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2 0 世纪5 0 年代,中央发起了语文学科的课程改革,即1 9 5 6 年的汉 语、文学分科教学。这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次开创性的改革。本 研究通过对分科改革历史文献的梳理,较为详细的描述了分科改革的背 景、起因、实施和终止,在此基础上,对这次分科改革作出自己的分析 与评价。 这次分科改革是伴随着当年学习苏联的热潮,为提高语文教学的质 量而由中央发起的。分科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由于政 治原因而终止。分科作为一次课程改革,尽管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 问题,但分科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正确的。 语言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思维方式 的拓展、民族精神的培养等都有重要意义。文学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 途径,它不仅教给学生必要的文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更 能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人生观。由于语言和文学 性质不同,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的功能、作用、意义也不同,二者的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也有区别。如不分科,就会造成了语言教育和文学 教育互相掣肘、两败俱伤的局面。分科改革中将语文分为汉语和文学两 门学科,并分别制定了汉语、文学教学大纲,编写了汉语、文学教材, 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不少有益经验。当然,分科教学本身也出现了一 些问题。但有论者认为分科改革的终止主要是由于分科改革本身的因素 所致,这是值得商榷的。 汉语、文学是否要分科教学,至今仍然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本 研究的结论只是一家之言,希望对于今后的深入研究能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分科改革;语言教育;文学教育 a b s t r a c t an a t i o n w i d er e f o n no f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a r t sc u r r i c u l u ms t a r t e di n 19 5 0 s ,i n i t i a t e db yt h em i n i s t r yo fe d u c a t i o n ,w h i c ha i m e d a td i v i d i n gt h e 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a r t si n t ot w o p a r t s i tw a s a sac r e a t i v er e f o r n li nm o d e m c h i n e s ee d u c a t i o nh i s t o r y b a s e do nt h er e v i e wo f t h ef i r s t h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s , t h i ss t u d yt r i e st od e s c r i b et h es e t t i n g ,t h ec a u s e s ,t h ep r o c e s sa n dt h e e x p i r a t i o no f r e f o r i l li nd e t a i l st o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a tt h i sr e f o r i l li sr e a s o n a b l e w i t ht h e u p s u r g e o f f o l l o w i n gu p t h er u s s i am o d e 。t h ec e n t r a l g o v e r n m e n t i n i t i a t e dt h e d e p a r t m e n t a l r e f o r mt o i m p r o v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c h i n e s ee d u c a t i o n i tw a st e r m i n a t e db e c a u s eo fp o l i t i c a l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d e s p i t eo f i t sp o s i t i v ee f f e c t a sa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 ,t h eb a s i co r i e n t a t i o no f d e p a r t m e n t a li n s t r u c t i o n i sa d v i s a b l ed e s p i t eo f m a n y p r o b l e m s 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e d u c a t i o nc a nn o to n l yd e v e l o pt h el a n g u a g ea b i l i t y , b u ta l s oc u l t i v a t et h ef l e x i b l et h i n k i n gm e t h o da n dt h ee t h o so ft h es t u d e n t l i t e r a t u r ee d u c a t i o ni so n e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w a y st od e v e l o pt h es t u d e n t s a e s t h e t i cj u d g m e n t t h el e a r n e rw i l lb ea b l et og e tm o r eb a s i ck n o w l e d g eo f l i t e r a t u r et h e o r yt h a ne v e r a n da l s o ,l i t e r