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梁漱溟“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哲学困境与出路.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梁漱溟“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哲学困境与出路.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梁漱溟“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哲学困境与出路.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梁漱溟“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哲学困境与出路.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梁漱溟“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哲学困境与出路.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幂t 鬟4 世界文啊,三蘑向”谠的铟。掣;瞳j j l - i i t t i l l - 梁漱溟“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哲学困境与出路 摘要 梁漱溟是二十世纪文化保守主义的杰出代表,也是现代新儒家学派的开 山者。他的文化哲学第一次把中国文化纳入世界文化架构中加以平等地讨 论,其独特之处在于他提出了“世界文化三路向”说。本文从其“世界文 化三路向”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哲学渊源、主要内容、文化理论的哲学困 境与出路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标志着梁漱溟文化研究起点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问世有着深厚的 时代背景和哲学渊源。当时国内是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的浪潮与东方文化 派的对抗,而大洋彼岸的西方却宣告了西方文化救世论的破产。梁漱溟就 是在这种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并存的时刻开始他的文化哲学研究的。梁漱 溟以“意欲”为考察中西印三方文化的立论基础,提出“世界文化三路向” 说,即“意欲向前”的西方文化,“意欲调和持中”的中国文化和“意欲反 身向后”的印度文化,三大文化是递相演进的,并指出世界未来将是中国 文化的复兴。 但是,梁漱溟忽视了作为宗法社会产物的儒家意识形态与现代社会之间 的矛盾与时代隔膜。如他的三大路向说与次第重现的矛盾,理论缺失了中 西文化的整合,他为中国文化指出的出路是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以“民 主”与“科学”为代表的西方精神,更是一种主观臆断。与马克思主义相 反,梁漱溟不承认社会存在在人类社会中的决定作用,因而他始终未能找 - t 4o t 弄文化= 辟向”说的昔掌田境与出碧 到真正能够打开中国文化迷宫的钥匙。 通过对梁漱溟“世界文化三路向”说中两难思想的反思,当今,我们必 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为基础,不断地发掘中国文化的现 代意义,谋求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未来整合。面临全球化的到来,中国 文化理应全方位、开放式的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我们也应以现实为根基 来塑造未来中国文化。 关键词:梁漱溟中国文化世界文化三路向说 ,。西夫孽l 礓- 学位 l j 文 l t 雾“世界支。心三麝向”- l 睫f o 曾掌呻爿由出j 1 h ep m l o s o p h i c a ld i i 正m m a o u t l e to fl i a n gs h u m i n g s a n dt h e t h e o r yo f t h r e ed i r e c 耵o n si nw o r l dc i t u r e a b s t r a ( 、t l i a n gs h u m i n gw a sap r o m i n e n t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c u l t u r a lc o n s e r v a t i o ni n2 0 t hc e n t u r y , a c t e da st h ef o u n d e ro fm o d e mn e w - - -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h i sc u l t u r a lp h i l o s o p h yf i r s te q u a l l y d i s c u s s e dt h e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i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u l t u r a ls t r u c t u r e b yb r i n g i n gf o r w a r dt h e t h e o r yo ft h r e ew a y w o r l dc u l t u r e ,l i a n gs h u m i n gb u i l th i ss p e c i a lc u l t u r a lp h i l o s o p h y t h e p a p e ri l l u s t r a t e sh i st h e o r yo f t h r e ed i r e c t i o n si nw o r l dc u l t u r ei nf o u ra s p e c t s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s o u r c e ,c o n t e n t s ,d i l e m m a sa n do u t l e t s t h ep u b l i s h i n go f 咖c h i n e s ea