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之锺互豇 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陈攫宁作为现当代最有名的道教学者,曾担任中国道教协会第二届会长。他 在世8 9 年,十岁开始研习道教,尤其是神仙学术。他提出的仙学应当独立于儒、 释、道三教的主张,对于中华传统学术仙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对于推进近代道教学术的研究,也意义深远。陈摆宁上世纪三十年代曾提 出“倡仙学以救国”,在道教处于低迷状态的当时,其真知灼见,确有振聋发聩 之影响。我们今天再重温其学术思想,或许对当前提倡传统宗教现代化或宗教改 革等方面会有某些启迪作用。 陈撄宁认为,中华仙学自古以来便自成体系,内涵丰富多彩,涉及信仰、哲 学、科学、生理学,医药卫生等多方面学科。尽管他曾申明仙学不是宗教,但是 他仍然保留神仙超越人间的神圣性和神秘性,所以仙学仍然是一种宗教信仰。其 实,陈氏所主张之仙学实质上也就是中国道教的养生学,用现代的眼光看,实际 上就是一种东方的生命学。虽然在细节和技术上不如西方生命科学,但是它对生 命的整体性把握和动态式洞察,以及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生命体的自我调养化炼, 都有其盖过西方生命科学的地方,拥有独特的优势。乍看,这只不过是属于道教 范畴或养生学范畴的微澜,实际上其意义远过于此。它同当时的民族图新思潮有 关,同近代学术思想的发展有关,是在帝国宅义列强侵略中国时作为一个爱国人 士所能作出的最大。呐喊”:是在“西学东渐”,侵蚀中华传统文明时奋力护我国 粹,保护中华独立人格的壮举;是他跳出唯物与唯心的对抗,主张。唯生”的标 新立异之见,同时他所主张之“我命在我,不属天地”的伟大抗争精神也是我们 今天应当学习借鉴的。 关键词:仙学三教观丹道三元丹法性命观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c h e ny i n g n i n g ,a san u i s a n c ei st h em o s tf a m o u st a o i s t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c h o l a r s , s e r v e da st h es e c o n dp r e s i d e n to ft h ec h i n at a o i s ta s s o c i a t i o n h ea l i v e8 9y e a r s ,l o b e g a nl e a r n i n gt a o i s m ,e s p e c i a l l yf a i r ya c a d e m i c h ei n s i s tt h a ts i ns h o u l db em a d e i n d e p e n d e n tf r o m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mt a o i s ma n dt h eb u d d h i s m f o rc h i n at r a d i t i o n a l a c a d e m i c - s i ns c h o o lh a sp l a y e dat r e m e n d o u sr o l ei np r o m o t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m e a n w h i l e ,t h eu p s u r g ei n 舯a c a d e m i cs t u d yt a o i s m ,a l s oh a daf a r - r e a c h i n g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l a s tc e n t u r y19 3 0 s ,c h e ny i n g n i n gc a l l e dt os a v eo u rc o u n t r yb yt h es i n a tt h a tt i m e 。t h et a o i s mi nt h ed o l d r u m s ,t h e r ea r eas o u r c eo fi n s p i r a t i o ni m p a c t t o d a y w er e v i s i ti t sa c a d e m i ct h i n k i n ga g a i n ,p e r h a p si nt h ec u r r f n tp r o m o t i o n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r e l i g i o u sr e f o r m a t i o no r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w i l lb es o m en e w a r e a so f i n s p i r a t i o n c h e ny i n g n i n gi n s i s tt h a tt h es i ni ss e l f - s u f f i c i e n ts i n c ea n c i e n tt i m e s ,i t sc o n t e n t v e r yr i c h ,a n di ti n v o l v i n gb e l i e f s ,p h i l o s o p h y , s c i e n c e ,p h y s i o l