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白诗语辞意义和用法浅探.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白诗语辞意义和用法浅探.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白诗语辞意义和用法浅探.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白诗语辞意义和用法浅探.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白诗语辞意义和用法浅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白诗语辞意义和用法浅探.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阻目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f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1 论文作者签名:m 导师签名:掣日 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白诗中3 0 个语辞的特殊意义或用法。这些语辞包含多种类型: 从结构上分,既有单音语辞又有复音语辞:从功能上分,有动词性语辞,形容词性 语辞,代词性语辞,副词性语辞,连词性语辞,助词性语辞,还有兼有两种以上词 性的语辞。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所选语辞字面上都很普通,但在白诗有些用例中的 意义或用法很特别,容易引起误解,因而对这些语辞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进行总结很 有必要。总的来看,这些语辞的特殊意义或用法分以下四种情况:一、语辞的意义 或用法具有较鲜明的时代特色,既不同于先秦两汉时期的意义或用法,也区别于现 代的意义或用法。二、语辞的意义或用法先秦两汉时期即产生,唐代还使用,现代 已不使用。三、语辞的意义或用法魏晋以后产生,唐代较常用,至现代又不使用或 极少使用。四、语辞的意义或用法唐代常用,现代也常用,但由于在唐代还有其它 意义或用法,因而,此意义或用法反而显得“特殊”。 本文所考察的3 0 个语辞中,大多数已被以往的研究者探讨过。本文对它们进 行再探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上:一、由于材料不足或判断失误等原因,以 往研究者对某些语辞意义或用法的总结还存在一定问题。本文根据白诗所反映出的 语言实际情况,指出以往在某些语辞的研究中存在的疏漏不妥之处,并予以修缮补 益。二、本文立足白诗,不墨守成说,通过搜集、分析白诗中大量的用例,归纳概 括出某些语辞的“新”的意义或用法。三、以白诗中的语辞意义或用法为纽带,对 多个时代、多种体裁、多位诗人的作品进行考察,异中求同,多方取证,以确保结 论的可靠性。同时注意对阻往研究者的结论进行一定程度地调整或汇总,力求使总 结出的语辞意义或用法更具有系统性和完整佳。四、为以往研究者的结论提供更多 的有力的证据。 关键词:白诗、语辞、意义、用法 a b s t r a c t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m a i n l ys t u d i e st h es p e c i f i cm e a n i n go ru s a g eo f t h i r t yw o r d so r p h r a s e s i nb a i j u y i sp o e t r y x h e s ew o r d so rp h r a s e si n c l u d e m a n yc a t e g o r i e s i n a c c o r d a n c e w i t h t h e i r s t r u c t u r e ,t h e ym a yb ec l a s s i f i e d i n t o m o n o s y l l a b i c a n d m u l t i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 i n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t h ef u n c t i o n ,t h e ym a yb ec l a s s i f i e di n t ov e r b a l w o r d so rp h r a s e s ,a d j e c t i v a lw o r d so rp h r a s e s ,p r o n o m i n a lw o r d so r p h r a s e s ,a d v e r b i a l w o r d so rp h r a s e s ,c o n j u n c t i o n a lw o r d so rp h r a s e sa n da u x i l i a r yw o r d sa n dp h r a s e s , t h e r e s ta r eo ft w oo rm o r e p a r t so fs p e e c h l i t e r a l l y , t h ew o r d so rp h r a s e ss e l e c t e di nt h i s t h e s i sa r e v e r yc o l n l n o l l ,b u t t h e y c o n t a i nu n c o m m o nm e a n i n go r u s a g e i nb a