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南朝民歌的美学特征 摘要 南朝文坛上,民歌以其鲜丽活泼的风格、缠绵婉转的情话取胜,成为中华民 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对南朝民歌的 研究,研究者多从社会一历史学角度、文学一社会学角度研究其思想价值、社会价 值、形成原因等方面,经过多年来众多学者的努力,到今天已成绩斐然。然而, 从美学特征的角度去研究南朝民歌,有关的论述还不多见。因此,在前人研究的 基础上,本文从美学角度出发对南朝民歌进行进一步的开掘和拓展。 首先,关于南朝民歌的主题。就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学界的一致观点是南朝 民歌内容单一,多以爱情生活为专门的表现题材,而相对忽视其他题材。诚然, 较之先秦两汉民歌,南朝乐府民歌的主题明显单一得多,十之八九都为爱情诗。 然而,南朝民歌作为南朝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不可避免地表现劳动人民的劳动 场景、生活习俗、信仰等方面。论文第一章将对南朝民歌的题材和主题做一全面 系统的阐述。 其次,关于南朝民歌的美学特征。对于南朝民歌美学特征的探究是本文的重 中之重,本文将从音韵、字词以及意蕴诸方面出发全面分析南朝民歌的语言艺术 和表现手法,分析其以“情 为主的美学特征的表现。 再次,关于南朝民歌美学特征的成因。本文从其渊源流变、地理因素、社会 风俗以及美学追求等方面分析其美学特征形成的社会成因及美学成因。 最后,关于南朝民歌的社会影响。在分析南朝民歌的成就时,其对文人创作 的独特贡献一直具有普遍性。在肯定此观点的前提下,本文认为应当从与整个南 朝审美意识的比较中来分析。因此,在前文对南朝民歌的美学特质及成因分类阐 述的基础上,本文将比较的方法引入研究机制,通过与南朝文学美学特征的比较 来进行更深层次的观照、探讨,重点阐述其与南朝审美意识的共同之处。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宗旨是寻求一种比较科学可行的新方法,开拓研究的 新天地。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南朝民歌的美学特征为视角进行本命 题的研究。采用比较的方法,从纵向上探讨南朝民歌以“情为主的美学特征的 渊源和流变,从横向上将其与所处时代南朝的文学美学意识相比较,开掘二者审 美意识的相尚之处,以求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南朝乐府民歌的美学特征及其独特成 就。 关键词:南朝民歌:审美特征;情感;美学成因 t h er e s e a r c h e si n t ot h ea e s t h e t i c c h a ra c t e r i s t i c so ff o l ks o n g si ns o u t h e r n d y n a s t i e s a bs t r a c t w i t l lt h eb e a u t i f u la n dl i v e l yf o l ks t y l e ,m i l d l yt o u c h i n gw o r d so fl o v e ,s o u t h e r n f o l ks o n g sw i na n db e c o m et h et r e a s u r eo f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s t a t u so fp o s s e s s i o n c a nn o tb ei g n o r e d o nt h er e s e a r c ho fs o u t h e mf o l ks o n g s ,r e s e a r c h e r sm a i n l yf o c u s o n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v a l u e s ,s o c i a lv a l u e s ,t h er e a s o n so ft h ef o r m a t i o n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c o m m u n i t y h i s t o r ya n d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l i t e r a t u r e - c o m m u n i t y a f t e r m a n yy e a r so fe f f o r t so fm a n ys c h o l a r s ,t o d a yt h er e s u l t sh a v eb e e ns u c c e s s f u l h o w e v e r ,f r o ma na e s t h e t i cp o i n to f v i e wt os t u d y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o u t h e r nf o l k s o n g s ,t h ed i s c u s s i o nh a sb e e nr a r e t h e r e f o r e ,o nt h eb a s i so fp r e v i o u ss t u d i e s ,t h i s a r t i c l ef o c u so na na e s t h e t i cp o i n to fv i e wt od of u r t h e ro p e n i n ga n de x p a n s i o no f s o u t h e r nf o i ks o n g s f i r s t l y ,o nt h et h e m eo fs o u t h e r nf o l ks o n g s o nt h ee x i s t i n