o g y , m e d i c i n ea n dh e a l t h c a r e ,a n do t h e ra s p e c t so f d i s c i p l i n e s a l t h o u g hh er e p e a t e d l yt h a tt h es i ni ss c i e n c eb u t n o ta r e l i g i o n ,b u th e s t i l lr e t a i n e dt h es a n c t i t ya n dt h em y s t e r i o u so f t h ef a i 睇s ot h es i n i sa l s ob e l o n gt or e l i g i o n i nf a c t , c h e r ta d v o c a t e di nt h es t u d yc e n t si st h ef o l k so ft h e c h i n at a o i s t u s i n gm o d e r np e r s p e c t i v e ,i sa c t u a l l y al i f eo ft h ee a s la l t h o u g h t e c h n i c a l l yi n f e r i o rt ot h ew e s ti nd e t a i la n dl i f es c i e n c e ,b u ti td o e su n d e r s t a n d ,a n d l i f e s t y l ei n t oad y n a m i c ,a n dt h ep o t e n t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l i f ea n d t h el i v e so f p h y s i c a l s e l f - c a r ec h a i n ,h a si t sl i f es c i e n c e sh i g h o rt h a nt h ew e s tw h e r eu n i q u ea d v a n t a g e s a t f i r s tg l a n c e ,t h i si s 抓a r e ao rt a n i s tt e m p l ef o l k sm i c r o - a r e a s ,i nf a c tt o om u c ho fi t s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si t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t h en e wi d e a si n t h a tt i m e ,i sw h e nt h ei m p e r i a l i s t p o w e r sa t t a c ka n dp l u n d e ro u rm o t h e r l a n da so n eo f t h em o s tp a t r i o t i cp e o p l ec a l lm a k e ”l o u d i n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w e s t e r nl e a r n i n gi n t r o d u c t e db ye a s t c r ac o u n t r y ”c o n f l i c t w i t ht h et r a d i t l e n a lc h i n e s ec i v i l i z a t i o n h ed oh i sb e s tt op r o t e c to u rn a t i o n a l 髓s e n c e t o p r o t e c tc h i n a si n d e p e n d e n tp e r s o n a l i t ys o u l h ej u m p e do u tf r o mt h ec o n f r o n t a t i o n b e t w e e nm a t e r i a l i s ta n di d e a l i s t a d v o c a t e s ”l i f ei st h eo n l y ”t h i si ss o m e t h i n g u n c o n v e n t i o n a lv i e w , a n dh ea d v o c a t e d ”ii nm yl i f e ,o u t s i d eg o d ,”t h i sg r e a ts p i r i ti s a l s os h o u l db el e a r n e db yu s k e yw o r d s :t h es i n v i e wa b o u tt h r e er e l i g i o n d a nt a o t h r e ek i n d so fd a n t h ei d e aa b o u tx i n ga n dm i n g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言:简谈仙学哲学成立的可能性 首先,从历史渊源上看,仙学存在的可能性。道教从产生伊始就是个融汇诸 子百家思想的宗教,先秦神仙方术也在其列。所以,陈撄宁所提倡之仙学,依据 的文本仍然是道教历来之典籍;羽化成仙、拔宅飞升之历史著名人物也无一不是 道教中人。也就是说,历史上神仙是依附道教的,无论从内涵还是从外延上来看, 道教包含( 内涵) 着仙学的成分。