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碑志文是我国古代散文的重要一体,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复杂多样的体 式。作为古文运动不同时代的领袖,韩愈和欧阳修同为名重当时的碑志大家,其 作品在碑志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时代、文风、气质、经历等方面 的不同,他们的碑志文在规模、风格、价值、地位等方面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对二者碑志文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观察出碑志文在唐宋之际的演变轨迹,并更 深入地认识唐宋两代文风和士风的差异。 大体而言,韩愈的碑志篇幅短小、结构灵活、手法多样而激情充沛,欧阳修 的碑志数量众多、节裁有法、材料丰富而情韵荡漾。在风格方面,二人的碑志创 作的差异也很多,其中包括叙事方面的雄、逸之别,抒情方面的肆、醇之别,还 有取材方面的奇、正之别等等。韩欧的碑志文中,友朋类作品都是为后世选本所 重的一类,其审美价值更是超出其它题材的作品,值得深入比较;女性类碑志对 于探讨唐宋之际的女性命运也具有突出的意义。 韩愈的碑志文成功地将碑志一体从应用文体解放为文学文体,增强了其中的 叙事含量,移植了各种文学手法,从而使碑志文的审美内涵更加丰富;而欧阳修 的碑志文则将一种史家情怀打并入其中,评价严谨,材料翔实,转向了碑志文的 史传功能,多为后世所取法。 通过对他们碑志文创作的比较,我们会发现韩愈的碑志文开拓了碑志一体的 文学功能,而欧阳修的碑志文则凸现了碑志一体的史学价值。 关键词:韩愈;欧阳修:碑志;文学功能;史学价值 a b s t r a c t t h e i n s c r i p t i o no f o u rc o u n t r yh a sl o n g - s t a n d i n ga n dw e l l - e s t a b l i s h e dh i s t o r ya n d v a r i o u ss t y l e s a sp r o s es p o r tl e a d e r so fd i f f e r e n te r a s ,h a ny ua n do u y u n gx i ur u n a f t e rf a m es e r i o u s l ya tt h a tt i m e ,t h e i rw o r k sh a se x t r e m e l yi m p o r t a n ts t u d y i n gv a l u e i nt h e h i s t o r yo f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 b e c a u s e o fe r a ,s t y l eo fw r i t i n g ,t e m p e r a m e n t ,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 s oo n ,t h e i r i n s c r i p t i o n s d e m o n s t r a t eo b v i o u sd i f f e r e n c ei ns u c h a s p e c t sa ss c a l e ,s t y l e ,v a l u e ,a n dp o s i t i o n c o m p a r i n gt h e i rw o r k sc a no b s e r v et h e g e n t l ed e v e l o p i n g o r b i ti n t a n g s o n gp e r i o d o ft h e i n s c r i p t i o nb e t t e r , a n d c a n e n l i g h t e nt h er e a l i z a t i o no f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o ft h et w o g e n e r a t i o n s s t y l eo fw r i t i n ga n d o l ds c h o l a r sp r e v a i l i n gc u s t o m t h o r o u g h l y , h a r ty u si n s c r i p t i o ni ss h o r ta n ds m a l l i t ss t r u c t u r ei sf l e x i b l e ,i t st a c t i c sa r e v a r i o u sm a di t s p a s s i o n i s p l e n t i f u lb a s i c a l l y b u tt h e q u a n t i t y o fo u y a n gx i u s i n s c r i p l i o ni s n u m e r o u s i t ss e c t i o nc u td o w n r e g u l a r l y , i t sm a t e r i a li sa b u n d a n ta n d t h ec h a r mr i p p l e s t h es t y l e so f i n s c r i p t i o nb e t w e e n t h et w o p e o p l ea r ed i f f e r e n tt o o i nt h en a r r a t i o n ,o n ei sm i g h t y , t h eo t h e ri sl e i s u r e ;i ne x p r e s s i n ge m o t i o n ,o