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揽要 安徽省是一个经游发展水平落嚣、区域经济差异较大,两 黢着“加快发展” 轻“游溪发震”双耄糕力懿省番,辑究安徽誉嚣域经济差雾鬻秘谖爱震瓣戆其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义分析了安徽省区域经济懿异的变动过程、空间特征、地区构成、产业 擒藏,笈理:( 1 ) 1 9 9 8 年压区域经济差异苓叛扩大,区域经济差异靛扩大囊利 于整体绞济永平的掇商,经济发展处于菲均衡袋装阶段;( 2 ) 区域经济发袋水 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空间分异明显,南部高于北部,城市高予撼域;( 3 ) 土呶区内 的经济熬异对整体缀济蓑异贡献最犬,在6 0 以上,呈缩小趋势;地区间的经 济差雾瓣整俸经济差努的蚕敲遵魄较大,在3 e 嚣淤主,呈爹大趋势,嚣域经济 发展表现出“俱乐部”趋同现象;( 4 ) 第二产业魑导致区域疑济差异的第一因 素,其撒献率呈扩大趋势,第三产业是第二位因素,其贡献率量下降趋势,第 一产鼗对嚣域经济差努戆贡献移交动影壤缀枣。接骜本文扶巍然、嚣史,文讫、 入墨增长等人裔素质、经济结梅、市场纯程度、玻府鸯力、城市发展水平簿方 面分析了安徽省区j 蠛缀济差异的成因。 在分析了安徽省隧域经济差异的特点和成暇之后,把其隧域经济差异瑚外 餐,茏箕楚帮逮区经济发震条箨霸撼送澜豹经漭麓暑类鬣豹巍荔省嚣嚣蠛经济 差异俸比较,以正确评价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盼现状。本文樽出安徽省西域经 济差异融比较大,且城乡经济差飚巨大、落后嘏区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到了必 须对区域经济差:暴热以调控豹鳟期;嚣薅,安徽餐经济发震楚予j # 均餐发展蹬 段,区域经济差异将继续扩大,梵箕燕建区阊静经济差锺将举新扩大,缀济发 展条件优越的皖江蛾随和合肥地隧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领头带,并带动全省发 展。 鸯j 筵:,零交谈秀安激省区蠛经济资诿茇矮癜程苓降低经济效率豹蘩箍下键 进落后地区发展,把隧域经济差异控制在一定水平之内,走非均衡协调发餍之 路,而不能以牺牲经济效率、牺糍发展为代价味换取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 著撂建提出安敷省嚣域经济协诱发蔗兹对策,第一实藏毒# 垮鬻发展蔽酶,熬点 建设皖茳经济豢彝会l 基经济医秀令增长援:纂二全灏融入长三焦,广泛嚣晨嚣 域经济合捧;第三一手抓城市经济,一簪抓罢域经济,健迸城乡缀济协调发展; 第四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构建合理的酝域产业分工格局;第五积搬扶持落后地 区皖北发展。 关键词:安徽省区域缀济差异成因评价协调发展对策 珏 磺士擘经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a sa nu n d e v e l o p e dp r o v i n c ei nc e n t r a lc h i n a , 、“t l lg r e a t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 d i s p a r i t y , a n b u ip r o v i n c ei sf a c i n gg r e a tp r e s s u r ei no r d e rt og a i naq u i c ka n d h a r m o n i z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1 s u p p o s e i ti so f m u c h p r a c t i c a lm e a n i n g t oc a r r yo u tt h e r e s e a r c hi n t ot h i si s s u e t h et h e s i sd i s o m s e st h e p r o c e s so f t h ed i v e r g e n c ec h a n g e ,t h es p a t i a lp a 就e m o f 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y , t h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 s p a t i a lf a c t o rt o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d i s p a r i t y , 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d i f f e r e n ti n d u s t r yt o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d i s p a r i t yi na n h u i p r o v i n c e h a r ea r et h ef i n d i n g s :( 1 ) t 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yd i s p a r i t yh a sb e e n e x p a n d i n gc o n s t a n t l ys i n c e1 9 9 8 ,a n dt h ee n l a r g e m e n to ft h e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y d i s p a r i t yi sf a v o r a b l et o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o ft h ew h o l ee c o n o m i cl e v e l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a n h u ip r o v i n c ei sa tan o n - b a l a n c e dd e v e l o p i n gs t a g e ;( 2 ) t h e r e e x i s t sad i s t i n c t s p a t i a ld i s p 8 r i t yr e g a r d i n g b o t ht h el e v e la n dt h e s p e e d 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a r d a u ip r o v i n c e , w i t ht h es o u t hh i g h e rt h a nt h en o r t h , a n dt h eu r b a n a r e a sh i d e rt h a nt h ec o u n t ya r e a s ;0 ) 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 d i s t r i c ti n t e r n a ld i s p a r i t y t