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竞争战略研究.pdf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竞争战略研究.pdf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竞争战略研究.pdf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竞争战略研究.pdf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竞争战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竞争战略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竞争战略研究 thesis submitted to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or the master degre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trategies for tianjin yat-sen scientific industrial competition byby feng zhihou supervisor: prof. zhang dongsheng october 2011 河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 i 天津逸仙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科学工业园竞争竞争战略研究战略研究 摘摘 要要 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以下简称“逸仙园” )成立于 1996 年,是隶属于天津经济技 术开发区管委会统一管理的区外工业开发园区。近年来,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以下简称 “逸仙园” )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对天津开发区的贡献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园区发展也 面临很多困境和问题。 面对天津滨海新区加快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 逸仙园如何准确进 行战略定位,充分发挥逸仙园的比较优势,在与周边工业园区竞争中率先崛起,就成为逸 仙园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逸仙园内外部环境、产业发展等进行分析,结合本职工 作,提出切合逸仙园实际的竞争发展战略,为逸仙园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采取理论推理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 逸仙园竞争发展战略。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两点: 一是将竞争战略理论中差异化战略引入区 域经济发展战略, 将差异化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 为逸仙园发展战略的制定提 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为逸仙园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战略举措, 具有较强的现 实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从竞争战略、差异化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分析入手,在对主要 竞争战略、 差异化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逸仙园的发展现 状,针对当前我国各地开发区、工业园区从开发模式、管理模式、招商和产业选择“同质” 化严重的现状,提出逸仙园差异化发展定位。 其次通过“swot”分析工具具体筛选出逸仙园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产业发展方向,提 出逸仙园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的具体方案和建议。 本研究课题旨在,运用竞争战略理论中差异化发展战略对逸仙园区域发展定位、产 业发展思路、空间优化及未来管理模式等提出战略层次的建议。因此,本研究课题对逸仙 园高水平、高标准的开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逸仙园,竞争战略,差异化,产业定位 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竞争战略研究 ii strategies for tianjin yat-sen scientific industrial competition abstract tianjin yat-sen scientific industrial park (ysp) was founded in 1996 under the 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eda). in recent years, ysp presents a smooth upward trend. ysp has a diminishing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anjin teda and is in a plight. a period of transition is coming. ysp is facing a series of challenges, such as how to strategically position, how to play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how to fight off competition from nearest competitors. this passage draws out a viable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circumstance, the analysis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authors work experience. competitive strategy is researched from the view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researches the differentiation. this passage includes two innovations. the first is introducing differentiation into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combining the former with the latter. it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the second is making several practical initiativ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ysp with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irstly, this essay stars on competitive strategy,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ory. then the status of ysp is analyses in depth. finally, the passage locates ysps different position, considering the serious “humogeneity” problems of the establishment model, management, investment, and industry selection of development zones and industrial parks. secondly, this essay points a direction out to ysp by using “swot”. it also provides detailed and exact plans and suggestions about how ysp implements a program of reform. this research aims at using differentiation for making recommendations at strategic level about ysps posi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space upgrade, and management. thus, the research is eminently practical for ysps development with high standard, high level. key words: ysp, competitive strategy, differentiation, industrial position 河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 iii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 1 1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1 1-2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 2 第二章第二章 竞争战略及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竞争战略及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3 3 2-1 企业竞争战略理论 . 3 2-2 差异化战略理论 . 3 2-3 区域发展竞争理论 . 5 2-3-1 梯度推移理论. 5 2-3-2 增长极理论 . 5 2-3-3 区域经济增长相互传递理论 . 6 2-3-4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 6 2-3-5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现状 . 7 2-4 本章小结 . 8 第三章第三章 逸仙园发展现状分析逸仙园发展现状分析 . 9 9 3-1 中国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趋势 . 9 3-2 逸仙园发展现状分析 . 12 3-3 逸仙园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第四章第四章 逸仙园竞争战略选择和目标逸仙园竞争战略选择和目标 . 1616 4-1 逸仙园竞争战略的内涵. 16 4-2 逸仙园竞争战略发展目标. 17 4-2-1 区域发展定位及竞争战略选择 . 17 4-2-2 区域中长期发展目标 . 17 第五章第五章 逸仙园基于竞争逸仙园基于竞争战略下的产业选择战略下的产业选择. 1919 5-1 竞争战略下的产业选择 . 19 5-1-1 比较优势基准 . 19 5-1-2 市场前景基准 . 19 5-1-3 产业关联度基准 . 19 5-1-4 技术成熟度基准 . 20 5-1-5 税收贡献基准 . 20 5-1-6 行业综合排名基准 . 20 5-2 竞争战略下的招商引资 . 21 5-3 竞争战略下的管理创新 . 22 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竞争战略研究 iv 第六章第六章 逸仙园重点产业竞争发展战略逸仙园重点产业竞争发展战略 . 2323 6-1 电子信息产业 . 23 6-1-1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 23 6-1-2 逸仙园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 24 6-1-3 电子产业发展战略和目标 . 25 6-1-4 电子信息产业战略发展重点 . 25 6-2 汽车零部件产业 . 26 6-2-1 国外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 26 6-2-2 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 27 6-2-3 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 . 30 6-2-4 逸仙园汽车零配件产业发展现状及 swot 分析 . 31 6-2-5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和目标 . 33 6-2-6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重点 . 33 6-3 机械加工业 . 34 6-3-1 逸仙园机械加工业 swot 分析 . 34 6-3-2 机械加工业发展战略和目标 . 36 6-4 现代服务产业 . 36 6-4-1 发展服务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36 6-4-2 园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定位和重点领域 . 37 6-5 优化产业结构战略 . 38 结结 论论. 393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4040 致致 谢谢. 4242 河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1 1- -1 1 本本文文的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 -1 1- -1 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继上世纪 80 年代“珠三角”开发、90 年代“长三角”开发之后,进入 21 世纪以来, 我国政府正在逐步加大以天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开发、开放,努力将环渤 海经济圈打造成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逸仙科学工业园(以下简称逸仙园)成立于 1993 年,位于天津 市武清区,行政隶属于天津滨海新区主要功能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 开发区) ,由天津开发区管委会进行统一管理。逸仙园主要以吸收国内外投资,发展新型 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园内投资企业享受天津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 逸仙园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完成土地开发面积 3.275 平方公里,入区企业 40 余家,累计吸引外资超过 9 亿美元,年均实现工业总产值基本保持在 50-60 亿元左右。 基本形成了以电子、汽车配件、新型材料为主的产业格局。近年来由于受电子、汽车配件 产业行业竞争加剧,产业增速不高和后续注入式大项目缺乏等因素影响,逸仙园经济增长 开始放缓。发展相对落后于周边武清、廊坊等地工业园区,这反映出逸仙园产业结构不够 合理,对个别大企业依赖过重,没有形成狼群式的产业结构,因此在与周边工业园区的竞 争中,如何优化产业结构,与周边工业园区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是逸仙园不得不考虑的 问题。面对当前天津滨海新区高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如何进行战略定位,充分发挥逸仙园 的比较优势,与周边工业园区取得竞争优势,是逸仙园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对逸仙园 的区域发展战略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1- -1 1- -2 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加快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战略规划,并成为国家综合改革配套试 验区,意味着滨海新区将极大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发挥对环渤 海地区的带动作用。