n ei s u n b r i d l e do rm e l l o w ;i nd r a w i n gm a t e r i a l s ,o n ei sr e m a r k a b l e ,t h eo t h e ri so r t h o d o x h a ny ua n do u y a n gx i u s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f r i e n d sa r ea l le m p h a s i z e di ns e l e c t e dw o r k s o fl a t e ra g e s t h e i ra e s t h e t i cv a l u e ,w h i c hg o e sb e y o n dt h o s ew o r k so ft h eo t h e r s u b j e c t s ,i s w o r t hb e i n g c o m p a r e dt h o r o u g h l y i n s c r i p t i o n s o nw o m e np l a ya n i m p o r t a n tp a r ti np r o b i n g w o m e n sd e s t i n y h a ny u si n s c r i p t i o n ss u c c e e di nl i b e r a t i n gi n s c r i p t i o n sf r o map r a c t i c a lw r i t i n g a n dm a k ei tal i t e r a t u r et y p e ,w h i c hs t r e n g t h e n st h ec o n t e n to fn a r r a t i o n ,t r a n s p l a n t s v a r i o u sl i t e r a t u r et a c t i c sa m o n gt h e m t h u st h ea e s t h e t i cc o n n o t a t i o no f i n s c r i p t i o n si s m o r ea b u n d a n t o u y a n gx i ub r o u g h th i s t o r yf e e l i n g si n t oh i si n s c r i p t i o n s ,w h o s e a p p r a i s a li sr i g o r o u s i t sm a t e r i a l i sf u l la n da c c u r a t e s oh i si n s c r i p t i o n s c h a n g e d i r e c t i o ni n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v a l u e ,w h i c hs e ta ne x a m p l eo nt h el a t e rp e o p l e t h r o u g h t h ec o m p a r i s o no ft h e s ea s p e c t so ft h e i ri n s c r i p t i o n , w ew i l lf i n dh a n y u sh a so p e n e du pt h el i t e r a t u r ef u n c t i o no fi n s c r i p t i o n s ;o u y a n gx i u sh a sg i v e n p r o m i n e n c e t ot h e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v a l u eo f i n s c r i p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h a r ty u ;o u y a n g x i u ;c o m p a r e ;l i t e r a t u r ef u n c t i o n ;h i s t o r i o g r a p h yv a l u e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 与我一冗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壁囱圣日期:至垒缕! 主! 兰兰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e 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 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叠避 阿 期:皇q q s ! s 2 2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指导教师签名: 闩期: 数 趟! 墨砂 电话: 邮编: 引言 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相对于诗同小说这些比较繁荣的体裁而言,散文 研究一直显得比较冷清。尤其是在当前,散文研究的大家寥寥,专著论文的数量 也无法与其他文体相比较。在当前一片关注古代散文研究的呼声中,我觉得首先 应该沉潜下来探究一下散文研究冷清现象产生的原因。 文学是人类情感的外现形式,尽管其外现形式可以区分为诗词文小说这些不 同的种类,但其内在的情感质素却是有着其通之处的。几千年来,他们共同承载 着人类情感的激荡求索,分别指向情感的不同空间。 中国占代散文一直承担着中国汉语文学的各种题材中较为缺乏的叙事言理 之功能,而其内在机制又一直遵循着与诗词殊途同归的审美特性,这种共通的本 质已经规定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文学价值。