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研究.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研究.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研究.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研究.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湖南大公报副刊创刊于1 9 1 5 年9 月1 日,是湖南大公报创 办之初设置的。早期的湖南大公报副刊,注重其消闲的职能,格 调和品位都不高。“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湖南大公报报人 对副刊性质和功能产生了新的认识,从而促进了副刊的改革;湖南大 公报副刊为适应时代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互动,成为宣传新 思想、传播新文化的阵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大公报副刊进 行一次深入全面的的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这个特定时期t 为n t i 的传播功能与地位的整体把握。同时,也希望通过对副刊的内容和形 式的单项了解,为现在的副刊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另外,对于 伴随报纸副刊发展成长起来的中国现代文学,我们也可以窥见其发展 的痕迹。 对“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的研究,拟从以下三个方面 来进行:引言部分讨论了报纸副刊的研究价值以及以大公报副刊 为考察对象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正文部分共有五个章节。第一章着重 介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其在湖南的兴起与发展情况;第 二章重点探讨“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的流变:宗旨的嬗变、 内容的革新以及话语的转型;第三章重点对“五四”时期湖南大公 报副刊栏目进行解读,印证其流变的特征;第四章分析湖南大公 报副刊对“五四”新文化的传播,即提倡人格独立、提倡妇女解放、 传播马克思主义、提倡白话文等;第五章探讨了“五四”时期湖南大 公报副刊对传媒的促进和对现代文学的影响。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 了总结,肯定湖南大公报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广泛影响以及对现 代人的启示。 关键词:大公报副刊“五四”新文化传播 a b s t r a c t h u n a nt ak u n gp a os u p p l e m e n ts e t su p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 h u n a nt ak u n gp a oo nt h es e p t e m b e rl ,1 9 1 5 e a r l yc o n t e n to f h u n a nt a k u n gp a os u p p l e m e n t a t t a c h e s g r e a ti m p o r t a n c e t ol e i s u r e ,a n dt h e t a s t e f u l n e s si sd e f i c i e n t w i t ht h eb o o mi nt h em a y4 t hn e wc u l t u r a l m o v e m e n t , t h e s ej o u r n a l i s t ss e et h ef u n c t i o na n dn a t u r eo ft ak u n gp a o s u p p l e m e n ti nan e wl i g h t w h i c hp r o m o t e si t sr e f o r m a t i o n i no r d e rt of i l l t h en e e do ft h ee p o c h ,t ak u n gp a os u p p l e m e n ts p r e a d sn e wi d e a la n d n e wc u l t u r e ,a n di n t e r a c t sw i t ht h em a y4 t hn e wc u l t u r a lm o v e m e n t i nt h i s w a y , a ni n d e p t hs t u d y o ft ak u n gp a os u p p l e m e n tw i l l h e l p t o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s u p p l e m e n t sp r o p a g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o r p o s i t i o nd u r i n gt h es p e c i a lp e r i o d a n dt h ea u t h o ra l s oh o p et op r o v i d e u s e f u le x p e r i e n c ea n dl e s s o n sf o rn o w d a y st h r o u g ht h es t u d yo ft h e s u p p l e m e n t sc o n t e n ta n df o r m b e s i d e s ,w ec a nd e t e c tt h es u p p l e m e n t s 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p r o g r e s so rg r o w t ho fc h i n am o d e m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a