但是,道教不完全是仙学,仙学也不等于道教, “仙固不能离道而独存,道则以有仙而愈显其妙用”除了符篆,斋戒等道教传 统的内容之外,一批道教人物追求成仙,逆规律行事,夺天地造化之功,谱写了 无数可歌可泣,但又令无数人向往的超越的世界。史书上斑斑可考的神仙事迹, 以及他们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羽化成仙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在中国历史上 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迹。综观这些践履仙道之人的事迹,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也有 一根发展的主线,也有自己的脉络,在某种层面上来看,与道教的其它内容相比,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所以说,将其称作“仙学”是可能的。 其次,尽管陈攫宁曾度提出仙学不是宗教,但是他的这种丰张是在列强入 侵,中华传统文化遭受侵略的背景下提出的。他为了使我国优秀之文化免受外来 宗教文化之干涉,进而提出了仙学独立之主张。这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而陈 攫宁在提倡仙学时仍然保留神仙超越人间的神圣性和神秘性,所以仙学仍然是一 种宗教信仰。而宗教和哲学本身就是一对孪牛姐妹,它们二者始终存在着一种不 可剥离的关系。从这一层面来说,将其称为仙学哲学是可能的。 再次,从陈撄宁所提倡之仙学的内容和结构来看。从本体论来讲,尽管仙家 并不认为是神仙造就了世界,但是他们却认为,在我们所居住的世界之外还有一 个神仙居住的场所。他既不讲唯物也不讲唯心,而是单讲“唯生”,这其实是一种 生命哲学的情节,目的是欲将生命哲学从传统道教所信奉的符祭禁咒、科仪斋醮、 鬼神巫术中剥离出来。陈氏的仙家还主张。我命由我,不属天地”,他尚实践不尚 空谈,丰张实证实修,以永不服输的精神与天地抗争,这可被看作是仙学的处世 哲学。 道教与养生第2 1 8 页灵源大道教) 白话注解 朱昌亚女士序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道教及其仙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陈攫宁( 1 8 8 0 1 9 6 9 ) ,祖籍安徽怀宁县。原名志祥、元善,字子修。后因喜 读庄子,且好事仙道,乃用大宗师中“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句,改 名撄宁。曾道号圆顿子,按道教全真龙门派系谱,他是第十九代居士。陈撄宁少 年便倾慕仙道,萌发学仙之念,由于他自幼体质单薄,加之勤奋苦读,刚及青年 便糜患当时之绝症一“童子痨”,为求自救,又自习中医,经亲身实验,身体逐 渐康复,更加坚信仙学养生法为祛病延龄有奇效的方法。遂与“仙”结下一生之 缘。他首次提出了仙学应当独立于儒、道、释三家,主张仙学之独立。陈撄宁著 作颇丰,主要有史记老子传问题考证、老予第五十章研究、南华内外篇分 章标旨、解道孛旨、 ( 又日太平清领节) 。而自从张道陵“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创立五斗 米道以来,声势逐渐浩大,后经张衡传于张鲁,张鲁雄踞汉中三十年,政教合一, 使五斗米道得到了发展。其乇要经典是老子五千文) 以及“三天正法”之章符, 秘籍有老子想尔注、太平洞极经等,形成了道教初期的教理教义。随着这 一时期道教的初步形成,道教内对于所信仰的神仙的塑造也逐渐清晰,老子成为 了得道之大圣,“上升上清之殿,中游太极之宫,下治十方之天,封掌亿万兆庶, 鉴察诸天河海、地源山林,无不仰从,总领九重十叠” 除了老子之外,还有对 于。三皇五帝”、“天君”、。彭太师”、。青童君”、“南极元君”以及。太素真君” 等众神的信仰,这一时期除了信奉天神外,还信奉许多神,天上、地上乃至人身 中莫不有神,一切自然物乃至时间、气候、方位莫不人格化为神,也莫不有神控 制。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道教是多神崇拜,还没建立起统一的神团系统。 第三阶段:道教的发展和改革,这一时期是从三国初至五代末( 即公元2 2 0 年至9 6 0 年)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曹操攻张鲁,张鲁举汉中降曹,曹操待以客礼, 拜镇南将军,封阅中侯,邑万户拔汉中之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五斗米道 之信徒被迫迁往北方这虽然造成了五斗米道原来的教团组织体系被打破,但是 也在客观上促成了道教在北方的传播,使五斗米道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宗教。此后 又经过葛洪、陆修静、陶弘景、寇谦之等人对于教理教义的充实和改革,使道教 的发展成为可能,后来以符篆为主的天师道也出现了上清、灵宝、三皇经法,完 成了一次向义理化的重大发展。而唐朝统治者又把道教奉为国教,加以扶持,使 王明:太早经合校。第2 - - 3 页,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道教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一阶段,葛洪完成了神仙谱系的建构,在他建立了 以金丹道为中心的神仙理论体系之后,慕仙之士纷纷炼制仙丹以求长生,但是因 服食金丹而死者比比皆是,引发了人们对于炼丹的反思。钟离权、吕洞宾等一批 履仙之人开始援引天道以阐发丹道,建立了内丹道。由此而后,修仙的主流由炼 制外丹转向了内丹修炼。 第四阶段:道教的分宗分派的阶段这一阶段经过宋、辽、金、元四个朝代, 历时四百多年。