i s p o e t r y , s ou n c o v t l m o nt h a tt h e ya r ea p tt ob em 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e r e f o r ei ti sn e c e s s a r y t os u m m a r i z et h es p e c i a l m e a n i n g o r u s a g e o ft h e s ew o r d so r p h r a s e s g e n e r a l l y ,t h es p e c i a lm e a n i n go ru s a g eo ft h ew o r d so rp h r a s e sc a nh a v et h e f o l l o w i n gt y p e s :1 t h em e a n i n go ru s a g eo f t h ew o r d so rp h r a s e si s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i t s o w n e r a ,e i t h e rd i f f e r i n gf r o mt h a to fp m q i na n dl i a n gh a r tp e r i o d ,o rf r o mt h a to f m o d e mt i m e sl i t h em e a n i n go ru s a g eo ft h ew o r d so rp h r a s e sh a da l r e a d ye x i s t e d b e f o r eo rd u r i n gq i na n dl i a n gh a np e r i o d ,b u ti so u to fd a t en o w i i i t h em e a n i n go r u s a g eo f t h ew o r d so rp h r a s e so c c u r r e dd u r i n go ra f t e rt h ew e i j i np e r i o d ,a n dh a db e e n m o s tc o m m o n l yu s e dd u r i n gt a n g d y n a s t y , b u ti ss e l d o mo re v e nn o tu s e dn o w i v 、t h e w o r d sa r ef r e q u e n t l yu s e dt o d a ya sw e l la si nt a n g d y n a s t y , b u tw i t hd i f f e r e n tm e a n i n g o ru s a g e s ot h e s ew o r d ss e e mt o b e s p e c i a l t h et h i r t yw o r d so rp h r a s e ss t u d i e di nt h i sd s i s s e r t a t i o n ,t h o u g hm o s to fw h i c hh a d b e e nd i s c u s s e db e f o r e , s t i l lh a v et h es p a c et oh er e s e a r c h e d a n dt h ev a l u a b l ep o i n t so f t h i st h e s i sa r ca sf o l l o w s :i 。b e c a u s eo ft h ed e f i c i e n c yo ft h em a t e r i a l so rs o m eo t h e r c a u s e s ,t h ep a s t r e s e a r c h e r sr e m a i n e ds o m e s h o r t c o m i n g s i nt h e i rs t u d i e s t h i s a r t i c l e h o w e v e rb a s e do i lt h ec a r e f u ls t u d yo fb a i sp o e t r y , m a k e ss o m ec o r r e c t i o n so f t h ep a s tr e s e a r c ha n dr e a c h e ss o m eb e t t e rc o n c l u s i o n s i i t h i st h e s i s ! l o tf o r o w i n gt h e s t e r e o t y p e d r o u t i n eb u ta t t a c h i n gi m p o r t a n c et ob a i s p o e t r yi t s e l f , h a s s u m m a r i z e d s o m e n e w m e a n i n go ru s a g eo f t h ew o r d so rp h r a s e s h i b yc o m p a r i n gt h ew o r d so r p h r a s e si nb a i sp o e t r yw i t ht h o s ei nd i f f e r e n tp o e m so fd i f f e r e n tp o e t sf r o md i f i e r e n t d y n a s t i e s , t h i sa r t i c l ep a y s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r e l e v a n tc o n c l u s i o no ft h ea l r e a d ye x i s t e a r e s e a r c ha c h i e v e m e n t ss oa st om a k et h es t u d ym o l es y s t e m a t i ca n di n t e g r a t e d i v 。