g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t h e a c a d e m i cc o n s e n s u sv i e wi st h a tt h ec o n t e n to fs o u t h e mf o l ks o n g si ss i n g l e ,w h i c h s p e c i a l i z e di nt h es u b j e c tm a t t e ro fl o v e ,a n ds or e l a t i v e l yn e g l e c to t h e rs u b j e c t s t r u l y ,c o m p a r e dt oq i na n dh a nf o l ks o n g s ,t h et h e m eo fs o u t h e r nf o l ks o n g s o b v i o u s l ys e e m sm o r es i n g l e ,m o s to fw h o s et h e ma r el o v ep o e m s h o w e v e r ,a st h e c o l l e c t i v ec r e a t i v i t yo fw o r k i n gp e o p l e ,i n e v i t a b l y ,s o u t h e mf o 墩s o n g sa l s or e f l e c tt h e l a b o rs c e n e ,c u s t o m s ,b e l i e f sa n ds oo n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o ft h ep a p e rw i l lm a k e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ds y s t e m a t i ce x p o s i t i o no fs o u t h e r nf o l kt h e m e sa n dt o p i c s s e c o n d l y w i t l lr e g a r dt ot h e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o u t h e r nf o l k t h e r e s e a r c ho f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s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t h i sa r t i c l e t h i s a r t i c l ew i l lm a k e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a l y s i so fv a r i o u sa s p e c t so ft h el a n g u a g ea n d e x p r e s s i o nf r o mm u s i c ,w o r d sa n dt h ei m p l i c a t i o n , a n dm a k ea na n a l y s i so fi t s ”e m o t i o n ”o ft h e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e t e r i s t i e s t h i r d l y ,o nt h eu n d e r l y i n gc a u s eo f i t s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i sa r t i c l ew i l l m a k ead e t a i l e da n a l y s i so fi t sf o r m a t i o no f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f r o mt h es o u r c e o ff l o w ,g e o g r a p h i c a lf a c t o r s ,s o c i a lc u s t o m s ,a e s t h e t i c so ft h ec a u s e se t c i i i f o u r t h l y ,o n t h es o c i a l i m p a c to fs o u t h e r nf o l ks o n g s i nt h ea n a l y s i so f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t h e i ru n i q u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a u t h o r s c r e a t i o ni su n i v e r s a l w h i l e a f f i r m i n gt h ep r e m i s eo ft h i sv i e w , t h i sa r t i c l es h o u l da n a l y s ef r o mt h ec o m p a r i s o no f t h ea e s t h e t i cs e n s eo ft h ew h o l e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t h e r e f o r e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 f o r m e rt e x to ft h e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g e n e t i c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t h i ss t u d y i n t r o