由于战争不断,国家分裂,造成社会动荡,人民苦难,又由于统 治者扶持和利用道教,故而为道教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从宋真宗开始崇奉道 教,宋徽宗更是兴道排佛,用道教来麻痹人民,陶醉自己,借以遮盖北方强邻压 境造成的耻辱。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陈抟、张伯端等炼养之士,他们摆脱道教符 篆鬼神等迁怪诡诞之谈,而着重探索炼养益寿的理论与方法。宋元之际,儒释道 三教融合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王重阳创立全真道派,融合佛道,并益以儒家理 论学说,主张三教圆融,以道德经、孝经、心经教其信徒。南宋时兴起 于江西南昌西山的净明忠孝道,是天师道与儒家理论观念相结合的新道派,也是 在儒家理学盛行的影响下产生的新道派。在金朝统治的北方也出现了。太一道” 和“真大道教”等教派,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全真道”,全真弟子马钰、谭处端、 刘长生、郝广宁,丘长春、王处一、孙不二又各创教派,广传全真道。其中以丘 长春所创全真龙门派最盛,累代不衰。 第五个阶段:道教的衰落阶段。明代道教,基本上沿继宋元时期的传统,在 义理方面,三教合一之风渐盛;在修持证道方面,内丹功法及行持戒律受到重视。 在明代,道教在经籍整理方面有突出的业绩,编修了明正统道藏。清代满族入 主中原,统治者重视佛教,对汉族本土产生之道教则加以限制,虽然出现过全真 道一度中兴的局面,但是,乾隆、嘉庆年问免除了道教领袖朝觐的荣誉,割断了 朝廷对道教的支持,对道教的发展和流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另外,由于三教合 一思想的滥用,导致形形色色的民间会道门向道教靠拢,打着道教的招牌各行其 是,造成社会在宗教信仰方面的混乱局势,使道教与民间秘密宗教混淆不清,影 响了道教的正常传播与发展,传统道教显示出了渐次衰微的趋势。而这正是后来 陈撄宁提出仙学独立于三教之外的原因所在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仙学哲学的提出及其依据 ( 一) 陈撄宁从仙学维度对儒、道、释的审视三教观 陈摆宁个人经历十分丰富,他个人特殊的经历造就了他独特的人生他曾经 在读 化声自序) 的感想中说:“若以我个人历程而论,初以儒门狭隘,收拾 不住,则入于老庄;复以老庄玄虚,收拾不住,则入于释氏;更以释氏夸诞,收 拾不住,遂入于神仙。吾将以此为归宿矣! ”。首先,我们看一下陈撄宁的学识前 提。陈撄宁对于儒释道三教的认识建立在他深厚的学识基础上,而其学识来自他 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他在自传中写道,他在少年时代就以父为师,受到严格的私 塾教育,攻读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 尚书、易经、 礼记、左传等儒家经典,并对其中相当部分能够背诵,这就夯实了他的儒 学功底。在三十多岁前后,他寻访过九华山月霞法师、宁波谛闲法师、天童山八 指头陀、常州冶开和尚等佛门高僧,并曾为月霞法师手抄维摩经讲义,也在杭 州海潮寺所办的华严大学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又曾读过许多佛教书籍。这就使他 对于佛学有较多了解。从1 9 1 2 年到1 9 1 4 年三年问,他将正统道藏( 共计5 4 8 0 卷) 通读一遍,这在中国近现代他是唯一之人。而贯通其一生,他都对于道教各 种典籍下过极大功夫,且曾拜访过许多隐修之士并得到指点。这就使他掌握了极 为丰富精深的道教知识。还有,他对于一些中医典籍( 如黄帝内经) 进行过深 入钻研,掌握了相当多的中医知识。另外还必须指出一点,他还从其兄学过西方 近代科学,接受了其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观念。可以说,古今中外学术的长 期训练使陈攫宁具备了博大精深的学识和独到的眼光,使他对儒释道三教的认识 表现出了不同于常人的一些特点同时,他的这种对于三教不同的看法,也影响 了他提出仙学独立的见解。在口诀勾玄录里他说“提及儒释道三教盖以 道的本体而论,三教原无分别。若依事实而论,则不可混为一谈。”所以,对于他 对儒、道、释三教的审视,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评论,我们有必要着重分析 道教与养生第3 2 7 页读( 化声白叙) 的感想)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陈攫宁曾自述。初以儒门狭隘,收拾不住,则入于老庄;复以老庄玄虚,收拾 不住,则入于释氏;更以释氏夸诞,收拾不住,遂入于神仙”o 他的这段论述不 仅反映了他一生“出儒入老庄,由老庄入释氏,最后由释氏归于神仙”的个人历 程,也从侧面反映了他对于儒、道、释三教的总的看法:儒门狭隘、老庄( 道家) 玄虚、释氏夸诞。所以,在此论述其对三教之看法时,也按其大体之顺序 1 陈撄宁对儒家的看法 如前所述,陈揍宁学识非常渊博,他之所以能够在仙学方面有如此修为,有很 多重要的因素,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他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基本上都能比 较客观她、两面地分析但是,作为一个仙学的践履者,尤其是一个精通三教又 试图跳出三教的仙学倡导者,他对于儒家的赞赏是以超常修炼之学为出发点的, 同时,他对儒家的批评也是以此为出发点的。