o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d i s p a r i t yi st h eg r e a t e s t , m o r et h a n6 0 ,s h o w i n gat e n d e n c y t od e c l i n e ;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 i n t e r - d i s t r i c tf a c t o rt or e g i o n a l d i s p a r i t yi st h es e c o n d , m o r et h a n3 0 ,t e n d i n gt oe x p a n & 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d i s p l a y st h e p h e n o m e n o n o f ”c l u bc o n v e r g e n c e ”;( 4 ) f r o mt h ea n g l eo f t h et h e e i n d u s t r i e s ,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s e c o n d a r yi n d u s t r yt ot h ed i s p a r i t i e si sd e c i s i v ea n di sb e c o m i n gw i d e r a n dw i d e r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t e r t i a r yi n d u s t r yt 0t h ed i s p a r i t i e si sa tt h es e c o n dp l a c e a n di s b e c o m i n gs m a l l e ra n ds m a l l e r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p r i m a r yi n d u s t r yt ot h e d i s p a r i t i e s i s r a r e l y t h e n if u r t h e r a n a l y z e d t h ec a n s eo fp r o v i n c i a l r e g i o n a l d i s p a r i t yf r o mn a m r a l ,h i s t o r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 , c u l t u r e ,g r o w t ha n dq u a l i t yo f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 e c o n o m i cs t r u c t u r e ,m a r k e 扣b a s e dd e g r e e ,a b i l i t y o f g o v e r n m e n t , d e v e l o p m e n t l e v e lo f e i 鹳a n ds oo n 。 h a v i n gf i n i s h e dt h ea b o v ew o r k , it r y t o c o m p a r et h ep r o v i n c i a lr e g i o n a l d i s p a r i t y i na n h u i 诫也t h a to f o t h e r p r o v i n c e ,e s p e c i a l l y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 ,w h i c hi s 瑚 s i m i l a rt oa n h u i p r o v i n c e i nb o t h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a n di n t e r - d i s t r i c t d i s p a r i t y , s oa st og i v e ap r o p e re v a l u a t i o no nt h ep r o v i n c i a lr e g i o n a ld i s p a r i t y t h i s p a p e rc o n c l u d e s t h a tt h e 蜊o s a le c o n o m i c d i s p a r i t yi na n h u ip r o v i n c ei sg r e a t ,a n d s oi ti sw i t ht h ed i s p a r i t yb e “醐鬻nu r b a na 班憋a n dr u r a la r e a s 。t h ee c o l o m j c d e v e l o p i n gl e v e li n b a c k w a r da r e ai sq u i t el o w t h e r e f o r ei ti sh i g ht i m et od os o m e r e g u l a t i n gw o r k m e a n w h i l e ,t h e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a n h u ip r o v i n c ei sa ta n o n - b a l a n c e dd e v e l o p i n gs t a g e ,a n d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yd i s p a r i t yw i l lc o n t i n u et o e x p a n d 。t h eg a p o fd e v e l o p m e n tb e t w e e nd i f f e r e n ta l e a sw i l lb e e x p a n d e d c o n s t a n t l y w i t hf a v o r a b l e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 ,w a n j i a n g a r e aa n d h e f e ia r e aw i l ls e r v e 鲴a d l i 试n gf o m e f o rt h ep r o v i n c i a l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 t h e r e f o r e ,ah a r m o n i z e d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 c a l lb eo b t a i n e d b y s t i m u l a t i n ga l le f f i c i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i nb a c k w a r da r e a sa n dp u t t i n gt h er e g i o n a l d i s p a r i t yi nc o n t r 0 1 a n d