d u c e dc o m p a r em e t h o d w i t ht h ec o m p a r i s o no ft h e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s o u t h e r nl i t e r a t u r e ,w ec a nd od e e p e rr e f l e c t i o na n dd i s c u s s i o n i tf o c u s e so nt h e a e s t h e t i cs e n s eo fi t s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t h es o u t h e md y n a s t i e si nc o m m o n i ns u m m a r y ,t h ep u r p o s eo ft h i ss t u d yi st os e e kam o r es c i e n t i f i cp o s s i b l en e w w a y st oo p e nu pn e wh o r i z o n so fr e s e a r c h t h e r e f o r e ,b a s e do nt h ep r e v i o u ss t u d i e so f s o u t h e r nf o l ks o n g s ,t h i sa r t i c l ew i l ld ot h es t u d yo ft h i sp r o p o s i t i o no n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tw i l lu s et h em e t h o d so fc o m p a r i s o n o nt h eo n eh a n d , f r o mt h ev e r t i c a li tw i l id i s c u s st h em a i ns o u r c eo fa e s t h e t i ca n df l o w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f r o mt h eh o r i z o n t a li tw i l ld oa 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i t s e l fa n dt h e s e n s eo fl i t e r a r ya e s t h e t i c so ft h et i m e s i no r d e rt oe x p l o r et h ec o m m o no ft h e i r a e s t h e t i cs e n s e t h ed e p a r t m e n ti ss t i l li no r d e rt om o r ef u l l yr e f l e c tt h ea e s t h e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o u t h e r nf o l ks o n g sa n di t su n i q u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 k e yw o r d s :s o u t h e mf o l ks o n g s ;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e m o t i o n ;t h e c a u s e so fa e s t h e t i c s i v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 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 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 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参j 前日期:勿彳1 年牛月p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浙江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浙江师范大 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玉j 前导师签名:勿磊毳同期:勿游严月口同 己l 吉 _ j - 口 今天所能见到的南朝民歌绝大部分收入在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中, 以吴歌和西曲为主,共4 7 1 首。南朝民歌在体裁内容、艺术风格上都极富个性, 使得诗歌乃至文学的发展在那个阶段都获得了新的养料,迎来了灿烂辉煌的创作 高潮。然而对南朝民歌进行研究的专著并不多,更多的研究包含在对整个南朝文 学的研究论述中。因此,下面就前人对南朝民歌的研究做一总结: 一、论题的研究现状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南朝民歌因为情爱题材占绝对优势,因此未能为其争得 相应的地位。宋书乐志一认为它淫艳不规范,刘勰在文心雕龙乐府 中虽然没有单独对南朝民歌作评论,可是从他“艳歌婉娈的指责中足以看出他 对南朝民歌的贬抑态度,并且认为只有像诗经中的雅乐保留到汉代的才是雅 乐,其他新制的乐曲就都算不得典范。即使文学观相对开明的批评家萧统、钟 蝾,他们对南朝民歌的态度也不见得乐观。萧统所编文选中没有录入一首民 歌。从钟嵘对南朝民歌的评价也不见得乐观,至刘宋孝武帝当位后,南朝乐府民 歌逐渐为王公贵族所接受,陈桥生先生对这种现象作了较准确的说法,是因为“它 满足了王公贵人们纵情声色猥亵玩赏的心理需求”,圆由此看来,南朝民歌是被作 为娱乐的工具而不是作为正规的文学作品去看待的。 