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冯延巳与南唐词坛.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 ”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 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 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鼢 日 期:趔 旦! 上、弓7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型1 2 :支! 弓 电话: 邮编: |i - l d ,i 1-1-, 7yt,a 霹 摘要 五代时期是词走向兴盛的歹f 端,也孕育了后代词学发展的种种可能,使原为娱宾 遣兴的小词终成洋洋一代文学之大观。在本文中,笔者试从内因、外因,以及文学演进 规律等方面揭示词独兴于五代的特殊原因,并以冯延巳为例探究词在五代文体的进中所 呈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不论是西蜀南唐的全民娱乐文化,或是朝代更迭中文人心理的 低沉内敛,或是文体演进中语言的解放要求,都是齐言诗之后另一种文体兴起的必然要 求。 词在兴起之初,掌握在伶人乐工手中,当文人取得了词的主导权后,去粗取精,层 层净化,由花间至南唐使词逐渐走上雅化的道路。南唐君臣的创作更是赋予了小词更为 深刻的内涵,也为北宋所继承,词在宋代发生的种种,皆可在此期间寻到踪影。 本文试图在唐宋文学转变的过程中,梳理出文学演进的脉络。词由乐工伶人俚词到 花间文人娱乐之文人词,再到南唐士大夫词,此后为宋初体承接书写士大夫情怀,并不 再拘泥于作闺音,到晏欧时期文人倾力为词,承南唐以来,并扩大了词的影响,发展了 词的题材内涵。词在由唐入宋中步步紧扣,环环相连,稳步前进,终于在北宋前期的太 平盛世中促成一代文学兴盛之大观,为后世树立了一座光辉灿烂、不可逾越的丰碑。对 于以上内容的论述,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本文第一部分以冯延巳为例,将其词牌与当时同代词人的词牌使用进行比较,讨论 词兴于五代的原因,并找出五代常用词牌词调使用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本文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冯延巳创作中对词牌的使用情况与创新情况,试通过对冯 延巳个例的分析,展现了五代时期文人代替乐工逐渐掌握词的领导权过程中呈现出的特 点。在对冯延巳作品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词到了士大夫手中后呈现出的种种特点以及发 展趋势的萌芽。 本文第三部分将冯延巳所代表的南唐词坛与唐宋词风比较,梳理出词文学由唐入宋 之中五代时期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也体现词逐步走向雅化的过程。 本文第四部分致力于冯延巳所代表的南唐词坛对北宋前期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冯延 巳所创士大夫之词对北宋初期、前期各阶段的影响十分重大,其中晏欧对南唐词不仅仅 是继承,更有内容的扩大题材的增多,正是在各个阶段词人共同努力下,词在北宋逐渐 走向繁荣兴盛。 关键词:词;五代;冯延巳;词的雅化;继承与发展 a b s t r a c t t h ef i v ed y n a s t i e st i m ei sn o to n l yt h ep r o s p e r o u sb e g i n n i n go fc i ,b u ta l s od e v e l o p i n g a l lk i n d so f p o s s i b i l i y i e so ft h ec i i tm a k et h ec iw h i c hj u s te x p r e s s e do n e sf e e l i n g sf o rt h e e n t e r t a i ng u e s t sh a sm o r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 ,a n df i n a l l yg r o wu pi nt oal i t e r a t u r eo fa g e n e r a t i o n i n t h i s p a p e r , t h ea u t h o ut r yt o f i n dt h es e p c i a lr e a s o n sw h yc ib e g a nt ob ep o p u l a ri nf i v e d y n a s t i e sf r o mt h ei n t e r n a lc a u s e ,t h ee x t e r n a lf a c t o r , a sw e l la sa s p e c t sa n ds oo n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e v o l u t i o nr u l eb yt a k i n gf e n gy a n s ia st h ee x a m p l e 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 ,t h em u s i c i a nc o n t r o lt h el i t e r a t u r eo fc i w h e nh i g l l 1 e v e lw r i t e rh a s 。 