i tr e a l l yn l 目t k e ss e n s et oc h o o s ean o n - b a l a n c e dh a r m o n i z e d d e v e l o p i n ga p p r o a c h i ti sw r o n gt os i m p l ya i ma tt h ee q u i v a l e n c eo fr e g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艇t h e c o s to f g r e a tl o s si ne f f i c i e n c y t h es o l u t i o np r o p o s e dh e r ei s 鑫s t h ef o l l o w i n g f i r s t l y , c a r l - yo u tan o n b a l a n c e d d e v e l o p i n gs t r a t e g y , w i t h a i l e m p h a s i s o n w a n j i a n ga n 煳h e f e ia 联黜s e c o n d l y , g e tf u l l y i n v o l v e di nt h e c h a n 西i a n gd e l t a i ca 鹋aa n dc o o p e r a t ew i d e l ya n dc l o s d yw i t hd i f f e r e n tr e g i o n s t h i r d l y , p a yc l o s ea t t e n t i o nt ou r b a ne c o n o m y a sw e l la sr u r a le c o n o m y , t r y i n gt o g e t ah a r m o n i z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lf o u r t h l y , o p t i m i z e t h e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 l a y o u ta n d s e tu pa p r o p e rs 扛u c t o mo fi n 而啷f i f t h l y , g i v em o r es u p p o r t t ot h en o r t ho ft h e p r o v i n c e , w h i c h i sb a c k w a r da n d p o v e r t y - s 毯c k e n k e yw o r d s :a n h u i p r o v i n c e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d i s p a r i t y c a u s e e v a l u a t i o nh a r m o n i z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s t r a t e g y 1 v 硕士学位论文 m a 鞭e r s 了1 4 琶s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艨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鲳:所璺交的举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谶行研 究工作所取缛的磺究成鬃。除文巾已经探明引用鲍内容夕 ,本谂文不包食任诃 萁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袭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 秘集体,均已在文中以鹱旗方式标明。本声骤驰法箨结采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律者签名:谚椭辑 日期:a 。s 啦翱一日 拳蕴论文藩校使焉授权书 本学袋论文终老竞垒了勰举校有关保整,馒舄学缎论文懿蠼定,鸳;学 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 豢耀纛豢嚣。本人授毅华中嚣藏大学霹驭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裁部分内容壤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 位论文。本论文震子 保密口,襁年解密后遣用本授权书。 苓绦密舀。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4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魂七涤于辜 日期:b j 年r 月。旨 指导教师签名:乒 , 日期:衅月o 口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1 绪论 1 1 问题的提出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世界称之为“中国奇 迹”。然而,在奇迹的背后,国家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是惊人的,2 0 0 2 年, 中、西部人均g d p 按各省区加权平均计仅相当于东部的4 9 和3 9 。,且这种 差异仍在扩大。区域经济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区域差异的 存在与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刺激了各个区域经济主体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增强了 它们的竞争意识;但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又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如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盛行、区域市场分割、区域经济之间无序竞争、区域发展 经济短期行为、降低整体经济效益等,而且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将危害区域社 会发展和社会稳定。2 0 0 2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未来2 0 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 奋斗目标”,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是“全面”的重要方面,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 现状、特点、成因和调控措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不仅存在东、中、 西三大地带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在一省之内的经济差异也十分显著, 一些省份内的差异程度甚至大于三大地带之间的差异,因此省内的区域经济差 异研究是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一个重点。