u t h o rr e s e a r c h e so nt h eh u n a nt ak u n gp a os u p p l e m e n ta r o u n d t h et i m eo ft h em a y4 t hm o v e m e n t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t h r e ea s p e c t s : i n t r o d u c t o r yp o r t i o n o ft h et h e s i st a l k sa b o u tt h es t u d yv a l u eo f s u p p l e m e n t a n d s t u d y a i ma n d m e a n i n g a b o u tt a k u n g p a o s u p p l e m e n t t h et e x ti n c l u d e ss i x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e m p h a s i s e s t h er i s i n go fm a y4 t hn e wc u l t u r a lm o v e m e n ta n dt h ed e t a i l si nh u n a n t t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e m p h a s i s e sh u n a nt ak u n gp a o s u p p l e m e n t s e v o l u t i o n d u r i n g t h et i m eo ft h e m a y4 t hm o v e m e n t ,s u c ha s p u r p o s e ,c o n t e n t a n d e x p r e s s i o n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g i v e sad e t a i l e d a c c o u n to fh u n a nt ak u n gp a os u p p l e m e n tc o l u m na tt h et i m eo ft h e m a y4 t hm o v e m e n tt ot e s t i f i e dt h er h e o l o g yc h a r a c t e r t h e ni nt h ef o r t h c h a p e r , a u t h o ra n a l y s i s e st h em a y4 t hc u l t u r a ld i f f u s i o ni nh u n a nt ak u n g p a os u p p l e m e n t , a d v o c a t e i n gp e r s o n a l i t yi n d e p e n d e n t ,w o m e n sl i b e r a t i o n , m a r x i s ma n dt h ev e m a c u l a rs t y l eo f w r i t i n g t h ef i f t ha n ds i x t hc h a p t e r d o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b o u th u n a nt ak u n gp a os u p p l e m e n t sa c t i o no nm a d i a a n dc o n t e m p o r a r yl i t e r a t u r e r es p e c t i v e l yd u r i n gt h et i m eo ft h em a y4 t h m o v e m e n t a tl a s t ,t h ea u t h o rm k e sas u m m a r yo ft h ee t h e s i s ,a n d s a y s h i g hp r a i s eo ft h eh u n a nt ak u n gp a os u p p l e m e n t sp o s i t i v er o l ea n d e x t e n s i v ei n f l u e n c ea tt h a tt i m e ,a n d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t om o d e m m a n k e yw o r d s :t ak u n gp a os u p p l e m e n t ,m a y4 t hn e wc u l t u r e , s p r e a d i n g i i l 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 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i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v ”) 日期:年 月 日 日期:年月 日 “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研究 引言 在现代中国,无论是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还是引导思想潮流, 报纸副刊都功不可没。海外著名华人学者龙应台曾说:“副刊不仅仅 只是一面反映文化的镜子,更可以是,应该是文化的标杆,这应 该是对副刊地位的最高评价。李欧梵先生也认为:“报纸的副刊 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它非但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化的独特传统,而且也 提供了一个媒体理论:西方学者认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和民主 制度的发展是和印刷媒体分不开的,也就是说报章杂志特别重要,而 且西方报纸并没有一种每日刊行的副刊。 可见,副刊是中国现代报 刊的独创。它既结合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又顺应时代需求,应时代而 生,并为那个时代推波助澜。