o b t a i n e dt h el e a d i n gp o w e r , t h e yd i s c a r d st h ed r o s sa n ds e l e c t st h ee s s e n t i a l ,l a y e ru p o nl a y e r p u r i f i e s ,m a k ec im o r ep u r e ra n dl o f t y t h ew r i t e rf r o mh u a j i a na n dt h es o u t h e r nt a n g d y n a s t yg u i d ec io nt oae l e g a n tp a t hg r a d u a l l y t h er u l e r sa n dt h em i n i s r e s sc r e a t i o no f s o u t h e r nt a n gd y n a s t yh a se n t r u s t e dc iw i t hm o r ep r o f o u n dc o n n o t a t i o n t h i sp r o f o u n d c o n n o t a t i o n gi si n h e r i t e db yt h e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i sa r t i c l ea t t e m p t st oc o m b st h e v e i no ft h el i t e r a t u r ee v o l u t i o nd u r i n gt h et a n ga n ds o n gl i t e r a t u r et r a n s f o r m sp r o c e s s k e yw o r d :c i ;f i v ed y n a s t i e s ;f e n gy a n s i ;l o f t yo fc i ;i n h e r i t sw i t hd e v e l o p s i i ;- rav曲 目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0 0 00 0 i i 目录i i i 弓i言l 一、冯延巳与五代其他词人词牌选用比较3 ( 一) 曲子词何以兴于五代0 000 o000 0 3 ( 二) 冯延巳与五代词人常用词牌7 c - - ) 五代流行词调特点1 0 二、冯延巳对词牌的选用与创新1 3 ( 一) 冯延巳常用之流行词牌0 oo oo oo oo oo o0 1 3 ( 二) 冯延巳对旧有词调的改造和发展1 7 ( 三) 冯延巳自创词牌情况2 1 三、冯延巳与南唐词的进一步雅化2 4 ( 一) 南唐词的进一步雅化2 4 ( 二) 冯延巳与南唐词风3 1 四、以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坛对北宋前期词影响3 5 ( 一) 宋初体的沿承期3 5 ( 二) 晏、欧词对冯词的继承与发展4 0 结语4 5 参考文献4 6 后记4 8 i i i t-刀il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正所谓“诗莫盛于唐,而词莫盛于宋。”n 1 唐末五代是词兴起的重要阶段,尤其是 五代时期,上承隋唐,下启两宋,开词学兴起之先风,五代时期可以说是唐宋文学的转 折点。曲子词的发展实际上可以分为朝廷文人集团与民间上下两个路线,各有特点互为 补充,但直至晚唐五代,民问文学与文人文学各自的优点才曲子词这一文学体式中融汇 起来,大放异彩。词代诗兴发生在五代时期是有其内在的原因,不论从创作环境、词人 心理,或是词体演进的根本要求,都使词这样一种文体必然在某一阶段发展壮大起来。 时代有时代之文学,词在五代兴起也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在五代众多词人中,冯延巳是一位引人注目、光芒闪耀的明星。在他的创作中,体 现出词在五代所发展出的种种特点与演进趋势,其对大量词调的改用与创造更体现出文 人在文学与音乐结合中的主导地位。冯延巳词承花间娱宾遣兴而来,也是多女性描写, 但他的创作中具有了更为甚广的内涵,融入了家国天下的忧思,时时露出士大夫的i z l 吻。 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地位,他的这种创作特点也影响了整个南唐词坛i 成r 为一方文学的代 表。冯延巳融士大夫之情于小词的特点对李煜的创作是显而易见的,他的风格也被北宋 初年所继承,开启一代词风。 在本文中,笔者试从内因、外因,以及文学演进规律等方面揭示词独兴于五代的特 殊原因,并以冯延巳为例探究词在五代文体的演进中所呈现的特点与趋势。笔者试梳理 出词从发端开始,由俚俗走向醇雅的过程。这期间经乐工伶人之手,到花间文人“清绝” 的追求为雅化的第一步,从情怀上提升词品,其后进一步扩大词的内涵,把词真正开始 交到文人士大夫手中的第一人即为冯延巳。南唐君臣相和,其文学素养与创作远远高于 花间之上,使词进一步雅化。西蜀与南唐两地皆为唐末小词之继承者,但细而论之,由 于时代背景,文化差异不同以及词人的情绪遭遇与审美观的改变,实际西蜀词与南唐词 已经明显的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沿着花问词人开辟的文人词之路,词而在南唐词人 手中去除了香艳绮丽的艳情成分,含蓄了更深厚的情感,寄托了文人的怀抱。南唐词的 创作提高了词的品味,增加了词的内涵,真正成为了文人们,尤其是士大夫手中的具有 高品位审美的一种独立文体。词全面雅化最终在南唐词人手中完成。 以冯延巳所代表的南唐雅词孕育了后世词发展的种种可能,极大影响了北宋初年的 词学创作。