魏后凯的研究表明:以省为单位研究 我国大区或三大地带间的区域经济差异,把省内的区域经济差异视为零,这样 得出的总体差异被缩小了,不能反映区域变迁格局的全貌;省内的区域经济差 异并不亚于全国地区间的区域经济差异,省内区域经济差异的缓和有利于缩小 全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固。通过对省内区域经济差异的全面审视,可以评价以往省 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的效果,为制定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 策、统筹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依据。因此,研究 省内的区域经济差异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加经济研究,2 0 0 4 ( 1 ) :3 3 3 4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脚中国经济出版社,1 9 9 7 :1 0 9 1 4 2 。张敦富,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 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 0 0 1 :4 9 8 0 。魏后凯,刘楷,等中国地区发展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地区差异 m 经济管理出版 社,1 9 9 7 ,1 3 2 1 4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安徽省是i 临近沿海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的近海内陆省份,改 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但经济发展水平还远落后于沿海发达省份。2 0 0 3 年 全省人均g d p 为6 4 5 7 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 1 5 ,相当于临近省份江苏、 浙江的3 8 4 和3 2 8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 3 9 8 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 的5 6 2 ,相当于江苏、浙江的3 3 3 和2 6 9 ;人均财政收入6 6 9 元,不及江 苏和浙江人均水平的3 0 和2 5 。因此,安徽省经济发展正进入工业化的中期 阶段,处于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时期,经济增长主要靠增长极的带动实现,目 前皖江轴线和省会合肥与沿江港口城市芜湖构建的双核心轴线正成为带动全省 经济增长的发展轴线,与其它地区的经济差距正在不断拉大。 然而,受自然环境、经济区位、历史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区域经济 差异十分惊人,2 0 0 3 年人均g d p 最高的地市将近1 6 0 0 0 元,最低的地市不足 3 0 0 0 元,皖北的阜阳、宿州等地区占全省人口的3 3 ,人均g d p 不足4 0 0 0 元。因此,面对二十世纪头2 0 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安徽省经济发展的 形势是:既要培育经济增长极带动全省经济发展,解决经济快速发展问题,又 要加快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防止地区经济发展两极分化:既要正视区域经济 发展不平衡性的现实,又要考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安徽省的区域经济 差异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2 研究现状及评述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经济学家、社会学 家、地理学家早已对此进行了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区域 经济差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以及新的研究方法的采用,且不同国家、地区区域 经济差异的特征、成因和协调的措旌不同,区域经济差异仍然是国内外研究的 重点问题。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地区之间自然、经济、文化差异巨大的发 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地域尺度看,以世界国家间和国内的区域经济差异 研究多,水平高,省域尺度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较少。研究所使用的区划单元 以省和地市为单元的多,以县市( 市区) 为单元的少。 从研究的指标上看,多采用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内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 s 生产总值、e - f 平均工资、人均农村居民纯收入、人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人均消费水平、人均农业人口消费水平、人均非农业人口消费水平,即产出指 标和生计指标。也有学者采用综合指标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如仇方i 酽在研究中 国县域综合实力差异和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中采用了综合指标。 研究中多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指数测算区域经济差异程度,用标准差和 极差反映绝对差异,用极值差率、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洛伦 茨曲线、锡尔系数反映相对差异。 区域经济差异的来源和构成是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重点。应用数理统计方 法和模型对区域经济差异的来源和构成进行分解可以准确而细致的分析区域经 济差异状况,发现区域经济差异的全貌。林毅夫。