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考核知识点(定稿).doc_第1页
学前心理学考核知识点(定稿).doc_第2页
学前心理学考核知识点(定稿).doc_第3页
学前心理学考核知识点(定稿).doc_第4页
学前心理学考核知识点(定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心理学考核知识点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识记)心理的概念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要点:1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二、(识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定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三、(领会)学前儿童心理学所研究的年龄范围1广义的学前时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2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发展。四、(领会)个体心理的发生P5五、(领会)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P5六、(领会)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P5七、(识记)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区别和联系P56八、(识记)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P6九、(识记)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的关系P6十、(识记)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儿童解剖生理学的关系P6十一、(识记)学前儿童心理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关系P7第二节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一、(识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P79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有以下四点意义: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至少可以获得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心理变化的原因。 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 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4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二、(领会)幼教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必要性1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2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培养幼教工作者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3幼教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并在教育工作中使用各种方法了解儿童,可以提高教育工作水平。第三节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一、(识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P9学习得法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要掌握以下三种方法:1抓住学科特点。2明确基本概念、基本知识。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则P101客观性原则2活动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三、(领会)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P10171观察法P10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1)制定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2)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3)对学前儿童的观察一般应反复多次进行。2实验法P1114(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3)教育心理实验法3测验法P144调查访问法P15165问卷法P166谈话法P167作品分析法P17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一、(识记)年龄特征的概念 年龄特征是指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二、(识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三、(识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P21儿童心理发展既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可变性的一面。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适用于当代儿童。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受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因此也表现出可变性。比如,现在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和过去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相比,是有变化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在处理两者关系问题上,既要反对过分夸大其稳定性,以免忽视社会条件和教育工作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作用,也要反对过分强调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以免不顾儿童年龄特征而盲目地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要求。四、(领会)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和个别特征的关系P1820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在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时还要注意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特征相区别。个别特征是指每个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具体特征,它与年龄特征之间是一般性与个别性、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的心理表现、心理特征中概括出来的,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说,这一年龄阶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因此,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与非本质的辨证关系,既不能用一般性否定个别性,用典型性否定多样性,用本质特征否定非本质特征,更不能反过来以个别性否定一般性,用多样性否定典型性,用非本质特征否定本质特征。五、(识记)学前期心理发展各阶段的名称P24我国现在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是:1婴儿期(或称乳儿期)01岁其中可分为:新生儿期01月婴儿早期16月婴儿晚期612月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13岁3学前期36岁其中可分为: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7岁4学龄期6、7岁18岁其中可分为:学龄初期6、711、12岁学龄中期11、1214、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4、1517、18岁。六、(领会)划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必要性和复杂性P23七、(识记)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P25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这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八、(识记)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P26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某种能力的发展,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九、(识记)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P2627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十、(识记)儿童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P28儿童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一、(识记)新生儿期(01月)的心理特征P2934二、(识记)16月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P3436 56月的孩子开始认生。