逸仙园作为滨海新区所属的一个区外工业园区在与周边工业园区共同 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竞争关系,如何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是一个现实问题,需 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因此,综合分析逸仙园建设发展经验,正视目前的问 题和发展机遇,对逸仙园的未来进行科学定位和实施战略规划,是逸仙园的首要问题。 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和京津经济走廊两翼发展构想下,针对逸仙园所处的“飞地”工业 园区的性质和周边工业园区的竞争关系。如何发挥逸仙园所具备的区位优势和天津开发区 产业依托优势是逸仙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依据竞争战略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通过对逸仙园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合理分析和研究,提出逸仙园未来产业升级和发展上差异 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竞争战略研究 2 化竞争战略,以实现逸仙园更好、更快、更高水平的发展,跟上滨海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 步伐。本文通过逸仙园产业发展竞争战略的研究,对高标准的建设逸仙园工业园区具有现 实意义。 1 1- -2 2 研究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的基本思路和框架框架 本文主要以企业竞争战略中差异化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指导, 运用 “swot” 、“五 力分析”方法具体对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发展定位、产业选择和重点 产业进行分析,按照竞争战略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最终提出逸仙园未来发展战略。 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 1-1 所示: 图 1-1:研究思路框架图 fig. 1.1 research framework 研究问题界定:区域竞争发展战略研 究 理论研究综述:竞争战略、差异化战 略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逸仙园发展现状分析 逸仙园竞争发展战略和战略目标的确 定 差异化竞争发展战略下的产业选择 结语 河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 3 第二章第二章 竞争竞争战略及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战略及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2 2- -1 1 企业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竞争战略理论 “战略”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就是在特定环境下,为实现一定的长期目标而对组织内的 资源和能力实施有效的配置和组合,从而取得竞争优势。探寻竞争优势的来源及获取竞争 优势的战略一直是战略理论家和企业家的重要任务 1。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专 家迈克尔波特从 20 世纪 80 年代陆续发表了其著名的三部曲即竞争战略 (1980 年) , 竞争优势 (1985 年) , 国家竞争优势 (1990 年) ,系统的提出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 在其论述中他提出了产业结构分析、通用竞争战略等一般分析技巧,阐述了在不同产业环 境重点竞争战略以及不同的战略决策。他认为企业通用竞争战略一般可分为三种,即总成 本领先战略、表歧立异战略和目标聚集战略。在竞争优势一书中,他阐述了企业可以 选择和推行一种通用竞争战略以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方法。 因此,竞争战略的核心在于与众不同,它需要有意选择不同的行动方案以提供独特的 价值组合 2。 2 2- -2 2 差异化战略理论差异化战略理论 差异化战略理论,是指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其它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差别化, 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并使其具有不可替代性或 模仿性,从而占领更大市场份额或渠道。它意味着有意选择不同的行动方案以提供独特的 价值组合。 从 19 世纪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企业差异化优势形成的基础和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做过探讨和研 究。 迈克尔波特认为竞争战略基本分为三种,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 他认为企业可以从这三种战略中选择和推行一种通用竞争战略以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 方法。并进而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创造产品和创造产业就是创造差异。有差异才能有 市场,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同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任何想要长期生存下去的竞争性企 业,都必须通过差异化竞争战略而形成压倒所有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优势 3。迈克尔波 特在分析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竞争状态和吸引力时将“五力模型”(如图 2.1)作为分析工具 和制定企业竞争战略的基石。这一模型说明行业的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供应商、购买者、 当前的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及行业的潜在进入者五种因素。 “五力模型”将战略分析的重 点由企业转向行业,强调了外部环境的重要性。 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竞争战略研究 4 图 2-1: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4 fig.2.1 michael porter “five forces model” 我国对差异化战略理论的研究主要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的,这些理论的重点主要集 中于: (1)企业差异化的来源,较有代表性的是资源理论、顾客价值理论、核心能力理论 和价值链理论; (2)企业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侧重于产品差异化和营销差异化的讨 论。 王义高在其战略管理中指出:企业为了通过差异化获得成功,在商业概念上拥有 一个基本概念就是必须能继续给消费者提供他们所希望得到的,但不需要他们额外的付出 高额费用的模式。 如果差异化导致消费者多付费, 那么消费者不会过多选择差异化的产品, 反而会怀疑企业提供的产品是为了赚钱他们额外的利润 5。 刘绍英在差异优势战略-企业长盛不衰的途径中,对企业的差异化战略的决策, 企业差异化的来源,以及如何形成企业差异化优势做过策略分析;罗永辉在其文章浅议 差异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对企业差异化与核心竞争力直接的联系作过论述 5;蔡冬 松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与产品形式创新谈中小企业差异化战略选择中,对中小企业 产品形式创新的立足点及创新战略的实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差异化战略研究从产生到深入发展,主要是针对企业差异化战略 形成的基础以及差异化战略的运用进行的理论研究, 这些研究无疑给企业界定产品、 技术、 服务等差异化提供了多种思路,为企业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6。 