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先后从不同的视 角探讨传媒的兴起与文化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报纸副刊的研究也方 兴未艾。 报纸的副刊,在中国,已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它是由报纸的编 辑们,在新闻的后面,刊载少量的旧体诗词和散文、随笔、小说等文 学作品,逐步发展起来的。有些新闻史研究者认为1 8 7 2 年申报开 始在新闻后面附载诗词小品之类“副刊性的文字 ,是“副刊 的前 身。 实际上,“1 9 世纪中期出现的中外新报、上海新报、华字 日报、循环日报已经有了副刊文字,但主要是在新闻、文选之外 的随感、杂谈、诗词短文、野欲稗史之类,不定期刊出,类似于报刊 补白。”之后的申报尽管未明确提出开设副刊,但其创刊时的本 管条例申明欢迎文学类的来稿,并可免费刊出,这一举动在当时是 有特殊意义的。至于真正意义上最早的副刊,附刊式副刊则是上海英 龙应台脑力激荡的磁场一一谈副刊文汇报笔会,1 9 9 7 年9 月1 7 日。 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3 p 1 2 8 - p 1 2 9 。 杨瑾铮。副刊溯源新闻业务,1 9 6 2 ,1 0 :p 3 9 。 马永强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文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 0 0 3 p 4 0 。 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商中文报纸字林沪报自1 8 9 7 年l1 月2 4 日起逐日随包赠送的“附张 消闲报;1 9 0 0 年分别创刊于上海、广州的苏报、中国日报 之中国旬报,各自在正版上设有豆棚谈助和鼓吹录,首次 固定了栏目式副刊的形式。1 9 0 4 年,时报明确了分栏编辑法,促 成版面式副刊内容编制的健全。 早期的副刊,或涉趣消闲,或文人谴兴。“其内容有神怪之笔记, 杜撰之故事,诗词若干首,小说一二则,尤以状述男女之事为上,读 者彼时果有此种嗜好,而报纸之备此附刊,亦仅求读者得此聊以消遣 而已 ,其格调和品位都不高。报纸副刊兴盛于上个世纪初叶,是在 如火如荼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发展的。“五四”新文 化运动时期,深受启蒙思潮影响的文化人、思想者急需公开自己的思 想,传达出时代的“最强音 ,报纸副刊自觉地承担了这个巨大的历 史责任和文化责任,成为当时文化人和思想者的精神家园。同时,当 时的报纸也需要新思想新文化的作者在报纸上亮相,并为他们提供宽 松自由的文化言说空间。有代表性的是四大著名副刊,它们分别是北 京晨报的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北京的京 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在“五四”新文化运 动的影响下,报纸副刊发生了突破性的革新。它们宣扬民主与科学思 想,传播社会主义新思潮。刊登短小政论和犀利杂文,联系社会生活 和政治文化实际,“论时事,砭锢蔽”,爱憎分明。它们强调文化娱乐 性,介绍新文学,发表大量新诗、散文、短篇小说、知识小品等文艺 作品。它们注重知识性,宗教、哲学、科学、文学、美术各类稿件兼 收并蓄,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短小生动。副刊的改革不仅使它成为 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阵地,而且它们的成就也为我国办好报纸的副 刊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湖南的大公报副刊也不例外。 湖南大公报是湖南省民国时期办报时间持续最久的日报。1 9 1 5 赵君豪中国近代之报业民国丛书( 第二编4 9 ) 上海:上海书店,1 9 9 0 p 3 0 “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研究 年9 月1 日创刊,1 9 4 7 年底停刊,前后3 2 年,除中间因被罚或战争影响 几次停刊外,实际办了2 6 年。大公报是因主张反对袁世凯而从湖 南公报中分离出来的。创办人为刘人熙、贝允昕、张秋尘、龙兼公、 李抱一、张平子等。刘人熙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和民主思想的人,曾 经赞助过辛亥革命,创办过船山学社。其他的人也都具有爱国之心和 正义感。湖南大公报自创刊之日到整个“五四”时期,始终保持 着报纸的客观公正立场,鄙弃依附于政党机关、受人恩惠、仰承鼻息 而失去立场失去“报格 的行为。该报征募集商股,通过民间集资筹 办起来,以经济独立保证报纸独立。而这种经济上的独立使大公报 在报道新闻、发表评论时能真正做到“秉笔直书,有闻必录 ,不“私 于一党一系 ,这样的立场使它赢得了各界读者的瞩目。湖南大公 报当时在全国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并且在英国、日本、美国、南洋 群岛等设有报纸交换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湖南大公报在“五 四”时期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个信度颇高的传播载体,扩大了其传 播的广度与深度,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在湖南深入开展。 湖南大公报1 9 1 5 年创办之初,便设置了副刊“艺海”,在“五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其栏目不断改革,从1 9 1 9 年8 月1 5 日起改 为“杂纂”,1 9 1 9 年l o 月2 0 日增加“研究 、“调查 栏目,1 9 2 1 年4 月改为“现世思想”栏目。除了这几个主要栏目外,还新辟了一些影 响较大的小专栏,如,1 9 2 0 年7 月2 3 日新辟了“读者论坛 专栏,1 9 2 0 年9 1 0 月特辟了“湖南建设问题 专栏。