not positive, and there is a certain discrimination against history lesson in the curriculum, history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is not so good, students are not enthusiastic at learning history lessons. The poverty is the fertile soil of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implement the quality education. The third part is the measures tha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history teachers in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the thesis proposes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Firstly,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history teachers and the structure of history teachers needs to be standardized and improved. Secondly, the professional history teachers living condi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Thirdly, the value and function of history class need to be comprehensive understood. Fourthly, history teachers need to be encouraged to take part in various continuing education. The fifthly point is to establish a sound evaluation system about history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education. The sixth point is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eachers and history development. The last i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 by the function of government.Key words: the countryside; Junior high school.;History teachers; The status quo目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I目录IV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选题缘由1 一、“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推动1 二、新一轮课改的广泛推进1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第二节 研究综述2 一、有关“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的状态”的研究2 二、有关“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既有研究4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4 一、研究目的4 二、研究意义5 第四节 研究过程与方法5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和样本的选择5 二、研究方法6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7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7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7第二章 遂川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现状调查与分析9 第一节 遂川县十所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现状的调查9 一、历史授课教师的基本情况9 二、专业历史教师的“生存现状”10 第二节 对遂川县十所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调查12 一、课程设置12 二、教师的教学活动13 三、学生的学习19 第三节 调查结论20第三章 遂川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22 第一节 规范和完善历史教师管理制度,健全历史教师队伍结构22 一、规范历史教师人事管理制度22 二、完善教师职称考核体系22 第二节 改善专业历史教师的“生存状况”22 一、切实提高专业历史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22 二、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风气,提高农村初中专业历史教师社会地位23 第三节 全面认识历史课的功能以及价值23 一、历史课有助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24 二、历史课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意识24 三、历史课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25 第四节 建立健全历史教育评价体系,把素质教师真正落到实处26 一、建立多元化学校评价模式26 二、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26 三、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27 四、建立促进历史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27 五、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27 第五节 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养成28 一、加强历史教师的师德素养28 二、提高历史教师的知识素养28 三、提高历史教师健康的身心素养29 第六节 加强历史教师的进修与提高29 一、创造条件,鼓励历史教师的离职进修29 二、扎实地推进历史教师校本进修30 三、有效地开展历史教师的远程进修与培训30 第七节 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推动农村历史教育发展30 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实解决“三农”问题30 二、合理的调配历史专业教师,实现历史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31 三、强化政府行为,为历史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31 四、转变政府职能,有效的推进中学历史课程改革32参考文献33附 录36致 谢4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42III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选题缘由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历史教育在初中生素质教育中起了至关重要作用。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给中华儿女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和丰富的智慧。历史教育是影响中学生素质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历来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教育在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民族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增强青少年心理素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这一群体在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中和其它学科的教师一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无论是现实关注,还是理论研究,这一群体没有得到重视,出境尴尬。同时,农村初中的历史教育水平普遍低下,严重阻碍了新课改的进程。因此关注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的现状,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群体,教师教育研究才能持续、深入的进行,才能真正的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 总体而言,本文有以下三个研究背景: 一、“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推动 至2001年推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以来,怎样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问题慢慢的被提上了日程。