a t u r ee d u c a t i o nc a nc u l t i v a t et h e h e a l t h yp e r s o n a l i t y , g r a c i o u s s e n t i m e n t :a n d r i g h t l i f e p h i l o s o p h y o ft h e s t u d e n t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t e a c h i n ga n dl i t e r a t u r et e a c h i n g h a v ed i f f e r e n t f u n c t i o n s ,m e a n i n g s ,c o n t e n t s ,a n dt e a c h i n g m e t h o d sd u et ot h e i ro w n c h a r a c t e r i tm a yl e a dt oa ni n t e r n e c i n es i t u a t i o ni f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t e a c h i n g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t e a c h i n gw e r ei n t e r b l e n di n t oo n es u b j e c t i nt h ep r o c e s so f t h e r e f o r m ,c h i n e s es u b j e c tw a sd i v i d e di n t o 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 ys e p a r a t e l y s e t u p t h e l a n g u a g et e a c h i n gs y l l a b u s a n dt h e l i t e r a r y t e a c h i n gs y l l a b u s ,a n dc o m p i l e d t h et e x t b o o k so fe a c h i th a dg o ts o m e m e a n i n g f u le x p e r i e n c e si n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 t h e r ew e r ea l s os o m ep r o b l e m s o f d e p a r t m e n t a li n s t r u c t i o n r e f o r mi t s e l f h o w e v e r , i tc a n n o tb ec o n s i d e r e da s t h em a i nc a u s e so f e x p i r a t i o no fd e p a r t m e n t a li n s t r u c t i o n i ti s e x p e c t e dt h a tt h i ss t u d yw o u l dh a v ei m p l i c a t i o no nt h ei s s u e o f d e p a r t m e n t a li n s t r u c t i o n m o r ee x p l o r a t i o n i sn e c e s s a r yi nt h ef u t u r e k e y w o r d s :d e p a r t m e n t a l i n s t r u c t i o nr e f o r m ; l a n g u a g ee d u c a t i o n ;l i t e r a t u r e e d u c a t i o n 1 9 5 6 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 19 5 6 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 引言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行业都开始学习苏联的经验,教育界也不例外。由 于当时的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加强中学的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提高 语文教学的质量。中央提出了把语文分为语言和文学两门学科的设想,1 9 5 4 年2 月经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后批准实施。分科改革在中央的领导下,经过一段时间 的准备及试验,从1 9 5 6 年秋季起正式进行,受到师生的欢迎。但由于当时“反 右”、“整风”运动的影响,到1 9 5 8 年3 月,分科就被终止。虽然如此,这仍是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一次开创性的改革,意义重大。 从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至今,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已走过了百年的历 程。这百年里,语文教育在时代的变革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1 9 0 4 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为国文单独设科奠定了基础,中国具有 学科意义的语文教育由此拉开序幕,这是现代语文教育的开端。之后,“五四” 运动兴起,这场思想文化上的解放与启蒙运动直接促使现代白话文进入传统语文 教育的固有阵地,使国语与国文二者并存,言文一致的“国语”科由此诞生。同 时,在“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精神的影响下,许多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学者 开始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教科书等进行研究和讨论, 在2 0 世纪3 0 年代中国现代语文的教学体系逐步形成。随后,抗日战争暴发,政 治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国统区的国文国语教育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生存、挣 扎和发展;另一方面,解放区的语文教育事业在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引 下,通过对旧教育体制、课程等的改造不断发展,语文教育与革命事业密切相关。