栏目的改革,无疑对新思 想的宣传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而自身的社会影响也与日俱增。 在过去的岁月里,学术界对我国解放前百份重要报纸之一的湖南 大公报的研究是寥若晨星,已有的研究零碎地散见于史料中。对 湖南大公报的研究,最系统的是湖南省志第十五卷新闻出 湖南大公报,1 9 2 5 年9 月1 日。 张平子我所知道的湖南大公报湖南文史资料选辑( 2 3 )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 9 8 5 p 1 9 2 。 3 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版志报业。它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公报初期、 中期、后期各阶段的政治倾向;二是大公报组织的几次有影响的 大的活动;三是毛泽东在大公报的活动。吴康、蒋益、吴敏、刘 泽民著的湖南文学史( 现代卷) ,援引了湖南大公报中的不少 文章和文学作品来分析“五四时期的湖南文学发展特点。具体的研 究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奴隶根性;二是提倡妇 女解放,批判封建礼教;三是提倡平民教育;四是提倡白话文,反对 文言文。郑焱著的近代湖湘文化概论一书,在“湖南新文化运动 一章中,例举了湖南大公报对新文化运动的宣传。另外,在杨光 辉、熊尚厚等主编的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钱铸成著的报海 旧闻,方汉奇主编的中国近代报刊史中,对大公报也有所 研究。综观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公报初期的进步倾向:对“五 四 的宣传和驱张运动、社会调查、传播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倡导的 “傍着活事件来讨论 以及由他发起的“湖南地方自治”的讨论。至 于中期的保守、后期的没落则研究甚少。近年来,对湖南大公报 的研究在逐渐深入,在既往的研究中,主要是从哲学、伦理学等角度 来研究新文化运动及其思想意义,对于新文化的传播研究甚少。对于 湖南大公报副刊的研究至今仍是空白,虽然有的研究中提及到副 刊中的某些文章,但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本文拟就从以下几 个方面对湖南大公报副刊进行探讨:“五四 新文化运动对湖南 大公报吾t l :f f j 的影响及“五四 时期大公报副刊的流变;“五 四”时期大公报n :f i j 对新文化的宣传、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影 响以及对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新思想新文化的启蒙,新文化运动造成 了人们对副刊的性质和社会作用的新认识,导致了副刊内容的改变, 副刊为适应时代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互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对大公报副刊进行一次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这 “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研究 个特定时期内副刊的传播功能与地位的整体把握。另一方面,对大 公报副刊的研究,不仅在整体上有利于我们对历史大变革时代的副 刊的传播功能与地位的把握,也有利于我们对“五四”时期副刊的内 容和形式的单项了解,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和形式的单项了解,为现 在的副刊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其三,对于伴随报纸副刊发展成 长起来的中国现代文学,我们也可以窥见其发展的痕迹。 有关湖南大公报副刊的资料并不丰富,但其保存较为完好的 报纸本身足以使后人研究。本文研究所涉及的时间起于1 9 1 7 年1 月 1 日( 现存的湖南大公报影印本是从1 9 1 7 年1 月1 日开始的) , 终于1 9 2 1 年1 0 月,其中又以1 9 1 9 年5 月4 日到1 9 2 1 年1 0 月为重 点研究范围。因为湖南大公报副刊的变革和它对新文化运动的大 力宣传与鼓动集中于此时段,同时,这一阶段也是湖南大公报历 史上最辉煌、最著名的一个时期,因此选择这一时段具有典型性,能 说明本论文的主题。 就具体研究方法而言,本文将运用新闻学、传播学、文化学、历 史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来分析研究湖南大公报副刊在“五 四”时期对湖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以及在此 过程中湖南大公报副刊本身所受到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拟采用比 较研究法,通过对大公报n i :i j “五四”前后的比较分析,探索大 公报副刊从内容到形式的流变;同时,采用历史研究法,通过借助 大公报及其他史料,了解其变革的动力和原因。 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1 “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其在湖南的发展 1 1 “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自从1 8 4 0 年的鸦片战争打碎了清王朝帝国的沉沉昏梦之后,积 弱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势使得中国的先进的知识分子一直 在苦苦寻索富国强民的道路。首先有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继之有戊戌维新,效法西方搞君主立宪,然后有辛亥革命,推翻满清 王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府。但是,这些努力都无一例 外地失败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共和实际上成为 块空头招牌。