w e p a i dg r e a ta t t e n t i o nt oe x p l o r e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s p e c i f i cm e a n i n go ru s a g ew h i c h w a sa l r e a d ys u m m e du pb yo t h e rr e s e a r c h e r sa n do f f e r e dm a n yi n s t a n c e sf r o mb a i s p o e t r yt oc o r r o b o r a t et h e m k e y w o r d s :b a i sp e o u y , w o r d so r p h r a s e s ,m e a m n g ,u s a g e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一、白诗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现状 自居易( 7 7 2 8 4 6 ) 是唐代继李白、杜甫之后的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歌数 量多,流传广,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欣赏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语言研究价值。 自诗的语言研究价值首先表现在其所反映的时代一中晚唐乃至整个唐代是汉 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是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的衔接处。吕叔湘先生在近 代汉语指代词一书的序中说:“一种语言在某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比较大的 变化,就可以把这以前和以后分为两个时期。根据这个情况,以晚唐五代为界, 把汉语的历史分成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是比较合适的。至于现代汉 语,那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 按照吕先生的说法,唐五代时期正是汉语变化幅度较大的时期。白诗正是记录这一 语言发展非常时期的重要资料。现代已有越来越多的汉语研究者倾向于吕叔湘的说 法。曹广顺近代汉语助词第一章“绪论”中说:“对照助词系统的发展变化, 吕叔湘先生把唐五代定为近代汉语形成的界线,无疑是合乎语言发展实际情况的。” 正是由于白诗所反映的时代在整个汉语发展史中有着突出的重要性,才使白诗更具 有语言研究价值。然而从整个汉语史的研究来看。近代汉语的研究特别是近代汉语 词汇方面的研究,相对于古代汉语的研究来说还非常薄弱,而唐代语言研究又是这 一薄弱阶段的起点。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几就在其中国文 学概要第一章第二节“训诂”中说:“古书的训诂,我们能够浴于清代学者的余 泽中,是很幸运的,然而近世俗语文学之训诂,则还在赤贫如洗的状态。”圆此处 “古书”当指上古文献;“近世俗语文学”。则是指唐以后的诗、词、曲、变文、小 说等。时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蒋绍愚先生在其近代汉语研究概述一文中仍然 强调:“无论如何,从唐宋至明清,这一时期汉语的发展和现代汉语的关系非常密 切,而恰恰对这一时期汉语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今后应当大力加强。” 处于汉 语薄弱阶段中的白诗理应成为以后语言研究加强的重点。 其次,白诗重要的语言研究价值还表现在其“俚俗”的总体语言特色上。蒋礼 鸿先生在敦煌交文字义通释的“序目”中说过:“古代口头语言的真实面貌, 反映在正统的文言文里的非常之少,而在民间的创作以及文人吸取民间口语的 o 吕叔湘文集) 第三套,第l 页商务印书馆1 9 9 2 年7 月 o 转引自王瑛唐束笔记语辞汇释) 。前言第l 页 o 蒋绍愚自选集 第1 5 1 页大众出版社。1 9 9 9 年8 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品中可以窥见其一部分。民谣、诗、词、曲、小说、随笔、语录等,其中或多或 少地保存着口语的材料。”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史上,用汉语写成的文献数不胜 数。然而“五四”以前,作为书面语,文言文一直居于“正统”地位。书面语与口 语严重脱节,致使古汉语研究不能针对活生生的口语资料,研究的结果也很难全面 反映各时期汉语发展的真实情况。晚唐兴起的以变文为肇始的俗文学,口语成分显 著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当时的语言特点。而研究晚唐以前的语言,由于缺 乏象敦煌变文那样典型的集中反映口语词汇的作品,唐诗就成为研究唐代口语词汇 的一项重要资料。蒋绍愚先生在近代汉语研究概述一文讲到近代汉语的研究资 料时,指出诗词曲中的有关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一类。