到民国时,在新文化运动的促进下,罗根泽、萧涤非、郑振铎诸位先生以解 放了的文学观分别在乐府文学史、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以及中国俗文学 史中撰文肯定它,这才真正确立了南朝民歌的文学史地位。此后一段时期对南 朝民歌文学史地位的肯定主要是以传统的功利主义的文学观为指导,努力从社会 一历史学角度发掘文本的社会价值,典型的如韩晶的唱自古代城市妇女的心声 浅论 的思想性;张亚新的魏晋南北朝民歌简论、社科院文 学研究所编写的南北朝文学史,它们都以论述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为主,而 且在对内容的论述也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去阐释诗歌是如何反抗专制婚姻、揭 露礼教罪恶的,其中极少有像郑振铎先生在中国俗文学史中所作的那种纯审 美的论述。 后来研究重心转向了文学的外部规律,学者们从文学一社会学的角度出发, 将研究的重心集中在南朝民歌形成原因方面。萧涤非先生对南朝民歌的形成原因 。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8 :7 0 7 5 。 。陈桥生论王公贵人对南朝乐府民歌的接受【j 1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8 年第3 期。 l 引言 作了较全面的研究,他从地理、政治、风尚、思想、制度的角度作了综合考察。 后来,曹道衡先生的南朝政局与“吴声歌 “西曲歌的兴盛,陈桥生先生的 论王公贵人对南朝乐府民歌的接受关于形成原因的研究日趋精细;由于形成 原因牵涉到产生时间和地域,于是又有了王运熙先生的吴声西f h l 的产生地域、 吴声西曲的产生时代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文化人类学与文学的结合发展, 学术界出现了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研究南朝乐府民歌的专文,如洪顺隆的六朝民 歌映现的原始阿注婚残迹、王以宪的南朝乐府民歌与巫风。 二、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从以上对南朝民歌研究现状的梳理中可以看出,学界对于南朝民歌的研究是 比较充分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随着这些研究的深入展开,对于南朝 民歌的研究日益精细,由此我们认识到,如果仅仅停留在试图挖掘文本的思想价 值、社会价值等方面,显然是不利于真实评价南朝民歌的历史地位的。这就越发 见得从一种新的视角美学特征的视角来研究南朝乐府民歌的迫切性。近年 来,对于南朝民歌研究的专著不多,论文却各具特色。目前对南朝民歌的专文研 究主要集中在学术期刊网上发表的论文,文章多但考察的问题相对集中在思想、 文化、语言、女性情感等角度考察,而对于南朝民歌美学特征的研究,虽有涉及 但没有专门的论文。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的基础上从美学的角度对南朝民歌做全面 的研究。拟解决如下问题: 首先,关于南朝民歌的主题。就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学界的一致观点是南朝 民歌内容单一,多以爱情生活为专门的表现题材,而相对忽视其他题材。诚然, 较之先秦两汉民歌,南朝乐府民歌的主题明显单一得多,十之八九都为爱情诗。 然而,南朝民歌作为南朝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不可避免地表现劳动人民的劳动 场景、生活习俗、信仰等方面。论文第一章将对南朝民歌的题材和主题做一全面 系统的阐述。 其次,关于南朝民歌的美学特征。对于南朝民歌美学特征的探究是本文的重 中之重,本文将从美学观点看待南朝民歌的语言艺术、风格特征及意蕴,分析其 以“情 为主的美学特征的表现。 再次,关于南朝民歌美学特征的成因。本文从其渊源流变、地理因素、社会 环境以及美学成因等方面分析其美学特征形成的社会成因及美学成因。 最后,关于南朝民歌的社会影响。在分析南朝民歌的成就时,其对文人创作 的独特贡献一直具有普遍性。在肯定此观点的前提下,本文认为应当从与整个南 朝审美意识的比较中来分析。因此,在前文对南朝民歌的美学特质及成因分类阐 2 引言 述的基础上,本文将比较的方法引入研究机制,通过与南朝文学美学特征的比较 来进行更深层次的观照、探讨,重点阐述其与南朝审美意识的共同之处。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宗旨是寻求一种比较科学可行的新方法,开拓研究 的新天地。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南朝民歌的美学特征为视角进行本 命题的研究。采用比较的方法,从纵向上探讨南朝民歌以“情 为主的美学特征 的渊源和流变,从横向上将其与所处时代南朝的文学美学意识相比较,开掘二者 审美意识的相尚之处,以求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南朝乐府民歌的美学特征及其独特 成就。 一、南朝民歌的题材和主题 根据中国诗史记载,南朝乐府民歌现存歌辞4 7 1 首,分为三部分: 其一,吴歌。宋书乐志云:“吴歌、杂曲,首出江东,晋宋以来稍有增 广,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 吴歌共十曲,现存3 2 1 首,风格艳丽。 其二,西曲。乐府诗集云:“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其声节 送和。 西曲三十五曲,可考的仅二十曲,现存歌辞1 4 2 首,风格浪漫。 其三,神弦歌,即民间祭歌,流行于荆、楚、江左之间,共十一曲,现存 1 8 首,风格哀艳。 由于采集民歌的目的是满足声色之欲,加上统治者的提倡等原因,南朝民歌 中反映男女之情的情歌特别发达。但是民歌题材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爱情颂 歌之外不乏其他题材内容的丰富和完善。