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清醒地意识 到,封建君主专制赖以长存的精神文化基础远未被革命铲除,广大国 民尚处于愚昧麻木之中,对社会的革命十分隔膜。“吾国年来政象唯 有党派运动。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运动,其事每不易成就。 固于是, 继科技引进、体制革命之后,思想启蒙被寻找救国道路的知识分子们 推向了中国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最前沿。他们认为,思想启蒙可以 同时解决辛亥革命暴露出来的两大问题,既能够通过对儒家文化传统 的批判铲除封建君主政体的精神基础,又能够通过引进西方文化中的 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等观念唤醒国民,启发国民,促进国民意识 的现代化,进而实现国民人格的改造与重铸。 1 9 1 5 年9 月,新青年杂志创刊( 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 , 标志着2 0 世纪初期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针对辛亥革命后中国还 没有民主政治,还是孔家店统治中国,针对中国群众思想蒙昧落后的 状况,新青年提出了“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即“德先 生”( d e m o c r a c y ) 和“赛先生 ( s c i e n c e )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 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 陈独秀一九一六年新青年( 第一卷:第五号) 陈独秀敬告青年。新青年( 第一卷:第一号) 。 “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研究 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 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新青年明确的表示:“我们认定只有这 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二切的黑 暗。这里所提倡的“民主”是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把“自由、 平等、博爱”视为“近世文明的精华”。所主张的“科学 则是运用 近代自然科学和西方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反对迷信落后,宣传无神论。 同时认为,科学除了狭义上的自然科学外,在广义上还指“社会科学 , 并解释“社会科学是拿自然科学的方法用在一切社会人事的学问上, 像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法律学经济学等,凡用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说 明的都算是;这乃是科学最大的效用。 明确指出,中国的学问有应 受科学洗礼的必要,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与胡说。 孔家店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敌。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不能不集 中于封建专制主义势力极力保持的孔子权威。针对“尊孔逆流,新 文化运动喊出了响亮的战斗口号:“打倒孔家店! 陈独秀在孔子之 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中指出孔子学说的封建性质,是与民主思想和 共和制度根本对立的,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同现代生活格格不 入。他说:“三纲之根本意义,阶级制度是也。所谓礼教,皆以拥护 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共和立宪制,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原则, 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力主打倒孔子 偶像,废弃旧的封建礼教,建立与资产阶级民主生活相适应的民主制 离 b 己o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变革运动,是资产阶 级新文化和封建阶级旧文化的一次激烈交锋。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是:反对封建的特权政治,要求政治民主;反对封建i e l 道德,提倡民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新青年( 第六卷:第一号)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新青年( 第六卷:第一号) 。 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新青年( 第一卷:第一号)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7 新青年( 第七卷:第五号)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新青年( 第一卷:第五号) 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主主义的新道德;反对封建的旧文学,提倡为民主主义文化服务的新 文学。新文化运动还主张“思想自由 原则,实行“包容主义 ,允 许各种学派自由发展。所有这些,无疑都起到保护进步的学术思想、 促进思想的解放的作用。