陈损宁对儒家的看法大体可以归纳 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肯定儒家有难得之处,同时又指出儒家有不足之处他认为 儒家有“超人学术”,他赞扬孔子对于死期的预知,他曾说:。孔子不但能了达生 死,孔子并且能预知死期,观泰山其颓之歌,可以想见孔圣人悲悯之怀,溢 于言表。”。肯定了孔予作为圣人有不同寻常之处另外,他肯定儒家从孔子始有 一个私相授受的“密法”,他曾说:。儒家亦有密教,论语 上说夫子之文章, 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丽闻也所谓可得而闻就是儒家的 显教;所谓。不可得而闻就是密教不能公开之意中庸) 上说君子之道,费 而隐这个费字,就是显教,这个隐字,就是密教。”廖他认为“儒家的密教,完 全在一部易经上面”。又说:“此等超人学术求之儒家,颇不易得,当年孔 子赞易 ,亦深悉此中玄妙但是他对于弟子不肯显言,除颜曾而外,得传者甚 少。因此后来儒家仅知世间法,而不知出世间法只有山林隐逸之士,如陈希夷、 邵康节辈,尚私相授受耳,黄元吉先生所传之道,就是此一派”o 可见,他对于 孔子和易经 评价是很高的。但是在正面评价这种。超人学术”的同时,也就 道教与养生 第3 2 7 页读化声自叙,的感想 道教与养生 第3 2 6 页读( 化声自叙) 的葛想 t 道教与养生 第4 2 1 页答复无锈汪怕英君儒道释十三闩 道教与养生) 第3 4 3 页口诀勾玄隶( 初集) ) 道教与养生 第3 4 3 页口诀勾玄录( 初集)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提出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孔子以及他所代表的儒家的批评 对于儒家不足之处,陈撄宁曾多次谈到。不过他的基本意思很简明,即儒家太 看重现世生活,只知世间法,而不知出世间法比如他曾说道:。儒家缺点,就是 把人事看得太重,毕世讲究做人的方法,没有了期。”这样,。人生永无进化之可 言”回作为儒学发展的代表性阶段,宋明理学首先受到了陈撄宁的批评,他说: “理学乃儒家之学,如周、邵、程、朱、陆、王等所讲之学是也彼等皆偏重世 间做人的道理,充乎其量,亦不过希圣希贤而已假使我等嫌普通人类之能力薄 弱,不肯自满自足,而必欲求一超人之学术,彼等理学家就瞠目结舌,不知所对” o 另外,他还批评孔子深悉易中之妙,但是对于弟子不肯显言,以致于。后来 儒家仅知世间法,而不知出世间法” 总的看来,陈撄宁对于儒家的看法既有肯定也有否定,是比较辩证的。当然, 这种辩证是建基于他自己的视角之上的这个视角中相当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他 所理解的儒家和道教仙学的关系他认为,一个方面。儒斥仙为异端邪说”o ,仙学 “遭陋儒之毁谤”o ;另一方面,“儒家出于道家,有道家遂有道教一,在五千年中华 本位文化中,。儒家得其局部,道家竟其全功,儒家善于守成,道教长于应变。”西也 就是说,儒家对道教及其仙学有排斥之处,同时儒家和道教也有同源互补之处 因此。他对于儒家有扬有抑、有褒有贬但是他认为。儒教是讲普通做人的法则,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理,故不讲长生。所以他才由儒而入于老庄由于陈摆宁 个人历程的最终结果是出释而归于仙学,而道家和道教是一脉相承,仙学又是道 教之一部分,所以,本文将陈攫宁对于佛教的看法提前,而后再谈其对于道家以 及道教的看法 2 陈撄宁对佛教的看法 众所周知,历史上道教对佛教有过较多、较激烈的批评,甚至曾经一度出现过 兴道 | 佛与兴佛毁道这样闹剧式的水火不相容的激烈斗争尽管在明清之际三教 道教与养生 第3 0 0 页辩命歌 道教与养生第4 0 5 页众妙居答闩( 高尧夫目) 道教与养生第4 5 8 贞昝江苏如皋省知庐( 十七节六日) 道教与养生第3 0 l 贞辨命歌 道教与养生第3 甄前中华全围道教会缘起 道教与养生 第3 更番上海钱心君七闩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i -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 - _ _ _ - - - - _ _ - _ _ _ _ - _ _ - _ - _ _ _ _ - _ _ _ _ _ _ _ - _ - _ - 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已成大势所趋。但是陈擐宁仍然采取了批评的态度,只不 过由于他曾经有过“入于释氏”的特殊经历,而且他对于佛教有相当深入的了解, 所以他的批评相对来说较为平实一些,不太意气用事。他对佛教的批评主要集中 在辨( 愣严经) 十种仙中,大体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佛教基 本学术的批评,另一方面是对于一些佛教徒表现的批评。关于前一方面。我认为 包括五点:一是他批评佛教修炼对于人类肉体无能为力他说“佛教的修养法都 偏重心性,对于肉体仍无办法,不能达到祛病延龄之且的”。释教偏于唯心,若 讲肉体长生,即与他自己所标榜的宗旨冲突,难以自圆其说,故极力反对长生, 这是印度人一种习气;传染到中国来,实不足为训。”o 其二,他批评佛教理论脱 离人类现实生活,抹煞现实人生。他说:“释家见解,认为人生是幻妄的,所以宗 旨在专求正觉( 这是佛教的本旨,其余都是枝叶) ,而抹煞现实的人生。因此学理 与事实,常相冲突,难以协调。”o 其三,他批评佛教对神仙的贬低,在辨( 椤 严经) 十种仙中,他对佛教将神仙视为天道进行了多方面的反驳,认为以佛教 的六道轮回来统摄仙道是错误的,指出楞严经作者对于仙道完全不懂,“做楞 严经的人,是门外汉,遂致理想与事实不合”o 其四,他批评佛学内容很多是不 可以用实际来证明的。