特别是在“十二五”收官之年,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更是举足轻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农村的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农村教育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投入,农村教师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依靠的力量更需要引起关注。因此,考察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现状,使教育政策的制定能更贴切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的现状,提高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 二、新一轮课改的广泛推进我国从2001年开始,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赶上更好与国际接轨。这次课改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基础教育改革,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有:历史教材和教学内容有了新变化、对历史教育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历史教师队伍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等。尽管如此,但是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受农村初中固有教学模式和落后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使得部分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很难转变,造成学校现实的教学改革成效甚微。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课程规定的目标能不能实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理解和参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前提,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关键。”闫中远河北新课改与县域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思路转型以秦皇岛市昌黎县域高中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因此,调查研究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的现状,对于更好的落实和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孥计划新的划分,全国现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如果说中国依然是一位贫困的巨人,那么贫困地区就是这位巨人的跛足。”尹博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怎么样使这些贫困县更好的脱贫致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乡村贫困地区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者文化素质低下,而导致他们文化素质低下的根因就是农村的教育的落后,尤其是基础教育,一方面,教育的落后会导致一个地方的贫困,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反过来越是贫困地区它的教育发展越是落后,人民的文化程度越低,地区持续平困。因此,消除贫困的根本在于提高劳动人们的文化素质,而提过人们文化素质的根本方法在于教育。而农村初中历史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满足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遂川县作为江西省的人口大县和贫困县之一,有着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在江西省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建设现有的困境中又表现出自己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第二节 研究综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对于农村地区教师研究出现了热潮,大量研究结果纷纷涌现。这就为笔者研究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现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同时,分析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揭示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生存状态,反映农村初中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笔者将从“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现状”二个方面进行梳理: 一、有关“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的状态”的研究研究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门,数量可观,视角广泛,涉及的主要有民办教师队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学女教师队伍、幼儿园教师队伍等视角。关于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现状的研究,一般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二类。理论研究主要是理论上探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一些著作类的书。主要包括:唐松林主编的中国乡村教师发展研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以教育管理、教育学理论为方法论,通过解决农村教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促进农村教师的全面发展。于向东等主编的农村教师素质提升丛书,把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对新世纪教师素质及其修养的一系列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廖其发等主编的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该书从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课程开发、教育科研等多个角度对我国农村教育存主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和相关的理论观点的全面论述。 应用研究主要是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某一地区甚至某一所学校的教师队伍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王雪英河北省新乐市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5月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由金平在吉林省县城初中历史教师生存状态研究,一文中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出发,以东北师范大学国培历史教师为例,对吉林省县城初中历史教师生存状态进行了分析。由金平吉林省县域初中历史教师生存状态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罗斌在江西省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一文中通过对乡村教师队伍的编制、学科、学历结构、教师能力水平等突出问题入手进行数据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罗斌江西省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江西: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翼飞宇在农村乡镇中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实证研究一文中从教育管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视觉对我国目前乡村中学教师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分析。翼飞宇.