按产值对人均g d p 的基尼系 数进行分解,得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地区差异的贡献 t t d , ,但其影响呈上 升趋势,第二产业相反;采用锡尔系数分解的方法,按地区对人均g d p 基尼系 数进行分解,把人均g d p 差异区分为东部地区内部差异、中部地区内部差异、 西部地区内部差异和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得出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始终处于 第一位,在5 0 上下浮动,东部地区内差异作用约占l 4 ,中部地区和西部地 区内部差异次之;用锡尔系数分解法分析了农村内部、城镇内部和城乡之间人 均收入差异对总体收入差异的作用,发现城乡差异贡献最大。在省域区域经济 差异构成分解研究上,王启仿固采用加权变异系数与锡尔系数从三次产业、地带 间和地带内、城乡间等角度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研究。 在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措施的研究上,陆大道、胡兆量、杨开 忠、胡鞍钢、覃成林等学者做了系统的研究。最近用实证方法研究中国区 。仇方道,朱传耿,等中国县域综合实力评价与区域分异特征 j 地理科学,2 0 0 4 ( 4 ) 3 9 2 3 9 7 ;仇方道,朱传耿,等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 j 经济地理, 2 0 0 4 ( 7 ) :4 6 8 - - 4 7 2 。林毅夫,蔡防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地区差异分析 j 经济研究,1 9 9 8 ( 6 ) :3 1 0 。王启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分解l t 经济地理,2 0 0 4 ( 3 ) :3 3 4 3 3 7 o 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 蜘科学出版社,1 9 9 5 ,9 8 一1 1 7 o 陆大道,刘毅,等我国区域政策实旆效果与区域发展基本态势 j 地理学报,1 9 9 9 ( 6 ) 4 9 6 - - 5 0 8 o 胡兆量,王恩涌,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 m 清华大学出版社,1 9 9 7 o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m 中国经济出版社,1 9 9 7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域经济差异的因素,有代表性的有:王小鲁,樊纲等。分析了资本、劳动力、人 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的配置与流动状况及其动因,考察了这些因素对 地区差异变化的作用,同时考察了制度变革和结构变化等因素对地区差异的作 用,并在此基础上判断地区差异变动的未来趋势,分析了在不妨碍经济效率的 前提下,哪些政策因素有助于缩小地区差异;蔡叻、王德文等国研究了中国区域 经济增长差异的制度因素,从地区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劳动力参与率、 市场化程度、投资效率、投资率等方面分析了对地区差异的影响,发现发育成 熟的劳动力市场通过对部门和地区间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对于落后的中西部 经济增长至关重要:陈秀山,徐瑛 分析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区域经济差异的主 要影响因素。在省内区域经济成因研究上,欧向军,仇方道,朱传耿等回对江苏 省的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并提出协调措施与建议;苏良 军、黄渝祥。用数理方法分析了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郭文炯等 分析 了山西省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差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于淑艳。分析了辽宁 省区域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趋势是研究中的另一重点。区域收敛( 趋同) 和发散 ( 趋异) 理论是解释区域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的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 入增长速度与其人均收入的起始水平里负相关关系,这就是经济增长的收敛( 趋 同) 假说;同时把这种假说分为人均收入水平上的收敛和经济增长率上的收敛, 分别称为6 收敛和b 收敛。在实证研究中发现收敛往往出现在最富裕的国家或 地区之间和最贫穷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并把这种趋同称为“俱乐部收敛”,并发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2 0 年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m 经济科学出版社,2 0 0 4 。蔡畴,王德文,等技术效率、配置效率与劳动力市场扭曲解释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 j 经济学动态,2 0 0 2 ( 8 ) :3 2 3 7 。陈秀山,徐瑛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m 中国社会科学,2 0 0 4 ( 5 ) :u 8 2 0 7 。欧向军,朱传耿,等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及其时空特征分析 j 经济地理,2 0 0 4 ( 4 ) : 4 6 8 - - 4 7 9 。苏良军,黄渝祥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成因探析 j 数理统计与管理,1 9 9 9 ( 1 ) : 1 9 2 4 。郭文炯,安祥生,等山西省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j 经济地理,2 0 0 4 ( 4 ) 4 5 4 4 5 8 o 于淑艳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j 工业技术经济,2 0 0 3 ( 5 ) :8 8 9 2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现在控制了人力资本禀赋、人口增长率等条件后,各国经济增长将表现为收敛 的趋势,并称之为条件收敛。蔡盼、都阳。研究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存在着俱 乐部收敛和条件收敛现象,并认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含义在于创造条件使 地区经济增长形成收敛的趋势,投资的重点应该是选择那些能够改进珏部地区 增长条件的领域。王启仿。