他说:“至于佛学虽可用科学证明,亦只限于极少数的部分, 而佛学中大部分,仍旧不能与科学发生关系。譬如佛经中最喜讲前世与来世之事, 又喜言天堂与地狱之现象,又喜言西方极乐世界之庄严这类的话,在佛书上赛 过家常便饭,毫不希奇。若要拿科学去证明,使大众共见,真可谓难上又难。”回而。 仙学则“极与科学相接近o ,并且仙学是实修实证。讲究真功夫。最后,他还从 修持的方法上,通过佛道的对比,来批评佛教,。愚见认为佛家与道家,在理论源 头上,本无不同;其所以不同者,乃在下手修炼的方法。道家工夫,初下手时, 与肉体有密切之关系;佛家工夫,专讲明心见性,不注意肉体上之变化,遂令人 无从捉摸。”o 对于佛教徒的表现,陈攫宁十分不以为然,所以他对此谈的内容也相对较多, 道教与养生 第3 9 9 页答上海钱心君七坷 道教与养生第3 0 0 页辨命敢 l 道教与养生 第2 7 1 页辨( 捞严经,十种仙 回道教与养生第3 2 8 页读( 化声自叙 的感想) i 道教与养生 第3 2 8 页读化声自叙 的巷想 道教与养生第3 4 4 页口诀勾玄录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于篇幅所限,我在此仅列举三点。其一,因为陈撄宁是个仙学的践履者,他最 注重的是实修实证,所以他首先批评的就是中国佛教徒喜空谈不愿实修。他说:“无 奈中国佛教徒专喜空谈,不肯拼苦用功实行修炼,故大乘之说最为投机”还说: 。吾国人性习,喜空言而畏实践,故特别欢迎大乘而厌恶小乘。因为小乘佛教虽 不敢说决定能免除老病诸苦,却也要做一番工夫。”。其二,他批评一些佛教徒气 量狭窄,不能像道教徒那样虚怀若谷,不能客观地看待佛道两家的优劣。他说:。学 佛的人则多数不肯兼学道,因为他们看不懂道书,同时在佛门中得著一知半解, 遂自满自足,又沾染些宗教的习气,故不敢研究教外的学术。”o 其实,陈攫宁此 处的批评只是就当时的佛教徒而言的,对于历史上的佛教高僧他基本上还是持肯 定态度的。而且他对当时的佛教徒也并不是完全批评,比如说,他本人就曾经拜 九华山月霞法师、宁波谛闲法师、天童山八指头陀、常州冶开和尚等佛门高僧为 师。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三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陈攫宁也不可能完全“自绝于人”, 所以,他对于佛教也并不总是批评,也有相当平实的评论。比如他曾说:“愚见认 为佛家与道家,在理论源头上,本无不同:其所以不同者,乃在下手修炼的方 法” 他还说:“仙有仙的世界,佛有佛的世界”o 。所以他也赞成杨仁山先生“仙 佛各有独到处”、。只好各行其志”的话四。 总的说来,陈攫宁对于佛教的看法主要是批评,不过他的批评是立足于道教仙 学立场上的论辩,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门派之争,当然更不是什么利益之争所以, 这就显得其批评具有某种理性特征,也有某些解释力量。当然,我们也应承认的 是,陈撄宁对于佛教的批评似有一些不妥之处。比如,他认为中国佛教徒喜欢大 乘的原因是。喜空言而畏实践9 ,这种观点恐怕有不少偏差。 3 陈撄宁对道家和道教的看法 他在辨 楞严经) 十种仙中说出了对于老庄之学的一点看法他说:。吾 道教与养生 第2 6 9 页辨楞严经) 十种仙) 道教与养生 第3 2 3 页读( 化声白叙) 的感想 道教与养生第3 4 4 页口诀勾玄录 道教与养生第2 8 0 页辨 楞严经,十种仙 道教与养生,第3 2 6 页凄化声自叙) 的感想)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 l m 国仙道,始于黄帝,乃是一种独立的专门学术,对于儒教无甚关系,而比较老庄 之道,亦有不同。后来仙学书籍,固不免有附会老庄之处,但只采取老庄一部分 修养方法,而非全部接受他们的教义。老子大患有身绝学无忧之旨,庄子谬悠曼 衍荒唐淑诡之辞( 见庄子天下篇) ,对于后世制造佛经的工作,其助力实非浅鲜 本是舶来,偏称土产于是释迦文佛成为老子之化身。本是国货,冒列洋装,于 是起信楞严遂高踞丛林之讲座( 大成起信论、愣严经,二书,在今日佛学研究家 多数人眼光中,认为二书都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 ”在读 不识道家学术之全体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仙学也是有区别的,他说“道家见解,认为人生是自然的,所以宗旨在极端放任, 面标榜清静无为,以致末流陷于萎靡不振,颓废自甘。仙家见解,认为人生是缺 憾的,所以总值在改革现状,推翻定律,打破环境,战胜自然。以致思想与行为, 往往惊世骇俗。非但儒道释三家不能融和,即道家与仙家,表面上似乎同隶一种 旗帜之下,然二者宗旨,亦难以强同。”在这里,他其实没有严格区分道家与道 教的定义,在这段话当中,他是以相同的概念来使用的。有时候,陈撄宁所谓的 道家和神仙家也是混合使用的,而不加以严格区分比如他在读( 化声自叙) 的感想中就曾说:“道家虽是由生理入手,但是要用方法改变常人之生理,所以 他的目的是超人的,而非平凡的,他的学术是实验的,而非空谈的。”o 但是,他 对道家和道教的肯定主要还是对于道教仙学的肯定。 另外,他对于仙学和三教的区别还说到,“儒道两家,同出源,本无异议; 佛教虽是外来的,但已经被中国人改造过了。比较印度原始佛教,大有分别。未 尝不可以说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仅仅借重释迦牟尼一块招牌而已三教各 有所长,谁也不能把谁打倒,久已成为鼎足之势。”固虽然“儒教中人也可以学仙, 道教中人也可以学仙,佛教耶教回教中人,皆可以学仙,甚至教不信的人更可 以学仙”。,但是。因为仙学性质,与各种宗教不同。宗教是要普度,所以注重宣 传,只求人人信仰,来者不拒;仙学难以普度,不是人人所能行的。”