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局面,“国语”、“国文”的学科名称取消, 统一定名为“语文”,由此也进入了“语文”教育的新时代。解放后各行业学习 苏联经验,语文学科的分科改革应运而生。,分科教学时间短暂,由于政治原因而 终止。之后,语文学科成为了进行思想政冶教育的武器。到了6 0 年代,在政治 运动的跌宕起伏中,语文教育面临着被“革命”的厄运,语文学科成为政治的工 具。“文革”结束后,教育事业步入正轨,语文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发展 1 9 5 6 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 期,无论教学的研究、探索,或大纲、教材的编制,都在不断发展中呈现出蓬勃 生机。到了九十年代,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世纪末的场关于语文教 育人文精神的大讨论,再次把人们的目光聚焦到“语文”,在众说纷纭的争论之 后,它留给了人们无尽的思考。 回顾语文教育这百年的历程,在历史潮流的变迁中,语文学科承担的任务 逐渐增多,而同时它也承载了太多菲语文的因素。因此,语文是什么,它应该包 括哪些内容? 就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而上个世纪5 0 年代中期的那场旨在 加强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的分科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虽然分科的时 间短暂,但它仍然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一次破天荒的改革,即使在目前看来, 它依然值得我们研究、反思。 在目前对分科问题的探讨中,有人认为“这次改革之所以会以失败而告终, 从现在来看,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其改变了历史上以文章为主的语文教学传统, 而且难度大,脱离了师生实际水平,特别是师资上的问题,很多教师不能胜任分 科教学任务,而非是分科教学本身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这段论述中,作者的 看法值得商榷。分科是“改变了历史上以文章为主的语文教学传统”,这是事实, 但这并非导致分科终止的根本原因。分科教学中是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文章变为 了文学作品,而这比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自活替代文言文的转变,不可同日而语, 后者无论是在力度上、广度上,以及引起的震动上都要比前者要大的多,但后者 并未失败,因此,他所认为的分科终止的原因不能成立。 又有研究指出,“1 9 5 6 年开始的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到1 9 5 8 年结束,仅仅只 进行了两年的时间就夭折了,除了政治原因以外,也与文学课目标不明确有关。 当时的文学课上成了繁琐艰深的分析课。因此,人们认为分科是失败的,以后就 再也没有提及。”圆这位论者所说的“文学课教学目标不明确”恐怕与事实不符。 因为在当时的文学教学大纲中,关于初高中文学教学的任务都有明确规定,如初 中文学教学的任务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 一) 指导学生学习更多的文 学作品,领会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二) 结合文学作品的教学,讲 授某些必要的文学理论常识和文学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学作品;( 三) 指导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里,丰富语言知识,并学习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 。钟晨音语文概念的研究及其对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的启示川学科教育,2 0 0 0 年( 4 ) 。 链伟明。语文教育改革的出路谈汉语文学分科翻中学语文教学,1 9 9 9 ( 9 ) 1 9 5 6 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 言明确地表达思想感情。”白纸黑字,怎么能说目标不明确呢? 至于他所说的 “文学课上成了繁琐艰深的分析课”,这个问题是否普遍存在,还有待探讨。因 此,所谓“文学课目标不明确”并不是分科终止的个重要原因。 基于此,我认为有重新研究当年分科改革的必要。为此,本文将通过对有 关历史文献的解读、分析,重新回顾5 0 年代汉语、文学分科的过程,并从课程 改革的角度分析分科的经验、教训,从而为当前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第一章分科改革的背景、原因 ( 一) 教育界学习苏联经验 随着1 9 4 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由于 当时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在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学 习苏联经验的热潮。 1 9 4 9 年1 2 月2 3 曰- - 3 1 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会议提出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教育应以普及为主,着重为工农服务, 使普及与提高正确结合。会议特别提出: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 为主,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 随后,教 育领导部门调查了当时教育落后的现状,开始组织教师学习苏联的教育教学理 论,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就开始大规模的学习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成为教 育界的必读教材,“五环节”教学法也在教学中全面推广。 1 9 5 1 年3 月,中央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当时政务院文教 委员会秘书长胡乔木在2 3 日的会议上作了“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报告。