三、(识记)612月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P3436四、(领会)婴儿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及其对新生儿适应新生活的意义P2931五、(领会)条件反射和儿童心理的发展P3132六、(识记)儿童言语和思维的发生发展P4243七、(识记)儿童最初独立性的出现P4344八、(识记)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P44471最初步生活自理。2认识依靠行动。3情绪作用大。4爱模仿。九、(识记)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P47504岁以后,儿童心理发展出现较大质变,主要表现在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地开始发展。这具体表现在:1更加活泼好动。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十、(识记)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P5054 56岁是学前晚期,即幼儿园大班年龄,这时期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突出特征是:1好问、好学。56岁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他们喜欢探索,还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想知道为什么收音机能说话,电视机里那些人躲在哪里。56岁儿童喜欢学习。他们喜欢动脑筋,做算术题、编故事、编谜语、下棋等等,都是他们喜欢的活动。每当学到一些新知识或解答一些智力活动问题时,他们会感到很满足。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56岁儿童已经能够根据概念分类,如能将物体图片按照交通工具、家具、水果等概念分类;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运用已经学会的一些概念,如能发现生活环境中的“三角形”;对因果关系有所理解,懂得物体沉浮的原因等。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56岁儿童出现了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如在观察活动中能学会按一定的方向或路线观察;在注意活动中,能采取各种方法使自己不分散注意;能用默默地跟着念、复述等方式帮助记忆。4个性初具雏形。56岁儿童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兴趣,如有的爱玩球,有的爱看书;情绪也变得比较稳定、不那么外露。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第一节 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识记)注意的概念P55心理学上的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二、(领会)注意在学前儿童实际生活中的表现P55三、(识记)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与学前儿童知觉、记忆、坚持性发展的关系P5758四、(领会)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与学前儿童学习活动的关系P5859第二节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一、(识记)选择性注意的概念P59选择性注意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二、(识记)无意注意的概念P59 无意注意是指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的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三、(识记)有意注意的概念P60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四、(领会)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P5960五、(领会)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先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P6061第三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一、(识记)新生儿注意的特征P6162二、(领会)新生儿选择性注意的表现P62三、(识记)1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P65671岁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选择性的发展上。其基本特征是:1注意的选择性带有规律性的倾向。这些倾向主要表现在视觉方面,因而也称为视觉偏好。2从注意局部轮廓到注意较全面的轮廓;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成分3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四、婴儿注意的选择性的规律和特点P63婴儿注意的选择性有如下主要规律和特点:1偏好复杂的刺激物。2偏好曲线多于直线。3偏好不规则的模式多于规则的模式。4偏好密度大的轮廓多于密度小的轮廓。5偏好集中的刺激物多于分散的刺激物。6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的刺激物。五、(领会)经验在婴儿注意活动中的作用P6465六、(识记)1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P656713岁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有如下特征:1注意的发展和“客体永久性”的认识密不可分。2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表象的影响。3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言语的支配。4注意的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七、(领会)表象的发生与13岁儿童注意发生的关系P6667八、(领会)言语的发生与1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关系P67九、(领会)36岁儿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1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无意注意。36岁儿童的注意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但是和3岁前儿童相比,儿童的无意注意有了较大发展。儿童的无意注意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236岁儿童的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水平低,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及具体表现: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主要是额叶部分成熟程度的局限。额叶大约在7岁时才达到成熟水平,因此,幼儿期有意注意远未充分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成人的指引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同时引导了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例如,为了注意看书,幼儿会用手指着书。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够更好地维持有意 第四节 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一、利用幼儿注意选择性发展的规律来组织幼儿园活动P7072 P59注意的选择性是指幼儿倾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 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期注意的选择性表现较以前更加明显。它一方面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另一方面与后天的学习、训练,个人的知识经验以及兴趣、情绪有关。 根据幼儿注意选择性发展的特点,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注意以下方面以提高幼儿活动的效果: 一是应当根据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教育的目的要求,有意识地训练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使幼儿的注意指向和集中到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内容上来。 二是教师或家长在安排幼儿教育教学内容时,一定要适合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 三是教师要了解、研究幼儿的兴趣及当时的情绪状态。二、注意的范围与幼儿的活动P70三、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P7273四、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P7375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识记)感觉的概念P76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动觉与平衡觉等。