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失衡现象研究以《英语新目标》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在英语学习热不断升温的同时,人们也发现了我国英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 题。我们的学生很会英语考试,而在实际的交际情景中却显得素手无策,在我国 英语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的交际情景中往往会出现交际障碍的情况, 其 中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们往往会表达外国的文化,却很 难用英语把中国文化表达出来。 针对当前我国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笔者选取对学生学习英语起至关重要作 用的初中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 并从文化的角度对跨文化交际起决定作用的教材 的文化内容进行分析研究,试图探索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是否存在失衡的现象。 本研究首先对英语教材进行基本的理论论述,定位英语教材的文化功能。其 次, 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此套初中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进行具体的归 类分析,从中试图探索此套初中英语教材是否存在文化失衡的现象,并对存在的 问题进行归因,同时阐述教材中文化合理配置的意义。最后,笔者总结本研究的 结论,并给出初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合理配置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思路,本研究在结构上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引言。笔者介绍了本研究的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第二部分:英语教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部分:英语教材中文化的理论研究。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 对教材中文化进行概述,进一步论述英语教材的文化功能。最后,提出本研究的 理论基础课程的文化属性、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海姆斯(h y m e s )的交际理论 和跨文化交际的理论。 第四部分:英语教材中文化失衡现象的研究。此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这部 分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7年版的初中英语教材英语(新 目标)中的文化内容进行归类分析,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并从三个方面 对影响英语教材中文化因素进行归因,同时论述教材中文化合理配置的意义。 第五部分:研究的结论及建议。在对此套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分析研 究的基础上,笔者首先总结了本研究的结论,然后在提出英语教材中文化合理配 置的原则的基础上,给出了教材中文化合理配置的几点建议,最后笔者指出本研 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英语教材;母语;外语;文化失衡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 b s t r a c t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current economy, polity and culture of the worl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eeply, the contact of the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is also intimater than before. english plays an especially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and closing the countries contact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used by the people in most countries of the world. in our country, english has become a curriculum in most elementary schools and middle schools, and english education has been giv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people have found some problems about our country s english education while english studying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our students always have a high score in the exam whereas their behavior is not so good in real social condition, students under our education will always encounter obstruction in real social condition, of which there is a distinct phenomena, that is our students can always express foreign culture whereas it is difficult for them to express chinese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our country s english education, the research choose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which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study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 the cultural content from the view of the culture that is crucial to the cultural intercommunion in today s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book, and to find whether there is a cultural unbalance phenomena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the research discusses the theory basis on the english textbooks first and locates the english text books cultural function. then, by content analytic method and document methodology, the research analyzes and classifies the textbooks cultural content concretely, try to find whether there is a cultural unbalance phenomena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if it exists, the research will analyze the