n d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a n dp h i l o s o p h y ,m a l k i n gt h e b e g i n n i n go fh a n gs h u m i n g s c u l t u r a l r e s e a r c h ,h a dd e e pb a c k g r o u n do ft i m e sa n d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s o u r c e h ef a c e dt h e t r e n do ft o t a lw e s t e r n i z a t i o no fn e wc u l t u r a lm o v e m e n ta n d t h es c h o o lo fe a s t e r nc u l t u r ea n dc o n f r o n t i n gi nc h i n aa tt h a tt i m e ;w h i l e ,t h ew e s t e r nw o r l d h a da n n o u n c e dt h eb a n k r u p to ft h ei d e at h a tr e g a r d e dt h e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a st h em e a n so f s a v i n gt h ew o r l d j u s ta tt h et i m et h a tn a t i o n a lc r i s i sa n dc u l t u r a lc r i s i sc o e x i s t e d ,l i a n g s h u m i n gb e g a nh i sr e s e a r c ho fc u l t u r a lp h i l o s o p h y h ea r g u e dc h i n e s e w e s t e ma 口di n d i a n c u l t u r eo i lt h eb a s i so f 。w i l l ”a n dc o n c l u d e dt h et h e o r yo ft h r e ed i r e c t i o n si nw o r l d c u l t u r e - - - 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w i t h “w i l lt og oa h e a d ”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w i t h “w i l lt oc o n c i l i a t e a n di n d i a nc u l t u r ew i t h w i l lt or e c e d e :a n dt h et h r e ec a t e g o r i e so fc u l t u r e sd e v e l o pi n 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s e q u e n c e ,h ep o i n t e do u tt h a tt h ef u t u r eo ft h ew o r l dw i l lb et h er e n a i s s a n c e o f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h o w e v e r , l i a n gs h u m i n gn e g l e c t e d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a n dt h eg e n e r a t i o ng a pb e t w e e n c o n f u c i a ni d e o l o g ya n dm o d e r ns o c i e t yw h i c hi st h ep a t r i a r c h a ls o c i a lp r o d u c t f o ri n s t a n c e , t h ec o n f l i c t b e t w e e nt h r e ew a yc u l t u r ea n di na e e o r d a n c ew i t hs e q u e n c e ,t h es h o r to f i n t e g r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c h i n e s ea n d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 ,l i a n gs h u m i n gp o i n t e do u taw a y f o r i l l 广西大掌破士掌位论文 渠漱 雾“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暂掌曩i 境与出路 c h i n at h a ta b s o r b e di nd e m o c r a c ya n ds c i e n c ea r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w e s t ,b u ti tw a sa v e r ys u b j e c t i v ej u d g m e n t a sa l lo p p o s i t eo fm a r x i s m ,l i a n gs h u m i n g d i d n tc o n f e s sd e c i s i v e r o l eo fs o c i a le x i s t e n c eo nt h eh u m a ns o c i e t y ;t h e r e f o r e ,h ec o u l dn o tf i n dt h ek e yt oo p e nt h e l a b y r i n t ho f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f r o mt h eb e g i n n i n g t ot h ee n d , t h r o u g ht h er e f l e c t i o no nt h ed i l e m m ai d e a si nl i a n gs h u m i n g st h e o r yo ft h r e ew a y w o r l dc u l t u r e ,t o d a