他说:“唐诗、宋词、金元散 曲都有比较典雅和比较俚俗的两种,对于研究近代汉语来说,重要的是比较俚俗的 那一部分,它们对于研究近代汉语的词汇和语音,都是有用的。”在唐代,诗歌以 “俚俗”闻名的大诗人莫过于自居易。 白诗的俚俗源于他现实主义的文艺观。自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 歌反映现实并为现实服务是其总体文艺观。他在与元九书中说诗歌是用来“救 济人病,裨补时阙”的,主张“文章合为时面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新乐府 序中他强调诗歌应该“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在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自居易更注重内容。他认为:“诗者,根情,苗言, 华声,实义( 与元九书) 。”他对诗歌形式方面的要求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 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显然是为实现诗歌的功利作用服务的。 基于上述文艺观,自居易很多诗歌语言本色质朴不尚雕饰,成为“俚俗”的典范。 白居易极为推崇诗经,称之为“六经之首”( 与元九书) 。自居易又非常欣赏 陶渊明其人其诗,电诗中多有似陶诗者。而诗经中的很多诗口语性特别强,陶 诗也以平易恬淡著称。白氏将诗经和陶诗视作楷模,也能从侧面反映出白诗尚 俗的倾向。自居易的诗歌创作实践了他的文艺观。“俚俗”成了白诗最显著的特点a 许多文学评论家指出了自诗的这特点。宋苏轼祭柳子玉文写道:“元轻白俗, 郊寒岛瘦。,苏文中“白俗”之“俗”从总体上概括了自诗的特点。宋僧惠洪冷 斋夜话:“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i - 1 日:解否? 妪日解,则录之;不 解,则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俗。”惠洪之言有点夸张,不过却形象地道出了白 诗语言浅近通俗的风格。宋胡仔 蓉溪渔隐丛话中引王安石语,说”天下俚语被 白乐天道尽”。不管评论者对白诗的“俗”持什么态度,单就语言研究的角度来说, 正是这种“俗”,才使白诗较唐代其它诗人的作品更具有研究价值a 因为“俗”了, 才有可能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当时1 3 语的真正面貌。也正是白诗的“俗”,使白诗得 以流传久远,从而产生了极强的人民性。自居易与无九书中说:“又足下书云, 到通州日j 见江馆柱间,有题仆诗者。复何人哉? 又昨过汉南日,适遇主人集众乐,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_ 口- _ l _ _ - _ 自_ _ _ _ - _ - l - _ - _ i i i i - _ l - _ _ - l _ 目自_ _ _ _ 口_ - 目! _ l 目_ t _ _ t 娱他宾。诸妓见仆来,指而相顾日:此是秦中吟、长恨歌主耳。,自长安至 江西- - 1 8 t 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 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 第三,白诗的语言研究价值还在于其巨大的数量上。自居易一生所创丰富,堪 称唐代第一。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自氏长庆集原为七十五卷。因该集 系白氏生前自编,故首尾较完整。自居易在会昌五年五月日写的后序中说: “自氏前著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 集五卷,自为记。前后七十五卷,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白集后来流传 中有所散佚,但绝大部分作品得以保存下来,并以自氏长庆集、白氏文集或 白香山集之名继续流传于世。自居易集版本历来流传系统有二;一是先诗 后笔本,以宋绍兴本为代表:二是前后续集本,以日本那波道圆翻宋本为代表。现 在最通行的版本是今人顾学颉校点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自居易集。该本以现存最 早的宋绍兴刻本七十一卷本白氏长庚集作底本,参照宋明清各本进行校勘和标 点。该本虽非为现存各本的会校,但原本中明显的错误或疏漏之处,或改或补,都 一一作了校记,还对或参照史料加以考订。全本共收自居易诗文七十一卷,3 2 6 7 首( 篇) ,又外集两卷,收录诗文1 0 9 首( 篇) ,书后还附有传记4 篇,白集序跋3 篇,白居易年谱简编( 顾学颉编) 。单就诗来看,自居易集中共收录2 7 8 6 首( 不 包括外集中的8 6 首) ,数量远远超出李白诗歌数置( 9 8 7 首,不包括补遗部分) o 与杜甫诗歌数量( 1 4 2 4 首) 圆之和。白诗数量巨大,包罗万象,既是一大笔珍贵的 文化遗产,又是研究唐代语言的巨大财富。 尽管自诗具有很高的语言研究价值,但直至目前,自诗研究状况并不乐观。首 先,白诗尚缺乏一部权威性的注本。清康熙年闻汪立名编注白香山诗集。匹库 全书提要称:“立名此书,考证编排,特为精审,其所笺释,虽不能篇篇皆备, 而引据典核,亦胜于注书诸家漫衍支离,徒溷耳目,盖于诸刻之中特为善本。”实 则该集仅在少数作品后征引了些材料。非常简陋。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考 证较详尽,颇多发明,但主要是就诗歌灼理解来引证,从语言学角度训释字词方面 做的并不多,况且所选诗歌仅限于新乐府及长恨歌等共五六十首。