相对于花间,南唐雅致的词风对北宋的影响更大,其中尤其是冯延巳之词, 在北宋初期的影响甚至要超过李煜。李煜家国愁苦的亡国经历是独特的,所以这种深厚 的悲哀对于北宋初期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与文人- t l , 态不太适合,倒是冯延巳“深美宏 约”、“堂庑特大”,富含上层文人独有的富贵气息,有含着淡淡的惆怅的小词与被北宋 初年的馆阁文人的地位情感相符合,这种富贵气象更容易被太平盛世所接受。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北宋前期词沿承矗代而来,士大夫阶层比较关注的是南唐君主的清雅之作,对冯延 巳、李煜辞丽思深的词风十分推崇。故北宋初年冯延巳以及其代表的南唐词坛对上层文 人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同代其他词人,也正是由于上层文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了冯延巳 在北宋前期的影响。冯煦唐五代词选序评日:“吾家中翁,鼓吹南唐,上翼二主, 下启欧晏,实正变之枢纽,短长之流别。”心1 如此评价虽然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但还 是比较客观准确地指出了冯延巳在词史上的成就和地位。不论从艺术风格,还是艺术表 现手法上,冯延巳都起到了一个枢纽,开启新一代词风的作用。 早在晏欧之前的这段时间的词学创作常被忽视,虽然此间词坛沉寂百年,但从宋初 体的创作中已经不拘泥于女音,承冯延巳而来开始进行士大夫词的创作。此后到晏欧时 期文人专力为词,使词终成为宋之一代文学。本文中也重在揭示词由乐工伶人词发展为 文人娱乐之词,士大夫词,终成一代之文学的演变过程。 2 了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冯延巳与五代其他词人词牌选用比较 ( 一) 曲子词何以兴于五代 王世贞艺苑卮言中讲到,“隋炀帝已有望江南词。盖六朝诸君臣,颂酒赓 色,务裁艳语,默启词端,实为滥觞之始。”b 1 陈霆渚山堂词话序中又有言:“( 隋 炀) 帝尝泛舟湖中,作望江南等阙,令宫人倚声为棹歌。 h 1 皆言曲子词这一艺术 形式自宫廷娱乐而起,不论言隋炀帝泛舟倚歌为曲子词之滥觞是否确切,但不可否认的 是,早期曲子词确实存在于宫廷上层娱乐活动中,宫廷乐工文人对其发展起到了相当程 度的推动作用。故曲子词并不能简单定义为发轫于民间。曲子词的发展实际上可以分为 朝廷文人集团与民间上下两个路线,各有特点互为补充,但直至晚唐五代,民间文学与 文人文学各自的优点才在曲子词这一文学体式中融汇起来,大放异彩。 词在中唐已有文人进行创作,但作品寥寥,又不脱唐诗窠臼,而进入晚唐时期,词 的创作逐渐盛行。以温庭筠为首的一批宫廷御用文人在作诗之余,开始了大量词的创作, 即“诗客曲子词”兴盛。此时的诗客曲子词显示出与以往小词不同的特点。不论道德标 准,单以艺术审美而言,花间小词精妙之语比比皆是,言诗之不能言,抒情真挚,直指 内心。贺裳皱水轩词筌论词多以道德为标准,但这种道德批判却无法掩饰艺术审 美的光芒。贺裳对花间令词艺术风格表现出比较宽容的态度,认为“小词以含蓄为佳, 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 不能羞之类是也。牛峤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抑亦其次。柳耆卿衣带渐宽 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亦即韦意,而气加婉矣。 啼1 小词在晚唐走向兴盛,翻诗入 词,写景入神,抒情真挚,妙语天然,丝毫无雕琢之气。进入五代时期,更是以西蜀、 南唐两地为首,词的创作更是进入兴盛期和成熟期,开启了宋朝一代之文学。这一文学 现象是有其自身原因的。 1 、社会环境 从社会环境来讲,词的逐渐繁荣兴盛应该说得益于晚唐宵禁制度的取消。在初盛唐, 宵禁制度十分严格,夜幕来临则商铺关闭,出行也被严格限制,层层设卡有专人执行, 一旦被发现将处以严罚。到了中唐前后,土地兼并情况严重导致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涌 入城市之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和消费的增长。虽然此时宵禁制度依然 存在,但市民在允许活动范围内已经发展了夜市与夜间娱乐,于是民间在固定的里坊有 了可以饮酒投宿的酒店,酒店之中有歌姬唱曲以娱乐。到了唐僖宗时,宵禁制度逐渐松 懈,京城、地方宵禁制度都不再像以前那样严格。不仅是高官上层人士,底层市民也可 以参与到夜生活的娱乐之中,这大大促进了民间文艺形式的发展与繁荣。正是由于晚唐 时期宵禁制度的这一变化,推动了市民娱乐消费文化的兴盛,给以娱宾遣兴为主要功能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曲子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至唐五代时期,宵禁制度也没有恢复的迹象, 由于北方战乱更迭不断,文人多转入蜀地或南唐,在具有悠久全民娱乐历史的西蜀南唐, 更显示出全民娱乐之下,文人参与后民间文艺的蓬勃发展。由于宵禁制度的取消,上层 文人才有机会融入到民间娱乐之中,而教坊中走出的乐工歌伎也进入到酒馆旅社中,为 下层百姓欢迎。上层文艺下行的同时,民间艺人并不具备良好的创作才能,为了满足文 人雅士审美需求的同时,这就使一大批富有才情的文人加入到这种尚为粗糙的曲子词的 创作之中,也提高了曲子词的艺术水平。而至北宋,政府允许市民沿街开设商铺,形成 夜市,虽有城门夜禁,但城内宵禁制度就随之废弃了。宵禁的取消不仅延长了将商品交 易时间,促进了经济发展,在商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刺激了市民娱乐消费的需要。