农村乡镇中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实证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等等、 以上著作或论文对农村教师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或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做了客观描述,从而使人们对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有了更加详实的了解,但这些著作论文忽略从人文主义角度去关注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缺乏基于“人性”的角度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关注,因此提出的建议、措施难以唤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再者,以上著作和论文主要将农村教师这一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而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作为这一群体当中的一部分,必然有其特殊性,这是以上研究没有涉猎到的。 二、有关“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既有研究有关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研究、主要是以下四个角度:一是探讨在村初中历史教师现状对历史教学的影响。例如周长海在关于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继续教育状况的调查与研究一文中指出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周长海关于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继续教育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科学社会版),2010年增刊杜艳萍在内蒙古喀喇沁旗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现状调查一文中通过调查研究指出喀喇沁旗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存在的教学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 杜艳萍内蒙古喀喇沁旗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现状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6期等等二是探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张强在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中从历史教师的年龄、职称、教学等方面分析农村历史教学的现状。 张强.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闫中远在河北新课改与县城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思路转型以秦皇岛市昌黎县城高中为例一文中通过调查分析秦皇岛市昌黎县城高中的基础上,从新课改的角度去分析秦皇岛市昌黎县城高中的教学现状。 闫中远河北新课改与县域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思路转型以秦皇岛市昌黎县域高中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宁小斌在农村初中历史新课标改革的困境与出路一文中指出了历史课标改革在农村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宁小斌.农村初中历史新课标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基础教育改革,2005年第五期 上述论文基本都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索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折射出当前农村初中历史课标改革举步维艰的状况。这些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但缺乏针对性,而且分析不够深入,也没有指出农村历史教学与县城初中历史教学的显著差异。这些研究几乎都是着重探究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某一方面,没有注重整体的研究。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文章通过对江西省遂川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全方面的调查,从教师队伍现状面貌和教学现状的面貌两个方面分析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的现状,发现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推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新课程教学。 二、研究意义(一)理论价值农村基础课程改革以来,研究有关农村教育的文章与著作越来越多,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研究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现状的并不多,且质量不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初中历史队伍的现状做一次全面的调查与分析,找出其中问题所在,并提出对策,以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水平,更好地推进新课改,而且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还将有助于社会各界了解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人们认识历史教学对于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二)现实意义第一,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的现状直接影响着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而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是则是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加强农村历史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加快新课改的过程。第二,引起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的现状,从而为政府和教育部门制度教师的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依据。第三,本文以“遂川县”农村初中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交流访查问卷调查等一系列研究活动,激发这些历史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使被调查者认识到了历史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使遂川各界特别是遂川县教育局对遂川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遂川农村初中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把推动新课程改革。第四节 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和样本的选择本文研究的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可进行如下界定:第一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是以农村人口为教育对象并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工作者;第二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生活在县以下乡镇的学校;第三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是指在农村初中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教师。倪坤鹏.安徽寿县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安徽:安徽大学.2006年5月1日根据研究条件,笔者在遂川县范围内抽取了10所农村学校作为调查对象,样本的选择考虑了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地区分布在农村;二是学生人数。这10所学校的基本情况如下表:表1-1:被调查学校校基本情况表学校名称地区分布类型初中师生总人数县城周边乡镇偏远山区大于500人小于500人珠田中学左安中学于田中学西溪中学正人中学杨芬中心学校滁州中心学校大坑中心学校滁州中心学校淋洋中心学校合计3755表1-1中选取的学校全都位于县以下的乡镇的农村,师生人数有多有少。因此上述10所学校反映的情况在乡镇具有代表性,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遂川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基本情况。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检索、课堂观察。(一)问卷调查 为了比较准确地了解遂川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的现状,笔者在确定问卷调查的内容及对象后精心地设计了三份问卷调查(见附后),在调查中,共向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发放问卷共计600份,收回590份,剔除废卷20份,有效问卷570份,有效地保证了问卷调查的有效性.