今人朱 金城 况为忧病,不得依年老。( 村居卧病三首之- - ) ( 9 ) 常爱西亭面北林,公私尘事不能。( 郡西亭偶咏) ( 1 0 ) 岂独年相迫,兼为病所。( 赠同座) ( 1 1 ) 此日尽知前境妄,多生曾被外尘。( 味道) ( 1 2 ) 共保秋竹心,风霜不得。( 见 寄十四韵) ( 1 5 ) 青黛双娥嫩,秋蓬两鬓。( 赠同座) ( 1 6 ) 上叹言笑阻,下嗟时岁。( 酬张太祝晚秋卧病见寄) 以上3 例中的“侵”义同“增”。 1 2 形容词迟 说文:“迟,徐行也。”在唐代“迟”已由“徐行”义引申出“慢”、“长”、 “晚”、“犹豫”等义,在唐诗中广泛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迟”多作“晚”讲, 偶尔也作“犹豫”解,作。慢”、“长”解的用例较为罕见。以下是白诗中“迟” 作“慢”、“长”解的用例; ( 1 )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 胡旋女) ( 2 ) 去何速兮来何。是耶非耶两不知。( 李夫人) ( 3 ) 榆荚抛钱柳展眉,两人并马语行。( 靖安北街,赠李二十) ( 4 ) 草草辞家忧后事,去国闯前途。( 初贬官,过望秦岭) ( 5 ) 火急欢娱慎勿。眼前老病悔难追。( 劝欢) ( 6 ) 春衫细薄马蹄轻,一日进一程。( 寿安歇马重吟) ( 7 ) 置酒西廊下,待月杯行。( 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 8 ) 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以上8 例中,“迟”宜解作“慢”。 春日,日独坐天难暮。( 上阳自发人) ( 1 0 ) 五十江城守,停杯一自思。头仍未尽白,官亦不全卑。荣辱寻过分,欢娱 已较。( t 对酒自勉) ( 1 1 )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 栽松二首之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2 ) 乡路音信断,山城日月。( 郡中) ( 1 3 ) 思君春日,一日肠九回。( 长相思) ( 1 4 )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 思归) ( 1 5 ) 还有惆怅事,未能忘。( 新秋晚兴) 以上7 例中的“迟”义同“长”,指时间。 ( 1 6 ) 嘉陵江曲曲江,明月虽同人别离。( 江楼月) 此例中“迟”义同“长”,指空间,当由表示时间的“长”引申而得。 1 3 副词 这组语辞包括5 个:半、转、都、殊、应。 1 3 1 半 说文:“半,物中分也。”“半”在先秦两汉的文献中主要作名词和量词, 大多充当主语和定语。直到六朝,“半”作副词的用例仍然少见。据统计,世说 新语中“半”共出现1 9 次,无一作副词用。唐诗中,“半”作副词的用铡很多。 在白诗中主要有两种情况: ( 一) 侧重表示时间或程度,可随文翻译。如: ( 1 ) 耀芒动角射三台,上台灭中台坼。( 司天台) ( 2 ) 前日归时花正红,今夜宿时枝空。( 夜惜禁中桃花,因怀钱员外) ( 3 ) 桑条初绿即为别,柿叶红犹未归。( 寄内 “) 水蒲渐展书带叶。山榴含琴轸房。( 江亭玩春) ( 5 ) 黄鸟啼欲歇,青梅结成。( 喜陈兄至) 以上5 例中,“半”义同。欲”,可译成“将”或“快”。 ( 6 ) 冷碧新秋水,残红破莲。( 龙昌寺荷池) ( 7 1 海梅白柳微黄,冻水初融日欲长。( 腊后岁前,遇景咏意) ( 8 ) 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早兴) ( 9 ) 日渐长,春尚早;墙头露红萼枝,池岸新铺绿牙草。( 日渐长,赠周、 殷二判官) ( 1 0 ) 红蜡含萼,绿油新酸醅。( 对新家酝,玩自种花) 以上5 例中,“半”义同“初”,可译成“刚”或。微”。 ( 1 1 ) 杨柳初黄日,鬓须白时。( 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 1 2 ) 耳根得所琴初畅,心地忘机酒酣。( 琴酒) 以上2 例中。“半”义同“方”。可译成“正”或“才”。 ( 二) “半”德重表示范围,义同“多”或。俱”。蒋绍愚t 杜诗词语札记 中已提到此义,只是举例太少以下补充白诗中的部分用例: 1 2 山东大掌硕士学位论文 ( 1 ) 眇眵江陵道,相思远不知。近来文卷里,是忆君诗。( 忆元九) 此倒中, “半”义同“多”( 或“俱”) 。 ( 2 ) 夏口烟孤起,湘川雨晴。日煎红浪沸,月射白砂明。( 江州赴忠州,至 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此例中“半”义同“俱”。 ( 3 ) 门闭仍逢雪,厨寒来起烟。贫家重寥落,为日高眠。( 村居二首之二) 结合语境,该例中“半”宜译作“俱”。 ( 4 ) 往事渺茫都似梦,旧游零落归泉。( 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澧上) 此例中“半”义同“多”。 ( 5 ) 巴曲春全尽,巫阳雨收。( 发白狗峡,次黄牛峡,登高时,却望忠州) 此例中“半”义同“俱”。 ( 6 ) 莫叹身衰老,交游已无。( 重感) 结合该诗的姐妹篇商山路有感( “忆 昨征还日,三人归路同。此生都是梦,前事旋成空。杓直泉埋玉,虞平烛过风。唯 残乐天在,头白向江东。”) ,此例中的“半”宜译为“俱”。 ( 7 ) 俱来沧海郡,作白头翁。( 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 此例中“半” 义同“俱”。理由如下:一、“半”与“俱”对举;二、两句的主语均指白、钱、 李三人,“半”不能译成“一半”;三、写于同年略早的诗作中,白氏多次自称为 “白头翁”,如重题( “不能成一事,赢得白头归。”) 