factor produced by the problems, and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asonable configure textbooks cultural content. finally, there is the research s conclusion and a few suggestions about the reasonable configure of the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cultural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s that have been said above, there are five parts in the structure on the research. part one: preface. the study problems putting forward,study significance and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study purpose. part two: english textbook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y actuality. part three: the theory study of english textbooks cultural content. first, the research discriminates the several relevant concepts. then, there is a general discuss about the textbooks cultural content, on the basis of that, the research discusses english textbooks cultural function. finally, the research puts forward its theory basis- curriculum s cultural character,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ory, hyme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cultural intercommunion. part four: the study of the unbalance phenomena of english textbooks cultural content. this part is the research s emphasis. these part deeply classifies and analyzes the cultural content of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textbookenglish(go for it)pressed by the people education press in 2007 by content analytic method. the part mainly be expounded from two points of view, and we fi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ultural content of english textbooks from three aspects, at the same time, we expou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asonable configure textbooks cultural content. part five: the conclusion and the suggestions of the research. we first sum up the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cultural content. then we give several suggestions about the reasonable configure textbooks cultural content after its principle be gived. finally, there is the innovation and deficiency of the research. key words: english textbook; native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unbalance culture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 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 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目的语国家 文化的过程, 教一种语言也是在教一种文化。 因此, 语言教学也离不开文化教学, 要实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必须将文化教学渗透到语言 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对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尤其重 要,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 的保证。 新的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明确纳入了文化意识, 文化教学在基础教育的初中 阶段因此已势在必行。英语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到文化内容的广博,分级制定 了文化要求,便于各阶段教学中把握。 我国英语教学改革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英语教学已改变了过去的一味 以英语语言知识为重心的模式, 而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 力的的培养。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任务不再以传授 语法知识为重心,而是转向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 同时也要接触和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 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 际能力的培养。虽然文化教学已被纳入外语教学的体系当中,但是随之而来的问 题也出现了, 我们的学生很会英语考试, 而在实际的交际情景中却显得素手无策, 在我国英语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的交际情景中往往会出现交际障碍的 情况,其中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们往往会表达外国的文 化,却很难用英语把中国文化表达出来。 以此,反观我国近年来从小学到大学的英语教材,其课文文化内容的设置似 乎不太合理,而由这些教材培养出来的现在在教学第一线的英语教师,由于本身 文化素养不高,更加重了学生的文化失语现象。 如何向学生导入文化尤其是本民族文化呢?与英语学习密切相联的英语教材 无疑是最直接的突破口。长期以来,教材的设计主要以政治意识形态的要求、教 育哲学的理念以及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 忽视了从文化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 和编排并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因此,本研究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语(新目标)go for it!