o 陈撄宁所提倡之仙学,突出特点之便是“实证实修”,劝解人们打破宇宙生 死规律,不听阎王老爷对生死的安排和造化的戏弄。在他大力提倡仙学的时候为 什么突发“仙学难以普渡”,“并非人人能行”的议论昵? 因为他提倡的仙学确实 f f 很难让所有的人都能实行,这突出的表现在道教以及陈撄宁所提倡之仙学的“炼 丹术”上。 ( 二) 仙学与三元丹法 历来慕仙修仙之人或以服食外丹而羽化成仙为人生鹄的,或以修炼内丹而臻 逆救与养生) 第3 0 0 页辨命敢 道教与养生 第3 2 2 贞t 读( 化卢自叙) 的感想 道教与养生 第3 3 4 页续( 化声自敷) 的感想 逆教与养生 第2 9 0 贞定志歌 道教与养生 第3 1 0 页读知几子悟真篇集注 随笔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圣域为人生追求,不管何种途径,要想成仙,肯定离不开丹法。丹法分为三元, 所谓三元丹法,也就是天元神丹、地元灵丹和人元大丹关于炼丹术之渊源,据 陈国符先生的说周易参同契与内丹外丹云:“我国的金丹术和黄白术可溯源 至战国时代燕齐方士之神仙传说与求神仙仙药。盖战国时代先有神仙传说与求神 仙奇药,及前汉始有金丹术与黄白术之发端也。”国炼丹术后来又经过魏伯阳、葛 洪、张伯端等人的发展,到明、清时期,道教著名人物陆西星。作玄肤论 云: 。丹有三元,皆可了命。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之谓也。天元谓之神丹 地元谓之灵丹人元谓之大丹”陈攒宁对于三元丹法的侧重点在于天元丹法, 他在( 灵源大道歌) 白话注解中说:。天元丹法,重在服食,不重点化地元 丹法,既能点化,又可以进一步炼成服食,而上接天元人元丹法,要用同类 阴阳。” 三元丹法当中,天元神丹和地元灵丹属于外丹,人元大丹属于内丹在中国 道教史上,炼丹术的发展也大体经历了从外丹向内丹的转化过程。两宋以前,我 国外丹术经历了从两晋南北朝到唐代的发展,道教外丹术士因为在某些重大原则 问题上的分歧,特别是在以什么药物作为还丹原料这一问题上的主张不同,形成 了不同的丹道流派。粗略地说,它们可以分为三大派别:最重视炼制和服饵黄金、 丹砂的金砂派;主张以铅汞为至宝大药的铅汞派;以及宣扬硫汞转炼合成的硫汞 派外丹术的发展,到了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从王公贵胄到平民百姓,追求通 过服食金丹而达长生不老、羽化成仙蔚然成风。由于多数炼丹术士不得要妙,以 致人们服丹以后,中毒而死者日益增多,尤其是皇族当中,因服丹而死者难以尽 数,唐太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等,都是为求神仙,服食金丹中毒 而死残酷的现实对陷入这种宗教迷狂的人们不断予以警示,虽然能以“尸解” 来解释,但毕竟会使人们对它产生怀疑,因而也会有人开始探索新的长生得仙的 方法。道教本来就有的服气吐纳,辟谷炼气一类的方术,于是人们的修炼开始从 外丹向内丹转化,从内丹寻求出路。唐末以后,道教外丹终于走向衰落。继之而 起的就是道教史上的内丹术据陈国符先生说周易参同契与内丹外丹 云,隋 见道藏灏瘴考 中华书局1 9 6 3 年版第4 4 7 页 明道教学者扛苏兴化人字长庚t 号方壶外史自谓嘉靖二十六年( 1 5 4 7 年) 遢吕纯阳论著道教经 籍台编成方壹外史丛编 形成修炼金丹之体系,于南北宗外另成东派一支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代始有内丹之说,乃以葛洪之金丹为外丹。但五代以前并无讲倡内丹之风气,所 谓内丹的思想和修习的方法,以及在名目上都不一致,可称之为内丹、内象、阴 丹、内气等等。道教内丹修炼的兴起,以致过渡到完全取代外丹,这一演变过程 正是发生在五代宋初这段时间。虽然外丹的衰落和内丹的兴起并不完全是由于这 一原因,但是这毕竟是一重要诱因。无论是内丹还是外丹。都是人们追求超越现 实世界而达到个人境界的提升,都是为了追求成仙 如本文前言所述,陈撄宁所提倡之仙学,就是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神仙家养 生学。养生的目的,就现实而言是延年益寿。最高境界是企求长生久视。他认为, “盖神仙者,乃精神与物质混合团结锻炼而成”o 的长生者;在( 灵源大道歌) 白话 注解中,他把仙分为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五等。鬼仙与常鬼不同, 。不离乎鬼”,但是能通灵而久存。人仙,。不离乎人”,在饮食衣服等方面虽然与 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能免除老病死之厄运。地仙,“不离乎地也”,寒暑不侵, 饥渴无害,虽然不能出神,但是已经能够免除衣食住行之累。神仙,“能有神通变 化”,进退自如,脱弃躯壳,飘然独立,散则成气,聚则成形天仙,“由神仙之 资格,再求向上之工夫,超出吾人所居住之世界之外,别有世界。”。所谓神仙之 学术,主要指内外丹术而言,因自古以来学仙之人无不炼丹,故仙学主要是研究 丹道;除此之外,还包括导引、守静、服饵、吐纳、胎息、行踽等动静功法。陈 撄宁对于道教的炼丹术研究精深,经过他自己的实修实证,断言中国传统之炼丹 术( 包括内丹和外丹) 确实可成。他在复南京立法院黄忏华先生书 中说:“惟 以多年苦心,并数百次之实验,证明古神仙所遗留各种外丹口诀,确有可凭,决 非欺罔。”在答复浦东李道善问修仙中更加详细地做了说明,他说“顿对于仙 学,是抱定一种试验性质,故有时依口诀行事,有时又变通办理,独出心裁,不 依口诀”。经过他几十年的实修实证,得出了很多对于炼丹术非常有意义的重要结 论 对于地元丹法,他经过实验证明红铜确能变为白银,丹砂乾汞,更不成问题, 然亦仅能到此程度而止,后来惜未能继续下去。