于是 满足市民娱乐需要的小词获得了发展的可能,最终词代诗兴成为宋之一代文学。这可以 说是词兴于五代的外部原因。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有云:“唐末五代文章之陋极矣, 独乐章可喜,虽乏高韵,而一种奇巧,各自立格,不相沿袭。 嘲五代传统诗文鄙陋衰 落,毫无新意,新兴“乐章”却发展势头可喜,词人“各自立格”,表现出不同的艺术 风格,孕育了衍生流派的可能。词在唐五代繁盛并走向成熟,这也就是五代词开宋一代 之文学的先决条件。 2 、音乐滋养 词的起源发展离不开音乐,词与音乐紧密相连,与宵禁制度共同推动曲子词发展的 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唐代音乐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宫廷音乐法曲的兴盛。“法 曲出自清商,以清商为基本再融合部分的道曲佛曲以及若干外族乐而成的一种新乐。 1 “法曲就在唐代已经崛起了。盛唐实法曲的全盛时期。 阳1 法曲在玄宗之前一直都存 在着,玉海中讲“初,隋有法曲,其音清而近雅”臼1 ,而隋炀帝更喜欢当时流行的 燕乐,不喜欢这种清淡的法曲,到了玄宗时期,法曲才开始盛行。“玄宗既知音律,又 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梨园。法部更置小部音声三十余人帝幸骊山, 杨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长生殿,因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方进荔枝,因名日荔枝香。 n 叫盛唐的法曲成为了宫廷音乐消费的主要形式,也为曲子词的产生奠定了音乐基础。 与民间音乐紧密相连的曲子词是在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的交流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这种发展中,起到直接作用的就是几次从宫廷教坊改革中流散出的乐工,他们不仅提 高了民间的音乐素养,在服务民间以维持生计的同时也推动了民间的音乐消费。实际上, 所谓伶人乐工应该是指宫廷教坊中的乐工,不能与青楼歌妓混淆。左汉林先生在论教 坊在中晚唐的发展和衰落一文中对唐代教坊与民间交流做出了细致的梳理:教坊由玄 宗于开元二年( 7 1 4 ) 创立,分左、右教坊和宜春院三个部分。从教坊建立到天宝十四 年( 7 5 5 ) 安史之乱爆发之前的这段时间是教坊的兴盛期。安史之乱中,教坊的乐工大 多在战乱中流散。收京之后,教坊得以重建,到代宗朝,教坊已基本得以恢复。德宗在 大历十四年( 7 7 9 ) 即争位,当年即采取了罢梨园使和放乐工的措施。该文又记载:“在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德宗放乐工之后,教坊又在吸收乐工。一方面是把民f h j 的乐工招入教坊,并且大约从德 宗朝丌始,教坊不仅服务于宫廷,也服务于民间,这是这一时期教坊的新特点。 正是宫廷音乐机构与民i 日j 音乐的互相交流,才为民i 日j 的音乐消费活动奠定了基础, 民间的音乐消费才真正有可能发展起来。德宗朝之后,顺宗朝和宪宗朝都出现了比较大 规模的遣散宫廷乐工的行为,并将内教坊搬出了宫外。这样的交流在长时间的发展融合 中,逐渐提高了民众的音乐文化修养,在晚唐宽松的娱乐文化消费氛围中,音乐消费得 到了发展,这些进入到民j 日j 的宫廷乐工,也成为了民间曲子词的写作者。由于音乐的发 展,合乐而歌的长短句逐渐流行起来。法曲到了晚唐融入了更多胡乐的因素,这种新曲 子的进一步发展,于是燕乐在晚唐五代再次兴盛起来。燕乐的盛行也推动了新兴的音 乐消费,推动了曲子词。 融合和更多异族音乐的新曲子不同于以往中原地区所流行的那种清雅悠缓的清商 乐,而具有一种震撼人心,流丽新靡的特点,更加动人心弦。晚唐新兴燕乐强烈而奔放, 繁复而多姿,加强了情感的表达与抒发,随着而来的就是对歌辞的更高要求,即歌辞要 随着音乐长短有致,音韵声情也都要与音乐相符,只有这样才能声乐相合。但这种要求 仅凭乐工是达不到的,于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又精通音律的文人开始接手。当融入了唐 诗高超创作技巧的长短句与这种丰富多姿的音乐结合起来,声情并茂地展现了缠绵悱恻 的情思,淋漓尽致的抒发了激荡人心的情感,展现出传统诗七言诗无可企及的美感,呈 现出婉约错落的情致,于是曲子词在文人创作的推动下进入了声文双美,辞乐和谐的成 熟期。 敦煌词中内容丰富多彩,征夫思妇、战争离别、边塞风光多种多样,曲子词词男女 皆可演唱。时代风气与音乐紧密相连,晚唐时享乐之风逐渐盛行,文人集会宴饮之时多 喜年轻女性演奏歌唱。为了配合年轻女性歌姬的演唱与燕乐缠绵流丽的音律情感,故文 人词多以柔情绮思为主,情致婉转。 3 、文体演进 社会的发展、音乐的变革为词的兴盛提供了可能性,而词代诗兴也有其内在的推动 因素,这是由文体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即文学是随时代而变迁的。这种文学随时代变 迁、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可以说是用进化的眼光来看文学的发展,这种发展的内在规律就 是文学语言解放的过程,即语言追求自然、越来越接近生活语言、有益于表达的过程。 从诗三百的整齐划- n 唐五七言诗体,再到长短错落的曲子词,十分接近口语的元曲杂 剧,再到近代的新诗,无一不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扩张。讵如宋词之自然、绝不是五七言 诗可以达到的。