、九江北岸遇风雨( “黄 梅县边黄梅雨,白头浪里白头翁。”) 。可见“半”也不指头白的程度。 ( 8 ) i b 游之人自首,旧游之地多苍苔。( 忆旧游) “半”与“多”对举,译 作“多”或“俱”均可。 ( 9 ) 兀兀都疑梦,昏昏似愚。( 东南行一百韵) “半”义同“俱”。 ( 1 0 ) 插柳作高林,种桃成老树。因惊成人者,尽是旧童孺。试问1 日老人,为 绕村墓! ( 重到渭上旧居) “半”宜译作“俱”。 “半”的“俱”、“全”之义当是由“多半”、“大半”之义引申而来韵, 1 3 2 转 转,程度副词,义同“益”,可翻译成“更加”、“愈”或“越”。六朝时“转” 即有此义。世说新语之雅量:“王之恐状,见于色。”赏誉:“殷中军与 人书,道谢方文理道,成殊不易。”又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n 魏明 帝疑其傅粉。正夏目,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皎然。”王瑛 唐宋笔记语辞汇释中认为“转”的“益”、“更”、“越”义是由“转变”义虚 化而来的。此语可信。以下是王瑛举的两个例子。 封氏闻见记卷九:“严安之、 崔谭俱为赤尉,力行猛政。谭恐安之名出己右,每事欲先之。安之使伍伯执大杖引 前,谭则益翘其杖,安之越粗,谭亦粗。”又太平广记卷- - ) k 七阳城:“阳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城居夏县,拜谏议大夫;郑锢居阌乡,拜拾遗:李固居曲江,拜校书郎。时人以 远高,近卑。”唐诗中也有很多用例。如李白和卢侍御:“行尽绿潭潭 幽,疑是武陵春碧流。”杜甫咏怀:“杜陵有布衣,老大意拙。”以下是白诗中 的部分用例: ( 1 ) 夫行竞不归,妇德光明。( 蜀路石妇) ( 2 ) 早晚来同宿? 天气清凉。( 寄张十d ) ( 3 ) 年长身慵,百年无所欲。(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之一) ( 4 ) 秋来觉此身衰,晨起临阶盥漱时。( 新秋早起,有怀元少尹) ( 5 ) 又及悬车岁,筋力衰弱。( 官俸初罢,亲故见忧,以诗谕之) ( 6 ) 自别崔公四五秋,因何临老风流? ( 赠晦叔,忆梦得) ( 7 ) 老去襟怀常澶落,病来须鬓苍浪。( 冬至夜) ( 8 ) 感我斯言良久立,即坐促弦弦急。( 琵琶行) 以上8 例中,“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义同“益”,可译成“更”、“愈”、“越”。 ( 9 1 老去慵极,寒来起尤迟。( 晏起) ( 1 0 ) 畏老老迫,忧病病弥缚。( 自觉二首) ( 1 1 ) 身心恬泰,烟景弥淡泊。( 问秋光) f 1 2 ) 襟怀潇洒,气力弥精坚。( 裴侍中晋公出讨淮西时) 以上4 例中,“转”与“弥”或“尤”对举,义近。 ( 1 3 1 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池鹤二首之一) 此例中,“转” 与“苦”对举,均表示程度加深。 ( 1 4 ) 犹怜好风景,重旧亲知。( 残春咏怀,赠杨幕巢侍i i d ) 此例中“转” 与“犹”对举,义同“益”。 ( 1 5 ) 我嗟身老岁方徂,君更官高兴孤。( 酬微之夸镜湖) “转”与“更”呼 应义同。 ( 1 6 1 始信淡交宜久远,与君老相亲。( 赠皇甫宾客) ( 1 7 ) 年老官高多别离,难相见相思。( 裴令公席上,赠别梦得) 以上2 例中“转”同句连用,义同现代汉语中的“越越”或“愈 愈”。 1 3 3 都 ( 一) 都,副词,表示范围或总括。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都来( 都) ”条: “都来( 都) ,犹云统统也;不过也;算来也。”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中说 “都来”的“都”本来就有“总”和“总箕”的意义。其实,“都”表示总括或范 围,六朝时已有用例。如世说新语之任诞:“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17 得号,因吐血。废顿良久。”以下是自诗中 的用例: ( 1 ) 遂使四时似电,争教两鬓不成霜! ( 遣怀) ( 2 ) 身兼妻子三口,鹤与琴书基一船。( 自喜) ( 3 ) 澧头峡口钱唐岸,三别经二十年。( 酬别微之) ( 4 ) 人生开口笑,百年几回? ( 喜友至留宿) ( 5 ) i b 游似梦,乍到忽如归。( 再到襄阳访问旧居) ( 6 ) 吾观九品至一品,其间气昧相似。( 王夫子) ( 7 ) 眼损不知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 ( 眼暗) ( 8 ) y c 兀疑梦,昏昏半似愚。( 东南行一百韵) 以上各例中,“都”可以译成“统统”或“统共”。 ( 二) 都,副词,表示程度,可译作“全”或“颇”,常用于否定词“无”、“未”、 “不”之前。此种用法六朝时即有。如世说新语之雅量:“须臾拿下,二王 不得餐,唯属羊不暇。”又文学:“支道林造即色论,论成示王中郎,中郎 无言。”以下是白诗中的用例: ( 1 ) 回看桃李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山枇杷) ( 2 ) 度腊无苦霜霰,迎春先有好风光。( 腊后岁前,遇景咏意) ( 3 ) 心中久有归田计,身上无济世才。( 百日假满) ( 4 ) 觅花未有,唯觉树枝繁。( 新居早春二首之一) ( 5 ) 心肠末尽,不暇叙炎凉。( 初与元九另i j 后,忽梦见之) ( 6 ) 虽凭绣床不绣,同床绣伴得知无? ( 绣妇叹) ( 7 ) 壮目苦曾惊岁月,长年不借光翻。( 岁暮道情二首之一) ( 8 ) 莫怪近来不饮,几回因醉却沾巾。