报告 的第二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如何贯彻到各科中去”,在谈到语文学科时他指出, 语文教学“内容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部分,二者所担负的任务不同,所以不能互 相代替。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着特别混乱的现象,其原因就是没有把语言教育 和文学教育分开,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可联系起来,但不能混淆”。 这是 。建国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汇编( 1 9 4 9 1 9 8 5 ) 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办公室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印 1 9 8 6 年2 月;其中所引版本是教育部1 9 5 5 年制定,在修订之后印行的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 草案) 。 。参看陈黎明林化君二十世纪中国语文教学i m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 0 0 2 2 0 0 2 0 l 。转引自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 m i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1 3 2 0 1 9 5 6 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 首次提出分科的设想。由此可知,分科设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更好的加 强爱国主义教育。 1 9 5 1 年6 月,人民日报发表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 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社论指出:“语言的使用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重 要条件,是每人每天所离不了的。学习把语言用得正确,对于我们的思想精确程 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极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根据毛泽东同志和鲁 迅先生关于语言问题的指示来检查目前的报纸、杂志、书籍上的文字以及党和政 府机关的文件,就可以发现我们在语言方面存在许多不能容忍的混乱状况”。社 论还指出:“只有学会语法、修辞和逻辑,才能使思想成为有条理的和可以理解 的东西。但是我们还只有很少的人注意到这个方面。我们的学校无论小学、中学 或大学都没有正式的内容完备的语法课程。”。 之后,人民日报就刊登了昌叔湘、: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讲 话”从1 9 5 1 年6 月6 日起到1 9 5 1 年1 2 月5 日止在人民日报连载,这个“讲 话”的内容包括六大部分:一、语法的基本知识;二、词汇;三、虚字;四、结 构;五、表达;六、标点。由此,包括语法、修辞等在内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和 语言运用规范化的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同时也对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要 求。 1 9 5 2 年5 月号的人民教育详细介绍了苏联初等学校俄语教学大纲 的主要内容。这个大纲明确指出:“俄语是初等学校的主要学科,在教课的过程 中,教师要启发和培养儿童们对俄罗斯语言、俄罗斯文学和人民创作的爱好。初 等学校学生应学会有意识地、正确地、流畅:啦和有表情地阅读,通顺的写作,自 由地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论口讲和笔写。”。关予苏联俄语教学 大纲的介绍,为广大语文教师学习苏联的语言教学提供了参考。 ( 二)红领巾教学的观摩和学习 随着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逐步深入,1 91 5 3 年5 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 生在实习期间举行了一次中学语文观摩课。执教者是北京市女六中的一位教师, 。转引自李杏保、顾黄初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粜【m 】成都:四门i 教育出版社,2 0 0 0 5 9 6 4 。转引自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 嗍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1 3 2 3 。中央教育部翻译室苏联初等学校俄语教学大纲川人民教育1 9 5 2 年5 月号( 总第2 5 期) 3 4 4 4 | 9 5 6 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 讲授的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红领巾一课。除了北师大实习生和指导教师外, 其它中学的许多教师也参加了观摩。当时在北师大帮助我国进行高等师范教育和 中等教育改革的苏联专家普希金教授也到场听课。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1 、通过本段讲解,使学生认识艾戈尔卡热爱祖国人 民、热爱祖国财产的忘我精神。2 、在讲解中着重地使学生了解并进一步会运用 隐约仿佛依照等词汇。”示范教师采用的主要是讲述法,也用了讲 解法,并按照当时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凯洛:夫的“五个环节”的程序进行教学。讲 课结束,在分组讨论后的评议会上,大家针对教师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建 议,最后普希金专家做了总结发言。他在肯定这节课优点的同时提出了如下的意 见: ( 一) 课文各节的分量分配不得当。这篇文学作品共7 页,已讲授了4 小时, 看情形至少还要讲授两小时。这样不合理地使用时间,是把宝贵的光阴浪 费了。这样分段讲解,不可能让学生对整篇作品获得完整的印象。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 是由于没有正确地估计学生的生活经验,把他 们当作学龄前的儿童看待,把课文逐字逐句地咀嚼得像粥一样烂,然后喂入学生 嘴里。过低的估计学生程度是这节课的严重缺点。 ( 二) 在讲课进行中,教师是很积极的,但学生并没有积极的形式。教师讲 话和学生讲话的比例是:教师讲了四十分钟,而学生只讲了五分钟。在语文课中 这样的比倒是绝对不可以的,应该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 ( 三) 语言和文学的因素过分的少,组成语文课的因素是:朗读:这一项 教师是做了,这是正确的,但进行得很形式。只有两个学生做了朗读,而且教师 的指正错误也是不够的。复述工作:这对语文课来说是重要的。朗读以后, 教师的讲述讲解是进行得成功的,但不应该单由教师做,也应该让学生做。 分析课文:这工作也应该让学生做,让学生形象地描绘人物的性格,教师予以 启发、引导、补充和提高。如 ( 四) 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在我们的语文课中还存在着一个缺点:就是把 语文课变成了政治课,这样就妨碍了语文的发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当 形式地要求每堂课是一样的,必须记住:在某些课里可以进行多,某些课里可以 。叶苍岑从红领巾的教学谈到语文教学改革问题【j 】人民教育1 9 5 3 年7 月号( 总第3 9 期) 4 0 - - 4 2 。同,r 5 1 9 5 6 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 进行少,有的课可以不进行。这也是自然的现象只能要求在整个的语文课里有 高度的思想政治性。 以上是普希金发言最重要的部分。他的发言既是对这堂课的点评,更是尖锐 揭示了当时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1 9 5 3 年7 月的人民教育发表 了稳步地改进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短评,短评就当时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 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语文课毕竟是语文课,而不是其他课,所以语文教 师要紧紧地抓住语文课的特点它具有充分的语言和文学的因素,思想政治教 育也要通过语文课的特点来贯彻和体现。”最后号召广大教师,按照普希金专家 给我们指出的改进语文教学的方向,要认真地学习苏联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我 们的实际,把语文教学工作再推进一步。至此,北师大试教红领巾的教学 经验,引起了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各地教师反响强烈,语文教育界掀起 了研究、讨论普希金专家意见,学习苏联语文教学方法的热潮。由于“红领巾” 教学法是苏联文学课的教学方法,而当时在学习时全国一哄而起,无论什么样的 作品,都机械的搬用“红领巾教学法”,所以就出现了些偏差。 1 9 5 4 年1 月号的人民教育发表短评纠正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偏向。短 评指出了学习普希金专家意见的过程中出现了机械地照搬“红领巾”教学法,以 及忽略讲授语法知识的偏向。并指出:“语文科,在目前还没有把文学与语法分 开为两科,所以,在语文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也不应擅自行动只作文 学分析,忽略语法知识的讲授:并且,即或将来分为两科,在文学科中,也不能 不联系到一些语法知识的问题,尤其是词汇的运用问题。”9 随后,从1 9 5 4 年3 月号起人民教育就开辟了“语文教学改革笔谈会”专栏 ,进一步明确 了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并针对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当时主要 讨论的问题有,学习苏联先进教学经验的态度和方法,语言、文学因素和政治思 想因素的关系,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活动等。 关于普希金专家意见的学习、讨论和研究,一方面促进了广大教师对教学的 钻研,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使得对苏联教育经验的学习不断深入,广 大教师改进语文教学的热情高涨。由于苏联的榜样,我国语文界要求语言、文学 分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就逐渐从教学方法的学习转向了教学提制、模式的学 。稳步地改进我们的语文教学f j 】人民教育,1 9 5 3 年7 月弓( 总第3 9 期) 5 。纠正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偏向【j 】人民教育,1 9 5 4 年1 月号( 总第4 5 期) 1 2 。“语文教学改革笔谈会”专栏分别在人民教育1 9 5 3 年的3 月号、4 月号、5 月号、7 月号上开设 6 1 9 5 6 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 习,于是,我国的汉语、文学分科改革呼之欲出。 第二章分科改革的实施和终止 ( 一) 中央决定实施分科教学 在全国学习苏联语文教学经验的同时,1 9 5 3 年5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 会议讨论教育工作。毛泽东主持会议,会议研究了下列问题,并作出决定:。 从宣教部门、青年团抽调干部充实大学的领导。几年内由地方逐渐解决中 小学的领导骨干。 抽调大批干部编教材。 决定成立语文和历史两个教学问题委员会,分别研究语文、历史教学和教 材的编辑方针、原则,如语言与文学分开教学的问题,古代社会历史时期划分问 题,均由两个委员会讨论解决。两个委员会均由胡乔木负责。 由此,关于语言、文学分科的问题在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后被正式列入了 中央的议事日程。 1 9 5 3 年1 2 月,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主任胡乔木向中央提交了关于改 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告。报告分析了语言文学混教的弊病,并强调语言、文 学必须实行分科。 报告指出: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历来都是把语言和文学混在一起教。 这样教学的结果,不论从语言方面看,还是从文学方面看,都遭到了很大的失败。 一般语文教学着重在语言文字的解释方面,并没有有计划地教给学生以系统的语 言规律的基本知识,所用教材也不适于进行语言教育,其结果是使学生缺乏严格 的语言训练,在写作中形成语法、修辞、逻辑上的严重混乱,遗害很大。另一方 面,一般语文课都不注意文学教育,没有经过文学培养青年的高尚的品格和健康 的人生观,也没有使学生得到必要的系统的文学基本知识和文艺欣赏能力。