本文对南朝乐府民歌类型的划分和确 定,也是根据自己对具体作品的理解,以其题材内容为主导方面,作出大致的划 分和界定。 ( 一) 热烈而酣畅的爱情颂歌 情爱是南朝乐府民歌的主旋律。这类情歌表现的感情真挚细腻,情调艳丽柔 弱,哀怨缠绵。通过女主人公酣畅淋漓地抒发,使得这些歌辞无一不是绝妙的恋 歌j 柔情细语,艳而不俗。尽管其表现的主题只有一个,但它为表现主题而选取 的角度却十分丰富。举凡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它都有所涉及和表现: 1 、怀春与思恋 祈盼爱情的到来时每一个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必有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欲求, 当它悄悄来到人的身边时,一种不可名状的激动和喜悦油然而生,会让少女眉飞 色舞,让男子眉目含情。所以,在春心萌动的日子里,满眼望去,见到的不只是 多姿多彩的山林景象,因为春心荡漾,所以更觉春花明媚;听到的不只是清脆的 鸟音,因为思念情人,所以更觉鸟声悲戚。当罗裳飘扬的时候少女娇滴滴地反嗔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这实在是少女心中意欲掩饰却总也情不自禁的秘 密。 2 、爱慕与追求 4 一、南朝民歌的题材和主题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男女双方彼此倾慕是恋爱的前提,使得爱情的境 界得到飞速的提升。“阿子复阿子,念汝好颜容。风流世希有,窈窕无人双 ,“新 罗绣行缠,足趺如春妍。他人不言好,独我知可怜 正是这种倾慕心情的恰当体 现。正是这种深深的爱慕使得爱人双方相见恨晚。更甚者,则生出“芙蓉绕床生, 眠卧抱莲子 的奇思异想,渴望相伴一生,永不分离! 这种催生爱情的爱慕,如 果得到了对方的回应,哪怕只是一种心领神会的含而不吐、眉目传情,也足以令 人怦然心醉。可是,当两人相爱而没有结果,或者一个人单相思而没有引起对方 的爱恋时,不幸便产生了:“十期九不果,常抱怀恨生。然灯不下炷,有油那得 明 ,深深的爱慕之情在这自解自嘲的无奈中可见一斑。 3 、热恋与盟誓 当彼此倾慕的男女终于相恋,并发展到彼此都认为是对方生活的一部分,都 把各自的整个灵魂和生活纳入n - 人的统一体中时,热恋便开始了。相恋双方成 为“不见连理枝,异根同条起”的统一体,欢则俱欢:“气清明月朗,夜与君共 嬉。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 ;愁则俱愁:“感郎崎岖情,不复自顾虑。臂绳双 入结,遂成同心去。热恋中的男女由相识、相慕到相知,此段路程自然亦艰难, 此时最能显示热恋情怀的还是彼此的和谐与沉醉:“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 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含情脉脉温馨可意的境界;但 是,真正的爱情毕竟不是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即使有着“我情与欢情,二情感 苍天的心心相印,感情的不断深化必然会带来身体融合为一的要求。如此不难 想象,为何离别一日如隔三秋,为何爱得越深陷得越深,爱得越真越怕失去。由 此,情人之间总也少不了海誓山盟,正是爱之深情之切的必然结果。 4 、离别与相思 尽管普天下的恋人都有着“有情人终成眷属 的情怀,可是爱情的结果并非 尽如人意,离别不可避免,相思便成为爱情的一个显著特征。有一日不见如隔三 秋的相思;有时时牵挂、刻刻想念,连花儿都似乎散发情人气息的情怀:更甚者, 茶不思,饭不想,头不梳,泪不止,相思之切至于此,甚至不惜化作“比目 鱼 ,也要“随君千里游 ;但这些终究是不可能的臆想,于是最终只能是痛苦无 奈。 一、南朝民歌的题材和主题 5 、殉情与情变 爱到深处,短暂的别离况且使人相思成疾,何况永别或者不能在一起,这种 情况下,为情伤为情亡的事时有发生。“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欢 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记载了这样一则凄婉动人的故事:一位书生爱上了 位少女,苦于愿望不能实现相思而死。葬时,柩车经过少女门前,少女得知此事, 被书生感动,于是唱出此歌并为之殉情。这首凄美的诗篇也因了这件动人的爱情 故事而百世流芳;至今,人们仍为男子的深情和女子的义气而感动万分。相比之 下,那种薄情寡义、始乱终弃的行为真该遭人唾弃,它给被弃者带来的痛苦和创 伤是难以尽诉的。“未言涕交零,如何见君隔”,“感时为欢叹,白发绿鬓生 所谓爱之深则恨之切,悲痛之余,怨愤不可能没有;这种情况下,“我心如松柏, 君情复何似 ,“侬作北晨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常虑有 贰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此类美妙的爱情理想自然而 然就成了歌咏的对象,岁虚幻但美妙感人,让人倍感激动。 ( 二) 商业城市生活 吴歌盛行于建业,西曲发源于荆、襄、樊、邓,而这些都是经济十分繁荣的 地区。所以,南朝民歌不同于两汉民歌之采于穷乡僻壤,它是城市经济繁荣发展 的产物,其内容充满着浓郁的商业气息。 1 、南朝商业的发展及民歌创作 晋室南迁,北方世家大族聚居于建业等大城市,极大地刺激了商业的发展, 官僚经商现象相当普遍。他们有的将田庄内生产的各种物品投放市场以谋利,有 的从事长途贩运,有的设邸开店,坐享商利。同时,南下的平民中有一部分成为 商人,民间商贩的队伍日渐扩大,形成了“人竟商贩,不为田业。”的生活场景。 商业经济已经成为南朝重要的经济模式之一。 随着商业的发展,南朝的一些城市也迅速地兴盛起来,其中尤以建业、扬州、 荆州、益州、广州等地最为兴盛。在这些城市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业。建业是 六朝都城,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这些城市中的居民大约有两类:一类是王 公贵族,一类是平民,而平民又多为商人小贩,据隋书地理志记载:“丹 。