y ,w em u s tb a s eo nm a r x i s tb a s i cp r i n c i p l ea n ds c i e n t i f i cm e t h o d s , e x c a v a t eu n c e a s i n g l yt h em o d e r n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s e e kf o r t h ef u t u r e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a n d o t h e rc u l t u r e 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c o n f r o n t i n gt h et i m eo ft h e 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s h o u l dc o m m u n i c a t ew i t h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w i t ht h eo p e nw a y i na l l - - - - d i r e c t i o n w ea l s os h o u l dm o u l dt h ef u t u r eo f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o nt h eb a s i so fr e a l i t y k e yw o r d s :l i a n gs h u m i n g ;t h e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 t h et h e o r yo ft h r e ed i r e c t i o n si nw o r l dc u l t u r e i v 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相 关知识产权属广西大学所有,本人保证不以其它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或使用本论文 的研究内容。除己注明部分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本人为获得其它学位而使用过的内容,对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过重要帮助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论文中明确说明并致谢。 论文作者签名:立成 2 0 0 7 年5 月2 0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秘电子舨,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请选择发布时间: 口即时发布口解密后发布 ( 保密论文需注明,并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粼:丑威名参乞加7 年彳月岁日 广西大拳习e 士掌位论文 渠漱溟“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暂掌田境与出 引言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梁漱溟,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已的焦点人物,不 论是赞成他或是反对他的人,都不能回避他在中西文化比较方面的所做的探索,特别是 他提出的标记性的文化哲学理论“世界文化三路向”说。尽管他在文化哲学上没有 创立之无懈可击的理论体系,有的理论本身还自相矛盾,在社会实践方面也曾出现过与 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背离,但我们不能否认他在探索中国文化向何处去这一历史问题上所 付出的艰辛努力。作为一个具有强烈历史使命与历史责任的文化思想家,他对中西文化 的基本关切和充满智慧与情感的回答,是有新意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梁漱溟在文化 上提出的“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由于是以主观“意欲”的不同来建构文化比较体系, 因此,是非历史主义的、抽象的文化观,自然也就无法涵盖三种文化的丰富内容。他人 为地夸大了文化民族性的差异而轻视了文化差异的时代意义,导致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认识上,认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不是西方模式的简单移植,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 型,中国文化现代化只能在“返本开新”的框框内进行,是“由内圣开出新外王”,“内 圣”就是儒家的“心性之学”,“开外王”也就是通过中国文化的理念开出“科学与民主”, 其实质是一种“儒学”的现代化,即“儒家道德人本主义+ 科学技术+ 民主政体”。其结 果是,他没有真正地解决时代所赋予的历史课题,尽管他主观上不这样认为。 因此,本文拟对梁漱溟的“世界文化三路向”说进行探析,说明早期中国马克思主 义文化理论对他的文化学说形成的影响。反过来,这一文化理论形成后就对中国马克思 主义文化观、尤其是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深入分析“世界文 化三路向”说自身存在的哲学困境及其原因,并借此为反思的基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客观地、公正地评价梁漱溟文化理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作用 和意义,挖掘出梁漱溟与马克思主义的微妙关系,为在理论上寻求“世界文化三路向” 说的马克思主义出路奠定基础和提供前提,帮助梁漱溟走出他无法走出的理论困境,进 而构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以便在实践上更好地去指导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 与此同时,我们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来的不同文化间的文化认同与文化整合进一步 凸现这一历史趋势,就更应该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未来中国文化的复兴积 姥积极的因素、为提高未来中国文化的竞争力、为共建世界多元文化的格局贡献自己的 l 鼍濞o t 界文化i i 向”使的甘掌目境与出辟 力量。 