二、(识记)知觉的概念P76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三、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P77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下:1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3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一、(识记)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P7778二、(识记)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P7879三、(识记)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P79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一、(识记)视觉敏度的概念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二、(领会)学前儿童视觉敏度的发展P8082三、(领会)学前儿童颜色视觉的发展P8586第四节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一、(识记)新生儿听觉发生的指标P87二、(识记)婴儿听觉和视觉的协调P88三、(领会)学前儿童听觉发展的表现P89第五节 学前儿童触觉、动觉和痛觉的发展一、(识记)学前儿童触觉的发生P94二、(识记)口腔的触觉探索P9495三、(识记)手的触觉探索P9596四、(识记)学前儿童动觉的发展P9697五、(识记)学前儿童的痛觉P97第六节 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一、(领会)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P99101二、(领会)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P101102三、(领会)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P102103 四、(领会)学前儿童距离知觉的发展P103104五、(领会)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P104106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第七节 幼儿观察的发展一、(领会)学前儿童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和观察方法的发展1幼儿观察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5)观察方法的形成。第八节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一、(识记)适应现象的概念P109适应现象是指人的感觉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的现象。二、(识记)感觉的对比P109110对比现象,即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三、(领会)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P110112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规律。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来受几种条件的影响。一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两者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别出来。比如,为了让幼儿观察红花,教师要以绿树为背景。教师的板书、挂图等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二是对象的活动性,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因此,教师应当尽量多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以及幻灯、录象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三是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在视觉刺激中,凡是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因此,教师在绘制挂图时,为了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位,要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颜色。教师讲课的声调应有抑扬顿挫。四是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对直观材料的运用,必须与言语讲解正确结合起来。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识记)记忆的概念P113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二、(领会)幼儿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表现P113 完整的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恢复三个环节。 记忆的第一步是“识记”,识记是把感知或体验过的东西“记”下来的过程,也就是获得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好比图书馆购进新书。 记忆的第二步是“保持”, 即把识记材料保存在头脑里,也就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里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保持过程不是简单地、原封不动地储存材料,而是要对材料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好比图书馆对买来的新书分类登记,分门别类地储存在书库里一样。记忆的第三步是“恢复”,也就是把头脑里的知识经验重新呈现或提取出来的过程,相当于把藏书从书库里提取出来。三、(识记)记忆与儿童知觉的发展P114四、(识记)记忆与儿童想象、思维的发展P115五、(识记)记忆与儿童言语的发展P115六、(识记)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P115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识记)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P117121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有四个方面:1.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称为“幼年健忘”现象。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 2.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3.记忆容量的增加。 4.记忆内容的变化。第三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一、(识记)新生儿记忆发展的特点P123二、(识记)儿童出生后头半年记忆发展的特点P123三、(识记)儿童出生后第二个半年记忆发展的特点P123124四、(识记)1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P124126五、(识记)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的概念P126132根据幼儿活动有无目的,可以把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做无意记忆;相反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有意记忆。六、(识记)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的概念P132134根据对记忆材料是否理解,可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机械记忆是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一理解,采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记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死记硬背”。 意义记忆是指根据对所记材料的内容、意义及其逻辑关系的理解进行的记忆,因此也称为理解记忆或逻辑记忆。七、(识记)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概念P134136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在儿童语言发展之前,其记忆内容只有事物的形象,即只有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词的形式来记忆材料。随着语言的发展,语词记忆也逐渐发展。八、(识记)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P12613836岁儿童记忆发展有四大特点:1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 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 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 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九、(领会)36岁幼儿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发展特点的表现P126132十、(领会)36岁幼儿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发展特点的表现P132134十一、(领会)36岁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发展特点的表现P134136十二、(领会)36岁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的发展P136138第四节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一、(识记)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P139141保持就是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在保持阶段,头脑中存储的知识经验会发生量和质的变化。