为研究对象,试图对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进行分析 研究,以发扬当今英语教科书发展的成果,改进尚且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完善英 语教科书设计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配置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外语教材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递文化知识的重要媒介。 它既是静态的,又因为教师和学生的使用,呈现动态的一面。选择教材作为研究 对象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状况。考虑到教材作为文化载体,本 文选取教材为研究对象,具有直观性,本研究选从文化的角度对英语教材进行文 化分析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1 . 理论意义 (1)为以后初中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使文化教学融入到语 言教学当中,更好的实现课程标准的文化教学目标。 (2)对初中英语教材在文化意识内容编排方面存在的优缺点做出相对客观、 科学的判断,使文化内容在教材中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 2 . 现实意义 为使用初中英语教材的一线英语教师从总体上把握文化教学的方向,在实 际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目的 1.本研究通过对初中英语教材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和了解当前我国初中 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的现状,以及在文化内容上存在着什么问题,哪些问题还需要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2.在对现有初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对教材文化内容进行梳理 与分类,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文化内容的要求,结合国内外各层次的英语专 家、 学者和教师的意见, 解决文化内容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合理配置问题。 同时, 英语作为文化的载体,在学生将来的跨文化交际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英语教材的教育学研究概况 国外对教材的研究主要是从 2 0 世纪 8 0 年代开始的, 教材研究在美国、 英国、 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逐渐称为了课程与教学论中的显学。国外关于英语教 材的研究主要体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作为研究对象的英语教材,这里主 要是指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而编制的英语教材。 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对教材内容 的研究。从学校教育中抽离出来的语言学习是这种研究的对象,这种研究忽视了 英语与学校众多教学科目间的复杂关系,也没有考虑到英语作为外语的具体国 情。研究者的立场是批判性的。研究者大多是对教材中内容在性别、阶级和种 族等方面上存在的不平等现象进行的分析。 我国已有中学英语教科书的研究还很薄弱, 虽然已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初 中英语教材进行了研究,但都不够系统、全面。笔者认为对英语教材的编制、设 计、开发等问题进行系统、深刻研究的当属台湾学者文庭澍,他撰写的浅谈大 陆英语教科书的沿革1一文从学科的角度对英语教材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通 过对大陆英语教科书的编撰历程作系统的梳理, 他认为我国大陆英语教科书在相 当长一段时间里受社会政治因素影响较大,“政治影响英语教育”经历了相当长 的一段时间。同时,他还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大陆英语教科书逐步进 入“一纲多本、中外合编”的时期。通过比较junior english for china和go for it这两版英语教科书,他对其编写依据、语言差异、课本结构、教学法等不 同之处作了系统深入的分析, 认为我国教科书已从传统的翻译式理念向任务型语 言教学法转变。以往的教科书内容大都篇幅很长,侧重于语法知识的传授和习题 的演练, 现行的教科书改为各个以介绍世界各地民族文化的短文和与学生自身生 活密切相关的任务为练习活动, 他认为这种形式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二)关于英语教材的跨学科研究概况 1 . 社会学的角度 以往对教材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学角度出发, 我国学者在此领域得出了很多 有价值的结论,主要包括:教材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精心选择的、体现统 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一种文本表达;所选择的文本都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价值特 征;国家或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通过教科书这个物质载体加以具体化。 2 教材具有促进社会教育的功能,是系统地、有计划地、大规模地进行社会思 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工具和主要内容。从教材发展史可知,教材自产生之日起,就 具有社会教化和培养人才的双重任务以及对人才的政治思想要求。 3作为教学载 体的英语教材亦具有此作用, 我国的许多研究者已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有价值的研 究。教材中的知识选择、组织、呈现以及评价,无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都必 然附着并传递着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史静寰,2 0 0 4 )。社会文化尤其是 主流意识形态总是不可避免地渗透在教材中, 有的教材甚至成为西方价值观的代 言人,张少泉将此问题称作英语教材的特洛伊木马效应(张少泉,2 0 0 6 )。英语 教材所承载的意识形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价值 观、思想意志、行为准则强加给学生读者。英语教材不是一种客观透明的传播媒 介,而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过程的介入力量( 辛斌,2 0 0 0 ) 。 陶百强的我国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研究也是从社会学的角 度进行研究的。 该研究对于在今后我国教科书编写中纳入性别平等理念以及在教 学和评价,语言规划等方面倡导性别平等,避免性别歧视,深化教育平等和加强 教育民主化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 2 . 文化的角度 教育部 2 0 0 1 年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其中提出了文化理解的问题。 英 语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到文化内容的广博,分级制定了文化要求,以便于各阶段 教学中把握。由此中学英语教材的研究重心偏向文化意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 际方面,关于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也不断地涌现出来。 