( 唐) 魏征隋书食货志【m 】一e 京:中华书局,1 9 7 3 :6 8 9 。 6 一、南朝民歌的题材和主题 阳旧京所在,人物本盛,小人率多商贩,君子资於官禄,市廛列肆,埒於二京。 足以见得建业商业发展的景象。建业之外,南朝的大城市就数荆州为强了,所 谓“江左大镇,莫过荆扬 ,这里是“雍岷交梁之会,“良皮美民,商赂所聚 回。 另外,建业周围的城市也多是商业发达之处,如“京口东通吴、会,南接江湖, 西连都邑,亦一都会也。 同时,长江流域水运便利,商人本着追逐商机的天性, 商贩们凭借着熟练的水上技能穿梭往来于各个城市,“数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 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 一方面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城 市与城市之间的贸易往来。这样,城市随着商业的发达而繁荣,而城市的繁荣又 反过来为商业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南朝社会商业的发展繁盛,必然会影响到当时的文学创作,最突出地体现在 民歌创作中。这些出自民间集体或个人创作并口头传唱的民歌,集中反映着当时 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南朝社会城市的极大发展与繁荣,也使得南朝民歌深深地打 上了城市化的烙印。正如萧涤非先生所言:“虽日民歌然实皆都市生活之写真, 非所谓两汉田野之制作也。 南朝民歌是南朝社会商业城市发展的产物。 2 、南朝民歌中的商业生活百态: 南朝前的中国向来重农抑商,因而不可能产生大量反映商业生活的作品。南 朝则不同,不仅官吏经商,军人经商,士族经商,市民经商,而且文人也经商。 商业繁荣促进了南朝民歌的兴盛。南朝民歌多方面反映了南朝的商业生活,这在 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在中国古代,吴越并称。吴地地处长江下游,以太湖为中心,西连荆楚,东 接大海,江河交错,气候湿润,物产丰富。越地地处东南江海之交的水网地带, 三江五湖,水乡泽国,美丽富饶。由此吴越之民有着得天独厚的经商优势。早在 春秋时越国大臣范蚕辅助勾践灭吴之后,弃官从商,经营有方,富甲天下。晋室 南迁,大批北方世家大族聚居于建业等大城市,极大地刺激了商业的发展,官僚 经商相当普遍。他们有的将田庄内生产的各种物品投放市场以谋利,有的从事长 途贩运,有的设邸开店,坐收商利。官僚们经商免税,获利大,拥有豪华庄园别 墅,成队的美妾艳妓,买歌逐舞,醉生梦死。这在吴歌中有所反映: o ( 唐) 魏征隋书地理志【m 】_ 匕京:中华书局,1 9 7 3 :8 8 7 。 。( 梁) 萧子显南齐书张敬儿传【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4 7 1 。 。( 唐) 魏征隋书地理志【m 1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3 :8 8 7 。 固( 唐) 魏征隋书地理志【m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3 :9 5 6 。 雪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2 5 。 7 一、南朝民歌的题材和土题 子夜歌:四周芙蓉池,朱堂敞无壁。珍笨镂玉床,缝蜷任怀适。 ( ( 子夜歌:春园花就黄,阳池水方绿。酌酒初满杯,调弦始成曲。 除了官商、豪商、军商之外,“人竟商贩,不为田业 ,民间商贩的队伍也日 渐扩大。长江河床深,河面宽,航道长,是理想的航运水路。南朝商品的流通主 要是通过长江航运来实现的。南朝开发长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后长江流 域一直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因此,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歌唱长江上商船来 往的民歌便多起来,这是中国歌谣史上的新气象。懊侬歌表现商人水上旅途 劳顿和商妇怀人的生活:“江中自布帆,乌布礼中帷。潭如陌上鼓,许是侬欢归。” 商人向来重利好色轻情,一旦获利,首先想到的是享受人生,所以,他们四海为 家,到处拈花惹草,以此为乐: 襄阳乐: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儿女,花艳惊郎目。 石城乐:布帆百余幅,环环在江津。执手双泪落,何时见欢还。 商人重利轻离别,留给所爱女子的是无休无止的愁苦: 石城乐) ) :闻欢远行去,相送方山亭。风吹黄集落,恶闻苦篱声。 从这些商妇之歌,我们既可以看出当时商业的发达,同时也说明这些风流的商人 背后有着无数商女思妇望穿秋水的企盼,其中既有对远行情郎的痴情眷恋,又有 短暂分离尽早重逢的渴盼,更有对其爱人追逐风流的深深忧虑,酸甜苦辣尽在商 妇对于爱情无奈和对丈夫情感的不可把握。 在商业浪潮的冲击下,一种新的女性阶层发展起来。南朝女子喜爱浓妆艳抹, 华装丽服。如子夜歌:“落日出前门,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 路。”妓女在填补商人感情空白的同时,也维持着自己的生计所需,所以, 妓女作为城市的一个阶层,是商业化城市化的产物。事实上她们的生活艰辛而悲 惨,由于卑贱的社会身份,她们在成为男人玩物的同时,心中对真正爱情的祈盼 犹存。 综上,在南朝社会城市发展、商业繁荣的背景下,商人成为平民阶层一支突 出的队伍,而南朝民歌中所表现的“郎情侬意”则以商人与商妇、妓女之间的情 感纠葛最具代表性。正是这一特殊的城市女性阶层的爱情吟唱,使南朝民歌具备 了不同于前代的商业化特征。 ( 三) 农忙生活 南朝时期,人们利用其水利等自然条件,在水渠的两岸建立并发展了许多生 产和生活基地。便利的水上运输使物资输送顺畅,促进了都市的兴起和繁华。