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封建主义以空前的打 击与破坏,对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 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促使人们更迫切地 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1 2 “五四 新文化运动在湖南的兴起与发展 辛亥革命,地处南北要冲的湖南省在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的对垒 中举足轻重,为各派势力所争。南北军阀对湖南的激烈争夺,加上湖 南人民坚持不懈地进行反帝反封建( 包括反军阀) 的斗争,湖南的政 局较其他各省更显动乱,政权频频易手,形成南北军阀交替统治的政 治格局。在民国成立后的八九年间,湖南都督先后九次更迭_ 一更替 的频繁是同时期全国各省所罕见。不管是哪一派军阀,他们在湖南的 统治都极端残暴,其中尤以张敬尧为甚。张敬尧1 9 1 8 年3 月率部迸 据长沙,随后被任命为湖南督军兼省长。在湖南,他无恶不作,“刮 进湖南的现金,卖尽湖南的产业,断送湖南的矿权,押卖湖南的沙厂, 摧残湖南的教育,压抑湖南的民气。 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利 用各种军阀政府加紧对华的掠夺,湖南也不能幸免。据1 9 1 6 年统计, “外之人( 在湖南) 设行通商者,计四十余埠 。其后又以日、美两 国增长最快,人数最多:日本在长沙的商店有2 8 家,从商人员以及 驻海关、银行、邮局人员共计2 1 8 人;美国在长沙的商店有4 家,人 员总数达2 2 0 人。日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特别是他们与军阀政 府的勾结和敲骨吸髓的经济掠夺,使得湖南民族资本主义一蹶不振, 激起湖南人民坚决反抗。 湖南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五四运动在湖南长沙:岳麓书社,1 9 9 7 p 1 0 0 添设华洋诉讼处湖南大公报,1 9 1 6 年4 月1 0 日。 纪长沙开埠湖南大公报,1 9 1 9 年1 0 月2 9 日。 “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研究 “五四”新文化运动逐渐波及到全国,湖南也不例外。但湖南人 士反封建的思想文化活动,在新青年创刊之前已有萌芽。1 9 1 4 年初,黎锦熙、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曾运乾等在长沙创办宏文 图书社。图书社的主要任务是编辑“共和国中小学各科教科书”和“翻 译东西著述 。同年1 0 月,该社创办公言杂志,声言将“选择东 西洋报章杂志 ,包括“欧美日本最近之种种思潮 ,以求实现“刷新 社会 这一“救亡之计。杨昌济还慧眼独居地指出改革国民思想的 重要性,说l “个人必有主义,国家必有时代精神。吾国近来变 革虽甚为急激,而为国民之根本思想者,其实尚未有何等之变化。正 如海面波涛汹涌,而海面之水依然平静,欲唤起国民之自觉,不得不 有待于哲学之昌明。”并因此竭力主张改造国民文化演化深层的意识 形态观念,并和黎锦熙等共同出版公言杂志,抨击封建的伦理道 德,鼓吹改良社会,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但湖南应者 寥寥。在湖南思想文化沉寂的状况下,1 9 1 8 年,才在长沙出现了第 一个提倡文化革新的团体新民学会。发起者主要是第一师范学校 的学生,主要组织者是当时在第一师范求学的毛泽东,他们受杨昌济 的影响,逐渐意识到非进行一场文化启蒙、道德改良运动不足以拯救 中国。新民学会的宗旨是“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 , 革新国民性是它的最终目的,也是学会标名“新民 的原因。学会并 规定了不虚伪,不浪费,不赌博,不狎妓等五条会员必须遵守的道德 自律,也是它改造社会道德的基本主张。但在成立之初,它的活动范 围并不广泛,社会影响不大,其思想主张也不如新青年等新文化 杂志那样激进。总的说来,这一段时期,相较于北京、上海等地,湖 南的新文化运动影响不大。 直到1 9 1 9 年5 月,在“五四 政治运动的推动下,湖南新文化 运动才得以迅速兴起,湖南人“群起而研究新文化 。 掀起了新文化 ( 公言杂志启事湖南教育杂志,1 9 1 4 年1 月( 第l 期) 。 杨昌济杨昌济文集( 第二版)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8 3 p 2 0 0 。 新民学会资料新民学会会务报告( 第l 号)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0 p 3 。 宫延璋湖南近年来之新文化运动大公报十周年纪念特刊p 7 3 。 9 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运动的热潮。1 9 1 9 年6 月,由湖南省教育界知名人士陈夙芳、朱剑 帆、向绍轩、杨树达等发起组织“健学会。它以“输入世界新 思潮,共同研究,择要传播 为宗旨,提倡“采用正确健全之学说, 而为彻底之研究 ,故名“健学,特别注重对哲学、教育学、心理 学、论理学、文学、美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现代人生适 用之学理及范围 的研究,定期演讲,共同研究。在湖南新文化运 动中,湖南大公报等进步刊物连续载文介绍卢梭、达尔文、克鲁 泡特金、马克思、杜威等人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评论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教育哲学、社会政治哲学,刊登介绍陈独秀、 李大钊等人鼓动思想解放、文化更新的文章,并报道俄国十月革命的 ,消息,发表了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全文。以前,湖南各大 报副刊的主要内容是小说、谐文、诗词等,目的在供人们消遣。“五 四 以后,副刊内容起了很大变化,大都以发表倡导新文化的论著为 主,对妇女问题,新诗问题,以及各类社会问题进行讨论。“五四” 时期,各类学校创办的进步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湖南学联的救 国周刊、湘江评论,湘雅医专的新湖南,周南女子学校的女 界钟,高等工业学校的岳麓周刊,明德中学的明德周刊,长 郡中学的长郡周刊,楚怡小学的体育周报,甲种工业专门学校 的工业周刊等,数量达l o 余种。