研究的成果主要有: 认识到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 培养;纠正了过去单单学习语言知识的误区,认识到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 要作用,强调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英语教材中目的语国家文化 的导入,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 4已有的从文化角度对英语教材的研究, 大多是针对外国文化导入来展开的,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导入的研究还相当匮 乏。“外语本身不是一种专业,而是研究外国、介绍自己的工具”。(刘润清, 2 0 0 4 )这一定义本身就说明了语言是双向的,这要求我们在进行导入的同时,也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需要导出。如果我们只关注一面而忽略另一面,结果很有可能沦为语言的奴隶, 最终导致民族身份和尊严的丧失。随着英语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己有学者开始重 视英语教材中本民族文化导入的研究,“在教授外国文化的时侯,不要忘记提醒 学生多了解自己的文化。学习外国文化不是为了全盘西化,更不是为了忘掉自己 的文化懂得两种文化的人可以达到认识上的制高点。 ” (刘润清, 2 0 0 4 ) “外 语文化教学应注重文化共核部分的教学, 而文化共核部分的教学离不开母语文化 的教学”。(刘正光,何素秀, 2 0 0 0 ) 另外,对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方面也有相关的研究,例如:万志祥、罗其娟 的中国文化内容在中小学英语教材中的配置问题。这些研究有助于从文化角 度对教科书进行反省,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为英语教育的研究指引新的方向。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 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其质量和适应性。我 国已有中学英语教材的研究还很匮乏,这就需要广大学者和教学实践者持续、 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使其不断趋于完善。目前,英 语教材研究与英语教育其他领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已有研究的不足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从语言学的学科立场,就语言本身的特点分析语言 研究的重心总是放在语言的地道、真实性和可读性的分析上,没有看到作为 一门学校课程的英语学习,首先是宏大的学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对于英语教材 的研究应该、也必须置于教育学这样一个大的学术背景下,除了考虑语言学的学 科立场外,也不应忽视教材背后的课程观、学习观和知识观的变化和更替。 2 . 研究局限于微观探索或经验层面,而少于宏观的整体把握 因为语言本身的性质, 要求研究者不仅要具有相关的学科背景和一定教育实 践经验,还必须具有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理论素养,研究者自身理 论素养不高,加上收集资料困难和工作量大等客观原因,已有研究往往局限于对 某一方面或某一地区的探讨,且篇幅小,论述不够全面、深刻。 3 . 缺乏对英语教材内容的多角度研究 人们常常认为教学方法重于一切,因而以往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对教学方法的 探索,而忽略对教材内容的多角度研究。我们应该首先探讨“用什么去教”的问 题,再去解决“怎样去教”的问题。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4 . 研究方法单一,不够系统全面 从研究方法看,已有研究局限于各类教科书的文本对比,缺乏将文献法、内 容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及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的综合运用。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三、 英语教材中文化的理论研究 (一)相关概念界定 1 教材 教材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物化体系,是课程的具体化形式,其中的内容体现 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学校教育中,教材是按照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组织形式而设 计的系统化、科学化的知识和技能体系。教材、教师、学生和教学条件被称为教 学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教材是连接“教与学”的主要纽带。 我国学者刘继和按照教材概念外延由大到小的顺序, 把教材的概念划分为以 下几个层次: 作为素材的教材。 作为教学材料的教材。 作为教科书的教材。 作为学科核心知识的教材。 本研究涉及的教材是指教科书,即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 文化 由于着眼点不同,目前人们对文化的概念的认识还难以达成共识。英国人类 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edwardbernatttylr)是近代给文化以明确定义的第一 人,他在原始文化中对文化进行了这样的描述:“从广义的民族意义上说, 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作为 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5 本研究把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定义为:所学语言国家和本族的历史地理、风土 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6(文学、历 史、政治、地理、经济、建筑、艺术、科技、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生活方式、 风土人情、饮食文化、大众体育、大众电影、流行音乐、习语、幽默、笑话、教 育、节假日、信仰、体态语等文化现象或社会文化和语言现象)。 3文化失衡 文化失衡,指的是在文化交流中由于不同文化的政治、经济地位等方面的不 平等而引起的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现象。在交流的过程中,强势文化不断取得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优势,而弱势文化往往会被强势文化所同化从而失去自身的特色。在文化失衡状 态下,处于强势文化中的人们总会对自己的文化非常自信,却对弱势文化持消极 的态度。 本研究把“文化失衡”定义为英语教材中各种文化内容在配置上存在的失衡 现象。 4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文化的下位概念, 它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精神底蕴及 由这种精神带来的促进民族进步的创新意识, 具体地说,文化意识是特定区域 的文化主体对文化的学习、传播、贯彻、创造、发展等文化活动在心理和行为等 方面所具有的随意性,也就是自觉性、目的性和主动性。 本研究按照英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要求,将其定义为对目标语文 化的社会规约、价值观、信念的知晓。 (二)教材中文化的概述 1 文化的分类 文化有多种分类,列维斯特劳斯对文化结构描述得比较具体也比较早,在 结构人类学一书中他指出:文化的每个系统,包括亲属、食物、政治的意识 形、婚姻形式、烹饪等等都是整个文化的部分表现,而整个文化最终将被看作是 一种巨型的语言。 在文化与组织一书中荷兰学者 geerthofstede将文化区分为第一种文化 和第二种文化,他说文化在大多数西方语言中通常被认为是“文明,“教养” 的意思,这种定义通常被认为是狭义的文化,有时也被称为“第一种文化”。社 会人类学家认为文化是心灵的软件,这种定义被称为“第二种文化”。“第一种 文化”通常被文化学家叫做知识文化,它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宗教等, “第二种文化”通常被称为交际文化,也就是社会风俗。