第一章梁漱溟“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形成条件 我们知道:任何理论或学说的提出,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固有的, 而是由历史境遇、哲学渊源、他者观点、个人信条等因素有机叠加、积淀而形成的。 1 1面临的历史境遇 近代中国面临的是个动荡的大变革时代。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用船坚利炮撞 开了中国这扇久闭的古门,中华民族被强行拉入了由西方主宰的世界体系,寻求民族的 独立与解放的斗争也就随之相伴而生。然而,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从洋务运动“防御性 现代化”到以康有为等改良人士为代表所主张的维新变法,均以失败而告终;轰轰烈烈 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专制,但却没有根本改变中国的性质和受欺凌的命运。 作为时代中的一些有觉悟的知识分子,对中国经历的一系列的经济、政治、文化沧 桑没有麻木不仁,继而开始为解决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危机而苦苦思索。他们由开始对器 物落后的反思过渡到对社会制度的反思,进而最后转向对更深层次的文化的反思。于是, 中国当时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就是文化的问题,而所谓文化问题的重心,恐怕就算东 西文化的问题了。 1 9 1 5 年9 月,以“全盘反传统主义”、“打倒孔家店”为标志性口号的新文化运动就 此拉开了大幕。它伴随着从大洋彼岸吹来的欧风美雨,把近代以来文化启蒙所提倡的科 学、民主、人权、自由等精神推向峰项浪尖。然而“全盘西化”并没有一统中国,因为 在国内还存在着与之相抗争的东方文化派,它拼命固守东方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中国传 统文化。正当国内一场东西文化的争辩不止之时,在西方却出现了一些有利于东方文化 派的“东方文化救世论”的思潮。一战造成的人类空前规模的杀戮的历史事实,使得西 方人开始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怀疑,不少人认为西方的物质文明拯救不了人类所面l 晦的种 种危机,此时更加需要东方文化的精神文明。而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的问世进一 , 步推动了人们对西方文化的反思。此时,身居文化中心北京大学、自感有责任为中 国文化的挺立而说话的梁漱溟,自然不会旁观于文化讨论的先锋行列之外。面对中国文 2 , i g - l l l l t - 瀑。世4 1 文仨磨廓”谠的智掌田考t 惠出 化千年未有之大危机,他保持着清醒的民族文化意识。他认为要复兴中国文化,首先就 是要重新为自己的文化说个明白。 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这本书的序言中,梁漱溟写道:“我又看着西洋人的可怜 他们当此物质的疲弊,要想得到精神的恢复,而他们所谓精神又不过是希伯来那点东西, 左冲右突不出此圈,真是所谓未闻大道,我不应当引导他们于孔子一条路上来吗? 我又 看见中国人蹈袭西方的浅薄,或乱七八糟,弄那不对的佛学,以及到处流行种种怪秘的 东西,东觅西求,都可见其人生的无着落,我不应当引导他们于至善至美的孔子路上来 吗? 无论西洋人生活的猥琐狭劣,东方入的荒谬糊涂,都一言以蔽之,可以说他们都未 曾尝过人生的真味,我不应当把我看到的孔子人生贡献给他们吗? ”【1 】从这段话我们可 以很清楚地看到,梁漱溟钟情于孔子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成为他的文化理论的哲学渊源 之一。 1 2学说的哲学渊源 任何一种理论的形成,都是其哲学渊源不断积累沉淀的结果。毫无例外,梁漱溟的 “世界文化三路向”说归根结底也是其哲学渊源前后积淀的结果。那么,在各种哲学思 潮并存的2 0 世纪之初的中国,对梁漱溟影响最大的首推孔子的“仁”学以及在他看来 最能体现孔子真精神的泰州学派的自然主义:其次就是西方伯格森的生命哲学以及达尔 文自然进化论。他努力把伯格森哲学、文化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儒学进行有机结合,以 西方生命哲学来诠释他的儒家学说,用进化论来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地阐发了孔 子的真精神( 仁) 。 1 2 1 继承孔子学说的传统精神 梁漱溟认为,孔予的“仁”能最好地体现宇宙不息、生命不止的实质,它在生活上 的体现就是不否认的态度,是一种本能的生命冲动,是通过“直觉”来进行的。然而他 遗憾地认为,中国人所用之文化数千年来很少采用孔子的真意,只有其后学泰州学派于 孔家的人生态度,“颇可见矣”。泰州学派对粱漱溟的影响很大。“我曾经有一个时期致 力过佛学,然后转到儒学。当初转入儒家,给我启发最大,使我得门而入的是明儒王心 1 1 粱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序言) ,商务印书馆2 0 0 4 年,第2 2 0 2 2 1 页 3 曩嚏o 世界文化三詹r 向”值的暂掌瞳薯海出砖- 斋先生,他最称颂自然,我便是由此而对儒家的意思有所理会”【1 】o 泰州学派对梁漱溟 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王艮父子“要之自然天则,不着人力安排,”【2 1 的人生态度。正是 泰州学派的这种自然人本主义的倾向,使梁漱溟得以摆脱佛家出世主义哲学的非人生倾 向而较为顺利地转向儒家学说。 1 2 2 汲取生命哲学与自然进化论的有益成分 梁漱溟在谈到他转入儒家时,提到了西洋思想对其的影响,这种西洋思想就是他最 感兴趣的生命哲学,其主要代表者为伯格森。伯格森哲学的中心概念是生命奋进。他认 为,“生命”是惟一的实体。这一自我本体在时间中永远向前变化演进,此种变化的状 态即“绵延”j 这种哲学有两个要点: ( 1 ) 作为宇宙是绝对永恒,无内外之分,融万物于一体,本质是绵延。 ( 2 ) 从方法论上,强调以主体切入客体,主张通过返心内求,去直接体认宇宙的本 质绵延。 