保持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遗忘。质的变化是由于每个人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不同,因而回忆出来的内容会发生多种形式的变化。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进程是先快后慢。二、(应用)幼儿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记忆保持和遗忘规律的应用P141144幼儿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过的东西要及时的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如,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时眼耳手脑并用等等,以提高复习的积极性和增强复习的效果。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即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测量的记忆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我们应当以记忆恢复的规律来正确看待学前儿童的记忆,并利用这一记忆规律来组织孩子的学习、游戏等活动,以提高记忆的效果。4排除影响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在同一时间内不要求孩子学习、识记的内容太多,否则,产生干扰,加重孩子的负担。要求孩子记牢的材料或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巩固。5排除疲劳的干扰。学习或识记活动的安排,要动静交替,劳逸结合;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交替安排,以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轮流工作,轮流休息,以利于提高记忆效果。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第一节 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识记)想象的概念P145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两大基本特征。二、(识记)无意想象P145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它是人们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三、(识记)有意想象P145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四、(识记)再造想象P145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五、(识记)创造想象P145创造想象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创造出的形象都是新的。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六、(识记)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P1471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2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3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七、(领会)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P149150八、(领会)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P150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及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一、(识记)学前儿童想象发生的年龄P151二、(识记)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P151152三、(识记)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及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P152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出现有意性。2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3从想像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第三节 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一、(识记)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P153154无意想象是最简单的、初级的想象,它主要有以下特点:1想象无预定目的,有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体不稳定。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幼儿的形象不仅容易受外界刺激所左右,也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总之,无意想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二、(识记)学前儿童有意想象的萌芽和发展P154156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比较明显的表现,这表现在:1活动中出现有目的、有主题的想象。2想象主题逐渐稳定。3为了实现主题能克服一定的困难。幼儿的有意想象是需要培养的。成人在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有主题的想象活动,启发幼儿明确主题,准备有关材料时,成人及时的语言提示对幼儿有意想象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第四节 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一、(领会)再造想象在学前儿童学习活动中的作用P157158二、(领会)学前儿童再造想象为创造想象的发展奠定基础P159三、(识记)学前儿童创造想象发生的标志P159儿童创造想象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能独立地从新的角度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独立性。2新颖性。四、(识记)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特点学前儿童创造想象有下列特点:1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可以称为表露式创造。这种最初级的创造,严格说来还不是创造。2幼儿创造想象的形象和原型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见模式的基础上略有改造。3幼儿创造想象发展在表现在于:情节逐渐丰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种类和数量增加,能够从不同中找出非常规性的相似。五、(补充)幼儿想象的夸张性P162164 1幼儿想想夸张性的表现:(1)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2)混淆假象与真实。2幼儿想想夸张的原因:(1)认知水平的限制。(2)情绪对想象的影响。(3)想想表现能力的局限。第五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一、(识记)23岁儿童想象的特点P164167二、(识记)34岁儿童想象的特点P167168这一时期儿童的想象基本上是无意的,是一种自由联想,其主要表现是:1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2想象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内容贫乏,数量少而单调。三、(识记)45岁儿童想象的特点P16817045岁儿童的无意想象中出现了有意成分,但仍以无意想象为主。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1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想象过程常随感知形象、外来因素和自己情绪而变化。2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表现在出现了有一定目的、一定范围的自由联系。3想象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4想象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四、(识记)56岁儿童想象的特点P17017156岁的儿童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已有明显表现:1想象的有意性相当明显。2想象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3想象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4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第七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一节 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识记)思维的概念 思维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概括性。二是间接性。二、(识记)思维的发生对学前儿童认识活动发展的意义。P172174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思维的发生对学前儿童认识活动发展有如下意义:1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2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其它的认识过程发生质变。