我国不少学者也把文化 按照功能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其中包括张占一、吴国华等。 解析初中英语教材的文化结构,同样面临分类标准的问题。根据初中英语教 材应涉及的文化内容和指导教学的需要, 已有的研究倾向于把文化分为知识文化 和交际文化。 按照对文化的分类,笔者比较认同把文化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在 英语教材中, 狭义的文化是指不直接影响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时准确传 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它包括教材中出现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政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治、经济、科学、哲学、宗教等文化现象。英语教材中的广义文化通常指那种能 够直接影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准确传递信息 (即能够引起偏差或 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它通常包括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生活方式、 饮食文化、大众体育、大众电影、流行音乐、习语、幽默、笑话、教育、节假日、 信仰、体态语等社会文化和语言现象(如问候、致谢、称呼、习语、委婉语和禁 忌语等。)通常来说,狭义文化对教师和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狭义文化对学 生的语言及社会文化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帮助不大。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 说,广义文化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同时也将文化分为母语文化和异域文 化。 2 英语教材的文化功能 (1)教材的功能定位 虽然教材不是学生获得知识、教师传授知识的唯一途径,但是教材对于学生 的学和教师的教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教材是教师授课的有效工具,是众多教学决 策产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自学的重要材料。教材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 平具有直接的重大影响。 对教材地位和功能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提高有 关各方对教材的认识水平,从而对教材的建设方面将有一定的帮助。 教材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多层次的角度对教 材的功能加以审视。曾天山等对教材的功能和地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论述教 材的功能方面他指出:教材具有传递人类文化遗产和科研成果的功能。教材 具有促进社会教育的功能。 教材具有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功能。教材具有 促进国际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功能.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教材是文化教育交 流的重要工具。教材具有促进文化出版业的发展的功能。教材具有促进民族 融合和社会平等与民主的功能。教材具有促进学校教育改革的功能。教材具 有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功能。教材具有促进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功能。 教材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功能。7 (2)英语教材的功能 英语教材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目标和内 容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此外,由于 历史的沿革和中国传统的影响,教材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相当高的地位。中国人学 习外语,英语课本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即使是在课程资源如: 广播影视节目、影像资料、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等十分丰富的 今天,在中国人学习外语的各种环境中,人们对传统形式的英语课本还是“情有 独钟”,英语教材仍被视为是学生掌握语言、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英语教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材具有其他学习材料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英语教材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功能 英语教材体现了英语课程目标, 是编写者严格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编写的,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技能标准,为教师更好 的教和学生更好的学提供了科学而有效的工具。 教学功能 英语教材有利于英语的教与学, 英语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是编写者根据英语语 言的本质和学生的特点来设计的,其内容相对比较科学、合理,结构比较系统、 完整。英语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大多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情感要求,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有些英语教材还专门为 教师设计了教学任务,使教师能够合理的安排教学。8 文化功能 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学习一种语言必然必不可少的 要学习与其相关的文化, 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工具, 只有通过语言,文化才能被有效的传播出去。同时,也正因为有了文化,才形成 人类的语言。 从语言和文化的这种紧密的联系,我们不难看出,英语教材这一作为学习英 语语言的载体,和文化的学习也是密不可分的。英语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英语语 言知识的载体,还是学习外国和本国文化、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英语教材 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文化功能。 首先,正由于每一种语言都反映着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因而任何形式的语言 都有其文化的内涵。不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就无法正确理解和恰当地运用所 学语言。同样,不会用母的语语言表达母语文化,也会影响和目的语国家的人交 流。作为文化载体的英语教材,将人类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财产经过精心的 筛选,有步骤有计划的展现给学生。英语教材所涉及的文化不仅包括知识文化, 还因为语言具有交际的功能,因此它还包含交际文化的功能。英语教材于是也便 具有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功能。 