这些 事实都说明了语文混合教学的结果是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两败俱伤,都不能得到 应有的效果。这是因为语言与文学虽有密切的联系,但毕竟是两种独立的学科, 而这两种学科教学除了一定的共同任务之外,应有各自的独特任务,把两个担负 。中国教育事典编委会中国教育事典( 中等教育卷) 州石家庄:河北教育出敝社,1 9 9 4 2 9 6 7 9 5 6 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 不同任务的学科混淆在一起教学,当然得不到良好的效采。 这个报告明确指出了语言和文学二者学科性质的区别,各自承担的不同教 学任务,及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混教的弊病等,这就使分科教学有了明确的依据。 1 9 5 4 年2 月1 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了这个报告,决定中学语文实 行汉语、文学分科,并责成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党组办理。教育部按照中央的决定, 责成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报告的精神,编写中学文学和汉语两科教学大纲、 课本及教学参考书。 ( 二) 分科改革的动员、筹备工作 1 、大纲、教材的制定和师资的培养 在中央通过了分科的决定后,各教育部门就开始了分科的准备工作。 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原来的中学语文编辑室改组为文学、汉语两个编辑室。 当时,昌叔湘任人教社副总编辑,指导汉语编辑室的业务、学术工作。张志公任 汉语编辑室主任,主持初中汉语教学大纲及课本的编写工作。参与汉语 课本编写的有张中行、郭翼舟、周振甫、洪心衡、吕冀平、陈治文。 由于汉语 教材中很大一部分是讲语法,而当时语法体系分歧很大,因此,在中学汉语编辑 室主持下,草拟提纲,在发起各地教师展开讨论的同时,教育部还邀请在京的语 言学家开会讨论,前后约三年时间,大家统一了意见。最后形成了暂拟汉语教 学语法系统作为全国中学若同采用的语法教学系统。为了说明这个系统,吕叔 湘、王力、黎锦熙、高名凯等多位专家集体编写了一本参考书:语法和语法教 学( 此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 9 5 6 年1 月,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定 稿。由 当时主编初高中文学课本的是张毕来、王微、蔡超尘,校订是叶圣陶、 吴伯萧、朱文叔,参与文学课本编写的有:冯钟芸、李光家、张传宗、梁伯行等。 据当年参与文学课本编写的刘国正先生回忆:“在文学课本编辑的过程中, o 转弓f 自叶圣陶关于语言文学分科的问题 j 1 语文学习,1 9 5 5 年8 月号( 总第4 7 期) 3 。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 1 9 4 9 - - 1 9 9 0 ) 上册【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3 4 2 4 。新中国中学语文教育犬典编写组,新中国中学语文教育大典f m l 北京t 语文出版社,2 0 0 1 5 2 2 9 转引自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嗍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1 3 5 6 。新中国中学语文教育大典编写组新中国中学语文教育大典 m 】北京:语文出版社,2 0 0 1 5 2 2 当时参与编写文学课本的还有:姚韵漪、董秋芳、余文、刘国正、韩业田、周同德。 8 9 5 6 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 还召集几次作家座谈会,茅盾、老舍、臧克家、萧三等都提供过意见。”而且 他指出,“我们在选取课文过程中,总是在思想性方面反复推敲,但也决不忽视 作品的艺术质量。尤其是在语言方面的要:求可以说到了近于苛刻的程度。比如有 些课文的文字加工,采取会诊方式。由叶老主持,参加者有编辑室主任和责 任编辑,还有一位熟悉普通话的先生。若是翻译的外国作品,还要请一位精通外 文的先生对照原文参与修改。不问作者是准,所选作品须文字加工的,都认真严 肃地进行。”。由此看来,教材的编写相当的严格、认真。 随着中学汉语、文学分科决定的颁布,师范院校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培养目标 和任务也逐渐明确。师范院校专业的相应调整,主要是为分科改革的进行提供师 资准备。1 9 5 4 年4 月,北师大中国语言文学系副主任萧璋在人民教育撰文, 谈了他对师范学院暂行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学计划的体会。 他指出:“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培养目标是中等学校中国语文教师, 这在去年中央教育部颁布了教学计划草案以后,一般的都有了认识。这次修 订计划在这方面是有进步的:第一,将旧计划的培养中等学校中国语文教员 改为培养中等学校中国语言及丈学教师,这就是要培养既能教语言课又能教 文学课的中等学校教师。因此在计划的说明上,首先肯定专业课程包括语言和文 学两部分,它们虽有相互关系,但各成系统,各有其独立性。第二,所谓培养 中等学校中国语言及文学教师应理解为培养合乎国家过渡时期中学规格的中国 语言及文学教师。这个规格除政治、教育和教育实习方面另有规定外,在专业方 面也有所规定。如在修订计划的说明上就把语言和文学两大部分的总目的分别规 定出来。如果迭到这些目的,也就可以说合于过渡时期中学中国语言文学教师的 规格了。这一点在旧计划是没有明确规定的。” 同时,这样的规定既体现了苏联教学计划的精神,又合乎中国的实际情况。 1 、苏联俄语及文学系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是中学的俄语和文学教师,因此 课程也分为语言和文学两部分,并且各成系统。这样规定对不对呢? 我觉得很对。 因为:第一,文学和语言本是两种学问,各有其特性,不能相混。第二,苏联的 中学,语言课和文学课是分开的。第三,语言扣文学虽有不同,但在讲授时应该 密切联系,所以,不管是中学语言教师或文学教师,都得具有一定程度的语言和 。支u n l i h 似曾相识燕归来中学文学教育的风雨历程 j 】课程教材教法,2 0 0 0 ( 6 ) 。刘国正似曾相识燕归来中学文学教育的风雨历程川课程教材教法,2 0 0 0 ( 6 ) 9 1 9 5 6 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 文学的全面而有系统的知识,否则就不合格。” 由此我们知道,师范学院设置中国语言史学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中学培养语 言和文学教师,满足中学分科教学的需要。