这种绵延被梁漱溟理解为自然的进化,而这种进化又成为他接受生物进化论的理论 前提。这就为他的“世界文化三路向说”提供了逻辑性,进而认为西方文化演进到中国 文化,而中国文化又进一步发展到印度文化是历史演化的必然。这种认识正是梁漱溟所 坚持的文化进化论的凸现,也是他后来坚持主观“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的基石。梁漱 溟在重视伯格森哲学的方法论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孔子的“仁”的谋合。他认为,既然 宇宙是变动的,那么,要把握这个流动的本体,就不能用静观的理智,而必须借助于“直 觉”。于是,梁漱溟巧妙地将柏氏哲学中“直觉”的思想吸进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将其 与中国传统的综合、抽象地把握对象的认识方法相结合,认为中国传统儒学强调的就是 伯格森直觉的方法,这也是他把孔子的“仁”解释为“直觉”的诱因。 实际上,梁漱溟在以伯格森的哲学来诠释儒家思想、以其作为他从泰州学派那儿得 来的精神的哲学依据、并同时接受伯格森直觉的整体性和对于生命本身的直透能力等思 想时,他是以儒家思想或者以泰州学派的思想来领会和接纳的。这样j 以伯格森印证泰 州学派,又以泰州学派来领悟伯格森,所以,对直觉、理智、生命等的理解既不完全属 于泰州学派,也不完全属于伯格森的哲学,而成了梁漱溟自己的东西。结果是,梁漱溟 把他们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理”“仁”和“人欲”结合了起来,并且由此概括 【1 l 梁漱溟:朝话,中国文化服务社,1 9 4 3 年,第3 6 页。 【2 】中国哲学史( 北京大学哲学教材系列) ,北京大学出版杜,2 0 0 3 年,第4 3 5 页 4 摹默4o 世弄文化= * 向”馒的皇。掌自爿冉蘑 了中、西、印三种文化不同的认知方式,给自己的“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确定了哲学 基础。 1 3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 这里需说明一下,“中国早期马克恩主义者”特指2 0 世纪初期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克 思主义的一小批人,其代表人物主要是陈独秀、李大钊,他们对梁漱溟的影响也仅限定 在文化理论领域。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梁漱溟一样,也面临着如何评价中西文化、 怎样重建中国文化的问题。虽然马克思主义者( 李大钊、陈独秀) 同现代新儒家的解答 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但由于共同的历史主题,再加上他们同在北大任教所产生的私人交 情,使得粱漱溟不能视李大钊、陈独秀的中西文化观而不顾。这样,梁漱溟在反思中国 文化危机、探寻中国文化出路时,就会受到李大钊、陈独秀等马克思主义者的中西文化 观的影响。下面就分别简单地分析一下李大钊、陈独秀这两位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 中西文化观对梁漱溟“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影响。 1 3 1 李大钊中西文化观对梁漱溟文化理论的导向作用 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里程碑式的人物李大钊,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比较 分析。他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来对待中西文化,尽量避免采用形而上学和形式主义 的方法对中西文化作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特别是对中西文化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是 极为不易的。他虽主张吸收西方新文明,使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华文明获得新生,但不是 简单地走“中西文化调和”之路。因为,他向往一种不同于东西文明的新文明。他指出: “第一文明偏于灵;第二文明偏于肉;吾宁欢迎第三之文明。盖第三之文明, 乃灵肉一致之文明,理想之文明,向上之文明也。”【1 j 这种中西文化不能简单调和的观点 与“三文明说”对梁漱溟构建“文化三路向”说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更为可贵的是, 李大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文化的发展,看到了文化和社会经济变动的关系,从 经济上寻求思想变动的原因。他承认:“人类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人 类的精神文化更随着人类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2 j 然而,遗憾的是,梁漱溟不但没有 吸收这些科学观点,反而走向了文化建设的另类,提出了“意欲决定民族生活样法”的 李大钊文集( 上) ,人民出皈社,1 9 8 4 年,第1 8 4 页。 i 习李大钊文集( 下) ,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第1 7 页 5 l 戢溟。世界文化= 膏向”说的蕾掌目境年m 蘑 文化观。 1 3 2 陈独秀中西文化观对梁漱溟文化理论的巨大意义 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标志人物之一的陈独秀,其中西文化观也深深影响着梁 漱溟的文化观。李大钊从有机文化论出发,总体上认定了中国文化的落后性,西方文化 的先进性。一开始即视陈独秀为知音、盟友的梁漱溟,虽不承认西方文化优于中国文化, 但对陈独秀的有机文化观推崇各致。他说:“我不觉得我反对他们( 指陈独秀和胡适等 人引者) 的运动! 我不觉得我是他们的敌人,他们是我的敌人”,“各人抱各自那一 点去发挥,其对于社会的尽力,在最后的成功上还是相成的正是相需的”。1 1 l 他看到 陈独秀并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因为陈独秀承认“各民族都有它的国粹,反对抱残 守缺、盲目排外,强调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文化,道德应该随着时代及社会制度 变迁,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一1 2 j 这一点对梁漱溟构建文化理论的意义是巨大的。