胡适在答钱玄同书中就曾经说到:“由诗而词,乃中国韵文史上一 大革命,五言七言之诗不合语言之自然,故变而为词。词旧名长短句,其长正在长短互 用,稍接近语言自然之诗体,此谓治文学史所最不可忽略之点。”朝胡适从进化的眼光 为当时倡导的白话文找了这样一种规律为依据,虽然目的性明显,但文学确实在语言逐 步发达、双音节为主的情况下,逐步走向自然。所以说,从文学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来看, s 东北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词代诗兴是一种必然,即使不是燕乐娱乐催发的小词,也将有另一种形式更为自由的文 体在五七言诗的后代大放异彩,成为一代之文学。其实就整个词的发展来看,唐五代以 及宋初的小令可为一时代,而柳永及苏辛姜夔的创作较之前更为自由,又属于宋词发展 的另一阶段。唐五代宋初的小令与后代相比,不仅是篇幅短小,更是格律严格,所谓词 之为词。故词兴于五代便有了五代时期特有的词体特点,这种影响延续到北宋初,为宋 词新声奠定基础,涵养百年终在宋之一代成为一座光辉耀眼不可逾越的文学丰碑。文体 代兴并非文学的退化,而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4 、文人心态 上面所讲的是文学规律下的文体代兴。从社会实际情况来看,词的兴盛和晚唐文人 心态有关。陆游跋 其一有云:“花间集皆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 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 或者出于无聊故耶? 川n 3 作者 虽然对唐末五代士大夫忘怀国事而沉于花间声色表示出鄙夷的态度,但却在此揭示出花 间词产生独特的时代原因与文人心理状态。“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但盛唐时那种 昂扬向上的济世情怀已经消失,士大夫流于花间酒畔,儒家道德文化随着唐末五代的社 会动乱逐渐衰落。陆游以“无聊”一词评价,正是唐五代士大夫在儒家思想文化丧失的 时代,特殊心理状态的反应。 陆游跋 其二中又有云:“唐自大中后,诗家日趣浅薄,其间杰出者, 亦不复有前辈闳妙浑厚之作,久而自厌,然梏于俗尚,不能拔出。会有倚声作词者,本 欲酒问易晓,颇摆落故态,适与六朝跌宕意气差近,此集( 花间集) 所载是也。故历 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盖天宝以后,诗人长恨文不迨:大中以后,诗 衰而倚声作,诸人以其所长格力施于所短,后世孰得而议? 笔墨驰骋则一,能此不能彼, 未易以理推也。n 钔诗文不迨,唐中兴无望,盛唐之雄豪奔放、乐观昂扬转而被低落感 伤的情绪所代替,外向转入了内敛。作者简略概括了“唐自大中后,“诗衰而倚声作 这一文学嬗变的历史过程。诗歌困于桎梏不复新意,文人皆“日久生厌 ,在言志为主 的诗中不能充分体现其的文学价值,文人自身价值得不到良好实现,而小词简古可爱的 风格恰恰适于此时文人情感的表达。小词能言诗之不能言,更让文人能够突破旧有,创 造出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另一种文学。倚声者简古可爱,使文人在花间酒畔游乐之余找到 了新的宣泄口。“能此而不能彼”,即能词而不能诗,其主要原因是富有才气的文人将注 意力转向了新兴文体的创作,不是简单的能力问题,是文体选取问题。 元和中兴消失,晚唐五代时期,干戈四起道德沦丧,文人们报国无门,如乱世飘萍。 文章意境也变得狭窄幽深,情感缠绵悱恻,文人心态趋向内敛,开始关注自身的情感世 界。这种创作的倾向正合于晚唐新兴燕乐的特点,跌宕婉曲的音乐更适于这种情感的抒 发。这种狭窄幽深的情感不能进入正统的诗中,便十分需要新的载体。故晚唐大多诗人 都兼做小词,在此时词是最适合充当晚唐五代文化精神的载体,文人那种漂泊无依的情 感也终于在词中找到了寄托。晚唐五代文人词的创作是依燕乐要求,利用近体绝句的字 6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声音韵组合原则,使歌词的体式、格律完善与规范的重要阶段。 王国维在人问词话中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矗言敝 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 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 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u 副这就 是王国维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原因,在文学语言必然解放的过程中,其具体表现便 是文人们在某种文体通行既久,难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文学作品承 载着作者的情感,是人类情感宣泄的出口,转而作他体也体现着作者自我价值的追寻。 不仅是词代诗兴,“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唐懿宗咸通9 年( 8 6 8 年) 开始,首先是庞统为首的桂林戍兵暴动,接着又是僖宗 乾符初年的王仙芝、黄巢大规模农民起义。此后军阀割据混战,风雨飘摇的唐王朝自咸 通年问起至天佑四年的五十年间国无宁日。而在此时,西蜀,江南两地却因交通阻隔而 暂时保持了宁静与繁荣,于是大量避战的文人转入西蜀南唐延续了词的火种,使之发展 成熟,并使之走向文体独立,为宋之一代文学做了必不可少的重要铺垫。