同 一、南朝民歌的题材和主题 时有很多人以农业和水运业为主要工作。所以南朝乐府民歌中也有大量反映农忙 生活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南朝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角度反映 了当时的劳动场景: 1 、采莲 采莲是江南的1 日俗,很早就有,而以六朝时为盛。梁元帝采莲赋云: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鹅首徐回,兼传羽杯;耀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 萍开而其纤腰束素,迂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沽裳而浅笑,畏倾船 而敛据 采莲人多是天真烂漫的少女,花期来临之季,她们荡着小舟,唱着艳歌,采 摘荷花和莲子,那凝碧的荷叶,娇羞的荷花,清远的荷香,与采莲姑娘们的倩影 构成了江南独特的景致,然而采莲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借采莲去嬉游欢会, 表达青春的浪漫与爱情。随着岁月的更替和积累,莲子成了爱情的象征,南朝乐 府民歌西洲曲中唱道:“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盛产梅子和莲子,飞翔 着伯劳和飞鸿的西洲是爱情的诞生地,而那里彻底红的莲心便是最火热和纯洁的 爱心。所以,采莲在吴歌中是爱情的放飞,是生活的激情与欢乐的表达。子夜 四时歌夏歌其十四云: 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 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 碧绿的荷叶覆盖在清澈的水面上,盛开的荷花红而鲜嫩。诗歌一开始便在读 者面前展现出一派清新又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有清澈的池水,睡眠上有碧绿的 连成一片的荷叶,荷叶上挺立着初绽的红色荷花,一派迷人的景象。景象虽美, 但是女子的细腻情感该如何表达呢? 女子把自己比作高尚纯洁的莲花,既想做莲 花,又想被莲( 怜) 爱,一语双关,一段美妙的情感透过“莲”含蓄的表达出来。 2 、采桑与养蚕 诗经幽风七月中提到养蚕业最早起源于北方。后来,随着南方的开 发,到南北朝时期南方才开始兴起养蚕业。此一行业在日常生活中迅速发展,以 至于连宫中的皇后也亲自养蚕。此后至今,养蚕业一直以江南为中心而盛行不衰。 南朝民歌中,反映养蚕的词语有桑、桑叶、桑条、蚕、桑蚕、春蚕、田蚕、蚕务、 养蚕、百堰、黑瘦、茧、缠、缠绵等。当时的养蚕业十分盛行。养蚕的最基本劳 9 一、南朝民歌的题材和主题 动就是采桑,南朝民歌西曲中有采桑度7 首和作蚕丝4 首,从乐曲名便 可知道是写采桑或养蚕的。以采桑度为例: 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裙。 歌中描写了暖暖春日下女子与情人一起采桑叶的劳动情景。因为与所爱的人一 起,所以劳作也成为一种快乐,而他们的爱也在采桑的过程中成熟稳定。只是, 令人遗憾的是,养的蚕不够多,是不能做出好的绸缎衣服的。这实际上是在叹息 情人的爱太少。这首民歌最终想表现的是采桑女想得到情人更多的爱,但遗憾的 是情人却不理解,为此她只能发出如此感叹。这首民歌虽然描写了同心上人一起 劳动的情景,但最终表达的却是热恋中的女子不能得到她所希求的爱而对心上人 的埋怨之情,实际上是一首悲哀的恋歌。 3 、织布 养蚕得到丝后下一步要进行的劳动便是织布。南朝乐府民歌中表现织布过程 的词语有:丝、机、杆、经纬、织、经绞等。织出绸缎的种类有:罗、彩、缓、 锦、白素、执素、白练、红罗、绮等多种。生产出的绸缎制品种类繁多,有代表 性的绸缎制品有罗幌、罗帐、绮帐、绮窗等。同采桑和养蚕歌一样,这些民歌并 非单纯描写劳动场面,其特点也是通过劳动歌唱对心上人的爱恋之情: 安东平其二:吴中细布,阔幅长度。我有一端,与郎作裤。 安东平其三:微物虽轻,拙手所作。余有三丈,为郎别屠。 安东平其四:制为轻巾,以奉故人。不持作好,与郎拭尘。 以上三首歌,第一首写的是一位女子用吴中产出的细布为爱人做裤子。第二首是 通过为爱人做的裤子来传递心中的爱情。做的衣服虽然微不足道,但因为是亲手 做的,所以希望爱人倍加珍惜。珍惜所织衣物实际上是希望爱人珍惜自己真心付 出的那份爱。第三首,女子用保存起来的布为心上人做了手帕,却并不以此进行 炫耀,而是让心上人用它擦拭灰尖。三首歌通过描写温柔的妻子为心爱的丈夫做 衣服的情景以此来表达对丈夫深深的爱。 月节折杨柳歌其八:迎欢裁衣裳,日月流如水。白露凝庭需。 折杨柳,夜闻里捣衣声,窈窕谁家妇。 歌中表现了一位窈窕淑女为了给久别重逢的丈夫做新衣,在夜里捣衣。岁月如流 水,不知不觉间已到了初冬,庭前不再凝结白露,而变成了寒霜。丈夫离家时穿 的衣服已很破旧或太单薄。女子为了给久别重逢的丈夫做件好衣服,在寒夜里捣 着衣服。女子这样做丝毫不感到寒冷和劳累,因为她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爱。 1 0 一、南朝民歌的题材和主题 南朝时期养蚕和织布是日常劳作的一部分,当时的妇女无论贫富贵贱都把养 蚕织布作为自己的天职和本分。绸缎作为妇女日常家务劳动的成果成了我过重要 的发明之一,所以有人干脆把丝绸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4 、水上劳动 以长江与汉水流域为中心形成的南朝,与水上生活关联的劳动歌应占有相当 多的数量。在南朝乐府民歌中有一些是表现船工劳动的: 懊侬歌其三: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江陵、扬州都是繁荣昌盛的商业大都市,又是军事、交通要道。因此两地问物质 运输往返不断。这首歌描写的正是船工往来于江陵与扬州间的情景。江陵与扬州 之间船程为三千三百里。还有两千里的路程要走。表现了这位船工,即主人公长 期从事船工劳动想家时归心似箭的心情和对故乡及亲人的眷恋。 ( 四) 迎神、祭神活动 除吴歌、西曲外,南朝乐府民歌系列中还有别具一格的神弦歌。