( 闲居贫活) 以上8 例中,“都”均用在否定词“无”、“未”或“不”的前面,可以译成“全” 或“很”,也可以译成“一点”或“丝毫”。 ( 9 ) 谪宦心惯,辞乡去不难。( ( 路上寄银匙与阿龟) ( 1 0 ) 俭薄身惯,疏顽性颇宜。( 求分司东都,寄牛相公十韵) 以上2 例中,“都”可译成“全”或“很”,不能译成“一点”或“丝毫”。 1 - 3 4 殊 ( 一) 殊,义同“犹”,可译成“尚”或“还”。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殊” 条:“殊,犹犹也。”“殊”的“犹”义六朝时即产生。如曹丕秋胡行:“朝与佳 人期,日夕未来。”江淹杂体诗体上人怨别:“天蓦碧云合,佳人未来。” 以下是白诗中的部分用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连宵复竟日,浩浩未歇。( 春雪) ( 2 ) 秋天未晓,风雨正苍苍。( 夜雨) ( 3 ) 冬衣未制,夏服行将绽。( 秋霁) ( 4 ) 独行还独卧,夏景未暮。( 昼寝) ( 5 ) 西风未起,秋思先秋生。( 早蝉) ( 6 ) 月没江沉沉,西楼未晓。( 西楼夜) 以上6 例中,“殊”均与否定词“未”搭配使用,义同“犹”,可译作“尚” 或“还”。 ( 二) “殊”又可表示程度,义同“颇”、“甚”。世说新语中已有此种用例。 如德行:“家有一李树,结予好,母恒使守之。”言语:“若保全此处,胜 东山。”简傲:“桓荆州用意异,必与晋陵俱西矣。”白诗中也有不少用例,如: ( 1 ) 霄溪冷僻,茂苑太繁难。( 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 ( 2 ) 公私颇多事,衰惫少欢。( 自咏五首之三) ( 3 ) 散帙留司有味,最宜病拙不才身。( 分司) ( 4 ) 官散无事,身闲甚自由。( 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记之) ( 5 1 此中有味,试说向君看。( 初夏闲吟,兼呈韦宾客) ( 6 ) 庾信园少,陶潜屋不丰。( 小宅) ( 7 ) 朝荣可惜,暮落实堪嗟。( 和微之( 叹槿花) ) ( 8 ) 一觉睡眠有味,无因寄与早朝人。( 晓眠后,寄杨户部) 1 3 5 应 ( 一) 应义同“正”或“恰”。以下是白诗中的部分用例: ( 1 ) 忆君我正泊行舟,望我君上郡楼。( 河阴夜泊,忆微之) ( 2 ) 我正思杨府,君望洛州。( 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见寄二十四韵) 以上2 例中,“应”与“正”对文义同。 ( 3 ) 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 白 牡丹) ( 4 1 蠛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交争蜗角中。似诸天观下界,一微尘内斗英雄。( 禽 中十二章之七) ( 5 ) 男儿若丧妇,能不暂伤情? 似门前柳,逢春易发荣。风吹一枝折,还有 一枝生。( 妇人苦) ( 6 ) 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 西凉伎) ( 7 ) 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树。( 母别子) ( 8 ) 似仙人子,花宫未嫁时。( 龙花寺主家小尼)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上6 例中,“应”与“似”连用,义同“恰”或“正”。 ( 9 )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两地新秋思,同 此日情。(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 1 0 )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念未归人。( 客中守岁) ( 1 1 )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说着远行人。 ( 邯郸冬至夜思家 ( 1 2 ) 若问病根深与浅,此身与病齐生。( 病气) 以上4 例中,结合语境看,“应”也义同“恰”或“正”。 ( 二) 应,义同“信”,可译作“的确”、“真”。六朝时,“应”即有此义。如世 说新语之文学:“然每至佳旬,辄云:是我辈语。”白诗中的用例如下: ( 1 ) 少年怪我问如何,何事朝朝醉复歌? 号作乐天不错,忧愁时少乐时多。 ( 少年问) ( 2 ) 中天或有长生药,下界无不死人。( 曲江醉后赠诸亲友) ( 3 ) 乐天理心不谬,酒能陶性信无疑。( 卧听法曲( 霓裳) ) ( 4 ) 巧未能胜拙,忙不及闲。( 宿竹阁) ( 5 ) 何事出长洲,连宵饮不休? 醉难作别,欢渐少于愁。( 望亭驿酬别周判官) ( 6 ) 洛中佳境无限,若欲谙知问老兄。( 和敏中( 洛下即事) ) ( 三) 应,义同“将”,可译作“将要”。蒋绍愚唐诗词语札记:“应和 当相类似,有时不表示应当,而表示将要。”如李白:i y - 王东巡歌:“帝 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还。”杜甫与严二郎奉礼别:“诸将归尽,题书 报旅人。”白诗中的用例很多。如: ( 1 ) 他时事过方悟,不独荣空辱亦空。( 寄潮州继之) ( 2 ) 更恐五年三岁后,些些谈笑亦无。( 衰病) ( 3 ) 明朝四十九,转悟前非。( 除夜) “) 归来虚白堂中梦,合眼先到越州。( 答微之上船后留别) ( s ) 老去将何散老愁? 新教小玉唱伊州。亦不得多年听,未教成时己白头。 ( 伊州) f 6 ) 从此时时春梦里,添一树女郎花。( 题令狐家本兰花) ( 7 ) 使我归山计,迟十五年。( 金銮子啐日) ( 8 ) 惆帐问春风,明朝不住。( 送春) ( 四) 应,义同“是”。