西蜀之成都, 南唐之扬州、金陵都是经济与艺术的中心,这几个文化中心都具有全民性喜好歌舞游乐 的传统,也为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也就是曲子词兴于五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 二) 冯延巳及五代词人常用词牌 教坊曲可以看成盛唐音乐的总汇。唐五代词调主要的乐曲来源是唐教坊曲。用于歌 唱的教坊曲其歌词形式有齐言声诗和长短句两种。演变为唐五代词调的长短句有下列八 十六曲: 抛球乐清平乐贺圣朝春光好凤楼春长命女杨柳枝柳含烟浣溪沙 浪淘沙望梅花望江南河渎神 醉花间思帝乡归国谣定风波木兰花 更漏长( 子)菩萨蛮i 隘江仙虞美人献( 忠) 衷心遐方怨离别难定西番荷 叶杯西江月上行杯鹊踏枝谒金门巫山一段云麦秀两岐相见欢黄钟乐 诉衷情渔父引梦江南三台( 令) 望远行南歌子鱼( 渔) 歌子风流子生查 子山花子( 竹枝)天仙子赤枣子酒泉子甘州子破阵子女冠子赞普 ( 浦) 子拨棹子何( 河) 满子西溪子长相思纱窗恨感恩多恋情深八拍蛮 后庭花南乡子采桑子甘州曲甘州遍舞春风尘查至丞渣王回遮丕望旦鎏矍 盟垂挝卮庭蕉僵遏金 泛蕉盘迥地亟要毯丞揸技型鲎堑壅扫壶薤 凰! 旦基笾叠巫物壹筮蕴堑旦蒸蔓垫揸主逝壁皇垦笪撞壬( 划横线者为孔范 今全唐五代词注释所收录五代词中未出现的词牌) 在五代词调中选取教坊五七言声诗为曲辞的相对长短句的曲辞要少,仅有:乌夜啼, 八拍蛮,醉公子三首。表示出词作脱离声诗,趋向长短句的词作特点。此外演变为唐五 代词调的以五七言声诗为曲辞的教坊曲目有:破阵乐、还京乐、想夫怜、墙头花、皇帝 7 东北9 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感、忆汉月、怨胡天、征步郎、太平乐、胡渭州、濮阳女、杨下采桑、大醣乐、合罗缝、 山鹧鸪、叹疆场、如意娘、镇西乐、金殿乐、得蓬子、采莲子、穆护子、凉州、伊州、 伴侣、突厥三台、四会子等等。 教坊曲中另有四十余曲,在入宋后转为词调。如柳永乐章集中留客住,曲 玉管,隔帘听,二郎神,迷神引,梁州令,雨霖铃,安公子诸调其名皆 始见于教坊曲。( 详见任二北教坊记笺定附录二曲名流变表) 可见教坊曲目是唐 五代词调的主要来源。 五代是词由唐入宋进而兴盛发展的关键时期,故此处着重对五代词调进行考察。孔 范今全唐五代词注释中册五代词中共收词人4 9 人,所用词牌1 3 2 个,其中完整词 作7 4 7 首,此外还有失调名( 断旬) 5 首,采桑子与木兰花各半阙,阮郎归( 断句) 一 首。下表为五代现存词作作者作品数量统计表,表格左列中词牌名与以此词牌创作的作 者人数,如浣溪沙1 5 即表示在孔范今所编全唐五代词注释中册五代词收录词作中, 以浣溪沙为词牌进行创作形成的作者有1 5 人。相临右列的作品总数与冯延巳作品数表 示以此词牌创作的作品数量,如浣溪沙右边表格中数字为7 3 ,表示录入孔范今全唐 五代词注释中册中名为浣溪沙的作品一共有7 3 首。如有括号,则表示此词牌为冯延 巳所选用,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冯延巳以此词牌的创作数量,如浣溪沙右格中有7 3 ( 5 ) 则表示浣溪沙在全唐五代注释五代册中共收录7 3 首,冯延巳的作品占其中5 首。 通过词作的创作数量以及词牌的使用人数可以部分反映出五代词人词牌的选用情况及 当时词牌的流行情况。 五代现存词作作者作品数量统计表 词牌名与作品总词牌名与作品总词牌名与作品总词牌名与以作品总数 以此词牌数与冯以此词牌 数与冯 以此词牌数与冯此词牌创作 与冯延巳 创作的作延巳作创作的作延巳作 创作的作 延巳作的作者人数作品数 者人数品数者人数品数者人数品数 浣溪沙1 5 7 3 ( 3 )菩萨蛮1 34 7 ( 8 )杨柳枝9 3 9临江仙1 43 l ( 3 ) 酒泉子1 02 8 ( 6 )南乡子42 8 ( 2 )柳枝词12 2虞美人82 l ( 4 ) 更漏子8 2 l ( 5 )女冠子1 02 0 生查子7 1 9 采桑子4 1 8 ( 1 4 ) w 以f :数字皆据孔范今全唐五代词注释中册五代词所统计。其中冯延巳词作数量j 谷禾校点的阳春集所 收录有所差异。在谷下校点的阳春集中收冯延巳词作数量酒泉子7 首,清平乐4 首,鹰天长7 首,谒金门4 首, 虞美人5 首,更漏了6 首,醉桃源3 首,菩萨蛮为9 首,浣溪沙5 首,相见炊2 首,喜迁莺1 首,有多出春光好一 首以及江城子两首,但总体上二者都能够反映出冯延巳对词牌的使用情况。本文以孔范今全唐五代词注释中所 载为主要依据进行分析。 o 其一为花扰人人采桑t - 存词半阙 8 t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河传7 1 7 清平乐7 1 6 ( 3 )鹊踏枝11 4 ( 1 4 )廊天长7 1 3 ( 5 ) 谒金i j71 3 ( 3 )小兰花ll 1 2 江城子51 2玉楼春71 2 ( 1 ) 荷叶杯2 1 l 诉衷情4 1 l 水调词1 1 0 春光好2 1 0 抛毽乐2 1 0 ( 8 ) 喜迁莺5 9 ( 2 )渔父88 定风波48 渔歌子48南歌子5 8 小重山4 7 何河满子5 7 天仙子2 7 谢新恩1 1醉花间26 ( 4 )巫山一段云36 定西番4 6 柳枝3 5 虚步词l 5 思越人4 5 ( 1 ) 后庭花25甘州子1 5 上行杯35 ( 1 )柳含烟14 醉公子3 4 二台令2 4 ( 3 ) 望远行3 4 满宫花3 4 忆江南2 3 ( 2 ) 长相思2 3 ( 1 ) 归自谣1 3 ( 3 )忆眠时13 谪仙怨1 3 归国谣1 3 思帝乡2 3 河渎神2 3 中兴乐33 两溪子2 3 八拍蛮23 风流子1 3 乌夜啼l 3 山花子1 2 薄命女2 2 赤枣子l 2 纱窗恨l 2 恋情深l 2 遐方怨2 2 献衷心33 _ 贺明朝l 2 西江月1 2 梦江南1 2 感恩多l 2 拨棹子1 2 相见欢2 2 ( 1 ) 阮郎归1 2 浪淘沙1 2 醉桃源1 2 ( 2 ) 甘州遍1 2 金错刀1 2 ( 2 ) 子夜歌1 2 望江南l2捣练子令l 2 