虽说陈氏 仍有西化倾向,但抛弃了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主张社会主义。他说:“我们并不迷信 西方已有的资产阶级文化己达到人类文化之顶点,所以现在不必为西方文化辩护。”【3 】 说明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陈独秀,否定了。全盘西化”论。这一观点与梁漱溟反对将中 国文化全盘西化的立场正好相符,不同就在于陈独秀的中西文化观凸现了文化时代性, 而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观则突出了文化的民族性。因此,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 李大钊、陈独秀的中西文化观对梁漱溟的“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 1 4 人生信条的转换 梁漱溟的人生信念发展历程可清晰地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功利主义和实用 主义的人生信条:第二时期为出世思想,归入佛家的有所不为的人生信条;第三时期为 入世思想,归入儒家的有所为的人生信条。有意思的是,他三个时期的人生信条,恰巧 与他后来所建构的“世界文化三路向”说吻合。早期的。实际主义”功利信条,属西洋 文化;皈依佛学谓为印度文化:第三时期转入儒家即为回归中国文化的意思。只不过世 界文化三路向的终结是印度的佛教,而梁漱溟的最后归宿则是儒家。 1 1 1 史云波:陈独秀与粱漱溟的中西文化观异同论 ,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2 年第3 期 脚陈独秀著作选第3 卷,上海人民出版礼1 9 9 3 年,第5 4 4 页 i 习伸e 独秀著作选第2 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第6 5 6 页 6 蔫- 鼍 雾。世弄文化三路向”谠的鲁掌田捌田出瘩 1 。4 1 早期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梁漱溟早期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主要是来自父亲的影响。梁济的思想,完全是晚 清儒家思想中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正是这种思想,影响到梁漱溟早期的行为1 9 0 6 年,梁漱溟先是在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争论中,站在了资产阶级立宪派一边,然而, 当历史进入1 9 1 1 年后,梁漱溟的政治立场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他放弃了原来君主立宪 的主张,而站到了反清革命的队伍里。辛亥革命的爆发,梁漱溟又立刻转身加入了。京 律同盟会”。然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落到了军阀手中,中国社会不 但没出现光明,反而变得更加黑暗。于是,梁漱溟陷入深深的反思之中:为什么利用实 用主义来追寻自己理想中的东西,结果都化成了肥皂泡昵? 反思的精神使他后来意识 到:功利价值观念不足以彻底改变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自己必须改变人生的态度,放 弃精神上的此岸,去寻找精神上的彼岸。 1 4 2 皈依佛学 梁漱溟认为早期出现精神上的危机,是自己不懂得“一切问题原都出自人类生命本 身而不在外面”这一浅显道理。但我们在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时却总向外面着力,这实 在是最普遍最根本的错误! 那么要纠正这一错误,恐怕只有佛家了。“对于人生苦乐的 留心观察,是我出世思想的开窍由来。从而奠定了此后一生归宿于佛法。”【1 】 1 9 1 6 年,梁漱溟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代表其佛学研究成果的究元决疑论。 该文标志粱漱溟此时的思想已经皈依佛学。毋宁说,究元决疑论是梁漱溟早期思想 的总结,更是他对当时不同文化问所作的比较分析的简易成果。因为,这篇文章涉及到 了西方、中国、印度三种文化的特点,其“世界文化三路向”说将呼之欲出。另外,此 文在推崇佛学出世的同时,又没有放弃儒学入世的人生态度,为梁漱溟“弃佛回儒”埋 下伏笔。可见,梁漱溟的一生的思想确实是“亦佛亦儒”,自相矛盾,难怪有人称其为 “佛光烛照下的一代儒家”。四 1 4 3 弃佛归儒 1 9 1 7 年1 0 月,梁漱溟去北大任教。此间,他的思想又一次发生重大转变,由消极 的出世思想转向到积极的入世思想,并成为2 0 世纪中国现代新儒家学派的领军入物之 1 1 粱漱溟;忆往谈旧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 9 8 7 年,第3 6 页 1 2 黄克剑、王欣编: 粱漱溟集,群言出版社,1 9 9 3 年,第8 页 7 , 戢 # 。世界文化三 向_ 悦的曹掌蕾翱l 卑出 一梁漱溟弃佛归儒的思想转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真正原因还应从当时中国的民族 危机和文化危机中去寻找。当时正值“新文化运动”崛起之时,面对“全盘西化”咄咄 逼人的态势和 日派软弱无力的反抗,并亲眼目睹了军阀混战所带来的社会黑暗现实,再 加上父亲的自杀,迫使他不得不对中国现状作进一步的反思。他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会 出现如此局面的原因之一,是像他这样的中国人未能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于是,为 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儒家复兴的目的,就必须抛弃佛学,转归到儒家思想上来。 梁漱溟于1 9 2 0 年秋在北大进行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讲演。至此,他在文化思想 及行动上正式归宗儒家。