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冲击,一次是新文化运 动,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这次运动把明清以来对于古典散文文法研究的合法性 取消了,因为其直接的应用价值已经不再。再有一次冲击就是8 0 年代以来古典 文学的西方理论方法热,西方的文学理论在某些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崭新的视 角。然而,由于其长处在于诗学,中国古典散文却是西方古典文学所无的一个体 裁,因此西方理论的适用性就显得相当薄弱。 所以表现于当前,就是散文研究领域找不到新颖的切入点,这也是散文研究 领域长期呼吁而不见繁荣的核心原因。在传统的历程性描述之后,人们面对这些 厚重的文本材料无从下手。 因此,我认为建立一个与时代同步的理论观照体系是最为重要的起步环节。 这方面要分为上溯和紧跟两个角度。上溯就是要求打破当前的分科限制,回到古 代散文的创作背景,文、史、哲结合起来,对古代散文予以解读。当前的学科分 野本来就是借鉴西方的结果,这种分科体系必然把古代散文局限于文学研究的视 线之内,但是我们知道古代散文创作时的情形不是这样,要完整地发掘古代散文 的价值,这种视野合并的尝试必须要做。紧跟就是密切注意当前的一些研究探索 和方法革新。比如最近比较流行的分体研究,就是进入了古代散文发展的实际情 况的正路。再如散文的文化学扩展,把散文作为对一个时代文化与文学的感性记 载加以析读,也可以发前人所未发,有所建树。在方法上,当前的统计学等方法 就足可以适当运用的新手段,电子检索功能可以很好地支持这些方法。 散文研究尽管整体不景气,但是韩愈和欧阳修的散文研究确是学界始终未曾 忽视的两个热点,学者们对他们作品的风格手法探讨得已经是太过繁复了。对于 二人的碑志作品,学界研究得也很充分。9 0 年代对韩碑关注得多些,而当前欧 阳修的碑志文则又受到学界的重视。两者相比较的专著也有曾子鲁的韩欧文探 胜,粗具规模。但是,将二者的碑志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论著尚付阙如,笔 者认为这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本论题的选择,就是建立在对古代散文现状的宏观考察和对韩欧碑志的深入 解读基础上的一个新的视角的探索,文学解读的方法不好更多地先入为主,文本 解析过程中的感悟自然会给我们提供合适的角度,本文的价值之二就是其中分体 研究和文史互证等方法的尝试,必将对本人今后的研究产生重要的启迪。 绪论、碑志文发展流变 碑文是从刻在青铜器物上的彝鼎之文发展起来的。因为青铜器物毕竟有限, 所以彝鼎之文的数量不多,篇幅也简短,表现出简朴古拙的风格。一般也就是三 言五语,或直记其事,或略为铭赞。碑石材料对彝鼎制品的替代满足了对这类器 皿需求的不足,其志铭不朽之意是一样的。这种替代促进了碑铭一体的解放,随 着碑文篇幅的增长,体式和手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碑文最初是用来记颂帝争的封禅游历的,可以树石为碑,也可刻铭于山。宫 室之前也有石碑,主要用途是根据日影来识别时间和栓系牲畜,周、秦以后,才 有刻铭纪功之用。到了汉代,碑文作者渐盛,种类大增,有山川之碑、城池之碑、 宫室之碑、桥道之碑、坛井之碑、神庙之碑、家庙之碑、古迹之碑、风土之碑、 灾祥之碑、功德之碑、墓道之碑、寺观之碑和托物之碑等。 本文所论及的墓道之碑本来只是碑文的一种,主要用来记述死者生前事迹, 同时表达悼念、称颂之情。东汉以来,独此一体大盛于世。南朝梁刘勰著文心 雕龙诔碑中,“碑”一体己在专门论墓碑之文了。明代吴讷、徐师曾著文 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进一步将各种墓碑之文与其它的“碑”区别开来, 洋细辨析了墓碑之文的内部流变体类,这也反映出碑志一体的内部发展。实际上 随着墓道碑文的突出繁盛,后代的“碑”、“碑志”、“碑志文”这些原本的总称一 般已经通用为墓道碑文的专称了。 墓碑文的范畴也颇为复杂,主要包括墓志( 铭) 、墓碣、墓表、墓碑、墓记、 埋铭等各体。它们分别有不同的用途和规定,分述如下: 墓志铭是从古代铭文流衍而来的一体碑志。最初纯是刻在铸器上的铭文,用 以纪念有德善功业的古人,以期传之于后世,例如集邕为朱穆所写的鼎铭。至汉 代始有人勒石埋铭于墓侧,后世因袭之,遂有墓志之名。其内容最初是比较简略 的,主要是记述墓主的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卒葬年月与子孙之大略, 可发挥的余地不大,作者多为时名人或墓主的门生故旧。墓志铭亦有一些变体 别称,如墓志、墓铭、墓志铭并序、墓记及埋铭等;对于佛教徒则又有塔铭、塔 记等称谓。 墓碑文有着很悠久的传统。据檀弓等文献记载,古人下葬时有一种叫做 “丰碑”的木器随葬,它形如石碑,竖立在棺椁前后,中间可以穿上绳索,用来 下葬。秦汉以后,对于有功业的死者,则将事迹刻在上面,并渐渐开始改用石碑。 晋宋之际,又称为神道碑。这是因为地理学家以东南为神道,碑石立于墓前东南 而得名。墓碑文正是伴随着这个过程发展起来的。其文较志铭稍详,唐代惟五品 以上者,方可用之。南朝梁萧统文选已载有郭有道等人的墓碑了,但有王 简栖头陀寺碑杂于其问。至唐文粹、宋文鉴,则将祠庙等碑与神道墓碑 各为类。其别称有:碑、碑文、墓碑、神道碑、神道碑文、墓神道碑、神道碑 铭、神道碑铭并序以及释氏的塔碑铭并序、碑铭并序等。 墓碣铭始自晋代。古时碑与碣本相通片j ,后世则以官阶相区别。按唐制,官 位在五品以下者用之。除此而外,碣与碑并无太大区别。别名有碣、碣铭、碣铭 并序等。 墓表在文体上与墓碣略同,其始自东汉,有官无官皆可用,没有等级限制, 这是其与墓碣的差别所在。在内容上,以叙述学问德行为主。别题有神道表、阡 表、殡表、灵表,后世以墓表总括之。 