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 3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的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 4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和意识的出现。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一、(识记)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P174二、(领会)学前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P174175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儿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是逐渐发生发展的。儿童概括能力的发生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直观的概括。2动作的概括。3语词的概括。2岁左右,出现了词语的概括。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一、(识记)学前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P176177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的思维。1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对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其主要特点是:(1)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2)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2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这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3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这是高级的思维方式,严格说来,学前期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二、(识记)思维工具的变化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不断发生变化:动作在其中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这种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1)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2)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不分离。(3)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第四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一、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思维)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识记)感知运动阶段(02岁)P1791812(识记)前运算阶段(27岁)P1811833(补充)具体运算阶段(27岁)P183第五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一、儿童思维的真正形成是在2岁左右。幼儿期(36、7岁)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1(识记)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P185186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对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即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依靠对事务的直接感知,同时思维也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学前儿童最早发展的是直观行动思维,其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2)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化;(3)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2(识记)思维的具体形象性P186189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逐渐发展,成为幼儿期思维的主要形式。其发展具有如下特点: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另外还具有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片面性、固定性和近视性的特点。3(识记)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P189190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第六节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一、(识记)学前儿童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概括的特点P190194第七节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一、(识记)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向成人学习社会上已经形成的概念,这是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另一种也可能在生活实践中进行。类似成人的“概念的发现”。二、(识记)学前儿童概念掌握的一般特点P1941951是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外部的表面特征。2是外延不适当,往往失之过宽或过窄。三、(识记)学前儿童概念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P1951971以低层次概念为主。2以具体特征为主。四、(识记)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P197199 儿童的数概念的形成,经历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五、(识记)学前儿童掌握空间概念的特点P199201六、(识记)学前儿童掌握时间概念的特点P201203七、(识记)学前儿童掌握科学概念的特点P203204第八节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一、(识记)判断、推理、演绎推理的概念1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之间或事物与它们的特征之间的联系的反映。2推理是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是在已有判断基础上推出新的判断。3演绎推理的简单而典型的形式是三段论。三段论是由三个判断、三个概念构成,每个概念出现三次。它是从两个反映客观事物的联系和关系的判断中推出新的判断。二、(领会)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特点P204207 1判断形式间接化。 2判断内容深入化。 3判断根据客观化。 4判断论据明确化。三、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 1(补充)转导推理是从一些特殊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这种推理还不是逻辑推理,而是属于前概念的推理。2(领会)学前儿童推理的趋势P210211 第九节 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一、(识记)学前儿童理解发展的趋势P211216学前儿童对事物理解发展的趋势是: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语词的理解。 3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4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阶段一、(领会)言语和语言的区别P217二、(识记)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 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是: 1语音知觉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展在后。 2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三、(补充)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有哪些阶段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是:1前言语阶段(01岁)2言语发生阶段(13岁)3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6、7岁)四、(识记)学前儿童言语发生的准备 言语发生的准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说出词的准备,包括发出语音和说出最初的词。 2理解词的准备,包括语音辨别和对语词的理解。