然而,正值梁漱溟在思想上走向成熟之时,他却出人意料地毅 然辞去教席之职,于1 9 2 4 年离开北大,前往山东曹州去实践自己在东西文化及其哲 学中形成的新儒家思想,以便用他的一套文化理论来指导中国当时的文化建设,并坚 信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只有“村治”或“乡村建设”才能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中 国文化的根本出路不在向西方学习,而在“认取自家精神,寻取自家的路走”。这种自 家精神实指儒家的传统思想,他的思想相对于五四时期更趋保守。 粱漱溟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情,以巨大的理论勇气阐扬了孔子宋明儒学的 道德理性,开创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新的文化理论,并在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占据重要 的地位,自己也因此成为现代新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因此,任何人想要研究中国历史 转型期的文化建设,对梁漱溟的文化思想,特别是其“世界文化三路向”说,不仅是无 论如何也回避不了的,而且也是要仔细端详的( 这种端详当然是批判性的) 。毋宁说, 对于仍在忙于探索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文化现代化之路的学者而言,梁漱溟“世界文化 三路向”说仍不失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梁漱溟“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哲学阐释 任何文化理论的建构和研究,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理解文化概念的问题。因此,梁 漱溟“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建构,是他在如何理解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如今,我 对梁漱溟“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理论研究,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要把他对文化的理解再 现给大家,以便我们能更好地准确把握梁漱溟这一文化理论的内容和本质,进而厘清他 建构文化理论的逻辑思路。 8 暴t 落。t 界支化= 辟向”便的甘掌目境与m 碧 2 1梁漱溟对文化的理解 据2 0 世纪8 0 年代的统计,仅正式的文化定义就有1 6 0 多个,这说明不同学科、不 同学者对文化的理解各式各样,对文化的界定还没有形成公认的、一致的规定性。文化 作为一个外来语,原指种植、耕耘、农作。后来,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泰勒给文化下了 一个经典的定义:“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 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q 随着 文化学的兴起,文化被界定为“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总和”。口培来,又将文化概念做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文化概念既包括物质文化也 包括精神文化,狭义文化概念仅指精神文化。到了2 0 世纪9 0 年代,有入强调文化的动 态过程,又把文化归结为“人化”和“化人”,进一步将文化和人合而为一了。这样, 文化的概念是越来越宽广、越来越灵活、越来越难以把握了。 那么,对文化本身的复杂性和无所不在的特性,梁漱溟又是如何理解它的昵? 他说: “且看文化是什么东西呢? 不过是那一民族生活的样法罢了。生活又是什么呢? 生活就 是没尽的意欲( w i l l ) 此所谓意欲与叔本华所谓意欲略相近,和那不 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3 j 他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详细地阐述了文化的内涵,“文化, 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如吾人生活,必须依靠于农业生产,农工如何生产,凡其 所有器具技术及其相关之社会制度等等,便都是文化之一大重要部分。又如吾人生活, 必须依靠社会之治安,必须依靠于社会之有条理有秩序而后可。那么,所有产生此治安 此条理秩序,且维持它的,如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宗教信仰,道德习惯,法庭警察军 队等,亦莫不为文化重要部分。又如吾人生来一无所能,一切都靠后天学习而后能之。 于是一切教育设施,遂不可少;而文化之传播与不断进步,亦即在此。那当然,若文字、 图书、学术、学校,及其相类相关之事,更是文化了。俗常以文字、文学、思想、学术、 教育、出版等为文化,乃是狭义的。我今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意在指示 人们,文化是极其实在的东西。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然 则,若音乐戏剧及一切游艺,是否亦在吾人生活所依靠之列? 答:此诚为吾人所享受, 似不好说为所依靠。然而人生需要,岂徒衣食而止? 故流行有精神食粮之语。 蔡俊生、陈荷清、韩林德:文化论 。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第5 页 脚文化学辞典,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 9 8 8 年,第7 5 5 页 蜘粱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商务印书馆。2 0 0 4 年。第3 2 页 9 嗽 雾“世界,“仨蓐向”饯的曹。掌田捌l 与出启- 从其条畅涵泳吾人之精神,而培养增益吾人之精力以言之,则说为一种依靠,亦未为不 可耳一【1 垤0 此,我们可以断定梁漱溟是采文化概念之广义。 2 2 。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提出 梁漱溟对中国2 0 世纪初面临的文化危机,有自己的见识。他认为:“西方文化为中 国入逐步接受的过程,正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节节斩伐7 的过程。