:逸就为中学分科改革的进行提供了师 资保证。 当时,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编译出版了“苏联中学文学教学大纲”。在1 9 5 4 年 8 月号人民教育的书刊评介专栏中,发表了林卓的读苏联中学文学教学 大纲一文。该文主要介绍了苏联的中学:艾学教学大纲,以及如何结合我们的 教学来学习它。林卓指出:这本苏联中学文学教学大纲简明扼要地向我们揭 示了苏联中学文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向,从而看到苏联中学文学教学的全貌。 目前我国语文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扩大、深入,语文课也将要分为文学课 和汉语课,这个译本的出版,对于我们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分科决定颁布后,北师大中文系主任黄药眠教授在1 9 5 4 年9 月号的人民 教育上发表了关于钻研语文课本中文学教材的几点意见一文。他指出:文 学教学的任务可分成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以有关文学的 知识,使学生领会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而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理解和欣赏 文学作品的能力。二、是通过文学作品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树立学生社会主义的 政治方向,形成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的道德。三、是培养学 生对于美的事物的感觉。对于社会生活具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强烈的爱憎情 感。同时,他还详细的介绍了文学教学的:疗法,并给广大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具 体建议,对文学教师也提出了要求。 另外,牛文清、李慕白、徐守中等在人民教育1 9 5 4 年1 0 月号发表了参 加编写中学语文教学资料的认识和体会一:艾,主要谈了他们在参加北京市教育 局组织的编写分科教学所使用的语文教学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语文教学中存在 的诸多问题、缺点,并指出了改进语文教学的途径等。他们认为过去语文教学 中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下列的原因造成的:一、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因素被忽视;二、 语文教学中文学教学也未能正确地恰如其分地进行;三、语文教学中的政治思想 教育与语言文学因素脱离;四、语文教学中有外加的非语文的因素存在。五、对 。萧璋对师范学院暂行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学计划的体会删。人民教育1 9 5 4 年4 月号( 总第4 8 期) 1 3 1 4 。林卓读苏联中学文学教学大纲【j 】人民教育,1 9 5 4 年8 月号( 总第5 2 期) 5 7 - - 5 8 。黄药眠关于钻研语文课本中文学教材的几点意见【j 】人民教育,1 9 5 4 年9 月号( 总第5 3 期) 5 1 5 3 。参看牛文清、李幕白、徐守中、张岱、张寿康、刘曜昕参加编写中学语文教学费料的认识和体会f j 】人 民教育,1 9 5 4 年1 0 月号( 总第5 4 期) 5 8 6 1 1 0 1 9 5 6 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 于改进教学方法重视不够。并进一步指出:上述的造成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几个 原因,都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上:就是我们对于中学语文课的目的和任务还认识 的不够明确。这是目前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这就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的,以及分科教学的必要。 2 、关于语言文学分科问题的报告 1 9 5 5 年8 月,教育部副部长叶圣陶向北京市语文教师作了关于语言文学 分科的问题的专题报告,同时也是为分科教学的实施向广大教师动员。 这个报告首先回顾了“五四”以来我国语文教学的概况,在谈到建国后的语 文教学时,他指出,语言和文学合在一块儿教学,教学任务就不具体。大家只是 笼统地知道,语文教学应该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并且通过语言教育 和文学教育进行思想教育。至于语文教学的具体任务到底是什么,应该给学生哪 些基础知识,学科的体系又应该怎样建立,这些问题都还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 教师们在教学实践里就碰到很多困难,还不免出些偏差。出这些偏差不能完全责 各教师,主要原因在教学的具体任务不明确,就只能各自以意为之。他还指出, 语文科的具体任务不明确,也从语文课本表现中出来。现在用的课本缺点不少, 这些缺点的产生是由于编辑者水平不高,教材有些没有很好地体现语文科的教学 目的。但是这方面的缺点可以修正,历年来也在不断地修正。要进行系统的语言 和文学的教学,语言文学就要分科,并编辑新的课本。 在谈到语言文学为什么要分科时,他明确指出,语言文学分科问题的提出, 目的在加强中学的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关于分科的原因, 主要是语言学和文学性质不同,语言学是一门科学,文学是一种艺术。性质既然 不同,知识体系就不同,教学任务也有所:不同,所以必须分科。而且混合教学的 结果是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两败俱伤,都不能得到应有的结果。 他还指出,我们已经具备了分科的许多条件。一、我们有党和政府有关部门 的正确领导。二、我们有苏联的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苏联的语言文学分科教学 的经验足够供我们参考,这是我们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当然, 学习苏联也不应该全盘照抄,必须善于体会苏联的先进经验的精神,同我国的实 际情况结合起来。三、广大语文教师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大大提高了。他们在 教学里钻研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四、几年来,语文书刊和文学书刊大量出 。