此外,还有湖南教育、求 新周刊、长沙周刊、湖南学生杂志等杂志。这些刊物,所刊具 体内容虽各有侧重,但以批判旧道德、旧制度,宣传新思想、新知识 为己任的宗旨是一致的。其中,学生刊物中影响最大的,首推湘江 评论。1 9 2 0 年8 月,毛泽东、彭璜、易礼容等发起成立长沙文化 书社。文化书社创办的目的是传播新文化。书社用“最迅速最简便的 方法,介绍中外各种新书报杂志 ,“以充青年及全体湖南人新研究 “健学会”正式成立湖南大公报,1 9 1 9 年6 月1 6 日。 “健学会”正式成立湖南大公报) ) ,1 9 1 9 年6 月1 6 日。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所现代史研究室。五四时期湖南人民革命斗争史料选编长沙:湖南 人民出版社,1 9 9 7 p 3 2 4 湖南双大公报,1 9 1 9 年1 1 月2 7 日。 发起文学书社湖南大公报,1 9 2 0 年7 月3 1 日。 1 0 “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研究 的材料”,来促进新文化的产生。 2 “五四 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的流变 任何文化的生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传播。以西方“民主 与“科学 为核心的新文化思想横向地进入一种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强大的封建 专制文化系统并将其摧毁,其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艰难是可想而知 的。传播的有效性取决于传播的媒介。作为大众媒介的报纸,经过洋 务运动及辛亥革命两个时期的办报高潮后,报纸的经营管理都比较完 善,形式上比较成熟,其“通民情”、“达民隐”、“舆论监督 的功能 和“言论机关”的角色都已经深入民心。中华民国成立后,民主政治 是革命党人追求目标,资产阶级初掌政权,政府实行言论自由政策。 各政党纷纷创立自己的言论机关,报刊获得一次短暂的飞速发展机 会。湖南报界也大为活跃,产生了一大批政党报刊,舆论活跃,如同 盟会的机关刊物长沙日报和国民日报,共和党的机关报湖 南公报等。但这种繁荣是短暂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新闻 界残酷镇压,其心腹汤芗铭当时主持湘政,将国民党系的报纸全部封 闭。原有大报仅剩湖南公报。直到1 9 1 9 年“五四”运动爆发,湖 南报界起而迎之,掀起一个办报高潮,同时有4 0 多种报刊、杂志并 存,诸如通俗教育报、湖南通俗报、民国日报、正声日刊、 新湖南报、华瀛觉报等等。这股报刊发展的动力源于新文化运 动。“正像旧民主主义政治不能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一样,旧民主主义 的新闻界也并不能保证新闻事业的健全发展改造旧中国需要有 一个新的革命,也需要有一种新的新闻事业。”在政治运动、思想文 化运动、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社会大背景下,湖南的知识分子阶层站 在时代的浪尖上,充分利用报刊表达意见传播新思想,开启思想解放 的闸门。在报刊自身的起落中,造就了湖南的一批职业报人,如湖南 大公报的贝允听、李抱一、龙兼公、朱让丹、陶菊隐等。这些报 书社发起缘由湖南大公报,1 9 2 0 年8 月2 4 日。 李龙牧中国新闻事业史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5 p 1 1 3 1 1 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人都是清末新式教育培养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其中经理贝允听有“校 长中的校长、律师中的律师”之称号。他们所主持的湖南大公报 在湖南的新文化运动中充分发挥了报纸的舆论宣传与鼓动优势,促进 了湖南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新文化运动正是借助于报纸这一大众 媒介才使其得以迅速在全国传播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但新文化运 动与报纸并非只是简单的传播主体与传播载体的关系,新文化与新思 想在影响广大国民的同时影响了报纸这一媒介本身。湖南大公报 副刊正是在其影响下,从宗旨到体例、内容到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 1 副刊宗旨的嬗变 早期的湖南大公报副刊,主要是“艺海”这一栏目,属纯文 艺性质,注重其消闲的职能。这一点从“艺海 的征文简章中就可以 看出:“凡小说、诗词、歌曲、会写文字、遗闻轶事、风土记载、译 文笔记、剧本、剧谈、杂谈及一切有趣味之文字一例欢迎。”在传播 新文化思想时,其宗旨渐变为鼓吹人格独立与个性解放,关怀国民个 体,提高国民素质,改造国家与社会。在1 9 1 9 年8 月1 5 日,湖南大 公报副刊开始“五四 运动后的第一次改良,明确提出:“我们以 艺海二字不能够包括一切,以后的宗旨,不专重文艺,务在牖导 社会,输入新知,凡小说谐文等类务要滁除腐败思想和猥亵口吻”。 故将副刊更名为“杂纂”。随着新文化运动在湖南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湖南大公报副刊在1 9 1 9 年1 0 月2 0 日,即在改良两个月之后又进行 一次大改良,设立“调查 与“研究 两个栏目。特聘请杨树达、李 肖聃、黄醒、毛泽东为馆外撰述员。“调查”的目的是对社会间各种 事业“有统系的纪载”,使“社会事业就有多少参考,不会迷行 。“研 究”栏目“注重社会间各种问题事实 的研究,目的是把报纸所介绍 的见闻、输入的知识“试验下子 、“分析下子 ,让读者分出其真 湖南鬣大公报,1 9 1 5 年9 月6 日。 湖南大公报,1 9 1 9 年8 月1 5 日。 湖南大公报,1 9 1 9 年1 0 月1 5 目。 “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研究 假,辨出他们的作用来。同时保留了“杂纂 专栏。