总之,由于墓志是埋丁:地下期于不朽的,故而用语质朴凝重,碑、碣、表立 于地面,则稍重文采,也较为详赡。这是各种墓碑文体的本义,但发展到唐宋之 际其区别已渐不明显了。 对于碑志的文体特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篇认为:“夫属碑之体,资 乎史才。其序则传,其文则铭,标序盛德,曲见清风之华;昭纪鸿懿,必见俊伟 之烈:此碑之制也。”这h j 见魏晋时代已经很重视碑文的史传功能了。形式上 一般以散语的序和韵语的铭构成,较为典雅;内容上以记述德善功业为主,长于 叙事。 第一个碑铭大家足东汉的蔡邕,其司空文烈侯杨公碑、郭有道碑,陈 太丘碑文、汝南周勰碑、太傅胡广碑有序有铭,结构完整。序以四言为主 体,不押韵,主要用束叙事;铭为四言韵语,得颂诗之神韵,着重对墓主一 生功德赞叹品评。据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闯卷十三载:“蔡邕文今存九十篇, 而铭墓居其半,日碑,目铭,日哀赞,其实一也。自云惟郭有道碑被无隗辞, 其他可知矣。”“可见当时的墓道之文尚属文无定名,内容虚美空泛的时期,只 是结构上具备了基本的规模而已。撰碑取酬的做法则自蔡邕起即被后人所讥议。 清顾炎武云:“蔡伯喈集中为时贵碑诔之作甚多,如胡广陈宜各三碑,桥玄杨赐 胡硕备二碑,至于袁满来年十五,胡根年七岁,皆为之作碑,自非利其润笔,不 至为此。史传以其名重,臆而不言耳,文人受赇,岂独韩退之谀墓金哉。”“1 其实,撰碑取酬是实有的情况,史传中的记载倒不是特意为作者隐讳,只是 当时碑志文的史识标准尚未严格形成而己,史家对其评判也流于宽容。 而后孔融、孙绰、庾信等人均为备 = 1 时代的名家,他们对碑志文体的发展都 作出了贡献,如庾信所作的削人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文学性强,行文 用语清新流利,史为唐前碑志文绝唱( 当然这还是一篇缦染了六朝习气的骈文作 品) 。 一是经唐代韩愈的改造才正式将这一应用文体赋予了史学的功能,碑志文成 为写人叙事的优势文体。韩愈凭借其海内文宗的地位,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碑志作 品,在当时就已经为学者所取法。另外其以古文代替骈文的革命使这一文体更加 具有辗转腾挪的空间,韩愈的碑志作品都是很下功力的,几乎篇篇都有创新之处。 这个过程也伴随了碑文谀墓这一传统的发展,韩愈本人是尽量运用各种文学手段 来尽量避免状写不实而带来的后果的,但是流俗后学之中也确实产生了对墓主生 平润饰太过的诬蔽之风。在韩愈所开创的碑志文文学取向的基础上,欧公则以史 家手笔直继古风,做到了史事性与文学性的很好结合。欧公对碑志的这种发展是 与其常年掌柄吏馆密切相关的。但欧公的改造并未使碑志变成枯燥的史料堆砌, 其以高超的古文才能和迂徐荡漾的文士秀笔巧妙地寓史识于生动叙写之中,体现 了情与理的完美结合。 第一章、韩欧碑志文创作概况比较 碑志文的创作在唐宋之际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碑志一体自身的发展。经过魏晋六朝的华彩雕饰,碑志的地位得到了空 前的加强,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空泛浮浅的夸饰的审美取向的不满和厌弃,朴拙 质实的审美期待已经形成。二是古文运动的发展,使改造后的碑文之中能够容纳 更多的叙事内涵,人物一生的经历得以更好的展现。三是魏晋人物品评的风习到 了唐宋时代开始与传统人格理想相融合,使人们更加重视身后的声名,因而对盖 棺定论的碑志给与了极高的重视。当时的一些文章名家几乎都擅长这一文体,涌 现出一代又一+ 代的碑志大家。比如盛唐的张说、李邕,中唐的白居易、元稹、柳 宗元、韩愈、皇甫浞,晚唐的罗隐,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韩琦、王安石等人, 都是为时人所重的碑志名家,他们共同将碑志文体的发展推到高潮。 就地位而言,韩愈和欧阳修无疑是各自时代碑志创作的杰出代表。“传志一 事,古之史体,龙门之后,惟韩、欧无愧立言。”。:“古之作志铭者,以韩、欧 为准。”1 当时的名公巨卿、贤臣高士的墓志几乎都出自二公之手。 欧文习韩是无庸赘言的,其剧日本韩文后翔实地记载了自己尊韩、习韩 的经历。除了时代和文风发展的因素外,欧阳修对韩文的接受有着很多个体性的 因素。在宋初骈俪之风大盛的氛围中,欧阳修却自幼就深喜韩文;长大以后,尽 管由于科考的要求学做时文,但是心中对韩文一直念念未忘。直到后来在西京钱 惟演幕府中遇到尹洙,相互砥砺,共同倡导古文,亲手点校韩集,并于一一生之中 追摹倡导,可以说欧公对韩文的发现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欧公习韩却自成特色, “欧文学韩,神骨皆似,而风貌不类。”“1 ;“继子长者韩子,深醇正大,在唐 r 为文中之王。继韩子者欧阳公,渊永和平,在宋为文中之宗。”“。欧阳修在对司 马迁和韩愈文章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变化和自身个性特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艺术风神。对二者的文章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作家个体和时代整体的多方面差异。 就二者的碑志文来看,其间传承变异的轨迹研究也颇有深意。 韩愈门人李汉编次昌黎先生集收碑志两卷,共7 6 篇( 经朱熹考辨后存 7 5 篇) ,各类碑文混排在一起,约占文集总数的2 2 ,是数量最多的一种文体。 其中墓志( 铭) 5 4 篇,墓碑9 篇,庙碑8 篇,墓碣铭2 篇,殡表1 篇,记功碑1 篇。其中庙碑和记功碑并不属墓志之碑,故略去不论。 欧阳文忠公集共收各体碑志文二十卷,1 1 2 篇,占欧文( 5 4 卷) 总数的 3 7 。其中墓志铭8 2 篇、墓表1 5 篇、神道碑铭1 2 篇、墓碣1 篇、石墩铭1 篇。 