真实性。(二)访谈法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遂川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现状,笔者对10所学校的领导、教师、历史教师以及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笔者为遂川本地人,为了做到现场气氛轻松和谐,以便了解被调查者的真实想法,笔者便用了遂川本地方言进行交流,并现场录了音。(三)文献检索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政策法规等资料,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的现状的既有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文献检索主要集中有五个方面:第一,通过网络、学校图书和查阅有关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以及初中历史教学的著作、论文,了解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第二,被调查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历史教师队伍或者历史教育教学方面的各种文件资料;第三,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方针、政策。(四)课堂观察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初中的历史教学现状,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在每所学校选择不同年级听课12节,以便更好了解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而且在听课中作了比较详细的听课笔记。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就以江西省遂川县农村初中为背景,通过调查分析遂川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现状,提出加强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有以下三点创新之处:第一,数据创新。本文通过对江西省遂川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现状的问卷调查,收集和整理了遂川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现状的相关数据,而且利于数据进行了分析论证。第二,结论创新。利用对遂川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从人文主义和素质教育的角度去关注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有针对性的,深入地分析农村历史教学队伍和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农村历史教学与县城初中历史教学的显著差异,得出调查结论。第三,对策创新。通过调查分析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现状,从现实的角度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提出加强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通过对江西省遂川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研究,从现实的角度及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提出加强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还可以在以下二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的现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受视角所限,本文仅以江西省遂川县农村初中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但并不表示其他县(市)的农村初历史教师也是如此,还具有进一步探讨。第二,加强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可在日后的选取不同县(市)的农村初中学校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提出一套富有操作性的对策,加强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建设。第二章 遂川县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第一节 遂川县十所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现状的调查要了解10所初中历史教师的具体情况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情。那是因为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这是所学校中有历史授课教师“五花八门”,来自各个专业的都有,而专业的历史教师还不一定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因此,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历史教师队伍的现状,本文中的“历史教师”包括两种情况:历史授课课教师(包含了专业历史教师)和专业历史教师。(这里的专业历史教师是指教师在大学里主修专业为历史学或政史学专业的师范生。)孙占宇农村贫困地区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对甘肃省永登县八所农村初中的调查与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4 一、历史授课教师的基本情况本文中的历史授课教师指的是目前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教师。在笔者所调查的10所农村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共有历史授课教师49人,基本情况见下表:表2-1:历史授课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类别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第一学历专业机构职称结构30岁以下31岁49岁50岁以上男女中师(高中)大专本科以上专业非专业初级、未定级中级高级人数30127173252618173220290比例592417356510%53%37%35%65%41%59%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遂川县农村初中历史授课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教师队伍过于年轻化。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是主力军,占总数的59,这部分教师大都都是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缺乏教学经验,对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缺乏一定的认识。 二是男女比例不协调,以女性为主,女性所占比例为65%,而且大部分是已婚人士,由此可见,这部分教师的兼顾家庭和教学双肩工作,负担比较沉重。三是大量非历史专业毕业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工作,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比较严重。49位历史授课教师中非历史专业毕业的就有32人,接近2/3,这些教师中有语、数、英等各个专业的,这些历史教师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过专业历史知识,因此,很难的完成历史教学工作。 四是职称结构不合理。在被调查的49各授课历史教师中,高级职称人数没有,中级职称人数为29,占41%,初级和未定级人数为20,占59%。五是学历水平不高。在被调查的十所农村初中学校中,历史授课教师的第一学历主要集中在专科以下学历。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的人数比例仅为18人,占37%,这一部分教师主要集中年龄在30岁下,第一学历科为全日制大专专科的人数为26人,占53%。第一学历为中师(高中)的人数为5,占10%。这说明我国目前对教育教学工作管理还不够规范化、严格化。这些教师大都没有受到严格的师范类教育,缺乏专业的历史知识素养,他们对历史教育教学以及新课程改革缺乏深入的理解。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此外,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了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其他问题,例如:大量“流动”教师的存在。在农村初中学校,很多教师今年教历史,明年就可能教过其他科目了,还有就是由于农村历史教师在社会、学校的待遇、地位比较低,所以每年都有历史教师辞职的现象。大量“流动”教师的存在,不仅使历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大打折扣,很多历史教师不思进取,利用上班期间搞“副业”,缺乏教师应有敬业精神,还使初中历史学科的发展陷入“泥潭”。“流动”教师对历史学科缺乏科学的正确认识,教学只是为了纯粹的应付考试,几乎不管历史学科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的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单纯的只要学生成绩,不见育人。 