其次, 语言中的民族特征很明显是由词汇反映出来的。 比如说, m e n c i o u s ( 孟 子) ,k u n g f u ( 功夫) ,p e k i n g o p e r a ( 京剧) 等,当外国人听到这些具有代表性的 中国词汇时,很自然的会联想到与其相关的中国文化。即便那些外国人不知道这 些词语的意思,相信好奇心会是他们询问这些词语的真正意思,这样中国文化在 人们与异域人们交流的过程中被广泛的传播出去, 人们通过运用从教材学到的外 国文化和语言,也可以了解到外国的文化,教材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桥梁和中介 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播功能。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再次,英语教材与其他学科的教材相比,知识含量相对较低,它呈现大量而 丰富的文化材料,学生通过接触语言材料,把语言知识不断转化为语言技能。英 语语言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语言的学习是一个习得和领悟的过程。在 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学生是通过教材中所呈现的各种文化材料把语言知识逐渐内 化为自己的语言技能的。英语教材不是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英语知识信息,而是通 过必要的学习任务,通过呈现情境化的语言文化交际材料,把含有语言知识的文 化,通过不断地“输入”和“导出”,最终实现 “内化”的过程,从而促进学 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文化交流能的能力,英语教材的文化功能也体现于此。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世界各 国中,许多国家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英语教育和英语教学也取得了很大的 进步。新的英语课程改革标准,对英语课程的学习进行了重新的调整,本次课程 改革的重点强调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忽视对 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 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 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 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9 由此可见,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已明确的提出了文化理解的问题。英语教 材因此也承担着文化交流的任务。 文学功能 首先,英语教材反映了英语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英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体 系完整、结构合理的学习工具,它体现了编写人员对英语语言本质和英语语言学 习本质的认识,在学生系统地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发展他们的听说读写等技能方 面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英语教材为学生提供正确、恰当的语言运用的范例。英语教材作为学 生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工具,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的“参照 物”,为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知识的运用提供了范例。10 (三)教材中文化合理配置的意义 1 有利于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和生态平衡 无论是在跨文化交际方面,还是在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方面,我们都必须承认 多元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人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类文化总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一种文化都是为其特定的 群体而服务的,因此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价值。同时我们应该承认,各种文化 之间并没有什么进步和落后之分,人们应该尊重不同文化及其产生的背景、尊重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不同生活方式,并对这种文化的价值予以肯定。 (1 )从民族文化多元化上来看,我国是一个拥有5 6 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然而很多学生都缺乏对这个大家庭 中成员所特有的文化的正确认识,缺乏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接纳和认同。 (2 )从全球文化多元化上来看,大多数学生也缺乏对世界文化的认同、选 择和判断。 上述问题的出现与我国学校课程文化的单一有着很大的关系。 我国课程管理 权长期以来都比较集中,全国采用统一的英语教材的现象由来已久。我国的大多 数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都以汉文化为中心,价值观也相应的以汉族价值观为主 导。 从外国文化的导入来看, 也主要是介绍英美等主要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 而忽视了其他同样是英语为目的语国家的文化。 选择合适的、有合理文化内容配置的英语教材,有益于民族文化的融合和求 同存异,有利于多元教育理念的深化,对于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和生态平衡 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 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实现英语教育的本土化 英语教材中文化的合理配置,尤其是合理比例的中国文化的配置,对于弘扬 和传播中国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防止文化殖民化有及其重要的意 义。 进入8 0 年代以来,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 文化对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能力 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人们也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在英语文化的介绍和学 习上, 很多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也特别注意在教材中加入了有关西方社会风俗和 习惯的内容。但是今年来,人们却逐渐发现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正如许 多学者认为,英语学习者仅靠片面地学习目的语文化似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英 语学习者对母语文化的学习和掌握也是十分必要的, 英语文化教学中同样不能 忽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 因此,英语教育也要突出本土化,英语教育本土化的过程是使学习者既要接 收英语国家的文化精华,又要保护本国民族优秀文化的过程, 这也是把跨文化的 观念融合到英语教育中的过程。 英语本土化教育以尊重英语为目的语国家文化为 出发点, 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的一种跨文化的融合教育。 