另有塔记l 篇,编在“记”中。 两入都是碑志大家,自韩至欧,碑志文一体也发生了很多变化。首先是内部 的分类更加明晰细致,韩碑是混排的,欧阳修手订的居士集直接以墓志铭、 神道碑铭、墓表分类编次。其次是各种细类有所消长,墓表繁荣起来。另外体制 渐趋稳定,名称渐趋统一,韩文中墓志铭、墓志、墓铭、圹铭等统一于欧集的墓 志铭卷中;碑、碑文、神道碑铭、神道碑:艾等则统一于神道碑铭卷中;其余各类 也有所调整。从结构上看韩碑灵活多变,变体很多,如卢殷、李楚金之墓有志而 无铭,卢浑、胡明允之墓有铭而无志,张圆之墓则以散语为铭,这反映了韩碑的 创造性,但从另一个侧面则也可见出碑志一体在当时还不够稳定成熟。但在欧阳 修的碑志里,这样的变体则是很少的,各体碑志大都结构完整,形式稳定。 从韩碑到欧碑,可见唐宋之际人物品评的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内容上文治替代武功。唐代疆域辽阔,对外战争频繁,同时由于节度 使的权力过大,地方藩镇的势力一直很强大,藩镇之间的明争暗斗成为显著特色, 有时皇帝也奈何不得,内部的统治也极不稳定,武人治国成为一个基本现实,所 以王公大臣一生也多有战功业绩素材。宋代接受了唐代覆亡的教训,皇权高度集 中,以文治国的国策使得宋代士大夫参政议政、砥砺名节的热情高涨,在欧阳修 时期形成了封建时代相当成熟的士风,因此名公大臣多是文士出身,武人仕进的 比例相当微小,这对碑志内容的特色也起着决定的作用。 其次:与韩碑相比,欧碑传奇志异的份量明显减弱,道德品评渐趋主导,智 与义的地位让于仁、礼与信。唐代思想驳杂,又去魏晋时代不远,因此当时的人 物品评的习气和标准仍在发生作用。表现在韩愈的碑志里,人物细节的取材倾向 中奇行壮语随处可见。唐人重功业,宋人重名节;唐人多于事功中奔走,宋人多 于转徙中安身。宋代思想中儒学则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自太宗立戒碑不许杀士大 夫以后,皇帝控制士大夫的手段便是四处迁谪与转徙,这与唐代为了功名的主动 奔波形成迥异的特色,宋代有名的文士几乎都是漂泊不定,但其立身行事却都表 现出同质的趋向,那就是儒家的理想人格,这自然也要反映在碑志作品中。 韩欧的碑志还有文化研究的意义。中国古代历来有浓厚的世家宗族的观念, 因此在碑文中历述世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其中往往是祖系中功业之士会成为 这一+ 家族乃至姓氏的代表。从韩欧碑志的这部分比较来看,唐宋之间宗族观念还 是有了一些变化的,韩碑于家世尤为重视,往往上溯至远祖,多出以四言韵语赞 其姓氏渊源;而欧碑则显得质实,一般点述祖上之有功绩者,普通者一般上述三 代之功爵。 唐代名臣罩来自传统世家的居多,当时门阀观念还很明晰,联姻也很注意妻 族的门户,例如著名的博陵崔氏,其联姻对象大部分出自南北朝以来的2 9 个名 门望族,这种联姻具有深厚的政治和声望意义,唐代世家大族在高级官员中的比 例高达6 0 。1 宋代则为寒门提供了较多的仕进机会,联姻也很注重其人的人爿学行,才俊 之士多为当朝重臣择婿时所亲睐,欧公为胥氏、杨氏、薛氏三位夫人所写的墓 志文中清楚地记载着其婚姻就是其岳父因欧公学识而以女妻之的。传统的名门望 族地位已经衰落,新的“士”这一阶层开始形成并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唐代世 家大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是他们左右官员比例进而影响朝政的重要纽带; 而到了北宋,文官家族之阳j 的联姻则成为普遍现象。这种姻亲方式带来了完全不 同的士风,即姻亲之间不再是一种政治性质的综合势力,而是一种基于名节和才 学的精神联络。比如苏舜卿在给岳父杜衍的信中几乎不谈翁婿之情,而是责怪他 在朝中明哲保身、无所作为的态度。宋代为文官极大数量的荫补待遇也扶植了很 多新起的寒门,打散了原来为世家大姓所垄断的官员体系。与唐代不同的是,宋 代士大夫中出现的显族也不会为所有后代提供福祉,受荫补的后代也要再通过自 身的努力才能使这种福利延续下去,因而不会形成新的门阀。谈到宋史都会注意 到皇帝对武将权利的分解以杜绝藩镇力量的结集,其实对门阀氏族的隐性消解也 是皇权集中的一个方面。这些联姻关系的史料在碑志文中的保存也都是很多的。 第二章、韩欧碑志文风格比较 韩愈与欧阳修碑志风格的差异可以用刚健与柔美这对概念加以总括。这种差 别主要是来自于二人为人与为文的气质差异。韩愈的性情坦率质直,豪迈自信, 在碑文中常常会强烈地突出自己的主体个性和见解。欧阳修尽管在许多论辩书启 文中也有决绝果敢的表现,例如其与高司谏书,将对改革派落井下石的高若 讷骂得羞愤交加,但表现在碑文之中,确实含蓄内敛得多,并且主体形象相对于 韩愈大大模糊,叙述者的视角得以加强。 韩文尚气,有一种不可遏制的f 大之气催促着作者直抒胸臆,形成汪洋恣肆 的风格,韩愈倡导“不平则鸣”( 送孟东野序) ,其由于心中不平而激荡出的文 气是一种带有激情势能的蕴积。欧文主情,多倾向于感事兴怀,这种由于外事外 物所引发的感慨是讲究中节控制的,如果说韩文类似北方燕赵的慷慨悲歌,那么 欧阳修的文风则接近于江左的流连哀思。 这种不同与二人出身的北南文化差异有关,韩愈和欧阳修与各自的文化情境 即河洛文化和吴楚文化的陶冶大有干系。从韩欧两人的青少年经历看,韩愈正是 接受的河洛文化的熏陶,而欧阳修正是接受的吴楚文化的熏陶。北方粗犷豪放, 南方温柔和婉;北方原本六经,南人祖述庄骚。欧阳修的“道”本身就带有老庄 的印记,楚骚的心理机制就是一种哀怨情感。在个人无意识的心理中,先天遗传 着一种“种族印记”。韩愈的经历较欧阳修为坎坷,但其文却刚健于欧,说明文 化的风格即艺术的风格。当然,这样说只是指出其大体的差异便于我们识见,其 实南北文化本身从属于整个汉文化体系,也是北中有南,南中有北,呈现交错互 渗的状态的,不能绝对视之。 第一节、叙事:雄与逸 韩愈和欧阳修作为当日之名公巨手,一时豪杰贤士之碑多出于二人之手,而 对韩、欧的碑志风格的比较,历来学者做过多方面的探索,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 雄逸之辨。