在国内,对差异化战略竞争力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和产品层面,对区域发展中的差异 化竞争问题研究相对较少。差异化战略不应仅仅适用于企业发展,在当前世界经济大融合 的背景下,以差异化理论为指导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同样大有前途。 区域竞争的实质就是将本区域内的资源充分提升和利用,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 业集群,从而实现区域间差异化发展。国外区域竞争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 从管理学的角度论述,基本是有关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集群理论,这方面的研究理 论性和系统性较强,另一个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主要是在讨论或简介一个州、一个市 河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 5 的经济发展时阐述当地的一些优势,这方面的研究往往是具体的和实证的。 2 2- -3 3 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竞争竞争理论理论 经济学把区域作为经济上相对完整的经济单元。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概念。它是以不 同等级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原则,在充分发挥本区域优势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地域性经济,是某一特定区域内经济、社会活动及其相互 关系的总和。 自德国经济学家约翰冯杜能首次提出农业区位以来,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在西方 已有近 200 年的历史。但是以区域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则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才大量出现。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涵盖的内容和范围很广,既包括对区域经济发展 的原因和机制的研究,也包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结构和机制的研究。 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rancois perous) 、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 (gunnar myrdal)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 、美国城市 与区域规划学家约翰弗里德曼(j.r. friedman)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逊(j.g. williamson)和区域经济学家克鲁默(g. krumme) 、海特(r.hayor)等西方学者,在他 们的著述中从不同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进行了阐述 7。其主要理论包括: 2 2- -3 3- -1 1 梯度推移理论梯度推移理论 梯度推移理论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区域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梯度的客 观性就是指不同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所存在的差异。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区域产业结 构是至关重要的。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取决于区域主导产业群在其生命循环中所处的阶段, 这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劣的基础。而由主导产业决定的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决定了区域 经济发展的程度。由于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发展的程度不同,从宏观经济总体来看,各地 区客观上就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准与技术装备程度的梯度差。又由于各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 水准不同,决定了每一个地区均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梯度上。主导产业群处在创新阶段的 地区,是高梯度地区;而主导产业群处在成熟或衰退阶段的地区,则是低梯度地区。另外 围绕产业部门的一系列创新活动,一般都由高梯度地区开始,即高梯度地区是产业创新的 发源地。产业的创新在其运作过程中,随经济发展和主导产业生命周期的衰退,逐步有次 序地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推移 8。 2 2- -3 3- -2 2 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francois perous)首先提出“增 长极理论” ,他认为,经济空间是“存在于经济元素之间的经济关系” , “增长并非同时出 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 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 ” 此后,佩鲁的这一理论被瑞典经济学家缪 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竞争战略研究 6 尔达尔、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以及法国经济学家布什维尔和尼科尔斯等学者进一步发展。 将佩鲁的增长极概念从抽象的经济意义推广到内容更为广泛的区域概念。这样增长极概念 就有两种内涵,一是经济意义上的特指某一推进型产业或公司;二是在地理意义上的特指 某个地理区位或空间单位。增长极理论的核心是推动型产业可以对区域经济产生的两种类 型的增长效应,一种是“乘数效应” ;另一种是极化和扩散效应 9。 2 2- -3 3- -3 3 区域经济增长相互传递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相互传递理论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把非均衡战略看作是区域经 济发展的最佳方式。他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在一个或几个区域实力中心首先得到 发展,增长点或增长极的出现必然意味着增长在区域间的不平等是增长本身不可避免的伴 生物和前提条件。增长点或增长极的增长动力来自于核心企业家善于发挥聚集经济的优势 和“动态增长气氛” 10。 2 2- -3 3- -4 4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20 世纪 60、70 年代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高,环境、资源等问题日益凸 现。面对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和资源日渐枯竭的现实,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为保护环境和 不可再生资源而大声疾呼。 1972 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 一次环境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人类对环境与发展问题认识的 一个里程碑,也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的初步确立。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指出: “为 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的一个紧迫的目标。 ”这次 会议引起了人类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全方位关注。 1980 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表了世界自然保护战略 ,在战略中,第一次明 确提出了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的概念及实现途径,这一概念的提出, 不仅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而且为今天的可持续发展行为奠定了思想基础。可持续发展概念 被明确提出后,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予可持续发展以不同的解释。各国学者对可持续发 展的解释大体可归纳为:从环境角度解释,可持续发展是“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 更新能力” ;从生态角度解释,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 的完整性和人类思想的实现,使人类和生存环境得以持续” ;从社会角度解释,可持续 发展是“人口增长趋于平衡、经济稳定、政治安定、社会秩序井然的一种社会发展” ;或 是“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现在和将来给社会上所有人提供立足的生活保障” ;从科技发 展的角度解释,可持续发展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工 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消耗” ;从经济角度解释,可持续发展是“建 立在成本收益比较和审慎的经济分析基础上的发展和环境政策,加强环境保护,从而导致 福利的增加和可持续水平的提高” 。 11 河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 7 2 2- -3 3- -5 5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现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从沿海到内陆我国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相关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研究方兴未艾。其中主要有梯度推进发展理论、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增长极发展理论和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战略管理理论方面我国学者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1、梯度发展理论 梯度发展理论是在按我国地理形成的东、中、西地理区域划分的。认为我国区域经济 发展应该实行东、中、西梯度推进,优先推动东部沿海区域发展,然后逐步向中、西部地 区推进。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所采取的主要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保证东部区域 经济发展的同时,拉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使全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状 态更加加剧。 2、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经济地理研究者陆大道等在深入研究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 础上,吸收国外据点开发和轴线开发理论的有益思想,对生产力地域组织的空间过程做了 阐述,提出了点轴渐进式扩散的理论模式,把点轴线开发模式提到了新的高度,同时 架构了中国沿海与长江流域相交的“t”型空间发展战略。点轴开发模式有利于发挥积 聚经济的效果,将经济开发活动结合成有机整体,及区域开放式的发展。 3、增长极理论 在我国经济学界将增长极理论引入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特 点,形成了我国区域增长极理论。他们认为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产业 及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增长极具有如下特点: 在产业发展方面, 增长极可以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联系而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在空间上,增长极 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关系而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在物质形态上,增 长极可以是一个带周围区域经济增长的区域中心城市。而且认为由于区域的大小不同,相 应的增极可分为不同的规模等级。不同等级的增长极相互连接,实现了增长极由点线 面的衍变,共同构成了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体系和空间结构的主体框架。该理论还强调区 域之间的非均衡发展, 突出了增长极的凝聚力和协同力, 并力打破现行的行政边界的约束,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展现聚集效应,推动区域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带动 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4、可持续发展理论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学家在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中突出强调的是可持续发 展中的经济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 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原 则和共同性原则。 12 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竞争战略研究 8 2 2- -4 4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在当前中国各地园区经济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区域经济发展没有正确的战略指导思 想,单纯追求眼前的发展速度,必然造成核心竞争力缺乏,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效率低下, 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可见,明确的战略指导在区域经济新一轮竞争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 作用。将企业竞争战略引入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五力模型” 、 “swot”分析方 法可进一步分析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自身竞争优势。而国内外有关区域经 济发展战略理论有助于加强对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考和谋划。这些理论对研究和制 定逸仙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河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 9 第三章第三章 逸仙园发展现状分析逸仙园发展现状分析 3 3- -1 1 中国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趋势 对于中国产业园区的发展,我国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大量探索。魏心镇、王缉等编著 的新的产业空间一书中把中国产业园区划分为机构阶段和企业家阶段。