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应”条:“应,犹是也。普 通作理想推度之辞用,然遇叙述当前及指示事实时,则不得以推度义解之,当径解 为是字义。”以下补充白诗中的部分用例: j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院窄难栽竹,墙高不见山。唯方寸内,此地觅宽闲。( 题新昌所居) ( 2 ) 千药万方治不得,唯闭目学头陀。( 眼暗) ( 3 ) 唯清夜无公事,努i 草亭中好一期。( 李十一舍人松园饮小酎酒) ( 4 ) 叫曙嗷嗷雁,啼秋唧卿虫。只催北客,旱作白头翁。( 江舟夜行) ( s ) 只康与籍,及我三心知。( 对琴酒) ( 6 ) 只刘与白,二叟自相迎。( 晚夏闲居,绝无宾客,欲寻梦得,先寄此诗) 1 4 助词得 在白诗中,“得”可作时态助词,与在现代汉语中作结构助词的用法不同。 “得”作时态助词,有以下两种情况: ( 一) 表示动作的实现或完成的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如: ( 1 ) 禽鱼出池笼后。纵有人呼可更回? ( 题新涧亭,兼酬寄朝中亲故见寄) ( 2 ) 心中别有欢喜事,开龙门八节滩。( 欢喜二偈) ( 3 ) 上篮舆未能去,春风敷水店门前。( 华州西) ( 4 ) 使我忘心,不教烦恼生。( 客路感秋寄明准上人) ( 5 ) 嫁梁鸿六七年,耽书爱酒日高眠。( 感元九悼亡诗,因为代答三首之一) ( 6 ) 病来才十日,养已三年。( 病中哭金銮子) ( 7 )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经年嘴渐红。( 鹦鹉) ( 8 ) 过炎蒸日,尤宜老病身。( 新秋喜凉) ( 二) 表示动作的持续,义同现代汉语中的“着”。如: ( 1 ) 商州馆里停三日,待妻孥相逐行。( 发商州) ( 2 ) 把欲尝先怅望,与渠同别故乡来。( 嘉庆李) ( 3 ) 摘得菊花携酒。绕村骑马思悠悠。( 九日寄行简) ( 4 ) 更劝残杯看臼影,犹应趁鼓声归。( 游城南,留元九、李二十晚归) 鳓记旧诗章,花多数洛阳。( 洛城东花下作) ( 6 ) 忆瞿唐事,重吟行路难。( 魏堤有怀) 仍倚身名便慵堕,日高犹睡绿窗中。( 妻初授邑号告身) ( 8 ) 好在壬员外,平生记不? ( 代入赠王员外) 第二节兼类语辞 这一节我们将对8 个兼类语辞的特殊意义或用法进行归纳总结。它们是:别、 问、仍、自、复、来、校、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 1 别 ( 一) 动词,“爱”、“懂”之义。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别”条将“别” 释为“识别”、“鉴别”、“赏鉴”。这个解释与“爱”、“懂”义通。以下是白诗中的 部分用例: ( 1 ) 移他到此须为主,不花人莫使看。( 戏题卢秘书新移蔷薇) ( 2 ) 使君只罗敷面,争解回头爱白花? ( 白槿花) ( 3 ) 杯中此物何人? 柔旨之中有典刑。( 辨味) ( 4 ) 除却微之见应爱,人间少有花人。( 见紫薇花,忆微之) ( 5 )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茶人。(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 6 ) 幽致竟谁? 闲静聊自适。( 寄庾侍郎) ( = ) 副词,“另外”、“其它”之义。此义六朝时即出现。如世说新语之 巧艺:“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以大材扶持之。”以下是白诗中的一些用例: ( 1 ) 世缘俗念消除尽,是人间清净翁。( 老病幽独,偶吟所怀) ( 2 ) 解佩收朝带,抽簪换野巾。风仪与名号,是一生人。( 昨日复今辰) ( 3 ) 共放诗狂同醉癖,与君是一亲情。( 喜裴涛使君携诗见访,醉中戏赠) ( 4 ) 相看掩泪情难说,有伤心事岂知? (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 ( 5 ) 心中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 欢喜三偈) ( 6 ) 乃知天子有镜,不是扬州百炼镜。( 百炼镜) ( 7 ) 素华朱实今虽尽,碧叶风来有情。( 樟亭双樱树) “别”的此义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着,如“别具一格”、“别有用心”。 ( 三) 副词,义同“颇”或“甚”,可以译成“格外”、“特别”。此义当是由 “另外”、“其它”义转化而来的,用例较少。如: ( 1 ) 与君有相知分,同置身于木雁间。( 咏怀,寄皇甫朗之) ( 2 ) 弦凝指咽声停处,有深情一万重。( 夜筝) ( 3 ) 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有情。( 杨柳枝词八首之六) 2 2问 ( - - ) 介词或动词,义同“向”。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问”条已提到该 义。如杜甫入宅:“相看多使者,一函关。”又春日江树:“邻家送鱼鳖, 我数能来。”王瑛唐宋笔记语辞汇释。问”条以为“问”作“向”解时仅能充 当介词。如太平广记卷三六一元自虚:“或抱婴儿,人乞食。”在白诗中, “问”作“向”解时既可充当介词又可充当动词。如: ( 1 ) 生还应有分,西笑长安。( 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仰荷圣泽,聊书鄙诚) ( 2 ) 移领钱唐第二年,始有,f i , 情丝竹。( 霓裳羽衣歌) 1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