“世之论韩文者,共首称其碑志,予独以韩公碑志多奇崛险谲,不得 史、汉序事法,故于风神处或少道选,至于欧阳公碑志之文,可谓独 得史迁之髓矣。”1 ;“太史公文,韩得其雄,欧得其逸。雄者善用直捷,故发端 便见出奇;逸者善用纡徐,故引绪乃觇其妙。”3 雄逸之辨主要着眼在碑文的叙 事上,这一点历来多首推欧公。“欧得史迁之髓,故于叙事处裁节有法,字不 繁而体已完。”“:“昌黎之奇,于碑志尤为蟪削。予窃疑其于太史迁之旨,或属 一间,以其盛气摺挟幅尺,峻而韵折少也。”“2 峻而韵折少”、“叙事处裁节有 9 法”这两点恰是二者叙事上的根本差别,即韩文叙事雄奇有力,往往丌篇便动人 心魄,以气驭文,神气一脉贯注;欧公则迂徐委备,情韵荡漾,往往渐入佳境, 时出宕笔点染,余韵无穷。试以具体作品为例。 韩愈的故幽卅i n 史判官赠给事中清河张君墓志铭发端即入正题,营造出 幽州将反的不安氛围,然后详叙张彻如何陷入叛军、与其周旋、英勇赴难的壮烈 行为,格调慷慨激昂:“君出门骂众日:汝何敢反! 前日吴元济斩东市,昨日李 师道斩于军中,同恶者父母妻子皆屠死,肉馁狗鼠鸱踌。汝何敢反! 汝何敢反! 行且骂,众畏恶其言,不忍闻,且虞生变,即击君以死。君抵死口不绝骂,众皆 日:义士! 义士! 或收瘗之以俟”。最后再交代朝廷封葬,补叙家事,以铭语 总评赞叹。另一篇故江南西道观察使赠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墓志铭也是将其 历官行绩撮其大者提到篇首,其余则备于其后。其为施士丐、樊绍述等人所作墓 铭亦是将学问著述这些代表一生成就的环节提到前面浓墨重彩,倒叙、补叙是其 常用的手法。王葆心弓i 魏善伯语云:“韩文入手处多特起,故雄奇有力;欧文入 手处多配言,故逶迤不穷。”“”可谓对刘熙载评语的精当发挥,也是合乎创作实 际的妙语,很好地诠释了韩欧的雄逸之别。 相比之下欧碑则显得迂徐有致,娓娓道来。欧阳修翰林侍读学士赠给事中 梅公墓志铭先借其侄梅尧臣之口引起梅公卒葬,又通过追忆前一年与梅公会面 的印象及长者的传闻提起梅公一生之大要,以一慨叹领起篇中叙事:“嗟夫! 士 果能自为材耶? 惟世用不用尔。故予记公终始,至于成平、景德之际,尤为详焉, 良以悲其志也。”。篇末又予以总评,其提叙感慨之际颇得史迁之风神。后世赞日 “杂之史迁集中,竞不可复辨。”“、“直逼太史公。”“。永卅i 军事判官郑君墓 志铭前叙历官、世系、行事,分三节,末就焚稿一事发论,得尺水兴波之法。 再如黄梦升墓志铭一唱三叹,情韵悠长,刘大樾评日:“欧公叙事之丈,独 得史迁风神。此篇道宕道逸,当为墓志第一。”“”这些篇章均可见出迂徐宕逸的 风格特色。 明王世贞读书后( 卷四) “昌黎于碑、志极有力,是兼东西京而时出之, 永叔虽佳,故一家言耳。而茅坤氏乃颇右永叔而左昌黎,故当不识也。”7 。其实 从叙事的角度说,与韩愈相比,欧碑确实显得平正繁复得多。“韩千变万化无心 变,欧有心变,杜祁公墓志铭说一件未了,又说一件。韩董晋行状尚稍 长,权德舆作宰相,神道碑只一板许,欧、苏便长了。”“清代王元启读欧记 疑”“中专门为很多篇章提出删改的方案,如他认为尚书屯田员外郎张君墓表 中间部分迁著作佐郎一事后文再次提到,不须两见;内殿崇班薛君墓志铭转 折太过,费辞太多,删去几十字亦不失本意。这些意见也是不无道理的。 韩愈著、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卜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版,第5 4 6 贞 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 0 0 1 年版,第4 1 3 页。 l o 第二节、抒情:肆与醇 韩碑抒发感情时多寓有不平之气,欧碑则偏于对命运的感伤。韩碑多议论、 多刺时、多反讽、多恣肆之气,襟怀放达,富于阳刚之美;欧碑多感叹、多伤时、 多惋惜、多荡气回肠,笔势内敛,偏于阴柔之气。 以韩欧两篇为至亲所铭之墓志对比一下,即韩愈为爱女和欧公为发妻的碑志 即可看出,两篇都可谓饱含深情,但其中文气则有不同。韩愈的女挈圹铭中 叙述爱女年幼早天,哀婉欲绝。元和十四年韩愈因上谏佛骨表触怒宪宗,被 贬往潮州,第四女挈颠沛死于道中,韩愈在志文中于幼年事略去不言,直追死前 情境:“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女犟年十二,病在席,既 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即瘗道南山下。” 。几乎直斥天子有司为杀人凶手,悲愤之气难以平息,千载而后犹足撼人心旌。 欧阳修胥氏夫人墓志铭开端从其岳父叙起,历述婚姻始末,称赞其妻之贤良 勤劳,哀其不幸早亡,“顾二十年间存亡忧患无不可悲者,欲书其事以铭,而哀 不能文。”9 铭辞凄绝动人。欧阳修早年亦多遭贬谪,一家流离之苦、患难之情也 是难以备言的,但观其取材命意则殊多温柔敦厚之旨,情调凄怆但无怨天尤人之 意。这两篇是很能代表两人碑志恣肆与醇厚的风格差异的。 韩碑的恣肆之气还表现在愤世嫉俗、不平则鸣的命意上。河南少尹李公墓 志铭在讲述李素传奇的一生时,其立意却扣在了对小人陷害忠良的愤慨上。李 素年轻时勇于直谏,不避权贵,曾奏贬九卿一人,只因得罪了一位侍郎,便招致 了不断的陷害。这位侍郎先是假隍惺地称赞他的才能,把他推荐到正闹饥荒的衢 州,刚刚一个月,又改迁苏州。此前苏州刺史杜兼已上奏朝廷镇海节度使李琦将 反,举朝皆知,李素未至而李琦已反于镇海,至苏卅i 十二日而叛军兵临苏州,忽 然将其迁至此州,小人欲借刀杀人,仅因一意气之争便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之阴 险毒辣令人发指。苏州失守,李素被缚,忠勇不屈险些被害,幸遇李琦事败得以 幸免于难,亦纯赖天助,其危亦间不容发。叛乱平息后虽有天子嘉奖,但终生也 无一日得以立朝言事。铭词日:“高其上而坎其中,以为公之宫,奈何乎公! ”。意 思是:死葬之后,再也无法加以戕害! 对小人的阴毒深疾而冷刺。