1 1 英语本土化并不意味着抛弃英语的语言规范,而是“以国际规范英语为核 心,把中国独有的文化、事物、意念和传统等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传入英语世界(交际),同时也融入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12 英语本土化需要将英语赋予中国的文化内涵,这正是促使人们运用英语表达 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助于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表达、输 出本国文化的实现。 本土化的意识,对我国的英语教学、英语教材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 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的合理配置反过来也会促进英语教育的本土化和保 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 3 有利于达成文化教育目标跨文化交际 在当今世界,英语已被世界各国广泛的使用,在社会生活信息化、经济全球 化和网络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英语语言既是各种信息和文化的最重要载体之一, 又是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被使用最广泛的族际通用语言。 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就 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能够和使用英语语言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在大多 数人们的思维里,一种语言通常是与特定的民族相关联的,于是人们不加考虑地 认为英语语言的目的语文化就是英国和美国的文化。其实,像加拿大、新西兰等 国家也是以英语作为本族语言的国家。 这种忽视其他英语民族文化的做法是不利 于跨文化交际的。因为这种做法会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只限于和 英美国家的人交往。在碰到非英美国家而使用英语语言的人时,会认为英语本族 语者的文化千篇一律,这种英美中心论很可能会产生某种负面的心理和情感影 响,最终不利于跨文化交际。 我们学习英语也许是为了将来赴英语国家深造和发展,但更多是为了在本土 有更好的就业前景,或以英语为工具获取相关文献和信息,或以便与其它非英语族 裔开展经济、文化等交流与合作。13 这些理由都迫使我们屏弃学习英语只是为了与英语本族语者进行交流的陈 旧观念。而要摒弃这种陈旧观念,我们首先必须对我们的学习材料进行调整。因 此,作为最主要的学习材料的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合理配置就显得尤为重 要。 而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 值观正在初步的形成阶段,课本中的内容对他们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因而初中英 语教材内容, 特别是文化内容的合理配置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跨文化交往都具有 及其重要的意义。 4 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和文化观 英语教科书具有文化功能,它通过各种文化内容的呈现,使学生了解到了其 他国家和本国的优秀文化。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学生们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知识, 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无形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教材的这种文化功能因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此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 英语教材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 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人生观,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与人们所接触到的文化。在“用什么样的文化去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教 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重作用。尤其是英语学科的教材,因为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 容最能体现国家之间、民族之间、意识形态之间价值取向的差异。因此,我们应 该责无旁贷的用合理的文化内容去教育我们的学生。 英语教材的内容既不能盲目 排外、有民族优越感,也不能充斥着外国文化而忽视本民族文化。有合理文化内 容配置的英语教材在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学生学习到各种国外文化, 也传播了本民族文化,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文化观有积极的影响。 (四)理论基础 1 课程的文化属性 教材作为课程范畴中的一个子概念, 是课程的物质载体并具有课程的文化属 性。因此,课程的文化特性就成为定位教材文化取向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著名学者叶澜教授曾论述过课程与文化的关系: “课程内 容来自于社会文化,但又不是文化的简单复制,在学校亚文化中,还包含着社会 中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这主要通过学校中各类成员 间, 包括师生间的人际关系以及学校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有意识的行为要求体现 的”。 14著名的课程专家泰勒认为学生、社会和学科是课程的源泉,课程要经 过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的筛选才能最终形成教学的目标。在教育文化学中,课 程与文化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课程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考试题及答案
- 中级英语写作知到智慧树答案
- 汽车维修工中级模拟习题(附参考答案)
- 成人护理学皮肤、运动、神经系统测试题(附答案)
-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题(附答案)
- 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鉴定模拟练习题含答案
- 中学化学习题研究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5年外墙清洗与外墙玻璃清洁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二手车出口业务代理合同样本
- 2025版智慧城市建设招标投标服务合同
- 2024-2030全球胃肠标记物胶囊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GOLD COPD指南解读 课件
- 中国儿童肥胖诊断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课件
- 老年人心理疏导与沟通培训
- 康复技术服务规范 (一)
- 养老院护理九防内容课件
- 天然气管网项目背景及意义
- 《风光摄影技巧》课件
- 面试官培训与面试标准制度
- 智慧城市行业智慧安防方案
- 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和地质封存 - 词汇 - 共性术语 征求意见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