研究了江苏省内经济增长的收敛问题,发现江苏省人 均g d p 增长不存在6 收敛和b 收敛,b 条件收敛也很弱,但俱乐部收敛明显。 总的来说,全国尺度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许多学者从不同 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协调区域经济差异的建议。但在省域区 域经济差异的研究上,对江苏省的研究比较全面,其它省份还缺乏全面、系统 的研究。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成果较为贫乏。已有的研究主要有:朱同林 以 地区、地市、县市为单元对安徽区域经济差异特征和变化趋势做了分析,并进 行了成因解析;王林采用多种经济指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 地市、县域两个区域层次的经济差异进行了研究,把地市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分为四类,比较了各类在一些经济指标上的差异,并分析了各类地市、县的空 间分布特征;金宝石、查良松。以地级市为单元以综合指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 和欠发达地区,并有针对的提出协调区域差异的对策建议。可见在安徽省的区 域经济差异研究上只是有侧面的分析,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没有形成。 1 3 研究目的与内容、方法与思路 1 3 1 研究目的与内容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明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全貌与成因和提出区域经 。蔡防,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 j 经济研究 2 0 0 0 ( 1 0 ) ;3 0 _ 一3 7 o 王启仿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假说与现实考察 j 】农业技术经济,2 0 0 4 ( 1 ) :3 9 4 3 o 朱同林近十年来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 j 池州师专学报。1 9 9 8 ( 3 ) 4 l _ 4 5 o 王林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到底有多大 j 决策咨询,2 0 0 1 ( 1 0 ) :4 2 4 3 o 金宝石,查良松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发展对策初步研究 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 0 0 4 ( 2 ) :l 一2 , c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济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研究内容有: ( 1 )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动过程。 ( 2 )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 ( 3 )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地区构成、产业构成。 ( 4 )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 ( 5 )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评价。 ( 6 ) 安徽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 3 2 研究方法与思路 本文主要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 确定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区划单位是研究的第一步。采用的地域单元越小, 越能真实的反映差异的变化,相反,如果采用的地域单元过大时,对真实地区 差异的大小估计不足,所测算的不平衡值随地域单元的减小而减小,这是因为 在进行大量合计时,其中差额往往会被平均掉。为了全面的考察安徽省区域经 济差异,本文把研究区划单元定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四大地区( 皖北、皖中、 皖江和皖南) 、1 7 个行政区和7 8 个县市( 市区) 。 选取人均g d p 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两指标用标准差、极值差和变异系数测度 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变动情况;用多种经济指标综合评价区域经济 发展水平;用地理信息系统m a p i n f o 软件展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指标的空间分 异情况。 最后,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并在此基础 上,以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的思 想为指导,提出安徽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研究的思路框架如下: u n f o r d ,r e g i o n a ld i s p a r i t i e si nt h ee u r o p e a nc o m m u n i t y ,1 9 8 9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图l 一1安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框架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2 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理论 2 1 区域经济差异解释理论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也不管研究的区域尺度和区划单元的大 小,区域经济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主要是由地区自然资源和历史基础的差异 性以及最优配置社会经济资源产生的空间非均衡性所致。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是解释区域经济差异的理论。按照发展阶段的适用性,非均衡发展理论大体可 分为无时间变量和有时间变量两类。无时间变量理论主要包括:缪尔达尔的循 环累积因果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弗里德曼的 中心外围理论,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有时间变量的是倒u 型理论。 