并指出,原则上 “凡小说、谐文、笔记、瀛谈、科学知识等类以富于趣味、足以牖进 社会者为要 。经过两次改良之后,湖南大公报副刊的宗旨变化 显而易见,即逐步摆脱低级庸俗消闲的特点,摈弃封建旧文学的游戏 观和消遣观,将注意力集中于向公众输入新思想、新知识,以促进社 会的进步。这种宗旨的嬗变体现出湖南大公报副刊的进步性。 2 2 副刊内容的革新 “五四 前的“艺海 专栏,虽然也受大公报进步倾向的影 响,出现了一些针砭时弊、反对帝制、揭露战争的文字,但主要是注 重消闲的特点。就其诗歌而言,大多是抒发个人情感的:或叹功名未 就,或叹知己难寻,或抒发离别思乡之情。在“谐文 、“谐诗 、“谐 谈 等体例的文章中,大多是追求一种趣味和闲情逸致的。早期的小 说是最消极的,因为充斥着大量的风花雪月的内容,诸如佳偶9 、 剑玉缘 、旧时人不见等脂粉小说莫不如此。在国难当头民 不聊生之际,这些内容无疑是不合时宜的。 在新文化运动中,湖南大公报逐渐革除了这些弊病,在大改 良之前,“艺海 栏目虽然未有大变化,但其内容不再是以消闲为主 要特征。较为明显的变化是:连续刊登“国耻文选 ;出现“介绍新 知 的内容,如杜威博士、适夷等人的演讲;以诗歌形式宣传救国的 道理,如歌谣国货( 歌词十四章) ;小说的内容也大为改观,出 现“竞技小说 、“拳勇小说”、“义勇小说”、“社会小说 等内容。 大改良之后,湖南大公报副刊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 有强烈的干预生活、干预社会的色彩。它以唤醒民众为己任,社会问 题成为其关注的焦点,争取人格独立、提倡个性解放成为其主旋律。 湖南大公报,1 9 1 9 年1 0 月2 0 日 湖南大公报,1 9 1 7 年1 月1 1 日起连载。 湖南大公报,1 9 1 7 年1 月1 7 日起连载 湖南大公报,1 9 1 7 年1 月2 0 日起连载 湖南大公报,1 9 1 9 年6 月1 9 日 高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 “杂纂 栏目不仅介绍了威尔逊的名著人何时觉醒乎以期唤醒 民众,而且刊登了如慎厂的改造家庭的着力方法,刘伯明博士 的今后之新道德,隐涯的讨论革新社会等文章,表现出对 社会改造的积极参与。而对妇女问题的关注,也体现出进步的思想倾 向。如雨湘的婚姻问题、黄醒的“脚的解放 之必要 等文 章,抨击旧的婚姻制度,提倡妇女解放。副刊最有特色的是“调查 与“研究”这两个栏目的内容,调查栏目对经济、教育、社团和民俗 等问题展开过调查,研究栏目对“湖南地方自治 、赵女士自杀问题、 男女社交公开问题、袁女士自杀问题等展开过讨论。这些调查与讨论 的问题,正是社会的敏感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这些 社会问题的根源,从本质上看,是当时的社会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 思想文化。这种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调查及讨论,也体现出副刊内容的 一大进步。 2 3n :f i j 话语的转型 湖南大公报副刊形式上受新文化思想影响而发生的明显改变 就是话语模式的嬗变,即由文言文转变为白话文。白话文与文言文是 相对而言的,是“汉语书面语的一种。它是唐宋以来在口语的基础上 形成的,起初只用于通俗文学作品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 才在全社会普遍应用。 与全国一样,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也是湖南新文化运动中文 化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湖南大公报副刊在传播新文化思想时不 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湖南,早在维新运动时期就出过白话文报纸, 当时还属半文半白。在顽固势力的阻挡下白话文没有得到进一步发 湖南大公报) ,1 9 1 9 年8 月1 5 日起连载。 湖南大公报,1 9 1 9 年8 月2 4 日起连载。 湖南大公报) ) ,1 9 1 9 年1 0 月9 日起连载。 湖南大公报,1 9 1 9 年l o 月9 日起连载。 湖南大公报,1 9 t 9 年9 月1 9 日起连载。 湖南嵌大公报,1 9 1 9 年9 月2 2 日起连载。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 第8 卷) 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 9 9 0 p 2 0 3 。 “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研究 展,更不用说对文言“取而代之 。“五四”新文化运动波及到湖南之 后,湖南大公报才开始逐渐地由文言转化到白话文。与提倡白话 文相呼应,标点符号也得到推广。湖南大公报的副刊、新闻版的 评论类文章于1 9 1 9 年9 月3 日开始使用标点符号( 每句停顿处用句号隔 开) ,湖南大公报新闻版于1 9 1 9 年9 月2 0 日开始使用标点符号( 每 句停顿处用句号隔开) ,1 9 2 0 年底,副刊基本上使用了新式标点符号。 至此,湖南大公报副刊完成了自身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变。 3 “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的栏目解读 湖南大公报的副刊最初题名为“艺海”,1 9 1 5 年9 月1 日创办, 其后若干年,体例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湖南 兴起,带来副刊栏目的改革。首先是在1 9 1 9 年8 月1 5 日,将“艺海 更名为“杂纂”,向综合性发展;两个月之后,即1 9 1 9 年1 0 月2 0 日, 增加“研究 、“调查 栏目,而“杂纂 栏目仍保留下来。值得注意 的是,此时的“杂纂”栏目,就体例的安排又接近“艺海,当然其 宗旨和价值取向与“艺海 相去甚远,它完全服务于新文化的传播。 以前“杂纂”栏目中的理论分析和讨论部分由新增的“研究 、“调查 专栏承担,当然,新增的副刊,其调查研究的范围更加广泛。这样处 理,使副刊的言论更有系统、更深刻,也提高了整个报纸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