二、专业历史教师的“生存现状”本文的专业历史教师指的是教师在大学里主修专业为历史学或政史学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其基本情况如下表:表2-2:专业历史教师“生存现状”基本情况调查表同意程度项目社会地位较高工资、福利待遇低经济负担较重生活、工作压力大很同意010%14%6%同意2.5%43.5%39.4%32%基本同意8%38.5%35%47.5%基本不同意53.2%8%5.6%10.5%不同意32.3%06%4%很不同意4%000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展的作用和所拥有的社会地资源来体现的,主要包括:政治地位、法律地位、经济地位和专业地位。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第120页目前,我国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遂川县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仍比较低。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遂川县农村初中学校普遍对历史学科发展不重视,从学校领导层到班主任的引导,对历史学科的认识都存在着一定的认识问题,专业历史教师在学校都不能受到关注或者重视,再者遂川县农村地区广大的家长教师观念比较落后,普遍认为历史学科对自己的小孩发展帮助不大,一心一意只敦促小孩学习“数、理、化”,社会上也长期形成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风气,所以说专业历史教师在社会各界很难获得尊重和认可。工资、福利待遇是教师工作的重要保证,在被调查的十所学校中有92%的专业历史授课教师对自己的工资水平并不满意,这也将会严重影响他们对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进取心。 工作待遇不尽人意,这给历史教师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和生活上的压力,根据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情况,一般年龄在40岁以上的历史教师授课教师,都选择了经济负担很重,生活压力很大,因为这一年龄的教师大都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在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不断下降,要兼顾家庭与事业,确定各方面的压力.负担都较重。 专业历史教师如此差的“生存状况”,这样就使得很多专业历史教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转而在其它科目上发展,珠田中学的赖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笔者就这个问题与珠田中学的赖老师进行了交流,下面一段话为笔者对其的访谈记录:笔者:“赖老师,你好,我了解到你大学的专业是历史,并且前些年还一直在教历史,是这样吗?”赖老师:“你好,是的,我是2000年从井冈山师范学院历史系历史学专业毕业后就分配到这里担任历史教师,当时学校还有个年纪比我大一点李老师也是教历史,当时刚从学校毕业,一腔热情的教学,学生也听的很感兴趣,考试成绩也还不错,那时觉得能把自己大学所学的东西教给学生,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笔者:“那你后来怎么放弃教历史了呢”赖老师:“我想大概有二个主要原因吧。第一:职称评不上去,在我们学校如果职称评不上去的话,什么待遇都比别人差一大截,更别说其他的了,那时自己刚毕业才几年,经济负担比较严重,所以没办法,只能这样了。第二:学校领导的安排,当时学校数学老师出现了空缺,校领导就来做我工作让我教数学,听完分析后,我个人自己也觉得教数学比教历史发展要好,所以就服从了学校的决定。”笔者:“你历史课教的挺好的,学生反应也不错,学习成绩也蛮好的,职称为什么会上不去呢”赖老师:“那是因为历史在我们学校“副科”你就是教的再好,年终考核是合格,所以说,很难评。” 笔者:“那你是哪时开始教数学的呢”赖老师:“2009,当时职称评不上去,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后来学校又得缺数学老师,校领导又来做了工作,所以就改教数学了。”笔者:“那你现在算是专职的数学教师了。”赖老师:“是的,2009年我教了初一1个班数学,而且教的不错,期末考试成绩还算理想。2010年学校干脆不让我教历史了,让我教二个班的数学,而且期末考试成绩还不错,年终考核也得了“优秀”,职称也评上去了。”笔者:“放弃了你大学所学的专业,你后悔吗?”赖老师:“刚开始有点,现在不觉得了,人是现实的,有的也有失。”第二节 对遂川县十所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调查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 关于初中历史课程的设置,1988年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国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1990年在少数学校进行试验,1992年秋季,在全国范围施行。按照义务教育大纲的规定,初一、初二年级开始中国历史,每周2课时,初三设世界历史,每周2课时。 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38页在被调查的10所学校中,所有学校都按义务教育大纲的规定每周开设了二节历史课,并且有些学校还开始了晚辅导和晨读课晚辅导和晨读课一般情况下教师不会讲课,主要辅导学生作业和背诵课文),但是这和语、数、英、物、化等学科相对比,还是少了,而且这也给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完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初三毕业班,以初三第一学期为例,按照教学安排,初三第一个学期要结束初中所有课程,这样到初三下学期才有时间准备高中招生考试,而初三开设的世界史上下册一共加起来共有56课,初三第一个学期一共只有22周左右的时间,按照一周2节课来推算的话,只能完成44课的教学任务,所以说这些学校的历史授课教师很难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一味的追求进度,一节课讲完两节课的内容,很少讲解、做作业,教学质量完全得不到保障。 (二)历史课时间安排 为了比较准确的了解历史课上课时间安排,笔者收集了这10所初中近2年来的总课程表,笔者通过统计发现:所有学校的历史课程80%都安排在下午,而且年年如此。 这样的时间安排在农村初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和历史课在初中被大部分校领导、教师、家长认为是“副科”有着很大的关联,但是这样的时间安排,也造成了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效果的明显不同,原因很简单,一是大家不重视,二是一到下午学生比较疲惫,精力不集中,特别是夏天,下午上课犯迷糊、打瞌睡的同学很多。(三)“捆绑式”的排课制度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校仍然在采用“捆绑式”的排课制度。所谓“捆绑式”的排课制度,具体做法就是:每个任课教课教师必须上一科“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外加上一科“副”课(政治、历史、地理、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例如:赖老师是历史专业的,那么他除了上历史外,还得挑选一科“主”课来上,李老师是英语专业的,那么她除了上英语外,还得挑选一科“副”科来上。“捆绑式”排课制度有弊也有利,好的一方面是:它使得任“主”课的教师增多了,使得“主”课之间竞争更加激烈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以及学校的升学率。不好的一方面是:第一,这种排课制度造成许多教师教非所学,导致大量非专业历史教师冒充历史教师,而且还导致很多历史授课教师占用历史课来上自己所教的“主”课。 二、教师的教学活动 (一)教师的备课 备课时老师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历史教师也不例外。初中历史老师的备课主要体现在编写教案和学案中,为此我对十所学校初中历史教师教案和学案的编写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在被调查的十所学校的20位历史教师中,没有一位教师编写了学案,可见教师对历史教学不是很重视。教案编写的具体情况如下表:表2-4:历史教师教案编写情况分析统计表项目编写情况有无教学计划140教育教学目的140教学三维目标140重难点分析140教学准备131课程导入113教学过程131教学活动68重难点突破59课堂小结95知识巩固86当堂练习104课后作业布置95教学反思212 从表7我们可以看出:(1)大部分教师都了解教案编写基本步骤,教案的编写基本符合要求。(2)“教学活动”、“重难点突破设计”“教学反思”是教案编写中的“重难点”,但是很多教案都缺乏这些方面。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初中历史教师存在着只是为了单方面的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的过程,而且很多教师还不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3)历史教师对学生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失对学生知识的引导、巩固和提高。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很多历史教师的教案都是从网上或者其他教参辅导资料书上直接抄袭的,还有些老师的教案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