过去是枝节,当 今便是要向咽喉处去着刀! 而将中国文化根本打倒”。【2 】中国文化是要连根拔起,还 是可以翻身? 西方文化是否应该是世界文化,是否该全盘搬入? 梁漱溟认为现在是根本 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了。要找到根本解决的方法,就得论定东西文化的根本特点。西方 文化的特质是什么? 日本哲学家金子马治说,西方文化是“征服自然”,李大钊说西洋 文化是“动的文化”;中国最流行的是说西洋文化是“塞恩斯”( 科学) 和“德谟克拉西” ( 民主) 。梁漱溟对这些说法虽有肯有否,但总体上他都不同意。 那么,梁漱溟又是如何理解各种文化特质的昵? 依据他对文化的理解我们不难发现, 各种文化的特质是由各个民族生活的样法决定的,而生活的样法“就是各种没尽的意欲 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意欲不同,就决定了不同的发展路向,也由此产生了不同 的文化模式。西方文化代表了“没尽的意欲”的一种方式,即“向前面要求”或“向前 的路向”。此路向是奋斗的人生态度,“遇到问题都是对于前面去下手,这种下手的结果 就是改造局面,使其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1 3 梁漱溟称之为“生活本来的路向”。意欲 向前的西方文化必然带有征服自然的色彩,科学和民主的精神也蕴涵在其中。所以,梁 漱溟认为,西方文化的三大特色:征服自然、科学方法、民主精神,均是以意欲向前的 人生态度为其总根源的。中国文化是由意欲持中求己的精神而产生“调和”、“中庸”的 特色异彩的文化。印度文化则是由意欲向后的精神而产生“宗教”、“出世”的文化异质。 在此基础上,梁漱溟明确提出了分别由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为代表的、从低 级向高级递进的“世界文化三路向”说。 由西方文化所代表的第一阶段,“意欲”朝前去征服环境,以满足基本的生活欲望, 这是初级阶段的文化,即文化的第一路向。由中国文化所代表的第二阶段,“意欲”调 【1 】黄克剑、王欣编: 粱漱溟集,群言出敝社,1 9 9 3 年,第3 1 , 4 页 忉粱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商务印书馆,1 9 9 9 年、第1 5 页 d 1 粱漱溟全集第1 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 9 8 9 年第3 8 1 页 1 0 l 戢 鼻。世界支化三p 向”傥的鲁攀田篡由出j 和持中,随遇而安,从而获得内在的满足和生活的愉快,即文化第二路向的态度。由印 度文化所代表的第三阶段,。意欲”反身向后要求,去求得自我否定,即文化第三路向 的志向。 2 3 “世界文化三路向”说的哲学阐释 粱漱溟的上述西、中、印文化三路向说的提法,在当时是诠释世界文化分野的理论 创新,表现了他不肯苟同于人的巨大理论勇气。他的这种理论创立,既不是为了要简单 排斥西方文化、歌颂中国文化而随意捏造出来的,也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就万事大吉。他 是要用这一套理论去诠释西方、中国、印度的几乎是有史以来的人类全部文化现象。而 且,他通过对三路向文化现象与本质的深刻分析,反过来又促使他主观上更加坚信了这 一理论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 2 3 1 梁漱溟对世界文化的诠释 梁漱溟首先用这种理论去诠释第一路向文化西方文化,提出科学与民主是第一 路向文化的两大异彩。他列出西方科学发达、民主健全的事实,是以肯定的、羡慕的态 度去举例的。他描绘了西方自然科学的成功、各门学问的深刻、法律制度的准确、科学 精神的普及;同时,叙述了西方民主的发达,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伸展,而社会性也发 达,人们重视社会公德等。所以,西方文化即是科学与民主两大精神的结晶。梁漱溟完 全认为科学与民主“这两样东西是西方的特别所在,是西方文化的长处所在,亦即是走 文化第一路向的必然”。l i j 那么,西方人是怎样得到科学与民主的成功的呢? 梁漱溟在西欧的文化发展史中找 到了答案。 他从欧洲文化发祥地古希腊分析起,以大家共识的希腊人的思想特色:无间的奋斗、 现实主义、美的崇拜,认定希腊民族追求的是“现世幸福”。“意欲”要求现世幸福,所 以就努力向前追求,因此,开始便走上了第一种文化路向,也就有科学、哲学、美术、 文艺等发生。后来走了两段弯路,虽有“中古黑暗时代”的不光彩,但出现“文艺复兴” 的时代出现,又把西方人拉回到了追求物质文明的路上去。文艺复兴起始就要求“本性 【l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商务e i 书馆,1 9 9 9 年,第5 0 页 1 1 蔫鼹。世界文删,三 j 每”馒的督攀蕾境与出 权”,向着发展人类本性和自然科学的路上走去,终于走到了“科学时代”和。民主时 代”。梁漱溟在分析西方物质和思想发展史时,尤其重视了文艺复兴后西方人的“理智 性”和“自我性”。他认为希腊人开始走“第一路向”时是不自觉地走上去的,而文艺 复兴后因为有“中古黑暗时代”作借鉴,重新走上“第一路向”,就是自觉走上去的, 对“我”、“自己”的认识便是“理智性”的了。有了“我”和“自己”,便“理智”、自 觉地为我和自己向前要求,他们对自然、他人都是抱着对立、利用、要求、征服的态度, 于是自由、平等、民主也由此生出。 而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就不同,物质方面的征服自然、西方的科学技术、社会生活 方面的民主思想,中国都远不及西方,这并不是中国迟钝走得慢,才不及西方,而是因 为,从根本上,中国一开始就走上了与西方不同方向的文化之路。中国文化过旱走上了 以理性解决人与人问题的方向,而没有先解决好人与物的问题。中国人“思想早熟、理 性早启”,就选择了文化的第二路向,结果是中国人的思想是安分、知足、寡欲、摄生, 而绝没有提倡要求物质享受的这样,东方文化无征服自然态度而为与自然融洽游乐 的态度。持文化第二路向的态度,轮船、火车、飞机就永远的不会出现,梁漱溟断言, 假如中国完全闭关与西方不通空气,再一千年也不会有近代科学技术的出现。同样,中 国人持这种融洽持中态度,对人际关系( 包括对皇帝) 皆持容忍礼让态度,也就不会有 民主出现。1 1 同样,印度文化没有西方文化的科学、民主和发达的物质文明,也是因为印度文化 走的又是与西方和中国根本不同的路。印度文化独重宗教,精神生活畸形发展,宗教生 活畸形发达。印度宗教的“因果论”、“唯识学”秉一种严苛的理智态度,按说应走科学 的第一路向,但印度人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