2 1 1 循环因果累积理论 缪尔达尔在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一书中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 结构理论,并利用“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的概念说明了经济发达地区优先发 展对其他落后地区的促进作用和不利影响。经济增长在空间不是同时产生的, 由于地区自身优势条件或受到某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会优先发展,一 旦区域超前发展就会使地区间经济发展、工资水平和利润等产生差距,发达地 区要素收益高于落后地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落后地区发展要素向发达地区 流动,缮尔达尔称之为“回流效应”,从而引起因果循环累积,导致发展快的地 区发展更快,发展慢的地区发展更慢,地区经济差异不断拉大,形成地区二元 经济结构。当发达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环境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等原 因,经济继续往发达地区集聚将不经济,就会产生“扩散效益”将资本、技术、 人才等向落后地区扩散,这将带动了落后地区的发展。在经济发展初期,政府 应当采用不平衡发展战略,通过发展计划和重点投资,优先发展那些有增长势 头的地区,以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率和较快的增长速度,并通过这些地区带动其 它地区的发展: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削减经 济差异。 2 1 2 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 赫希曼在其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将不平衡发展战略作为规划发展的最佳 j 女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s 方式。赫希曼的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理论和缪尔达尔基本相同,提出了和 “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相对应的“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不同的是:缪尔 达尔认为回流效应总是远大于扩散效应,而赫希曼认为,涓滴效应会超过极化 效应,从而缩小区域差异。另外,赫希曼还认为政府应该选择产业联系效应大 的项目优先发展。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最大的产业就是联系效应最大 的产业,其产生的引致投资将“引致”其他快速发展的项目发展。 2 1 3 增长极理论 佩鲁首次提出的增长极是指增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和对其他产业起支配作 用并能促进其他产业部门发展的推进型单元。之后,布代维尔从理论上将增长 极概念的经济空间推广到地理空间,认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经济变量之间的 关系,也包括了经济现象的区位关系或地域结构关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 尤其是增长极( 城市) 的空间结构,决定了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空间模式。增长 极的形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实现内部的节约和外部的节约,也就是积 极的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二是通过创新。从增长极的空间表现来看,增长极 由点一线一面一国的演变是增长极和区域经济的扩大化。一是由点至4 线,演变 为增长轴、生产力轴、交通轴、产业轴,以及t 型轴、菱形、双核心轴;二是 由点到面,演变为区域增长极,有的称为“成长三角”、“流域三角洲”、“都市圈。 2 1 4 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 弗里德曼在其专著区域发展政策委内瑞拉案例研究中提出了中心 外围理论,将经济系统空间结构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中心发展条件好, 处于支配地位,而外围发展条件较差,处于被支配地位。并通过“空间组织阶段” 模型揭示了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空间经济系统的演化,认为随着市场的扩展、 通讯设施的改善、生活态度的变化和城市增长的拓展,将会出现空间经济的一 体化,从而中心与外围将变得模糊,区域间差异最终将缩小。他指出,空间结 构的变化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函数,而经济增长本身又受到空间结构的制约,在 经济发展初期,政府和规划者应使发展的核心区从大到小“活”起来,实行引诱 厂商选择区位的公共投资政策。 。陈栋生主编颜鹏飞,邵秋芬,“经济增长极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国区域经济新论 m 科学出版社,2 0 0 4 :3 4 7 3 5 7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2 1 5 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 该理论是基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弗农等的工业生产周期理论而发展起 来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产品周期理论认为,工业部门甚至产品都处在不同的 生命周期上,发展中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区域经济的盛衰 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的优劣,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主要取决于区域经济部门特 别是主导部门在生产循环中所处的阶段。如果一个区域的主导部门是由处于创 新阶段部门组成的,这个区域就是高梯度地区;如果个区域的主导部门是由 处于衰老阶段的部门组成的,这个地区就是低梯度区域,每一个国家、每地 区在某一时期总是处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梯度上,每一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行 业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像接力赛一样由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传递。