参看叶圣陶关于语言文学分科的向强【j 】语文学习,1 9 5 5 年8 月号( 总第4 7 期) 1 8 l l 9 5 6 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 版,也为语言文学分科教学创造了有利环境。 最后还说明了几个具体问题。 第一是语言和文学两科的名称和内容。汉民族学校里的语言科定名“汉语”。 少数民族学校除教本民族的语言外,根据需要和自愿,也可以设汉语科。文学科 定名“文学”。语言课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句读、修辞、篇章结构。 其中语法的教学时间最多。文学课包括:文学作品、文学理论基本知识、文学史 基本知识。其中以文学作品为骨干。文学作品包括民间文学、古典文学、现代文 学和一部分外国文学( 以苏联文学为主) 。就体裁说,包括寓言、童话、诗歌、 小说、戏剧、散文。散文包括杂文、报告、随笔、传记、游记、书信、富有文艺 性的论文。 第二是汉语课和文学课的教学任务。汉语课的教学任务是:一、使学生掌握 有关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句读、修辞和篇章结构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通 过语言掌握内容的理解力,堋练他们正确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 力和认识能力。二、培养学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语言学观点。培养他们对祖国语 言的热爱。文学课的教学任务是:一、使学生学习民间文学、古典文学、现代文 学和外国文学( 以苏联文学为主) 的优秀作品,领会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 特点,同时佼他们学习必要的能够接受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培养他 们的阅读、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认识能力,丰富 他们的词汇,训练他们的实际地掌握语言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 观确地浇出来或者写下来。二、通过文学作品的讲授,使学生深刻施了解人类生 活,树立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养成共产主义道 德。着重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群众观点,集体主义精 神,爱护公共财产和坚韧、勇敢、谦逊、诚实、俭朴等等品德,和热爱祖国语言 文学的情感。同时,养成他们的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有明 确的是非善恶观念,强烈的爱憎情绪。因此,文学课和汉语课的教学任务各有特 点,又紧密联系、紧密配合。教师应特别注意这种联系和配合。 第三是实施的步骤。初步的考虑,打算采取逐年试教逐年实施的办法。1 9 5 5 年秋季开学,少数中学的初中年级试教。1 9 5 6 年秋季开学,少数中学的高中 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试教,全国中学的初中一年级都正式实施分科教学。这样先 试教后实施,逐年推下去,到1 9 5 9 年才全部实施分科教学。 1 9 5 6 年汉语、文学分科改革述评 为了保证分科的实施,各个方面要做必要的工作。草拟和确定教学大纲,编 写课本和教学参考书,这些工作是教育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必须做的。从教师方 面说,要加强语言和文学的学习和研究,要关心这个教学改革的工作,就各方面 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在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力求教学方法的 改进,改进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的任务要通过很好的教学方法才能 完成。 这个报告避步为分科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分科教学做了各方面的准备和 规划,由此也坚定了广大语文教师的信心。与此同时,在全国的部分地区就开始 了分科的试教工作。为配合试教,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文学编辑室和汉语编辑室 分别就中学文学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内容的编写情况,。以及中学汉语课本的内容 和编写目的、方法等做了说明。 3 、分科前的试教工作 由于分科教学在我国是新的尝试,从1 9 5 5 一1 9 5 6 学年度第一学期起,教育 部决定先在全国各地区选择若干中学的初中一年级进行试教。当时的试教包括两 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试教材:看它是否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它的内容 有哪些偏深或偏浅的地方;分量有哪些偏多或偏少的地方;要求有哪些偏高或偏 低的地方;编排的方法、例词例句的选择、练习的编配是否生动鲜明,是否符合 学生的实际:等等。另一方面是试教法。试教法的目的在于取得经验,为明年的 全国推行准备条件。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有合适的教材,可是合适的教材要靠台 适的教学方法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发挥教材的优点,甚至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弥补教材的缺点。反之,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浅显的会教成深奥,生 动的会教成呆板,如果教材本身就有缺点,那缺点本身的坏影响就会更大。可以 说,教材和教法是互相依存的。必须有好的教材,才谈得到适应这教材的好的教 法:必须不断地改进教法,才能充分地运用教材,也才能检查教材,从而改正它 的缺点,提高它的质量。”。因此,试教工作也是为保证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的 顺利实施。 试教时,汉语课和文学课都采用新课本,汉语用的是人教社新编的初级中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文学编辑室中学文学课本和教学参考书【j 】语文学习,1 9 5 5 年9 月号( 总第4 8 期) 5 1 。人民教育 n 版社中学汉语编辑室介绍初级中学课本汉语第一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