望江梅l2渔父引12 风楼春1 l 忆仙姿1 l 阳台梦l l 甘州曲1 l 望梅花1 l 麦秀两岐1 1解红l1 风光好1 l 步虚引1 1 广谪仙怨1 l 舞春风11 ( 1 ) 长命女1 l( 1 ) 芳草渡1 l( 1 )鹤冲天il( 1 )点绛唇ll( 1 ) 贺圣朝1 1( 1 ) 如梦令1 l( 1 )忆秦娥11( 1 ) 莫思归1 l( 1 ) 寿山曲l 1( 1 ) 帝台春1 l 醉妆词l 1 三字令1 l 一叶落1 1 玉蝴蝶11歌头1 1 调笑令ll 离别难1 1 望江怨1 1蝴蝶儿1l 杏园芳l l 秋夜月1 l 金浮图1 l赞成功1l 接贤宾1 l 赞浦子l 1 月宫春1 l靼红1l 黄钟乐1 l 一斛珠l 1 o 其一为钱傲之木兰花存词为断句 谷下校点版阳春集载冯词有备光好( 雾蒙蒙) 一首,与五代和凝、欧阳炯体皆不同,实为喜迁莺,非春 光好,故将此词列入喜辽莺中。 苷j e 中2 首名为河满子,5 首名为何满了。何满了为唐教坊曲名,玄宗年问作何满子,今本教坊记曲名作河 满了,乃勘写之误,故将二者合为一调。 j 居易诗自注:“开尢中,沧州有歌者何满子,临行进此曲以赎死,上竟 4 i 免。”乃知何满子乃为歌存姓名。 劬j 膏五代访j 中,只有毛文锡j 冯延巳作醉仡问,但_ 二者体式不i 司,同名i n j 异调。 西此调五代中有两体,一为冯延巳词体,_ 二为孙光宪等人词体。未词中j j 冯延巳词体i 司者有两酋,与孙光宪等人词 体i 川者无 何j e 一牟煜之阮郎归,存词为断f - j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蝶恋花1 l 破阵子11开元乐l 1 青玉案1 l i 卜算子慢1 l玉合1 1金陵11斤庭花破子1l ( 三) 五代流行词调特点 1 、文人小令单片渐为双叠、长短旬渐多于齐言声诗 在五代词坛突出的特点就是小令居多,长短句开始渐渐占主导地位,其影响力超过 了齐言诗。随着时代的发展,文人遁入花间酒肆以求暂时的解脱,又有燕乐的发展使齐 言声诗不适于演唱,故催生的词体的新变化,即词逐渐发展为以长短句为主,具有自身 独立特点的新的文学形式。在此阶段词这一文学体裁所表现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以小令为 主,由单片向双叠的形式发展。在五代时期,朝代更迭频繁,政府不再有能力组织大型 的音乐机构对音乐进行整理,故五代时期大曲几乎没有,流传于酒间花丛中供文人玩赏 的小令居于了主导地位。 小令的主导地位实际上是由文人词的花间宴饮游乐的娱乐功能所决定的。敦煌遗书 中也有像倾杯乐1 l o 字,内家娇1 0 6 字这样的长调作品。这些民间词的创作者大 都是乐工,精通音乐,对长调有着良好的驾驭能力。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敦煌曲子词更 多的体现着民间文学直承古乐府而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有着鲜明的叙事 性,多用铺叙手法,似乎在讲述一个故事,有情节,有问答。如敦煌遗书中风归云 两首( “幸因今日 与“儿家本是 两首) ,写一位独守空闺的征妇对“锦衣公子”轻薄 行为的讽刺与谴责,并表明自己“如松柏,守志强过,鲁女坚贞的贞洁品格。两首词 合在一起,共同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叙述井然有序,塑造了一个美貌智 慧又贞洁坚毅的妇女形象。任二北认为此“应是歌舞戏词 ,“演陌上桑型之故事。 n 们敦煌民间词也经常以对话形式演绎故事。如南歌子( “斜影朱帘立 、“自从君去后 ) 两首,皆是以夫问妇答的代言体形式成文。任先生认为“此类风情问答所反映之故事情 节,势必超过讲唱技艺,而进入戏弄扮演,庶可充分表达唱歌时所必需有之面部惊慌及 身体瑟缩等川1 7 1 。敦煌曲子词多以联章问答来演绎富有情节的完整故事。实际上,讲唱、 歌舞、戏弄,这也是民间词体以表演为功用表现出的原始的形态特征,故用于民间讲唱 的敦煌曲子词有着叙事的特点。基于此特点,民间词长于铺叙,发展开来以中长调居多。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长调的作者都是精通音律的乐工,与文人相比,他们对音乐的 曲调有更高的驾驭能力,所以民间词以长调居多便不足为奇了。我们知道柳永对音律十 分精通,自度大量曲词,首先他有了驾驭长调的能力,其词受民间俚词影响巨大,多应 用于歌姬舞女之演唱,正是基于民间演唱的叙事要求,才善于变化以长调慢词铺叙见长。 这一脉是以柳永为代表,词在一批富于才情、精通音律的民间文人手中发展。他们更多 的受到民间俚词讲唱文学的影响,于是词在他们手中逐渐发展为擅长铺叙的慢词,这些 慢词恰适用于民间表演,市民欣赏娱乐,音乐消费之所用。另一脉到了上层文人手中, 逐渐与各种民间曲艺相分离,成为花间酒旁消遣娱乐之载体,以含蓄抒情为特征多用小 令,上层文人娱宾遣兴之际词也承载了儒家诗教之外的情感体验。 1 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人词与民问俚词的重铺叙故事性相比,更注重抒情遣怀。文人们除了民间乐工伶 人俚词的鄙俗之病,使曲子词更符合上层文人的审美标准,或描写生活场景片段,或遣 兴抒怀,在聚会中交给歌妓演唱,以娱宾遣兴。文人词以抒怀遣兴为主要内容,更倾向 于表现生活的瞬间与个人的情感,所以文人词不再像民间用于表演戏弄之俚词那样重铺 叙,也不追求故事情节完整,所以相对于民间词,文人词在高雅的同时也比较短小,不 以铺叙为主要写作手法。另一方面,文体的发展多由易到难,曲子词亦是如此。五代文 人词以小令为主,由单片趋向双叠,其内在因素是上层文人非专攻音乐,对音乐的驾驭 能力有限,故以简易小令为主。唐至五代,甚至可以说是柳永之前的文人词都以小令为 主,慢词长调还是很少见的。在这一段的发展过程中,词仍然是与音乐结合,以演唱为 主,随着文人音乐造诣的提高,词呈现出单片到双叠的发展倾向。