邓敬等在论 城市开发区的发展一文中,把城市开发区发展分为起步阶段、扩张阶段、竞争分异阶段、 成熟阶段等四个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产业园区有其不同特征,也存在不同的发展问题。 刘凤朝、刘则渊、冷云生将中国产业园区的演化机理归纳为从产业园发展到产业区扩张再 到产业带形成的阶段发展历程, “空间扩张”是这一历程的显著特征。黄鲁成在研究区域 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特征时指出,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一样,其整体演 化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过程。沈伟国、陈艺春从产业发展和 功能转变角度,认为我国产业园区发展历程主要可分为要素空间集聚、主导产业强化、创 新生态演进、区域联动辐射四个阶段。 谈论中国开发区及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在宏观上把握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未来 几年的发展趋势。如下图 3.1 所示: 图 3.1:中国经济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及产业发展阶段13 fig. 3.1 chinas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age 中国在建国后经历了长期的向工业社会演进的过程,目前仍然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尽 管工业总量大,但在工业结构上距离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以装备制造业为例,其占整 体工业比例为 27%,而日本为 50%。冶金、电力、热力及采掘业仍然是中国工业的主要支 柱产业。其次,工业结构高度依靠外需市场,过度依赖成本优势,多数制造以加工制造为 主,拥有自主品牌比较少,缺乏核心技术和对价值链整体的控制。第三,产业组织结构不 尽合理,生产专业化水平低,大多数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包装,大部分生产过程都在 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竞争战略研究 10 企业内部完成, “大而全” , “小而全”现象非常普遍。 目前,中国产业结构相当于日本 20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70 年代初期,韩国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水平,处于重工业化初期阶段。中国重工业化将在未来 10-15 年左右完成。中 国的重工业化发展还与国际产业专业相互交织。纵观国际产业演变趋势,历史上形成规模 的产业转移主要体现如下表 3.1: 表 3.1 全球产业转移进程表 14 table. 3.1 global industrial displacement 前几次产业转移均保持梯度发展的特点: 在产业转移的低梯度 (加工装配、 纺织服装) , 产业转移速度较快;进入中一级梯度转移阶段,产业转移速度会较上一梯度有所放缓(零 部件制造) ;而在产业转移的最高梯度阶段(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整机) ,其产品转移速 度相对低、中级产业梯度阶段的产业转移是最慢的;而产业梯度转移的快慢既取决于市场 需求,也取决于技术革命的更替。在新产业尚未形成生产力前,成熟产业的产业转移相对 比较缓慢。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国内高端需要迅速萎缩,导致服务其高端需求的制造业 和装备制造业面临困境。国际产业转移已进入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 转移并存阶段,多层次的产业转移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复合型产业转移的特点。 因此,在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钢材、机械设备、耐用消费品将 成为未来支柱性增长产业。发达国家在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开始向 发展中国家转移某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甚至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技术产品生 产过程中的某个工序。我国政府持续有计划的在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其中,一方面积极扩 大内需,以改变外需主动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同时通过内需水平的提升拉动制造业水平的 提高;另一方面直接通过产业振兴规划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改变“加工制造”主导的 产业结构。未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发展外部环境会更加复杂多变,宏观调控政策将倾向灵 活,新兴战略产业及低碳产业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关注。 在我国,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各地工业园蓬勃发展,仅国家批准设立的高科技产业 开发区就有53个遍布于东、中、西三大地带。目前兴办工业园区和各类产业园区已成为我 河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 11 国城市化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我国各类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的开发模式看基本 上属于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其原因首先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差距不仅表现 在科技领域而且还表现在市场发育、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发展中国家要想与发达国家一 样仅仅依靠市场力量就能够催生出“硅谷”,不要说发展中国家做不到,日本、欧洲等一些 发达国家或地区也很难做到。其次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地区增强竞争优势的 重要“法宝”,政府只有通过种种手段,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政府才有能力解 决一些社会、经济等问题。第二是中国作为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国家,政 府完全不参与产业发展和调控,全部让市场发挥作用,这也很不现实。因此,我国各类工业 和产业园区采取政府主导模式有一定的合理性。 衡量一个产业园区属于何种开发模式,可以通过其开发资金的来源渠道来反映。目前,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资金主要来源于这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政府税收返还的方式, 增大高新技术园区的积累,并把这部分积累的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的技术开 发等;二是各级政府投资,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高新技术园区开发公司改制为股 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如苏州高新技术 园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园区、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等,都利用上市公司募集建设资 金;四是吸引外来资本,尤其是海外资本“筑巢引凤”;五是一些实力雄厚的高科技企业 自己建立高科技园,如沈阳东大软件园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