中散大夫少 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中在叙述墓主大节时,顺便将当初冷落过自己的宰相称为 “权贵”,斥责其“富骄”,不做稍微的隐讳和回护。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 中“方质有气”的张署青年时在朝为权臣所谗害,晚年又被地方长官威势所迫辞 官,有人劝他再进京师,竟叹日:“义不可更辱,又奚为于京师间? ”不久闭门 韩愈箸、马其昶校注、马j 竞元整理,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j :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版,第5 6 1 页。 欧辫 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 0 0 1 年版,第9 2 2 页。 同,第3 7 1 页。 l d ,第4 6 2 页。 l l 而死。清河郡房公墓碣铭中墓主因为不肯顺从宦官的勒索而遭构陷,故幽州 刺史判官赠给事中清河张君墓志铭铭词虽写张君,却句句骂世人之偷生。综观 许多墓志,这样的环节几乎构成当时权贵与小人的群像,与各个墓主生平组成的 世界相映成趣,形象地反映了中唐时代的二t 人风貌。 欧碑则更多着眼于人物本身的命运上,向深处取意,在一个更深的历史背景 下关注人生,情调苍凉,显得醇厚有味。南宋谢枋得日:“欧阳公文章为一代宗 师,然藏锋敛锷、韬光沉馨,不如韩文公之怪怪奇奇,可喜可愕”“,其右欧左 韩的态度虽有偏颇,但对两者的风格差异倒是揭示的很精当,“藏锋敛锷、韬光 沉馨”恰是适用于欧碑的特色。范仲淹是欧公极为钦仰的忠亮之臣,自己也是范 仲淹庆历革新的坚决拥护者,并且在革新遭权贵小入打击失败后欧公曾主动上书 请求与范同贬。作为同道君子,其同仇敌忾之心始终不移,然观资政殿学士户 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其中言庆历时事只是略叙其事,略无放笔纵议之意。 江临几墓志铭多悲感故人之思;尚书度支郎中天章阁待制王公神道碑铭 中多呜咽之气,情景凄然,集中多类此等。 第三节、取材:奇与正 韩碑得史汉风神,人物描写富于传奇色彩,叙事生动传神,多采墓主的一些 奇闻异事;欧碑虽上继史记与韩碑,但道学气浓,注重道德品评,多取材墓 主一生之节概大义与仁孝之举。 自盛唐张说起,碑志注意向史传传统靠拢,体现人物品性特征和个性风貌就 渐渐成为趋势,这是唐人对碑志文新的发展。韩愈则以古文笔法写墓志,更能突 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韩愈传写人物的最大特点就是尚奇,尽量写出墓主生平事迹的传奇色彩。如 其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生动地描写了王适这个奇男子的形象。文章前三 段写王适的志趣、性格与仕途经历,处处扣紧“奇”字。“好读书,怀奇负气, 不肯随人后举”、“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士,可撼,乃踏门告曰:天下奇 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 顾忌大语,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君日:狂子不足以共事! 一。然后写 他因不合于时而弃官隐居南山。最奇的是文章最后补叙的一段王适骗娶侯处士之 女的情节,使这个奇崛疏狂的形象更加丰满。清储欣云“非天下奇男子,不足以 发公之文;非公之丈,亦无以传天下奇男子,交相得也。”。”此外,故幽州节度 判官赠给事中清河张君墓志铭塑造了一个维护统一、临危赴难、至死不屈的义 t - 张彻形象。其临死大骂叛军一节本是听闻而来,但被韩愈写的酣畅淋漓,气势 动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来如在目前,令人荡气回肠。国子助教河东薛君 韩愈省、马萸昶校注、马戍元整理,韩r 黎文集校注_ 9 ,上海:j :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版,第4 3 4 页。 1 2 墓志铭翅造了一个气高务奇的形象。开篇以“君少气高,为文有气力,务出于 奇,以不同俗为主”“定调,然后依次叙述了举进士不向先辈行礼,为武帅作书 奏令其读不识句传为笑话而终不自改,在会射中以文士出身技压众将校,令军帅 益发不悦而自免去职等奇事。唐故河东:宵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文塑造了 一个饮酒必极醉,投壶博弈穷f = | 夜乐而不厌,平居据几终日不知有人,别号白云 翁,名人魁士鲜不与善的独特形象。崔评事墓铭中塑造了敦行孝悌,诙谐纵 灌,卓诡不羁,又善饮酒,江南人士多从之游的奇士形象。“碑文惟韩公最高, 每碑行文言,人人殊面目,首尾决不再行蹈袭。”“”这种“尚奇”的追求在很多 篇章中都有体现。 欧阳修碑志罩写得最奇的当属黄梦升、石曼卿等几个形象了,但也不外乎怀 才不遇、纵情文酒之类的描写,较王适、张彻等人远逊。欧公认为:“铭,所以 彰善而著无穷也。”( 永州军事判官郑君墓志铭) 9 、“予虽不能铭,然乐道天下 之善以传焉。”( 张子野墓志铭) 。,可见对“善”的纪录和弘扬是欧碑的追求 目标。欧碑的主要特点是雅正,道德品评是其主要内容。欧公以儒家的“仁、义、 礼、智、信”为核心的评价框架,正如其在司封员外郎许公行状中所透露的: “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其才能称于其官,是皆可书以传”。,可 见儒家所称许的孝谨、信义和才能是其评价的中心,如给范仲淹、王旦、余靖等 人的墓铭均是这样。其为范仲淹志铭特意加上“范吕释撼”这一颇有争议的环节, 就是要突出范仲淹和吕夷简二人以国事为重、私怨为后的名臣风范,这也是欧阳 修心中更为完美的士人理想。