如虞美人敦煌词 有此调二首,皆单片2 9 字,四平韵,系最早之体。此调在唐五代文人词中逐渐发展演 变为双片5 8 字和5 6 字两体。又如南乡子作词调本为单片,五代人填此调字数有所 增减。全唐五代词收录欧阳炯八首单片词中,“画舸停桡”与“岸远沙平 2 首为2 7 字,“嫩草如烟”等余6 首皆为2 8 字体;又有李询南乡子1 7 首,皆为3 0 字体。冯 延巳在单片基础上重填一片,变成双调,于是此调有单片和双片两体,后世多沿用双片 体。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三十九有言:“唐初歌辞多是五言诗,或七言诗,初 无长短句。自中叶以后,至五代,渐变成长短句。及本朝则尽为此体。今所存瑞鹧鸪、 小秦王二阙,是七言八句诗,并七言绝句诗而已。”n 踟燕乐的发展是使原来流行的 齐占声诗逐渐不适合于新乐曲下的演唱,在词渐为双叠的同时,声诗渐少,长短句增多。 2 、渐离本事、饮酒花间 “ 黄异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释李殉巫山一段云日:“唐词多缘题,所赋临 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尔后 渐变,去题远矣。如此二词,实唐人本来词体如此。n 钔从缘题赋词到去题远矣,由唐 入宋,词的创作渐变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五代词创作,尤其是南唐词的创作 就显得尤为重要。 唐词缘题所赋的开端应该要从敦煌词说起。敦煌词中已有盛唐之作,这部分词较花 间、南唐更早,其作者又多为民间文人,更能展现词的原始面貌。据徐安琪敦煌曲子 词缘事所赋作品一览表汹1 可知,敦煌曲子词一百九十九首中,除去失调名及断句作品 三十八首,剩下的一百六十一首中,用本事者有七十四首之多,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 六。这个比例是相当大的,体现了词之初,词调皆蕴含了特定的情感内涵,带有象征意 义,在这些词调下的作品多和词调本事的原始意义相关联。及至花间一派,词作中好用 本事者还是占相当大的一部分。如毛文锡之甘州遍,即有“美人唱,揭调是甘州” 之句;牛峤女冠子则有“星冠霞帔,住在蕊珠宫罩 之句。j 下如朱彝尊在词综 中讲到的:“花间体制,调即是题,如女冠子则咏女道士,河渎神则为送迎 神曲,虞美人则咏虞姬是也。”幢但词发展至五代,咏本事虽然占一定数量,但以固 1 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定词调咏他事者也渐多,由此逐渐脱离了词调与原始意义相关联的集体创作倾向。如鹊 踏枝一调在起于咏鹊,唐俗以鹊声报喜,鹊行而雀上。敦煌曲有此调二首。其一“叵 耐灵鹊多瞒语”咏调名本意,为七言八句之齐言体,八仄韵,有三衬字。其二“独坐更 深人寂寂”为杂言体,为抒怀之作。五代时冯延已有此调1 4 首中,仅有两首词涉及“鹊 事,而鹊在其中又非主要所咏之事。在偏安一隅的西蜀与南唐饮酒花间风气下,词在文 人手中更多用于娱乐之用,其抒情功能增加,便不再拘泥于咏本事,并且一定程度上对 词调进行了创造与改革,使词的音乐性审美性更符合娱乐缘情的要求。从咏本事转向个 人的抒怀,重视文学作品中个人的情感,这无疑为词在后代的发展寻得了一条更为宽广 的路,为后来词的发展孕育了各种的可能。 词不再拘泥于本事,反映了词的抒情意义加重了,这一点如果说在花间一派还不明 显,到了南唐,文学作品的抒情性已经被大大重视了。这种文学思想表现在词中即为南 唐词特有的深婉惆怅。由娱乐之为词到缘情以为词,词便距离本事娱乐之意又远矣,交 到宋人手中变成一代之文学。词在五代由花间入南唐,虽然词的内涵增加了,但此时词 的主要功能还是酒筵之中抒怀遣兴之用,故此时小令双叠居多,并多为酒令。 1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冯词对词牌的选用与创新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3D打印技术的3D打印材料
- 2025年3D打印的仿生材料开发
- 烟酒店商铺经营承包合同(标准版)2篇
- 2025行业供应链优化路径研究
- 中国银行2025西安市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农业银行2025固原市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白城市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石嘴山市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交通银行2025怀化市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国有土地使用权置换合同范本2篇
- ktv消防安全培训制度
- GB/T 44923-2024成年人三维头部模型
- 新课标高中化学实验目录人教
- 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
- 傣医学中的月疗褥疗法治疗
- 小学生-竞选纪律委员
- 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 课件 第4章压电式传感器
- 心内科心衰一病一品护理成果汇报
- 甲状腺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 孕产妇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 用药错误应急演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