若论及古今讲地元一派的丹经, 差不多被他搜罗尽了,也就是说,他的炼制地元丹法的实践是有充实的理论指导 道教与养生 第4 7 8 页答复浦东李道善匈修仙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至于炼地元灵丹作服食之用者,虽亦曾试验,但难保绝无流弊,故不敢劝人 为此。 在人元丹法上,他也是通过自己的切身实践,证明此术确有捷效,但参同、 悟真之本文虽可信,而各家注解则不可信者实多。吕祖全书、三丰全集, 亦讲人元,然其内容真伪错杂,不能视同一律。又如金丹真传 一派,较悟 真篇大有分别,不足以代表张紫阳之学说,至于济一子付金铨,仅可称为人元 丹法之应声虫而已 对于天元丹法,他的实践也证明。先天一霖,从虚无中来”之语,决非欺人 者但其入手法门,亦有上中下三等,故见效之快慢,用功之巧拙,遂由此而分 伍柳一派,不是上乘,惟李清庵,陈虚白、黄元吉,诸公庶几近之。 此外,他还多次提到三元丹法,。古之所谓天元丹法,乃指神丹而论。由地 元而上接天元者,可以点化服食,可以拔宅飞升至普通所谓天元丹法 者,即清静派也。”o 。今敢谓苟欲拔宅飞升,非全家服食天元神丹不可,仅侍自 己一身炼就阳神,无济也。苟欲跨鹤而去,非身外有身阳神出现不可,仅学老庄 之清静无为,乐天安命,无济也。神他在此处所言之天元神丹亦即抱朴子内篇金 丹篇所言之神丹,。服神丹令人寿无穷矣,与天地相毕,乘云驾龙,上下太清 成则可以举家皆仙,不但一身耳” 陈撄宁通过自己的实修实证得出了以上的结论,而且毫不保留地告诉世间慕 仙求道者,他在答复浦东李道善问修仙中说“种种考证,种种比较,皆是今 不如古倘吾人自甘暴弃则已,设有上智之士,怀抱大愿,不惑于清静之空谈, 不堕于寂灭之幻海,而欲抗追往哲,开示来兹,舍三元大丹而外,岂有他道哉? ”o 由此可见,陈撄宁是非常重视三元丹法的。 尽管他是在中国处于大变革时期的无畏战士,尽管他接受了西方科学知识, 尽管他自己明确声明自己不信迷信,他在与朱昌亚医师论仙学书) 中说:“顿研 究仙学三十余年,知我者固能完全谅解,不知者,或疑我当此科学时代,尚要提 倡迷信。其实我丝毫没有迷信,惟认定仙学可以弥救人生之缺憾,其能力高出世 道教与养生 4 6 8 页答虞山吴悟灵君十目 道教与养生 第4 7 9 页答复浦东李道普甸修仙 道教与养生4 7 9 页答复漓东李道菩鲥修仙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问一切科学之上。凡普通科学所不能解决之问题,仙学皆足以解决之,而且是脚 踏实地,步步行去。”但是他仍然坚持中国传统之炼丹术可以实现人之生命的无限 延长,甚至认为通过服食天元神丹可以“羽化成仙”、“拔宅飞升”当然,正如柏 拉图的“洞穴比喻”一样,处于一定社会背景的人,不可避免地会被他所处的时 代和社会背景所影响,造成一种既定的影响。陈攫宁出生在中国封建统治被西方 列强打破,中国正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他的思想具有打破迷信 的积极因素,同时又不会完全和彻底,他关于。羽化成仙”、“拔宅飞升”的追求 和信仰,就正表现出了时代的“洞穴”对他思想造成的两面性当然,除了时代 的因素,尚有他个人多年研学、沉醉其中不能超脱的因素。 众所周知,宇宙一切物质都有生有灭,这是宇宙的规律。而陈摆宁以及中国 历史上的所有仙学家非要打破规律,追求长生久视,追求不死。这显然是有悖于 现实的。是不科学的。但是他们那种“我命在我,不属天地”的伟大抗争精神却 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的同时,他们所向的往长生久视也并非完全没有根据, 最少,在一定限度内,通过修炼主体的努力,实现生命的延长还是可能和现实的。 道教历史上由此而达到长寿者不乏其例,东汉张道陵( 3 4 1 5 6 ) 活了1 2 3 岁,晋 代道士许逊( 2 3 9 3 7 4 ) 活了1 3 6 岁。,唐代道士孙思邈( 5 4 1 6 8 2 ) 活了1 4 2 岁o , 更有甚者,张三丰据说活了二百岁以上。由于史料没有关于张三丰生卒年月的详 细记载,但是依据元史、明史等记载,从侧面可以大体推算出,张三丰超过二百 岁高龄不无可能当然他们这些人的长寿并不是什么成仙的结果,而是自身通过 修炼达到了健身强体的目的。仙学( 道教) 人物能够长寿,一方面是通过自身的 勤苦修炼,另一方面,跟中国另一传统文化中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州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
- 老年人知识培训小结课件
- 老年人眼病防治课件
- 《中国古典文学鉴赏》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 醛酮亲核加成反应课件
- 专题五 列表(课件)-《Python程序设计》职教高考备考讲练测
- 实验仪器与操作-2025年新初三化学暑假专项提升(人教)原卷版
- 老年人安全知识培训简报课件
- 老年人安全常识课件
- 新生儿气管导管滑脱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第三版)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表格)
- 商品精修教案项目5服装精修
- 小升初简历模板2020免费
- 19-雾在哪里ppt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金融统计分析教材课件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课件
- DDI定向井难度系数
- 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 电催化精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