无奈竟被范仲淹的儿子私自删削,令欧公愤恨不已 ( 事见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一) o 。与韩碑相比,其对墓主的礼法和孝 义的品评内容得到了加强。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谢公墓志铭首叙世次本末, 次叙立身终始。中问部分首叙立言,次叙立政,次叙立德。很多有特立卓行的人 物墓碑也经常缀上德被家族的内容。 总之,雄与逸、肆与醇、奇与正,由韩至欧的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两人的 文风差异,而且完全可以作为唐宋文化发展的一个观照角度。它充分反映了汉文 化在唐宋阶段整体重心南倾,向着精微内敛的方向发展之态势。 这种进程预示了天水一朝文化盛世造极阶段的到来,但是,一种文化发展到 了高度繁荣阶段的时候,其内部就开始趋向于僵化和腐朽,文化的这种由北而南 的转移,正是汉文化趋向文弱的开端。 韩愈善、马j c 昶校沣、马茂元整理,韩吕黎史集枝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版,第3 6 1 页。 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 0 0 1 年版,第4 2 8 页。 同上,第4 1 0 页。 同上,第5 6 0 页。 第三章、韩欧友朋类碑文比较 韩欧的思想都是纯粹的儒家,对朋友笃于信义是他们内心深刻的准则,在各 自长期的文学和政治生涯中,他们都和众多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情。通过碑志, 他们为朋友一生的奋斗历程树碑立传,为他们的坎坷遭遇鸣不平、抒感慨。 韩愈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有贞曜先生墓志铭、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 述墓志铭、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李元宾墓铭等。与欧文相比,韩文的突 出特点是主体的情感、观点强烈鲜明,而且常常结合墓主的遭遇生发议论。 尽管欧阳修友朋类碑志在其全部碑志文中所占比例并不突出,但其为各个选 本所收的碑志文代表作中此类作品却占据着首要的位置。张子野墓志铭、石 曼卿墓表、梅圣俞墓志铭、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黄梦升墓志铭、尹师 鲁墓志铭等即为此类代表。 第一节、情感内蕴同中有异 孟郊是韩愈最好的诗友,对好友的死,韩愈是非常伤心的,贞曜先生墓志 铭一开头就连用了五个“哭”字直接抒发悲痛之情:“唐元和九年,岁在甲午 八月己亥,贞曜先生孟氏卒。无子,其配郑氏以告,愈走位哭,且召张籍会哭。 明日使以钱如东都供葬事,诸尝与往来者,成来哭吊韩氏闰月,樊宗师使来 吊,告葬期,徵铭。愈哭日:呜呼,吾尚忍铭吾友也夫! ”。这样的叙写不仅充 分的表达了作者自己失去良友的悲痛,同时也反映出孟郊之死在诗友中引起的震 撼,可见其为时人所重的诗坛地位,为后文评述其诗作了铺垫。殿中少监马君 墓志铭也是连用四个“哭”字表达与马氏祖孙三代之深厚交情,有异曲同工之 妙。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极力推举樊宗师的古文成就,为其褒扬不已。开篇即 撇开世系,入手便写文学业绩,樊绍述的文章实际并未有太高成就,韩愈这样写, 既是对朋友的情谊,也是藉此发表自己的见解,本文实际上成为一篇文论名篇, “词必己出”、“文从字顺”等重要观点皆出于本篇。柳宗元是韩愈古文创作的同 道,两人虽在永贞革新和对佛教的态度上有所分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练习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空间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 客服转正考试题及答案
- 炼钢工内部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燃气储运工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铝电解筑炉工岗位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铝电解工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拖拉机燃油喷射系统装试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球团原料工标准化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固体废物监测员职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业余少体校管理办法
- 天津校外培训管理办法
- 小学生晨会课件
- 依法治校视角下高校后勤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化解策略
- 2025至2030锆英砂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报告
- DB44∕T 2499-2024 海堤生态化建设技术导则
- 地质灾害诱因成因分析方法-洞察阐释
- 护林防火培训
- 大小便失禁护理指南
- 物业弱电维修课件
- 部编版语文(2024)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养测评A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