五、(领会)学前儿童言语发生的表现P219六、(识记)前言语阶段P219七、(识记)言语发生阶段P219八、(识记)基本掌握口语阶段P219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一、(识记)语音形成所经历的阶段P220221二、(识记)语音模仿发展的阶段P221222三、(领会)幼儿掌握语音的特点P223225四、(领会)语音意识发生的表现P225226第三节 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一、(识记)词汇的概念 词汇是指词的总汇。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其词汇,每个人又有个人的词汇。二、(识记)消极词汇、积极词汇儿童的词汇可以分为消极词汇(被动词汇)和积极词汇(主动词汇)。消极词汇是指能理解但不能运用的词汇,实际上理解也是不深不透的。积极词汇是指儿童自己能说能用的词汇。三、(领会)学前儿童词汇量增长的规律P228 45岁是儿童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四、(领会)学前儿童掌握各类词的特点P230231五、(补充)在幼儿使用的词汇中,词频率出现最高的是代词。第四节 学前儿童对语法的掌握一、(识记)学前儿童句型发展的趋势 从儿童说出的句子类型看,有下列发展的趋势: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3从无修饰句到有修饰句。 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二、(识记)单词句 单词句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儿童开始使用单词句的时间一般是在1岁1岁半。三、(识记)电报句电报句又称双词句,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1岁半至2岁半左右。四、(识记)学前儿童语句结构发展的趋势P241242五、(领会)学前儿童语法意识出现的特点P242243第五节 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一、(补充)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表现:1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言语的发生。2情境言语的发展和连贯言语的发生。3讲述逻辑性的发展。4掌握言语表情技巧。P246248二、(识记)对话言语 对话是两个人之间进行交谈。三、(识记)独白言语 独白是一个人独自向听者讲述。独白言语是在幼儿期产生的,随着活动的丰富和发展,幼儿有独立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讲述自己的知识经验的需要,独白言语也是认知能力特别是思维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四、(识记)情境言语P244245情境言语是指只有在结合具体情境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者的思想内容,并且往往还要用手势或面部表情甚至身段动作辅助和补充的言语形式。五、(识记)连贯言语 连贯言语的特点是句子完整,前后连贯,能够反映完整详细的思想内容,使听者从语言本身就能理解所讲述的意思,不必事先熟悉所谈及的具体情境。67岁儿童已能连贯、完整地说话。六、(领会)学前儿童讲述逻辑性发展的特点P245246第六节 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一、(识记)学前儿童言语交际功能发展的阶段P248二、(识记)学前儿童言语对其认识过程概括作用的具体表现P249三、(识记)内部言语的特点P250 四、(补充)出声的自言自语是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基础上,产生内部言语的过度形态。五、(识记)幼儿自言自语的表现形式P251幼儿的自言自语有两种表现形式:1游戏言语。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 2问题言语。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简单、零碎,常常在遇到困难时出现,或表现困惑、怀疑、惊奇等等。第七节 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生一、(识记)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念义P252 书面言语是指以文字作为工具的言语活动。二、(识记)学前儿童识字的特点P252254三、(识记)学前儿童阅读的特点P254255四、(领会)学前儿童掌握书面语言的准备P256257第八节 幼儿口语的培养P257262第九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第一节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P263264 1(识记)情绪的动机作用。 2(领会)情绪的动机作用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表现。 3(应用)分析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发挥情绪作用的适宜和不适宜做法的事例。二、(识记)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P264265三、(识记)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P265266四、(补充)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P266 第二节 儿童绪绪的发生和分化一、(识记)新生儿的情绪反应P267原始情绪反应是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的情绪表现,如,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二、(识记)原始情绪的种类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提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 1怕。 2怒。 3爱。三、(识记)婴儿情绪的分化P268269第三节 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一、(识记)情绪社会化的趋势。P269272二、(识记)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P272275三、(识记)情绪的自我调节化。P275277四、(领会)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自我调节性提高的表现P276278五、(应用)分析培养学前儿童情绪自我调节能力的策略第四节 学前儿童的基本情绪表现一、(识记)学前儿童基本情绪分化和发展的阶段和特点1哭。儿童出生后,最明显的情绪表现,就是哭。P2792812笑。(1)自发性的笑和诱发性的笑P281282(2)不出声的笑和出生的笑。P282(3)无差别的笑和有差别的笑。P2823恐惧。P283284学前儿童恐惧分化经历了四个阶段:(1)本能的恐惧阶段;(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阶段;(3)怕生阶段;(4)压力感阶段。第五节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一、(识记)学前儿童的道德感P284285二、(识记)学前儿童的美感P285三、(识记)学前儿童的理智感P285286四、(领会)学前儿童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的表现第六节 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一、(应用)学前期儿童情绪培养的策略是: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1)保持和谐的气氛;(2)建立良好的亲自情和师生情。2成人的情绪自控。成人的情绪示范对孩子情绪的发展十分重要。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情绪发展的必要营养。但不能过分溺爱和过分吝啬爱。为人之师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还要理智地对待每个幼儿的情绪态度。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1)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2)耐心倾听孩子说话;(3)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1)转移法;(2)冷却法;(3)消退法。5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1)反思法;(2)自我说服法;(3)想象法。第十章 学前儿童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一、(识记)学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与动作发展的关系P291二、(识记)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P292293儿童动作发展有以下规律:1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2首尾规律;3近远规律;4大小规律;5无有规律。三、(领会)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阶段P293294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发展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识记)意志 意志是指成人按照预定目的,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意志包括三个基本特征:明确的目的;意识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二、(识记)意志行动P299三、(识记)意志行动的发展对学前儿童认识过程有意性的发生和加强的作用P299300四、(识记)意志行动的发展与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关系P300五、(识记)意志行动的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系统性形成的作用P300 第三节 学前儿童意志的萌芽一、(识记)学前儿童意志行动的萌芽P304306二、(领会)有意运动与无意运动的区别P301第四节 幼儿意志行动动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