影响梯度转 移的速度、频度和梯度值的关键因素就是创新能力,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高梯 度区通过不断向低梯度区转移经济发展能力,成为引导经济全面增长的引擎。 但是不能绝对地、机械地理解梯度转移理论,梯度转移的实现没有固定的模式 和程序,不排除落后的低梯度区直接采用新技术,发展高科技产业,实现超常 规的发展,也不排除低梯度区在某些领域向高梯度区转移,实现反梯度转移。 2 1 6 威廉姆逊的倒u 型理论 1 9 6 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逊使用世界上2 4 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横 截面数据,在他的论文“区域不平衡与国家发展过程:模型评述”中揭示了区际 平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 型相关规律。这一理论将时间变量引入到区域空间 结构变动分析,认为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区域间差异将会扩大,当发展到成 熟阶段,区域闻差异将渐趋缩小。倒u 型理论认为仅凭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区 域差异会缩小,而忽视了政府干预等外部因素对区域差异的影响,这点被重多 经济学家所质疑 非均衡发展理论动摇了新古典经济发展理论认为的市场机制能自动缩小区 域经济差异的看法,其主要观点是经济增长在空间并不是同时出现的,一旦出 现,受“极化效应”或称为“回流效应”的作用使经济要素向最初发展地区集中, 市场的力量通常倾向于增加而不是减少区域经济差异,不均衡发展是区域经济 增长本身的必要条件和半生物。上述理论的两个共同特点是:( 1 ) 均衡与增长 之间呈线性替代关系,强调了增长对非均衡的依赖而排斥了均衡对增长的经济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作用:( 2 ) 这种均衡与增长之间的线性替代关系适用于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 2 2 区域经济差异调控理论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2 2 1 区域经济差异调控的必要性和可控性 适度的区域经济差异可以增强各区域发展的主动性和紧迫感,但如果差异 过大地区发展上的“马太效应”就会突出起来,欠发达地区将失去自我发展的能 力,人才、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流失,本地发展条件得不到开发, 发展潜力被压制,降低它们对整体经济发展贡献。而发达地区经济的过度膨胀 超出了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就会出现环境污染、土地不合理利用、生 活质量下降等自然、社会问题。另外,欠发达地区得不到发展将使发达地区缺 乏市场上的支持力和资源与初级产品上的供给,最终发达区域也会因欠发达区 域经济发展不足,而在继续发展过程中受到牵制。区域经济差异在社会方璇的 影响表现在,适度差异促进人口流动和信息传递,促进区域之间社会结构的变 化和发展上的融合及趋同;但差异过大,易诱发区域情感上的隔阂与分离倾向。 另外,社会主义制度规定对区域经济差异不能置之不理,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科学的调控。 区域经济差异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改变它们的强度和组合方式及推进区 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合作,发挥发达区域对欠发达区域的带动作用,同时辅以 对欠发达区域的支持,就可起到调控差异的作用。调控的主体是政府,可通过 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区域经济共同富裕经济发展计划和政策,对区域和企业的经 济活动进行规范和协调,维护区域之间的正常经济关系,还可运用财力直接支 持欠发达地区发展。 2 2 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1 9 9 6 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 0 1 0 。倪建涛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论略 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8 ( 1 ) : 1 0 一1 3 。箪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m 中国经济出版社,1 9 9 7 :1 5 6 1 7 1 。张敦富,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 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 0 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材剪切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汛救灾等级课件
- 防汛抢险应急知识培训会课件
- 绿色科技行业工艺流程
- 数字赋能职业教育与就业服务创新-洞察及研究
- 深圳劳动合同样本下载(新版)3篇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期中专题复习-词汇句型训练-2025-2026学年 译林版2024 英语八年级上册 原卷
- 河南省漯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测试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三尖瓣狭窄风险预测模型-洞察及研究
- 2025全新劳动合同范本
- 材料作文点拨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无线wifi安装协议书
- 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白皮书(2025):平权时代智驾商业落地的破局之路
- 2026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新闻考点+答题方法知识点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版)
- 病房环境清洁与消毒PDCA课件
- 企业反恐怖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本科)东南亚经济与贸易全套教学课件完整版PPT
- 新闻学概论ppt全套教学课件
- JJF 1318-2011 影像测量仪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