神弦歌是“祭 祀神祗,弦歌以娱神之曲”,其内容专门颂述神灵,与吴歌、西曲风格不同,歌辞句 式参差不齐,自成一部。其内容主要包括: 1 、消释现实生活中的不幸与困惑 自汉末动乱以来,数百年来从未曾平息过的战乱与朝代的频繁更替,使得人 们深深感受到个人的渺小和人生的有限性。迁逝之感和忧生之嗟便经常性地出现 在这一时代的各类文学作品之中,神弦歌中有很多例子,以同生曲二首 为例: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早知人命促,秉烛夜行游。 岁月如流迈,行已及素秋,蟋蟀呜空堂,感怅令人忧。 这两首曲子一首取自古诗十九首,一首取自子夜变歌,其中透露出中国古 代文学传统特有的悲剧精神。这种对于生命短暂的恐惧和祸福不定的担忧,与对 生命价值的寻求和及时行乐的洒脱,凝聚成一种凄厉、悲婉和旷达之美。 一、南朝民歌的题材和主题 2 、歌咏世间的一切生命 神弦歌中有部分诗篇热衷于歌咏世间的一切生命,尤其是那些有着永恒 意义的事物,如姑恩曲云:“苕苕山头柏,冬夏叶不衰。独当被天恩,枝叶 华葳蕤。”这四季常青的松柏成为人们颂扬的对象。道君曲日:“中庭有树, 自语梧桐,推枝布叶。 枝繁叶茂的梧桐也因其生机活力而成为生命的典型。又 白石郎曲云:“积石如玉,列松如翠。 坚韧如玉的积石,碧绿如翠的松柏 这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典型事物成为人们歌咏的对象,是因为它们最易让人联想 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由此来彰显自身生命的长度和意义。显然,这种对于美好 事物的吟咏,折射的是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于生命长度的渴望和幸福的追求。 3 、人神相恋之歌 神弦歌中有不少描写人神爱恋的曲子,例如白石郎曲云“郎艳独绝, 世无其二,是世俗女性与男鬼的相恋;清溪小姑曲云“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则是女鬼与世俗男性的相恋。抒唱神弦歌的主体多为女性,于是男性神往往 成为追慕与赞颂的对象,神弦歌中反复出现圣郎、白石郎、陆郎、郎、童、 儿等男性神的称谓,与南朝其他民歌的写法基本一致。其情感的表达是明晰和世 俗化的,例如清溪小姑曲直言小姑“独处无郎 ,将女性对男性的倾慕表现 得如此直白而大胆,与南朝民歌其他题材的恣情旷达并无多少区别。 4 、审美愉悦 魏晋南北朝是人性觉醒的时期,特别是到了南朝,衡量人的标准从过去的道 德尺度,转为审美尺度。人们普遍重视对于气质、才性的追求,注重对人物鲜亮 的外表、翩翩的风度,以及内在神韵的欣赏和赞叹。神弦歌在神祗的描写中, 也透露着这种世俗的审美标准。例如白石郎曲云:“积石如玉,列松如翠。 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白石郎是“临江居 的水神,属男性神,作品用“玉 和“松来暗喻这位男性“水神”的优美风姿。 南朝社会偏安一隅的地理优势,优越舒适的田园生活,隐逸和宴游风气的盛 行,这些因素导致明丽的江南山水成为人们审美关注的对象。神弦歌也遵循 着这一审美情趣的创作原则,而尤其表现在对清净明秀的水乡环境的描绘上。从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的白石郎祠,到“上有神仙居,下有西流鱼的娇女神 1 2 一、南朝民歌的题材和主题 祠,到“开门白水,侧近桥梁 的清溪小姑祠等,这些神仙居所的地理位置无不 依山傍水,内在也清净雅致。在这里充满着清丽活泼的人间气象,宛如安宁而平 静的“世外桃源 。 学者刘大杰对于南朝民歌此种审美情趣与表达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曲中歌 咏的神灵,男女都有,姿态美丽,心意缠绵,富于浪漫风情短小的章句、清 丽的文字,造成幽美的境界 。他对于神弦歌内容及风格的分析是相当透彻 的。 啄u 大杰冲国文学发展史【m 】上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3 2 9 。 1 3 南朝民歌的美学意蕴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朝鲜民俗风情
- 朗读手册课件讲稿
- 朗朗课件使用
- 深海风电项目风险控制与投资风险防范措施研究:2025年风能资源评估与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 金融科技企业估值与投资策略在金融科技企业国际化战略中的应用研究2025
- 2025年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社会教育考试真题及答案
- 服饰品搭配课件
- 钢结构厂房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安全培训试题附答案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 京东集团员工手册-京东
- 成人癌性疼痛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19
-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 2023年苏州市星海实验中学小升初分班考试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 GB/T 23483-2009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
- GB/T 22237-2008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的测定
- 股指期权风险管理
-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 发证机关所在地区代码表
- 过去分词公开课--完整版PPT课件
- 书法的章法布局(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